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古今擅长画竹的画家

古今擅长画竹的画家

古今擅长画竹的画家
古今擅长画竹的画家

中国擅长画竹的历史名家

在中国画的历史中,有很多的画竹名家,下面我们逐一来认识:

文同(1018——1079),梓州梓潼(今四川梓潼)人。字与可,自号笑笑先生、锦江道人,世称石室先生。皇佑进,知洋洲。元丰元年出知湖州,次年正月未到任而卒,但人亦称文湖州。善诗文,工书、画。享年六十二,着有《丹渊集》。其画竹为学者所宗,谓为“湖州派”。擅画墨竹,对后世影响极大。

文同《墨竹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高克恭(1248——1310),字彦敬,号房山。擅画墨竹及山水,师文同、米芾父子,兼取董源、巨然、李成诸家之长,成自家一体。此图为高克恭传世的唯一一件画竹作品,用笔温和沉静,条理清晰,竹与脚下之石相呼应,可谓“竹石有情”。

高克恭《雨竹》

赵孟頫,号松雪,又号水晶道人,浙江吴兴(今湖州)人。宋太祖十一世孙,秦王赵德芳之后。在花鸟画方面,他糅合“徐熙野逸,黄家富贵”二体,兼工带写,不尚工巧,而以清疏淡雅取胜。

管道升,赵孟之妻,字仲姬,浙江吴兴人。工诗文书画,擅画梅、兰、竹。传世墨迹不多见。管道升画竹在元代颇负盛名,其特点是:在用墨上不求变化,竹叶并无层次,一笔完成,行笔以中锋为主,偶有侧锋。最上边的竹叶作“燕飞式”,用藏锋笔法挑出,极为生动。

李衎(1245——1320),字仲宾,号息斋道人,蓟丘(进北京)人。善画枯木竹石,尤善双勾设色竹及水墨竹。李衎曾遍游东南山川,出使过交趾(今越南),

深入竹乡观察各种竹子的生长状态。此图的题材还是修竹与树石,杂以兰花野草,共同构筑了此画幽雅明快的意境。

倪瓒(1301——1374),“元四家”之一,字元镇,号云林,别号幻霞生、荆蛮民、奚元朗、净名居士、朱阳馆主等,常州人,出身江南富豪,生活十分富裕。此画湖石瘦立,高梧疏竹,溪流涓涓,笔法雄阔,神气俱全。

???吴镇(1280——1354),

字仲圭,自号梅花道人、梅道人、梅花庵主等。嘉兴人,家贫,杜门隐居,性孤僻,不满元朝统治,从不以画媚世。除山水画外,吴镇兼善山摸竹石。喜用秃笔重墨,气势豪迈。该册的题句印记,系统记述了他写竹的经验和创作理论。吴镇

的画竹法对后世影响巨大。

柯九思(1290——1343),字敬仲,号丹丘生,别号五云阁吏,台州人。他以画竹著名,亦善作墨花。墨竹师文同,而能自创新意。他常以书法用笔写竹石,书画结合,运用自如。

王绂(1362—1416),善画竹,他笔下的竹潇洒简练,意态飞扬,很有文人画的清幽之境。王绂画竹虽承前人文同、吴镇墨竹画遗风,但笔墨韵味更具文人情怀,当时被称为画竹的“国朝第一手”。此画为元以后的新创风格。

夏昶(1388——1470),迄今为止,中国画历史上画竹最好的画家,明代人,字仲昭,号自在居士,江苏昆山人。他绘画讲究法度,结构严谨,起笔收笔

均以楷书入画,画竹几乎不见复笔。

郑燮《兰竹图》

郑燮(1693——1765),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应科举为康熙秀才,雍正十年举人,乾隆元年进士。官山东范县、潍县知县,有政声.“以岁饥为民请赈,忤大吏,遂乞病归。”作官前后,均居扬州,以书画营生。擅画兰、竹、石、松、菊等,而画兰竹五十余年,成就最为突出。

中国元代画家。清河书画舫作名士安。字彦敬,号房山道人,大都(今北京)房山人。曾任刑部主事、大名路总管、太中大夫。擅山水、墨竹,尤精云山。山水师法米芾父子,后参以董源、巨然、李成等人画法,形成笔墨凝重苍浑,淋

漓酣畅的独特风格。墨竹师法王庭筠,并结合赵孟頫、李等画竹名家之长,笔

法凝练,墨气清润,颇得竹之亭亭玉立的萧爽姿态。合诸家之长,自成一格,被推崇为“当代第一”。有《云横秀岭图》、《春山晴霭图》、《春云晓霭图》、《墨竹坡石图》等传世。

李衍(公元1254-1330年),字仲贤,号息齐道人。蓟丘(今北京人)。曾任江浙行省平章政事、吏部尚书、集贤院大学士、光禄大夫。座后追封“蓟国公”为元代画竹名家,初学王庭筠,后师法文同。著有《竹谱详绿》一书。

徐熙(活动于10世纪),锺陵(今江西南昌)人。世仕南唐(937-975),为江南名族。善写生,凡花竹、林木、蔬果、禽虫之类,长于落墨法,与黄筌画风并称"徐黄异体"。

九年级语文下册-李可染简介

李可染简介 李可染(1907年3月26日—1989年12月5日),江苏徐州人。中国近代杰出的画家、诗人,画家齐白石的弟子。李可染自幼即喜绘画,13岁时学画山水。43岁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49岁为变革山水画,行程数万里旅行写生。72岁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画研究院院长。晚年用笔趋于老辣。擅长画山水、人物,尤其擅长画牛。 代表画作有《漓江胜境图》《万山红遍》《井冈山》等。代表画集有《李可染水墨写生画集》《李可染中国画集》《李可染画牛》等。 绘画风格 主张 在山水画方面,李可染主张“可贵者胆,所要者魂”、“用最大的功力大进去,用最大的勇气打出来”,使古老的山水画艺术获得了新的生命。他也强调作山水画要从无到有,从有到无,即从单纯到丰富,再由丰富归之于单纯。 在素描方面,李可染认为素描是研究形象的科学,素描唯一的目的就是准确地反映客观形象。形象描绘的准确性,以及体面、明暗、光线的科学道理,对中国画的发展只有好处,绝无坏处。 李可染也提出过“采一炼十”的主张。意即,采矿是艰辛的,冶炼更加需要付出倍百倍的劳动,真正的艺术创造必须兼有采矿工人和冶炼家双重艰辛和勤奋。 特点 山水 李可染的山水画重视意象的凝聚。他在40年代的山水作品是一种线性笔墨结构。50年代以后的作品,由线性笔墨结构变为团块性笔墨结构,以墨为主,整体单纯而内中丰富,浓重浑厚,深邃茂密。 李可染的山水画将光引入画面,尤其善于表现山林晨夕间的逆光效果,使作品具有一种朦胧迷茫、流光徘徊的特色。从总体看,李可染的山水画比明清山水画更靠近了对象的感性真实,从某种意义上看减弱了意与形式趣味的独立性。 人物 李可染的人物画画面动态微妙,形象夸张但不丑化,朴质却不古拙,富于诙谐、机智特色和生活情趣。 牛

