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B》复习提纲
- 格式:doc
- 大小:171.50 KB
- 文档页数:9
山东理工大学《电路(B)》考核大纲课程代码:D12004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考试课总学时数:48学分:3适合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一、考核要求及命题原则考试的目的是要求学生通过各个教学环节和实践的学习,应达到下列总的要求:总的要求:必须掌握交直流电路的各种分析方法及要求,能够建立电路方程并通过直流稳态、交流稳态、电路的暂态分析对不同的电路进行分析。
1. 掌握电路的基本概念、基本定律;掌握两类约束(KVL、KCL、VCR)是所有电路必须遵循的法则;2. 熟练掌握电路的一般分析方法;3. 掌握线性电路的几个基本定理;4. 掌握正弦稳态电路分析的相量法,及各种功率计算;5. 掌握三相电路的特点及分析计算方法;6. 掌握一阶电路的暂态分析方法。
本课程的重点:以直流电路为例,重点掌握电路遵循的拓扑约束(KCL、KVL) 及各元件(电阻、电感、电容、受控源)遵循的元件约束VCR,运用两类约束及电路模型,建立相应的电路方程。
二、考核内容考核的范围:凡是大纲要求的内容均在考试的范围之内。
考核的主要内容:1.电路模型和电路定律电路和电路模型;电流和电压的参考方向;电功率和能量;电阻元件;电感元件;电容元件;电压源和电流源;受控源;基尔霍夫定律。
2. 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电路的等效变换;电阻的串联和并联;电压源、电流源的串联和并联;实际电源的两种模型及其等效变换;输入电阻。
3. 电阻电路的一般分析 KCL和KVL的独立性;支路电流法;网孔电流法;节点电压法。
4. 电路定理叠加原理;戴维南定理和诺顿定理;最大功率传输原理。
5.动态电路分析动态电路的方程及其初始条件;一阶电路的零输入响应、零状态响应和全响应。
6. 相量法复数的表示方法和复数运算;正弦量的三要素;正弦量的相量表示方法;电路元件的相量模型;电路定律的相量形式。
7. 正弦稳态电路的分析阻抗和导纳;阻抗(导纳)的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相量图;正弦稳态电路的分析;正弦稳态电路的功率;复功率;最大功率传输;串联电路的谐振;并联电路的谐振的特点。
《电路基础B实验》教学大纲一、目的与任务本实验课附属于“电路基础”课程,学生通过实验验证课堂所学的理论,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实验技能,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实验内容,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的能力。
二、项目、要求与安排方式1、实验项目实验一电路元件伏安特性的测绘2学时实验二戴维南定理和诺顿定理的验证2学时实验三用三表法测量交流电路等效参数2学时实验四功率因数提高2学时实验五三相交流电路电压、电流的测量2学时2、基本要求(1)熟悉各种实验装置的电路结构和主要元器件的性能及作用,掌握线性电阻、非线性电阻元件伏安特性的测绘方法。
(2)验证戴维南定理和诺顿定理的正确性,加深对该定理的理解。
掌握测量有源二端网络等效参数的一般方法。
(3)学会用交流电压表、交流电流表和功率表测量元件的交流等效参数的方法。
学会功率表的接法和使用。
(4)设计一个感性电路,能正确连接电路,并能测量出该电路的功率因数。
提高功率因数的方法有哪些,分别做出接线,并测量在不同情况下的功率因数提高值。
通过实验了解功率因数提高的意义,熟练功率表的使用。
