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三节:汉字的形体结构

第三节:汉字的形体结构

第三节:汉字的形体结构
第三节:汉字的形体结构

第三节:汉字的形体结构——六书

教学目的:使学生熟悉六书内容,记住许慎对六书得解释,能够应用六书理论分析汉字,识记简单的古文字。

教学重点:1熟悉六书的内容,会应用六书理论分析汉字。

2 识记简单的常用甲、金、篆等古文字。

教学难点:会应用六书理论辨析汉字的形意关系。

培养能力:应用基础理论的能力。

教学方式:讲授课。多媒体。

教学类型:理论课

教学课时:5课时

教学过程:

一、六书概说

汉字的表意功能,是由字符内在的构形来体现的。字符在内的构形相当复杂,但是也有一定的规律。能大体阐明这些规律的,就是我国传统文字学中的六书说。

六书是汉代人根据对小篆的形体分析而归纳、总结出来的六条造字原则和具体的造字方法。六书一词,最早见于《周礼·地官·保氏》:“掌谏王恶而养国子以道,教之以六艺,……五曰六书,六曰九数。”但是没有具体的六书名目。直到西汉末年,刘歆修《修略》,六书名目方始得见:“古者八岁入小学,故周官保氏掌国子,教之六书,谓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造字之本也。”其后郑众在作《周官解诂》时,将这六书名目及闪第修正为“象形、会意、转注、处事、假借、谐声。”仍然没有具体的解释。又过了几下年,到了东汉许慎作《说文解字》时,才在叙中给六书的名目加以界说,并举例字以明之。许慎又把六书的名目和次第修正为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后世讲六书,一般都用许慎的中目而依刘歆的次第。我们也沿用这个习惯,分别介绍六书的具体内容。

二、六书的具体内容

(一)象形

1、定义:“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诘诎,即弯曲)意思是说,象形字就是字形画成字义所表示事物的形状,随着物体的外形而曲折字的笔画,“日”、“月”就是这种字。形象字的产生大都很早,由绘画发展而来;越古老的文字,其形象程度越高,图画色彩越浓,古文字中的象形字大多保留图画的味道。例如:(见幻灯片)

(鸟)(鱼)

甲骨文中的“鸟”和“鱼”这两个字形就分别像鸟和鱼的简笔画。但象形字不等于是图画,大都带有写意性质的,例如:

(马)(鹿)

甲骨文的“马”和“鹿”这两个象形字是根据实物的形象画出来的,但“马”突出地表现了它的头和颈项上的鬃毛,而身体的其它部分却以简单的几笔画出其轮廓。“鹿”也是突出其头,尤其是头上有枝桠的角。而身体部分也是以简笔画的形式表达。这与写实的绘画是有所不同的。

有时还可把肢体部分省掉,只画头部,例如:

(牛)(羊)

“牛”字像牛头之形,“羊”字像羊头之形,但又不是把头部的所有面貌形状都画出来,只是表现头部最具区别性特征的部分,牛头和羊头都突出地表现它们的角,牛头的角是斜刺向上,羊头的角则卷曲朝下。这就是象形字不同于图画之处。

一般说来,象形字都为独体字,即不能拆成两个构字部件的形体,但有的象形字却需要以另外的形体来作陪衬,这样才使该字所像之物明白无误地展示给读者。例如:

(页)

其本义是“人头”。按说,只要画出上面的,就可以表示头了,但单就这一形体

不足以让人明白是人的头,还是别的动物的头,故在此基础上加上,有了这个表示人的肢体的形体,就不会让人把“人头”误会为“狗头”了。这类衬体象形字在汉字中不在少数,又比如:单画,让人不知画的是何物,但只要把连带的部分画出来了:

(果)

人们一看就知道是树上结的果了。树上结的为果,藤蔓上长的是瓜,瓜也是一个衬体象形字,是在像瓜之形的形体加上藤蔓构成的:

(瓜)

2、分类(见幻灯片)

○1、全体象形:象形字表示的是所象之物的全体之形。如“日”“月”“贝”

○2、省体象形:象形字只表示所象之物的一部分。如“牛”“羊”等。

○3、合体象形:有些象形字,所象之物难以单独画出来,或画出来难以辨认,于是就把相关部分也画出来加以衬托。如“果”“洲”

3、特点(见幻灯片)

○1它以富于真实感的图象来表现词义。

○2所记的一般是有形可象的指物名词。

○3象形字历史悠久,是汉字的构形基础。

象形字在整个汉字系统中所占的比重不大,据有人对《说文解字》所收的9353个汉字作的统计,象形字为264个,仅占总数的2、8%,但象形字是汉字的基础,其它三种构字法是在象形的基础或加某一抽象的符号(指事),或合两个独体象形字以会意(会意),或以一个象形字表示义类,一个象形字表示声类(形声)这样形成的。因此,大量地接触形象性很强的汉字,是掌握六书与汉字形体结构的关键,故多认识一些象形字,对掌握文字学知识是有好处的。分类举例如下:(见幻灯片)

有关人体的:人、大、子、女、夫、目、耳、口、自、眉、而、手、足、止、心、胃等

人人,甲骨文字作,像一侧面的人形。

大与“大”不同,大像正面的人形,古文字作,在文献中用作“大人”之义。

子子,像一襁褓中的婴儿的形状,甲骨文字作:,只见两手露在外面,而两脚

被裹起来了。子,最初是指不能下地走路的小孩。

女女,像两手被捆起来,跪着的一个人形,甲骨文字作:显然是女子在父系氏族社会中地位低下的一个印证。

夫表示男子的夫,是在正面人形——“大”的基础上加一短横,这一短横像插于男子头上的簪子,甲骨文字作:。

目目是眼睛的象形,甲骨文字作:。

耳耳像人耳之形,甲骨文字作:,金文字作:,不仅外像耳轮,而且把耳孔眼也画出来了。

口口像人张口之形,甲骨文字作:。

自自是鼻子的象形,甲骨文字作:,像人鼻梁鼻准之形。由于这个字后来作为反身代词,表示鼻子这个意义时,就在本字的基础上加一声符构成从自畀声的后起字——“鼻”。

眉眉是一个衬体象形字,甲骨文字作:,单画出,不足以表示其义,故连带把目画出来,就能让人一看就明白了。

而而,最初的意思是下巴上的胡须,甲骨文字作:,也是一个衬体象形字,单画胡须会让人看不懂,故连带着把下巴也画出来。

手手,在甲骨文中是以侧面的右手形表示的:。到了小篆则用一叉开五指的手表示:。

心心像人的心脏,小篆还保留了象形的意味:。

胃胃最初也是一个独体的象形字,《说文·肉部》:“榖府也,从肉、象形。” (大

徐本,页87)战国文字有作:,则上面的,就像胃之形,“肉”为后加的构件。

2、有关动物的:马、牛、羊、鹿、豕、鸟、隹、象、犬、虎等

马,像马之形,甲骨文字作:。

牛,象牛头之形,甲骨文字作:。

羊,像羊头之形,甲骨文字作:。

鹿,像鹿之形,古文字作:。

豕,像豪猪之形,古文字作:。

鸟,像尾巴较长的鸟,古文字作:,

隹,像短尾巴的鸟,小篆作:。

象,像长鼻大象之形,甲骨文字作:。

犬,像狗之形,甲骨文字作:。

虎,像老虎之形,甲骨文字作:。

3、有关自然界的:山、水、回、木、屮、日、月、云、雨、申(电)、火等

山,像山有凸峰之形,甲骨文字作:。

水,像河水流动之形,甲骨文字作:。

回,像水流打旋之形,甲骨文字作:,本义是指的旋涡。

木,像树木有枝叶有根之形,甲骨文字作:。

屮,像初生小草之形,甲骨文字作:,则为草之初形。

日,像太阳圆满充实之形,甲骨文字作:。

月,像月芽之形,甲骨文字作:。

申,像打雷之前的闪电之形,甲骨文字作:。

雨,为衬体像形字,单画出,不足以像其意,故把天也画出来,甲骨文字作:。火,像火焔上升之形,甲骨文字作:。

4、有关居室器用的:高、向、皿、行、其、弓、矢、戈、刀、斧、斤、舟、车等高,像建筑在高台上的房屋之形。甲骨文字作:。

向,像房头朝北开的窗户之形,甲骨文字作:。

皿,像盛水器物之形,甲骨文字作:。

行,像十字路口之形,甲骨文字作:。

其,像簸箕之形,甲骨文字作:。

弓,像射箭之弓,甲骨文字作:。

矢,像箭有镞有羽之形,甲骨文字作:。

戈,像击人之戈形,甲骨文字作:。

刀,像刀之形,甲骨文字作:。

斧,像斧子之形,甲骨文字作:。

斤,像斧斤之形,甲骨文字作:。

舟,像舟船之形,甲骨文字作:。

车,像车有蓬有两轮之形,甲骨文字作:。

掌握象形字的关键在于能从古文字形中看出这个字所像何物之形,有的象形字形象性很强,一眼就能看出来,有的却比较隐晦曲折,这就需要我们多接触一些有关古文字研究的资料,目前对初学者较有指导意义的古文字学专著是李圃的《甲骨文选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

(二)指事(见幻灯片)

1、定义:“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可见,上、下是也。”意思是说,指事字一看就可以认识,仔细观察就能发现它的意义,“上”和“下”就是这种字。许慎是就认字过程过言,就造字法而言,这种定义欠科学。

指事来源于契刻,在未有文字之前,远古的人们经历了很长的一段契刻记事的历史。而指事字中的数目字就是契刻记事留下的痕迹,一、二、三等数目字直接来源于契刻。这类指事字有的称为纯符号的指事字。

而大量的指事字却是在象形字的基础上加一抽象的指事符号构成的。许慎在《说文˙叙》中举到的“上”和“下”这两个字,也属于这种类型的指事字。上,甲骨文作:,

是在凵kǎn(坎之本字)的基础上加一短横构成的,表示在坎之上。下,甲骨文作:,

也是在凵的基础上加一短横,表示坎之下之意。

以木为基础构成的指事字有这样几个:

(本)(末)(朱)

“本”是在木的基础上加一圆点,表示树根所在之处,故“本”的早期意义应是“树根”。“末”是在木的基础上加一短横,表示树梢所在之处,故“末”的本义是指“树梢”。

“朱”是在木的基础上加两短横,这两短横标明树干所在之处,故朱的本义是指“株干”。

人体的部位名称有许多也是以指事的方式构成的。可以说人体从头到脚都有指事字,例如:

