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思考题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思考题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思考题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思考题

实验一FTP、Web服务器的配置与使用

一、实验目的

掌握FTP服务的体系结构与工作原理,掌握利用Serv-U实现FTP服务的基本配置,熟悉常见FTP命令的使用,熟悉FTP下载工具如:LeapFTP。

了解WWW服务的体系结构与工作原理,掌握利用Apache实现Web服务器的基本配置,掌握WEB站点的管理。

二、实验环境

与因特网连接的计算机网络系统;主机操作系统为windows;Serv-U、LeapFTP、Apache、IE等软件。

三、实验内容

1、基于Serv-U的FTP服务器配置,使用IE或LeapFTP进行FTP访问

2、基于Apache的Web服务器配置

四、实验步骤

1、FTP的配置与使用

(1)安装Serv-U软件

(2)设置FTP服务器的IP地址为本机IP地址,另外输入自己喜欢的域名(3)设置FTP服务器为允许匿名访问,即anonymous账号,同时设置该账号可以访问的目录(如:D:\movie,在该目录内随便放几个文件),回答问题7 (4)设置命名的账号名称、密码以及对应的访问目录(如:D:\mp3,在该目录内随便放几个文件)

(5)使用IE进行FTP访问,在IE地址栏输入ftp://127.0.0.1

(6)使用LeapFTP工具进行本机FTP访问,匿名访问,账户访问

(7)访问周围同学建立的FTP服务器

(8)尝试个性欢迎信息的设置、IP限制、虚拟目录、最大用户数、上传速率限制、下载速率限制等功能

2、Web服务器配置与使用

(1)基于Apache软件,建立WEB服务器,参考Apache使用说明进行安装。(2)IE中进行web访问http://127.0.0.1,观察结果

(3)修改web页面:下载自己喜欢的网页,保存命令为index.html,将网页拷贝覆盖至Apache的安装目录(C:\Program Files\Apache Software Foundation\Apache2.2\htdocs)下,再访问http://127.0.0.1,观察结果

(4)尝试使用word对index.html的内容进行修改,适当加入超级链接,再访问http://127.0.0.1,观察结果

(5)访问周围同学建立的Web服务器

五、分析与问题回答

基础知识与问题:

1、FTP使用两个并行的TCP连接来传输文件,一个是(),一个是()。

2、SMTP协议使用的端口号为()。

3、DNS的作用与DNS服务器的分类。

4、简述DNS的工作过程。

5、列举常用的应用层协议。——————————————————————————————————在实验的基础上,分析和回答以下问题:

6、描述FTP服务器配置的主要步骤,结果观察与分析理解。

7、“是否将用户锁定在主目录”该选项的效果是怎样的?

8、描述Web服务器配置的主要步骤,结果观察与分析理解。

9、目前较为流行的Web服务器和FTP服务器软件主要有哪些?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10、目前较为流行的Web浏览器主要有哪些?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实验二利用分组嗅探器(Ethereal)分析协议HTTP

一、实验目的

利用网络嗅探器对HTTP协议的请求和应答进行分析,从而较深入地理解和掌握HTTP协议原理。

二、实验环境

与因特网连接的计算机网络系统;主机操作系统为windows;Ethereal、IE 等软件。

三、实验内容

1、HTTP协议下GET与条件GET的分析

2、HTTP协议获取长文件的观察与分析

3、HTTP协议获取嵌有对象的HTML文档的观察与分析

四、实验步骤

1、HTTP GET/response交互

首先通过下载一个非常简单的HTML文件(该文件非常短,并且不嵌入任何对象)。

(1)启动Web browser。

(2)启动Ethereal分组嗅探器。在窗口的显示过滤说明处输入―http‖,分组列表子窗口中将只显示所俘获到的HTTP报文。

(3)一分钟以后,开始Ethereal分组俘获。

(4)在打开的Web browser窗口中输入一下地址(浏览器中将显示一个只有一行文字的非常简单的HTML文件):

https://www.doczj.com/doc/3011470010.html,/ethereal-labs/HTTP-ethereal-file1.html

(5)停止分组俘获。

窗口如图1所示。根据俘获窗口内容,回答―五、分析与问题回答‖中的6-10题。

图1分组俘获窗口

2、HTTP 条件GET/response交互

(1)启动浏览器,清空浏览器的缓存(在浏览器中,选择―工具‖菜单中的―Internet 选项‖命令,在出现的对话框中,选择―删除文件‖)。

(2)启动Ethereal分组俘获器。开始Ethereal分组俘获。

(3)在浏览器的地址栏中输入以下URL:

https://www.doczj.com/doc/3011470010.html,/ethereal-labs/HTTP-ethereal-file2.html,你的浏览器中将显示一个具有五行的非常简单的HTML文件。

(4)在你的浏览器中重新输入相同的URL或单击浏览器中的―刷新‖按钮。(5)停止Ethereal分组俘获,在显示过滤筛选说明处输入―http‖,分组列表子窗口中将只显示所俘获到的HTTP报文。

根据操作回答―五、分析与问题回答‖中的11-14题。

3、获取长文件

(1)启动浏览器,将浏览器的缓存清空。

(2)启动Ethereal分组俘获器。开始Ethereal分组俘获。

(3)在浏览器的地址栏中输入以下URL:

https://www.doczj.com/doc/3011470010.html,/ethereal-labs/HTTP-ethereal-file3.html,浏览器将显示一个相当大的美国权力法案。

(4)停止Ethereal分组俘获,在显示过滤筛选说明处输入―http‖,分组列表子窗口

中将只显示所俘获到的HTTP报文。

根据操作回答―五、分析与问题回答‖中的15-17题。

4、嵌有对象的HTML文档

(1)启动浏览器,将浏览器的缓存清空。

(2)启动Ethereal分组俘获器。开始Ethereal分组俘获。

(3)在浏览器的地址栏中输入以下URL:

https://www.doczj.com/doc/3011470010.html,/ethereal-labs/HTTP-ethereal-file4.html,浏览器将显示一个具有两个图片的短HTTP文件

(4)停止Ethereal分组俘获,在显示过滤筛选说明处输入―http‖,分组列表子窗口中将只显示所俘获到的HTTP报文。

根据操作回答―四、实验报告内容‖中的18-19题。

五、分析与问题回答

基础知识与问题:

1、HTTP使用的传输层协议是()。

2、HTTP协议在服务器端的端口号为()。

3、HTTP的报文有两种,分别是()和()。

4、HTTP请求报文中的第一行的方法字段有哪些?

5、解释HTTP协议的非持久连接与持久连接。——————————————————————————————————在实验的基础上,分析和回答以下问题:

6、你的浏览器运行的是HTTP1.0,还是HTTP1.1?你所访问的服务器所运行的HTTP版本号是多少?

答:我的浏览器运行http1.1.

7、你的计算机的IP地址是多少?服务器https://www.doczj.com/doc/3011470010.html,的IP地址是多少?答:src: 192.168.0.6 des:128.119.245.12

8、从服务器向你的浏览器返回的状态代码是多少?

答:状态码为200OK。

9、你从服务器上所获取的HTML文件的最后修改时间是多少?

答:last-modified:Fri,28 Nov 2014 03:22:36

10、返回到你的浏览器的内容一共多少字节?

答:126。

——————————————————————————————————11、分析你的浏览器向服务器发出的第一个HTTP GET请求的内容,在该请求报文中,是否有一行是:IF-MODIFIED-SINCE?

答:没有。

12、分析服务器响应报文的内容,服务器是否明确返回了文件的内容?如何获知?

答:返回了。结果如下:

13、分析你的浏览器向服务器发出的第二个―HTTP GET‖请求,在该请求报文中是否有一行是:IF-MODIFIED-SINCE?如果有,在该首部行后面跟着的信息是什么?

答:有,If-Modified-Since Fri,28 Nov 2014 03:42:36

14、服务器对第二个HTTP GET请求的响应中的HTTP状态代码和状态短语是多少?服务器是否明确返回了文件的内容?请解释。

答:状态码和相应状态信息的值为304 Not Modified,它表示缓存器可以使用该对象。第二次没有返回文件的内容,因为他只是作为对该条件GET的相应,Web 服务器只发送一个相应报文,不包含请求的对象。——————————————————————————————————15、你的浏览器一共发出了多少个HTTP GET请求?

答:1个。

16、承载这一个HTTP响应报文一共需要多少个包含数据的TCP报文段?

答:结果如下:

17、与这个HTTP GET请求相对应的响应报文的状态代码和状态短语是什么?答:状态码和状态短语是200OK,表示请求成功,信息包含在相应报文中。——————————————————————————————————18、你的浏览器一共发出了多少个HTTP GET请求?这些请求被发送到的目的地的IP地址是多少?

