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有效控制需求变更的几个方法(转)

有效控制需求变更的几个方法(转)

有效控制需求变更的几个方法(转)
有效控制需求变更的几个方法(转)

需求变更对软件开发项目成败有重要影响,既不能一概拒绝客户的变更要求,也不能一味地迁就客户,所以实施需求变更之前必须做好控制。需求变更控制的目的不是控制变更的发生,而是对变更进行管理,确保变更有序进行。

(1)明确合同约束,建立需求基线

需求变更给软件开发带来的影响有目共睹,所以在与客户签订合同时,可以增加一些相关条款,如限定客户提出需求变更的时间,规定何种情况的变更可以接受、拒绝或部分接受,还可以规定发生需求变更时必须执行变更管理流程。虽然软件开发合同很难在签订之初就能够精确定义每项需求,单靠合同是帮不上忙的,但也不能忽视合同的约束力。

明确和树立需求基线是需求变更的依据。在开发过程中,需求确定并经过评审后(客户参与评审),建立第一个需求基线。此后每次变更并经过评审后,都要重新确定新的需求基线,做到小需求可以变更,但大方向要力保不频繁变更。例如,对于项目中的需求,可以实行分级管理,以达到对需求变更的控制和管理。

(2)建立变更审批流程

在实践中,人们往往不愿意为小的需求变更去执行正规的需求管理过程,认为降低开发效率,浪费时间。正是这种观念才使需求变更变得不可控,最终导致项目的失败。因此,小的需求变更也要经过正规的需求管理流程,否则会积少成多,积重难返。

明确需求变更审批环节、审批人员、审批事项、审批流程。这么做的目的有两个:一是将客户下达变更的流程尽可能地规范化,减少张嘴就来的非必要、非紧急、非合理、非高层领导意图的无效变更。二是留下书面依据,为今后可能的成本变更和索赔准备好“变更账”。凡未履行审批程序的“变更”,一律是无效变更不予受理。

(3)分级管理变更,定时批量处理

软件开发项目中,“客户永远是对的”和“客户是上帝”并不完全正确,因为在已经签定的项目合同中,任何新需求的变更和增加除了影响项目的正常进行以外,还影响到客户的成本投入收益。因此,用户不断提出对项目进度有重大影响的需求对双赢也并不是好事。

当遇到客户提出需求,不及时处理可能会使项目不能验收通过时,也不能一味拒绝不予开发。因此,当客户坚持变更新需求时,可以建议客户将新需求按重要和紧迫程度划分档次,作为需求变更评估的一项依据。例如,每周或每两周甚至每月召开一次需求变更专题会议,集中研究处理这些零碎变更事项,主动控制好工作节奏,尽量避免由于处理零碎变更而影响项目进度。针对会议结果可向客户正式提交一份需求

变更计划,注明变更引起的时间、成本、工期代价和增加工作量等。要求客户配合需求变更计划,确定变更时限,控制变更规模,过时变更不候,离谱变更不做,保大局弃小变。

(4)安排专职人员负责变更管理

有时开发任务较重,开发人员容易陷入开发工作中而忽略了与客户的随时沟通。因此,需要安排一名专职的需求变更联络人员,负责与客户及时交流,跟踪和汇报需求变更完成进度和情况。同时,可以成立项目变更控制小组,负责裁定接受哪些变更,小组由项目所涉及的多方人员共同组成,应该包括客户方和开发方的决策人员在内。

(5)确认客户是否接受变更的代价

要让客户认识到变更都是有代价的,要和客户一起判断需求变更是否依然进行。例如,变更是没有问题的,但是要明确客户能否接受由此引起的如进度延迟、费用增加、效率下降等问题。一般来说,如果客户认为该变更是必须的(不是其上级领导拍脑袋提出的)就会接受这些后果。通过与客户协商,这样开发团队即使没有回报,也不会招致公司和客户双方的埋怨。

如果客户认为该变更虽然有必要但是可以暂缓,双方签署备忘录后留待以后解决。如果客户认为该变更可有可无,多数情况下会取消变更。这样即可防止频繁变更,也让客户认识到不是所有的需求都需要变更。

注:本文转自网络,地址:https://www.doczj.com/doc/3010671318.html,/html/08/n-102208.html

软件项目变更管理流程

变更管理流程 1概述 ....................................................................................... 错误!未定义书签。2变更流程 .. (2) 2.1摘要 (2) 2.2提交变更申请 (2) 2.3审核变更申请 (2) 2.4识别变更可行性 (2) 2.5批准变更申请 (3) 2.6实施变更申请 (3) 3变更任务 (3) 3.1变更申请人 (3) 3.2变更经理 (3) 3.3变更可研小组 (3) 3.4变更审批小组 (4) 3.5变更实施小组 (4) 4变更登记 (4) 5变更模板 (4)

1 概述 描述变更管理的目的。就项目中变更管理的总体流程提供一份概述,如: 变更管理流程是成功交付项目的基础。变更管理流程确保对在项目环境中的每个变更在实施以前都得以恰当的定义、评估和审批。 对项目的变更管理是通过对以下五个关键步骤的实施引入的。,: 提交和接收变更申请 审核和记录变更申请 确定变更申请的可行性 批准变更申请 实施和结束变更申请 2 变更流程 对将要执行的流程和程序做一个图表概述,以启动、实施项目中的变更并审核其效果。例如:Provide a diagrammatic representation of the processes and procedures to be undertaken in order to initiate, implement and review the effects of changes within the project. An example follows: 2.1 概要 下图对将要执行的变更流程和程序做了一个概述,以有效地管理与项目相关的变更。同时也明确的变更管理中的职责分工。 2.2 提交变更申请 本步骤中项目团队中的任何成员都可以提交项目变更申请,需要完成以下工作: 变更申请人识别项目中任何方面的变更需求(如范围、可交付成果、时限、组织). 变更申请人完成变更申请表(CRF),并将其呈交变更经理。变更申请表对需要进行的变更做一概述,包括: ?变更描述 ?变更原因(包括商业驱动) ?变更利益 ?变更成本 ?变更带来的影响 ?支持性文件 2.3 审核变更申请 本步骤授权变更经理对变更申请表进行审核,以决定是否需要一份充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以供变更批准小组评估变更可能带来的全部影响。做出上述决定的基本依据是: 呈交的可选择变更数目Number of change options presented 申请变更可选反性的复杂程度Complexity of the change options requested 提出的变更解决方案的衡量Scale of the change solutions proposed 变更经理将不会在变更日志中打开一份变更申请并记录是否需要一个变更可行性研究。The Change Manager will open a 慍hange Request’ in the Change Log and record whether or not a change feasibility study is required. 2.4 识别变更可行性 本步骤涉及完成一份完整的变更可行性研究,以确保对所有的变更可选项进行调查并上报,变更可行性研究包括对以下各项的定义: 变更需求 变更可选项Change options 变更成本及利益 变更风险及事项Change risks and issues 变更带来的影响

