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公共基础知识考点哲学中联系的知识点概括.doc

公共基础知识考点哲学中联系的知识点概括.doc

公共基础知识考点哲学中联系的知识点概括.doc
公共基础知识考点哲学中联系的知识点概括.doc

2018公共基础知识考点:哲学中联系的知识

点概括

华图教育网整理了2018公共基础知识题库及答案、公共基础知识模拟题、公共基础知识练习题、公共基础知识复习资料等,希望帮助考生快速顺利的掌握2018公共基础知识考点。

2018公共基础知识考点:哲学中联系的知识点概括

在事业单位考试当中,哲学知识一般都是重点考试部分,而在哲学的知识点当中,辩证法的知识是考试中最频繁的。因此对于辩证法,所有的考生都需要重点去掌握。

辩证法的知识点包括两大特征,三大基本规律以及五对范畴,在这三大部分当中,只有五对范畴是比较少见的考点,两大特征以及三大基本规律都是考试的重点。

两大特征分别是联系和发展的特征,在联系的各大考点当中,联系的几大特征是重点,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条件性以及系统性。其中普遍性是指练习是普遍存在的,世界上的每一个事物都与周围的其他事物发生着联系,但是普遍性并不意味着世界上每两个事物之间都有联系,这是很多考生在理解上犯下的错误,要知道联系是有条件的,每两样事物之间的练习必须是在满足一定的条件下才会产生的,没有达到特定的条件,两样事物是不会产生联系的。客观性是联系不会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并且事物之间的客观联系不能被改变、创造、消灭。这一个客观性是在考试的选项中出现的较频繁的知识点,特别是改变这个词,只能够说改变联系发生的条件,但是不能改变联系的本身。

多样性和条件性和系统性考的较少,这里不加赘述。

联系当中的一个重点知识点就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整体与部分相互依赖,有整体才会有部分,有部分才会有整体,比如说:手相对于身体而言就是部分,相对于手指而言就是整体,所以整体与部分只能是同时产生。另外,整体决定部分,部分反作用于整体,在特殊情况下,关键部分反决定整体,人们口中常说的牵一发而动全身、一着不慎满盘皆输等俗语就是体现为关键部分决定整体。最后一个知识点,关于整体具有部分所没有的新功能,比如说手机可以玩游戏,但是键盘按钮不可以,因此整体具有部分所没有的新功能,在这个知识点上,很多考生的一个理解误区就是认为整体功能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但是一定是要在立足整体统筹好各个部分的情况下才能达到系统的最佳优化,也就是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但是如果没有使得各个部分发挥好各自的作用,就犹如一盘散沙,就有可能使得整体功能小于部分功能之和,因此,在这个问题上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关于联系的知识点基本如此,在联系的观点当中,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整体和部分的观点是常见考点,需要着重把握。

公务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马克思哲学试题及答案三

公务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马克思哲学试题及答案三1下列各项正确反映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关系的有( )。 A.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B.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 C.理性认识中包含着感性认识 D.感性认识中包含着理性认识 正确答案:ABCD 2规律具有如下特点( )。 A.客观性 B.稳定性 C.普遍性 D.重复性 正确答案:ABCD 3认识的客体具有( )。 A.对象性 B.意识性 C.客观性 D.社会历史性 正确答案:ACD 4不可知论( )。 A.认为世界是不可认识或不可完全认识的 B.否认有认识世界的能力 C.怀疑人类科学知识的客观性 D.怀疑人类科学知识的可靠性

5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 )。 A.反映具有摹写性 B.反映是消极被动的 C.反映具有创造性 D.反映是主观随意的 正确答案:AC 6理性认识是( )。 A.认识的起点 B.对事物全体的反映 C.对事物内部联系的反映 D.对事物本质联系的反映 正确答案:BCD 7 “不积跬步,无以成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这句话说明了()。 A.量变是质变的基础 B.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C.量变为质变准备了条件 D.无量的积累,就能实现质变 正确答案:ABC 8下列属于辩证否定的有( )。 A.我国必须全盘西化 B.对传统文化要批判继承 C.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德国古典哲学的“扬弃” D.我国当前的政治、经济体制的改革

9唯物辩证否定观认为:否定有( )。 A.事物的自我否定 B.事物发展的决定性环节 C.事物联系的环节 D.对旧事物的“扬弃” 正确答案:ABCD 10当事物处在量变状态时,( )。 A.事物表现为平衡和静止 B.事物处在数量上的增减变化 C.事物从一种质转化为另一种质 D.事物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互易其位 正确答案:AB 11人工智能的伟大意义在于( )。 A.人类在解决没有感觉的物质同有感觉能力的物质发生联系问题上向前迈进一大步 B.随着电脑的发展和广泛应用引起对整个世界深刻巨大的变化 C.电脑应用生产和生活过程,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D.电脑部分代替和节省了人的脑力,极大地延伸和扩展了人的脑力 正确答案:ABCD 12人们所获得一切知识来源于( )。 A.天资聪慧 B.社会生产实践 C.科学实验实践

公共基础知识哲学试题.doc

第【1】题 哲学是()。 A.关于自然界和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 B.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C.系统化和理论化的世界观 D.革命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世界观 正确答案:C 第【2】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 B.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关系问题 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D.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 正确答案:C 第【3】题 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区别表现在()。 A.哲学是世界观,具体科学是方法论 B.哲学是绝对的,具体科学是相对的 C.哲学揭示一般规律,具体科学揭示特殊规律 D.哲学以各门具体科学为基础 正确答案:D 第【4】题

