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整版)火灾爆炸专项应急预案

(完整版)火灾爆炸专项应急预案

(完整版)火灾爆炸专项应急预案
(完整版)火灾爆炸专项应急预案

鄂尔多斯市新杭能源有限公司火灾爆炸专项应急预案

编制:新杭公司QHSE部

审核:

批准:

目录

1 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 (1)

1.1事故类型 (1)

1.2危害程度分析 (1)

2 组织机构及职责 (2)

2.1应急组织体系 (2)

2.2职责 (3)

3处置程序 (5)

3.1信息报告程序 (5)

3.2响应分级 (5)

3.3响应程序 (6)

4处置措施 (8)

4.1处置原则 (8)

4.2火灾爆炸事故处置方案 (8)

4.4注意事项 (10)

5应急物资保障准备 (11)

附件1有关应急部门、机构或人员的联系方式 (12)

1 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

1.1 事故类型

根据引发火灾爆炸事故的原因和条件分析,可能造成发生火灾爆炸事故的原因主要有两大类:

1、人为因素引发的火灾爆炸事故:违反操作规程、违章安装电气设备、违章使用明火作业、检修现场违反安全管理规定等。

2、客观因素引发的火灾爆炸事故:雷击、设备、材料质量、危险化学品泄漏等因素引发的火灾爆炸事故。

1.2 危害程度分析

1.2.1危险源

公司生产过程中,维修过程或使用到产生明火散发的设备(焊机、气割、角磨机、电钻等),有不同类型的气体/液体储罐和运输不同类型的气体/液体的工艺管道等,容易造成火灾的发生,设备使用的润滑油和电气设备也存在火灾的发生隐患,如果发生火灾,将会在一定范围内影响生产和公司财物的安全,造成一定的财产损失,危机人身安全。

由于生产需要,常年使用甲醇、乙醇、氢气、乙炔、氧气等危险品,为此备有甲醇储罐5000立方2台,100储罐350立方2台,粗乙醇储罐3000立方米1台。

1.2.2主要危害程度分析

1、易燃、易爆气体大量泄漏,尤其是在高温高压状态下的物质,其发生火灾的可能性较大。电气设备超负荷使用,罐区储存不合理,都容易发生火灾爆炸。严重时,烧损设备,造成人员损伤。

2、压力容器爆炸

储存甲醇、乙醇、氢气、乙炔、氧气、一氧化碳、亚硝酸甲酯气、等压力容器充装超压,容易造成压力容器爆炸事故,压力容器爆炸事故为瞬

间发生,爆炸事故不但造成设备损坏,而且还波及周围的设备、建筑物、人群,并能产生巨大的冲击波,其破坏力与杀伤力极大。摧毁设备、建筑物,造成人员伤亡,后果较为严重。

5、电气火灾爆炸事故

配电装置、电动机以及各种照明设备等存在电气火灾的危险。如:在配电间,因开关触点等部位发热可能引起火灾、爆炸,造成人员和财产损失。

变压器会因绝缘老化和层间绝缘损坏引起短路,导致火灾,或由于绝缘套管损坏爆裂起火。

7、其他火灾爆炸事故

在夏季的雷雨季节,由于雷电等自然灾害,引燃可燃物而导致火灾事故的发生。

2 组织机构及职责

2.1 应急组织体系

成立应急指挥部,负责组织实施各类事故应急救援工作。应急救援指挥部的组成:

总指挥:总经理

副总指挥:副总经理

成员:全体员工。

2.2 职责

2.2.1 应急指挥部:

负责组织有关部门制定应急抢救预案。

负责统一部署应急预案的实施工作,及紧急处理措施。调用本厂范围内各类物资、设备、人员和占用场地。组织人员和物资疏散工作。配合上级部门进行事故调查处理工作。做好稳定生产秩序和伤亡人员的善后及安抚工作。组织预案的演练,及时对预案进行调整、修订和补充。

(1)总指挥:

日常职责:是《预案》的第一责任人,对《预案》的制定、建立、实施负责。授权公司安全部对《预案》的制定、建立并保持应急状态。负责本《预案》的签发,并授权公司指挥部办公室保证本《预案》每年进行审查和修订。具有审核批准和实施的权力。

