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宏观经济学(袁强)-北京师范大学-第五章-拉姆齐模型[2]

宏观经济学(袁强)-北京师范大学-第五章-拉姆齐模型[2]

宏观经济学(袁强)-北京师范大学-第五章-拉姆齐模型[2]
宏观经济学(袁强)-北京师范大学-第五章-拉姆齐模型[2]

第五章 Ramsey 模型2---引入政府行为

正如《论纲》中所言,政府是宏观经济中不可缺少的主体,从Ramsey 模型

分析中可以得到,要使系统经济处于均衡增长的道路上,仅靠消费C 的控制是非常困难的,因为C 是多个体(Agents )的行为,任何一个个体的随意性会导致从均衡道路上的偏移,这就要求系统有抗干扰性,这是Ramsey 模型的不足,也为政府干预经济从理论上开辟了道路。本章在Ramsey 模型的基础上引入政府主体,先从简单的政府行为入手,然后考虑一般政府行为的建模思路。 注:政府干预经济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简单的政府行为分析

(一)假设政府行为只有两个方面:

1、收入方面:获得税收或举债,不考虑特权收益,且税收和举债的来源只有家户,即考虑所得税,不考虑资本税。

2、支出方面:政府购买,提供公共产品,不考虑政府投资和转移支付。

()000Ramsey ()()();

()()()()n g t T t t b t t G t t t G t A t L t G t e A L b t +-=为使问题简单,保持与前述模型的一致性,设是时刻单位有效劳动力应该上缴的税收;是时刻单位有效劳动力手持的政府债券,负号表示政府的透支行为(可理解为政府向家户的贷款);又设是时刻单位有效劳动力的政府支出因此,整个政府购买在时刻就是;

又设政府仅在初驶期有一揽子举债,且以后不再举债,又时刻政府的总[)()00()()()()0000000()()()0()()00

lim ()0

lim (n g t R t n g t R t n g t

R t n g t s s T t e A L e G t e A L dt b A L e T t e A L dt e e b s λ+-+-+-+→∞

→∞

∞∞∞≤-+>=??税收为,那么政府的预算约束应该是:在无限的生命周期中,在,经济含义是:现期看,中泰政府支出的贴现不能政府所得的贴现(二)家户预算分析:

上式政府预算的极限形式是:采用控制论观点,[]()()()()00)()0

()()0()()()0()()()00R t n g t R t n g t s b s s

R s r d r g

R s n g s

b s s e C t e dt K b e W t T t e dt ττρθ-+-+===+∴>+≥∞∞≤++-???由,且在均衡道路上,两边积分得只要,(当充分大)上式即可满足含义是:当足够长,政府既无债务,也无节余。再将家户的预算行为修正为:

过程可用框图表示如下费。于是,系统演化的的前提下,长程优化消和已知府,然后在要先交税,先借钱给政持政府的特权是,家户持消费的,而且系统支而是税收支团体,它不是通过工资无非是一个特殊的消费由李嘉图原理得,政府统中,简单政府行为的宏观系成立。所以,上述的有这就保证了大原理,为是经典宏观理论的三中性、萨伊定律,被称注:李嘉图等价、货币)

到的()理性消费行为是做不(做不到的;

)一揽子的税收计划是(由吗?变化时,能保证借贷自的可能性;当利率)流动性限制,一揽子(的冲击)

)新家户的引入(外生(归结为:李嘉图等价原理的质疑。源,但羊毛出在羊身上某种目标调配财富和资府可依据过时间上的错位,使政消费的一种特权,它通李嘉图等价是政府现行,事实上,早花钱完花钱是一回事价原理,对政府而言,这就是著名的李嘉图等没有影响,期政府财政政策对经济无关,经济含义是:长与注:总的约束下横截条件是:加起来,

将政府和家户预算约束000)()()()(0)()()()(thumb of Rule 43)(210

)()(lim )(0)(0)(0b G G I C Y r b b T s b e e t K dt e t W e K dt e t G e dt e t C e t g n t R s t

g n t R t g n t R t g n t R ++=--=∞+≤∞+∞+-∞

→+-+-+-???τ

[]约束即可。

量,只要满足非负是一个很自由的控制变除,其余量在过程中统统消政府支出别是:增加了一个模型在形式上唯一的区模型与注:简单政府行为的家户追求消费过程最优目标泛函应该是又家户

,整理,状态方程为:行为的描述,经过化简的故事,加上简单政府重复G G(t),Ramsey Ramsey ,10max )(,)

(,)(0)()()()()()(0

)(00

,)()()()()(Ramsey 1)()()(0)()(0g

dt e C B c J k f r d r t

t R AL

F

k f k k f t W dt e t G t W e k dt e t c e k k g n t G t c k f t k t t c t

g n t R t g n t R θρβθ

ττδβθ+=-∞='==??=

'-=-∞+≤∞>++---=--+-+-?

????

g

[]增加。

下降,弥补政府支出的消费会不会有影响,而是个人,人均资本,当政府支出有一个冲击程是

照前面的方法,流量方对系统均衡的影响。依,跳跃到一个高水平低水平是一个常数,且有一个先讨论政府支出是一个常数的讨论:

政府支出k E E k g n G c k f k g k f c

c G G t G t G h l '→∴???????=+---=--'=

??

0,)()()()()(δθθρ

现在考虑,如果政府相机增加或减少政府支出,他对系统中的消费C 就会造成短期的波动(冲击响应),一旦政府支出维持在正常水平,系统又会回归到原来的均衡道路上去。

政府相机提高或减少政府支出的另一个政策意义是:如果c ,k 不在均衡道路上,通过政府调节将使系统回到均衡道路上来,这就从理论上解决了系统的抗干扰问题。

问题是:政府调节是否有效所谓有效是指:一是政府能否准确判断(c ,k )是否在均衡道路上;二是消费对政府调节的变化能否迅速地响应。此外,政府干预的力度过大,也可能出现偏离均衡道路,不可恢复。这些问题都是简单政府行为不能及的。

二、一般政府行为的讨论

政府是就宏观经济主体,尽管政府支出可以看成是一种消费,但政府可根据经济运行的状况随时调整,所以,视政府支出G (t )为固定常数与现实经济不符。如果考虑短期调整仅对经济造成波动,那么长期来看,政府支出将会影响到经济增长和经济均衡,我们视政府支出是系统中一个独立的控制变量G (t ),

*

k

采用全社会福利优化的观点:

三、税收理论

(一)关于税收

12121

121

,,(,)0,0,,0,0(,)11(,)112)(,)1max max (,)0()C CC G GG r r t C G C G U C G U U C G

c g U U AL AL U C G C G U C G C G U C G J U C G e dt

b G T θθθβαβ

θθθ

---?

