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整word版)第一章试题

(完整word版)第一章试题

(完整word版)第一章试题
(完整word版)第一章试题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一、单选题:

1、世界观是()。D

A人们对世界的科学看法 B人们对哲学的科学看法 C人们对整个哲学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 D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

2、方法论同世界观一般是()。A

A统一的 B不统一的 C相反的 D矛盾的

3、哲学是()。 B

A系统化、科学化的世界观,又是方法论 B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又是方法论

C科学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又是科学化、理论化的方法论 D系统化、科学化的世界观,又是系统化、科学化的方法论

4、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

A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B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关系问题 C认识和实践的关系问题 D 唯物论和唯心论的关系问题

5、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如何回答()。C A世界的运动和发展问题 B世界的统一性问题 C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问题 D世界是否可知的问题

6、否认思维和存在有同一性的哲学是()。B A唯心论 B不可知论 C诡辩论 D二元论

7、彻底的唯心主义者都认为()。A A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B世界是不可认识的 C人们只能认识现象,不能认识本质 D认识是消极被动的反映

8、客观唯心主义哲学认为世界是()。C A客观存在的 B人的意识创造的 C由神或客观精神创造出来的 D由物质和精神两个本原构成的

9、下列观点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是()。C A万物皆备于我 B存在就是被感知 C生死由命,富贵在天 D心外无物

10、主、客观唯心主义的共同之点是()。C

A都承认世界是主观精神的产物 B都承认世界是客观精神的产物 C都否认世界的物质性 D都否认世界是运动的

11、“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这是()。A

A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B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C不可知论观点 D二元论观点

12、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A

A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B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唯心主义的关系问题 C个人与群众的关系问题

D英雄史观与群众史观的关系问题

13、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在回答()。A

A世界是怎样存在的问题上对立的两种观点B世界的本质是什么的问题上对立的两种观点 C世界是怎样被认识的问题上对立的两种观点 D世界是怎样被改造的问题上对立的两种观点

14、“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这种观点属于()。A

A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 C庸俗唯物主义物质观 D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

15、作为概念,“物质本身是纯粹的思想创造物和纯粹的抽象”。这一观点是()。D A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B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C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D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16、物质的唯一特性是()。D

A真实性 B客观性 C物质性 D客观实在性

17、从动物心理发展到人的意识的决定性环节是()。D

A手脚分工 B语言的产生 C社会的出现 D劳动

18、劳动在人类意识产生过程中起了决定作用,这是因为劳动()。B A使自然环境发生了变化 B为意识的产生提供了客观需要和可能 C为人类提供了生活资料 D使人更好地适应自然

19、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是指()D A意识是沟通主观和客观的桥梁 B意识是客观精神和主观感觉的桥梁

C意识的形式是客观的,而它的内容是主观的 D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而它的形式是主观的

20、“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种观点

是()。D

A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B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C唯意志主义观点 D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1、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具有丰富而深刻的理论意义,其表现之一是指明了物质对于意识的()。

A

A独立性、根源性 B客观性、唯一性 C实在性、唯一性 D相对性、变动性22、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具有丰富而深刻的理论意义,其表现之一是()。A A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 B坚持了直观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 C坚持了抽象的能动性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 D坚持了直观的能动性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

23、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具有丰富而深刻的理论意义,其表现之一是()。 D A体现了唯物论和自然观的统一 B体现了唯物论和方法论的统一 C体现了唯物论和历史观的统一 D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24、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具有丰富而深刻的理论意义,其表现之一是()。B A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世界观的统一 B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

C体现了唯物主义实践观与唯物主义世界观的统一 D体现了唯物主义实践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

25、观念的东西对物质的东西的关系表现在()。A

A观念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B两者是根本对立的、互不相容的 C观念是现实事物的创造主 D两者是统一的,没有区别的

26、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这是对运动的()。C

A唯心主义理解 B直观唯物主义理解 C辩证的唯物主义理解 D庸俗唯物主义理解

27、设想没有物质的运动是()。C A客观唯心论的观点 B形而上学的观点 C一切唯心主义的观点 D主观唯心论的观点

28、运动是物质的()。A

A根本属性 B唯一特性 C外部现象 D内部本质

29、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是()。B A客观唯心论的观点 B形而上学的观点 C庸俗唯物论的观点 D主观唯心论的观点

30、唯物辩证法认为运动是指()。C

A物体在空间的位置移动和数量的增减 B从物理运动到生物运动的转化 C宇宙间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 D客观事物的前进上升的过程

31、运动和静止的关系是()。B

A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B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C抽象和具体的关系 D一般和个别的关系32、社会运动的物质承担者是()。C

A社会精英 B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 C在一定生产方式下活动着的人 D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体

33、“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这句话说明了 ( ) B A物质和运动的统一 B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C有限性和无限性的统一 D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

34、时间和空间是()。B

A物质的两种属性 B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 C整理认识材料的工具 D感觉系列调整了的体系

35、空间是指()。A

A运动着的物质的广延性 B运动着的物质的持续性 B运动着的物质的顺序性 D运动着的物质的位置

36、空间的特性是()。C

A一维性 B二维性 C三维性 D多维性

37、把时间和空间看成是人类感性直观中的先天形式,这是()。A A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B 二元论观点

C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D机械唯物论观点

38、能够证明时间、空间是绝对和相对的统一的自然科学理论有()。 D A引力场、电磁场理论 B原子结构学说 C欧氏几何学 D爱因斯坦相对论

39、形而上学的“绝对时间”和“绝对空间”的错误在于否认()。C A时间和空间的客观性 B时间空间的有限性 C时间和空间同运动着的物质相联系 D时间和空间的不变性

40、古诗云:“王子去求仙,丹成入九天,洞中方七日,世上几千年。”这是用神话形式说明时间()。 D

A是客观的 B是有限的 C是可知的 D是相对的

41、列宁关于“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而且创造客观世界”的说法()B A夸大了意识的作用 B正确地指出了意识的能动作用 C具有唯意志主义的倾向 D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表现

42、下列说法中,那一种说法指明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A A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 B 人类社会不同于自然界 C人类社会脱离了自然界 D人类社会高于自然界

43、下列说法中,那一种说法指明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B

A人类实践活动是有意识指导的 B人类实践活动是物质性活动 C人类实践活动是有创造性的 D人类实践活动是有目的性的

44、下列说法中,那一种说法指明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C A 人类社会的生产方式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变化发展的 B人类社会的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统一体 C 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D生产方式的性质决定社会形态的性质 45、哲学上的一元论就是承认()。C

A世界是物质的 B世界是精神的 C世界是统一的 D世界是发展的 46、世界的统一性在于()。B

A它的存在性 B它的物质性 C 它的可知性 D它的矛盾性

47、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是()。D

A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没有反作用 B意识决定物质,物质对意识有能动作用 C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也决定物质 D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

48、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是()。B

A庸俗唯物论 B辩证的唯物论 C机械唯物论 D朴素唯物论

49、坚持世界是多样性统一的观点是()。B

A形而上学唯物论 B辩证的唯物论 C折衷主义 D二元论

50、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 A

A物质性 B客观性 C现实性 D可知性

51、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是指()。C

A自然界的客观实在性 B人类社会的客观实在性 C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客观实在性 D人类认识世界的客观实在性

52、马克思主义所说的实践是指()。B

A人们的一切活动 B人们能动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 C人们的日常生活活动 D人们的精神活动活动

53、人类实践的水平、广度、深度和发展过程,都受着客观条件的制约和客观规律的支配,这表明人类的实践活动具有()。C

A被动性 B历史性 C物质性 D能动性

54、人类的实践活动不同于动物的本能活动,这说明实践活动具有()。D

A被动性 B历史性 C物质性 D能动性的

55、人类实践从一开始就是社会地进行的,任何个人活动都不能离开社会的联系。实践

的这种社会性决定了它的()。B

A被动性 B历史性 C物质性 D能动性

56、人类存在的方式是()。D

A社会活动 B社会生产 C社会斗争 D社会实践

57、人类社会是人们在特定的物质资料生产基础上相互交往共同活动形成的()。A A各种关系的有机系统 B一定的社会共同体

C经济、政治共同体 D一定的人群共同体

58、理解人与自然关系、人与自然统一的关键是()。D

A科学的理论 B正确的自然观 C正确的历史观 D正确的实践观

59、人类的实践内在地包含着三重关系,即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以及人与其

意识的关系,而这些关系又构成了()。D

A物质的社会关系 B思想的社会关系 C复杂的社会关系 D基本的社会关系60、人们通过实践活动改造自然、改造社会和改造人自身,形成了()。D

A社会的物质生活 B社会的政治生活 C社会的精神生活 D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

