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苏科版生物七年级上册全套教案

苏科版生物七年级上册全套教案

苏科版生物七年级上册全套教案
苏科版生物七年级上册全套教案

致同学——走进生命科学

教研组名称生物组备课人审核人

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备课札记

学生活动

一、导入:就学生在小学阶段学过的自

然课,引导学生:

1、“比一比,谁对生物知识了解更多?”

2、演说“我曾种过的××植物”“我曾养过的××动物”,说说种植或饲养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他们的生长发育过程是怎样的?等等。

3、说一说“生命之谜”、“假如我是一位生命科学家,我将……”

二、授课内容

(一)简单介绍常见生物

(二)生物:生物是有生命的。比一比

演说

通过这项活动,一方面可以活跃课堂

气氛,另一方面可以发现一些具有较

丰富的生物知识的学生,挖掘他们的

资源,引导他们成为在今后学习过程

中的领头羊,探究性学习的积极分子。

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原有的认识水

平,充分挖掘学生自身的资源来认识

生物、感受生命现象及其规律。

使学生体会到:如果掌握了这些动植

物的生活习性、生长发育的规律,就

能种植(饲养)好植物(动物),否则

就可能导致生长不良,甚至死亡。因

此,学生会逐步感受到学习生命科学

是有指导意义的。

让学生对未来充满好奇,充满期待,

激发学生的未来之梦。

总课题致同学——走进生命科学总课时 1 第 1 课时课题致同学——走进生命科学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概述生物学,了解有关生物学方面的信息及生物学发展前景。

2、能力目标:初步学会图文分析能力,能结合生活实际以及平时通过杂志、

电视等途径所了解的知识,分析总结生命科学及其在人类生活、生产、医学、军事等领域的应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逐步养成关注生产、

生活、社会中生命科学的良好习惯和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教学重点激发学习兴趣,关注生产、生活、社会各领域中的生命科学。教学难点生命科学的研究与应用。

学生活动

生物学:生物学就是研究生物体的生命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三)生物与我们的生活的关系:

人们的生活处处离不开生物,表现在:

1、生物为我们提供食物来源;

2、植物为我们提供氧气;

3、我们穿的衣服也离不开生物。

(四)生物不仅为人类提供了生存的基础,而且在生产和生活中,给我们以许多启迪

蝉的保护色——军人的迷彩服

蜻蜓的翅——直升飞机

海豚——潜水艇

信天翁——车站

(海蛰——预报风暴的仪器;嗅觉灵敏的龙虾——气味探测仪;

寄生蝇——助听器)

蜻蜓能只靠不停地拍打两对翅膀,制造气流来使自己上升。并且,即使在很小的推力下也能翱翔,向前、向后、向左、向右,都能灵活自如地飞行。科学家据此研制成直升机。

海豚皮肤表面柔软且具有弹性,可以消除水流混乱的现象,以减少水的阻力。人们模仿海豚的皮肤构造,制成人造海豚皮,装在潜艇上,大大提高了潜艇的航行速度。

信天翁优美的外形启发人们建造出具有独特风格的车站。

模仿蝉具有不易被天敌发现的保护色,制造出了迷彩服。

(五)生物学的飞速发展,正在越来越多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举例:细胞核移植、转基因食品、袁隆通过举例说明人们的生活处处离不开生物

教参P.19--20

学生活动平与杂交水稻、果园养鸡、试管婴儿等。

三、小结:

人类凭借自己的智慧,解开了一个个的

生命之谜,但人类对生命的奥秘还是

“知之甚少”,还面临着许多难题。例

如,地球之外还存在生命吗?人的青春

可以留住吗?什么时候能够战胜爱滋

病,攻克癌症?此外,人口增长、环境

污染、资源匮乏等,这些问题的解决都

与生命科学有关。

生命科学关系着你、我、他,关系

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关系着我们的未

来。如果你想了解更多的生物学知识,

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生命科学!

教后反思

第一节生物生存的环境

教研组名称生物组备课人审核人

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备课札记

学生活动

一、组织学生活动:“为生物寻找

自己的家”

“家”:可以是一片草地、一个池塘、一座高山、一片海洋、一块沼泽地、一片沙漠、一片蓝蓝的天空或是一张具有更多不同环境的地图等。

生物:写着各种生物名称的小纸片二、完成书第四页表:

珊瑚虫——热带水域的浅海

雪莲——寒冷的高山

鼠妇——阴暗潮湿的陆地

豹(猎豹)——草原

大象(非洲象)——热带雨林

三、小组讨论:

1、生物的生存需要一定的环境吗?请举例说明。

2、你能否再说出1~2种生物,并介绍它们的生活环境。

3、用你的知识,尝试把生物的生存环境进行分类,并说明理由。学生讨论后小结:

生物的生存需要的一定的环境。俗话说:“鱼儿离不开水,草为这些生物找自

己的“家”,分析

这个“家”的环

境特点以及这个

“家”如果遭到

破坏的可能后

果,从而更深刻

地了解生物生活

的环境。

完成书第四页表

小组讨论

为了更好地组织这样的游戏活动,

可将全班同学分成几个小组,每组

派代表进行比赛,为指定数目的

(如10个)生物找“家”,看谁最

先找到自己的家。然后结合学生提

供的生物种类,组织学生进行讨

论,如鲸、扬子鳄、燕子、兔子、

鹰、松树、蚂蚱、珊瑚虫、水稻、

紫菜、蘑菇、仙人掌、骆驼的“家”

有什么特点?尝试对生物生存的

环境进行归类,如水中、陆地(沙

漠、赤道、极地、高山、森林、草

原)空中等。限于学生的认识水平,

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非生物成分

组成的环境和生物成分组成的环

境两大类。

总课题第一章生物与环境总课时 1 第 1 课时课题第一节生物生存的环境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4、知识目标:能举例描述生物生存的环境。并尝试对生物生存的环境进行

归类。

5、能力目标:学会观察,初步具有收集和利用课内外的图文资料及其他信

息进行分析的能力。

6、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生物生存离不开环境,关爱生物,从保护生物生

存环境做起。

教学重点分析、描述生物生存的环境并分类。

教学难点对学生观察能力、收集资料能力的培养。

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备课札记

学生活动

木离不开太阳”。熟悉的成语“南

橘北枳”也告诉我们:即使是同一

个品种在换了不同的环境后也可

能4影响它的生活品质。外来生物

的入侵也昭示了我们,随意破坏生

物原来的生存环境可能会带来意

想不到的恶果,近年来,互花米草、

水葫芦、紫茎泽兰、微甘菊、湿地

松粉蚧等外来入侵物种已对我国

生物的多样性和生态环境造成了

严重的破坏和巨大的经济损失。

四、本课小结:

自然界的生物形形色色,种类繁

多,分布广泛。不管是幽深的海洋、

浩瀚的沙漠、辽阔的天空,还是冰

冻的极地、烈日炎炎的赤地,甚至

在土壤中,都存在着千姿百态的生

命。

教后反思

教研组名称 生物组 备课人 审核人

教学过程 教 学 内 容

备课札记

学生活动

一、导入:展示鱼缸中的金鱼,提出问题:分析鱼的生活的环境,环境中有哪些因素会影响鱼的生存? 二、引入新课:

对于每个生物来说,除了它本身以外,周围其他的一切就构成了影响它的环境因素。这些环境因素可以是阳光、空气、水、土壤、温度等非生物因素,也可以是由其他生物构成的生物因素。 举例:

古诗“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非生物因素:温度 草坪中杂草——生物因素

三、探究光照和水分对植物生存的影响: 四、讨论:书上P6讨论题。

五、观察书上的图片资料,分析影响这些生物生存的非生物因素有哪些。

教后反思

总 课 题 第二章 生物与环境

总课时

2 第 1 课时 课 题

第二节 环境影响生物的生存

课 型

新授

教学目标

7、 知识目标:举例说出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举例说明生物之间有制

约和联系。

8、 能力目标:初步体验实验探究活动的一般方法,初步学会控制实验变量

和设置对照实验。

9、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生物的生存依赖环境,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

性。 教学重点 能举例说出环境因素——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对生物生存的影响。 教学难点 实验探究中实验变量的控制和对照实验的设置。

教研组名称 生物组 备课人 审核人

教学过程 教 学 内 容

备课札记

学生活动 一、导入:为什么北方的人长得高大,而南方的人却长得小巧?

