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稻谷储存品质判定规则编制说明

稻谷储存品质判定规则编制说明

稻谷储存品质判定规则编制说明
稻谷储存品质判定规则编制说明

GB/T 20569-2006《稻谷储存品质判定规则》标准修订编制说明

标准编制小组

2017年6月10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稻谷储存品质判定规则》修订稿

编制说明

1 项目来源

《稻谷储存品质判定规则》(GB/T 20569-2006)国家标准修订项目,于2012年由国家粮食局提出、经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立项批准,并于同年下达了标准的制修订计划,标准的制修订工作由国家粮食局标准质量中心(全国粮油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粮油储藏及物流技术工作组)牵头负责,河南工业大学、大连市粮食局粮油检验监测站、国家粮食局科学研究院、成都储藏研究所等为主要起草单位,吉林省粮油卫生检验监测站、黑龙江省粮油卫生检验监测站、江苏省粮油卫生检验监测站、湖北省粮油卫生检验监测站、湖南省粮油卫生检验监测站、广西壮族自治区粮油卫生检验监测站、重庆市粮油卫生检验监测站等全国主要粮食产区粮油质检站共同参与完成。

2 项目背景

游离脂肪酸是包括稻谷在内的粮食及其加工制品中脂肪氧化分解产生的。大量的科学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储藏时间、储藏环境温度以及加工方式的变化,粮食及其加工制品中游离脂肪酸的含量均发生显著变化。粮食及其加工制品中的游离脂肪酸以脂肪酸值表示,即中和100g粮食及其加工制品中的游离脂肪酸所需要的氢氧化钾的毫克数。由于脂肪酸值与储粮品质有很好的相关性,因此,国内一直以来都以脂肪酸值的大小作为粮食及其加工制品储存品质劣变的灵敏指标。同时,因脂肪酸值与食品的蒸煮品尝评分有良好的相关性,在各级储备粮食品质状况监管过程中,也将其作为一项比较灵敏、直观的检验指标,对粮食及其加工制品储存品质的变化进行客观评价。

表1 不同储藏条件稻谷脂肪酸值变化

储藏月数(个)15℃模拟环境

储藏

空调准低温

模拟环境储藏

洞库储存环境

储藏

35℃模拟环境

储藏

0 12.2 12.2 12.2 12.2

3 10.1 10.

4 11.3 10.7

7 12.8 14.6 12.2 27.2

10 14.3 16.3 13.8 35.5

12 18.5 17.8 16.0 45.3

15 15.9 16.9 13.3 45.6

19 17.9 22.5 21.7 /

22 17.3 19.6 16.2 /

24 16.2 21.0 17.6 /

27 18.5 21.8 19.6 /

31 18.3 25.0 22.3 /

注:脂肪酸值单位为mg KOH/100g。下同。

表2 玉米中脂肪酸值随储藏温度、时间的变化趋势样品名称

5℃10℃15℃20℃25℃25℃25℃

10d 20d 30d 40d 50d 60d 70d 东单80 31.2 30.9 32.2 34.3 34.3 36.7 37.2 丹玉405 27.1 27.8 28.2 29.6 31.5 32.1 33.3 良玉69 33.8 34.5 34.6 38.0 40.1 40.9 42.0 金龙1号37.2 37.4 40.9 40.4 41.5 43.5 44.2 表3小麦粉中脂肪酸含量随储存时间的变化规律

周次测定日期

(月·日)

样品编号

1 2 3

三份样品

总平均值重复1 重复2 重复1 重复2 重复1 重复2

1 5.9 20.

2 20.

3 20.9 21.1 20.0 19.6 20.4

2 5.15 26.8 27.1 26.4 26.6 26.0 26.0 26.5

3 5.22 31.9 31.2 30.

4 31.2 32.4 32.3 31.6

4 5.29 36.6 36.0 35.6 36.0 37.0 36.6 36.3

5 6.5 39.2 38.8 39.3 39.0 39.8 39.0 39.2

6 6.13 40.9 40.

7 40.0 40.4 40.6 41.0 40.6

7 6.20 44.9 44.0 44.7 44.9 44.4 44.0 44.5

8 6.26 47.9 47.8 48.8 48.4 49.2 48.8 48.5

9 7.4 52.6 53.0 53.7 53.4 54.6 54.0 53.6

10 7.10 57.6 57.2 56.6 56.0 55.7 55.3 56.4

11 7.18 70.0 69.2 71.0 71.4 69.6 69.0 70.0

12 7.24 71.4 70.5 70.3 71.8 70.6 70.2 70.8

13 7.30 76.6 77.0 75.8 75.4 74.0 73.6 75.4

14 8.6 80.4 80.4 80.0 79.6 81.2 80.8 80.4

15 8.14 86.4 86.1 86.9 85.6 89.6 82.9 86.3

16 8.21 88.7 90.1 90.9 87.9 89.6 89.2 89.4

17 8.28 91.2 90.4 89.2 92.4 90.6 91.0 90.8

18 9.6 97.2 95.2 94.2 98.2 96.4 96.0 96.2

19 9.13 99.5 99.3 98.4 100.4 96.9 101.9 99.4

20 9.21 100.6 104.6 101.9 101.3 102.5 102.1 102.2

表4 不同等级小麦粉中脂肪酸含量随储存时间的变化规律

脂肪酸值含量

储存时间(d)

特一粉特二粉标准粉

36 40.0 39.8 41.1

41 41.2 41.7 43.2

46 42.7 43.6 45.0

51 44.1 45.4 46.9

56 45.8 46.5 48.9

61 46.4 48.0 51.0

66 49.0 49.5 53.0

71 50.6 51.4 56.0

76 52.3 53.4 59.2

81 53.0 54.0 62.8

86 55.8 56.8 65.8

91 57.5 59.6 69.7

97 59.2 60.8 73.5

102 60.8 66.0 78.6

107 62.4 69.2 83.4 表5 不同粉碎方式测定玉米脂肪酸值的结果比对

样品粉碎设备

样品编号

保水实验磨旋风实验磨

1 28.3 39.3

2 24.7 37.7

3 28.9 36.5

4 32.

5 38.6

5 31.3 44.3

6 28.8 36.5

7 31.6 39.1

8 39.5 43.0

9 29.0 37.2

10 31.1 36.4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稻谷储存品质判定规则》(GB/T 20569-2006)中,确定了不同类型稻谷的储存品质判定指标,并对相关判定指标的测定方法作了详细规定。根据稻谷的色泽、气味、脂肪酸值和品尝评分值,将稻谷分为宜存、轻度不宜存和重度不宜存三类。其中,仅以脂肪酸值(KOH/干基)/(mg/100g)为评价指标,籼稻谷宜存、轻度不宜存和重度不宜存的品质指标限值分别为≤30.0、≤37.0和>37.0,粳稻谷宜存、轻度不宜存和重度不宜存的品质指标限值分别为≤25.0、≤35.0和>35.0。

但是,在实际工作过程中,由于包括稻谷在内的粮食及其加工制品中的脂肪酸值易受储存环境条件及测定条件的影响,如环境温度、样品粉碎细度、提取时间、CO2,以及滴定操作方法等,加之粮食本身具有一定颜色,都可能掩盖酚酞作为指示剂在滴定终点形成的粉红色,对滴定终点的准确判断造成干扰,导致脂肪酸测定的结果出现偏差。

因此,为了科学地指导稻谷的储存和适时轮换,很有必要对《稻谷储存品质判定规则》(GB/T 20569-2006)中脂肪酸值这一判定指标的测定方法、结果准确性的影响因素进行更进一步的研究探讨和规范,把好稻谷储存的入库检验关,为后期的储备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也为稻谷的科学储备、适时轮换提供科学依据。

为此,在国家粮食局标准质量中心(全国粮油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粮油储藏及物流技术工作组)的指导下,由河南工业大学协调组织相关科研院所和全国主要粮食产区粮油质检站共同参与,对稻谷脂肪酸值测定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和探讨,以期为脂肪酸值的准确测定和脂肪酸值测定方法的优化提供理论依据,并为稻谷中脂肪酸值仪器测定方法的研究和稻谷储存品质判定新指标的确定提供科

