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四年级道德与法治第8课第2框 它们带来的舒适与方便

四年级道德与法治第8课第2框 它们带来的舒适与方便

四年级道德与法治第8课第2框 它们带来的舒适与方便
四年级道德与法治第8课第2框 它们带来的舒适与方便

教案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级上册 第五课

八年级xx与法治上册5.3善用法律 1.在遇到法律问题或者权益受到侵害时,要及时寻求________,依靠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提供法律服务和帮助的机构有法律服务所、__________、公证处、__________等。 2.诉讼是__________在诉讼当事人参与下,依照法定程序解决纠纷和冲突的活动。诉讼是处理纠纷和应对侵害最正规、__________的手段,是维护合法权益的__________. 3.诉讼俗称“打官司”。下列关于诉讼理解不正确的是() A.诉讼是处理纠纷和应对侵害最正规、最权威的手段 B.诉讼是维护我们合法权益的最后屏障 C.受到不法侵害,我们只能通过诉讼手段维护合法权益 D.行政诉讼是解决行政纠纷的重要途径 4.下列能给我们提供法律服务和帮助的机构有() ①法律服务所②律师事务所③公证处④居民委员会⑤法律援助中心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⑤ D.②③④⑤ 5.据一项研究报告显示,农民工在受到不公平对待时,约63%的人表示气愤,约60%的人会选择“不干了或忍气吞声”。对此,你给农民工的正确建议是()A.到当地政府部门静坐抗议B.到劳动仲裁机构提起诉讼 C.可通过诉讼途径维护权益D.利用网络发泄自己的不满 6.教育部颁布了新的《中小学生守则》,把“见义勇为,敢于斗争”予以删除。 这一做法() A.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司法保护

B.表明不需要与违法犯罪分子作斗争 C.要求青少年更应该善于同违法犯罪作斗争 D.违反xx和法律,是不合理的 7.小林放学回家时,看见一歹徒骑摩托车实施抢劫,当即报案,并向公安部门提供了歹徒的相貌特征、车牌号和去向,公安部门根据小林提供的线索很快抓获了犯罪嫌疑人。这说明() A.小林是未成年人,不应与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B.公民有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责任 C.青少年要奋不顾身地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D.及时报告公安机关,是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唯一有效方法 8.中学生孙某在放学回家的路上,被一辆货车撞伤,永远失去了右腿。孙某的父母为此痛心不已,他们找到肇事司机要求赔偿,但该司机对此置之不理,孙某的父母想起诉他,可对法律知识又知之甚少。 (1)孙某的父母可以寻求哪些机构的帮助? (2)孙某的父母可以通过哪些手段来维护儿子的合法权益? 答案 1.法律救助律师事务所xx中心 2.人民法院最xx最后屏障 3.C 4.C 5.C 6.C 7.B 8.(1)法律服务所、律师事务所、法律援助中心等 (2)①可以通过法律服务机构来维护合法权益。②可以依法到公安机关、人民法院或人民检察院中的任何一个机关控告、举报,必要时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二课网络生活新空间 练习

第二课知识梳理卷 一、网络丰富日常生活 1. 网络,让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传递和交流变得方便迅捷。 A.信息 B.知识 C.思想 D.感情 2.互联网交往实现了古人“天涯若比邻”的梦想,因为() A.互联网交往打破了时间限制 B.互联网交往打破了角色限制 C.互联网交往打破了传统人际交往的空间限制 D.互联网交往打破了对象限制 3.在网络世界,只要具备上网条件就可以进入“聊天室”。政府 官员与平民百姓没有尊卑之分,大腕明星与普通追星族无贵贱之别。在思想感情交流中,交往者可以直抒胸臆,进退自如,爱恨随意。性格内向的人可能成为一名活跃的网络交往成员,社会地位悬殊的人可成为亲密的网友,只要心理倾向趋同,成为朋友便是正常的现象。这说明() ①互联网为我们提供了平等交往的平台②互联网打破了人际交往的时空限制③我们在网上可以找到志趣相投的朋友④网络交往扩大了我们的交往领域,改变了我们以往的交往方式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4.网络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利和丰富多彩。借助互联网,不用舟车劳顿,我们可以结交朋友、发布信息、浏览新闻、寻医问药、在线购物、休闲娱乐,进行网上股票交易……这表明() A.网络为我们大大节约了成本,提高了效率 B.有了互联网,我们的一切愿望都能顺利实现 C.离开互联网,人们的生活就会陷入一片混乱 D.互联网改变了世界,已成为我们生活的全部 5.材料这两年,线上旅游公司推出的“互联网+旅游”服务,让不少游客实现“手机在手,途中无忧”的旅游体验:一键下单,就能解决机票、酒店、景区门票、旅行线路等一系列问题。前不久,在海南三亚某知名景区,杨国荣老人家,他排队买票花了近1个小时。细心的老人发现,在检票口,不少年轻人拿着手机放检票机上扫一扫,就进入了景区,省了排队的烦恼。 (1)结合杨国荣老人家的生活经历,说说网络给人际交往方式带来的影响。 (2)生活中,你经常借助互联网做哪些事情? (3)没有互联网,我们的生活会是什么样的? 二、网络推动社会进步 6.右图漫画说明了() ①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的融合,创造了新业态,提升了经济发展 水平②网络推动了经济的发展,网络经济已成为国家的经济 支柱③要发展经济,只有发展互联网 ④网络已经成为社会生产的新工具、经济贸易的新途径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7. 随着“互联网+”行动计划的不断推进,互联网发展已融入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深刻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网络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大大促进了()的流动。