二、讨论DIY 中的二题。

三、阅读资料:说出资料中所述动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四、分析书上的图片资料,讨论生物之间存在着哪些关系?种间关系:互助、竟争、寄生、捕食。种内关系:互助、竟争。分别举例说明。

教后反思

总 课 题 第三章 生物与环境

总课时

2 第 2 课时 课 题

第二节 环境影响生物的生存

课 型

新授

教学目标

10、 知识目标:举例说出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举例说明生物之间

有制约和联系。 11、 能力目标:初步体验实验探究活动的一般方法,初步学会控制实验

变量和设置对照实验。 12、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生物的生存依赖环境,意识到保护环境的

重要性。 教学重点 能举例说出环境因素——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对生物生存的影响。 教学难点 实验探究中实验变量的控制和对照实验的设置。

第三节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教研组名称生物组备课人审核人

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备课札记

学生活动

一、引入

生物的生存需要一定的环境,那么生物对环境会产生影响吗?举例说明。

二、探究不同植被对空气湿度的影响

1、组织各小组学生展示课前测得的数据,共同分析从数据中能得出什么结论。

2、归纳各小组结论;完成讨论1,得出:同一时段(如早晨)不同植被湿度不同,裸地最小,灌木丛最大。从整天来看,仍然是裸地湿度最小,灌木丛湿度最大。可见。植物越多,空气湿度越大。说明植物能增加空气湿度。

3、提出问题:为什么要选择3种不同的植被环境进行测试?学生举例说明:生物对环境会产生影响。

小组按一定的顺序展示测得数据,并对自己所测的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全班交流并总结出最后的结论:植物越多,空气湿度越大。说明植物能增加空气湿度。(对于个别测量结果不准确的小组,认真分析失败的原因。)

讨论、回答提出的问题。

得出:选择不同的植被,才能正确的找出植物与湿度的关系。如果旁边有水源,就会增加空

总课题第四章生物与环境总课时 1 第 1 课时课题第三节生物对环境的影响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

描述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2、能力目标

学会使用干湿计,尝试收集和处理数据的多种方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认同生物对环境具有不同的影响,意识到合理开发、利用生物资源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描述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教学难点尝试收集和处理数据的科学探究方法。

学生活动

为什么不能在有水源的地方进行测试?(讨论2)

4、组织学生思考讨论3:在整个测试过程中,哪组数据起对照作用?

5、组织学生讨论:植物对环境还能产生哪些影响?(讨论4)并布置学生课后查阅与“植物对环境还能产生哪些影响?”的相关资料。

二、分析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1、组织学生阅读课本第十页的资料,并思考讨论题。

2、组织学生分析讨论1:牛、蜣螂各自对环境产生什么影响?

3、组织学生分析讨论2:澳大利亚政府为什么要引进蜣螂,而不用人工方法清除牛粪和喷洒灭蝇的杀虫剂?说说其中的道理。

4、提出问题(讨论3):根据事例,你认为生物对环境有影响吗?并结合课前的探究活动说明理由。

三、小结反思拓展

组织学生回顾本节所学知识,气中水分的来源,干扰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关系的测定。

讨论、回答提出的问题。

得出:裸地作为对照(无植物)

讨论、回答提出的问题。得出:植物对环境影响很多,如制造氧气固定二氧化碳、吸收毒物、杀灭病菌、减弱噪音、净化空气,保持水土、涵养水源、防风固沙、加速降尘,调节气候、增加降水,监测环境,美化环境。

课后查阅资料了解更多相关知识。

结合书本资料回答讨论题。

讨论总结出:大量牛粪污染了澳大利亚的草原,破坏了植被,还导致苍蝇等害虫的孳生,容易传染疾病,该地区生态失去平衡。中国屎壳郎以牛粪为食,清除了牛粪,还草原以生机,也切断了苍蝇等害虫孳生的场所,环境变得清新美丽。

思考、讨论并总结出:澳大利亚的屎壳郎不以牛粪为食,若人工处理大量牛粪将花费大量人力和物力,使用杀虫剂杀蝇会带来环境污染问题,从我国引进屎壳郎处理牛粪是一种生物防治方法,可以既节约人力物力,又减少污染。

综合资料及课前的探究活动得出:生物对环境有影响。举例:蚯蚓能松土,增加土壤肥力;植物能保持水土、净化空气;秃鹫是自然界清洁工等。

小结本节内容;

谈谈探究活动心得,自我评价本节的收获和不

学生活动

反思探究活动心得。布置查阅

足;课后查找相关资料充实所学知识。“生物对环境产生影响”的相

关资料。

教后反思

第三节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教研组名称生物组备课人审核人

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备课札记

学生活动

四、引入

以“寻找校园内的小生物”的学生共同参与的活动,以及对学生捕到的各种颜色的小生物进行分析和讨论过程引出课题。

二、寻找学校附近的小生物

1、将学生分成4-5组,带到校内草坪附近或树林周围等地。提出有关活动注意事项,如注意安全、认真捕捉等。

2、组织各组同学统计所捕到生物的数量,然后将生物放回大自然。

3、活动结束后,组织学生回到班级,分析产生所得结果的原因。得出:颜色、形态与周围环境差异大的生物容易被发现,反之不易被发现,这样的生物能更好的生存繁衍。

三、分析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1、组织学生讨论、分析课本12-13页图

片资料。明确活动目的及任务。

在老师的带领下各小组带齐工具前往活动地点捕捉生物。

统计所捕生物数量并做记录。后将生物放回大自然。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探究产生所得结果的原因,找出答案。

讨论、分析图片资料,并回答课本13页讨论1。答案详见教学参考书44-45页

总课题第五章生物与环境总课时 1 第 1 课时课题第四节生物对环境的适应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

描述生物对环境的适应。认识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方式是与环境相适应的。

2、能力目标

通过实际观察,收集、分析图文资料,培养学生分析说明问题的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模拟实验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坚持“合理规划,确保可持续发展”原则,防止不合理行为破坏环境而导致生态灭绝。

教学重点描述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的。

教学难点模拟实验的能力,认同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方式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

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备课札记

学生活动

2、提出问题:除书上介绍的资料外,你还能列举一些有关“生物如何与环境相适应”的例子吗?(即讨论题2)组织学生展示各组课前准备的资料

(然后教师可以用自己收集的资料加以补充)。

3、提问:生物的适应现象都表现在哪些方面?引导学生对生物的适应现象

做更具体的分析。

四、小结及习题巩固

1、组织学生思考:生物适应环境的特点对生物本身有什么意义?让学生深刻理解各种生物都遵循着“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自然规律。

2、组织学生共同思考DIY的第一题。与学生共同得出结论。并布置课后完成DIY的第二题。以小组为单位展示各自作品。(作品形式可由学生自定)

总结生物的适应现象表现在哪些方面。在老师的引导下得出:(1)表现在形态和结构方面如保护色、警戒色、拟态等;(2)表现在生理和行为方面如动物具有与其运动方式(如飞等)相适应的器官。

思考讨论老师提出的问题。

讨论分析DIY的第一题。在老师的引导下得出:白色瓷盆里的金鱼体色变浅一些,深色瓷盆里的金鱼体色变更深些。这种随着环境的变化而改变体色以适应环境的本领,利于它的生存。有能力的学生课后完成DIY的第二题。

教后反思

第五节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教研组名称生物组备课人审核人

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备课札记

学生活动

一、引入

概述:科学探究是揭开自然界奥秘、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学习生命科学必须学会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而实验是一切探究的基础,认识和学会使用生物实验工具是非常重要的。

二、学习使用实验常用工具

组织学生对照课本14页各实验工具图示,识记各种实验工具实物。(建议提前交代操作规则及注意安全问题。)期间教师到学生中间巡视、指导。

三、认识显微镜的结构

1、概述:显微镜是一种常用的精密光学仪器,用于观察肉眼无法看见的微小生物或结构。我们今天认识的是一种光学显微镜。还有更先进的如电子显微镜。

2、首先重点介绍镜头(目镜、物镜),反光镜,粗、细准焦螺旋的作用和操作方法,并做准确示范。初步了解本节学习任务及学习目的

认真对照书中图示识记各种工具。

从整体上认识显微镜的功能及结构。

认真观察老师的示范和讲解过程,初步掌握部分结构的功能和操作方法。后自己尝试操作。

总课题第一章生物与环境总课时 3 第 1 课时课题第五节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

认识实验常用的工具,熟记显微镜的结构名称,初步学会使用显微镜。2、能力目标

通过实验探究,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培养学生善于从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课题、开展实验探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热爱科学的情感、实事求是的科学素养、勇于实践与创新的精神,逐步确立以爱护小动物为原则来设计探究性实验。

教学重点学会使用显微镜。学会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进一步提高探究能力。教学难点发现问题、提出课题、进行假设、控制变量、开展实验探究。

