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仪器分析复习重点南京工业大学生物与制药工程学院.doc

仪器分析复习重点南京工业大学生物与制药工程学院.doc

仪器分析复习重点南京工业大学生物与制药工程学院.doc
仪器分析复习重点南京工业大学生物与制药工程学院.doc

仪器分析重点提要

GC

1、GC仪和HPLC仪在结构原理上有何异同?

答:同:气源→→色谱柱→检测器→记录仪

进样

异:(1)气源用气泵或贮气瓶供气;(2)要让被测样品组分充分气化,相关通路中应具备高温(100~400℃)环境。

2、能够在GC上检测的化合物,应具哪些主要的理化特性?

答:具有易挥发性、高温不分解、不能与载气发生反应。

3、GC常用载气有哪些?

答:N2、H2、Ne

4、固定相、吸附剂、担体、固定液有何异同?常见的气-固吸附色谱有哪些?常见的担体、固定液有哪些?

答:一、固定相主要分二大类:(1)固体固定相(2)液体固定相

气-固(吸附)色谱固定相吸附剂分类:

吸附剂(1)非极性吸附剂:如活性炭

(2)极性吸附剂:如硅胶、氧化铝、分子筛等

气-液色谱(分配色谱)固定相(1)固定液(2)惰性担体

担体:又称为载体,是一种化学惰性的多孔固体颗粒,作用是提供惰性表面,支持固定液,使固定液以薄膜状态分布在其表面。

二、常见的气-固吸附色谱

(1)非极性吸附剂:如活性炭

(2)极性吸附剂:如硅胶(较强极性)、活性氧化铝(弱极性)、分子筛等

三、常见的担体有:(1)硅藻土型(红色硅藻土白色硅藻土)

(2)非硅藻土型

常见固定液

第一类:非极性固定液

多数是饱和烷烃,如:异角鲨烷。固定液和组分分子间的作用力是色散力,主要用于分离烃类和非极性化合物

第二类:弱极性固定液

主要是含甲基的硅氧烷类。固定液和组分分子间的作用力为色散力。

第三类:中等极性固定液

种类多、应用广,如硅氧烷(OV-17)等

5、GC检测器可分为哪几种类型(英文缩写),其工作原理是什么?哪些属于浓度型检测器,哪些属于质量型检测器?

答:(1)热导池检测器(TCD)

检测原理:基于不同的物质有不同的导热系数

(2)(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

原理:根据气体的导电率与该气体中所含带电离子的浓度呈正比这一事实而设计的。

一般情况下,组分蒸汽不导电,但在能源作用下,组分蒸汽可被电离生成带电离子而导电。

(3)电子捕获检测器(ECD)

原理:第一步:形成约10-8A的基流

N2 +β→ N2+ + e-

第二步:电子捕获

AB + e- → AB- + E

AB + e- → A· + B- + E

第三步:生成中性化合物

AB- + N2+ → AB + N2

A- 或 B- + N2+ →中性分子→由载气带出

(4)火焰光度检测器(FPD)

原理:利用在一定外界条件下(即在富氢条件下燃烧)促使一些物质产生化学发光,通过波长选择、光信号接收,经放大把物质及其含量和特征的信号联系起来。按输出信号与组分含量关系:(1)浓度型检测器(热导池检测器、电子捕获检测器)

(2)质量型检测器((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火焰光度检测器) 6、各种检测器一般用什么载气?氢焰检测器、火焰光度检测器涉及到哪几种气体?

答:热导池检测器(TCD:用N2作载气,灵敏度较低,He、H2,灵敏度高(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选用N2作载气

电子捕获检测器(ECD):载气一般为N2或Ar

火焰光度检测器(FPD):N2

氢焰检测器涉及:H2、O2、N2

火焰光度检测器涉及:H2、O2、N2

7、各种检测器在性能上各有什么特点?各有什么缺点?各有什么侧重应用?

答:(1)热导池检测器(TCD)

由于结构简单,性能稳定,通用性好,而且线性范围宽,价格便宜,因此是应用最广,最成熟的一种检测器。其主要缺点是灵敏度较低。

(2)(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

特点:灵敏度很高,比热导检测器的灵敏度高约103倍;能检测大多数含碳有机化合物;死体积小,响应速度快,线性范围也宽;结构不复杂,操作简单,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色谱检测器之一

缺点:不能检测永久性气体;燃烧会破坏离子原形,无法回收

(3)电子捕获检测器(ECD)

特点:γ电子俘获检测器是选择性很强的、浓度型检测器

γ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好

γ对电负性物质特别敏感

γ分析痕量电负性有机物最有效的检测器

γ广泛应用于农药残留量、大气及水质污染分析,以及生物化学、医学、药物学和环境监测

缺点:是线性范围窄,只有103左右,且响应易受操作条件的影响,重现性较差(4)火焰光度检测器(FPD)

它是一种对含磷、硫有机化合物具有高选择性和高灵敏度的质量型检测器,检出限可达10-12g(对P)或10-11g·(对S)

用于大气中痕量硫化物以及农副产品,水中的毫微克级有机磷和有机硫农药残留量的测定。

8、GC试验条件涉及哪些因素?

答:一、分离效果指标

1、柱效能

2、选择性

3、总分离效能指标――分离度(又称为分辨率)

4、基本分离方程(n 、α、k 、R 之间的关系)

二、色谱分离操作条件的选择

1、载气及流速

2、固定液的配比(又称为液担比): 影响CLu

3、柱温的选择

4、气化温度的选择

5、色谱柱长和内径的选择

6、进样时间和进样量的选择

7、检测室温度

8、样品的预处理:分解法和衍生法

9、载气的流速一般为多少?柱温的选择原则?

答:一、流速大小:若需用流速大的载气可用分子量小,扩散系数大的 H2或He ,减小气相传质阻力;若需载气流速小的载气,则可用分子量大,扩散系数小的N2或Ar 为载气,减小分子扩散的影响

对于填充柱,N2的最佳实用线速为10~20cm/s ,

H2的最佳实用线速为15~20cm/s

二、柱温的选择

1. 在能保证R 的前提下尽量使用接近或略低于组分的平均沸点的温度。

2. 绝不能高于固定液使用温度。

3. 宽沸程样品应采用程序升温

10、固定液的选择及用量,组分的流出先后(要会举一反三)。

答:固定液用量及其配比的选择:

①固定液用量太少,易存在活性中心,致使峰形拖尾;且会引起柱容量下降,进样量减少 ②常采用固定液和载体总重量之比来表示,简称液载比,在填充柱色谱中,液担比一般为 5%~25%。

固定液选择及其组分流出先后关系:

(i )分离非极性物质:一般选用非极性固定液

? 组分和固定液分子间的作用力主要是色散力

? 试样中各组分按沸点由低到高的顺序出峰

? 常用的有:角鲨烷(异三十烷)、十六烷、硅

油等

(ii )分离中等极性物质:一般选用中等极性固

定液

? 组分和固定液分子间作用力主要是色散力和

诱导力。

? 试样中各组分按沸点由低到高的顺序出峰

(iii )分离极性物质:选用极性固定液

? 组分和固定液分子间的作用力主要是定向

? 待测试样中各组分按极性由小到大的顺序出峰

例:用极性固定液聚乙二醇(PEG)-600,分析乙醛、丙烯醛气体混合物的情形就是这样,C

B u op

乙醛的极性比丙烯醛小,故先出峰

11、如何应用GC 法进行化合物的定性鉴别和定量测定?

答:详见Word 版资料(第四章中定性鉴别与定量测定)

12、掌握内标法计算方法。

2、答:内标法:选择适宜的物质作为待测组分的参比物,定量加到样品中去,根据待测组分和参比物在检测器上的响应值之比和参比物加入量进行定量分析的方法。

关键:选择合适的内标物

内标物的选择原则:

A 、内标物必须是原样品中不存在的物质,其性质尽量与待测组分相近(同系物、异构体)

B 、内标物不能和被测组分起化学反应,要能完全溶于被测样品中;

C 、内标物的峰尽可能接近待测组分的峰,或位于几个待测组分的中间,但必须和样品中的所有峰完全分离;

D 、内标物的加入量应和待测组分相近。

待测组分(i)的量m i 为: 设样品的总量为m ,则待测组分i 的质量分数为

内标法的特点:★ 无归一化法的限制,即只要被测组分能出峰,不和其他峰重叠,不管其他组分是否出峰或是否重叠,都可以用内标法进行定量分析

★定量准确,受操作条件影响较小

★ 可部分补偿待测组分在样品前处理时的损失

★ 若加入几种内标物,还可提高定量分析的精度

★ 内标物的选择比较困难,同时内标物称量要求准确,操作麻烦

·内标标准曲线法 从内标公式可知

如果每次称取同样量(m )的试样,每次加入相等量(m s )的内标物,则上式中m ,m s ,f i ’均为常数,计算公式可写为: 例:取二甲苯生产母液1500mg ,母液中合有乙苯、对二甲苯、邻二甲苯、间二甲苯及溶剂和少量苯甲酸,其中苯甲酸不能出峰。以150mg 壬烷作内标物,测得有关数据如下: 物质 壬烷 乙苯 对二甲苯 间二甲苯 邻二甲苯

Ai/cm2 98 70 95 120 80

f`m 1.02 0.97 1.00 0.96 0.98

求:各组分的含量。

解:母液中苯甲酸不能出峰,所以只能用内标法计算。由各组分的绝对校正因子计算得壬烷、乙苯、对二甲苯、间二甲苯、邻二甲苯的相对校正因子分别为1.00,0.95,0.98,0.94,0.96。 根据内标法计算公式,对于乙苯有:

S S S i i i A f m A f m ?=?=S

i i S S i i S i A A f A f A f m m ?'=??=S S i i i m A A f m ??'=%100%100????'=?=m

A m A f m m w S S i i i i %%100100????'=?=m A m A f m m w S S i i S i i 常数?=?=S i S i i A A m m w %100%79.6%1001500

981507095.0%100(=????=?=m m w i 乙苯)

同样可以计算出对二甲苯、间二甲苯、邻二甲苯的质量分数分别为9.5%,11.5%,7.84%。

HPLC

1、 按功能结构高效液相色谱仪可分为那几个大部分?