>

>

-∞

==-?1、设是人均的社会福利函数,

其中且有两种形式()加性可分离的效用函数例如:()乘性可分离的效用函数例如:2、目标泛函:3、状态方程:

[]0012121212,0,()()()()0lim ()()0

lim ()()0()()()()Halmiton (,,,,,)(,)()()()()(t t t t t rb b r f k k f k C G n g k k t k t e t b t e t t k t b t H k b C G U C G e f k C G n g k G T f k βββδλλλλλλλδλ?-→∞-→∞-'+≥==-+-++>=='=+-+-+++-+,4、衡截条件:,这里,是和的共态变量。故系统的函数是:

[])0Ramsey 0Ramsey b G T b G T b ==≡??

==≠?当常数,时,的基本的模型

用正规方程求解,特别的当常数,时,得简单的政府行为模型

该模型刻画了家户、政府共同优化的动力学模型。

012,(),

(1)2()3t T G T G T G T

T T t T e T

T G C C G T T μμ?

??

≡==+=1、税收的性质

税收是政府收入的重要来源,它是公共经济学的主要内容,在宏观经济学中,税收的处理主要有:

()为常数时,则也为常数,,这是最简单的处理,主要分析的冲击对均衡的影响。

()的增长率为一固定的常数,即就就像人口,技术增长一样,(保证增长的同步性),

那么(),的作用与的作用基本一致,可视为系统的总消费()设

()01,(.Y

T Y

T T K T C T G G T αα?

<<=即要求税收是与经济增长同步,则此时内生化,是一个状态变量,还可以设计内生的其他形式。

例如:与资本有关,进一步,与有关,等等。这在实际经济中都体现在

税收政策上,但是,我们在从建模考虑下,都应尽量避免这种复杂的设计,除非要专门讨论这一问题,那么其他方面要求简化。面对一个复杂的东西,宁可将问题变得简单些,也不要把它说不明白。

当内生化后,必然会影响到政府支出,)Solow Ramsey Dimod ch1.2b ?,此时,整个系统演化过程已经无法再用语言来表达,政府行为不再是一个简单的消费机器。2、税收的归宿

资本获利,抽税应当,生产要素获利都应该抽税问题:如何抽?抽产生的最终影响是什么?

税收归宿讨论对生产要素征税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以及系统处于均衡道路或近均衡时的税收效应,从,和模型的不同情况下,有不同的表示。(参见拉本德拉贾《现代公共经济学》)

121112122,()(,,,,,)(U U X t g t X X U U T X ?

?=(二)多目标优化

政府的行为必然会导致个人投资和消费产生变化,或引发个人走资和消费的选择,因此全社会福利最有既包括个人又包括政府两个不用的主题的共同最优。这个理论蕴含的前提是:政府利益和个人利益是可以一致的,这只是一厢情愿,新的理论把博弈论的思想引入最优控制中,简述如下:社有两个局中人,控制变量是和系统需要满足的约束条件是状态方程21212)(,,,,,)

t g t X X U U T =

10102020

21121121212212112121

1212211211212122(),()(,)(,,,,)(,)(,,,,),1,2,,,,,:,(,)(,),(,)(X t X X t X t

J U U f t X X U U dt

t t J U U f t X X U U dt

t Nash U U U U U J U U J U U U J U U J *********====≥≥??

且局中人各自目标泛函是

均衡局中人局中人各自选择对自己最优的控制使一切可能的有给定给定{[]}

[]{}1212,)

,,,0,1()

()0,1,01

..()(,)(0

U U U C U G

Agent consummer producer y f k t t G S g t f k t αααττ*===+=∈=∈≥=?这是一个联立泛函求极值的问题是一个多目标的总优化问题。如消费政府支出再补充各种不同的资本流和税收归宿条件,这类问题求解难度大大加大,由于数学方法上的显示,多目标动态优化问题转向离散化的分析方法。(三)一个动态税收模型

设产出税[][][]0)max ()()0..

()(1)()()()(1)0,(),()(1)

()()(1)()(1)0,t C t

t d U C V g e dt s t k f k C H U C V g q f k C k q e

plus U C q q q q f k U C q

k f k C q q qf k k αραααααααααρααααααααα

αττρτατρτ-?

?

-??

+=--=++--''→==--'==--'=-->?的问题:于是,横截条件为,假设所有个体等同,省略,得个体的方程lim 0t t kqe ρ-→∞???????

=??

[][]{}[][][]性。

目标存在着动态不一致结论:个人目标和政府的方程

是其共态变量,得政府和令政府的问题是反解得对政府征税???????-'--'+'-=-'+-'-'-='-='-'-=--=+∞

=?='=??

?

?

-?

)1)(()()()1)(()1)(()(),()()()(),()

1)(()()1)((..)()(0

max )()()()()

(τρξλρξξτξτλτρλλξλτξλτρτττ

ρτk f q C q C q k f q k f k f k f V k f q k f k f k f V k f q q q q C k f k t s dt e k f V q C U q C C q C U k f t g t t

宏观经济学基本公式

字母定义: X:出口M:进口NX=X-M:净出口 C:消费I:投资G:政府购买性支出 To:全部税收收入,Tr:政府转移支付T政府净收入T=To-Tr 国内生产总值GDP:Y=C+I+G+NX 国内生产净值NDP;国民收入NI;个人收入PI;个人可支配收入DPI ,Yd=Y-T 一、国民收入的基本公式: 1、两部门(消费者,企业) Y=C+I (支出) Y=C+S (收入)(总需求=总供给)I=S 投资=储蓄恒等式 2、三部门(消费者,企业,政府) Y=C+I+G (支出) Y=C+S+T (收入)I=S+T-G 3、四部门(消费者,企业,政府,国外部门) Y=C+I+G+(X-M) Y=C+S+T+Kr Kr:本国居民对外国人的转移支付 二、产品市场 消费函数: c=α+βyα:自发消费,β:边际消费倾向(MPC), y是可支配收入,Yd=Y-T 储蓄函数:s=y-c=y-(α+βy)= -α+(1-β)y (1-β):边际储蓄倾向(MPS) 1、两部门的收入函数 y=c+i;c=α+βy; 联解得:y=(α+i)/(1-β) 投资乘数:总投资增加时,收入的增量是投资增量的k倍,k为投资乘数,k=1/(1-β) 2、三部门的收入函数 y=c+i+g; c=α+βYd=α+β(y-t);联解得:y=(α+i+g-βt)/(1-β) Yd=y-t 政府购买支出乘数:kg=1/(1-β) 税收乘数:kt=-β/(1-β) 政府转移支付乘数:ktr=β/(1-β) 3、四部门的收入函数进口函数m=mo+ry ;出口函数x=Xo-ry y=1/(1-β+r)*(α+i+g-βt+βtr+x-mo) 对外贸易乘数:k=1/(1-β+r)