产品需求管理中的需求变更

产品需求管理中的需求 变更 LG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LGA16H-LGYY-LGUA8Q8-LGA162】

产品需求管理中的需求变更 IT行业中失败项目的比例可以说明“项目管理”是很难做好的事情,项目失败的原因千千万,我认为需求管理、需求变更管理是个很重要的因素。恰恰PM的工作缺不了项目管理,更缺不了对于需求的管理,偶然的原因,和团队分享了我对于项目进行中“需求变更”的理解和管理方法。忽然发现之前写过很多产品思考和细节思考的东西,但从没有整理出方法论,后续应该多整理下方法论。 我认为对需求变更这件事是需要无限关心的,它的目的在于两点: 1,管理需求变更的过程,实际上是不断明确项目目标的过程,是自我完善的过程。 2,需求变更对虚拟团队的打击是PM需要避免的,无论是对PM的信任度,还是对于自身的挫折感,都很重要。 我整理的需求变更循环如下: 1,需求质量 需求包含调研过程、沟通过程、文档产出等内容,PM前期需要尽可能的想清楚、表达清楚,包括大局、节奏和细节。需求质量的高低能够对后续的变更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杂乱无章、漏洞百出的需求必然会导致无尽的需求变更。但需求质量也并不是绝对的,要看项目,看开放方案,对于敏捷开发来说,质量要求也许70分就够了,快速迭代才是硬道理。对于重大项目,也许要80分才能过各级的评审。但无论如何60分是必须的,需求达到一定质量才能立项进入开发阶段,这也是一般情况下采取的项目评审方式。 2,团队理解一致 PM团队、项目虚拟团队的沟通效果最重要,要明确每个人的理解一致。PM把自己的调研、设想、预期描述清楚是第一步,这也是PM的必须课。但更重要的是要明确每个人的理解是一致的。要知道很多时候不同的人对于同一句话,同一个描述段落,理解很有可能是不一致的,这必然会导致后续的发展不一致。因此团队成员每一个人的理解是一致的这件事很重要,不光是为了给大家洗脑,更重要的是让大家做同一件事。 3,越早发现问题越好 问题发现的越早,产生的破坏力越小,对项目进度的影响也越小。可行的方法有很多,随时关注开发进度、进行每日例行站会都是好方法。PM的责任当然不是启动开发后把所有的事情交由项目经理(或者开发负责人,或者什么人)去管理,正确的方式应该是要不自己就是项目经理,要不自己也参与项目的管理工作,最低自己也得随时关注项目的进度。 4,积极面对 发现问题后不能等待,要么变更要么放弃,必须做出选择。事实上经常会遇到一些情况,让我们很难去积极面对,比如资源紧张,比如时间紧张,比如麻烦太大,比如无法向老板交代,比如无法向同学们解释,比如会让同学们鄙视等等。但不作为永远都是下下策,积极面对是解决问题的唯一出路,也是必须要使用的方式。 5,及时更新文档 文档虽然不是最重要的,但记录变更非常重要。无论是对团队成员来说,还是对自己来说,记录变更内容都是非常重要的。每个人的记忆力都是有限的,每次评审都是没有记录的,每次邮件都是杂乱无章的,每次会议纪要都是不正式的。唯一正式、可靠的就是需求文档,将变更内容及时更新不但是良好的工作习惯,也是对项目团队负责人的表现,任何人这样做都会获得别人的尊重。 6,冻结时间点

软件设计变更控制流程

放弃 项目开发部门/业务部门等 项目开发部门 《变更审批表》 《变更审批表》 《项目更改计划》 ,向研发项改计划理部提交《变更审批表》 项目开发部门 。 NG No 表》上签署评审意见。项目管理部汇总评审组各成员部门的意见, 审批不通过则不予更改,并将意见反馈管提交部门。 ———组装测试、确认测试各阶段的更改工作。 ] J°K十划完成后需提交《项目设计更改计划部门或提交变更后并经过审批的新的《开发计划》: —修改在总体设计结束后需提交更新后的《需求说明书》、 ,结束后需提交《详细设计说明书》、《测试计划》 系统设计更改《测试分析报告》 ----- 形成的文档应提交项目管理部审核。 于一些小型、局部的更改需求页目上述步部骤可相应简化,只需进行相应阶段的更说明书》并/《测试计划》 *实现阶段更新和提交相关变更文档即可。具体尺度可在《变更审批表》的评审意见中方案现。 决定评审是否通过。评审 《总体设计说明书》;在详细设计阶段 /《测试方案》;在集成测试结束后需提 :在验收项目开发需提交《验收测试报告》》需求说明书手册》《总体安装手说明〉书》。 No 项目开发部门/项目管理部门《测试分析报告》 文档名称: 文档编号 归档日期: 1.目的 针对软件产品设计和适用过程中岀现的新的功能和性能等要求,进行修改活再开发产品,以扩充其功能、增强其性 能、改进加工效率、提高可维护性。 2.适用范围 所有软件开发项目的更改及维护。 3.定义 无 4.参考资料 无 4.权责 4.1.研发项目管理部:牵头并协同其它有关部门评审开发、业务等部门提交的《变更审批表》;并审批变更后的技 术文件、更改通知书。 42 研发项目开发部门:提岀设计变更申请,根据需求对产品的设计进行修改。 4.3市场/业务等部门:提岀设计变更申请,参与对设计变更需求的评审。 5.作业内容 5.1.流程图 设计变更控制流程 文件/表格 权责

