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药保护肠黏膜屏障功能的研究进展_焦占江

中药保护肠黏膜屏障功能的研究进展_焦占江

74

第11卷 第8期 2009 年 8 月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JOURNAL OF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CM

Vol. 11 No. 8 Aug .,2009

胃肠道不仅是一个传输、消化和吸收营养物质

的消化器官,其黏膜还是一道分隔内外环境,保护机体免受细菌、毒素等有害物质侵袭的内在屏障。肠黏膜屏障包括完整的肠上皮细胞及其细胞间连接构成的机械屏障、胃肠相关淋巴样组织及分泌型抗体所构成的免疫屏障和肠道正常菌群构成的生物屏障,肠黏膜屏障是肠道防御机制最重要的环节。在创伤、手术、放疗、化疗、严重感染、休克等应激状态或长期肠外营养的情况下,肠道黏膜的结构和功能受到严重损害,导致肠黏膜屏障功能障碍,严重者可导致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而危及生命。祖国医学认为人体的各个部分都是紧密有机联系的,除了对发病原因的治疗外,更注重对人体内环境的调节,应用中医药防治肠黏膜屏障功能障碍取得良好效果。现将中药保护肠黏膜屏障功能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 中药对肠黏膜机械屏障的保护作用

肠黏膜屏障中机械屏障最重要,正常情况下,肠黏膜上皮细胞、细胞间紧密连接与菌膜三者构成肠道的机械屏障,能有效阻止细菌及内毒素等有害物质透过肠黏膜进入血液。中药通过维持肠黏膜组织的完整性、降低过高的肠黏膜通透性、促进肠蠕动和增加肠黏膜血流来实现对肠黏膜机械屏障的保护。谢肄聪等[1]报道藿香正气软胶囊能够明显降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水平,降低血浆中二胺氧化酶(DAO)的活性,并显著提高小肠上皮细胞细胞膜流动性,从而有益于肠上皮细胞的完整性,维持肠

机械性屏障功能的正常。刘承林等[2]

在动物实验究发现大黄能促进肠黏膜杯状细胞增生,分泌粘液保护肠黏膜,阻止毒素与上皮细胞接触,保护肠黏膜的

完整性。杨建东等[3]

研究表明大黄可减轻内毒素引起的肠壁血管通透性升高,阻止肠腔中的细菌、毒素进入血循环,维持跨肠黏膜电位差,保护肠黏膜屏

障。魏宏建等[4]

研究表明三七总皂苷能显著降低肠黏膜通透性,抑制肠道细菌易位,对肠黏膜有明显的

保护作用。姚永莉等[5]

在四君子汤治疗实验脾虚证

对胃肠黏膜细胞增殖动力学的影响中发现四君子汤具有改善黏膜细胞增殖,维持肠黏膜完整性的作用。

吴承堂等[6]

在研究中发现清胰汤对肠黏膜损伤的修复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用药后肠黏膜肠黏膜宽度、高度和面积均明显增加,黏膜蛋白含量增加,可能是通过诱发处于G1/G0期上皮细胞增殖分化,激活肠黏膜氨基酸运输来增加黏膜蛋白合成,提高上皮细胞再生能力,以促进上皮修复,保护肠黏膜的完整性。益气健脾类药物党参、黄芪、白术、甘草等的不同提取部位对小肠上皮细胞增殖具有调控作用,从而保护黏膜损伤,促进黏膜修复[7]。解基良等[8]在承气方剂对肠屏障功能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中发现承气方剂可促进肠管蠕动,改善MODS 时肠管平滑肌肌动蛋白免疫组化染色显色不均和淡染色现象,保持肠组织完整性。此外,承气方剂和谷氨酰胺一样具有增强细胞代谢和恢复组织的作用。康复笑等[9]报道大黄可兴奋肠壁M 样受体,促进肠蠕动,消除肠麻痹,其中番泻苷,特别是番泻苷A 有明显的致泻作用,可促进胃肠道蠕动,其机理主要是增强肠张力和蠕动,减少水分吸收。胃肠黏膜缺血、缺氧是导致胃肠功能障碍的主要病理基础,丰富的血流量可供给肠黏膜充足的氧合营养物质。陈德昌等[10]研究表明大黄能明显降低血液粘稠度,缓解胃肠黏膜低氧状态,改善危重症患者胃肠黏膜的血流灌流和氧合状况,对应激性胃肠黏膜病变和中毒性肠麻痹有较好的疗效。张建新等[11]在丹参对急性胰腺炎大鼠肠循环的影响及其保护作用研究中发现丹参能改善缺氧状态下组织细胞的能量供给,对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大鼠肠壁组织循环灌注不良引起的肠屏障功能损伤有良好的保护作用。黑子清等[12]在动物实验中发现黄芪能明显改善再灌注的肠微循环血流,减少再灌注后的不复流或低灌流,从而防止再灌注后进一步产生缺血性损伤。夏中元等[13]在参附注射液对休克复苏时肠黏膜保护作用机制的研究时发现增加血流量灌注是参附注射液保护失血性休克复苏期间肠黏膜屏障机制之一。