学参考。

3 主要工作过程

目前,关于脂肪酸值的测定除了国标法采用滴定法外,还由诸如比色法、色谱法、傅里叶变换经红外漫反射光谱法等。国标法中对脂肪酸值的测定由着严格详细的规定,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和重现性均较高,但是测定步骤比较繁琐,且在实际工作中,脂肪酸值测定结果的准确性还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近红外等仪器测定方法具有诸多优点,但是仪器价格比较昂贵,且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受化学计量学方法建立的标准样品光谱特征与测定成分含量之间数学模型稳定性影响,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和推广还需要大量工作开展。因此,《稻谷储存品质判定规则》(GB/T 20569-2006)标准制修订项目组通过开展文献整理与研究、科学实验等工作,对近年来脂肪酸值测定方法的研究结果进行系统梳理与总结,并对目前现行的相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作比对研究,就该标准的制修订进行研讨,最终提出本标准制修订的工作建议,上报《稻谷储存品质判定规则》(GB/T 20569-XXXX)标准制修订的征求意见稿。

3.1 脂肪酸值测定的影响因素研究

(1)待测样品粗细度对脂肪酸值测定的影响

采用不同的粉碎设备对待测稻谷样品进行粉碎处理,待测样品的粉碎细度不同,在相同的提取时间内,用同一种无水乙醇对不同细度的试样进行提取,脂肪酸含量的测定存在明显差异。这表明待测样品的粗细度对脂肪酸值的测定结果有显著影响。杨军等(2004)采用不同的粉碎设备对待测稻谷样品进行粉碎处理,在相同的条件下测定不同待测样品的脂肪酸值,结果发现,待测样品的细度越高,游离脂肪酸的提取效果约好,测定的脂肪酸值越高。这一研究结果与张明等(2004)一致。这是因为脂肪酸在稻谷中的分布并不均匀。因此,要求待测样品粉碎后一定要合并筛上物和筛下物进行测定。然而,进一步的研究还发现,粉碎设备的磨温变化在制备单个样品的1min-2min范围内,对脂肪酸值测定结果的影响并不明显,但是不同类型粉碎设备(水分磨和锤片式粉碎磨)对待测样品进行粉碎处理后,脂肪酸值的测定结果是存在显著差异的。

表6 稻谷待测样品粉碎粗细度对脂肪酸值测定的影响

粉碎次数

粉碎磨

1号磨2号磨3100磨

待测样

粉碎过筛情况

脂肪酸值

待测样

粉碎过筛情况

脂肪酸值

待测样

粉碎过筛情况

脂肪酸值

1 65.36 51.5 71.49 53.5 97.2

2 60.0

2 85.30 55.1 83.35 54.

3 / /

3 92.71 59.

4 87.8

5 57.7 / /

综上所述,粉碎机克服待测样品的应力对其进行粉碎的过程中,会伴随气流的扰动、能量的消耗和物料的破碎,进而造成待测样品的水分散失和氧化加速,导致脂肪酸值测定结果偏大。因此,在稻谷脂肪酸值测定过程中,对待测样品的粉碎处理应严格按照《稻谷储存品质判定规则》(GB/T 20569-2006)中规定的技术规程操作,粉碎一次达到测试样品粗细度的要求;不同的待测样粉碎处理应留有相对合理的时间间隔,对磨膛做适当的降温处理,尽可能地避免待测样品在粉碎处理过程中温度过快升高。

(2)温度变化对脂肪酸值测定的影响

赵国飞等(2011)研究了环境温度变化对稻谷脂肪酸值测定结果的影响,在环境、无CO2蒸馏水和无水乙醇温度分别控制在10℃、15℃、20℃、25℃、30℃的条件下对两种稻谷样品的脂肪酸值进行测定,研究结果发现,随着温度的升高,两个稻谷样品的脂肪酸值均呈现上升趋势;在设定的温度范围内,1号稻谷样品的脂肪酸值上升的平均速率为1.88(KOH/干基)/(mg/100g),1号稻谷样品的脂肪酸值上升的平均速率为1.98(KOH/干基)/(mg/100g)。这一结果表明,在较高温度条件下测定稻谷的脂肪酸值大,低温条件下测定的稻谷脂肪酸值小,环境温度变化对脂肪酸值的测定结果影响显著。张晓玲等(2011)、苏蕊雨等(2009)的研究结果也均显示出随着环境温度的增加,试样脂肪酸值测定结果增大。但赵国飞等(2011)的进一步研究结果表明,在设定的10℃-30℃条件下,环境和无CO2蒸馏水的温度变化对稻谷脂肪酸值的测定经影响不明显,无水乙醇的温度变化对测定结果影响显著。分析原因认为:(1)环境温度升高虽然可能导致待测样品在粉碎过程中发生迅速氧化,导致脂肪酸值增加,但在国标法规定的测定温度

范围内,温度变化范围有限,且测定的时间相对比较有限,对脂肪酸值的测定结果影响不是很明显;(2)稻谷脂肪酸值测定的标液和滤液均使用高浓度的乙醇,乙醇又是极易挥发的溶液,因此,环境温度的升高,会导致在过滤过程中无水乙醇挥发速度加快,造成滤液浓度增大;(3)温度升高,还会导致KOH-乙醇溶液体积膨胀后浓度降低,进而造成消耗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增大。

表7 环境温度变化对稻谷脂肪酸值测定结果的影响

环境温度(℃)

样品编号

10 15 20 25 30

1 15.0 17.3 19.5 22.4 23.8

2 23.1 25.4 27.

3 30.0 32.9

综上所述,参照《稻谷储存品质判定规则》(GB/T 20569-2006)标准,对稻谷的脂肪酸值进行测定时,应将环境、无CO2蒸馏水和无水乙醇温度控制在20℃;如检测机构实验室不具备严格的控温措施,可以按照《稻谷储存品质判定规则》(GB/T 20569-2006)的规定,环境、无CO2蒸馏水的温度控制在15℃-25℃范围内,而无水乙醇温度尽可能地控制在20℃,以确保稻谷脂肪酸值测定结果的重复性和准确性。

(3)提取条件变化对脂肪酸值测定的影响

稻谷脂肪酸值测定过程中,待测样品的游离脂肪酸提取过程对其测定结果由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其中,提取过程中的设备振荡速率和提取时间对脂肪酸值测定结果的影响较大。

从理论上来讲,提取时间越长,目标待测物质的提取也会更加充分,对于同一待测稻谷样品,如果延长提取时间,其所测定的脂肪酸值也必然会越大。科学试验的结果也证明了这一推论。庞文禄等(2005)在稻谷脂肪酸值测定方法的研究过程中发现,同一稻谷样品,提取30min所测得的脂肪酸值较提取10min时高10%左右;杨军等(2004)比较了稻谷提取10min、30min、60min的脂肪酸值变化情况,结果发现,随着提取时间的增加,测定的稻谷脂肪酸值明显增大(累计平均增加了2.37 mg KOH/100g,干基)。究其原因,就是由于提取时间延长,

脂肪酸分离提取的更加彻底所致。

上述科学实验的结果虽然证实了这一结论,但是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脂肪酸值测定的是粮食中游离脂肪酸和一些可测定的高级脂肪酸的相对含量。而脂肪分解(水解、氧化)是一个动态平衡的反应,随着脂肪酸的提取和提取时间的延长,这种平衡也可能被打破,脂肪会进一步分解、高级脂肪酸会进一步断键,因而随着提取时间的延长,脂肪酸值测定结果增大是必然的。在制定判定规程时,以10min中提取时间作为参照进行统计,所以用30min或者60min提取测定出脂肪酸值,采用原判定规程来判定粮食品质不甚恰当。张晓红等(2017)研究结果也表明了10min的提取时间最为适宜。因此,在稻谷脂肪酸值测定时,游离脂肪酸提取时间应严格控制在10min,以确保测定结果的可比性。

