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哲学导论归纳整理

哲学导论归纳整理

哲学导论归纳整理
哲学导论归纳整理

哲学导论归纳整理

现在的哲学已经具有明确的定义了,即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亦或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但我认为这样的定义未免有些枯燥,哲学的思想在我看来是充满无穷的奥义的,但并不意味着哲学就是远离世人、深不可测的。不同的人看哲学会有不同的理解。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就曾说过:“如果把哲学理解为在最普遍和最广泛的形式中对知识的追求,那么,哲学显然就可以被认为是全部科学之母。可是,科学的各个领域对那些研究哲学的学者们也发生了强烈的影响,此外,还强烈地影响着每一代的哲学思想。”可见爱因斯坦从科学的角度看哲学认为哲学和科学是相互影响、密不可分的。文学家说起哲学则认为哲学是人们心灵的归宿,是精神的栖息地。其实,哲学的本质就是精神还乡,就是一种寻觅精神家园的活动。当然哲学还有一种极为宝贵的品质,那就是自我批判。综上所述,哲学可以被定义为以批判思考探究和反省有关生活、知识以及价值等根本问题的学科,其目的在于是自己更具有智慧,更能自我反省,成为更好的人,过更好的生活。·哲学的特点(品质)

1、哲学是非功利的。就像西方谚语所说的:“哲学不能烘面包,但哲学能使面包的滋味更香甜。”的确,哲学作为一种高贵

的精神活动,他不能带给你诸多的实际利益,但他能教会你如何为人处世,如何理解生活的真谛,从而生活的更好。

2、哲学具有反思、批评的高贵品质。现在的人们总是不假思索地接受社会所给予的各种条律并认为这是约定俗成、理所当然的,而不去思考这些条律何以存在。而哲学就恰恰教会人们对其通常未加省察和批判就加以接受的一分成见、常识等进行批判性省察,质疑它们的合理性根据和存在的权利。它往往会使人们在别人未发现问题的地方发现问题,它会使人们对诸多问题加以寻根究底的思考。哲学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就是对传统思维的挑战。·哲学的基本领域历史上东西方哲学家都对哲学的基本领域做过明确的分类,尽管差异很大,但还是存在着一定的共性的。目前,一般将哲学分为本体论(有时是形而上学的同义词)、认识论或知识论、价值论。

第二章·哲学的起源

1、哲学起源于惊异。的确,哲学的孕育和产生并非出于某种实用的目的,而是起源于人们对世间各种事务、现象的好奇、思索。由于这种种的惊异,人们便开始探索,力图解开自然、社会、思维的奥秘。早期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就曾说过:“古往今来人们开始哲理探索,都应起于对自然万物的惊异;他们先是惊异于种种迷惑的现象,逐渐积累一点一滴的解释,对一些较重大的问题,例如日月星辰的运行以及宇宙之创生做出说明。”当然,惊异并不等于哲学,惊异只是哲学的引线罢了。

2、哲学起源于人们对普遍性问题的思考。《苏菲的世界》一书在一开始就提出了两个极具普遍性的问题,即你是谁,世界是从哪来的。类似的普遍性问题其实在人类产生思想以后就已经提出了,它看上去很简单,但回答起来却让人摸不着头脑,不知该从何说起。这时便需要用一种理性的思维来加以解决,哲学也就应运而生了。

3、哲学起源于对历史的考察。追溯到古代文明,我们可以发现,最早产生哲学思想的三个国家就是古希腊、印度和中国了。并且这三个国度的哲学是在大致相同的历史时期产生的(从公元前800年到公元前200年)。德国存在主义哲学家卡尔·雅斯贝斯就将该时期称之为人类精神文明的“轴心时代”。可以说,轴心时代所产生的精神文明奠定了人类精神文明的基础。轴心时代在中国出现了孔子、老子等诸子百家,形成了以儒家和道家为代表的中国哲学的传统;在印度出现了最早的哲学文献《奥义书》和包含着丰富哲学思想的佛教典籍;在这一时期,希腊哲学诞生了,涌现了一大批哲学家,出现了非常繁荣的景象。这些不同的哲学思想的产生都有其深刻的历史根源和时代背景。

第三章(本体论和形而上学)·本体论的概念本体论其实是形而上学的一个分支,而形而上学是研究事物本质和基本原理的学问,但从历史上看来,大多将本体论作为形而上学的同义词。《不列颠百科全书》曾经给本体论下过明确的定义以仁为本的道德精神和内圣外王的理想人格。中国古代哲学的大部分精华也都

来自该核心精神。·哲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一方面,哲学在古代中国被视作教育的启蒙思想,依靠哲学来发蒙人,可见哲学具有极大的启蒙意义。另一方面,哲学在古代中国的地位相当于宗教在西方的地位。可以说,中国古人将哲学作为他们的宗教。中国人不关心宗教,是因为他们将关注的焦点置于哲学之上,他们在哲学里满足他们对超乎现实的追求即提高了自身的心灵境界,也在哲学里欣赏、体验并表达了超道德价值,因此他们无需再去创立一种宗教去重复上述做法。·中国哲学的特质(中西方哲学的差别)1中西哲学的进路与出发点不同:首先,西方古代哲学着力于宇宙根源的讨论即本体论的讨论。到后来,苏格拉底及后来的哲学家开始注重对人事的考察,但他们以对待自然的方式来对待人事,其特点主要是逻辑分析的态度和纯粹理性的思辨,将美与善作为客观的求真对象,与真正的道德无关。而中国哲学的出发点就有所不同了,其出发点主要是敬天爱民的道德实践即践仁成圣的道德实践,关注生命与道德的相关性,主张性命天道相贯通。2中国哲学的特质—重道德性:中国哲人大多不注重逻辑分析和理性思考,也不擅长为社会事物和现象下定义。西方哲学追求智慧,渴求知识,而中国哲学则注重实践,实践的方式初期主要是表现在政治上对于善的理想。而若想达到政治理想的实践,就必须从自我德性的培养做起,从德性的实践做起,即所谓的“正德”。这就是为什么中国哲学的特质在于重道德性了。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儒家思想就因主张“古之学为己”

而被称为为己之学或身心性命之学,可见儒家也倡导自我道德的修养。当然,自我德性的修养并不只是纯粹地提升自我的道德素质,在修养的过程之中必然关系到要发展他人的人格,这样就不可避免地要对社会、国家负起责任。所以中国哲学所注重的道德性还带有一份深重的责任感。中国哲学重道德性的根源在于忧患意识,即忧患“德之未修”、“学之未讲”。他们忧的是人格的颓废,而非杞人忧天。他们有的是道德的沦丧,而非患得患失。这种忧患意识必然会促使人们去追求德性的培养。“君子有终身之忧”也就成为了古代中国哲人亦或是有识之士的共同人格特征。中国哲学中所蕴含的忧患意识促使强烈的使命意识的产生,因为人处在社会之中,有着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所以中国哲人不仅要关注自我德性的培养,更要对国家的命运存亡怀有深厚的关注之情,即心忧天下的责任意识。当然中国哲学的忧患意识中还透着一股浓厚的悲悯情怀,而悲悯情怀本身就已经具有最高的道德价值,这相当于佛教的大悲心和基督教的爱,这是理想主义者才拥有的情怀。由忧患引发的悲悯情怀,亦引发出敬、敬德、明德与天命等观念。孔子说:“临事而惧,好谋而成”。忧患的意识初步表现即为“临事而惧”的负责认真的态度。从负责认真引发出来的是“敬”的观念。在中国思想中,“天命”、“天道”就是通过忧患意识所产生的“敬”而步步下贯。3中国哲学围绕道而展开:道在中国哲学中包含着两种含义,即天道和人道。天道(宇宙普遍的真理)具有无限性,而人道(人世间的道理)