中药保护肠黏膜屏障功能的研究进展

焦占江1,王 冰2,王 烈2

(1.福建中医学院,福建 福州 350025;2.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福建 福州 350025)

摘 要:

近年来保护肠黏膜屏障功能成为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热点,中药防治肠黏膜屏障功能障碍取得良好效果,并逐步显露出其优势,对中药保护肠黏膜屏障功能的研究进展进行归纳,内容包括保护肠黏膜机械屏障、免疫屏障、生物屏障等方面,并展望了中药在保护肠黏膜屏障功能方面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肠黏膜屏障;中药;综述中图分类号:R65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2X (2009)08- 0074- 03收稿日期:

2009-03-25作者简介:

焦占江(1981-),男,河北清河人,硕士,

主要从事中西医结合肿瘤外科临床及基础研究工作。

11卷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 中药对肠黏膜免疫屏障的保护作用

肠道黏膜免疫防御系统是抑制性免疫不是激活性免疫,由分泌性免疫球蛋白(slgA)和肠相关淋巴组织等构成。肠道黏膜免疫保障组织在正常吸收肠道内营养物质的同时,又把各种有害微生物及化学物质局限在肠腔内而不会进入人体内环境。中药对机体的免疫调节作用是防治肠黏膜屏障损伤重要的机理之一。陈海龙等[14]在研究中发现大承气汤具有调节肠道相关淋巴组织中的免疫活性细胞,从而保护肠道免疫屏障的作用。黄兴兰等[15]报道大黄多糖能使肠黏膜固有层浆细胞增多,促进slgA分泌,增强肠道局部免疫能力。宋路线等[16]研究表明大黄能延迟并下调肠道相关淋巴细胞凋亡,增强肠道局部免疫,达到保护肠黏膜屏障的作用。康正祥等[17]在肠安冲剂对实验性大鼠溃疡性结肠炎作用机理的研究中发现肠安冲剂能减轻溃疡性结肠炎大鼠肠黏膜损伤,使T淋巴细胞亚群趋于正常,改善黏膜免疫系统紊乱。尤家平等[18]报道芪连液有提高肠道免疫能力,保护肠黏膜的作用。

