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二章 高中地理大气单元课标分解

第二章 高中地理大气单元课标分解

第二章 高中地理大气单元课标分解
第二章 高中地理大气单元课标分解

赤峰二中高一地理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内容标准分解及课时目标具体化“地理课程标准”中关于本章的“内容标准”:

1.运用图表说明大气受热过程。

2.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3.运用简易天气图,简要分析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分解依据〗

根据地理学科课程标准、教材、考纲、教学要求及学生已有认知水平进行分解和解读。

大气圈作为地理圈层之一对于人类生存的意义重大。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主要围绕大气运动来组织教学内容,大气受热过程、大气运动、天气系统等是本章的核心概念,大气环流和天气过程成为本章要阐述的基本地理过程。大气运动产生了极其复杂的天气、气候现象,最大限度地促进了太阳能的全球运输与转换,从而带动了洋流与河流水文循环,进而影响了地表物质的地质循环,最终使不同地域的以植被、土壤类型为标志的环境整体性和差异性也充分体现出来。所以,“大气运动”几乎成为了《地理1》的知识核心,应该引起广大教师的足够重视。

本章教材以大气运动为主线,将大气运动的原因──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为基础,大气运动的结果──气压带和风带、常见天气系统作为大气运动的深化,大气运动的体现──全球气候变化作为总结。教材集中了较多的地理原理,涉及的时空范围广大,如大气的热力作用、大气运动等,课文中很少直接给出分析过程与结论,学生学习起来确有困难。因此,教师可通过演示实验,或分组实验引导学生分析探究,得出结论,达到培养对地理原理的探究和应用地理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内容标准分解〗

1.大气的受热过程

2.热力环流

3.大气的水平运动

4.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北半球冬夏气压中心变化

5.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7.气旋、反气旋

8.全球气候变化

〖分解后的课时学习目标〗

第一课时———大气的受热过程

1.能够按照自己的理解说出太阳辐射与地面辐射、大气辐射的异同。

2.运用教材28页2.1图表,结合自己的理解绘简图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

3.能够绘简图解释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并进一步说明二氧化碳温室效应原理。

4.能够举生产生活中的实例说明人类对温室效应原理的应用。

第二课时———热力环流

1.能够边绘图边描述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2.归纳气压、气温、气流之间的关系,学会判断不同地点气压的高低。

3.学会绘简图表示自然界中几种常见的热力环流(海路风、城市风、山谷风等)。

第三课时———大气的水平运动

1.说出风的形成受哪几个力的作用。

2.能够绘图说明风的形成过程,并总结出近地面与高空风与等压线的关系。

3.学会读等压线图,并能够判读某地的风力与风向。

第四课时———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1.能够边画图边描述三圈环流的形成。

2.能够画图说明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分布及移动。

第六课时———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1.根据气压带、风带的大气运动情况,说出各个气压带、风带的性质。

2.举例说明气压带、风带对降水的影响。并归纳影响气候的因素。

3.学会分析气候特征,提高利用原理解释现象的能力。

第七课时———世界气候类型归纳与判读

1.师生共同总结归纳世界气候类型的成因、分布规律与气候特征。

2.探讨掌握气候类型的最佳方法。

3.师生共同归纳世界气候类型判读的方法。

第八课时———锋与天气(一)

1.能够从特征和成因等方面比较天气与气候的异同。

2.能够画简图说明锋的类型及对天气的影响。

3.用所学知识解释近两天来赤峰地区的天气变化。

第九课时———锋与天气(二)

1.整理归纳冷锋与暖锋异同。

2.能够在锋面气旋图中判读风向、锋面性质、不同部位天气特征。

第十课时———气旋、反气旋与天气

1.结合教材43页图,学习判读“等压线图”。

2.能够画图说出南北半球气旋、反气旋的气流状况及与天气关系。

3.能举例说明气旋、反气旋与天气关系。

第十一课时———全球气候变化

1.运用教材46-47页三幅图表说明全球气候变化的表现及原因。

2.举例说明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及生态环境的影响。

3.针对气候变化的原因找出人类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

4.在减缓全球变暖的行动中,我们能做些什么?

第一节冷热不均的大气运动(第一课时)

〖课时教学(学习)目标〗

第一课时———大气的受热过程

1.能够按照自己的理解说出太阳辐射与地面辐射、大气辐射的异同。

2.运用教材28页2.1图表,认识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和保温作用。

3.能够绘简图解释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并进一步说明二氧化碳温室效应原理。〖重点〗大气的削弱作用和保温作用

〖教学活动设计〗

新课导入:①复习导入,对流层大气的热源为什么是地面②青藏高原离太阳近为什么冷?

活动一

问题设计:(1)读教材28页课文,知道什么是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的概念。教师通过投影播放太阳辐射彩色光谱图(太阳辐射中各种波长的光所占的比例图),帮助学生认识太阳辐射的特点。

(2)通过物理知识铺垫,知道什么是短波辐射和长波辐射。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材料和教师准备的关于太阳辐射光谱图投影进行思考,并回答。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材料和教师准备的关于太阳辐射光谱图投影进行思考,并回答。

教学反馈:完成下面问题:

2012年10月12日早,天津出现大雾天气,能见度很低,给道路交通和市民出行带来不便。下图为城区海棠立交在浓雾中若隐若现。回答1题。

1.浓雾天气使能见度降低的原因之一是( )

A.浓雾吸收地面辐射,增强大气逆辐射

B.浓雾削弱了地面辐射

C.浓雾削弱了太阳辐射

D.浓雾改变了太阳辐射的波长

设计意图:通过活动及习题认识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的概念和特点。(即针对目标一)

活动二

问题设计:学生阅读教材图2.1大气的受热过程和图2.2月球表面和地球表面受热过程的比较,同时教师边绘图边讲解,解释这种辐射之间的能量转化过程。

学生活动:(1)思考:什么是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削弱作用有哪几种方式。

(2)思考:影响削弱作用的因素是什么?(结合青藏高原太阳辐射强,四川盆地太阳辐射弱以及新疆等西北内陆太阳辐射比海南岛太阳辐射强的实例,让学生总结影响削弱作用的因素)

(3)思考: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是如何进行的。(人造烟雾为什么能防止霜冻)

教学反馈:图1为地球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第1题。

图1

1.大气中()

A.臭氧层遭到破坏,会导致①增加 B.二氧化碳浓度降低,会使②减少

C.可吸入颗粒物增加,会使③增加 D.出现雾霾,会导致④在夜间减少

设计意图:认识大气的受热过程(针对目标二)

活动三

问题设计:投影温室效应的图片,让学生思考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有没有相同之处。学生活动:完成下列问题:

3.(2012重庆文综)人类活动引起的温室效应增强是德班气候大会关注的焦点,温室效应增强的大气过程是大气()

A.对太阳辐射的散射增强

B.射向地面的辐射增强

C.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增强

D.射向宇宙空间的辐射增强

设计意图:温室效应的产生的原因(针对目标三)

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第二课时)

〖课时教学(学习)目标〗

1.能够边绘图边描述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2.归纳气压、气温、气流之间的关系,学会判断不同地点气压的高低。

3.学会绘简图表示自然界中几种常见的热力环流(海路风、城市风、山谷风等)。〖重点〗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难点〗等压面弯曲的原因

〖教学活动设计〗

新课导入:①孔明灯无动力装置为什么还能上升呢?

活动一

问题设计:(1)展示“大漠孤烟直图”,提问炊烟为什么上升,并让学生思考,生活中还有热上升冷下沉的例子吗?

(2)观看热力环流实验,绘出热力环流的烟雾轨迹。

学生活动:学生绘画,思考,回答。

设计意图:把抽象的热力环流形象化,让学生明白热力环流的形成原因。(即针对目标一)

活动二

问题设计:垂直运动后,同一水平面的气压怎么变化?

学生活动:(1)思考:让学生读图2.3热力环流的形成,总结规律

(2)思考:热力环流的规律都有哪些?