答:分为五个部分:梯度淋洗系统、高压输液泵与流量控制系统、进样系统、分离住与检测系统。

2、 根据分离原理,高效液相色谱仪的检测器分为哪几大类?哪些是通用检测器,哪些是选

择性检测器?哪些是浓度型检测器,哪些是质量型检测器?

答:紫外检测器、荧光检测器、电导检测器、示差检测器(选择性检测器、浓度型检测器) 示差检测器、蒸发光散射检测器(ELSD )(通用型检测器。质量型检测器)

3、 各种检测器的检测原理?流速对各种检测器的检测信号强度和峰面积有何影响? 答:(1)紫外检测器(选择性检测器)

原理:基于被分析组分对特定波长紫外光或可见光的选择性吸收。

吸光度与试样组分浓度之间的定量关系符合朗伯-比尔定量。

(2)荧光检测器(选择性检测器)

原理:化合物受到紫外光的照射后,吸收辐射能,发出比吸收波长长的特征辐射,这种特征辐射光线就是荧光,测定发出的荧光能量即可定量

(3)电导检测器(选择性检测器)

原理:根据某些物质在溶液中可分生电离从而引起溶液电导率的变化的特性进行检测。

(4)示差检测器(通用型检测器)

原理:示差折光检测器是通过连续监测参比池和测量池中溶液的折光指数之差来测定样品浓度

浓度型响应信号与流速无关,峰面积与流速有关(流速越快,峰宽越小,峰面积越小) 响应信号与流动相中组分的浓度有关的检测器称为浓度型检测器。

响应信号与耽误时间内进入检测器中组分的量的多少有关的检测器称为质量型检测器。 质量型检测器的响应值与流量成正比、峰面积与流速无关。

输出信号:HPLC 图,以时间为横坐标,以信号强度mv 为纵坐标。

4、 检测器的性能指标有哪些?理解各种指标的含义,比较检出限D 、最小检测量Q 0异同? 答:衡量检测器性能的主要指标: 灵敏度、检测限和检测器的线性范围

(1

R 的大小叫灵敏度。

(2)检测限(mV)恰为噪音的2倍(或3倍)时,单位体积(或时间)引入检测器的试样量。 (3)最低检出量

最小检测量Q0表示检测器能产生和噪音相鉴别的信号时,进入色谱柱的最小物质量(或浓度) 对于质量型检测器:

对于浓度型检测器:

5、 什么叫吸附平衡常数,吸附平衡常数与组分流出先后的关系?理论上组分从色谱柱中流D R Q R S N 3=??=D Y Q ??=2/10065.1D q Y Q VF ???=2/10065.1c 组分在固定相中的浓度

出曲线呈什么形状?

答:吸附平衡常数:

①一定温度下,各组分在两相间的 K 不同 ,在色谱柱中的移动速度不同,使得原来K 仅有微小差异的各组分在经过反复多次的分配后,产生很大的分离效果

② K 小的组分,较早流出色谱柱

③ K 大的组分,较晚流出色谱柱

理论上组分从色谱柱中流出曲线呈正态分布。

6、 根据分离原理,色谱可分为那几大类?理解其分离原理。

答:1、吸附色谱法( adsorption chromatography )

根据吸附剂表面对不同组分物理吸附能力的强弱差异进行分离的方法。

2、分配色谱法 (partition chromatography )

根据不同组分在固定相中的溶解能力和在两相间分配系数的差异进行分离的方法。

3、离子交换色谱法(ion exchange chromatography )

根据不同组分离子对固定相亲和力的差异进行分离的方法。

4、排阻色谱法( size exclusion chromatography ) 又称凝胶色谱法 (gel chromatography )

根据不同组分的分子体积大小的差异进行分离的方法。其中:以水溶液作流动相的称为凝胶过滤色谱法 ;以有机溶剂作流动相的称为凝胶渗透色谱法

5、亲和色谱法 (affinity chromatography)

利用不同组分与固定相共价键合的高专属反应进行分离的方法

7、 什么叫固定相,什么叫流动相,什么叫正相色谱,什么叫反相色谱?

答:试样混合物在色谱仪中的分离是在色谱柱中的两相之间进行的,分离过程也就是随着试样中各组分在色谱分离柱中的运动,组分在两相间不断重复进行着分配过程,其中的一相固定不变,称为固定相(可以是无机固体吸附剂或有机化合物液膜),另一相是携带混合物流过此固定相的流体(可以是气体、液体、超临界流体),称为流动相。

(1) 正相色谱——固定液极性 > 流动相极性

极性小的组分先出柱,极性大的组分后出柱,适于分离极性组分

(2) 反相色谱——固定液极性 < 流动相极性

极性大的组分先出柱,极性小的组分后出柱,适于分离非极性组分

8、 常见的所谓C18柱是什么意思?以C18柱的HPLC 属于正相色谱还是反相色谱?是吸

附色谱还是分配色谱?固定液是什么?固定液的支持载体是什么?固定液与支持载体是怎么连接的?

答:C18柱,即十八烷基键合硅胶柱又称ODS 柱,是最常见的反相柱。

以C18柱的HPLC 属于反相色谱,是分配色谱。

固定液是十八烷基化合物,支持载体是硅胶。

将十八烷基通过化学反应键合到硅胶表面的硅羟基上。

9、 离子交换色谱中,固定相上的离子交换功能基团有哪些?了解交换能力的大小。 答: 阳离子交换树脂 (1) 强酸性 (2) 弱酸性 阴离子交换树脂 (1) 强碱性 (2) 弱碱性 10、准确理解基本术语,基线、噪音、保留值、保留体积、相对保留时间、相对保留体积、 COOH -PO 3H N (CH 3)3X N 2H 4OH

(CH 3)2X -SO 3H

NR 2NHR NH 2

死时间、死体积、峰高、峰宽、半峰宽、分离度、拖尾因子、理论板数、峰面积。 答:详见书本P68

11、为什么半峰宽不等于峰宽/2,分离度,理论板数的计算。

答:半(高)峰宽:峰高一半处的色谱峰宽度, 分离度:相临两组分间峰顶间距离是峰底宽平均值的几倍(衡量色谱分离条件优劣的参数)

12、按极性大小顺序,写出4~5种常见的HPLC 流动相用溶剂?

答: 常用溶剂的极性顺序为: 水(极性最大)、甲酰胺、乙睛、甲醇、丙醇、丙酮、四氢呋喃、醋酸乙酯、乙醚、二氯甲烷、氯仿、环己烷、己烷、…

13、当流动相中含有水时,其比例不得大于多少?

答:HPLC 中,流动相中含水比例不得大于95%,即有机溶剂的比例不得低于5%.

14、用C18柱的HPLC 中,甲醇:水(2:8)、甲醇:水(4:6)、甲醇:水(6:4)三种流动相,哪种洗脱能力强,哪种洗脱能力弱?在同一C18色谱柱上,对于同一的组分来说,用哪种流动相时组分的保留时间短,哪种流动相时组分的保留时间长?

答:C18柱,反相色谱柱中,流动相的极性越小,组分流出速度越快,反之越慢。

甲醇:水(6:4)(组分保留时间短)的洗脱能力强;甲醇:水(2:8)组分保留时间长)的洗脱能力弱

15、在同一C18色谱柱上使用同一流动相,下列几种化合物,哪个保留时间长、哪个保留时间短?哪个先出峰、哪个后峰?

苯甲酸、苯甲醇、对羟基苯甲酸、对羟基苯甲醇、甲苯、对羟基甲苯。

答:在反相色谱中,极性大的组分先流出,极性小的组分后流出;

极性大小:对羟基苯甲酸>对羟基苯甲醇>对羟基甲苯>苯甲酸>苯甲酸>苯甲醇>甲苯 保留时间逐渐增加,对羟基苯甲酸保留时间最短,先出峰。

16、用硅胶柱的HPLC 中,二氯甲烷:甲醇(2:8)、二氯甲烷:甲醇(4:6)、二氯甲烷:甲醇(6:4)三种流动相,哪种洗脱能力强、哪种洗脱能力弱?在同一硅胶柱上,对于同一组分来说,用哪种流动相时组分的保留时间短,用哪种流动相时组分的保留时间长? 答:硅胶色谱柱 正相色谱柱中流动相的极性越大,组分流出速度越快,反之,越慢。 二氯甲烷:甲醇(2:8)极性大(保留时间短),洗脱能力强;二氯甲烷:甲醇(6:4)极性小(保留时间长),洗脱能力弱;

17在同一硅胶柱色谱上使用同一流动相,下列几种成分化合物,哪个保留时间长、哪个保留时间短?哪个先出峰,哪个后出峰?

苯甲酸、苯甲醇、对羟基苯甲酸、对羟基苯甲醇、甲苯、对羟基甲苯。

答:正相色谱中,极性小的组分先流出、极性大的组分后流出。

甲苯先流出、保留时间短;对羟基苯甲醇后流出,保留时间长;

18、如何应用HPLC 法进行药物成分的定性鉴别和定量测定?

答:一、定性鉴别

HPLC 中用保留值定性的方法 保留值定性的主要方法:

★直接与已知标准物对照 ★某一未知峰和已知标准物的保留值完全相 同-----可能是

★改变色谱柱或流动相,保留时间仍完全相同--------基本是 σ

σ354.22ln 222/1==W 0.00

0.05

0.10

0.15

0.200.250.300.350.40AU

Minutes

Uracil Ethylparaben

Propylparaben

j v e E E E hv E E E ?+?+?===-=?光子ε12利用文献的数据进行对比和定性分析

注意HPLC 的柱填充技术的复杂性,定性受到限

最简单的方法:标准添加法

前提:要有标准物

判断的标准:加入标准样后,使未知样色谱峰增

高,改变色谱条件,未知峰仍能增高

二、定量分析方法:内标法、外标法、标准加入法(详

见Word 版资料P5)

19、常见HPLC 柱的规格尺寸,流动相的常见流速?