具有有限性。中国哲学中道的的整体含义就是如何在人道的有限性中实现天道的无限性,已达到天道和人道的合一。这一方面就要求人们达到自我实现,另一方面则要求人们自我超越。·中国哲学的基本问题中国哲学的基本问题,其一是天人关系。它不同于西方哲学,以本体界即存在为研究对象,而是注重讨论天道与人道的关系。中国哲人认为形而上学就是天人之学。其二是人我关系,这便区别于上述的形而上学,属于伦理学的范畴。中国哲学之所以将人我关系列为其基本问题,是因为对天人关系的研究脱离不了对人道的研究,而所谓的人道其实就是调节人我关系的道德原则。因此只有通过对人我关系的探究,才能了解人道是如何体现天道,而天道又是如何展现为人道的。其三是身心关系,无论是对天道还是人道的研究,其实都是具有主体人格的人的内在要求。所以中国哲学强调对道德行为主体人的自由意志的研究,所以中国哲学在某种意义上被称为“心灵哲学”和“为己之学”。·中国哲学的基本内容首先,是天人论,即天道与人道的关系,中国哲人将其称为道德的形而上学,它在中国的地位相当于本体论在西方哲学中的地位。它研究的主要是人伦道德的依据。儒家的心性之学、道家的道论、佛学的佛性论均属于此范畴。其次是品格论,这涉及到上述的身心关系。它是关于作为主体的人的人格的养成的学说,构成了中国哲学的基本框架,中国哲学正是通过研究身心问题来解决天人关系问题和人间伦理问题的。品格论教会人如何做人而非做事。如儒家提倡君子品格,其

理想人格是圣贤,道家的理想人格是真人、至人,佛家的理想人格是佛陀和菩萨。然后是功夫论,它主要强调实践的必要性,主张知识与实践的合一。对于具有理想人格的人来说,重要的不是“知道”,而是“行道”。功夫论教导人们培养人格的方式与方法并倡导人们亲力亲为。最后是境界论,中国哲学的最终目标,是教人超越当下的生存状态,而达到某种理想的人生境界,即领悟天道。如儒家强调仁与诚的境界,道家强调无为与逍遥的最高境界,佛教强调清净与涅槃的最高境界。·中国哲学涵括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1、刚柔相济穷本探源的辩证精神。(老子)

2、究天人之际追寻天人关系的艰苦探索精神。

3、厚德载物人格养成的道德人文精神

4、和而不同博采众家之长和文化会通精神

5、经世致用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精神

第六章人性与人生(东西方)·中国古代人性论1性善论(孟子)2性恶论:荀子提出了性恶论,主张人性分为性和伪两部分(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其中性即人的本性是恶的动物本能,伪则是善的礼乐教化,因此荀子否认天赋的道德观念,强调后天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中国著名哲学家冯友兰曾经就荀子的性恶论说到,荀子的性恶论表面上好像低估了人,但实际相反。荀子的哲学可以说是教养的哲学。他的总论点是凡是善的、有价值的东西如礼乐关系都是人努力的产物。价值来自文

化,而文化又是人的创造。正是在这一点上,人在宇宙中与天、地有同等的重要性。照荀子所说,凡是没有经过教养的东西不会是善的。

3性无善无不善论(告子康有为)强调人之善恶取决于后天之学4性有善有恶论(世硕杨雄)强调后天教育5人性向善论(傅佩荣)首先提出人性本善具有两大盲点,一是缺乏经验上的佐证,只是主观上的论述。

二是善和恶是价值上的观念,而任何价值之呈现都是以自由选择为前提,在这个前提之下无法保证人的本性就是善良的。故傅佩荣提出人性向善而非本善。

F1202科学技术哲学概论

科目代码:F1202 科目名称:科学技术哲学概论 一、考试要求 主要考察考生是否较为系统地掌握科学技术哲学的基础理论,对科学技术的一般性质和特征有总体上的认识,是否较为深刻地理解自然观,理解科学技术观和科学技术方法论,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互动关系。是否能够从逻辑与历史的角度理解科学技术哲学本身的发展进程与趋势。 二、考试内容 1.科学技术哲学(或自然辩证法)的概念,以及其学科性质、地位。科学技术哲学(或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和内容、意义。科学技术哲学发展的前沿与趋势。 2.科学技术发展简史。近代自然科学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近代科学革命,近代科学发展的历程及牛顿体系的意义,近代科学思维方式及其局限。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第一次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19 世纪的自然科学的伟大发现与自然辩证法的创立,第二次技术革命与第三次技术革命的基本内容与特征。 3.自然观。理解自然发展的辩证图景如何说明了自然界的辩证发展。生态危机的本质与表现。科学技术与当代全球问题。 4.科学技术方法论。科学问题与科学事实:科学观察;实验方法的特点;科学抽象与科学思维: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方法。技术方法的性质和特点;技术方法与科学方法的联系与区别。 5.科学技术与社会(STS。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技术创新与技术发明的过程与特点。科学技术的物质价值与精神价值,防范科学技术的负价值的对策。科技政策研究的主要理论范式。

技术的社会建构论。 6.科学哲学与技术哲学基础理论。科学哲学的主要流派:逻辑实证主义、证伪主义、历史主义等。技术哲学的工程主义与人文主义传统,现象学技术哲学代表性人物与观点,马克思主义技术哲学主要理论。 三、题型 试卷满分为100分:其中简答题占30%,论述题占40%,写作题占30%。 四、参考教材 《科学技术学导论——自然辩证法概论》,易显飞等著.河南人民出版社,版次不限

西方哲学导论课程心得

西方哲学导论课程心得 西方哲学导论是一门十分有趣的课程,在这门课程的学习中我收获了许多知识和乐趣,学会了许多看待问题的方法,对待问题的态度,处理问题的技巧等。总之,受益匪浅! 记得起初老师讲什么是哲学的时候,我是迷惑的,同时内心也是好奇的。老师说哲学词源学解释是Philosophy,爱智慧的意思,哲学不是智慧,而是对智慧的追求和热爱。这显然和我以前的理解是大相庭径的。 老师又问中国人爱智慧吗? 这个问题相信我们的同学的回答都是一致并且肯定的,但是老师给我们的回答却是否定的,当时我是不能理解的。因为我想从古至今,中国人才济济,人才辈出,怎么会不爱智慧呢?于是大家便纷纷列举爱智慧的人物,像老子,孔子,诸葛亮等。实际我在心里比较佩服书里描写的诸葛亮,他是那么的绝顶聪明,举世无双,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料事如神,足智多谋,精通各种兵法等。但老师却说他那不是爱智慧,最多算是个匠工,这我就纳闷了。难道就连诸葛亮也不爱智慧,没智慧?后来经过老师的讲解我才有所恍悟,哲学果然是一门有趣的学科,我从此便更喜欢哲学这门课了。 哲学脱胎于宗教与神话,世界各民族都有宗教与神话,但不是每一个民族都有哲学。哲学的三大起源民族是中国,印度,希腊。印度哲学与宗教联系最为紧密,是对宗教世界观和人生观的精致思辨和系统论证。希腊哲学是与神话世界观相决裂的产物,中国哲学与宗教处