61、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社会发展不过是人的实践活动在时间和空间中展开的过程。这说明实践构成()。 D

A社会的时间状况 B社会的空间状况

C社会的现实状况 D社会发展的动力

62、全部社会生活()。

A在本质上是真实的 B在本质上是客观的 C在本质上是物质的 D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63、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C

A量变和质变的观点 B辨证否定的观点 C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D对立统一的观点

64、辩证联系的含义是()。B

A概念之间的相互判断、推理等逻辑关系

B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互相影响和互相制约 C事物发展过程中直接的本质的必然的关系 D事物或现象之间界限的不确定性

65、唯物辩证法讲的联系存在于()。C

A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 B各事物之间

C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 D一事物与他事物之间

66、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C

A事物数量的增加或减少 B事物的简单重复和循环

C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D物体的位置移动和场所的变化

67、唯物辩证法认为,新旧事物区别的根本标志在于()。C

A它们出现时间的先后 B它们在形式上是否新颖 C它们是否同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相符合 D人们是否认可它们

68、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根本对立的焦点在于()。C

A是否整体地看问题 B是否承认事物在运动

C是否承认事物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D是否承认事物的变化不仅有量的增减而且有质的变化

69、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A

A对立统一规律 B质量互变规律

C否定之否定规律 D联系和发展的规律

70、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C

A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 B事物发展的形式和状态 C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D事物发展的全部内容

71、辩证矛盾的含义是()。A

A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B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的交叉关系

C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的冲突关系 D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的依赖关系

72、辩证矛盾的两个根本属性是指()。C

A矛盾范畴内容的客观性与形式的主观性 B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和平衡性 C矛盾的同一性与矛盾的斗争性 D矛盾的普遍性与矛盾的特殊性

73、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的()。D

A相互离异、相互排斥 B相互反对、相互否定 C相互分离、相互转化 D相互依存、相互渗透

74、在自然界,没有上,就无所谓下;在社会中,没有先进,就无所谓落后;在认识中,没有正确,就无所谓错误。这说明()。 C

A矛盾双方是相互排斥的 B矛盾双方是相互渗透的 C矛盾双方是相互依存的 D矛盾双方是相互转化的

75、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的()。B

A相互依存、相互联系 B相互离异、相互排斥 C相互渗透、相互转化 D相互吸引、相互贯通

76、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的关系是()。C

A本原和派生的关系 B主要和次要的关系 C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D根据和条件的关系

77、矛盾的斗争性和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是()。 A A相互结合共同起作用的 B各自分别起作用的

C同一性先起作用 D斗争性先起作用

78、从哲学上讲,和谐包含着()。D

A矛盾双方的绝对同一 B对矛盾的否定或排斥 C在排除矛盾中实现同一 D包容万物的“和而不同”

79“任何个别(无论怎样)都是一般”。这句话的正确含义是()。 D A特殊性就是普遍性 B特殊性存在于普遍性之中 C普遍性是特殊性的总和 D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

80、矛盾问题的精髓是指()。A

A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绝对性和相对性的关系 B根本矛盾和非根本矛盾的关系 C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的关系

D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的关系

81、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和非主要方面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C A坚持均衡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B坚持均衡论和一点论的统一 C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

一 D坚持两点论和一点论的统一

82、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我们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时又注意抓好社会

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民主法制建设以及其他工作。这种做法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B A 认识和实践相统一的原理

B“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原理 C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统一原理 D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统一的原理

83、世界上各种事物千差万别的内在根据是()。C

A矛盾 B普遍矛盾 C特殊矛盾 D矛盾双方的又统一又斗争

84、矛盾的主要方面是指()。C

A矛盾中处于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导作用的方面

B矛盾体系中处于被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过程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 C矛盾中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方面

D矛盾体系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过程起决定作用的矛盾

85、公孙龙的“白马非马”说的错误在于割裂了()。 B

A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B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C内因和外因的关系 D两点论和重点论的关系

86、下列观点中反映规律的根本特点的是()。A

A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B人的理性为自然立法C不废江河万古流 D 人定胜天

87、马克思说:人在“劳动过程结束时得到的结果,在这个过程开始时就已经在劳动者

的表象中存在着,即已经观念地存在着”。这段话说明意识活动具有()。C A创造性 B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C目的性和计划性 D导控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88、列宁说:“世界不会满足人,人决心以自己的行动来改变世界。”这说明意识活动具

有()。B

A创造性 B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C目的性和计划性 D导控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89、意识既有对当前的反映,又有对过去的追溯和对未来的预测,可以超越特定时空的

限制。这表明意识活动具有()。A

A创造性 B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C目的性和计划性 D导控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90、在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关系问题上,下列观点中正确的是()。D

A规律是死的,人是活的 B规律是客观的,人是无奈的

C规律是可以改变的 D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是可以改变的

91、“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说明人们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应当()。C

A按客观规律办事 B通过实践这一基本途径 C依赖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D 具有更多的创造性

二、多选题:1、从世界演进的过程来看,自然界是()。A DE

A先于人类历史而存在的 B存在于人之外并与人分离的 C开天辟地以来就如此,始终不变的 D人类社会产生、发展的前提和物质基础 E人的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的来源地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B

A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B精神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C主观和客观的关系问题 D主体和客体的关系问题 E认识和实践的关系问题

3、哲学基本问题是()。ABCDE

A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B精神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C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不能回避的最基本问题

D任何哲学不能回避的问题 E任何哲学家不能回避的问题

4、哲学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它们是()。BD A谁是唯物主义,谁是唯心主义的问题 B思维和存在谁是世界本原的问题 C谁是可知论,谁是不可知论的问题 D思维和存在有否同一性的问题 E可知论是否彻底的问题

5、对哲学基本问题的回答,是()。 ACD A是解决其他一切哲学问题的前提和基础

B是解决其他一切问题的前提和基础

C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哲学基本派别的依据 D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两种哲学观点的依据 E是划分形而上学和辩证法两种观点的依据

6、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其关键就在于()。ABCD A它以科学的实践观为基础

B正确地解决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即人与世界的关系 C实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D实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 E抛弃了一切旧哲学

7、恩格斯说:“物质无非是各种实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这说明()。BC A物质范畴和实物完全是一回事 B物质范畴和实物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C 物质范畴是具有普遍性的哲学范畴 D物质范畴就是各种具体实物的相加 E物质不过是人的主观产物

8、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具有丰富的理论意义表现在()。ABCD A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界限 B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 C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D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 E体现了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统一

9、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是()。ABCDE A总体和局部的统一 B包含和被包含的统一 C 无限和有限的统一 D无条件和有条件的统一 E绝对和相对的统一

10、选出下列物质运动的正确的担当者()。ABCDE A宏观物体是机械运动的担当者 B电子是电运动的担当者 C生命有机体是生物运动的担当者 D人脑是思维运动的担当者 E分子是热运动的担当者

11、社会的物质性主要表现在:()。ABCDE

A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B人们的实践活动是物质性的活动C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D脱离一定的自然环境的社会是不可能存在的

E生产力是客观的物质力量,生产关系是客观的物质性关系

12、人类的实践所具有的基本特征有()。ABC

A客观物质性 B自觉能动性 C社会历史性 D无限多样性 E不可预测性

13、人类实践的基本形式有()。ABC A生产劳动实践 B科学实验 C处理社会关系实践 D艺术实践 E教育实践

14、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因为()。ABCDE A实践是人所独有的活动

B实践集中地表现了人的本质的社会性 C实践对物质世界的改造是对象性的活动

D人类的本质力量只有在实践中得到充分体现和确证 E人类的产生、生存和活动是以实践为基本方式和标志的

15、自然界和人类社会()。ABCDE

A都具有客观实在性 B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C自然界是人类社会形成的前提

D自然界是构成人类社会现实性的自然基础

E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影响、制约和改变着自然界

16、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这是因为()。ABCDE

A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 B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 C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D实践是一切社会现象的最后根源 E一切社会现象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最终的科学说明

17、唯物辩证法所说的联系具有()。ABD

A客观性 B普遍性 C描述性 D多样性 E形象性

18、联系的普遍性的含义是指()。ABC A任何事物内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是相互联系的B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都与其他事物处于一定的联系之中 C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D联系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不是单一的 E人们对联系的一种普遍性的认识

19、马克思主义关于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要求人们()。ABCDE A要善于分析事物的具体联系 B要确立整体性、开放性观念 C要从动态中考察事物的普遍联系

D要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相互关系 E要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和持续的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0、联系和运动的关系是()。AB A事物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运动 B离开事物的运动不可能发生联系和作用 C先有事物的联系,后有事物的运动 D运动之后才发生各种联系 E联系是运动的担当者