另外,也有研究结果表明,游离脂肪酸提取过程中,振荡器的振荡频率对脂肪酸值的测定也有较大影响。范维燕等(2008)在提取时间为10min的实验条件下,选择不同的振荡频率提取待测样品中的游离脂肪酸,以确定最佳的振荡频率。结果发现,随着振荡频率的增加,脂肪酸提取率提高,当振荡频率达到125r/min 时,待测样品中的脂肪酸提取率基本达到最大值;进一步提高振荡频率,脂肪酸的提取率变化不明显。因此,在稻谷脂肪酸值的测定方法上,振荡提取的最佳频率应设定为125r/min。

(4)CO2对脂肪酸值测定的影响

根据《稻谷储存品质判定规则》(GB/T 20569-2006)中规定,稻谷脂肪酸值的测定过程采用的标准滴定溶液为KOH-乙醇溶液。因此,测定过程中涉及到的蒸馏水、空气及被测样品中溶解的CO2均会与标准滴定溶液发生作用,进而增大脂肪酸值测定的误差。但是,也有研究者通过科学实验证实,本标准中要求加入“50mL不CO2的蒸馏水”会给测定结果带来不稳定的因素,这是因为在测定过程中还要进行空白扣除,这一操作步骤就可以消除CO2的影响。相反,如果采用煮沸后冷却的蒸馏水,由于CO2可溶于水,所以蒸馏水中CO2含量不如未煮沸水中的稳定,进而导致不稳定因素增多。因此,项目组建议在《稻谷储存品质判定规则》(GB/T 20569-2006)标准的修订过程中,不再采用无CO2蒸馏水,测定过程涉及到的试验用水符合GB/T6682中三级水规格即可。

(5)提取液静止时间对脂肪酸值测定的影响

待测样品进行振荡提取后,游离脂肪酸被溶出,但需要一段时间的静置分离才能提取。如果静置时间过短,不仅影响过滤速度,而且会导致分离效果差。科学试验结果表明,静置时间长短与脂肪酸值大小成正比,但差异并不明显。通常在稻谷脂肪酸值测定过程中,提取液需静置3 m in左右。目前,《稻谷储存品质判定规则》(GB/T 20569-2006)标准中规定,提取液静置1min-2min。然而,在实际工作中,以每批次处理16-20份样品计,一般静置时间需要8min-10min,导致提取液分离工作效率低。有研究者采用离心分离的方法(离心机转速3000r/min,离心时间2min),在10min时间内可以完成40份样品提取液的分离,工作效率提高近2倍。因此,在制修订的标准中,建议提取液分离采用离心分离提取的方法。

(6)滴定终点判定对脂肪酸值测定的影响

在《稻谷储存品质判定规则》(GB/T 20569-2006)标准中,对于滴定终点的判定完全依赖于检测人员个人的能力和经验,这就容易导致由于人为的原因造成测定结果的不确定性。因此,探索灵敏、准确、易于操作的滴定终点判定方法,对于克服人为因素对滴定终点的影响、更加科学合理地确定滴定终点十分重要。李学青等(2011)研究了采用活性炭作脱色剂对脂肪酸值测定结果的影响,发现终点色差明显,但活性炭对脂肪酸有吸附作用,容易造成测定结果偏低。盖泽广等(2007)以百里酚蓝作指示剂,检测稻谷脂肪酸值,发现颜色变化易于观察,滴定终点易于掌握,检测结果准确。胡小泓等(2009)用石油醚和无水乙醇的混合溶剂代替无水乙醇进行脂肪酸值测定,发现滴定终点判断清晰,重复性好。肖学彬等(2006)采用反滴定法,用过量的碱与乙醇提取物中的脂肪酸反应,再用标准HCL 溶液滴定过量的碱液,确认反滴定法结果容易判定、重现性好。范维燕等(2008)对比了仪器法与手工滴定法测定稻谷中脂肪酸值的结果发现,手工滴定终点滞后,测定结果偏高;仪器法测定滴定终点判断比较灵敏,结果可靠。

3.2脂肪酸值测定的现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标比较研究

目前,国内现行用于测定粮食及其制品中脂肪酸值的国家标准及行业标准6项,其中,《稻谷储存品质判定规则》(GB/T 20569-2006)、《粮油检验谷物及制品脂肪酸值测定仪器法》(GB/T 29405-2012)和《粮油检验谷物及制品脂肪酸

粮食安全储存守则—【安全资料】.doc

粮食安全储存守则 为了贯彻执行“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安全储粮方针,强化落实“谁储粮、谁负责,谁坏粮、谁担责”的粮油储存安全责任,规范粮库安全储粮作业与管理行为,确保粮油安全储存,依据《粮油仓储管理办法》《粮油储藏技术规范》《粮油储存安全责任暂行规定》等制度标准规范,制订本守则。 本守则是从事粮油仓储活动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适用于各类粮油仓储单位。 第一章粮食入仓与质量控制 1.入仓作业准备 粮食入仓前,仓储管理部门要检查仓房,确认仓房无破损、渗漏、返潮等现象,门窗和照明灯等能正常使用;要清洁仓房,有活虫时进行空仓杀虫,采用国家允许使用的杀虫剂进行杀虫处理,制定空仓杀虫方案,经批准后实施,做好隔离工作。空仓杀虫药剂及用量见表1。设备管理部门要清洁和调试设备,确保作业期间输送清理和仓储工艺等设备正常运行。 表1 空仓杀虫药剂及用量 种类食品级惰性粉磷化铝敌敌畏溴氰菊酯 用量3~5 g/m2 3~6 g/m3 0.1~0.2 g/m3 0.1~2 g/m3 注:敌敌畏仅用于空仓和环境杀虫,严禁喷施或落入储粮中;溴氰菊酯应以烟雾剂形式用于空仓杀虫。

2.入仓粮食质量要求 入粮时,按批量扦取样品,检测粮食水分和杂质含量。入仓粮食水分含量宜控制在当地安全水分以下,杂质含量应严格控制在1.0%以内。对于水分、杂质含量超标的粮食,应经过干燥、清理,达到要求后,方可入仓。 入仓粮食应按种类、等级、收获年度分开储藏。已感染害虫的粮食应单独存放,并根据虫粮等级按规定处理。 3.入仓作业要求 入仓作业流程主要包括质检扦样、检斤称重、布设通风地上笼(横向通风无需布设)、卸粮清杂、质量抽检、输送入仓。 入仓过程中,提高机械化进仓水平,采取有效措施减少自动分级(浅圆仓、立筒仓入仓时采用布料器、减压管等)和防止测温电缆移位。做好防虫、防鼠、防雀工作,加强对全流程的除尘防尘工作,保护环境。 入满粮后,应进行平整粮堆粮面、铺设粮面走道板、布置粮情测控系统、通风均温均湿、防虫防霉、密闭压盖等作业。 粮库管理人员要对入仓全过程进行跟踪检查,保证入仓粮食符合储存要求,并在入仓粮食质量控制单上签字确认。 第二章环境巡查与鼠雀防治 4.环境巡查 应检查库区内有无残粮、垃圾、污水、杂草等,并及时清理干净;应安排人员巡更,检查仓顶、仓壁、门窗、挡水墙等是否完好,特别是

玉米储存品质判定规则标准模板

玉米储存品质判定规则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玉米储存品质的术语和定义、分类、技术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及判定规则。 本标准适用于评价在安全储存水分和正常储存条件下玉米的 储存品质, 指导玉米的储存和适时轮换。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必不可少。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601 化学试剂标准滴定溶液的制备 GB/T 5490- 粮油检验一般规则 GB 5491 粮食、油料检验, 扦样、分样法 GB/T 5492 粮食、油料检验色泽、气味、口味鉴定法。 GB/T 5497 粮食、油料检验水分测定法 GB/T 5507 粮食、油料检验粉类粗细度测定法。 GB/T 6682 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