3 中药对肠黏膜生物屏障的保护作用

肠道菌群与机体形成了相互依赖和相互制约的微生态平衡系统,细菌与肠黏膜粘附定植形成膜菌群,构成了肠道的生物屏障,该屏障主要由双歧杆菌和乳酸菌等厌氧菌构成。肠道生物屏障可通过生物拮抗及免疫机能构成生物防线,抵御入侵的微生物。陈海龙等[14]研究表明通里攻下类中药,能通过调整肠内细菌微生态平衡而加强肠道的生物学屏障功能。刘承林等[2]在动物实验究发现大黄可降低血液和内脏中的细菌含量,通过降低肠黏膜的通透性,阻止毒素与上皮细胞结合,来抑制内毒素吸收,降低血浆内毒素水平。陈海龙等[19]在大承气汤对肠道细菌微生态学影响的实验研究中发现大承气汤可调整肠道菌群,增加机体定植抗力,显著地降低肠腔中游离内毒素的含量,恢复肠道微生态平衡,保护肠道屏障,防治细菌易位和内毒素血症。赵卫川等[20]研究发现承气合剂对减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肠管的肠腔内毒素的转运有明显效果,与其降低血管通透性,缩小肠道内毒素池,增强网状内皮系统吞噬清除病理微生物的能力,直接拮抗内毒素,抑制细胞因子产生和保护肠道机械屏障完整性相关,吴承堂等[6]研究表明清胰汤对于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犬的肠黏膜屏障有较好的保护作用,有效地减少了肠道内毒素和细菌移位。

4 其 他

氧自由基、一氧化氮(NO)等在肠黏膜损伤中起重要作用。中药通过清除氧自由基、降低一氧化氮水平等多种机制来实现对肠屏障的保护作用。陈德昌等[21]在实验研究中发现大黄对线粒体内膜和呼吸链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同时可清除氧自由基。毛卫等[22]研究表明栀子具有降低血清及组织中脂质过氧化物活性水平的作用,可维护机体自身的抗氧化能力,减轻急性胰腺炎时氧自由基对机体造成的损伤,在减轻胰腺及肠屏障功能损害中将发挥有益的影响。康复笑等[9]报道承气方剂能调节组织内NO含量,达到脏器保护作用。宋路线等[23]研究发现在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早期应用大黄煎剂治疗,对肠上皮发生异常凋亡有一定的抑制的作用。刘克玄等[24]研究发现对于肠缺血-再灌注模型用四逆汤预处理,小肠绒毛、线粒体受损状况明显减轻,表明四逆汤能改善细胞能量代谢,具有抗氧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和改善微循环的作用。栀子具有解热镇静、护肝利胆、抗炎、抗氧化等功效,对肠黏膜屏障有一定的保护作用[25]。

5 结 语

综上所述,中医药通过各种不同的作用机制,对肠黏膜的机械屏障、免疫屏障以及生物屏障有很好的保护作用,随着对中医药研究范围的进一步深入和扩大,运用中医药保护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前景将会非常广阔。◆

参考文献

[ 1 ] 谢肄聪,唐方.藿香正气软胶囊对肠屏障功能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J ] . 中草药,2003,34 ( 3 ):252.

[ 2 ] 刘承林,刘牧林.大黄对多器官衰竭大鼠肠黏膜屏障的保护作用[ J ] . 蚌埠医学院学报,1998,23 ( 6 ):380.

[ 3 ] 杨建东,景炳文,陈德昌.大黄对肠黏膜屏障的影响[ J ] . 中国中医急症. 1998,7 ( 3 ):131.

[ 4 ] 魏宏建,付春来,荣令.三七总皂苷对肠黏膜屏障保护作用的研究[J].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06,13 ( 5 ):309-312. [ 5 ] 姚永莉,宋于刚,张万岱.四君子汤治疗实验脾虚证对胃肠黏膜细胞增殖动力学的影响[ J ].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1997,7

( 6 ):550.

[ 6 ] 吴承堂,黎沾良.中药清胰汤对犬急性坏死性胰腺炎肠黏膜损伤修复的影响[ J ] .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1998,5 ( 6 ):326-328.

[ 7 ] 张子理,陈蔚文.党参、黄芪、白术、甘草提取部位对小肠上皮细胞增殖的影响[ J ] . 中药药理与临床,2002,18 ( 1 ):10-12. [ 8 ] 解基良,张志尧,吴咸中.承气方剂对肠屏障功能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J ].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02,8 ( 3 ):191. [ 9 ] 康复笑,韩宜印,何淑贤,等.生大黄促进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临床观察[ J ] .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02,8 ( 3 ):168. [ 10 ] 陈德昌,杨兴易,李红江,等.大黄对危重病患者胃肠道并发症的治疗研究[ J ]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1,10 ( 3 ):

164-167.