21、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在本质上是()。CE A指一切运动变化 B同一事物的不断增长 C事物前进上升的运动过程 D指事物的一切运动过程 E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22、判断新事物的标志是()。ABCD

A符合发展的前进方向的 B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

C具有远大前途的 D有旧事物不可比拟的优越性 E发展中应当完美无缺的

23、对改革中出现的新事物的态度,应该是()。ABD A满腔热情支持和扶植 B为它的成长鸣锣开道 C全面肯定,完全支持 D促使其日臻完善 E放开手脚任其发展24、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这是因为()。ABC A它具有适应变化了的环境和条件的新的结构和功能

B它既批判地继承了旧事物中合理的东西,又增添了新内容 C它从根本上符合人民的利益和要求,得到人民的拥护 D它抛弃了旧事物的一切,是全新的和富有创造力的东西 E它离开了旧事物的基础,在新的基础上产生出来的

25、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ABCDE

A从形式上看,是事物在时间上的持续性和空间上的广延性的交替

B从内容上看,是事物在运动形式、形态、结构、功能和关系上的更新C存在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领域的一切现象中 D说明一切事物都有自己兴衰变化的过程

E包含有种种的偶然性和倒退,但前进的发展终究会实现

26、唯物辩证法所说的矛盾()。ABCD A就是对立统一 B就是相反相成 C是指客观存在的矛盾 D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或事物之间的对立和统一关系 E是指事物之间的对立,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统一

27、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的根本属性是()。CE

A普遍性 B特殊性 C斗争性 D稳定性 E同一性

28、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是()。ABCD

A斗争性是同一性的基础 B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 C没有矛盾的斗争性,就没有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和贯通 D没有矛盾的同一性,就没有矛盾双方的斗争和排斥 E斗争性是相对的,同一性是绝对的

29、矛盾的同一性对事物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具体表现在()。ABC A同一性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条件

B同一性使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因素而各自得到发展 C同一性规定着事物转化的可能和发展的趋势

D同一性使矛盾双方的斗争得到调和,从而推动事物发展 E同一性使矛盾双方的斗争激化,从而推动事物的发展

30、矛盾的斗争性对事物发展起着重要作用,这就是说()。 CD

A斗争本身就是发展 B一切斗争都能推动事物发展 C不是任何一种斗争都能推动事物的发展

D只有新事物反对旧事物的斗争才能推动事物的发展 E矛盾斗争越激烈就越能推动事物的发展

31、从哲学上讲,和谐包含着()。ABCE A矛盾双方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思想 B强调平衡、协调、合作的思想 C体现包容万物、兼收并蓄的博大精神

D矛盾双方的绝对同一 E“和而不同,同则不继”的思想

32、矛盾普遍性的含义是()。CD A矛盾存在于全人类对事物的认识过程中 B矛盾存在于某个事物产生和消亡的过程中 C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

D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 E矛盾是不依人们意志为转移的33、矛盾特殊性原理的指导意义是()。AE A科学地、深入地认识事物的基础 B把握一切艺术形式共性的客观依据 C揭示事物发展的永恒性的出发点 D反映事物的普遍本质的立足点 E正确地解决矛盾的关键

34、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是()。ABDE

A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B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C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D相互联结的关系 E相互转化的关系

35、共性和个性的关系是()。ACDE

A个性中包含共性 B个性寓于共性之中 C共性寓于个性之中 D没有个性就没有共性 E两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36、唯物辩证法关于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的原理告诉我们()。AD

A抓住了主要矛盾,就抓住了解决问题的关键 B解决了主要矛盾,非主要矛盾也就自然得到解决 C在事物发展过程中,主要矛盾是不变的

D在抓住主要矛盾时,也要注意非主要矛盾的解决 E在矛盾体系中,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处于平衡状态

37、唯物辩证法关于矛盾的主要方面和矛盾的次要方面的原理告诉我们()。ABCDE A矛盾的性质主要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B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C矛盾的次要方面对矛盾的主要方面也有影响 D认清矛盾主要方面就有利于认清矛盾的性质 E处理矛盾首先要认清并抓好矛盾的主要方面

38、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对指导社会实践有重要意义,因为它是()。ABCDE A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各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理论基础 B科学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的哲学依据 C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

D各国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取得革命和建设胜利的指南 E反对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锐利武器

三、判断题:

1、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2、只有既坚持唯物主义,又坚持辩证法,才能全面地认识世界的本质和发展规律。只有达到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内在统一,才能有科学的彻底的唯物主义和科学的彻底的辩证法。

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其关键就在于,它以科学的实践观为基础,正确地解决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既人与世界的关系,从而实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

4、作为概念,“物质本身是纯粹的思想创造物和纯粹的抽象”。

5、“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6、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7、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

8、马克思主义以前的旧唯物主义都是“半截子”唯物主义。

9、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

10、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11、如果离开了社会实践,抽去社会性这一环节,人与自然的关系就变成了动物与自然的关系。

12、如果人类不保持自身与自然的和谐统一,那就会危及自身的生存发展。

13、应当合理地调节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在最无愧于和最适合人类本性的条件下进行这种物质变换。

14、正确的实践观点是理解人与自然关系、人与自然统一的关键。

15、人既是历史的“剧中人”,又是历史的“剧作者”。

16、统一物之分为两个部分以及对它的矛盾着的部分的认识是辩证法的实质。

17、和谐是矛盾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体现着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18、和谐并不意味着矛盾的绝对同一。

19、和谐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只有在矛盾双方处于平衡、协调、合作的情况下,事物才展现出和谐状态。

20、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在发展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的历史过程和社会结果。

21、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四、材料题:

1、材料:以下是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篇中所阐述的两段话,请运用对立统一规

律,对其中关于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辩证关系作出相应的分析。

“一切商品对它们的所有者是非使用价值,对它们的非所有者是使用价值。因此商品必须全面转手。这种转手就形成商品交换,而商品交换使商品彼此作为价值发生关系并作为价值来实现。可见,商品在能够作为使用价值实现以前,必须先作为价值来实现。”

“另一方面,商品在能够作为价值实现以前,必须证明自己是使用价值,因为耗费在商品上的人类劳动,只有耗费在对别人有用的形式上,才能算数。但是,这种劳动对别人是否有用,它的产品是否能够满足别人的需要,只有在商品交换中才能证明。”(《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103—104页)

2、阅读材料,用所学过的或所掌握的哲学知识分析并阐明你的观点。

材料:今年四月十六日,美国的佛吉尼亚大学发生了一起由美籍韩国留学生制造的校院枪击事件,导致多人死伤,引起社会极大反响。当时,美国的一些媒体对事件发生的原因作了分析报道,概括起来有两种主要观点:一种观点认为,美籍韩国留学生心理失常是发生枪击事件的根本原因;另一种观点认为,发生枪击事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美籍韩国留学生心理失常是一个重要原因,但是更深层的原因主要是美国社会存在的种族歧视和私人拥有枪支现象泛滥。

3、阅读材料,用所学过的或所掌握的哲学知识分析并阐明你的观点。

材料:经过四个多月的层层筛选上海外国语大学国贸专业的某某好不容易成为一家跨国企业的管理培训生。可进入了试用期之后,他才发现并不那么受器重。他说:“我每天只不过是在办公室接接电话,打打文件,跟管理根本不搭界。”他本想到大公司来开开眼界,施展拳脚,岂料成了“打杂的”,工作热情一下子没了。

4、阅读材料,用所学过的或所掌握的哲学知识分析并阐明你的观点。材料:出席第二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的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吴仪5月24日晚在美国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等六团体举行的欢迎晚宴上发表演讲时说,中国并不回避美对华货物贸易确实存在较大逆差这一客观事实。但是,人民币汇率并非美国贸易赤字的成因,人民币大幅升值会对中国经济带来负面影响。事实是,相比2005年7月汇改以前,人民币对美元已升值超过8%。副总理吴仪同时指出,造成美国贸易赤字这一问题的原因很多,也很复杂,主要是转移性的、结构性的,即中美贸易顺差中有85%左右来自在华经营的外资企业;也和美实施对华出口管制有关,即美对华高技术商品出口所占中国高技术商品进口总额的比重由18.3%降至9.1%,由此美对华出口至少减少700多亿美元。

5、阅读材料,用所学过的或所掌握的哲学知识分析并阐明你的观点。

材料:在进行第二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期间,副总理吴仪说:“世界上没有任何两个国家像中国和美国这样有着如此复杂的经贸联系。两国一方面紧密联系、相互依存,但同时,也经常出现摩擦和纠纷。”

6、阅读材料,用所学过的知识分析材料,并回答所提出的问题。材料:“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凡是把理论导致神秘主义的神秘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个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马克思语)

