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广州]轨道交通地铁车站搅拌桩施工方案

[广州]轨道交通地铁车站搅拌桩施工方案

[广州]轨道交通地铁车站搅拌桩施工方案
[广州]轨道交通地铁车站搅拌桩施工方案

承包商申报表编号:

广州市轨道交通二十一号线【施工15标】土建工程

搅拌桩施工方案

编制: 周清才

审核: 张哲

批准: 王宁

电气化局集团有限公司

广州地铁二十一号线【施工15标】项目经理部

2014年12月

目录

一、编制依据............................................... - 1 -

二、工程概况............................................... - 1 -

2.1工程简介............................................ - 1 -

2.2地质概况............................................ - 2 -

2.2.1岩、土分层及其特征 ............................. - 2 -

2.2.3 水文地质条件................................... - 6 -

三、施工部署............................................... - 7 -

3.1施工组织机构框架.................................... - 7 -

3.2进场机械设备一览表 .................................. - 7 -

四、施工前期准备........................................... - 7 -

五、施工工艺及施工方法.................................... - 10 -

5.1搅拌桩施工工艺技术 ................................. - 10 -

5.1.1搅拌桩施工工艺流程 ............................ - 10 -

5.1.2搅拌桩施工方法 ................................ - 11 -

5.1.3搅拌桩施工技术控制措施 ........................ - 13 -

5.1.4搅拌桩搭接接头的处理要点 ...................... - 15 -

5.1.5质量控制措施.................................. - 15 -

5.2施工控制重点....................................... - 17 -

六、雨季施工保证措施...................................... - 17 -

七、质量保证措施.......................................... - 18 -

7.1质量检验措施....................................... - 18 -

7.2质量保证措施....................................... - 18 -

7.3施工管理保证措施................................... - 19 -

八、安全保证措施及安全保证体系............................ - 19 -

8.1安全生产保证体系及管理制度 ......................... - 19 -

8.1.1安全生产保证体系 .............................. - 19 -

8.1.2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 - 20 -

8.2安全保证措施....................................... - 21 -

8.2.1一般规定...................................... - 21 -

8.2.2施工用电安全.................................. - 21 -

8.2.3机械设备施工安全措施 .......................... - 22 -

8.2.4健全组织机构,落实岗位职责 .................... - 22 -

九、环境保护及消防安全措施................................ - 22 -

9.1环境保护........................................... - 22 -

9.1.1粉尘控制措施.................................. - 22 -

9.1.2噪声控制...................................... - 23 -

9.2现场文明施工....................................... - 23 -

十、附件.................................................. - 24 -

搅拌桩施工方案

一、编制依据

(1)广州市轨道交通二十一号线【施工15标】土建工程主体围护结构施工图第一分册。

(2)广州市轨道交通二十一号线【施工15标】土建工程招标文件。

(3)我公司现场踏勘的有关资料。

(4)国家、广东省、广州市现行的有关地下工程设计、施工规范和规程等。

(5)《铁路工程土工试验方法》(TB10102-2004)。

(6)《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

(7)《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99-1999)(2003版)。

(8)《通用硅酸盐水泥》(GB175-2007)。

(9)《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 120-2012)。

(10)我公司现有的施工机械设备及施工技术力量。

二、工程概况

2.1工程简介

本工程为镇龙站基坑的边坡处理和基坑底地基加固。根据设计图纸说明,在基坑放坡开挖前需先采用φ600@450mm搅拌桩格栅式布置处理坡面素填土、淤泥质粉质粘土和砂层,基底存在软弱土层的范围采用φ600@450mm搅拌桩格栅式布置加固地层。搅拌桩间距450mm,邻桩搭接长度150mm,进入不透水层不少于1米。

本工程水泥搅拌桩水泥采用P.O 42.5普通硅酸盐水泥,水泥掺入量为15%(重量比),水灰比为0.45~0.55,搅拌桩28天抗压强度不小于1MPa,搅拌桩压缩模量大于80MPa。

图2.1.1 镇龙站基坑边坡处理平面示意图(图中阴影部分为边坡处理范围)

图2.1.2 镇龙站基坑地基加固平面示意图(图中阴影部分为地基加固范围)

图2.1.3 边坡格栅式搅拌桩布置示意图图2.1.4 基底格栅式搅拌桩布置示意图2.2地质概况

2.2.1岩、土分层及其特征

镇龙站地层自上而下主要有:

(1)人工填土层(Q4ml)

车站范围内人工填土层为杂填土及素填土。

①杂填土:颜色较杂,大部分为欠压实~稍压实,组成物主要为人工堆填的砂、砖块、混凝土块、黏性土等。仅2个钻孔揭露(包括利用钻孔,下同),层顶标高35.97~45.06m,厚度3.60~4.50m,平均厚度4.05m。本层在图表上代号为“<1-1>”。

②素填土:大部分为松散~稍压实,主要为褐黄色、灰褐色、红褐色等,组成物主要为人工堆填的粉质黏土、砂质黏性土、中粗砂、碎石等。本层分布较广泛,厚度变化大;共有23个钻孔揭露,层顶标高35.54~45.88,厚度0.50~4.40m,平均厚度2.36m。本层在图表上代号为“<1-2>”。

(2)陆相冲积-洪积砂层(Q3+4al+pl)

本层分布2个亚层,各亚层的特征及分布如下:

①陆相冲-洪积粉细砂层

呈灰黄色、灰白色,饱和,松散~稍密状,局部中密,分选性良好,颗粒较均匀,主要成分以石英颗粒为主,局部含较多黏粒,具弱黏性。标贯实测击数为3~15击,平均击数9.6击。本层分布较分散,局部呈透镜体状,11个钻孔有揭露,层顶标高21.84~29.61m,层顶埋深7.60~16.50m,层厚0.60~5.00m,平均厚度2.15m。在图表上代号为“<3-1>”。

②陆相冲-洪积中粗砂层

呈灰黄色、灰白色,饱和,松散~稍密状,级配差,主要成分以石英中粗砂为主,局部夹薄层粉质黏土,含少量有机质成分,土质不均。标贯实测击数为9~13击,平均击数11.0击。本层呈透镜体状分布,分布较散。3个钻孔有揭露,层顶标高28.96~33.36m,层顶埋深2.40~6.90m,层厚0.90~2.90m,平均厚度1.83m。在图表上代号为“<3-2>”。

(3)冲积-洪积黏性土层(Q3+4al+pl)

本层共分为3个亚层,各亚层的特征及分布如下:

①软塑冲-洪积粉质黏土层

呈青灰色,深灰色,软塑,黏性较好,韧性及干强度中等,局部含细砂,手捏具砂感。标贯实测击数为3~8击,平均击数5.0击。该层呈透镜体状分布,6钻孔有揭露,层顶标高25.87~33.74m,层顶埋深1.80~10.00m,层厚2.40~5.20m,平均厚度3.5m。在图表上代号为“<4N-1>”。

②可塑冲-洪积黏土、粉质黏土层

呈褐黄色、灰褐色,可塑为主,局部相变为硬塑状,主要由粉黏粒组成,局部含较多粉细砂,土质不均。标贯实测击数为9~18击,平均击数10.9击。场地大部分地段都有分

布,15个钻孔有揭露,层顶标高24.45~42.90m,层顶埋深0.00~13.50m,层厚1.80~9.80m,平均厚度4.03m。在图表上代号为“<4N-2>”。

③硬塑冲-洪积粉质黏土层

呈褐黄色,硬塑,主要由粉黏粒组成,局部含少量粉细砂或碎石,土质不均。该层呈透镜体状零星分布,3个钻孔有揭露,层顶标高45.42~46.11m,层顶埋深0.00~14.60m,层厚4.50~6.00m,平均厚度5.17m。在图表上代号为“<4N-3>”,本层未取土样。

(4)河湖相沉积淤泥质粉质黏土层(Q3+4al)

呈深灰色,流~软塑,主要成分为黏粒、粉粒及有机质,局部含砂粒,略具腥臭味。实测标贯实测击数为2~6击,平均击数3.1击。该层主要分布于车站西部,即增城市优氏工艺品厂范围内冲洪积平原地段, 19个钻孔有揭露,层顶标高25.25~39.02m,层顶埋深3.00~12.30m,层厚0.80~9.40m,平均厚度4.03m。在图表上代号为“<4-2B>”。

(5)残积土层(Qel)