哲学为具体科学的研究提供()。 A.一般方法 B.经验材料 C.理论结论 D.具体方法 正确答案:A 第【5】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同具体科学的关系是()。 A.普遍和特殊的关系 B.整体和局部的关系 C.代替和被代替的关系 D.有限和无限的关系 正确答案:A 第【6】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来源是()。 A.古希腊朴素唯物主义哲学 B.17世纪英国唯物主义哲学 C.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 D.19世纪德国古典哲学 正确答案:D 第【7】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意味着()。 A.人类哲学思想的发展达到了顶峰 B.科学哲学体系的最终完成

C.绝对真理的体现 D.人类优秀哲学思想集大成和在更高阶段上发展的起点正确答案:D 第【8】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的()。 A.主要内容 B.理论基础 C.核心部分 D.实质和灵魂 正确答案:B 第【9】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 A.劳动人民的世界观 B.无产阶级的世界观 C.为全社会服务的世界观 D.新兴阶级的世界观 正确答案:B 第【10】题 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目的在于()。 A.提高知识理论水平 B.培养和确立科学的世界观 C.掌握正确的工作方法 D.全面提高人的素质 正确答案:B

公共基础知识考点常识高频考点—地震知识.doc

2018公共基础知识考点:常识高频考点—地 震知识 华图教育网整理了2018公共基础知识题库及答案、公共基础知识模拟题、公共基础知识练习题、公共基础知识复习资料、公共基础知识重点、公共基础知识指南等,希望帮助考生快速顺利的掌握2018公共基础知识考点。 2018公共基础知识考点:常识高频考点地震知识 地震又称地动、地振动,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的振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地球上板块与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造成板块边沿及板块内部产生错动和破裂,是引起地震的主要原因。 一、地震分类: (一)根据发生的位置分类:分为板缘地震、板内地震、火山地震; (二)根据震动性质不同分类:分为天然地震、人工地震、脉动; (三)按地震形成的原因分类:分为构造地震、火山地震、陷落地震、诱发地震、人工地震; (四)根据震源深度进行分类:浅源地震(震源深度小于60km)、中源地震(震源深度60 300km)深源地震(震源深度300km 以上)。

二、地震分布:世界上主要有三大地震带: 1.环太平洋地震带、 2.欧亚地震带、 3.大洋中脊地震带。 三、传播方式: 纵波: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一致的波,传播速度较快,到达地面时人感觉颠动,物体上下跳动。 横波: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垂直,传播速度比纵波慢,到达地面时人感觉摇晃,物体会来回摆动。 四、其他常见名词: 震源:地球内部直接产生破裂的地方称为震源,它是一个区域,但研究地震时常把它看成一个点。地面上正对着震源的那一点称为震中,它实际上也是一个区域。 震中:根据地震仪记录测定的震中称为微观震中,用经纬度表示;根据地震宏观调查所确定的震中称为宏观震中,它是极震区(震中附近破坏最严重的地区)的几何中心,也用经纬度表示。由于方法不同,宏观震中与微观震中往往并不重合。1900年以前没有仪器记录时,地震的震中位置都是按破坏范围而确定的宏观震中。 震中距:从震中到地面上任何一点的距离叫做震中距。同一个地震在不同的距离上观察,远近不同,叫法也不一样。 震源深度:从震源到地面的距离叫做震源深度。 地震震级:是地震大小的一种度量,根据地震释放能量的

公共基础知识考试重点

公共基础知识考试重点 公共基础知识考试重点 考情综述: 重点章节: 重点知识举例: 行政主体 一般认为,在我国,行政主体可以分为两大类: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规章授权的组织(又称为“被授权的组织”)。 2.法律、法规、规章授权的组织。是指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及规章授予行使行政权力的组织。 提示: 考情综述: 重点章节: 唯物辩证法、真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重点知识举例: 质量互变规律 (1)质、量、度及其相互关系 任何事物都具有质和量这两种规定性,都是质和量的统一体。 质是一事物区别于其它事物的内在规定性,是与事物直接同一的。 量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数量、规模、大小、程度等方面的外在规定性。量和事物是不可分离的,但量与事物不是直接同一的。

度是质与量的统一,度是事物保持自己质的量的范围、幅度和限度。事物的度都有其关节点。所谓关节点指的是事物度的上限和下 限的两个极限。任何事物的度,都有两个关节点,要把握事物的度,必须找到它的关节点。 (2)量变、质变和质量互变规律 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变化发展的两种基本状态。量变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数量上的增减变化。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量变和 质变是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 基础,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同时,量变和质变是互相渗透的:①量变中渗透质变,在总的量变过程中包含着部分质变。②质变中渗透量变,这是指质变过程中 包含着新质在量上的扩张。 提示: 对基本哲学原理的理解力求透彻,达到能运用哲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切现象的目的。学习过程中尽可能的联系实际,找寻“生活 中的哲学”。 三、毛泽东思想概论 考情综述: 毛泽东思想概论这部分内容,基础理论知识是考查的重点。同时毛泽东个人的著名作品也是常考点。 重点章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 重点知识举例: 群众路线 3.群众路线的内涵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我党的根本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