答:一共5个,目的地址分别为:128.119.245.12 ,128.119.240.90,165.193.123.218,128.119.240,90,165.193.140.14

19、浏览器在下载这两个图片时,是串行下载还是并行下载?请解释。

答:第一个图片无法显示。

实验三IP协议分析

一、实验目的

通过分析由跟踪执行traceroute程序发送和接收捕获得到的IP 数据报,深入研究在IP 数据报中的各种字段,理解IP协议。

二、实验环境

与因特网连接的计算机网络系统;主机操作系统为windows;Ethereal、pingplotter等软件。

三、实验内容

1、利用pingplotter理解traceroute工作原理

2、利用Ethereal分析tracetoute以及ICMP协议工作细节以及IP分片操作

四、实验步骤

在实验开始之前,首先对IP的报文格式进行熟悉

1、执行traceroute程序并捕获数据包

通过教材1.4.3节(27页)的内容,回顾traceroute的工作原理与方法:它首先发送一个或多个IP头部的TTL字段设置为1的数据报,随后发出了一个或多个TTL值为2 的一系列数据报到相同目的主机,然后发出了一个或多个TTL 值为3 的一系列数据报到相同目的主机,依此类推。一个路由器每收到一个数据报时都必须把TTL值减1,如果TTL为0时,一个ICMP 消息((type 11 –TTL-exceeded)将被路由器发送到源主机。由于这个原因,一个TTL为1(由执行traceroute的主机发送)的数据报由源主机发送后,将导致路由器在一跳后发送一个ICMP TTL-exceeded信息到给源主机;发送TTL值为2 的数据报会导致路由器两跳后发送一个ICMP 信息到源主机;依此类推。在这种方式下,通过从源主机与目的主机中的路由器返回的ICMP 数据报,主机执行的traceroute可

以了解源主机和目的主机之间的路由器的IP 地址。

实验通过发送ICMP报文来探究IP协议(因为ICMP报文会用IP协议进行封装),用户用于发送ICMP报文的工具主要有ping和traceroute,为了捕获分片的IP报文,需要发送大于1500字节数据的分组,而window下的traceroute(tracert)不提供改变ICMP请求报文大小的功能,本实验使用一个ICMP工具:pingplotter,其报文大小设置方式为:Edit->Options->Engine中,修改packet size项,默认数据包大小为56字节。一旦pingplotter 发出逐步递增TTL值的数据包序列时,等待一个跟踪时间间隔(Trace Interval)后,再次重新启动发送TTL为1的数据报。跟踪时间间隔和间隔数量可以由pingplotter明确设置。

执行下列操作:

(1)启动Ethereal,开始分组捕获(Capture->Start),然后Ethereal的包捕获选

项屏幕按下OK。

(2)启动pingplotter,并在―Address to Trace Window‖中输入目的主机名。在―#of times to Trace‖输入3,因为你不需要收集太多的数据。选择菜单项Edit->Options->Engine,然后在Packet Size域中填写一个56的值,按下OK。然后按跟踪按钮。你应该看到一个pingplotter窗口看起来像这样:

接下来,发送一个较长的数据报,选择Edit->Options->Engine,然后在Packet Size字段的值填写2000,按OK确定。然后按Resume按钮。

最后,发送一个更长的数据报,选择Edit->Options->Engine,然后在Packet Size字段的值填写3500,按OK确定。然后按Resume按钮。

停止Ethereal跟踪。

跟踪捕获时,你应该能够看到你计算机发出的ICMP Echo Request和中间路由器发回到你计算机的ICMP TTL-exceeded的消息。只要有可能,实验时应该记录或打印输出所捕获到的数据报,以便在回答下面问题时用到。

五、分析与问题回答

基础知识与问题:

1、ICMP协议的中英文全称。

2、一般,完成动态IP地址分配的是()协议。

3、IPv4地址已经不够使用,()临时解决该问题,()从根本上解决该问题。

4、IP分类编址中,C类子网容纳()台主机。

5、简单描述traceroute的工作原理。——————————————————————————————————在实验的基础上,分析和回答以下问题:

6、选择你的主机所发出的第一个ICMP Echo Request消息,扩展分组明细栏中展开IP协议部分。您的计算机的IP地址是什么?

答:192.168.0.6

7、在IP数据包头部,在上层协议字段的值是什么?

答:ICMP(1)。

8、在IP头部有多少字节?IP数据包有多少个字节的有效载荷?解释是怎样确定有效载荷的字节数的。

答:IP头部:20bytes,总长度为66bytes,因此IP数据包的有效载荷为66-20=46bytes。

9、这个IP数据报被分段了吗?解释你是如何确定数据报是否被分段了的。下一步,通过点击Source列标题,按源IP地址对跟踪到得数据包降序排序。选择发送您的计算机第一个ICMP Echo Request消息,在分组明细栏中展开IP协议部分。在―listing of captured packets‖窗口中,你应该看到第一个ICMP消息后的所有后续ICMP消息。使用向下箭头移动到你主机发出的ICMP消息。

答:这个IP数据包没有被分割。Flags标记中,More fragment被置为0,说明后面没有被分段。

10、在你主机发出的一些列ICMP消息中,数据报中哪些字段在一个数据报到下一个数据包时总是变化的?

答:标识、头部检验和。

11、哪些字段保持不变?哪些字段必须保持不变?哪些字段必须改变?为什么?

答:必须改变的:标识,头部检验和,标识是原主机赋予IP数据包的标识符,头部教研和用于保证IP数据报报头的完整性。

必须保持不变的:版本、头部长度、区分服务、标记、片偏移、协议、目的地址。

12、根据在IP数据报中标志字段看到的值说明其所采用的方式。接下来,分组仍然按源地址排序,找出最近的路由器(第一跳路由器)所发回的ICMP TTL-exceeded系列消息。

13、段和TTL字段的值是什么?

答:段:0xdf4c(57164) ,TTL:54。

14、路由器发回的所有ICMP TTL-exceeded消息的标志字段的值都保

持不变吗?为什么?

答:TTL值不变。

实验四路由器基本配置与操作

一、实验目的

基于网络设备模拟软件,学习和使用路由器的各种基本配置与验证命令。

二、实验环境

使用RouterSim Network Visualizer软件来模拟网络设备与网络环境;主机操作系统为windows。

三、实验内容

1、路由器名称及密码配置

2、路由器配置保存、删除和重启

3、路由器接口的IP地址,二层协议配置

四、实验步骤

准备工作:1)安装RouterSim Network Visualizer6.0;2)学习《CCNA实验手册》,对路由器的配置进行熟悉。常用命令:exit(返回上一级),?(帮助)1、运行RouterSim Network Visualizer6.0,点击―Net Visualizer Screen‖,在窗口中

加入路由器2811,双击路由器2811,进入命令行窗口。

2、修改路由器的名称及密码操作。(回答问题6)

(1)路由器启动后,提示符为Router> ,输入?,观察屏幕显示;当前模式为用户模式,输入enable,从用户模式切换到特权模式,观察提示符变化Router#。

(2)进入配置模式的两种操作:a. 输入config;出现提示后,按回车键,选择使用终端来配置路由器;b. 输入config terminal 或config t。

(3)进入配置模式后,提示符变为Router(config)#,输入hostname xxxx (xxxx 为你的名字,如Wuchun),此时路由器的名称由Router改变为新设置的名称。

(4)输入enable ?,观察屏幕显示;输入enable secret mima1234,密码设置完成。输入exit,返回特权模式,提示符Router#;输入exit,返回用户模式,提示符Router>;在用户模式下,输入enable,此时需要输入正确的密码才能进入特权模式。

(5)重新加入一台路由器2811,尝试第二种密码设置命令enable password mima4321,验证其效果;同时又设置enable secret mima1234,再验证效果,在特权模式下,输入show run或sh run,注意查看设置的密码。

(6)重新加入一台路由器2811,尝试设置控制台密码,在配置模式下(Router(config)#),输入line ?,观察;输入line console 0,再输入password 123,

连续输入exit返回后,观察密码效果。

3、路由器配置的保存,删除,重启等。(回答问题7)

(1)加入路由器2811,路由器启动后,修改路由器名称为CCNA。

(2)路由器重启,在特权模式下,输入reload;出现提示,输入n,回车;出现提示,回车,观察路由器重启过程,观察重启后的路由器名称。

(3)修改路由器名称为CCNP。

(4)保存配置,在特权模式下,输入copy running-config startup-config 或copy run start,再回车,完成配置保存;再输入reload,重启。

