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感觉器官

感觉器官

感觉器官
感觉器官

感觉器官

[掌握] 1. 眼晶状体调节,瞳孔调节,眼球会聚2. 视锥细胞与视杆细胞的功能3. 声波传入内耳的途径

[熟悉]1. 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2.近视,远视,散光的原因与纠正方法3. 视杆细胞的光化学反应,夜盲症,暗适应和明适应4.视力,视野,双眼视觉,盲点5. 内耳对声波的初步分析,微音器电位

[了解]1.听力与听力障碍2. 椭圆囊与球囊的功能3. 半规管的功能,眼震颤

一、问答题

1. 简述感受器的生理作用有哪些?

2. 视近物时晶状体是如何进行调节的?

3. 瞳孔对光反射的生理意义如何?

4. 瞳孔对光反射的中枢在何部位? 用所学知识分析检查该反射的临床意义。

5. 现近物时眼是如何进行调节的?

6. 视锥细胞及视杆细胞在分布和功能上有何不同?

7. 视紫红质的光化学反应是如何进行的? 用简式列出。

8. 何谓视野? 各种颜色视野有何不同?

9. 何为视力? 青少年应如何保护视力?

10. 外耳在声波传导中有何作用?

11. 声波传向内耳的途径有哪些? 写出正常情况下的气导途径。

12. 听骨链在声波的传导中有何作用?

13. 简述咽鼓管的生理功能。

14. 声波传入内耳后是如何产生听觉?

15. 前庭器官包括哪些部分? 各部分功能如何?

16. 何谓前庭自主神经反射? 对该反射敏感的人容易发生何现象?

二、填空题

1. 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 除了有适宜刺激外, 尚有和。

2.视觉器官的感受器位于 , 其主要附属结构是。

3.视近物时, 眼的调节活动主要包括、和双眼会聚三个方面。

4.视近物时,反射性地引起睫状肌收缩,使晶状体,眼的折光力。

5.瞳孔在强光下缩小,在暗光下扩大的现象, 称为 ,光照在一侧瞳孔时,对侧瞳孔亦同时缩小的现象,称为。

6.人类视锥细胞主要分布于 , 其功能主要司。

7.人类视杆细胞主要分布于,其功能主要司。

8.视杆细胞的感光色素是 ,它在光照时迅速分解为。

9.视紫红质中的视黄醛是由氧化而来,如果食物中长期缺乏这种物质, 就会出现症。

10. 色弱是指 , 主要是由引起的。

11. 色盲是指缺乏的能力。绝大多数是由于的结果。

12. 不同颜色的视野不同, 其中视野最大,视野最小。

13. 当被测试者站在 5 米处, 右眼仅能看清其标准对数视力表第一行字母, 此时

的视角为 , 其五分记录视力为。

14. 依据行波理论,振动频率越高,最大振幅越靠近耳蜗,频率越低,最大

振幅越靠近耳蜗。

15. 前庭器官的毛细胞受到适宜刺激后,经中枢分析综合, 在产生不同感觉的同

时,往往会引起的前庭反应有、和眼球震颤等。

16. 内耳迷路的三个半规管之感受器是 , 适宜刺激是。

17. 内耳迷路中的椭圆囊和球囊分别具有感受和的功能。

18. 骨传导是指声波通过的振动而传入的途径。

19. 在正常情况下, 声波作用于鼓膜 , 再经、传到内耳。

20. 当声波经气传导传入内耳后, 首先引起振动, 再经前庭膜引起

振动, 导致基底膜振动。

三、名词解释

1. 感受器

2. 感觉器官

3. 对光反射

4. 瞳孔反射

5. 双眼会聚

6. 明适应

7. 暗适应

8. 色盲

9. 色弱

10. 视野

11. 视力

12. 气传导

13. 骨传导

四、选择题

1. A. 声波→鼓膜→听骨链→卵圆窗→内耳

B. 声波→鼓膜→鼓室空气 + 卵圆窗→内耳

C. 声波→鼓膜 ? 鼓室空气→圆窗→内耳

D. 声波→鼓膜→鼓室空气→咽鼓管

E. 声波→颅骨→骨迷路→内耳

(1)正常人气传导的主要途径是

(2)正常骨传导的主要途径是

(3)鼓膜穿孔后所能听到的身体以外声源,是经

2. A.品状体凸度增大, 瞳孔扩大

B.晶状体凸度增大, 瞳孔缩小

C.晶状体凸度减小, 瞳孔扩大

D.晶状体凸度减小, 瞳孔缩小

E. 晶状体凸度无变化

(1)当注视由远处移近的物体时眼的调节是

(2)当注视由近处移远的物体时眼的调节是

(3)当直接注视远处物体时眼的调节是

3. A. 分布在视网膜中央部, 对光的敏感度低

B. 分布在视网膜周边部, 对光的敏感度低

C. 分布在视网膜周边部于对光的敏感度高

D. 分布在视网膜中央部, 对光的敏感度高

E. 分布在视网膜中央部及周边部, 对光的敏感度有高有低。

(1)视杆细胞的分布及功能特点是

(2)视锥细胞的分布及功能特点是

4. A. 司昼光觉, 无色觉

B. 司暗光觉及色觉

C. 司昼光觉及色觉

D. 司暗光觉, 无色觉

E. 司昼光觉及暗光觉

(1)视杆细胞的功能是

(2)视锥细胞的功能是

5. A. 红色盲 B. 绿色盲 C. 蓝色盲 D. 全色盲 E. 色弱

(1)某人高烧后对颜色的辨别能力显著降低, 可能是

(2)某人视锥细胞缺乏感红色素,属于

(3)某人不能识别红绿色, 也不能识别蓝色, 可能是

6. A. 耳蜗B. 球囊C. 椭圆囊D. 半规管E. 壶腹脊

(1) 汽车突然减速 , 乘车者出现平衡反应的感受器是:

(2) 人从高处跳下, 肢体出现平衡反应的感受器是:

(3) 汽车拐弯时, 站在汽车内的人所出现平衡反应的感受器是:

7. 当眼视近物时 , 可引起:

A. 睫状环形肌舒张

B. 角膜屈曲力减小

C. 瞳孔扩大

D. 睫状肌悬韧带变紧张

E. 晶状体向前凸

8. 当视近物时,光线能聚焦于视网膜上, 是由于出现下述调节反应的结果:

A. 品状体变扁平, 瞳孔扩大, 两眼出现会聚

B. 晶状体变凸, 瞳孔缩小, 两眼出现会聚

C. 晶状体变扁平, 瞳孔缩小, 两眼出现会聚

D. 晶状体变凸, 瞳孔扩大, 两眼出现会聚

E. 晶状体变凸, 瞳孔缩小, 两眼会聚消失

9. 调节眼睫状体环形肌, 使其收缩的神经是:

A. 交感神经

B. 副交感神经

C. 视神经

D. 三叉神经

E. 躯体神经

10. 瞳孔反射和对光反射的中枢在:

A. 大脑皮层

B. 丘脑下部

C. 中脑

D. 脑桥

E. 延髓

11. 视近物时, 瞳孔缩小, 视远物时, 瞳孔扩大的现象称为:

A. 对光反射

B. 瞳孔反射

C. 互感反应

D. 明适应

E. 暗适应

12. 强光照射时瞳孔缩小, 弱光则使瞳孔扩大, 这种现象称为:

A.对光反射

B.瞳孔反射

C.互感反应

D.明适应

E. 暗适应

13. 有关瞳孔变化的叙述, 正确的是:

A. 视远物时瞳孔缩小

B. 视弱光时瞳孔缩小

C. 视近物时瞳孔扩大

D. 视近物时瞳孔缩小

E. 视强光时瞳孔扩大

14. 视觉器官中可调节折光力的折光体是:

A. 角膜

B. 房水

C. 晶状体

D. 玻璃体

E. 睫状体

15. 被认为入眼的平行光线, 一般是指距眼睛:

A.6 米以外

B.6 米以内

C.5 米以内

D.4 米以外

E.4 米以内

16. 下列对视锥细胞叙述中正确的是:

A.感受强光刺激

B.不能分辨颜色

C.位于视网膜周边部分

D.专司暗光觉

E.对光敏感度高

17. 对视杆细胞叙述中, 正确的是:

A.感受强光刺激

B. 对光敏感度低

C. 专司昼光觉

D. 位于视网膜中央部

E. 以上都不是

18. 视觉器官的换能装置位于:

A. 虹膜

B. 巩膜

C. 角膜

D. 视网膜

E. 脉络膜

19. 夜盲症的主要原因是:

A.维生素D 缺乏

B.维生素K 缺乏

C.维生素A 缺乏

D.视紫红质合成增多

E. 视紫兰质合成减少

20. 视紫红质的合成需要有 :