答:内径2~6mm,常见的有:4、6mm ; 长15~50cm ,常见的有15、20、25cm

常见的流速:60ml/min

UV 可见吸收光谱法

1、光谱的分区,紫外、可见、红外光的波长范围?

答:通常所说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是指200~800nm(近紫外、可见光区分子吸收光谱)。

紫外-可见光区(P250):100~200nm 远紫外区;200~400nm 近紫外区; 400~800nm 可见光区;

红外光:0.75~2.5μm 近红外 ;2.5~50μm 中红外 ;50~1000μm 远红外;

2、分子内部的运动形式有哪些?各种运动形式能级及其能级的大小顺序?

答:分子的内部运动可分为:分子内价电子(外层电子)运动、分子内原子的振动、分子饶其重心的转动,分别对应能级:电子能级、分子振动能级、分子转动能级。

分子转动能级 ≦ 分子振动能级 ≦ 电子能级

3、可见-紫外吸收光谱带较宽的原因? 答:

λ=c/ν

频率越大,波长越短,能量越强;

频率越小,波长越长,能量越弱;

电磁波的能量与频率成正比、与波长成反比。

分子的“电子光谱” 是由许多线光谱聚集在一起的带光谱组成的谱带,称为“带状光谱”。 紫外光谱曲线上的吸收峰都是宽峰,这是由于电子跃迁与振转次能级的变化相互叠加所致。

4、电子能级跃迁可同时伴有哪些能级的跃迁,基团振动能级的跃迁可同时伴有哪些的跃迁?

答:电子能级跃迁可同时伴有振动能级、转动能级

基团振动能级的跃迁可同时伴有转动能级

5、分子轨道的能量高低顺序?

答:成键轨道与反键轨道:σ<π

6、各类分子轨道上的电子能级跃迁的难易?

答:σ→σ* > n→σ* ≥π→π* > n→π*

7、有机化合物的可见紫外吸收,主要依赖于哪些轨道上的电子的跃迁?

答:有机化合物结构与紫外信息的关系

(1)200-400nm 无吸收峰。饱和化合物,单烯。

(2)270-350 nm有吸收峰(ε=10-100)醛酮n→π* 跃迁产生的R带。

(3)250-300 nm 有中等强度的吸收峰(ε=200-2000),芳环的特征吸收(具有精细解构的B带)。

(4)200-250 nm有强吸收峰(ε≥104),表明含有一个共轭体系(K)带。

?β,α不饱和醛酮:K带~230 nm ,R 带~310-330 nm

260nm,300 nm,330 nm有强吸收峰,3,4,5个双键的共轭体系。

8、红外、可见-紫外光线照射物质分子各可引起分子哪些能级跃迁?

答:

9、什么叫生色团?什么叫助色团?写出常见多的生色团、助色团及它们的电子跃迁类型。答:(1)生色团(发色团):具有π轨道的不饱和官能团称为发色团

有机化合物:具有不饱和键和未成对电子的基团

具n 电子和π电子的基团

产生n→π*跃迁和π→π*跃迁

跃迁E较低

?例:C=C;C=O;C=N;—N=N—

注:当出现几个发色团共轭,则几个发色团所产生的吸收带将消失,代之出现新的共轭吸收带,其波长将比单个发色团的吸收波长长,强度也增强

(2)助色团:本身无紫外吸收,但可以使生色团吸收峰加强同时使吸收峰长移的基团

有机物:连有杂原子的基团

例:—OH,—OR,—NH2 ,—NR2—,—X

当这些基团单独存在时一般不吸收紫外-可见区的光辐射。但当它们与具有轨道的生色基团相结合时,将使生色团的吸收波长长移(红移),且使吸收强度增强(助色团至少要有一对与生色团π电子作用的孤对电子)

10、什么叫红移?什么叫紫移?

答:由于化合物结构变化(共轭、引入助色团取代基)或采用不同溶剂后吸收峰位置向长波方向的移动,叫红移(长移)

吸收峰位置向短波方向移动,叫蓝移(紫移,短移)

11、什么叫K吸收带?K吸收带有什么特点?(P256)

答:K带:由共轭双键的π→π*跃迁产生

?(—CH=CH—)n —CH=C—CO—

?λmax >200nm,εmax>104

?共轭体系增长,λmax↑→红移,εmax↑

?溶剂极性↑,

对于—(—CH=CH—)n—λmax不变

对于—CH=C—CO—λmax↑→红移

12、什么叫R吸收带?R吸收带有什么特点?

答:R带:由含杂原子的不饱和基团的n →π*跃迁产生

?C=O;C=N;—N=N—

?E小,λmax250 ~400nm,εmax<100

? 溶剂极性↑,λmax ↓ → 蓝移(短移)

13、什么叫E 吸收带?E 吸收带有什么特点?

答:E 带: 由苯环环形共轭系统的π→ π*跃迁产生

? 芳香族化合物的特征吸收带

? E1 180nm εmax>104 (常观察不到)

? E2 200nm εmax=7000 强吸收

? 苯环有发色团取代且与苯环共轭时,E2带与K 带合并 一起红移(长移)

14、什么叫B 吸收带?B 吸收带由什么引起?有哪些特点?

答:B 带:由π→ π*跃迁和苯环的振动的重叠引起的产生

? 芳香族化合物的主要特征吸收带

? λmax =254nm ,宽带,具有精细结构;

? εmax=200

? 极性溶剂中,或苯环连有取代基,其精细结构消失

15、溶剂对紫外吸收光谱有哪些影响?甲醇、乙晴、乙酸、二氯甲烷、苯的最低使用波长极限?

答:溶剂效应:

? 对λmax 影响: N -π*跃迁:溶剂极性↑,λmax ↓蓝移

π-π*跃迁:溶剂极性↑ ,λmax ↑红移

溶剂极性↑, 溶剂的选择——极性;纯度高;截止波长< λmax 苯环精细结构消失

甲醇205nm 、乙晴190nm 、乙酸 ? 、二氯甲烷235nm 、苯280nm

16、Beer-Lambert 定律及其应用?

答:(1) Lambert 定律

当一束单色光通过浓度一定的溶液时,液层厚度愈大,光线强度减弱愈显著。 (2) Beer 定律

当一束单色光通过液层厚度一定的溶液时,溶液的浓度愈大,光线强度减弱愈显著。

令:A = - log T ,A 定义为吸光度

A=-logT=ELC

KL I I T t ==0KC I I T ==0t

应用; ①进行光度分析时,试剂或溶剂有吸收,则可由所测的总吸光度 A 中扣除,即 以试剂或溶剂为空白的依据;

②测定多组分混合物;

③校正干扰。

17、如何使用UV 吸收光谱进行化合物的定性鉴别?在定性鉴别试验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定性鉴别的依据-吸收光谱的特征:

吸收光谱的形状;吸收峰的数目;吸收峰的位置(波长);吸收峰的强度;相应的吸光系数;

(一)比较吸收光谱法

根据化合物吸收光谱的形状、吸收峰的数目、强度、位置进行定性分析

待测样品 相同条件 样品谱

标准物质 标准谱

(二)计算λmax 的经验规律

18、给你两个UV 吸收光谱,让你判断这两个UV吸收光谱是否可能来源于同一个物质(要注意仪器读数的正常误差)?

答:不能判断,因为不同物质具有相似的谱图,所以谱图“完全一致”并不是确认结构的充分条件。

当未知化合物与已知化合物的紫外光谱一致时,可以认为两者具有同样的发色基团,即具有同样的骨架结构。

19、如何利用UV吸收光谱进行化合物的纯度检查?

答:①待测样品中主成分在某波长处无吸收,而杂质有吸收,直接观察样品在该波长处的吸收光谱即可。

②样品中的主成分在某波长处与杂质在该波长处的吸收差异较大(待测主成分在某波长处有

吸收,杂质无吸收;主成分有弱吸收,杂质有强吸收)可通过测定其 进行判断,若εmax 与标准小于1%可认为一致。

③试样主成分与杂质在某波长处均无吸收,则不能用该法进行纯度检查(检查杂质最大吸收峰波长处的吸收强度)。

20、为了减少仪器读数的误差,我们在应用UV光谱法进行试样的含量测定时,应控制试样溶液的浓度在多少为宜?

21、百分吸收系数与摩尔吸收系数之间如何换算?

答:(1)摩尔吸光系数ε:

含义:指浓度为 1mol/L 的溶液,在液层厚度为1cm 时的吸光度。

ε〉104 ,为强吸收 ε 102~104,为中强吸收 ε〈102,为弱吸收

(2)比吸收系数或称为百分吸收系数,

含义:指浓度为1%(w/v )的溶液,用厚度为1cm 吸收池时的吸光度

例:氯霉素(Mr =323.15)的水溶液在278nm 有最大吸收。假设用纯品配制100ml 含2.00mg 的溶液,以1.00cm 厚的吸收池在278nm 处测得透光率为24.3%。求吸光度A 和吸光系数

ε、 。

%1110cm E Mr ?=ε%11cm E %11cm

E

解:A=-logT=-log0.243=0.614

IR光谱分析

1、红外光谱分析中常用的红外线波长范围(nm、cm)。(P277)

答:红外光区的波长范围为0.75~1000μm

0.75~2.5μm 近红外 ;2.5~50μm 中红外 ;50~100μm 远红外;

2、波数与波长的换算关系?

答:

3、红外吸收光谱的产生条件是什么?