中国著名书画作品欣赏

中国著名书画作品欣赏 1、清华嵒《墨竹》立轴【赏析】华嵒是清代雍正、乾隆时期成就最高的画家之一。画中有“山人写竹不加思,大叶长竿信笔为。但恐吟堂霜月夜,老鸦来踏受风枝。”简短四句诗,表现出画家豪放不羁的情怀。画面可谓精当简洁,湖石瘦而透,出于随意变化的湿而整的笔致,修竹新篁,笔意隽逸。3、慈禧书法【赏析】“望隆梅鼎资调燮,宠渥芝纶介寿康”。这件作品用笔粗壮厚重,装裱华丽大气,较为恰当地显示了慈禧太后的特殊地位与作品内容的喜庆色彩。 5、李可染《迎春图》镜心【赏析】李可染除以山水画名震中外画坛外,还非常喜欢画牛。他画的牧牛图形神兼备,意境清新美妙,充满生趣和诗意。牛背上,稚气的牧童悠然自得,寥寥数笔,他便勾出一幅质朴而生机盎然的田园小景。 6、米芾《淡墨秋山诗帖》【赏析】此帖运笔如刷,笔力雄健,结态造势宽展肥美,当为米芾中年书法之精品。此帖流传有绪,历代著录于《墨缘汇观》、《石渠宝笈续编》,刻入《三希堂法帖》。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释文:淡墨秋山画远天,暮霞还照紫添烟。故人好在重携手,不到平山谩五年。 7、傅抱石《屈原》【赏析】画中的屈原昂首独行,瑟瑟的秋风,吹拂着他的头发和衣衫。身后是芦苇丛生的江潭泽畔,前方是苍茫浩瀚的汨罗江水,他“宁赴湘流”,也决不“蒙世俗

之尘埃”。画家以精细的线描用心勾画了屈原的形象,而将大片画面让与江水,使得观者在聚焦屈原的同时,感受到一种孤独无助的悲凉。8、赵佶《欲借风霜二诗帖》【赏析】徽宗在艺术上有多方面的成就,能书善画,书法称“瘦金体”。此《欲借风霜二诗帖》是纸本,楷书,33.2 x 63公分。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由两首七言与五言律诗合并而成,也名为“欲借、风霜二诗”帖。9、吴冠中《乡村》【赏析】这幅《乡村》是是一幅极具吴冠中个人特色的墨彩画。乡村的题材,景物的轻描,和谐的氛围,厚重的墨汁点化出层层的户落。作者似乎在以鸟瞰和俯视的姿态,告诉我们什么是生活,什么是乡村生活,风筝线不断,乡情更不会断。10、丰子恺《买粽子》【赏析】朱自清先生在看了丰子恺这幅题为“买粽子”的画后曾说过:“上海也不曾委曲你,瞧你那买粽子的劲儿。”是两个小孩子将篮子从楼上的窗下垂下街口买粽子,这些画,和丰先生的文字一样,性灵自在其中,充满生活情味。 11、张大千《荷花》【赏析】此幅作于1944年,那时的大千已经是名满天下,笔下的荷花更具物理、物情、物态。这幅《荷花》是张大千的代表作品,落落大方,雅俗共赏,娇艳而不俗,沉着而不浮,生动而不匠。徐悲鸿曾说:"张大千的荷花,为国人脸上增色",绝非过誉之辞。12、怀素《自叙帖》局部【赏析】《自叙帖》是怀素晚年草书的代表作。通篇为狂草,笔笔中锋,如锥划沙盘,纵横斜直无往不收;

教科版语文《徐悲鸿画马》教案

第三届全国“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案 参赛作品 课题名称:徐悲鸿画马 设计者:王守海 单位:黑龙江省讷河市九井中心小学

教材课题:徐悲鸿画马 教材分析: 《徐悲鸿画马》是本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写的是徐悲鸿刻苦练习画马,获得成功的故事。本文篇幅短小,作者选取最典型的材料来表现文章主题,并通过细节描写把徐悲鸿刻苦画马的精神和他伟大的艺术成就表现得十分深刻。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崇高理想,坚定刻苦学习的信念,形成顽强不息的意志品格。 教学方法: 本课教学设计以学生为主体,以文本为依托,采用变序教学策略,用自读、自悟、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突出学生的多元朗读,个性理解,引导学生快乐阅读,自由想象,心情表达,深刻感悟。 教学目标: 1、感悟徐悲鸿的专心致志,刻苦努力的精神。 2、引导学生理解体会徐悲鸿画马的特点,积累词句。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感悟《奔马图》,感受和学习徐悲鸿专心致志,刻苦努力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激趣生情,赏画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画画吗? 生:喜欢。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幅画,一起来欣赏吧:【课件出示八骏图】。 …… 师:让我们一起来数一数,一共有八匹马。这是八骏图.它是我国著名画家徐悲鸿的代表作之一。你们看,画上的八匹马形态各异,飘逸灵动,宛若真马一般。那么徐悲鸿为什么能把马画得这样栩栩如生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到《徐悲鸿画马》这篇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吧。和老师板书课题,齐读课题。(强调三声马) 二、自主阅读,整体把握: 师: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课文,可以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出示词语】生:自由读词。 师:觉得自己都能读准的孩子举手?这么有自信呀。从你开始领读第一行,如果他读对了,请大家跟着他一起读。 …… 师:认识了这些词语朋友,相信你们再读课文的时候,一定会流利多了,现在,就让我们来分段读读课文吧。老师想请五名同学来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通过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 师:他已经去世很多年了。你可以去查一下资料,你会了解有关徐悲鸿更多的事。 三、研读课文,品味“成功”: 1、问题牵引,理清思路。 (1)师:从刚才的汇报中,老师感觉到你们对课文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徐悲鸿是一个很有名的画家,人们对他及他的绘画作品都给予了极高的评价。那么课文中哪两个自然段是对徐悲鸿的人和他的作品进行评价的呢?是怎样评价的?谁知道答案?请你来告诉大家。