设计意图:针对目标三

活动三

问题设计:读图2.4海陆热力环流,课件展示山谷风,城市风的图片,让学生应用热力环流的原理绘出热力环流图。

学生活动:分组讨论,让学生在讲台上展示绘制出热力环流的形成图。

教学反馈:4.下图中四幅热力环流图与右侧所示气压分布状态图相符的是()

5.读图,下列各点关系正确的是()

A.图中四点气压:C>B>A>D

B.高空中空气由D处流向B处

C.近地面A处温度高于C处

D.A、B、C、D之间不可能形成热力环流

6.地面上不同地区的热量差异会引起空气流动。下列示意图中符合热力环流原理的是()

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第三课时)

〖课时教学(学习)目标〗

1.说出风的形成受哪几个力的作用。

2.能够绘图说明风的形成过程,并总结出近地面与高空风与等压线的关系。

3.学会读等压线图,并能够判读某地的风力与风向。

〖重点〗几种力的作用

〖难点〗近地面风向的偏转

〖教学活动设计〗

新课导入:复习导入,热力环流的B点的气流能流到C点吗?

活动一

问题设计:读图2.5和2.6.2.7认识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的性质

学生活动:说出几种力的大小和方向。思考,回答。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白几种力对风向的影响。(即针对目标一)

活动二

问题设计:高空风受几个力,近地面风受几个力?

学生活动:(1)思考:高空风在2个力的作用下,初始方向和最终方向如何?

(2)思考:说出近地面在3个力的作用下初始方向和最终方向如何?

设计意图:(针对目标二)

活动三

问题设计:读图2.4海陆热力环流,课件展示山谷风,城市风的图片,让学生应用热力环流的原理绘出热力环流图。

学生活动:分组讨论,让学生在讲台上展示绘制出热力环流的形成图。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白几种力对风向的影响。(即针对目标三)

课堂反馈:7.下列四幅图能正确反映北半球近地面风向的是()

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第一课时)

〖教学活动设计〗

活动一

问题设计:阅读教材第一段,了解大气环流的概念及其特点,并知道大气环流的成因。学生活动:

(1)完成教材33页活动,假设地表均匀,地球不运动(只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影响),绘制单圈环流图

(2)假设地表均匀,在水平气压梯度力与地转偏向力作用下,绘制三圈环流图

教学反馈:学会在习题本和黑板上绘制三圈环流模式图

设计意图:掌握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培养绘图能力。通过三圈环流模拟演示,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针对目标一)

活动二

问题设计:请考虑在纬度0度、北纬30度、北纬60度、北纬90度的近地面高低气压状况如何?各个气压带之间气流怎样运动形成何种类型的风带?

学生活动:

(1)将高低压各称、风带名称(提醒注意是近地面)标在示意图上,并找几位同学到黑板上演示

(2)学生讨论把它们标在图中。如果太阳直射点移动,气压带、风带的位置又会发生什么变化?

教学反馈:学生掌握各个气压带、风带在地球上的位置,以及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规律和变化规律

设计意图:通过指导学生绘制气压带和风带示意图,从中分析大气大气运动的规律性,并培养和提高学生绘制示意图的地理技能。(针对目标二)

活动三

问题设计:北半球冬夏气压中心如何变化,对气候产生什么影响?

学生活动:

(1)完成P36活动题,分组讨论北半球亚欧大陆冬夏季气压中心怎么变化,对气压带的分布有什么影响

(2)完成P38活动题,分组讨论东亚冬季风和夏季风的方向以及对东亚气候的影响?

教学反馈:总结出北半球冬夏季形成的高低压活动中心切断了呈带状分布的气压带,并伴随着产生了随季节变化而变化的季风

设计意图:掌握北半球冬夏高低气压中心的季节分布规律以及对气候的影响(针对目标三)

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第二课时)

〖课时教学(学习)目标〗

4.根据气压带、风带的大气运动情况,说出各个气压带、风带的性质。

5.举例说明气压带、风带对降水的影响。并归纳影响气候的因素。

6.师生共同总结归纳世界气候类型的成因、分布规律与气候特征。

〖重点〗总结归纳世界气候类型的成因、分布规律与气候特征。

〖难点〗气压带风带的性质

〖教学活动设计〗〖课时教学(学习)目标〗

3.能够边画图边描述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

4.能够画图说明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分布及移动。

5.说出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如何变化,对气候的影响。

〖重点〗

能够画图说明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分布及移动。

【新课导入】我们知道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是冷热不均,因为太阳辐射在全球各纬度分布的不均,使全球的大气在不停地运动,大气的运动是有规律的,由于大气有规律的运动和温度不同使地球各个部位产生不同的气压带和风带,到底全球有哪些气压带和风带呢?这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新课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已初步掌握。了解到大气环流能促进高低纬度间、海陆间的热量和水汽交换,是各地天气变化和气候形成的重要原因。一般而言,不同的气压带和风带控制下的地区会形成不同的气候。今天这节课就来一起研究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活动一

问题设计:放映投影“气压带、风带中气流的干湿性质”,进而分析气压带与风带对降水的影响作用。

学生活动:通过观察气压带、风带的干湿性质,自主分析气压带、风带对降水的影响

教学反馈:学生自己总结出高气压带—气流下沉—干燥,低气压带—气流上升—降水多

信风带—高纬流向低纬—干燥,西风带—低纬流向高纬—降水多

设计意图:根据气压带、风带的大气运动情况,说出各个气压带、风带的性质(针对目标一)

活动二

问题设计:前面我们学习了气压带与风带对气候的形成影响很大,那么世界上典型的主要气候类型都有哪些,它们又都是怎样形成的呢?

学生活动:阅读课文案例一,掌握不同气候类型的分布及特点,分组讨论不同气候类型的形成原因,并将总结的规律填入下列表格之中。

教学反馈:学生能够说出不同气候类型的形成原因。

设计意图:通过自主学习和讨论,初步学会分析典型气候的形成原因。(针对目标二)

活动三

问题设计:请大家阅读教材P39活动,了解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成因、分布规律与气候特征。

学生活动:读图2.16和2.17,完成教材P39活动,完成以下各题:

(1)归纳热带、温带、寒带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

(2)比较不同气候类型的气候特征

(3)以温带海洋性气候为例,对比其在北美和欧洲西部的分布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教学反馈:学生能够自主归纳气候类型分布规律并学会分析对气候特征的判读。

设计意图:归纳影响气候的因素,学会分析气候特征,提高利用原理解释现象的能力。(针对目标三)

第三节:常见的天气系统(第一课时)

〖课时教学(学习)目标〗

1.能够从特征和成因等方面比较天气与气候的异同。

2.能够画简图说明锋的类型及对天气的影响。

3.能够在锋面气旋图中判读风向、锋面性质、不同部位天气特征。

〖重点〗锋面系统的分类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教学活动设计〗

新课导入:①天气预报导入,播放近期的天气预报,提醒学生关注其中一些关键词:冷空气道别、升温降温、大风、雨雪。②新闻导入,2008年1月,中国南方地区连续遭受四次低温雨雪冰冻天气过程袭击。说明气象灾害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活动一

问题设计:天气常常为阴晴雨雪的变化。气候常为温暖湿润、寒冷干燥、终年高温等等。天气和气候有什么区别?