答:红外光谱产生条件:

? 分子吸收红外辐射的频率恰等于分子振动频率整数倍。 ? 分子在振、转过程中的净偶极矩的变化不为0, 即分子产生红外活性振动,且辐射

与分子振动发生能量耦合。

4、什么叫红外活动性振动、什么叫非红外活性振动?

答:红外活性振动:分子振动产生偶极矩的变化,从而产生红外吸收的性质

红外非活性振动:分子振动不产生偶极矩的变化,不产生红外吸收的性质

5、亚甲基有哪些振动形式?(详见Word 版资料)

答:振动的自由度:指分子独立的振动数目,或基本的振动数目

? N 个原子组成分子,每个原子在空间具三个自由度

注:振动自由度反映吸收峰数量

并非每个振动都产生基频峰

吸收峰数常少于振动自由度数

亚甲基(-CH 2-)属于非线性分子:F=3N-6=3*3-6=3种

对称伸缩振动和非对称伸缩振动、变形振动(剪式、面内摆式、扭曲振动、面外摇摆)

6、影响基团振动频率的因素有哪些?并理解其原理(尤其是电效应和氢键效应)。(P305) 答:1.内部因素:

(1)电子效应:引起化学键电子分布不均匀的效应。

诱导效应(I 效应): 使振动频率移向高波数区

3071

1000.2614.03%11=??=?=-L C A E cm 992030710

15.32310%11=?=?=cm r E M εν

υν?=?L 即0

≠?μ即转动自由度)

(平动自由度分子振动自由度+-=N 363-=N F 非线性分子:53-=N F 线性分子:)(10)(41m cm μλσ=-

,双键性

吸电性

K

↑ν

↑?

偶极场效应(F效应)

I效应和M效应都是通过化学键起作用,但F效应是通过分子内的空间起作用,是相互靠近的基团之间通过偶极矩的作用,改变基团的特征吸收频率

(2)氢键效应:使伸缩频率降低分子内氢键:不受浓度影响

分子间氢键:受浓度影响较大,浓度稀释,吸收峰位发生变化

(3)振动耦合:当两个振动频率相同或相近的基团相邻并由同一原子相连时,两个振动相互作用(微扰)产生共振,谱带一分为二(高频和低频)。如羧酸酐分裂为νC=O(ν as1820、ν s1760cm-1)

(4)费米共振:当一振动的倍频与另一振动的基频接近(2νA=νB)时,二者相互作用而产生强吸收峰或发生裂分的现象。

2.外部因素:受溶剂的极性和仪器色散元件性能影响

?溶剂极性↑,极性基团的伸缩

?振动频率↓

?色散元件性能优劣影响相邻

?峰的分辨率

7、计算C9H10O的饱和度?

答:(略)手写

8、影响红外吸收强弱的因素有哪些?

答:跃迁频率越大,吸收越强。从基态向第一激发态跃迁的概率最大,因此,基频吸收带一般较强;

振动时偶极矩变化越大,吸收越强,偶极矩变化的大小与分子结构和对称性有关。化学键两端所连接的原子负性差别越大,分子对称性越差,振动时偶极矩变化越大,吸收带越强。一般说来,伸缩振动的吸收强于变形振动,非对称振动的吸收强于对称振动。(伸缩>变形,非对称>对称)

9、测试IR光谱前的制样方法有哪些,各注意哪些问题?

答:制样方法

一、液体或溶液试样

1)沸点低易挥发的样品:液体池法。

2)高沸点的样品:液膜法(夹于两盐片之间)。

3)固体样品可溶于CS2或CCl4等无强吸收的溶液中。

二、固体试样

1)压片法:1~2mg样+200mg KBr——干燥处理——研细:粒度小于2 μm(散射小)——混合压成透明薄片——直接测定;

2)石蜡糊法:试样——磨细——与液体石蜡混合——夹于盐片间;石蜡为高碳数饱和烷烃,

因此该法不适于研究饱和烷烃。

3)薄膜法:高分子试样——加热熔融——涂制或压制成膜;

高分子试样——溶于低沸点溶剂——涂渍于盐片——挥发除溶剂

样品量少时,采用光束聚光器并配微量池。

2020年南京工业大学有机化学期末试卷

一:命名下列化合物或写出其结构:(10) C H 3C H 3CH 3 1 NH CH 3 O CH 3 2 CH 3 O 3 CH 3 SO 3H CH 3 C H 3Br 5 CHCH 2COOH CH 3 CH 3 OH NO 2 H OH CH 3 3 Br CH 3 8 O COOH 9 10. CH 3 二:完成下列反应(30 ) CH 3CH 2C= CH 2 CH 3 Br + 2, Cl 2 高温 OCH 2CH 3

+ 5, KM nO4 H2C C H C H3 (CH 3 ) 2 CHCHCH 3 OH NaOH 3 CH 2 CHCH(CH 3 ) 2 Cl 稀 (2)水 9,CH3CH2CH2CHO NaOH 4 10 O Cl+OH (CH3)2CHCHO Br2C2H 5 OH 干HCl 11. CH3 12+KM nO4 + O +2Br2 13 NH O KOH CH3CH2OH CH3CHBrCH3 14 NaNO2, HCl NH2 0-5℃ OH 15.

三:排序(10 ) 1.将下列化合物对亲电取代反应的容易程度排列成序 OH CHO Br 2.比较下列醇与卢卡氏试剂反应的相对速率的大小 CH 2OH CH 3 C H 33 OH C H 3CH 3 3.将下列化合物中羰基与同一亲核试剂加成反应的活性大小排列成序 C H 3CHO C H 3CHO CH 3 C H 3CH 3 O 4.比较下列羧酸的酸性 COOH COOH COOH COOH 3H NO 2 Cl 5. 比较下列卤代烃按S N 2反应的速度大小 CH 3CH 2CH 2CH 2Br (CH 3)3C Br CH 3CH 2CHBr CH 3 四、区别下列各组化合物:(6) 1 C H 3CH 3 CH C H 3C H 3CH 3 2 苯甲醛 苯甲酮 3-己酮 五 用化学方法分离下列各组化合物(6) OH CH 2OH 1 2 乙醚 乙烷 六 用指定的原料合成下列各化合物(小分子试剂任选)(20) 1.以丙烯为主要原料合成1-氯-2,3-二溴丙烷

仪器分析考试题及答案

仪器分析练习题及答案 第2章气相色谱分析 一.选择题 1.在气相色谱分析中, 用于定性分析的参数是( ) A保留值 B 峰面积 C 分离度 D 半峰宽 2. 在气相色谱分析中, 用于定量分析的参数是( ) A保留时间 B 保留体积 C 半峰宽 D 峰面积 3. 使用热导池检测器时, 应选用下列哪种气体作载气, 其效果最好?( ) A H2 B He C Ar D N2 4. 热导池检测器是一种( ) A浓度型检测器 B 质量型检测器 C 只对含碳、氢的有机化合物有响应的检测器 D 只对含硫、磷化合物有响应的检测器 5. 使用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 选用下列哪种气体作载气最合适?( ) A H2 B He C Ar D N2 6、色谱法分离混合物的可能性决定于试样混合物在固定相中()的差别。 A. 沸点差, B. 温度差, C. 吸光度, D. 分配系数。 7、选择固定液时,一般根据()原则。 A. 沸点高低, B. 熔点高低, C. 相似相溶, D. 化学稳定性。 8、相对保留值是指某组分2与某组分1的()。 A. 调整保留值之比, B. 死时间之比, C. 保留时间之比, D. 保留体积之比。 9、气相色谱定量分析时()要求进样量特别准确。 A.内标法; B.外标法; C.面积归一法。 10、理论塔板数反映了()。 A.分离度; B. 分配系数;C.保留值;D.柱的效能。 11、下列气相色谱仪的检测器中,属于质量型检测器的是() A.热导池和氢焰离子化检测器; B.火焰光度和氢焰离子化检测器; C.热导池和电子捕获检测器;D.火焰光度和电子捕获检测器。 12、在气-液色谱中,为了改变色谱柱的选择性,主要可进行如下哪种(些)操作?() A. 改变固定相的种类 B. 改变载气的种类和流速 C. 改变色谱柱的柱温 D. (A)、(B)和(C) 13、进行色谱分析时,进样时间过长会导致半峰宽()。 A. 没有变化, B. 变宽, C. 变窄, D. 不成线性 14、在气液色谱中,色谱柱的使用上限温度取决于() A.样品中沸点最高组分的沸点, B.样品中各组分沸点的平均值。 C.固定液的沸点。 D.固定液的最高使用温度 15、分配系数与下列哪些因素有关() A.与温度有关; B.与柱压有关; C.与气液相体积有关; D.与组分、固定液的热力学性质有关。