需求变更处理流程

需求变更处理流程 1、需求变更的原因分析 需求变更的表现形式是多方面的,如老板临时改变想法、项目预算增加或减少、客户对功能的需求改变等。在IT项目中,变更可能来自方案服务商、客户或产品供应商等,也可能来源于项目组内部。虽然需求变更的表现形式千差万别,但究其根本不外乎以下几种原因: (1)、范围没有圈定就开始细化 细化工作是由需求分析人员完成的,一般是根据用户提出的描述性的、总结性的短短几句话去细化的,提取其中的一个个功能,并给出描述(正常执行时的描述和意外发生时的描述)。当细化到一定程度后并开始系统设计时,范围会发生变化,那细节用例的描述可能就有很多要改动。如原来是手工添人的数据,要改成根据信息系统计算出来,而原来的一个属性的描述要变成描述一个实体等。 (2)、没有指定需求的基线 需求的基线是指是否容许需求变更的分界线。随着项目的进展,需求的基线也在变化。是否容许变更的依据是合同以及对成本的影响,比如软件整体结构已经设计出来是不容许改变需求范围的,因为整体结构会对整个项目的进度和成本有初步预算。随着项目的进展,基线将越定越高(容许的变更将越少),其过程如下:变更请求à比较基线à变更实现。(3)、没有良好的软件结构适应变化 组件式的软件结构就是提供了快速适应需求变化的体系结构,数据层封装了数据访间逻辑,业务层封装了业务逻辑,表示层展现用户表示逻辑。但适应变化必须遵循一些松祸合原则,各层之间还是存在一些联系的,设计要力求减少会对接口入口参数产生变化。如果业务逻辑封装好了,则表示层界面上的一些排列或减少信息的要求是很容易适应的。如果接口定义得合理,那么即使业务流程有变化,也能够快速适应变化。因此,在成本影响的容许范围内可以降低需求的基线,提高客户的满意度。

需求变更控制方案

软件项目管理实践之如何控制需求变更? 需求变更往往会引起返工,从而影响项目的范围、时间、质量和成本等多个要素,如果控制不好,会导致项目范围蔓延、进度延迟、质量不满足干系人要求和成本超支等问题,因而需求变更在很多项目中都是一件头疼的事情。这一章节主要介绍需求变更的原因、需求变更的方式以及我们如何控制需求变更。 一、需求变更的原因 行业软件与国家政策相关较大,可以说国家政策是需求变更的一大来源。另外,客户的想法、需求有缺陷等也是需求变更的重要起因。总结起来,变更原因主要有: 1、国家政策改变了。这种情况在政府行业表现尤其明显,三天两头一个红头文件,要求下级单位贯彻落实执行; 2、客户的要求变了。客户一开始没有想好,或者一开始没有想法但随着项目的进行、参考其他地方好的做法,产生了一些新的想法;也有一种情况是因为外部压力,主动或被动作出调整,比如因为业务流程太复杂,手续太繁琐遭办事人投诉等; 3、需求有缺陷。系统分析员经验不足,没有捕获到客户的关键业务需求或者客户整理需求能力不足,遗漏了关键的需求点等。 二、需求变更的形式 根据先前几个项目的观察,总结起来,常见的提出需求变更的形式主要有: 1、客户在项目开发过程中,向系统分析员提出变更。提法主要有:“这个功能我想改成这样,你看怎么样?”,“这个业务我有新的想法,参考某地的做法,最好改成这样”; 2、客户在验收测试过程中,向系统分析员或测试人员提出变更。常见的提法有:“这个功能能不能这样?”,“这个界面不太好用,改成这样子”,“这个业务应该加上这个限制”,“这个地方原来没有考虑到,要改成这样”等等; 3、客户在正式的项目例会上提出变更。正式的会议往往会有高层参与,客户准备的较为充分,这些变更通常会以书面的形式提出; 4、项目组提出变更。由于需求有缺陷或者技术实现难度太大,需要提出需求变更。这时候项目组需要详细的书面文档说明变更的理由以及替换的方案。 三、需求变更的沟通

设计变更管理工作程序与流程

工作行为规范系列 设计变更管理工作程序(标准、完整、实用、可修改)

编号:FS-QG-22346设计变更管理工作程序 Design Change Management Work Procedure 说明:为规范化、制度化和统一化作业行为,使人员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提高工作效率和责任感、归属感,特此编写。 设计变更管理程序 1目的 对设计变更进行评审、验证与确认,保证设计变更的及时性、合理性和经济性,消除设计变更对工程成本和进度带来的消极影响。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施工图完成后的设计变更管理。 3术语和定义 设计变更:指由设计单位或设计部对设计成果进行的修改。 4职责(由各单位自己决定,以下为参考职责) 4.1设计部 4.1.1设计变更信息收集、整理;

4.1.2负责组织相关部门对设计变更进行设计技术论证; 4.1.3负责设计修改和设计单位的联系管理; 4.1.4填写设计变更单下发项目经理部同时送现场销售备案; 4.2工程管理部:参与设计变更的技术论证; 4.3成本管理部 4.3.1负责变更成本测算; 4.3.2成本管理部经理负责审定单项大于2万元的变更; 4.4公司管理层:负责审定单项金额大于5万元的变更。 5程序 5.1设计变更的一般来源: 5.1.1设计缺陷或设计错误引起的设计变更。 5.1.2客户需求变更:在项目施工过程中,来自营销、业主、物业管理等方面提出的修改建议进行的变更设计。 5.1.3现场施工管理引起的设计变更:在施工过程中,因施工错误、材料/设备变更、施工现场条件误差、施工工艺技术等原因引起的设计变更。 5.2设计变更控制原则