于若即若离,无可无不可的关系。 哲学介于科学与神学之间,基于有限的经验世界,导向无限的超验世界。哲学不是科学,也不是神学。哲学有他的分支学科,有本体论,认识论,逻辑学,伦理学,美学,政治哲学与社会哲学等。 本体论即关于“being” 的理论,又译为“存在论”、“是论”、“有论”。其中印象最深的就是“庄周梦蝶,蝶梦庄周,方知梦也,不知其梦也”,觉得这样的境界实在是太美妙了。 认识论即关于知识的理论,什么是知识?知识与见解有何不同?知识需要确定性吗?或者,如果某物并非被确定无疑,它是否可知?知识实际上存在吗?我们是不是必须仅满足于见解?如果知识存在的话,我们如何获得它?这一系列的问题值得我们去深思。 逻辑学是一门有效推理的学说,亚里士多德在公元前4世纪创立了这门学说,它是一种纯粹的形式研究。研究什么样的论证“形式”才是有效的,这种有效性本身与论证得出的结论是真是假没有关系,与论证所采用的论据也没有关系。其中“白马非马”令我印象深刻,即这是一个概念大小的问题,白马特指白色毛的马,而马是一个物种的宽泛概念,听完老师的解释我有种涣然冰释的感觉。 伦理学或称道德哲学,好的生活是什么样的?有没有道德责任或义务这类的东西在束缚我们?也就是说,有些事是不是我们真正应该去做的?有些道德观点要比其他道德观点“好”吗?还是说,所有的道德观点都是一样正确,或者,都一样不正确?价值观是绝对的吗?或者,价值观是否与时间和地点有关?我觉得这个问题在当今社会非

哲学导论

哲学导论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哲学”概念的一些看法;了解柏拉图、孟子、阿奎那、朱熹的简单生平,了解他们的主要观点及其引导下的政治观点。 2.通过对科学、哲学、宗教等学科特点的比较,理解哲学在人类精神文明中重要而独特的地位;通过了解四位哲学家所处历史背景,理解其哲学思想的特性以及由此引导的政治思想的必然性,深切地理解中西文化不同的特质。 3.课文所列四位哲学家,不但有对于人生、宇宙的看法,也有相当的政治思想与抱负,他们心怀对于人类的人文与终极关怀,悲天悯人,应该让学生感悟这种精神,进而引导学生勤于思考人生、社会,关怀人类。 [重点与难点] 重点:四位中外哲学家的主要理论,特别注重其治国方略。 难点:柏拉图的“理念论”,哲学对于人类文明的重要意义。 说明: 1.在中西不同的文化和政治氛围下,产生了不同的哲学观点。哲学家们将自己的哲学观点移植于对社会、国家的认识和思考,从而产生了不同的治国方略。可见,哲学并非超脱于文明史之外的人类臆想,其落脚点与文学、史学等人文学科相同,即关怀人类,关怀文明,故为本课重点。 2.历代哲学家对于人类与人类社会命运的思考,对于社会理想的憧憬美好,是一种人文关怀,是人类理想的集中体现,更是人类智慧的力量源泉,这就是哲学对于人类文明的重要意义。与此同时,古希腊哲学的代表柏拉图的“理念论”,提出了“理念世界”这一概念,这些内容中学生较难理解,故为本课难点。 [教学设计] 1.导入新课。给学生列出一些关于“哲学”一词的概念,请他们谈“哲学”是一门怎么样的学问,引导学生畅所欲言。 有多少哲学家,就有多少“哲学”的概念:“凡研究人生切要的问题,从根本上着想,

复旦大学哲学导论复习题

复旦大学哲学导论复习题(适用于王德峰版): 1、如何理解“哲学”(定义、作用) 哲学之为何物?以现在术语说之,宇宙论:目的在于求一“对于世界的道理”(A Theory ofWorld);人生论:在于求一“对于人生的道理”(A Theory of Life);知识论:在于求一“对于知识的道理”(A Theory of Knowkedge)。人生哲学应该研究人究竟是什么,人究竟该怎么活,其根本问题即伦理学中关于“善”的解答。 2、哲学思维的特点 哲学思维具有抽象性、批判性和反思性。哲学是研究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学科,对人类所有知识进行高度抽象的总结,目的在于获得真理。真理具有相对性:没有一成不变的绝对的的真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因此要批判性地继承。真理是对事物的概括,若应用到具体事物就要具体分析,反过来用其丰富充实真理本身,这是反思。 3、什么是本体论?什么是形而上学? 何谓本体论和形而上学?从巴门尼德开始,哲学研究存在,而不再研究存在者。黑格尔说:“真正的哲学思想从巴门尼德开始了”。追问“存在是什么”,Sein(being)就被当作了一个对象性范畴加以探究。关于存在问题的范畴体系称为Ontologie(本体论)。所谓Ontologie,就是以希腊文On(拉丁文ens,英文Being,德文Sein)为核心范畴以及与其相关的一系列范畴构成的具有形而上特征的理论体系,通常被译为“本体论”、“存在论”。以Ontologie为核心的哲学体系称为“形而上学”。 4、古希腊自然哲学的主要特征 古希腊哲学的基本精神是爱智慧、尚思辨、重探索;古希腊哲学的基本内容是探讨phusis 自然、本性;古希腊哲学自然观的基本性质是朴素直观的辩证性,他们从经验观察出发 是自然为神圣的、自我涌现的、活生生的有机整体,试图以知识来说明千变万化、多种多样的自然事物的统一性;论断上的绝对主义是古希腊哲学的基本形态,这里的绝对主义是相对于相对主义和怀疑论而言的,意指绝对地肯定或绝对地否定,它的论断主要是宇宙论或本体论上的,而不是认识论上的;哲学与自然科学、哲学与“神学”不分是希腊哲学的独特表现;古希腊哲学带有一定的地域特色,产生了不同的学派;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古希腊哲学是奴隶主的世界观。 5、为什么说苏格拉底使古希腊哲学的思考方式发生了转变 苏格拉底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他的哲学思想使古希腊哲学发生转向,即从自然哲学转向人的哲学。苏格拉底发展了古希腊的辩证法。他之前的哲学叫自然哲学,是以研究客观自然界为对象的。都是独断宣称的提出自己的学说的。后人称为前苏格拉底哲学,苏格拉底认为自然界不可知,因而转向研究人自身。苏格拉底喜欢和人讨论问题,追问概念的的定义。比如什么是美、什么是正义等等,有人说苏格拉底把哲学从天上拉回了人间,就是从研究自然转到研究人自身。在思维方式上对概念的辨析定义和前面的哲学家有了很大的不同。虽然之前爱莉娅学派等哲学家和智者学派的哲学家也都比较注重对概念的辨析定义,但是在苏格拉底这里开始发生明显的转变。 6、柏拉图的理念论和亚里士多德的“四因论” 柏拉图哲学的核心概念是“理念”,他的哲学亦因此而被称为“理念论”。柏拉图把理智的对象称作理念。“理念”(eidos,idea)来自动词“看”(ide),原意是“看到的东西”。柏拉图

