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南师大文学院 院长和副院长

南师大文学院 院长和副院长

1982年1月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获文学学士学位;1984年6月北京大学研究生毕业,获文学硕士学位; 1998年南京大学博士研究生毕业,获文学博士学位。1984年6月至今南京师范大学任教;1992年破格副教授;1994年破格教授。曾任南京师大中文系中国现代文学教研室主任、中文系主任、文学院副院长等职,现任文学院院长。
多年来主要从事中国现代文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培养博、硕士研究生40多名,在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中国现代文学与文化关系研究、中国现代文学思想史和学术思潮史研究、中国现代文学思潮流派研究、中国现代乡土文学研究、鲁迅研究等方面均有所建树。近年来他先后主持或独立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国家教委和省部级社科基金项目3项;已出版了个人学术专著5部,主编出版教材5部,与他人合著或参与撰述的学术著作有10多部,此外在《中国社会科学》、《文学评论》等重要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180余篇。
曾先后获得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1项、三等奖4项;获得国家教委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1项;获得江苏省教委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曾获全国教育战线师德先进个人称号,并曾多次荣获江苏省高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称号;入选江苏省“333”专家培养工程第二层次培养对象;被评为江苏省首届优秀社会科学工作者;获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2001年度教育部全国高校优秀青年教师奖。2004年获全国高校教学名师奖。



杨洪承(1954?6---),男,生于安徽芜湖,祖籍江苏镇江。文学博士,教授,中共党员。1973年下乡插队落户,1975年安徽师范大学中文系学习,1978年考入山东师范大学研究生,1981年毕业,获文学硕士学位,并留校先后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1993年被评为山东省中青年学术骨干和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1997年苏州大学博士研究生毕业,并获文学博士学位,2000年作为南京师范大学引进高层次人才调入文学院工作。现任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联系导师。南京师范大学文科教学专门委员会委员。文学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和教学委员会委员,文学院学报编委,中文系副主任。社会兼职有: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理事,中国比较文学学会青年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比较文学教学研究会理事,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江苏省中国现代文学学会副秘书长,江苏省鲁迅研究会副秘书长等。
多年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兼涉猎文学批评、比较文学文化研究及文学理论

研究。博士生导师专业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思潮流派研究和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家论。代表性研究成果近五年有学术专著《文学社群文化形态论》(安徽文艺出版社1998年),《文学边缘的整合——文学与文化研究初探》(海天出版社1998年),《现象与视阈——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纵横》(吉林教育出版社2003年)。另主编、参编、合著各类学术著作、教材10余部。并先后在全国《文学评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鲁迅研究月刊》、《中国比较文学》等权威和核心刊物发表学术论文百万字,其中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的论文有10余篇。学术成果获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3项,山东省首届刘勰文艺评论奖1项,山东省教委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1项。近五年还获得“中国现当代文学”国家精品课程(2003年),江苏省高等学校优秀课程群(2002年),江苏省高等学校优秀研究生课程(2002年),南师大优秀课程、教学成果(2001年)等集体奖,均排名第二。
其学术成就:一是中国现当代文学思潮流派研究与作家作品研究。博士论文《文学社群文化形态论—中国现代文学社团流派研究》,被专家认为首次提出“文学社群”的文学史概念,对研究现代文学社团流派具有开拓性意义。《王统照评传》国内第一部系统研究王统照生平创作的著作也产生了一定影响。二是比较文学的文化研究和文学理论研究。这些方面研究专著和论文受到关注,文学史学研究成果得到首肯,被学界称为“青年文学史评论家”。
已培养毕业的硕士研究生1余人,博士生1人。目前在指导的博士后2人、博士生6人、硕士研究生12人。正在主持的“20年代中国文学与政治文化关系研究”,是江苏省十五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并与人合作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