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备课札记

学生活动

3、组织学生对照课本15页的图示及文字,自学显微镜的各部分名称和作用。期间到学生中巡视、指导。然后利用课件播放、总结显微镜的结构和作用。

四、学习使用显微镜

1、按照课本16-17页顺序,边演示边和学生共同操作,并回答相关问题。然后指导学生自行练习。

2、找学生到讲台前,用事先准备好的装片(如人的血液涂片)或其它物体(如头发)示范如何用显微镜观察。然后请同学加以纠正。

五、小结、习题巩固

指导学生小结本节内容,并完成讨论题目以巩固所学知识。(习题答案详见参考书49页)自学显微镜的各部分名称和作用。以小组为单位,同组同学相互纠正,组间也可相互帮助,或向老师求助。

仔细观察老师的演示,逐步学习操作步骤。之后自己练习,组员间相互纠正。发现问题可向老师求助。

部分同学参与台前演示,其余同学参与纠正。

小结本节内容。

讨论分析课本17页讨论题目。有能力的同学课后完成DIY。

教后反思

教研组名称 生物组 备课人 审核人

教学过程 教 学 内 容

备课札记

学生活动

一、导入

提出问题:如果让你设计一个实验(如探究肉汤是否变质),你知道怎样操作吗? 二、科学家是怎样进行探究的

1、 以设计“探究肉汤是否变质”为例,组织学生首先自行设计探究方案。

2、 组织学生阅读课本19页科学家进行科学探究过程的资料。

3、 指导学生总结科学探究过程包括哪些步骤,完成课本20页讨论1。(答案详见参考书50页)

三、小结反思习题巩固

指导学生完成讨论2、3(答案详见参考书50-51页)。布置学生设计“探究水温的变化对金鱼呼吸次数的影响”的探究方案。 思考科学探究需要哪些步骤。

小组讨论、设计“探究肉汤是否变质”的探究方案。 阅读、学习科学家进行科学探究过程的资料。并和自己设计的过程比较有何不同。 完成讨论1。学习信息库相关知识,识记科学探究的六个过程即观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 完成讨论2、3题。尝试设计“探究水温的变化对金鱼呼吸次数的影响”的探究方案。

教后反思

总 课 题 第一章 生物与环境

总课时

3 第 2 课时 课 题

第五节 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课 型

新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认识实验常用的工具,熟记显微镜的结构名称,初步学会使用显微镜。 2、能力目标

通过实验探究,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培养学生善于从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课题、开展实验探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热爱科学的情感、实事求是的科学素养、勇于实践与创新的精神,逐步确立以爱护小动物为原则来设计探究性实验。 教学重点 学会使用显微镜。学会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进一步提高探究能力。 教学难点 发现问题、提出课题、进行假设、控制变量、开展实验探究。

教研组名称生物组备课人审核人

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备课札记

学生活动

一、复习科学探究过程的基本步骤

组织学生回顾科学探究过程包括哪些基本步骤。

二、尝试探究水温的变化对金鱼呼吸次数的影响

1、提出问题、激发尝试:影响金鱼呼吸次数的因素很多,而水温发生变化,金鱼的呼吸次数是否会受到影响呢?

引导学生做出自己的假设。

2、组织各小组学生按照自己的假设,讨论并制定探究计划。

首先使学生正确掌握记录呼吸次数的方法,以减少实验结果的误差。同时,提出一些各组学生都需要讨论的问题。如,如何设计实验组与对照组?本实验的实验变量是什么?如何控制实验变量?如何改变水温?如何在实验中不使金鱼受惊吓,以保证所得数据可靠?为什么要在同一温度下重复多次测试呼吸次数?如何使用温度计?该设计怎样的统计表?回顾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包括哪些,为本节探究实验做准备。

分析提出的问题,做出相应的假设。如,金鱼呼吸的次数会随水温的变化而发生变化或呼吸次数不会随水温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全班分成若干组,每组4-5人为宜,并选出一名组长。各小组按照自己的假设,讨论、制定探究计划。同时,认真讨论、回答老师提出的需要讨论的问题,在老师的帮助下找到相应答案,确保计划能顺利实施。小组间也可以相互讨论,或求助老师。

总课题第一章生物与环境总课时 3 第 3 课时课题第五节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

认识实验常用的工具,熟记显微镜的结构名称,初步学会使用显微镜。2、能力目标

通过实验探究,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培养学生善于从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课题、开展实验探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热爱科学的情感、实事求是的科学素养、勇于实践与创新的精神,逐步确立以爱护小动物为原则来设计探究性实验。

教学重点学会使用显微镜。学会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进一步提高探究能力。教学难点发现问题、提出课题、进行假设、控制变量、开展实验探究。

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备课札记

学生活动

3、指导学生按照各自制定方案实施实验计划,并分析实验结果。(建议提前教育学生爱护金鱼,尽量不惊扰金鱼。实验结束后,将其放进鱼缸饲养起来。并交代相关注意事项,如不随意走动、不大声喧哗、组内团结互助等。)期间对学生加以巡视、指导。

4、组织各小组将自己的实验结果制成统计表。然后将全班各个小组的实验数据合并起来,算出平均数。

5、组织学生对照实验结果与先前作出的假设是否一致,得出结论。

三、尝试探究水温的变化对金鱼呼吸次数的影响

组织全班同学讨论交流各组实验结果。请部分同学谈谈实验活动的心得体会。

四、小结反思拓展

与学生共同讨论课本21页讨论题目。布置DIY。按照各自制定方案实施实验计划,并重复几次。然后分析实验结果,尝试找出温度变化和呼吸次数之间的关系和规律。如果出现问题及时求助老师或与其他小组商榷。

各小组将自己的实验结果制成统计表。

各组对照实验结果与先前作出的假设是否一致,得出最后结论。

全班共同交流实验结果和心得体会。自我评价本节课学习的收获和不足。

讨论、完成讨论题。有能力同学课后完成DIY。

教后反思

第二章生态系统和生物圈

第一节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

教研组名称生物组备课人审核人

总课题第二章生态系统

和生物圈

总课时 4 第 1 课时

课题第一节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课型观察课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

说出生态系统的组成、类型与特点

2、能力目标

开展调查,收集与分析资料,尝试撰写调查报告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体验科学调查过程,感受生态系统内各成分之间和生态系统之间密切相联的关系,树立生物和环境不可分割的概念。

教学重点生态系统的组成、类型与特点

教学难点尝试收集和处理数据的科学探究方法

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备课札记

教学过程学生活动

一、引入新课

介绍地球上有无数大大小小的生态系统,一片树林、一块草地,都可以看作是一个生态系统。(展示各种生态系统的图片)

二、观察池塘的生态系统

看书第25页,提问:池塘里有些什么成分?讲这些成分的名称填写在书上第26页的表格上(讨论1)讨论:联系小学学过的自然知识,你能说出绿色植物在生态系统中起什么作用吗?(讨论2)。

讲解:由此可见绿色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由于他能制造有机物,因此在生态系统中称他为生产者。

讨论:池塘中的动物与植物之间有什么关系?学生说出图片上分别是那些生态系

统?

学生回答,填表。得出结论

学生回答

由于动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因此,池塘中的动物以植物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释放的氧气为生活来源,而动物放出的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因此动物与植物之间是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如果植物大量减少,导致光合作用大大减弱,动物就很有可能因缺少食物和氧而死亡。但由于植物和动物都要进行呼吸,如果植物过多,覆盖了整个水面,也会导致水中植物缺氧。

因此,人和各种动物是消费者。

讨论:池塘生态系统中的动植物遗体和排泄物都到哪里去了?这与那些生物有关系?