新人教版(部编)九年级语文下册《四单元 阅读 14 山水画的意境》研讨课教案_23

14.山水画的意境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把握文章写作脉络,理清论述思路; 辨析文章论证方法及作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对诗词和山水画作品的欣赏,感受山水画的意境; 初步理解意境营造是画家追求的艺术境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认识意境的本质,培养传统审美情趣; 从感受意境,品味意境,到写作时用笔墨大胆、自由地表现意境。 教学重难点: 重点:把握文章写作脉络,理清论述思路;辨析文章论证方法及作用。 难点:从感受意境,品味意境,到写作时用笔墨大胆、自由地表现意境。 教法学法: 讨论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学习法。 课前准备: 前置性作业,相关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展示李可染的山水代表画作,引起学生兴趣,引出“什么是山水画的灵魂”的问题,导入新课《山水画的意境》。 二、自学互研生成新知 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 1.文学常识 作者简介 李可染(1907—1989),江苏徐州人。中国近代杰出的画家、诗人,画家齐白石的弟子。李可染自幼即喜绘画,擅长画山水、人物,尤其擅长画牛。 代表画作有《漓江胜境图》《万山红遍》《井冈山》等。画集有《李可染水墨写生画集》《李可染中国画集》《李可染画牛》等。 2.预习检测

惆怅(chóu chànɡ)暮霭(ǎi)朝朝暮暮(zhāo) 浮光掠影(lüè)夔门(kuí)真挚(zhì)渲染(xuàn) 步骤二整体感知走进文本 完成自学检测1 一、阅读全文,思考下列问题,并试着完成思维导图。 1.作者认为山水画的灵魂是什么? 2.什么是意境? 3.为什么意境那么重要? 4.怎样创造意境? 5.意境和意匠是什么关系? 学生分组讨论,全班交流明确,教师展示思维导图。 步骤三精读课文深入理解 学生默读课文,思考并小组交流研讨问题: 作者在谈论山水画的意境时,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呢?试举例并分析其作用。 1.举例论证 2.道理论证 3.对比论证 步骤四深层探究交流展示 完成自学检测2 运用课文中有关意境的论述,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词进行赏析。 小组讨论交流,推选代表上台展示。 三、总结课文拓展延伸

徐悲鸿画马阅读答案

篇一:徐悲鸿画马阅读答案 徐悲鸿是一位举世闻名的画家。 他为了画好奔跑的马,常常跟在马车 后面,仔细观察马跑动的样子。有一次,他只顾观察,没有注意脚下的路,结果摔了一跤,满身尘土,手、脚、脸都擦破了。他爬起来,又继续追赶。 徐悲鸿画马入了迷,整天沉浸在马的世界里。他几乎每天都 要画马,他小屋的墙上,贴满了骏马图。 功到自然成,徐悲鸿终于获得了成功。他画的骏马图成了世界公认的艺术珍品。你看《奔马图》中,那气势雄壮、四蹄生风的骏马,奔腾在一望无际的原野上,显示出一股巨大的力量。那强劲的铁蹄,仿佛发出“嗒嗒”的蹄声,催人向上。 〖老百晓已完成校对〗 [教科版第四册课文] 徐悲鸿是一位举世闻名的画家,他擅(shàn)长画马。 当年,徐悲鸿为了画好奔跑的马,常常跟在马车后面,仔细观察马在行走时的神态和肌(jī)肉 变化。有一次,他因为两眼只顾盯着奔跑的马,忘记看脚下的坑洼,摔了一跤(jiāo),手、脚的皮都擦破了。可是他连身上的土也顾不 上拍(pāi)打,爬起来追赶马车继续观察。 徐悲鸿画马入了迷,在他睡觉的小屋里,贴满了骏(jùn)马图,图上的马姿(zī)态各异,他就像生活在马的世界里,随时观察揣(chuǎi)摩各种马的 形态,然后反反复复地练习画马。 功到自然成,经过多年不断地努 力,徐悲鸿终于获得了惊人的成功。他画的马,不论是奔跑的还是静立的,不论是单马、双马还是群马,都充分表现出了各种马的神态。他画的《奔马图》,骏马气势雄(xióng)壮、四蹄(tí)生风,奔腾在一望无际的原野上,显示出一股巨大的力量,看画的人仿(fǎn g)佛(fú)可以听到“嗒嗒”的蹄声。 徐悲鸿的《奔马图》成了世界公认的艺术珍(zhēn)品(pǐn)。 想 默读课文,画出课文 中写徐悲鸿专心学习画马的句子。 读 对照插图熟读下面一段课文。 他画的《奔马图》,骏马气势雄壮、四蹄生风,奔腾在一望无际的原野上,显示出一股巨大的力量,看画的人仿佛可以听到“嗒嗒”的蹄声。 练 读一读,选择两个词语各写一个句子。 奔跑 奔腾 仔细 观察 神态 追赶 惊人 成功 举世闻名 一望无际 气势雄壮 功到自然成 认 徐 肌 拍 骏 姿 雄 仿 佛 珍 品 自选词语 姿态各异 揣摩 [2008-12-01] 〖你正在浏览《老百晓在线》提供的文章〗篇二:徐悲鸿画马阅读答案 篇三:徐悲鸿画马阅读答案 教材简析:《徐悲鸿画马》是本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写的是徐悲鸿刻苦练习画马,获得成功的故事。本文篇幅短小,作者选取最典型的材料来表现文章主题,并通过细节描写把徐悲鸿刻苦画马的精神和他伟大的艺术成就表现得十分深刻。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崇高理想,坚定刻苦学