生物技术制药试题及重点

第一章绪论 填空题 1. 生物技术制药的特征 _高技术、高投入、高风险、高收益、长周期。 2. 生物药物广泛应用于医学各领域,按功能用途可分为三类,分别是_治疗药物、预防药物、诊断药物。 3. 现代生物药物已形成四大类型:一是应用DNA重组技术制造的基因重组多肽、蛋白 质类治疗剂;二是基因药物_______________ ;三是来自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的天然生物药 物;四是合成与部分合成的生物药物; 4. 生物技术的发展按其技术特征来看,可分为 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传统生物技术阶段;近代生物技术阶段;现代生物技术阶段。 5. 生物技术所含的主要技术范畴有基因工程; 细胞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蛋白质核酸工程和生化工程; 选择题 1?生物技术的核心和关键是(A ) A细胞工程B蛋白质工程C酶工程D 基因工程 2. 第三代生物技术(A )的出现,大大扩大了现在生物技术的研究范围 A基因工程技术B蛋白质工程技术C海 洋生物技术D细胞工程技术 3. 下列哪个产品不是用生物技术生产的(D)A青霉素B淀粉酶C乙醇D氯化钠 4. 下列哪组描述(A )符合是生物技术制 药的特征 A高技术、高投入、高风险、高收益、长周期B 高技术、高投入、低风险、高收益、长周期 C高技术、低投入、高风险、高收益、长周期 D高技术、高投入、高风险、低收益、短周期 5. 我国科学家承担了人类基因组计划(C )的测序工作 A10% B5% C 1% D 7% 名词解释 (2)近代生物技术阶段的技术特征是微生物 发酵技术,所得产品的类型多,不但有菌体的初 级代谢产物、次级代谢产物,还有生物转化和酶 反应等的产品,生产技术要求高、规模巨大,技 术发展速度快。代表产品有青霉素,链霉素,红 霉素等抗生素,氨基酸,工业酶制剂等。 (3)现代生物技术阶段的技术特征是DNA 重 组技术。所得的产品结构复杂,治疗针对性强, 疗效高,不足之处是稳定性差,分离 纯化工艺更复杂。代表产品有胰岛素,干扰素和 疫苗等。 3. 生物技术在制药中有那些应用? 生物技术应用于制药工业可大量生产廉价的防治 人类重大疾病及疑难症的新型药物,具体体现在 以下几个方面: (1)基因工程制药,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可生 产岀具有生理活性的肽类和蛋白质类药物,基因 工程疫苗和抗体,还可建立更有效的药物筛选模 型,改良现有发酵菌种,改进生产工艺,提供更 准确的诊断技术和更有效的治疗技术等。随着基 因技术的发展,应用前景会更广阔。 (2)细胞工程和酶工程制药 该技术的发展为现代制药技术提供了更强大的技 术手段,使人类可控制或干预生物体初次生代谢 产物和生物转化等过程,使动植物能更有效的满 足人类健康方面的需求。 (3)发酵工程制药 发酵工程制药的发展主要体现在对传统工艺的改 进,新药的研制和高效菌株的筛选和改造等。 第二章基因工程制药 填空题 1. 基因工 程药物制造的主要步骤是:目的 基因的获得;构建DNA重组体;构建工程菌;目 的基因的表达;产物的分离纯化; 产品的检 验。 1. 生物技术制药 采用现代生物技术可以人为的创 造一些条件,借助某些微生物、 植物或动物来生产所需的医学药 品,称为生物技术制药。 2. 生物技术药物 一般说来,采用DNA重组技术 或其它生物新技术研制的蛋白 质或核酸来药物称为生物技术药 物。 3. 生物药物 生物技术药物是重组产品概念在 医药领域的扩大应用,并与天然 药物、微生物药物、海洋药物和 生物制品一起归类为生物生物药 物。 简答题 1.生物技术药物的特性是什 么? 生物技术药物的特征是: (1)分子结构复杂 (2)具有种属差异特异性 (3)治疗针对性强、疗效高 (4)稳定性差 (5)免疫原性 (6)基因稳定性 (7)体内半衰期短 (8)受体效应 (9)多效应和网络效应 (10)检验特殊性 2.简述生物技术发展的不同阶段 的技术特征和代表产品? (1)传统生物技术的技术特征 是酿造技术,所得产品的结构较 为简单,属于微生物的初级代谢 产物。代表产品如酒、醋、乙 醇,乳酸,柠檬酸等。

生物技术制药期末复习提纲

生物技术制药期末复习 提纲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生物技术制药复习提纲 生物技术所含的主要技术范畴包含有哪几个工程 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蛋白质核酸工程和生化工程; 基因工程菌在传代过程中的质粒不稳定的现象主要是指哪两种不稳定质粒不稳定分为分裂不稳定性和结构不稳定性 基因工程菌的培养方式有哪几种 分批培养;补料分批培养;连续培养;透析培养和固定化培养; 从生产实际看,动物细胞的大规模培养主要可以分为哪几种 悬浮培养、贴壁培养和贴壁-悬浮培养。 动物细胞培养基分为哪三类 天然培养基合成培养基无血清培养基 植物组织和细胞培养所用培养基种类较多,但通常都含有哪几类。 无机盐碳源植物生长调节剂有机氮源维生素 在V区中,决定抗体分子与抗原分子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关键部位称为互补决定区(CDR),而 c 区则决定了Ig分子的异种抗原性。 酶固定法中的包埋法可分为哪两种 网格型微囊型

发酵工业的生产水平取决于哪三个要素 生产菌种、发酵工艺和发酵设备 生物药物广泛应用于医学各领域,按功能用途可分为哪三类 治疗药物、预防药物、诊断药物 基因工程药物制造的主要步骤如何 目的基因的获得;构建DNA重组体;构建工程菌;目的基因的表达;产物的分离纯化;产品的检验 酶和细胞的固定化载体主要有哪三类 吸附载体包埋载体交联载体 单克隆抗体制备时对动物的免疫方法分为哪两种 体内免疫法和体外免疫法 生产用动物细胞为原代细胞、二倍体细胞系、转化细胞系以及工程细胞系。 目前工业常用的酶一般是以什么为主要来源 微生物 发酵工程产品开发的关键是筛选到高效菌株,一般优良菌种的选育方法主要有哪几种 自然选育、诱变育种和原生质体融合 .

南京工业大学有机化学期末试卷3

一.命名或写出结构式(12题×1分=12分): CH 3CH 2CH(CH 3)CHCH 2CH 2CH 3 CH(CH 3)2 CH 3 OH COCH 3 H 2C H 3C C COOCH 3 NOH SO 3H NO 2 O O O C H 2N H 3C H NH O C CH 3CH 3 O N O C H CH 2 H 2 C Cl 二、填空(每个空格填一个答案)(28分) 1、 ( ) ( ) ( ) ( ) H 3O+ CH 3CH 2CH 2CN SOCl 2 (CH 3)2NH LiAlH 4

2、 LiAlH 4CH 3CH 2CH 2CHO HCN OH-稀NaHSO 3 NHNH 2NO 2 O 2N Zn-Hg,HCl 干HOCH 2CH 2OH Cl H ( ) ( ) ( ) ( )( ) ( ) ( ) 4、 ( ) ( ) ( ) NH O O NaOH KOH BrCH 2COOCH 2CH 3 OH-O H 2 NaOH/H 2O Cl HNO 3,H 2SO 4 5 Cl Zn, HOAc 6 O 3 H 2O (1)(1) CH 3I N Ag 2O 7

8 H 2O, H (1)B 2H 6(2)H 2O 2, NaOH NaOH Cl OH CH 3OH 9 2 NO 2 Br Fe/HCl Br 2 /H 2 O (CH 3 CO) 2 O 稀盐酸 10 三、用化学方法区别下列各组化合物(10分) A) CH 3(CH 2)3NH 2 B) (CH 3CH 2CH 2)2NH C) (CH 3CH 2)3N 1. A) CH 3CH 2CH 2CH 2Br B) CH 3CHBrCH 2CH 3 C) (CH 3)3CBr 2. 四、简要回答问题(10分) 1.写出下述反应的机理: CH 2OH H ++

仪器分析-期末复习

第一章绪论 1、仪器分析主要有哪些分析方法?请分别加以简述。 答:a、光学分析法b、电化学分析法c、分离分析法d、其他仪器分析方法光学分析法:分为非光谱法和光谱法。非光谱法是不涉及物质内部能级跃迁的,通过测量光与物质相互作用时其散射、折射等性质的变化,从而建立起分析方法的一类光学测定法。光谱法是物质与光互相作用时,物质内部发生量子化的能级间的跃迁,从而测定光谱的波长和强度而进行分析的方法。 电化学分析法:利用溶液中待测组分的电化学性质进行测定的一类分析方法。 分离分析法:利用样品中共存组分间溶解能力、亲和能力、吸附和解吸能力、迁移速率等方面的差异,先分离,后按顺序进行测定的一类仪器分析法。 其他:其他仪器分析法和技术:利用生物学、动力学、热学、声学、力学等性质进行测定的仪器分析方法和技术。如:免疫分析、热分析、光声分析等。 2、仪器分析的联用技术有何显著优点? 多种现代分析技术的联用,优化组合,使各自优点得到充分发挥、缺点得到克服、分析仪器与计算机之间的联用解决了:程序控制、计算、条件选择等问题。 3、仪器分析:是以物质的物理或物理化学性质为基础,探求这些性质在分析过程中所产生分析信号与被分析物质组成的内在关系和规律,进而对其进行定性、定量、进行形态和结构分析的一类测定方法。由于这类方法的测定常用到各种比较昂贵、精密的分析仪器,所以称仪器分析。 与化学分析相比:优点:选择性高、重现性好。缺点:仪器复杂、昂贵,相对误差较大。4、检出限:是评价一个分析方法及测试仪器性能的重要指标, 是指某一特定分析方法,在给定的显著性水平内,可以定性地从样品中检出待测物质的最小浓度或最小量。所谓“检出”是指定性检出, 在检出限附近不能进行准确的定量。检出限可分为测量方法检出限和仪器检出限。 5、比移值:薄层色谱法中原点到斑点中心的距离与原点到溶剂前沿的距离的比值。 又称Rf值,是色谱法中表示组分移动位置的一种方法的参数。定义为溶质迁移距离与流动相迁移距离之比。在一定的色谱条件下,特定化合物的Rf值是一个常数,因此有可能根据化合物的Rf值鉴定化合物。 6、精密度:指在相同条件下对同一样品进行多次平行测定,各平行测定结果之间的符合程度。 7、准确度:指多次测定的平均值与真值相符合的程度,用误差或相对误差描述,其值越小准确度越高。 第二章分析吸光分析法 1、为什么分子光谱总是带状光谱? 当分子发生电子能级跃迁时,必伴随着振动能级和转动能级的跃迁,而这些振动能级和转动能级的跃迁是叠加在电子跃迁之上的,所以是带状光谱。 2、有机化合物分子的电子跃迁有哪几种类型?哪些类型的跃迁能在紫外-可见光区吸收光谱中反映出来? 可能有:σ→σ*、σ→π*、π→σ*、π→π*、n→σ*和n→π*等六种形式,产生有机化合物分子光谱的电子跃迁形式有:n→σ*、π→π*、n→π*三种。