宏观经济学相关公式

《宏观经济学》主要公式汇总 专题二 国民收入核算 一、核算国民收入的两种方法 1、支出法核算GDP ——通过核算在一定时期内,整个社会购买最终产品的总支出来计量GDP 。 GDP=C+I+G+(X-M), 即: GDP =消费支出+投资支出+政府购买+净出口 2、收入法核算GDP ——把企业为使用各种生产要素而向居民户支付的所有收入加总求和来衡量GDP 。 GDP=工资或薪金+利息+租金+利润+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统计误差 二、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五个指标之间的关系 1、GDP -折旧=NDP (刺激投资时一般加速折旧,造成GDP 和GNP 差值增大) 2、NDP -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政府补助金=NI 3、NI -公司未分配利润-公司所得税及社会保险税+政府给个人的转移支付=PI 4、PI -个人所得税=DPI 三、国民收入的基本公式 ㈠、两部门经济的收入构成及储蓄-投资恒等式 :[()] :Y C I Y C S C I C I S G D Y P S =+?? =+??+==+===?-从支出的角度总收入国内生产总值从收入的角总支出总产出度:国民收入储蓄投资恒等 ㈡、三部门经济的收入构成及储蓄投资恒等 :() ,()[(] :)Y C I G Y C S T T C I I G G S T I S T G T G S Y C T =++?? =++??++==+++=++?-=--从支出的角度国内生产总值从收入的角度:国民收入表示政府净收入即表示政储蓄投资等府储蓄恒 ㈢、四部门经济的收入构成及储蓄投资恒等 (),:()(:()() )r r r r Y C I G X M Y C S T K C I G X M I G X M S T K I S T G M C S T X K K Y =+++-?? =+++??+++-==++-=++=+--+?-++++即从支出的角度从收入的角度:储蓄投资恒等 投资和总储蓄(私人、政府和国外)相等 专题三 消费和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第一节 均衡产出——最简单的经济关系 (GDP=NDP=NI=PI ) 一、均衡产出

宏观经济学重点

宏观经济学重点

1.消费的决定:家庭的消费支出主要由什么因素决定? 答:主要由家庭的当年收入决定。某个家庭当年收入越高,其消费支出就会越大。这主要从消费函数c=a+by中可以看出。 其他影响因素还有:1、家庭财富拥有量,财富越多则当年的消费就越高。2、家庭成员一生中的总收入,一生中的总收入越大则任何一年的消费量都会增大。3、周围人群的消费水平,周围人群消费水平越高,则本家庭受影响越大,看齐的心理使得本家庭的当年消费越大。 2.平衡预算乘数在哪些情况下等于1? 答:平衡预算指政府预算收入等于预算支出。在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中,平衡预算指政府支出G来自于等量的税收T(即G=T)。政府支出G和税收T对国民收入的影响作用可以通过乘数来反映。 在四部门经济中, 平衡预算乘数=政府支出乘数+税收乘数 要使平衡预算乘数=1,应当是,即是在只有消费者、企业和政府的三部门经济中没有内生变量的税收。或者在消费者、企业、政府和国际市

场构成的四部门经济中,没有内生变量的税收和进口。 3.经济学家认为轻微的通货膨胀对经济扩张有利,试说明理由? 答:坚持这种观点的经济学家认为,由于在经济活动过程中,为节约交易成本,劳资双方喜欢签订长期劳动合同关系,原材料供求中喜欢签订长期购销合同,由于这种长期劳动合同和原材料供求合同存在,使厂商工资成本和原材料成本相对稳定,而通胀又使产品价格上升,从而使使厂商的实际利润增加,刺激厂商增加投资,扩大生产,全社会产量和就业都增加。 5.向右下倾斜的菲利普斯曲线隐含的政策含义? 答:菲利普斯曲线反映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的反向变动关系。政策含义是政府在进行失业与通胀治理时,先确立一个“临界点”(即失业率与通胀率的社会可接受程度)。如果失业率超“临界点”,要求政府实行扩张性政策,以较高的通胀率换取较低的失业率;如果通胀率超“临界点”,要求政府实行紧缩性政策,以较高失业率换取较低的通胀率。

2020年整理宏观经济学公式.doc

宏观经济学公式 1.Y=C+I+G+NX Y=C+I+G+(X-M) 2.真实GDP=P(基年价格)*Q 名义GDP=P(现期价格)*Q 3.GDP平减指数=名义GDP/真实GDP*100% 4.第二年通货膨胀率=(第二年GDP平减指数-第一年GDP平减指数)/第一年GDP平减指数*100% 5.消费物价指数=(当年一篮子物品与劳务的价格/基年一篮子的价格)*100 6.第二年通货膨胀率=(第二年CPI-第一年CPI)/第一年CPI*100% 7.今年的美元数量=T年美元的数量*(今年的物价水平/T年的物价水平) 今天的美元/今天的CPI=T年的美元/T年的CPI 8.真实利率=名义利率-通货膨胀率名义利率=通货膨胀率+真实利率 9.Y(产量)=AF(L,K,H,N)Y/L=AF(1,K/L,H/L,N/L) 10.封闭经济条件下:Y=C+I+G Y-C-G(国民储蓄,储蓄)=I S(储蓄)=I S=(Y-T-C)+(T-G),其中(Y-T-C)为私人储蓄,(T-G)为公共储蓄或政府储蓄 11.预算盈余:T-G>0 预算赤字:T-G<0 12.FV=PV*(1+r)^N PV=FV/(1+r)^N (贴现)FV=FV/(1+r)^N*(1+r)^N FV为未来值,PV为现值 13.劳动力=就业者人数+失业者人数失业率=失业者人数/劳动力

*100% 劳动力参工率=劳动力/成年人口*100% 成年人口=劳动力+非劳动力 14.M=R(1+(1-r)^2+..........+(1-r)^n)=R/r=R*1/r(00 贸易赤字:E-M<0 19.整体经济:NCO=NX,NCO:资本净流出或国外净投资 20.Y-C-G=I+NX S=I+NX S=I+NCO NCO=S-I S>I,NCO>0,购买外国资产;S