“孔”甲骨文字作 ,是在小儿的头角上用一半圆,指示出小儿囟门所在之处。

“克”甲骨文字作 ,是以一半圆指明人的肩膀所在之处,本义是“肩”。

“亦”甲骨文字作 ,用两点指出人的臂腋所在之处,即“腋”的初文。 是“厷”字,后来写作“肱”,是在手的基础上以一半圆指明胳膊所在之处。

是在手的基础上加一短横,指明寸口所在之处。

是在手的手指上加一短横,指明手指上长的赘疣,俗称猴子。

是在人体的臀部以一半圆指明臀部所在之处,即“臀”之初文,后来以从肉殿声的

“臀”代替。

是在足的基础上加一半圆,指明膝盖所在之处,即“膝”之初文,后来才以从肉桼声的“膝”字代替。像这类指事字有的教材称为衬体指事字。

分类(见幻灯片)

①独体指事,用纯粹抽象符号所构成。如:“上”“下”两字。

②加体指事,在象形字的基础上加上指示性符号,所加符号不能独立成字,如“本”“末”等字。

③变体指事,用增减笔画来表现词义,如“木”的一半为“片”“斗”加上一笔为“升”反“可”为“叵”。

3、特点(见幻灯片)

①象形字所表达的是具体事物,而指事字所表达的多是抽象概念。

②表现方法上,象形字采取描画物状的写实法,而指事多是运用指示符号的象征法。

③象形字是其它造字法的构形基础,有的指事字在象形字的基础上附加符号才能构成新体。

指事字与象形字的区别,一般认为是看这个字所表之词是具体的还是抽象的,前者为象形,后者为指事。其实像与人体有关的这些指事字,所记录并不是抽象之物,区别指事与象形主要还是看带没带有指事的符号,这种指事符号有的是点,有的是短横,有的是半圆,只要仔细观察,是会找出这个指事符号的,故许慎讲“视而可识,察而见意”,要察才能辨别出它的造意来。

指事字在《说文》一书中占的比重比象形字还小,只有129个指事字,仅占总数的1.4%,但指事是很有特色的一种造字方法,值得重视。要把指事与象形、会意区别开来。

(三)会意(见幻灯片)

1、定义:许慎《说文解字·叙》:“比类合谊(通“义”),以见(xiàn)指撝(huī通“挥”),武信是也。”

意思是,会意字是并列字类即两个以上的字,会合它们的意义,来表现该字义所指向的事物,“武”、“信”就是这种字。

会意是比合两个形体的意义来表达一个新的意义的一种造字方法。但这种比合,不是简单的相加,例如:止和戈放到一起,就不是“止”加“戈”的意思,它比合的是一种尚

武的精神。甲骨文字作:,表示的是“挥戈前进”的意思。人和言放到一起,也不是“人

的话”的意思,而是表达的是“诚实”的意思。

就是相同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形体放到一起,其意义也不是算术的一加一那末简单,例如:两个侧面的人放到一起,就有从和北之分,前者表示相随之意,后者表示相背之意。

2、分类:会意字又分两种:(见幻灯片)

同体会意

同体会意是重迭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相同符号,表示一种新意,比如,两木为“林”,三木为“森”,二屮为“艹”,三屮为“卉”,四屮为“茻mǎng”(“莽”之本字)。两口为“吅xuān”(“喧”之本字大声叫)、三口为“品”,四口为“jí”喧哗,两虫为“kūn”(昆虫之本字,今借用“昆”为之),三虫为“虫”(按,此字才该读chóng,而一虫应读huǐ后作“虺”毒蛇的一种)。三鱼为“鱻”(此为新鲜字之本字,三鱼表示众多的鱼,众多的鱼放到一起,其色、味不变,就是新鲜的了,今以鱼名的“鲜”代替,是同音替代的通假。)三日为晶(此为“星”之本字,后引伸出“晶莹”等义以后,加一声符——“生”,构成从晶、生声的后起形声字——曐,后来简化成“星” )。两人相随为从,两人相北为背,三人为众。

异体会意。(练习见幻灯片)

异体会意就是会合两个不同意思的形体,例如:

“及及”是从又(手)持人,会意为赶上并抓住了某人之意。

“兵兵”从廾(拱)持斤,会意为兵器之义,后来又指持兵之人。

“戒戒”为两手持戈,会意为守卫戒严之意。

“只隻”,本为“获”之本字,以手持隹,表示有所获。

“伐伐”,从戈从人,以戈击人,会意为杀伐之义。(戍字也是从人从戈,但是人持戈以守卫边疆)

“朝朝”从日、月在茻中,太阳升起来了,月亮还没有落下去,这个时候一般是在早晨,故会意为“朝”。

“夹夹”,从大(正面人形)从二人,是两人夹持一个人。“夹”的词义特点是“二夹一”,不是“一夹二”,例如:夹箝,是古代用来取射在树桩上的箭的一种工具,是二夹一。

“休休”,从人从木,人靠在树上,表示“休息”的意思。

“牧牧”,从攴、从牛,“攴pū”是以手持棍,以驱赶牛群,会意为“放牧”之意。

找寻之意,从贝,贝是要寻找的对象,从一个遥远的地方来到这里,找到了一个宝贝,会意为得到之“得”。下面的两短横是一种饰笔。

会意字为合体字,这是它与象形、指事从结构上的一种区别点。但有时与衬体象形字不好区别,一般的文字学家认为只要能分析成两个独立成字的构字部件,就可以看成是会意字,而不能分析为独立成字的构字部件的,就可看成是衬体象形。例如: 象悬挂着一颗人头之形,表示“枭首示众”之意,本为一个独体象形字,仅管后来分化成两体,作“县”,但在古文字中还是不能拆分成两个独立的构字部件,故这个字应看成是衬体象形。

3、特点(见幻灯片)

所表对象:行为动作(主要是动词);抽象概念。

文字特征:合体。由可独立成字的偏旁组合而成。偏旁都是形符,即都表义。

4、辨别(见幻灯片)

会意字与象形字、指事字的区别:象形、指事是以独体、静态而名物,会意则是以合体、动态而示意。所以反映在语法上,象形字、指事字多用为名词,会意字则多为动词。

会意字在整个汉字中所占的比重也不是很大,《说文》9353个小篆中,会意字有1254个,仅占总数的13.4%。但会意字也是很具有特色的一种汉字。如果没有会意这种造字方法,很多比较抽象的意义,就无法圆满流畅地表达出来。试想用象形和指事这两种方式能否表现出“威慑”、“孔武”这样的意义来?回答是否定的。

(四)形声(见幻灯片)

1、定义:“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事”,指事類。“以事為名”,即按照事物的類別特點去選一個字作為新字的一部分,即形符。譬,譬況,相類似,即字音相同相近。“取譬相成”,即取一個發音相近的字作新字的聲符。江”、“河”就是这种字。

形声是一种能产性最强的造字方法,许慎在《说文·序》中说:“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 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字者,言孶乳而浸多也。”(大徐本,页314)形声字是在独体的“文”的基础上孶生繁衍出来的。

形声字都能区别出意符和声符两种构字部件,意符表示形声字本义所属的意义范畴,声符表示形声字的声音。(见幻灯片)

意符表示字的本义所属的意义范畴,意符相同的字,意义大都与意符所表示的事物或行为有关。如,以贝为意符的形声字“货财贿赠赏责贸赊贪费贵贱”等都是有财物有关的字。以“手”为意符的字“打描找抬扮抢抖抛投”等字都和动作有关,可以说,凡从木的,都与树木有关,凡从水的,都与水这类物质有关。但是,意义范畴与词义不是一回事,因为意符相同,并不意味着词义就相同。例如:江与湖都以水为意符,其意符是相同的,但

我们不能说“江”与“湖”的词义就相同。我们也不能根据意符来判定某一字词的本义,但我们可以根据意符来辨认哪一个是本义或比较原始的意义。

形声字的声符是表示字的读音的,但是声符表音并不能做到十分准确。这是因为,如果要求声符与字音绝对相同,往往就要选择生僻字或笔画繁多的字来充当声符,有时甚至还找不到读音相同的字,这就迫使对声符的选择在语音方面不得不适当放宽条件。但是声符既然是用来表示字音的,造字的时,原则上声符与字音至少应该是相近的。从同一声符的形声字读音也必然相同或相近。不过,由于字音的演变,现在不是字的声符已经不能准确反映字的读音。如:

地、池、他、施、拖、迤

推、准、淮、焦

这些字的读音没有一个与它的声符相同,这样一来,“秀才识字读半边”就靠不住了。因此,我们不能依声符对形声字的读音作简单的类推;但是,语音的演变也是有规律的,形声字的读音和声符在大多数情况下还是有一定联系的。

形声字的声符除了标声之外,往往兼有表意的作用。

这种现象有人称之为形声兼会意。如,“警,戒也。从言,从敬,敬亦声。”再如,“胫、径、颈、经、陉”等字都从其声符“巠”获得了细长之义。

声符表义有的原因:(见幻灯片)

○1声符本身作为一个字,本来就带有意义。从造字上来说,有的字在造字时,就取了那个声符字的意义。

○2词义引申以后,为引申义所造的字,如果是以表示本义的字作声符而构成的形声字,其声符即同时具有表意作用。如:“取——娶”,取()割耳为取,引申“捕取”“取妇”(《礼记·杂记》:可以冠取妻)后来以取作声符,加“女”旁作“娶”,用为娶妇义的专用字,取是声符,同时就具有表意作用了。又如:

婢,《说文》“女之卑者也。从女从卑,卑亦声。”

忘,《说文》“不识也,从心从亡,会意,亡亦声。”

禳,《说文》“祭除厉殃也,从示,襄声。”

襄有扫除义,故襄声兼义。《诗经·鄘风·墙有茨》:“墙有茨,不可襄也,中冓之言,不可详也,言之长也。”(刺贵族荒淫无耻,卫宣公死后,其妻宣姜与他的庶子顽姘居生三子二女)

○3一组同源词,如果采用同一个声符来构成形声字,那么这个声符就具有指示这组同源词相关意义的作用。分化字有很大部分是这么造的。如,因——茵;臽——陷;竟——境;或——域、國。从认字上来说,当这个声符的意义与这个字的意义相关时,看起来就是声符表义。如:

瑕(xia):玉小赤也,从玉叚(jia)声。

騢:马赤白杂毛,从马叚声。谓色似鰕鱼也。

鰕:从鱼叚声,略带红色。

霞:赤云气也,从雨,叚声。

赮:赤色也,从赤,叚声。

五个同源字与赤有关,赤是这组词的相关意义,凡叚皆有赤义。

运用形声法造字的方法。(见幻灯片)

加注意符

A、为本字加注意符。一个字被假借以后,再为本字加意符。如:

莫---暮益---溢它---蛇

衰---蓑云---云止---趾

B、为借字加注意符。一个字被假借以后,再为借字加意符,如:

其---基食---蚀取---娶

辟---避昏---婚采---彩

加注声符

为本字加注声符。一个字被假借以后,再为本字加声符。如:

晶---星自---鼻网---罔

“晶〔XING〕”字的本义是星星,后来被借为明亮的意义,读JING,为了不使“晶”的意义过多,就在本字下面加了声符“生”,成为“星”。

为借字加声符。一个字被假借以后,再为借字加声符,如:

食---饲

“食”是名词,本义为食物,假借为“喂养”,后来又为借字加了声符“司”,写作“饲”。在“喂养”意义方面,“食”和“饲”就成了古今字。

音意合成

当语言中某个词需要造字时,一方面根据这个词的意义特点,从已有的文字中选取一个字来充当意符,另一方面根据这个词的语音特点,从已有的文字中选取一个字来充当声符,把意符和声符组合起来,构成一个新字,如:

村氮氖铀镁

形声字的义符和声符在表现形式上有多种复杂的情况:(见幻灯片)

(1)义符和声符的位置所在没有一定之规;教材P77列出常见六种,还有形占一角:勝(从力朕声);裁(从衣 zai声);声占一角:旗、徒、寐等。

(2)形符或声符字的形体有时会被省略一部分,称之为省形与省声。如:“弑”,从殺省,式声。“屦”,从履省,娄声。省声字如:“徽”,微省声。糸mi与绳有关。“進”,从辵chuo蔺省声。“珊”,从玉,删省声。“毫”从毛,高省声。

省形与省声的目的无非是,一是为了追求字形的整齐匀称;二是为了字形的简易。

(3)形符或声符在隶变过程中被严重改变了形态,很不容易辨识。

形声字在整个汉字中所占的比重最大,在《说文》所收9353个汉字中,有7701个形声字,占总数的82.3%。故形声这种构字法是最能产的构字法。汉字进入到形声造字以后,就弥补了象形、指事和会意三种造字法的诸多缺陷,使汉字能维持着一种表意文字的特性就能适应记录汉字的需要。

(五)转注(见幻灯片)

在“六书”中,争论的问题最多、意见最不一致的就是“转注”了。《说文·叙》:“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建立同类字的部首,同类字承受这个部首的意义。)什么是“建类一首”?什么是“同意相受”?许慎的定义并不明确,前人研究六书,对转注的看法分歧最大,故而引起了后人长达一千多年的论争,至今尚无定论。这些看法大致可分为形转说、义转说、声转说三类。(见幻灯片)

○1形转说:从字的外形考察,以与部首字可以互训的形声字为转注。代表人物南唐的徐锴、清代学者江声。他们认为,“建类一首”是指《说文》的部首,而《说文》在每一部首下的“凡某之属皆从某”就是“同意相受”。例如“考”属“老”部(考的意符是“老”)即受意于“老”,意思相近,可以互相解释。“松”、“柏”属“木”部,即受意于“木”。这实际上是把《说文》同部首的字当作了转注字。

○2义转说:即以互训为转注。以清代学者戴震及其弟子段玉裁为代表。段说:“转注尤言互训也。……《老部》曰:‘老者,考也;考者,老也。’以考注老,以老注考,是之谓转注。”这就是说,凡是同义可以互相解释的字,都是转注字。

○3声转说:以同一语源派生出来的词造字为转注。以章炳麟为代表。章氏《国故论衡·转注假借说》:“字之未造,语言先之矣,以文字代语言,各循其声,方语有殊,名义一也,其音或双声相转,叠韵相迤,则为更制一字,此所谓转注也……何谓建类一首?类,谓声类,首,为语基(“一首”指词源上同韵或同声)。考、老同在幽部,其义相互容受,其音小变,案形体,成别枝;审语言,同本株,虽制殊文,其实公族也。”

这三类说法,究竟正确与否,目前尚难定论,有待后人研究。作为初学者,了解有关的几种说法即可,不必拘泥于转注的考辩,纠缠谁是谁非。

关于转注之说,其争论的焦点是:转注到底是与字形有关,还是与字义有关,是文字结构的问题,还是词义训诂的问题。裘锡圭主张,在今天研究汉字,根本不用去管转注这个术语。他认为:(见幻灯片)

不讲转注,完全能够把汉字的结构讲清楚。至于旧有的转注说中有价值的内容,有的可以放到文字学里适当的部分去讲,有的可以放到语言学里去讲。总之,我们完全没有必要卷入到无休无止的关于转注定义的争论中去。”(《文字学概要》,页102)裘氏的看法是有道理的。争论不清的东西,可以存疑。但是《说文》中的互训,被认为是一种转注的方式,在训诂学上有很高的语料价值,整理归纳先秦的文献词义系统,分析《说文》的意义系列(简称义系)就要借助于转相为注的互训。

(六)假借(见幻灯片)

A、概念(见幻灯片)《说文》“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託事。令、长是也。”这就说,语言里有的词没有专门为之造字,于是就根据这个词的声音,找一个读音相同或相近才字来寄托这个词的意义,这就是假借。如:

“我”甲骨文作“”象长柄带有锯齿刃兵器,即“锜”之初文。后借作第一人称代词。

“东”甲骨文作“”该是橐(两端有口的袋)之初文,后借作东西之东。且久借不归,乃另造橐字。

B、特点:(见幻灯片)一,“本无其字”,就是说,用假借字表示的词,一定事先没有表示它的本字,这也是造成假借的原因。二,假借字的读音与所需要表示的语词的声音相同或相近,只有“依声”,才能“托事”。这也是造成假借的条件。

假借在古代书面语言里用得十分广泛。以《论语》开篇第一句为例:“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就有“而”、“之”、“不”、“亦”、“说”等五个假借字。

而:金文作小篆作而《说文》:“而,颊毛也。像毛之形。”字的本义为两颊下垂之毛,即鬓发,后借作连词或第二人称代词,乃再造“鬓”字表其本义。

之:甲骨文作小篆作之《说文》:“之,出也,象艸过屮,枝茎盖大,有所之。”

不:金文作小篆作不《说文》:“鸟飞上翔,不下来也。从一,一犹天也。

亦:小篆作亦《说文》:“从大,象两亦(腋)之形。”即“腋”的古字。后世借为副词,久而为借意所专。

C、假借现象产生的原因:(见幻灯片)

1.为了限制造字的数量。语言里的词汇量太大,如果每个词都要规定一个专用符号,汉字的数量就会大到令人无法掌握的地步,但是,书面上又求每个词都有记录它的符号,这就导致用字与造字的矛盾,作为表意文字,要克服这种矛盾。只有采用借字标音的办法,扩大现有文字记录语词的职能。假借的广泛使用,正是为了弥补造字的不足,以适应记录语言的需要而产生。

2.由于要记录的词意思抽象,如表示语法关系或语气的虚词,不好通过字形来显示,于是借用同音字来代替。

D、假借的作用

1.扩大了字的使用范围。

2.它是创造新字的桥梁。如“其”假借作代词、语气词,那么本义只好再造“箕”字。正是假借推动了新字的创造。

关于许慎所举的例字:

发号的令,用为县令的令;久远的的长,用为官长的长。在许慎看来,发号的令与县令的令没有意义关系,久远的长与官长的长没有意义关系,是本无其字的假借。后人认为,县令的令是发号义的引申,官长的长是久远的长的引申。也就是说它们之间意义上还是有关

联的,不应叫假借,意义上没有关系的才是假借,所以认为许慎举这两个例字不合适。清代的朱骏声在他的《说文通训定声》中,认为应该举“朋、来”为例。段玉裁举了“难、易”为例。

E、假借与通假(见幻灯片)

上面说的是“本无其字”的假借,还有一种所谓本无其字的假借,又称通假,指的是语言中的某个词,本有记录它的字,但写书或抄书的人却写了一个同音字或音近的字来代替。如:

(项伯)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史记·项羽本纪》

归孔子豚。《论语·阳货》

这种放着本字不用,而用同音字来代替的做法,类似今天的人写错别字。不过,这在古代,特别是上古时期文字缺乏规范的情况下是允许的。汉代以前没有产生促进文字规范的字典,书写工具又有许多不便,书面材料辗转相抄,比较容易采取同音替代的办法,而且往往用笔画较简的字代替笔画较繁的字,这是汉字发展过程中的一种趋向,也是先秦两汉古书中通假现象比较常见的主要原因。

小结:六书的具体内容如上所述。从总体上看,六书中只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者与汉字形体结构有关;转注、假借与前四者性质不同,无关汉字形体结构。清代学者戴震说:“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者,字之体也;转注、假借二者,字之用也。”也就是说,只有前者才是造字之法,至于后者只是用字之法。后来讨论六书的人很多采用戴氏“四体二用”的说法。

怎样识别汉字的形体结构

识别汉字的形体结构,就是要指出某个字是象形、指事、会意或形声。识别的方法有二:其一,从区分独体字和合体字入手。看这个字能否拆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独立的字,能拆成独立的字,就是会意或形声;不能拆成独立的字,就是象形或指事。如信、河、果、本4个字,信字可以拆成人、言,河字可以拆成水、可,人、言、水、可都是独立的字,所以清、河二字属于会意和形声;果、本二字虽可分别拆成田和木、木和一,但只有木字是独立的字,田只描摹果实的形状,并非田地的“田”字,一只是个指事性的符号,并非数目字的一,它们都不是独立的字,所以果、本二字属于象形和指事。古代有“独体为文,合体为字”的说法,所谓“独体”,是指不能拆成两个独立的字的象形字和指事字;所谓“合体”,是指能拆成两个独立字的会意字和形声字。

区分独体字和合体字以后,再从以下两方面考虑:

(1)合体字中,有表音成分的是形声字,没有表音成分的是会意字。如河字由水、可两部分组成,其中的可是表音成分,它的韵母与河相同,声母与河相近,所以河是形声字;信字由人、言两部分组成,人、言的读音都与信相差甚远,都不是表音成分,所以是会意字。