(5)掌握三相负载作星形联接、三角形联接的方法,验证这两种接法下线、相电压及线、相电流之间的关系。
充分理解三相四线供电系统中中线的作用。
3、实验安排方式实验安排一般以1—2人为一组。
三、综合成绩的评定方法每次实验后根据学生实验前的预习、实验操作及实验报告的完成情况,综合评定实验成绩。
按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挡划分。
起草人:高卫民、马平专业负责人:吴振军教学院长(主任):郑安平实验一电路元件伏安特性的测绘实验学时:2 实验类型:验证型一、目的与任务目的:学会识别常用电路元件的方法。
任务:掌握线性电阻、非线性电阻元件伏安特性的测绘。
二、内容、要求与安排方式1、实验内容与要求:(1)按照电路图连接线路。
测定线性电阻器的伏安特性(2)测定非线性白炽灯泡的伏安特性(3)测定半导体二极管的伏安特性(4)测定稳压二极管的伏安特性2、实验安排方式:本实验安排1—2人为一组。
电路知识点总结1.电路是由诺干个电气设备或器件按一定的方式连接起来而构成的电流通路。
2.电路组成:电源,负载,中间环节;作用:①电能的产生,传输与转换电路(强电);②电信号的产生,传递和处理电路(弱电)。
3.习惯上规定正电荷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正方向,并称为电流的实际方向。
4.电位与参考点选择有关,与该点的位置有关;电压与参考点选择无关,与两点位置有关。
5.KCL:它反映电路中任一节点的各支路电流的关系。
在任何时刻,流入同一节点的各支路电流的代数和等于零。
6.KVL:它反映电路的任一回路中各支路电压之间互相关系的规律。
对于任一电路中的任一回路,在任一时刻,沿着该回路的所有支路的电压降之和恒等于零。
7.电阻的串联:串联电阻的等效电阻或总电阻,它等于各串联电阻之和;各串联电阻吸收的总功率等于它们的等效电阻所吸收的功率。
8.电阻的并联:并联电导的等效电导或总电导,它等于各并联电导之和,它的倒数等于各并联电阻的倒数之和。
9.电感元件:是一种动态元件;自感电动势的实际方向与其参考方向相反;电感电流变化越快,电压越大。
10.电容元件:①电容元件的电压增大时,电流与电压的方向一致,反之相反;②线性电容电流,在任何时刻都与该时刻电压的变化率成正比,电容电压变化越快,电流越大;电容元件具有通交流隔断直流的作用;③电容元件有电压就有电场能量,与电流的大小及有无没有关系;电场能量的大小只与电压的平方成正比,而与电压的建立过程无关。
11.理想电压源:像电池,发电机和稳压电源等设备,当负载在一定范围内变动时,其输出电流随之变化,而端电压的大小几乎不变,称为理想电压源;12.实际电压源的内阻很小,其短路电流将很大,因此实际电压源不允许短路。
实际电流源不允许开路。
13.与电压源相串联的电阻可看作为电压源的内阻,与电流源并联的电阻可看作为电流源的内阻。
14.受控源:是用来反映电路中某一支路电压或电流对另一支路电压或电流的控制关系。
《模拟电路基础(B)》期末复习提纲(终极版)《模拟电路基础(B)》期末复习提纲(终极版)第一章1.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关联参考方向与非关联参考方向电路中没有电压就一定没有电流吗?电流电压的正负与参考方向有什么关系?怎么才是关联参考、非关系参考?联系后面的知识,关联参考与非关联参考会造成什么样的不同?2.欧姆定律注意电流与电压是否为关联参考方向,U=RI公式前面的“+”、“-”3.基尔霍夫定律KCL、KVL,计算时注意符号,使用KCL时注意要标明电流的方向,使用KVL时注意选择的回路绕行方向4.功率及功率计算P=UI,注意U和I的参考方向是否为关联参考,公式前面的“+”、“-”注意吸收功率(消耗功率)、提供功率(释放功率)、功率平衡(可用于验算)熟悉P19页1.4、1.7第二章1.电源的等效变换注意电压源与电流源的转换条件,分别是什么样的电路结构才可以进行变换,变换后的电路结构是怎么样的;电压变电流,电流的大小与方向;电流变电压,电压的大小及方向等2.