GB/T 25069 稻谷储存品质判定规则 GB/T 29405- 粮油检验谷物及制品脂肪酸值测定仪器法 3 术语和定义 GB/T 25069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色泽color 玉米在规定条件下的综合颜色和光泽。 3.2 气味odor 玉米在规定条件下的综合气味。 3.3 蒸煮品评cooking quality evaluation 将玉米制成玉米粉, 在规定条件下制作成窝头后, 对其色泽、气味、外观结构、内部性状、滋味等进行品评的试验, 结果用品尝评分值表示。 3.4 品尝评分值tasting assessment value 窝头品评试验所得的色泽、气味、外观结构、内部性状、滋味等各项评分值的总和。

4 储存品质分类 按储存品质的优劣将玉米分为宜存、轻度不宜存和重度不宜存三类。 5 储存品质指标 玉米储存品质指标见表1。 表1 玉米储存品质指标 6 检验方法 6.1 脂肪酸值检验: 按附录A执行。 6.2 色泽、气味评定: 按附录B的B.3执行。 6.3 品尝评分值检验: 按附录B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稻谷 安全储藏和品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稻谷GB1350(安全储藏和品质)—1999 前言 G B1350-1986《稻谷》实施发布12年以来,对我国稻谷的生产和流通起了重要的作用,但随着稻谷品种的不断改进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原标准中的一些指标已不适应,需对其加以修订。 新增内容: ——质量要求增加“整精米率”和“谷外糙米”指标。 主要修订内容: ——将原分类修改为五类,即:早籼稻谷、晚籼稻谷、粳稻谷、粳糯稻谷、籼糯稻谷。 ——粳稻谷、粳糯稻谷出糙率统一为一个标准,中等质量为不低于77.0%,不再划分一、二、三类地区。 ——将“晚籼稻谷”、“籼糯稻谷”水分修订为不超过13.5%,与早籼稻谷相同,粳稻谷、粳糯稻谷水分修订为不超过14.5%。 本标准的附录A是标准的附录。 本标准从实施之日起,代替G B1350—1986。 本标准由国家粮食储备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提出。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国家粮食储备局标准质量管理办公室;参加起草单位:湖北省粮食局、广东省粮食局、上海市粮食局、国家粮食储备成都粮科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唐瑞明、龙伶俐、余敦明、王志明、刘光亚、管景诚、王杏娟。 稻谷G B1350—1999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稻谷的有关定义、分类、质量要求、检验方法及包装、运输、贮存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收购、贮存、运输、加工、销售的商品稻谷。 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 B/T5490―1985粮食、油料及植物油脂检验一般规则 G B5491―1985粮食、油料检验扦样、分样法 G B/T5492―1985粮食、油料检验色泽、气味、口味鉴定法 G B/T5493―1985粮食、油料检验类型及互混检验法 G B/T5494―1985粮食、油料检验杂质、不完善粒检验法 G B/T5495―1985粮食、油料检验稻谷出糙率检验法 G B/T5496―1985粮食、油料检验黄粒米及裂纹粒检验法 G B/T5497―1985粮食、油料检验水分测定法

粮油储藏技术方案

粮油储藏技术方案 1 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我国所有开展粮油储存业务的企业。 本标准确立了粮油储藏的一般技术原理、基本储藏技术要求和有害生物控制的一般性原则。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8946 塑料编织袋 GB 17440 粮食加工、储运系统粉尘防爆安全规程 GB50320 粮食平房仓设计规范 GB50322 粮食钢板筒仓设计规范 GB/T 4789.15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霉菌和酵母计数 GB/T 4789.2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菌落总数测定 GB/T 5520 粮食油料检验种子发芽试验 GB/T 18835谷物冷却机GB/T 20569 稻谷储存品质判定规则 GB/T 20570 玉米储存品质判定规则 GB/T 20571 小麦储存品质判定规则 LS 1206 粮食仓库安全操作规程 LS/T 1201 磷化氢环流熏蒸技术规程 LS/T 1202 储粮机械通风技术规程 LS/T 1203 粮情测控系统 LS/T 1204 谷物冷却机低温储粮技术规程 LS/TXXXX 储粮化学药剂管理和使用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粮油grain and oils 各种谷物、豆类、油料以及它们的加工产品(如大米、面粉、油脂等)的总称。 3.2 储粮有害生物stored grain pest 危害储藏粮油的脊椎动物(鼠类和鸟类)、无脊椎动物(储粮害虫、螨类)和微生物。 3.3 安全水分safe moisture content 储藏过程所经历的最高粮温条件下,粮堆平衡相对湿度为65%时所对应的的粮食(油料)水分。 3.4 半安全水分semi-safe moisture 储藏过程所经历的最高粮温条件下,粮堆平衡相对湿度在65%~75%时所对应的的粮食(油料)水分。 3.5 危险水分dangerous moisture 储藏过程所经历的最高粮温条件下,粮堆平衡相对湿度始终高于75%所对应的的粮食(油料)水分。 3.6 露天储藏outdoor storage 将粮食储藏于土堤仓,简易棚仓或其它经特殊处理的露天货位上的储粮方式。 3.7 房式仓warehouse 形状如普通房屋和楼房的地上粮仓,如平房仓、拱板仓、楼房仓及高大平房仓等。 3.8

粮油安全储存守则

粮油安全储存守则

附件1 粮油安全储存守则 国家粮食局 2016年10月 — 0 —

为了贯彻执行“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安全储粮方针,强化落实“谁储粮、谁负责,谁坏粮、谁担责”的粮油储存安全责任,规范粮库安全储粮作业与管理行为,确保粮油安全储存,依据《粮油仓储管理办法》《粮油储藏技术规范》《粮油储存安全责任暂行规定》等制度标准规范,制订本守则。 本守则是从事粮油仓储活动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适用于各类粮油仓储单位。 — 1 —

第一章粮食入仓与质量控制 1.入仓作业准备 粮食入仓前,仓储管理部门要检查仓房,确认仓房无破损、渗漏、返潮等现象,门窗和照明灯等能正常使用;要清洁仓房,有活虫时进行空仓杀虫,采用国家允许使用的杀虫剂进行杀虫处理,制定空仓杀虫方案,经批准后实施,做好隔离工作。空仓杀虫药剂及用量见表1。 设备管理部门要清洁和调试设备,确保作业期间输送清理和仓储工艺等设备正常运行。 表1 空仓杀虫药剂及用量 2.入仓粮食质量要求 入粮时,按批量扦取样品,检测粮食水分和杂质含量。入仓粮食水分含量宜控制在当地安全水分以下,杂质含量应严格控制在1.0%以内。对于水分、杂质含量超标的粮食,应经过干燥、清理,达到要求后,方可入仓。 入仓粮食应按种类、等级、收获年度分开储藏。已感染害虫的粮食— 2 —

应单独存放,并根据虫粮等级按规定处理。 3.入仓作业要求 入仓作业流程主要包括质检扦样、检斤称重、布设通风地上笼(横向通风无需布设)、卸粮清杂、质量抽检、输送入仓。 入仓过程中,提高机械化进仓水平,采取有效措施减少自动分级(浅圆仓、立筒仓入仓时采用布料器、减压管等)和防止测温电缆移位。做好防虫、防鼠、防雀工作,加强对全流程的除尘防尘工作,保护环境。 入满粮后,应进行平整粮堆粮面、铺设粮面走道板、布置粮情测控系统、通风均温均湿、防虫防霉、密闭压盖等作业。 粮库管理人员要对入仓全过程进行跟踪检查,保证入仓粮食符合储存要求,并在入仓粮食质量控制单上签字确认。 — 3 —

国粮发(2000)143号储存判定规则

国家粮食局、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 关于印发《粮油储存品质判定规则》的通知 国粮发[2000]143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粮食厅(局)、质量技术监督局,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中谷粮油集团公司,各粮检机构: 为加强粮油质检工作,及时掌握粮油储存品质变化情况,准确判定陈化粮油,适时推陈储新,现将修订后的《粮油储存品质判定规则》印发给你们,望认真贯彻执行。原《粮油储存品质判定规则》(试行)(国粮[1991]148号)即行废止。 国家粮食局 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 二〇〇〇年七月二十日 《粮油储存品质判定规则》(试行) 1、范围 本规则规定了稻谷、小麦、玉米、大豆、花生油、大豆油、菜籽油、葵花籽油等粮油品种的品质判定定义、储存品质控制指标、储存品质控制指标的使用与判定、试验方法等要求。 本规则适用于中央储备粮油、定购粮油、保护价收购粮油,其它性质的粮油亦可参照执行。 2、引用标准 下面标准被修订后,则引用修订后的新标准。 GB1350—86 稻谷 GB1351—-86 小麦 GB1352—86 大豆 GB1353—86 玉米 GB1354—86 大米 GB1355—86 小麦粉