[ 11 ] 张建新,程国祚,李龙,等.丹参对急性胰腺炎大鼠肠循环的影响及其保护作用[ J ] .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2001,10 ( 3 ):

164-167.

[ 12 ] 黑子清,林世清,刘卫峰,等.黄芪对失血性休克再灌注兔肠黏膜微循环血流量的影响[ J ] . 中华麻醉学杂志,2003,23

( 7 ):543-544.

[ 13 ] 夏中元,王龙,陈雪君,等.参附注射液对休克复苏时肠黏膜保护作用机制的实验研究[ J ] . 中国急救医学,2001,21 ( 8 ):

447.

[ 14 ] 陈海龙,吴咸中,关凤林,等.中医攻里通下法对多脏器功能不全征时肠道屏障功能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J ] .中国中西

医结合杂志,2000,20 ( 2 ):120.

[ 15 ] 黄兴兰,陈晓理,贾成瑶,等.大黄对Balb/c小鼠肠黏膜屏障保护作用的机理探讨[ J ] . 四川医学,1999,11 ( 5 ):486.

[ 16 ] 宋路线,徐迎新,宋旭华,等.大黄煎剂延迟并下调肠道相关淋巴细胞凋亡[ J ] . 实用医学杂志,2000,16 ( 7 ):530.

[ 17 ] 康正祥,叶伟成,李嘉炎.肠安冲剂对实验性大鼠溃疡性结肠炎作用机理的研究[ J ]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01,15

( 2 ):46-48.

[ 18 ] 尤家平,蒋道国,李广元.芪连液保留灌肠治疗婴幼儿秋季腹泻临床与实验研究[ J ]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0,20

( 9 ):664.

[ 19 ] 陈海龙,吴咸中,关凤林.大承气汤对肠道细菌微生态学影响的实验研究[ J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07,19 ( 2 ):

132-134.

[ 20 ] 赵卫川,崔乃强,赵琪.承气合剂对缺血再灌流肠管内毒素转运的影响[ J ]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1998,4 ( 2 ):

83-86.

[ 21 ] 陈德昌,景炳文,乔林,等.大黄对肠上皮细胞呼吸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 J ] . 中国创伤杂志,2000,16 ( 12 ):740.

[ 22 ] 毛卫,贾玉杰,姜妙娜.栀子提取液对重症胰腺炎大鼠过氧化损伤的影响[ J ] .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04,10 ( 2 ):

93.

75

76

第11卷 第8期 2009 年 8 月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JOURNAL OF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CM

Vol. 11 No. 8 Aug .,2009

[ 23 ] 宋路线,徐迎新,宋旭华,等.大黄对小肠上皮细胞ICE 期

mRNA 表达水平的影响[ J ]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0,12 ( 7 ):389.

[ 24 ] 刘克玄,吴伟康,罗汉川,等.四逆汤对大鼠肠缺血再灌注后

小肠上皮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 J ] .中国病理生理学杂志,2004,20 ( 4 ):636-639.

[ 25 ] 王兴鹏.肠道屏障功能障碍:基础与临床[ M ] .上海:第二军

医大学出版社,2000.

化疗是治疗恶性肿瘤的有效手段之一,但多数

化疗药物在肿瘤治疗中常引起恶心呕吐,又称化疗后恶心呕吐反应chemotherapy-induced nausea and vomiting(CINV)。CINV 是肿瘤化疗常见的副作用,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是,由于患者化疗产生紧张、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降低了机体的耐受能力,导致厌食,患者最终会因为营养代谢、酸碱平衡失调以及电解质紊乱而病情恶化。更有甚者,患者会由于CINV 而延迟治疗甚至拒绝治疗,这直接导致患者的依从性下降,不利于临床医师的治疗。因此,如何有效的预防和控制化疗后恶心呕吐反应是提高化疗疗效的重要手段,也是化疗患者能配合临床医师的重要前提。中医药在提高化疗引起恶心呕吐反应方面的疗效显著,副作用少,价格低廉,值得临床推广。本篇介绍近10年来的文章,来综合评价中医药治疗CINV 的进展情况。

