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道岔课程设计

道岔课程设计

道岔课程设计
道岔课程设计

轨道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

及计算说明书

题目:道岔课程设计

专业:土木工程

班级:土木0810班

姓名:袁兵

学号:1208081325

指导老师: 徐庆元

2011年09月17日

第一部分 设计任务与要求:

1. 确定转辙器主要尺寸

2. 确定辙叉和护轨几何尺寸

3. 选择导曲线半径

4. 计算道岔主要几何尺寸

5. 导曲线支距计算

6. 配轨计算

7. 配置岔枕

8. 绘制道岔总平面布置图

第二部分 设计资料

一、 轨道条件:

钢轨50kg/m ,标准长度12.5m ,区间线路轨枕根数:1760根/公里,道岔类型:木枕I-甲。

二、道岔型式:

(1) 转辙器

直线尖轨,跟端支距mm y 1440=,跟端结构为间隔铁夹板连接,夹板l =820mm (2) 辙叉及护轨

直线辙叉,N=9,辙叉角'

''25206o =α,结为构形式钢轨组合式,辙叉趾mm n 1538=,辙叉跟距mm m 2050=。 (3) 导曲线

圆曲线形,不设超高。

三、物理参数:

动能损失允许值:2

20/65.0h km =ω 未被平衡的离心加速度容许值2

0/65.0s m =α 未被平衡的离心加速度增量容许值3

0/5.0s m =?

四、过岔速度

直向过岔速度要求:h km /80 侧向过岔速度要求:h km V s /35= 五、道岔中的轨缝值

尖轨跟端及辙叉趾端轨缝为6mm ,其余为8mm 。

第三部分 设计计算

一、确定转辙器的几何尺寸: 1、计算尖轨长度

转辙角'

'0arcsin ???

?

??=s V ωβ 根据设计资料:跟端支距:mm y 1440= 则尖轨长度为:()

βsin 0

0y l =

根据尖轨长度的取值原则,取标准长度12.5m 的整分数,以充分利用材料,所以取

mm m

l 62502

5.120==

辙叉角'''76.12191320212.16250

144arcsin o o ==??

? ??=β

2、计算尖轨尖端前部长度:

由设计资料可知mm q 2646=

3、计算基本轨后端长度:'q

整个基本轨取为一个标准轨长即L=12.5m ,则()m l q L q 3606cos 0'

=--=β

二、确定辙叉及护轨的几何尺寸: 1. 确定趾距n P 和跟距m P

根据设计资料知辙叉角'

''

25206O

=α 前端长度n=1538mm

所以:趾距??

?

??=2sin 2αn P n =170.10mm

后端长度m=2050mm 跟距??

?

??=2sin 2αm P m =226.73mm 2. 计算护轨工作边延展长度,如图 所示:

A 、 对于固定辙叉咽喉轮缘槽 需满足:()min max min d T S t +-≥ 其中道岔轨距允许的最大误差为3mm 轮对车轴弯曲导致内侧距减少2mm

则:()()mm t 682221350314351=---+≥ 取t1=68mm

mm t t 6813==

B 、 查照间隔D1及D2 D1需満足:()max 1d T D +≥

()139133213561=++≥D

D2需満足:min 2T D ≤

mm D 1348213502=-≤

C 、 因S=1435mm

护轨可能磨耗,磨耗为2mm ,则D1取1393

mm D S t g 421393143511=-=-=

终端轮缘槽2g t 应保证等同于咽喉轮缘槽的通过条件,即:mm t t g 6812== 现行采用mm t g 903= D 、 辙叉翼轨平直段轮缘槽2t

212D D t -=

2D 取1347,则t 2=46

035948.068

*946

68sin 121=-=-=

Nt t t w β 冲击角'

''36032o w =β

根据直向过岔速度要求: 护轨缓冲段冲角3sin .≤g V β

80/3sin ≤g β

6582'''≤?g β

取35/1sin ='β

'''g 14381o =β

平直段两端 C=0~300mm ,取C=150mm 开口段长取mm mm x 100,1501002取至=

故护轨工作边延展长度为:

()()()()()mm

t t C t X X X l g g g 338210102300106210041831sin 42-682150252026tan 50

68100sin 22tan 50

2g 12121=?++=??

????+'''??+?+'''?+=

???

?????+-+++=++=βα

检算开口段末端处距接头的距离:p l D 2

1

()()

c X X m D 52026tan 50

-150-1010-2050tan 5021'''?=----=α

mm t 681=,mm t 462=,mm t 683=

mm n 1538=,mm m 2050=,'''25206o =α

由已知条件可得:

''''

''1

1249.11071225206tan

2/68268

46arctan 222arctan

o o tg t t t =-

=??

?

??-

=αθ 由54321X X X X X l w ++++=得:

()()()()

mm

t t t t n l w w 275115061245261492315063302sin 4668252026sin 25094.11701cos 252026tan 268252026sin 268-1538150

sin 2sin 250cos 2tan 22sin 22111=++++=+'''?-+???

??'''??+

'''??'''??+????

?

?

????? ??'''?=+-+??? ??+??? ??+????

??

?

???? ??-=βαθαα

则由图 的几何关系可得:

()()()[]

[]

mm l mm X X m D p w 4108202

1

2

6854.1435.76945220504.14363302cos 770452-20504690150cos 2

243=?=

=++-=+'''??+=???

???--++-=β

故满足条件。

三、选择导曲线半径: 1、求算'0R

由2

p l n k +

≥=1538+820/2=1948mm ,取k=1948mm

()()()

()()()

()()()()()

mm

k k l S R 1764400585.011.01948023.08198143552026cos 21911cos 52026sin 194821911sin 194862501435cos cos sin sin 0'

0=?-?-='''?-'''?'''??-'''??+-=

--+-=

αβαβ

因圆曲线半径须取为10m 整数倍,故取mm R 1800000=

mm S R R 5.1807172

14351800002'

0=+=+

= 2、用1中求得的'

0R 反求k

()()()()

(

)

()()

(

)

mm

mm y R S K o o o g

211685.211525

206sin 144

25206cos 12191cos 5.1807171435sin cos cos '

'''''''''

0==--?-=---=

ααβ 1948

min =>K K

又知一般要求m K 4~2= 所以K=2116mm 满足要求:

3、检算选用的导曲线半径能否满足动能损失要求:

2202222/65.0/64.035180000

4722h km h km V R s =<=??==

ωδω (可) 2

022

222

/65.0/53.01800006.33510006.31000s m s m R V s =<=??=??=αα (可) 3033

3

33

/5.0/28.018

1800006.33510006.31000s m s m Rl V s =<=???=??=ψψ (可)

所以R 取180m 时符合要求:

四、计算道岔主要几何尺寸: 1、 道岔理论全长

()()()()()mm

K R l L t 2414406.21034.1573134.624852026cos 211621911sin 52026sin 180********cos 6250cos sin sin cos 00=++='''??+'''?-'''??+'''??=+-+=α

βαβ

2、 确定道岔实际全长:

mm m L q L t Q 28848820505.241452646=+++=+++=δ

3、 确定道岔后长

mm m S b 1500942050252026tan 21435

22tan 2=++?

?

?

??'''??=++??? ??=

δα

4、确定道岔前长:

mm b L a Q 13839=-=

五、配轨计算:

mm l l p p 12500'

==

mm l L l l j Q 1632424-12500-28848321==--=+δ

()()()16395mm

62-8-1538-2116180

31105355.180717218022

1043=?+?'''?+=---+-??

? ??

