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世纪初国人对未来中国的想象

20世纪初国人对未来中国的想象

20世纪初国人对未来中国的想象
20世纪初国人对未来中国的想象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3018357286.html,

20世纪初国人对未来中国的想象

作者:史琬莹

来源:《教育界·上旬》2018年第12期

【摘要】20世纪初的中国处于严重的民族危机之中,政治上君主专制制度腐败无能,外

交上受到不平等条约的束缚,经济上也无力参与国际竞争,社会上女性社会地位低下。面对这些问题,梁启超、蔡元培、陆士锷等人在他们的文学作品中想象未来中国盛世该有的样子。

【关键词】梁启超;蔡元培;陆士锷;未来中国;想象

一、序言

文学是人们对现实世界的或正面,或反面,或真实,或虚幻的反映。20世纪初的中国国

门早已被以英国为首的列强打开,1895年甲午战争中更是败于长期向自己学习的日本,又刚

刚经历了八国联军侵华的惨痛,彻底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遭受重创的清政府被迫重启戊戌政变后中断的新政,但是清政府的改革不能满足人们的期待。面对国家日益衰落的现实,人们的危机意识及变革旧社会、创造新世界的渴望越来越强烈。于是陆士锷、梁启超、蔡元培等人纷纷在文学作品中表达对清政府的失望及对未来中国的期待。

梁启超,字卓如,一字任甫,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饮冰子、自由斋主人、中国之新民、哀时客。梁启超是康有为的学生,在戊戌变法期间登上全国政治舞台,戊戌政变后流亡海外,除了通过日本向国内输入现代文明,还积极关注国内政治,推动君主立宪。民国成立后,组织进步党,参加北洋政府,在维护共和制度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梁启超是近代中国著名的政治家、教育家、历史学家、文学家,成就卓著,其作品被时人结集为《饮冰室合集》,汤志钧、汤仁泽父子搜集梁氏作品,编有《梁启超全集》。

蔡元培,字鹤卿,又字仲申、民友、孑民。蔡元培是光绪年间的进士,曾在翰林院任职,后转向革命,组织了光复会。民国成立后,蔡元培出任教育总长,推行与共和制度相符的教育改革;后长期担任北京大学校长,推动了北京大学的涅槃重生。蔡元培是近代著名教育家、革命家、政治家、民主进步人士,至今仍受到全国人民的尊敬,其著作被结集为《蔡元培全集》。

陆士谔,名守先,字云翔,号士谔,是20世纪初沪上十大名医之一,边行医边写小说,一生写作了《蕉窗雨话》等数种笔记,《医学指南》《加评温病条辨》等十余种医书,《新中国》《新上海》《剑侠》《血滴子》等百余部小说。

1902年出版的梁启超的《新中国未来记》站在数十年后的盛世向回看,反思中国走过的

道路。1904年出版的蔡元培的《新年梦》和1910年出版的陆士谔的《新中国》均畅想主人公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