5.2.1事先变更原则:不管是设计缺陷与错误、客户需求,还是现场施工管理引起的设计变更,尽量在需要变更的部分施工之前进行变更,避免返工、浪费成本和影响工期。 5.2.2先算后做原则:对设计变更必须事先测算成本,经相关领导批准后才能施工。 5.2.3设计变更完工确认原则:设计变更完工后必须予以确认,避免重复计算或“变而不做或少做”。 5.3设计变更流程(由各单位自己决定,以下为参考职责) 5.3.1设计部根据现场情况提出设计变更或接受其它部门的“设计变更申请单”。 5.3.2设计部组织相关工程师进行技术论证,做出是否可行的结论,如可行,由现场成本组进行成本测算;测算结果在2-5万元的变更,需成本管理部经理审定,设计部项目负责人填写《设计变更单》,设计部经理签字确认。 5.3.3测算结果大于5万元的变更,需报公司管理层审批,公司管理层不批准的则不通过。公司管理层批准的,审批过程结束。 5.3.4设计部发《设计变更单》或将变更要求提供给设

软件需求变更控制流程

需求变更控制流程 文档名称: 文档编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归档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写者: ________________ 孙_____________ 审核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批准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The information contained in this message is confidential and should not be disclosed to any third party whether or not you are the intended addressee indicated in the message. *本文件所含内容为保密信息,未经授权请勿随意复制、编改和泄露给任何第三方。 Copyright ?2009 xxx (Sha nghai) Ltd . All Rights Reserved 1.目的 指导项目部、软件部、质量部、测试部对产品的软件变更需求(简称CR进行控制和 管理,规范相应的作业流程,详细地定义了各流程环节中状态、角色和动作。 1.1明确流程中各角色的职责

1.2规范软件缺陷的变更过程 2.适用范围 所有项目的软件变更需求控制管理。 3.定义 CCB Cha ng Con trol Board 的缩写,指变更控制小组,由项目经理、产品经理、软件 开发小组长、软件部经理、测试部主管组成。 SCM Software 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的缩写,软件配置管理员。 SQA软件质量保证 产品部门:简称PD 项目部门:简称PM 软件部门:简称SW 测试部门:简称TEST 质量部门:简称SQA 4.参考资料无 5.部门职责 5.1产品部 5.1.1制定产品战略规划,产品定位和定义。 5.1.2客户技术支持,需求分析与管理。 5.1.3提出需求变更申请到到质量部。 5.2质量部 5.2.1接收产品部提出的变更需求。 5.2.2成立项目需求变更评审(CCB小组,召集小组成员对需求变更进行评审。5.3项目部 5.3.1参与需求变更评审,确定需求变更的可行性。 5.3.2将评审通过的需求变更单以通知单的方式发到软件部和测试部。 5.4软件部 5.4.1对需求变更进行技术可行性评估,编写系统需求规格与可行性分析报告,包括技术实现方法、进度要求和风险分析结果以及建议等。 5.4.2确定需求变更信息,制定开发计划,安排代码设计,更新需求规格说明书。 5.5测试部 5.5.1参与需求变更评审工作。 5.5.2确定需求变更信息,制定测试计划,安排对新需求的功能测试。 5.6 CCB 负责对软件相关的变更需求(新需求、 bug修改、建议)进行审核,确定处理的方案。 6.作业流程

需求变更的代价

需求变更的代价 让我们先来看一个需求变更的典型案例:Steven刚出任项目经理,并承接了一个中型软件项目。公司再三叮咛他一定要尊重客户,充分满足客户需求。项目开始比较顺利,但进入到后期,客户频繁的需求变更带来很多额外工作。Steven动员大家加班,保持了项目的正常进度,客户相当满意。但需求变更却越来越多。为了节省时间,客户的业务人员不再向Steven申请变更,而是直接找程序员商量。程序员疲于应付,往往直接改程序而不做任何记录,很多相关文档也忘记修改。很快Steven就发现:需求、设计和代码无法保持一致,甚至没有人能说清楚现在系统“到底改成什么样了”。版本管理也出现了混乱,很多人违反配置管理规定,直接在测试环境中修改和编译程序。但在进度压力下,他也只能佯装不知此事。但因频繁出现“改好的错误又重新出现”的问题,客户已经明确表示“失去了耐心”。而这还只是噩梦的开始。一个程序员未经许可擅自修改了核心模块,造成系统运行异常缓慢,大量应用程序超时退出。虽然最终花费了整整3天的时间解决了这个问题,但客户却投诉了,表示“无法容忍这种低下的项目管理水平”。更糟糕的是,因为担心系统中还隐含着其他类似的错误,客户高层对项目的质量也疑虑重重。随后发生的事情让Steven更加为难:客户的两个负责人对界面风格的看法不一致,并为此发生了激烈争执。Steven知道如果发表意见可能会得罪其中一方,于是保持了沉默。最终客户决 定调整所有界面,Steven只好立刻动员大家抓紧时间修改。可后来当听说因修 改界面而造成了项目一周的延误后,客户方原来发生争执的两人这次却非常一致,同时气愤地质问Steven:“为什么你不早点告诉我们要延期!早知这样才不会 让你改呢!”Steven很无耐,疑惑自己到底错在哪里了。对软件需求和需

软件开发项目需求变更管理及应对之

软件开发工程需求变更经管及应对之道研究 变化并不是人们最害怕的,最怕的是跟不上变化的步伐。同样,在软件开发过程中需求的变更会给开发带来不确定性,但只要把需求变更作为重点、难点小心加以控制,软件开发的进度、成本和质量也就有了"安全"的基础。 需求变更经管的需求 需求变更是因为需求发生变化。根据软件工程思想,需求说明书一般要经过论证,如果在需求说明书经过论证以后,需要在原有需求基础上追加和补充新的需求或对原有需求进行修改和削减,均属于需求变更。 需求变更的出现主要是因为在工程的需求确定阶段,用户往往不能确切地定义自己需要什么。用户常常以为自己清楚,但实际上他们提出的需求只是依据当前的工作所需,而采用的新设备、新技术通常会改变他们的工作方式。或者要开发的系统对用户来说也是个未知数,他们以前没有过相关的使用经验。 随着开发工作的不断进展,系统开始展现功能的雏形,用户对系统的了解也逐步深入。于是,他们可能会想