(5)进行配置的删除,在特权模式下,输入erase ?,观察,输入erase startup-config,回车;再输入reload,出现提示,输入n,回车,完成重启。

4、对接口设置IP地址。(回答问题8-10)

(1)加入路由器2811,输入enable,进入特权模式;输入sh version,观察显示Cisco 2811具有多少接口(显示的倒数5、6行,FastEthernet interfaces是以太网接口,Serial(sync/async) interfaces是串行(同步/异步)接口)。

(2)输入sh run,观察接口的运行情况,接口名称,接口是否配有IP地址,接口是启用还是关闭(shutdown),输入sh int FastEthernet0/0,观察结果。

(3)输入config t,进入配置模式;输入interface ?,观察路由器可能具有接口;输入interface Fastethernet0/0,进入Fastethernet0/0接口的配置,提示符变为Router(config-if)#;配置该接口的ip地址和子网掩码,输入ip address 192.168.1.24 255.255.255.0,输入no shutdown,启用该接口,观察提示。

(4)返回到特权模式下,输入sh run,查看接口状态。

(5)输入sh ip interface,观察结果,输入sh ip interface brief,观察结果。

5、对串口设置二层协议。(回答问题11)

(1)在特权模式下,输入config t,进入配置模式;输入interface Serial0/1/0,进入Serial0/1/0接口的配置,配置ip地址和子网掩码为192.168.5.2 255.255.255.0。

(2)输入encapsulation ?,观察可能使用的二层协议。输入encapsulation ppp,将该接口的二层协议配置为ppp协议。输入no shutdown,启用该接口。返回到特权模式,输入sh run,查看接口状态。

6、思科发现协议CDP,帮助管理员获取相邻设备的硬件和协议信息。(回答问

题12-13)

(1)分别加入一个路由器2811,一个路由器2621。将路由器2811的名称改为sibo1,将路由器2621的名称改为sibo2。

(2)按下图对两个路由器进行连接,配置ip地址,启用端口。

(3)在路由器sibo1的命令行窗口中操作,在特权模式下,输入ping 192.168.12.2,观察结果;输入ping 192.168.12.3,观察结果。(!!!!!表示ping 成功,.....表示ping 不成功)

(4)在路由器sibo1的命令行窗口中操作,在特权模式下,输入show cdp entry *,观察到与路由器sibo1的相连接的路由器的相关信息。

7、自己查找资料,完成路由器NAT 功能的配置。(回答问题14)

五、分析与问题回答

基础知识与问题:

1、一般来说,路由器运行(应用层 )、(运输层 )、(网络层 )这三层的协议。

2、以太网交换机能否隔离广播风暴?能

3、路由器能否隔离广播风暴? 能

4、简单说明MTU 的含义,以太网的MTU 是多少?

答:MTU (数据最大传输单元),是指一种通信协议的某一层上面所能通过的最大数据报大小。以太网的MTU= 1500字节。

5、对比集线器、交换机、路由器。

答:集线器:将一些机器连接起来组成一个局域网,采用共享带宽的工作方式; 交换机:作用于集线器大体相同,交换机采用的事独享带宽;

路由器:用于连接不同网段并且找到网络中数据传输最合适的路径。 —————————————————————————————————— 在实验的基础上,分析和回答以下问题:

6、password 密码与secret 密码的区别是什么?若同时都设置,哪一种有效? 答:secret 密码以密文形式存在,password 密码以明文形式存在,若同时都设置,secret 密码优先于password 密码。

——————————————————————————————————

7、在第二步中,路由器重启后,路由器的名称是Router 还是CCNA ?在第四步中,路由器重启后,路由器的名称是Router 还是CCNP ,为什么?在第五步中,路由器重启后,路由器的名称是Router 还是CCNP ,为什么?

答:第二步中,重启后,路由器的名称是Router

;第四步中,路由器重启后,名sibo1 192.168.12.1/24

sibo2 192.168.12.2/24

Fa0/0

Fa0/1

称为CCNP,这是因为在重启之前,已经保存了路由器的设置;第五步中,路由器重启后,路由器的名称为CCNP,这是因为在重启之前,已经删除了路由器的配置。——————————————————————————————————8、Cisco 2811具有多少个FastEthernet interfaces?多少个Serial(sync/async) interfaces?

答:有2个FastEthernet interfaces,4个Serial interfaces 。

9、第二步中,第一个以太网接口的名称FastEthernet0/0,第二个以太网接口的名称是什么?第一个串口的名称是Serial0/0/0,后面几个串口的名称分别是什么?这些接口是启用还是关闭状态(Shutdown)?

答:第二个以太网接口的名称为:FastEthernet 0/1,关闭状态;第二个串口的名称为:Serial0/0/1,关闭状态;第三个串口名称为:Serial0/1/0,关闭状态;第四个串口名称为:Serial0/1/1,关闭状态。

10、第四步中,FastEthernet0/0接口的状态如何?

答:

——————————————————————————————————11、输入encapsulation ?,观察到的可能的二层协议有哪些?

答:

——————————————————————————————————12、第三步中,ping的结果是什么?

答:

13、第四步中,观察结果中,Device ID,IP Address,Platform,Interface分别是什么?

答:Device ID:sibo2,,IP Address:192.168.12.3 ,Platform:cisco 2811 Interface :FastEthernet0/1。

——————————————————————————————————14、NAT的作用是什么?主要的配置命令是什么?

答:NAT网络地址转换,作用是把内网的私有地址,转化成外网的公有地址。

实验五路由器静态路由、RIP、OSPF路由协议配置

一、实验目的

基于网络设备模拟软件,学习和使用路由器的静态路由、RIP、OSPF路由协议配置。

二、实验环境

使用RouterSim Network Visualizer软件来模拟网络设备与网络环境;主机操作系统为windows。

三、实验内容

1、静态路由的配置

2、RIP动态路由配置

3、OSPF动态路由配置

四、实验步骤

4.1 静态路由

要求:

1. 加入3台路由器2811,设置路由器的基本参数,如图所示;配置完成后应保证在sibo2上可以ping 通sibo1和 sibo3。

2. 在路由器sibo1配置静态路由;

3. 在sibo3上配置默认路由;

过程:

1. 分别完成sibo1,sibo2,sibo3路由器的配置,并且保存。请写出sibo2路由器的全部配置过程和命令。

2. 检验路由器之间的三层连通性,打开Net Packet Monitor显示ip分组。

点击命令行窗口右上第一个快捷工具图标,打开Net Packet Monitor。

sibo2#ping 192.168.12.1

Type escape sequence to abort.

Sending 5, 100-byte ICMP Echos to 192.168.12.1,timeout is 2 seconds:

!!!!!

Success rate is 100 percent (5/5), round-trip min/avg/max = 32/55/80 ms

sibo2#ping 192.168.23.3

Type escape sequence to abort.

Sending 5, 100-byte ICMP Echos to 192.168.23.3,timeout is 2 seconds:

!!!!!

Success rate is 100 percent (5/5), round-trip min/avg/max = 28/61/120 ms

sibo2#

3. 在sibo1上配置静态路由

在sibo1路由器上输入ping 192.168.23.3,结果是通还是不通,为什么?(问题7)

在sibo1路由器继续如下配置

sibo1#show ip route

Gateway of last resort is not set

C 192.168.12.0/24 is directly connected, Serial0/0/0

注:C代表的是直连网段,而我们需要配置和学习的是非直连网段

sibo1(config)#ip route 192.168.23.0 255.255.255.0 192.168.12.2

注:上面所加的ip地址分别为目的网段、子网掩码、下一跳地址

sibo1#sh ip route

Gateway of last resort is not set

C 192.168.12.0/24 is directly connected, Serial0

S 192.168.23.0/24 [1/0] via 192.168.1.2

注:S代表静态路由、管理距离值为1、度量值为0。

sibo1#ping 192.168.23.3

Type escape sequence to abort.

Sending 5, 100-byte ICMP Echos to 192.168.23.3,timeout is 2 seconds:

.....

请问:虽然现在路由表中有路由条目了,但是ping却没有成功,为什么。更具体的,PING 命令到对方使用的是ECHO REQUEST报文是否能够到达sibo3?sibo3收到后,是否知道应答报文应该从哪个接口发出?(问题8)

sibo3#sh ip route

Gateway of last resort is not set

C 192.168.23.0/24 is directly connected, Serial1

sibo1#ping 192.168.23.2

Type escape sequence to abort.