GB1534—86 花生油 GB1535—86 大豆油 GB1536—86 菜籽油 GB2716—88 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 GB/T 5490—85 粮食、油料及植物油脂检验规则 GB5491—85 粮食、油料检验扦样、分样法 GB/T 5492—85 粮食、油料检验色泽、气味、口味鉴定法 GB/T 5511—85 粮食、油料检验粗蛋白质测定法 GB/T 5516—85 粮食粘度测定法(毛细管法) GB/T 5520—85 粮食、油料检验种子发芽试验 GB/T 5530—85 植物油脂检验酸价测定法 GB/T 5538—1995 油脂过氧化值测定 GB10464—89 葵花籽油 GB/T 14488.1—93 油料种籽含油量测定法 GB/T 14607—93 小麦粉干面筋测定法 GB/T 15682—1995 稻米蒸煮试验品质评定 GB/T 15684—1995 谷物制品脂肪酸值测定法 3、定义 3.1宜存粮油:符合判定为“宜存”规定的,可继续储存的粮油。 3.2不宜存粮油:符合判定为“不宜存”规定的,需要轮换的粮油。 3.3陈化粮油:符合判定为“陈化”规定的,不宜直接作为口粮食用的粮油。 4、储存品质控制指标 4.1稻谷、小麦、玉米和大豆(见表1、表2和表3) 表1 稻谷储存品质控制指标

粮油安全储存守则

附件1 粮油安全储存守则 国家粮食局 2016年10月 WORD ..

WORD ..

为了贯彻执行“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安全储粮方针,强化落实“谁储粮、谁负责,谁坏粮、谁担责”的粮油储存安全责任,规粮库安全储粮作业与管理行为,确保粮油安全储存,依据《粮油仓储管理办法》《粮油储藏技术规》《粮油储存安全责任暂行规定》等制度标准规,制订本守则。 本守则是从事粮油仓储活动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适用于各类粮油仓储单位。 WORD ..

第一章粮食入仓与质量控制 1.入仓作业准备 粮食入仓前,仓储管理部门要检查仓房,确认仓房无破损、渗漏、返潮等现象,门窗和照明灯等能正常使用;要清洁仓房,有活虫时进行空仓杀虫,采用国家允许使用的杀虫剂进行杀虫处理,制定空仓杀虫方案,经批准后实施,做好隔离工作。空仓杀虫药剂及用量见表1。 设备管理部门要清洁和调试设备,确保作业期间输送清理和仓储工艺 等设备正常运行。 表1 空仓杀虫药剂及用量 2.入仓粮食质量要求 入粮时,按批量扦取样品,检测粮食水分和杂质含量。入仓粮食水分含量宜控制在当地安全水分以下,杂质含量应严格控制在1.0%以。对于水分、杂质含量超标的粮食,应经过干燥、清理,达到要求后,方可入仓。 入仓粮食应按种类、等级、收获年度分开储藏。已感染害虫的粮食应单独存放,并根据虫粮等级按规定处理。 3.入仓作业要求 入仓作业流程主要包括质检扦样、检斤称重、布设通风地上笼(横向通风无需布设)、卸粮清杂、质量抽检、输送入仓。 入仓过程中,提高机械化进仓水平,采取有效措施减少自动分级(浅圆仓、立筒仓入仓时采用布料器、减压管等)和防止测温电缆移位。做好防虫、防鼠、防雀工作,加强对全流程的除尘防尘工作,保护环境。 入满粮后,应进行平整粮堆粮面、铺设粮面走道板、布置粮情测控系WORD ..

稻谷储藏特性

稻谷的储藏特性 我国是世界上主要产稻国之一,稻谷产量约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50%,占世界粮食总产量的35%,居世界第一位。 稻谷在储藏期间,往往会发热、霉变、生芽,导致稻谷品质劣变,丧失生命力,造成重大损失。因此,在保管工作中,要善于利用有利因素,压制不利因素,防止发热、霉变、生芽,确保稻谷安全储藏。 稻谷具有完整的外壳,能缓和稻米吸湿,对虫霉有一定的抵抗力,所以在保管过程中,稻谷有较高的储藏稳定性。 在正常储藏条件下,稻谷的生活力,第一年很强,呼吸旺盛,一年以后,则逐渐减弱,变化较小,储藏稳定性相应增高。谷的储藏具有三种明显的特性。 一、不耐高温,容易陈化 稻谷的胶体结构疏松,在强烈阳光下曝晒或在高温下烘干,都会增加爆腰率和变色率。因此,潮湿稻谷最好进行自然干燥。 高温会促进稻谷脂肪酸增加,引起品质下降。加工大米的等级也明显降低。水分和温度越高,脂肪酸上升、品质下降就越明显。水分低的稻谷对高温却有较强的抵抗力。 稻谷经过一段较长时间的储藏后渐渐失去种用价值;米质变脆,加工易碎,出米率低;粘性降低,酸度增加,色泽不良,食味不好,失去新鲜感和固有的香气,甚至出现难闻的异味——陈米味,这种现象称为“陈化”。 稻谷陈化的速度,对于不同种类、不同水分和不同温度的稻谷是不相同的。通常籼稻比较稳定,粳稻次之,糯稻最易陈化。水分、温度都较低时,稻谷陈化速度慢。 稻谷陈化是生理变化的自然规律,在储藏中除应积极努力创造良好的储藏条件(如低温干燥、合理通风密闭、严防虫害等)延缓和避免陈化。 二、容易发热、霉变、生芽 新收获的稻谷,生理活性强,早中稻入库后即使水分正常,在一、二周内上层粮温往往也会突然上升。稻谷发热不及时处理会引起变质、生霉和霉烂事故。 稻谷发热的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当稻谷水分大于安全水分,或者粮堆内温差较大引起水分转移,使水分超过安全水分时,霉菌大量繁殖,使粮堆积累湿热,积累的湿热如不能及时散发,发热现象便开始出现。 第二阶段:当粮温升高至35—40摄氏度,水分超过15—15.5%时,白曲霉和黄曲

粮油储存品质判定规则

粮油储存品质判定规则 1、范围 本规则规定了稻谷、小麦、玉米、大豆、花生油、大豆油、菜籽油、葵花籽油等粮油品种的品质判定定义、储存品质控制指标、储存品质控制指标的使用与判定、试验方法等要求。 本规则适用于中央储备粮油、定购粮油、保护价收购粮油,其它性质的粮油亦可参照执行。 2、引用标准 下面标准被修订后,则引用修订后的新标准。 GB1350—86 稻谷 GB1351—-86 小麦 GB1352—86 大豆 GB1353—86 玉米 GB1354—86 大米 GB1355—86 小麦粉 GB1534—86 花生油 GB1535—86 大豆油 GB1536—-86 菜籽油 GB2716—88 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 GB/T 5490—-85 粮食、油料及植物油脂检验规则 GB5491—85 粮食、油料检验扦样、分样法 GB/T 5492—-85 粮食、油料检验色泽、气味、口味鉴定法 GB/T 5511—85 粮食、油料检验粗蛋白质测定法 GB/T 5516—85 粮食粘度测定法(毛细管法) GB/T 5520—85 粮食、油料检验种子发芽试验 GB/T 5530—85 植物油脂检验酸价测定法

GB/T 5538—1995 油脂过氧化值测定 GB10464—89 葵花籽油 GB/T 14488.1—93 油料种籽含油量测定法 GB/T 14607—93 小麦粉干面筋测定法 GB/T 15682—1995 稻米蒸煮试验品质评定 GB/T 15684—1995 谷物制品脂肪酸值测定法 3、定义 3.1宜存粮油:符合判定为“宜存”规定的,可继续储存的粮油。 3.2不宜存粮油:符合判定为“不宜存”规定的,需要轮换的粮油。 3.3陈化粮油:符合判定为“陈化”规定的,不宜直接作为口粮食用的粮油。 4、储存品质控制指标 4.1稻谷、小麦、玉米和大豆(见表1、表2和表3) 表1 稻谷储存品质控制指标