A. 维生素A

B. 维生素B1

C. 维生素C

D. 维生素D

E. 维生素E

21. 人体维生素 A 长期缺乏会引起:

A.色盲

B.色弱

C.弱视

D.夜盲症

E.明适应延长

22. 暗适应主要反映:

A. 视紫红质的合成过程

B. 视锥细胞感光色素缓缓合成过程

C. 视紫红质对光敏感性缓缓降低的过程

D. 视锥细胞对暗光敏感性增强的过程

E. 视紫红质的缓缓分解过程

23. 视紫红质的变化中, 正确的是:

A. 在暗光下分解成视黄醛及维生素A

B. 在暗光下分解成视蛋白及维生素A

C. 在光照时分解成视蛋白及视黄醛

D. 在强光下分解成视蛋白及维生素A

E. 在强光下分解成视黄醒及维生素A

24. 关于色觉的机理, 目前多用"三原色学说"来解释, 其三种基本原色是指:

A.红、绿、白

B. 红、绿、兰

C.红、兰、黄

D.红、黄、绿

E.兰、黄、绿

25. 正常人的颜色视野苦由小到大的顺序是:

A. 红、绿、兰、白

B. 绿、兰、白、红

C. 兰、白、红、绿

D. 白、绿、红、兰

E. 绿、红、兰、白

26. 人眼最大视野的颜色是:

A.红色

B.白色

C.黄色

D.蓝色

E.绿色

27. 人眼最小视野的颜色是:

A.红色

B.白色

C.黄色

D.蓝色

E.绿色

28. 当标准对数视力是5.0时, 在眼节点处所形成的视角是:

A.0.3 分角

B.0.9 分角

C.1 分角

D.1.06 分角

E.2 分角 ,

29.站在5米处才能看清楚标准对数视力表第1行的“E”字,该人眼的视力应是:

A.1.O

B.2.0

C.3.O

D.4.O

E.5.O

30. 通过视力表检查视力可了解:

A. 视网膜中央的精细视觉功能

B. 视网膜周边区的视觉功能

C. 视网膜的普遍感光能力

D. 撞孔的变化能力

E. 眼的调节能力

31. 正常人耳能听到的声波频率范围是:

A.16~200OHZ

B.30~3000HZ

C.1000~200OHZ

D.300~3000HZ

E.16~20000HZ

32. 乘坐飞机上升或下降时,作吞咽动作的生理意义在于:

A. 调节基底膜两侧的压力平衡

B. 调节前庭膜两侧的压力平衡

C. 调节两外耳道之间的压力平衡

D. 调节鼓室与大气压之间的压力平衡

E. 调节中耳与内耳之间的压力平衡

33. 声波振动鼓膜, 并经听骨链传到卵圆窗膜,使振动的卵圆窗膜:

A. 压强增大, 振幅缩小

B. 压强增大, 振幅扩大

C. 压强减小, 振幅扩大

D. 压强减小, 振幅缩小

E. 压强不变, 振幅缩小

34. 内耳听觉感受器的作用是:

A.集音

B.传音

C.扩音

D.换能

E.产生听觉

35. 正常情况下, 声波传播的主要途径是:

A. 鼓室气传导

B. 听骨链传导

C. 颅骨传导

D. 内耳骨迷路传导

E.咽鼓管传导

36. 听觉感受器位于:

A. 前庭

B. 半规管

C. 耳蜗

D. 椭圆囊

E. 球囊

37. 听觉感受器的换能装置位于:

A. 前庭膜

B. 鼓膜

C. 盖膜

D. 基底膜

E. 卵圆窗

38. 前庭自主神经性反应主要表现是:

A.面色苍白,呼吸困难

B.脉搏频数, 体温升高

C.恶心、呕吐、畏寒, 发热

D. 眩晕、腰酸、背痛

E. 恶心、呕吐、眩晕、面色苍白

39. 有关感受器的叙述, 错误的是:

A.仅分布于体表

B.有换能作用

C.需适宜刺激

D.有适应现象

E.有传导性

40. 下列关于对光反射的叙述中, 错误的是:

A. 适宜刺激是 38.0~76Onm 的电磁波

B. 对光反射的感受器是视网膜

C. 对光反射的中枢在延髓

D. 对光反射的传出神经是动眼神经副交感纤维

E. 对光反射的效应器是瞳孔括约肌

41. 有关视锥细胞的作用, 错误的是:

A. 感受强光刺激

B. 对光敏感度高

C. 将光能转换为电能

D. 有辨色功能

E. 主要分布于视网膜中央部

42. 下列对视杆细胞叙述中, 错误的是:

A. 对光敏感度低

B.感受弱光刺激

C.位于视网膜周边部

D.不能分辨颜色

E.与暗适应有密切关系

43. 正常眼在照明条件好的情况下, 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 明适应时,中央凹的分辨力最高

B. 眼受强光照射时, 视力会暂时减退

C. 明适应时眼的分辨力比暗适应时高

D. 视敏度可以用标准对数视力表检查

E. 以上都不是

44. 有关视敏度的叙述, 错误的是:

A. 同一物体形成的视角大小与距离成反比

B. 同距离视角与物体大小成正比

C. 视角为一分角时, 能看清物体, 其对数视力为5

D. 视敏度即分辨两点间最小距离的能力

E. 视锥细胞直径越小, 视敏度越低。

45. 与双眼视觉无关的是:

A. 产生立体视觉

B. 增大视觉空间范围

C. 增加视力

D. 弥补视野中的盲点

E. 增加对物体距离判断的准确性

46. 下列声波传导途径中, 错误的是:

A. 声波→鼓膜→听骨链→圆窗→内耳

B. 声波→鼓膜→鼓室→圆窗→内耳

C. 声波→鼓膜→鼓室→咽鼓管

D. 声波→额骨→骨迷路→内耳

E. 声波→颞骨乳突→骨迷路→内耳

参考答案

一、问答题

1. 适宜刺激;换能作用;适应现象。

2. 视近物反射性引起姐状神经兴奋;

环形睫状肌收缩;

悬韧带松弛;

晶状体变凸;

眼的折光力增强, 使近物光线成像于视网膜上。

3. 强光时瞳孔缩小, 可限制光线射入量;

保护视网膜不受强光刺激;

弱光时瞳孔扩大, 增加光线射入量, 增强暗视觉, 以看清物体。

4. 反射中枢位于中脑。临床上检查瞳孔对光反射可用于判断中枢神经系统状态, 判断昏迷程度。也可用于判断全身性麻醉的深度。

5. 晶状体调节: 反射性引起睫状肌收缩, 悬韧带放松, 晶状体变凸, 折光力增强, 使物像落在视网膜上。瞳孔变小, 增强清晰度。双眼球会聚, 避免复视。

6. 视锥细胞主要分布于视网膜中央部。

功能特点是对光敏感度低, 司昼光觉并有色觉。视杆细胞主要分布在视网膜周边部。功能特点是对光的敏感度高, 司暗光觉但无色觉。

?暗光视紫红质

7. 视紫红质?

?光照视黄醛 + 视蛋白??→

?→

↑酶

维生素 A

8. 单眼固定注视前方一点时所能看到的空间范围称视野。正常人的白色视野最

大 , 绿色视野最小,

主要颜色视野大小顺序为 : 白色 > 黄、蓝色 > 红色 > 绿色。

9. 眼对物体细微结构的分辨能力称视力。

保护青少年视力应做到:

(1) 做好正确用眼的宣传教育。

(2) 改善青少年的学习、生活环境。

(3) 劳逸结合 , 合理营养。

(4) 加强社会、学校、家庭对视力保护工作。

(5) 提倡做眼保健操。

10. 集音作用,

传音作用,

共鸣作二用。

11. 声波传向内耳的途径有气导和骨导两种。

气导传导途径 : 声波→外耳道→鼓膜→听骨链→卵圆窗→内耳

12. 使声波传向卵圆窗时使其振动幅度减小, 增加对卵圆窗的压强。

13. 当吞咽和呵欠时可造成大气与鼓室的气体平衡, 起到维持鼓膜的正常位置、

形状和振动的性能

14. 声波由外耳、中耳经卵圆窗传到内耳引起前庭阶外淋巴振动, 振动通过前庭

膜又引起内淋巴振动, 从而造成基底膜振动, 发生盖膜与基底膜之间横向交错移动, 使毛细胞的纤毛受力而弯曲, 引起耳蜗电位变化。转变为神经冲动, 传至大脑皮层听觉中枢, 引起听觉。