新人教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二单元第四课社会生活讲道德同步检测(附答案)

新人教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社会生活讲道德 一、单项选择题 1.人与人之间的彼此尊重在人际交往中非常重要,我们要学会尊重。为此,我们要做到 ①学会逢迎他人,尤其是那些对我们有帮助的人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③发自内心地尊重他人人格,对所有人一视同仁④欣赏与赞美他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三人行,必有我师”,一个真正懂得尊重别人的人,不仅仅会尊重自己的上司和父母,更会懂得尊重自己的下属和身边每一个地位卑微的人,因为每一个人都有他的优点,从别人的优点中吸取精华,从别人的缺点中找出自身的不足,何尝不是一种领悟和提高的过程?以上感悟给我们什么启示①尊重他人要平等待人,对所有人一视同仁②尊重他人要求我们发自内心地尊重他人人格 ③我们要学会欣赏他人④尊重他人要把所有精力都用来满足他人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3.观察漫画,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妇女盛气凌人,不尊重他人。 B.清洁工一直跟着妇女,没有礼貌 C.妇女不遵守社会规则,需要他律 D.提高道德素质,构建和谐社会需要从小事做起 4.(题文)尊重,是一种美德,它体现在你接人待物的彬彬有礼;尊重,是一种精神,它体现在你面对苦难时的积极乐观;尊重是一种生活态度,目光所及的万事万物都有值得我们尊重的地方。千万不要小觑了尊重的力量,尊重的力量表现在 ①受到他人尊重能够增强自尊、自信②受到他人尊重能够获得满足感、成就感等 ③尊重使社会生活和谐融洽④尊重能提高生活水平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5.“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我们要从小事做起,从细节做起,做文明有礼的人。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①丽丽对长辈讲话粗鲁傲慢 ②明明在老师讲课时搞小动作左顾右盼 ③琪琪同学对帮助自己解答疑难问题的同学道谢 ④君君同学在公共场合能做到遵守相关规则,举止规范,用语文明

部编《道德与法治》八(上)第五课《做守法公民》知识点归纳

部编《道德与法治》八(上)第五课《做守法公 民》知识点归纳 1、法律的作用? (1)法律作为一种行为规范,明确告知人们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 么,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一个模式、标准或方 向,它是评价人们的行为是否合法的准绳。 (2)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2、违法行为的含义、分类: 违法行为是指出于过错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 根据违反法律的类别,违法行为分为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和 刑事违法行为。 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对社会的危害相对较轻微,称为一般违 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是最严重的一种违法行为,是犯罪。二者都要承担 法律责任。 违法的种类一览表 含义触犯法律法律责任常见违法现象(事件) 民事违法行为违反民事法 律法规的 行为 民法通则、合 同法、消费者 权益保护法、 物权法 承担民事 责任 如民事赔偿、借贷不 还、侵犯消费者合法 权益等侵犯他人民事 权利或者撕毁合同 行政违法行为违反行政管 理法规的 行为 治安管理处 罚条列、交通 管理法规、义 务教育法、劳 动法、环境保 护法 受到行政 制裁,包括 行政处分 与行政处 罚 扰乱公共场所秩序、 殴打他人、谎报险情、 破坏铁路封闭网、污 染环境、使用童工、 不让子女接受义务教 育等 刑事违法行为(犯罪)违法行为情 节严重,对社 会危害很大, 触犯刑法,应 受到刑法处 罚的行为 刑法应受到刑 罚处罚(主 刑与附加 刑) 抢劫、盗窃、故意杀 人、绑架、投毒、 贩卖毒品等重大刑事 犯罪 3、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 (1)谎报险情、破坏铁路封闭网、殴打他人等行为都是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行政违法行为。

最新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二课第二框《合理利用网络》教案

最新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二课第二框《合理利用网络》教案 1教学分析 教学重点:网络的正面作用,学会利用网络优势正确上网。 教学难点:掌握正确的网络生活方式。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展示下列图片) 同学们先欣赏图片,再谈谈感受。 教师过渡:通过上一课时的学习,我们知道网络有利也有弊,这几幅图片,告诉我们要学会正确运用网络。今天我们就学习《合理利用网络》。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理性参与网络生活 活动一:小军的一天 (展示下列材料) 自从有了网络,小军忙了起来:天气预报觉得很有趣,他收藏了起来,小学的知识很好,收藏起来;谁整理的古代诗词很好,收藏起来;这么美的图片,收藏起来;这么多名人故事,收藏起来,初中的物理、化学、数学知识,收藏起来……在小军的生活中,“收藏”成为主要方式。 1.思考:初中生小军这一天忙不忙? 2.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教师总结:小军的一天是忙碌的。小军之所以这么忙是因为没有养成良好的媒介素养。不能辨别信息,大量有价值和无价值的网络信息让小军应接不暇。网络影响了他的生活。 教师总结:(1)要提高媒介素养。(2)要学会“信息节食”。 活动二:“谣言”来了 (展示下列图片)