应急职责:全面指挥事故现场的应急救援工作。在紧急情况下下达启动本《预案》应急命令,公司进入事故应急救援状态。事故终结,下达本《预案》应急待命命令,公司恢复正常状态。

(2)副总指挥:

日常职责:协助总指挥参与预案的制定、建立和审查和修订。

应急职责:协助总指挥负责具体的指挥工作,当总指挥不在现场时,副总指挥行使总指挥职责。

2.2.2通信组:

负责及时将所发生的事故情况报告厂长/副厂长。向上级部门报告并负责联络相关救援人员及时到位。提出危险品储存区域及重点目标的建议。各专业救援组与总调度室和领导小组之间的通讯联络。

负责配合重大事故调查工作。

由安环部部负责,负责平时的应急准备。负责报告、信息报送、组织联络各职能部门及协调。负责与外界的渠道沟通。收集各部门的、政府等紧急电话并及时更新,保证公司各部门固话和手机随时畅通。

2.2.3 治安警戒组:

负责事故现场的警戒标识,警戒区域设置。负责维持厂区治安,按事故的发展态势有计划的疏散人员,控制事故区域人员、车辆的进出。对其他具有泄露、火灾、爆炸等潜在危险点进行监控和保护,负责应急救援、采取措施防止事故扩大,造成二次事故。负责有关事故直接责任人的监护。参加事故调查。

2.2.4 后勤保障组:

财务部负责筹措应急抢险救援疏散所需资金,及时到位。

储运部负责事故现场抢险器材的供应和采购及应急生活安排等工作。提供抢险所需的各种应急抢险器材、救援防护器材、检测分析器材。平时注意常用消防器材的更新,其他各种如锹、镐等器具各种劳保用品的的储存与保养及常用药物的储备。

2.2.5 医疗救护组组:

负责事故现场受伤人员的护理及相应的急救工作。

2.2.6 应急抢修护组:

负责事故现场人员物资的抢救、转移工作。负责组织落实救援人员后勤保障和善后处理工作。该组成员要对事故现场、地形、设备、工艺熟悉,在具有防护措施的前提下,必要时深入事故发生中心区域,关闭系统,抢修设备,防止事故扩大,降低事故损失,抑制危害范围的扩大。负责对火灾、泄漏事故的灭火、堵漏等任务。并负责事故调查工作。

事故抢险由生产部负责,平时熟悉现场各设备的位置,熟悉临近消防设施。做好各种抢救器材储备。

3处置程序

3.1 信息报告程序

(1)发生火灾爆炸事故后,现场人员要立即向当班班人员报告,并与运行经理(2276877)、消防队(2276914)联系处理。

(2)如火势继续蔓延,不易控制,迅速报火警119,请求外部支援。

(3)各应急小组通讯方式见附件。

报告内容:

1)单位发生事故概况;

2)事故发生单位、发生地点、时间等;

3)事故的简要经过、伤亡情况、伤害程度、涉及范围等;

4)事故发生原因的初步判断;

5)事故发生后已采取的措施及当前事故抢险情况等。

3.2 响应分级

火灾爆炸事故按照其可控性、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等因素,应急响应级别分为Ⅰ级响应、Ⅱ级响应、Ⅲ级响应三个级别。

3.1.1 Ⅰ级响应预警

火灾爆炸发生后,不会造成火势蔓延和灾情扩大,预计发生的事故、事件或灾情只须启动事故单位应急预案即可控制的,公司应急救援总指挥部按照“预警”要求,密切关注灭火工作进展情况,随时做好应急响应准备工作。

3.1.2 Ⅱ级响应现场应急

发生的火灾爆炸有可能造成事故蔓延和灾情扩大,发生人员伤亡或虽无人员伤亡但现场有被困人员,预计发生的紧急事故、事件或灾情不能被事故单位应急响应后所处置或控制,需要立即按照“现场应急”要求,启动公司应急预案进行现场抢救。

3.1.3 Ⅲ级响应全体应急

火灾爆炸已形成蔓延和扩大,有可能发生爆炸燃烧,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立即启动集团公司应急预案,进行全民动员抢险救灾,并立即向地方政府或公安机关汇报请求支援,启动上一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3.3 响应程序