15. 前庭器官包括椭圆囊、球囊和三个半规管。椭圆囊具有感受直线变速运动的

作用。球囊具有感受垂直变速运动的作用。三个互相垂直的半规管有感受旋转变速运动的作用。

16. 当前庭器官受到强烈刺激时, 会出现恶心、呕吐、眩晕、面色苍白等现象, 称

前庭自主神经反射。对该反射敏感的人, 容易发生晕车、晕船现象。

二、填空题

1. 换能作用适应现象

2. 视网膜折光系统

3. 晶状体变凸瞳孔缩小

4. 向前凸增强

5. 对光反射互感反应

6. 视网膜中央部昼光觉

7. 视网膜的周边部暗光觉

8. 视紫红质产主视蛋白和视黄醛

9. 维生素A 夜、

10. 对颜色辨别能力的减弱健康原因或营养缺乏

11. 辨别颜色先天遗传

12. 白色绿色

13. 10 4.O

14. 卵圆窗外( 或基底部) 顶部

15. 前庭姿势反射自主神经反射

16. 壶腹脊旋转变速运动

17. 直线变速运动垂直变速运动

18. 颅骨内耳

19. 听骨链卵圆窗

20. 前庭阶外淋巴蜗管内淋巴

三、名词解释

1. 指分布在体表或组织内部的专门感受体内外环境变化的特殊结构和装置。

2. 由感受器及其附属结构组成的器官。

3. 瞳孔在强光下缩小, 在暗光下扩大的这种因光强弱变化而改变其大小的现象。

4. 视近物时瞳孔缩小, 视远物时瞳孔扩大的这种随物体远近而改变瞳孔大小的现

象。

5. 当远物向眼前移近时,两眼球同时向鼻侧聚合的现象。

6. 当人从暗处突然进入明亮处, 视觉由强光耀眼看不清物体至恢复看清物体的过程。

7. 人从亮处突然进入暗处, 将会暂时看不清物体, 必须经过一段时间才能逐渐恢复暗视觉的现象。

8. 眼睛缺失辨别颜色的能力的现象。

9. 眼睛对颜色辨别能力变差的现象。

10. 单眼固定注视前方一点时, 该眼所能看到的空间范围。

11. 单眼对物体微细结构的分辨能力。

12. 声波由空气经外耳、鼓膜、听骨链和卵圆窗传至内耳的过程。

13. 声波直接通过颅骨的振动传至内耳的过程。

四、选择题

1. (1) A (2) E (3) C

2. (1) B (2) C (3) E

3. (1) C (2) A

4. (1) D (2) C

5.(1)E (2) A (3) D

6. (1) C (2) B (3) E

7.E8.B9.B10.C11.B12.A13.D14.C15.A16.A17.E18.D19.C20.A21.D22.A23.C24.B 25.E26.B27.E28.C29.D30.A31.E32.D33.A34.D 35.B 36.C 37.D 38.E39.A4OJC41.B

42.A43.E 44.E 45.C 46.A

感受器和感觉器官练习题1

《感受器和感觉器官》习题 (一)选择题 (1)感觉器官指的是() A、身体内部的感受器 B、身体表面的感受器 C、带有附属结构的感受器 D、感觉神经末梢 (2)眼球中对进入眼球的外界物体的反射光,具有折射作用的最主要的结构是() A、角膜 B、房水 C、晶状体 D、玻璃体 (3)眼球内具有感光细胞的结构是() A、角膜 B、巩膜 C、脉络膜 D、视网膜 (4)能够使眼球中晶状体凸度增大的原因是() A、睫状体内平滑肌的收缩 B、睫状体内平滑肌的舒张 C、眼球外眼肌的收缩 D、虹膜内平猾肌的收缩 (5)正常人的眼睛能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主要原因是() A、晶状体曲度的调节 B、视网膜的感光细胞的兴奋程度 C、瞳孔的放大或缩小 D、眼球前后径的改变 (6)形成视觉的关键部位是() A、视网膜 B、视神经 C、睫状体 D、大脑皮层视觉中枢 (7)照像时使用的胶卷,相当于眼睛的() A、眼睑 B、视网膜 C、巩膜 D、晶状体 (8)造成假性近视,是由于睫状肌持续收缩,使得() A、眼球前后径过长 B、眼球前后径变短 知识改变命运

C、眼球晶状体的凸度增大 D、眼球晶状体的凸度过小 (9)近视眼是指() A、眼球前后径过长,或晶状体曲度过小,成像于视网膜前,看不清远处物体 B、眼球前后径过长,或晶状体曲度过大,成像于视网膜前,看不清远处物体 C、眼球的前后径过短,或晶状体的弹性小,成像于视网膜后,看不清远处物体 D、眼球的前后径过短而晶状体的曲度又大,成像于视网膜后,看不清近处物体 (10)看书1小时后,向远处眺望一会儿,可以预防近视,主要原因是() A、使眼肌得到休息 B、使睫状肌得到休息 C、使视神经得到休息 D、使视觉中枢得到休息 (11)患沙眼病是由于眼睑内面的结膜感染了() A、细菌 B、真菌 C、病毒 D、衣原体 (12)形成听觉的关键部位是() A、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 B、听小骨 C、耳蜗感受器 D、鼓膜 (13)下列各结构中,不属于内耳部分的是() A、听小骨 B、半规管 C、前庭 D、耳蜗 (14)听觉形成的正确途径是() A、声波→鼓膜→耳蜗内听觉感受器→听神经→听小骨→大脑皮层听觉中枢 B、声波→鼓膜→听小骨→耳蜗内听觉感受器→听神经→大脑皮层听觉中枢 C、声波→鼓膜→听神经→大脑皮层→听觉中枢→听觉感受器 D、声波→鼓膜→听觉感受器→听小骨→听神经→大脑皮层听觉中枢 (15)患中耳炎可能导致() A、耳蜗内听觉感受器受损伤 B、鼓膜、听小骨受损伤 C、位听神经受损伤 D、大脑皮层听觉中枢受损伤 (16)呼吸道受感染后,还可能发生中耳炎,这是因为病菌进入了中耳,病菌所通过的结构是() 知识改变命运

人体解剖学感觉器官系统

《人体解剖学》感觉器官系统 【练习题】 ◇A1型题 1.眼球纤维膜 A.是眼球壁的最内层 B.富有血管和色素细胞 C.全层均透明 D.前1/6部分为角膜 E.后5/6为睫状体 2.对角膜的描述,错误的是 A.富有血管 B.富有感觉神经末梢 C.无色透明 D.占纤维膜的前1/6 E.微向前凸 3.角膜 A.色白半透明 B.无屈光能力 C.表面盖有一层球结膜 D.富有感觉神经未梢 E.富有淋巴管 4.巩膜 A.占纤维膜的后5/6 B.透明 C.棕黑色 D.前方与晶状体相连 E.具有屈光作用 5.对巩膜的描述,错误的是 A.致密坚韧 B.占纤维膜的后5/6 C.与角膜交界处的深部有巩膜静脉窦 D.有保护眼球内部结构的功能 E.是脉络膜的一部分 6.关于眼球的描述,哪项错误 A.位于眶内,借筋膜连于眶壁 B.其后部经眼神经与脑相连 C.由眼球壁和内容物构成 D.略呈球形 E.具有屈光成像和感受光刺激的功能

7.眼球血管膜 A.位于眼球最外层 B.由疏松结缔组织构成 C.富有神经、血管和色素细胞 D.由前向后分为虹膜、睫状体、脉络膜E.呈棕黑色 8.虹膜 A.为血管膜的最前部,位于角膜的后方B.虹膜内有两种排列方向不同的骨骼肌C.中央有一圆形的瞳孔 D.瞳孔括约肌受副交感神经支配 E.呈圆盘形 9.沟通眼球前房和后房的是 A.虹膜角膜角 B.巩膜静脉窦 C.瞳孔 D.泪点 E.前房角 10.睫状体 A.位于虹膜的外后方 B.是血管膜最肥厚的部分 C.是吸收房水的部位 D.睫状肌的舒缩可调节晶状体的曲度E.睫状肌属平滑肌 11.脉络膜 A.位于血管膜的前部 B.外面与巩膜疏松相连 C.薄而柔软 D.富有血管和色素细胞 E.有营养眼球内组织的作用 12.具有感受强光和辨色能力的是 A.视锥细胞 B.视杆细胞 C.双极细胞 D.节细胞 E.视细胞 13.看近物时,使晶状体变厚的主要原因是A.睫状小带紧张 B.睫状肌收缩 C.晶状体具有弹性