1.思考:面对网络谣言,我们应该怎么做? 2.如何处理不良信息? 提示:生活中网络传播的各种信息很多,今天某地发生了什么事,后天某地将发生什么事。我们要学会辨别,不要被谣言左右,成为谣言的传声筒。 教师总结:(1)我们要学会辨析网络信息,让谣言止于智者。(2)自觉抵制暴力、色情、恐怖等不良信息。 活动三:利用网络骂人——不行 (材料展示) 王某与张某同住一个村镇,因生活琐事导致二人相互猜疑,多次发生口角纠纷。2016年8月,张某在网上注册了一个“陌陌号”,并通过该“陌陌号”发表动态信息辱骂王某。第三天,该信息被他人发现并告知了王某,王某立即向公安机关报警。民警经调查核实,张某确实通过互联网使用污秽语言辱骂了王某,就依法对张某作出了行政拘留3日的治安处罚。王某认为张某的行为给自己造成了巨大的伤害,将张某告上法院,请求判令张某赔礼道歉并赔偿精神损失费1万元。 1.思考:张某利用网络骂人不行吗? 2.张某受到处罚,给我们什么警示? 提示:网络也要遵守规则,有道德规则,也有法律规则,只有自觉遵守道德和法律,才能做一名负责的网络参与者。 教师强调:恪守道德、遵守法律是网络生活的基本准则。 (展示下列图片) 3.思考:分析上面图片的表现,谈谈为什么会被禁止。 提示:左图是利用网络侵犯他人隐私的行为,所以被法律禁止。右图是利用网络攻击他人网络,是违法的,所以被法律禁止。 目标导学二:传播网络正能量 活动四:网络开启一扇门——建言献策 (材料展示) 2017年4月12日,试点建设的首个专为老百姓排难解忧的互联网平台——服务群众工作信息系统正式上线,这意味着在城市和社会管理方面向“互联网+”迈进了一大步。过去市民跑腿才能解决的小事儿,如今通过电脑网页、微信、QQ、手机APP、电话等方式就能立即反映到网络平台,使之得到快速解决。 1.思考:材料反映了一个什么现象? 2.这一现象对于我们利用网络有什么启示? 提示:1.材料反映了利用网络给老百姓开通了解决困难的平台。能够正确运用网络。2.我们要合理利用网络,积极利用网络为社会发展建言献策。 教师强调:我们要在网上传播正能量。 活动五:网络助力张远坤的愿望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四课社会生活讲道德同步测试含答案

第四课社会生活讲道德 一、选择题 1.尊重是一朵花,一朵开在心间的花;尊重是一条路,一条通往美好的路:尊重是一团火,一团温暖你我的火。这是因为 ①受到他人尊重能够增强自尊、自信②受到他人尊重能够获得满足感,成就感 ③尊重使社会生活和谐融洽④互相尊重有利于提高社会文明程度 A. 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论语》中的一句话,它的意思是:自己不喜欢的事,就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它的实质是() ①宽容他人②歧视他人③尊重他人④换位思考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3.下列行为属于不尊重他人的是() A. 扶残疾人上车 B. 见到长辈主动打招呼 C. 随便给他人起绰号 D. 不在公共场所吸烟4.漫画《谁丢了“公德”》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要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自觉遵守社会公德 ②要尊重他人和社会,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 ③要注重举止文明,提高公民文明素质 ④要依靠法律严惩违反公民道德的行为 A. 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5.某校规定:“任何男女生交往务必遵循在明亮的地方,并有五人以上在场的原则;男女同学距离至少保持45厘米以上;男女生不得同桌吃饭”。你想对该校说 A. 这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B. 这有利于增进同学们的性别意识 C. 这符合自然适度的异性交往原则 D. 这不利于学生完善自己的个性 6.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自古强调“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下列同学的行为不符合交往礼仪的是() A. 小伟穿着拖鞋,光着膀子进教室上课 B. 小勇得到别人的帮助后,都要对帮助他的人说一声“谢谢” C. 小宇进老师办公室之前先敲门、喊报告,经允许后才进入 D. 小玲上学和放学回家都与父母打招呼 7.“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这句话启示我们,做文明有礼的人应该

部编《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_第五课 做守法公民 教案

第1课时法不可违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什么是违法行为,认识行政违法行为和民事违法行为的危害。 2.能力目标:认识各种违法行为,远离一般违法行为。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法律意识,增强守法观念。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违法无小事。 2.教学难点: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 教学方法 1.教师提出问题,进行问题导学。 2.学生阅读教材,自主互助学习。 3.教师制作课件,用多媒体讲授。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学生阅读教材46-48页运用你的经验、探究分享、相关链接,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自主学习,回答以下问题。 (1)青少年在学习和生活中经常发生的违法行为有哪些? (2)镜头一、镜头二、镜头三的行为是不是违法行为,属于哪一类违法行为? 2.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二、讲授新课 (一)违法无小事 1.学生阅读教材46页、48页的第一、二、三、四、五自然段,同学间自主互助学习,回答以下问题: (1)什么是违法行为? (2)根据违反法律的类别,违法行为分为哪几类? (3)一般违法行为包括哪些违法行为? 2.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课件,展示更多关于违法无小事的图片,讲解违法无小事。 (1)违法行为是指出于过错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 (2)违法行为分为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和刑事违法行为。 (3)一般违法行为包括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 (二)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 1.学生阅读教材49-51页探究分享、相关链接,教师提出问题。 (1)你自己和身边的同学有做过违法的事吗? (2)根据你的经验,镜头一、镜头二、镜头三的行为违法吗? 2.学生阅读教材49到51页的人第一、二、三自然段,同学间自主互助学习,回答以下问题: (1)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是什么违法行为吗? (2)较为典型的民事违法行为有哪些? (3)如何做遵章守法的好学生? 3.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课件,展示更多违法行为的图片,讲解在生活和学习中如何做到不违法。 (1)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是行政违法行为。