3.3.1 应急指挥

消防队和当班调度根据火势情况,确认无法实施有效控制,有可能造成人员伤亡和重大财产损失时,要立即向公司指挥部报告事故情况,由指挥部决定启动公司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按照总指挥的指令,通知应急小组组长、应急成员单位负责人迅速到达指定位置,根据各自职责和总指挥指示进行救援。

3.3.2 应急行动

3.3.2.1 火灾扑救:由生产部相关人员组成,负责抢救被困人员,进行初期火灾控制。

1)排除险源:首先切断事故现场电源、气源、物料源,清除一切危险隐患,防止次生事故导致不必要的伤亡。

2)救人第一:充分利用现有装备和救援器材,迅速抢救被捆人员和受伤人员,及时将伤员转交医疗部门进行救治,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

3)先控后灭:火灾扑救人员要统一指挥,统一行动,按照灭火程序,采取先控制后消灭的原则。对于可燃气体火灾,必须严格按照方案进行,在未采取措施的情况下,切忌盲目扑灭火焰,否则大量可爆气体泄漏积聚,会导致爆炸事故发生,后果不堪设想。

3.3.2.2 资源调配

1)由应急指挥部迅速调配事故现场应急抢险器材、救援防护器材、检测分析器材及人员。

2)安全疏散:由xxxx相关人员组成,质量部部长任组长。根据指挥部的指令,对事故可能波及到的区域人员进行安全疏散;对可能威胁公司以外区域群众安全时,应立即联系有关部门,引导群众撤离至安全区域。

3)现场警戒:XXXX接到指挥部指令后,根据事故情况,携带防护器材、警戒器材迅速到达指定现场;划定警戒区域,设置警戒带、围栏等明显标志,部署警戒人员,禁止无关人员进入现场,保护事故现场原始状态;配合公安交警部门进行事故区域交通管制,部署安排运输急救物资及抢救伤员道路疏通,禁止无关车辆进入事故现场,保证救援道路畅通;维护撤离区和疏散区场所的社会治安工作,保护主要目标和财产安全。

4)医疗救护:就近医疗机构组成现场医疗救护组,组织救护车和医护人员现场设立临时救护点,做好接受救治伤员的准备工作。

5)物资供应:由储运部有关人员组成,储运部负责人任组长,接到指令后,迅速召集本部人员现场待命,做好现场急救物资供应的保障工作。

6)后勤保障:公司行政部负责对小车队的车辆集中调配,确保应急救援指挥部成员的用车。负责通信畅通,确保应急指挥人员、现场抢险人员的通讯联络。财务部保障应急资金及时到位,垫付、支付抢救费用。

7)事故调查:由工会、设备部、安全部、生产部、人力资源部等有关

单位造成,做好事故调查处理工作。

3.3.3 扩大应急

当火灾爆炸事故仅靠公司自身救援力量无法控制和扑灭火灾,有可能造成更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时,要及时向当地政府和公安机关报告,请求支援。

3.3.4 应急恢复

当灭火战斗结束,爆炸事故处理结束,现场指挥人员应组织有关单位和人员对现场进行全面清理检查,在确定无复燃和无衍生事故发生后,清点作战人员和装备,由总指挥宣布撤离现场,解除警戒。

3.3.5 应急结束

抢险工作结束后,应急小组组长宣布结束应急状态,恢复正常生产、生活治安秩序。

4处置措施

4.1处置原则

(1)建筑火灾一般采取先控制后消灭的原则,灵活地运用堵截包围、内外夹攻、上下合击、重点突破的战术。正确使用水源,确保重点兼顾一般,力争快速不见断。

(2)扑救化学物质火灾:首先弄清起火点的设备和工艺流程、着火物品的性能,有无爆炸危险;采取各种方法,消除爆炸因素;消灭外围火焰,控制火势发展;加强冷却降温,筑坝堵截,正确使用灭火剂;对有毒物质可能发生泄漏的情况,救灾人员应向火灾单位负责人或工程技术人员了解施救方法,在确保人员安全的前提下开展扑救工作,切不可盲目行事。

4.2火灾爆炸事故处置方案

1 燃烧是在泄漏的同时遇火源着火,形成火炬状燃烧发出“呼呼”声响,火炬较长(高),有浓烟冒出,钢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刺眼的白光。但氢气燃烧火焰不明显,大量燃烧时可听见声音。