Sending 5, 100-byte ICMP Echos to 192.168.23.2,timeout is 2 seconds:

!!!!!

sibo2#sh ip route

Gateway of last resort is not set

C 192.168.12.0/24 is directly connected, Serial0

C 192.168.23.0/24 is directly connected, Serial1

问题分析:这个时候我们发现在sibo2上的路由条目中有2个直连网段的条目,当我们从sibo1 ping到sibo2上的时候,sibo2上可以利用直连路由到达192.168.12.1这个接口IP地址。从而说明,路由器需要学习的是非直连网段的路由条目。为了让sibo1能ping到sibo3,我们还需要以下的设置。

sibo3(config)#ip route 192.168.12.0 255.255.255.0 192.168.23.2

sibo3(config)#end

sibo3#ping 192.168.12.1

Type escape sequence to abort.

Sending 5, 100-byte ICMP Echos to 192.168.12.1,timeout is 2 seconds:

!!!!!

还有一种默认路由的配置方式

sibo3(config)#ip route 0.0.0.0 0.0.0.0 192.168.23.2

注:8个0代表了所有的网段所有主机

sibo3(config)#end

sibo3#sh ip route

Gateway of last resort is 192.168.23.2 to network 0.0.0.0

注:最后的求助网关为192.168.23.2这个地址,也就是说,路由表接受了一个路由条目后,如果在路由表中查找不到,就通过这个地址转发出去。

S 192.168.12.0/24 is directly connected, Serial1

C 192.168.23.0/24 is directly connected, Serial1

S* 0.0.0.0/0 [1/0] via 192.168.23.2

注:默认路由都是以*号出现的

4.2 RIP动态路由

阶段一:

要求:

1. 加入3台路由器2811,设置路由器的基本参数,如3.1中图所示;

2. 在三台路由器上启用RIP协议;

3. 查看路由表并验证各网段之间的连通性。

过程:

1.sibo1上的配置

sibo1(config)#router rip

sibo1(config-router)#network 192.168.12.0

注:启用RIP协议、把路由器所有IP地址匹配192.168.12.1—192.168.12.255的接口参与到RIP 协议的路由选择进程中。

2.sibo2上的配置

sibo2(config)#router rip

sibo2(config-router)#network 192.168.12.0

sibo2(config-router)#network 192.168.23.0

3.sibo3上的配置

Sibo3(config)#router rip

sibo3(config-router)#network 192.168.23.0

4.查看路由协议

sibo1#show ip protocol

Routing Protocol is "rip"

Sending updates every 30 seconds, next due in 10 seconds

Invalid after 180 seconds, hold down 180, flushed after 240

Outgoing update filter list for all interfaces is not set

Incoming update filter list for all interfaces is not set

Redistributing: rip

Default version control: send version 1, receive any version

Interface Send Recv Triggered RIP Key-chain

Serial 0 1 1 2

Automatic network summarization is in effect

Maximum path: 4

Routing for Networks:

192.168.12.0

Routing Information Sources:

Gateway Distance Last Update

Distance: (default is 120)

注:RIP每30S发送路由表的拷贝给它的邻居。180S时间后还接收不到邻居宣告的路由条目,则认为邻居possiblely down状态。180S时间之内如果出现物理问题,则宣告这个端口上所有接收到的路由条目为possiblely down状态。标注为possiblely down状态的路由条目,再经过60S的时间后,将完全从路由表中删除。240=180+60

5.查看路由表

sibo1#sh ip route

Gateway of last resort is not set

C 192.168.12.0/24 is directly connected, Serial0

R 192.168.23.0/24 [120/1] via 192.168.1.2, 00:00:15, Serial0

注:RIP协议的标号为R IP的管理距离值为120。RIP计算度量值的方法是跳数,从R1到192.168.23.0网段需要经过几台路由器,也就是几跳,所以跳数为1。

6.测试连通性

sibo1#ping 192.168.23.3

Type escape sequence to abort.

Sending 5, 100-byte ICMP Echos to 192.168.23.3,timeout is 2 seconds:

!!!!!

6. 开启debug信息动态观察路由更新情况

sibo2#debug ip rip

等待,观察显示结果。简单说明显示结果及含义。

sibo2#undebug all

注:最快速关闭DEBUG的方法,它的全写是undebug all

7. sibo1上添加一个逻辑环回口,IP地址为172.16.1.1/24,sibo3上添加一个逻辑环回口,

IP地址为200.3.3.1/24,在RIP进程中,把两个环回口添加到RIP路由进程中

sibo1(config)#interface loopback 0

计算机网络习题及答案

计算机网络习题及答案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November 28, 2020

计算机网络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 一、选择题 √1、完成路径选择功能是在OSI模型的()。 A.物理层 B.数据链路层 C.网络层 D.运输层 2、在TCP/IP协议簇的层次中,保证端-端的可靠性是在哪层上完成的() A.网络接口层 B.互连层 C.传输层 D.应用层 √3、在TCP/IP体系结构中,与OSI参考模型的网络层对应的是()。 A.网络接口层 B.互联层 C.传输层 D.应用层 4、在OSI七层结构模型中,处于数据链路层与传输层之间的是()。 A.物理层 B.网络层 C.会话层 D.表示层 √5、计算机网络中可以共享的资源包括()。 A.硬件、软件、数据 B.主机、外设、软件 C.硬件、程序、数据 D.主机、程序、数据 √6、网络协议组成部分为()。 A.数据格式、编码、信号电平 B.数据格式、控制信息、速度匹配 C.语法、语义、定时关系 D.编码、控制信息、定时关系 二、填空题 √1、按照覆盖的地理范围,计算机网络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2、Internet采用_______协议实现网络互连。 3、ISO/OSI中OSI的含义是________。 √4、计算机网络是利用通信线路将具有独立功能的计算机连接起来,使其能够和 ________ 和________。 5、TCP/IP协议从上向下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4层。 6、为了实现对等通信,当数据需要通过网络从一个节点传送到到另一个节点前,必须在数据的头部(和尾部) 加入____________,这种增加数据头部(和尾部)的过程叫做____________或 ____________。 √7、计算机网络层次结构划分应按照________和________的原则。 8、ISO/OSI参考模型将网络分为从低到高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七层。 9、建立计算机网络的目的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三、问答题 1、什么是计算机网络 2、ISO/OSI与TCP/IP有和区别 3、什么是数据的封装、拆包 √4、TCP/IP各层之间有何关系 √5、画出ISO/OSI参考模型和 TCP/IP协议的对应关系,并说明为什么采用层次化的体系结构

武汉大学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 (2)

武汉大学教学实验报告 动力与机械学院能源动力系统及自动化专业2013 年11 月10 日

一、实验操作过程 1.在仿真软件packet tracer上按照实验的要求选择无线路由器,一般路由器和PC机构建一个无线局域网,局域网的网络拓扑图如下: 2.按照实验指导书上的表9.1(参数配置表)对路由器,DNS服务器,WWW服务器和PC机进行相关参数的配置: 服务器配置信息(子网掩码均为255.255.255.0) 主机名IP地址默认网关 DNS 202.2.2.1 202.2.2.2 WWW 202.3.3.1 202.3.3.3 路由器配置信息(子网掩码均为255.255.255.0) 主机名型号IP地址默认网关时钟频率ISP 2620XM e1/0:202.2.2.2 e1/1:202.3.3.3 s0/0:202.1.1.2 64000 Router2(Server) 2620XM f0/0:192.168.1.1 s0/0:202.1.1.1 Wireless Router Linksys WRT300N 192.168.1.2 192.168.1.1 202.2.2.1 备注:PC机的IP地址将通过无线路由器的设置自动分配 2.1 对router0(sever)断的配置: 将下列程序代码输到router0中的IOS命令行中并执行,对router0路由器进行设置。Router>en Router#conf t

2.3 WWW服务器的相关配置 对www服务器进行与DNS服务器相似的配置,包括它的IP地址,子网掩码,网关等,具体的相关配置图见下图: WWW服务器的相关配置图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 班级:电信0901 学号:U200914332 姓名:王焕 2012.1

实验四:网络协议与Web通信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网络协议数据单元的格式 2.分析网络协议工作基本流程 3.深入理解Web应用的通信过程 二、实验内容 1.网络协议数据单元分析 通过wireshark抓取局域网数据包并分析各个层次的协议数据单元内容 (1)以太网帧头 (2)IP分组首部 (3)ARP包 (4)ICMP包(ping) 2.Web原理实验 (1)HTTP协议分析 (2)通过socket编程模拟HTTP协议通信过程 三、实验原理 1.Web通信经过四个步骤: (1)建立连接 (2)客户端发送HTTP REQUEST请求 (3)服务器端接收请求,生成RESPONSE响应 (4)关闭连接 2.HTTP协议 客户端浏览器或其他程序与Web服务器之间的应用层通信协议。一般在Internet 上的Web服务器上存放的都是超文本信息,客户机需要通过HTTP协议传输所要访问的超文本信息。 3.Java网络编程 Java Socket对网络的封装是非常完美的,对于进行网络编程的程序员,使用网络就像使用本地文件系统一样简单。 与其他Socket网络编程有一个明显的区别就是,在服务器和客户机通信建立时就要另外一个ServerSocket 。 它仅仅适用与服务器端,监听指定端口,如果有socket 连接请求,它就答应,并在服务器端产生一个socket 与其对应,那么用这个socket 就可以和客户端进行通信了。 实验原理图如下:

四、实验内容及分析 1.编译、执行参考程序 本次实验提供了两个原始程序(NetServer.java和NetClient.java),它们可以实现一个服务器/客户端请求响应的完整过程。Dos环境下先后编译执行NetServer.java与NetClient.java,即可得到一次完整的客户端向服务器请求并得到响应的完整过程,结果如下: 2.修改、编写实验程序 参考程序模拟了客户端与服务器之间的对话,但由于其之间交互的数据都是我们设定的而不含有http报头信息,因此不能和真正的web服务器与浏览器对话,以下即为

计算机网络课后习题及解答

第一章概述 1-03 试从多个方面比较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的主要优缺点。 答:(1)电路交换:端对端通信质量因约定了通信资源获得可靠保障,对连续传送大量数据效率高。 (2)报文交换:无须预约传输带宽,动态逐段利用传输带宽对突发式数据通信效率高,通信迅速。 (3)分组交换:具有报文交换之高效、迅速的要点,且各分组小,路由灵活,网络生存性能好。 1-12 因特网的两大组成部分(边缘部分与核心部分)的特点是什么?它们的工作方式各有什么特点? 答:边缘部分:由各主机构成,用户直接进行信息处理和信息共享;低速连入核心网。 核心部分:由各路由器连网,负责为边缘部分提供高速远程分组交换。 1-17 收发两端之间的传输距离为1000km,信号在媒体上的传播速率为2×108m/s。试计算以下两种情况的发送时延和传播时延: (1)数据长度为107bit,数据发送速率为100kb/s。 (2)数据长度为103bit,数据发送速率为1Gb/s。 从上面的计算中可以得到什么样的结论? 解:(1)发送时延:ts=107/105=100s 传播时延tp=106/(2×108)=0.005s (2)发送时延ts =103/109=1μs 传播时延:tp=106/(2×108)=0.005s 结论:若数据长度大而发送速率低,则在总的时延中,发送时延往往大于传播时延。但若数据长度短而发送速率高,则传播时延就可能是总时延中的主要成分。 1-21 协议与服务有何区别?有何关系? 答:网络协议:为进行网络中的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定。由以下三个要素组成:(1)语法:即数据与控制信息的结构或格式。 (2)语义:即需要发出何种控制信息,完成何种动作以及做出何种响应。 (3)同步:即事件实现顺序的详细说明。 协议是控制两个对等实体进行通信的规则的集合。在协议的控制下,两个对等实体间的通信使得本层能够向上一层提供服务,而要实现本层协议,还需要使用下面一层提供服务。 协议和服务的概念的区分: 1、协议的实现保证了能够向上一层提供服务。本层的服务用户只能看见服务而无法看见下面的协议。下面的协议对上面的服务用户是透明的。 2、协议是“水平的”,即协议是控制两个对等实体进行通信的规则。但服务是上层使用所提供的服即服务是由下层通过层间接口向上层提供的。,”垂直的“ 务必须与下层交换一些命令,这些命令在OSI中称为服务原语。 1-26 试解释以下名词:协议栈、实体、对等层、协议数据单元、服务访问点、客户、服务器、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精编WORD版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精 编W O R D版 IBM system office room 【A0816H-A0912AAAHH-GX8Q8-GNTHHJ8】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实验时间:2018年5月16日 参加人员:袁志伟朱兴旺周瑞锦刘小旭 一、实验名称:VLAN划分与配置 了解vlan的作用,掌握在一台交换机上划分VLan的方法和跨交换机的VLan的配置方法,掌握Trunk端口的配置方法。理解三层交换的原理,熟悉Vlan接口的配置 二、实验内容 首先,在一台交换机上划分VLan,用ping命令测试在同一VLan和不同VLan中设备的连通性。然后,在交换机上配置Trunk端口,用ping命令测试在同一VLan和不同VLan中设备的连通性。最后,利用交换机的三层功能,实现Vlan间的路由,再次用ping命令测试其连通性。 三、实验步骤 实验组网架构

图二 Trunk 端口的配置组网图 E0/11 E0/1 E0/1 E0/11 E0/13 E0/1S1 S2 Vlan2 Vlan2 Vlan3 Vlan3 注:S1中vlan2包括端口e0/1 到e0/5,vlan3包括端口e0/7到e 0/11; 注:vlan2包括端口e0/1到e0/5,vlan3包括端口e0/7到e0/11 E0/1 E0/2 E0/10 E0/11 Vlan2 Vlan3 S1 PA PB

图三 VLan 间通信的配置组网图 实施步骤 1.Vlan 的基本配置 步骤1 按照组网图一连接好设备,为交换机划分Vlan 。参考配置命令如下: system [Quidway]VLan 2 [Quidway-vlan2]port e 0/1 e 0/2 e 0/3 e 0/4 e 0/5 [Quidway-vlan2]quit [Quidway]VLan 3 [Quidway-vlan3]port e 0/7 to e 0/11 E0/11 E0/1 E0/1 E0/11 E0/13 E0/1PCA PCB PCC PCD 网关: 网关: S1 Vlan2 Vlan3 注:S1中vlan2包括端口e0/1 到e0/5,vlan3包括端口e0/7到e 0/11; S2 网关: 网关: VLAN2: VLAN3:

计算机网络实验思考题答案

实验一网线制作 1、简述自制网线的情况,并分析原因; 2、6类双绞线的制作相对于5类(超5类)线,需要注意的地方有哪些(扩展); 下面是100M和1000M网线的常见制作方法、千兆网线的施工注意事项。 5类线(100M)的制作: a: 绿白(3)、绿(6)、橙白(1)、蓝(4)、蓝白(5)、橙(2)、棕白(7)、棕(8) b:橙白(1)、橙(2)、绿白(3)、蓝(4)、蓝白(5)、绿(6)、棕白(7)、棕(8) 常见普通线为:b-b 常见对拷线:a-b(1-3、2-6交叉) 6类线的制作(千兆线): a:橙白(1)、橙(2)、绿白(3)、蓝(4)、蓝白(5)、绿(6)、棕白(7)、棕(8) b: 绿白(3)、绿(6)、橙白(1)、棕白(7)、棕(8)、橙(2)、蓝(4)、蓝白(5) 常见普通线为:b-b 常见对拷线:a-b(1-3、2-6、4-7、5-8交叉)-(与100m的不同)两种网线的线序不同 3、为什么夹线钳剥掉外层护套要让裸漏的网线稍长一点,整好线序后又剪短; 方便整理、排列线序 4、步骤5中保护套为何也要伸入水晶头中; 增强网线的抗拉伸能力,加强网线与水晶头之间的连接 实验二路由器的配置 1、路由器的几种配置方式分别在什么场合使用比较合适? 1.控制台方式 这种方式一般是对路由器进行初始化配置时采用,它是将PC机的串口直接通过专用的配置连线与路由器控制台端口"Console"相连,在PC计算机上运行终端仿真软件(如Windows 系统下的超有终端),与路由器进行通信,完成路由器的配置。在物理连接上也

可将PC的串口通过专用配置连线与路由器辅助端口AUX直接相连,进行路由器的配置。 2.远程登录(Telnet)方式 这是通过操作系统自带的TELNET程序进行配置的(如Windows\Unix\Linux等系统都自带有这样一个远程访问程序)。如果路由器已有一些基本配置,至少要有一个有效的普通端口,就可通过运行远程登录(Telnet)程序的计算机作为路由器的虚拟终端与路由器建立通信,完成路由器的配置。 3.网管工作站方式 路由器除了可以通过以上两种方式进行配置外,一般还提供一个网管工作站配置方式,它是通过SNMP网管工作站来进行的。这种方式是通过运行路由器厂家提供的网络管理软件来进行路由器的配置,如Cisco的CiscoWorks,也有一些是第三方的网管软件,如HP的OpenView等,这种方式一般是路由器都已经是在网络上的情况下,只不过想对路由器的配置进行修改时采用。 4.TFTP服务器方式 这是通过网络服务器中的TFTP服务器来进行配置的,TFTP (Trivial File Transfer Protocol)是一个TCP/IP简单文件传输协议,可将配置文件从路由器传送到TFTP服务器上,也可将配置文件从TFTP服务器传送到路由器上。TFTP不需要用户名和口令,使用非常简单。 2、你认为本实验中的那几个命令使用频率最大? Configure、interface、exit、end 实验三交换机的配置 1.交换机的第一层功能是什么?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答案.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班级计102 学号 109074057 姓名王徽军 组号一组D 指导教师毛绪纹 安徽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 二○一二年十二月