(2)在独体字中,能分成两个形体,其中一个表具体义,一个表抽象义的,是指事字;不能分成两个形体,或能分成两个具体形体的,是象形字。如刃字,可以分成刀和、两个形体,其中刀表具体义,、只是一个抽象符号,所以刃是指事字;羊、牛等字都不能分成两个形体,所以是象形字;果字虽可分成田、木两个形体,但田象果实,木象树木,两者都是具体的形体,所以果是合体象形字。

其二,根据《说文解字》的说解条例。象形的说解条例是:“象形”、“象某某之形”,如“毛,眉发之属及兽毛也。象形。”“自,鼻也。象鼻形。”“羊.祥也,象头角足尾之形。”指事的说解条例是:“指事”,“象某某之形”,“从某”,如“上,高也,……指事也。”“乎,语之徐也,从兮,象声上越扬之形也”;“末,木上曰末。从木,一在其上。”会意的说解条例是:“从某”、“从某从某”,如“步,行也,从止少。”形声的说解条例是:“从某,某声”、“从某,某省声”、“从某省,某声”、“从某从某.某亦声”,这一类说解都带一个“声”字,容易识别。较难处理的是指事的说解条例,“象

某某之形”容易误会成象形;“从某”容易误会成会意。但《说文》里的指事字很少,一共只有129个,根据它们的意义、结合形体结构是可以识别的。

三、“六书”的局限及发展(见幻灯片)

1、局限

六书大致符合汉字结构的实际情况,两千多年来研究文字学的人都把六书作为分析汉字结构的主要依据,在文字学历史上意义十分深远。今天六书便于我们认识汉字的形体构造或进行汉字教学仍有借鉴意义,“六书说”抓住汉字“表意”这个根本特征,基本上反映了汉字构造方式的客观实际,对通过字形的分析来理解本义,对把握字义的演变线索,对创造新字,都有重大意义。可以说,“六书说“为中国文字学奠定了基础,同时也给古文字学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武器。

但应知道,汉代在我国文字学历史上毕竟是个早期阶段,由于受到当时认识水平和所见文字材料的限制(汉儒接触的是秦篆和六国古文字)汉代学者对汉字结构的研究并不是十全十美的,六书在理论上存在严重的缺陷。

首先,象形、指事、会意三类界限不明确。如“高、大”和“日、月”一样,所用的符号也是象实物之形的,可它们所代表的词,并不是所象之物的名称,而是跟所象之物有关的“事”的名称,在这点上又与“上、下”极为相似。从不同的角度着眼,有人把它归为指事字,有人把它归为象形字。又如“伐受”表意字,带有明显的图形意味,郑樵《通志·六书略》认为是象形字。

其次,六书中转注的问题最大,立说如林,聚讼不休,没有哪一主张为世人公认。关于假借的例字,没能够把借字表音同词义引申区别开来,因此后来研究六书的学者,不再区别假借和词义引申,这也是六书的缺陷。

最后,六书不能概括所有汉字的造字方法。如凰,受凤的影响,偏旁类化,凤是形声字,但几在皇外,既不表音也不表意,六书中无法归类。汉字隶变以后,大量汉字变成既不表音又不表意的记号字或称半记号字,如“表”()从衣从毛,会意,本义裘的有毛的一面,隶变以后变成纯记号字,解放后的简化字更是如此。

通过以上我们对六书说的分析,可见从汉代形成的“六书”说在分析汉字的字形结构时存在着严重的缺陷,故我们今天应站在科学的高度,从汉语言文字发展的历史进程和特有的规律性出发,对古文字的字形结构加以重新的审视,做出符合汉民族语言文字特点的结论。

1、唐兰提出“三书”说(象形、象意、象声(见中国文字学)(见幻灯片)

1935年唐兰先生在《古文字学导论》中批判了六书说,提出了三书说,创立了关于汉字结构的新理论

唐氏把汉字分成象形文字、象意文字、形声文字三类。唐氏之说,对传统理论是一个冲击,对文字学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但未能很好地解决实际问题。这是因为唐氏三书并没有给非图画文字类型的以义会意(劣、耷)的会意留下位置;象形、象意的界限不很明确,难以把握。

2、陈梦家等人的“新三书”说

陈梦家先生在1956年出版的《殷墟卜辞述》的“文字”章里,描绘了甲骨文字的发展过程,并且附带谈到整个汉字发展的问题,把汉字分为象形、假借、形声三种类型。

刘又辛先生在发表于《中国语文》1957年5月号的《从汉字演变的历史看文字改革》一文中也提出了类似的看法,把汉字发展的历史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形意字阶段,这个阶段的文字以六书中的象形、指事、会意字为主,时间的下限当在商代甲骨文以前;第二个阶段叫做假借字阶段,这个阶段的文字以假借字为主,时间从商代甲骨文开始到秦朝统一;第三个阶段叫做形声字阶段,从秦汉到现在,汉字以形声字为主体成为定型。

裘锡圭先生在1988年出版的《文字学概要》中,认为陈氏“三书”说是基本合理的,

但应把象形改为表意,假借不应该限制在本无其字的假借的范围里,应该把通假也包括进去。

陈梦家等人的“新三书”说,总的说来眉目清楚,界限分明,较合逻辑,比“六书”说简明。但是汉字有一些不能纳入六书的文字,同样也有一些不能纳入新三书的文字。如:翌:羽立切;羑:羊久切

3、孙常叙先生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写词法理论——词的书写形式说。他把字的构造与词的表达统一了起来,认为汉字是写汉语词的。从这一基本点出发,汉字自身没有音和义,汉字的音、义是所写词的音、义。又是从这一基本点出发,处于形象的音节表意文字阶段的古汉字,它的形体构造是受所写词的作用和影响的。人们可以从词的内涵方面着手写词,也可以从词的声音方面着手写词。从词的内涵方面着手写词的,有象物、象事、象意三类。如:

象物:(角)(行)(鹿)

象事:(祝)(受)(斗)

象意:(美)(直)

象物字写的是有形可象的名词,大体上相当于“六书”中的“象形字”。象事字写的是表示行为动作的动词,从“六书”的“会意”字中分离出来。象意字写的是形容词、时间词等表示抽象意念的词,它通过人们的联想曲折地表现词义,相当于“六书”中部分会意字和指事字。总之,凡属词所概括的是具体对象的,字形便可直观地表现出来;词所概括的是抽象意念的,字形便通过曲折的方式表现出来。

从词的声音着手写词的,有形声、假借两类。假借不是造字法,不能产生新字,却是写词法,是利用已有的同音字写新词,从而按照语法关系全面地记录语言。形声写词法是从词的意义和声音两方面综合写词的。以声为主,兼及义类,在表意体系中最优越,因而获得了长足的发展。

上面诸家之说,不拘泥于传统的“六书”说的局限,都有新的探索,新的发现,见仁见智,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汉字的形体演变规律

汉字的形体演变规律 汉字的起源有多种传说,最为人所知的,是仓颉造字说。相传,仓颉“始作书契,以代结绳”。《易经》:“上古結繩而治,後世聖人易之以書契。”随着文明发展,事情繁杂,结绳记事之法,远远不能适应需要。传说中有一种说法是仓颉通过对自然世界的观察,“观奎星圜曲之式,察鸟兽蹄爪之迹”,整理得到各种素材,创造了代表世间万物的各种符号代替结绳记事。他给这些符号起了个名字,叫做字。许慎《说文解字》中言:“倉頡之初作書,蓋依類象形,故謂之文,其後形聲相益,即謂之字。文字之創,實非一時一地一人之事,乃經長時間,不同地域,多人的集體創造。”总的来说,汉字是人们根据自然生活的要求,联系身边各种事物,进行想象和创造而成。 如今,经过大量的考古发掘研究,已发现的甲骨文被认为是最早的汉字。纵观历史,汉字经过了6000多年的变化,主要分为古文字和隶楷两个阶段。古文字包括小篆在内的之前的文字。汉字形体演变主要过程是: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草书→行书,由繁到简,趋于规范性。 甲骨文多为甲骨卜辞,是殷商时期的主要文字。其文字笔画、结构不一,为书写方便,一个字在不同场合甚至有多种写法。图画形较强,象形字,会意字居多。 商周时期主要文字为金文。金文是指刻在青铜器上的铭文,用以记录祭祀活动或歌功颂德,吉祥,庆功之语。此时的文字虽仍是以殷商文字为基础,但较之殷商卜辭的任意繁簡,结构不定,笔画已渐趋稳定。青铜鐘鼎為傳國重器,故而刻鑄講究,刻其之上的铭文字體较为匀称,筆勢慎重,粗壮,圆转。 大篆据传为周朝史籀所创,故又称籀文、籀篆、籀书等。史籀是周宣王的史官。以周宣王时所作石鼓文最为著名。大篆是古字向小篆过渡的一种汉字字体。 春秋战国时期,汉字得到了较大的发展。这一时期,汉字处于甲骨文,金文向秦汉时代的篆书、隶书过度的重要阶段,形体内容丰富,呈现区域性的风格特点。主要分为三个区域:南方诸国,山东齐鲁诸国,秦与中原诸国。共分为五个大系:齐系、燕系、晋系、楚系和秦系文字。依据文字材料,又可分为石鼓文,盟书文字,简帛文字,玺印文字,货币文字五种。总的来说,除秦系文字外,春秋早期各系文字大体继承和发展了西周晚期方正朴茂的风格,从春秋中期到战国早期的各系文字,则逐渐表现为颀长秀美,并出现装饰性较强的鸟虫篆,到战国中晚期各系文字总体走向简率。 在汉字形体演变的过程中,最重要的一次改革是秦始皇统一六国文字,推行小篆,对文字进行了一种系统的整理。这是第一次大规模的文字规范化运动。小篆是由大篆简化而成。相对于大篆而言,小篆的形体结构简明、规正、协调,笔画横平竖直,粗细基本一致,偏旁也发生一定的变异和合并。小篆的图画性大大减弱,每个字的结构已经比较固定。在秦朝时期,小篆是“秦书八体”之一。所谓“秦书八体”,《说文解字》记载:“自尔秦书有八体:一曰大篆,二曰小篆,三曰刻符、四曰虫书、五曰摹印、六曰署书、七曰殳书、八曰隶书。”这八种字体分为两类,一以汉字发展为类:大篆,小篆,隶书。二以不同用途为类::刻符、虫书、摹印、属书、殳书。 这里着重提一下隶书。隶书起源于秦朝,由程邈整理而成,在东汉时期达到顶峰。隶书分秦隶与汉隶。秦隶的出现,是中国汉字发展和书法史上的一次重大变革,结束了古文字时代,开始了今文字的发展。“秦烧经书,涤荡旧典,大发吏卒,兴役戍,官狱职务繁,初为隶书,以趣约易,而古文由此绝矣”。隶书是以篆书为基础,将篆书圆转的笔法改为方折的笔法,在字体结构上更加简明,使书写速度更快。在东汉时期隶书有了较大的变化。结构向扁平发展讲究“蚕头燕尾”、“一波三折”,变画为点,变连为断,变无规则的线条为有规则的笔画,字体庄重端正。隶书奠定了现代汉字字形结构的基础。 楷书流行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在隋唐五代时繁荣发展,是在隶书的基础上逐渐发展而来,