《生物技术制药》教案

《生物技术制药》教案 生物技术制药教案 使用专业:生物技术专业 一教学方案 1. 本课程总学时 72 学时(四年制本科生),其中理论课讲授 54 学时,实验 课 18 学时 2. 本课程注重教学的基础性、先进性和实践性,坚持不懈地进行教学研究和改革,除课堂 教学衔接了其他的相关课程,同时还建立了实验教学体系,努力培养学生分析 问题、解 决问题和科研动手能力,使学生能够适应现代生命科学对高素质人才的需要 3. 本课程采用启发式教学并以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通过学生自学、课堂教学及课后辅导 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开展教学 4. 本课程实践性教学详见实验教学大纲 二课程作业与考核评价 1. 作业 1.1 预习作业:每堂课后布置课后预习作业,并要求做好预习笔记,以培养学 生的自学能力 1.2 课后作业:每堂课后布置书面作业,教师批阅后并给出参考答案,供学生进一步学习思考 1.3 课堂作业:根据需要在课堂安排一定的练习,并当堂讲评,以培养学生解 决问题与分析 问题的能力 2 考核形式与成绩评定

2.1 期末考试采用闭卷考试,占总成绩的70% 2.2 平时小测与作业以书面为主,口试为辅,占总成绩的10% 2.3 实验成绩占总成绩的20% 三教材和学习参考书 1. 教材 夏焕章,熊宗贵.生物技术制药(第2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 学习参考书郭勇.生物制药技术(第2版).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 G 沃尔什.生物制药学(原著第2版).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 宋航.制药工程专业实验.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5 天津大学.制药工程专业实验指导.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四本课程考核方式 本课程采用百分制进行考核,其中期末考试成绩占考核分的70%;平时成绩占10%,平时成绩包括课后作业、课堂提问、考勤等;实验占20%。 生物技术教案(章节备课) 学时:2 章节第一章绪论第一讲 教学目的 1. 掌握生物技术制药的基本概念和发展简史和要求 2. 熟悉生物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重点重点:生物技术制药、生物技术药物的概念和特征难点难点:生物技术药物的分类、特征 第一节生物技术的发展史,1学时, 1. 生物技术的概念 2. 生物技术的发展简史 第二节生物技术药物,1学时,

仪器分析研究生复习提纲答案

研究生复习提纲 1.色谱法定性和定量的依据是什么? 答.色谱定性的依据是保留值,定量的依据是m=fA 色谱定性分析方法:1、用保留时间定性2、用峰高增加法定性3、与其他仪器连用定性(如:GC-MS) 定量分析方法:1、归一化法2、外标法3、内标法 用保留值定性的依据是:当固定相和操作条件严格固定不变时,任何一种物质都有确定不变 的保留值,通过比较已知物和未知物的保留值,就可以确定色谱图中某一色谱峰代表什么物质。 2.什么叫程序升温?它有什么作用? 答.程序升温色谱法,是指色谱柱的温度按照组分沸程设置的程序连续地随时间线性或 非线性逐渐升高,使柱温与组分的沸点相互对应,以使低沸点组分和高沸点组分在色谱柱中 都有适宜的保留、色谱峰分布均匀且峰形对称。程序升温具有改进分离、使峰变窄、检测限 下降及省时等优点。对于沸点范围很宽的混合物,往往采用程序升温法进行分析。在气相色 谱中多采用程序升温技术解决洗脱色谱的一般问题,而在液相色谱中多采用梯度洗脱技术解 决这一问题。 3.什么叫梯度洗脱?它有什么优点? 答:梯度洗脱就是在分离过程中,让流动相的组成、极性、pH 等按照一定程序连续变化,使样品中各组分能在最佳的分配比下出峰,使保留时间短、拥挤不堪、甚至重叠的组分,或 保留时间过长而峰形扁平的组分获得很好的分离,特别适合样品中组分的分配比值范围很宽 的复杂样品的分析。梯度洗脱十分类似气相色谱的程序升温,两者的目的相同。不同的是程 序升温是通过程序改变柱温,当流动相和固定相不变时,分配比的变化是通过温度变化引起的。而液相色谱是通过改变流动相组成、极性、PH 来达到改变分配比的目的,一般柱温保持 恒定。 4.为什么用分离度R作为色谱柱的总分离效能指标? 答:塔板理论和速率理论都难以描述难分离物质对的实际分离程度,即柱效为多大时, 相邻两组分能够被完全分离。难分离物质对的分离度大小受色谱分离过程中两种因素的综合 影响:保留值之差——色谱分离过程中的热力学因素;区域宽度——色谱分离过程中的动力 学因素。考虑色谱分离过程的热力学因素和动力学因素,引入分离度(R)来定量描述混合物 中相邻两组分的实际分离程度。分离度R 由三项的乘积决定。第一项为动力学因素项,表现 在色谱峰的宽度,由色谱柱性能决定。第二项为热力学因素项,决定于色谱峰问的距离。第 三项为分配比项,影响组分的保留时间。 5.根据速率理论,色谱柱的板高H由哪些因素决定?试给出最佳流动相流速U最 和最小板 佳高H最 的计算公式。 小 答:H 首先取决柱子填充均匀程度和固定相颗粒大小。气相载气流速、柱温和载气分子 质量影响纵向扩散。液相固定相性质,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的扩散系数影响传质阻力。因 液相中纵向扩散很小,塔板高度H 主要由传质阻力项决定,即流速越大,H 越大。气相中纵 向扩散明显,低流速时增大流速H 降低,流速继续增大,传质阻力增大,H 增大。

仪器复习题答案)

复习题答案 1.分子光谱: 由分子的吸收或发光所形成的光谱称为分子光谱(molecular spectrum),分子光谱是带状光谱。 2.分子荧光分析: 某些物质被紫外光照射激发到单重激发态后,在回到基态的过程中发射出比原激发波长更长的荧光,通过测量荧光强度进行定量分析的方法。 3.气相干扰: 是指干扰发生在气相过程中(如电离干扰、激发干扰)以气相化学反应引起的干扰。 4.标记PCR(LP-PCR): 利用同位素、荧光素等对PCR引物进行标记,用以直观地检测目的基因。 5.毛细管电泳: 是指离子或带电粒子以毛细管为分离室,以高压直流电场为驱动力,依据样品中各组分之间淌度和分配行为上的差异而实现分离的液相分离分析技术。 6.红外吸收光谱: 又称为分子振动—转动光谱。当样品受到频率连续变化的红外光照射时,分子吸收了某些频率的辐射,并由其振动或转动运动引起偶极矩的净变化,产生分子振动和转动能级从基态到激发态的跃迁,使相应于这些吸收区域的透射光强度减弱。 7.Fermi共振: 当一振动的倍频与另一振动的基频接近时,由于发生相互作用而产生很强的吸收峰或发生裂分。 8.荧光发射: 电子由第一激发单重态的最低振动能级→基态(多为S1→S0跃迁),发射波长为‘2的荧光;10-7~10 -9 s 。 9.原子光谱:原子的电子运动状态发生变化时发射或吸收的有特定频率的电磁频谱.原子光谱是一些线状光谱,发射谱是一些明亮的细线,吸收谱是一些暗线. 10.分子吸收光谱:分子对辐射选择性吸收使基态分子跃迁至更高能级的激发态而发出的特征光谱为分子吸收光谱. 11.内转化:处于相同的重态的两个离子间的非辐射跃迁. 12.宽带吸收: 是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量溶液中分子或离子的吸收,吸收宽带宽从几纳米到几十纳米,是用的是连续光源,这种测量方法叫 13.塔板理论: 在每一块踏板上,被分离柱分在气液两相间瞬时达到一次分配平衡,然后随载气从一块踏板以脉动式迁移,经过多次分配平衡后,分配系数小的组分先离开精馏塔,分配系数大的后离开,从而使分配系数不同的组分分离。 14.高效液相色谱法:

生物技术制药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绪论 1生物技术是以生命科学为基础,利用生物体(或生物组织、细胞及其组分)的特性和功能,设计构建有预期性状的新物种或新品系,并与工程相结合,进行加工生产,为社会提供商品和服务的一个综合性的技术体系。 2生物技术的主要内容:P1 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 蛋白质工程:运用基因工程全套技术改变蛋白质结构的技术。 染色体工程:探索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定位,异源基因导入、染色体结构改变。 生化工程:生物反应器及产品的分离、提纯技术。 3生物技术制药采用现代生物技术人为创造条件,借助微生物、植物或动物来生产所需的医药品过程被称为 4生物技术药物采用DNA重组技术或其它生物新技术研制的蛋白质或核酸类药物才能被称为 5生物药物生物技术药物与天然生化药物、微生物药物、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一起归类为PPT复习题 第二章基因工程制药 1、简述基因工程制药的基本程序。P16 2、说明基因工程技术用于制药的三个重要意义。P15第一段第一行 3、采用哪两种方法来确定目的cDNA克隆?P18(7目的基因cDNA的分离和鉴定 )①核酸探针杂交法 用层析法或高分辨率电泳技术(蛋白质双向电泳技术或质谱技术)分离出确定为药物的蛋白质,氨基酸测序,按照密码子对应原则合成出单链寡聚核苷酸,用做探针,与cDNA文库中的每一个克隆杂交。这个方法的关键是分离目的蛋白, ②免疫反应鉴定法(酶联免疫吸附检测) 4、说明用大肠杆菌做宿主生产基因工程药物必须克服的6个困难。 ①原核基因表达产物多为胞内产物,必须破胞分离,受胞内其它蛋白的干扰,纯化困难; ②原核基因表达产物在细胞内多为不溶性(包含体, inclusion body),必须经过变性、复性处理以恢复药物蛋白的生物学活性,工艺复杂; ③没有翻译后的加工机制,如糖基化,应用上受到限制; ④产物的第一个氨基酸必然是甲酰甲硫氨酸,因无加工机制,常造成N-Met冗余,做为药物,容易引起免疫反应; ⑤细菌的内毒素不容易清除; ⑥细菌的蛋白酶常常把外源基因的表达产物消化; 5、用蓝藻做宿主生产基因工程药物有什么优越性? 蓝藻:很有前途的药物基因的宿主细胞 ①有内源质粒,美国Wolk实验室已构建1200种人工质粒,可用做基因载体。 ②载体转化蓝藻不需要诱发感受态就可以做到; ③外源基因产物不形成包含体,分离与纯化工艺可以大大被简化; ④可以直接食用,等于直接口服药物 6、结合pBG-2说明选择用于E. coli 细胞宿主中的载体的6项原则。 P23 与pBV220优点类似,原则P22 7、简述基因工程菌中质粒不稳定的两个指标?P32如何计算质粒的稳定性?P33质粒稳定