到各种新的功能和特色,或对以前提出的要求进行改动。他们了解得越多,新的要求也就越多,需求变更因此不可避免地一次又一次出现。 这时,如果开发团队缺少明确的需求变更控制过程或采用的变更控制机制无效,抑或不按变更控制流程来经管需求变更,那么很可能造成工程进度拖延、成本不足、人力紧缺,甚至导致整个工程失败。当然,即使按照需求变更控制流程进行经管,由于受进度、成本等因素的制约,软件质量还是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但实施严格的软件需求经管会最大限度地控制需求变更给软件质量造成的负面影响,这也正是我们进行需求变更经管的目的所在。 六大原则 实施需求变更经管需要遵循如下原则: 1.建立需求基线。需求基线是需求变更的依据。在开发过程中,需求确定并经过评审后(用户参与评审),可以建立第一个需求基线。此后每次变更并经过评审后,都要重新确定新的需求基线。

医疗器械设计变更控制程序

1目的 为了对产品设计开发过程中和生产维护过程中的设计变更进行有效的控制,使本公司的产品能更进一步满足顾客的要求和满足标准和规定的要求。 2 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本公司设计开发全过程的变更。 3 职责 3.1 设计变更意见可以由设计开发部根据标准或规定要求的变更而提出,也可以由生产部根据产品原材料的变更而提出,也可以由销售部根据顾客要求或市场要求提出; 3.2 设计变更意见都必须由设计开发部汇编成书面意见后呈生产负责人审核,然后报管理者代表审批,并报总经理认可; 3.3 生产负责人对本程序的有效运行负责; 3.4 管理者代表对本程序的有效运行实施检查、监督。 4 内容 4.1 设计的变更发生在设计开发、生产和维护的整个寿命周期中,设计人员应正确识别和评估设计变更对产品的原材料使用、生产过程、使用性能、安全性、可靠性等方面带来的影响。 4.2设计开发过程中的变更 4.2.1 在设计开发过程中,任何与项目原有规定或要求不一致或存在缺陷,不合理或可以做得更好等原因,以及其它原因需要变更的,相关人员均可提出变更申请,变更申请理由包括但不限于: ◆原材料使用生产的可行性 ◆产品的可靠性 ◆生产成本 ◆标准要求 ◆性能、结构等方面 ◆客户有要求时 ◆设计阶段所产生的错误 ◆设计后期发现在制造、安装、维修等环节的问题 ◆监管部门技术审评提出的设计更改 ◆法规要求的更改(安全性要求、标准升级、强制性标准的执行等) ◆风险分析所要求的更改;

◆上市后发生不良事件因设计缺陷引起的更改等 4.2.2 相关人员应填写《项目变更申请表》,由本部门负责人审核批准后,提交设计开发部。 4.2.3 设计开发部负责人根据《项目变更申请表》,初步判断项目变更是否需要,是否可行,是否需要组织人员评审,并提出意见,报管理者代表审核,总经理批准。 4.2.4 变更申请可行,但不需要组织相关人员评审的,经总经理批准后,将《项目变更申请表》分发给相关部门及人员。由设计开发部组织相关人员实施变更工作。 4.2.5 当变更涉及到主要设计开发参数和性能指标的改变,或其它有重大影响的,应由设计开发部组织相关部门及相关人员进行评审。并编写《设计变更评审记录》。 4.2.6 《设计变更评审记录》至少包括以下内容: ◆应当包括更改对产品组成部分和已交付产品的影响; ◆设计和开发更改的实施应符合医疗器械产品注册的有关规定; ◆设计更改的内容和结果涉及到改变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备案凭证)所载明的内容时,企业应当进行风险分析,并按照相关法规的规定,申请变更注册(备案),以满足法规的要求。 ◆是否需要对变更进行适当的验证和确认,确保符合人身安全及法规要求。 ◆当选用的材料、零件或者产品功能的改变可能影响到医疗器械产品安全性、有效性时,应当评价因改动可能带来的风险,必要时采取措施将风险降低到可接受水平,同时应当符合相关法规的要求。 4.2.7 所有变更相关的资料、记录,均应与项目设计开发资料和记录一起长期保存。

项目中如何更好的控制客户需求

项目中如何更好的控制客户需求 凡是做过不止一个国内的项目的项目主管人员可能都经历过这种场合:公司的销售人员兴冲冲的拿来一份与客户签订的合同交给你,声称这项目又搞定了,但是当你拿过来合同(或者任务委托书)一看,关于项目范围的说明只有寥寥数行,要么是一些高举高打的套话,要么只说项目都包含什么样的模块,而对具体的业务只是一两句话就完事儿了,如果是一位身经百战的管理者并且对于项目的具体业务很熟悉还可以,如果不是那该如何开始这个项目呢?还有一种情况,客户在项目进程中,不断对移交的系统提出修改意见,更可气的是,有些问题开始提出更改,某一天客户突然就发现情况不对,又要求你给改会来,看起来客户的需求总是无穷无尽,作为项目的承担者该如何应对这种令人沮丧的局面呢? 一、客户需求为何过渡膨胀 作为项目的承担着,在规定时间用有限的来保质保量的完成项目,让公司和最终客户都满意是项目组的神圣职责。但是为了让客户满意就要满足客户所有的需求吗?因为不断满足客户的需求会不会导致项目失败怎么办呢?为了弄清楚这些原因,首先应该找到这些问题发生的根源。 1. 签订合约的时候,项目范围描述不清楚。 这是最常见的问题之一,也正是早期的这些问题没有引起项目组的足够重视,导致后期项目无穷无尽的修改。 2. 客户和项目组对写成纸面文件的需求理解不一致。 这种情况也较常见,虽然客户已经确认了项目组提交的项目范围说明书,项目组也是完全按照这个文件规定的内容做的,但是客户还要求改,当项目组拿着纸面的文件与客户对质的时候,才发现客户也认可这需求,但是同一件事情,客户的认知和项目组的认知完全不同。举个简单的例子:客户要求系统能够电子

IT项目需求变更表申请表(实例)