稻谷储藏

稻谷储藏 稻谷在储藏期间,由于其本身呼吸作用以及微生物与害虫生命活动的综合影响,往往会发热、霉变、生芽,导致稻谷品质劣变,丧失生命力,造成重大损失。储藏特性:稻谷具有完整的外壳,能缓和稻米吸湿,对虫霉有一定的抵抗力,所以在保管过程中,稻谷有较高的储藏稳定性。 在正常储藏条件下,稻谷的生活力,第一年很强,呼吸旺盛,一年以后,则逐渐减弱,变化较小,储藏稳定性相应增高。故存放一年以后,稻谷储藏性即比较稳定。稻谷的储藏具有三种明显的特性。 1)容易陈化,不耐高温, 稻谷的胶体结构疏松,较大水分的稻谷对高温的抵抗力较弱,在强烈阳光下曝晒或在高温下烘干,都会增加爆腰率和变色率,降低食用品质和工艺品质。水分为20%以上的高水分稻谷,如果进行高温快速干燥或干燥后又吸湿,都会导致米粒曝腰。因此,潮湿稻谷最好进行自然干燥,如果采用人工加热烘干,就要注意控制加热温度、加热时间、烘干速度和水分变化,以免爆腰率升高,降低加工大米质量。 高温会促进稻谷脂肪酸增加,引起品质下降。在35℃下储藏的各种水分的稻谷,脂肪酸的含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加工大米的等级也明显降低。水分和温度越高,脂肪酸上升、品质下降就越明显。但是,水分低的稻谷对高温却有较强的抵抗力。 2)容易发热、霉变、生芽 新收获的稻谷,生理活性强,早中稻入库后粮堆内的积热难以散发,在一、二周内上层粮温往往会突然上升,超过仓温10—15℃,出现发热现象,即使水分正常的稻谷,也会出现这种现象。 稻谷发热的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当稻谷水分大于安全水分,或者粮堆内温差较大引起水分转移,使稻谷水分增加到超过安全水分时,使灰绿曲霉首先生长,粮堆积累湿热,局限曲霉和青霉也随之大量繁殖,积累的湿热如不能及时散发,发热现象便开始出现。 第二阶段:当粮温升高至35—40℃,水分超过15—15.5%时,白曲霉迅速生长,稻谷水分和温度继续增加,黄曲霉菌也大量生长,促使稻谷变色并发生霉味。 第三阶段:在白曲霉与黄曲霉的共同作用下,能使稻谷温度升高到55℃。这些霉菌活动所产生的水汽在稻谷中积聚,会使少量嗜热性霉菌或嗜热性细菌与放线菌大量繁殖,可使粮温继续升高,并使稻谷严重霉烂变质,不能食用。新房式仓稻谷发热的类型,按其发生的部位可分为局部发热、上层发热、下层发热和垂直发热。 局部发热也称窝状发热,是粮堆某一小范围内的发热。这一发热现象主要是由于稻谷入库时水分不均匀,或杂质聚集在某一区段,或入库后仓房漏雨,使部分稻谷受潮,水分增加,呼吸强度增大和霉菌繁殖造成的。储粮害虫在某一部位大量繁育、活动以及结露等原因也都可造成局部发热。 上层发热通常发生在粮堆上层15—30厘米处。产生的原因主要有:入库早稻温度较高,在秋冬季节仍未下降,或水分较高未充分散湿,由于粮堆内湿热空气上升在上层遇冷结露;经过冬季降温的稻谷,在春末夏初气温上升季节,热空气向下扩散遇冷结露;仓内湿度大,上层稻谷受潮,水分增加,春暖后呼吸转趋旺盛,放出热量,同时外界热空气向仓内侵入,致使上层粮堆热量大量积累而形

粮油安全储存守则

附件1 粮油安全储存守则

国家粮食局 2016年10月 为了贯彻执行“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安全储粮方针,强化落实“谁储粮、谁负责,谁坏粮、谁担责”的粮油储存安全责任,规范粮库安全储粮作业与管理行为,确保粮油安全储存,依据《粮油仓储管理办法》《粮油储藏技术规范》《粮油储存安全责任暂行规定》等制度标准规范,制订本守则。 本守则是从事粮油仓储活动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适用于各类粮油仓储单位。 第一章粮食入仓与质量控制

1.入仓作业准备 粮食入仓前,仓储管理部门要检查仓房,确认仓房无破损、渗漏、返潮等现象,门窗和照明灯等能正常使用;要清洁仓房,有活虫时进行空仓杀虫,采用国家允许使用的杀虫剂进行杀虫处理,制定空仓杀虫方案,经批准后实施,做好隔离工作。空仓杀虫药剂及用量见表1。设备管理部门要清洁和调试设备,确保作业期间输送清理和仓储工艺等设备正常运行。 表1 空仓杀虫药剂及用量 2.入仓粮食质量要求 入粮时,按批量扦取样品,检测粮食水分和杂质含量。入仓粮食水分含量宜控制在当地安全水分以下,杂质含量应严格控制在1.0%以内。对于水分、杂质含量超标的粮食,应经过干燥、清理,达到要求后,方可入仓。 入仓粮食应按种类、等级、收获年度分开储藏。已感染害虫的粮食应单独存放,并根据虫粮等级按规定处理。 3.入仓作业要求 入仓作业流程主要包括质检扦样、检斤称重、布设通风地上笼(横向通风无需布设)、卸粮清杂、质量抽检、输送入仓。 入仓过程中,提高机械化进仓水平,采取有效措施减少自动分级(浅

圆仓、立筒仓入仓时采用布料器、减压管等)和防止测温电缆移位。做好防虫、防鼠、防雀工作,加强对全流程的除尘防尘工作,保护环境。 入满粮后,应进行平整粮堆粮面、铺设粮面走道板、布置粮情测控系统、通风均温均湿、防虫防霉、密闭压盖等作业。 粮库管理人员要对入仓全过程进行跟踪检查,保证入仓粮食符合储存要求,并在入仓粮食质量控制单上签字确认。 第二章环境巡查与鼠雀防治 4.环境巡查 应检查库区内有无残粮、垃圾、污水、杂草等,并及时清理干净;应安排人员巡更,检查仓顶、仓壁、门窗、挡水墙等是否完好,特别是在大风、雨雪等恶劣条件下,及时检查仓房设施、通风设备、熏蒸器具、气调系统、挡鼠板、防雀防虫网等,确保各项设施性状完好、使用正常。 5.防鼠措施 清洁并保持库区环境卫生;硬化仓库四周地坪,封堵鼠洞;密实仓库(囤基)地坪、墙角、檐口孔洞缝隙;在仓门处安装防鼠板。

稻谷保存方法

稻谷保存方法 1.稻谷的保管特点 稻谷的颖壳较坚硬,对籽粒起保护作用,能在一定程度上抵抗虫害及外界温、湿度的影响,因此,稻谷比一般成品粮好保管。但是稻谷易生芽,不耐高温,需要特别注意。 大多数稻谷(如籼稻)无后熟期,在收获时就已生理成熟,具有发芽能力。同时稻谷萌芽所需的吸水量低。因此,稻谷在收获时,如连遇阴雨,未能及时收割、脱粒、整晒,那么稻谷在田间、场地就会发芽。保管中的稻谷,如果结露、返潮或漏雨时,也容易生芽。稻谷脱粒、整晒不及时,连草堆垛,容易沤黄。生芽和沤黄的稻谷,品质和保管稳定性都大为降低。 稻谷不耐高温,过夏的稻谷容易陈化,烈日下暴晒的稻谷,或暴晒后骤然遇冷的稻谷,容易出现“爆腰”现象。 新稻谷入仓后不久,如遇气温下降,往往在粮堆表面结露,使表层粮食水分增高,不利储藏,应及时降低表层储粮水分。 2.稻谷的保管方法 保证入库稻谷质量:水分大、杂质多、不完善粒多的稻谷,容易发热霉变,而不耐久藏。因此,提高入库稻谷质量,是稻谷安全储藏的关健。稻谷的安全水分标准,应根据品种、季节、地区、气候条件考虑决定。一般籼稻谷在13%以下,粳稻谷在14%以下。杂质和不完善粒越少越好。如入库稻谷水分大,杂质多,应分等储存,及时晾晒或烘干,并进行过筛或风选清除杂质。 适时通风:新稻谷由于呼吸旺盛、粮温和水分较高,应适时通风,降温降水。特别一到秋凉,粮堆内外温差大,这时更应加强通风,结合深翻粮面,散发粮堆湿热,以防结露。有条件可以采用机械通风。 低温密闭:充分利用冬季寒冷干燥的天气,进行通风,使粮温降低到10℃以下,水分降低到安全标准以内,在春季气温上升前进行压盖密闭,以便安全度夏。 .