南京工业大学有机化学1

一、根据结构式命名或写出下列化合物的结构式(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 下列各组化合物不属于同分异构体的是(A)。 A. 乙醇和乙醚 B. 环丙烷和丙烯 C. 环戊烯和戊炔 D. 1,3-丁二烯和丁炔 2. 下列化合物中若按S N1反应,反应速度最快的是( D ) A. 1-溴丁烷 B. 2-溴丁烷 C. 2-甲基-2-溴丁烷 D. 2-甲基-3-溴丁烷 3. 下述卤代烃中发生S N2反应速度最快的是( C )。

4. 下列化合物中不属于Lewis酸的是(A)。 A. 硫酸 B. 三氯化铝 C. 三氟化硼 D. 氯化锌 5. 下列化合物中与硝酸银溶液作用最快的是(A)。 A. 氯化苄 B. 氯苯 C. 溴苯 D. 氯乙烯 6. 化合物HOOCCH(OH)CH(OH)COOH中含有手性碳原子个数为( B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7. 下列化合物硝化反应速度最快的是( C )。 A. 硝基苯 B. 氯苯 C. 甲苯 D. 苯 8. 用卢卡氏试剂可鉴别下列哪组化合物?(A) A. 叔丁醇与丙醇 B. 苯与甲苯 C. 环己烷与己烯 D. 乙烯与乙炔 9. 能与2,4-二硝基苯肼反应生成黄色沉淀,但不能发生银镜反应和碘仿反应的是( D )。 A. 丁醛 B. 2-丁醇 C. 2-丁酮 D. 3-戊酮 10. 甲苯与氯气在光照下进行反应的反应机理是( C )。 A. 亲电取代 B. 亲核取代 C. 自由基取代 D. 亲电加成 11. 我们常用下列哪种试纸判断重氮化反应的终点。( C ) A. PH试纸 B. 刚果红试 C. 淀粉-碘化钾试纸 D. 石磊试纸 12. 下列乙酸衍生物中最容易发生水解反应的是 ( D )。 A. 乙酸乙酯 B. 乙酸酐 C. 乙酰胺 D. 乙酰氯 13. 下列化合物中酸性最强的是( B )。 A. 苯酚 B. 氯乙酸 C. 冰醋酸 D. 对硝基苯酚 14. 下述含氮化合物中碱性最强的是(A)。 A. 甲胺 B. 苯胺 C. 乙酰胺 D. 四丁基溴化铵 15. 下述手性化合物中互为对映异构体的一组是( B )。

仪器分析期末考题

仪器分析期末考题 一.薄层色谱 1.薄层基本原理分类 1.吸附色谱:利用被分离物质在吸附剂上被吸附的能力不同,当用展开剂展开 时,不同的物质因吸附和解吸附能力的不同而造成的迁移不同,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是薄层色谱上最常用的方法。常用的吸附剂有硅胶、氧化铝、硅藻土等。 2.分配色谱:利用被分离物质在两相中分配系数的不同使组分分离。常以硅胶、 硅藻土、纤维素等作载体,它们吸附一定量的水分或其它溶剂(如:缓冲液、酸液、甲酰胺、丙二醇等)作固定相,再用与固定相不相混溶的展开剂展开,被分离物质在两相之间不断地进行分配,从而达到分离。 3.离子交换色谱:利用被分离物质在离子交换树脂上交换能力的不同使组分 分离。常用的有离子交换纤维制成的薄层板,用于分离某些亲水性强、能成离子态的物质。 4.凝胶色谱:葡聚糖凝胶的分离原理是葡聚糖凝胶在吸水后形成凝胶粒子,在 其交联的骨架中有许多一定大小的网眼。网眼大,大分子物质能进入网眼内; 网眼小,只有小分子物质才能进入网眼;而超过一定限度的大分子物质,就被排阻在凝胶粒子的外部而不能进入网眼。如同按照分子大小过筛一样,所以称为分子筛。用于高分子的非离子化合物的分离,如蛋白质及核酸等。5.其他薄层色谱 1)络合薄层色谱法:AgNO 3 2)微乳薄层色谱法:以微乳液为流动相 3)胶束薄层色谱法:应用一定浓度的表面活性剂溶液所形成的胶束溶液作 为流动相 4)反相薄层色谱法:利用化学键合反应,将烃基硅烷键合到硅胶表面,制 成非极性固定相,用极性较大的液体作流动相 5)手性固定相法:光学活性的天然高分子-纤维素,纤维素衍生物等 2.填空:检测xxx用( )色谱 3.常用TLC鉴别方法 1.对照品鉴别 2.对照药材鉴别 3.对照提取物鉴别 4.参比物对照鉴别 5.阴性,阳性对照鉴别 二.液相色谱(PPT最后一页重点) 1.高效液相色谱法的特点

生物技术制药要点

生物技术制药要点概括 1.现代生物技术发展大事记: 年代主要发现和进展 1953 Watson和Crick阐明了DNA的双螺旋结构 1958 分离得到DNA聚合酶I,并在试管内制得人工DNA 1960 发现mRNA,并阐明了mRNA在蛋白质合成中的作用 1966 破译遗传密码 1967 分离得到DNA连接酶 1970 分离出第一个限制性内切酶 1971 第一次用限制性内切酶和连接酶获得重组DNA 1972 合成了完整了tRNA基因 1974 Boyer和Cohen建立了DNA重组技术 1975 Kohler和Milstein建立了单克隆抗体技术 1976 DNA测序技术诞生 1978 Genentech公司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出胰岛素 1981 第一个单克隆抗体诊断试剂盒在美国被批准使用 1981 第一台商业化生产DNA自动测序仪诞生 1982 用DNA重组技术生产的第一个动物疫苗在欧洲获得批准 1983 基因工程Ti质粒用于植物转化 1988 PCR(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诞生 1990 美国批准第一个体细胞基因治疗方案 1997 英国培育出世界上第一只克隆羊多莉 1998 美国批准艾滋病疫苗进行人体实验 2001 人类基因组草图完成 2003 世界上第一个正式批准的基因治疗药物重组腺病毒-p53注射液在中国上市 2008 人类将表皮细胞激活为干细胞 2.生物技术药物(biopharmaceutics):广义是是指所有以生物质为原料只去的各种生物活性物质及其人工合成类似物、以及通过现代生物技术制的的药物,狭义指利用生物体、生物组织、细胞及其成分,综合应用化学。生物学和医药学各学科原理和技术方法制得的用于预防、诊断、治疗和康复保健的制品,而这里特指采用DNA重组技术或其他现代生物技术研制的蛋白质或核算类药物。 3.生物技术药物的四大类型:基因重组药物、基因药物、天然药物、合成的半合成的生物技术药物。 4.生物技术药物的主要特点:剂量小,活性高;分子结构复杂,分子量一般较大;稳定性较差,易失活或分解,体内半衰期短;具有种属特异性;具有免疫原性;分析检验的特殊性。 5.生物技术药物与化学药物的区别:

南京工业大学生物化学期末试题和详细答案

南京工业大学考试试题 2005级生物化学期中考试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 1、鉴别醛糖、酮糖、核糖、糖原和淀粉可采用、和反应进行鉴别。 2、胆固醇在体内可转变为哪些活性物质______ 、____ 和______ 。 3、绝大多数水溶性维生素作为酶的辅酶或辅基成分,在物质代谢中起重要作用。泛酸的活性形式为,是酶的辅酶;维生素B6的活性形式 为,是酶的辅酶;烟酰胺(Vit PP)的活性形式为和,核黄素(Vit B2)的活性形式为和,均可作为酶的辅酶;维生素D的活性形式为,主要功能是。 4、维持DNA双螺旋结构稳定的主要因素是____ __,其次,大量存在于DNA分子中的弱作用力如_____ ,_____ 和_____ 也起一定作用。 5、tRNA分子的3’—末端的结构是____ 。 6、DNA变性后,紫外吸收______,粘度______、浮力密度______,生物活性将______。 7、在20种氨基酸中,酸性氨基酸有_________和________两种,具有羟基的氨

基酸是________和_________,能形成二硫键的氨基酸是__________。 8、氨基酸与茚三酮发生氧化脱羧脱氨反应生成______色化合物,而________与茚三酮反应生成黄色化合物。 9、今有A、B、C三种蛋白质,它们的等电点分别为8.0、4.5和10.0,当在pH 8.0缓冲液中,它们在电场中电泳的情况为:甲___ __,乙___ __,丙 _____ __。 10、影响酶促反应速度的因素有____ 、____ _、___ __、___ _和 ___ _等。 二、名词解释(每题5分) 1、第二信使学说 2、增色效应与减色效应 3、蛋白质变性与沉淀 4、玻耳(Bohr)效应 5、酶的活性中心 三、问答题:(每题8分,第4题10 分) 1、写出磷脂酰甘油的通式,并指出4种磷脂酶的作用位点。 2、简述蛋白质的各级结构及主要作用力。 3、以葡萄糖为例,解释单糖溶液的变旋现象。 4、DNA双螺旋结构与蛋白质α-螺旋结构各有何特点?