需求、设计和开发变更表 产品名称龙岗政府在线升级改造项目 项目名称龙岗政府在线升级改造项目项目经理霍军良 变更申请人郭昊申请时间2007年7 月19 日变更类型 □新增需求需求变更□内部改进□产品缺陷 □系统环境变更□其他 变更描述 变更前的描述(若是新需求,则不需填写此栏): 区长信箱的管理部门(区长专线办)只能指定一个部门处理区长来信。 新需求或变更后的描述: 区长信箱收获的区长来信,区长专线办可以分发给多个部门处理。各个部门能够按照自己的处理方式反馈。处理结果要求集中在前台按照各个部门的处理结果按照列表显示。 变更影响的配 置项序号配置项影响描述当前版本需求变更受影响的文档版本号的更新 2.0.1 变更评审方式项目组裁决□召开评审会议□会签评审评审负责人霍军良评审成员宋雷鸣、郭昊、卞兆洋、梁伟 评审意见更改对产品组成部分的影响: 在区长信箱多了一些功能操作。增加了多部门处理方法! 更改方案描述: 在页面中选择好要分发的部门,然后在后台将部门数据传入到集合内,循环遍历集合中数据属性存入数据库相关表中。并删除原来数据。最后在系统的工作任务中建立任务调度时间设置在每天22:00。 变更对进度的影响 (天) 由于工作量不大,而且通过加班工作,对进度的影响可以 忽略不计。 第1 页共2 页

变更对成本的影响由于工作量不大,而且通过加班工作,对进度的影响可以 忽略不计。 变更对质量的影响添加这个新的需求会对系统测试案例等文档产生影响。对 配置库的影响是:受影响的文档版本号的更新。 变更引起的风险无 技术评审结论可以更改□拒绝变更 是否属不合格□是不是 评审人员签字评审负责人评审人评审人评审人评审人评审人评审人霍军良郭昊宋雷鸣卞兆洋梁伟 CCB意见 立即更改□推迟更改□拒绝变更 签字林文涛日期2007年7 月19 日 项目经理 确认 卞兆洋、郭昊在2007-7-18中午晚上加班修改完成。 签字霍军良日期2007年7 月19 日变更当前状态□已指派□已打开□已更改已验证 更改情况 已经对区长信箱收获的区长来信,区长专线办可以分发给多个部门处理。各个部门能够按照自己的处理方式反馈。处理结果集中在前台按照各个部门的处理结果显示在列表中。 更改人签字郭昊、卞兆洋日期2007年7 月19 日 更改验证情况 通过任务调度,已经测试通过,实现了分发给多个部门处理。 验证人签字刘艳君日期2007年7 月19 日变更配置项验证 变更的配置项责任人完成日期版本CMO审核结论 需求变更宋志强2007年7月19 日 1.01 已更改完成 第2 页共2 页

软件需求变更控制流程

文档名称: 需求变更控制流程 文档编号: 归档日期: 编写者:孙 审核者: 批准者: *The information contained in this message is confidential and should not be disclosed to any third party whether or not you are the intended addressee indicated in the message. *本文件所含内容为保密信息,未经授权请勿随意复制、编改和泄露给任何第三方。 Copyright ?2009 xxx (Shanghai) Ltd . All Rights Reserved

1.目的 指导项目部、软件部、质量部、测试部对产品的软件变更需求(简称CR)进行控制和管理,规范相应的作业流程, 详细地定义了各流程环节中状态、角色和动作。 1.1明确流程中各角色的职责 1.2规范软件缺陷的变更过程 2.适用范围 所有项目的软件变更需求控制管理。 3.定义 CCB:Chang Control Board的缩写,指变更控制小组,由项目经理、产品经理、软件开发小组长、软件部经理、测试部主管组成。 SCM:Software Configuration Management的缩写,软件配置管理员。 SQA:软件质量保证 产品部门:简称PD 项目部门:简称PM 软件部门:简称SW 测试部门:简称TEST 质量部门:简称SQA 4.参考资料 无 5.部门职责 产品部 5.1.1制定产品战略规划,产品定位和定义。 5.1.2客户技术支持,需求分析与管理。 5.1.3提出需求变更申请到到质量部。 5.2 质量部 5.2.1接收产品部提出的变更需求。 5.2.2成立项目需求变更评审(CCB)小组,召集小组成员对需求变更进行评审。 5.3 项目部 5.3.1参与需求变更评审,确定需求变更的可行性。 5.3.2将评审通过的需求变更单以通知单的方式发到软件部和测试部。 5.4 软件部 5.4.1对需求变更进行技术可行性评估,编写系统需求规格与可行性分析报告,包括技术实现方法、进度要求和风险分析结果以及建议等。 5.4.2确定需求变更信息,制定开发计划,安排代码设计,更新需求规格说明书。 5.5 测试部 5.5.1参与需求变更评审工作。 5.5.2确定需求变更信息,制定测试计划,安排对新需求的功能测试。 5.6 CCB 负责对软件相关的变更需求(新需求、bug修改、建议)进行审核,确定处理的方案。 6.作业流程

有效控制需求变更的几个方法(转)