2018事业编《公共基础知识》题库【2000题】

2018事业编《公共基础知识》题库【2000题】答案及解析 1 . 打篮球时扭伤了脚,下列措施不可取的是()。A:立即用冷毛巾敷扭伤部位B:立即用热毛巾敷扭伤部位C:用绷带包扎起来D:尽量抬高伤处答案:B 2 . 毛泽东正式提出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任务的主要著作是()。A:《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B:《为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C:《论十大关系》D:《我们党的一些历史经验》答案:毛泽东正式提出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任务的主要著作是《论十大关系》。故选C。 3 . 13,14,16,21,(),76 A:23;B:35;C:27;D:22;答案:按奇偶偶排列,选项中只有22是偶数,所以选 4 . 如果两个朋友已相识多年,他们之间的情感必然非常________;有时亲密无间,有时形同陌路。潮起潮落,甘甜苦涩。我们如何平静地对待这些起起落落,直接影响到友谊的________。依次填入划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A:深厚发展B:复杂,进展C:细腻保持D:多样,延续答案:B。题目详解:本题主要考查了近义词的辨析。深厚:感情深切浓厚复杂:多而杂细腻:细密精微多样:多种样式。发展:事物由小到大、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变化进展:向前发展保持:维持(原状),使不消失或减弱延续:照原来的样子继续下去第一个空后说情感有时亲密,有时陌生,因此用“复杂”可以概括。其他几个词均不符合此含义 5 .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产生了许多言简意赅、人们耳熟能详的格言、谚语。这些凝聚着先人智慧的语句,不少也蕴含着深刻的哲学原理。“不养儿不知父母恩”所包含的哲理是()。A:实践决定认识B:量变导致质变C:父母与儿女之间的依存关系D:人口是社会存在的构成内容答案:A。本题是案例型考题。在“不养儿不知父母恩”中,“养”是行为即实践,“知”是认识;合起来就是没有实践就没有认识的意思。其他三个选项本身都正确,但与题干的意思不吻合。 6 . 下列句子中括号内词使用恰当的是:A:消费者一旦被认定受到经营者的精神损害,经营者将支付(至少)五万元以上的精神赔偿B:我省不同地区有不同特点,努力发展本地区的特点,是(切合)实际的做法C:细究起来,“华夏民族文化”这一概念,本身就有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而并(非)是一个封闭的稳定的范畴D:老人吃力得推着车,但无论如何都推不上那个土坡。我上前帮他一把,趁机(向)他聊了起来答案:【答案】B。题目详解:A项“至少”与“以上”矛盾。C 项“非”的意思是“不是”,与后面的“是”连用累赘。D项“向”应改为“和”。所以正确答案为B。 7 . 3,7,16,107,( ) A:1707;B:1704;C:1086;D:1072 答案:选A,第三项=第一项乘以第二项- 5 =>

最新《公共基础知识》重点归纳

法理 ●法的概念:特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由国家制定认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的综合 ●法的特征:1、调整人的行为或社会关系2、国家制定或认可、并具有普遍约束力3、以国家强制力保护实施4、规定权利和义务 ●法的本质:统治阶级意志的表现 ●法的规范作用:指引、评价、预测、教育和强制 法的作用 ●法的社会作用:维护统治阶级的阶级统治;执行社会公共事务。 ●法与经济基础的关系:经济基础决定法,法又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法与生产力的关系:生产力发展的水平直接影响法的发展水平。法律离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既无存在的可能,也无存在的必要。 ●法对市场经济宏观调控的作用:引导;促进;保障;制约。 ●法对微观经济的作用:确认经济活动主体的法律地位,调节经济活动中的各种关系,解决经济活动中哦的各种纠纷,维持正常的经济秩序 ●法与政治的关系:法受政治制约(政治关系发展、整体改革、政治活动的内容),法服务于政治(调节阶级间、阶级内关系,维护社会关系、社会秩序;打击制裁违法犯罪,调整公共事务关系,维护公共秩序) ●法与党的政策的关系: 相同点(内容实质方面联系):阶级本质、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经济基础、社会目标等 区别:意志属性、规范形式、调整范围(不尽同)、实施方式、稳定性程序化程度 ●法与党的政策相互作用: 一、法的制定:1、政策是立法的依据和指导思想 2、发将政策转为形式合理效力普遍的行为规范 二.发的实施:1、政策变法,使正统,又反之约束政治活动 2、法的实施借助政策作用 ●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 ●民主是法制的前提和基础,因为:民主是法制产生的依据、力量源泉,决定了法制的性质和内容 ●法的渊源的专有含义:法律规范的形式上的来源和其外在表现形式 ●法律效力等级为: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部门和地方政府)。 ●宪法:根本大法,最高法律效力 ●法律:由全国人大或其常务委员会制定、颁布;全国范围内生效;规范性法律文件 ●行政法规:国务院为领导和管理国家各项行政事务根据为宪法、法律 国务院发布的决定、命令,凡具有规范性的也属于发的渊源 ●地方性法规:地方人大及常委会制定(省、自治区、直辖市、省政府所在市、国批的较大市),适用本地方。 ●规章:1、部门规章:指由国务院各部委+中银+审计署+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直属机构;依据为:宪法、法律、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决定、命令 2、地方规章:政府制定(省、自治区、直辖市、省自治区政府所在市、经济特区所在市、国的较大市)依据:宪法、法律、行政法规 ●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民族自治地方人大制定,区域内生效 ●特别行政区法:在特别行政区内实行的制度由全国人大以法律规定。 ●国际条约:与民法规定不同的,适用国际条约,但声明保留的条款除外。 ●规定是规范性文件,不属于法律范畴,效力低于法律。 ●广义的法律包括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和规章。 ●法律关系三要素(法律规范在调整人们行为过程中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主体(法律关系的参加者)、客体(权利义务指向的对象:物、精神产品、人身、行为)、内容(权利义务) ●权利能力:能够才加一定的法律关系,依法享有权利承担义务的主体能力; 行为能力:法律关系的主体能够通过自己的行为实际取得权利和承担义务的能力 行为能力必须以权利能力为前提,无权利能力就无法谈行为能力。 ●法人的权利能力:生于成立,终于解体 公民的权利能力:始于出生,终于死亡 ●自然人有权利能力,未必有行为能力,根据年龄和精神状况,分为:完全、限制、无行为能力人