第一节 汉字形体的演变

第一章文字 教学目的和要求:本章讲解汉字的知识和基础理论,要求学生理解和掌握汉字的性质,了解汉字演变的历史,了解正统“六书说”以及“三书说”,掌握汉字的形体结构理论,认识分析汉字形体构造的目的和意义。掌握古今字、异体字、通假字等含义,并能够正确分析古书中的常见的用字现象 教学方法:讲授与实践讨论相结合 教学安排:9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汉字形体的演变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创造并使用文字,是人类从荒蛮走向文明的象征。当地球上的许多人群还处于原始、蒙昧时期的时候,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早已发明了文字并用以记载自己的历史和文化,进入“有册有典”的文明时代了。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在世界表意和表音的两大文字体系中,汉字属于表意文字系统。由于汉字最适合汉语的特点,又与本民族的文化特质及民族心理、习惯以至思维方式相一致,所以当世界其他民族的表意文字相继消亡之后,唯有我们的汉字依旧保持旺盛的青春,得以继续发展、完善,一直延用数千年,至今仍能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 汉字和汉字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中华历史和文化的书面记录。无论是要研究中华文化还是要研究汉语言文字的本身,都应该了解汉字的发展、变化,具有传统的文字学知识。

跟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在变化一样,汉字从产生的时候开始,就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汉语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变化。汉字是形、音、义统一于一体的文字。因而汉字的发展变化也同时表现在字形、字音和字义三个方面。虽说这三者各自有其相对的独立变化规律,但也彼此相关联。字形是字义和字音赖以寄存的躯壳,要了解不同时代(特别是上古)汉字的音与义,总离不开对汉字形体的分析;而不同阶段上的汉字形体又往往有很大的差异。所以要想全面地、历史地掌握汉字,并借助它来释读古代文献或研究有关问题,首先就要对汉字形体的演变有个明确的了解。 汉字的形体是其构形、笔道形态和书写体势三个方面的综合体现。所谓演变,就是演化和变革。演化,是指汉字形体的细微渐变,是量的积累;变革,是演化的阶段性总结,是汉字形体的部分质变。汉字形体的演变,是人们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不断对它进行改造、改进而约定俗成的结果。其中有一脉相承、变化轨迹较为清晰的一面(主要方面),也有中途断裂而纷繁复杂的一面,涉及的问题很多。我们这里只介绍一些基本的情况与古代汉语学习至为相关的问题。 一、汉字形体演变的几个阶段及其代表字体 从有系统可寻的商代甲骨文到现在所使用的楷书字,汉字的形体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演变过程。为描述不同历史时期的汉字的大体形貌,我们以各个时代官方的正式字体为主干,人为地将汉字形体的演变化划分为六个阶段。这六个阶段及其代表字体分别是:商代的甲骨文、周代的金文、战国时代的金石竹帛文(统称战国文字)、秦代的

汉字的构造 教案

教案: 古汉语通论:(五)汉字的构造 教师:国际学院张艳梅 课程名称:古代汉语 课程类型及性质:基础必修课 教授对象:对外汉语专业一年级学生 授课内容:古汉语通论:(五)汉字的构造 所需学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汉字构造的基本方式,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各自的特点。 2、掌握形声字的结构方式,能辨别归类。 3、通过学习汉字的构造,加强对汉字音形义关系的认识,提高认识汉字、运用汉字、教学汉字的能力。 教学方法及手段: 讲授(●)演示(●)练习()讨论(●)其它(演出练习) 是否使用多媒体(是) 教学过程 一、导入(1’) 汉字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文字之一。 悠悠中华五千年,汉民族自古至今一直用汉字记录汉语,表达思想。 它不仅记载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文化,而且它本身就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它以独特的构造,独特的字形结构体现了汉民族认识事物的特定思维和审美情趣。 教留学生汉字,传播汉字文化,首先教师自己必须了解汉字。 二、六书说(1’) 汉代许慎的《说文解字》 六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造字方法);转注、假借(用字方法)。 三、造字法(16’) (一)象形 象形字可分两类: 1、独体象形:用整个字去描摹物体的外形,让人一看便知道它代表的物体。如:日、 月、山、水、川、泉、石、木、竹、禾、雨、人、女、子、目、耳、口、刀、舟、门、户、车、牛、羊、虫等。

(女) 2、合体象形:用一个符号去描摹物体的外形,用另一个符号作陪衬,以示它所代表的 物体,把两个符号合成一个字。如眉、胃、页、须、瓜、果、州等。 讨论: (人)(羊) (燕)(目) (二)指事 指事字也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用抽象符号构成的,一类是在象形字的基础上加以变化构成的。 1、抽象符号:如上、中、下、纠、缀、一、二、三、四等。 2、象形字变更:在象形字上加抽象符号,或减符号,或把字翻转,用来表示抽象概 念或比较复杂的意思。如亦(腋)、本、末、朱、刃、母、亦、曰、甘、血、乌、片、叵、司等。 (女、母)画一个跪坐交手的妇女,这是“女”(象形);“女”字加两点,表示这是哺乳婴儿的妇女,是一个母亲的形象,“母”(指事)。 象形字和指事字都是独体字。 讨论: 乌、叵、司 (三)会意

汉字的形体构造

一、“六书”的来源 “六书”一词最早见于《周礼·保氏》篇中,然而没有具体的内容;从文史记载上看,战国、秦、西汉时也没有人对“六书”加以解释,直到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叙》里,才提出了六书的具体名称,并且下了定义,举了例字。 郑众:象形、会意、转注、处事、假借、谐声 班固: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 许慎:指事、象形、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虽然三家的名称有所差异,次序不尽相同,但可以看出相互间的继承关系。 二、“六书”的定义与解释 (一)象形 “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 是按照事物的实体来画出相象的图形,用事物的本来名称确定象形字的读音。 1.独体相形 2、合体象形(衬体象形)所象之物难以单独画出来,或画出来难以辨认,就把相关部分也画出来加以衬托。 象形字的特点: (1)是独体的,或在独体字上添加辅助性符号,从中不能分析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立字形2、合体象形(衬体象形)所象之物难以单独画出来,或画出来难以辨认,就把相关部分也画出来加以衬托。 。(2)体现的是具体的物象。 (3)无表音成分。 总之,它是单纯的、具体的表意符号。 (二)指事 “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义,上下是也。” 一看就能识别是个什么事物,仔细考察会发现这个字的含义。 指事字的结构,是由象征性的符号或在象形字的基楚上增加指示符号或改变方向組成的。 指事字可分为两类: 1、纯指示性符号构成的字 2、合体指事字 在象形字基础上添加指示性符号 注意 (一)指事字的共同特征是含有抽象性指示符号,甚至全部都是指事性符号。 (二)由于附加于象形字上的抽象性指示符号单独不能成字,所以指事字一般都是独体字。 区别象形、指事的方法: 1、看概念是抽象还是具体; 2、关键看有无指示性的符号 (三)会意 “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练习:第三课第三节 方块的奥妙——汉字的结构

一、基础考查 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镶嵌 精萃 休闲装 轻描淡写 B.瑕疵 鄙薄 邀请赛 赔理道歉 C.怃然 琵琶 和稀泥 玲珑剔透 D.推辞 观摩 元霄节 伶牙俐齿 解析:选C。A项,萃—粹;B项,理—礼;D项,霄—宵。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胳膊 挖墙脚 墨守成规 卑躬屈膝 B.骨骼 莫须有 囤积居奇 以逸代劳 C.彗星 座右铭 鸠占雀巢 在所不惜 D.慧眼 吓马威 星罗棋布 面面俱到 解析:选A。B项,以逸代劳—以逸待劳;C项,鸠占雀巢—鸠占鹊巢;D项,吓马威—下马威。 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脉搏/平添 造型/摄像机 强档/轻歌慢舞 B.慈祥/影牒 摩挲/万金油 返聘/凤毛麟角 C.峰会/对峙 修葺/结骨眼 戏谑/张皇失措 D.贸然/夜宵 竣工/终身制 熨帖/扶老携幼 解析:选D。A项,慢—曼;B项,牒—碟;C项,结—节。 4.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电视剧《沂蒙》真实地还原了历史,人物塑造生动而又不落窠臼,在宏大的叙事中,注重细节描绘,展现了沂蒙人民的精神风貌,使人心灵震憾。 B.岁月的山峦积淀着沧桑,生命的泉水涤荡着澄澈,心灵的花草弥散着芳香;优雅地行走在时光中,享受着“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清高旷远。 C.备受关注的股市近来出现了投资者期盼的牛市行情,沪、深两市再接再厉,股指一路上扬,有的媒体已经打出了“沪指跃上四千已万事具备”的标题。 D.走进乡村,才能体会到腊月年味的古朴淳厚:男人们杀猪宰羊,热闹非凡;女人们成群结对置办年货,忙得两脚生风;小孩们购花炮,手舞足蹈。 解析:选B。A项,震憾—震撼;C项,万事具备—万事俱备;D项,成群结对—成群结队。 二、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2020高中语文人教语言文字应用课后测评:第三课 第三节 方块的奥妙——汉字的结构