需求变更对软件开发项目成败有重要影响,既不能一概拒绝客户的变更要求,也不能一味地迁就客户,所以实施需求变更之前必须做好控制。需求变更控制的目的不是控制变更的发生,而是对变更进行管理,确保变更有序进行。 (1)明确合同约束,建立需求基线 需求变更给软件开发带来的影响有目共睹,所以在与客户签订合同时,可以增加一些相关条款,如限定客户提出需求变更的时间,规定何种情况的变更可以接受、拒绝或部分接受,还可以规定发生需求变更时必须执行变更管理流程。虽然软件开发合同很难在签订之初就能够精确定义每项需求,单靠合同是帮不上忙的,但也不能忽视合同的约束力。 明确和树立需求基线是需求变更的依据。在开发过程中,需求确定并经过评审后(客户参与评审),建立第一个需求基线。此后每次变更并经过评审后,都要重新确定新的需求基线,做到小需求可以变更,但大方向要力保不频繁变更。例如,对于项目中的需求,可以实行分级管理,以达到对需求变更的控制和管理。 (2)建立变更审批流程 在实践中,人们往往不愿意为小的需求变更去执行正规的需求管理过程,认为降低开发效率,浪费时间。正是这种观念才使需求变更变得不可控,最终导致项目的失败。因此,小的需求变更也要经过正规的需求管理流程,否则会积少成多,积重难返。 明确需求变更审批环节、审批人员、审批事项、审批流程。这么做的目的有两个:一是将客户下达变更的流程尽可能地规范化,减少张嘴就来的非必要、非紧急、非合理、非高层领导意图的无效变更。二是留下书面依据,为今后可能的成本变更和索赔准备好“变更账”。凡未履行审批程序的“变更”,一律是无效变更不予受理。 (3)分级管理变更,定时批量处理 软件开发项目中,“客户永远是对的”和“客户是上帝”并不完全正确,因为在已经签定的项目合同中,任何新需求的变更和增加除了影响项目的正常进行以外,还影响到客户的成本投入收益。因此,用户不断提出对项目进度有重大影响的需求对双赢也并不是好事。 当遇到客户提出需求,不及时处理可能会使项目不能验收通过时,也不能一味拒绝不予开发。因此,当客户坚持变更新需求时,可以建议客户将新需求按重要和紧迫程度划分档次,作为需求变更评估的一项依据。例如,每周或每两周甚至每月召开一次需求变更专题会议,集中研究处理这些零碎变更事项,主动控制好工作节奏,尽量避免由于处理零碎变更而影响项目进度。针对会议结果可向客户正式提交一份需求

软件需求变更控制流程.doc

文档名称 :需求变更控制流程 文档编号 : 归档日期 : 编写者:孙 审核者: 批准者: 修订日期修订人版本号修订内容 2011-4-14 孙创建 2011-4-15 孙修改增加流程图,更改流程 2011-4-19 孙修改修改流程角色,更改流程 *The information contained in this message is confidential and should not be disclosed to any third party whether or not you are the intended addressee indicated in the message. *本文件所含内容为保密信息,未经授权请勿随意复制、编改和泄露给任何第三方。 Copyright ?2009 xxx (Shanghai) Ltd . All Rights Reserved

1.目的 指导项目部、软件部、质量部、测试部对产品的软件变更需求(简称CR)进行控制和管理,规范相应的作业流程,详细地定义了各流程环节中状态、角色和动作。 1.1 明确流程中各角色的职责 1.2 规范软件缺陷的变更过程 2.适用范围 所有项目的软件变更需求控制管理。 3.定义 CCB:Chang Control Board的缩写,指变更控制小组,由项目经理、产品经理、软件 开发小组长、软件部经理、测试部主管组成。 SCM:Software 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的缩写,软件配置管理员。 SQA:软件质量保证 产品部门:简称PD 项目部门:简称PM 软件部门:简称SW 测试部门:简称TEST 质量部门:简称SQA 4. 参考资料 无 5. 部门职责 5.1 产品部 5.1.1 制定产品战略规划,产品定位和定义。 5.1.2 客户技术支持,需求分析与管理。 5.1.3 提出需求变更申请到到质量部。 5.2 质量部 5.2.1 接收产品部提出的变更需求。 5.2.2 成立项目需求变更评审( CCB)小组,召集小组成员对需求变更进行评审。 5.3 项目部 5.3.1 参与需求变更评审,确定需求变更的可行性。 5.4 5.3.2 将评审通过的需求变更单以通知单的方式发到软件部和测试部。软件部 5.4.1 对需求变更进行技术可行性评估,编写系统需求规格与可行性分析报告,包括 技术实现方法、进度要求和风险分析结果以及建议等。 5.4.2确定需求变更信息,制定开发计划,安排代码设计,更新需求规格说明书。 5.5测试部 5.5.1参与需求变更评审工作。 5.5.2确定需求变更信息,制定测试计划,安排对新需求的功能测试。 5.6 CCB 负责对软件相关的变更需求(新需求、bug 修改、建议)进行审核,确定处理的方案。6.作业流程 第1页共4页

软件开发流程管理规范标准

软件开发流程管理规范 软件开发流程管理规范 (1) 一、概述 (2) 二、流程 (2) 三、附件 (3) 附件一、编码规范 (3) 1、命名空间 (3) 2、命名规则 (3) 2.1文件夹及相关文件命名规则 (3) 2.2数据库表命名规则 (4) 3、代码规范 (4) 3.1代码分层结构 (4) 3.2编码规范 (5) 4、注释 (6) 4.1注释模板设置 (6) 4.2手工添加注释 (7) 4.3注释要求 (8) 附件二、软件需求申请表 (9) 附件三、软件开发申请表 (10) 附件四、项目组成成员表 (11) 附件五、项目策划/任务书 (12) 附件六、WBS表 (13) 附件七、项目进度计划表 (14) 附件八、项目风险管理表 (15) 附件九、项目沟通计划表 (16) 附件十、项目会议纪要 (17) 附件十一、项目状态报告表 (18) 附件十二、项目变更管理表 (19) 附件十三、项目总结表 (20)

一、概述 随着公司规模的扩大、各部门对软件需求的激增、提高效率的工作要求,IT部门承接的 软件开发项目越来越多,而与之相对应的就是软件开发流程不明确,软件项目的随意性较大、可追溯性较差、可统计性模糊、可预测性不足是摆在我们面前最直接的问题。为了适应公司的发展,IT部软件开发项目特制订本流程。 二、流程 由上图可以得出以下几个关键步骤: 一、需求部门: I、需求部门首先需要填写《软件需求申请表》,说明需要开发的软件具体用途径、目前 工作模式、工作不方便之处、基本功能等信息; II、待 IT部门评审通过后,通知需求部门,填写《软件开发申请表》,具体列明需要实 现的功能、目前工作流程、使用系统后需要达到的状态,可节省的人力、物力,调高的效率等信息; III、软件开发测试完成之后,接受 IT部门的软件使用培训,并填写《参与培训确认单》; IV、软件试用结束后,填写《软件验收表》,完成软件项目的开发流程; V、在开发测试过程中,遇到开发风险增加、需求变更等,都需要配合 IT软件开发人员填写相关的《项目风险管理表》和《项目变更管理表》。 二、IT部门: I、积极对需求部门提出的《软件需求申请表》进行评审、审批,限 3个工作日完成, 及时反馈结果给需求部门;