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五课《做守法公民》知识点

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五课《做守法公民》 第五课做守法公民 1、法律的作用? (1)法律作为一种行为规范,明确告知人们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一个模式、标准或方向,它是评价人们的行为是否合法的准绳。 (2)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2、违法行为的含义、分类: 违法行为是指出于过错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 根据违反法律的类别,违法行为分为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和刑事违法行为。 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对社会的危害相对较轻微,称为一般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是最严重的一种违法行为,是犯罪。二者都要承担法律责任。 违法的种类一览表

3、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 (1)谎报险情、破坏铁路封闭网、殴打他人等行为都是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行政违法行为。 (2)侵犯他人民事权利或者没有依法履行合同的义务,都是典型的民事违法行为。 4、遵章守法是社会和谐的保证/遵章守法,怎么做? (1)我们要认识一般违法行为的危害,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2)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分清是非,增强守法观念,严格遵守治安管理的法律规定。

(3)在社会交往中,我们要依法从事民事活动,积极防范民事侵权行为和合同违约行为,既要维护自己的权益,又要尊重他人的权益,促进社会健康和谐发展。 5 、刑法的作用、内容: 刑法是惩治犯罪、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有力武器。它明确规定了什么行为是犯罪,以及对犯罪应当判处什么样的刑罚。 2、犯罪的定义、基本特征:犯罪是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严重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刑罚处罚性是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二课.doc

第二课保障宪法实施 第1课时坚持依宪治国 【学习目标】 1.知道宪法的构成和内容 2.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 3.识记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 4.明确宪法的地位:是国家的根本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和法律效力。 【重点难点】 学习重点: 1.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 2.宪法的地位。 学习难点: 1.宪法成为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原因。 2.宪法是国家法制统一的基础。 【学法指导】自学法;讨论法;合作探究法。 【自主学习、夯基寻困】 请你阅读课本18-21页,我相信,聪明的你一定会完成下面的问题。 自学1、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哪些最根本的问题? 宪法规定了我国的国家性质、根本制度、根本任务、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的组织及其职权等国家生活中的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 自学2、为什么宪法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 一切组织和个人都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国内活动,都必须维护宪法权威,捍卫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能凌驾于宪法之上,一切违反宪法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 自学3、依法治国首先是什么?依法执政首先坚持什么? 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 自学4、为什么说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的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其他法律更加严格;宪法是国家法制统一的基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核心。 【合作探究、互助解惑】 请同学们讨论,相互合作。我相信大家的力量。 探究一:阅读教材第18-21页的内容,要求学生知道宪法的组成和内容,并在书上作记号。思考问题:我国为什么要对宪法草案进行全民讨论? 我国宪法是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是国家的根本法。通过宪法的组成和内容可以看得出来,它是我国的根本法。正是因为它是根本法,所以对宪法草案要进行全民讨论,才能突出对宪法的尊崇。