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考试试题哲学部分含答案

第【1】题哲学是( )。 A.关于自然界和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 B.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C.系统化和理论化的世界观 D.革命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世界观 正确答案:C 第【2】题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 A.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 B.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关系问题 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D.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 正确答案:C 第【3】题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区别表现在( )。 A.哲学是世界观,具体科学是方法论 B.哲学是绝对的,具体科学是相对的 C.哲学揭示一般规律,具体科学揭示特殊规律 D.哲学以各门具体科学为基础 正确答案:D 第【4】题哲学为具体科学的研究提供( )。 A.一般方法 B.经验材料 C.理论结论 D.具体方法 正确答案:A 第【5】题马克思主义哲学同具体科学的关系是( )。 A.普遍和特殊的关系 B.整体和局部的关系 C.代替和被代替的关系 D.有限和无限的关系 正确答案:A 第【6】题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来源是( )。 A.古希腊朴素唯物主义哲学 B.17世纪英国唯物主义哲学 C.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 D.19世纪德国古典哲学 正确答案:D 第【7】题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意味着( )。 A.人类哲学思想的发展达到了顶峰

B.科学哲学体系的最终完成 C.绝对真理的体现 D.人类优秀哲学思想集大成和在更高阶段上发展的起点 正确答案:D 第【8】题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的( )。 A.主要内容 B.理论基础 C.核心部分 D.实质和灵魂 正确答案:B 第【9】题马克思主义哲学是( )。 A.劳动人民的世界观 B.无产阶级的世界观 C.为全社会服务的世界观 D.新兴阶级的世界观 正确答案:B 第【10】题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目的在于( )。 A.提高知识理论水平 B.培养和确立科学的世界观 C.掌握正确的工作方法 D.全面提高人的素质 正确答案:B 马克思主义哲学 第【11】题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在从事地质学研究中,自觉应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创立了地质力学的新理论,对我国石油地质工作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这说明( )。 A.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 B.哲学随具体科学的发展而发展 C.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总和 D.哲学对具体科学的研究有指导作用 正确答案:D 第【12】题哲学的生命力从根本上说在于()。 A.适应时代的需要 B.满足统治阶级的需要 C.反映劳苦大众的需要 D.适应思想创新的需要 正确答案:A 第【13】题我党一贯倡导并长期保持的优良学风是()。

公共基础知识哲学题库

公共基础知识哲学题库 在反思和批判中提出并建构适应中国现实的哲学理念,是当代中国哲学表征自身存在和实现自身价值的唯一方式。那么公共基础知识哲学你了解多少呢?以下是由整理关于公共基础知识哲学题库的内容,提供给大家参考和了解,希望大家喜欢! 公共基础知识哲学题库 1马史思主义产生的主要的自然科学前提是( )。 A.康德星云假说 B.达尔文进化论 C.细胞学说 D.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 2德国古典哲学中对马克思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思想影响最大的有( )。 A.康德的哲学 B.费希特的哲学 C.黑格尔的哲学 D.费尔巴哈的哲学 3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块整钢,它的主要构成部分有( )。 A.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 B.辩证唯物主义 C.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D.历史唯物主义 4唯物辩证法与现代系统论的关系是( )。A.唯物辩证法高于现代系统论B.现代系统论不断丰富唯物辩证法 C.现代系统论不断深化唯物辩证法 D.现代系统论的基本思想蕴含于唯物辩证法之中

5理论联系实际就要( )。A.认真读书、刻苦学习马列主义B.分析解决面临的实际问题 C.联系当代世界的深刻变化 D.联系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6马克思主义把科学看作( )。A.是历史的有力杠杆B.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 C.是划分经济时代的标尺 D.是历史进步的最高标准 7恩格斯提出的哲学基本问题的涵义包括( )。 A.思维对存在的能动性的问题 B.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C.思维主体和思维客体的关系问题 D.思维能否反映存在的问题 8下列论断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有( )。 A.自由选择的意志高于一切 B.世界是上帝创造的 C.世界万事万物都是绝对精神派生的 D.理在气先 9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是( )。 A.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总汇 B.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 C.哲学对具体科学有指导作用 D.具体科学的发展为哲学的发展提供丰富的实证材料 10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哲学体系,因为它是( )。 A.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 B.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