电路的一般分析方法熟悉支路电流法、网孔电流法、结点电压法(弥尔曼定理,这个定理用好了有意想不到的效果),重点关注一下结点电压法,想想什么情况下使用此方法会使求解更简单熟悉P56页2.6、2.9(用结点电压法也求一次)3.电路定理注意叠加定理的适用情况,功率是否可以叠加,非线性电路里是否可以使用叠加定理?第三章1.正弦量的三要素幅值(峰值)、角频率、初相(P61-62)有效值与幅值的关系P63正弦电压的表达式P61页式3.1.1,注意Um(幅值)、ω、Ψ这三个参数的意义,给你其中一个参数能够写出其瞬时表达式相位差,注意只有同频率的正弦量才可以比较相位差(这点要十分小心),比较相位差时都要化成标准的3.1.1式即都要是sin的形式,如果是cos则要先变成sin,相位差即初相相减即可熟悉P64例3.1.12.正弦量的相量表示注意相量的运算法则(与复数运算相同),注意角度与复坐标的运用,注意旋转因子j 与角度的关系(P67),熟悉P66例3.2.13.阻抗与导纳注意电容与电感这两个元件的容抗与感抗阻抗的组成(例如R与L的串联而成的阻抗与多少?表达式怎么写?)与阻抗三角形熟悉P81例3.5.14.一般正弦交流电的计算注意方法,一般需要将电容和电感先化成容抗与感抗的形式,再按正常的电路分析方法(支路电流、网孔电流、结点电压法等)求解,注意相量的运算熟悉P81例3.5.15.无功功率、视在功率与平均功率的关系无功功率是不是表示元件在电路中不起任何作用?6.谐振的产生条件(了解)7.三相交流电注意三相四线制的特点(中性线电流为0)第五章1.换路定则电容、电感换路前后的不变量,初值的计算,P133例5.1.12.零输入、零状态、全响应三种情况的计算注意全响应的计算,三要素法,注意时间常数τ的计算(需要作电阻等效变换)熟悉P143例5.4.2、例5.4.1第六章1.P、N型半导体的概念注意多子、少子的组成及其与温度的关系2.二极管单向导电特性击穿与烧坏的关系稳压管的工作状态(工作在反向击穿区)3.三极管三极管的三个电极、硅管(锗管)、PNP(NPN)型的判别,P176习题6.14,P173例6.4.1三极管三个电流的关系、电流放大倍数4.三极管的微变等效电路第七章1.静态工作点的计算(7.3节,P188-P191)静态工作点与失真情况的关系P186-1872.动态分析(放大倍数、输入电阻、输出电阻)(7.3节,P188-P191)求解过程中注意分步计算3.多级放大电路注意输入电阻与输出电阻,几种耦合方式特点第八章1.反馈的分类与判别正、负反馈;电压电流反馈;串联并联反馈;反馈的四种组态;反馈对电路性能的影响(电压[电流]负反馈用来稳定输出电压[电流]、串联[并联]能增大[减小]输入电阻)2.负反馈的基本方程P231-232,注意深度负反馈A f的计算熟悉P238例8.3.1第九章1.理想运算放大器概念及特点P221,重点关注工作在线性区与非线性区的特点2.运算放大电路比例运算、加减法运算,注意电路结构及计算公式(电压比较器难了点,不作为考点了)第十章1.自激振荡的概念及起振条件P277-278第十一章1.单相整流电路半波整流与全波整流特点、选用二极管的条件。
电路考研复习大纲第一部分、直流电路一、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1、电压、电流的参考方向电压、电流任意指定的方向。
电路中所标的电压、电流方向都是参考方向。
关联参考:当电流的参考方向从参考电压的正极流入时,为关联参考,否则为非关联参考2、功率若电压、电流取关联参考,,若电压、电流取非关联参考,,,吸收功率,为负载;,发出功率,为电源。
3、基尔霍夫定律KCL KVL在集总电路中,不管是线性元件,还是非线性元件,是时变元件还是非时变元件,KCL、KVL都适应。
4、等效变换端口向外部有两个引出端扭且两个端扭上的电流同一电流,这样两个端扭即构成电路的一个端口。
相应电路即为一端口电路。
等效电路如果两个一端口电路和内部结构和参数完全不同,但它们有相同的端口关系,则两个一端口电路和外部电路是等效的。