科学哲学导论论文

科学导论作业(二) 200921060101陈馨琳 一、你所理解的现代教育技术的定义 定义:以美国AECT教育技术94新定义为基础,结合我国实际,提出现代教育技术的定义,“现代教育技术就是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和教与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评价和管理,以实现教学优化的理论与实践。” 与教育技术定义比较,该定义强调必须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不但研究学习过程,还要研究教学过程;强调现代教育技术追求的目标是实现教学优化。 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理解该定义的基本思想: (1)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必须要以现代教育理论作指导。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是教育思想的体现。应用现代教育技术,首先必须考虑能充分体现教师的指导作用,充分发挥学生作为认知主体地位新教育思想。 (2)现代教育技术要充分运用各种信息技术。在当前,应用于教育中的现代信息技术主要包括模拟与数字音像技术,卫星广播电视技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人工智能技术,互联网络通讯技术和虚拟现实仿真技术等等。对现代信息技术的使用,应根据教学实际的需要加以选择,同时,不能一味地追求高档设备而抛弃常规的音像技术,要避免出现高级设备低级使用的现象。(3)现代教育技术是以优化教与学过程和教与学资源为任务,这就要求不仅要研究教与学资源,还还必须重视研究教与学的过程,既对教学模式的研究。 (4)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包括设计(设计教学过程、教学软件、教学环境和教学模式)、开发(开发教学软件、硬件、课程和教学模式)、应用(应用于实际教学过程中)、评价和管理五个基本环节。而且,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教育技术的应用方式也在不断地发展。 现代教育技术特点: (1)从教学规律(技术理论与规范)看 现代教育技术克服了传统教学知识结构线性的缺陷,具有信息呈现多形式、非线性网络结构的特点,符合现代教育认知规律。第一,从建造和形成认知结构方面,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学系统是基于奎林(M.R.Quilian)的语义网络理论。人类的认知是—个层层相连的网状结构,这个结构中有节点、链等。各节点之间通过链的作用而结成一个记忆网络。现代教育技术教学结构从最初的知识节点出发,呈网状分在的知识链结构形成一种多层次的知识结构。这是一种以人类思维方法组织教学信息的学习环境,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力、学习需要来安排自己的学习。显然,传统教学知识结构的线性化,不仅限制了多层次、多角度地获得知识信息,而且也限制了只能按照教师的教学计划来完成学习。第二,在认知过程方面,现代教育技术教学符合加涅(R.M.Gagne)的认知学习理论,该理论揭示人类掌握知识、形成能力的阶梯式发展过程:传统的职业技术教育教学过程,尤其是理论教学部分,是由感知教材、理解教材、巩固与运用知识几个环节顺序连接的,形成的时间周期长,学生的记忆易于淡化,这是不利于阶梯式发展过程形成的。而现代教育技术则把感知、理解、巩固与运用融合为一体,使得学生在较短时间内记忆得到强化,可以有效地促进个体主动参与认知结构不断重组的递进式学习过程 (2)从教学模式(技场)看

哲学导论 期末复习大纲全!!

哲学导论期末复习大纲全!! 1、在世是人最基本的状态 2、世界的含义 3、人的在世与其他事物的不同 4、人体悟自己存在的渺小和短暂 5、只有人能认识到自己的有限 6、人通过自己的思想和实践追求伟大与不朽二,人把握世界的方式 1、神话 2、宗教 3、常识 4、艺术 5、科学三,哲学的诞生 1、哲学源于惊讶 2、哲学惊讶的两个条件(1)不是出于功利的目的,而是出于对真理的自由探索(2)必须是对普遍性问题的惊讶第二讲哲学史现世的智慧一,哲学史对智慧的追求 1、哲学就其本质而言,不是知识而是智慧(1)智慧是对知识的态度(2)智慧是一种获得知识,把握世界的方法。(3)智慧更侧重于对世界质的把握,更有恒久的魅力(4)智慧具有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特性

2、哲学不仅是智慧之学,还是追求智慧的行动(1)“爱智慧”中“爱”的含义(2)哲学不等于智慧本身,而是对智慧永远的追求(3)哲学最为核心的行动是获得真理二,哲学追求的是大智慧 1、哲学和其他学科在追求智慧上的差别在于: 2、哲学智慧之“大”首先体现在其研究对象的广和深 3、哲学智慧之大体现在功能上(1)哲学的功能在于使人成为人(2)生活中大智若愚三,哲学是追求智慧的激情 1、哲学的“刻板”印象 2、激情驱动人们追求智慧 3、哲学对于智慧追求的激情是一种建基于爱,体现为关怀与牵挂的激情 4、激情是哲学事业一以贯之的保障 5、哲学的激情是冷静的激情四,哲学是智慧的生存境界 1、何为境界? 2、哲学所追求的境界是一种人与世界的贯通 3、智慧的境界需要实践的磨砺 4、领悟智慧的生存的境界也需要一定的哲学修养 5、哲学对日常生活的回归第三讲思想的功夫一,以思想的方式把握世界 1、哲学专门从事思想的工作 2、哲学是思想中把握的现实

论文苏菲的世界

马克思论文《苏菲的世界》读后感 摘要 (1)你是谁? 她怎么会知道?不用说,她的名字叫苏菲。但那个叫做苏菲的人又是谁呢?她还没想出来。 如果她取了另外一个名字呢?比如说,如果她叫做安妮的话,她会不会变成别人? 这使她想起爸爸原本要将她取名为莉莉。她试着想象自己与别人握手,并且介绍自己名叫莉莉的情景。但觉得好像很不对劲,像是别人在自我介绍一般。 她跳起来,走进浴室,手里拿着那封奇怪的信。她站在镜子前面,凝视着自己的眼睛。“我的名字叫莉莉。”她说。 镜中的女孩却连眼睛也不眨一下。无论苏菲做什么,她都依样画葫芦。苏菲飞快地做了一个动作,想使镜中的影像追赶不及,但那个女孩却和她一般的敏捷。“你是谁?”苏菲问。 镜中的人也不回答。有一刹那,她觉得迷惑,弄不清楚刚才问问题的到底是她,还是镜中的影像。 苏菲用食指点着镜中的鼻子,说:“你是我。” 对方依旧没有反应。于是她将句子颠倒过来,说:“我是你。” (2)“我们不能让自己被历史的浪潮冲走,总得有人收拾河岸边留下来的东西。”,“这话很奇怪。”,“是很奇怪,但却一点不假。孩子,我们并不只活在我们所属的时代里,我们身上也扛着历史。不要忘记你在这个房间内看到的每一样东西都曾经是崭新的。那个十六世纪的木娃娃也许是为了某个五岁女孩的生日做的,而制造的人也许就是她年老的祖母……然后小女孩长成了青少年,然后成年了,结婚了,也许也生了一个女儿,后来她把木娃娃传给女... (3)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如果我们问某一个正生活在饥饿边缘的人,他的答案一定是“食物”。如果我们问一个快要冻死的人,答案一定是“温暖”。如果我们拿同样的问题问一个寂寞孤独的人,那答案可能是“他人的陪伴”了。然而,当这些基本需求都获得满足后,是否还有些东西是每一个人都需要的呢?哲学家认为,答案是肯定的。他们相信人不能只靠面包过日子。当然,每一个人都需要食物,每一个人都需要爱与关怀。不过除了这些以外,还有一些东西是人人需要的,那就是:明白我们是谁、为何会在这里。 正文 《苏菲的世界》是一本哲学启蒙书,她用深入浅出的文字向我们每个读者展示了哲学从古至今的发展历程。这本书讲的是一个14岁的少女苏菲某天放学回家,发现了神秘的一封信。----你是谁?----世界从哪里来?就这样,在一位神秘导师的指导引下,苏菲开始思索从古希腊到康德,从祁克果到佛洛伊德等各位大师所思考的根本问题。与此同时,苏菲不断接到了些极不寻常的来信,世界像迹团一般在她眼底展开。苏菲运用少女天生的悟性与后天知识,企图解开这些迹团然而事实真相远比她所想的更怪异、更离奇……