计算机二级公共基础知识高频考点归纳总结

第一章数据结构与算法 算法 1、算法:是指解题方案的准确而完整的描述。算法不等于程序,也不等计算机方法,程序的编制不可能优于算法的设计。 2、算法的基本特征:是一组严谨地定义运算顺序的规则,每一个规则都是有效的,是明确的,此顺序将在有限的次数下终止。特征包括:(1)可行性;(2)确定性(3)有穷性(4)拥有足够的情报。 3、算法的基本要素:一是对数据对象的运算和操作;二是算法的控制结构。 4、指令系统:一个计算机系统能执行的所有指令的集合。 5、基本运算包括:算术运算、逻辑运算、关系运算、数据传输。 6、算法的控制结构:顺序结构、选择结构、循环结构。 7、算法基本设计方法:列举法、归纳法、递推、递归、减斗递推技术、回溯法。 8、算法复杂度:算法时间复杂度和算法空间复杂度。 9、算法时间复杂度是指执行算法所需要的计算工作量。 10、算法空间复杂度是指执行这个算法所需要的内存空间。 数据结构的基本基本概念 1、数据结构研究的三个方面: (1)数据集合中各数据元素之间所固有的逻辑关系,即数据的逻辑结构; (2)在对数据进行处理时,各数据元素在计算机中的存储关系,即数据的存储结构;(3)对各种数据结构进行的运算。数据结构是指相互有关联的数据元素的集合。 2、数据的逻辑结构包含:(1)表示数据元素的信息;(2)表示各数据元素之间的前后件关系。数据的存储结构有顺序、链接、索引等。 3、线性结构条件:(1)有且只有一个根结点;(2)每一个结点最多有一个前件,也最多有一个后件。非线性结构:不满足线性结构条件的数据结构。 线性表及其顺序存储结构 1、线性表是由一组数据元素构成,数据元素的位置只取决于自己的序号,元素之间的相对位置是线性的。在复杂线性表中,由若干项数据元素组成的数据元素称为记录,而由多个记录构成的线性表又称为文件。 2、非空线性表的结构特征: (1)且只有一个根结点a1,它无前件;(2)有且只有一个终端结点an,它无后件; (3)除根结点与终端结点外,其他所有结点有且只有一个前件,也有且只有一个后件。结点个数n称为线性表的长度,当n=0时,称为空表。 3、线性表的顺序存储结构具有以下两个基本特点:(1)线性表中所有元素的所占的存储空间是连续的; (2)线性表中各数据元素在存储空间中是按逻辑顺序依次存放的。 4、顺序表的运算:插入、删除。 栈和队列 1、栈是限定在一端进行插入与删除的线性表,允许插入与删除的一端称为栈顶,不允许插入与删除的另一端称为栈底。栈按照“先进后出”(FILO)或“后进先出”(LIFO)组织数据,栈具有记忆作用。用top表示栈顶位置,用bottom 表示栈底。 2、栈的基本运算:(1)插入元素称为入栈运算;(2)删除元素称为退栈运算;(3)读栈顶元素是将栈顶元素赋给一个指定的变量,此时指针无变化。 3、队列是指允许在一端(队尾)进入插入,而在另一端(队头)进行删除的线性表。Rear指针指向队尾,front 指针指向队头。 4、队列是“先进行出”(FIFO)或“后进后出”(LILO)的线性表。 线性链表

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考试重点

2016年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考点及复习建议 《公共基础知识》主要测试应试人员对公共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履行公务员义务的必备能力和素质。考试内容主要包括:政治、经济、法律、管理、科技、人文、历史、公文写作、道德、国情市情、时事常识以及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相关制度等方面的知识。主要为客观性 试题。题型主要为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写作等。 政治。主要测查应试者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发展过程及主要内容的理解和运用。主要包括: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和党的建设理论;正确认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了解中国共产党建立社会主义的斗争及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程;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发展及特色;学习理解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等重要会议精神、党和国家新时期的方针政策以及时事政治等。 【重点】马列主义基础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党和国家新时期的方针政策以及时事政治等。 【复习建议】政治部分是考试中的绝对重点,必考,占分最高,这一部分要重点练习和记忆,特别是中特、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部分,是重点,同时有一定难度,这部分的题目要多做几遍,把握命题的规律。 经济。主要测查应试者对市场经济基本原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等内容的理解和运用。主要包括:了解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含义及特征;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政府宏观调控体系、收入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认识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家的对外经济关系以及我国的对外开放格局、经济全球化与我国对外开放的关系。 【重点】经济学基础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础知识以及财务管理的基础知识。 【复习建议】经济常识在近几年分值逐渐加大,与日常生活结合更加紧密,在本题库中已经把尽可能多的题型列出,做完即可保证高分。 法律。主要测查应试者对法学的基本理论、我国法律基础知识的了解以及法律在工作生活中的实际运用能力。主要包括正确认识我国国家性质、经济制度、国家结构形式、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以及国家机构;熟悉刑法、行政法、民法、经济法、商法等主要实体法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则,理解刑事法律关系、行政法律关系、民事法律关系、经济领域的相关法律关系等;了解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民事诉讼法、仲裁法等主要程序法及其实际运用。 【重点】宪法、刑法、行政法、民法、经济法

2020年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试题库及答案(共300题)

2020年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试题库 及答案(共300题) 1哲学是( C )。 A.关于自然界和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 B.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C.系统化和理论化的世界观 D.革命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世界观 正确答案:C 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C )。 A.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 B.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关系问题 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D.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 正确答案:C 3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区别表现在( )。 A.哲学是世界观,具体科学是方法论 B.哲学是绝对的,具体科学是相对的 C.哲学揭示一般规律,具体科学揭示特殊规律 D.哲学以各门具体科学为基础 正确答案:C

4 哲学为具体科学的研究提供( )。 A.一般方法 B.经验材料 C.理论结论 D.具体方法 正确答案:A 5马克思主义哲学同具体科学的关系( )。 A.普遍和特殊的关系 B.整体和局部的关系 C.代替和被代替的关系 D.有限和无限的关系 正确答案:A 6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来源是( )。 A.古希腊朴素唯物主义哲学 B.17世纪英国唯物主义哲学 C.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 D.19世纪德国古典哲学 正确答案:D 7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意味着( )。 A.人类哲学思想的发展达到了顶峰 B.科学哲学体系的最终完成 C.绝对真理的体现 D.人类优秀哲学思想集大成和在更高阶段上发展的起点正确答案:D