+=+π

δδπβαn K b R l l

()()mm

n l L l l t 16338628153821911cos 6250-241442cos 2

1065=?---'''??=---?-=+δδβ

()()()()()mm

l m K b S R S l q l l j 1621812500-16-205021167.157053.113-6250264612500

-82-20502116

180

311053514355.180********tan 14376250264621802tan 10

0087=++++=?++?'''??--+'''??-+=--++-??

?

??

--+-+=+π

δπβαβ 取:

mm l 53241=,mm l 110002= mm l 68953=,mm l 95004=

mm l 68385=,mm l 95006= mm l 52187=,mm l 110008=

六、导曲线支距计算:

以导曲线起点为坐标原点,以直线基本轨作用边为横坐标,自坐标原点开始令导曲线上各支距测点的横向座标i X 依次为2000mm 整数倍。 可得相应的支距i y 为:

()i o i R y y γβcos cos '

0-+=

式中,i γ的值可以由下式计算

()()'0

sin sin R x i

i +

=βγ

终点处,sin(atan(1/9))=144/6250+x n /180717.5 x n =15793.5

计算结果见下表:

复核:

终点处支距为:()αsin *K S -=1435-2116*sin(atan(1/9))=1201.3269,计算结果正确。

七、配置岔枕:

1、 轨枕伸出钢轨的长度:mm M 5.5322

1435

2500=-=

2、 确定岔枕的间距i a (1) q 段:

449550024805022042646?+==+-+=mm l

即按间距为500和495配置4根钢轨。 (2)0l 段:

95405065366615220503144625022?+==---+-=mm l

(3)0l 与1l 之间:

5102515354031602202206250265012500+?+?==----=mm l

(4) 1l 段:

5728540562444086056+?==-+=l

(5) 2l 段:

508253016535101282440811000+?+?==?-+=l

(6) 2l 之后:

=4850-532.5*2-1435*2/COS(ATAN(1/9)) =897/2

=897/2/tan(a/2) =8100

8100-2054-220=5823 11*545根

3、 岔枕长度

在道岔范围内,按250cm-485cm 递增,共分16级,级差为15cm,(250-260间为10cm),根据M 值确定各段的岔枕的长度。

详见“直线尖轨直线辙叉50kg 钢轨9号单开道岔平面布置图”

道岔转换设备的调整和测试.docx

道岔转换设备的调整和测试 一、道岔转换设备的调整 1、摩擦电流的调整 摩擦电流应按规定标准调整,摩擦电流过大,则转辙机输出力 矩过大,除了 4mm 不锁闭指标不易达标外, ZD6 型电动转辙机还可造成止档拴折断,减速齿轮掉齿,电动机烧损等机件损坏故障; ZD9D 型电动转辙机还可造成自动挤脱故障。 摩擦电流过小,则转辙机输出力矩过小,转换道岔的力矩余量 就小,外界环境稍有变化就可发生道岔转换不到位故障。 2、道岔密贴力的调整 在满足尖轨与基本轨密贴,并且试验第一牵引点“ 4mm”不锁闭达标的基础上,道岔密贴力小一些为好。道岔密贴力小一些,可以防止道岔转换不到位故障的发生。 3、表示杆的调整 表示杆缺口的调整应符合规定,平时应注意表示杆联接部位的旷量不超标。 二、转换电流的测试 1、测试道岔转换电流的重要性: 道岔转换电流与道岔阻力相对应。道岔阻力大,电动转辙机的电 流就大,因此通过测试道岔转换电流,就可以了解道岔转换阻力的大小,道岔转换电流超标时,就说明道岔的转换阻力已经超标,应及时

整修道岔,把转换电流降下来,防止发生道岔转换不到位故障。 2、道岔转换电流的测试方法 使用测控仪控制道岔尖轨慢速转换,同时,观察和记录仪表指针 在尖轨启动、中间转换和锁闭过程中的指示数值。 注意:控制电流慢速转换道岔尖轨很重要,因为只有慢速转换才 减弱了机械“惯性”的影响,此时的道岔转换电流才与道岔转换阻力相对应。 道岔转换电流与摩擦电流的差值,就是防止道岔转换不到位的余量,道岔转换电流越小,差值越大,余量越大。当余量较大时,摩擦电流就可以适当调整小一些,摩擦电流小一些,“4mm”不锁闭的可靠 程度就大了,损坏转辙机机件的故障就可以杜绝,因此道岔转换电流是一项很重要的指标,转换电流越小越好。 道岔转换电流是工务、电务和车务三个部门工作质量的综合指标。只有工务负责的尖轨、基本轨平顺无病害,滑床板作用良好,电务负 责的电动转辙机维护和调整良好,车务负责的道岔清扫良好无污物, 道岔转换电流才能下降。

曲线尖轨直线辙叉单开道岔的计算

曲线尖轨、直线辙叉单开道岔的计算 (一)转辙器计算 曲线尖轨大多采用圆曲线型。半切线型尖轨如图 4-23所示。 半切线型尖轨曲线的理论起点与基本轨相切,在 尖轨顶宽为b1处开始,将曲线改为切线为避免尖轨 尖端过于薄弱,在顶宽3~5mm 处再作一斜边。这种 形式的曲线尖轨的侧向行车条件较直线尖轨好,且尖 轨比较牢固,加工也比较简单,是我国目前大号码道 岔的标准尖轨型式。 曲线尖轨转辙器中的主要尺寸包括:曲线尖轨长 度、直向尖轨长度、基本轨前端长、基本轨后端长、 尖轨曲线半径、尖轨尖端角、尖轨转辙角和尖轨辙跟 支距。 尖轨曲线半径通常与导曲线半径相同,以保持转辙器与导曲线的容许通过速度一致,并使道岔全长较短。设侧股轨道中心线的半径为。则尖轨工作边的曲率半径为。 尖轨尖端角为导曲线实际起点的半径与垂直线的角,又叫始转辙角。由图4-23可得 (4—16) AB 线为B 点的切线,理论切点O 与A 、B 点所形成的三角形中,有OA=AB 。由于始转辙角极小,可近似认为尖轨实际尖端至理论起点的距离与尖轨实际尖端至尖轨顶宽处的距离相等。则A 可采用下式计算 (4—17) 基本轨前端长是道岔与连接线路或另一组道岔之间的过渡段。为使两组道岔对接时,道岔侧线的理论顶点能设置在道岔前端接头处,尖轨尖端前部基本轨的长度q 应不小于A0-δ/2,同时q 还应满足轨距递变的限值,S0为尖轨尖端处的轨距值,S 为正常轨距值,i 为容许的轨距递变率,i 不应大于千分之六,q 值的长短还应考虑到岔枕的布置。我国在9号和12号标准道岔上,在满足岔枕合理布置的前提下,统一采用q=2646mm 。 然后计算曲线尖轨的长度。尖轨跟部所对的圆心角为,称转辙角。 (4—18) 由图4-23可知,曲线尖轨的长度为 (4—19) 图4-23 半切线型尖轨

列车运行控制系统实验二实验报告

列车运行控制系统实验 二实验报告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列车运行控制 CTCS-2级列控系统行车许可使用 实 验 报 告 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班级:自动化 1301 成员: 目录

1 实验目标 1.1 实验整体目标 理解CTCS-2级列车运行控制系统地面设备工作原理及车载设备MA的使用原理;掌握列控系统车载设备基本工作原理;初步具备解决列控系统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学会使用excel仿真环境对列车运行状况进行模拟和分析,初步了解VB编程,并能通过程序对列车运行进行超速防护。 1.2 实验具体目标 1.2.1 正线接车 排列正线接车进路,终点为出站信号机,覆盖正线股道,列车即将进入正线,停在出站信号机之前。其轨道电路码序及模式曲线如下图: 1.2.2 18号以下道岔接车 排列侧线接车进路,且接车进路上最小道岔为18号以下道岔时,覆盖侧线股道,列车即将进入侧线,终点为出站信号机。