科学技术哲学的心得体会

科学技术哲学的心得体会 以下是精心整理的关于科学技术哲学的心得体会的相关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科学技术哲学的心得体会篇一科学技术哲学是近年来发展较快的学科,目前学界对其研究方兴未艾。 本文就近年来有关科学技术哲学的产生渊源、学科定位、发展历程、学科板快、当前关注问题、未来趋势以及科学技术哲学发展面临问题的研究情况作一概述。 一、科学技术哲学的产生渊源科学技术哲学并非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科学技术哲学的产生有着深厚的学术渊源和历史背景,学界从不同视角阐述了科学技术哲学产生的渊源。 如学者任元彪从学术渊源上指出20世纪中国科学技术哲学主要来自三个方面:(1)现代西方科学哲学及其学术传统;(2)马克思主义哲学自然辩证法传统;(3)中国传统哲学中的自然哲学传统。 而学者郭贵春、成素梅、邢如萍则认为“科学技术哲学的根源在“自然辩证法,他们比较突出“科学技术哲学与“自然辩证法的演变关系,认为“科学技术哲学是从传统的“自然辩证法的基础上演变过来的,是对“自然辩证法学科的继承和发展。 关于科学技术哲学的产生渊源,笔者认同郭贵春等人的观点。 科学技术哲学和自然辩证法关系密切,科学技术哲学是“自然辩证法在新时期的时代体现,是对自然辩证法的继承和发展。 二、科学技术哲学的学科定位学界对科学技术哲学的学科定位富

有争议,学者有各自不同的见解。 如学者黄顺基、黄天授和刘大椿在1991年编写的《科学技术哲学引论———科技革命时代的自然辩证法》一书中对科学技术哲学作出了明确的定位。 他们把科学技术哲学定位为以现代科学技术革命提出的新问题为依据,以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为指导,是自然辩证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是科技革命条件下的一门新学科。 学者刘大椿在2001 年出版的《科学技术哲学导论》一书中又进一步把科学技术哲学定位为“对科技时代提出的科技及其相关问题、要求和挑战的哲学回应。 而著名学者于光远先生也曾指出,“自然辩证法是一个科学群或科学部门体系,它是具有马克思主义的特色和色彩的诸多科学部门的总称,其中包括许多不属于哲学的科学部门。 学者于棋明据此认为,在自然辩证法旗帜下汇集或孕育、成长以至分化出了许多分支学科,其中包括科学技术哲学、科学技术历史、科学方法论、科学认识论、科学学、科学技术社会学等,也就是说,科学技术哲学是自然辩证法的分支学科。 学者陈其荣则认为,科学技术哲学是当代自然辩证法的新范式,这意味着自然辩证法的范式在当代发生了改变。 从以上众多学者对科学技术哲学学科定位的不同见解中,我们可以看出,现在要想对科学技术哲学进行学科定位,至少应该考虑这样

哲学导论归纳整理

哲学导论 第一章 ·何谓哲学: 对哲学的理解应该从哲学一词的起源说起。哲学这一概念起源于古希腊,可以说古希腊哲学是西方哲学的滥觞。在古希腊哲学中哲学一词被定义为“爱智慧”。其实东方古代思想从东西方哲学所囊括的含义上来讲也可以说是一种独特的哲学思想,并不是说中国古代哲学就是从西方演变而来的。中国的大禹就曾说过:“知人则哲,能官人,安民则惠,黎民怀之。”后人对此解释道:“哲,智也。无所不知,故能官人、惠爱也。爱则民归之。”可见,东方的先人也将哲学作为一种智慧的表现,哲学在先人眼里是一门使人聪敏的学问。 现在的哲学已经具有明确的定义了,即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亦或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但我认为这样的定义未免有些枯燥,哲学的思想在我看来是充满无穷的奥义的,但并不意味着哲学就是远离世人、深不可测的。不同的人看哲学会有不同的理解。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就曾说过:“如果把哲学理解为在最普遍和最广泛的形式中对知识的追求,那么,哲学显然就可以被认为是全部科学之母。可是,科学的各个领域对那些研究哲学的学者们也发生了强烈的影响,此外,还强烈地影响着每一代的哲学思想。”可见爱因斯坦从科学的角度看哲学认为哲学和科学是相互影响、密不可分的。文学家说起哲学则认为哲学是人们心灵的归宿,是精神的栖息地。其实,哲学的本质就是精神还乡,就

是一种寻觅精神家园的活动。当然哲学还有一种极为宝贵的品质,那就是自我批判。综上所述,哲学可以被定义为以批判思考探究和反省有关生活、知识以及价值等根本问题的学科,其目的在于是自己更具有智慧,更能自我反省,成为更好的人,过更好的生活。 ·哲学的特点(品质) 1.哲学是非功利的。就像西方谚语所说的:“哲学不能烘面包,但哲学能使面包的滋味更香甜。”的确,哲学作为一种高贵的精神活动,他不能带给你诸多的实际利益,但他能教会你如何为人处世,如何理解生活的真谛,从而生活的更好。 2.哲学具有反思、批评的高贵品质。现在的人们总是不假思索地接受社会所给予的各种条律并认为这是约定俗成、理所当然的,而不去思考这些条律何以存在。而哲学就恰恰教会人们对其通常未加省察和批判就加以接受的一分成见、常识等进行批判性省察,质疑它们的合理性根据和存在的权利。它往往会使人们在别人未发现问题的地方发现问题,它会使人们对诸多问题加以寻根究底的思考。哲学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就是对传统思维的挑战。 ·哲学的基本领域 历史上东西方哲学家都对哲学的基本领域做过明确的分类,尽管差异很大,但还是存在着一定的共性的。目前,一般将哲学分为本体论(有时是形而上学的同义词)、认识论或知识论、价值论。