8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的( )。 A.主要内容 B.理论基础 C.核心部分 D.实质和灵魂 正确答案:B 9马克思主义哲学是( )。 A.劳动人民的世界观 B.无产阶级的世界观 C.为全社会服务的世界观 D.新兴阶级的世界观 正确答案:B 10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目的在于( )。 A.提高知识理论水平 B.培养和确立科学的世界观 C.掌握正确的工作方法 D.全面提高人的素质 正确答案:B 马克思主义哲学 11 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在从事地质学研究中,自觉应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创立了地质力学的新理论,对我国石油地质工作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这说明( )。 A.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

计算机公共基础知识考点

计算机公共基础知识考点 第一章数据结构与算法 1.1 算法 1.算法的基本概念 (1)概念:算法是指一系列解决问题的清晰指令。 (2)4个基本特征:可行性、确定性、有穷性、拥有足够的情报。 (3)两种基本要素:对数据对象的运算与操作、算法的控制结构(运算和操作时间的顺序)。(4)设计的基本方法:列举法、归纳法、递推法、递归法、减半递推技术和回溯法。 2.算法的复杂度 (1)算法的时间复杂度:执行算法所需要的计算工作量。 (2)算法的空间复杂度:执行算法所需的内存空间。 1.2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 数据结构线互有关联的数据元素的几何,即数据的组织形式。其中逻辑结构反应数据元素之间逻辑关系;存储结构为数据的逻辑结构在计算机存储空间中的存放形式,有顺序储存、链式储存、索引储存和散列储存四种方式。 数据结构按照各个元素之间前后间关系的复杂程度可以划分为: (1)线性结构:有且只有一个根节点,且每个节点最多有一个直接前驱和一个直接后继的非空数据结构。 (2)非线性结构:不满足线性结构的数据结构。 1.3线性表及其顺序结构性储存 1.线性表的基本概念 线性结构又称线性表,线性表是最简单也是最常用的一种数据结构。 2.线性表的顺序储存结构 ·元素所占的存储空间必须连续。 ·元素在存储空间的位置是按照逻辑顺序存放的。 3.线性表的插入运算 在第i个元素之前插入一个新元素的步骤如下: 步骤一:把原来第n个节点至第i个节点的一次往后移一个元素位置。 步骤二:把新节点放在第i个位置上。 步骤三:修正线性表的节点个数。 在最坏的情况下,即插入元素在第一个位置,线性表中所有元素均需要移动。 4.线性表的删除运算 删除第i个位置的元素的步骤如下: 步骤一:把第i个元素的n-i个元素一次往前移动一个位置; 步骤二:修正线性表的结点个数。 1.4栈和队列 1.栈及其基本运算 (1)基本概念:栈是一种特殊的线性表,其插入原酸与删除运算只在线性表的一端进行,也成为“先进后出”表或“后进先出”表。 ·栈顶:允许插入与删除的一端。 ·栈低:栈顶的另一端。 ·空栈:栈中没有元素的栈。 (2)特点 ·栈顶元素是最后被插入和最早被删除的元素。

公共基础知识练习题库及详细答案

公共基础知识练习题xx详细答案 公共基础知识是考察各方面的知识,主要靠平时的积累,复习过程中要注重拓展知识面,涉足知识越多越好,考生一定要好好看书,多做练习。下面由本人为大家介绍公共基础知识练习题库,希望能帮到你。 公共基础知识练习题xx详细答案一 1.“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福与祸相互依存,互相转化,比喻坏事可以引发出好的结果,好事也可以引发出坏的结果。它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 A.质变是量变的终结 B.偶然性是必然性的表现形式 C.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地位是一成不变的 D.矛盾双方相互依赖,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2.“一着不慎、全盘皆输”这句话蕴含的哲理是( )。 A.关键部门分对整体起着决定作用 B.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C.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D.真理和谬误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3.我们党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形成的三大优良作用不包括( )。 A.独立自主 B.理论联系实际 C.群众路线 D.批评与自我批评 4.以人为本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和执行理念的集中体现,以人为本的人是指( )。 A.广大工人阶级 B.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

C.力拥祖国统一的爱国者 D.最广大人民群众 5.按照我国《继承法》的规定下列不属于公民遗产的是( )。 A.公民的xx,牲畜和家禽 B.公民的文物、图书资料 C.公民生前承包的土地 D.公民的著作权,专利权中的财产权利 6.下列情形中( )属于越级行文的条件。 A.情况紧急 B.需直接询问、答复或联系具体事项 C.文件内容涉及不同部门的职能 D.经多次请示直接上级机关而问题长期未予解决参考答案与解析 1.【答案】D。中公教育解析:祸与福是矛盾双方,两者相互依存、互相转化体现了矛盾的同一性。不体现质量互变的规律,A项错误;不是必然性与偶然性的关系,B项排除;不是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C项排除。故本题选D。 2.【答案】A。中公教育解析:“一着”是关键部分,而“全盘”是整体,关键的“一着”对于“全盘”整体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题干不体现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B项排除;不体现联系的普遍性,C项排除;不体现真理与谬误的关系,D项排除。故本题选A。 3.【答案】A。中公教育解析: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概括了我党的三大优良作风: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不包括独立自主。故本题选A。