回答问题:请阐明上述材料所体现的哲学思想。

7、阅读材料,用所学过的知识分析并回答所提出的问题。材料:“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马克思语)回答问题:请阐明上述材料所体现的哲学思想。

8、阅读材料,用所学过的知识分析并阐明它所体现的哲学思想。材料:“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

9、阅读材料,阐明它所蕴含的哲学思想。材料:恩格斯说:“实际上,蔑视辩证法是不能

不受惩罚的。对一切理论思维尽可以表示那么多的轻视,可是没有理论思维,的确无法使自然界中的两件事实联系起来,或者洞察二者之间的既有的联系。”

五、论述题:

1、联系实际思考矛盾普遍性与矛盾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的重要意义。

2、国际经验表明,当一个国家和地区人均GDP进入1000美元到3000美元的时期,

既是黄金发展期,又是矛盾凸显期,处理得好,就能顺利发展;处理不好,将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不利影响。我国已进入这一时期,请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对这一问题加以分析。3、我们党制订并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请阐述这一发展观的哲学依据。

4、我们党提出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请你从哲学上阐述你认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怎样构建才能成功。

5、试用矛盾的同一性原理,说明应怎样理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和谐”及其重要意义。第一章参考答案(选择题)

一、单选题:

1D 2A 3B 4A 5C 6B 7A 8C 9C 10C 11A 12A 13A 14A 15D 16D 17D 18B 19D 20D 21A 22A 23D 24B 25A 26C 27C 28A 29B 30C 31B 32C 33B 34B 35A 36C 37A 38D 39C 40D 41B 42A 43B 44C 45C 46B 47D 48B 49B 50A 51C 52B 53C 54D 55B 56D 57A 58D 59D 60D 61D 62D 63C 64B 65C 66C 67C 68C 69A 70C 71A 72C 73D 74C 75B 76C 77A 78D 79D 80A 81C 82B 83C 84C 85B 86A 87C 88B 89A 90D 91C 二、多选题:

1A DE 2AB 3ABCDE 4BD 5ACD 6ABCD 7BC 8ABCD 9ABCDE 10ABCDE 11ABCDE 12ABC 13ABC 14ABCDE 15ABCDE 16ABCDE 17ABD 18ABC 19ABCDE 20AB 21CE 22ABCD 23ABD 24ABC 25ABCDE 26ABCD 27CE 28ABCD 29ABC 30CD 31ABCE 32 CD 33AE 34ABDE 35ACDE 36AD 37ABCDE 38ABCDE

2018年博士生专家推荐信-word范文 (3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所得,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予以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修改文字! == 博士生专家推荐信 考博专家推荐信范文【1】 本人应×××同学请求,推荐该生参加贵校博士生入学考试。 本人曾于该生攻读硕士研究生时,担任其****科临床授课教师,在与该生 的课内、课外互动中,对其印象极为深刻。 该生***立场坚定,拥护中国***的领导,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积极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注重提高***理论素质和水平。 思想品德良好,具有较高的道德修养境界。 该生的个性内敛,做事沉稳;该生能针对事物重点,作深入的剖析。 经过与他的一番交谈之后,可以发现,他在对事情的看法上,有较强独立 思考能力。 另外,该生具备一定的临床和科研工作能力,能够针对现象分析事物的内 在本质,有严密的逻辑推理能力,工作出色,组织能力强,能够解决科研工作 中一般的常见问题。 经过硕士阶段的训练,该生已经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业务熟练。 英语基础较好,可以阅读和撰写专业文献。 目前已经出色的完成了硕士课题任务,已经比较熟练的掌握了××学方面的研究方法。

并对××××等方面有较深入的思考。 该生对新事物具有很强的敏感性,具有良好的探索精神。 作风严谨、踏实,反应快,个性坚韧。 热爱*****科专业,对科研工作有浓厚的兴趣。 该同学有较强的进取心,有强烈的进一步深造和提高的要求。 本人相信若该生能进入贵校,其潜力必能得到相当程度的激发,在此,本 人愿毫无保留推荐****同学进入贵校攻读博士学位。 考博专家推荐信范文汇总【2】 开头 本人应×××同学请求,推荐该生参加贵校博士生入学考试。 本人曾于该生攻读硕士研究生时,担任其****科临床授课教师,在与该生 的课内、课外互动中,对其印象极为深刻。 对考生思想品德、道德修养方面的介绍: XX同学一贯忠实于教育、科学事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关注百姓疾苦,关注社会进步,具备优良的思想品德,团结友善,尊敬师长,乐于助人,学习 勤奋,工作认真,吃苦耐劳等特点体现该同学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也保证该 同学在将来的工作中具有好的组织协调能力与合作能力。 该同学以极大的热情投身于科学研究的事业,治学严谨,努力扎实,并具 有较强的自学能力。 在过去的学习与工作中体现出刻苦、忘我的精神。 对考生业务水平,外国语水平,科研能力的介绍:

2019年高考理综试题(Word版含答案解析)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吉林卷)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F 19 Na 23 S 32 Cl 35.5 As 75 I 127 Sm 150 一、选择题:本题共13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7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在真核细胞的内质网和细胞核中能够合成的物质分别是 A.脂质、RNA B.氨基酸、蛋白质 C.RNA、DNA D.DNA、蛋白质 2.马铃薯块茎储藏不当会出现酸味,这种现象与马铃薯块茎细胞的无氧呼吸有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马铃薯块茎细胞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和葡萄糖 B.马铃薯块茎细胞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是由丙酮酸转化而来 C.马铃薯块茎细胞无氧呼吸产生丙酮酸的过程不能生成ATP D.马铃薯块茎储藏库中氧气浓度的升高会增加酸味的产生 3.某种H﹢-ATPase是一种位于膜上的载体蛋白,具有ATP水解酶活性,能够利用水解ATP 释放的能量逆浓度梯度跨膜转运H﹢。①将某植物气孔的保卫细胞悬浮在一定pH的溶液中(假设细胞内的pH高于细胞外),置于暗中一段时间后,溶液的pH不变。②再将含

有保卫细胞的该溶液分成两组,一组照射蓝光后溶液的pH明显降低;另一组先在溶液中加入H﹢-ATPase的抑制剂(抑制ATP水解),再用蓝光照射,溶液的pH不变。根据上述实验结果,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 A.H﹢-ATPase位于保卫细胞质膜上,蓝光能够引起细胞内的H﹢转运到细胞外 B.蓝光通过保卫细胞质膜上的H﹢-ATPase发挥作用导致H﹢逆浓度梯度跨膜运输 C.H﹢-ATPase逆浓度梯度跨膜转运H﹢所需的能量可由蓝光直接提供 D.溶液中的H﹢不能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透过细胞质膜进入保卫细胞 4.当人体失水过多时,不会发生的生理变化是 A.血浆渗透压升高 B.产生渴感 C.血液中的抗利尿激素含量升高 D.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降低 5.某种植物的羽裂叶和全缘叶是一对相对性状。某同学用全缘叶植株(植株甲)进行了下列四个实验。 ①植株甲进行自花传粉,子代出现性状分离 ②用植株甲给另一全缘叶植株授粉,子代均为全缘叶 ③用植株甲给羽裂叶植株授粉,子代中全缘叶与羽裂叶的比例为1∶1 ④用植株甲给另一全缘叶植株授粉,子代中全缘叶与羽裂叶的比例为3∶1 其中能够判定植株甲为杂合子的实验是 A.①或② B.①或④ C.②或③ D.③或④ 6.如果食物链上各营养级均以生物个体的数量来表示,并以食物链起点的生物个体数作层来绘制数量金字塔,则只有两个营养级的夏季草原生态系统(假设第一营养级是牧草,第二营养级是羊)和森林生态系统(假设第一营养级是乔木,第二营养级是昆虫)数量金字塔的形状最可能是 A.前者为金字塔形,后者为倒金字塔形 B.前者为倒金字塔形,后者为金字塔形 C.前者为金字塔形,后者为金字塔形

全国高考理综试题全国卷1及答案-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题相应的位置。 3.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 4.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126分) 本卷共21小题,每小题6分,共126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下列与细胞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核糖体、溶酶体都是具有膜结构的细胞器 B. 酵母菌的细胞核内含有DNA和RNA两类核酸 C. 蓝藻细胞的能量来源于其线粒体有氧呼吸过程 D. 在叶绿体中可进行CO2的固定但不能合成ATP 2. 离子泵是一张具有ATP水解酶活性的载体蛋白,能利用水解ATP释放的能量跨膜运输离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离子通过离子泵的跨膜运输属于协助扩散 B. 离子通过离子泵的跨膜运输是顺着浓度阶梯进行的 C. 动物一氧化碳中毒会降低离子泵扩膜运输离子的速率 D. 加入蛋白质变性剂会提高离子泵扩膜运输离子的速率 3. 若除酶外所有试剂均已预保温,则在测定酶活力的试验中,下列操作顺序合理的是 A.加入酶→加入底物→加入缓冲液→保温并计时→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B. 加入底物→加入酶→计时→加入缓冲液→保温→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C. 加入缓冲液→加入底物→加入酶→保温并计时→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D. 加入底物→计时→加入酶→加入缓冲液→保温→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4.下列与神经细胞有关的叙述,错误 ..的是