哲学导论

哲学导论 一、什么是哲学? 1、苏格拉底(469-399BC)之死:共同体主义:个人及其自我最终是他或她所在的共同体决定的,共同体(国家)优先于个人;契约论的观点:个人和国家之间有一个默许的契约。苏格拉底的教益:反思我们的生活,澄清我们的观念。简单说,哲学就是对诸如生命,我们能知道什么,我们应当相信什么、希望什么这样一些重大问题的探究。对在大部分时间里被我们认为是理所当然,从未有过疑问或明确表达的想法根本质疑的过程。比如,right/wrong, 杀人不对,为何?堕胎、安乐死。自杀?知识(黑客帝国)。钵中之脑。 2、“对智慧的爱“(philosophia):对真理的探究,一种批判的和系统的思考态度,而不是一个特殊的主题。诸科学之王。【ph.d】 3、一种生活方式; 二、如何做哲学: 一种概念澄清和论证建构的活动(对概念、观点作出合理辩护,试图发掘其中所蕴含的意义和结构关系,证明你所持的信念是恰当的,你需要发现与其他哲学家的观点的联系,区别,与不同意见者的争论)反思的、批判的、对话的活动。不能只是一些想法-愿意为之而活的信念-融贯的-可辩护的。 :1)反思:我们未经思考就接受了很多东西,哲学首先要后退一步,尽可能明确清楚地说出自己观点。通常,我们会认为我们相信某种东西,然而一旦小结石或试图写下来,就模糊不清了。2)明确表达 2)论证你的观点:明确表达并不能证明它就是值得相信的或有说服力的。对我们的观点加以证明,并且能够经受住来自反对者的各种批评。使大哲学家的观点成为你自己的。 二、哲学的领域 形而上学:关于实在以及万物最终本性的理论。有时被称为本体论。 伦理学:对善恶对错的研究,以及对道德原理和准则的辩护,有时被称为道德哲学。 认识论:对知识的研究,诸如“我们能知道什么?”、“我们是怎样知道某物的?”、“什么是真理?”这样的问题。 逻辑学:对合理思维和论证形式结构的研究。 宗教哲学:对宗教、宗教的本质以及相信或不相信上帝存在的各种理由的探究。 社会政治哲学:对社会和国家的基础与本质的研究。 美学(艺术哲学):对美的概念、艺术的本质以及艺术体验的研究。 (法哲学、教育哲学、电影哲学、死亡哲学、爱情哲学) 大家有什么问题:轴心时代,哲学、科学与宗教的关系。哲学始于西方? 三、逻辑准备: 演绎论证、归纳论证、反例、归谬法 常见的逻辑谬误:循环论证、离题、过度简单化、虚假两分法、改变含义,分散注意力、伪问题、诉诸可疑权威、滑坡论证、抨击稻草人等。 1、众所周知,这位来自希腊北部的哲学家是同性恋者,因此,他关于宇宙最终由原子构成 的断言不值一提。 2、如果上帝存在,那么生活就有意义。上帝是不存在的。因此,生活没有意义。 3、我试图怀疑我的存在。然而,我认识到,如果我在怀疑,那么我就必须存在。因此,我 必然存在。 4、人们只要能够独立思考就是自由的。监狱中的犯人也可以自由地独立思考。因此,监狱 中的犯人也是自由的。 问题:1、有人说哲学无用,请你试着说明哲学的意义。 2、请解释“论证是说服别人的最有价值方式”。

中国管理哲学读后感

中国管理哲学读后感 世界经济的发展以西方国家为主导,而他们似乎都在说中国人没信仰,甚至质疑中国企业能否长期、健康地发展。其实,他们并不了解中国人,中国人不是没有信仰,而是早已渗入血液,留下了几千年的烙樱 一些西方学者认为,只有西方基-督教伦理文化背景下的理性契约精神,才是商品经济的文化根基。然而,20世纪70年代日本的腾飞,80年代亚洲四小龙的崛起和今日中国的振兴,似乎都已经无声地向他们的观点提出了质疑和挑战,并向世界证明成功的管理并不是专属于西方,成功的理念更不是只有一种。 日本的迅速腾飞让世人知道了日式管理,而中国现在正处于振兴期,中国式管理将如何自处?我们一直强调“见贤思齐”,而“贤”似乎必然地指向了西方,于是我们引进了西方的资金、技术,同时也吸收了他们的管理思想、理论和方法。而这些是否符合中国国情,能否有效地推进中国的发展?现实似乎给出了一个不是很满意的答案,国外屡试不爽的管理方法,当移植到中国时,却产生不了预期的效果,竟是方法错了还是中国人已经病入膏肓?而《中国式管理》恰是给我们点亮了一个火把,让我们看清身边懵懂的表象,它将植于中国人血液的民族性剖析给世人,让我们懂得从另一个角度去解读中国文化。

一、中国人的小团体 日本人的小团体让人们会自然联想到集团主义,而中国的小团体则可能让人们联想到本位主义、朋党之争和内耗。那究竟是小团体错了,还是中国人错了,或者说它们本身就是一对矛盾体?在我看来谁都没错,我不赞成将人和小团体隔离开,用严格的制度进行约束。中国人的小团体象征着我们美好的友谊代表着彼此之间的交流,少年时的玩伴、青年时的知心朋友,这些都是我们难以割舍的,这就是我们的生活,从小的生活环境,没必要舍弃。从好的方面来说,中国人的小团体也可以是工作的润滑剂,它利于工作顺利地开展,特别是有新的变革政策时,往往先通过自己的小团体来推广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实,日本同样也存在着小团体,否则便不会出现团队精神,只不过日本把小团体划归到整个公司,而中国则是出现了内耗和挖墙角。小团体本身并不是什么缺陷,与欧美企业相比,小团体让企业更具有人性。当然,小团体的存在对于中国企业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中国企业在制定决策时,可能由于小团体的存在致使一些行之有效的策略难以展开或者说需要花费更多的成本。这在当今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下,无疑给企业生存发展带来巨大的压力。但积极的方面在于,能让决策者保持清晰的头脑防止专断的产生,这对于一个成长中的企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在多变的时局下,小团体可以帮助企业克服急功近

哲学导论笔记

课堂笔记 课程代码及名称:041H0120-《哲学导论》 授课教师:黄爱华 上课学期:Freshman-B/Winter Intro: 教材/参考内容 老师的《哲学导论》 Robert Solomon,《大问题——简明哲学导论》 Robert Paul Wolf,哲学是什么 邬昆如,《哲学概论》 孙正聿,《简明哲学通论》 庞学铨,《哲学导论》 庞思奋,《哲学之树》 哲学的相关课程: 大陆的三史七论:马主义哲学史,中西哲学史,导论,马哲,伦理,美学,宗教,逻辑,科技 台湾的三史六论:中西印哲学史,逻辑,认识论,形而上学,伦理,价值,概论 哲学是一级学科:马哲,外哲,中哲,伦理,美学,宗教,逻辑,科技,休闲学/闲暇学 哲学的品格 特性和品性:建立在哲学的独特性基础上,表明哲学的行为方式和规范,人们的价值期望,评价因素 1 论理性 理性有多重含义: 计算理性(数学); 逻辑推理的理性; 对规范的追求 i.e.理智; 内省理性(自我意识); 与合理性(合规律性(这么做合不合规矩|普遍规范)、合目的性(这么做有没有用))的重叠 Max Weber:工具理性(如何科学地取得最大效益——与科学精神相契合,运用科学方法)和价值理性(生存的意义和价值——与人文精神相结合) 哲学是一个讲道理的学科:观察的视角,价值取向,也没有绝对真理 理论的论证,前后一贯,逻辑通顺和自洽,没有自我矛盾(但是中途改变想法其实并不能算)