1 现代医学对化疗引起呕吐的研究现状1.1 中枢性机制

有研究显示,化疗后恶心呕吐直接与呕吐中枢关系密切。关于呕吐中枢的概念,最早在约60年前

由Wang 等[1]

人提出的,

呕吐中枢能加工所有的传入冲动信号,最终引发呕吐。呕吐中枢主要包括呕吐中枢和化学感受器。然而,呕吐中枢的位置,人们一

直存在疑义,一般认为在延髓,而Miller 等[2]提出一个大胆的说法:解剖结构上独立的呕吐中枢是不存在的,这一说法一直沿用至今。现如今最可能的情形是延髓内有序的神经元区域相互作用共同调节呕吐反射[3-4]。Borison [5]与Wang [5]通过动物实验认为呕吐中枢在延髓外侧网状结构的球部,但实验研究化学药物所致呕吐不是直接影响呕吐中枢,而是由呕吐中枢以外的部位活动诱发,进而传入呕吐中枢所致。呕吐中枢的第四脑室底部的最后区有一个催吐化学感受区(CTZ),实验证实CTZ 存在不同的受体,这些受体与呕吐反射相关。其中5-羟色胺III 受体(5-HT3 )在化疗引起的呕吐中起关键作用。

1.2 胃肠道机制

化疗后恶心呕吐与胃肠道关系也十分密切。

这是因为胃肠道黏膜特别是肠嗜铬细胞中含大量5-HT,化学药物刺激胃肠黏膜及嗜铬细胞引起5-HT 的大量释放,兴奋胃肠黏膜的迷走传入神经,兴奋冲动经神经传导至呕吐中枢引起呕吐反射。在恶心呕吐的生理方面,中枢神经系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作为接收和加工各种呕吐刺激的重要部位。中枢神经系统将传出信号发到各种器官和组织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个过程最终导致呕吐[6]。化疗药物引起的呕吐也可能与腹部迷走神经的关系

化疗后恶心呕吐反应及其中医药治疗进展

万光升,指导:孙 珏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普陀医院,上海 200062)

摘 要:

目前化疗后恶心呕吐反应(CINV)的机制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中枢性机制,另一种是胃肠道机制。临床上绝大多数的化疗药物都有不同程度的致呕性,签于这种呕吐的危险性,西医已经研究出许多止呕的药物,但大多副作用较明显或价格昂贵,临床上患者难以接受,中医药在CINV 的治疗方面尤其显著的优势,临床上应大力提倡。今后中医药应加强CINV 的机理研究及其有效成分的研究,有利于中医的国际化。

关键词:

化疗后恶心呕吐反应;机理;呕吐分级;中医药疗法;综述中图分类号:R45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2X (2009) 08- 0076- 03收稿日期:

2009-03-20作者简介:

万光升(1984-),男,湖北孝感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医内科学、中医药防治肿瘤。Treatment progress of TCM in Chemotherapy-induced Nausea and Vomiting

WAN Guang-sheng,advisor:SUN Yu

(Putuo Hospital Affiliated to Shangha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Shanghai 200062,China)

Abstract :

The mechanism of chemotherapy-induced nausea and vomiting(CINV)is mainly containing two types, the first is central mechanism, and the second is about gastrointestinal tract one. As we know many chemotherapeutics clinically have different degree of leading vomiting. Because of the risk of vomiting, many preventing vomit has emerged, however, the side effect is mostly obvious or the price is so expensive that the patient is hard to accept the medicine. The Chinese medicine has superiority to the western medicine on curing CINV, therefore we should advocate it. In the future, the Chinese medicine ought to do the research on the mechanism and active constituent of the CINV that is profit for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the Chinese medicine.

Key words :CINV; mechanism;vomit Graduation;therapy of the Chinese medicine;review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