近三年高考物理试卷分析 doc

近三年高考物理试卷分析 一、对三年试卷的总体评价 1.较好地体现了命题指导思想与原则 三年来,命题遵循了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分省命题工作暂行管理办法》,坚持“有助于高等学校选拔人才、有助于中等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和有助于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的原则,体现了“立足于平稳过渡,着眼于正确导向,确保试题宽严适度”的指导思想。 2.试卷既遵循考试大纲,又体现地方特色 三年的试题严格按照《当年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和《普通高等学 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的规定和要求命制试题,命题思路清晰,试题科学规范,未出现科学性、知识性错误;坚持能力立意,注重基础,突出主干知识;考查考生所学物理、化学、生物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某些试题体现四川特色。 3.试卷有较好的区分度,难度在合理范围控制试题难度,确保区分效果,三年的全卷的平均得分率为0.57,达到了较佳的区分度,Ⅰ卷和Ⅱ卷总体来看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合理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有利于人才的选拔;有利于中学教学,引导教学和复习回归教材。 4.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试题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联系现代科技,强调知识应用,贴近生活,学以致用。如2006年试卷的4、6、11、14、22、26、28、29、30题; 2007年试卷的3、4、12、14、17、25、26、29、30题等;

2008年试卷的1、3、12、16、20、22、28、30题等。 这些试题均考查了考生运用理、化、生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现了理科学习的价值。 5.体现新课标精神,凸现了科学探究能力的考查 试卷注意体现了当前课程改革的精神和新课标的内容以及科学探究能力的考查,如2006年试卷的第22题、第26题、 2007年试卷的25题等,对课程改革起着良好导向作用. 6.突出学科特点,强调实验能力的考查 三张试卷有鲜明的理科特色,而实验题与教材联系更加紧密,坚持“来源于教材,但不拘泥教材”的思想,对中学实验教学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1、对物理试题的基本评价 (1)试题结构非常稳定,难度有变化但幅度不大,试题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提高了物理试题的区分度,体现了“以能力立意”的命题原则. (2)全卷所考查的知识点的覆盖率较高,注重回归教材,这对促进考生注重双基,全面复习,减少投机有良好的导向作用。 知识点都是中学物理的核心内容,各部分知识考查比例为:力学53分,占44.2%;电学49分,占40. 8%;热学6分,占5%;光学6分,占5%;原子物理学6分,占5%,和大纲和教材内容的比例一致。特别注重了对牛顿第二定律、力和运动、功能关系、动量、机械能、电场、电磁感应等主干知识的考查。易中难的比例大约为1:7:2 。 2008年全卷考查的知识覆盖了考试大纲中17个单元中的14个(未涉及到电场、电磁场和电磁波、光的波动性和微粒性),涉及到30个知识点(Ⅱ级知识点考

完整word版,2019物理高考题分类汇编,推荐文档

2019高考物理题分类汇编 一、直线运动 18.(卷一)如图,篮球架下的运动员原地垂直起跳扣篮,离地后重心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 。 上升第一个4H 所用的时间为t 1,第四个4H 所用的时间为t 2。不计空气阻力,则2 1t t 满足( ) A .1<21t t <2 B .2<2 1t t <3 C .3< 21t t <4 D .4<2 1 t t <5 25. (卷二)(2)汽车以某一速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司机忽然发现前方有一警示牌立即刹车。从刹车系统稳定工作开始计时,已知汽车第1 s 内的位移为24 m ,第4 s 内的位移为1 m 。求汽车刹车系统稳定工开始计时的速度大小及此后的加速度大小。 二、力与平衡 16.(卷二)物块在轻绳的拉动下沿倾角为30°的固定斜面向上匀速运动,轻绳与斜面平行。已知物块与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3 ,重力加速度取10m/s 2。若轻绳能承受的最大张力为1 500 N ,则物块的质量最大为( ) A .150kg B .1003kg C .200 kg D .2003kg 16.(卷三)用卡车运输质量为m 的匀质圆筒状工件,为使工件保持固定,将其置于两光滑 斜面之间,如图所示。两斜面I 、Ⅱ固定在车上,倾角分别为30°和60°。重力加速度为g 。当卡车沿平直公路匀速行驶时,圆筒对斜面I 、Ⅱ压力的大小分别为F 1、F 2,则( ) A .1233==F mg F mg , B .1233= =F mg F mg , C .1213 ==2F mg F mg , D .1231= =2 F mg F mg , 19.(卷一)如图,一粗糙斜面固定在地面上,斜面顶端装有一光滑定滑轮。一细绳跨过滑

2018年全国卷1高考物理试题及答案

2018年高考物理试题及答案 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8题只有一 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9~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高铁列车在启动阶段的运动可看作初速度为零的均加速直线运动,在启动阶段列车的动能A.与它所经历的时间成正比 B.与它的位移成正比 C.与它的速度成正比 D.与它的动量成正比 15.如图,轻弹簧的下端固定在水平桌面上,上端放有物块P,系统处于静止状态,现用一竖直向上的力F作用在P上,使其向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以x表示P离开静止位置的位移,在弹簧恢复原长前,下列表示F和x之间关系的图像可能正确的是 A. B. C.

D. 16.如图,三个固定的带电小球a、b和c,相互间的距离分别为ab=5 cm,bc=3 cm,ca= 4 cm。小球c所受库仑力的合力的方向平衡于a、b的连线。设小球a、b所带电荷量 的比值的绝对值为k,则 A.a、b的电荷同号, 16 9 k= B.a、b的电荷异号, 16 9 k= C.a、b的电荷同号, 64 27 k= D.a、b的电荷异号, 64 27 k= 17.如图,导体轨道OPQS固定,其中PQS是半圆弧,Q为半圆弧的中心,O为圆心。轨道的电阻忽略不计。OM是有一定电阻。可绕O转动的金属杆。M端位于PQS上,O M与轨道接触良好。空间存在半圆所在平面垂直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的大小为B,现使OM从OQ位置以恒定的角速度逆时针转到OS位置并固定(过程Ⅰ);再使磁感应强度的大小以一定的变化率从B增加到B'(过程Ⅱ)。在过程Ⅰ、Ⅱ中,流过OM 的电荷量相等,则B B ' 等于

近五年高考理综卷全国卷Ⅰ物理试题分析

近五年高考理综卷全国卷Ⅰ物理试题分析 利川一中高三物理备课组 2008.11 搞好高考真题分析,可以有效地提高高考复习效率。分析试题可采用下列几种方法:(1)历年试题抽样分析——找共性;(2)近期试题重点分析——找趋势;(3)相同考点的试题对比分析——找变化;(4)不同模式的试题分析——找差别。下面对近几年高考理科综合卷(以下简称理综卷)全国卷Ⅰ物理试题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以期对09年高考提供一些预测依据。一、分析近五年高考试题知识点的分布,预测09年物理高考 湖北省近五年高考,理综卷用的都是全国Ⅰ卷,考查内容覆盖面较广,但物理核心内容重点考查,力学和电学两大块所占比例约为48.3%和36.7%,热学、光学、原子物理学三块所占比例均为5%,即各占一道选择题。下面按题型具体分析。 1.选择题 近五年在高考理综卷物理试题(全国卷Ⅰ)中,选择题数量均为8个,分值共48分,占物理试题总分的40%。选择题的考查内容较为稳定,题目数量为力学3个(08年力学4个,其中1个内容为振动和波),电学2个(08年电学1个),光学、热学、原子物理各1个。选择题具体知识点分布见附表一。 五年中,最近四年都考到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楞次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对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考查有三年都是以图像的形式;单独考查牛顿运动定律的有三次(04、05、08);热、光、原、波几乎每年都以一个选择题的形式出现。可以预测,在09年新课程背景下的高考,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楞次定律),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相结合,万有引力与航天,原子物理中的核反应方程和原子能级及跃迁等问题仍将以选择题形式出现。电荷在电场中的动力学及功能关系问题,动量和能量问题,一些科普知识和物理学史等问题也有可能出现,以体现对新课标三维目标中“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维度的考查。 2.实验题 从近五年高考实验题来看,已从考查原理、步骤、数据处理、误差分析过渡到要求考生用学过的实验原理、方法解决新颖灵活的实验问题,强化对考生创新能力的考查。试题从仪器使用,装置改造,电路设计,实验方法等多方面设置了新的物理情境。实验题具体知识点分布见附表二。预测09年高考实验题仍然为一大一小两道实验题不变,新课标高考物理考试大纲必修(包括必选修)内容中实验共有十一个,选修3-5中一个,共十二个实验(具体内容见附表三),考虑到重复考试的可能性很小,其中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验证牛顿运动定律、探究动能定理、测定金属的电阻率、描绘小电珠的伏安特性曲线、练习使用多用电表等实验考查的可能性非常大,这些实验应该作重点复习。 3.计算题 计算题只有三道题,通过由易到难的三个考题,区分考生对主干知识掌握程度、鉴别考生物