答案 一、基础巩固 第三节 方块的奥妙 ——汉字的结构 自主广场 1.下列关于汉字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偏旁是比部件更高一级的构字单位,也是构成汉字的最直接的单位。 B.汉字有“独体字”和“合体字”的区别。 C.独体字在结构上不能再拆分,象形字和会意字都是独体字。 ,合体字的表音或表意单位就叫偏旁。 象形字和指事字是独体字,形声字和会意字是合体字。 C 2.下列关于汉字结构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每一个汉字都是由特定的部件拼装而成的。 B.汉字的每个部件可以和其他部件构成许多汉字。 C.汉字的部件都有一定的读音和意义,这也可以帮助我们去了解字的具体意义。 部件是一个独立的书写单位,却并不一定都有读音和意义。 C 3.下列关于汉字结构形式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汉字的组合模式有四大类十三小类。 B.同一部首出现在汉字的不同位置时,其形态大小可以不同。 C.从结构上看,“坐”“巫”是两个并列结构的汉字。 D.汉字的部件在汉字里所占比例的大小,主要看部件笔画数的繁简。笔画繁杂的,宽度和高度就大些,相反就小些。 C 项,从结构上看,“坐”“巫”是两个框架结构的汉字。 C 4.下列汉字笔画数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女 乃 及 弓 B.世 丐 弗 功 达 廷 邪 D.巨 区 乌 切 A 项的笔画数依次是 3、2、3、3; B 项的笔画数依次是 5、4、5、5; C 项的笔画数依次是 6、6; D 项都是 4 画。 D 5.下面两个字谜,猜猜各是什么字。 (1)说不叫说,拿不叫拿。( ) 与“说”同义的是“曰”,与“拿”同义的是“取”,合在一起是“最”。 最 (2)视而不见,听而不言。( ) “视”去掉“见”为“礻”;“听”不言,去掉“口”为“斤”。两个部件合为“祈”。 祈 解析答案 答案 解析 答案 解析 答案 解析 答案 解析 解析

汉字的结构 现代汉语

汉字的结构现代汉语

第三节汉字的结构 从外部结构说,汉字从小到大有三个层次,就是笔画、部件和整字。 笔画、部件、偏旁、部首。 一、结构单位 现行汉字的结构单位有两级:一是笔画,二是部件。(一)笔画 笔画是汉字字形构造的最小结构单位, 是指构成汉字的各种点与线,即从落笔到提笔笔尖运动在书写材料上所留下的痕迹叫做笔画。 笔画的具体形状叫笔形。 汉字的基本笔画历史上被称为“永”字八法,包括点、横、竖、撇、捺、提、折、钩。 《印刷通用汉字字形表》和《现代汉语通用字表》规定了5种基本笔画:横(一)、竖(∣)、撇(丿)、点(ヽ)、折()。 又叫“札字法”。 笔形有主笔形和附笔形的区别。

《现代汉语通用字表》规定了7000个通用汉字总笔画数是75290,平均每字10.75画,最少是一画(一),最多是36画(齉nàng)。 笔画的组合类型有三种方式: 1)相离,笔画彼此分离,如:三川。 2)相接,笔画和笔画相接触,如:厂上。 3)相交,笔画和笔画相交叉,如:十丈。 练习:心、人、几、丁、了、口、正、而、臣、十、丈、也、井、尹、及、车、木、交、河、各。 作业:P188 三。 (二)部件 是由笔画组成的具有组配汉字功能的构字单位,是比笔画高一级的单位。 一般大于笔画小于整字(合体字)。 部件分级别。 如戆 一级部件:赣心 二级部件:章 3

许慎:“画成其物,随体诘诎(屈)。日月是也。”象形即描绘事物形状的造字法。 (1)画轮廓 (2)画局部 (3)突出特征 (4)加陪衬 特点: 1. 区别于图画,和语言里的词发生对等关系。 2. 象形是最初的造字方法,构成了汉字的基础。 象形法的缺陷:由于象形字是描画事物的形状,所以局限性很大。 象形产生在远古时代,后代用象形造字非常少。2.指事 许慎:“视而可识,察而见义。上下是也。” 指事是用象征性符号或在象形字上加提示性符号来表示某个意义的造字法。

汉字的形体结构可以分为汉字

汉字的形体结构可以分为汉字、部件、笔画三个层次。汉字是最高层次,部件是中间层次,笔画是最低层次。例如,“湖”的三个层次如下:汉字层湖 部件层 笔画层 根据汉字中部件与部件之间的方位关系,汉字的结构可分为14种: 1.左右结构 如:挣、伟、休、妲 2.上下结构 如:志、苗、字、胃 3.左中右结构 如:彬、湖、棚、椭 4.上中下结构 如:奚、髻、禀、亵 5.右上包孕结构 如:句、可、司、式 6.左上包孕结构 如:庙、病、房、尼 7.左下包孕结构 如:建、连、毯、尴 8.右下包孕结构 如:斗 9.上三包孕结构 如:同、问、闹、周 10.下三包孕结构 如:击、凶、函、画 11.左三包孕结构 如:区、巨、匝、匣 12.全包围结构 如:囚、团、因、囹 13.单体结构 如:丈、甲、且、我 14.特殊结构 如:坐、爽、夹、噩 所有汉字的部件组合都可以归类到上述的某一形体结构。 最早讲法汉字的基本笔画 点,横,竖,撇,捺,提,折,钩. 基本笔画根据王羲之"永"字八法而来,它是构成汉字的基础.

笔画的组合方式 (1)相离:二,川,儿,心,习,刁; (2)相接:人,入,几,刀,上,个; (3)相交:十,七,九,力,也,丰. 偏旁又叫部件,是由笔画组成的构成汉字的基本单位. (1)单体字,独体字**一个偏旁单独构成的字.此时不再叫偏旁. 重心平稳,如---田,中; 双架协调,如---天,大,人; 笔画匀称,如---三,川,王; 适当变化,如---日,目,心. (2)合体字**两个或两个以上偏旁组合成的字. .偏旁组合方式 (1)上下结构:思,歪,品,冒,意,安,全 (2)上中下结构:草,暴,意,竟,竞, (3)左右结构:好,棚,和,蜂,滩,往,明 (4)左中右结构:谢,树,倒,搬,撇,鞭,辩 (5)全包围结构:围,囚,困,田,因,国,固 (6)半包围结构:包,区,闪,这,句,函,风 (7)穿插结构:噩,兆,非 (8)品字形结构:品,森,聂,晶,磊,鑫,焱 一般规则 1.先横后竖; 2.先撇后捺; 3.从上到下; 4.从左到右; 5.从外到内; 6.先中间后两边; 7.先里头后封口. (二)补充规则 1.点在上边或左上,先写:

第三节:汉字的形体结构

第三节:汉字的形体结构——六书 教学目的:使学生熟悉六书内容,记住许慎对六书得解释,能够应用六书理论分析汉字,识记简单的古文字。 教学重点:1熟悉六书的内容,会应用六书理论分析汉字。 2 识记简单的常用甲、金、篆等古文字。 教学难点:会应用六书理论辨析汉字的形意关系。 培养能力:应用基础理论的能力。 教学方式:讲授课。多媒体。 教学类型:理论课 教学课时:5课时 教学过程: 一、六书概说 汉字的表意功能,是由字符内在的构形来体现的。字符在内的构形相当复杂,但是也有一定的规律。能大体阐明这些规律的,就是我国传统文字学中的六书说。 六书是汉代人根据对小篆的形体分析而归纳、总结出来的六条造字原则和具体的造字方法。六书一词,最早见于《周礼·地官·保氏》:“掌谏王恶而养国子以道,教之以六艺,……五曰六书,六曰九数。”但是没有具体的六书名目。直到西汉末年,刘歆修《修略》,六书名目方始得见:“古者八岁入小学,故周官保氏掌国子,教之六书,谓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造字之本也。”其后郑众在作《周官解诂》时,将这六书名目及闪第修正为“象形、会意、转注、处事、假借、谐声。”仍然没有具体的解释。又过了几下年,到了东汉许慎作《说文解字》时,才在叙中给六书的名目加以界说,并举例字以明之。许慎又把六书的名目和次第修正为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后世讲六书,一般都用许慎的中目而依刘歆的次第。我们也沿用这个习惯,分别介绍六书的具体内容。 二、六书的具体内容 (一)象形 1、定义:“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诘诎,即弯曲)意思是说,象形字就是字形画成字义所表示事物的形状,随着物体的外形而曲折字的笔画,“日”、“月”就是这种字。形象字的产生大都很早,由绘画发展而来;越古老的文字,其形象程度越高,图画色彩越浓,古文字中的象形字大多保留图画的味道。例如:(见幻灯片) (鸟)(鱼) 甲骨文中的“鸟”和“鱼”这两个字形就分别像鸟和鱼的简笔画。但象形字不等于是图画,大都带有写意性质的,例如: (马)(鹿) 甲骨文的“马”和“鹿”这两个象形字是根据实物的形象画出来的,但“马”突出地表现了它的头和颈项上的鬃毛,而身体的其它部分却以简单的几笔画出其轮廓。“鹿”也是突出其头,尤其是头上有枝桠的角。而身体部分也是以简笔画的形式表达。这与写实的绘画是有所不同的。 有时还可把肢体部分省掉,只画头部,例如:

语言文学毕业论文汉字结构的发展方向

汉字结构的发展方向 汉字的结构是朝着什么方向发展的?对这个问题,有两种截 然相反的回答:一是音化,一是意化。〔1〕所谓“音化”,是 指在汉字体系里音符数量由少到多,逐渐占优势;而“意化”, 则是意符数量由少到多,渐次成为主流。 在讨论音化或意化时,要注意以下两点: 第一,应着眼于作为汉字构成成分的字符。一个字符若要成 为某语素的书写形式或书写形式的一部分,就要实现字符与语素 的结合。结合的道路主要有两条:一是用字符所示的意义与语素 的意义沟通,这叫表意,这种字符增多就叫意化;二是用字符所 示的声音与语素的声音沟通,这叫表音,这种字符增多就叫音化。由此看来,所谓表音表意,所谓音化意化,是就字符与语素结合 的方式来说的,是着眼于字符的。字符与语素的结合,有“初婚”和“再婚”两种情况。例如甲骨文中的“日”与语素“日”的结 合是“初婚”,而“晴”“马日”中的“日”与语素“晴”“马日”的结合都是“再婚”。“初婚”时字符只有形体意义,它与 语素只能沿着意义这条道路走到一起;“再婚”时的字符,已有 了它最初记录的语素的音和义,它与新语素结合的途径就可以有 意义和声音这两条了。 一个汉字,不论它有几个字符,也不管这些字符是通过什么 途径与相应语素结合的,一旦成了语素的书写形式,它就成为一 个整体。这个整体是“能指”,而相应的语素是“所指”。作为“能指”的字,是既有音,又有义的,因为语素是音义结合体。 因此,说到音化意化时,不能着眼于作为语素书写符号的汉字。 在这一点上,中西文是一样的。例如我们不能说英文“sun”这个