因此:土壤中、池水中的细菌、真菌都属于分解者。

思考

学生回答:池塘生态系统中的动植物遗体和排泄物被细菌和真菌等微生物分解为无机物。

教后反思

第一节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

教研组名称生物组备课人审核人

总课题第二章生态系统

和生物圈

总课时 4 第 2 课时

课题第一节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课型调查课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说出生态系统的组成、类型与特点

2、能力目标

开展调查,收集与分析资料,尝试撰写调查报告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体验科学调查过程,感受生态系统内各成分之间和生态系统之间密切相联的关系,树立生物和环境不可分割的概念。

教学重点生态系统的组成、类型与特点

教学难点尝试收集和处理数据的科学探究方法

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备课札记

教学过程学生活动

学生活动:调查一个生态系统

强调:

1、小组成员之间一定要注意分工合作,各展所长

2、对于调查过程中不认识的动植物,要提示学生

正确的收集方法,或者利用照相机拍下来,以便向老师请教或通过其他方式查询结果。在调查过程中要提醒学生遵守公共道德,注意文明礼貌,不能随意破坏树木和花草。外出调查写出调查报告

整理调查材料

得出调查

苏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

苏教版生物中考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上册 第1单元探索生命的奥秘 第一章周围的生物世界 一、我们周围的生物世界(课本3-7页) 1、有生命的物体叫做生物,自然界的生物可以分为植物、动物、微生物。 2、生物的基本特征:①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除病毒 外);②生物体都有生长现象(能由小长大);③生物体具有新陈代谢的现象;④生物体具有生殖、遗传和变异的现象;⑤生物体具有应激性;⑥生物体能适应并影响一定的环境。 二、生物与环境的关系(课本8-11页) 1、生物的生存依赖一定的环境,环境中影响生物生存的各项因素叫生态因素: 生态因素非生物因素:阳光、空气、水、土壤、温度等;种内关系 生物因素:影像某种生物生活的同种或其他种类的生物。种间关系 2、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 有与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生物也影响着环境。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三、我们身边的生物学13-16 1、生物学: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学科。 2、生物学与人类、与社会的关系 第二章探索生命 一、探索生命的器具 (19-27页) 1.显微镜的结构(见课本) (1)放大倍数越大,物象体积越大,细胞数目越少。 反光镜凹面镜:光线弱时用 平面镜:光线强时用 (2)使用:取出→安放镜头→对光(白亮的视野)→放置→调焦(先用粗准焦螺旋下降,注视物镜与标本间距离;后用粗准焦螺旋上升,注视目镜;最后调细准焦螺旋。)→观察 使用:一取二放三安装,四转低倍五对光,六上玻片七下降,八升镜筒细观赏,看完低倍转高倍,九退整理十归 箱。 注意:①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倍数×物镜倍数 ②显微镜放大倍数越大,物象体积越大,细胞数目越少,视野越暗。 ③观察像与实际标本方向相反(偏哪往哪移、旋转180°)。 ④显微镜下观察的标本应该薄而透明,玻片标本分为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全册)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全册) 1、培养学生对生物课的兴趣,为以后的生物教学打下基础。 2、学生初步了解生物课的教学流程,以适应以后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激发学生对生物课的兴趣。用具: 动物彩图,病例资料,书本彩图,课件教学过程:好,同学们,我们今天上什么课啊?(生物课)这是同学们上初中后新开的课程之一,相信你们都对这新的科目很好奇。你们喜欢生物吗?生物无处不在,首先,告诉我,在你们的理解中,生物包括哪些方面呢?(动物,植物,菌类)我们先来看一些图片。(出示生物发展史)我们生活的家园地球的历史已经有46亿年了,但我们人类的历史只有一小段,那么在我们人类出现之前的那段时期地球上有些什么生物呢?而这些动物现在还存在吗?首先我们来看一下。(简单介绍)这些动物现在我们还能看到吗?为什么呢?大家想一下。那生物除了动物之外还有其他吗?像我们漂亮的校园里面都种满了各种各样的树,为什么有的树能长成几米高,有的却长在地上当地毯来观赏呢?除了动物,植物,还有一些我们看不见的生物在我们身边。大家说一下?刚才我们所说的动物,植物,微生物那都是一些生命的现象,我们书本上《致同学们》那一页中说到,生物学除了研究这些不同生命的现象之外,还要研究生命活动规律。我们生命活动的规律有哪些呢?像

我们常说多喝牛奶会长高,这就是因为牛奶中含有钙,钙是我们骨骼中重要的组成成分。我们生物学是农学,医学,林学,环境科学等等学科的基础,书本上也举了好多生物学用在其他方面的例子,我们看看图3中的幼儿预防接种,同学们都有接过种吧?我们为什么要接种呢?接进去我们体内的其实也是一种病毒,只是它的毒性很小,对我们人体无害,但是注入这种病毒之后我们人体就会产生相应的抵抗能力,以后遇到毒性大的病毒也不怕了。(还有书本上的其他例子逐步介绍。)(学生提出问题再讨论解决)我们生物课是一门新课程,很多同学对生物课的课堂要求不是很明白,现在我提出几点要求,希望同学们认真遵守:课前分钟预习,课堂积极发言(占总分10%)课外作业按时单独完成(占总分10%)课堂上的实验课,讨论课可互相讨论问题,但要保持课堂纪律实验课,探究课布置的准备工作要做好教学后记:课堂上学生气氛还算活跃,对很多新的生物学知识都很好奇,要注意调节学生的积极性,因为生物课大多安排在下午,下午的时间学生精神状态不是很好,多举些有趣的事例来激发他们的兴趣。教学反思: 个别班学生气氛很沉闷,因为对书本上,老师介绍的热门话题不感兴趣,他们没有接触过,要注意调动不同班级的积极性,对不同学生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法。第一章 第一节生物的特征教案教学目标:

苏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学期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上册·生物精要知识点·狂背默清单 1、 什么是生物?(有生命的物体叫做生物。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等。微生物包括 细菌、真菌、病毒等。) 2、 生物的特征/生命现象?(①生物体有一定的结构(除病毒外都由细胞构成,细胞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基本 单位);②生物体能够由小长大;③生物体有新陈代谢作用(吸收营养物质、排除废物);④生物体能繁殖 后代,有遗传和变异现象;⑤生物体对外界刺激能够作出一定的反应;⑥生物体都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 影响环境。) 3、 生态因素?(指环境中直接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它包括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4、 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水、温度、空气和土壤等。)生物因素?(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 5、 生物和环境的关系?(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生物的生存依赖一定的环境,生物的生存也能影响环境。) 6、 什么是生物学?(指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7、 ①显微镜的结构?(1-镜座,2-镜柱,3-镜臂,4-镜筒,5-目镜,6-转换器,7-物镜,8-粗准焦螺旋,9-细准焦 螺旋,10-载物台,11-遮光器,12-反光镜) 其中最重要的结构是〔5〕目镜和〔7〕 物镜 可以调节光线强弱的是〔11〕遮光器和〔12〕反光镜 ②实验室内光线不强时,对光时,应选择大光圈和凹面镜。 ③显微镜目镜上刻有“15×”字样,表示放大倍数为 15 倍。若使用这一目镜, 同时使用 10×的物镜。则被观察物体被放大 150 倍。若改用 40×的物镜,则 视野中的细胞数目比原来少,视野变暗。 ④观察目标在视野的左上方,要将观察目标移到视野的正中央,应该向左上方 方向移动玻片;若目标在视野右下方时则需向右下方方向移动玻片。 ⑤如果把印有“b”的玻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看到的物像是 q 。 ⑥如果发现视野中有一污点,你怎样确定污点的位置? 污点的位置可能位于 目镜、物镜或 者玻片标本上,分别转动,谁动在谁上边。 ⑦当镜筒在下降过程中,眼睛要注视物镜,以防压碎玻片;镜筒程中,要用左眼看目镜,当看时,停止转动粗准焦螺旋,再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变清晰。 8、 制作临时玻片标本的步骤?(擦、滴(植物滴清水、动物滴生理盐水)、取材、浸、展、盖、染色、吸、观察。 ) 9、 用于制作临时玻片标本的生物材料特点?(薄而透明)染色剂?(碘液或稀碘液)盖片需要注意?(用镊子 夹住盖玻片,让其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清水滴,再轻轻放下(以免产生气泡) 8、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通常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实验、得出结论和表达、交流等方面。)(实验是 验 证假设的基本途径,主要包括 制定计划、实施计划 等方面。所有的实验都有变量,在对照实验中,实验组 和对照组除了实验变量 不同外,其他因素都 相同 ) 1、 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形态和大小多样,但结构基本相似,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 体,叶绿体和液泡。) 2、 右图是植物细胞结构示意图:请填写①—⑦的名称,其中①的作用是支持、保护和防御②的作用是光合作用 的 场所,利用无机物合成有机物③的作用是含有细胞液,与细胞吸水和失水有关④的作用是新陈代谢的主要场 所 ⑤的作用是与遗传有关 ⑥的作用是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⑦的作用是与呼吸作用有关,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3、 人和动物细胞的结构基本相似,具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和线粒体。请填写左图①—④的名称。 1 第一单元 探索生命的奥秘 第二单元 生物体的结构层 次

苏科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期末测试题+答案

苏科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期末测试题+答案 https://www.doczj.com/doc/2a19223180.html,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