(完整word版)高三物理综合大题

高三二轮复习综合大题汇编 1. (16分)如图所示,在水平方向的匀强电场中,用长为L的绝缘细线拴住一质量为m,带电荷量为q的小球,线的上端固定,开始时连线带球拉成水平,突然松开后,小球由静止开始向下摆动,当细线转过60°角时的速度恰好为零。问: (1)电场强度E的大小为多少? (2)A、B两点的电势差U AB为多少? (3)当悬线与水平方向夹角θ为多少时,小球速度最大?最大为多少? 2. (12分)如图甲所示,一粗糙斜面的倾角为37°,一物块m=5kg在斜面上,用F=50N的力沿斜面向上作用于物体,使物体沿斜面匀速上升,g取10N/kg,sin37°=0.6,cos37°=0.8,求: (1)物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 (2)若将F改为水平向右推力F',如图乙,则至少要用多大的力F'才能使物体沿斜面上升。(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 3. (18分)如图(甲)所示,弯曲部分AB和CD是两个半径相等的四分之一圆弧,中间的BC段是竖直的薄壁细圆管(细圆管内径略大于小球的直径),细圆管分别与上、下圆弧轨道相切连接,BC段的长度L可作伸缩调节。下圆弧轨道与地面相切,其中D、A分别是上、下圆弧轨道的最高点与最低点,整个轨道固定在竖直平面内。一小球多次以某一速度从A点水平进入轨道而从D点水平飞出。今在A、D两点各放一个压力传感器,测试小球对轨

道A、D两点的压力,计算出压力差△F。改变BC间距离L,重复上述实验,最后绘得△F-L 的图线如图(乙)所示。(不计一切摩擦阻力,g取10m/s2) (1)某一次调节后D点离地高度为0.8m。小球从D点飞出,落地点与D点水平距离为2.4m,求小球过D点时速度大小。 (2)求小球的质量和弯曲圆弧轨道的半径大小。 4. (18分)如图所示,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质量为M=3.0kg的长木板A的左端,叠放着一个质量为m=1.0kg的小物块B(可视为质点),处于静止状态,小物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30。在木板A的左端正上方,用长为R=0.8m的不可伸长的轻绳将质量为m=1.0kg的小球C悬于固定点O点。现将小球C拉至上方使轻绳拉直且与水平方向成θ=30°角的位置由静止释放,到达O点的正下方时,小球C与B发生碰撞且无机械能损失,空气阻力不计,取g=10m/s2,求: (1)小球C与小物块B碰撞前瞬间轻绳对小球的拉力; (2)木板长度L至少为多大时,小物块才不会滑出木板。 5. (20分)如图所示,在高为h的平台上,距边缘为L处有一质量为M的静止木块(木块的尺度比L小得多),一颗质量为m的子弹以初速度v0射入木块中未穿出,木块恰好运动到平台边缘未落下,若将子弹的速度增大为原来的两倍而子弹仍未穿出,求木块的落地点距平台边缘的水平距离,设子弹打入木块的时间极短。

2019年全国卷2高考物理试题附答案

2019年全国卷2高考物理试题 15.太阳内部核反应的主要模式之一是质子-质子循环,循环的结果可表示为 1401214H He+2e+2v →,已知11H 和4 2He 的质量分别为P 1.0078u m =和 4.0026u m α=, 1u=931MeV/c 2,c 为光速。在4个11H 转变成1个42He 的过程中,释放的能量约为 A .8 MeV B .16 MeV C .26 MeV D .52 MeV 16.物块在轻绳的拉动下沿倾角为30°的固定斜面向上匀速运动,轻绳与斜面平行。已知物 块与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3 3 ,重力加速度取10m/s 2。若轻绳能承受的最大张力为1 500 N ,则物块的质量最大为 A .150 kg B .1003 kg C .200 kg D .2003 kg 17.如图,边长为l 的正方形abcd 内存在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 ,方向垂直于纸 面(abcd 所在平面)向外。ab 边中点有一电子发射源O ,可向磁场内沿垂直于ab 边的方向发射电子。已知电子的比荷为k 。则从a 、d 两点射出的电子的速度大小分别为 A .14kBl , 5 4kBl B .14kBl ,5 4kBl C .12kBl , 5 4 kBl D .12kBl ,54 kBl 18.从地面竖直向上抛出一物体,其机械能E 总等于动能E k 与重力势能E p 之和。取地面为 重力势能零点,该物体的E 总和E p 随它离开地面的高度h 的变化如图所示。重力加速度取10 m/s 2。由图中数据可得

A.物体的质量为2 kg B.h=0时,物体的速率为20 m/s C.h=2 m时,物体的动能E k=40 J D.从地面至h=4 m,物体的动能减少100 J 19.如图(a),在跳台滑雪比赛中,运动员在空中滑翔时身体的姿态会影响其下落的速度和滑翔的距离。某运动员先后两次从同一跳台起跳,每次都从离开跳台开始计时,用v 表示他在竖直方向的速度,其v-t图像如图(b)所示,t1和t2是他落在倾斜雪道上的时刻。则 A.第二次滑翔过程中在竖直方向上的位移比第一次的小 B.第二次滑翔过程中在水平方向上的位移比第一次的大 C.第二次滑翔过程中在竖直方向上的平均加速度比第一次的大

最新物理选修3—4近5年高考试题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I 卷) 34【物理—选修3-4】(15分) (1)在双缝干涉实验中,分布用红色和绿色的激光照射同一双缝,在双缝后的屏幕上,红光的干涉条纹间距1x ?与绿光的干涉条纹间距2x ?相比1x ? 2x ?(填“>”“<”或“=”)。若实验中红光的波长为630nm ,双缝到屏幕的距离为1m ,测得第一条到第6条亮条纹中心间的距离为10.5mm ,则双缝之间的距离为 mm 。 答案:> 0.3 解析:双缝干涉条纹间距L x d λ ?= ,红光波长长,所以红光的双缝干涉条纹间距较大,即 1x ?>2x ?。条纹间距根据数据可得2 10.5 2.1 2.1105mm x mm m -?===?,根据L x d λ?=可得9421630103100.32.110L m m d m mm x m λ---??===?=??。 (2)(10分)甲乙两列简谐横波在同一介质中分别沿x 轴正向和负向传播,波速均为 25/cm s ,两列波在0t =时的波形曲线如图所示 求 (i )0t =时,介质中偏离平衡位置位移为16cm 的所有质点的x 坐标 (ii )从0t =开始,介质中最早出现偏离平衡位置位移为16cm -的质点的时间 答案 (i ) 1(50300)x n cm =+ 1,2,3n =±±±…… (ii )0.1s 解析:(1)根据两列波的振幅都为8cm ,偏离平衡位置位移为16cm 的的质点即为两列波的波峰相遇。 设质点x 坐标为x 根据波形图可知,甲乙的波长分别为60cm λ=乙,50cm λ=甲 则甲乙两列波的波峰坐标分别为