字只有音,而中文“尖”这个字只有义,但可以说“sun”字所使用的字符“s”“u”“n”只表音,而“尖”字所使用的字符“小”“大”只表意。 第二,应着眼于汉字字符的实际运用。我们知道,在记录语言时,一个汉字有时记录这个语素,有时记录那个语素;有时表示本义、引申义,有时表示假借义。汉字记录的语素不同,所表示的意义不同,汉字所使用的字符表音表意的情况就有所不同。所谓表音、表意,实际上是指在汉字实际运用过程中字符与相应语素的结合方式,而不是指在创造汉字之时字符与相应语素的结合方式。例如古文字中的“来”,就其来源而言,是表意的;而就其运用讲,是表音的。当然,这两者有时是统一的。例如古文字中的“日”,当它表示本义时,是表意的;而就其来源说,也是表意的。 纵观几千年来汉字发展的历史,我们发现,汉字的结构依次有三个不尽相同的发展方向,换句话说,汉字结构发展的方向是因时而异的。 一、在完整的汉字体系形成的过程中以及这种体系形成的初期,汉字结构发展的方向是音化。 完整的汉字体系是在原始文字的基础上形成的,而原始文字(包括文字画和图画字)都是表意的。汉字的文字画材料,至今还未发现。而图画字的材料却有一些。例如《金文编》843号,是一幅画,像手里拿着刀杀猪,它的意思应该是杀猪祭祀祖先。从这类材料来看,图画字中已有可以反复使用的单体符号。这些符号,或者是代表有形事物的,或者是代表概念的。 当汉字完整的体系开始形成时,图画字中的许多单体符号被吸收进来;此外人们还仿此创造了许多类似的符号。然而光凭这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二-第3课第3节 方块的奥妙-汉字的结构练习教选修《语言文字应用》

第3课第3节方块的奥妙-汉字的结构练习新人教版选修《语言文 字应用》 一、课内双基 根据课内知识填空。 1.根据笔画的形状,可以给汉字分出几十种笔画来,其中最基本、较常见的有5种,即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横()竖(ㄧ)撇(丿)点(、)折() 2.合体字由独体字组合而成,________和________都是合体字。合体字的________就叫偏旁。 【答案】会意字形声字表音或表意单位 3.汉字笔画的三种组合位置是:(1)________,(2)________,(3)________。 【答案】(1)笔画彼此分离(2)笔画和笔画相连接(3)笔画和笔画相交叉 4.笔顺的基本规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先横后竖,先撇后捺,先上后下,先左后右,先外后内,先中间后两边,先进去后封口,重叠套嵌结构要根据层位定顺序。 5.下列关于汉字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偏旁是比部件更高一级的构字单位,也是构成汉字的最直接的单位。 B.汉字有“独体字”和“合体字”的区别。 C.独体字在结构上不能再拆分,象形字和会意字都是独体字。 D.合体字由独体字组合而成,合体字的表音或表意单位就叫偏旁。 【答案】C(象形字和指事字是独体字,形声字和会意字是合体字。) 6.下面是对汉字的笔画和笔顺做的判断,选出正确的一项( ) A.“凸”字的第四笔是横折。 B.“臣”字共六画,起笔是横。 C.“麦”字共七画,第三笔是横。 D.“鼎”字共十五画。 【答案】B(A项,“凸”第四笔是横折折折;C项,“麦”字第三笔是竖;D项,“鼎”是十二画。) 7.下面汉字笔画数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女乃及弓 B.世丐弗功 C.卯达廷邪

汉字的结构和发展

第二章汉字的结构和发展 “六书”与汉字的形体构造 第二章汉字的结构和发展 第一节“六书”与汉字的形体构造 一、汉字的起源 1.远古人类记事主要有实物、契刻、图画等方式,随着人类的进步,在契刻、图画的基础上产生了文字。文字的产生是人类进入文明的标志。 2.汉字的起源大约在原始社会晚期,汉字体系的形成大约在夏代初年,最迟在夏代中期。 二、什么是文字 1.《尚书·序·正义》:“言者意之声,书者言之记。” 《东塾读书记》(陈澧)“盖天下事物之象,人日见之,则心有意,意欲达之,则口有声。意者,象乎事物而构成者也;声者,象乎意而宣之者也。声不能传于异地,留于异时,于是乎书之为文字。文字者,所以为意与声之迹也。”

2.统而言之,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体系,叫文字。析而言之,许慎《说文解字·叙》:“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孳乳而浸多也。”许慎这段话的意思即后来人们通常所说的“独体为文,合体为字”。 3.文:象形字,象人胸前刻有花纹的形象,指花纹、纹路。字:本义是在屋里生孩子,指生育。“字”是从“文”孳生而来的,而且越孳生越多,因此,用“字(生育)”表示“字”(由文孳生而来的符号)之意。 三、“六书”与四体二用 1.“六书” 关于汉字的造字法,传统有六书的说法: 班固《汉书·艺文志》中指: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 郑玄注《周礼·地官·保氏》指:象形、会意、转注、处事、假借、谐声

许慎《说文解字·叙》中指: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 我们今天所说的六书,一般是指: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2.四体二用 清·戴震说:“指事、象形、形声、会意四者,字之体也;转注、假借二者,字之用也。”“字之体”,指造字法;“字之用”指用字法。“四体二用说”被清代文字学家接受,并成为今天的共识。 3.“六书”并不是造字的原则。先有汉字,后有六书说。汉字五六千年以前就有了,到汉代人们才有意识地研究汉字的造字法,提出了“六书”说。当然,“六书”提出后,它的确也成了新造汉字的造字原则。如,化学元素名称用字,就是用形声造字法造出来的。

汉字形体结构

许慎《说文解字·叙》《周礼》八岁入小学保氏教国子先以六书一曰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二曰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三曰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四曰会意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五曰转注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授考老是也六曰假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C 特点不讲转注完全能够把汉字的结构讲清楚至于旧有的转注说中有价值的内容有的可以放到文字学里适当的部分去讲有的可以放到语言学里去讲总之我们完全没有必要卷入到无休无止的关于转注定义的争论中去《文字学概要》页102 汉字的构造一六书的来源二六书的原意及例析三四体二用说四六书的贡献及局限五六书理论的发展一六书的来源六书的说法最初见于《周礼·地官·保氏》保氏掌谏王恶而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驭五曰六书六曰九数至于六书的细目到汉代才有记载汉代记述六书细目的有三家三家的说法有异许慎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 班固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 郑众象形会意转注处事假借谐声 BACK 现在一般采用班固的顺序许慎的名称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中国文字学从春秋战国时期萌芽以来到东汉发生了一次质的飞跃这个飞跃的标志就是许慎巨著《说文解字》的诞生及其六书说理论的提出许慎在《说文》中探索了文字学的一系列理论问题其中贡献最大的便是有关汉字结构原则的六书说二六书的原意及例析许慎

在他的《说文解字·后叙》中不但列出了六书的名称并且下了定义举了例字后人理解六书根据的是许慎六书说的原意 1象形 A定义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诘诎即弯曲意思是说象形字就是字形画成字义所表示事物的形状随着物体的外形而曲折字的笔画日月就是这种字形象字的产生大都很早由绘画发展而来越古老的文字其形象程度越高图画色彩越浓如鸟鱼马鹿目牛羊页果州瓜 B分类 1全体象形象形字表示的是所象之物的全体之形如日月贝 2省体象形象形字只表示所象之物的一部分如牛羊等 3合体象形有些象形字所象之物难以单独画出来或画出来难以辨认于是就把相关部分也画出来加以衬托如果洲练习请同学们辨认下列象形字它以富于真实感的图象来表现词义所记的一般是有形可象的指物名词象形字历史悠久是汉字的构形基础有关人体有关动物有关自然有关居室器用 A定义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可见上下是也意思是说指事字一看就可以认识仔细观察就能发现它的意义上和下就是这种字许慎是就认字过程过言就造字法而言这种定义欠科学 2指事王筠《说文释例》视而可识则近于象形察而见意则近于会意于省吾梁东汉指事是一种用抽象符号来指示字义所要表达事物的字 B分类独体指事用纯粹抽象符号所构成如上下两字加体指事在象形字的基础上加上指示性符号所加符号不能独立成字如本末等字变体指事用增减笔画来表现词义如木的一半为片斗加上一笔为升反可为叵 C特点象形字所表达的是具体事物而指事字所表达的多是抽象概念表现方法上象形字采取描画物状的写实法而指

汉字结构的发展方向(1)