当列车行至接近区段时,显示UU码,列车通过码序得知即将进入侧线,并且道岔要求限速为40km/h,以此为目标速度控制列车运行,并且在通过道岔后,根据实际进路长度计算至进路终点的限速曲线,控制列车运行。 其轨道电路码序及模式曲线如图: 1.2.3 18号以上道岔接车 排列侧线接车进路,且接车进路上最小道岔为18号的大号码道岔时,与侧线18号以下道岔接车类似,区别为:接近区段发UUS码,道岔要求限速为80km/h。 其轨道电路码序及模式运行曲线如图: 1.2.4 侧线引导接车 排列侧线引导接车进路,接近区段发HB码,车载设备进入引导模式,此时限速40km/h,因此车载设备需将允许速度立即设置为模式限速,且维持到通过咽喉区的无码,列车进入股道后,再根据行车许可终点计算模式曲线,控制列车运行。 其轨道电路码序及模式曲线如图:

道岔验收标准表.doc

道岔验收技术标准表 顺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项目质量标准 1.达到作业验收容许偏差标准 轨距 2.变化率不大于2‰ 水平达到作业验收容许偏差标准,导曲线内股不高于外股 1.直线远视直顺,用10 m 弦量,误差达到作业验收容许偏差标准轨向2.导曲线支距误差达到作业验收容许偏差标准 3.连接曲线现场正矢与计算正矢之差用20 m弦量达到作业验收容许偏差标准高低前后高低差用10 m 弦量达到作业验收容许偏差标准 道床道床洁净饱满,夯实拍平,边坡整齐 1.间距误差不超过30 mm,配置符合要求 2.无失效,无失修 岔枕 3.无连续空吊板,单根空吊板不超过12% 4.混凝土岔枕符合设计图及其设计要求 基本轨、导 无硬弯,无倾斜,接头轨面及内侧平齐 轨 1.尖轨竖切部分与基本轨密贴 尖轨 2.尖轨第一连接杆处动程:直尖轨不小于142 mm;曲尖轨不小于152 mm;AT 型弹性可弯尖轨: 60AT-12 号固定型道岔(υ =120km/h)为 180 mm, 60AT-12 号提速道岔为 160 mm 轨缝按平均轨缝计算误差不大于 3 mm,绝缘接头不小于 6 mm 1.连接杆不脱节,不松动,销子上好; 转辙联结 2.滑床板平直,不密贴的每侧不超过 1 块,基本轨落槽; 零件 3.轨撑与钢轨不密贴的,每侧不超过一个 辙叉1.查照间隔不小于 1 391 mm 与护轨2.护背距离不大于 1 348 mm

1.螺栓无松动,无缺少,涂油 其它2.道钉浮离不超过 8% 12 联结零件3.铁垫板及胶垫板、胶垫片齐全,歪斜不超过6% 4.扣件齐全密靠,离缝不超过6% 13 防爬设备按设计图安装齐全,无失效,支撑顶紧枕木 1.道岔钢轨编号,各部尺寸用油漆标记正确,字迹清晰14外观 2.旧料收集干净

铁路基本知识道岔及转撤设备

铁路基本知识道岔及转撤设备 一(铁路道岔及转辙设备 1(什么是道岔?道岔分几种, 答:铁路由一条线路分歧为两条线路,在分歧点上铺设的转换线路叫道岔。道岔按结构不同可分为单式、对开、单式交分和复式交分四种。 我国现有道岔按辙叉号不同可分为6#、6.5#、7#、8#、9#、12#、18#、30#和39,九种。 6#、6.5#道岔主要用在峰下溜放进路上;7#、8#道岔主要用于工矿企业内的专用线路;一般车站站内主要使用9#和12#道岔。18#和30#道岔主要用于弯股列车速度较高的地点。 铁路线路上使用的道岔绝大部分是单式道岔;对开道岔用于峰下溜放区;交分道岔的优点是占地较省,用于大型的客、货运站或编组站,现运用广泛的是复式交分道岔。 附图-1是普通单开道岔示意图,附图2是可动岔心复式交分道岔示意图。 2(道岔辙叉号是如何确定的,各种道岔的允许通过速度是如何规定的, 答:道岔辙叉号数是根据辙叉角的大小来确定的。 如附图-1所示,N代表辙叉心顶点至叉根的距离,K代表叉根宽度,则N与K 的比值就是辙叉号。如K=1时,N=9,则辙叉号数等于9,就是常说的9号道岔;当K=1时,N=12,则辙叉号数等于12,这个道岔就是12号道岔。道岔号数越大,辙叉角越小,则道岔弯股的曲线半经就越大,列车允许通过速度也就越高。 各种道岔的允许通过速度是这样规定的: 30号(60Kg)直股-160Km/h,弯股-140Km/h。 18号普通(50Kg)直股-120Km/h,弯股-80Km/h。

18号AT型(60Kg)直股- 160Km/h 弯股-80Km/h。 12号普通(43Kg)直股-95Km/h,弯股-45Km/h。 12号普通(50Kg)直股-110Km/h,弯股-45Km/h。 12号 AT型(50Kg)直股-120Km/h,弯股-50Km/h。 12号普通(60Kg)直股-110Km/h,弯股-45Km/h。 12号 AT型(60Kg)直股-120Km/h,弯股-50Km/h。 12号提速(60Kg)直股-160Km/h,弯股-50Km/h。 12号提速可动心(60Kg)直股-160Km/h,弯股-50Km/h。 3(站内道岔及股道是如何编号的, 答:站内的道岔及股道,应由工务,电务和车务部门共同统一顺序编号。道岔从列车到达方向起顺序编号,上行为双号,下行为单号;尽头线上,向线路的终点方向顺序编号。 股道编号,大站和单线一般车站从靠近站舍的线路起,由近及远顺序编号。复线一般车站从正线起顺序编号,上行为双号,下行为单号;尽头线车站,向终点方向由左侧开始编号,如站舍位于线路一侧时,从靠近站舍的线路起,由远离站舍方向顺序编号。 4(站内道岔的定位开向是如何规定的的, 答:规定道岔定位开向的原则是:(1)单线车站正线进站道岔定位应开向不同的线路;(2)复线车站正线进站道岔,定位应开通正线;(3)区间内正线道岔及站内正线上的其它道岔(安全线及避难线除外),定位应开通正线;(4)引向安全线、避难线的道岔,定位应开通安全线、避难线;(5)其它由车站负责管理 的道岔,定位开向由车站决定。 5(什么是转辙装置,我国铁路采用的转辙装置有几种, 答:转辙装置是带动道岔尖轨转换位置并能将尖轨固定在定位或反位的设备。

车站信号控制系统自学指导书

车站信号控制系统自学指导书 课程的性质 本课程是高等院校交通信号与控制专业必修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铁路车站信号控制系统的作用、构成、工作原理和发展方向。以及以故障-安全技术为核心的铁路控制系统的构成方法,为今后从事铁路信号方面的工作打好基础。 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掌握铁路车站控制系统的构成,故障-安全技术。掌握电气集中系统的构成、工作原理及工程设计的基本方法。并对铁路信号微机监测系统和计算机联锁系统有所了解。 课程的内容与学习要求 第一篇车站信号自动控制基础 第一章车站信号控制系统概述 [基本要求] 1、铁路信号的主要功能。 2、进路控制过程可分为两个大的阶段。第一阶段是建立进路的过程,第二阶段是进路解锁过程。 3、在车站联锁系统中主要包括下列技术及相应器材:进路空闲的检测技术、道岔控制技术、信号控制技术、联锁技术、故障—安全技术、监测技术。 4、轨道电路是检查铁路线路上有无车辆存在的主要手段,也是铁路信号现代化的基础设备之一。要求掌握下面一些基本概念:预先锁闭、接近锁闭、分段(或逐段)解锁、一次解锁、道岔的区段锁闭等。 5、动力转辙机是道岔控制系统中的执行机构,它的基本任务是什么?