稻谷储存品质判定规则

稻谷储存品质判定规则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稻谷储存品质的术语和定义、分类、储存品质指标、检验方法及检验规则。 本标准适用于评价在安全储存水分和正常储存条件下稻谷的储存品质,指导稻谷的储存和适时出库。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 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标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5490 粮食、油料及植物油脂检验一般规则 GB 5491 粮食、油料检验、扦样、分样法 GB/T 5492 粮食、油料检验色泽、气味、口味鉴定法 GB/T 5497 粮食、油料检验水分测定法 GB/T 5507 粮食、油料检验粉类粗细度测定法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宜存good storage quality 储存品质良好。 轻度不宜存moderate storage quality obviously tending to decline 储存品质明显下降。重度不宜存poor storage quality 储存品质严重下降

色泽color 稻谷制成标准一等精度大米后,在规定条件下大米的综合颜色和光泽。 气味odor 稻谷制成标准一等精度大米后,在规定条件下大米的综合气味。 脂肪酸值fatty acid value 中和100g 干物质式样中游离脂肪酸所消耗的氢氧化钾毫克数。 蒸煮品评cooking quality evaluation 稻谷制成标准一等精度大米,在规定条件下蒸煮成米饭后,对其色泽、气味、外观结构、滋味等进行品评的试验,结果用品尝评分值表示。 品尝评分值tasting assessment value 米饭品评试验所得的色泽、气味、外观结构、滋味等各项评分值的总和。 4储存品质分类按储存品质的优劣将稻谷分为宜存、轻度不宜存和重度不宜存三类。 5储存品质指标 稻谷储存品质指标见表1 。 表 稻谷储存品质指标

稻谷储存的正确方法

稻谷储藏的正确方法 稻谷在储藏期间,往往会发热、霉变、生芽,导致稻谷品质劣变。随着稻谷储藏时间的延长,容易产生陈化变质现象,逐渐失去新米特有的香味而产生陈米的臭味,酸度增高,烧熟的米饭松散、黏性降低。储藏时间较长的陈米,将基本丧失新大米饭香、黏、软的食用品质。 因此,很多大米在没脱壳之前,因为没有良好的储存环境,就已经陈化变质了,而了解大米的储存环境和相关知识,对我们选购何种大米也很有帮助。 稻谷的储存特性 1.稻谷有坚硬的外壳 一定程度上可抵抗虫霉的危害及外界温、湿度的影响。 2.稻谷易生芽 稻谷后熟期短,在收获时生理已成熟,具有发芽能力。稻谷萌芽所需的吸水量低(25%)。因此,稻谷在收获时,如连遇阴雨,未能及时收割、脱粒、整晒,那么稻谷在田间、场地就会发芽。保管中的稻谷,如果结露、返潮或漏雨时,也容易生芽。 3.稻谷易沤黄 在收获时,遇连阴雨,稻谷脱粒、整晒不及时或连草堆垛,容易沤黄。沤黄的稻谷加工的大米就是黄粒米,品质和保管稳定性都大为降低。稻谷黄变无论仓内仓外均可发生,稻谷含水量越高,发热次数越多,黄粒米的含量越高,黄变也越严重。而黄粒米易产生黄曲霉毒素,人食用后会中毒,甚至致命。 4.稻谷不耐高温 稻谷不耐高温且随着储存时间的延长而明显陈化,如黏性降低,发芽率下降、脂肪酸值升高。烈日下暴晒的稻谷,或暴晒后骤然遇冷的稻谷,容易出现“爆腰”现象,大米表面出现裂纹,影响大米的外观和口感。 5.稻谷易结露 新谷入仓不久,遇气温下降,在粮堆的表面出现一层露水,使表层粮食水分增高,形成粮堆表面结露。不及时消除结露的后果是:造成局部水分升高,稻谷籽粒发软,有轻微霉味,接着谷壳潮润挂灰,泛白,仔细观察未熟粒有时可以发现白色或绿色霉点,容易产生黄曲霉毒素。 6.稻谷易受虫害感染 危害储藏中稻谷的害虫主要有:玉米象、米象、谷蠢、麦蛾、赤拟谷盗和锯谷盗等。 二、稻谷的储存法则 保管稻谷的原则是“干燥、低温、密闭”。 1.控制稻谷水分 严格控制入库稻谷的水分,使其符合安全水分标准,稻谷的安全水分标准,随粮食种类、季节和气候条件变化。 2.清除稻谷杂质 入库前进行风扬、过筛或机械除杂,使杂质含量降低到最低限度,以提高稻谷的储藏稳定性。把稻谷中的杂质含量降低到0.5%以下,提高稻谷的储藏稳定性。 3.稻谷分级储藏

稻谷储存品质判定规则编制说明

GB/T 20569-2006《稻谷储存品质判定规则》标准修订编制说明 标准编制小组 2017年6月10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稻谷储存品质判定规则》修订稿 编制说明 1 项目来源 《稻谷储存品质判定规则》(GB/T 20569-2006)国家标准修订项目,于2012年由国家粮食局提出、经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立项批准,并于同年下达了标准的制修订计划,标准的制修订工作由国家粮食局标准质量中心(全国粮油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粮油储藏及物流技术工作组)牵头负责,河南工业大学、大连市粮食局粮油检验监测站、国家粮食局科学研究院、成都储藏研究所等为主要起草单位,吉林省粮油卫生检验监测站、黑龙江省粮油卫生检验监测站、江苏省粮油卫生检验监测站、湖北省粮油卫生检验监测站、湖南省粮油卫生检验监测站、广西壮族自治区粮油卫生检验监测站、重庆市粮油卫生检验监测站等全国主要粮食产区粮油质检站共同参与完成。 2 项目背景 游离脂肪酸是包括稻谷在内的粮食及其加工制品中脂肪氧化分解产生的。大量的科学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储藏时间、储藏环境温度以及加工方式的变化,粮食及其加工制品中游离脂肪酸的含量均发生显著变化。粮食及其加工制品中的游离脂肪酸以脂肪酸值表示,即中和100g粮食及其加工制品中的游离脂肪酸所需要的氢氧化钾的毫克数。由于脂肪酸值与储粮品质有很好的相关性,因此,国内一直以来都以脂肪酸值的大小作为粮食及其加工制品储存品质劣变的灵敏指标。同时,因脂肪酸值与食品的蒸煮品尝评分有良好的相关性,在各级储备粮食品质状况监管过程中,也将其作为一项比较灵敏、直观的检验指标,对粮食及其加工制品储存品质的变化进行客观评价。 表1 不同储藏条件稻谷脂肪酸值变化 储藏月数(个)15℃模拟环境 储藏 空调准低温 模拟环境储藏 洞库储存环境 储藏 35℃模拟环境 储藏 0 12.2 12.2 12.2 12.2

中央储备粮油质量检查扦样检验管理办法(国粮发〔2010〕190号)