目录 实验总体说明 (3) 实验一以太网帧的构成 (3) 实验三路由信息协议RIP (9) 实验四传输控制协议TCP (11) 实验五邮件协议SMTP、POP3、IMAP (12) 实验六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 (14)

实验总体说明 1.实验总体目标 配合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加强学生对计算机网络知识(TCP/IP协议)的深刻理解,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2.实验环境 计算机网络协议仿真实验室: 实验环境:网络协议仿真教学系统(通用版)一套 硬件设备:服务器,中心控制设备,组控设备,PC机若干台 操作系统:Windows 2003服务器版 3.实验总体要求 ●按照各项实验内容做实验,记录各种数据包信息,包括操作、观察、记录、分析, 通过操作和观察获得直观印象,从获得的数据中分析网络协议的工作原理; ●每项实验均提交实验报告,实验报告的内容可参照实验的具体要求,但总体上应包 括以下内容:实验准备情况,实验记录,实验结果分析,算法描述,程序段,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对思考问题的解答等,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不需要写入实验报告中。 实验一以太网帧的构成 实验时间:___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______ 实验角色:_____________ 同组者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练习一:领略真实的MAC帧 00000000: FF FF FF FF FF FF 8C 89 A5 75 71 10 06 05 14 55 ..q....U 00000010: 85 48 D2 78 62 13 47 24 58 25 00 00 00 00 00 00 .H襵b.G$X%...... 0000002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 0000003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 练习二:理解MAC地址的作用 ●记录实验结果 表1-3实验结果 本机MAC地址源MAC地址目的MAC地址是否收到,为什么 主机B 8C89A5-7570BB 8C89A5-757113 8C89A5-7570C1 是,主机A与主机B接在同一共享模块 主机D 8C89A5-771A47 8C89A5-757113 8C89A5-7570C1 是,主机C与主机D接在同一共享模块 主机E 8C89A5-757110 无无否,与主机A、C都不在同一共享模块 主机 F 8C89A5-7715F8 无无否,与主机A、C都不在同一共享模块 练习三:编辑并发送MAC广播帧 ●结合练习三的实验结果,简述FFFFFF-FFFFFF作为目的MAC地址的作用。 答:该地址为广播地址,作用是完成一对多的通信方式,即一个数据帧可发送给同一网段内的所有节点。 练习四:编辑并发送LLC帧 ●实验结果 帧类型发送序号N(S)接受序号N(R) LLC 001F 0 ●简述“类型和长度”字段的两种含义 答:一是如果字段的值小于1518,它就是长度字段,用于定义下面数据字段的长度;二是如果字段的值大于1536,用于定义一个封装在帧中的PDU分组的类型。 思考问题: 1.为什么IEEE802标准将数据链路层分割为MAC子层和LLC子层? 答:出于厂商们在商业上的激烈竞争,IEEE的802委员会未能形成一个统一的、最佳的局域网标准,而是被迫制定了几个不同标准,如802.4令牌总线网、802.5令牌环网等。为了使数据链路层能更好地适应多种局域网标准,802委员会就将局域网的数据链路层拆成两个子层,即逻辑链路控制

计算机网络实验三参考答案

1. What is the IP address and TCP port number used by the client computer (source) that is transferring the file to https://www.doczj.com/doc/3011470010.html,? To answer this questio n, it’s probably easiest to select an HTTP message and explore the details of the TCP packet used to carry this HTTP message, using the “details of the selected packet header window” (refer to Figure 2 in the “Getting Started with Wireshark” Lab if you’re uncertain about the Wireshark windows). Ans: IP address:192.168.1.102 TCP port:1161 2. What is the IP address of https://www.doczj.com/doc/3011470010.html,? On what port number is it sending and receiving TCP segments for this connection? Ans: IP address:128.119.245.12 TCP port:80 If you have been able to create your own trace, answer the following question: 3. What is the IP address and TCP port number used by your client computer (source) to transfer the file to https://www.doczj.com/doc/3011470010.html,? ANS: IP address :10.211.55.7 TCP port:49265 4. What is the sequence number of the TCP SYN segment that is used to initiate the TCP connection between the client computer and https://www.doczj.com/doc/3011470010.html,? What is it in the segment that identifies the segment as a SYN segment? ANS: sequence number: 0 Syn Set = 1 identifies the segment as a SYN segment

计算机网络习题及答案定稿版

计算机网络习题及答案精编W O R D版 IBM system office room 【A0816H-A0912AAAHH-GX8Q8-GNTHHJ8】

计算机网络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 一、选择题 √1、完成路径选择功能是在OSI模型的( )。 A.物理层 B.数据链路层 C.网络层 D.运输层 2、在TCP/IP协议簇的层次中,保证端-端的可靠性是在哪层上完成的() A.网络接口层 B.互连层 C.传输层 D.应用层 √3、在TCP/IP体系结构中,与OSI参考模型的网络层对应的是()。 A.网络接口层 B.互联层 C.传输层 D.应用层 4、在OSI七层结构模型中,处于数据链路层与传输层之间的是()。 A.物理层 B.网络层 C.会话层 D.表示层 √5、计算机网络中可以共享的资源包括()。 A.硬件、软件、数据 B.主机、外设、软件 C.硬件、程序、数据 D.主机、程序、数据

√6、网络协议组成部分为()。 A.数据格式、编码、信号电平 B.数据格式、控制信息、速度匹配 C.语法、语义、定时关系 D.编码、控制信息、定时关系 二、填空题 √1、按照覆盖的地理范围,计算机网络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2、Internet采用_______协议实现网络互连。 3、ISO/OSI中OSI的含义是________。 √4、计算机网络是利用通信线路将具有独立功能的计算机连接起来,使其能够和________ 和________。 5、TCP/IP协议从上向下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4层。 6、为了实现对等通信,当数据需要通过网络从一个节点传送到到另一个节点前,必须在数据的头部(和尾部) 加入____________,这种增加数据头部(和尾部)的过程叫做____________或 ____________。 √7、计算机网络层次结构划分应按照________和________的原则。 8、ISO/OSI参考模型将网络分为从低到高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七层。

福建农林大学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二

福建农林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 实验报告 2015年10 月27 日

实验项目列表

实验报告 系:计算机科学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年级: 姓名:学号:实验室号:计算机号: 实验日期:2015 年10 月27 日指导教师签字:成绩: 报告退发(订正、重做) 实验二网络监听实验 一、实验目的 1、理解网络监听原理 2、熟悉网络监听方法 3、理解网络流量 4、掌握TCP/IP的主要协议和协议的层次结构 二、实验环境与设备 本实验在实际因特网环境下进行操作,需要的设备有:一台PC机,WireShark监听软件。WireShark监听软件可从网址:https://www.doczj.com/doc/3011470010.html,/下载。实验配置如图所示。 因特网 三、实验原理 1、网络协议分析器 如果使用Web浏览器或OICQ聊天这样的网络软件,必须有网络连接才能工作,然而,你知道它们在因特网上传送的是什么类型的信息吗? 例如,计算机要对远程Web服务器发送什么数据来获取它需要的网页呢?计算机如何将邮件发给指定的人呢? 可以通过网络协议分析器(如WireShark)来协助观察网络会话的细节。网络协议分析器是一个能记录所有网络分组,并以人们可读的形式显示的软件。在监听重流量网络时,允许用户过滤掉不想要的分组或查看感兴趣的特定分组,而且还能为用户提供所有分组的统计概要。 2、网络监听原理 在共享式局域网中,位于同一网段的每台主机都可以截获在网络中传输的所有数据,正常情况下,一个网卡只响应目的地址为单播地址和广播地址的MAC帧而忽略其它MAC帧,网卡接收这两种帧时,通过CPU产生一个硬件中断,然后由操作系统负责处理该中断,对数据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89340

计算机专业类课程 实 验 报 告 课程名称:计算机网络 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学生:ZYZ 学号:26 指导教师:FB 日期:2016年06月10日

目录 实验一 (3) 实验二 (7) 实验三 (12) 实验四 (17) 实验五 (21)