学生活动:阅读课件中给出的天气和气候的有关成因、特征等的资料,比较天气和气候。

教学反馈:学生能够说出天气和气候的区别。

设计意图:通过自主学习和比较,区分天气和气候。(针对目标一)

活动二

问题设计:什么是气团?锋面系统又是如何形成的?画出锋面示意图,分组讨论锋面的分类,列表对比。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完成思考题。

分组讨论,列表比较冷锋、暖锋、准静止锋。

教学反馈:阅读P42活动,完成活动要求。

设计意图:通过自主学习、讨论、做例题等方式使得学生理解锋面系统。(即针对目标二)

活动三

问题设计:学习知识是为了学以致用,我们来观察近两天来赤峰地区的天气变化,分析变化原因。

学生活动:观看投影给出的天气预报图,分析风向、锋面性质、不同部位天气变化。

设计意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来证明锋面系统对生活的影响。(针对目标三)

第三节:常见天气系统(第二课时)

〖课时教学(学习)目标〗

1.结合教材43页图,学习判读“等压线图”。

2.能够画图说出南北半球气旋、反气旋的气流状况及与天气关系。

3.能举例说明气旋、反气旋与天气关系。

〖重点〗气旋、反气旋的形成及其影响下的天气形成过程。

〖教学活动设计〗

新课导入:①视频导入,播放视频,台风,了解台风。②复习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常见天气系统中的锋面系统,今天来关注另一种系统。

活动一

问题设计:阅读P43世界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分析高压和低压、高压脊和低压槽。介绍气旋和反气旋的概念。

学生活动:阅读P43图2.21,根据所学知识判读高低压和气旋、反气旋。

教学反馈:给出7月份的世界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学生判读气旋、反气旋和高低压情况。(详见投影)

设计意图:通过气压图的分析,学会判读等压线图。(即针对目标一)

活动二

问题设计:Flash动画演绎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的形成、发展运动及变化。列表对比学习。

学生活动:观看动画,结合教材,分析气旋反气旋,低压高压和天气变化。

教学反馈:画图强化,让学生画出气旋、反气旋示意图。

完成P44活动题。

设计意图:通过动画演绎和自主分析、画图、练习理解气旋和反气旋。(即针对目标二)

活动三

问题设计:举一反三,了解生活中气旋、反气旋和天气变化的关系。指导阅读P44案例。

学生活动:阅读P44案例两则,了解台风、寒潮形成的原因、影响地区、发生时间、带来的影响和防灾、减灾措施。

设计意图:了解现实生活中气旋、反气旋的影响,并复习其余天气变化的关系。(针对目标三)

第四节:全球气候变化

〖课时教学(学习)目标〗

1.运用教材46-47页三幅图表说明全球气候变化的表现及原因。

2.举例说明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及生态环境的影响。

3.针对气候变化的原因找出人类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

4.在减缓全球变暖的行动中,我们能做些什么?

〖重难点〗

教学重点:气候的变化及可能带来的影响和适应对策

教学难点:理解气候是不断变化的

〖教学活动设计〗

活动一

问题设计:全球气候变化的表现,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

学生活动:自主阅读P46、P47,分析讨论全球气候变化的表现及原因

设计意图:通过分析讨论得出全球气候变化的表现和原因。(针对目标一)

活动二

问题设计:全球变暖对人类的生产生活有哪些影响?

学生活动:观看课件投影,举例说明全球变暖带来的影响。

教学反馈:全球气温升高和生态环境恶化是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就全球气温升高对今后100年内地球环境的潜在环境的潜在后果,表述不正确的是()

A 山地零度等温线将上移150~500m

B 全球将普遍变的干旱

C 森林带将向两极推移

D 海平面将上升10~95cm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己举例总结全球变暖的影响。(针对目标二)

活动三

问题设计:如何应对全球变暖带来的影响?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50页背景材料和图2.32,找出应对措施。

教学反馈:情景提问:在拯救我们地球的行动中,你该怎么做呢?学生畅所欲言。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讨论找出应对全球变暖的措施。(针对目标三)

完整word版,高中地理气候专题练习

高二地理气候专题 【基础过关】 1.关于平流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大气以水平运动为主,故称平流层 B.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 C.该层中的CO2可吸收大量紫外线 D.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2.下列自然现象中,与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无关的是( ) A.多云的夜晚通常比晴朗的夜晚温暖些 B.夏季天空多云时,白天的气温不会太高 C.晴朗的天空呈现蔚蓝色 D.低云笼罩的白天,天空仍是明亮的 读下图,完成3~4题。 3.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的、直接的热源是( ) A.地面辐射 B.太阳辐射 C.大气辐射 D.大气逆辐射 4.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以及它们在图中对应字母的组合,正确的是( ) A.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a B.大气的反射作用——d C.大气的吸收作用——b D.大气的逆辐射作用——c 5.在以下有关到达地球的太阳辐射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太阳高度角愈小,太阳辐射穿过的大气层厚度越大 B.大气密度愈小,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也愈大 C.大气透明度愈大,太阳辐射愈弱 D.太阳高度角愈小,太阳辐射被大气削弱得愈少 【能力提升】 我国某中学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对霜冻现象进行探究性学习。下图是他们通过长期收听天气预报绘制的“我国东部地区的平均初霜、终霜日期曲线图”。据此回答6~7题。

6.图中初霜、终霜出现时间差异很大,造成这种差异的根本因素是( ) A.作物品种 B.纬度位置 C.海陆位置 D.地形 7.不利于霜冻发生的条件是( ) A.天气严寒 B.地面辐射强 C.微风 D.大气逆辐射强 8.上图为“北半球中纬度某地某日5次观测到的近地面气温垂直分布示意图”。当日天气晴朗,日出时间为5时。由图中信息可分析出( ) A.5时、20时大气较稳定 B.12时、15时出现逆温现象 C.大气热量直接来自太阳辐射 D.气温日较差自下而上增大 下图为“地球热量平衡示意图”,读图回答9~10题。

高一地理大气环境测试题

第三节 大气环境 课时一 一、 单项选择题 气球作为一种简易、实用的探空工具,已被广泛使用,回答1—2题。 1.同样体积、重量的气球在不同地区进行释放,升空最快的是 ( ) A .赤道附近地区 B .中纬度地区 C .高纬度地区 D .极地地区 2.如果氢气球充气时接近饱和状态,升空后不久便会爆裂,主要原因是 ( ) A .由于升空后气温降低,气球收缩而破裂 B .由于升空后气温升高,气球膨胀而破裂 C .由于升空后空气密度减小,气压降低,氢气球膨胀而破裂 D .由于升空后空气密度增大,气压升高,氢气球因外界压力太大而破裂 3. 、一天中,近地面最高气温出现在( ) A .太阳高度角最大时 B.太阳辐射强度最大时 C .地面辐射强度最大时 D.大气辐射强度最大时 4.某地区夏季近地面气温为22℃,这里对流层的厚度为12km ,此时对流层顶部的气温( ) A .-9.4℃ B .-72℃ C .-50℃ D .-34℃ 图2—1中各箭头及其代表符号①②③④⑤表示太阳、地面、大气、宇宙空间之间的热力作用,其中包括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大气逆辐射、削弱作用(吸收、反射和散射),回答5—8题。 5.我国青藏高原的纬度比云贵高度高,但年太阳辐射总量比 云贵高原大,其原因主要与图中的哪个因素数值大小有关 (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6.四川盆地的纬度与青藏高原的纬度相差不大,但年平均气温 却比青藏高原高得多,其原因主要与图中的哪个因素数值 大有关 ( ) A .① B .② C .④ D .⑤ 7.东北平原比华北平原平均海拔高,但年太阳辐射总量却比华北平原小,其原因主要与图 中的哪个因素数值小有关 (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8.长江中下游平原比华北平原纬度低,但年太阳辐射总量却比华北平原小。其原因主要与 图中的哪个因素数值大有关 ( ) A .① B .② C .④ D .⑤ 9、对流层高度随纬度增高而降低是因为:( ) A 、近地面高纬度气压高,低纬度气压低 B 、近地面温度,低纬高,高纬度低 C 、水气含量低纬度高,高纬度低 D 、高空气温低纬度低,高纬度高 10、300km 以上的大气层气温高达1000摄氏度以上,但在其中运行的人造卫星不会烧毁,主要因为:( ) A 、卫星是大气处于相对静止状态 B 、卫星在大气中高速运行,能很好地散热 C 、该层大气稀薄,卫星从中吸收的及与之摩擦产生的热量很有限 D 、该层大气密度很大,有利于卫星散热 11、大气对地面具有保温作用,是因为:( )。 A 、大气吸收太阳辐射的缘故 B 、大气能大量反射地面辐射 C 、大气逆辐射把热量还给地面 D 、大气是地面的直接热源 近些年来,生活在伍位斯顿群岛的许多动物视力严重退化,羊患上了白内障,野兔和鸟 图2—1