八上第四课--《道德与法治》中考课知识点

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第四课社会生活讲道德 1.尊重的含义和表现?P32 (1)尊重即尊敬、重视。 (2)尊重他人是一个人内在修养的外在表现。社会生活中,我们应该尊重他人的人格、权利等。 2.(重点)尊重的意义(重要性)(为什么要尊重他人)?P32-34 (1)尊重他人是一个人内在修养的外在表现。 (2)每个人都是有尊严的个体,都希望得到他人和社会的尊重。 (3)尊重使社会生活和谐融洽。 3.(重点、难点)(中考)如何尊重他人?P35-36 (1)积极关注、重视他人。(2)平等对待他人。(3)学会换位思考。(4)学会欣赏他人。 4.列举生活中不尊重他人的现象 (1)取笑同学,给同学起侮辱性外号(2)回到家时,不与父母长辈打招呼 (3)上课不专心听讲(4)公共场所衣冠不整 5.怎样认识礼?P37(礼体现了一个人怎样的良好品质?社会生活中,礼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1)礼体现一个人的尊重、谦让、与人为善等良好品质。 (2)社会生活中,礼主要表现在语言文明、仪表端庄、举止文明等方面。 6.(重点)(中考)文明有礼的意义(重要性)?P37-39 (1)文明有礼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前提。 (2)文明有礼促进社会和谐。 (3)文明有礼体现国家形象。 7.(难点)(期考)如何做文明有礼的人?P39-40 (1)做文明有礼的人,要态度谦和,用语文明。 (2)做文明有礼的人,要仪表整洁、举止端庄。 (3)做文明有礼的人,需要在社会生活中不断学习、观察、思考和践行。 8.参加社交活动应注意的几点?p40 (1)容貌整洁(2)服装整洁、美观、大方(3)举止规范 9.(期考)(中考)怎样理解诚信?P41 (1)诚信就是诚实、守信用。 (2)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公民个人层面的一个价值准则,是一种道德规范和品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3)诚信也是一项民法原则。 10.(重点)(中考)诚信的意义(重要性)?P42-43 (1)诚信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 (2)诚信是企业的无形资产。 (3)诚信促进社会文明、国家兴旺。 11.(难点)如何践行诚信?P43-45 (1)树立诚信意识。(2)运用诚信智慧。(3)珍惜个人的诚信记录。 12.列举两例社会上的不诚信现象 制假售假、以次充好、欺诈经营等(开放性试题,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 13.假如请你来宣传诚信,你准备采用什么方式? 如:出黑板报、制作手抄报、举办征文比赛、演讲比赛、专题讲座、召开主题班会等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五课_做守法公民_教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以任意修改,直接打印使用!) 第1课时法不可违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什么是违法行为,认识行政违法行为和民事违法行为的危害。 2.能力目标:认识各种违法行为,远离一般违法行为。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法律意识,增强守法观念。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违法无小事。 2.教学难点: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 教学方法 1.教师提出问题,进行问题导学。 2.学生阅读教材,自主互助学习。 3.教师制作课件,用多媒体讲授。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学生阅读教材46-48页运用你的经验、探究分享、相关链接,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自主学习,回答以下问题。 (1)青少年在学习和生活中经常发生的违法行为有哪些? (2)镜头一、镜头二、镜头三的行为是不是违法行为,属于哪一类违法行为? 2.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二、讲授新课 (一)违法无小事 1.学生阅读教材46页、48页的第一、二、三、四、五自然段,同学间自主互助学习,回答以下问题: (1)什么是违法行为? (2)根据违反法律的类别,违法行为分为哪几类? (3)一般违法行为包括哪些违法行为? 2.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课件,展示更多关于违法无小事的图片,讲解违法无小事。 (1)违法行为是指出于过错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 (2)违法行为分为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和刑事违法行为。 (3)一般违法行为包括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 (二)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 1.学生阅读教材49-51页探究分享、相关链接,教师提出问题。 (1)你自己和身边的同学有做过违法的事吗? (2)根据你的经验,镜头一、镜头二、镜头三的行为违法吗? 2.学生阅读教材49到51页的人第一、二、三自然段,同学间自主互助学习,回答以下问题: (1)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是什么违法行为吗? (2)较为典型的民事违法行为有哪些? (3)如何做遵章守法的好学生?

2020年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第五课 第三框 善用法律(含答案)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5.3 善用法律 1.在遇到法律问题或者权益受到侵害时,要及时寻求________,依靠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提供法律服务和帮助的机构有法律服务所、__________、公证处、__________等。 2.诉讼是__________在诉讼当事人参与下,依照法定程序解决纠纷和冲突的活动。诉讼是处理纠纷和应对侵害最正规、__________的手段,是维护合法权益的__________. 3.诉讼俗称“打官司”。下列关于诉讼理解不正确的是( ) A.诉讼是处理纠纷和应对侵害最正规、最权威的手段 B.诉讼是维护我们合法权益的最后屏障 C.受到不法侵害,我们只能通过诉讼手段维护合法权益 D.行政诉讼是解决行政纠纷的重要途径 4.下列能给我们提供法律服务和帮助的机构有( ) ①法律服务所②律师事务所③公证处④居民委员会⑤法律援助中心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⑤ D.②③④⑤ 5.据一项研究报告显示,农民工在受到不公平对待时,约63%的人表示气愤,约60%的人会选择“不干了或忍气吞声”。对此,你给农民工的正确建议是( ) A.到当地政府部门静坐抗议B.到劳动仲裁机构提起诉讼 C.可通过诉讼途径维护权益D.利用网络发泄自己的不满 6.教育部颁布了新的《中小学生守则》,把“见义勇为,敢于斗争”予以删除。这一做法( ) A.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司法保护 B.表明不需要与违法犯罪分子作斗争 C.要求青少年更应该善于同违法犯罪作斗争 D.违反道德和法律,是不合理的 7.小林放学回家时,看见一歹徒骑摩托车实施抢劫,当即报案,并向公安部门提供了歹徒的相貌特征、车牌号和去向,公安部门根据小林提供的线索很快抓获了犯罪嫌疑人。这说明( ) A.小林是未成年人,不应与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B.公民有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责任 C.青少年要奋不顾身地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D.及时报告公安机关,是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唯一有效方法 8.中学生孙某在放学回家的路上,被一辆货车撞伤,永远失去了右腿。孙某的父母为此痛心不已,他们找到肇事司机要求赔偿,但该司机对此置之不理,孙某的父母想起诉他,可对法律知识又知之甚少。 (1)孙某的父母可以寻求哪些机构的帮助? (2)孙某的父母可以通过哪些手段来维护儿子的合法权益? 答案 1.法律救助律师事务所法律援助中心 2.人民法院最权威最后屏障 3.C 4.C 5.C 6.C 7.B

人教版八上道德与法治第四课社会生

1 / 5 第四课社会生活讲道德第2课时以礼待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体会文明有礼对个人成长的意义和对社会和谐的价值。 2、培养学生文明有礼的意识,培养学生正确的待人接物观。 能力目标 1、能够在具体情境中表达,展现文明有礼。 2、通过学习,学会做xx有礼的人。 知识目标 1、知道礼的含义,知道如何做文明有礼的人 2、了解我国古代和现代社会中各类礼节和礼仪,知道礼貌待人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xx有礼的作用,做xx有礼的人。 难点:待人礼为先,如何做xx有礼的人。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故事导入:xx问礼老子 公元前521年春,孔子得知他的学生宫敬叔奉鲁国国君之命,要前往周朝京都洛阳去朝拜天子,觉得这是个向周朝守藏史老子请