二年级上册课文《徐悲鸿画马》教案

二年级上册课文《徐悲鸿画马》教案 教材简析: 《徐悲鸿画马》是本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写的是徐悲鸿刻苦练习画马,获得成功的故事。本文篇幅短小,作者选取最典型的材料来表现文章主题,并通过细节描写把徐悲鸿刻苦画马的精神和他伟大的艺术成就表现得十分深刻。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崇高理想,坚定刻苦学习的信念,形成顽强不息的意志品格。 设计理念: 本课教学设计以学生为主体,以文本为依托,采用自读、自悟、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突出学生的多元朗读,个性理解,引导学生快乐阅读,自由想象,心情表达,深刻感悟。教学目标: 1、学会课后田字格中的10个生字,会认课后双横线中的10个生字。 2、引导学生感悟徐悲鸿的专心致志,刻苦努力的精神。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感受和学习徐悲鸿专心致志,刻苦努力的精神。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生情,赏画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画画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幅画,一起来欣赏吧:【课件出示八骏图】。 师:从画面上你看到什么了?觉得这些马画得怎么样? 师:知道这幅画叫什么名字吗? 师:不错.这正是八骏图.它是我国著名画家徐悲鸿的代表作之一。你们看,画上的八匹马形态各异,飘逸灵动,宛若真马一般。那么徐悲鸿为什么能把马画得这样栩栩如生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到《徐悲鸿画马》这篇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吧。和老师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自主阅读,整体把握: 1、师: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课文,可以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师:刚才你们读得那么认真,相信课文里的词语朋友一定难不倒你们。看,他们都已经跑到屏幕上去了,自己先试着读一读,看谁最先全部认识他们。(自由认读。) 3、师:觉得自己都能读准的孩子举手?这么有自信呀。从你开始领读第一行,如果他读对了,请大家跟着他一起读。 4、师:你们的表现真棒。认识了这些词语朋友,相信你们再读课文的时候,一定会流利多了,现在,就让我们来分段读读课文吧。老师想请五名同学来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通过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部编版小学语文《徐悲鸿画马》教案

《徐悲鸿画马》(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课后田字格中的10个生字,会认课后双横线中的8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学习课文1-3自然段,体会徐悲鸿画马画得好,是他仔细观察、勤 学苦练的结果。 教学重点:学习生字新词,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了解徐悲鸿画马的成功是与他仔细观察、勤学苦练分不开的。 学习目标 我会抓住关键词语品读故事 学习清单 1、我能找到关键词句。 2、我能根据关键词现象情境。 3、我能联系生活说说体会。 教学过程: 一、导学 在这个单元,我们了解了中国古代著名的天文学家张衡小时候数星星的故事,学习了外国科学家霍金小时候勤思爱问的故事,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八课,齐读课题。

二、分享学习目标 通过前两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学习名人故事,可以用“读故事-品故事-讲故事”的方法,这节课,我们来重点学习如何品读故事。出示学习目标:我会抓住关键词语品读故事 三、【读故事】 (出示奔马图)徐悲鸿是我国著名的大画家,他笔下的马,超凡脱俗、豪迈奔放、给人一种向上的力量。他的马怎么画的这么好?他是怎么画马的?让我们走进课文,读读徐悲鸿画马的故事。 (读准字音,读通故事) (一)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不好的地方多读几遍。 2、检查生字、生词。 世注爬沉界 功术壮示巨 悲顾继续几 获雄显股 注意爬起沉浸世界 骏马奔腾强劲铁蹄 举世闻名一望无际艺术珍品 气势雄壮四蹄生风催人向上 3、再读课文,说说你知道了什么?相机理解“举世闻名”

四、【品故事】 (一)学习第2、3自然段 师:徐悲鸿为什么能成为一位举世闻名的画家呢?请大家再去读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用一个词语说说原因。 1、快速读第二段,说出“仔细观察”。 2、他是怎样“仔细观察”的呢?细读课文第2段,画出相关词句。 3、交流: (1)句子1:“常常”(换词理解:经常) (2)句子2:“手、脚、脸”“都”(想象情境:我仿佛看到——联系实际:如果是我——) (3)句子3:“又”(艰辛、刻苦) (4)师生配合读第2段 4、学习第3段。 徐悲鸿这样认真的观察马,相信他练习画马时也肯定一点也不含糊,看看他是怎么画马的呢? (1)自己读读第三段,划出相关词句。 (2)理解“沉浸”“几乎每天”“贴满”(拓展想象) A、引导想象,整天沉浸在马的世界里会是什么样子。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他看到的是();想到的是();口里说的是();手上拿的还是是(),真是对画马入了迷。——这就是“沉浸”在马的世界里。

2018年12月大学英语四级翻译练习题:徐悲鸿的马

2018年12月大学英语四级翻译练习题:徐悲鸿的马2018年12月大学英语四级翻译练习题库 英语四级翻译练习题:徐悲鸿的马 古代的艺术家热衷于画被驯服的马,画家徐悲鸿却对画野马情有独钟。这位国画大师在法国进修期间学习了马的解剖,他花费大量的时间观察马的动态和表情。徐悲鸿画的马,有的飞奔,有的小跑,形态各异,非常有魅力。他画的马多是黑色,结合了中西方绘画手法,线条和笔画简单,但是每幅画所画的动物却都十分传神。 【参考译文】 Unlike ancient artists obsessed with saddled horses, Xu Beihong preferred feral and wild ones. Trained in France, the Chinese master studied equine anatomy, spending hours observing horses’ movements and expressions. Xu’s portrayals of horses galloping or trotting past, in a rich variety of poses, are some of the most captivating of their kind. Using mostly black ink, they combine the best methods from East and West. The lines and brush strokes are simple, yet invariable evoke the essence of the animals. 【重点词汇】 热衷于:be obsessed with; be wild about; be bound up in; be keen on; be on fire for; be enthusiastic about; be full of enthusiasm about 被驯服的:domesticated; saddled 对……情有独钟:have an affinity to sth. ; prefer 解剖:anatomy

11《艺术作品中的动物》优质教案

11《艺术作品中的动 物》优质教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11《艺术作品中的动物》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识:够认识辨别雕塑、泥塑、中国画、儿童画艺术表现形式的基本特征,知道很多艺术作品中的动物,艺术家在色彩、造型上进行了变形、夸张,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展现动物的特征,以寄托人们美好的愿望。 技能:学习描述不同表现形式的作品,能抓住作品在色彩、造型、材质上的基本特点,用简短的语言大胆表述出自己对作品的感受。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视频欣赏、图片对比、小组讨论、互动游戏等多样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感受艺术作品中动物的造型特点与色彩特点。通过视觉、听觉甚至触觉的体验,激发学生大胆表达出自己对不同艺术形式的感受。指导学生利用发现式、小组合作式等学习方式感悟到动物造型中夸张、变形的表现手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了解艺术的丰富性,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同时对民间文化的接触,培养学生珍视民间文化艺术的情感,同时对学生进行热爱小动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教育。 教学重点: 1.认识多种美术表现形式,能从色彩、造型、材质、呈现方式方面进行描述。 2.了解艺术作品中经常运用的夸张、变形手法。 3.初步了解动物在民间艺术中的寓意。 教学难点:

体会不同艺术形式给我们带来的不同美感,并将此感受加以描述。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小朋友们,你们去过动物园吗在动物园里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什么动物呢 生:大象、老虎、狮子、猴子…… 师:看来小朋友们都非常喜欢动物,动物是人类的朋友,很多艺术家同样喜欢动物,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去表达对动物的喜爱之情。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艺术作品中的动物。 揭示课题:《艺术作品中的动物》。 二、讲授新课 1.赏析探究 (1)欣赏书中作品 你们知道下面的两幅画分别是哪两位画家画的吗 多媒体课件出示图片,让学生连连看,哪位画家擅长画哪样动物。 生:李可染——牛 张仃——鸡 师:我们先来看一看李可染老先生画的牛。 师:你知道李可染为什么喜欢画牛吗他为什么要把牛称作老师呢请你从这个小故事中寻找答案。

论徐悲鸿画马的艺术风格

论徐悲鸿画马的艺术风格 徐悲鸿是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江苏宜兴人。少年时刻苦学画,后留学法国。在绘画创作上,他提倡尽精微,致广大;对中国画,主张“古法之佳者守之,垂绝者继之,不佳者改之,西方绘画可采入者融之”,强调写实,提倡师法造化,反对因循守旧,注重兼蓄并收,他富有创造力的画作和伟大的精神,对近现代中国画坛影响极大,为中国乃至国际画坛树立了一个绝佳的典范,是一位划时代的伟大艺术家。 徐悲鸿擅长油画、中国画,尤精素描。人物造型,注重写实,传达神情。曾创作《九方皋》、《愚公移山》等寓有进步思想的历史画。所画花鸟、风景、走兽,简练明快,富有生气,尤其以画马驰誉中外。画融合中西技法,笔墨酣畅淋漓、形神俱备,他那刚建敏捷、强壮彪悍的骏马给人以自由和力量的象征,进而鼓舞人们奋发图强,积极向上,而自成面貌。 从古至今的历史中人们对马的认识远远不只是会奔跑,替人们分担劳务,吃苦耐劳,而更多的是马代表了一种精神,一种积极向上,使人振奋,奔放豪迈,桀骜不驯的精神,特别是一种时代的民族精神,它成了一个民族精神的象征。 徐悲鸿擅长绘画各种题材,以动物,尤其是骏马画得最为出色,堪称是中西融合的现实主义艺术创作风格的典范。前人画马颇为生动,但只见其大势,不见细节和笔墨;徐悲鸿以大笔挥洒的写意法画马,其画则极为生动。而且,古人画马多取静态,马静笔墨也静;徐

悲鸿画马则多以动态,马动则笔墨也动,尤其是他常画的奔马,昂首天外,奔蹄如飞,皆有意气风发,不可一世的气概。 如其1931年《九方皋》中的马,便纯粹是国画的气魄。他以带魏碑兼草隶的书法笔意,勾写马的躯干,同时也现出神韵,再借大笔挥洒,写出马尾及鬃,再用水墨渲染,有笔有墨,而并非西洋的色彩法和水彩笔意。而后他画马,则全是奔驰或站立的野马,用线更加率意和流畅,有的也更加粗健;用墨更加潇洒,更加展现出国画“写”的精神。从马的动态到画马的笔墨,全都十分生动自然。 徐悲鸿画马既借鉴了传统笔墨的表现,又大胆的突破了传统笔线的束缚。他采用西方绘画中体面、明暗分块造型的方法,与传统的笔墨技法相结合,以写意的写法纵情挥洒,却又能不逾越严格写实的规矩。他用大块的灰墨摆出马的体态,刚柔兼济的几笔写出四肢的主要肌肉骨骼。有些笔触,具有明显的油画笔触的效果;有些笔触,则干脆是用油画扁笔刷出来的。因此,对表现对象的质感、量感、运动感,收到了良好地效果。再用浓墨点五官,焦墨扫鬃尾。在他的这种描绘中,不仅充分注意到传统笔墨轻重、疾缓、枯润、浓淡、疏密、聚散的节奏韵律的抒写性,而且充分注意到笔墨作为“造型语言”的严格写生、写实的造型性,并使二者达到高度的完美融合,标志着中西融合的艺术理论和理想在创作实践中的最高成就。 如其1940年,欣闻鄂北大胜,豪兴勃发而作的《群马》图,标志着“徐悲鸿的马:这一典型形象的形成。徐悲鸿在与群马的朝夕相处中,细审其性格、神情,同时笔下的形象也在集中、概括、提炼、

李可染画牛作品欣赏

李可染画牛作品欣赏 李可染画牛作品欣赏 李可染." src="https://www.doczj.com/doc/2f9364489.html,/DownloadImg/2012/08/2211/2 6324001_2" src_cetemp="https://www.doczj.com/doc/2f9364489.html,/DownloadImg/2012/0 8/2211/26324001_2" real_src="https://www.doczj.com/doc/2f9364489.html,/DownloadImg/2012/08/2 211/26324001_2">李可染." src="https://www.doczj.com/doc/2f9364489.html,/DownloadImg/2012/08/2211/2 6324001_3" src_cetemp="https://www.doczj.com/doc/2f9364489.html,/DownloadImg/2012/0 8/2211/26324001_3" real_src="https://www.doczj.com/doc/2f9364489.html,/DownloadImg/2012/08/2 211/26324001_3">李可染." src="https://www.doczj.com/doc/2f9364489.html,/DownloadImg/2012/08/2211/2 6324001_4" src_cetemp="https://www.doczj.com/doc/2f9364489.html,/DownloadImg/2012/0