高考地理大气专题知识点总结

高考地理大气专题知识点总结 1、对流层的特点:①随高度增加气温降低;②大气对流运动(12km)显著;③天气复杂多变。 2、平流层的特点:①随高度增加温度升高;②大气平稳,以水平运动为主,有利於高空飞行。 3、大气的热力过程:太阳辐射--地面增温--地面辐射--大气增温--大气(逆)辐射--大气保温 4、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吸收、反射、散射。 5、太阳辐射(光照)与天气、地势关系:晴朗的天气、地势高空气稀薄,光照越强; 我国太阳能的分布青藏高原最高,四川盆地最低。 6、大气的保温效应: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并通过大气逆辐射把热量还给地面。 7、气温与天气:白天多云,气温不高(云层反射作用强);夜晚多云,气温较高(大气逆辐射强)。 8、气温的垂直分布:对流层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 9、气温的水平分布: ①纬度分布:纬度越高,气温越低,我国热量最丰富的地区:海南岛 ②海陆分布:夏季陆地>海洋,冬季海洋>陆地; ③气温高的地方,等温线向高纬凸出,反之,气温低的地方,等温线向低纬凸出。 10、气温年较差:①影响因素:海陆热力性质;地表植被水分状况;云雨多少。 ②变化规律:内陆>沿海,大陆性气候>海洋性气候,裸地>草地>林地>湖泊,晴天>阴天。 11、热力环流的性质特点 (1)水平方向相邻地面热的地方——垂直气流上升――低气压(气旋)——阴雨 (2)水平方向相邻地面冷的地方——垂直气流下沉――高气压(反气旋)——晴朗 (3)垂直方向的气温气压分布:随海拔升高,虽然气温降低,但是空气变稀,气压降低。(4)来自低纬的气流——暖湿(5)来自高纬的气流——冷干 (6)来自海洋的气流——湿(7)来自大陆的气流(离陆风)——干 (8)两种性质不同的气流相遇——锋面——阴雨、风 12、水平方向气压与气温:近地面,气温高,空气膨胀上升,地面形成低压;反之,气温低,近地面的空气收缩下沉,地面形成高压。 13.风的形成:大气的水平运动叫风,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等压线愈密风速愈大。 14、风向:(1)风向-—风的来向; (2)根据等压线的分布确定风向:画某点的风向及其受力 ①确定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垂直于等压线并且由高压指向低压 ②确定地转偏向力方向:与风向垂直,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③近地面受摩擦力(方向与风向相反)的影响,风向与等压线斜交 15、高空大气的风向是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共同作用的结果,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近地面的风,受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共同影响,风向与等压线之间成一夹角。 16、锋面与天气(冷暖不同气团作水平运动并相遇) ①冷锋过境雨区在锋后,出现雨雪、降温天气。过境后,气压升高,气温骤降,天气转晴; ②暖锋过境雨区在锋前,多为连续性降水。过境后,气温上升,气压下降,天气转晴。

高中地理必修一思维导图

高中地理必修一思维导图 第一章 行星地球 一、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地 球 在 宇 宙 中 的 位 置 二、阐述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主要成分是_氢___和 氦 ,表面温度为_6000K_, 太阳能量的来源是: 核聚变 ;其能量以 电磁波 的形式释放出来。太阳辐射能由赤道向两极 逐渐减少 。 在宇 宙中的位置 不同级别 的天体系统 地球宇宙中的位置(自己描述) 太阳系的 普通行星 与其他行星运动特征比较 与其他行星结构特征比较 太阳系的特殊形星 (存在生命的行星) 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很安全 具有适宜的温度条件 具有适合生物生存的大气条地球上有液态水

对地球的影响:太阳辐射是地球的主要能量来源,它可以维持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生物活动和变化的主要动力,可以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提供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还可以通过人为转化形成其它形式的能量。 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活动最主要的类型是黑子和耀斑。它们是太阳活动的重要标志, 分别出现在太阳大气层的光球和色球,其活动周期为 11 年, 它们同步起落体现了太阳活动的整体性。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主要有1、扰动电离层,影响无线短波通讯、2、扰乱地球磁场,引起“磁暴”现象、3、出现极光、4、引起自然灾害。 三、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1、比较自转公转 逆

2、地球自转的意义 (1)晨昏线:昼夜半球的分界线。晨昏线的判断方法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昼入夜叫昏线,由夜入昼叫晨线。在此线上太阳高度是____0_____度。 如下图中,ab为昏线,bc为晨线 (2)时间计算:东加西减。(加减) 地方时:因经度不同而不同的时刻(同一经度上,地方时相等)。经度每相差15度,地方时相差一小时,经度每相差1度,时间相差 4分钟。 例如:600E为10时,则800E为 11时20分 时区:为了统一标准,国际上把 15个经度划分为一个时区,全球划分为24个时区。 区时:各时区的都把本区的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全区使用的时刻,相邻时区相差 1小时。 例如:本初子午线(中时区)为8时,则时间(东八区)为 16时,纽约(西五区)为 3时。

高中地理关于地球上的大气的专题练习和答案.doc

高中地理关于地球上的大气的专题练习和答案 一、选择题 (2016·山东济南高三期末考试)下图示意地球大气受热过程。读图,回答下题。 1.“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主要是因为此时( ) A.①强 B.②弱 C.③弱 D.④强 解析诗句的意思是连日天气阴霾,孕育着雨意,所以霜也下得晚了。因为阴天,大气逆辐射强,大气D对。诗人庆幸留下了干枯的荷叶,可以听到雨打荷叶的声音,与图示内容无关。①是太阳辐射,②是云层的反射作用,③是地面辐射,对霜来的晚无影响,A、B、C 错。 答案D (2016·山东济宁3月一模)贝加尔湖是世界上最深和蓄水量的淡水湖。俄国作家契诃夫曾描写道:“湖水清澈透明,透过水面就像透过空气一样,一切都历历在目,令人赏心悦目……”。下面甲图为贝加尔湖位置示意图,乙图为某年5月贝加尔湖遥感影像。读图完成2~4题。 甲 乙 2.贝加尔湖“湖水清澈、温柔碧绿”的主要原因,不包括( ) A.水量大,自净能力强 B.湖中藻类植物繁殖快 C.流域内植被覆盖率高 D.湖泊周围人类活动少

3.贝加尔湖区与周边地区的气温存在较为显著的差异。贝加尔湖与周边水域相比( ) A.结冰期早,化冰期早 B.结冰期早,化冰期晚 C.结冰期晚,化冰期早 D.结冰期晚,化冰期晚 4.贝加尔湖周围地区冬季平均气温约为-38℃,而冰层以下的水温与夏季接近,其原因是( ) A.湖底地壳运动活跃,释放大量热能 B.终年寒冷,湖水温度变化小 C.冬季阳光透过冰层,形成“温室效应” D.夏季冰雪融水注入 解析第2题,“湖中藻类植物繁殖快”会使湖水变绿,影响湖水清澈透明程度。第3题,贝加尔湖面积较大,热容量大,与周边(小块)水域相比,升温慢,降温慢,故其结冰期晚,化冰期也晚。第4题,冰层起到“玻璃温室”的作用,使得冰层以下的水温较高。 答案2.B3.D4.C (山东省潍坊市2016届高三第一次模拟)湖陆风包括湖风(出湖风)和陆风(24小时为周期的地方性风。图1示意洞庭湖与岳阳市之间一天中某时刻测得的湖陆风垂直结构,图2示意洞庭湖东北部的岳阳市某日6~14时的气温与湿度变化。据此完成5~7题。 5.图1所示时刻( ) A.①处为陆风 B.②处更易形成降水 C.③处风力小于① D.④处盛行上升气流

高中地理大气专题知识点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大气专题知识点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 大气为地球生命的繁衍,人类的发展,提供了理想的环境。它的状态和变化,时时处处影响到人类的活动与生存。接下来WTT 为你整理了高中地理大气专题知识点,一起来看看吧。 高中地理大气专题知识点 1、对流层的特点:①随高度增加气温降低;②大气对流运动(12km)显著;③天气复杂多变。 2、平流层的特点:①随高度增加温度升高;②大气平稳,以水平运动为主,有利于高空飞行。 3、大气的热力过程:太阳辐射--地面增温--地面辐射--大气增温--大气(逆)辐射--大气保温 4、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吸收、反射、散射。 5、太阳辐射(光照)与天气、地势关系:晴朗的天气、地势高空气稀薄,光照越强; 我国太阳能的分布青藏高原最高,四川盆地最低。 6、大气的保温效应: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并通过大气逆辐射把热量还给地面。 7、气温与天气:白天多云,气温不高(云层反射作用强);夜晚多云,气温较高(大气逆辐射强)。 8、气温的垂直分布:对流层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