生物七年级上册期末复习试卷 一、选一选: 1、宋代诗人苏轼在《春江晚景》中写道:“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这句诗中描写影响鸭生活的非生物因素是( ) A、光 B、水 C、温度 D、空气 2、在生态系统中正确的食物链是( ) A、阳光狼羊绿色植物 B、绿色植物昆虫蛙蛇鹰 C、分解者蛇昆虫蛙 D、细菌羊狼绿色植物 3、某地大量捕捉青蛙,以致稻田里害虫大量繁殖,水稻减产,生态平衡失调,原因是破坏了生态系统的( ) A、生产者 B、分解者 C、消费者 D、食物链 4、生态系统一般都包括() A、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B、生产者和非生物部分 C、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 D、消费者和非生物部分 5、“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落红化作春泥的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 ( ) A、植物 B、动物 C、病毒 D、腐生细菌和真菌 6、下列属于最大的生态系统的是() A、海洋生态系统 B、生物圈 C、池塘生态系统 D、森林生态系统 7、“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描述了生物之间的什么样的关系() A、捕食 B、合作 C、竞争 D、寄生 8、竹节虫的身体与竹枝极为相似,这属于() A、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B、环境对生物的制约 C、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D、环境对生物的适应 9、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 B、细菌和真菌被称为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C、食物链和食物网一般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共同组成 D、阳光、空气和水都属于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 10、由于能量的流动形式是逐级减少的,那么在生态系统中,下列哪类生物数量最少()

最新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复习笔记

第一章第1节我们周围的生物 一、自然界中的物体分为生物和非生物, 有生命的物体叫做生物 二、生物分为:植物、动物、微生物。 三、生物的生命现象(生物的特征,或判定是否是生物的依据)1.除病毒外,生物都由细胞构成的。 2.生长。(由小长大,因为细胞生长和细胞分裂) 3.生物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并排出废物。(新陈代谢) 4.繁殖,并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5.应激性。对外界的刺激作出反应。 6.生物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第一章第2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一、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1.环境影响生物2.生物适应环境3.生物影响环境 二、生态因素:环境中直接影响生物生活的因素叫做生态因素。1.非生物因素:光、水、温度、空气、土壤等 2.生物因素:是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它生物。 捕食(如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竞争(如水稻和稗草)常见的生物与生物间的关系合作(蚂蚁搬食) 寄生 共生 第一章第3节我们身边的生物学一、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二、生物学能解决的危机: 1.人口剧增 2.能源危机 3.资源匮乏 4.粮食短缺 5.环境污染 三、1.袁隆平:(杂交水稻)2.弗莱明:青霉素(属于抗生素)第二章第1节探索生命的器具 一、显微镜的操作 1.取镜:右手抓镜臂,左手托镜座,将显微镜放置于距桌边缘5cm处。 2.装镜:转动转换器,选择低倍物镜。 3.对光:遮光器选择光圈,调整反光镜到视野内白亮。 光线过暗:反光镜调至凹面镜,遮光器选择大的光圈。 光线过亮:反光镜调至平面镜,遮光器选择小的光圈。 4.装片:将玻片标本放置在载物台上,压片夹下 5.调焦:a注视物镜,调粗准焦螺旋下降镜筒至最低。 b注视目镜视野内,调粗准焦螺旋缓缓上升镜筒至物象清晰。

七年级生物上册期末复习提纲新版苏科版

期末考试复习提纲 第一章第1节知识点: 一、生物及生物学与生物的基本特征 1、生物:有生命的物体。(要会区分生物与非生物) 2、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3、生物的基本特征: (1)有共同的基本结构-----细胞(细胞是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2)需要营养 (3)需要呼吸和排泄 (4)能生长发育和繁殖 (5)有遗传和变异的现象 (6)能适应环境 二、现代生物科技成果:克隆技术(无性繁殖)、转基因技术、试管婴儿、 杂交水稻(袁隆平)、生态农业等 第一章第2节知识点: 一、观察和实验是科学探究的最基本方法。科学探究的方法很多,如观察、实验、调查、收集分析 资料、测量等。 二、显微镜: 1、是一种精密的仪器,可以帮助人们观察肉眼无法直接观察到的微小生物体或微细结构。显微镜种 类很多,常用的有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等。 2、结构:镜头(目镜、物镜)、准焦螺旋(粗、细)、反光镜(平面、凹面)等。 3、使用步骤:取镜和安放、对光、放置玻片标本、观察、收镜。 三、玻片标本:可分为装片、切片和涂片三种。 四、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步骤是: 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实验)、得出结论、表达交流。 五、对照实验:是指除了实验变量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一组实验。其中经过实验处理的是实 验组,不作处理的是对照组。 第二章知识点

一、环境:是指生物周围的空间(地点)以及其中可以直接或间接影响生物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因素。 地球上有各种不同的环境,任何生物都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 非生物因素:阳光、空气、水、土壤、温度、湿度等。 (非生物因素能影响生物的生存发展和分布) 二、环境因素 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存的其他生物。 三、蚯蚓能疏松土壤,增加土壤肥力;“大树底下好乘凉”;“蚁穴溃堤”等都说明了生物能影响环境; 而“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及“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等则说明了环境能影响生物。因此,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四、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存在的,生物只有适应环境才能生存下来,否则,就会被环境淘汰。 动物的保护色、拟态、警戒色都是对环境适应的结果。 五、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不仅表现在形态和结构方面,还表现在生理和行为等方面。 第三章第1节知识点: 一、生态系统: 1、定义:在一定区域(或地域)内,生物与非生物环境形成的统一整体。 生产者:绿色植物 生物成分消费者:人和动物 2、生态系统组成分解者:细菌、真菌等微生物 非生物成分: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等。 3、要维持一个生态系统,必须要有生产者和分解者,生态系统中最主要的成分是生产者。 二、生态系统的类型: “绿色水库”:森林生态系统“地球的肾”:湿地生态系统 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人起支配作用的是:城市生态系统。 地球上的生态系统多种多样,这些生态系统不是孤立的,而是有着密切联系的。 三、调查:是科学探究的常用方法,也是我们学习生物学的一种重要手段。 调查时,首先必须明确调查目的,确定调查对象和调查内容,选择合适的调查地点和时间,制定调查方案。调查过程中要如实地做好记录,对调查的结果要进行整理和分析。 第三章第2节知识点: 一、生物圈:

新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生物的特征教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生物的特征教案; 第一节生物的特征;. (1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科学观察的一般方法,通过观察、比较和分析,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 2.通过组织学生观察,逐渐培养学生口头表达、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能够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2.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难点: 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引入:展示盆栽植物和一个小机器人,说明它们的根本不同在哪里? 盆栽植物是生物。说明生物与非生物是有区别的。生物具有区别非生物的本质特征。 引导学生根据书上提供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和已有的生物学知识,说明生物的特征。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抽题讨论(如果学生人多可两组一题)小组选出组长、记录员、发言人。小组研究讨论结束后,可研究讨论其他组的题。待各组完成后,各组派代表向全班汇报,最后可以安排本小组同学补充发言,而后其他小组同学再发言补充(教师除了组织学生的活动,可以作为学生中的一员参与他们的讨论和研究)。 下面是讨论的大致内容: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物质 (1)植物可以通过光合作用自己制造有机物,并为动物提供了食物; (2)寄生植物获取别的生物体中的有机物。如猪笼草、菟丝子、食人树等; (3)动物从自然环境中获取现成的有机物。如猫抓鼠吃;青蛙抓虫吃;狗吃肉;羊吃草等; (4)细菌、真菌等分解枯枝落叶朽木动物的尸体粪便等有机物。任何生物的生存都需要营养物质。 2.生物需要呼吸 (1)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的能量来自呼吸作用提供,植物的各项生理活动所需要的能量都是由呼吸作用提供的。 (2)人从出生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不能停止的是呼吸。成人呼吸频率16-18/每分钟。 (3)鱼生活在水中需要大量滤水从水中摄取氧气。 3.生物体都能繁殖后代