8/2211/26324001_4" real_src="https://www.doczj.com/doc/2f9364489.html,/DownloadImg/2012/08/2 211/26324001_4">李可染." src="https://www.doczj.com/doc/2f9364489.html,/DownloadImg/2012/08/2211/2 6324001_5" src_cetemp="https://www.doczj.com/doc/2f9364489.html,/DownloadImg/2012/0 8/2211/26324001_5" real_src="https://www.doczj.com/doc/2f9364489.html,/DownloadImg/2012/08/2 211/26324001_5">李可染." src="https://www.doczj.com/doc/2f9364489.html,/DownloadImg/2012/08/2211/2 6324001_6" src_cetemp="https://www.doczj.com/doc/2f9364489.html,/DownloadImg/2012/0 8/2211/26324001_6" real_src="https://www.doczj.com/doc/2f9364489.html,/DownloadImg/2012/08/2 211/26324001_6">李可染." src="https://www.doczj.com/doc/2f9364489.html,/DownloadImg/2012/08/2211/2 6324001_7" src_cetemp="https://www.doczj.com/doc/2f9364489.html,/DownloadImg/2012/0 8/2211/26324001_7" real_src="https://www.doczj.com/doc/2f9364489.html,/DownloadImg/2012/08/2 211/26324001_7">李可染." src="https://www.doczj.com/doc/2f9364489.html,/DownloadImg/2012/08/2211/2

徐悲鸿的马

徐悲鸿的马 《徐悲鸿画马技法》主要内容:徐悲鸿,(1895-1953)江苏宜兴人。自幼随父读书习画,1915年考入复旦大学。1919年赴法求学;被法国最享盛名的画家达仰收为学生。1923年春,他的油画《老妇》入选法国全国美展,回国后,先后任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北平艺术学院院长,中央美术学院院长,全国美术家协会主席。在马画领域,徐悲鸿以全新的思维理念,融西画因素于中国绘画技法之中,经长期实践终以大写意的形式呈现于世人面前——这就是悲鸿马。 悲鸿马与传统马相比更加昂扬、奔放、蓬勃,更具视觉冲击力、更具精神感召力、更加具有时代精神。 悲鸿马是在大的社会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它的出现在中国画马领域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是中国画马史上的里程碑。不仅在表现形式上悲鸿马独冠绝时而且与时代脉搏紧紧相连,悲鸿马极少备鞍勒缰,它们为祖国为民族的命运扬鬃奋蹄、驰骋嘶鸣。 “微能奔走耳,未死未辞劳。哀鸣思战斗。相期效死得长征。百载沉疴终自起,首之瞻处即光明。辛巳八月十日第二次长沙会战忧心如焚。” “山河百战归民主,铲尽崎岖大道平。” 这些款识真实反映了徐悲鸿忧国忧民的真实思想、高度的思想性与高度的艺术性完美的结合,这就是我所认识的悲鸿马。 《战马》无背景,雪白的宣纸上绘一匹精神抖擞挺立的骏马,几乎占满画幅,更凸显其雄姿勃发,气势昂扬。骏马三足踏地,而左前蹄已轻轻抬起,转颈回首,似在谛听,虽似静态,而拂动的马鬃与马尾,则带飞动之势,好似随时会奔腾而去。马的外形以圆浑有力的线条勾勒,浓墨重笔融入魏碑兼草隶的书法笔意,马头大片留白,表现出高光,强化马的立体感与马头的坚硬质感;用重笔直下,笔触明快,表现强壮有力而转侧灵活的势态;身体以稍淡的笔墨纵笔挥洒,将躯体块面清晰交代;用劲健的线条,勾画突出的关节、坚硬的马蹄等处;马鬃马尾最有气势,阔笔横扫,飞动之势破空而出。徐悲鸿以痛快淋漓的笔墨尽抒胸臆,将战马的神韵表现备至,飞泻直出的笔势,遒劲流畅的线条,如同他满腔难以遏制的热情。此幅《战马》正是作于1939年,时值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之际,悲鸿先生画此马应为出征的将士鼓舞士气的作品,画中战马以一副不可一世的雄赳赳气昂昂之势,像是即将奔赴

李可染作品赏析

当代李可染国画家作品赏析 李可染生于江苏徐州,13岁从师乡贤钱食芝学习传统山水画,16岁入上海私立美专师范科学习。1929 年以优异的成绩入杭州西湖国立艺术院,破格录取为研究生,师从林风眠、法国名画家克罗多两位教授,研习西画。 新中国成立后,他进一步致力于中国画艺术的革新。将“可贵者胆,所要者魂”、“用最大的功力打进去,用最大的勇气打出来”为座右铭,使古老的山水画艺术获得了新的生命。可染先生的山水深厚凝重,博大沉雄,以鲜明的时代精神和艺术个性,促进了民族传统绘画的嬗变与升华。可染先生自成体系的教育思想,出现了活跃于画坛的“李可染学派”。他不仅是画坛辛勤耕耘70余年的一代宗师,而且在艺术观念的开拓上也做出了重要贡献。李可染是二十世纪“金石派”的重要山水画大师,一生致力于“为祖国山河立传”。其影响早已越出美术界,受到各方面的高度评价。 李可染的山水画重视意象的凝聚。他在40年代的山水作品还留有朱耷、董其昌的影子,清疏简淡,是一种线性笔墨结构。50年代以后的作品,借助于写生塑造新的山水意象,由线性笔墨结构变为团块性笔墨结构,以墨为主,整体单纯而内中丰富,浓重浑厚,深邃茂密。他在中国画领域,尤其是山水方面尤为突出,他强调作山水画要从无到有,从有到无,即从单纯到丰富,再由丰富归之于单纯。而李可染无疑最具有代表性,它通过写生和借鉴西方艺术的方式跳出前人巢臼,改革和促进了中国画的发展,创造出了具有鲜明时代风格的山水新面貌。六十年代开始,李可染自言进入了“采一炼十”的过程,他从大自然中采集素材,再将它们提炼并表现在皴法、光影、构图和意境之上,创造出一套崭新的艺术语言。李可染的水墨画一扫逸笔优雅的文人积习,尤其是那以悲沉的黑色形成的基本色调,深深地捉住人们的感觉,而在这悲怆旋律的制约下,画中即使偶有淡淡的幽雅,也会被这"黑色世界"造成凄迷的基调。从总体看,李可染的山水画比明清山水画更靠近了对象的感性真实,从某种意义上看减弱了意与形式趣味的独立性。出版有《李可染水墨写生画集》、《李可染中国画集》、《李可染画牛》等。而代表作品有《江山无尽图》、《万山红遍》、《漓江胜境图》、《井冈山》和《爱晚亭》等。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举国欢欣,人民对新的生活充满期盼;五、六十年代,毛泽东诗词成了不少艺术家的创作题材,故此以毛泽东诗词为题的画作不计其数,“万山红遍”更是当时最为欢迎的名句之一。该时候许多画家绘画秋山红叶,被美术史家称之为“红色山水”,“红色”亦被赋予红色政权统治中国的政治含义和时代特征。 《万山红遍》是李可染的重要代表作,《万山红遍》透露李 可染艺术道路的转折点。1962年一幅构图饱满,以红叶密布前 景为主。这幅作品画山间瀑布,溪水奔流;1962年一幅画小河弯 曲,汇成水塘。本图朱砂点叶的面积较小,但与朱膘、赭石色 呼应,红色调中见冷暖对比,层次丰富。1962年一幅,以朱砂 色为主,画面浓艳强烈。由此可见,同是一个题材,可染师每 次画都有不同,因此,每一幅画都是一次再创作。不凡之处便 是作者用了大量朱砂来渲染画面,满目红山,意境非凡。据说, 当时李可染画《万山红遍》用掉内库半斤朱砂。以朱砂作画, 前人有过,但多用于佛像、钟馗、花卉,如此大量用于山水画