9、气温的水平分布:①纬度分布:纬度越高,气温越低,我国热量最丰富的地区:海南岛 ②海陆分布:夏季陆地﹥海洋,冬季海洋﹥陆地; ③气温高的地方,等温线向高纬凸出,反之,气温低的地方,等温线向低纬凸出。 10、气温年较差:①影响因素:海陆热力性质;地表植被水分状况;云雨多少。 ②变化规律:内陆﹥沿海,大陆性气候﹥海洋性气候,裸地﹥草地﹥林地﹥湖泊,晴天﹥阴天。 11、热力环流的性质特点 (1)水平方向相邻地面热的地方垂直气流上升――低气压(气旋) 阴雨 (2)水平方向相邻地面冷的地方垂直气流下沉――高气压(反气旋) 晴朗 (3)垂直方向的气温气压分布:随海拔升高,虽然气温降低,但是空气变稀,气压降低。 (4)来自低纬的气流暖湿(5)来自高纬的气流冷干 (6)来自海洋的气流湿(7)来自大陆的气流(离陆风) 干 (8)两种性质不同的气流相遇锋面阴雨、风

高中地理必修一思维导图 (2)

高中地理必修一思维导图 第一章 行星地球 一、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运用资料 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 的行星。 地 球 在 宇 宙 中 的 位 置 二、阐述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在宇 宙中的位置 不同级别 的天体系统 地球宇宙中的位置(自己描述) 太阳系的 普通行星 与其他行星运动特征比较 与其他行星结构特征比较 太阳系的特殊形星 (存在生命的行星) 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很安全 具有适宜的温度条件 具有适合生物生存的大气条 地球上有液态水

太阳主要成分是_氢___和氦,表面温度为_6000K_,太阳能量的来源是:核聚变;其能量以电磁波的形式释放出来。太阳辐射能由赤道向两极逐渐减少。 对地球的影响:太阳辐射是地球的主要能量来源,它可以维持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生物活动和变化的主要动力,可以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提供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还可以通过人为转化形成其它形式的能量。 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活动最主要的类型是黑子和耀斑。它们是太阳活动的重要标志, 分别出现在太阳大气层的光球和色球,其活动周期为 11 年, 它们同步起落体现了太阳活动的整体性。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主要有1、扰动电离层,影响无线短波通讯、2、扰乱地球磁场,引起“磁暴”现象、3、出现极光、4、引起自然灾害。 三、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1、比较自转公转

东 北逆南 顺 日 一个太阳 日 外, 都是 15°/h 为0 公 转 自西向 东 北逆南 逆 一个恒星 年 规律:近日点( 1 月初)较快, 远日点( 7 月初)较慢 2、地球自转的意义 (1)晨昏线:昼夜半球的分界线。晨昏线的判断方法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昼入夜叫昏线,由夜入昼叫晨线。在此线上太阳高度是____0_____度。 如下图中,ab为昏线,bc为晨线

2014高三地理二轮专题复习 2-1 大气运动与气候

一、选择题 (2013·山东)气温的日变化一般表现为最高值出现在14时左右,最低值出现在日出前后。下图示意某区域某日某时刻的等温线分布,该日丙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读图回答1~2题。 1.下列时刻中,最有可能出现该等温线分布状况的是() A.6时B.9时C.12时D.14时 2.该日() A.日落时刻甲地早于乙地 B.日落时刻甲地晚于乙地 C.正午太阳高度甲地大于乙地 D.正午太阳高度甲地小于乙地 【答案】 1.B 2.B 【解析】第1题,考查海陆热力差异对气温的影响。因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气温最低时,陆上气温低于海上气温;气温最高时,

陆上气温高于海上气温。在日出后的升温阶段,陆地升温快,因此在某一时刻陆上气温会达到与海上气温相等的情况,该时刻过后,陆上气温高于海上气温。图中海陆间等温线平直,说明此刻同纬度海陆温度相同。6时大致是气温最低的时刻,14时气温最高,12时为正午,气温接近最高,因此图示等温线分布状况出现的时刻最可能是9时。第2题,考查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该区域位于北半球,某日丙地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的最大值,说明是太阳直射丙地所在纬线20°N。比较甲乙日落时刻的早晚,可参考下图:甲丁同纬,乙丁同经。此时越往北昼越长,因此丁日落晚于乙。同纬度的甲处,日落晚于丁,因此日落时刻甲晚于乙。因此A错误,B正确。甲位于21°N,乙位于19°N,甲乙分居直射纬线20°N两侧对称位置,因此甲乙正午太阳高度相同,C、D错误。 (2013·北京)下图(a)为某日08时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单位:百帕),图(b)显示④地24小时内风的变化。读图,回答3~4题。

2017届高考地理-大气运动(一)-专题练习

2017届高考地理专题练习 大气运动(一) (2016·北京海淀区模拟)地球辐射收入是指地球大气系统吸收的短波太阳辐射能,地球辐射支出是指该系统放射并离开大气顶的长波红外辐射能。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 A.大气中灰尘数量和颗粒越大,①越多 B.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含量越大,②越多 C.地球表面的冰雪覆盖量越大,③越少 D.如果某地区雾霾天气越严重,④越少 2.低纬地区地球辐射收入大于支出,而年平均气温却没有逐年上升,主要影响因素是() A.太阳辐射、大气环流 B.大洋环流、岩石圈物质循环 C.大气环流、大洋环流 D.海陆间水循环、人类活动 (2016·衡水一中一模)雾霾天气的形成过程中,大气层结(大气中温度、湿度等要素随高度的分布)稳定、风力弱、空气湿度大均起重要作用。读某地区最冷月平均等温面分布图,完成3~4题。 3.图中最容易出现雾霾天气的是() A.甲地B.乙地 C.丙地D.丁地 4.丁地所在半球及与该地气候类型的形成可能相关的因素分别是() A.南半球;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B.南半球;东南信风带 C.北半球;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D.北半球;东北信风带

(2016·河南郑州质检)读东亚部分地区某时刻地面等压线图(单位:百帕),回答5~6题。 5.此时,盛行西南风的是() A.哈尔滨B.北京 C.青岛D.重庆 6.与乙地相比,甲地该日() A.气温较高B.气压较低 C.降水较多D.日温差大 下图是某日某时北半球某平原地区500百帕等压面的高度分布图(单位:米)。读图,完成7~9题。 7.图中A、B、C三点气压P相比较() A.P A>P C>P B B.P A

P B>P A D.P A=P C=P B 8.此时A.B两点近地面的天气特征是() A.A近地面晴朗,B近地面晴朗 B.A近地面阴雨,B近地面阴雨 C.A近地面阴雨,B近地面晴朗 D.A近地面晴朗,B近地面阴雨 9.C点近地面吹() A.西北风B.偏北风 C.东南风D.东北风 (2016·山东泰安5月模拟)“冷岛效应”指地球上干旱地区的绿洲、湖泊,其夏季昼夜气温比附近沙漠、戈壁低,温差最高可达30℃左右,这是由于周围戈壁沙漠的高温气流在大气的平流作用下,被带到绿洲、湖泊上空,形成了一个上热下冷的大气结构,形成一种温润凉爽的小气候,据此完成10~11题。