电子科技大学 实验报告 实验一 一、实验名称:交换机和路由器的基本配置 二、实验学时:4 三、实验容和目的: 理解和掌握交换机和路由器的工作原理;掌握交换机和路由器命令行各种操作模式的区别;能够使用各种帮助信息,以及用命令进行基本的配置。 假设是某公司新进的网管,公司要求你熟悉网络产品。 首先要求你登录交换机或路由器,了解并掌握交换机和路由器的命令行操作,以及如何使用一些基本命令对设备进行配置,包括交换机和路由器的设备名、登录时的描述信息、端口参数的基本配置,以及设备运行状态的查看。 四、实验原理: 交换机和路由器的管理方式基本分为两种:带管理和带外管理。 交换机或路由器的命令行操作模式,主要包括:用户模式、特权模式、全局配置模式、端口模式等几种。 交换机或路由器的基本操作命令包括Exit、End、Show version、Show mac-address-table、Show ip route、Show running-config。 以创建两种类型的标题:每日通知和登录标题。 五、实验器材(设备、元器件) 三层交换机1台、路由器1台、计算机1台。 六、实验步骤:

交换机的配置 第一步:交换机各个操作模式直接的切换 Swtich>enable Swtich#configure terminal !使用enable命令从用户模式进入特权模式,再从特权模式进入全局配置模式第二步:交换机命令行界面基本功能 第三步:配置交换机的名称和每日提示信息 第四步:配置接口状态 第五步:查看交换机的系统和配置信息 第六步:保存配置 路由器的配置 第一步:路由器各个操作模式直接的切换 第二步:路由器命令行界面基本功能 第三步:配置路由器的名称和每日提示信息 第四步:配置接口状态 第五步:配置路由器的接口并查看接口配置 第六步:显示路由表的信息 七、实验数据及结果分析: (1)交换机的配置文件容,即show running-config 的结果

计算机网络课后习题答案

计算机网络课后习题答 案 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

1习题 一、填空题 1.在OSI参考模型中,网络层所提供的服务包括虚电路服务和数据报服务。 2.如果网络系统中的每台计算机既是服务器,又是工作站,则称其为对等网。 3.网络协议主要由语法、语义和规则三个要素组成。 4.OSI参考模型规定网络层的主要功能有:分组传送、流量控制和网络连接建立与管理。 5.物理层为建立、维护和释放数据链路实体之间二进制比特传输的物理连接,提供机械的、电气的、功能的和规程的特性。 6.设置传输层的主要目的是在源主机和目的主机进程之间提供可靠的端到端通信。7.在OSI参考模型中,应用层上支持文件传输的协议是文件传送、存取和管理 FTAM ,支持网络管理的协议是报文处理系统MHS 。 二.选择题 1.按覆盖的地理范围分类,计算机网络可以分成局域网、城域网和广域网。 2.如果某种局域网的拓扑结构是 A ,则局域网中任何一个结点出现故障都不会影响整个网络的工作。 A)总线型结构 B)树型结构 C)环型结构 D)星型结构 3.网状拓扑的计算机网络特点是:系统可靠性高,但是结构复杂,必须采用路由选择算法和流量控制方法。 4.在OSI七层结构模型中,执行路径选择的层是 B 。 A)物理层 B)网络层 C)数据链路层 D)传输层

5.在OSI七层结构模型中,实现帧同步功能的层是 C 。 A)物理层 B)传输层 C)数据链路层 D)网络层 6.在OSI七层协议中,提供一种建立连接并有序传输数据的方法的层是C。 A)传输层 B)表示层 C)会话层 D)应用层 7.在地理上分散布置的多台独立计算机通过通信线路互联构成的系统称为(C)使信息传输与信息功能相结合,使多个用户能够共享软、硬件资源,提高信息的能力。 A)分散系统B)电话网C)计算机网络D)智能计算机 8.若要对数据进行字符转换和数字转换,以及数据压缩,应在OSI(D)层上实现。A)网络层B)传输层C)会话层D)表示层 三、思考题 1.简述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分类和主要功能。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 计算机网络,就是利用通信设备和线路将地理位置不同的、功能独立的多个计算机系统互连起来,以功能完善的网络软件(即网络通信协议、信息交换方式、网络操作系统等)实现网络中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的系统。 计算机网络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 (1)根据网络的交换功能分为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分组交换和混合交换; (2)根据网络的拓扑结构可以分为星型网、树型网、总线网、环型网、网状网等; (3)根据网络的通信性能可以分为资源共享计算机网络、分布式计算机网络和远程通信网络; (4)根据网络的覆盖范围与规模可分为局域网、城域网和广域网;

计算机网络技术实验报告

重庆交通大学 学生实验报告 实验课程名称《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实验 开课实验室软件与通信实验中心 学院国际学院年级2012 专业班(1)班 学生姓名吴双彪学号6312260030115 开课时间2014 至2015 学年第二学期 实验2简单的局域网配置与资源共享 实验目的: 1、掌握将两台PC联网的技能与方法 2、掌握将几台PC连接成LAN的技能与方法 3、掌握局域网内资源共享的技能与方法 实验内容和要求: 1、选用百兆交换机连接PC若干台; 2、在上述两种情况下分别为PC配置TCP/IP协议,使他们实现互联和资源共享实验环境:(画出实验网络拓图) 实验步骤: 1、选择两台计算机; 选PC0与PC1. 2、设置两台计算机IP地址为C类内部地址; 两台PC机的IP分别设置为:、202.202.242.47、202.202.243.48; 两台PC机的掩码分别设置为:、255.255.255.0、255.255.255.0; 3、用一台计算机Ping另一台计算机,是否能Ping通?

4、我的电脑→工具→文件夹选项→查看→去掉“使用简单文件共享(推荐)”前 的勾;设置共享文件夹。 5、控制面板→管理工具→本地安全策略→本地策略→安全选项里,把“网络访 问:本地帐户的共享和安全模式”设为“仅来宾-本地用户以来宾的身份验证” (可选,此项设置可去除访问时要求输入密码的对话框,也可视情况设为“经典-本地用户以自己的身份验证”); 6、通过网络邻居或在运行窗口输入“\\对方IP地址”实现资源共享。 1)指定IP地址,连通网络 A.设置IP地址 在保留专用IP地址范围中(192.168.X.X),任选IP地址指定给主机。 注意:同一实验分组的主机IP地址的网络ID应相同 ..。 ..,主机ID应不同 ..,子网掩码需相同B.测试网络连通性 (1)用PING 命令PING 127.0.0.0 –t,检测本机网卡连通性。 解决方法:检查网线是否连接好,或者网卡是否完好 (2)分别“ping”同一实验组的计算机名;“ping”同一实验组的计算机IP地址,并记录结 果。答:能。结果同步骤3 (3)接在同一交换机上的不同实验分组的计算机,从“网上邻居”中能看到吗?能ping通 吗?记录结果。 2) 自动获取IP地址,连通网络 Windows主机能从微软专用B类保留地址(网络ID为169.254)中自动获取IP地址。 A.设置IP地址 把指定IP地址改为“自动获取IP地址”。 B.在DOS命令提示符下键入“ipconfig”,查看本机自动获取的IP地址,并记录结果。 C.测试网络的连通性 1.在“网上邻居”中察看能找到哪些主机,并记录结果。 2.在命令提示符下试试能“ping”通哪些主机,并记录结果。 答:能ping通的主机有KOREYOSHI ,WSB ,ST ,LBO ,CL 。思考并回答 测试两台PC机连通性时有哪些方法? 实验小结:(要求写出实验中的体会)