电路等效变换在保持端口关系不变情况下,把电路变换为,或电路变换为。
(1)电阻等效变换①电阻串、并联两个电阻的并联的等效电阻和分流公式②等效变换(特别是三个相等电阻情况)(2)电源等效变换①几个电压源串联可以等效成一个电压源;几个电流源并联可以等效成一个电流源。
②电压源等效为电流源电流源等效为电压源注意:①电压源的方向与电流源的方向是相反的。
②电源等效变换时控制量不能消失。
5、回路(网孔)电流法以假想的回路(网孔)电流为变量列方程求解的方法。
在列方程时应注意:(1)回路(网孔)电流方程的标准形式(以三个回路为例)式中为第回路的自电阻,为第回路与第个回路的互电阻。
为第回路(网孔)上的电压源的电压的代数和。
(2)自电阻为正;互电阻:当两个回路(网孔)电流方向相同时,为正;当两个回路(网孔)电流方向相反时,为负;当两个回路(网孔)不相邻,或相邻但没有公共电阻时,为0。
(3) 回路(网孔)上电压源电压的正负:电压源的电压与回路(网孔)电流方向相同时,取负值;相反时,取正值。
(4)受控源可以作为独立电源处理,控制量应用回路(网孔)电流来表示。
《电路原理》复习要点知识点复习:第一章电路模型和电路定理1、电流、电压的参考方向与其真实方向的关系;2、直流功率的计算;3、理想电路元件;无源元件:电阻元件R:消耗电能电感元件L:存储磁场能量电容元件C:存储电场能量有源元件:独立电源:电压源、电流源受控电源:四种线性受控源(V C V S;V C C S;C C V S;C C C S)4、基尔霍夫定律。
(1)、支路、回路、结点的概念(2)、基尔霍夫定律的内容:集总电路中基尔霍夫定律包括基尔霍夫电流定律( KCL )和基尔霍夫电压定律( KVL )。
基尔霍夫电流定律(KCL):任意时刻,流入电路中任一节点的电流代数和恒为零。
约定:流入取负,流出取正;物理实质:电荷的连续性原理;推广:节点→封闭面(广义节点);基尔霍夫电压定律(KVL):任意时刻,沿任一闭合回路电压降代数和恒为零。
约定:与回路绕行方向一致取正,与回路绕行方向不一致取负;物理实质:电位单值性原理;推广:闭合路径→假想回路;(3)、基尔霍夫定律表示形式:m基尔霍夫电流定律(KCL)基尔霍夫电压定律(KVL)熟练掌握:基尔霍夫电流定律( KCL ):在集总参数电路中,任意时刻,对任意结点,流出或流入该结点电流的代数和等于零。
KCL 是电荷守恒和电流连续性原理在电路中任意结点处的反映;KCL 是对结点电流的约束,与支路上接的是什么元件无关,与电路是线性还是非线性无关;KCL 方程是按电流参考方向列写,流出结点的电流取“+”,流入结点的电流取“—”,与电流实际方向无关。
基尔霍夫电压定律 (KVL):在集总参数电路中,任意时刻,沿任一闭合路径(回路)绕行,各支路电压的代数和等于零。
KVL 是能量守恒的具体体现(电压与路径无关);KVL 是对回路电压加的约束,与回路各支路上接的是什么元件无关,与电路是线性还是非线性无关;KVL 方程是按电压参考方向列写,任意选定回路绕行方向(顺时针或逆时针),支路电压的参考方向与回路绕行方向一致,该电压取“+”,反之“—”,与电压实际方向无关。
一选择题15.设60W 和100W 的电灯在220V 电压下工作时的电阻分别为R 1和R 2,则R 1和R 2的关系为( A )A .R 1>R 2B .R 1=R 2C .R 1<R 2D .不能确定16.某电源向一可变电阻供电当负载电阻从100减至10负载电压约下降1%,该电源是( C )(A )理想电压源。
(B )理想电流源。
(C )电压源,内阻r 0 ≈0.1Ω。
17.将一个额定电压为220V 的电炉分别接到220V 交流和直流电源上,它们发出的热量是( A )A .接交流电和接直流电时一样多B .接交流电时多C . 接直流电时多18.理想电压源与理想电流源间( B )(A )有等效变换关系。
(B )没有等效变换关系。
(C )有条件下的等效变换关系。
19.在负载的电压为U 、电流为I 、有功功率为P 时,负载的等效电阻为 ( A )。