高中地理-高一地理大气专题复习 最新

专题8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1、在大气圈的各垂直分层中,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的是 对流 层和 中间 层,有大气对流运动的是 对流 层和 中间 层,对高空飞行有利的是 平流 层,能反射无线电波的是 电离(热层) 层。 2、在对流层,平均海拔每上升100米,气温约下降 0.65℃ ;对流层厚度因 纬度 和 季节 的不同而不同: 热带 、 夏季 较厚, 寒带 、 冬季 较薄; 水汽 和 固体尘埃 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3、理解P78大气的保温作用示意图:太阳辐射属于 短波 辐射,绝大部分能穿过大气北地面吸收;地面的大气大量吸收 地面 辐射而升温,然后再把大部分热量反向射向近地面,称为 大气(逆) 辐射,这两种辐射都属于 长波 辐射。 专题9 行星风系 1、行星风系与气候 (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各气压带名称:A 、 赤道的气压带 ;B 、 副热带高气压带 ;C 、 副极地低气压带 ;D 、 极地高气压带 ;AB 之间的风带名称为 低纬东风带(东北信风带) ,风向是 东北 风;BC 之间的风带名称为 中纬西风带 ,风向是 西南 风;CD 之间的风带名称为 极地东风带 ,风向是 东北 风; 理解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示意图(P84图):北半球夏季,全球气压带、风带 北 移;冬季相反。 (2) 热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温带大陆 性气候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极地气候(苔原气候) 极地气候(冰原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专题10 季风 1、填充有关季风的下列内容: 2、夏季风对农业的有利条件是雨热同期。我国南北频繁发生旱涝灾害的原因是夏季风的强弱不稳定,如当夏季风强的年份,往往出现北涝南旱。 例题:读某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回答: (1)图中气压中心B是亚洲低压(印度低压),C是夏威夷高压。造成海陆上气压分布差异的原因是海陆热力差异。 (2)此时D地盛行东南风向的风,E地盛行西南风。

高中地理简答题:气候专题

高中地理简答题:气候专题 高中地理老师谢健(QQ:1531262246) 1. 气候与自然带专题 ⑴同在北回归线附近,却出现了非洲、西亚的热带沙漠气候与南亚的热带季风气候、我国东南部亚热带季风气候等气候原因是: ①西亚、北非位于大陆中西部,受副热带高压及来自大陆内部的信风影响,全年炎热干燥,形成沙漠气候; ②南亚、我国东南部位于大陆东部,受季风环流影响,形成湿润的季风气候。归纳: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西岸的气候差异及成因: ------海陆位置与大气环流形势不同. ⑵我国旱涝灾害主要分布于:东部季风区 原因:副高强弱不稳定,夏季风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 我国降水南方多,北方少的主要原因是: 南方雨季来得早,去的晚,雨季时间长;北方雨季较短。 ⑶昆明准静止锋与江淮地区、华南地区的准静止锋形成时间成因有什么不同?①昆明准静止锋: 冬季来自北方的冷空气受地形阻挡而成,导致贵阳一带冬雨连绵。 ②江淮地区准静止锋: 6-7月,冷暖空气相遇,势均力敌而成,导致江淮地区出现梅雨。 ③华南地区准静止锋: 4-5月,冷暖空气相遇,势均力敌而成,导致华南地区出现阴雨。 ⑷简述我国冬夏气温的分布特点及原因。 冬季:特点:从南向北气温逐渐递减,南北温差很大。 原因:冬季太阳直射在南半球,我国越到北方正午太阳高度越小并且白昼越短;越到北方越接近冬季风的源地。 夏季:特点:全国大部分地区普遍高温,南北温差很小 原因:夏季太阳直射在北半球,虽然南方正午太阳高度比北方大,但越到北方白昼越长,因此南北方获得的太阳辐射量相差不大。 ⑸简述青藏高寒区的气候特征。 海拔高,空气稀薄,气温低,冻土广布;太阳辐射强烈,风力强大;降水稀少。例:为什么青藏高原太阳辐射比四川盆地强,而近地面气温比四川盆地低? 答:青藏高原比四川盆地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弱,因而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较强,又因为空气稀薄,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又弱,所以近地面气温又比四川盆地低。 ⑹简述四川盆地与同纬度东部地区相比冬夏气温均偏高的原因。 四川盆地四周被高大山脉围绕,冬季受寒潮影响程度小,夏季地形闭塞不易散热。 ⑺简述西北地区的气候特点及形成原因。 特点: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年降水量少且集中在夏季,气温年较差与日较差大,多大风天气。 原因:深居内陆,距海遥远,受夏季风影响小;海洋湿润气流受山岭阻隔,难以深入。

高中地理大气专题知识点

高中地理大气专题知识点 第三单元大气专题 1、对流层的特点:①随高度增加气温降低;②大气对流运动(12km)显著;③天气复杂多变。 2、平流层的特点:①随高度增加温度升高;②大气平稳,以水平运动为主,有利于高空飞行。 3、大气的热力过程:太阳辐射--地面增温--地面辐射--大气增温--大气(逆)辐射--大气保温 4、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吸收、反射、散射。 5、太阳辐射(光照)与天气、地势关系:晴朗的天气、地势高空气稀薄,光照越强; 我国太阳能的分布青藏高原最高,四川盆地最低。 6、大气的保温效应: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并通过大气逆辐射把热量还给地面。 7、气温与天气:白天多云,气温不高(云层反射作用强);夜晚多云,气温较高(大气逆辐射强)。 8、气温的垂直分布:对流层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 9、气温的水平分布:①纬度分布:纬度越高,气温越低,我国热量最丰富的地区:海南岛 ②海陆分布:夏季陆地﹥海洋,冬季海洋﹥陆地; ③气温高的地方,等温线向高纬凸出,反之,气温低的地方,等温线向低纬凸出。 10、气温年较差:①影响因素:海陆热力性质;地表植被水分状况;云雨多少。 ②变化规律:内陆﹥沿海,大陆性气候﹥海洋性气候,裸地﹥草地﹥林地﹥湖泊,晴天﹥阴天。 11、热力环流的性质特点 (1)水平方向相邻地面热的地方——垂直气流上升――低气压(气旋)——阴雨 (2)水平方向相邻地面冷的地方——垂直气流下沉――高气压(反气旋)——晴朗 (3)垂直方向的气温气压分布:随海拔升高,虽然气温降低,但是空气变稀,气压降低。 (4)来自低纬的气流——暖湿(5)来自高纬的气流——冷干(6)来自海洋的气流——湿(7)来自大陆的气流(离陆风)——干 (8)两种性质不同的气流相遇——锋面——阴雨、风 12、水平方向气压与气温:近地面,气温高,空气膨胀上升,地面形成低压;反之,气温低,近地面的空气收缩下沉,地面形成高压。 13.风的形成:大气的水平运动叫风,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等压线愈密风速愈大。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三单元大气专题知识点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三单元大气专题知识点大家一定要在平时的练习中不断积累,查字典地理网为大家准备了第三单元大气专题知识点,希望同学们不断取得进步! 1、对流层的特点:①随高度增加气温降低;②大气对流运动(12km)显著;③天气复杂多变。 2、平流层的特点:①随高度增加温度升高;②大气平稳,以水准运动为主,有利於高空飞行。 3、大气的热力过程:太阳辐射--地面增温--地面辐射--大气增温--大气(逆)辐射--大气保温 4、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吸收、反射、散射。 5、太阳辐射(光照)与天气、地势关系:晴朗的天气、地势高空气稀薄,光照越强; 我国太阳能的分布青藏高原最高,四川盆地最低。 6、大气的保温效应: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并通过大气逆辐射把热量还给地面。 7、气温与天气:白天多云,气温不高(云层反射作用强);夜晚多云,气温较高(大气逆辐射强)。 8、气温的垂直分布:对流层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 9、气温的水准分布:①纬度分布:纬度越高,气温越低,我国热量最丰富的地区:海南岛 ②海陆分布:夏季陆地>海洋,冬季海洋>陆地;