6、道岔有四种状态,这就是道岔在定位且尖轨处于密贴锁闭状态,简称定位状态;道岔在反位且尖轨处于密贴锁闭状态,简称反位状态;道岔的尖轨不密贴于基本轨的状态;以及道岔被车轮挤动的不正常状态称做挤岔状态。 7、铁路运营对于信号机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8、现代化的集中联锁系统是由室外的信号机、动力转辙机、轨道电路以及室内的联锁机构、控制台和电源所组成。按信息处理的观点什么是联锁? [学习重点] 以上4、6、7、8为重点。 [复习题] 1、名词解释:联锁;接近锁闭;预先锁闭;分段解锁。 2、什么是轨道电路?轨道电路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3、动力转辙机的基本任务是什么? 4、铁路运营对于信号机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第二章电磁继电器原理 [基本要求] 继电器是控制系统的重要元件之一,在铁路信号控制系统中,具有不对称特性的安全型继电器仍占有重要地位。本章应掌握以下几个问题: 1、直流无极继电器、偏极继电器、极性保持继电器的工作原理。 2、什么是安全型继电器。 3、继电器图形符号及电路画法。 4、继电器电路的表述方法。 [学习重点]

矿井轨道与道岔铺设标准

矿井轨道和道岔铺设标准 矿井轨道分为一般线路轨道和窄轨轨道两种。 铺设一般线路轨道时,要做到道砟分布均匀,埋没轨枕厚度达到规定要求;轨枕间距合理,误差不超限;轨道直顺或圆顺,轨距满足设计要求。道接头采用悬接方式;曲线段为错接方式。具体执行标准可参阅《一般线路轨道铺设标准》。 铺设一般线路道岔时,要求尖轨尖端与基本轨密贴,无跳动;螺丝、道钉、扣件、垫板齐全,位置正确;转辙器、拉杆零件齐全,连接牢固,动作灵活可靠。具体执行标准可参阅《一般线路道岔铺设标准》。 井下铺设窄轨轨道及道岔时,除要满足轨道和道岔铺设的一般要求外,还需满足窄轨安装的特殊规定,如鱼尾板、螺栓、弹簧垫与轨型配套,托绳轮数量齐全,转动灵活,钢丝绳不磨轨枕及扣件,滑床板应与轨底面贴合等。具体执行标准可参阅《窄轨轨道铺设标准》和《窄轨道岔铺设标准》 《一般线路轨道铺设标准(以5m 24kg/m轨道为例)》 钢轨:长度≥5m,轨缝≤5 mm。 轨距:600±5-2mm。弯路加宽后不大于5mm,不小于2mm。 钢轨水平差≤10 mm。 道砟埋没轨枕厚度 1/4~1/3。 轨枕间距要求 正常枕间距:670±50mm。 过渡枕间距:585±50mm 接头枕间距:480±50mm 鱼尾螺栓、鱼尾板:与钢轨型号配套。 轨面高低差和内侧左右错差≤2mm。 道接头悬接错距:≤50 mm 《一般线路道岔铺设标准》 轨距要求:按标准加宽后不大于3mm; 辙岔前后轨距偏差 +3mm,-0mm; 两股钢轨水平偏差≤5mm。 尖轨与基本轨间隙≤2mm, 高低差≤2mm;

尖轨损伤长度≤100mm。 开程 80~110mm 尖轨根部轨缝≤8mm,其它轨缝与线路部分的轨缝要求相同。 轨枕间距误差≤50mm 《窄轨轨道铺设标准》 1、单轨中心线偏差:设计值±50 mm 2、双轨中心线间距 设计值+20 mm≥双轨中心线间距≥设计值 双轨中心位置偏移≤50 mm 3、坡度与标高执行标准 标高偏差≤±50mm;坡度误差≤1‰ 4、道碴厚度标准 井下部分≥100mm 地面部分≥150mm 5、轨枕间距标准:轨枕间距为设计值±50mm。 6、钢轨标准:轨型符合设计要求,无杂拌道,磨损不超限。 7、道钉标准:道钉、压板紧固齐全,浮离≤2mm。 8、轨距标准:设计值+5mm≥轨距≥设计值-2mm 9、水平误差标准:两轨顶面高低差和曲线段加超高后误差≤5mm。 10、接头平整度标准:两轨高低和内侧左右错差≤2mm。 11、轨缝标准 井下轨缝≤5mm 地面轨缝:夏季≤7mm 冬季≤10mm 《窄轨道岔铺设标准》 1、轨距标准 设计值≤轨距≤设计值+3mm;辙岔前后轨距偏差+3mm,-0mm。 2、水平误差标准:水平偏差≤5mm。 3、纵向误差标准 直线用10m 弦量≤10mm;曲线用1m弦量相邻两点正矢差≤2mm,用2m弦量相邻两点正矢差≤3mm。

铁路基本知识、道岔及转撤设备

一.铁路道岔及转辙设备 1.什么是道岔?道岔分几种? 答:铁路由一条线路分歧为两条线路,在分歧点上铺设的转换线路叫道岔。道岔按结构不同可分为单式、对开、单式交分和复式交分四种。 我国现有道岔按辙叉号不同可分为6#、6.5#、7#、8#、9#、12#、18#、30#和39#九种。 6#、6.5#道岔主要用在峰下溜放进路上;7#、8#道岔主要用于工矿企业内的专用线路;一般车站站内主要使用9#和12#道岔。18#和30#道岔主要用于弯股列车速度较高的地点。 铁路线路上使用的道岔绝大部分是单式道岔;对开道岔用于峰下溜放区;交分道岔的优点是占地较省,用于大型的客、货运站或编组站,现运用广泛的是复式交分道岔。 附图-1是普通单开道岔示意图,附图2是可动岔心复式交分道岔示意图。 2.道岔辙叉号是如何确定的?各种道岔的允许通过速度是如何规定的? 答:道岔辙叉号数是根据辙叉角的大小来确定的。 如附图-1所示,N代表辙叉心顶点至叉根的距离,K代表叉根宽度,则N 与K的比值就是辙叉号。如K=1时,N=9,则辙叉号数等于9,就是常说的9号道岔;当K=1时,N=12,则辙叉号数等于12,这个道岔就是12号道岔。道岔号数越大,辙叉角越小,则道岔弯股的曲线半经就越大,列车允许通过速度也就越高。 各种道岔的允许通过速度是这样规定的: 30号(60Kg)直股-160Km/h,弯股-140Km/h。 18号普通(50Kg)直股-120Km/h,弯股-80Km/h。 18号AT型(60Kg)直股- 160Km/h 弯股-80Km/h。 12号普通(43Kg)直股-95Km/h,弯股-45Km/h。 12号普通(50Kg)直股-110Km/h,弯股-45Km/h。 12号AT型(50Kg)直股-120Km/h,弯股-50Km/h。 12号普通(60Kg)直股-110Km/h,弯股-45Km/h。 12号AT型(60Kg)直股-120Km/h,弯股-50Km/h。 12号提速(60Kg)直股-160Km/h,弯股-50Km/h。 12号提速可动心(60Kg)直股-160Km/h,弯股-50Km/h。 3.站内道岔及股道是如何编号的? 答:站内的道岔及股道,应由工务,电务和车务部门共同统一顺序编号。道岔从列车到达方向起顺序编号,上行为双号,下行为单号;尽头线上,向线路的终点方向顺序编号。 股道编号,大站和单线一般车站从靠近站舍的线路起,由近及远顺序编号。复线一般车站从正线起顺序编号,上行为双号,下行为单号;尽头线车站,向终点方向由左侧开始编号,如站舍位于线路一侧时,从靠近站舍的线路起,由远离站舍方向顺序编号。 4.站内道岔的定位开向是如何规定的的? 答:规定道岔定位开向的原则是:(1)单线车站正线进站道岔定位应开向不同的线路;(2)复线车站正线进站道岔,定位应开通正线;(3)区间内正线道岔及站内正线上的其它道岔(安全线及避难线除外),定位应开通正线;(4)引向安全线、避难线的道岔,定位应开通安全线、避难线;(5)其它由车站负责管理