A .P/I 2 ;B .P/U 2; C. I 2/P ;D .U/I .20.已知某电路端电压∙U =100∠30O V ,通过电路的电流∙I =10∠90O A.则该电路的复阻抗Z 为 ( C )。
A .10ΩB .10∠120O ΩC .10∠-60O ΩD .10∠60O Ω21.已知某正弦交流电压:U =220V ,f =50Hz ,初相为60°,则其正确的瞬时表达式为( D )A .u=220sin (50t+60°)VB .u=220sin (314t+60°)VC .u=311sin (50t+60°)VD .u=311sin (314t+60°)V22.三相四线制电路中负载是对称的,已知10===C B A I I I A ,则中线电流N I 为(A )A .0AB .5AC .10AD .30A23.对称三相负载三角形连接接入三相交流电源后,负载相电流p I 与线电流l I 的关系为( C )A p l I I 31= B p l I I = C p l I I 3= D p l I I 2=24.当电阻为8.66Ω与5Ω电感串联时,电感电压与总电压的相位差为(B )A. 60oB. 30oC.- 60o -D.-30o25.已知某元件上,u=100sin (ωt+90o )V ,i=50sin (ωt+30o )A 。
《电路》考研复习大纲1. 考试方法和考试时间硕士研究生入学《电路》考试为笔试,总分150,考试时间为3小时。
2. 参考书[1] 邱光源主编,《电路》,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五版),2006[2] 周守昌主编《电路原理》(上,下册,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3. 考试内容第一部分电路模型和电路定律(10分)电路和电路模型,电流和电压的参考方向,电功率和能量,电路元件,电阻元件,电容元件,电感元件,电压源和电流源,受控电源,基尔霍夫定律。
第二部分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10分)电路的等效变换,电阻的串联和并联,电阻的Y形连接和△形连接的等效变换,电压源、电流源的串联和并联,实际电源的两种模型及其等效变换,输入电阻。
第三部分电阻电路的一般分析(20分)电路的图,KCL和KVL的独立方程数,支路电流法,网孔电流法,回路电流法,结点电压法。
第四部分电路定理(20分)叠加定理,替代定理,戴维宁定理和诺顿定理,特勒根定理,互易定理。
第五部分含有运算放大器的电阻电路(20分)放大器的电路模型,比例电路的分析,含有理想运算放大器的电路的分析。
第六部分一阶电路(10分)动态电路的方程及其初始条件,一阶电路的零输入响应,一阶电路的零状态响应,一阶电路的全响应,一阶电路的阶跃响应。
第七部分二阶电路(20分)二阶电路的零输入响应,二阶电路的零状态响应和阶跃响应第八部分相量法(10分)复数,正弦量,相量法的基础,电路定律的相量形式第九部分正弦稳态电路的分析(20分)阻抗和导纳,阻抗的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相量图,正弦稳态电路的分析,正弦稳态电路的功率,复功率,最大功率传输,串联电路的谐振,并联谐振电路。
第十部分三相电路(10分)三相电路,线电压(电流)与相电压(电流)的关系,对称三相电路的概念,不对称三相电路的概念,三相电路的功率。
《电路分析基础B》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100字)《电路分析基础B》是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方向)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它是《电路分析基础A》课程的延伸和深化。