(完整word版)外国文学名人介绍

一、荷马与《荷马史诗》: 荷马,古希腊盲诗人。生平和生卒年月不可考。专家 推测应当在公元前10~前9、8世纪之间。他的杰作《荷 马史诗》,在很长时间里影响了西方的宗教、文化和伦理 观,是两部长篇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的统称。 写的是公元前12世纪希腊攻打特洛伊城以及战后的故事。两 部史诗都分成24卷。它作为史料,不仅反映了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9世纪的社会情况,而且反映了迈锡尼文明。《荷马史诗》不仅具有文学艺术上的重要价值,它在历史、地理、考古学和民俗学方面也提供给后世很多值得研究的东西。 二、但丁与《神曲》: 但丁是意大利中世纪诗人,出身于佛罗伦萨贵族世家,担任过佛罗伦萨最高行政长官,后因政治因素被当局流放。他 的举世闻名的代表作品《神曲》,被誉为中世纪文学的巅峰之 作,也是文艺复兴时期的先声之作。但丁、莎士比亚与歌德,并称为世界三大文学巨匠。 《神曲》通过作者与地狱、炼狱及天国中各种著名人物的对话,反映出中古文化领域的成就和一些重大的问题,带有“百科全书”性质,从中也可隐约窥见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曙光。在这部长达一万四千余行的史诗中,但丁坚决反对中世纪的蒙昧主义,表达了执着地追求真理的思想,对欧洲后世的诗歌创作有极其深远的影响。此外,但丁还写了《新生》、《论俗语》、《飨宴》及《诗集》等著作。 但丁名言: 1、人不能象走兽那样活着,应该追求知识和美德。 2、别人后退,我不退;别人前进,我更进。 3、我们唯一的悲哀是生活于愿望之中而没有希望。 4、一个人如果看到别人的需要,还等着他的请求,显而易见那不是诚心的援助。 5、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6、容易发怒,是品格上最为显著的弱点。 7、一个知识不全的人可以用道德去弥补,而一个道德不全的人却难以用知识去弥补。 8、最聪明的人是最不愿浪费时间的人。 三、莎士比亚与戏剧: 莎士比亚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剧作家、诗人,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文学的集大成者。代表作有四 大悲剧:《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 四大喜剧:《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第十二夜》、《皆大欢喜》;历史剧:《亨利四世》、《亨利五世》、《查理二世》;正剧、悲喜剧:《罗密欧与朱丽叶》。还写过154首十四行诗,二首长诗。马克思称他为“人类最伟大的戏剧天才”,被人们尊称为“莎翁”。 警世之言: 1、人生苦短,若虚度年华,则短暂的人生就太长了。 2、宁为聪明的愚夫,不作愚蠢的才子。 3、不要只因一次失败,就放弃你原来决心想达到的目的。 四、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与诺贝尔文学奖: 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是印度诗人、哲学家和印度民族 主义者,1913年他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 泰戈尔的诗在印度享有史诗的地位,代表作《新月集》、《飞 鸟集》、《园丁集》。 泰戈尔名言: 1、如果你因错过太阳而流泪,那么你也将错过群星。 2、我们看错了世界,却说世界欺骗了我们。 五、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与天才艺术: 托尔斯泰是俄国作家、思想家,19世纪末20世纪初最伟 大的文学家。他被称颂为具有“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的“天 才艺术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 列尼娜》、《复活》等。他的作品多描写了俄国革命时的人

2017高考全国Ⅲ卷理综物理试卷(word版)

绝密★启用前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物理部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Li7C12N14O16S32K39Cr52Mn55Fe56 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 14~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9~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2017年4月,我国成功发射的天舟一号货运飞船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完成了首次交会对接,对接形成的组合体仍沿天宫二号原来的轨道(可视为圆轨道)运行。 与天宫二号单独运行相比,组合体运行的 A.周期变大B.速率变大 C.动能变大D.向心加速度变大 15.如图,在方向垂直于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中有一U形金属导轨,导轨平面与磁场垂直。金属杆PQ置于导轨上并与导轨形成闭合回路PQRS,一圆环形金属框T位于回路围成的区域内,线框与导轨共面。现让金属杆PQ突然向右运动,在运动开始的瞬间,关于感应电流的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PQRS中沿顺时针方向,T中沿逆时针方向 B.PQRS中沿顺时针方向,T中沿顺时针方向

C .PQRS 中沿逆时针方向,T 中沿逆时针方向 D .PQRS 中沿逆时针方向,T 中沿顺时针方向 16.如图,一质量为m ,长度为l 的均匀柔软细绳PQ 竖直悬挂。用外力将绳的下端Q 缓慢地竖直向上拉起至M 点,M 点与绳的上端P 相距13l 。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在此过程中,外力做的功为 A .1 9mgl B .16mgl C .13mgl D .12 mgl 17.一根轻质弹性绳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水平天花板上相距80cm 的两点上,弹性绳的原 长也为80cm 。将一钩码挂在弹性绳的中点,平衡时弹性绳的总长度为100cm ;再将弹性绳的两端缓慢移至天花板上的同一点,则弹性绳的总长度变为(弹性绳的伸长始终处于弹性限度内) A .86cm B .92cm C .98cm D .104cm 18.如图,在磁感应强度大小为1B 的匀强磁场中,两长直导线P 和Q 垂直于纸面固定放 置,两者之间的距离为l 。在两导线中均通有方向垂直于纸面向里的电流I 时,纸面内与两导线距离为l 的a 点处的磁感应强度为零。如果让P 中的电流反向、其他条件不变,则a 点处磁感应强度的大小为 A .0 B 0B C 0B D .02B 19.在光电效应试验中,分别用频率为a v ,b v 的单色光a 、b 照射到同种金属上,测得 相应的遏止电压分别为a U 和b U 、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分别为ka E 和kb E 。h 为普朗克常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若a b v v >,则一定有a b U U < B .若a b v v >,则一定有ka kb E E > C .若a b U U <,则一定有ka kb E E < D .若a b v v >,则一定有a ka b kb hv E hv E ->-

2019年全国卷高考物理试题及答案

2019全国Ⅰ卷物理 2019全国Ⅱ卷物理 2019全国Ⅲ卷物理2019年高考全国卷Ⅰ物理试题

14.氢原子能级示意图如图所示。光子能景在eV~ eV的光为可见光。要使处于基态(n=1)的氢原子被激发后可辐射出可见光光子,最少应给氢原子提供的能量为 A.eV B.eV C.eV D.eV 15.如图,空间存在一方向水平向右的匀强磁场,两个带电小球P和Q用相同的绝缘细绳悬挂在水平天花板下,两细绳都恰好与天花板垂直,则 A.P和Q都带正电荷B.P和Q都带负电荷 C.P带正电荷,Q带负电荷 D.P带负电荷,Q带正电荷 16.最近,我国为“长征九号”研制的大推力新型火箭发动机联试成功,这标志着我国重型运载火箭的研发取得突破性进展。若某次实验中该发动机向后喷射的气体速度约为3 km/s,产生的推力约为×108 N,则它在1 s时间内喷射的气体质量约为

A .× 102 kg B .×103 kg C .×105 kg D .×106 kg 17.如图,等边三角形线框LMN 由三根相同的导体棒连接而成,固定于匀强磁场中,线框平 面与磁感应强度方向垂直,线框顶点M 、N 与直流电源两端相接,已如导体棒MN 受到的安培力大小为F ,则线框LMN 受到的安培力的大小为 A .2F B . C . D .0 18.如图,篮球架下的运动员原地垂直起跳扣篮,离地后重心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 。上升第 一个4H 所用的时间为t 1,第四个4 H 所用的时间为t 2。不计空气阻力,则21t t 满足 A .1<21t t <2 B .2<21t t <3 C .3<21t t <4 D .4<21 t t <5 19.如图,一粗糙斜面固定在地面上,斜面顶端装有一光滑定滑轮。一细绳跨过滑轮,其一 端悬挂物块N 。另一端与斜面上的物块M 相连,系统处于静止状态。现用水平向左的拉

近五年全国卷高考物理试题分类整理

第一章 直线运动 (2011)24.(13分)甲乙两辆汽车都从静止出发做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方向一直不变。在第一段时间间隔内,两辆汽车的加速度大小不变,汽车乙的加速度大小是甲的两倍;在接下来的相同时间间隔内,汽车甲的加速度大小增加为原来的两倍,汽车乙的加速度大小减小为原来的一半。求甲乙两车各自在这两段时间间隔内走过的总路程之比。 (2013)24.(13分)水平桌面上有两个玩具车A 和B ,两者用一轻质细橡皮筋相连,在橡皮筋上有一红色标记R 。在初始时橡皮筋处于拉直状态,A 、B 和R 分别位于直角坐标系中的(0,2l )、(0,-l )和(0,0)点。已知A 从静止开始沿y 轴正向做加速度大小为a 的匀加速运动;B 平行于x 轴朝x 轴正向匀速运动。在两车此后运动的过程中,标记R 在某时刻通过点(l ,l )。假定橡皮筋的伸长是均匀的,求B 运动速度的大小。 (2014)24.(12分)公路上行驶的两汽车之间应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当前车突然停止后,后车司机可以采取刹车措施,使汽车在安全距离内停下来而不会与前车相碰。同通常情况下,人的反应时间和汽车系统的反应时间之和为1s 。当汽车在晴天干燥的沥青路面上以180km/h 的速度匀速行驶时,安全距离为120m 。设雨天时汽车轮胎与沥青路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晴天时的25,若要求安全距离仍未120m ,求汽车在雨天安全行驶的最大速度。 (2013)19.如图,直线a 和曲线b 分别是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汽车a 和b 的位置-时间(x-t )图线。由图可知 A .在时刻t 1,a 车追上b 车 B .在时刻t 2,a 、b 两车运动方向相反 C .在t 1到t 2这段时间内,b 车的速率先减少后增加 D .在t 1到t 2这段时间内,b 车的速率一直比a 车的大 第二章 力与物体的平衡 (2012)24.拖把是由拖杆和拖把头构成的擦地工具(如图)。设拖把头的质量为m ,拖杆质量可以忽略;拖把头与地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常数μ,重力加速度为g ,某同学用该拖把在水平地板上拖地时,沿拖杆方向推拖把,拖杆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 (1)若拖把头在地板上匀速移动,求推拖把的力的大小。 (2)设能使该拖把在地板上从静止刚好开始运动的水平推力与此时地板对拖把的正压力的比值为λ。已知存在一临界角θ0,若θ≤θ0,则不管沿拖杆方向的推力多大,都不可能使拖把从静止开始运动。求这一临界角的正切tan θ0。 (2012)16.如图,一小球放置在木板与竖直墙面之间。设墙面对球的压力大小为1N ,球对木板的压力大小为2N 。以木板与墙连接点所形成的水平直线为轴,将木板从图示位置开始缓慢地转到水平位置。不计摩擦,在此过程中 ( ) A. 1N 始终减小,2N 始终增大 B. 1N 始终减小,2N 始终减小 C. 1N 先增大后减小,2N 始终减小 D. 1N 先增大后减小,2N 先减小后增大 O x t t 1 t 2 a b