高速铁路道岔转换设备安装工艺

3.14安装转换设备 3.1 4.1 安装流程 3.1 4.2 验证道岔铺设状态 在安装转换设备前,要验证道岔铺设状态是否符合《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道岔铺设暂行技术条件》,及道岔铺设有关技术要求,着重验证以下几点并作好相关记录: 3.1 4.2.1 岔枕间距 道岔铺设完成经过检测、验收后,检查各牵引点处岔枕间距,检查牵引点中心线(基本轨上两孔中心)距前一岔枕中心线距离,检查牵引点基本轨两孔中心与尖轨安装连接铁的两孔中心是否对中。 若岔枕间距不满足以上要求,需重新调整道岔及岔枕等满足要求。 3.1 4.2.2 基坑 检查各牵引点处转辙基坑深度,检验标准+5mm;检查各牵引点处转辙基坑宽度,检验标准+5mm;检查转辙基坑轴线位置,检验标准≤2mm;检查转辙基平整度,检验标准2mm/m。 3.1 4.2.3 轨距 检查转辙器各牵引点处两基本轨距离、轨距。检查两基本轨轨距、轨距 3.1 4.2.4 密贴 在安装转换设备前,不用撬棍拨动,密贴段的直、曲尖轨原始状态分别与曲、直基本轨基本宏观密贴;用撬棍拨动,尖轨、心轨应动作平顺,没有明显阻滞。若道岔初始密贴状态不满足以上要求,需重新调整至满足要求。

3.1 4.3 外锁闭装置 (1)在各牵引点分别连接两锁闭杆,要求两锁闭杆连接平直,与绝缘垫板、连板配合良好,螺栓、螺母、垫圈联结牢固。 (2)用撬棍将两侧尖轨撬开,分别安装各牵引点处的尖轨连接铁,连接铁与尖轨间预置3mm 调整片。 (3)将一锁闭框安装在一侧基本轨上,锁闭框安装螺栓应在锁闭框安装长孔的中心位置,并暂不拧紧;将锁闭杆从另一侧基本轨轨底套入锁闭框,并使锁闭框组件挡板的凸台进入锁闭杆的凹槽,将锁闭框安装在另一侧基本轨上。 (4)调整两侧锁闭框位置,使锁闭杆在锁闭框内摆放平顺。 (5)将一锁钩放在锁闭杆上,锁钩缺口卡在锁闭杆凸台上,保持锁钩孔内清洁无异物并润滑均匀,推动锁闭杆,使锁钩孔对齐尖轨连接铁的销轴孔,由前向后穿入销轴(销轴螺纹端远离尖端铁),紧固销轴。 (6)安装两侧锁闭铁。锁闭铁与锁闭框之间预置5mm 调整片,穿入固定螺栓,暂不紧固。 (7)安装锁钩夹板。 (8)将心轨锁钩放置在锁闭杆上,使锁钩的尾部分别在锁闭杆两凸台外侧。 (9)将锁闭杆钩置于心轨下,使锁钩凹口对准心轨。 (10)将锁闭杆钩抬起,从两侧安装锁闭框,将锁闭框用螺栓固定在翼轨上,锁闭框应与翼轨的轨头和轨底的侧面贴靠,同时保证锁闭框与锁闭杆的接触面水平。注意锁闭框、挡板上均有标记,应按标记安装在不同牵引点的直股侧或曲股侧。 (11)安装两侧锁闭铁。注意锁闭铁有标记,应按标记安装在不同牵引点的直股侧或曲股侧。 (12)抬起锁闭杆,从两侧安装锁闭框,将锁闭框用螺栓固定在翼轨上,锁闭框应与翼轨的轨头和轨底的侧面贴靠,同时保证锁闭框与锁闭杆的接触面水平。注意锁闭框、挡板上均有标记,应按标记安装在不同牵引点的直股侧或曲股侧。 (13)安装两侧锁闭铁。注意锁闭铁有标记,应按标记安装在不同牵引点的直股侧或曲股侧。

道岔转换设备安装流程

参阅图纸: 50Kg/m钢轨12号单开道岔转换设备(ZD6)安装图电务图号:S0514 本图设计说明: 1、本图册时根据铁道部专业设计院《混凝土岔枕用50Kg/m钢轨12号单开道岔》(图号:专线4257)图纸进行设计。 2、本图设计内锁闭方式设计,尖轨第一牵引点采用ZD6E型电动转辙机牵引,动程为160mm,尖轨第二牵引点采用ZD6J型电动转辙机牵引,动程为82mm、 3、本图按转辙机再道岔左侧安装设计,若右侧安装时按本图对称布置,零部件不变。 4、产品应采用热镀锌或者先镀锌后涂漆等防腐性能较高得表面防腐工艺。 5、本安装图适用于时速120km/h以下得线路区段。 道岔转换设备安装流程 在现场经常会遇到站改道岔铺设施工,或者工务段大中修换铺道 岔作业,类似工程一般由施工单位进行道岔转换设备安装调试,我们信 号工区只需负责验收即可,但有时候也会把此类施工列为段管工程,由 车间负责,此时车间就需要储备道岔换铺施工方面得技能操作力量。 以下全文以50Kg/m钢轨12号单开道岔转换设备(ZD6)安装图举 例说明。 第一步: 根据工务组装道岔图号,确定电务道岔转换设备安装图号。 1、首先根据工务组装道岔得专线图号,来查询确定电务安装图号,现场50Kg/m钢轨12号单开道岔,工务道岔图号:专线4257 。对电务图号:S0514。

2、确定道岔方向,及转辙机安装位置。 道岔方向: 按照工务提法,站在岔尖面对道岔岔根方向,曲基本轨在左侧叫左曲,曲基本轨在右侧叫右曲,直基本轨在左侧叫左直,直基本轨在右侧叫右直。 转辙机安装位置:电务提法就是站在线路中心,面对道岔岔尖站立,电动转辙机安装在线路左侧得为左装也即正装,安装在线路右侧得为右装也即反装。正装时,连接杆件安装在转辙机右侧;反装时,连接杆件安装在转辙机左。图1如下 左曲装与右直装左直装与