徐悲鸿与马

徐悲鸿与马 徐悲鸿以画马著称于世,泼墨写意或兼工带写,塑造了千姿百态、倜傥洒脱的马,或奔腾跳跃、或回首长嘶,或腾空而起、四蹄生烟……。他画的马既有西方绘画中的造型,又有中国传统绘画中的写意,融中西繪畫之長於一爐,笔墨酣畅,形神俱足。它那刚劲矫健,剽悍的骏马,给人以自由和力量的象征,鼓舞人们积极向上。他对马的肌肉、骨骼以及神情动态,作过长期的观察研究。早在巴黎高等美术学校学习期间就常常去马场画速写,并精研马的解剖,积稿盈千。这为他后来创作各种姿态的马,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徐悲鸿自已也说道:“我爱画动物,皆对实物下过极长时间的功夫,即以马论,速写稿不下千幅,并学过马的解剖,熟悉马之骨架肌肉组织,然后详审其动态及神情,方能有得。”從而能夠成馬在胸,游刃有餘地去補捉瞬間即逝的動態神情,得心應手地採用前人不敢涉獵的大角度透視,創作出來的崭新藝術形象。 马,在中国人心目中始终是人才的象征,民族振奋的象征,执着于现实的徐悲鸿翻来覆去地画马,正是有所感而发,尽抒胸臆。徐悲鸿笔下的马,从来不戴缰辔,但在《九方皋》画面上黑色雌马,却例外地戴上缰辔,有人问悲鸿这是为什么,悲鸿笑着答道,“马也和人一样,愿为知己者用,不愿为昏庸制。徐悲鸿画马,不仅只为一般观赏,而大多是借以抒发郁结难言之悲愤和爱国忧世的心情。1932年,上海“一·二八”事变爆发,驻沪19路军与上海人民奋起抗日,徐悲鸿激于爱国热情。画了一匹昂首屹立的马,命名为《独立》,表达出希望祖国独立强盛的时代意识,使人感奋。 1935年,徐悲鸿画《奔马》一幅,在画上题写了“此去天涯将焉托,伤心竞爽亦徒然”,忧国忧民之心溢于言表。他的《嘶马图》,画一匹马在荒野里奋跃前蹄,题“哀鸣思战斗,迥立向苍苍”的诗句。他还画了“相期效死得长征”的奔马,热切期望中华民族觉醒,奋起自救。他借马的形象表达的高尚情操和他在艺术作品中所寄托的内涵更成为鼓舞人们的精神力量。 1949年,新中国成立,徐悲鸿画的奔马题为《奔向太阳》。抗美援朝战争中,他为志愿军画《奔马》,还亲笔写了一封热情洋溢的信。1953年9月26日,徐悲鸿因劳累过度,脑溢血复发逝世,就在这一年上半年他画了两幅极有历史意义的《奔马》,一幅是献给毛泽东主席的,题“百载沉疴终自起,首之瞻处即光明”,表达了他对共产党的热爱之情。另一幅题有“山河百战归民主,铲尽崎岖大道平”,这是画家对新中国的正确理解,也是他毕生追求的理想。从这幅画的题跋上看,此《奔马图》作于1941年秋季第二次长沙会战期间。此时,抗日战争正处于敌我力量相持阶段,日军想在发动太平洋战争之前彻底打败中国,使国民党政府俯首称臣,故而他们倾尽全力屡次发动长沙会战,企图打通南北交通之咽喉重庆。二次会战中我方一度失利,长沙为日寇所占,正在马来西亚槟榔屿办艺展募捐的徐悲鸿听闻国难当头,心急如焚。他连夜画出《奔马图》以抒发自己的忧急之情。在此幅画中,徐悲鸿运用饱酣奔放的墨色勾勒头、颈、胸、腿等大转折部位,并以干笔扫出鬃尾,使浓淡干湿的变化浑然天成。马腿的直线细劲有力,有如钢刀,力透纸背,而腹部、臀部及鬃尾的弧线很有弹性,富于动感。整体上看,画面前大后小,透视感较强,前伸的双腿和马头有很强的冲击力,似乎要冲破画面。徐悲鸿早期的马颇有一种文人的淡然诗意,显出"踯躅回顾,萧然寡俦"之态。至抗战爆发后,徐悲鸿认识到艺术家不应局限于艺术的自我陶醉中,而应该与国家同呼吸共命运,将艺术创作投入到火热的生活中去,所以他的马成为正在觉醒的民族精神的象征。而建国后,他的马又变"山河百战归民主,铲尽崎岖大道平"的象征,仍然是奔腾驰骋的样子,只是少了焦虑悲怆,多了欢快振奋。 徐悲鸿的八骏图,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它面长颈长,四脚匀称,蹄坚趾固,鬃毛飞扬,体形完美,步伐矫健,迅捷神骏,既能驮负重物,又能日行千里。马又是孤傲的,它从不轻易被人驯服,但一旦把你当成朋友,它就为你全盘付出。 大师采用了豪放的泼墨和劲秀的线描写意方法,着重刻画出马的神韵和气质。画中的马雄骏、矫健、轻疾,颇有“瘦骨铜声”之美感,奔马强壮有力,生气勃勃,这幅《奔马图》不仅表现了马的精神和特征,更赋予了画家自己的个性和理想———为振兴民族艺术而奋斗! 这幅画是徐悲鸿他跟在六匹马旁跑,通过观察。回到家里,把他认为最精彩的片断画下来。你看!那六匹马的神态、动作各不相同。有的四脚腾空;有的前脚落地后脚翘起;有的……徐悲鸿不愧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画家。他画的《奔马图》中的马是栩栩如生的。他把我也引到画中去。