宏观经济学三大模型word精品

宏观经济学三大模型 宏观经济学是一门十分复杂的学科,而且到今天为止宏观经济学也还在不停的发展,仍有许多问题存在争论。各个流派的经济学家对同一宏观现象的分析经常会有分歧,我们在学习解决一个宏观经济问题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理论和模型,所以我们在学习宏观经济时就会十分 的纠结。 其实遇到复杂的问题时,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把握住一条主脉络,掌握住主要的一条线索之后 再去向里面填充各种分支的知识,就会避免混乱。 首先先来介绍一下宏观经济的常识。 必须要认识的人,凯恩斯。作为社会主义的接班人,最应该记住的就是凯恩斯,就是因为他的理论,使得资本主义并没有像马克思说的那样必将灭亡”,反而通过改进越来越好。 古典主义和凯恩斯主义的对立。亚当斯密认为,每个人在最求自己利益的时候,会促进社会福利的发展。所以古典主义认为政府对市场不应进行干预,通过大家逐利行为,社会的总供需自然而然会达到均衡。 其实无论是凯恩斯的政府调控还是古典主义的市场自动调节,都没有错。古典主义的理论从 长期来看,市场的确会达到均衡产出和充分就业。但是凯恩斯的观点是从长期看,我们都 死了”。当经济出现波动时,市场机制是会自动调节,但是且不说过程十分漫长,在这个过程中,大量的失业,会给人们带来极大的痛苦。可能真的等不到市场自动达到均衡的时候就饿死了。我们通过资本主义社会十几年一次的经济危机就可以看出来,通过这种极端的方式 来调节,其实就是场灾难。所以凯恩斯主张政府应该干预经济,在短时间内熨平经济波动,主动调节市场使其达到均衡,从而使人们尽可能的免受波动的影响。 凯恩斯主义和古典主义的差别对比 古典主义 1、以供给为中心(萨伊定律) 2、价格、工资、利息具有自由伸缩性 3、市场自动出清 凯恩斯主义: 1、需求为中心 2、工资、价格刚性 3、市场非出清 下面开始正式分析宏观经济了 宏观经济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就是充分就业,而与充分就业水平有独特关联的是本期总产出 价值或国民收入水平。可以说凯恩斯宏观分析模式的焦点是国民收入水平的变动。而国民收

宏观经济学基本公式word版本

精品文档 字母定义: X:出口M:进口NX=X-M:净出口 C:消费I:投资G:政府购买性支出 To:全部税收收入,Tr:政府转移支付T政府净收入T=To-Tr 国内生产总值GDP:Y=C+I+G+NX 国内生产净值NDP;国民收入NI;个人收入PI;个人可支配收入DPI ,Yd=Y-T 一、国民收入的基本公式: 1、两部门(消费者,企业) Y=C+I (支出) Y=C+S (收入)(总需求=总供给)I=S 投资=储蓄恒等式 2、三部门(消费者,企业,政府) Y=C+I+G (支出) Y=C+S+T (收入)I=S+T-G 3、四部门(消费者,企业,政府,国外部门) Y=C+I+G+(X-M) Y=C+S+T+Kr Kr:本国居民对外国人的转移支付 二、产品市场 消费函数: c=α+βyα:自发消费,β:边际消费倾向(MPC), y是可支配收入,Yd=Y-T 储蓄函数:s=y-c=y-(α+βy)= -α+(1-β)y (1-β):边际储蓄倾向(MPS) 1、两部门的收入函数 y=c+i;c=α+βy; 联解得:y=(α+i)/(1-β) 投资乘数:总投资增加时,收入的增量是投资增量的k倍,k为投资乘数,k=1/(1-β) 2、三部门的收入函数 y=c+i+g; c=α+βYd=α+β(y-t);联解得:y=(α+i+g-βt)/(1-β) Yd=y-t 政府购买支出乘数:kg=1/(1-β) 税收乘数:kt=-β/(1-β) 政府转移支付乘数:ktr=β/(1-β) 3、四部门的收入函数进口函数m=mo+ry ;出口函数x=Xo-ry y=1/(1-β+r)*(α+i+g-βt+βtr+x-mo) 对外贸易乘数:k=1/(1-β+r) 三、货币市场 投资函数:i=e-dr e:自主投资,-dr,投资需求与利率有关,r,利率货币需求 两部门经济中: 1、货币需求 Y=(α+i)/(1-β)= (α+e-dr)/(1-β) r=(α+e)/d-(1-β)y/d IS曲线 2、货币供给 货币需求量L=(ky-hr)P P为价格指数m=ky-hr实际货币量 则有y=hr/k+m/k R=ky/h-m/h LM曲线 精品文档

宏观经济学三大模型(完整资料).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 宏观经济学三大模型 宏观经济学是一门十分复杂的学科,而且到今天为止宏观经济学也还在不停的发展,仍有许多问题存在争论。各个流派的经济学家对同一宏观现象的分析经常会有分歧,我们在学习解决一个宏观经济问题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理论和模型,所以我们在学习宏观经济时就会十分的纠结。 其实遇到复杂的问题时,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把握住一条主脉络,掌握住主要的一条线索之后再去向里面填充各种分支的知识,就会避免混乱。 首先先来介绍一下宏观经济的常识。 必须要认识的人,凯恩斯。作为社会主义的接班人,最应该记住的就是凯恩斯,就是因为他的理论,使得资本主义并没有像马克思说的那样“必将灭亡”,反而通过改进越来越好。 古典主义和凯恩斯主义的对立。亚当斯密认为,每个人在最求自己利益的时候,会促进社会福利的发展。所以古典主义认为政府对市场不应进行干预,通过大家逐利行为,社会的总供需自然而然会达到均衡。 其实无论是凯恩斯的政府调控还是古典主义的市场自动调节,都没有错。古典主义的理论从长期来看,市场的确会达到均衡产出和充分就业。但是凯恩斯的观点是“从长期看,我们都死了”。当经济出现波动时,市场机制是会自动调节,但是且不说过程十分漫长,在这个过程中,大量的失业,会给人们带来极大的痛苦。可能真的等不到市场自动达到均衡的时候就饿死了。我们通过资本主义社会十几年一次的经济危机就可以看出来,通过这种极端的方式来调节,其实就是场灾难。所以凯恩斯主张政府应该干预经济,在短时间内熨平经济波动,主动调节市场使其达到均衡,从而使人们尽可能的免受波动的影响。 凯恩斯主义和古典主义的差别对比

古典主义 1、以供给为中心(萨伊定律) 2、价格、工资、利息具有自由伸缩性 3、市场自动出清 凯恩斯主义: 1、需求为中心 2、工资、价格刚性 3、市场非出清 下面开始正式分析宏观经济了 宏观经济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就是充分就业,而与充分就业水平有独特关联的是本期总产出价值或国民收入水平。可以说凯恩斯宏观分析模式的焦点是国民收入水平的变动。而国民收入等于本期产出的价值,本期投资等于本期产出中未作消费的那部分产出的价值,通过公式来看: Y=C+I, S=Y-C 可以得出S=I 国民收入是因变数,决定它的是作为自变数的前期消费和投资或可进一步分解为消费倾向、资本边际效率和利息率等三个因素。以后的大多数宏观经济分析都是以此为基础 C=a + c Y ,I = x- yr 我的学习思路是模型分析。其实宏观经济的各种模型是具有历史性的,即建立一种模型是为了解释一定历史时期的经济现象,所以我们在学习宏观经济时要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将模型与建立模型的历史背景结合起来学习。