道岔控制电路

道岔控制电路 北京全路通信信号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2013.10

《铁路技术管理规程》 第81条: 集中联锁设备应保证:当进路建立后,该进路上的道 当进路建立后该进路上的道岔不可能转换;当道岔区段有车占用时,该区段的道岔不可能转换;列车进路向占用线路开时有关信 列车进路向占用线路上开通时,有关信号机不可能开放(引导信号除外);能监督是否挤岔,并于挤岔的同时,使防护该进路的信号机自动关闭。 被挤道岔未恢复前,有关信号机不能开放。 被挤道岔未恢复前有关信号机不能开放

TB10071-2000《铁路信号站内联锁设计规范》 1、道岔转换设备的动作,必须与值班员的操纵意图一致。 1道岔转换设备的动作必须与值班员的操纵意图致 2、道岔在任一种锁闭状态下不得启动。 3、道岔一经启动,不论其所在区段轨道电路故障或有车进入轨道区3、道岔经启动,不论其所在区段轨道电路故障或有车进入轨道区 段,均应继续转换到底。 4、道岔因故被阻不能转换到底时,对非调度集中操纵的道岔,应保 证经操纵后转换到原位;对调度集中操纵的道岔,应自动切断供电证经操纵后转换到原位对调度集中操纵的道岔应自动切断供电电路,停止转换。 5、电机电路故障,道岔不应再转换。 6、道岔转换完毕,应自动切断启动电路。 7、采用三相交流电源的电动(电液)转辙机,必须设置断相保护装 置。 8、当设计有储存进路、道岔接受遥控时,必须对道岔的启动采用能 自动切断供电电路、停止转换的防护措施,必须采取防止小车跳动措施。

?按转辙机电机的类型进行大的分类 直流电机:直流控制电路 交流电机:交流控制电路,(单相交流电机)

轨道、道岔质量标准及相关知识

轨道、道岔质量标准及相关知识 一、轨道质量标准: 1、轨道中心线:单轨中心线符合设计,偏差不大于设计值的±50mm,双轨中心线的间距不小于设计要求,不 大于设计值20mm,双轨的中心位置与设计位置的偏差不大于50mm; 2、坡度与标高:轨面的实际标高与设计标高的偏差为±50mm,坡度误差50米内不大于1/1000,高差不大于50mm; 3、接头平整度:轨面高低、内错差不大于2mm,不应有硬弯; 4、方向:直线目视直顺,用10米弦测量不超过10mm;曲线目视圆顺,用2米弦测量相邻正矢差:半径 50米以上时不超过2mm,半径50米以下时不超过3mm; 5、轨面前后高低:目视平顺,用 10米弦测量不超过10mm;倾斜绞车道不超过15mm; 6、轨距:允许偏差:直线段及曲线段加宽后均为+5mm, -2mm; 7、钢轨:无杂拌道,钢轨磨损不超限; 8、水平:直线段两股轨道的水平误差,高度不大于5mm;(曲线段外轨超高值见表1) 9、轨缝:间隙不大于5mm; 10、轨枕质量:规格与数量符合设计要求,轨枕无失效。 11、接头方式:接头应采用悬接,直线段接头应对接,相对错距不大于50mm;曲线段接头应错接,相对错距不 大于2米;(见图1) 12、扣件:鱼尾板、螺栓、弹簧垫与轨型配套,数量齐全、密贴、紧固有效; 13、道钉:15~18kg/m的截面尺寸未12mm , 24kg/m的截面尺寸未14mm 长度120mm,规格与轨型配套, 数量齐全,浮离不大于2mm,混凝土轨枕扣件齐全紧固,浮离不大于2mm; 14、轨枕间距:700mm,误差不大于50mm; 15、捣固:道渣要捣固坚实,严禁出现空板、吊板(轨翼与轨枕间隙不大于2mm) 曲线段内轨加宽值:见表2 表2 曲线段内轨加宽值(mm) 井下轨道曲线半径的测量方法:用2米弦测量正矢值△h,根据公式 △h=b2/(8R)*1000=500/R,则轨道曲线半径R =500/△h,其中△h为测量的正矢值。测量方法见图2

道岔检查项目及标准

道岔检查项目及标准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一、道岔几何尺寸检查标准 1.正线道岔检查标准执行200~250km/h、250(不含)~350km/h标准。 高速铁路正线道岔静态几何尺寸容许偏差管理值 ②导曲线下股高于上股的限值:18号及以上道岔作业验收为0mm,经常保养为2 mm,临时补修为3 mm;12号道岔作业验收为2mm,经常保养为3 mm,临时补修为5 mm。 2.到发线、站线道岔检查执行120 km/h及以下正线标准

注:①支距偏差为现场支距与计算支距之差; ②三角坑偏差不含曲线超高顺坡造成的扭曲量,检查三角坑时基长为6.25 m,但在延长18 m的距离内无超过表列的三角坑; ③尖轨尖处轨距的作业验收的容许偏差管理值为±1mm。 3.正线道岔各部位间隙的容许偏差值 二、道岔结构检查项目及标准 1.钢轨状态:基本轨、尖轨、岔心、翼轨、护轮轨等有无伤损或异常磨耗,钢轨顶面及作用面轮轨接触面光带是否异常等。 2.尖轨、基本轨之间的顶铁离缝、直尖轨第一牵引点前与曲基本轨密贴、直尖轨其他竖切部分与曲基本轨密贴、曲尖轨第一牵引点前与直基本轨密贴、曲尖轨其他竖切部分与直基本轨密贴、尖轨非工作边与基本轨工作边的最小距离、心

轨尖端至第一个牵引点处与翼轨密贴、心轨其他竖切部分与翼轨密贴、尖轨、心轨轨底与台板离缝、叉跟尖轨尖端(100mm)与心轨密贴、叉跟尖轨其他竖切部分与心轨密贴、心轨轨腰与顶铁离缝。 3.各种联结螺栓、顶铁和间隔铁损坏、变形或作用状况。 4.滑床板损坏、变形、异常磨耗等情况。 5.弹性垫板、轨下及铁垫板下橡胶垫板、弹性夹、辊轮、防跳限位装置等损坏状况。 6.其他各种零件损坏、变形或作用状况。 7.限位器作用状况。 8.道岔各类标志、标识状况(齐全、准确、清晰、有效)。

理论铁路线路基础知识

授课人: 培训班名称:铁路大型养路机械司机转岗培训 【一、组织教学】: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二、导入新课】:通过高速发展得铁路引入课题、 【三、讲授新课】 一、轨道基础知识 1.铁路线路就是山路基、桥隧建筑物与轨道组成得一个整体得工程结构。 2.路基就是线路得基础。