本课程主要教授电路分析的深入内容,包括交流电路、功率方向与功率计算、三相电路和互感与耦合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全面掌握电路分析的基本方法和理论知识,进一步提高电路设计和故障排除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300字)1.掌握交流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能够绘制交流电路的相量图,并能进行相量计算。
2.理解电源的相位关系与功率方向的概念,能够计算交流电路的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和视在功率。
3.熟练掌握三相电路的分析方法,能够计算三相电路的电压和电流。
4.理解互感与耦合的基本概念,能够分析互感与耦合对电路性能的影响。
5.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通过实验操作和仿真软件的使用,加强对电路分析理论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三、教学内容及教学进度安排(800字)1.交流电路分析(5周)1.1复习交流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分析方法;1.2学习相量图的绘制方法和相量计算;1.3探讨交流电路的串并联等效电路;1.4分析交流电路的稳态响应。
2.功率与功率因数(4周)2.1学习电源的相位关系与功率方向的概念;2.2计算交流电路的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和视在功率;2.3掌握功率因数的概念与计算方法。
3.三相电路分析(4周)3.1理解三相电路的基本概念和特点;3.2探讨三相平衡电路的分析方法;3.3计算三相电路的电压和电流。
4.互感与耦合(3周)4.1学习互感与耦合的基本概念;4.2探讨互感与耦合对电路性能的影响;4.3分析具有互感与耦合的电路。
5.实验操作与仿真应用(2周)5.1安排一定数量的实验操作,让学生动手实践,加深对电路分析理论的理解。
5.2授课过程中引入仿真软件,让学生利用仿真软件进行电路的模拟和分析。
四、教学方法(200字)1.理论课以讲授为主,结合案例和习题演示,确保学生对电路分析的基本方法和理论知识有充分的理解。
第一章集总参数电路中的电压、电流的约束关系一、电路的变量:电压、电流、功率由电压、电流的参考方向确定电路中电位的高低;由功率的正负确定元件是电源还是负载。
二、基尔霍夫定律1. 名词定义:节点、支路、回路2. KCL、KVL定律的叙述3. 广义节点、开口电路的端电压的求解;电位的计算三、电阻元件1. 线性电阻与非线性电阻的定义2. 电阻元件的额定值的计算3. 电阻电路的功率平衡。
四、电压源、电流源的性质1. 利用KCL、KVL定律求电路中的参数2. 理想电源模型及实际电源模型3. 电路的三个工作状态开路:0I0≠=U短路:00=I≠U有载:0I0≠≠U五、受控源1. 受控源的定义及分类2. 用KCL、KVL联立求解含受控源电路的参数六、分压、分流公式1. 电路参数的求解2. 电阻的串并联简化七、两类约束及KCL、KVL方程的独立性1. 了解两类约束的内容2. KCL、KVL的独立方程数八、了解支路电流法及支路电压法第二章网孔分析和节点分析一、网孔分析法列写网孔方程(要求按标准形式整理),能解三变量的网孔方程。
二、节点分析法列写节点方程(要求按标准形式整理),能解三变量的节点方程。
三、含运放的电阻电路 1. 理想运放的两个特点虚短路:-+=u u (引申出虚地的概念) 虚断路:0==-+i i 2. 用节点分析法列写节点方程第三章 叠加方法一、定理叙述二、除源方法三、应用叠加原理求解电路变量。
四、叠加原理一般不适用于功率求解。