由花岗片麻岩风化残积而成,主要为砂质黏性土、黏性土。按残积土层的状态和密实度不同可分为2个亚层。

①可塑状残积土层

呈褐黄色,可塑为主,局部为硬塑,由风化残积而成,以粉黏粒为主,含较多石英砂粒,以砂质黏性土为主,少量为黏性土及砾质黏性土。黏性较差,遇水易软化、崩解。标贯实测击数为6~18击,平均击数12.0击。该层分布较广泛,其局部呈透镜体状分布,31个钻孔有揭露,层顶标高23.07~65.73m,层顶埋深0.00~12.80m,层厚1.20~12.30m,平均厚度5.61m。在图表上代号为“<5Z-1>”。主要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如下表2-8。

②硬塑状残积土层

呈褐黄色,硬塑,由风化残积而成,以粉黏粒为主,局部含较多石英砂粒。主要为黏性土,部分为砂质黏性土,黏性较差,遇水易软化崩解。标贯实测击数18~29击,平均击数21.2击。

该层分布广泛,呈厚层状,整个场地均有分布, 65个钻孔有揭露,层顶标高12.18~23.25m,层顶埋深14.07~79.49m,层厚0.00~21.80m,平均厚度6.22m。在图表上代号为“<5Z-2>”。

(6)岩石全风化带

花岗片麻岩全风化带(Pt)

褐黄色,原岩结构已完全风化破坏,风化成坚硬土状,以粉黏粒为主,含较多石英砂粒,大部分为黏性土,局部为砂质黏性土。手捏易散,遇水软化、崩解。局部夹强风化碎块。呈层状分布。标贯实测击数为27~49击,平均击数38.7击。

该层呈厚层状,大部分场地均有分布,65个钻孔有揭露,层顶标高4.90~74.99m,层顶埋深0.00~31.00m,层厚0.20~22.50m,平均厚度7.25m。在图表上代号为“<6Z>”。

(7)岩石强风化带

花岗片麻岩强风化带(Pt)

褐黄色,原岩结构风化强烈,岩体呈土夹碎石状,以粉黏粒为主,含较多石英砂粒,遇水易软化、崩解,裂隙极发育。标贯实测击数为50~70击,平均击数53.4击。该层分布广泛,在57个钻孔有揭露,层顶标高3.35~64.75m,层顶埋深1.70~34.50m,层厚1.90~31.00m,平均厚度10.04m。在图表上代号为“<7Z>”。

(8)岩石中等风化带

花岗片麻岩中等风化带(Pt)

灰黑色,花岗变晶结构,片麻状构造,成分主要为石英、黑云母、长石;矿物呈定向排列,裂隙发育,局部沿裂面见铁锰质渲染,岩质较硬,岩体较破碎, RQD=11~29%(本报告中所提RQD值是用直径为91mm的金刚石钻头和单岩芯管在岩石中钻进,连续取芯,回次钻进所取岩芯中,长度大于10cm的岩芯段长度之和与该回次进尺的比值,以百分比表示)。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39.29MPa。该层在39个钻孔有揭露,层顶标高-3.22~45.68m,层顶埋深12.40~48.00m,层厚0.70~6.30m,平均厚度2.58m。在图表上代号为“<8Z>”。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Ⅳ级。

(9)岩石微风化带(Pt)

花岗片麻岩微风化带(Pt)

灰黑色,花岗变晶结构,片麻状构造,成分主要为石英、长石、黑云母,矿物呈定向排列,石英条带见多次变质揉皱的痕迹,裂隙少量发育,岩质新鲜,岩质坚硬,岩体较完整, RQD=73~94%。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62.26MPa。该层在18个钻孔有揭露,层顶标高1.89~44.68m,层顶埋深13.10~49.50m,层厚1.50~32.70m,平均厚度10.7m。在图表上代号为“<9Z>”。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Ⅱ级。

(10)岩土层分界线

花岗片麻岩全风化带在成因上属于岩石,但在物理力学性质指标方面具有土的特性,

花岗片麻岩强风化带常含有较多风化碎块,在可挖性方面考虑,它们与全风化带有明显的差别。为了工程实施的便利,本次勘察将岩石强风化<7Z>、中等风化<8Z>、微风化<9Z>层划分为岩层,将岩土分层<1>~<5>和岩石全风化带<6Z>划分为土层。即在垂直方向上岩石强风化带的上界,为岩土分界线。