宏观经济学原理与模型3几个重要恒等式

《宏观经济学:原理与模型》 第二章宏观经济活动的度量 第二节几个重要恒等式(重点) 一、最终产品的去向:分成四类(即,从需求角度来看,或叫“支出法”) (一)最终产品的去向:分成四类 一般地,我们可把最终产品按不同需求者(购买者)分成四类:普通消费者所需的,称为消费品; 企业所需的,称为投资品; 政府所需的,称为政府购买品; 外国所需的,称为出口品。 最新数据: 1、2003年数据 市场总规模,13.3万亿元。 其中,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6万亿元; 生产资料销售总额8.7万亿元;

进出口总额8500亿美元(成为世界第四大贸易国)。 2、2004年数据 中国消费品市场和生产资料市场的总规模将达15万亿; 其中,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将超过5万亿元,增长10%; 生产资料销售总额10万亿元; 进出口总额突破10000亿美元(成为世界第三大贸易国)。 (二)GNP的四项 上述“四类”被购的产品量乘上相应价格,被分别称为:消费,记作C; 投资,记作I; 政府购买,记作G; 出口,记作X。 二、投资品inv + = I? I 最需说明的是投资品,它包含两项。 (一)资本物品I

所谓资本物品,是指能长期使用的制造或建造的物体,它们可以用来生产其他物体,但不构成其他物体的一部分,如机器、设备、仪表、工具和厂房等。 问:资本物品是否为“最终产品”? 答:这里的资本物品,显然为最终产品。因为企业是购买它们的最后使用者。 (二)存货物品inv 所谓存货物品,是指企业购买的,但还未投入生产的原材料和零部件、在制品、半制品以及尚未销售出去的库存制成品。 注意两点: 1、这里所说的原材料和零部件是还未投入生产的部分。 它们应属于这一年的最终产品。 因为企业是作为这一年的最后使用者来购买它们的。 2、库存制成品为什么也作为投资品? 可以这样理解:库存制成品是已经生产出来的产品,只是它还未被卖给消费者;我们不妨把它看成被企业自己购买了,否则这种生产出来的东西就会被国民生产总值所漏计。 总之,未能被需求者真正购买去的最终产品都归入存货物品。

宏观经济学 公式总结

《宏观经济学》公式总结 1 P21 国内生产总值GDP指一国在 一年内在本国领土范围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暂住国外的本国公民的资本和劳务所创造的价值-暂住本国的外国公民的资本和劳务所创造的价值) 即:GNP=GDP+NFP 2 P22 国内生产净值NNP 。 即国民生产总值扣除折旧之后的产值。公式为 NNP=GNP-D 3 国民收入NI. 国民收入=国民生产净值-间接税 4 个人收入PI=国民收入-公司未分配 利润-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险金 5 个人可支配收入PDI=个人收入-个 人所得税+各种所得税 6 p23 价格指数=某一年度的名义变 量值/实际变量值 7 p25 国民收入的核算方法: A 支出法 GDP=C+I+G+NX (其中NX表示净出口) B p26 收入法 GDP=要素收入+间接税=工资+利息+利润+地租+间接税 C 增值法 GDP=各部门的增加值的和 8 p29国民收入核算的基本经济恒等式1)简单的两部门(只包括生产和消费)经济恒等式:C+S=Y=C+I 或 S=I 2)三部门的经济恒等式:政府的作用 I+G=S+T 即I=S+T-G。其中T-G是 政府的储蓄。T>G时,差额为预算盈余, T1)APC=C/Y 边际消费倾向MPC=ΔC/ΔYd 14平均储蓄倾向APS=S/Yd 边际储蓄倾向 MPS=ΔS/ΔYd =1-b 储蓄函数:S=Yd-C=-a+(1-b) Yd 15 p42 APC+ APS=S/Yd +C/Yd=1 MPS+MPC=ΔC/ΔYd+ΔS/ΔYd=1 16 p47使用消费函数Y=a+I/1-b 17储蓄函数Y=1/S(I-So)=(1/1-b)/(a+I) 18 p30投资乘数K=ΔY/ΔI=1/1-b 19 p31 Yd=Y-T+Tr 其中T表示税收,Tr转移支付 20 p52政府的收入来源于税收: A定量税收:T=To B.比例税T=To+tY 政府的支出:包括政府的购买支出G和 转移支付T. 21p52(1三部门的国民收入均衡收入: Y=C+I+G I+G=S+T 得:C=a+bY=a+b(Y-T) 2)三部门收入决定模型:

宏观经济学公式

宏观经济学部分 一、国民收入的计算: 1.国民收入的计算方法: 支出法:)(M X G I C GDP -+++= 收入法:T S C GDP ++= 2.国民收入恒等式: T S C M X G I C ++=-+++)( 消去C ,得到: T S M X G I +=-++)( 若不存在对外经济活动,则: T S G I +=++ 若不存在对外经济活动和政府活动: S I =——两部门经济中IS 均衡条件 二、凯恩斯简单国民收入均衡:I=S (两部门) 1.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以收入y 为自变量: ⑴消费函数:)(Y C C = 平均消费倾向:Y C APC = 边际消费倾向:Y C MPC ??= = ※ 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 ⑵储蓄函数:)(Y S S = ※ 边际储蓄倾向递增规律 2.简单国民收入的决定: ⑴假定消费函数的基本形式:Y C βα+= ⑵用消费函数决定国民收入,有: ∵S Y S C Y ++=+=βα ∵0I I S == (I 0为自主投资) 于是 0I Y Y ++=βα ? β α-+= 10I Y ——(Ⅰ) ⑶用储蓄函数决定国民收入,有: ∵S C Y += ∴Y Y Y C Y S )1()(βαβα-+-=+-=-= Y C βα+=)] ([Y C C =即S I =S I Y +=

又∵)(0I I S == ∴0)1(I Y =-+-βα β α-+= ?10I Y ——(Ⅱ) 可见,用消费函数推倒国民收入和用储蓄函数推倒国民收入能得到相同的结果。(Ⅰ)式等于(Ⅱ)式。 ⑷加入政府部门后的收入决定: 设G=G 0, T=T 0,则加入税收后,消费者的个人可支配收入变为Y d =Y=T 0,于是有: )(0T Y Y C d -+=+=βαβα 于是:0 00)(G I T Y Y G I C Y ++-+=++=βα β βα-++-= 10 00G I T Y ——很重要的推导基础 3.乘数理论——对“推导基础”中所求变量求导 ⑴投资乘数:对I 求导 β -= 11 dI dY ,即为投资乘数。 于是由于投资变化量导致的收入变化量β β-?= -? ?=?111I I Y ⑵政府购买乘数:对G 求导 β -= 11 dG dY ,即为政府购买乘数。 于是由于政府购买变化量导致的收入变化量β β-?= -? ?=?111G G Y ⑶税收乘数:对T 求导 β β--=1dT dY ,即为税收乘数。 于是由于政府税收变化量导致的收入变化量β ββ β -?- =-- ??=?11T T Y ⑷平衡预算乘数:指政府购买支出和税收支出同时变动。即,把⑵和⑶中乘数相加: 1)1(11=--+-β ββ,也就是说,平衡预算乘数为 1。于是,政府支出及税收同时变动ΔG (或ΔT )时,均衡国民收入的变动量为:

宏观经济学课程笔记

《宏观经济学》课程笔记1: 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 一、现代宏观经济学的产生——凯恩斯主义 1、大危机对传统经济学的挑战 第一、理论脉络:从重商主义、重农学派、亚当·斯密、萨伊等,古典经济学家对宏观经济问题的研究都具有历史的局限性。著名的萨伊定理“供给自身创造需求”,其核心是:重申亚当·斯密的自由贸易、自由竞争的政策主张,反对国家干预。 第二、现实的冲突: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资本主义世界出现空前的经济危机:人们开始怀疑自由的市场经济。传统的经济学面临挑战,以凯恩斯为代表的现代宏观经济学应运而生。 2、凯恩斯革命 第一、在经济理论方面 否认资本主义能自动实现充分就业的观点。肯定了资本主义存在失业,并从总需求的角度分析失业的原因。由此,建立了一套全新的理论。 第二、在经济政策方面 否认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主张国家全面干预经济生活,并提出了“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等。 第三、在经济学研究的方法上 以前的经济学强调个量分析或微观分析。凯恩斯提出对经济进行总量分析,或宏观分析。 3、宏观经济学的发展 现代宏观经济学产生于萧条时期,一直集中于短期问题的研究,到20世纪70年代由于出现了滞胀问题。宏观经济学的关注便发生转移。今天,宏观经济学研究:长期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短期经济波动和失业。 二、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主要问题 1、为什么经济中存在失业,如何才能实现充分就业。 2、价格水平是如何变动的?为什么会出现通货膨胀?如何稳定物价? 3、经济中为什么会出现短期波动,如何才能实现长期而稳定的经济增长。 如何实现充分就业 如何实现物价稳定资源利用问题 如何实现长期增长

三、宏观经济学的概念 1、内容 宏观经济学以经济总体的行为为研究对象,它分析国民经济中各相关经济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以说明如何实现资源充分利用。 2、理解 第一、研究对象是经济总体而非单个经济单位 第二、研究经济活动中的总量 3、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关系 既有对立的一面又有统一的一面。 四、宏观经济学的学习重点 1、研究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提出三个模型 第一、收入─支出模型(或曰简单的凯恩斯模型) 第二、IS─LM模型 第三、总需求─总供给模型(短期经济波动) 2、研究宏观经济问题的三大理论 第一、通货膨胀理论 第二、就业理论(失业理论) 第三、经济周期与增长理论 3、针对宏观经济目标的实现重点探讨两大政策 实现宏观经济目标的主要手段:财政政策、货币政策 4、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学 开放经济中的均衡:可贷资金市场与外汇市场的均衡 (注:课堂上不作统一讲解。) 五、GDP的概念及其理解 1、什么是GDP 第一、国内生产总值GDP Gross Domestic Product即:在某一既定时期一个国家内生产的所有最终物品与劳务的市场价值。 第二、熟悉GDP的其他可替代概念: 在涉及到一国每年商品和劳务的产出时,经济学家和媒体还用了除GDP以外的许多名称,如:产出、总产出、国民产出、收入、总收入、国民收入以及总供给、最终产品价值、增加值、新创造的价值。 2、对GDP的内容的分析 第一、市场价值 第二、统计的对象是最终产品 第三、最终产品包括物品和劳务 第四、时间和地域限制 3、与GDP有关的其他概念 第一、名义GDP和实际GDP 名义GDP是用当年价格计算的GDP。 实际GDP是以基年(如某一年)的价格为不变价格,来计算的某一时期的GDP。 二者的关系:其差异表现为通货膨胀的影响;如果没有价格的变动则二者相等。 第二、潜在GDP和实际GDP

宏观经济学-公式总结

《宏观经济学》公式总结 1.国内生产总值GDP 指一国在一年内在本国领土范围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暂住国外的本国公民的资本和劳务所创造的价值-暂住本国的外国公民的资本和劳务所创造的价值) 即:GNP=GDP+NFP 2.国内生产净值NNP 即国民生产总值扣除折旧之后的产值。 公式为NNP=GNP-D 3.国民收入NI 国民收入=国民生产净值-间接税 4.个人收入PI=国民收入-公司未分配利润-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险金 5.个人可支配收入PDI=个人收入-个人所得税+各种所得税 6.价格指数=某一年度的名义变量值/实际变量值 7.国民收入的核算方法: A支出法GDP=C+I+G+NX(其中NX表示净出口) B.收入法GDP=要素收入+间接税=工资+利息+利润+地租+间接税 C.增值法GDP=各部门的增加值的和 8.国民收入核算的基本经济恒等式 1)简单的两部门(只包括生产和消费)经济恒等式:C+S=Y=C+I或S=I