《感受器和感觉器官》教案

《感受器和感觉器官》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知道耳的结构与各部分功能,学会自主学习 (2)会描述听觉的形成过程,学会总结归纳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学习“耳的结构”与课件,让学生说出耳的结构和功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通过“耳的结构”立体模型组装培养学生的三维立体观念 (3)通过课件演示“听觉的形成”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培养学生总结归纳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耳的卫生保健知识,对学生进行良好卫生习惯的教育。 (2)通过对聋哑人的介绍,呼吁关心爱护残疾人,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关注健康、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在前一课时学完“眼与视觉”的知识之后对“感受器和感觉器官容”内的延续,是神经系统知识完整性的充实。 学情分析 这节课知识对于学生来说比较抽象,中耳、内耳的结构及听觉的形成以动画、影片的形式展现适合于初中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容易掌握。大多数学生为独生子女,对他们进行爱心和责任心教育非常的必要。 重点 耳的结构与功能 视觉的形成与近视、远视的矫正原理 嗅觉与味觉感受刺激的性质与感受器的位置 触觉敏感性与感受器分布特征的关系;皮肤温度觉器适宜感受刺激的性质 教学过程 一、耳的结构与功能 教师出示课件上的耳的结构的挂图,让学生自主看书学习,找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并记录下来。学生看书过程中,教师巡视,督促学生把问题记下来。学生埋首阅读教科书上的文字内容,并用笔在书上勾划出自己认为重要的内容并将自己的疑问在书上作上符号或用问题的形式记录在笔记本上。(学生看完书后)教师及时组织学生分组互助学习: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并要求将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学生讨论、争论、交流、帮助。记录下组内不能解

人体最重要的感觉器官

人体最重要的感觉器官 引起视觉的外周感觉器官是眼睛,它由含有感光细胞的视网膜和作为附助结构的折光系统等部分构成。人眼的适宜刺激是波长370~740纳米的电磁波;自然界形形色色的物体以及文字、图片等形象,主要通过视神经系统在人脑得到反映。据估计,在人脑获得的全部信息中,大约有95%以上来自视觉系统,因而眼无疑是人体最重要的感觉器官。 全身感觉最敏锐的部位 眼球壁外膜为纤维膜,厚而坚韧,保护眼球,与眼球内容物共同维持眼球外形。它可分为角膜和巩膜两部分,其前1/6为角膜,无色透明,中央部较薄,四周较厚,曲度较大,具有折光作用。角膜内无血管,营养来自角膜缘血管网及房水的渗透作用。角膜含有丰富的感觉神经末梢,是全身感觉最敏锐的部位,故发生病变时,疼痛相当剧烈。角膜再生能力很强,外伤是可形成白斑。角膜的弯曲度不均匀,可导致散光。 眼球中膜(血管膜)的最肥厚部分 眼球壁中膜(血管膜)含有大量的血管众丛和色素细胞,呈棕黑色,又称色素膜或葡萄膜。由前向后分为虹膜、睫状体和脉络膜三部分。睫状体是中膜最肥厚部分,内有由平滑肌构成的睫状肌。睫状体内面借睫状小带与晶状体相连。睫状体的作用,一是产生房水,营养眼内组织;二是借睫状肌的舒缩,使睫状小带紧张或松驰,以改变晶状体的屈度,调节视力。 视觉(辨色力、分辨力)最敏锐的部位 眼球壁的内膜又称视网膜。在眼球后极内侧约3毫米处有视神经盘,为视神经穿出处,不能感光。在视神经盘颞侧约3~4毫米处有一淡黄区域称为黄斑,其中央部有一直径1.5毫米的小凹陷,称中央凹。此处视网膜最薄,厚约0.1毫米,只有色素细胞和视锥细胞,其他各层细胞均倾斜到凹的四周边缘。射入的光线可充分地落在视锥细胞的感光部,而且视锥细胞和双极细胞及节细胞是一对一联系的视觉通路,故黄斑是视网膜视觉最敏锐和最精确的部位。 眼球内最重要的屈光装置 眼球的内容物包括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这些结构和角膜一样都是透明的,无血管,具有折光作用,称为眼的屈光系统。它们能使进入眼球的物体反射出来的光线在视网膜构成物体形象。晶状体是眼球内最重要的屈光装置,在视力调节中起主要作用。它位于虹膜与玻璃体之间,呈双凸透镜状,借睫状小带连于睫状突。 看近物时,睫状肌收缩,睫状小带松驰,晶状体由于本身的弹性变凸,折光力增强。视远物时则与此相反。老年人晶状体的弹性减少,调节能力减退,即为老视(俗称老花眼)。晶状体若因外伤或疾病变混浊时则称白内障。 人体中最大的弹性软骨 人体中最大的一块弹性软骨位于外耳处,即耳廓与外耳道软骨。耳廓以弹性软骨为支架,表面覆盖皮肤。外耳道为外耳门至鼓膜间的弯曲管道,长约2.5厘米,外1/3为软骨部,骨2/3为骨部。外耳道软骨和耳廓软骨相连续,临床上检查鼓膜时,将耳廓向上后提起,可使外耳道变直,便于观察。外耳道的皮肤薄,具有皮脂腺及耵聍腺,皮下组织少且与软骨膜紧密结合,有丰富的感觉神经末梢,故外耳道疖肿疼痛明显。 人体最小的骨 听小骨是人体中最小而互相连接的一组小骨,总重量不过50毫克。听小骨有三块,自外向内依次由锤骨、砧骨、镫骨,以前节相连形成听骨链。锤骨有一头一柄,柄紧附于鼓膜内面。镫骨最小,重约3毫克,形似马镫,镫骨底借环状韧带附属于前庭窗周围。当声波振动鼓膜时,引起听骨链运动,使镫骨底在前庭窗上来回摆动,将声波的振动传入内耳。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的最常见传染途径

奇妙的人体感官

自然的进化是神奇的。它造就了人类的五官,这可是一部部精密、先进的感知世界的利器。它还使动物们有了各种人所不及的“超感觉”,还让植物们能够“看到”、“嗅到”和“感受到”…… 人类是万物之灵,向来擅长于“师法于自然”,从大自然中找寻造“物”灵感。如今,人类已从动物、植物和人体上汲取了大量灵感,运用高科技将“物”赋予“感官”功能。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更多的“物”有了嗅觉、味觉、触觉,地球正在变成一颗“活”的星球。 本期杂志将为读者朋友们,逐一揭秘人、动物、植物、科技领域,这些令人叹为观止的“感官”世界。未来,伴随着传感器等新技术的发展,人类将逐步进入了一个智能的“感官”新时代! 大脑,执掌“感官”部落xx 感官简单的说就是感觉器官,即身体受到外界刺激而出现相应感觉的器官。人体有多种感觉器官,主要是眼、耳、鼻、舌、皮肤等。眼睛可以感受视觉;耳朵用来感受听觉;嗅觉的感受器官是鼻子;舌头(味蕾)对应着味觉;皮肤主要感受触觉。人体感觉基本上分为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味觉,后来随对生物学和人类大脑研究的深入,又增加了平衡感、本体感受、热觉感受、疼痛感、内部感受等新的感觉。 不同的感觉器官在大脑皮质中分别有着不同的投射区域。第一皮质感觉区,可以感受躯体、四肢、头面部浅部的痛觉、温觉和触觉,此区域感觉的特点是定位明确,分工精细,在皮质的定位呈倒立分布。大脑的第二感觉区则具有粗糙的分析作用,感受躯干四肢的肌、腱、骨膜及关节的深部感觉,称为本体感觉。 瞅瞅五大感官,如何运转 人体五官虽是人最熟悉的感觉器官,但却是仿生学领域远未攻破的科研高地,人体中这一部部精密的生物传感器中的奥秘,还有待科学家们未来一一破解。 眼,接收人生活xx95%的信息

感觉器官的结构与功能

学习要求 1掌握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眼的调节视网膜的两种感光换能系统视敏度暗适应声音传入内耳的途径耳蜗的感音换能功能 2熟悉眼的基本组成及结构眼的折光能力异常与视觉有关的若干生理现象耳的基本组成及结构外耳和中耳的功能 3了解感受器感受器官的定义和分类眼的折光系统的光学特性听神经动作电位前庭器官的功能第一节感受器与感受器官 1感受器是指分布在体表或组织内部的一些专门感受刺激的结构或装置 2感受器官感受细胞连同它们的附属结构一起构成感受器官感受器的分类据分布部位的不同内感受器感受机体内部的环境变化外感受器感受外界的环境变化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 1感受器的适宜刺激 2感受器的换能作用 3感受器的编码作用 4感受器的适应现象第二节眼的结构与视觉功能眼是视觉的外周感受器官人脑获得的全部信息中至少70以上来自于视觉一眼的结构眼包括眼球和眼副器构成通常将眼球分为折光系统和感光系统两部分眼的附属结构主要包括眼睑结膜泪器和眼球外肌 2眼球内容物房水晶状体玻璃体房水循环睫状体生成房水→眼后房→瞳孔→眼前房→虹膜角膜角→巩膜静脉窦→眼静脉 4眼外肌 4块直肌 2块斜肌提上睑肌三眼的折光系统角膜房水晶状体玻璃体二眼的成像与折光调节一眼的成像二眼的调节常采用简化眼模型来描述眼的折光成像原理来自 6 m 以外物体的光线近于平行光线射入眼内折光系统无需调节正好聚焦于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影像而 6 m 以内近处物体的光线进入眼内后都会呈不同程度的辐散如果