2 冷却防爆

储罐罐体或接口管因结构或制造原因,发生泄漏着火,应迅速切断气源并马上使用喷水装置并报警,喷水冷却。在无法切断气源的情况下,让其稳定燃烧,直至燃烧完为止。在此期间,不可间断对着火罐及相邻设备的喷水冷却。冷却降温的关键是要有充足的水源和高压水枪。在实施冷却过程中,要配备必要的水枪对消防人员加以掩护,接近罐体,均匀射水,防止出现空白点,对于受直接烧烤的罐壁,要重点冷却。

3 掩护清场,准备灭火

A、清除障碍,暴露着火点;在灭火前要清除障碍、暴露着火点(破裂

口),在用适当的扑救方法,迅速扑灭火灾。清场时要注意用喷雾水枪掩护作业人员,为清障工作创造安全条件。

B、积极堵漏、控制燃烧、关阀断气、清灭火灾。

C、关阀断气。着火点前端有阀门时或气体从设备(如压缩机,第一道

阀门以外的阀门,法兰)泄漏燃烧时,应在工程技术人员的配合下,关阀断气,必要时用喷雾水枪掩护作业人员。

D、控制燃烧。罐体或第一道阀门损坏,泄漏出来的气体无法关阀断气,

要控制气流燃烧面积,对堵漏罐、相邻罐进行冷却保护,防止火势扩大,创造一个安全的燃烧环境。

E、消灭火灾。扑救火炬型的燃烧,可使用密集水流,对准火焰下部的

气体圆锥中心射水,冲散正在燃烧的气体,使燃烧熄灭。也可用冷却水喷洒火焰周围的物体和地面,冷却后用干粉枪(炬)向稳定燃烧的火焰根部喷射一定量的干粉,使火焰熄灭。

F、制止泄漏。火焰熄灭后,抢险作业人员穿防护服,带工、器具,堵

塞漏洞,止住气体外泄。

G、在不具备切断气源,制止泄漏的条件下,切不可将火扑灭,以防止

灭火后气体继续外逸发生爆炸。

4.4注意事项

1)发生有毒气体火灾、爆炸时,佩戴好防烟面具,身穿棉质衣服救火,穿消防靴。切断电源时应戴绝缘手套,使用有绝缘手柄的工具。电气设备着火时,灭火人员应穿绝缘鞋、戴绝缘手套,防毒面具。

2)注意区分火灾类别,采用不同灭火器灭火。电器着火采用干粉灭火器和二氧化碳灭火器,不允许用水灭火。化学危险品着火用沙子和干粉灭火器灭火。

3)火势较小,火灾初期,应立即组织人员大量投入器材和灭火器具灭火,控制火势。火势难以控制时,请求外援119。

4)被救人员衣服着火时,可就地翻滚,用水或毯子、被褥等物覆盖措施灭火伤处的衣、库、袜应剪开脱去,不可硬行撕拉,伤处用消毒纱布或干净棉布覆盖,并立即送往医院救治。

4.1)对烧伤面积较大的伤员要注意呼吸,心跳的变化,必要时进行心脏复苏。

4.2)对有骨折出血的伤员,应作相应的包扎,固定处理,搬运伤员时,以不压迫伤面和不引起呼吸困难为原则。

4.3)可拦截过往车辆,将伤员送往附近医院进行抢救救治。

4.4)抢救受伤严重或在进行抢救伤员的同时,应及时拨打急救中心电话(120),由医务人员进行现场抢救伤员的工作,并派人接应急救车辆。

5)火势较大难以控制时,应立即疏散通知引导各部位人员尽快疏散,尽量通知到应撤离火灾现场的所有人员。在烟雾弥漫中,要用湿毛巾掩鼻,低头弯腰逃离火场。

6)事故调查与应急救援工作总结应急救援结束后,应急指挥部应总结分析经验教训,提出改进救援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并形成报告,报送有关部门。

7)现场设立警戒区,设立警示标志。

5应急物资保障准备

重要物资装备的名录或清单

附件1有关应急部门、机构或人员的联系方式(1)应急救援机构人员联系电话

(2)XXXXXXX有限公司周边单位及报警联系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