2 抽象性 触及根本理念和基本概念 i.e. 世界观 抽象,难以简洁具象地表述,但是人又离不开这些概念——世界概念形成的基石 (自我概念的定义和形成)(艺术的范围是什么?艺术和淫秽的边界?) 追求普遍性、一贯性(“知识”的概念横贯整个科学) 思辨:讲究理论思维的辨析力,概念的逻辑分析和推演(哲学的推演是脱离具象的) 芝诺的“悖论”:飞矢不动(量变到质变,极限,何为无限,状态和过程) 阿基里斯追不上乌龟(同上) 芝诺本质上否定了运动(运动本身是矛盾的:在这一点上,又不在这一点上。Engels) 使用概念的逻辑表达“运动” 抽象性的形象性的表达:海德格尔,柏拉图,卢梭,叔本华,尼采,萨特,加缪,庄子,柏格森,弗 洛伊德 3 反思性“黄昏起飞的密涅瓦/雅典娜的猫头鹰” 对思想的思想,对认识的认识 严谨冷静地沉思,对现实或者现存的追问(这种存在到底合不合理?),意图在事情发生后做一个总 结以期作为事情发生前的指导,一面事后诸葛亮,一面事前做预测。 4 批判性 在反思的基础上,通过审视、分析、研判等环节, (一面挖掘好的适合的,另一面摈弃不好的不适合的?) 哲学的精神和定义 哲学产生的条件: 惊异感:主观条件,人有发现不平凡的现象并试图探究根源的想法的品质,这也催生了科学 神话:意识素材条件,通过故事可以观测到一些哲理 闲暇:社会历史条件,人终于有机会把注意力转移到非生产生活的事情上 (奴隶主,解放奴隶-家奴,地主,贵族,修道士,学者)闲暇的重要性,人生更想要的东西 生活实践:客观条件,通过总结和延展发现真理的重要性上升,而且只有生产生活当中才会产生惊异 感 Philosophy: Philo(爱,欲求)+sophy(智慧),sophist(智者,辩士) 苏格拉底认为现在的辩士都是诡辩者,(在座的各位都是垃圾),智慧是属于神的 通过论辩指出别人的漏洞,再诠释自己的理解,通过case study阐述 被雅典陪审团认为“蛊惑人心”被判死刑,拒不认错,饮毒酒而亡,但他尊重了判决 柏拉图通过苏格拉底的口吻讲述的是谁的观点存疑(说不定是自己的观点。) 雅斯贝尔斯:哲学本质是探求真理而不是占有真理,是一个前进路上的过程。 亚里士多德:智慧是明智的运用知识,贯穿知识和常识,超越知识和常识,对宇宙和人生的普遍原则,对其意义的理解、体悟和运用。和一般的聪明又不同(大智若愚)。

历史哲学导论

历史哲学导论——沃尔什和历史哲学 摘要:历史客观性的问题一直是历史学中有着重要的问题,对于这个问题至今乃至今后很长一段时间都不会有一个肯定的答案,而由这个问题引申出的历史科学性问题则更加困扰着我们,通过浅读沃尔什的《历史哲学导论》,对这两个问题有了一定的想法。关键词:历史哲学、历史客观性、科学性。 关于客观性。沃尔什将“客观性”定义为“为人公认”、“普遍接受”,这与通常意义上的“客观性”是迥然不同的。按照一般的理解,“客观”或指人的意识以外的物质世界,或指不带个人偏见,按物质的本来面目去说明或认识。但是沃尔什的“客观”似乎可以理解为一种态度,即“公正无私”。沃尔什意识到这种区别,但他坚持认为自然科学的客观性与其说“所关切的乃是独立的客体(物理世界)”不如说是“发展出了一套标准的思维方式”。 为了明确历史知识的性质,沃尔什用了很大的篇幅讨论历史和历史知识的客观性及其真实性的问题。这一问题,是沃尔什历史哲学讨论的中心问题。他承认历史客观性的问题是批判的历史哲学中最为重要而又最令人困惑的问题。对这个问题通常我们有两种答案,一种是客观主义的,即认为历史事实是绝对地客观存在着的;另一种是怀疑主义的,即否认历史事实具有客观真实性‘而认为每种历史事实都只有相对于历史学家的主观认识而存在。沃尔什于这两种答案之外,提出了第三种答案’即他的配景

主义。这种观点所主张的是,历史事实具有其相对于某种观点的客观性。他倾向于相信有可能发展出如下一种观点而为人们普遍接受,即历史学家们虽然从不同的道德的与形而上学的前提出发,但终究有可能获得一致的意见。这样一种规定表明了他的理论的唯心的性质,因为这一规定并不符合人们在日常意义上对科学客观性的概念。在日常意义上,我们说一件事物是客观的,我们的意思就是说,它的存在并不有赖于人的意识。但沃尔什这里所谓的客观性却有赖于每个人的意识。正因如此丹图才称沃尔什所谓客观性的学说是“相对主义”的。 在谈到造成历史学家之间意见不一致的因素这一问题时,他归结为以下四类。第一是个人的好恶,有关这一立场,沃尔什认为其比较简单,因为大多数历史学家都承认了自己的偏颇性,因此我们充分提防着它了,只要我们能保持充分的怀疑态度,它就无须对我们构成更多的恐惧。第二是集体的偏见,对于这种偏见,比起个人的好恶来,是更不易察觉的,因而是更不易于改正的。它们作用起来时更加微妙而又广泛的,而且正由于它们为集体所普遍接受,所以就更缺少一种鞭策,使我们能意识到它们从而克服它们。第三是各种相互冲突的有关历史解说的理论,其主要是指各种不同的有关历史上因果性因素的相对重要性的理论。我们非常清楚地是,历史学家们确实是在运用这些理论,哪怕他们并没有明白的总结出它们来,而且,对于许多这类可能的理论之中哪一种是正确的,他们之间也并没有一致的意见。因此有关历史

科学技术哲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1.论述科学研究选题的重要性,怎样进行科学的选题(98--107)。 答:科研选题的步骤: 第一步是要进行文献调研和实际考察,以了解前人的工作和现实的需要。在上一步的基础上,对研究材料进行分析比较,概括出需要研究的课题并提出选题报告。在初步选题后,还要对课题进行初步论证,即对课题进行可行性分析。一般按照立题依据、实施条件和预期结果的顺序进行。最后,要评议和确定课题。总结一下,选题的步骤一般是:文献调研和实际考察;提出选题;初步论证;评议和确定课题。 科研选题的原则: (1)需要性原则,是指选定的研究课题必须着眼于社会实践的需要或科学发展本身的需要。 (2)创造性原则。创造是科学研究的灵魂。所谓创造性原则,就是指所选定的研究课题要具有创造性,它应当是前人没有解决或没有完全解决,而预期又能出新成果的科学问题。 (3)科学性原则。这是指选出的课题要有一定的科学理论和科学事实作为依据,把课题置于当时的科学技术背景下,并使之成为在科学上可以成立和可以探讨的问题。 (4)可行性原则。又叫现实可能性原则。它是指在选定科研课题时必须考虑完成课题的主观和客观条件,根据实际具备的或经过努力可以具备的条件来确定研究课题。 2.技术预测的基本研究方式是什么?简述本人专业研究方向发展的趋势(172--176); 答:技术预测方法大致可归结为类比性预测、归纳性预测和演绎性预测3种基本类型。 (1)类比性预测方法。如果在两个技术形态的发展过程之间存在着许多相似性,那么就可以根据一个技术形态的发展历程,类比推演出另一个技术系形态的发展趋势。这种在类比推理的基础上,推演出预测结论的方,称为类比性预测。 (2)归纳性预测方法。归纳预测就是从关于同一技术发展的众多个别性预测中,归纳概括出比较全面的技术未来发展趋势。 (3)演绎性预测方法。演绎性预测就是根据技术预测对象的历史和现状资料,建构一个恰当的数学模型或绘制出它的发展趋势曲线,从中推演出该技术的未来发展状况。 以上各类技术预测方法各有优点和缺陷,也各有一定的适用范围和预测精度。因而在进行实际技术预测时,为提高技术预测的准确性、可靠性,应根据不同的预测对象和具体要求,综合运用多种具体技术预测方法,使之相互补充,以便得到更准确、更可靠的预测结果。 航空工程 概述 航空工程包括飞机、直升机、飞艇与气球、有翼导弹、地效飞行器等空中运载工具或空中武器装备的研究设计、生产以及技术管理工程,涵盖航空飞行器设计、飞行力学、航空发动机设计、航空制造工程、航空工程技术管理等。 航空工程给人类提供了快捷、安全、舒适的交通工具,成为交通运输重要的分支,并且广泛应用于林业播种、农业除虫害、资源调查、环境保护等重要经济部门,为快速经济发展提供支持。作战飞机、导弹等为国防提供了现代的军事装备,是国防现代化不可缺少的工程领域。