第四章 分解方法及单口网络一、单口网络的等效电路 1. 无源电阻网络 i R u 0=无受控源时可以直接串并联等效,有受控源时要采用外施电源法。
2. 有源单口网络 i R E u 0-= (即单口网络的伏安关系)二、等效规律和公式1. 电源、电阻的串并联简化2. 电压源与电流源的等效互换3. 与电流源串联、与电压源并联的多余元件的处理三、戴维南定理 1. 定理叙述2. 除源方法 电压源短路,电流源开路3. 开路电压、等效电阻的求解开路电压: 用对端口列KVL 方程求解 等效电阻:方法一:首先将单口网络除源,若网络不含受控源可直接串并联简化,若含受控源采用外施电源法。
方法二:scoc I U R =0 (此时不用除源)四、诺顿定理 1. 定理叙述2. 了解短路电流的求解方法五、最大功率传递定理 1. 定理叙述2. 最大功率匹配的条件及功率的求解第五章 电容元件与电感元件一、电容、电感元件的VCR电容 dtdu Ct i C =)( 电感 dtdi L t u L =)(二、电容、电感元件的连续性质 )0()0(+-=C C u u )0()0(+-=L L i i三、电容、电感元件的串并联第六章 一阶电路一、零输入响应 τtef t f -+=)0()(其中 RC 电路 C R 0=τ ; RL 电路 0R L =τ0R 是除去储能元件之后的有源单口网络的戴维南等效电阻。
二、零状态响应 ]1)[()(τtef t f --∞=三、用三要素法求解一阶电路的全响应τtef f f t f -+∞-+∞=)]()0([)()(第八章 阻抗和导纳一、相量1. 正弦量的表达式 )c o s ()(ϕω+=t U t u m一个正弦波可由振幅、频率(或角频率或周期)及初相这三个特征值完全确定。
2. 用相量表达正弦量的几种形式直角坐标形式:ϕϕsin cos jU U U+= 22)sin ()cos (ϕϕU U U +=其中 RX U U ==ϕϕϕc o s sin arctan极坐标形式:ϕϕj Ue U U=︒=/二、基尔霍夫定律的相量形式三、三种基本元件VCR 的相量形式及相量图1. 电阻元件:I R U I R U mm ==; 相量图:2. 电感元件:I jX I j U I j U Lm m ===ωω; 相量图:3. 电容元件:IjX I C j U I C j U Cmm-=-==ωω1;1相量图:四、阻抗1. 定义:元件在正弦稳态时电压相量与电流相量之比。
jX R IU I U Z m m+===2. RLC 串联电路的阻抗 )1(CL j R Z ωω-+=22)1(C L R Z ωω-+=其中 RC L ωωϕ1a r c t a n-=3. RLC 串联电路的相量图阻抗角φ表明了u 与i 之间的相位关系,也表明了电路的性质。
0>ϕ 电流滞后电压,电路呈感性。
0<ϕ 电流超前电压,电路呈容性。
0=ϕ 电流与电压同相,电路呈阻性。
五、正弦稳态混联电路的分析 1. 阻抗的串联 21Z Z Z += 2. 阻抗的并联 2121Z Z Z Z Z +=六、相量模型的网孔、节点方程的列写七、相量图法八、RLC 电路的谐振 1. 定义对含有电容和电感的正弦交流电路,当输入阻抗为纯电阻,亦即输入电压、电流同相时,称该电路处于谐振状态。
2. 串联谐振的特点(1)电压与电流同相位。
(2)电路阻抗最小且呈阻性。
RCL j R Z =-+=)1(ωω(3)电路电流最大,可能伴有电容和电感的超高压。
RU I =(4)谐振频率 LCf LCπω21;100==(5)谐振的条件 C L ωω1=(6)品质因数 CRUU RL UUQ C L001ωω====3.并联谐振的特点(1)电压与电流同相位。
(2)电路导纳最小且呈阻性。
GLC j G Y =-+=)1(ωω(3)电路电压最大,可能伴有电容和电感的超高电流。
GI U =(4)谐振频率 LCf LCπω21;100==(5)谐振的条件 C L ωω1=(6)品质因数 LGGC Q 001ωω==第九章 正弦稳态功率 三相电路一、平均功率(有功功率) ϕc o s IU P = 只有电阻消耗平均功率二、无功功率 ϕs i n IU Q = 只有电感与电容元件储存无功功率三、视在功率 22QPUI S +==视在功率反映设备的容量即额定电压与额定电流的乘积。