南京工业大学有机化学期末试卷2

一:命名下列化合物(10) 1. F Br I Cl H 3C C O N CH 3CH 3 2 3 CH 3 NO 2 NO 2 O 2N 4 5. 6. COOCH 3 7 NH 2 HOOC 8 SO 3H 3 9. OH HO OH 10. 3 H 3C 二:完成下列反应(30) H 3C H C CH 2 H 2C H C H C CH 2 1NBS + Cl 2 光 2, CH C H 3[A g (N H 3)2]N O 3 3 O OH 4. SOCl 2CH 3OH

+ 5, KMnO4 H2C CHCH3 6 NaOH溶液 7, OH CH3CH2CHCH3 C2H5OH NaOH 8 稀 (2)水9,CH3CH2CH2CHO4 O N H2 CH3 +N a O H+Br2 10 (CH3)2CHCHO Br2CH3OH 干HCl 11. CH3 O H 2 O 12 13, NH O KOH C2H5OH CH3CHBrCH3 14 NaNO2, HCl NH 2 0-5℃ 15.

三:排序(10 ) 1.将下列化合物对亲电取代反应的容易程度排列成序 NO2Cl H CH3 2.比较下列化合物的碱性(气态条件下) 氨甲胺二甲胺 3.将下列化合物中羰基与同一亲核试剂加成反应的活性排列成序 COCH 3 CH 3CH 2 CHO CH3COCH3 4.比较下列化合物的酸性 C6H5OH CH3COOH ClCH2COOH 5.比较下列卤代烃按S N1反应的速度大小 CH 3CH 2 CH 2 CH 2 Br(CH3)3C Br CH3CH2CHBr CH 3 四、区别下列各组化合物:(6) 1 丙烷,丙烯,丙炔 22-丁醇苄醇正丙醇 五用化学方法分离下列各组化合物(10) 1.苯、苯酚 2. 2—丁醇与2—丁酮 六立体化学问题:用R/S标出下列手性碳原子的构型(4分) H3C C Cl Br C H C2H5 C3H7 2 3 3 HBr 6 H5 3

生物仪器分析及实验技术 期末考试

一、填空题 1.发酵液常用的固液分离方法有离心和过滤等。 2.萃取过程设计分为单级萃取、多级错流萃取、多级逆流萃取、回流萃取、连续 逆流萃取四种 3.蛋白质沉淀方法分盐析法、有机溶剂沉淀法、等电点沉淀法、重金属盐沉淀法、生物碱试剂以及某些酸类沉淀法、非离子多聚物沉淀法、加热凝固法七类 4.电泳用凝胶制备时,过硫酸铵的作用是引发作用;甲叉双丙烯酰胺的作用是交 联作用;TEMED的作用是增速剂。 5.影响盐析的因素有PH值、温度、溶质的类型和溶质的浓度。 二、基本概念 1.非水相生物催化技术 非水相生物催化技术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突破了酶只能在单一水溶液介质中反应的局限。该项技术主要以酶和细胞作为生物催化剂,在非水介质中进行催化反应,通过构象的改变,表现出较好的催化性能,如:活力、选择性、稳定 性等。 2.细胞融合技术 细胞融合(cell fusion)也称细胞杂交、原生质体融合或体细胞杂交,是指细胞 通过介导和培养,在离体条件下用人工方法将不同种的细胞通过无性方式融合成 一个核或多核的杂合细胞的过程。 细胞融合技术的发展,打破了生物种间障碍,能定向地制造出新的有用的微生物;增加微生物体内控制代谢产物产量的基因拷贝数,可以大幅度地提高目标产物的产量;将动、植物或某些微生物特有产物的控制基因植入细胞中,快速经济地大量生产这些产物;将具有不同性能的多种质粒植入,使新菌株在清除污染或以非

粮食物质为原料进行发酵生产或环境保护。 3.定点突变 定点突变(site-directed mutagenesis)技术可以通过盒式取代诱变、寡核苷酸引物介导和PCR介导等方法,在已知DNA序列中取代、插入或缺失一定长度的核苷酸片段,一般使DNA所表达的目的蛋白性状向有利的方向变化。该方法比使用化 学因素、自然因素导致突变的方法具有突变率高、简单易行、重复性好等特点。 4.DNA Shuffling技术 DNA Shuffling技术,也称基因改组技术,是基因在分子水平上进行有性重组。对 一组基因群体(进化上相关的DNA序列或曾筛选出性能改进序列)进行重组创造新基因;在DNA片段组装过程中也可能引入点突变,对从单一序列指导进化 蛋白质有效;产生的多样性文库,可以有效积累有益突变,排除有害突变和中性突变,同时也可实现目的蛋白多种特性的共进化。 5.底物工程 底物工程主要研究的问题有:一个目标产品可以从不同的起始原料(底物)出发,这就涉及到合成路线的设计和选择问题:不仅要考虑原料的来源、价格、反应的难易程度和收率高低,而且要考虑到生物催化步骤与其前/后化学转化步骤的衔接和耦合,以达到整体最优,有利于工业化应用。 对于双底物或多底物的酶反应而言,在主要底物确定的情况下,辅助底物的选择和优化也很重要,这不仅因为它的分子结构和反应活性将关系到反应的平衡位置 和速率快慢,而且因为一些辅底物(Co-substrates)或其相应的第二产物可能会对酶产生抑制甚至使酶失活。 有时还可以通过基团保护/脱保护的方法来提高生物催化的选择性。

南京工业大学有机化学考前模拟试卷整理集(吐血整理必做)

水平测试一 一、用IUPAC 命名法命名下列化合物(1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二、是非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0分): 1. 含有手性碳的化合物都有光学活性。--------------------------------------------------( ) 2.共轭效应通过共轭体系传递,是一种长程的电效应,即其作用强度在共轭体系中几乎不受距离的影响;诱导效应通过σ 键传递,是一种短程的电效应,即其作用强度随距离远离而急剧减弱。-----------------------------------------------------------------------------------------( ) 3.共轭体系π 电子数符合4n+2的,该化合物具有芳香性。-----------------------( ) 4.亲核取代反应和消除反应是一对竞争反应,提高反应温度往往更有利于得到消除产物。-----------------------------------------------------------------------------------------------------( ) 5.α-D-吡喃葡萄糖和β-D-吡喃葡萄糖是一对对映异构体,也是一对差向异构体。--------------------------------------------------------------------( ) 6.变旋现象是指一种右旋转变成左旋,或左旋转变成右旋的旋光性发生改变的现象。例如右旋的蔗糖水解变成左旋的转化糖有此现象。---------------------------------------------( ) 7.自由基反应是一种连锁反应,其反应机理总是经过链引发、链增长和链终止三个阶段。发生自由基反应的一般情形有:自由基引发剂催化、光照或高温加热等。 --------------------------------------------------------------------( ) 8.硝基是极强的间位定位基,硝基苯与乙酰氯在三氯化铝催化下发生的亲电取代反应可高产率地得到间硝基苯乙酮。----------------------------------------------( ) 9. 在立体化学中S 表示左旋,R 表示右旋。------------------------------( ) C = C C H 3C H 2C H (C H 3)2C H 3 C H 2C H 2C H 3 C H 3 C H 3C H C H 3 C H 3C H 2C H C H 2C H 2C C H 2C H 3C H 3 C H 2=C H C ≡C H H C H 3 C H 3 N O 2 O H N O 2 N O 2 O 2N O C H 3C C H 2C C H 3O O NH O O

仪器分析复习重点南京工业大学生物与制药工程学院.doc

仪器分析重点提要 GC 1、GC仪和HPLC仪在结构原理上有何异同? 答:同:气源→→色谱柱→检测器→记录仪 进样 异:(1)气源用气泵或贮气瓶供气;(2)要让被测样品组分充分气化,相关通路中应具备高温(100~400℃)环境。 2、能够在GC上检测的化合物,应具哪些主要的理化特性? 答:具有易挥发性、高温不分解、不能与载气发生反应。 3、GC常用载气有哪些? 答:N2、H2、Ne 4、固定相、吸附剂、担体、固定液有何异同?常见的气-固吸附色谱有哪些?常见的担体、固定液有哪些? 答:一、固定相主要分二大类:(1)固体固定相(2)液体固定相 气-固(吸附)色谱固定相吸附剂分类: 吸附剂(1)非极性吸附剂:如活性炭 (2)极性吸附剂:如硅胶、氧化铝、分子筛等 气-液色谱(分配色谱)固定相(1)固定液(2)惰性担体 担体:又称为载体,是一种化学惰性的多孔固体颗粒,作用是提供惰性表面,支持固定液,使固定液以薄膜状态分布在其表面。 二、常见的气-固吸附色谱 (1)非极性吸附剂:如活性炭 (2)极性吸附剂:如硅胶(较强极性)、活性氧化铝(弱极性)、分子筛等 三、常见的担体有:(1)硅藻土型(红色硅藻土白色硅藻土) (2)非硅藻土型 常见固定液 第一类:非极性固定液 多数是饱和烷烃,如:异角鲨烷。固定液和组分分子间的作用力是色散力,主要用于分离烃类和非极性化合物 第二类:弱极性固定液 主要是含甲基的硅氧烷类。固定液和组分分子间的作用力为色散力。 第三类:中等极性固定液 种类多、应用广,如硅氧烷(OV-17)等 5、GC检测器可分为哪几种类型(英文缩写),其工作原理是什么?哪些属于浓度型检测器,哪些属于质量型检测器? 答:(1)热导池检测器(TCD) 检测原理:基于不同的物质有不同的导热系数 (2)(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 原理:根据气体的导电率与该气体中所含带电离子的浓度呈正比这一事实而设计的。 一般情况下,组分蒸汽不导电,但在能源作用下,组分蒸汽可被电离生成带电离子而导电。 (3)电子捕获检测器(ECD)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