2)三部门的经济恒等式:政府的作用I+G=S+T即I=S+T-G。 其中T-G是政府的储蓄 T>G时,差额为预算盈余,T

宏观经济学常用公式

宏观经济学常用公式 公式名称 两部门经济 三部门经济 四部门经济 无税收 固定税 比例税 无税收 固定税 比例税 各参数的含义 :均衡国民收入; :潜在的国民收入;:工资率;业的失业率);:自然失业率(充分就:实际失业率;:通货膨胀率;程度;:价格对失业率的反应:折旧;:国外要素支出净额 :均衡国民收入;进口乘数;:出口乘数;:政府转移支付乘数;:税收乘数:消费乘数;:政府支出乘数;:投资乘数;; :价格,或称价格指数利率变化的敏感系数;:投机动机货币需求对收入的比重;:交易动机货币需求占:利率;投资需求的利率系数;:边际投资倾向,或称:自主投资; :国民收入;:税率;支付;:本国居民对外国转移:政府转移支付;;:自主税收,或固定税:可支配收入;:边际消费倾向;:自主消费;e f f I P e X R T C G I d Y Y w U U R D NFP M K K K K K K K P h k r d e y t K Tr T Y εβαm 0r 国民生产总值 ①各部门增加值合计 折旧企业转移支付间接税租金利息工资=-+++=+++++=)(M X G I C GDP ; ②NFP GDP GNP +=; ③P D GDP NDP -=;④P D GNP NNP -=; ⑤政府补助金企业转移支付间接税+--=NNP NI ;⑥利息收入移支付政府及企业给个人的转公司未分配利润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险税(费)++---=NI PI ;⑦非税支付个人所得税--=PI PDI 奥肯定律 )(U U Y Y Y f f --=-σ , :奥肯系数)(σ 国民经济均衡条件 S I I C Y I C S C S C I C ==+==+=+=+=+++=+=储蓄:投资总支出总收入总需求总供给利润租金利息工资国民收入国民产出:: ) (G T S I G I C Y G I C T S C T S C G I C r -+=+=++==++=++=++=++=政府储蓄):储蓄(私人储蓄投资总支出:总收入总需求:总供给国民收入国民产出 ) ()() ()(r r r K X M G T S I M X G I C Y M X G I C K T S C K T S C M X G I C +-+-+=++=-+++==-+++=+++=+++=-+++=外国对本国储蓄:政府储蓄储蓄(私人储蓄投资总支出:总收入总需求:总供给国民收入国民产出 消费函数 Y C βα+= )100(<<>βα, ) (T Y Y C d -+=+=βαβα tY T Y Y C d --+=+=0(βαβα 储蓄函数 Y C Y S )1(βα-+-=-= 投资函数 dr e I -= )00(>>d e , 进口函数 mY M M +=0 出口函数 0X X = 边际消费倾向 β=??= Y C MPC 1=+MPS MPC 边际储蓄倾向 β-=-=??= 11MPC Y S MPS 1=+MPS MPC 平均消费 βαβα+=+== Y Y Y Y C APC 1=+APS APC 平均储蓄 APC Y S APS -== 1 1=+APS APC

2016宏观经济学计算题题库

2016宏观经济学计算题题库 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 1. 某年发生如下经济活动: (1)一银矿公司支付7.5万美元给矿工开采了50千克银卖给银器制造商,售价10万美元。 (2)银器制造商支付5万美元工资给工人制造了一批餐具售卖给顾客,售价40万美元。 求:(1)用支出法(最终产品)计算GDP; (2)在生产活动中赚得的工资和利润各是多少?用收入法计算GDP。 2.假如某国企业在本国的收入为200亿元,在国外的收入为50亿元;该国国民在本国的劳动收入为120亿元,在国外的劳动收入为10亿元;外国企业在该国的收入为80亿元,外国人在该国的劳动收入为12亿元,试求:该国的GNP和GDP。 3.设有某国的国民经济数据如下(单位:亿美元)。 请分别用支出法和收入法计算GNP。 4.假设一个国家有以下国民经济统计资料:净投资130亿美元,净出口20亿美元,折旧60亿美元,政府转移支付100亿美元,企业间接税80亿美元,政府购买220亿美元,社会保险金120亿美元,个人消费支出700亿美元,公司未分配利润90亿美元,公司所得税65亿美元,个人所得税85亿美元。 试计算:(1)国民生产总值GNP;(2)国民生产净值NNP;(3)国民收入NI; (4)个人收入PI;(5)个人可支配收入DPI。 5.假定一国有下列国民收入统计资料(单位:亿美元):国生产总值为5000亿美元,个人可支配收入为4100亿美元,政府预算赤字为200亿美元,个人消费支出为3800亿美元,贸易赤字是100亿美元。试计算:(1)储蓄S;(2)投资I;(3)政府支出G。 6. 假定国生产总值是5000,个人可支配收入是4000,政府预算赤字是200,消费是3500,贸易赤字是100(单位:亿美元)。 试计算:(1) 储蓄;(2) 投资;(3)政府购买支出。 第十三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宏观经济三大模型

宏观经济学是一门十分复杂的学科,而且到今天为止宏观经济学也还在不停的发展,仍有许 多问题存在争论。各个流派的经济学家对同一宏观现象的分析经常会有分歧,我们在学习解决一个宏观经济问题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理论和模型,所以我们在学习宏观经济时就会十分的纠结。 其实遇到复杂的问题时,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把握住一条主脉络,掌握住主要的一条线索之后再去向里面填充各种分支的知识,就会避免混乱。 首先先来介绍一下宏观经济的常识。 必须要认识的人,凯恩斯。作为社会主义的接班人,最应该记住的就是凯恩斯,就是因为他的理论,使得资本主义并没有像马克思说的那样“必将灭亡”,反而通过改进越来越好。 古典主义和凯恩斯主义的对立。亚当斯密认为,每个人在最求自己利益的时候,会促进社会福利的发展。所以古典主义认为政府对市场不应进行干预,通过大家逐利行为,社会的总供需自然而然会达到均衡。 其实无论是凯恩斯的政府调控还是古典主义的市场自动调节,都没有错。古典主义的理论从长期来看,市场的确会达到均衡产出和充分就业。但是凯恩斯的观点是“从长期看,我们都死了”。当经济出现波动时,市场机制是会自动调节,但是且不说过程十分漫长,在这个过程中,大量的失业,会给人们带来极大的痛苦。可能真的等不到市场自动达到均衡的时候就饿死了。我们通过资本主义社会十几年一次的经济危机就可以看出来,通过这种极端的方式来调节,其实就是场灾难。所以凯恩斯主张政府应该干预经济,在短时间内熨平经济波动,主动调节市场使其达到均衡,从而使人们尽可能的免受波动的影响。 凯恩斯主义和古典主义的差别对比 古典主义 1、以供给为中心(萨伊定律) 2、价格、工资、利息具有自由伸缩性 3、市场自动出清 凯恩斯主义: 1、需求为中心 2、工资、价格刚性 3、市场非出清 下面开始正式分析宏观经济了 宏观经济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就是充分就业,而与充分就业水平有独特关联的是本期总产出价值或国民收入水平。可以说凯恩斯宏观分析模式的焦点是国民收入水平的变动。而国民收入等于本期产出的价值,本期投资等于本期产出中未作消费的那部分产出的价值,通过公式来看: Y=C+I, S=Y-C 可以得出S=I