眼未作调节则光线聚焦于视网膜之后视网膜上只能形成模糊的物像但正常眼在视近物时已进行了调节故视网膜上的成像是清晰的三眼的感光换能系统一视网膜的结构主要分四层 1色素细胞层 2感光细胞层 3双极细胞层 4神经细胞层二视网膜的两种感光换能系统 1视杆系统暗视觉系统由视杆细胞和与它们相联系的双极细胞和神经节细胞组成对光的敏感性高可感受弱光无色觉对物体细小结构辨别能力差视杆细胞能感受弱光但不能分辨颜色 2视锥系统昼光觉或明视觉系统对光的敏感性差专司昼光觉色觉对物体的细小结构及颜色有高度的分辨别能力视锥细胞与色觉 视锥细胞能感受强光和分辨颜色视网膜上有三种不同的视锥细胞分别含有对红绿蓝三种光敏感的感光色素当某一波长的光线作用于视网膜时三种视锥细胞以不同比例产生兴奋这样的信息经处理后转化为不同组合的神经冲动传入大脑皮质而产生了不同的色觉四与视觉有关的若干生理现象暗适应当人从亮处进入暗室时最初看不清楚任何东西经过一定时间视觉敏感度才逐渐增高的现象称为暗适应明适应人从暗处到亮光处时最初看不清物体稍待片刻后才能恢复视觉这种现象称为明适应第三节耳的结构与功能耳是听觉和位觉平衡觉的外周感受器官包括听觉感受器和位觉感受器听觉感受器是感受声波刺激的感受器位觉感受器是感受头部空间位置和运动速度刺激的感受器一耳的形态结构二中耳 2咽鼓管是连于咽和鼓室之间的管道咽鼓管咽口平时处于闭合状态

感觉器官的功能

第九章感觉器官的功能 A型题 1.对感受器不正确的是 A.分布于体表或组织内部 B.专门感受体内外环境变化的结构和装置 C.都是由游离的神经末梢构成 D.各有自己最敏感,最容易接受的刺激方 式 E.都有适应现象 2.关于适宜刺激,错误的是 A.感受器不只对适宜刺激产生反应 B.适宜刺激阈值最大 C.适宜刺激阈值最小 D.痛感受器没有明显的适宜刺激 E.非适宜刺激阈值较大 3.关于感受器电位的特征,下列哪项是错 误的 A.电紧张扩布 B.可发生时间总和 C.全或无特性 D.可发生空间总和 E.其大小与刺激强度无关 4.感受器对外界刺激的“质”的编码是通 过 A.动作电位的波形 B.动作电位的频率 C.动作电位的幅度 D.专用线路传入途径 E.感受器电位的幅度 5.感受器对外界刺激的量的编码是通过 A.改变动作电位的幅度 B.改变动作电位的潜伏期 C.改变动作电位的发放频率 D.改变动作电位的传导速度 E.改变动作电位的波形 6.属于快适应感受器的是 A.触觉感受器 B.痛觉感受器 C.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 D.肌梭长度感受器 E.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 7.对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征,不正确的论 述是 A.感受器具有换能作用 B.感受器除对适宜刺激外不会发生反应 C.感受器对刺激能产生适应现象 D.感受器的敏感性可受中枢调制 E.受到刺激时可产生感受器电位 8.关于感受器适应现象的叙述,错误的是 A.刺激仍在持续,但传入冲动频率下降 B.适应是所有感受器的特征之一 C.适应是感受器的疲劳现象 D.快适应感受器有利于接受新的刺激 E.慢适应感受器可对机体功能进行持续监 测 9.感受器的适应现象表现在持续刺激条件 下 A.动作电位发放频率变慢 B.动作电位幅度变小 C.动作电位发放频率变慢,幅度变小 D.动作电位潜伏期延长 E.动作电位发放频率变快 10.眼的下列结构中,折光最强的是 A.角膜 B.房水 C.晶状体 D.玻璃体 E.脉络膜 11.眼的折光系统中,调节能力最强的是 A.角膜 B.房水 C.晶状体 D.玻璃体 E.脉络膜 12.正常眼由远看近时,其主要变化为 A.晶状体前凸,折光能力降低 B.晶状体前凸,折光能力增高 C.瞳孔由小变大 D.瞳孔大小不变 E.两眼会聚使物象落在盲点上 13.瞳孔对光反射中枢位于 A.中脑 B.延髓 C.外侧膝状体 D.内侧膝状体 E.枕叶皮质 14.当支配睫状肌的副交感神经兴奋时可使 A.晶状体曲度增大

感觉器官

感觉器官 [掌握] 1. 眼晶状体调节,瞳孔调节,眼球会聚2. 视锥细胞与视杆细胞的功能3. 声波传入内耳的途径 [熟悉]1. 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2.近视,远视,散光的原因与纠正方法3. 视杆细胞的光化学反应,夜盲症,暗适应和明适应4.视力,视野,双眼视觉,盲点5. 内耳对声波的初步分析,微音器电位 [了解]1.听力与听力障碍2. 椭圆囊与球囊的功能3. 半规管的功能,眼震颤 一、问答题 1. 简述感受器的生理作用有哪些? 2. 视近物时晶状体是如何进行调节的? 3. 瞳孔对光反射的生理意义如何? 4. 瞳孔对光反射的中枢在何部位? 用所学知识分析检查该反射的临床意义。 5. 现近物时眼是如何进行调节的? 6. 视锥细胞及视杆细胞在分布和功能上有何不同? 7. 视紫红质的光化学反应是如何进行的? 用简式列出。 8. 何谓视野? 各种颜色视野有何不同? 9. 何为视力? 青少年应如何保护视力? 10. 外耳在声波传导中有何作用? 11. 声波传向内耳的途径有哪些? 写出正常情况下的气导途径。

12. 听骨链在声波的传导中有何作用? 13. 简述咽鼓管的生理功能。 14. 声波传入内耳后是如何产生听觉? 15. 前庭器官包括哪些部分? 各部分功能如何? 16. 何谓前庭自主神经反射? 对该反射敏感的人容易发生何现象? 二、填空题 1. 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 除了有适宜刺激外, 尚有和。 2.视觉器官的感受器位于 , 其主要附属结构是。 3.视近物时, 眼的调节活动主要包括、和双眼会聚三个方面。 4.视近物时,反射性地引起睫状肌收缩,使晶状体,眼的折光力。 5.瞳孔在强光下缩小,在暗光下扩大的现象, 称为 ,光照在一侧瞳孔时,对侧瞳孔亦同时缩小的现象,称为。 6.人类视锥细胞主要分布于 , 其功能主要司。 7.人类视杆细胞主要分布于,其功能主要司。 8.视杆细胞的感光色素是 ,它在光照时迅速分解为。 9.视紫红质中的视黄醛是由氧化而来,如果食物中长期缺乏这种物质, 就会出现症。 10. 色弱是指 , 主要是由引起的。 11. 色盲是指缺乏的能力。绝大多数是由于的结果。 12. 不同颜色的视野不同, 其中视野最大,视野最小。

感觉器官的功能

感觉器官的功能 【测试题】 一、名词解释 1.感受器(sensory receptor) 2.感觉器官(sense organs) 3.感受器的适宜刺激(adequate stimulus of receptor)4.感受器的换能作用(sensory transduction) 5.感受器电位(receptor potential) 6.感觉编码(sensory coding) 7.感受器的适应现象(adaptation of receptor) 8.视敏度(visual acuity) 9.近点(near point of vision) 10.远点(far point of vision) 11.瞳孔对光反射(pupillary light reflex) 12.近视(myopia) 13. 闪光临界融合频率(critical fusion frequency CFF)14.盲点(blind spot) 15.暗适应(dark adaptation) 16.明适应(light adaptation) 17.视野(visual field) 18.听阈(hearing threshold) 19.最大可听阈(maximal auditory threshold)20.听域(audible area) 21.气传导(air conduction) 22.骨传导(bone conduction)