公共基础知识常识部分高频考点

本文档收录整理公共基础知识相关高频考点,并附有记忆口诀,完全可以应对公务员及事业单位考试的常识部分,希望对各位考生有帮助! 中国历史高频点 考点一:四大发明 指南针—战国:司南 北宋:用于航海(地理大发现)海上丝绸路(广州、泉州、宁波) 火药—唐末:开始用于军事 宋朝:火铳、火炮 火炸药王:王泽山(2017 年国家最高科技奖得主) 造纸术—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 印刷术—唐代:雕版印刷 北宋:毕昇——活字印刷术(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王选-汉字激光编排系统(被誉为“现代毕昇”) 考点二:中国医学成就 名医: 扁鹊:医祖,脉诊,四诊法(望、问、闻、切)、《难经》 建安三神医:张仲景——医圣,《伤寒杂病论》华佗——外科圣手,麻沸散,五禽戏董奉——杏林春暖(杏林代指医学界) 著作:

《黄帝内经》——最早的医学典籍 《神农本草经》——最早的中医药学著作 《千金方》——孙思邈“药王” 《唐本草》——第一部国家颁行的药典(又名《新修本草》)《本草纲目》——“东方的医药巨典” 李时珍(明朝) 考点三:中国农学成就 《氾胜之书》: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农学专著(西汉,氾胜之)《齐民要术》:我国最早、最完整的农学典籍(北魏,贾思勰)《王祯农书》:有比较完备的“农器图谱”(元朝,王祯) 《农桑辑要》:最早的官修农书(元朝) 《农政全书》:农政思想,欧洲水利技术(明朝,徐光启) 考点四:中国数学成就 九九乘法表:春秋时期 《周髀算经》:勾股定理/毕达哥拉斯定理(西方)/商高定理 赵君卿(赵爽)做注 《九章算术》:中国第一部数学专著 中国古代数学形成了完整的体系 东汉,刘徽(注) 祖冲之:将圆周率推算到小数点后七位,《缀术》 考点五:中国地理成就

2020年公务员遴选考试公共基础知识要点精髓整理总结(共220个)

2020年公务员遴选考试公共基础知识要点精髓整理 总结(共220个) 1. 行政行为成立的要件有主体要件、内容要件、权限要件 2. 合法有效的行政执法行为具有确定力、约束力、执行力 3. 人民法院对犯罪分子的制裁包括判处徒刑、没收财产、剥夺政治权利 4. 公民在请求国家赔偿时,可以直接向赔偿义务机关提出;在行政诉讼中一并提出;在行政复议中一并提出 5. 物权的客体是物;物权和权利主体是特定的;物权是一种排他的权利反映了物权的法律特征 6. 《民法通则》根据公民的年龄、精神状态把公民的民事行为能力分为三种。 7. 工作报告的标题应包括的内容是发文机关、针对时间、内容、文种 8. 区别正文各层次的标注方法,常见的有用数量词标示、用小标题标示、用惯用语标法 9. 应在调查报告正文的开头部分撰写的有概述调查对象的情况,给读者以概貌的认识;告诉读者写作背景的有关情况;给读者展示前景,发出号召;以议论、提问的方式揭示全文主题 10. 条例的制发权属于国务院、党的中央组织 11. “静者,动之静也”的观点是认为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12. 运动的主体是物质 13. 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 14.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否定是辩证的否定。 15. “离开革命实践的理论是空洞的理论,而不以革命理论为指南的实践是盲目

的实践。”这段话强调的是要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16. 历史唯物主义的任务在于揭示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17. 社会进步的内在根据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18. 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完成指导思想拨乱反正的标志是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19. 邓小平对党的思想路线的贡献在于强调解放思想 20. 党的十四大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作为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 进行了新的论述,成为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基础。 21. 我国企业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22.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生产力的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23. 当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时,一般不宜采取松的货币政策 24. 劳动力市场是劳动力资源的交易和分配的场所 25. 根据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企业拥有包括国家在内的出资者投资形成资产的全部法人财产权 26. 社会主义经济在资源的配置方面,最为有效的体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7. 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内容是:社会保险。 28. “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方针 29. 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这是由社会主义的本质决定的。 30. 我国政府职能的实施主体是各级人民政府。 31. 国家公务员享有的权利提出申诉和控告 32. 公务员若对降职处理不服,申请复议或申诉必须在接到降职决定之日起30 日之内

公共基础知识经济常识的高频考点

公共基础知识经济常识的高频考点 在事业单位考试中,经济常识的内容所占比例不小,公共基础知识学习网为此总结了经济常识的34个关键知识点,供事业单位考试考生下载复习。 1.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2.货币从产生时起,就具有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两种基本职能。 3.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时,必须用现实的货币。 4.如果用100单位外币可以兑换成更多的人民币,说明外币的汇率升高;反之,则说明外币的汇率跌落。 5.当供不应求,商品短缺,出现“物以稀为贵”的现象时,这就是卖方市场;当供过于求,商品过剩,出现“货多不值钱”的现象时,这就是买方市场。 6.价格的变动受到供求关系的影响,但最终是由价值决定的。 7.一般来说,当某种商品的价格上升时,人们会减少对它的购买;当这种商品的价格下降时,人们会增加对它的购买。 8.消费水平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主要是居民的收入和物价总体水平。 9.消费有不同的类型。最常见的是钱货两清的消费,此外,贷款消费和租赁消费越来越常见。 10.恩格尔系数减小,通常表明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消费结构改善。 11.人们的消费,从根本上讲由客观的物质生产状况决定的。生产决定消费。 12.社会再生产过程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其中,直接生产过程是起决定作用的环节;分配和交换是连接生产与消费的桥梁和纽带,对生产和消费有着重要的影响;消费是物质资料生产总过程的最终目的和动力。 13.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14.国有经济掌握着国家的经济命脉,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发展、壮大国有经济,对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具有关键作用。 15.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第二,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责任编辑:公共基础知识) 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 16.企业是市场经济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是国民经济的细胞。国有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发挥着主导作用。 17.公司经营的直接目的是利润。 18.我国的商业银行以国家控股银行为主体,是我国金融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19.贷款是我国商业区银行的主体业务,是商业银行营利的主要来源。 20.生产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 21.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22.公有制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主体地位,决定了按劳分配在我国所有分配方式中占主体地位。 23.税收是国家组织财政收入最普遍的形式,是财政收入最重要的来源。 24.经济发展水平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是基础性的。 25.从本质上看,税收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依法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最新2020年事业编公共基础知识之经典哲学考核试题完整版88题(含答案)