教“礼制”学识的好机会,于是征得鲁昭公的同意后,与宫敬叔同行。到达京都的第二天,孔子便徒步前往守藏史府去拜望老子。正在书写《道德经》的老子听说誉满天下的孔丘前来求教,赶忙放下手中刀笔,整顿衣冠出迎。孔子见大门里出来一位年逾古稀、精神矍铄的老人,料想便是老子,急趋向前,恭恭敬敬地向老子行了弟子 2 / 5 礼。进入大厅后,孔子再拜后才坐下来。老子问孔子为何事而来,孔子离座回答:“我学识浅薄,对古代的‘礼制'一无所知,特地向老师请教。”老子见孔子这样诚恳,便详细地抒发了自己的见解。 以礼待人是人际交往最起码的要求。做到言谈举止彬彬有礼,是我们赢得别人尊重的前提,也是成功交往的条件之一。今天我们来学习新课——以礼待人。 二、讲授新课 第一目:待人礼为先 1、探究一:教材P37运用你的经验,思考: (1)你认为小岩哪些方面做得不合适?应该如何改进? (2)如果你是一起就餐的客人,你会有什么反应?会如何做?点拨: (1)到了就餐地点后,“小岩抢先坐在沙发上,把脚放在茶几上,自顾自玩手机”说明他不注意坐姿优雅,而且不注意帮家长操心

新人教部编版八上道德与法治复习提纲:第五课 做守法的公民

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 1.违法行为的含义 违法行为是指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 2.违法行为的分类 根据违反法律的类别,违法行为分为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和刑事违法行为。其中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对社会的危害相对轻微,称为一般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是违法行为中最严重的一种,就是我们常说的犯罪。 3.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的区别和联系 (1)区别:违反的法律不同;社会危害性不同;要承担的法律责任不同。 (2)联系:都是违法行为;都具有社会危害性;都要承担法律责任。 4.怎样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怎样做到遵章守法?) (1)我们要认识一般违法行为的危害,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2)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分清是非,增强守法观念,严格遵守治安管理的法律规定。 (3)在社会交往中,我们要依法从事民事活动,积极防范民事侵权行为和合同违约行为,既要维护自己的权益,又要尊重他人的权益,促进社会健康和谐发展。 5.刑法的作用 刑法是惩治犯罪、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有力武器。它明确规定了什么行为是犯罪,以及对犯罪应当判处什么样的刑罚。 6.犯罪的含义和基本特征 (1)含义:根据刑法规定,犯罪是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2)基本特征:严重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和应受刑罚处罚性是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

7.刑罚的含义和种类 (1)含义:刑罚又称为刑事处罚、刑事处分,是指审判机关依法对犯罪分子适用的最严厉的强制性法律制裁方法,以限制或剥夺犯罪人权益为主要内容。 (2)分类:刑罚分为主刑和附加刑两大类。主刑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五种。附加刑包括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驱逐出境四种。 8.怎样加强自我防范,预防犯罪? (1)我们作为社会成员,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 (2)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 (3)生活在法治社会,我们应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 (4)我们要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 9.遇到侵害时,我们应怎样依法求助? 及时寻求法律救助,依靠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可以通过法律服务机构来维护合法权益;可以寻求国家的法律救济,必要时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10.诉讼的含义、重要性及类型 (1)含义:诉讼是人民法院在诉讼当事人参与下,依照法定程序解决纠纷和冲突的活动。 (2)重要性:诉讼是处理纠纷和应对侵害最正规、最权威的手段,是维护合法权益的最后屏障。 (3)类型:诉讼通常分为民事诉讼、行政诉讼、刑事诉讼三种类型。 11.青少年为什么要敢于并善于同违法犯罪作斗争? (1)同违法犯罪作斗争,是包括我们青少年在内的全体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当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权益受到不法侵害时,我们要敢于并善于依法维护正当权益。 (2)见义勇为作为高尚的品质,历来受到全社会的褒扬和敬佩。但是,我们身为未成年人,体力不具优势,心智尚未成熟,如果鲁莽行事,自己极易受到伤害,也不利于制止违法犯罪。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 第二课第一框 网络改变世界 (1)