2.2.3 水文地质条件

(1)地下水位

勘察期间测得平原区潜水水位较浅。潜水主要赋存于第四系陆相沉积层中,基岩裂隙水主要赋存于花岗片麻岩风化裂隙中。地下水水位埋深大致沿地形起伏,稳定水位埋深为1.30~19.70m,标高为32.37~68.6m;详勘期间在MUZ3-ZL-S34、S29、S43孔测得基岩裂隙水承压水位埋深为2.8~7.8m。

(2)地下水类型与含水层性质

地下水按赋存方式分为第四系松散层孔隙水、块状基岩裂隙水。其中松散层孔隙水多为潜水;块状基岩裂隙水为承压水。

松散岩类孔隙潜水:

第四系含水层主要包括欠压实~稍压实的填土层、冲洪积砂层。

①人工填土层<1-1>、<1-2>主要为上层滞水,其富水性差,透水性差异较大,砂砾、碎石、砼块等粗颗粒含量较大的人工填土层透水性可达中等~强,主要由黏性土组成的素填土透水性则弱。

②第四系冲积~洪积砂层<3-1>、<3-2>,为条带状分布,局部呈透镜体状分布,厚度不大,其富水性一般,透水性一般为中等,局部为强透水。

此外,第四系冲洪积土粉质黏土、残积土层、岩石全风化带及土状强风化带,富水性差,透水性较差,为微透水~弱透水土层,但当残积土、全、强风化岩含粗颗粒较多或裂隙发育时,其透水性明显增强。

块状基岩裂隙水:

基岩裂隙水主要赋存在花岗片麻岩的强风化带(块状)和中等风化带,岩层渗透性中等,富水性好。根据钻孔揭露,强风化~中风化层总厚度约2~31m。裂隙极发育,岩石破碎,透水性中等~强,富水性较好;微风化岩富水性较差,渗透性一般为弱~微透水。由于部分强~中等风化基岩上覆全风化岩和残积土等为相对隔水层,故基岩风化裂隙水具承压性,承压水水头变化与地下水的赋存、补给及排泄关系密切,并受季节变化影响。

项目经理王宁

项目总工张哲安全总监王方瑞副经理李义

工程技术部周清才工

分包队伍

三、施工部署

3.1施工组织机构框架

图3.1组织机构图

3.2进场机械设备一览表

序号设备名称规格型号数量进场日期技术状况

1 搅拌桩机STB-1 3台良好

2 浆液搅拌机3台良好

3 浆液泵3台良好

4 发电机200 KW.A 1台新进

5 吊车25T 1台良好

6 水泥罐50T 1台良好

7 挖机PC350 1台良好

8 推土机1台良好

四、施工前期准备

(1)清除施工场地地上、地下障碍物,场地低洼积水处进行抽水清淤,回填粘性土并

予以压实。

(2)现场“三通一平”,施工道路顺畅,施工用水、用电接临现场,场地平整。

(3)编制安全操作规程,落实安全防护措施。

(4)组织材料进场,进场水泥必须具备出厂合格证,并经监理现场见证取样送试验室复检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5)水泥罐安装设计

①水泥罐基础施工技术要求

a.水泥罐基础一次浇筑而成,预埋螺栓间距必须精确,满足安装要求。

b.混凝土基础平面必须光滑,水平一致。

c.地脚板和地脚螺丝在浇筑混凝土前先预埋,保证四只脚在同一水平面上。

d.浇筑混凝土两周后方可安装水泥罐,待混凝土强度达到100%时方能盛装水泥。

e.直脚型水泥仓砼基础两脚中线为2050mm。

f.基础采用C25钢筋混凝土,配置双排钢筋骨架,钢筋全部采用三级螺纹钢,详见水泥罐基础配筋图。

g.在水泥罐旁施做两组防雷、接地装置,采用1mm的镀锌板立埋于基础旁边,电阻值小于4Ω,埋人深度不小于2m;镀锌板与水泥罐用镀锌扁铁连成整体。

②水泥罐基础施工及部署

水泥罐基础土方开挖,根据勘探资料和现场施工情况,开挖深度至原地面以下1.5m左右,清除杂填土,使基础坐落于粉质粘土持力层,根据《镇龙站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粘性土承载力特征值fak为160KPa;混凝土尺寸为3.6m×3.6×1.2m,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5,。水泥罐支腿采用钢板焊接锚固,锚固尺寸500*500*10mm,底部焊接2根Φ12钢筋锚固。