23.耳蜗微音器电位(microphonic potential) 二、填空题 24.感受器电位是一种过渡性___电位,其大小在一定范围内与刺激强度呈___,因此,不具有___的性质。 25.进入眼内的光线,在到达视网膜之前,须通过四种折射率不同的介质,依次为___,___,___和___。 26.简化眼模型,是由一个前后径为___的单球面折光体组成,折光率为___,此球面的曲率半径为___。 27.视近物时,眼的调节包括___、___和___。 28.视近物时晶状体___,视远物时晶状体___。 29.光照愈强,瞳孔愈___;光照愈弱,瞳孔愈___,称为___反射,其反射中枢在___。30.老视眼的产生原因主要是___,表现为近点___移,所以看近物时需戴适当焦度的___透镜。 31.近视眼的原因多数是由于___,远处物体发出的平行光线聚焦在视网膜的 ___方。 32.视网膜上存在两种直接感受光刺激的感光细胞,即___和___。 33.视紫红质是从___细胞中提取出的感光色素,它在暗处呈___色,在光照时迅速分解为___ 和___。 34.当血液中维生素A含量过低时,将影响___的合成,可引起___症。 35.视杆细胞和视锥细胞的感受器电位一样,表现为一种___型的慢电位,而其他 类型的感受器电位一般都表现为膜的___。 36.按照三原色学说,设想在视网膜上存在对___、___、___的光线特 别敏感的三种___细胞。 37.最常见的色盲是___色盲,表现为不能分辨___和___,绝大多数色盲是由___引起的。38.在视网膜的神经通路中,只有___细胞及少数___ 细胞具有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在信息到达这些细胞之前,视觉信息主要依赖___的方式传递。 39.暗适应实际是人眼在___光下,对光的敏感度逐渐___的过程。 40.在同一光照条件下,白色视野最___,绿色视野最___。 41.双眼视觉可以弥补单眼视野中的___缺损,扩大视野,并能产生___感。 42.人耳的适宜刺激是振动频率为___的疏密波,其中最敏感的频率在___之 间。 43.外耳道作为一个共鸣腔,其最佳共振频率约为___,当这种声波由外耳道口传 到鼓膜时,强度约提高___倍。 44.听骨链主要由三块听小骨组成,它们是___、___和___。经过听骨 链的传递,整个中耳的增压效应约为___倍。 45.咽鼓管的主要功能是___,平时处于,当吞咽或呵欠时。 46.声波由外界传入内耳的两种传导途径包括___和___。正常听觉的引起主 要通过___传导实现的。 47.骨传导是指外界空气的振动,直接引起___的振动,最终引起___振动的传导途径。48.按照行波学说的观点,声波频率愈低,行波传播的距离愈___,最大振幅愈靠 近基底膜的___;声波频率愈高,行波传播的距离愈___,最大行波振幅愈接近基底膜的___ 。49.耳蜗毛细胞在静息状态下的电位与一般细胞不同,因其顶端的浸浴液为___, 使该处膜内外的电位差可达___mV左右;而毛细胞周围的浸浴液为___,该处膜内外的电位差只有___mV左右。

生理学:感觉器官的功能(名词解释)

1.感受器(sensory receptor)感受器是指分布在体表或各种组织内部的专门感受 机体内、外环境变化的特殊结构或装置。 2.感觉器官(sense organs)感觉器官是由一些在结构和功能上都高度分化的感受细胞和它们的附属结构组成的器官。 3.感受器的适宜刺激(adequate stimulus of receptor)每一种感受器只对一种特定形式的能量剌激最为敏感,感受阈值最低,这种刺激称为该感受器的适宜刺激。4.感受器的换能作用(sensory transduction)每种感受器都可看做是一种特殊的生物 换能器,其功能是把作用于它们的那种特定形式的剌激能量转换为神经信号,再进一步转换成以电能形式表现的传入神经纤维上的动作电位,这种转换称为感受器的换能作用。 5.感受器电位(receptor potential)当刺激作用于感受器时,在引起传入神经发生动作电位之前,首先在感受器或感觉神经末梢出现一过渡性的局部电变化,称为感受器电位或发生器电位。 6.感觉编码(sensory coding)感受器受到刺激时,经换能作用转变为动作电位后,不仅仅是发生了能量形式的转换,而且把剌激所包含的环境变化的信息,也转移到了动作电位的序列之中,这种作用称为编码作用。 7.感受器的适应现象(adaptation of receptor)当某一恒定强度的刺激作用于感受器时,虽然刺激仍在持续作用,但其感觉传入神经纤维上的脉冲频率随刺激作用时间的延长而下降,这一现象称为感受器的适应现象。 8.视敏度(visual acuity)视敏度又称视力,是指眼对物体形态的精细辨别能力,是判断视网膜中央凹视锥细胞功能的指标。以能够识别两点的最小距离为衡量标准。 9.近点(near point of vision)使眼作充分的调节后,所能看清眼前物体的最近距离或限度称为近点。 10.远点(far point of vision)眼处于静息(即非调节)状态下,能形成清晰视觉的眼前物体的最远距离称为远点。 11.瞳孔对光反射(pupillary light reflex)瞳孔对光反射是眼的一种重要的适应功能,指瞳孔的大小随光线的强弱而反射性改变,弱光下瞳孔散大,强光下瞳孔缩小。12.近视(myopia)近视是由于眼球前后径过长或折光力过强,看远处物体时平行光线成像在视网膜之前,因而产生视物模糊。需戴凹透镜纠正。 13.闪光临界融合频率(critical fusion frequency CFF)闪光临界融合频率是能引起闪光融合的最低频率。中等光照度下CFF为25次/秒。

感觉器官

第三章感觉器官(模拟题) [A型题] 1.下列关于特殊感官特性的描述,哪项是错误的:C A.对适宜刺激敏感 B.多具有辅助结构 C.均不易适应 D.均有换能作用 E.均有信息编码功能 2.当刺激感受器时,刺激虽在持续,但传入冲动频率已开始下降的现象,称为:C A.疲劳 B.抑制 C.适应 D. 传导阻滞 E.衰减传导 3.下列关于感受器适应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D A.刺激未变但传人冲动减少或消失 B.适应是所有感受器的功能特点之一 C.有快适应和慢适应感受器 D.感受器适应与感觉适应无关 E.感受器适应不同于感受器疲劳 4.下列对感受器电位的描述,哪项是错误的C: A.以电紧张方式扩布 B.为感觉神经末梢或感受细胞上的局部电位 C.为“全或无”式

D.可以总和 E.也称发生器电位 5.对感受器的刺激强度与传入神经发放冲动的频率之间的关系C是: A.呈正比 B.呈反比 C.呈正变 D.呈反变 E.无关系 6.眼的下列诸结构中,折光系数最大的是:C A.角膜 B.房水 C.晶状体 D.玻璃体 E.脉络膜 7.眼折光系统的折光能力—屈光度是:E A. 主焦距以米为单位,取其平方根 B.主焦距以分米为单位,取其倒数 C.主焦距以厘米为单位,取其平方根 D.主焦距以毫米为单位,取其倒数 E.主焦距以米为单位,取其倒数 8.近视眼与正视眼相比,前者的:D A.近点变远,远点变近 B.近点和远点都变远 C.近点变近,远点变远

D.近点和远点都变近 E. 近点变远,远点不变 9.眼的折光系统中,折光能力最大的界面是:A A. 空气—角膜前表面界面 B.角膜后表面—房水界面 C.房水—晶状体前表面界面 D.晶状体后表面—玻璃体界面 E.玻璃体—视网膜界面 10.使近处物体发出的辐散光线能聚焦成像在视网膜上的功能,称为:C A.瞳孔对光反射 B.视轴会聚反射 C. 眼的调节 D.角膜反射 E.眨眼反射 11.眼经充分调节能看清眼前物体的最近之点,称为:D A.主点 B.节点 C.焦点 D.近点 E.远点 12.当睫状肌收缩时可使:D A.角膜曲度增大 B.角膜曲度减小 C. 瞳孔缩小

2018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下册12.2感受器和感觉器官1

肥乡区常耳寨中学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 7 年级生物备课组 备课教师使用 教师 授课时 间 2017年月日 课 时 1 课题12.2感受器和感觉器官课 型 新授 教学目标1)知道耳的结构与各部分功能,学会自主学习2)会描述听觉的形成过程,学会总结归纳 重点耳的结构与功能视觉的形成与近视、远视的矫正原理嗅觉与味觉感受刺激的性质与感受器的位置 触觉敏感性与感受器分布特征的关系; 皮肤温度觉器适宜感受刺激的性质 难点视觉的形成与近视、远视的矫正原理 教学 用具 教学 环节 说明二次备课复习神经系统结构? 新课 导入 课程讲授 一、耳的结构与功能教师出示课件上的耳的结构的挂图,让学生自主看书学习,找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并记录下来。学生看书过程中,教师巡视,督促学生把问题记下来。 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助学习,让学生的问题得到很快地解决,这比老师的讲答好得多。因为学生天生喜欢与同龄人在一起玩耍、游戏,比较看重同伴的影响和作用,同学龄人之间)的影响要大于老师对学生的影响。学生在一起互相学习,之间(或同相互解答问题,会感觉到很有劲、很有趣。在互助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学会了合作共事,学会了虚心请教,学会了取长补短,这为学生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教师用鼠标点击课件“耳的