2020-2021学年春季部编版(统编) 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 第二课网络生活新空间 第1课时网络改变世界 1教学分析 知识目标知道网络给社会发展带来的作用,了解网络给人们带来的不利影响 能力目标能够了解网络交往的优势,对网络陷阱具有分辨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 培养正确的网络观,形成正确的网络生活习惯 观目标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网络发展给社会和人们带来的积极作用。 教学难点:识别网络陷阱,避免网络危害。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展示图片) 思考:观察这两幅图片,看看人们在利用网络做什么? 教师过渡:网络给我们带来了方便,有了网络可以说“足不出户,却可以神游天下”。今天我们具体了解网络给我们带来的利与弊。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网络丰富日常生活 (一)网络的积极作用 活动一:情景再现——网上求医 (展示下列材料) 41岁的肖萌头痛已经有3年了。她看过神经内科、中医科、脑外科,诊断有神经衰弱、三叉神经痛、血管神经性头痛等好几种病,治疗的效果也是时好时坏。一个偶然的机会,她在网上看到鼻窦炎的症状和自己的情况接近,通过好大夫网站她联系到公安医院耳鼻喉科的张良主任。经过三次网络咨询,张主任推测她的头痛可能是因为鼻窦炎引起的。通过检查和治疗,肖萌进行了鼻窦炎手术,她的头痛也一年多没有犯过了。 1.这个故事说明,人们利用网络做了什么? 2.通过阅读教材,你还知道人们可以利用网络做哪些事情? 提示:网络让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信息传递和交流变得方便迅捷。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一座拥有海量信息、开放的移动图书馆,不仅给人们提供信息,而且给人们提供便捷的信息检索渠道。 教师总结: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网络,网络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网络也改变

八上道德与法治 第四课社会生活讲道德

第四课社会生活讲道德 第一课时尊重他人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知道尊重他人是一个人内在修养的外在表现,懂得每个人都有得到他人和社会尊重的需要,尊重使社会生活和谐融洽。尊重他人就应关注、重视他人,平等待人,换位思考,欣赏他人 能力目标培养关注他人、平等待人、换位思考、欣赏他人的能力,做到尊重他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的意识,在生活中践行尊重理念 教学重点:尊重他人的原因及做法。 教学难点:尊重他人的做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展示图片) 思考:面对上述两种场景,你的感受有何不同?学生发言。 教师总结:随地吐痰是不尊重他人的表现,与对手握手表达了对对方的尊重。不同的表现给人的感觉是不一样的,我们喜欢与尊重他人的人交往。下面我们来学习《尊重他人》。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尊重是交往的起点 (一)尊重他人的原因及含义 活动一:讨论课——尊重 (学生阅读教材P33的“探究与分享”) 1.思考:你赞同哪位学生的观点?举例说明你支持的观点。 2.有人说:“尊重比帮助更重要。”你认同这个观点吗?说说你的理由。 教师讲述:1.我赞同第三位学生的观点。例如:在超市里购物,你要想获得他人的尊重,首先必须遵守超市的购物规则,态度要谦和,说话要有礼貌,选择商品应事先考虑好,以免耽误其他顾客购物,对营业员的优质服务应表示谢意。只有这样,你才能得到超市里其他购物者和营业员对你的尊重。2.我认同这个观点。理由:一般来说,所谓“帮助”,是指以出钱、出力或出主意的方式相助别人,即替别人解决实际性的、现实性的、具体的、实在的困难;所谓“尊重”,则是指敬重、重视。如果说,帮助别人是出于怜悯或爱心,那么尊重别人则是源于更高的觉悟和境界。帮助往往可以直接给予获助者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而尊重则更可以唤起获尊重者心底的潜力,激活奋发向上的活力。因此,尊重比帮助更重要。 教师总结:每个人都是有尊严的个体,都希望得到他人和社会的尊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五课 做守法的公民 同步测试

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 一、单项选择题 1.在一次禁毒行动中,警方发现并铲除了张某为治牙痛种的52株罂粟,依法对其处以行政拘留5日的处罚。张某的行为 A. 属于严重违法行为 B. 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C. 属于一般违法行为 D. 是行使生命健康权的表现 2.《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四十七条第一款规定:“机动车行经人行横道时,应当减速行驶;遇到行人正在通过人行横道应当停车让行。”这一“车让人”的新法规出台后,中国式过马路现象明显减少,在马路上发生的交通事故也有下降趋势。这一新规体现了法律 A. 规范作用 B. 保护作用 C. 既有规范作用,也有保护作用 D. 只有规范作用,没有保护作用 3.2019年5月,在咸宁市开展的警示教育中,市纪委公布了一批领导干部贪污腐化、最后锒铛入狱的案例。这些案例中领导干部犯罪行为的最本质特征是 A. 受到社会舆论的谴责 B. 触犯了刑法 C. 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D. 应当受到刑罚的处罚 4.下列关于“犯罪行为”说法正确的是 ①一定是违法行为②最本质特征是有社会危害性 ③违反刑法的行为④必然后果是会受到刑罚处罚 ⑤是严重违法行为⑥是一般违法行为的最终结果 A. ②③④⑥ B. ①②④⑥ C. ①③⑤⑥ D. ①③④⑤ 5.2018年5月12日,年仅21岁的消防战士谢勇在江苏一小区解救被困群众的过程中不幸牺牲。对此,网民王某在QQ群中公然发表侮辱牺牲消防战士的言论,最终王某因寻衅滋事被清江浦分局依法予以拘留15日并罚款1000元的处罚。王某的行为是() A. 民事违法行为 B. 行政违法行为 C. 刑事违法行为 D. 严重违法行为 6.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刑罚的种类分为 A. 行政处罚和刑事处罚 B. 有期徒刑和无期徒刑 C. 主刑和附加刑 D. 拘役和没收财产 7.下列能劝诫我们远离不良行为、预防违法犯罪的谚语是 A. 以责人之心责己,以恕己之心恕人 B.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 第四课 社会生活讲道德 教案