③气温高的地方,等温线向高纬凸出,反之,气温低的地方,等温线向低纬凸出。 10、气温年较差:①影响因素:海陆热力性质;地表植被水分状况;云雨多少。 ②变化规律:内陆>沿海,大陆性气候>海洋性气候,裸地>草地>林地>湖泊,晴天>阴天。 11、热力环流的性质特点 (1)水准方向相邻地面热的地方——垂直气流上升――低气 压(气旋)——阴雨 (2)水准方向相邻地面冷的地方——垂直气流下沉――高气 压(反气旋)——晴朗 (3)垂直方向的气温气压分布:随海拔升高,虽然气温降低,但是空气变稀,气压降低。 (4)来自低纬的气流——暖湿(5)来自高纬的气流——冷干(6)来自海洋的气流——湿(7)来自大陆的气流(离陆风)—— 干 (8)两种性质不同的气流相遇——锋面——阴雨、风 12、水准方向气压与气温:近地面,气温高,空气膨胀上升,地面形成低压;反之,气温低,近地面的空气收缩下沉,地面形成高压。 13.风的形成:大气的水准运动叫风,水准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等压线愈密风速愈大。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综合题专题训练:大气的受热过程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综合题专题训练:大气的受热过程 1.南京某校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针对晴天和阴天的气温日变化情况进行了观测,并绘制了气温日变化曲线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A、B两条曲线中,表示晴天时气温曲线的是________,理由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图表示的情景中,昼夜温差最大的是________图,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利用所学原理分析新疆的瓜果为什么特别甜。 解析:第(1)题,晴天时,白天由于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气温比阴天高,夜晚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气温比阴天低。第(2)题,晴天与阴天相比,阴天时昼夜温差小;陆地与海洋相比,海洋昼夜温差小。第(3)题,新疆多晴朗的天气,白天太阳辐射强,光合作用强,夜晚气温低,呼吸作用弱,有利于糖分的积累。 答案:(1)A 晴天时,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的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气温高;夜晚,大气逆辐射弱,保温作用弱,气温比阴天时低 (2)C 多云的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强,气温低;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强,气温高;再加上海洋的热容量比陆地大,升温、降温慢,所以陆地晴天昼夜温差大 (3)新疆多晴朗的天气,白天太阳辐射强,光合作用强;夜晚大气逆辐射弱,气温低,呼吸作用弱,有利于糖分的积累。 2.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为增强学生体质,锻炼学生意志,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及共青团中

央,每年冬季都要下文组织广大中学生开展冬季长跑活动。 材料二如图: (1)若下图为北京、南京、哈尔滨和海口四城市气温年变化曲线图,那么北京、南京、哈尔滨和海口四城市对应的气温年变化曲线分别是( ) A.①②③④B.①④③② C.③②④①D.③④①② (2)若甲图表示的大气层是人类生存环境的天然屏障,则该层是________层,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若甲图表示的大气层对无线电通信有重要作用,则该层是____________;若人类活动导致其成分增加或减少,则该层可能是________和________。 (3)根据乙图简要分析逆温层变化的规律。 (4)根据材料二分析,居住在我国北方某重工业城市的学生在清晨跑步是否科学?请分析原因,并说明在什么时候跑步最适宜。 答案:(1)C (2)平流此层臭氧含量最多,臭氧大量吸收太阳紫外线,保护地球生物免受伤害高层大气对流层平流层 (3)日出以后随着地面温度的升高,逆温层变薄减弱,直至消失。 (4)不科学。清晨,大气逆温层存在,大气对流运动微弱,大气中的污染物不易向高空扩散,污染物浓度高;同时日出前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弱而呼吸作用强,大气中此时二氧化碳含量较高。应该在下午或傍晚跑步最适宜。

高中地理必修一思维导图

高中地理必修一思维导图 第一章行星地球 一、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 殊的行星。 地 球 在 宇 宙 中 的 位 置 二、阐述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主要成分是_氢___和氦,表面温度为_6000K_,太阳能量的来源是:核聚变;其能量以电磁波的形式释放出来。太阳辐射能由赤道向两极逐渐减少。

对地球的影响:太阳辐射是地球的主要能量来源,它可以维持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生物活动和变化的主要动力,可以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提供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还可以通过人为转化形成其它形式的能量。 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活动最主要的类型是黑子和耀斑。它们是太阳活动的重要标志, 分别出现在太阳大气层的光球和色球,其活动周期为 11 年, 它们同步起落体现了太阳活动的整体性。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主要有1、扰动电离层,影响无线短波通讯、2、扰乱地球磁场,引起“磁暴”现象、3、出现极光、4、引起自然灾害。 三、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1、比较自转公转 逆

2、地球自转的意义 (1)晨昏线:昼夜半球的分界线。晨昏线的判断方法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昼入夜叫昏线,由夜入昼叫晨线。在此线上太阳高度是____0_____度。 如下图中,ab为昏线,bc为晨线 (2)时间计算:东加西减。(加减) 地方时:因经度不同而不同的时刻(同一经度上,地方时相等)。经度每相差15度,地方时相差一小时,经度每相差1度,时间相差 4分钟。 例如:600E为10时,则800E为 11时20分 时区:为了统一标准,国际上把 15个经度划分为一个时区,全球划分为24个时区。 区时:各时区的都把本区的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全区使用的时刻,相邻时区相差 1小时。 例如:本初子午线(中时区)为8时,则北京时间(东八区)为 16时,纽约(西五区)为 3时。

高中地理各专题汇总复习

高中地理各专题汇总复习,掌握了期末考试何惧! 1. 等高线地形图专题: ⑴水库大坝建设选择在河流峡谷处,原因: ①地处峡谷处,利于筑坝;②有盆地地形,蓄水量大。 ⑵交通运输线路(铁路、公路)选择某地的理由: 等高线稀疏,地形坡度和缓,建设周期短,投资少,施工容易。 ⑶确定某地为盆地,判断理由: 河流向中部汇集,表明地势中间低,四周高。 ⑷引水工程选择某地,原因: 该地地势较高,河水可顺地势自流。 ⑸选择某地为梯田,理由: 该地地势平缓,坡度较小,在此开垦梯田,既扩大耕地面积,又利于水土保持,达到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统一,实现可持续发展。 ⑹登山选择某线路,原因: 该地等高线稀疏,地形坡度较小,爬坡容易。 2. 海洋资源专题:

⑴渔业资源集中分布在温带沿海大陆架海域,原因: ①大陆架水域,海水较浅,阳光充足,光合作用强盛; ②寒暖流交汇或冬季冷海水上泛,将海底营养物质带至表层; ③入海河流带来丰富营养盐类;浮游生物繁盛,鱼类饵料充足,易形成大渔场。 ⑵海底矿产资源分布规律: ①近岸带的滨海砂矿:砂、贝壳等建筑材料和金属矿产 ②大陆架浅海海底:石油、天然气以及煤、硫、磷等矿产资源 ③海盆:深海锰结核(主要集中于北太平洋) 3. 盐度和洋流专题: ⑴盐度最高的是红海,原因: ①地处副热带海区,降水稀少,蒸发旺盛. ②周围是热带沙漠地区,缺少大河注入. ⑵盐度最低的是波罗的海,原因: ①地处较高纬度,气温低,蒸发弱。 ②周围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区,有淡水注入. ⑶巴尔喀什湖东咸西淡的原因: ①东部:地处内陆,降水稀少,蒸发旺盛;缺少河流注入. ②西部:有河流注入,起稀释作用. ③中部窄,不利于两边水体交换,造成两侧盐度差异较大。 ⑷世界表层海水盐度的水平分布规律: 从南北半球的副热带海区分别向两侧的低纬度和高纬度递减。

高中地理必修一思维导图74926

专业资料 高中地理必修一思维导图第一章行星地球 运用资料一、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不同级别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天体系统的行星。 在宇地宙中地球宇宙中的位置(自己描述)球的位置在 与其他行星运动特征比太阳系的宙 普通行星中与其他行星结构特征比较的位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很安全太阳系的特殊形星置具有适宜的温度条件(存在生命的行星) 具有适合生物生存的大气条 地球上有液态水二、阐述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精心整理 专业资料 太阳主要成分是_氢___和氦,表面温度为_6000K_,太阳能量的来源是:核聚变;其能量以电磁波的形式释放出来。太阳辐射能由赤道向两极 逐渐减少。 对地球的影响:太阳辐射是地球的主要能量来源,它可以维持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生物活动和变化的主要动力,可以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提供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还可以通过人为转化形成其它形式的能量。 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活动最主要的类型是黑子和耀斑。它们是太阳活动的重要标 志, 分别出现在太阳大气层的光球和色球,其活动周期为 11 年, 它们同步起落体现了太阳活动的整体性。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主要有 1、扰动电离层,影响无线短波通讯、 2、扰乱

地球磁场,引起“磁暴”现象、 3、出现极光、 4、引起自然灾害。 三、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1、比较自转公转 精心整理 专业资料0 外,为东日 太阳都是一个南 15 °北逆 /h 顺日西向自 规律:近日点( 1 月初)较东快,一个公恒星年转北逆南远日点( 7 月初)较慢 逆 2、地球自转的意义 (1)晨昏线:昼夜半球的分界线。晨昏线的判断方法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昼入夜叫昏线,由夜入昼叫晨线。在此线上太阳高度是____0_____度。 如下图中,ab为昏线,bc为晨线 精心整理 专业资料