专家推荐信(表格模板、doc格式)共3页word资料

专家推荐信 Letter of Recommendation 致申请人(to the Appicant) 申请人必须向申请做博士后单位提交两份《专家推荐信》。申请人在下栏中填好自己的姓名和所申请的单位名称后,将此表分送两位了解和熟悉自己的专家(其中一位是申请人的博士生指导教师)。为方便专家填写推荐意见后将其退回申请人,请申请人在下面的栏目中详细写明自己的通信地址。 Applicant should have two letters or recommendation submitted from professors or others who can assess the quality of his/her academic performance ,capability and potential of research. Please ask to have these the letters sent directly to the institution to which you are applying returned to you with the envelope sealed. (以下栏目由申请人填写,This section to be filled in by the applicant) 申请人姓名申请人电话 (Name or Applicant)(Telephone Number) 申请人通信地址: (Institution of Applicant) (address of applicant) 申请做博士后的单位 (Institution to which the applicant is applying) (Address of the institution)

高考真题全国卷理综物理卷

高考真题全国卷理综物 理卷 Coca-cola standardization office【ZZ5AB-ZZSYT-ZZ2C-ZZ682T-ZZT18】

绝密★启用前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3卷)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Li 7 C 12 N 14 O 16 S 32 K39 Cr 52 Mn 55 Fe 56 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 项中,第14~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9~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14.2017年4月,我国成功发射的天舟一号货运飞船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完成了首次交会对接,对接形成的组合体仍沿天宫二号原来的轨道(可视为圆轨道)运行。与天宫二号单独运行相比,组合体运行的 A.周期变大B.速率变大 C.动能变大D.向心加速度变大 15.如图,在方向垂直于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中有一U形金属导轨,导轨平面与磁场垂直。金属杆PQ置于导轨上并与导轨形成闭合回路PQRS,一圆环形金属框T位于回路围成的区域内,线框与导轨共面。现让金属杆PQ突然向右运动,在运动开始的瞬间,关于感应电流的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PQRS中沿顺时针方向,T中沿逆时针方向 B.PQRS中沿顺时针方向,T中沿顺时针方向

五年高考真题高考物理专题近代物理精选

五年高考真题高考物理专题近代物理 考点一光电效应波粒二象性 1.[2015·新课标全国Ⅱ,35(1),5分](难度★★)(多选)实物粒子和光都具有波粒二象性.下列事实中突出体现波动性的是( ) A.电子束通过双缝实验装置后可以形成干涉图样 B.β射线在云室中穿过会留下清晰的径迹 C.人们利用慢中子衍射来研究晶体的结构 D.人们利用电子显微镜观测物质的微观结构 E.光电效应实验中,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频率有关,与入射光的强度无关 解析电子束通过双缝实验装置后可以形成干涉图样,可以说明电子是一种波,故A正确;β射线在云室中穿过会留下清晰的径迹,可以说明β射线是一种粒子,故B错误;人们利用慢中子衍射来研究晶体的结构,中子衍射说明中子是一种波,故C正确;人们利用电子显微镜观测物质的微观结构,利用了电子束的衍涉现象,说明电子束是一种波,故D正确;光电效应实验中,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频率有关,与入射光的强度无关,说明光是一种粒子,故E错误.答案ACD 2.[2015·江苏单科,12C(1),5分](难度★★★)(多选)波粒二象性是微观世界的基本特征,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 A.光电效应现象揭示了光的粒子性 B.热中子束射到晶体上产生衍射图样说明中子具有波动性 C.黑体辐射的实验规律可用光的波动性解释 D.动能相等的质子和电子,它们的德布罗意波长也相等 解析光电效应说明光的粒子性,所以A正确;热中子束在晶体上产生衍射图样,即运动的实

物粒子具有波的特性,即说明中子具有波动性,所以B 正 确;黑体辐射的实验规律说明电磁辐射具 有量子化,即黑体辐射是不连续的、 一份一份的,所以黑体辐射用光的粒子性解释,即C 错误;根据德布罗意波 长公式λ=h p ,p 2 =2mE k ,又质子的质量大于电子的质量,所以动能相等的质 子和电子, 质子的德布罗意波较短,所以D 错误. 答案 AB 3.[2014·江苏单科,12C(1)](难度★★)已知钙和钾的截止频率分别为 7.73×1014 Hz 和 5.44×1014 Hz ,在某种单色光的照射下两种金属均发生光电 效应,比较它们表面逸出的具有最大初动 能的光电子,钙逸出的光电子具有 较大的( ) A .波长 B .频率 C .能量 D .动量 解析 由光电效应方程 E km =hν-W =hν-hν0 钙的截止频率大,因此钙中逸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小,其动量p = 2mEkm ,故动量小,由λ =h p ,可知波长较大,则频率较小,选项A 正确. 答案 A 4.(2014·广东理综,18,6分)(难度★★★)(多选)在光电效应实验中,用频率为ν 的光照射光电管阴极,发生了光电效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增大入射光的强度,光电流增大 B .减小入射光的强度,光电效应现象消失 C .改用频率小于ν的光照射,一定不发生光电效应 D .改用频率大于ν的光照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变大 解析 增大入射光强度,使单位时间内逸出的光电子数增加,因此光电流增 大,选项A 正确;光 电效应与照射光的频率有关,与强度无关,选项B 错误; 当照射光的频率小于ν,大于极限频率时 发生光电效应,选项C 错误;由E km =hν-W ,增加照射光的频率,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变大,选项D 正确. 答案 AD 5. (2013·北京理综,14,6分)(难度★★)如图所示,一束可见光射向半圆形玻璃砖 的圆心O ,经折射后分为两束单色光a 和b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高考理综试卷word版(新课标卷)含答案

绝密启用前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本是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第1页至第5页,第Ⅱ卷第6页至第12页。全卷满分300分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填写在答题卡上。考生要认真核对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中“准考证号、姓名、考试科目”与考生本人准考证号、姓名是否一致。 2.答第Ⅰ卷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第Ⅱ卷卷时,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作图题可先用铅笔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绘出,确认后再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描清楚。必须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3.考试结束,监考员将将试题卷和答题一并收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120分) 本试卷共21小题,每小题6分,共126分。合题目要求的。 以下数据可供解题时参考: 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S 32 Cl 35.5 Ca 40 Cu 64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将让你听的红细胞放入4℃蒸馏水中,一段时间后红细胞破裂,主要原因是 A.红细胞具有水溶性 B.红细胞的液泡体积增大 C.蒸馏水大量进入红细胞 D.低温时红细胞膜流动性增大 2.甲、乙两种酶用同一种蛋白酶处理,酶活性与处理时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甲酶能购抗该种蛋白酶降解 B. 甲酶是不可能具有催化功能的RNA C.乙酶的化学本质为蛋白质 D.乙酶活性的改变是因为其分子结构的改变 3.番茄幼苗在缺镁的培养液中培养一段时间后,与对照组相比,其叶片光合作用强度下降,原因是 A.光反应强度升高,暗反应迁都降低 B.光反应强度降低,暗反应迁都降低升高 C.反应强度不变,暗反应迁都降低降低 D.反应强度降低,暗反应迁都降低不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