2020年事业编公共基础知识之经典哲学试题88题[含 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 1.1989年,时任美国国务院顾问的弗朗西斯·福山抛出了所谓的“历史终结论”,认为西方实行的自由民主制度是“人类社会形态进步的终点”和“人类最后一种的统治形式”。然而,20年来的历史告诉我们,终结的不是历史,而是西方的优越感。就在柏林墙倒塌20年后的2009年11月9日,BBC公布了一份对27国民众的调查。结果半数以上的受访者不满资本主义制度,此次调查的主办方之一的“全球扫描”公司主席米勒对媒体表示,这说明随着1989年柏林墙的倒塌资本主义并没有取得看上去的压倒性胜利,这一点在这次金融危机中表现的尤其明显,“历史终结论”的破产说明()。 A. 社会规律和自然规律一样都是作为一种盲目的无意识力量起作用 B. 人类历史的发展的曲折性不会改变历史发展的前进性 C. 一些国家社会发展的特殊形式不能否定历史发展的普遍规律 D. 人们对社会发展某个阶段的认识不能代替社会发展的整个过程 【参考答案】BCD[解析]“历史终结论”认为西方资本主义制度是“人类最后一种统治形式”这一观点违背了唯物史观,否定了社会发展的规律。A项,唯物史观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必然性的过程,社会历史的发展同自然界的发展一样都有其内在的客观规律性,而不是盲目的无意识力量起作用。A项错。B、C项,对于柏林墙的倒塌,是德国社会发展的特殊形式,西方一直认为,这是资本主义制度对社会主义制度的胜利。题干否认了这一点,也就是说,不能因为一些国家社会发展的特殊形式就否认历史发展的普遍规律。B、C项正确。按照“历史终结论”的观点,资本主义制度是“人类社会进步的终点”,现实并非如此,柏林墙的倒塌并不意味着资本主义制度的胜利,金融危机说明了资本主义存在的缺陷,也就说明,认识并不能决定、替代社会发展。D项正确。本题选BCD。 2.认识的辩证过程包括两个阶段,它们分别是()。 A. 从感觉到知觉的过程 B. 从判断到推理的过程 C. 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 D. 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过程 【参考答案】CD[解析]认识的辩证过程包括在实践基础上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在认识过程中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本题选CD。 3.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其中包含的哲学原理包括()A. 事物的普遍联系B. 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 C. 必然和偶然的辩证关系 D. 新事物取代旧事物的必然性 【参考答案】AB[解析]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改革是发展的动力,是实现长期稳定的基础;发展是改革的目的,是稳定最可靠的保证;稳定则是改革、发展的前提条件,也是

2019年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模拟试题及答案

2019年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模拟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选项中选择最恰当的一项,本大题共有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行政法制外部监督是指()。 A.行政系统以外的国家权力机关监督 B.行政系统以外的司法机关监督 C.行政系统自身的监督 D.行政系统以外的国家权力机关和司法机关的监督 答案:D 解析:D 【解析】行政法制监督,既包括国家行政机关内部的自我监督,又包括行政系统外部环境对行政系统的监督。我国行政系统的外部监督体系,包括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国家司法机关的监督、政党监督、社会及舆论监督。故选D。 2、科学发展观的第一一要义是()。 A.以人为本 B.全面协调可持续 C.统筹兼顾 D.发展 答案:D 解析:D 【解析】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故选D。 3、甲和乙共同出资购买了一间房并出租给丙,租房期间甲欲转让自己的份额,乙和丙均表示愿意购买,应()。 A.在同等条件下由乙优先购买 B.在同等条件下由丙优先购买

C.在同等条件下由甲决定卖给谁 D.在同等条件下由乙、丙共同购买,各享有一份份额,形成共有关系 答案:A 解析:A 【解析】我国《民法通则》规定,按份共有人转让自己份额的,其他共有人在同等条件下,有优先于他人的购买权,所以选A。 4、温家宝在给一位国务院参事的回信中,引用了两句诗:“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这一古训蕴含的哲理是()。 A.人的经验是判断是非得失的根本尺度 B.直接经验比间接经验更重要 C.感性认识高于理性认识 D.人民群众的直接经验即实践是认识的重要基础 答案:D 解析:D 【解析】温家宝所说的话是汉代哲学家王充所写的《论衡》中的一句名言,主要意思是坚持深入到人民群众中去,善于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意见。这一思想也就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坚持实践第一、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观点。故选D。 5、“恐惧创造神”是()。 A.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B.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C.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D.资产阶级的情况学说 答案:C 解析:C 【解析】这句话是列宁说的,意思是世界上本没有神,当我们内心恐惧时才会臆想出神这一概念,可见,此观点是唯物的。故选C。 6、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是实践基础上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