3.桥隧建筑物就是当线路通过河流、山岭等天然障碍或跨越公路、其它线路时修筑得桥梁、涵洞、明渠、隧道等建筑物。 4.轨道山道床、轨枕、钢轨、联结零件、防爬设备与道岔等组成。它对机车车辆运行起导向作用,直接承受山车轮传来得巨大压力,并把它传给路基或桥隧建筑物。 5.道床就是铺设在路基面上得石渣(道渣)垫层。道床得作用就是支承轨枕,把从轨枕传来得压力均匀传布给路基;固定轨枕得位置,防止轨枕移动;排除线路上得地表水,并阻止路 基内毛细管水上升;使轨道具有弹性,缓冲列车冲击、震动;并便于校正线路得平面与纵断面。 6.轨枕得作用就是支承钢轨,并将钢轨传来得压力传递给道床,同时可保持钢轨位置与轨距。轨枕按制作材料分,主要有钢筋混凝土枕与木枕两种。 7.钢轨得作用就是直接承受车轮得压力并引导车轮得运行方向,因而它应当具备足够得强度、稳定性与耐磨性。钢轨得断面釆用“工”字形,山轨头、轨腰、轨底组成。钢轨得类 型以每米长度得质量来表示,主要得标准钢轨类型有60公斤/米、50公斤/米、43公斤/米钢轨。钢轨得标准长度有25米与12、5米两种。 &联结零件包括接头联结零件与中间联结零件两类。接头联结零件就是用来联结钢轨与 钢轨间得接头得,它包括夹板、螺栓、螺帽与弹性垫圈等。为使钢轨在气温变化时能够自山 伸缩,要在钢轨接头处?出轨缝。中间联结零件(乂称扣件)得作用就是将钢轨紧扣在轨枕上。木枕用得扣件包括道钉与垫板。钢筋混凝土用得扣件有扣板式、弹片式、弹条式等。 9.防爬设备就是防止轨道爬行得设备。轨道爬行就就是因列车运行时纵向力得作用,使钢轨产生纵向移动,有时其至带动轨枕一起移动得现象。轨道爬行经常出现在单线铁路得重 车方向(运量大得方向)、复线铁路得行车方向以及长大下坡道上与进站前得制动距离内。防 爬设备包括防爬器与防爬撑。另外,轨道上还有轨距杆、轨撑、护轨等附属设备。道岔就是 使机车车辆从一股道转入或越过另一股道得线路连接或交义设备。普通单开道岔(最常用)山 转辙器、辙岔及护轨、连接部分组成。 10.转辙器包括两根尖轨、两根基本轨与转辙机械等。尖轨通过连接杆与转辙机械相连,操纵转辙机械可以改变尖轨得位置,即道岔得开通方向。 11.辙义及护轨包括一个辙义心、两根翼轨、两根基本轨及两根护轨等。

道岔检查项目及标准

一、道岔几何尺寸检查标准 1.正线道岔检查标准执行200~250km/h、250(不含)~350km/h标准。 高速铁路正线道岔静态几何尺寸容许偏差管理值 注:①支距偏差为实际支距与计算支距之差; ②导曲线下股高于上股的限值:18号及以上道岔作业验收为0mm,经常保养为2 mm,临时补修为3 mm;12号道岔作业验收为2mm,经常保养为3 mm,临时补修为5 mm。 2.到发线、站线道岔检查执行120 km/h及以下正线标准 注:①支距偏差为现场支距与计算支距之差; ②三角坑偏差不含曲线超高顺坡造成的扭曲量,检查三角坑时基长为6.25 m,但在延长18 m的距离内无超过表列的三角坑; ③尖轨尖处轨距的作业验收的容许偏差管理值为±1mm。

注:250km/h道岔咽喉尺寸为119.1mm,350km/h道岔咽喉尺寸为125.4mm

二、道岔结构检查项目及标准 1.钢轨状态:基本轨、尖轨、岔心、翼轨、护轮轨等有无伤损或异常磨耗,钢轨顶面及作用面轮轨接触面光带是否异常等。 2.尖轨、基本轨之间的顶铁离缝、直尖轨第一牵引点前与曲基本轨密贴、直尖轨其他竖切部分与曲基本轨密贴、曲尖轨第一牵引点前与直基本轨密贴、曲尖轨其他竖切部分与直基本轨密贴、尖轨非工作边与基本轨工作边的最小距离、心轨尖端至第一个牵引点处与翼轨密贴、心轨其他竖切部分与翼轨密贴、尖轨、心轨轨底与台板离缝、叉跟尖轨尖端(100mm)与心轨密贴、叉跟尖轨其他竖切部分与心轨密贴、心轨轨腰与顶铁离缝。 3.各种联结螺栓、顶铁和间隔铁损坏、变形或作用状况。 4.滑床板损坏、变形、异常磨耗等情况。 5.弹性垫板、轨下及铁垫板下橡胶垫板、弹性夹、辊轮、防跳限位装置等损坏状况。 6.其他各种零件损坏、变形或作用状况。 7.限位器作用状况。 8.道岔各类标志、标识状况(齐全、准确、清晰、有效)。

道岔

道岔铺设 一:道岔的类型及结构组成 1、道岔的类型 一般有四种基本形式:单开道岔、双开/对称道岔、三开道岔、交叉道岔四种。 图1为单开道岔 图2为双开/对称道岔

图3为三开道岔 图4为交叉道岔(渡线)

道岔型号我们施工常见的有单开道岔、交叉渡线两种型号(指道岔类型)。 2、道岔号数 道岔号数(指道岔是多大的)一般分为6#、7#、9#、12#、18#、24#、30#、38#、39#、41#、42#等几种道岔,6#、7#一般用于厂矿企业内,普通铁路一般9#、12#道岔为常用道岔,9#道岔一般用于车站站线及次要站线上,12#道岔一般用于正线上,18#道岔及以上型号为高速道岔,普通铁路用的较少。 道岔表示方式一般用X号或者用1/X来表示道岔号数,例如采用P60钢轨制作成12#道岔,可表示P60-1/12。9#道岔一般采用P43、P50型钢轨,12#道岔有P50及P60两种型号,12#以上道岔一般为60型钢轨制作成。 3、道岔构成(以单开道岔为例) 单开道岔由尖轨、基本轨、连接部分、辙叉、护轨及岔枕等部

分组成。 (1)转辙器部分 单开道岔转辙器由两根基本轨、两根尖轨、道岔转辙机及部分连接零件构成。 基本轨是由标准断面钢轨制成,主股为直线(直基本轨)侧股(曲基本轨)弯折成规定线形制成。 尖轨是特殊断面制作而成,道岔号数越大尖轨长度越长,不同的道岔号数尖轨长度不同,尖轨尖端与基本轨必须紧密贴靠。一般道岔尖轨尖端采用藏尖式尖轨尖端。尖轨与导曲线钢轨连接末端为尖轨根端,尖轨根端主要采用间隔铁式和弹性可弯式尖轨根端。 连接零件主要由滑床板、轨撑、道岔顶铁、垫板及螺栓扣件组成。滑床板、轨撑、顶铁用于尖轨部分。 道岔转辙机一般有机械式和电动式,主要是引导尖轨变换形成股道的转换设备,9#、12#道岔安装于尖轨部分。高速道岔除尖轨部分安装转辙机外,在辙叉心轨部分也安装转辙机设备。

(铁路)道岔大修作业流程及标准(2020年版)

道岔大修作业流程及标准 一、道岔(线路)预铺 道岔预铺主要作业流程为:预铺位置选定—设置物理隔离—搭设预铺平台—预铺岔枕—核实道岔材料及零配件规格、型号及数量—安装垫板、配件—涂长效油脂—组装联结道岔轨件(冻结、焊联)—预铺验收及整治超限—电务安装、调试设备。 线路轨排预铺主要作业流程为:预铺位置选定—搭设预铺平台—预铺Ⅲ型枕—核实材料及零配件规格、型号及数量—安装配件—涂车轴油—预铺验收及整治超限。 1.选择道岔(线路)预铺场地,整平夯实搭设支撑墩的位置,确保受力均匀,有条件时利用既有站线股道进行预铺。 2.设置物理隔离。对道岔(线路)预铺地点进行物理隔离,根据道岔(线路)预铺地点现场情况,采用半封闭或全封闭的形式,靠线路道床边坡一侧设置牢靠的临时栅栏(注意轨道电路和限界安全),确保道岔(线路)预铺时人员、材料、机具均在线路外侧由物理隔离的封闭式安全限界范围内进行。 3.搭设预铺平台。预铺道岔(线路)底架必须平整牢固,枕木跺采用井字架式。选用P50(或P60)再用轨(无侧磨)铺设架子轨。平台由枕木架子和钢轨组成,要求平、稳、不超限。 4.排放岔枕(III型枕)。选定基准股用钢尺按标准间距打点,按道岔(线路)设计图铺设道岔(线路)新枕,确保岔枕(线路)间隔准确。 5.铺设道岔钢轨件。按铺设图初步摆放好,全面复测钢轨长度,对尖轨等重点部位进行复查,检查道岔基本轨、岔内配轨、异型轨是否布置正确,岔心型号是否匹配,复核轨端螺栓孔距。 6.钢轨钻孔。位置应在轨腹中和轴上且必须倒棱,钢轨螺栓孔径偏差除图纸有注明外,误差均为0~+1mm;螺栓孔中心位置上下偏差不超过1.5mm;相邻螺栓孔中心距离偏差为±1mm。 7.按要求安装限位器。 8.安装滑床板与护轨垫板的安装。滑床台应平滑,无异物,预铺时在台板与轨底侧面间首先使用2mm轨距调整片,以备轨距向内调