第四课社会生活讲道德 第1课时尊重他人 1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尊重他人的原因及做法。 教学难点:尊重他人的做法。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材料——鲁迅的故事)鲁迅先生在教育孩子方面,认为要教育好孩子,首先要尊重和理解孩子,“如果不先行理解,一味蛮做,更大碍于孩子发达。” 曾经有一次,先生在家中宴客,儿子海婴同席。在吃鱼圆时,客人均说新鲜可口。唯海婴说:“妈妈,鱼圆是酸的!”以为孩子胡说乱闹的妈妈便责备了几句,孩子老大不高兴。鲁迅听后,便把海婴咬过的那只鱼圆尝了尝,果然不怎么新鲜,便颇有感慨地说:“孩子说不新鲜,我们不加以查看,就抹杀是不对的,看来我们也得尊重孩子的说的话啊!” 教师总结:尊重是人与人交往之间最重要的没美德。尊重他人对自身来说,是素质的体现。对他人来说,则是一定意义上的礼貌。希望大家能从小故事中,获得启迪,尊重每一个身边的人!今天我们来学习第四课第1课时:尊重他人。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尊重是交往的起点 活动一:讨论关于尊重的几个观点 设计意图:本活动给学生提供几个有争议的议题,引导学生在讨论、反思中逐步体会到受尊重是每个人的需要,获得他人的尊重能够增强个体的自尊、自行,产生良好的心理体验。引导学生理解“尊重比帮助更重要”的观点。 1.学生阅读教材P33的“探究与分享” (1)小组讨论:确定议题,小组内部展开讨论并作记录。 (2)分享交流:各小组汇报结果,并提出小组交流存在的问题,全班讨论交流。 提示:可列举生活的事例论证自己的观点。 2.有人说:“尊重比帮助更重要。”你认同这个观点吗?说说你的理由。 提示:认同。理由:一般来说,所谓“帮助”,是指以出钱、出力或出主意的方式相助别人,即替别人解决实际性的、现实性的、具体的、实在的困难;所谓“尊重”,则是指敬重、重视。如果说,帮助别人是出于怜悯或爱心,那么尊重别人则是源于更高的觉悟和境界。帮助往往可以直接给予获助者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而尊重则更可以唤起获尊重者心底的潜力,激活奋发向上的活力。因此,尊重比帮助更重要。 教师总结:通过对被他人尊重、相互尊重、自尊等议题的讨论和交流,让我们学会了如何面对复杂的尊重情境。每个人都是有尊严的个体,都希望得到他人和社会的尊重。受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一二单元教材知识点和活动题答案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 第一二单元知识点及教材活动题答案 第一单元走进社会生活 1.1 我与社会 1、置身社会生活的意义?P4 ①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形成了各种社会关系。 ②我们会更加关注社区治理,并献计献策;会更加关心国家的发展,或为之自豪,或准备为之分忧。 2、(教材P3)(1)结合以上情境和你的经验,说说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方式了解社会生活。 (2)在参与社会生活的过程中,你有哪些感受? 参考答案:(1)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进行社会调查;读报纸;上网查询;等等。 (2)感受到我们的国家正在发生越来越大的变化;感受到社会生活是绚丽多彩的;感受到自己与人交往沟通的能力有了提高;等等。 3、(教材P4)暑假里,哪些事情让你印象深刻?把你的感受写下来,与同学分享。 参考答案:暑假生活过得丰富多彩,可从中选择一件有趣的事,比如参观九江市城市展示馆、游览庐山风景名胜、参加研学、拓展训练、夏令营活动等,写下来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如激动、团队精神、团结协作、保护环境、祖国伟大、祖国美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 4、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是怎样的?P4、5 ①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②人的身份是通过社会关系确定的。 5、(教材P5) 参考答案:(1)同一个人,为什么身份不同? (2)向身份不同的陌生人介绍自己,如未曾谋面的亲戚、爸爸的同事、同学的父母、学校的校工,你分别应该怎样介绍? 参考答案(1)因为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一个人有着不同的身份。(2)向未曾谋面的亲戚介绍自己:我是某某的孩子;向爸爸的同事介绍自己:我是您的同事某某的孩子;向同学的父母介绍自己:我是您的孩子某某的同学;向学校的校工介绍自己:我是学校几年级几班的学生。 6、(教材P6) (1)这些人通过哪些方式与你产生联系? (2)他们的存在对你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结合你绘制的社会关系网络图和生活经验,说说你如何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参考答案:(1)父母通过血缘关系的方式与我产生联系;同学、老师、食堂的厨师通过业缘关系的方式与我产生联系;公交车司机、银行职员通过地缘关系的方式与我产生联系。 (2)父母抚养教育我;老师教给我知识和方法技巧,教给我做人的道理;同学让我懂得了要团结友爱,互帮互助;公交车司机为我出行提供了方便;等等。 (3)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员,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形成了各种社会关系,这些社会关系构成了人类赖以生存的社会。如果把个人看成点,把人与人的关系看成线,那么’由各种关系连接成的线就织成一张“大网”,每个人都是社会这张“大网”上的一个“结点”。 1.2 在社会中成长 1、(教材P6) 你是否有与小东类似的经历?与同学交流分享你的付出和收获。 参考答案:有。例如,和大家一起参加所在小区的卫生大扫除活动。在活动中,虽然付出了时间和精力,但是收获了洁净和愉悦,提高了与人交往的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养成亲社会行为的意义?P8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