计算机网络习题答案

一、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数据通信系统可以分为源系统,传输系统和目的系统三大部分。 2.网络协议的三个基本要素是指语义,语法和同步。 3.从通信的双方信息交互的方式来看,可以有单工通信,半双工通信和全双工通信三种基本方式。 4.传输媒体可分为导向传输媒体和非导向传输媒体,导向传输媒体有双绞线,同轴电缆和光缆。 5.信道复用技术主要有时分复用、频分复用和统计时分复用等。 6.若IP地址是172.68.35.96,子网掩码为255.255.252.0,则该地址的子网号是8,主机号是864,该子网能连接1022台主机。 7.10BASE-T中10代表10Mb/s的数据率、BASE表示连接线上的信号是基带信号、T表示双绞线。 8.主要的宽带接入技术有FTTx、HFC网、xDSL等。 9.数据链路层的必须解决的三个基本问题是封装成帧、透明传输、错检测。 12.在因特网中,应用层的协议很多,例如,支持万维网应用的HTTP协议,支持电子邮件的STMP协议,支持文件传送的FTP协议。 13.面向连接服务具有三个阶段连接建立、数据传输、连接释放。 14.转发器,网桥和路由器分别在物理层,数据链路层和网络层上使用的中间设备,以实现网络的互连。 17.要发送的数据为11010011,采用CRC的生成多项式是P(X)=X4+X+1,应添加在数据后面的余数是1001。 18.一个3200bit长的TCP报文传到IP层,加上160bit的首部后成为数据报。下面的互连网由两个局域网通过路由器连接起来。但第二个局域网所能传输的最长数据帧中的数据部分只有1200bit。因此,数据报在路由器必须分片。试问第二个局域网向其上层要传送3840(bit)的数据。 19.假设500m长的CSMA/CD网络的数据速率为1Gb/s,且无中继器,信号在电缆中的速度为200000km/s。能够使用此协议的最短帧长是5000(bit)。 20.长度为100字节的应用层数据依次交给运输层、网络层和数据链路层传送,分别需加上20字节的TCP首部、20字节的IP首部、18字节的帧首部和尾部。问:数据的传输效率是63.29%。 21.在传输基带数字信号时,主要有和等编码方法。数据率为10Mb/s的以太网在物理媒体的码元传输速率是20M波特。 11.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内容主要有保密性、安全协议的设计、访问控制。 10.扩频通信通常有两大类直接序列扩频DSSS、跳频扩频FHSS,CDMA的码片序列属于直接序列扩频DSSS。 15.对计算机网络的威胁可分为被动攻击和主动攻击两大类,主动攻击可进一步划分为更改报文流、拒绝服务、伪造连接初始化等三种。 16.IP数据报首部长度的最大值为60字节,最小值为20字节,IP数据报最大长度为65535字节。 21.在传输基带数字信号时,主要有曼彻斯特编码和差分曼彻斯特编码等编码方法。 22.数字签名必须保证能够实现报文鉴别、报文的完整性、不可否认三个功能。 23.目前因特网提供的音频/视频服务大体可分为流式存储音频/视频、流式实况音频/视频、交互式音频/视频。

(完整word版)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 姓名 学号 专业 班级 指导教师毛绪纹 2017.12

实验2-1 PPP 与 PPPoE 学习 实验配置说明 该实验主要用于观察PPPoE和PPP的数据封装格式。其中,PC1到ISP1段的链路使用PPPoE,ISP1已经配置为PPPoE服务器。ISP1和ISP2之间的链路使用PPP。 实验目的 了解PPP协议的封装格式。 了解PPPoE协议的封装格式。 实验步骤 任务:观察PPP协议和PPPoE协议的数据封装格式 步骤1:准备工作 单击主窗口右下角 Realtime 和 Simulation 模式切换按钮数次,直至交换机指示灯呈绿色 步骤2:建立PPPoE连接 单击拓扑图中的 PC1,在弹出窗口中单击 Desktop 选项卡,选择桌面上的 Command 工具,在其中输入 ipconfig 命令查看 PC1 的 IP 地址信息, PC1 在初始状态下并未配 置 IP 地址。选择 PPPoE 拨号工具,在弹出窗口中输入拨号信息,即用户名(User Name)和密码(Password):ISP1 预设了两个用户名,分别为 user 和 admin,密码与用户名相同。输入拨号信息后单击 Connect 按钮,建立 PPPoE 连接。关闭 PPPoE 拨号窗口,重新打开 Command 工具,输入 ipconfig 命令查看 PC1 是否获取到 IP 地址。如已获取到 ISP1 预设的地址池范围内的 IP 地址,则表示 PPPoE 拨号成功。

步骤3:添加并捕获数据包 进入 Simulation(模拟)模式。设置 Event List Filters(事件列表过滤器)只显示 ICMP 事件。单击 Add Simple PDU(添加简单PDU)按钮,在拓扑图中添加PC1 向PC2 发送的数据包。单击 Auto Capture/Play(自动捕获/播放)按钮捕获数据。此时PC1 上出现信封图标,并在信封图标上闪烁“√”图标。此时可再次单击 Auto Capture/Play (自动捕获/播放)按钮停止捕获数据包。 步骤4:观察PPPoE协议封装格式 选择事件列表中PC1 到Switch0 或者 Switch0 到 ISP1 的数据包,即事件列表中的第二或第三个数据包。单击其 Info 项上的色块,在弹出的 PDU 信息窗口中选择Inbound PDU Details 选项卡。 步骤5:观察PPP协议的封装格式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3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3 报告课程名称计算机网络实验项目实验三 传输控制协议TCP 实验仪器网络协议仿真教学系统系别计算机学院专业班级/学号学生姓名实验日期成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指导教师实验报告课程名称计算机网络实验项目实验三 传输控制协议TCP 实验仪器网络协议仿真教学系统系别计算机系专业班级/学号学生姓名实验日期成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指导教师高卓实验三 传输控制协议TCP 一、实验目的: 1、掌握TCP协议的报文格式 2、掌握TCP连接的建立和释放过程 3、掌握TCP数据传输中编号与确认的过程 4、掌握TCP协议校验和的计算方法 5、理解TCP重传机制 二、实验原理:一、 TCP报文格式16位源端口号16位目的端口号32位序号32位确认序号4位首部长度保留(6位)URGACKPSHRSTSYNFIN16位窗口大小16位校验和16位紧急指针选项数据二、 TCP连接的建立TCP是面向连接的协议。

在面向连接的环境中,开始传输数据之前,在两个终端之间必须先建立一个连接。对于一个要建立的连接,通信双方必须用彼此的初始化序列号seq和来自对方成功传输确认的应答号ack (指明希望收到的下一个八位组的编号)来同步,习惯上将同步信号写为SYN,应答信号写为ACK。整个同步的过程称为三次握手,如图: 3、 TCP连接的释放对于一个已经建立的连接,TCP使用四次握手来结束通话(使用一个带有FIN附加标记的报文段)。 如图:四、 TCP重传机制TCP每发送一个报文段,就对这个报文段设置一次计时器。只要计时器设置的重传时间到期,但还没有收到确认,就要重传这一报文段。 三、实验环境配置:该实验采用网络结构图。说明:IP地址分配规则为主机使用原有IP,保证所有主机在同一网段内。 四、实验内容:按照拓扑结构图连接网络,使用拓扑验证检查连接的正确性。练习一:察看TCP连接的建立和释放 1、主机 B、 C、D启动协议分析器进行数据捕获,并设置过滤条件(提取TCP协议)。 2、主机C打开TCP工具,类型选择“服务器”,端口填写大于1024的值;点击“创建”,如果端口被占用则选择其它。主机A打开TCP工具,类型选择“客户端”,地址填入主机C的IP地

计算机网络习题及答案

计算机网络习题及答案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

计算机网络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 一、选择题 √1、完成路径选择功能是在OSI模型的()。 A.物理层 B.数据链路层 C.网络层 D.运输层 2、在TCP/IP协议簇的层次中,保证端-端的可靠性是在哪层上完成的() A.网络接口层 B.互连层 C.传输层 D.应用层 √3、在TCP/IP体系结构中,与OSI参考模型的网络层对应的是()。 A.网络接口层 B.互联层 C.传输层 D.应用层 4、在OSI七层结构模型中,处于数据链路层与传输层之间的是()。 A.物理层 B.网络层 C.会话层 D.表示层 √5、计算机网络中可以共享的资源包括()。 A.硬件、软件、数据 B.主机、外设、软件 C.硬件、程序、数据 D.主机、程序、数据 √6、网络协议组成部分为()。 A.数据格式、编码、信号电平 B.数据格式、控制信息、速度匹配 C.语法、语义、定时关系 D.编码、控制信息、定时关系 二、填空题 √1、按照覆盖的地理范围,计算机网络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 √2、Internet采用_______协议实现网络互连。 3、ISO/OSI中OSI的含义是________。

√4、计算机网络是利用通信线路将具有独立功能的计算机连接起来,使其能够和________ 和________。 5、TCP/IP协议从上向下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4层。 6、为了实现对等通信,当数据需要通过网络从一个节点传送到到另一个节点前,必须在数据的头部(和尾部) 加入____________,这种增加数据头部(和尾部)的过程叫做____________或 ____________。 √7、计算机网络层次结构划分应按照________和________的原则。 8、ISO/OSI参考模型将网络分为从低到高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七层。 9、建立计算机网络的目的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三、问答题 1、什么是计算机网络 2、ISO/OSI与TCP/IP有和区别 3、什么是数据的封装、拆包 √4、TCP/IP各层之间有何关系 √5、画出ISO/OSI参考模型和 TCP/IP协议的对应关系,并说明为什么采用层次化的体系结构 答案 一、选择题 123456 C C B B A C 二、填空题 1、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