汉字结构的发展方向(1) 汉字的结构是朝着什么方向发展的?对这个问题,有两种截然相反的回答:一是音化,一是意化。〔1〕所谓“音化”,是指在汉字体系里音符数量由少到多,逐渐占优势;而“意化”,则是意符数量由少到多,渐次成为主流。在讨论音化或意化时,要注意以下两点: 第一,应着眼于作为汉字构成成分的字符。一个字符若要成为某语素的书写形式或书写形式的一部分,就要实现字符与语素的结合。结合的道路主要有两条:一是用字符所示的意义与语素的意义沟通,这叫表意,这种字符增多就叫意化;二是用字符所示的声音与语素的声音沟通,这叫表音,这种字符增多就叫音化。由此看来,所谓表音表意,所谓音化意化,是就字符与语素结合的方式来说的,是着眼于字符的。字符与语素的结合,有“初婚” 和“再婚”两种情况。例如甲骨文中的“日”与语素“日”的结合是“初婚”,而“晴”“马日”中的“日”与语素“晴”“马日”的结合都是“再婚”。“初婚”时字符只有形体意义,它与语素只能沿着意 义这条道路走到一起;“再婚”时的字符,已有了它最初记录的语素的音和义,它与新语素 结合的途径就可以有意义和声音这两条了。一个汉字,不论它有几个字符,也不管这些字符是通过什么途径与相应语素结合的,一旦成了语素的书写形式,它就成为一个整体。这个整体是“能指”,而相应的语素是“所指”。作为“能指”的字,是既有音,又有义的,因为 语素是音义结合体。因此,说到音化意化时,不能着眼于作为语素书写符号的汉字。在这一点上,中西文是一样的。例如我们不能说英文“sun”这个字只有音,而中文“尖”这个字 只有义,但可以说“sun”字所使用的字符“s”“u”“n”只表音,而“尖”字所使用的字符“小”“大” 只表意。第二,应着眼于汉字字符的实际运用。我们知道,在记录语言时,一个汉字有时记录这个语素,有时记录那个语素;有时表示本义、引申义,有时表示假借义。汉字记录的语素不同,所表示的意义不同,汉字所使用的字符表音表意的情况就有所不同。所谓表音、表意,实际上是指在汉字实际运用过程中字符与相应语素的结合方式,而不是指在创造汉字之时字符与相应语素的结合方式。例如古文字中的“来”,就其来源而言,是表意的;而就其运用讲,是表音的。当然,这两者有时是统一的。例如古文字中的“日”,当它表示 本义时,是表意的;而就其来源说,也是表意的。纵观几千年来汉字发展的历史,我们发现,汉字的结构依次有三个不尽相同的发展方向,换句话说,汉字结构发展的方向是因时而异的。一、在完整的汉字体系形成的过程中以及这种体系形成的初期,汉字结构发展的方向是音化。完整的汉字体系是在原始文字的基础上形成的,而原始文字(包括文字画和图画字)都是表意的。汉字的文字画材料,至今还未发现。而图画字的材料却有一些。例如《金文编》843号,是一幅画,像手里拿着刀杀猪,它的意思应该是杀猪祭祀祖先。 从这类材料来看,图画字中已有可以反复使用的单体符号。这些符号,或者是代表有形事物的,或者是代表概念的。当汉字完整的体系开始形成时,图画字中的许多单体符号被吸收进来;此外人们还仿此创造了许多类似的符号。然而光凭这些表意符号,还不能做到按照词序无遗漏地记录语言,这是因为,语言中的许多词(如虚词)是无法以形表义的。要想全面地记录语言,只有走假借的道路。完整的汉字体系形成的过程,就是假借字不断增

第三节汉字的内部结构——造字法

第三节汉字的内部结构——造字法 汉字有内部结构和外部结构,内部结构为造字法,外部结构为构件。本节重点学习造字法。 本节学习的重难点: 1.掌握汉字的六书理论 2.掌握汉字的古文字阶段的四种主要造字方法: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掌握现代汉字的主要造字方法:会意、形声 3.认识一批古文字 一、汉字的六书理论 1.“六书”之名 六书之名始见于《周礼》。《周礼·地官·保氏》:“保氏掌谏王恶,而养国子以道,乃教以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驭,五曰六书,六曰九数。”这里没有说出六书的具体内容,只是作为教国子的六艺的一部分,大概是识字的科目。 2.“六书”的内容 首次说出六书内容的,是东汉班固承袭西汉末刘歆《七略》而作的《汉书·艺文志》:“古者,八岁入小学,故周官保氏掌养国子,教之六书,渭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造字之本也。” 汉末郑玄《周礼注》引刘歆的再传弟子郑众的解释:“六书,象形、会意、转注、处事、假借、谐声也。” 对六书解释最详细的汉代学者是许慎。《说文解字·叙》:“周礼八岁入小学,保氏教国子,先以六书。一曰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二曰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三曰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四曰会意,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五曰转注,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六曰假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班固、郑众、许慎三家对六书的解释,虽然名称用字及次序有所不同,因其同出一源,基本内容和思想是一致的。这是汉儒对汉字造字理论的认识。这一理论认识因许慎有《说文解字》,用它分析了9353个汉字,对后世影响极大,一直是后代学者分析汉字所遵循的标准。 现在,我们采用许慎的名称,班固的顺序: 班固: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 郑众:象形、会意、转注、处事、假借、谐声 许慎: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 结论: (1)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是最重要的造字方法,假借是不用造字的造字方法,转注是形声字之间的关系,是同义或近义词族。① (2)六书理论对表意文字具有普遍的适用性,②可应用来分析和释读世界上四种最古老的文字,包括今天东巴文。 二、古文字阶段的四种造字方法 (一)象形 1.定义 象形是用描绘事物形状来表示字义的造字法。 许慎《说文解字·叙》:“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体”,物体。“诘诎”,曲折。全句义为:象形,画成实物的形体,笔画随着物体的轮廓曲折变化,“日”、“月”就是这样的字。 可见,象形字主要为事物造字,因为这些事物具体,有形可画。这些事物都是名词。 ①孙钦善《中国古文献学史简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

汉字的形体结构

汉字的形体结构 (2010-09-04 10:16:35) 转载▼ 标签: 杂谈 一、什么是汉字的形体结构 汉字的形体结构,是指汉字的构造方式,即体现造字意义的字形结构。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汉字的结构,如“章”字,从书写结构讲,分为立、早两部分,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立早章”。古汉语讲汉字的结构,主要是从造字角度讲的。章是由音、十两部分组成,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云:“乐竟为一章。从音,从十。十,数之终也。”书写结构只能告诉人们一个字的写法,造字结构则能体现一个字的本来意义。“乐竟”是指音乐告一段落。先人造字之初,就是根据事物的一定意义来造字的。清代王筠在《说文释例》中说:“许君之立说也,推古人造字之由,先有字义,继有字声,乃造字形,故其说义也,必与形相比附。”这就是说,在人们的头脑中,先有对某种事物形成的观念,即意义;然后有词的语音形式,即字的读音;最后才依据意义和读音造字,即字的形体结构。所以,汉字的形体、读音和意义,都是有一定的内在联系的。 二、为什么要分析汉字结构

分析汉字结构,有助于了解和掌握字的本义。如:“沙鸥翔集”的“集”,本作“”,从三个隹的在木上,会意,本义是群鸟聚集在树上。“春和景明”的“景”,从日,京声,形声,本义是日光。“夸父逐日”的“逐”,甲骨文从止在豕后,止是人的脚,在猪的后面,会意,表示追逐的意思。“晴初霜旦”的“旦”,甲骨文写作,金文,小篆,像太阳刚刚从地平线上升起,本义是早晨。 分析汉字结构,还有助于了解汉字的古代读音和古代汉语的语音系统。如“夸父逐日”的“父”,通“甫”。“甫”字从用父声,因此二字古代读音相同或相近,故相通。又如都邑的“都”,从邑者声,以“者”为声符;上古汉语里d与zh、p与f不分。这些形声字及其声符的读音,反映了形声字产生时期汉语的声、韵、调系统,我们将在“音韵学”部分做一般性的讲解。此外,识字教育、正字法、古籍整理、字典编纂、检字法等,都要求能正确地分析汉字的形体结构。 三、六书简述 汉字的形体结构,传统有“六书”之说。“六书”的概念由来已久。最早见于《周礼·地官·保氏》:“保氏(古代职掌教育贵族子弟的官员)掌谏王恶,而养国子(公卿大夫的子弟)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驭,五曰六书,六曰九数。”《周礼》是儒家十三部经书之一,成书大约在战国之际,这说明远在先秦时期就已

(完整版)汉字的结构和发展(北京大学邵永海)

汉字的结构和发展(一) 北京大学邵永海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林寒涧肃 季春行冬令,则寒气时发,草木皆肃。《礼记·月令》。 同源词肃:收缩,收敛。萧:冷清。 严肃:板着脸,舒张不开。 祸起萧墙萧墙:一进大门时候,有面墙。起到屏障的作用。 2、常有高猿长啸 啸,吹声也,古人吹长啸。 唐《封氏》:激于舌端而清谓之啸。 3、属引凄异 属引:连绵不断。 (1)《说文》:属,连也。从尾,蜀声。(动物后面连属着尾巴) (2)《史记.大宛列转》:“而发天下七科讁,及载备(干粮)给贰师(贰师将军李广利)。转车人徒相连属至敦煌。”这里连属是同义词连用。 (3)《说文》:“引:长也,开弓也,从弓。” (4)段注:施弦于弓曰张,钩弦使满以竟矢之长亦曰张,是谓之引。凡延长之称、开导之称,皆引伸于此。 (5)《小雅.楚茨》、《大雅.召旻》毛传皆曰:“引,长也。” 拉弓——引申:拉长,延长,开导,引兵而退。 4、谷 :泉出通川为谷。从水半见出于口。 :口上阿也,从口,上象其理。 5、小结 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山水游记的重要时期,因为政治黑暗,很多文人寄情于山水间。他们笔下的山水都是那么真实,这与唐宋朝的山水有很大的区别,唐宋文人的游记中,山水成为一种意境,从中得出哲理。 汉字的结构和发展(二)

1、南北朝时期是骈文发展的时期,带有骈文的特色。 2、总写三峡 一、《说文解字》成书于100年至121年,是我国第一部按部首编排的字典。 1、陸宗達,《說文解字通論>。王力,《中國語言學史》。 2、许慎,字叔重,汝南邵陵人。东汉和商永十二年开始写作《说文解字》。 3、《说文解字》从字形出发,阐述字形、字义、字音三方面的关系。 炳,明也。从火,丙声。(形声) 想,冀思也。从心,相声。 析,破木也。从木,从斤。(会决) 妇,服也。从女持帚洒扫也。(声训)(会意) 男,丈夫也。从田,从力。言男用力于田也。 祭,祭祀也。从示,以手持肉。(会意) 刀,兵也。象形。 鸟,长尾禽总名也。象形。鸟之足匕,从匕。 刃,刀坚也。象刀有刃之形。(指事) 4、注音方法:譬况法、直音、反切。 (1)譬况法:汉代汉字注音的最常用的方法。使用打比方的方式来给一个字注音,读若某。(读若,读得差不多像这样字就可以了,后面还能注明把这个字读得长一点或短一点就可以了。) (2)直音:古汉语的注音方法,即用同音字来注音。 (3)反切:东汉末年佛教传入中国,人们受梵语的启发创造了反切这种注音方法,即用两个字给一个汉字注音。 汉字的结构和发展(三) 《说文解字》的部首一共540部 王力:《中國語言學史》 1、部首的建立,是许慎的重大创造。本为来汉字就是凭形体 2、许慎在540个部首的次序安排上是煞费苦心的。他把形体相似或意义相近的部首排在一起,这样就等于把540个部首分成若干大类。他这样做的目的是帮助读者更好地认识义符的作用,从而更确切地了解意义。 3、《说文》每一个部首内部的字也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基本上做到以类相从的。例如木部的次序,大致是先列木名,其次列树木的各个部分,其次再列木制品。 木、橘、橙、柚、柿、梅、杏、桃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