③水泥罐安装部署

a.根据安装的施工要求,需要相关人员如下:安装技术人员负责人:1人;安装人员:2人;电焊工:2人;杂工:1人;安全监督员:1人;

b.根据安装需要配备施工机具及相应材料:25T汽车吊一台,活动扳手3个,吊扳手1个,电焊机1台,电工工具2套,安全带3副,全站仪1台。

c.安装程序:根据现场的实际需要,在基础混凝土强度达到100%时开始进行安装,选用起重量25T汽车式起重机吊装与安装施工。

d.用全站仪检查物体垂直度,并保证罐体垂直度偏斜不大于1‰。

④安全注意事项

a.水泥罐安装按照安装说明书进行,必须符合安全要求,禁止违章作业。

b.水泥罐使用前必须检查验收。

c.立罐时必须设安全区,并专人指挥。

d.安装必须在白天进行,严禁有四级以上大风、暴雨天作业。

e.禁止将施工中产生的废弃物丢在工地。 ⑤水泥罐基础设计

为确保水泥罐的安全,现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版)中的各项指标要求,对水泥罐基础进行验算,验算过程如下:

a.地基承载力

水泥罐空壳及支起架重为5t ,设计水泥罐容装水泥重80t 。混凝土基础为37.3t,施工期间不考虑地震作用。

P/A=(P1+P2+P3)/A

=(5+80+37.3)*1000*10/(3600*3600)=0.094MPa<0.16MPa

P —水泥罐重量P1、最大容罐装水泥重量P2、混凝土基础重量P3之和 M 3=3.6*3.6*1.2*2.4=37.3t

通过地质钻探广州市轨道交通二十一号线工程镇龙站详细勘察阶段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水泥罐地层位置的粘土承压力特征值为0.16MPa 。

地基承载力满足承载要求。 b.钢筋混凝土基础承载力 P ′/A ′=(P1+P2)/ A ′

=(5+80) *1000*10/(4*500*500)=0.85MPa<25MPa

钢筋混凝土基础采用C25混凝土,而水泥罐支腿截面面积为500mm*500mm,其抗压强度远大于25MPa 。

钢筋混凝土基础承载力满足承载要求。 c.基础抗倾覆

本设计考虑n=100年一遇的基本风压值20/6.0w m KN = 风压高度变化系数14.1=Z μ 风载体型系数8.0S =μ

高度的风振系数取1Z =β

20z k /547.06.08.014.10.1w m KN w s z =???==μμβ

水泥罐高15.6m ,直径3m ,得到风作用的水平推力F=0.547*3*15.6=25.6KN ,将水泥罐作为悬臂结构,即得风载弯矩m 4.230)2.12/6.15(6.25M max ?=+?=KN

抗倾覆验算:当水泥罐没有存水泥砂时最危险

抗倾覆力矩m 85.7618.1)4.22.16.36.35(抗?=????+=KN M K=M 抗/M max =761.85/230.4=3.30>1.5满足要求。

图4.1水泥罐施工大样图

五、施工工艺及施工方法

为了保证桩基工程质量,施工时严格遵守《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要求施工。如发现有异常情况及不利施工的情况及时向业主和设计单位汇报,以便及时处理解决。施工前进行工艺性试桩,数量不少于3根。 5.1搅拌桩施工工艺技术 5.1.1搅拌桩施工工艺流程

1.2m

3.6m

15.6m

图5.1搅拌桩施工工艺图

5.1.2搅拌桩施工方法

(1)测量放样

施工前,根据设计图纸的搅拌桩设计大样图布置计算搅拌桩桩位坐标,确定准确无误后方可进行测量放样,采用全站仪坐标法测放出每排搅拌桩的南北轴线控制桩,再用大钢尺进行排放逐个桩位。在搅拌桩的平行控制位置上,插打竹片桩。

(2)定位

吊车提吊搅拌桩机就位,桩机使用其自身的步履行走系统移动。水泥搅拌桩机到达指定桩位对中。当地面起伏不平时,采用搅拌桩机的液压平衡装置使起吊设备保持水平。检查钻杆长度,钻头直径,将桩机移到指定位置对准桩位中心,桩心偏差不大于5cm 。搅拌桩采用桩径为φ600mm ,桩心距450mm (咬合布置),格栅型布置。采用“纵向一字排打”