李可染画牛

李可染画牛 李可染先生1907年3月26日生于江苏徐州,13岁从师乡贤钱食芝学习传统山水画,16岁入上海私立美专学习。1929年以优异的成绩入杭州(国际)西湖艺术院,破格录取为研究生,师从林凤眠等教授,研习西画。1943年应聘为重庆国立艺专讲师,从事中国画教学、创作和工作。1946年应徐悲鸿之聘为国立北平艺专中国画教授,同时师从齐白石、黄宾虹,潜心于民族传统绘画的研究与创作。 新中国成立后、他进一步致力于中国画艺术的革新。将“可贵者胆,所要者魂”、“用最大的功力打进去,用最大的勇气打出来”为座右铭,使古老的山水画艺术获得了新的生命。可染先生的山水深厚凝重,博大沉雄,以鲜明的时代精神和艺术个性促进了民族传统绘画的嬗变与升华。可染先生自成体系的教育思想,出现了活跃于画坛的“李可染学派”。它不仅是画坛辛勤耕耘70余年的一代宗师,而且在艺术观念的开拓上也作出了重要贡献,既影响早已越出美术界,受到各方面的高度评价。作品在国内外各大博物馆多有收藏。专集有《李可染画辑》、《李可染画集》等。李可染绝笔《九牛图》1998年曾以360万元成交。 李可染画牛始于30年代,主要画北方的黄牛,40年代以后开始画南方的水牛。50年代,画牛成为其山水画的补充,画起来相对轻松。著名美术评论家郎绍君先生对李可染的耕

牛评价极高:“各式各样的耕牛图都造型严谨、笔墨精炼、极富情趣。透露出画家未泯的童心和对诗意田园生活的向往。” 《九牛图》,作于1988年,其时大师虽届晚年,但其笔墨,老而弥辣。李可染曾在其另一幅《九牛图》中题道:“水牛水牛你最可爱,你有中国作风、中国气派,坚毅雄浑,无私拓大……你角大如虹,腹大如海,脚踏实地而神游天外……”牛的作风、品性,正是大师一生艺术创作的真实写照,《九牛图》,不但有自抒胸襟之意,更从画面中表达出中华民族像牛一样浑厚博大的精神力量。 1988年作《九牛图》,“藏之深山”已久,曾出版的《李可染书画全集》也未录印此图。《九牛图》未画自然景观,也没有出现小牧童,纯以牛为主角。画家为大、小九牛写形、传神、造像,其规模之宏大、气势之磅礴、力度之强劲,无可比拟。 《九牛图》原初画稿,约发端于1984年,称《九牛图卷》。九牛布局单列横排,近似唐代韩滉《五牛图》。对照1988年《九牛图》,全然打破韩滉《五牛图》传统程序。画右,正、背、欹、反,四牛一组;画左,或立、或卧、或啃蹄、或举耳聆听,五牛为一组。两组相互造势,近乎两个“圆”,又如平展开来的“太极图”,循环流动不已,从而诞生了一个前所未有的“二圆旋波”新图式。遵循起、承、转、合规律,对意象予以自由调遣,在广阔无垠的时空背景上,突出

李可染画牛图鉴赏

李可染画牛图鉴赏 画牛第一人-- 李可染 李可染(转" align=absMiddle src="https://www.doczj.com/doc/2f9364489.html,/DownloadImg/2012/04/1 113/23102735_1.gif" width=15 height=15 real_src="https://www.doczj.com/doc/2f9364489.html,/DownloadImg/2012/ 04/1113/23102735_1.gif">李可染." name=image_operate_11081300000012906 alt="[转载]古今画牛第一人-- 李可染." src="https://www.doczj.com/doc/2f9364489.html,/DownloadImg/2012/04/1 113/23102735_2" width=690 height=231 real_src="https://www.doczj.com/doc/2f9364489.html,/DownloadImg/2012/ 04/1113/23102735_2"> 李可染." name=image_operate_13661310114538359 alt="[转载]古今画牛第一人-- 李可染." src="https://www.doczj.com/doc/2f9364489.html,/DownloadImg/2012/04/1 113/23102735_3" width=385 height=69 real_src="https://www.doczj.com/doc/2f9364489.html,/DownloadImg/2012/ 04/1113/23102735_3"> 李可染(1907.3 —1989.12),江苏徐州人,原名李永顺。

徐悲鸿画马

《徐悲鸿画马》教学设计 哈尔滨市阿城区平山中心小学 王莉春 教材简析: 《徐悲鸿画马》是本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写的是徐悲鸿刻苦练习画马,获得成功的故事。本文篇幅短小,作者选取最典型的材料来表现文章主题,并通过细节描写把徐悲鸿刻苦画马的精神和他伟大的艺术成就表现得十分深刻。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崇高理想,坚定刻苦学习的信念,形成顽强不息的意志品格。 设计理念: 本课教学设计以学生为主体,以文本为依托,采用自读、自悟、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突出学生的多元朗读,个性理解,引导学生快乐阅读,自由想象,心情表达,深刻感悟。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感悟徐悲鸿的专心致志,刻苦努力的精神。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感受和学习徐悲鸿专心致志,刻苦努力的精神。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生情,赏画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认识他吗?(课件出示徐悲鸿的画像)他就是我国著名的画家徐悲鸿,他的作品《八骏图》《会师东京》《田横五百士》在社会上享有盛誉,但是他的《奔马图》更是令人赞不绝口,那么徐悲鸿是怎么取得成功的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14课——徐悲鸿画马,让我们到课文中需找答案吧。 和老师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自主阅读,整体把握: 师: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课文,可以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生:读课文 师:刚才你们读得那么认真,相信课文里的词语朋友一定难不倒你们。看,他们都已经跑到屏幕上去了,自己先试着读一读,可以请同桌帮你纠正字音,看谁最先全部认识他们。 【出示词语】 生:自由读词。 师:觉得自己都能读准的孩子举手?这么有自信呀。从你开始领读第一行,如果他读对了,请大家跟着他一起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