苏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学期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生物上学期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 1、自然界是由有生命的物体和没有生命的物体组成的,有生命的物体称为生物。 2、生物的特征:①生物体有一定的结构(出病毒外都由细胞构成); ②生物体能够由小长大; ③生物体有新陈代谢作用(吸收营养物质、排除废物); ④生物体能繁殖后代,并有遗传和变异现象; ⑤生物体对外界刺激能够作出一定的反应; ⑥生物体都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3、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4、生态因素是指环境中直接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它包括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5、非生物因素包括阳光、水分、温度、空气和土壤。 6、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7、生物和环境的关系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生物的生存依赖一定的环境。 8、生物学是指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9、①右图是显微镜结构示意图,请写出: 1-镜座2-镜柱3-镜臂4-镜筒5-目镜 6-转换器7-物镜8-粗准焦螺旋9-细准焦螺旋 10-载物台11-通光孔12-反光镜 其中最重要的结构是〔5〕目镜和〔7〕物镜 可以调节光线强弱的是〔11〕通光孔和〔12〕反光镜 ②实验室内光线不强时,对光时,应选择大光圈和凹面镜。 ③显微镜目镜上刻有“15x”字样,表示_放大倍数为15倍。若使用这一目镜,同时使用10×的物镜。则被观察物体被放大150倍。若改用40×的物镜,则视野中的细胞数目比原来少,视野变暗。 ④观察目标在视野的左上方,要将观察目标移到视野的正中央,应该向左上方方向移动玻片;若目标在视野右下方时则需向右下方方向移动玻片。 ⑤如果把印有“b”的玻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看到的物像是q。 ⑥如果发现视野中有一污点,你怎样确定污点的位置?污点的位置可能位于目镜、物镜或者装片上,相互转动,谁动在谁上边。 ⑦当镜筒在下降过程中,眼睛要注视物镜,以防压碎玻片;镜筒上升过程中,要用左眼看目镜,当看到物象时,停止转动粗准焦螺旋,而调节细准焦螺旋是物象变清晰。

最新苏科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

1 第一单元:走进生命世界 2 第一章生物学—研究生命的科学 3 4 1.生物的基本特征 a.生物都需要摄入营养物质,进行呼吸与排泄; 5 6 b.生物具有生长发育、繁殖与遗传变异现象; 7 c.生物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8 d.除病毒外,生物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9 2.生物学:研究生物体的生命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10 3.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有:观察、实验、调查、测量等,其中观察和实验11 是进行科学探究的最基本方法。 12 4.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 (1)提出问题(2)作出假设(3)制定计划(4)实施计划 (5)得出结论 (6)表达、交 13 14 流 注意:科学探究实验有三个原则:对照、平行重复、单一变量。 15 16 a.得有一个对照组,对照组的作用是对照。通常实验组进行实验处理,对照组 17 不做处理。 b.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只能有一个变量,除了要研究的变量以外其余条件都应 18 19 相同,并控制在适宜状态。 20 c.实验中经常要测量几次(至少3次),结果要取平均值,目的是提高数据的可 21 靠性。 22 5.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作用 23 载物台—放置玻片标本的地方。中央有通 24 光孔,两旁各有一个压片夹。 25 镜筒—上端安装目镜,下端有转换器。 26 转换器—可以转动的圆盘,上面安装物镜。

粗准焦螺旋—转动时,可以大幅度升降镜筒。 27 28 细准焦螺旋—转动时,镜筒升降幅度较小,可以使物像更清晰。 29 目镜和物镜—目镜是用眼观察的镜头;物镜是接近物体的镜头。 30 遮光器—上面有大小不等的圆孔,叫光圈。用不同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可以调31 节光线的强弱。 32 反光镜—一面是平面镜(光线强时用),一面是凹面镜(光线弱时用)。 33 6.显微镜使用时的步骤:取镜、安放、对光、观察、清洁、收镜. 34 ①取镜和安放:右手握镜臂左手托镜座 35 ②对光:目镜、物镜、通光孔、光圈、反光镜在一条直线上。白亮圆形的视 36 野。(用低倍镜对光,选择合适的光圈并调节反光镜来调节光线) 37 ③观察:观察的材料一定要薄而透明。 38 口诀:一取二放三安装,四转低倍五对光,六上玻片七下降,八调镜筒细观赏,看完低倍转高倍,九退整理十归箱。 39 40 7、注意事项 41 a.镜头的选用 42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目镜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 43 如:目镜5X 物镜50X 显微镜放大倍数为5×50=250倍 44 b.对光 光线强时,用小光圈和平面镜;光线暗时,用大光圈和凹面镜(聚光作 45 46 用). 47 c.观察 先用低倍镜观察,调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找到细胞,再调细准焦 48 49 螺旋使物像更清晰,在低倍镜换高倍镜时,转动转换器后,只调细准焦螺旋即50 可看到物像。 51 低倍镜换到高倍镜后:视野范围变小,变暗,细胞数目减少,体积增大. 52 d.找标本 53 移动原则:标本的移动方向和我们在显微镜中观察到的物镜方向是上、

新版苏科版七年级生物上册全册教案

20XX年新版苏科版七年级生物上册全册教案 1.1生物与生物学 教学目标: 1.概述生物学的概念,举例说出生物的生命现象和基本特征 2.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生物的基本特征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多媒体展示图片: ①蚂蚁:好多好吃的哦! ②大雁:南方也是我的家! ③春芽:我也想长高哦! ④蜜蜂:花蜜是我的最爱! ⑤向日葵:我的笑脸总是迎向太阳! ⑥织布鸟:家的感觉真好! 世界是如此的神奇和美妙!在自然界里,我们可以观察到蚂蚁觅食、大雁南飞、春芽吐绿、蜜蜂采蜜、葵花向阳、小鸟的筑巢和觅食等等,这些都属于生命现象。 你能举例说出自然界中生物的生命现象吗? 一、生物的概念 什么是生物?你能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生物的概念吗?

小结:生物是有生命的物体。 思考:熊猫玩具是生物吗?机器人是生物吗? 活动:火眼金睛辨识生物和非生物 多媒体展示图片:白头叶猴、手上的细菌、水蚤、蘑菇、落叶、蝉蜕后的壳 二、生物的基本特征 1.生物大多都有细胞结构 多媒体展示图片:一只美丽的蝴蝶落在树叶上 一只美丽的蝴蝶落在树叶上,虽然它们看起来那么的不同,但它们有共同的特征。观察图片,说一说动物和植物相似的特征是什么? 小结:生物体大多都是由细胞组成。 2.生物能生长和发育 多媒体展示图片和文字:一颗小小的檞果经过一段时间能长成一棵大橡树,想一想幼苗是如何长成橡树的?这个过程发生了哪些变化? 多媒体展示图片:葵花籽在适宜的条件下萌发、生长 生物的另一特征是生长和发育。生长是变大的过程,如一粒向日葵种子萌发、生长,长出幼嫩的小叶,这就是生长。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全套教案

《致同学们》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听、看,然后分析找出具有生命的物体,进而知道生物学研究的范围。 2、通过分析身边的具体事例,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初步养成关注生物学的良好习惯。 4、在学习本节课的内容的基础上,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教学重点: 1、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2、了解有关生物学的信息。 教学难点:学生思维、表达能力训练。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多媒体。 2、学生课前查找相关的生物技术。 教学手段:小组合作、讨论分析法和启发法以及多媒体配合完成。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学步骤

板书设计: 致同学们 1、有生命的:小树、小动物等 无生命的:太阳、雨露等 2、生物学生命现象 生命活动规律 教学反思: 本节亮点:1、本节课是一门学科的亮相课。为了调动学生以后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参与性,所以我营造一种和谐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放点音乐缩短师生间的距离。 2、为探究性学习创设情境。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及学校的课程资源开展教学,并提供相关的图文信息资料、数据,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创设问题情境,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去主动学习。另外,引入媒体中有关生物科技发民展方向及我国领先的生物技术方面的信息,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感受到祖国的强大。 3、本节课在课前把学生分成六组,暂定一个人为小组长,以后根据学生素质的个体差异,再作调整,并说明小组长轮流当。课前布置内