2019-2020年中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含答案 (II)

2019-2020年中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含答案 (II)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24.“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这一主张出自( ) A.墨家学派B.儒家学派 C.道家学派D.法家学派 25.战国中后期,思想领域出现融合倾向,下列选项最能反映这一倾向的是() A克己复礼 B礼法并用 C民贵君轻 D选贤用能 26. 北宋僧人契嵩说:儒教“大有为”而“治世”,佛教“大无为”而“治心”,二者皆“圣人之教也,其所处虽不同,而同归于治”。这反映了( ) A.儒、佛开始出现合流 B.佛教主动适应社会现实 C.佛教成为社会主流思想 D.儒学统治地位发生动摇 27.明朝中后期,王阳明学说在中国士大夫中流行。朝鲜来华使者对此不理解,认为“阳明敢肆己意,谤辱朱子,实斯文之罪人也”。结合所学判断,下列选项正确的有() ①朝鲜使者以程朱理学为正宗②王阳明心学超越了理学的范畴 ③王阳明与朱熹观点明显不同④王阳明心学是对儒学的叛逆 A.①② B.②③C.①③ D.②④ 28.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智者学派把讨论的重点从认识自然转移到认识社会,提倡怀疑精神,反对迷信,强调人的价值、人的决定作用,其主要原因之一是( ) A.山多地少自然环境的制约 B.城市国家开始逐渐形成 C.海外殖民扩张范围的扩大 D.城邦民主政治的高度发展 29.维多里诺是14-15世纪意大利的教育家。他奉行“身心发展并重”的教育理想,注重发展学生个性,重视骑马、剑术、跳舞、游泳等方面的能力培养。他还要求学生研读古罗马作品和基督教作品,视之为道德教育重要内容。这反映出() A.人文主义的教育理念B.宗教制约着教育发展 C.教育摆脱了宗教束缚D.文艺复兴尚未影响教育领域 30.“佛罗伦萨人文主义派甚至采取更惊人的步骤,他们反对对财富的谴责,并且创立这样一种学说:在上帝眼中,贫穷并不是显示品德的惟一方法。”由此可见,人文主义者()A.鄙视贫穷B.认为财富即道德 C.揶揄上帝D.反对安于清贫的说教

《哲学导论》讲课教案

《哲学导论》讲课教案 [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课程属于文科基础理论课程,讲述哲学学科的基本性质、问题领域及研究旨趣,阐明哲学与其他学问的区别与联系、哲学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以及哲学学习与研究的基本方法与途径。 本课程要求学生通过听课与讨论领会哲学作为关于世界观的学问与作为人类知识基础与文明基础之批判的双重特征;了解哲学问题的根源、性质与领域;了解哲学研究的基本领域(本体论与形而上学、认识论与方法论、历史观与文化观等)及其旨趣、特征;了解西方哲学史上的几次重大转折;了解哲学与时代的关系,为在其他哲学专业课程中的学习与探索准备好必要的认识水平与学理基础。 [教材与参考用书] 本课程已由课程负责人王德峰编撰教材----《哲学导论》,于2000年6月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智慧之光——世界十大思想家》(王德峰、吴晓明)(上海古籍出版社)《思想家》([英] 麦基)(三联书店) 《人论》([德]恩斯特·卡西尔)(上海译文出版社)

《理想的冲突》([美]宾克莱)(商务印书馆) 《中国哲学简史》(冯友兰)(北京大学出版社) 《中西哲学之会通十四讲》(牟宗三)(上海古籍出版社) [课程讲授纲要] 第一讲哲学学科的基本特征 第一节哲学是人类知识的开端 哲学的起点标志着对理性权能的确认。哲学晚于神话和原始宗教。神话和原始宗教是初民解释经验世界的最初方式,这种方式的基本特征是用超自然的力量来解释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在对待世界的神话态度中,人类心灵的理性权能从属于对超自然力量的迷信。古希腊第一位哲人泰勒斯提出“水是万物的始基”这一命题,意味着确立了用自然本身来说明自然的原则。这一原则的实质是要求在解释经验世界时诉诸人类心灵的理性能力。理性的对象是实在的终极真实性。从这里引出了与单纯的想象和迷信相区别的关于“真正的知识”的观念,哲学从这里起步。 近代自然科学的形成与发展造成了狭义的知识概念:“真正的知识”是对于经验事实普遍有效的概念表达与数学描述。这种知识概念将哲学排除在知识的范围之外。经验科学成为知识的同义语。 哲学确实不是一门经验科学,它并不提供关于经验世界的具体知识。但是,哲学是人类追求知识之努力的思想基础。一切经验科学都包含着不能由

科学技术哲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科学技术哲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1.论述科学研究选题的重要性,怎样进行科学的选题(98--107)。 答:科研选题的步骤: 第一步是要进行文献调研和实际考察,以了解前人的工作和现实的需要。在上一步的基础上,对研究材料进行分析比较,概括出需要研究的课题并提出选题报告。在初步选题后,还要对课题进行初步论证,即对课题进行可行性分析。一般按照立题依据、实施条件和预期结果的顺序进行。最后,要评议和确定课题。总结一下,选题的步骤一般是:文献调研和实际考察;提出选题;初步论证;评议和确定课题。 科研选题的原则: (1)需要性原则,是指选定的研究课题必须着眼于社会实践的需要或科学发展本身的需要。 (2)创造性原则。创造是科学研究的灵魂。所谓创造性原则,就是指所选定的研究课题要具有创造性,它应当是前人没有解决或没有完全解决,而预期又能出新成果的科学问题。 (3)科学性原则。这是指选出的课题要有一定的科学理论和科学事实作为依据,把课题置于当时的科学技术背景下,并使之成为在科学上可以成立和可以探讨的问题。 (4)可行性原则。又叫现实可能性原则。它是指在选定科研课题时必须考虑完成课题的主观和客观条件,根据实际具备的或经过努力可以具备的条件来确定研究课题。 2.技术预测的基本研究方式是什么?简述本人专业研究方向发展的趋势(172--176); 答:技术预测方法大致可归结为类比性预测、归纳性预测和演绎性预测3种基本类型。 (1)类比性预测方法。如果在两个技术形态的发展过程之间存在着许多相似性,那么就可以根据一个技术形态的发展历程,类比推演出另一个技术系形态的发展趋势。这种在类比推理的基础上,推演出预测结论的方,称为类比性预测。 (2)归纳性预测方法。归纳预测就是从关于同一技术发展的众多个别性预测中,归纳概括出比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