高三地理专题训练地球上的大气练习

2011届高三年地理专题训练:大气 一、选择题(只有一个答案正确,每小题2分,共50分) (09苏锡常镇四市一调)气温距平(单位:° C)是指某地气温与同纬度平均气温之差。读“亚 欧大陆部分地区某季节气温等距平线图”,回答 1~2题。 1.影响该图中气温等距平线走向的主要因素是 ①纬度位置②海陆位置③地形④洋流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2.图中M点数值可能为 A.一2℃ B.—4℃ C.一6℃ D.一8℃ (09湖南四县市3月调研文综)读我国部分地区多年平均地面蒸发量图,完成3~4题。3.乙地等值线密集,主要原因是 A.相对高度变化大 B.地势高 C.西南季风影响大 D.位于背风坡 4.甲地蒸发量最大的月份及其原因组合正确的是 A.4月——太阳高度增大,气温回升快 B.6月——太阳直射北半球,太阳高度角大 C.8月——伏旱天气,受大陆气团控制,空气 湿度小 D.10月——受大陆气团控制,空气湿度小 (10漳州质检)下图为“纬度相近的A、B两 地区等降水量线图”,回答5~6题。

5.A、B两地区降水差异大的原因是 ①B地区受台风影响②A地区深处内陆③B地区受湿润的夏季风影响④A地区地形复杂A.①②B.①③C.②④D.②③ 6.A、B两地区自然带分布及其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A、B两地区山地垂直自然带谱相同 B.A、B两地区的自然带均未在纬度变化方向上产生地域分异 C.由B地区到A地区的自然带地域分异以热量为基础 D.由B地区到A地区的自然带地域分异以水分为基础 (10龙岩二检)右图示意地中海地区冬雨率等值线分布(冬雨率为冬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百分率,单位:%)。读图,回答7~8题。 7. 图示城市中全年降水量最少的是 A. 巴塞罗那 B. 罗马 C. 的黎波里 D. 雅典 8. 对图中等值线分布和成因的描述,正确的是 A. 冬雨率由南向北递减 B. 影响冬雨率高低的最主要因素是地形 C. 由于受西风影响时间较长,北部冬雨率较低 D. 由于海域较广、蒸发量较大,东部冬雨率较高 (09福建五校联考文综)一般把入秋后最早出现的一次霜叫初霜,而入春后最末出现的一次霜叫终霜。一年中,终霜后至初霜前的这段时间叫无霜期。下图是甲、乙两地无霜期等值线图(单位:日)。读图,回答9~11题。 9.同一纬度,乙地区比甲地区无霜期长的 主要原因是 A.乙地的地势比甲地低 B.乙地离海近,甲地离海远 C.乙地河网密度比甲地大 D.乙地受西风和暖流影响,气候的海洋性强 10.甲中①②两地无霜期差值T的范围是 A.100

2016 高中地理 专题:月相

专题二、月相 一、月球 1、概况:万籁俱寂(基本无大气,所以声音无法传播);漆黑的白天(没有光的散射);昼夜温差大(昼夜交替周期长(自转周期为27.32天);缺少大气和水的调节与保护) 2、月球表面最基本的特征:环形山密布。环形山成因:一、可能是由陨星撞击形成的(一般观点)二、也有可能是早期火山爆发形成的。 3、公转轨道形状:椭圆。 4、周期(自转、公转):1、恒星月:27.32日(真正周期)2、朔望月:29.53天(圆缺周期) 5、特殊情况: 同步自转——由于月球自转、公转的周期和方向都一样。所以我们看到的永远是相同的半个月球(月球正面)。 例1、月球表面昼夜温度的变化幅度比地表大得多,主要因为 A.几乎没有大气的作用 B.直接绕地球公转 C.日、月距离变化大 D.月表物质比热小 例2、地球上永远见到月球的一面,其原因是() A.月球上正面和背面形态相同 B.月球的自转周期与公转周期相同 C.月球背面朝向地球时,其月相为新月,故只见一面 D.月球上没有空气和水 例3、月面表面有许多大小大小的月坑,其成因可能是 A.天体撞击B.风力侵蚀C.冰川侵蚀D.火山喷发 例4、宇航员在月球上的感受正确的是() A.这里是无声的世界,只有航天器的降落声打破了月球的沉寂 B.有既保温又隔热的宇航服,月面上巨大的昼夜温差并不影响宇航员的身体健康状况C.穿着沉重宇航服的宇航员,手拿探测器在月面上行走举步维艰 D.月面上没有风,空气中的沙尘含量很小 二、月相: 1、定义:月球圆缺变化的各种形状。 2、圆缺变化原因:月球自身不发光;日、地、月三者相对位置的变化。 3、月相口诀:上上上西西,下下下东东----上半月的上弦月出现在上半夜,在西边天空,月面向西;下半月的下弦月出现在下半夜,在东边天空,月面向东。 4、朔望月:29.53天,是圆缺周期。(新月、蛾眉月、上弦月、凸月、满月、下弦月、蛾眉月、新月) 阴历来自于朔望月,后来演变为现在的农历(24节气)。

高中地理大气运动专题

专题二大气环境及其运动 1.关于地球内部圈层的说法,正确的是 A.厚度最大圈层是地幔,厚度最小圈层是地壳 B.岩石圈由地壳和上地幔组成 C.地幔位于古登堡界面以下,莫霍界面以上 D.地震波中的纵波能够通过地球内部的所有圈层,横波则不能 2. 读右图,回答2—4题 近地面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 A.①B.②C.③D.④ 3. 利用人造烟雾可以防御霜冻,因为人造烟雾能使 A.①减弱B.②增强 C.③减弱D.④增强 4.下列地理现象能反映热力环流基本原理的是 A.晴朗天空呈蔚蓝色B.白天近地面风从海洋吹向陆地C.阴天时,昼夜温差小D.春季多沙尘暴天气 阅读下面一段材料,回答第5~6题。 《齐民要术》中有这样一段描述:“凡五果,花盛时遭霜,则无子。天雨新晴,北风寒彻,是夜必霜。 此时放火作煴,少得烟气,则免于霜矣。”[煴:无烟的微火] 5.“天雨新晴,北风寒彻”造成“是夜必霜”,其原因是() A.雨后的夜晚气温必定很低B.受冷气团影响,加之晴朗的夜晚,大气逆辐射较弱 C.晴朗的夜晚,地面辐射减弱D.晴朗的夜晚,大气逆辐射加强 6.“放火作煴,少得烟气,则免于霜矣”的原因是() ①“烟气”使得大气逆辐射增强,使地面温度不至于降得过低 ②“烟气”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对地面有明显的保温作用 ③“放火作煴”,将地面直接烤暖④“放火作煴”,将大气直接熏暖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7.下面四幅图表示的热力环流中,错误的是() 8.下列关于热力状况对等压面的影响关系图,正确的为()

9.图1是形成北半球近地面风的各种力的示意图,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图中a是使空气水平运动的水平气压梯度力 ②图中b是使风力偏转的地面摩擦力 ③图中c是使风向发生变化的水平气压梯度力 ④图中c是使风向向右偏转的地转偏向力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③④ 10.读风向示意图,当风速稳定后,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等压线数值①<②<③B.a是地转偏向力 C.此风形成于南半球D.该风形成于高空 11.右图代表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和风向的字母依次是 A.abcd B.abdc; C.badc D.cbad 12.右侧等压面是某地某日高空的气压状况,则 A.A地多晴朗天气 B.A地气温比C地高 C.近地面气流由A流向C D.四点气压最低的是A 13.北半球一飞机向西飞,飞行员左侧是高气压,右侧是低气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风从南侧吹来B.飞机顺风飞行 C.飞机逆风飞行D.风从北侧吹来 14.读图,北半球中高纬环流示意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点位于30o N附近 B.乙点位于30o N 附近 C.①地是冷性气流 D.②地盛行西风 15读三圈环流图,回答15—17题。 甲乙 60o ①② 图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