容让学生调查,然后让每一个小组成员记录,汇总,组长汇报。这样有利于学生按表行事,避免课上盲目回答。 本节不足:授课的过程中,不要急于求成,在某些问题处理上,教师对有些问题解决不够彻底,对学生思维的拓展的引导还不够深入,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不能急于将答案直接给出,这样不符合以学生为主的教学,这些还有待与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改进。需要特别注意。 调查表 1、日常生活中我们用到的生物产品有哪些?(提示:可从衣食住行、农林牧渔、医疗卫生、环境保护、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等方面考虑) 我们小组调查的结果是: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周围的生物世界 一、我们周围的生物 1.生物:有生命的物体 2.生物的生命现象:○1生物都有一定的结构(除病毒外都是由细胞构成);○2都能够由小长大(与细胞的分裂和细胞的生长有关);○3都能新陈代谢;○4都能生殖、遗传、变异;○5都有应激性;○6都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3.生物主要分为:植物、动物、微生物。地球上的植物大约有50多万种,动物约有150多万种。细菌、真菌和病毒等微生物的个体一般比较微小,结构简单,但它们在自然界的分布却十分广泛。 二、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1.生态因素:环境中直接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 2.生态因素分为: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生物因素是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同种或其他种类生物。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水、温度、空气和土壤等。 3.光和温度是影响生物生存的重要的非生物因素,水常常决定生物的分布。 4.生物的生存依赖一定的环境,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通常都和其生存的环境相适应。 5.仙人掌的叶退化成刺可以减少水分的散失;绿色肥厚的茎,不仅可以储存大量的水,还能代替叶进行光合作用;根系非常发达,能够吸收沙漠深处的水分。 6.蚯蚓体表的刚毛有助于它们的爬行运动,体表的粘液有助于它们在土壤中爬行和呼吸。它们的钻穴和取食等活动可使土壤变得更加疏松和肥沃。 7.在炎热的夏季,植物茂盛的地方气温比较低,空气湿度大(大树底下好乘凉),是因为植物的蒸腾作用影响环境。 三、我们身边的生物学 1.生物学: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2.世界人口剧增,资源匮乏,能源危机,粮食短缺,环境污染,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日益恶化。心血管疾病、癌症、艾滋病等也严重地威胁着我们人类的健康,而解决这些问题都离不开生物学的发展。 第二章探索生命 一、探索生命的器具 1.显微镜的结构:目镜、物镜(观察,目镜长度与倍数成反比,物镜长度和倍数成正比)、粗准焦螺旋(一般调节,顺下逆上)、细准焦螺旋(精细调节,使物象变得更加清晰)、反光镜(反射光线)放大倍数=目镜x物镜(放大的是长度,不是面积) 2.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取镜安装;对光;观察(原则:先下后上,先低后高,先粗后细);收镜 3.常用探究器具的种类: 观察器具:显微镜,放大镜解剖器具:解剖剪,镊子 计量器具:天平,量筒加热器具:酒精灯,三脚架 通用器具:烧杯,试管,试剂瓶,培养皿等 4.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跟实际物像呈180度旋转,不影响顺时针、逆时针 5.视野中污点的判断方法:视野中污点只能在目镜、物镜和玻片标本上。转动目镜,污点动,则污点在目镜上;移动玻片标本,污点动,则污点在玻片标本上;若转动目镜和移动玻片标本污点都不懂,则污点在物镜上。 6.显微镜下的气泡和细胞区别:形状规则、边缘黑而中间亮白;用镊子轻压盖玻片能变形或移动的是气泡,反之为细胞。

【完整升级版】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全册完整版)

(此文档为wor d格式,下载 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课题 第一章 第1节形形色色的生物(一) 课型新授课课时 1 教育教学知识方面描述生物多样性,认识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的内在联系 能力方面初步培养学生收集、处理、积累、使用信息的能力,通过交流提高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信息交流能力。

目的思想教育从情感上引导学生走入生命的世界,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热情,以积极的态度感受生命世界的精彩与美丽。 重点生物的多样性 难点遗传的多样性 关键以“交流资料”的活动为核心,探讨生物的多样性 教学教程师生互动教材分析与学法说明 组织教学 授课内容: 生物圈:是生物共有的家园 范围:在海平面以下约11000M和海平面以上约10000M这间,包括大气圈的下层、整个水圈和岩石圈上层。 一、生物的多样性 物种多样性 遗传多样性 生态系统多样性 (一)物种多样性 活动:交流物种多样性资料 目的要求:丰富对物种多样性的认识 过程:1、将全班分组(约4-5人一组) 推选组长。 2、各组同学将熟悉的生物名称写 在纸上,相互交流教师创设情境, 引导学生交流 学生分组统计交流 本节从开始就突出生态学观点,突 出人与生物圈的关系,通过交流活动和 丰富多彩的生物图片、挂图等,让学生 有感性认识,再提出课题,所以要示教 师课前尽可能多的收集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师生互动教材分析与学法说明

统计组内共列举出多少种生物 3、全班各组分别展示和交流统计结果 4、教师将收集的资料展示 讨论:1、上述生物生活的环境怎样的? 2、为什么生物会如此多种多样结论:生物的家族中包含有植物、动物、真菌、细菌、病毒等,约200 多万种,其中70%动物,22% 植物和真菌,5%单细胞生物(二)遗传多样性 在不同种的生物体内,控制其性状遗传 的遗传物质也是不尽相同的。例:金鱼品种,菊花品种2-2.5万个(三)生态系统多样性 1、生态系统:种类繁多的生物都生活 在一定的环境中,生物与环境 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构成了 生态系统。 2、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 统: 练习:思考与练习:1、3 各小组表达交流 学生观察 师生归纳、得出结 论 学生讨论,举例说 明 第一次学生活动课前准备很重要, 教师要对小组长进行课前培训,以承担 分组的任务,并多花时间给学生展示和 交流的机会。并布置学生建立生命档案 册。 提高与发展教学反思 昆虫的种类为什么这样多? 昆虫种类繁多,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1)繁殖能力强 (2)体型小 (3)食量小、食物杂 (4)有很强的选择适宜生活环境的迁移能力(5)有很强的适应性 (6)多变的生存行为 学生对分组很感兴趣,但举例说明生物的种类有一定的难度,因为学生还没有学过生物分类,在举例时经常有混淆,将植物、动物、微生物等混为一类。 在教学过程中由于是新课程,没有合适的挂图,使本节课的内容显得有些空洞。 课题第一节形形色色的生物(二)课时 2

最新苏科版七年级上册生物复习提纲

七年级生物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走进生命世界 1、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2、生物的基本特征:a、生物大多由细胞有序构成;b、生物都需要摄入营养物质,进行呼吸与排泄;c、生物具有生长发育、繁殖与遗传变异现象;d、生物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3、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有:观察、实验、调查、测量等,其中观察和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最基本方法。 4、观察时,首先要根据观察目的,仔细看对象的特征和特性。再做出分析和判断。有时需要借助于一定的仪器,如放大镜和显微镜等 实验过程:实验目的→实验材料和用具→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一、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 1、认识显微镜 (1)机械部分:镜座、镜柱、镜臂、镜筒、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转换器、载物台、通光孔、压片夹。 (2)照明部分:反光镜(含平面镜和凹面镜)、遮光器、光圈。 注:光强时用小光圈和平面镜。光线暗时用大光圈和凹面镜 (3)光学部分:目镜、物镜(低倍镜、高倍镜)。 2、显微镜的成像原理(放大原理) 光线→反光镜→遮光器→通光孔→标本(一定要透明)→物镜→镜筒→目镜(放大成倒立的虚像)→眼。 3、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1)取镜和安放:用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镜座,正确取出显微镜,放在实验桌上,略偏左,使镜臂对着身体,镜筒向前。 (2)对光:(三转) A. 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B. 转遮光器,选一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 C.左眼注视目镜,转动反光镜,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通过目镜可以看到白亮的视野。 (3)观察: A. 放玻片标本,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使标本要正对通光孔的中心。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全)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教案序号 1第一单元第一章认识生物新授课 第一节生物的特性2006.9.11 教学目标 ①观察生物和非生物,比较它们的区别。 ②学生能够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表达能力。 ④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更加热爱生活,珍爱生命。 难点和重点 重点:①学生能够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②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难点: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讨论法

巩固练习 1. 我们留意了这么多生命现象,相信你们一定会利用这些生物的特征去判断一个物体是否是生物了吧。我们来练习一下。教师打出图片,让学生指出图中钟乳石、珊瑚和珊瑚虫,哪个是生物,为什么? 2.今天我们接触到这么多的小生命,看到它们的生命现象,你还认为路旁的一棵树,道边的一朵花,都是那么微不足道吗?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去对待那些具有生命的物体呢? 教学反思: 教案序号 2 第一章认识生物新授课

第二节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2006.9.13 教学目标 ①说出调查的一般方法,初步学会做调查记录,并将你所知道的生物进行归类。 ②尝试描述身边的生物和它们的生活环境。 ③初步培养学生的调查能力以及和同学分工合作的能力。 ④通过本课的学习引起学生关注周围生物的生存状况,从而加强保护生物资 源的意识。 难点和重点 重点:①说出调查的一般方法,初步学会做调查记录。 ②初步培养学生的调查能力以及和同学分工合作的能力。 难点:①试描述身边的生物和它们的生存状态。 ②能引起学生关注周围生物的生存状况,从而注意保护生物资源。 课时分配 2课时 教学方法:调查法 教学设计

苏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全套

苏教版七年级 第一单元探索生命的奥秘 第一章周围的生物世界生物 第一节我们周围的生物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举例说出生物的主要类群。 2.举例说出生物的生命现象。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观察自然、分析问题,表述观点的能力 2.培养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并与他人协作的精神。 (三)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关爱生物的情感意识。 教学重点 1.举例说出生物的主要类群。 2.举例说出生物的共性。 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分组搜集所知道的生物名称、图片并选l~3种附简介(生活习性及用途)。 教师准备:仿教科书图1—l制一大轮盘,另备各类群中2~5 种常见生物图片。 教学过程