开挖基槽 确定边线

机架就位

一次喷浆搅拌提升

预搅下沉

二次搅拌下沉

制备水泥浆液

二次喷浆搅拌提升

清除障碍物

测量放线

移机到下根桩

方式,为确保桩与桩间能很好地咬合,且间隔时间不大于24小时。

钻机就位机座保持水平、立轴垂直。调平安稳,对准误差控制在5cm以内,钻杆垂直度控制在1%以内。

搭设平台,安装浆液搅拌机、高压泥浆泵、输注浆管路、水电接头、闸阀、仪表等。辅助设备安装应满足下列要求:①制浆机应略高于贮浆罐上口;②高压泥浆泵进浆口必须加设滤网,并稍低于贮浆罐出口;③高压泥浆泵与钻杆管间必须用高压胶管连接。

安装完毕后,必须检查高压设备、管路系统,确保规格符合要求、连接密封完好。并尽量缩短高压注浆管的长度,控制在20m以内为宜。

(3)拌制浆液

深层搅拌机预搅前,后台拌制水泥浆液。选用水泥标号42.5硅酸盐水泥拌制浆液,水泥掺入量15%(重量比),按水灰比0.45~0.55拌制水泥浆液,以0.5控制为宜。配置浆液过程中,水泥用量采用机械磅秤计量,水用量采用容积计量,在每个浆液灌外侧刻画用水量水平线。制备好的浆液为防止离析应不断搅动,浆液制备好后在喷浆前倒入集料池内。具体水灰比以施工前的试验桩所取得数据为准。

(4)预先搅拌下沉

启动搅拌电机、放松起吊钢丝绳,使搅拌机械导向架缓慢下沉。搅拌下沉速度的快慢应通过观察电流表值,人为控制在适宜电流值范围内,工作电流不应大于额定值。首先进行低压(0.5MPa)射水实验,以检查喷嘴是否畅通,压力是否正常。钻孔开始时射水压力由0.5MPa增至1MPa,以减小摩阻力,防止喷嘴被堵,钻机边射水边钻进,直到达到设计标高。喷浆前应将输浆管内的水排空,同时充满水泥浆液。

(5)喷浆搅拌提升

下沉到达设计深度后,开启灰浆泵,通过管路送浆至搅拌头出浆口,待浆液到达出浆口在桩底喷浆30秒后喷浆头边喷浆边提升搅动,使浆液与土混合均匀。搅拌头提升速度控制在0.5m/min。具体数据以施工前的试验桩所取得数据为准。

施工时如因故停浆,应将搅拌头下沉至停浆点以下0.5m处,待恢复供浆时再喷浆搅拌提升。若停机超过三小时,宜先拆卸输浆管路,并妥加清洗。

(6)二次搅拌下沉

搅拌钻头提升至桩顶以上300~500mm后,重复搅拌下沉至设计深度,下沉速度按规范要求进行。

(7)二次喷浆搅拌提升

搅拌头下沉至设计标高后,如前述一样,进行第二次搅拌提升。搅拌钻头提升至桩顶以上300~500mm后,重复搅拌下沉至设计深度,下沉速度按规范要求进行。

(8)桩机移位

施工完一根桩后,向集料池中注入适量清水,开启灰浆泵清洗全部管线中残浆至基本干净,移机至下一桩位,重复上述步骤继续施工。

5.1.3搅拌桩施工技术控制措施

5.1.3.1施工前的准备

(1)所有进场搅拌桩机械必须经检测合格后方可投入施工。钻杆必须焊接牢固,并保持垂直。弯曲钻杆不得使用。

(2)所有机械必须安装计量装置,计量装置必须工作良好。使用中出现故障及时修理。未修理好不得继续施工。

(3)施工前应按照施工区域工程量划分每台机的施工区域,严格按照计划流程施工,无特殊情况不得随意变更。

(4)开工前对每一个施工班组进行技术交底。确保各项技术要求、控制制度贯彻到每一个岗位,使每一位参加施工的员工都掌握所在岗位的质量与环境控制标准和安全控制标准。

(5)施工前应确定搅拌机械的灰浆量,灰浆经输浆管到达搅拌头喷浆口的时间和起吊设备提升速度的施工参数,保证控制输浆速度使喷浆出口压力保持在0.2—0.3Mpa,并使搅拌提升速度与输浆速度同步。