结构”中的各个结构,课件随即对所指结构突出显示出来,让学生说出结构名称及功能,学生答对一个,课件即显示出正确的答案,如学生没有答对,教师要督促学生查找书上的相关内容,然后再继续下去,对学生在自主学习、互助学习中需要借助一定的方式即使进行巩固。学生认真观察并作出不同正确率的回答。动手实践请你们快速组装耳模型,比一比哪一组装的最快、最准确!分组完成组装游戏(如果没有事件分组的话可让学生到前台组装并向学生展示),确立耳的立体结构,为听觉的形成打基础。喜欢游戏是孩子的天性。适时创设“游戏”这一环节,会激发学生极大的学习热情,同时可调节学生的情绪,活跃课堂气氛并让学生在熟悉耳的各部分的结构。然后让学生根据模型说出各部分结构的功能。在讲述外耳廓的功能时,可以加一个小活动,请同学们用手掌托在耳廓后边有什么感觉?生答前方传来的声音变得更大了,进而说明耳廓有收集声波的作用。然后让学生用手指堵住外耳道,会立即觉得外边传来的声音变小或听不到了,说明外耳道有传送声波的作用。二、听觉的形成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复习以下知识:刺激→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光线→眼→视觉神经→视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形成视觉然后学生分组归纳总结出:外界声波→(耳廓)→(外耳道)→鼓膜→(锤骨)→(砧骨)→(镫骨)→(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位听神经)→听觉中枢,形成听觉。然后课件展示听觉的形成、让学生总结出听觉的形成过程,也可再用模型演示。三、耳的卫生保健由某位名人的耳聋经历引出耳的卫生保健,并向学生及时进行情感教育,让他们体会残疾人的困难,学会关爱别人。四、嗅觉与味觉当空气中分布着某些有气味物质的时候。我们用鼻吸气就可能感到气味的存在,这就是嗅觉。嗅觉感受器位于鼻腔顶壁,叫做嗅黏膜,这里的一些“嗅细胞”受到某些挥发性物质的刺激就会产生神经冲动,冲动沿嗅神经传入大脑皮层而引起嗅觉。 仔细辨别气味时,我们往往会做出短促而频繁的吸气动作,而深吸气时却难以察觉到某些气昧的存在。这是为什么呢?原来嗅黏膜所在的位置只能接触到

感觉器官的功能

第九章感觉器官的功能 一、名词解释 1. 感受器(receptor) 2. 感受器的换能作用(transduction of receptor) 3. 视敏度(visual acuity) 4. 近点(near point of vision) 5. 瞳孔对光反射(pupil light reflex) 6. 近视(myopia) 7. 远视(hyperopia) 8. 盲点(blind spot) 9. 色盲(color blindness) 10. 暗适应(dark adaptation) 11. 明适应(light adaptation) 12. 视野(visual field) 13. 听阈(hearing threshold) 14. 气传导(air conduction) 15. 骨传导(bone conduction) 二、填空题 1. 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为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 和。 2. 外界光线作用到视网膜要通过折光率不同的介质,它们是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和。 3. 常用的一种简化眼模型,设想眼球由一个前后径______ 的单球面折光体组成,折光指数为_____ ,此球面的曲率半径为________ 。 4. 正常情况下,眼的调节主要是_______ 的调节。 5. 瞳孔对光反射的中枢在_________ ,在强光下瞳孔________ 。 6. 正常眼视远物时,物像聚焦在________ ;近视眼视远物时_________,物像聚焦在 _______,需配戴_____矫正;远视眼视近物时________,物像聚焦在______ ,需配戴______ 矫正;散光需配戴_______ 矫正。 7. 视网膜有两种感光细胞,即_________ 和_____ 。 8. 视锥细胞主要分布在视网膜的,可感受_______ 光的刺激,其分辨力。 9. 视杆细胞主要分布在视网膜的,可感受________ 光的刺激,其分辨力。 10. 当血液中的维生素A含量过低时,会影响__________ 细胞中的_________ 合成,引起_____ 。 11. 按照三原色学说,设想在视网膜上存在对________ 、_______ 、________ 的光线特别敏感的三种____ 细胞。 12. 在同一光照条件下,________ 色视野最大,_________ 色视野最小。 13. 正常声波传入内耳主要有两条途径,它们分别是_________ 和________ 。 14. 椭圆囊和球囊的适宜刺激是__________ ,半规管壶腹嵴的适宜刺激是_______ 。 15. 人类的四种基本味觉是: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和。味觉的感受器是_______。 三、选择题

《人的感觉器官》教学设计

《人的感觉器官》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道眼睛、耳朵、鼻子、舌头等是人体重要的感觉器官。 2、初步了解视觉、听觉、触觉形成的原理,能用语言正确表述。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人体有眼睛、耳朵、鼻子、舌头和皮肤是人体重要的感觉器官,亲历感觉器官产生感觉的重要过程。 教学难点:了解感觉器官为什么能产生感觉。 三、教学准备: 1、分组实验材料准备:每组三色三形物体,酒精、白醋、花露水各一瓶,鼓膜模拟实验器一套、牙签一根 2、演示实验器材:耳朵解剖模型、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教学引入: 师:鲜艳的色彩、诱人的飘香、悦耳的旋律,这些是我们身体的哪些器官感觉到的?我们的身体有哪些感觉器官?感觉器官为什么能产生感觉?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些问题。 (二):教学探究 1、认识感觉器官及其作用 活动一:出示下面物体 师:通过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生:这些物体中有红、黄、绿三种颜色。 生:这些物体中有正方体、圆柱体、圆锥体三种形状。 师:你用了人体的什么器官? 生:眼睛 师:我们把眼睛称为视觉器官。

活动二:分组实验——闻气味 师:下面我们开展分组实验,请同学们打开瓶盖,你闻到了什么气味? 师:请同学们看老师闻气味的方法。(示范闻气味)这样的方法可以避免有毒气体对我们鼻子的伤害。 生:闻到酒味 生:闻到醋味 生:闻到花露水味 师:你用了人体的什么器官? 生:鼻子 师:我们把鼻子称为嗅觉器官。 活动三:分组实验——尝白糖水 师:请同学们拿出烧杯装的液体,你能用什么方法知道它是什么味道? 师:请同学们看老师尝的方法。(示范尝味道)这样的方法可以避免有毒液体对我们的伤害。 生:尝到甜味。 师:用到了什么器官? 生:舌头 师:我们把舌头称为味觉器官。 活动四:分组实验——亲历皮肤产生痛觉 师:请同学们拿出牙签,刺你的手,你会有什么感觉? 生:疼痛 师:是什么感觉出来的? 生:手 生:皮肤。 师:我们把皮肤称为触觉器官 活动五:课件播放音乐 师:这段音乐好听吗?你的什么器官听到的? 生:好听,耳朵听到的。 师:我们把耳朵称为听觉器官。

感觉器官

第九章感觉器官 一、单项选择题 1. 眼球壁三层结构中,不含( B ) A. 纤维膜 B. 浆膜 C. 血管膜 D. 视网膜 E.角膜 2. 位于眼球壁最内层的是( B ) 0.3 A. 纤维膜 B. 视网膜 C. 血管膜 D. 巩膜 E.角膜 3. 关于角膜错误的是( B ) 0.3 A. 无色透明 B. 有血管 C. 有丰富的神经末梢 D. 感觉灵敏 E.占眼球纤维膜前1/6 4. 关于巩膜正确的是( D ) 0.4 A. 位于眼球纤维膜后1/6 B. 白而透明 C. 无血管 D. 其前端有巩膜静脉窦 E. 质地薄而软 5. 眼球血管膜,错误的是( C ) 0.5 A.呈棕黑色 B. 富含血管 C. 为眼球壁外层 D. 含色素细胞 E.包括虹膜、睫状体和脉络膜 6.虹膜是下列哪一种结构的一部分( E ) 0.3 A.眼球纤维膜 B.视网膜 C.内膜 D.巩膜E.眼球血管膜 7. 无感光能力的是( B ) O.3 A. 黄斑 B. 视神经盘 C. 视杆细胞 D. 视锥细胞 E.以上都是 8. 感光、辨色最敏锐部在( C ) 0.4 A. 黄斑 B. 视神经盘 C. 中央凹 D. 瞳孔 E.角膜 9. 有辨色能力的细胞是( C ) 0.3 A. 色素上皮细胞 B. 视杆细胞 C. 视锥细胞 D. 节细胞 E.双极细胞 10. 仅能感受弱光的是( D ) 0.3 A. 脉络膜细胞 B. 色素细胞 C. 视神经细胞 D. 视杆细胞 E.节细胞 11.关于视杆细胞的功能叙述,正确的是( E ) 0.5 A.分布于视网膜中央部 B.对事物分辨能力强 C.分辨颜色 D.对光刺激不敏感 E.感受弱光 12. 视紫红质的合成需要( A )0.7 A. 维生素 A B. 维生素 B C. 维生素 C D.维生素 D E.维生素E 13. 维生素 A 长期缺乏会引起( D )0.6 A. 色盲 B. 色弱 C. 老视 D. 夜盲症 E.近视 14. 下列有关视锥细胞描述错误的是( D ) 0.5