广阔的自然界,山川秀丽,花木丛生,实际上组成它的物体不外是两大类(稍顿,引起学生思考):一类是没有生命的,如(停,引导学生回答)太阳、空气、山石、河水……另一类是有生命的,如……(学生说出的大多是动物、植物)除了这些之外,还有微小的……(生答:细菌、病毒……)我们把有生命的物体叫生塑。(1ivingthings) 那怎么叫有生命呀?生命有什么现象?小组内(板书)讨论并记下生命的特征。(师分组指导)5 min后,我们来听一听同学们的高见。 A组:生物能生长! 师问全班:同意吗?齐答同意 师引导深入:举个例子(略)。 师板书:能生长。 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生物要从小长大,得不断地从外界——(学生抢答:获取食物)对,从外界获取食物来建造自己的身体,还能把体内产生的废物和没有用完的物质排到体外。(故作疑问)咦!植物怎吃食?(生纷纷回答:吸收水、进行光合作用)太棒了!师板书:新陈代谢。生命还有什么特征? B组补充道:生物能亡生后代! 师用眼神向全班探询。生答:是! 对!植物会开花结果,把种子散到各地,所以“天涯处处有芳草”,动物也各有其生/L育女的方式,而且(稍顿,语气加重)总是猫生猫、狗生狗、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意思是说:生物在产生后代时把性状也传给了后代,这叫遥传。(稍停)可后代和亲代一模一样吗?(生答:

苏科版生物七年级上册全套教案

致同学——走进生命科学 教研组名称生物组备课人审核人 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备课札记 学生活动 一、导入:就学生在小学阶段学过的自 然课,引导学生: 1、“比一比,谁对生物知识了解更多?” 2、演说“我曾种过的××植物”“我曾养过的××动物”,说说种植或饲养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他们的生长发育过程是怎样的?等等。 3、说一说“生命之谜”、“假如我是一位生命科学家,我将……” 二、授课内容 (一)简单介绍常见生物 (二)生物:生物是有生命的。比一比 演说 通过这项活动,一方面可以活跃课堂 气氛,另一方面可以发现一些具有较 丰富的生物知识的学生,挖掘他们的 资源,引导他们成为在今后学习过程 中的领头羊,探究性学习的积极分子。 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原有的认识水 平,充分挖掘学生自身的资源来认识 生物、感受生命现象及其规律。 使学生体会到:如果掌握了这些动植 物的生活习性、生长发育的规律,就 能种植(饲养)好植物(动物),否则 就可能导致生长不良,甚至死亡。因 此,学生会逐步感受到学习生命科学 是有指导意义的。 让学生对未来充满好奇,充满期待, 激发学生的未来之梦。 总课题致同学——走进生命科学总课时 1 第 1 课时课题致同学——走进生命科学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概述生物学,了解有关生物学方面的信息及生物学发展前景。 2、能力目标:初步学会图文分析能力,能结合生活实际以及平时通过杂志、 电视等途径所了解的知识,分析总结生命科学及其在人类生活、生产、医学、军事等领域的应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逐步养成关注生产、 生活、社会中生命科学的良好习惯和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教学重点激发学习兴趣,关注生产、生活、社会各领域中的生命科学。教学难点生命科学的研究与应用。

(完整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学设计

第一章认识生物 第一节生物的特征 一、学习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知道什么是生物,能区分生物与非生物。 2.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基本特征。 (二)能力目标: 通过观察和比较,对生物的基本特征进行归纳和概括。 (三)情感价值观目标: 用于对他人提出的生物的基本特征进行质疑和补充,积极参与讨论活动。 二、学习重点和难点: 1.学习重点: 生物的基本特征 2.学习难点: 植物的营养、呼吸、排除废物。 三、教学方法:讨论法 四、课时安排:1课时 五、课前准备: 1.生物视频资料。 2.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六、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视频播放智能机器人做操、跳舞、与人交流,学生观看、思考。教师提问:智能机器人是不是生物?学生回答:不是。教师提问:什么是生物?生物具有哪些基本特征? (二)讲授新课 1.体验并学习如何进行科学的观察 教师讲述:要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我们首先要对生物进行观察。教师提问:你认为什么是观察?学生总结:①应利用各种感官进行观察;②观察应遵循由整体到局部、由粗到细、由表及里等原则;③观察越细致越接近真实;④合作交流能综合各种信息,更快的获知真相。 让学生阅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师提问:这段描写中鲁迅先生观察到了多少种生物?用到了哪些感官?怎样才能准确的感知周围的事物呢?阅读后回答,学生总结出科学的观察应该是:①有明确的目的;②观察使要细致、全面、实事求是,并及时记录下来; ③对长时期的观察要有计划,有耐心;④观察时要积极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

过渡:学习了如何记性科学的观察你,下面我们就一起试试吧! 2.什么是生物 观察比较多媒体课件中提供图片(鸭子、铅笔、汽车、仙人掌),找出它们的不同 之处。 分组活动,小组长做记录。小组长陈述本组的发现。 3.生物的特征 ①教师出示图I-1,I-2,I -5图片中的阳光下生长的小麦,捕食大马哈鱼的海豚,猎 豹追赶羚羊等都是生命现象,怎样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具有生命?生物有哪些共同特征?请同学们分组讨论。学生讨论后回答。学生1回答:“活着的,具有生命的物体是生物。”学生2回答:“有感情的物体。”学生3回答:“生物的存活需要养料,要吃东西。” ②教师提问:你们列举一下所知道的生物,看看他(它)都需要什么才能存活?学 生回答:人和动物需要蔬菜、瓜果、肉、粮食等食物,马、牛、羊需要吃草,虎、狼、豹要吃小动物。教师提问:人和动物需要营养,那么植物需要营养吗?学生回答:植物也需要营养,它们需要阳光、空气、水和土壤中的肥料。教师给予掌声鼓励。 教师陈述生物只有在营养充分的情况下才能健康地成长。 ③教师提问:生物还有什么共同特征?请举例加以说明。学生回答:生物能进行呼吸,如鲸在呼气时产生雾状水柱(图I-3)。教师:很好!那么,同学们再思考一下,植物呼吸吗?学生:植物也呼吸,比如夜晚睡觉的屋子里摆放很多的花,容易使人憋闷,贮存白 菜的地窖里也是这样。 ④教师讲述:植物在有光的情况下,光合作用强于呼吸作用,需要吸收大量的二氧 化碳,释放大量的氧气,而夜晚正好相反。人是有生命的,进行新陈代谢,排出体内废物,其他的生物会排出废物吗?请大家看图I-4 。学生讨论后组长回答:其他的生物也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例如,小动物可以通过出汗、呼出气体和排尿等方式将废物排出体外。教师提问:那么植物呢?也是出汗、排尿吗?学生回答:植物通过落叶能带走一部分废物。植物也能通过呼吸排出废物。 ⑤教师引导学生继续思考,并举例说明生物还有哪些特征。教师引导学生看图I-6 学生讨论后回答。学生1回答:“含羞草的叶子被碰到后,它会合起来。”学生2回答:“生物还能对外界刺激发生反应。例如,人用苍蝇拍打苍蝇,苍蝇会立即飞走。”学生3回答说:“狗看到骨头就会流口水。”教师讲解:这些都属于应激性。教师补充说明含羞草的叶子合起并垂下,其实是在保护叶片。继续说明多数情况下动物的应激性比较明显,植物的应激性大多表现在向光生长、向地生长和向水生长等方面。继续让学生思考生物还有哪些特性。 ⑥教师出示I-7种子的萌发和I-9在生长的蘑菇图片,以及I-8破壳而出的幼鳄图,学生讨论。讨论后回答。学生1回答说:“生物体可以从小长大。”学生2回答说:“生物还 可以繁殖。”教师接着启发学生思考生物还有哪些繁殖方式。想一想动物、植物、细菌怎 样繁殖。学生思考后回答。繁殖方式有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 ⑦请学生思考:自己是否也有这些特征?任举一种你熟悉的生物,它也有这些特 征吗?学生思考后回答:有。例如,图片中的猎豹,它有情感,也要呼吸,也要营养,也有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的能力,遇到情况会声音来传递信息,也能从小长大并繁殖后代。 总结:除了书本上列出的生物的特征外,还有其他别的生物特征吗?(根据生物的特征说)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