5.3.1.2施工技术控制

(1)测量放线

根据施工图纸放好轴线,并放出桩位控制线,打好定位桩。定位桩应妥善保护。机械就位后应严格按此控制线控制钻头位置。内排桩严格按照边线控制。

(2)开挖基槽

施工前按照基坑施工范围清理障碍同时开挖施工沟槽。施工范围内的障碍物必须清理干净(以挖到原生土为标准)。施工范围沟槽可开挖成阶梯状,以满足施工和沟槽稳定性需要。沟槽内的积水及时排除。

(3)机架就位

机架必须安装平稳,不得在倾斜状态施工,以保证桩身的垂直度。施工前做好施工机

具的拼装、调试工作,必须在试运转正常的情况下方可正式开工。

(4)水泥浆液的制备

①加强原材料的控制,进场水泥必须随机取样送检,合格后方可使用。严禁使用未经检验的水泥。本工程采用散装水泥,检验频率为每批次且不超过500百吨送检一次。

②水泥掺量15%(重量比),水灰比0.45~0.55,按照水泥比重、水灰比严格控制水泥浆的比重。根据搅拌桶的容积严格控制水泥加量,不得随意改变水泥用量。根据每根桩的桩长严格掌握水泥用量,施工必须满足15%的设计水泥用量。散落的水泥要及时清理。已受潮硬化的水泥及时清理,严禁使用。

③所使用的水泥浆都应过筛,制备好的浆液不得离析,泵送必须连续,制做的水泥浆液的罐数、水泥和外掺剂用量以及泵送浆液的时间等应有专人记录喷浆量及搅拌深度必须采用经国家计量部门认证的监测仪器进行自动记录。

(5)预搅下沉

搅拌机预搅下沉时不得冲水钻进,当遇到硬土层下沉太慢时可适量送浆。

(6)搅拌施工时需注意的事项

①施工必须严格遵守“两喷四搅”工艺,即钻头两上两下,其中两次提升喷浆。

②钻头提升速度0.5m/min,施工时提升必须使用一档。严禁三档提升。搅拌机喷浆提升的速度和次数必须符合施工工艺的要求,并应有专人记录。施工记录应真实及时,不得事后写回忆录。

③施工时深度必须严格控制,严禁减少深度,深度误差不大于100 mm。

④施工中应保持搅拌桩机底盘的水平和导向架的竖直,搅拌桩的垂直偏差不得超过1%;桩位的偏差不得大于50mm;成桩直径和桩长不得小于设计值。钻头直径加焊至Φ600。磨损后要及时补足。

⑤施工造成的高抬土要及时清理整平。

⑥桩间移机时必须用钢尺测量并设置标志物,不得目测估算。

⑦施工时方枕必须保持水平,方枕按照三米距离等距排放,以便于施工作业时控制桩间搭接。钻机轨道下枕木应在同一水平面。保证枕木基本无不良沉降。枕木规格实行标准化,即同一台几的枕木厚度应一致,避免枕木高低不平而引起桩基水平、垂直度的误差。

⑧遇有地下障碍物时不得强行钻进,应探明后处理。

⑨当水泥浆液到达出浆口后,应喷浆搅拌30s,在水泥浆与桩端土充分搅拌后,再开

始提升搅拌。

⑩施工中要随时检查自动计量装置的制桩记录,对每根桩水泥用量、成桩过程(下沉、喷浆提升和复搅等时间)进行详细检查,质检员应根据制桩记录,对照标准施工工艺,对每根桩进行质量评定。每根桩必须有钻头各次下钻深度及提升高度的全过程记录和水泥浆用量曲线图。

?按照规范制作水泥土试压块,脱模后送养护室标养。试压块强度与28天取芯检测强度对照。以取芯强度满足作为基坑开挖标准。所施工重力坝必须满足28天取芯强度达到1.0Mpa。