宏观经济学考试重点与公式

1、宏观经济学确定的经济运行的 四大目标是什么?他们之间具 有怎样的关系? 答:宏观经济学确定的经济运行的四大目标分别是提高经济增长、降低失业率、降低通货膨胀率、以及平衡国际收支。他们之间既有一致性,也有矛盾性,有着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关系。 2、宏观经济学的三大市场、三个 行为主体、四个经济部门是什 么? 答:宏观经济学的三大市场分别是产品、劳动和资本,三个行为主体分别是政府、企业和居民户,四个经济部门分别是政府、企业、居民户和国外市场。 3、宏观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什 么? 答: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经济中各有关总量的决定和变化的研究来实现经济持续增长、充分就业、价格稳定、国际收支平衡以及宏观经济政策。 4、何谓经济周期,经济周期如何 衡量,一个经济周期由哪几个 部分组成? 答:所谓经济周期,是指国民总产出、总收入和总就业的波动。 经济周期的衡量:周期性波动是用实际GDP与长期增长趋势背离的程度来衡量的。在衰退时期,实际GDP 低于潜在GDP;在经济高涨时期,实际GDP会在短期内高于潜在GDP。一个经济周期由复苏、繁荣、衰退和萧条四个部分组成。 5、简述失业及其类型、奥肯定律。答:失业是指在经济学范畴中,一个人愿意并有能力为获取报酬而工作,但尚未找到工作的情况。 失业分为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以及周期性失业三种类型。 摩擦性失业:指再生产过程中由于难以避免的摩擦而造成的短期、局部性失业。 结构性失业:是指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不匹配所造成的失业。 周期性失业:是指经济周期中的衰退或萧条时因需求下降而造成的失业。奥肯定律的内容是,失业率每高于自然 失业率1个百分点,实际GDP将低于潜 在GDP2百分点。 6、简述通货膨胀及其衡量(GDP消胀 指数、消费者价格指数)、通货 膨胀对公民和社会的影响。 答:通货膨胀指在纸币流通条件下,因 货币供给大于货币实际需求,也即现实 购买力大于产出供给,导致货币贬值, 而引起的一段时间内物价持续而普遍 地上涨现象。 通货膨胀的衡量:(1) GDP消胀指数是 指按当年价格计算的国民生产总额对 按固定价格计算的国民生产总额的比 率, 国民生产总值折算指数所包括的 商品和劳务的范围最为广泛,能够较准 确地反映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一般物价 水平变动情况.(2) 消费者价格指数是 一种用来衡量各个时期内城市家庭和 个人消费的商品和劳务的价格平均变 化程度的指标。消费物价指数的优点是 能及时反映消费品供给和需求的对比 关系,资料容易收集,公布次数较为频 繁,能够迅速直接地反映影响居民生活 的价格趋势。缺点是:范围较窄,只包 括社会最终产品中的居民消费品这一 部分,不包括公共部门的消费、生产资 料和资本产品以及进出口商品,从而不 足以说明全面的情况。以上两种指数是 西方国家衡量通货膨胀的主要指标,各 有其优缺点,所以需要合理适当地选择 指数,才能正确地把握通货膨胀的程 度。一般而言,在衡量通货膨胀时,消 费物价指数使用得最为普遍。 通货膨胀对公民的影响:(1)通货膨 胀对不同行业不同产品都带来了不同 程度的影响,但对于普通居民来说,关 系到其切身利益的食品价格和住房价 格是上涨最快的。(2)通货膨胀对不 同收入群体的消费带来不同程度的影 响,持固定收入的城镇以及部分农村低 收入者成为通货膨胀的最大受害者。 (3)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 的提高,劳务消费的比重会越来越大。 但是通货膨胀后,人们的实际购买力减 弱,预期未来收入水平下降,变现最明 显的就是恩格尔系数的提高。 通货膨胀对社会的影响:通货膨胀最严 重的后果是对市场机制的破坏,使价格 的信号作用失灵,增加了经济活动中的 不确定性,这使得人们无法有效完 成资源配制,无法进行长期规划, 税收金融法律的管理作用失效,并 且严重扭曲了收入分配制度。 7、何谓宏观经济政策?主要的宏 观经济政策形式是什么? 答:宏观经济政策是指国家或政府 有意识有计划地运用一定的政策工 具,调节控制宏观经济的运行,以 达到一定的政策目标。 主要的宏观经济政策的形式有财政 政策和货币政策两种。 财政政策市政府变动水手和支出一 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 民收入的政策。 货币政策:是指政府或中央银行为 影响经济活动所采取的措施,尤指 控制货币供给以及调控利率的各项 措施。 8、掌握国内生产总值与国民生产 总值、名义价值与实际价值、 流量与存量、利率与现值等基 本宏观经济学概念。 国内生产总值是指经济社会在一 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生产的全 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国民生产总值是一个国民概念,乃 是指某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 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产生的最终 产品的市场价值。 流量是一定时期内发生的变量;存 量是一定时点上发生的变量。 利率表示一定时期内利息量与本 金的比率,通常用百分比表示。 贴现贴现是指远期汇票经承兑后, 汇票持有人在汇票尚未到期前在 贴现市场上转让,受让人扣除贴现 息后将票款付给出让人的行为。 再贴现是中央银行通过买进商业 银行持有的已贴现但尚未到期的 商业汇票,向商业银行提供融资支 持的行为。 9、凯恩斯宏观经济理论的核心是 什么?为什么说凯恩斯理论是 政府干预经济的理论基础? 凯恩斯主义的理论体系是以解决就 业问题为中心,而就业理论的核心 是有效需求原理。其基本观点是: 社会的就业量取决于有效需求,所 谓有效需求,是指商品的总供给价

(完整)曼昆宏观经济学公式总结,推荐文档

1.GDP(Y),消费(C),投资(I),政府购买(G),净出口(NX) Y=C+I+G+NX ?封闭经济不进行国际贸易的国家: Y=C+I+G S是国民储蓄,T是政府得到的税收 私人储蓄:Y-T-C 公共储蓄:T-G Y-C-G=I=S=(Y-T-C)+(T-G) ?开放经济,NCO为资本净流出 Y=C+I+G+NX Y-C-G=I+NX S=I+NX ∵NX=NCO ∴S=I+NCO ,NX=NCO=S-I ×100 2.GDP平减指数=名义GDP 真实GDP 两个相连年份的通货膨胀率: 第二年的通货膨胀率=第二年的GDP平减指数?第一年的GDP平减指数 ×100% 第一年的GDP平减指数 3.消费物价指数(CPI) ×100 CPI=当年一篮子物品与劳务的价格 基年一篮子的价格 ×100% 第二年的通货膨胀率=第二年CPI?第一年CPI 第一年CPI 4.把T年的美元换算成今年的美元的公式 今天美元的数量=T年美元的数量×今天的物价水平 T年的物价水平 5.名义利率:通常公布的、未根据通货膨胀的影响校正的利率 真实利率:根据通货膨胀的影响校正过的利率 真实利率=名义利率-通货膨胀率 6.生产函数是描述投入量与产出量之间关系的图表或等式: Y = A F(L, K, H, N) F( ) –是一个表示投入如何结合起来以生产产出的函数,“A”–技术水平 “A”乘以F( ),因此技术进步(“A”的增加)会使经济可以用既定的投入组合生产出更多产量(Y)?生产函数有规模收益不变的特征:所有投入数量增加相同比例,产出也会增加那个相同的比例。 所有投入数量翻一番(每种投入数量乘以2)会使产出也翻一番;所有投入数量增加10% (每种投入数量乘以1.1) 会使产出也增加10%;如果我们把每种投入都乘以1/L,那产出也会乘以1/L 2Y= A F(2L, 2K, 2H, 2N)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