软件项目需求变更的控制-1

软件项目需求变更的控制-1 变化并不是人们最害怕的,最怕的是跟不上变化的步伐。同样,在软件开发过程中需求的变更会给开发带来不确定性,但只要把需求变更作为重点、难点小心加以控制,软件开发的进度、成本和质量也就有了“安全”的基础。 需求变更管理的需求 需求变更是因为需求发生变化。根据软件工程思想,需求说明书一般要经过论证,如果在需求说明书经过论证以后,需要在原有需求基础上追加和补充新的需求或对原有需求进行修改和削减,均属于需求变更。 需求变更的出现主要是因为在项目的需求确定阶段,用户往往不能确切地定义自己需要什么。用户常常以为自己清楚,但实际上他们提出的需求只是依据当前的工作所需,而采用的新设备、新技术通常会改变他们的工作方式;或者要开发的系统对用户来说也是个未知数,他们以前没有过相关的使用经验。随着开发工作的不断进展,系统开始展现功能的雏形,用户对系统的了解也逐步深入。于是,他们可能会想到各种新的功能和特色,或对以前提出的要求进行改动。他们了解得越多,新的要求也就越多,需求变更因此不可避免地一次又一次出现。 这时,如果开发团队缺少明确的需求变更控制过程或采用的变更控制机制无效,抑或不按变更控制流程来管理需求变更,那么很可能造成项目进度拖延、成本不足、人力紧缺,甚至导致整个项目失败。当然,即使按照需求变更控制流程进行管理,由于受进度、成本等因素的制约,软件质量还是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但实施严格的软件需求管理会最大限度地控制需求变更给软件质量造成的负面影响,这也正是我们进行需求变更管理的目的所在。 六大原则 实施需求变更管理需要遵循如下原则: 1. 建立需求基线。需求基线是需求变更的依据。在开发过程中,需求确定并经过评审后(用户参与评审),可以建立第一个需求基线。此后每次变更并经过评审后,都要重新确定新的需求基线。 2. 制订简单、有效的变更控制流程,并形成文档。在建立了需求基线后提出的所有变更都必须遵循这个控制流程进行控制。同时,这个流程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对以后的项目开发和其他项目都有借鉴作用。 3. 成立项目变更控制委员会(CCB)或相关职能的类似组织,负责裁定接受哪些变更。CCB由项目所涉及的多方人员共同组成,应该包括用户方和开发方的决策人员在内。 4. 需求变更一定要先申请然后再评估,最后经过与变更大小相当级别的评审确认。 5. 需求变更后,受影响的软件计划、产品、活动都要进行相应的变更,以保持和更新的需求一致。 6. 妥善保存变更产生的相关文档。

软件需求变更管理七步法

软件需求变更管理七步法 曹济1王宁2 典型场景:最近比较烦,烦客户!我们现在正在给长江市政府做一个电子政务项目,其中有一项功能是网上婚姻申请登记功能。因为前一段国家政策取消了强制性体检这个环节,所以我们的工作流程也相应的变更。 没想到客户从中得到启发:我们的许多工作流程做好后改动的可能性很大(例如政策调整、部门变动、领导班子重组等),干脆给我们做成可定制的功能,我们提一个最大的功能集合,你们做好了我们自己就可以随需而变,嗯,这样好! 可是对项目组来说这可是个灾难啊!因为可定制的功能往往意味着工作量的倍增! 分析:先说说大家对于这种现象的应对方法吧。最典型的是通过与客户的沟通来解决问题。怎么样沟通呢?因为尤其是对于软件项目的合同很难在签订之初就能够精确定义的每项功能,所以靠合同是帮不上忙的。 我和许多IT公司的老总们作交流,我开玩笑说我们IT公司都是清政府。为什么是清政府?清政府的特点之一就是丧权辱国的条约太多。大家往往只有苦笑:有什么办法呀,客户着急了就是一句潜台词:做不做,不想做滚蛋!想做的公司多着呢。 所以你看合同是没用的,那怎么办呢?通常都是通过感情联络争1曹济,独立管理顾问,国际软件标杆组织顾问、中国区联络人,PMI/IEEE/SPIN会员,caoji@https://www.doczj.com/doc/3010671318.html, 2王宁,教授,北京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邮编100876 wangning_bupt@https://www.doczj.com/doc/3010671318.html,

取客户的同情。就像上面的场景中谈到的一样,明明是不合理的要求,可是客户也会狡辩呀,“凭什么不给我们做,这可是合同范围内的工作!”。因为原来只说要实现工作流,而没有谈到定制的工作流算不算。问题出来了,看看怎么办吧。 当然了,如果现在遇到类似的问题,您的组织都可以举重若轻的化解,那您就不用往下看了。我们常听到一句话就是“合情合理”,大家说这有什么好希奇的呀,老生常谈!不过这句话在软件项目的变更管理中却有独特的表现形式。从感情上与客户去沟通很重要,但是您注意到它只做了一半工作,还有一半工作需要去讲理。大家会反驳我说:讲什么理!我们的客户就是上帝,让你做你就做!哪儿那么多废话呀你。 我注意到一个社会现象:客户方的直接项目负责人从年龄上来看往往有年轻化的趋势——三四十岁居多。这些人有什么特点呢?首先从教育程度上讲他们往往都接受过正规教育,所以还比较讲理——或者是因为现在职位还不够高(开玩笑)?其次这些人是真正希望在工作上出成绩的。当项目真遇到负面的风险时,他们愿意去说服自己的领导而不是不作为。 正是基于以上两点分析,我们先来介绍需求变更管理方法——变更管理七步法。七步法印证了我经常鼓吹的项目管理三部曲:细化、量化、图形化,七步法主要验证了细化和量化的必要性和好处。我们先来看看下面这幅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