?搅拌桩体搭接应符合设计要求。相邻桩施工间隔不应大于12小时。如因施工需要而产生的接口,则接口不应在同一截面,必须错开并应将最后一根桩进行空钻,留出接头待下一根桩搭接。如因停电及机械故障停工时间超过24小时或与下一根桩无法搭接时,应在设计和建设单位认可后采取局部补桩和注浆措施,并适当增加水泥掺入量。

?施工时,前后操作人员密切配合,联络信号明确。后台供浆必须连续。施工因故停浆时补接桩和续供浆时宜将搅拌头下沉至停浆点以下0.5m处,待恢复供浆时再喷浆提升。若停机时间超过3小时,为防止浆液硬化堵管,宜先拆除输浆管路妥为清洗。

5.1.4搅拌桩搭接接头的处理要点

(1)重力坝中的接头应预留在格栅位置,当施工到接头位置时应将格栅空格打满。其它搭接桩均应加大搭接量反复搅拌同时增加水泥用量。

(2)单、双排止水搅拌桩的搭接在增加搭接量增大水泥用量的同时还应在外侧外包一根桩并于预留桩有效搭接。

(3)如应地下障碍物无法保证搅拌桩有效搭接造成的缺口,应在相应位置施工压密注浆止水。压密注浆的深度同搅拌桩,横向间距0.5m,纵向间距1.0m,并互相交错。

5.1.5质量控制措施

(1)水泥质量:采用42.5硅酸盐水泥,水泥必须有出厂合格证和品质试验报告单,现场水泥罐应建立在稳定位置,并有防潮措施。

(2)灰量控制:不得超过规定值的±5%。

(3)桩径:必须直径加焊至600mm的钻头,钻头直径的磨损应≤1cm,磨损>lcm时必须加焊钻头,一旦发现桩径小于设计要求须按相同置换率在桩边补桩。

(4)为确保压浆时不发生断浆现象,严格控制喷浆和搅拌速度,机头提升速度不超过

5m/min,控制重复下沉和提升速度。

(5)搅拌桩施工完并达到龄期后,人工凿除桩顶50cm的浮浆段才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6)由专人负责水泥搅拌桩的施工,全过程旁站水泥搅拌桩的施工过程。所有施工机械均应编号,应将现场技术员、钻机长、现场负责人、水泥搅拌桩桩长、桩距等制成标牌挂于钻机明显处,确保人员到位,责任到人。

(7)水泥搅拌桩开钻前,应用水清洗整个管道并检验管道中有无堵塞现象,待水排尽后方可下钻。

(8)为保证水泥搅拌桩桩体垂直度满足规范要求,在主机上悬挂一吊锤,通过控制吊锤与钻杆上、下、左、右距离相等来进行控制。

(9)第一次下钻时为避免堵管可带浆下钻,喷浆量应小于总量的1/2,严禁带水下钻。第一次下钻和提升时一律采用低档操作,复搅时可提高一个档位。注浆压力控制在0.2~0.3Mpa之间,施工时可根据实际情况予以合理调整。

(10)为保证水泥搅拌桩桩端、桩顶及桩身质量,第一次提钻喷浆时应在桩底部停留30秒,进行磨桩端,余浆上提过程中全部喷入桩体,且在桩顶部位进行磨桩头,停留时间为30秒。

(11)施工时应严格控制喷浆时间和停浆时间。每根桩开钻后应连续作业,不得中断喷浆。严禁在尚未喷浆的情况下进行钻杆提升作业。储浆罐内的储浆量不足时,不得进行下一根桩的施工。

(12)施工中发现喷浆量不足,应按监理工程师要求整桩复搅,复喷的喷浆量不小于设计用量。如遇停电、机械故障原因,喷浆中断时应及时记录中断深度。在12小时内采取补喷处理措施,并将补喷情况填报于施工纪录内。补喷重叠段应大于100cm,超过12小时应采取补桩措施。

(13)现场施工人员应认真填写施工原始记录,记录内容应包括:施工桩号、施工日期、天气情况;喷浆深度、停浆标高;灰浆泵压力、管道压力;钻机转速;钻进速度、提升速度;浆液流量;每米喷浆量和外掺剂用量;复搅深度。

(14)桩位测量定位控制和桩深度控制的措施

①加强测量业务的学习,熟练掌握测量仪器的使用与保养;

②加强责任心与敬业心,认真对待每一组数据实测准确度;

③做到内业与外业紧密结合,严格按测量工程标准测设桩位、高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