人的知识是通过各种感觉器官获得的

人的知识是通过各种感觉器官获得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交叉刺激学生的感觉器官,让学生耳闻目睹、口诵心维,读读写写、讲讲练练,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这样做,可以拓宽学生获得知识的信息渠道,还可以使课堂教学轻松愉快、生动活泼,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依据这样的指导思想,我在上历史课时,结合师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创造了一些新的教学方法,谨此罗列,以求抛砖引玉。 1.历史课的语文教学法 在历史课中引入语文教学方法是完全可行的。自古文史相通,历史与文学的关系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任何文学作品都产生于一定的历史背景并反映某一个方面的社会现实,同样,任何历史内容都是依靠文学形式(有少量是实物形式)记录下来的。因此,对历史的表述不仅可以借鉴,而且必须借鉴文学的方法。我做过两年语文教师,上了八年历史课,从贾谊的《过秦论》中了解到秦朝灭亡的历史原因,从清朝的腐败历史中认识到《红楼梦》的伟大意义。历史课和语文课的共性实在太多了。 把一些语文教学方法运用到历史课之中,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例如:指导学生围绕历史教材的章、节、标题来抓中心,划段落,分层次,归纳大意,写出提纲和要点,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讲述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运用记叙文和小说的表现手法,按照时间、地点、场景和情节等要素,或叙述,或议论,或描绘,或抒情,再现历史的过去,生动活泼,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讲述历史原因、结果,分析历史观点,介绍历史场景及历史文物,则采用议论文、说明文的方法,摆事实、讲道理,做到观点鲜明,论据充分,论证严密,逻辑性强。甚至在考试中,我也采用作文的方法,把论述题改为“历史作文”。考中国古代史,我要求学生写一篇毛泽东的诗词《沁园春·雪》的读后感;考世界古代史,我要求学生写一篇“由新航路的开辟所想到的……”的文章,打开了学生的思路,培养了学生的联想能力。实践证明,历史教学参考语文的教学方法是很有益处的。 2.历史课的对抗式讨论法 长期以来,怎样组织和开展课堂讨论一直是历史教学的难点,不少教师布置的课堂讨论场面冷淡,争论不起来,导致讨论失败或者收效甚微。我从电视台播放的大学生辩论对抗赛节目引起轰论效应中受到启发,于是把这种形式引入课堂讨论之中,很受学生的欢迎。 每次讨论前,我设计一个学生感兴趣的题目,把学生分成正方和反方两大组,要求每个人都按题意写成小论文或辩论稿并交给我看。我看完作批示后,把稿子发回给学生,进行分组讨论,互相补充完善本方观点。正方和反方各推举4名代表,在班上进行辩论。其程序是:各自陈述意见→自由争论→归纳总结。最后由教师进行裁判并具体分析双方的辩论得失。在世界古代史教学中,我组织的课堂讨论题目是“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之比较”,正方的观点是“西方文明不如东方文明”,反方的观点是“东方文明不如西方文明”;在世界现代史教学中,我设计的题目是“战争与和平谁是历史的主流”,正方的观点是“和平是历史的主流”,反方的观点是“战争是历史的主流”。这种讨论具有竞争机制,适合学生的特点,他们为了驳倒对方,翻阅了很多书,讨论的场面十分热烈,趣味盎然,往往是时间已到,很多人仍言犹未了。 3.历史课的抽签提问法 课堂提问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手段,但如何提问,则要讲究艺术性。我采用的是抽签提问法,具体做法可分为五个步骤:第一步,设疑,即提出问题,制造悬念;第二步,阅读,指导学生带着问题去看书和思考,寻找答案;第三步,抽签提问,让几个学生回答,列出不同意见;第四步,讨论,自由发言,分析问题;第五步,教师归纳总结。其中关键的是第一步和第三步。第一步“设疑”要难易适当,并有一定的诱惑性,能引起学生去思考。第三步抽签,机会要均等,使人人都感觉到自己有可能被抽中,因而认真看书,积极动脑筋想问题,不敢懈怠。 所抽的签可用纸片做,每张纸片上只写一个学生的名字,装入信封中。提问时当众抽签答完后将签装入另一个信封。一个学期要保证每个学生被抽中2—3次,至少要抽中1次。为了引起

生理学:感觉器官的功能(问答题)

173.何谓简化眼?如何利用简化眼判断物体在视网膜的成像情况?简化眼是根据眼的实际光学特性设计的一种简单的等效光学模型。假定眼球由均匀媒质构成,折光率与水相同(为1.333);设定眼球由一个前后径为20mm的单球面折光体组成,折光界面只有一个,即角膜表面;角膜表面的曲率半径定为5mm,其节点在角膜前表面的后方5mm处,节点至视网膜的距离为15mm。这个模型和一个正常而不进行调节的人眼成像情况相同,平行光线正好能聚焦在视网膜上。利用简化眼可大致计算出不同远近的物体在视网膜成像大小,计算公式如下: 物像的大小﹕实物的大小=物像到节点的距离﹕实物到节点的距离 174.近视眼与远视眼看远物时在调节上有何不同近视眼与远视眼都属于非正视眼,是由于眼的折光能力异常或眼球的形态异常,造成远处物体的平行光线在安静不经调节时不能在视网膜上清晰成像。近视眼的发生是由于眼球的前后径过长,或折光系统的折光能力过强,使远物发出的平行光线被聚焦在视网膜的前方,在视网膜上形成的是模糊的图像。所以近视眼需戴凹透镜矫正,使平行光线经辐散后进入眼内,使光线正好聚焦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图像。远视眼的发生是由于眼球的前后径过短,或折光系统的折光能力太弱,使来自远物的平行光线聚焦在视网膜的后方,不经调节也不能形成清晰的图像。所以与近视眼相反,远视眼需戴凸透镜矫正。 175.简述视网膜两种感光细胞的分布及其功能特征。视网膜存在两种感光细胞:视杆细胞和视锥细胞,分别组成了视杆系统(晚光觉系统)和视锥系统(昼光觉系统),其结构和功能上的主要区别是:(1)视锥细胞在中央凹处分布密集,愈近视网膜的周边区域视锥细胞愈稀少;视锥系统细胞间特别是中央凹处的视锥细胞与双极细胞、神经节细胞之间的信息传递存在“单线联系”,甚至还可能存在辐散式的联系,无视杆细胞的会聚现象;同时,视锥细胞还有三种吸收光谱特性不同的视色素。因此视锥系统特别是中央凹处对光的分辨能力强,主司昼光觉和色觉,但对光的敏感度较差,中央凹在亮处有最高的视敏度和色觉。(2)视杆细胞在中央凹处无分布,愈近视网膜的周边区域视杆细胞愈密集;视杆细胞与双极细胞、神经节细胞的联络方式中普遍存在会聚现象;而且视杆细胞只有视紫红质一种视色素。所以视杆系统有总和刺激的结构基础(会聚联系),因此对暗光敏感,但分辨能力差,在弱光下只能看到物体的粗略的轮廓、视物无色觉。在暗光下视物主要靠视杆系统。 176.何谓视觉的三原色学说?简述视锥细胞的色觉功能。视觉的三原色学说是用来解释视网膜辨色原理的。该学说认为在视网膜上存在着分别对红、绿、蓝的光线特别敏感的三种视锥细胞,分别含有相应的三种感光色素。视锥细胞的重要功能特点是有辨别颜色的能力。当某一种颜色的光线作用于视网膜时,可以使三种视锥细胞发生不同程度的兴奋,这种视觉信息传入大脑,就产生某一颜色的感觉。现代生理学的研究表明,视网膜上的确存在三种对不同波长光线特别敏感的视锥细胞。单个视锥细胞中只包含三种视色素的一种。某一类视锥细胞有它最敏感的波长,但对相邻的波长也发生较小程度的反应。任何一种单色光是通过三种视锥细胞不同程度的反应组合在感光细胞上的,这种组合的多样性是辨别多种颜色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