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概述

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概述

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概述
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概述

第一部分KJ393煤矿井下作业人员

治理系统

1、概述

1.1系统功能概述

KJ393煤矿井下作业人员治理系统软件:以WINDOWS2000/XP/Vista 平台为运行环境,采纳VC++开发数据采集与信息处理监控软件,数据库为SQL Server2000/2003,不仅能够GIS 方式显示井下人员的分布的地理信息,还能够采纳动态图形方式显示井下人员的实时位置,网络信息传输采纳Browser/Server(扫瞄器/服务器)模式,通过扫瞄器即可方便治理、查询煤矿井下人员位置信息、实时轨迹和考勤信息。能实时完成煤矿井下矿用分站位置的连续监测、信息采集和处理;存储各种实时数据和历史数据;实时显示井下人员的具体信息;准确查询当前井下作业人员最近位置和实时轨迹。

1.2系统型号及含义

KJ 393

登记

1.3 防爆型式

系统由矿用本质安全型、矿用隔爆兼本质安全型等型式的设备组成

1.4 环境要求

1.4.1 安装于机房、调度室的设备,应在下列条件下正常工作:

a) 环境温度15℃~30℃;

b) 相对湿度40%~70%(25℃);

c) 大气压力80kPa~106kPa;

d) 温度变化率小于10℃/h,且不得结露;

e) 无甲烷、煤尘等爆炸性混合物的安全环境。

1.4.2 安装于井下的设备,在下列条件下正常工作:

a) 工作温度:0℃~﹢40℃;

b) 相对湿度:≤95%(﹢25℃);

c) 大气压力:80kPa~106kPa;

d) 在具有甲烷混合物及煤尘爆炸危险的煤矿井下。

2、系统组成及要紧工作原理

2.1 系统组成

KJ393煤矿井下作业人员治理系统要紧由监控计算机(主机、备用机各一台)、打印机、避雷器、KJ393-J信息传输接口、KJ393-F矿用分站、KJ393-D矿用读卡分站、KJ393-K识不卡、KDW28-18矿用隔爆兼本安不间断电源和其它必要设备及系统软件组成。系统各要紧设备明细表见附录A。系统组成框图见图1。

图1 系统组成框图

2.2 工作原理

识不卡不断向外发送包含自身身份信息的无线射频信号,

当识不卡进入矿用读卡分站监测范围时,矿用读卡分站接收识不卡信息,然后矿用读卡分站通过通信线路将接收到的识不卡信息传送给矿用分站,矿用分站再通过通过通信主线将接收到的数据传输给信息传输接口,信息传输接口最后将数据转发给监控主机。

当需要呼叫识不卡时,由监控主机将提示信息发送给指定到矿用分站,矿用分站再将提示信息转发给矿用读卡分站,矿用读卡分站最后将提示信息发送给附近的识不卡。识不卡接收到呼叫信息后,依照呼叫信息的内容点亮相应的发光二极管,向携带者发出提示。

呼叫的信息有四种:瓦斯爆炸、发生火灾、发生水灾、上井。在识不卡上红色发光二极管长亮代表发生瓦斯爆炸,绿色二极管长亮代表发生火灾,红绿灯一起亮代表发生水灾或者上井。

监控主机接收到的全部识不卡信息及时刻信息将保存到计算机数据库。保存数据的时刻长度由用户决定

用户能够查阅计算机中所保存的识不卡信息,即相应的人员活动信息。

当计算机与某个矿用分站通讯发生障碍时,在读卡分站方式显示界面中会用红色字体给出中断提示,当矿用分站和某个矿用读卡分站通讯发生障碍时,会用红色字体给出断线提示。

3、系统要紧功能

3.1 监测

3.1.1 系统应具有携卡人员出/入井时刻、出/入重点区域时刻、

出/入限制区域时刻等监测功能。

3.1.2 系统具有识不携卡人员出/入巷道分支方向等功能。

3.1.3 系统能对乘坐电机车等各种运输工具的携卡人员进行准确识不。

3.1.4 系统应能识不多个同时进入识不区域的识不卡。

3.1.5 系统具有识不卡工作是否正常和每位下井人员携带1张

卡唯一性检测功能。

3.2 治理

3.2.1 系统具有携卡人员下井总数及人员、出/入井时刻、下井

工作时刻等显示、打印、查询等功能,并具有超时人员总

数及人员、超员人员总数及人员报警、显示、打印、查询

等功能。

3.2.2 系统具有携卡人员出/入重点区域总数及人员、出/入重点

区域时刻、工作时刻等显示、打印、查询等功能,并具有

超时人员总数及人员、超员人员总数及人员报警、显示、

打印、查询等功能。

3.2.3 系统具有携卡人员出/入限制区域总数及人员、出/入限制

区域时刻、滞留时刻等显示、打印、查询、报警等功能。

3.2.4 系统具有特种作业人员等下井、进入重点区域总数及人员、

出/入时刻、工作时刻显示、打印、查询等功能,具有工

作异常人员总数及人员、出/入时刻及工作时刻等显示、

打印、查询、报警等功能。

3.2.5 系统具有携卡人员下井活动路线显示、打印、查询、异常报警等功能。

3.2.6 系统具有携卡人员卡号、姓名、身份证号、出生年月、年

龄、职务或工种、所在区队班组、要紧工作地点、每月下

井次数、下井时刻、每天下井情况等显示、打印、查询等

功能。

3.2.7 系统具有按部门、地域、时刻、分站、人员等分类查询、

显示、打印等功能。

3.3 存储和查询

3.3.1 系统具有存储功能,存储内容包括:

a) 出/入井时刻;

b) 出/入重点区域时刻;

c) 出/入限制区域时刻;

d) 进入矿用分站识不区域时刻;

e) 出/入巷道分支时刻及方向;

f) 超员总数、起止时刻及人员;

g) 超时人员总数、起止时刻及人员;

h) 工作异常人员总数、起止时刻及人员;

i) 卡号、姓名、身份证号、出生年月、年龄、职务或工种、

所在区队班组、要紧工作地点等。

3.3.2 系统具有查询功能。查询类不如下:

a) 按人员查询;

b) 按时刻查询;

c) 按地域查询;

d) 按识不区查询;

e) 按超时报警查询;

f) 按超员报警查询;

g) 按限制区域报警查询;

h) 按工作异常报警查询;

i) 按人员分类查询;

j) 按部门查询;

k) 按工种查询等。

3.3.3 系统具有防止修改实时数据和历史数据等存储内容(参数设置及页面编辑除外)功能。

3.3.4 系统具有数据备份功能。

3.3.5 矿用分站具有数据存储功能。当系统通信中断时,矿用分

站存储识不卡卡号和时刻。系统通信正常时,上传至计算

机。

3.4 显示

3.4.1 系统具有汉字显示和提示功能。

3.4.2 系统具有列表显示功能。显示内容包括:下井人员总数及

人员、重点区域人员总数及人员、超时报警人员总数及人

员,超员报警人员总数及人员,限制区域报警人员总数及

人员、特种作业人职员作异常报警总数及人员等。

3.4.3 系统具有模拟动画显示功能。显示内容包括:巷道布置模

拟图、人员位置及姓名、超时报警、超员报警、进入限

制区域报警、特种作业人职员作异常报警等。具有漫游、

总图加局部放大、分页显示等方式。

3.4.4 系统具有系统设备布置图显示功能。显示内容包括:矿用

分站、电源箱、电缆等设备的设备名称、相对位置和运行

状态(可漫游、总图加局部放大)。

3.5 打印

系统具有汉字报表、初始化参数呼唤打印功能。打印内容包括:下井人员总数及人员、重点区域人员总数及人员、超时报警人员总数及人员,超员报警总数及人员,限制区域报警人员总数及人员、特种作业人职员作异常报警总数及人员、领导干部每月下井总数及时刻统计等。

3.6 操纵

3.6.1 报警消音:操纵监控主机的报警声音

3.6.2 定员呼叫:呼叫指定的矿用分站和识不卡

3.6.3 全员呼叫:呼叫所有的矿用分站和识不卡

3.6.4 停止呼叫:取消指定矿用分站或者识不卡的呼叫

3.6.5 呼叫状态查询:查询当前矿用分站、识不卡的呼叫状态3.7 人机对话

3.7.1 系统具有人机对话功能,以便于系统生成、参数修改、功能调用、图形编辑等。

3.7.2 系统具有操作权限治理功能,对参数设置等必须使用密码操作,并具有操作记录。

3.7.3 在任何显示模式下,均可直接进入所选的列表显示、模拟图显示、打印、参数设置、页面编辑、查询等方式。

3.8 自诊断

系统具有自诊断功能。当系统中矿用分站、信息传输接口等设备发生故障时,报警并记录故障时刻和故障设备,以供查询及打印。

3.9 双机切换

系统主机具有手动双机切换功能。

3.10 备用电源

系统具有备用电源。

3.11 网络通信

系统具有网络接口、将有关信息上传至各级主管部门。

3.12 系统具有软件自监视功能。

系统能正确监视软件中各任务运行状态。

3.13 系统具有软件容错功能。

当出现键盘操作错误,盘片读写错误或打印机没联机等故障时,有故障提示,且不阻碍整个系统软件的运行。

3.14 系统具有实时多任务功能,对参数传输、处理、存储和显示等能周期地循环运行而不中断。

系统能实时传输、处理、存储和显示信息,并依照要求能周期地循环运行而不中断。

4、系统要紧技术指标

4.1 最大位移速度

携卡人员的最大位移速度不得小于5m/s。

4.2 并发识不数量

并发识不数量:80个识不卡。

4.3 漏读率

漏读率≤10-4。

4.4 最大传输距离:

a) 识不卡与矿用读卡分站之间的无线传输距离:30m;

b) 矿用分站至信息传输接口之间最大传输距离:10km;

c) 矿用分站与矿用读卡分站之间最大传输距离:2 km;

d) 信息传输接口至计算机之间最大传输距离:5m。

4.5 最大监控容量:

a)系统同意接入的矿用分站数量:32;

b) 矿用分站同意接入的矿用读卡分站数量:8;

c) 识不卡数量:0~8000个。

4.6 巡检周期

系统的巡检周期不大于30s。

4.7 传输误码率:误码率不大于10-8。

4.8 存储时刻:

a) 携卡人员出/入井时刻、出/入重点区域时刻、出/入限制

区域时刻、进入识不区域时刻、出/入巷道分支时刻及方

向、超员、超时、工作异常、卡号、姓名、身份证号、出

生年月、年龄、职务或工种、所在区队班组、要紧工作地

点等记录应保存3个月以上。当主机发生故障时,丢失上

述信息的时刻长度应不大于5min;

b) 矿用分站存储数据时刻应不小于2h。

4.9 画面响应时刻

调整整幅画面85%的响应时刻应不大于2s,其余画面不大于5s。

4.10 双机切换时刻

从工作主机故障到备用主机投入正常工作时刻不大于5min。

4.11 备用电源工作时刻

在电网停电后,备用电源能保证系统连续监控时刻不小于2h。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