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写家风调研报告的范文

写家风调研报告的范文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写家风调研报告的范文

篇一:20XX申论写作范文:家风

20XX申论写作范文:家风·国风

材料:中华文化向来注重崇德尚义,孔子选择“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孟子追求“舍生取义,杀身成仁”。5000年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历史敬畏,也有“为天下人谋永福也”的理想情怀。正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精神道统”,孕育出中华儿女穷不失义、达不离道的价值取向,己达达人、兼善天下的行为方式。家风是中国传统文化和道德在每个家庭中的传承,请以家风·国风为主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中公教育专家为考生带来“正家风养国风”参考范文。

【参考范文】

正家风养国风

春节期间,央视开展了以“家风是什么”为主题的新一轮街头采访。关于家风,众说纷纭。有人回答:“低调做人,高调做事”;有人笑道:不坑爹,不啃老;还有人说:“仁义

礼智信”。家风是中国传统文化和道德在每个家庭当中的传承,大都推崇的是忠孝礼义等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家风凝结着中国人的智慧,家风是民族精神的传承。

家风正,则后代正,则源头正,则国正。家风是形成优良国风的基础,与此同时,国风决定家风。“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只有每一个小家的“家风”都能纯正、淳朴,那么整个社会的风气才会好转,我们国家的风气才能得以清正。

正家风,从重孝道入手,宣扬仁义礼智信传统道德观念。我国正处于社会经济社会转型期,难免矛盾凸显。随着全球一体化,传统文化根基遭受撼动,与西方文化“水土不服”,人们在转型期难免出现“价值取向迷茫”。但是,仁义礼智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不会随社会形态的改变而改变。时代在前进,它所赋予的内涵也应该被充实。“仁”代表“仁爱慈善”,“义”代表“正义奉公”,“礼”代表“尚礼守法”,“智”代表“崇智求真”,“信”代表“诚实守信”。通过宣扬仁义礼智信,来正家风,更新当今时代所需要的新的礼仪文化,使我们这个号称礼仪之邦的古国放射出现代文明的光彩。

养国风,“苍蝇老虎一起打”,营造公平正义社会环境。习总提到: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国家的发展不仅是要搞好经

济建设,而且要推进社会的公平正义,促进人的全面和自由的发展。而当今,社会还存在许多不公平的现象,收入分配不公、司法不公、利益固化、阶层藩篱、政府公信力持续下降,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部分领导干部的不正之风。损害了群众利益,败坏了党的形象。党风不清、政风不淳,进而引发腐败,滋生权力寻租。因此,养国风,领导干部需营造严守法纪、勤俭节约、清正廉洁的好家风,以清正之风促成浩然国风。

家风是一种潜在的能量,润物细无声。树良好家风需要家长重视家庭文化,不忘家风,身体力行,以实际行动感染孩子自觉遵守,主动传承,自愿践行;同时,领导干部更是要带头以身作则,杜绝贪污腐败、骄纵奢靡的歪风,以清正的家风为国风注入正气!(916字)

地址:杭州市文三路477号华星科技大厦三楼事业单位微信号:zjsydwks

最新招考公告、备考资料就在浙江事业单位考试网

地址:杭州市文三路477号华星科技大厦三楼事业单位微信号:zjsydwks

篇二:关于家风的作文素材

关于家风的作文素材

有关家风的文章

修身,齐家,才能治国,平天下。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家风敦厚尤显重要。因此,古往今来,中国家庭留下了不少“家教联”,令晚辈耳濡目染,成为“言传”和“身教”的典范。

明朝书画家徐渭,晚年曾撰写一副令人费解的家教联:“好读书,不好读书;好读书,不好读书。”此联妙在一个“好”字,语意双关,耐人寻味:少年时期正是读书好时光,可惜不知读书的重要不喜欢读书;年纪老了,懂得读书的重要,想好好读点书,可是老眼昏花,力不从心已经不能好好读书了。告诫子孙珍惜时光,趁早好好读书。

皇室家庭也不例外。明朝嘉靖皇帝朱厚熜,幼时贪玩,无心读书。他父亲兴王心中担忧,将他关在书房里,罚抄一副家教对联:“读书好练武好学好更好;创业难当权难知难不难。”规定每天抄100遍,否则鞭笞。朱厚熜整整抄了100天,顿悟父亲的苦心,痛哭下跪于父亲面前请罪。从此,把这副对联挂在书房里,用功读书。

难得糊涂的郑板桥,以竹入联写就:“咬完几句有用书,可充饮食;养成数竿新生竹,直似儿孙。”教育儿孙做人要像竹子一样虚心有节、刚直不阿。

清政府中少有的文武兼备的洋务人才,曾任广东按察使的王之春,他的家教联则是:“少读书,便是低天分;行刻薄,真乃大糊涂。”意思是:人没有天生的低天分,一个人天分的高低全在于后天的用功程度,天分低是因为自己少读书的

缘故。

林则徐也十分重视家教,其家教联写道:“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则增其过。”其晚年因病辞官回乡,俭朴生活,对子孙要求甚严,处处言传身教,时时督促教导,乡亲们无不称赞他是做人的楷模。

郭沫若曾于1940年,为其侄媳魏蓉芳题写一联:“莫学芙蓉空有面,应效芬芳发自心。”此联用蜂腰格嵌入侄媳妇名字,情深意切地教导她要诚实做人,表里如一。

老舍在女儿出嫁后,十分关心女儿女婿的生活,给他们写了一副对联:“劳逸妥安排,健康多福;油盐休浪费,勤俭持家。”为女儿的生活作了长远规划,愿她治家有道,健身有方,体现了慈父对女儿的爱护和关心。

千年家风,“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这些家教对联,底蕴厚重,韵味深长。于家,这是风范;于国,那是脊梁。

引言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良好的家风,必然会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这是民族兴旺发达,国家繁荣昌盛的必要条件。

我们中华民族有重视家风的传统,讲究道德,勤俭持家,看重亲情,严于教子。随着社会的发展,应该在新的条件下,继承和发扬这个优良传统。

事实论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