转辙机与道岔学习笔记

转辙机与道岔 在车站上,铺设有许多条线路时,线路之间用道岔联结。列车在车站内运行的路径,叫做进路。进路由道岔位臵决定。道岔的转换和锁闭,是直接关系行车安全的关键设备。道岔由多种类型的转辙机转换。转辙机是重要的信号基础设备,它对于保证行车安全,提高运输效率,改善行车人员的劳动强度,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第一节转辙机概述 转辙机是转辙装臵的核心和主体,除转辙机本身外,还包括外锁闭装臵和各类杆件、安装装臵,它们共同完成道岔的转换和锁闭。 一、转辙机的作用 转辙机的作用是: 1.转换道岔的位臵,根据需要转换至定位或反位; 2.道岔转至所需位臵而且密贴后,实现锁闭,防止外力转换道岔; 3.正确地反映道岔的实际位臵,道岔的尖轨密贴于基本轨后,给出相应的表示; 4.道岔被挤或因故处于“四开”(两侧尖轨均不密贴)位臵时,及时给出报警及表示。 二、对转辙机的基本要求 对转辙机的基本要求是: 1.作为转换装臵,应具有足够大的拉力,以带动尖轨作直线往返运动;当尖轨受阻不能运动到底时,应随时通过操纵使尖轨回复原位。 2.作为锁闭装臵,当尖轨和基本轨不密贴时,不应进行锁闭;一旦锁闭,应保证不致因车通过道岔时的震动而错误解锁。 3.作为监督装臵,应能正确地反映道岔的状态。 4.道岔被挤后,在未修复前不应再使道岔转换。 三、转辙机的分类 1.按动作能源和传动方式分类,转辙机可分为电动转辙机、电动液压转辙机和电空转辙机。 电动转辙机由电动机提供动力,采用机械传动的方式。电动液压转辙机简称电液转辙机,由电动机提供动力,采用液力传动的方式。ZY(J)系列转辙机即为电液转辙机。 电空转辙机由压缩空气作为动力,由电磁换向阀控制。ZK系列转辙机即为电空转辙机。 2.按供电电源种类,转辙机可分为直流转辙机和交流转辙机。 直流转辙机采用直流电动机,工作电源是直流电。ZD6系列电动转辙机就是直流转辙机,由直流220V供电。ZY系列电液转辙机也是直流转辙机,亦由直流220V供电。电空转辙机则由24V直流电供电。直流电动机的缺点是,由于存在换向器和电刷,易损坏,故障率较高。 交流转辙机采用三相交流电源或单相交流电源,由三相异步电动机或单相异步电动机(现大多采用三相异步电动机)作为动力。交流转辙机采用感应式交流电动机,不存在换向器和电刷,因此故障率低,而且单芯电缆控制距离远。 3.按锁闭道岔的方式,转辙机可分为内锁闭转辙机和外锁闭转辙机。 内锁闭转辙机依靠转辙机内部的锁闭装臵锁闭道岔尖轨,是间接锁闭的方

03 第三章 道岔转换设备及融雪装置20120418

3 道岔转换设备及融雪装置 3.1 通则 3.1.1高速铁路道岔转换设备应保证道岔的正常转换、可靠锁闭和正确表示。 3.1.2高速铁路正线道岔转换设备应设置外锁闭及密贴检查装置,采用多机牵引、分线控制、分动控制的方式,并实现挤岔监督报警功能。尖轨被挤时,安装装置应可靠传递挤岔力和切断转辙机表示所需的动程。联锁系统选排进路应分时分组转换道岔。 3.1.3高速道岔转换设备安装应符合相关标准。转辙机和密贴检查器的安装装置应安装减振装置,螺栓紧固件应采取防松措施。 3.1.4道岔转换设备安装前,道岔铺设状态应符合以下要求: 1.尖轨与基本轨、心轨与翼轨应达到静态宏观密贴,尖轨与基本轨、心轨与翼轨间在牵引点中心线处允许有不大于0.5 mm 的间隙。 2.牵引点位置岔枕应方正,偏差不超过3 mm 。 3.外锁闭道岔尖轨开口(动程)误差+3 mm 。 4.道岔每侧每个牵引点前后滑床台至少有一块与尖轨、心轨接触,另一块允许有不大于0.5 mm 的间隙;应严格控制辊轮高出滑床台高度,不得超出标准范围。 5.两侧基本轨、翼轨的相对位置(沿线路方向),两侧尖轨的相对位置(沿线路方向)、各轨件相对岔枕位置,偏差不超过2 mm 。 6.混凝土岔枕及无砟道岔板预制的用于固定转换设备的螺母应与岔枕及道岔板内钢筋等绝缘。 3.1.5高速道岔下拉装置应纳入车站计算机联锁控制。 3.1.6道岔融雪系统宜由控制终端、融雪控制柜、隔离变压器、电加热元件、钢轨温度传感器、雪量监测仪等组成。 3.1.7道岔融雪系统不得影响道岔和轨道电路的正常动作;道岔融雪系统应具备手动和自动控制功能。 3.1.8车站设控制终端,根据需要可在调度所设远程控制终端。 3.1.9融雪控制柜根据供电方式可设于室内或室外,接受车站控制终端指令,并经隔离设备控制室外电加热元件开启和关闭。 3.1.10电加热元件应设于道岔尖轨(心轨)和基本轨(翼轨)的轨腰或底部、滑床板以及其他可利用位置。电加热元件的功率应根据道岔辙叉号的大小选定。 3.1.11钢轨温度传感器可按每咽喉区设一处或多处,控制柜至轨旁融雪装置采用电力电缆。 3.1.12道岔融雪装置的供电等级应为二级负荷。 3.2道岔转换设备 3.2.1道岔转换设备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1.道岔转换杆件沿线路纵向安装容许偏差为±5mm。 2.转辙机与道岔直股基本轨平行,偏移量在转辙机外壳两端的距离内不大于5 mm 。 3.穿越钢轨轨底的各种物件和轨底的净距离应大于10 mm。 4.密贴检查器定、反位调整连接杆件应在同一轴线。 5.各连接杆连接应平顺,连接销易于置入或退出。 6.采用专用样板测量道岔定、反位尖轨开口和可动心轨一动开口尺寸容许偏差为:尖轨开口容许偏差,±3mm;可动心轨一动开口容许偏差,±1mm。 3.2.2道岔转换过程中,外锁闭装置的锁闭杆、锁钩应动作平稳,转换到位后,密贴段尖轨(心轨)与基本轨(翼轨)应密贴良好。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