四、功率因数 ϕλc o s ==S P若阻抗为感性时(电路呈电感性质),0>ϕ ,电流滞后电压;若阻抗为容性时(电路呈电容性质),0<ϕ ,电流超前电压。
为了减少电源与负载间的能量交换,可在负载处并联储能性质相反的元件,成为负载的一个组成部分——功率因数的提高。
五、阻抗(导纳)、电压(电流)、功率三角形 阻抗(导纳)三角形 表明电路的性质。
电压(电流)三角形 表明电路中电压与电流之间的相位关系。
功率三角形 表明电路中P 、Q 、S 和φ关系。
注意:只有电压(电流)三角形是相量三角形。
六、三相电路 1. 对称三相电压)120cos()()120cos()(cos )(︒+=︒-==t Ut u t U t u tU t u pmc pm b pm a ωωω 有相同的振幅、频率、相位差。
在正相序时有:0=++cb a U U U 2. 称三相电源的联接 星形:︒=30,3p l p l U U U U 超前对应的三角形:p l U U =3. 称三相负载的联接负载对称的条件:c b a c b a Z Z Z Z ϕϕϕϕ======; 星形:pl p l p l II U U U U =︒=;30,3超前对应的三角形:︒==303;p l p l p l I I I I U U 落后对应的,4. 三相电路中中线的作用使各相负载两端电压对称,中线上不能装开关、熔断器。
5. 三相对称电路的功率ϕϕc o s 3c o s33l l p p p I U I U P P ===不论哪一种联接方式,P 的表达式是一样的,但所消耗的平均功率是不一样的。
在相同负载的情况下,三角形联接时所消耗的平均功率是星形联接时的3倍。
第十一章 耦合电感和理想变压器一、基本概念1. 互感电压的表达式 dtdi Mu =注意:互感电压与磁链的参考方向必须符合右手螺旋法则。
当电流i 与互感电压u 的参考方向对同名端一致时,上式中u 的符号取正,反之取负。
2. 同名端的定义及应用 (1)定义如果电流的参考方向由同名端指向另一端,那么由此电流在另一线圈内产生的互感电压的参考方向也应由该线圈的同名端指向另一端。
电流i 与dtdi M的参考方向对同名端一致。
(2)应用由同名端确定互感电压的极性。
3. 耦合电感线路中的互感现象用附加的电压源等效能画出对应的等效电路图及对应的相量模型。
二、耦合电感的VCR1. 微分表达式及相量表达式2. 耦合系数 21L L M k =三、能画出耦合电感去耦后用附加电压源表示互感电压的等效图并能写出的表达式或网孔方程。
四、耦合电感的串联1. 顺接(异名端相连接): M L L L 221++=2. 反接(同名端相连接): M L L L 221-+=五、空心变压器电路的分析 1. 空心变压器电路的模型其实质是去耦合后用附加电压源来表示互感电压的等效图。
2. 能根据模型列出相应的网孔方程,求出相应的参数。
3. 反映阻抗 Lr e f Z L j R MZ M Z ++==22222222ωωω4. 利用反映阻抗画出等效的一次电路并求解出一次电路中的参数。
六、耦合电感的去耦等效电路 1. 异名端相连 2. 同名端相连七、理想变压器电路的分析 1. 理想变压器的VCRa N N u u ±=±=2121 当一次线圈电压与二次线圈电压的参考极性与同名端极性一致时取正号,反之取负号。
a N N i i ±=±=2112 如果一个电流的参考方向是流进同名端而另一个电流的参考方向是流出同名端,则取正号;反之取负号。
2. 理想变压器的能量守恒理想变压器不消耗能量也不储存能量 0)()()()(1111=+t i t u t i t u 3. 阻抗变换 )()()(221ωωj Z N N j Z L i =能画出含有折合阻抗的一次侧等效电路并能计算出相应的电路参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