中央储备粮油质量检查扦样检验管理办法(国粮发 〔2010〕190号) 核心提示:为加强中央储备粮管理,规范中央储备粮质量检查扦样检验活动,推进质量检查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和《中央储备粮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国家粮食局制定中央储备粮油质量检查扦样检验管理办法。 发布单位】国家粮食局 【发布文号】国粮发〔2010〕190号 【发布日期】 2010-12-02 【生效日期】 2010-12-02 【效力】 【备注】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粮食局,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为进一步规范中央储备粮油质量检查扦样、检验和判定工作,根据《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07号)和《中央储备粮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88号)的有关规定,我局在总结近年来粮油质量检查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结合粮食质量监管工作发展的新要求,修订和完善了《中央储备粮油质量检查扦样检验管理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原《中央储备粮油质量抽查扦样检验管理办法(试行)》(国粮发〔2003〕158号)同时废止。 二〇一〇年十二月二日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中央储备粮管理,规范中央储备粮质量检查扦样检验活动,推进质量检查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和《中央储备粮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开展中央储备粮(包括中央储备油和国家临时存储油,下同)质量检查扦样检验工作,应当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中央储备粮质量检查工作由国家粮食局组织,必要时由国家粮食局会同有关部门联合组织。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及其分支机构,应配合做好质量检查工作。中央储备粮承储企业(以下简称承储企业)应为检查扦样提供便利条件。 地方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应按在地监管原则,将中央储备粮及其他中央事权粮食的卫生安全状况列为日常监管内容。 第四条国家粮食局质量管理部门具体负责组织实施中央储备粮质量检查的扦样检验工作,包括制定扦样检验方案,确定检验方式,委托有资质的检验机构承担扦样检验任务等。 第五条承担中央储备粮扦样和检验任务的机构(以下简称承检机构),应取得国家粮食质量检验监测机构资质。扦样、检验人员,应当熟悉有关法律法规与政策业务知识,具有粮食质量检查扦样、检验实际工作经验。 第六条扦样、检验要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标准和规定,并符合委托任务书的要求。 第二章扦样与送样 第七条检验机构接到委托任务书后,应做好以下工作: (一)准备扦样器(含深层)、分样器、记录夹、样品袋(瓶)、封条(标签)等工具和用具,复制《中央储备粮质量检查扦样登记表》(见附件2-1A、2-1B,以下简称《扦样登记表》),做好扦样人员的技术培训工作。 (二)收集和整理本省(区、市)和中储粮分支机构粮食质量管理和粮食安全储存水分规定等文件,并报送国家粮食局质量管理部门备案。 (三)制定样品集并和转送工作方案,明确专人和车辆,确保样品按时送达。 (四)指派专业技术人员赴承储企业扦样,到每个库点的扦样人员不得少于2人。扦样人员到达承储企业后,应出示国家粮食局质量管理部门出具的委托任务书原件或复印件,按要求实施扦样、分样和封样,做好样品记录。 (五)指定专人负责核对、录入检查样品的原始信息。 第八条承储企业应如实提供粮食库存数量、品种、货位分布、产地或来源、收获及入库年度、检验记录、粮温变化、虫害及施药情况、储粮技术措施等资料,供扦样人员查阅和记录,并派人协助扦样。 第九条散装粮食扦样。

稻 谷 储 存 品 质 判 定 规 则

稻谷储存品质判定规则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稻谷储存品质的术语和定义、分类、储存品质指标、检验方法及检验规则。 本标准适用于评价在安全储存水分和正常储存条件下稻谷的储存品质,指导稻谷的储存和适时出库。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标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5490 粮食、油料及植物油脂检验一般规则 GB 5491 粮食、油料检验、扦样、分样法 GB/T 5492 粮食、油料检验色泽、气味、口味鉴定法 GB/T 5497 粮食、油料检验水分测定法 GB/T 5507 粮食、油料检验粉类粗细度测定法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宜存good storage quality 储存品质良好。 3.2 轻度不宜存moderate storage quality obviously tending to decline 储存品质明显下降。 3.3 重度不宜存poor storage quality 储存品质严重下降。 3.4 色泽color 稻谷制成标准一等精度大米后,在规定条件下大米的综合颜色和光泽。 3.5 气味odor 稻谷制成标准一等精度大米后,在规定条件下大米的综合气味。 3.6脂肪酸值fatty acid value 中和100g干物质式样中游离脂肪酸所消耗的氢氧化钾毫克数。 3.7 蒸煮品评cooking quality evaluation

粮食库存质量安全和仓储管理检查方法检查内容库存粮食

附件4 粮食库存质量安全和仓储管理检查方法 一、检查内容 库存粮食质量安全检查,重点检查中央储备粮、国家临时存储粮和地方储备粮等政策性粮食的质量达标率、储存品质宜存率和主要食品安全指标。其中,中央储备粮的质量达标评价标准为是否符合国家粮食质量标准中等以上质量要求;国家临时存储粮的质量达标评价标准为是否符合国家相关文件规定的质量标准要求,以及检验等级与验收等级是否相符;地方储备粮的质量达标评价标准为是否符合地方相关文件规定的质量标准要求;进口政策性粮食(含中央储备进口大豆、进口玉米和临储进口大豆)的质量和储存品质的检验结果实行单独统计。同时,还要检查企业质量检验人员、检化验设施配置,执行粮食定期质量检验及出入库质量检验制度,质量档案管理等方面情况。 仓储管理方面重点检查企业执行中央储备粮代储政策情况、企业储粮安全以及安全生产情况。 二、检查方式 库存粮食质量安全检查重点安排在省级复查和市级抽查阶段进行,县级在自查阶段可应对粮食质量情况进行感官检查,— 66 —

发现质量异常的应单独扦样检验。 (一)市级抽查期间粮食质量安全检查工作安排。市级抽查阶段的扦样、检验工作由各市粮食局组织,委托有资质的粮食质量监测机构实施。扦样时兼顾不同性质粮食权重、库存量大小和储存年限,确定扦样库点和扦样份数;有条件的可适当增加扦样比例和份数。扦取的样品要能够反映本部门、本市粮食质量安全的整体情况。 (二)省级复查期间粮食质量安全检查工作安排。复查阶段的扦样工作由省粮食局统一组织,委托有资质的粮食质量监测机构实施,被检查企业应派人协助扦样。扦样时应按照兼顾不同性质粮食权重、库存量大小和储存年限的原则,确定扦样库点和各库点的扦样份数;扦取的样品份数要能够反映我省粮食质量安全的整体情况。 三、前期准备 1.中储粮山西分公司、山西粮食质量监测中心、各市粮食局应根据预计的扦样份数和库点分布,确定承担扦样任务的检验机构和相应的专业技术人员,预先制定样品集并和转送工作方案,明确专人和车辆,确保样品及时、安全送达指定的检验机构。 2.承担扦样任务的机构应预先准备深层扦样器、分样器、记录夹、样品袋、封条等工具和用具,复制《粮食质量检查扦样登记表》(附表4-1,以下简称《扦样登记表》),并做好扦样 — 67 —

稻谷储存品质判定规则

稻谷储存品质判定规则(GB/T20569-2006)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稻谷的有关定义、分类、质量要求、检验方法及包装、运输、贮存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收购、贮存、运输、加工、销售的商品稻谷。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 5490―1985 粮食、油料及植物油脂检验一般规则 GB 5491―1985 粮食、油料检验扦样、分样法 GB/T 5492―1985 粮食、油料检验色泽、气味、口味鉴定法 GB/T 5493―1985 粮食、油料检验类型及互混检验法 GB/T 5494―1985 粮食、油料检验杂质、不完善粒检验法 GB/T 5495―1985 粮食、油料检验稻谷出糙率检验法 GB/T 5496―1985 粮食、油料检验黄粒米及裂纹粒检验法 GB/T 5497―1985 粮食、油料检验水分测定法 3 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3.1 早籼稻谷 生长期较短、收获期较早的籼稻谷,一般米粒腹白较大,角质粒较少。

3.2 晚籼稻谷 生长期较长、收获期较晚的籼稻谷,一般米粒腹白较小或无腹白,角质粒较多。 3.3 粳稻谷 粳型非糯性稻谷的果实,籽粒一般呈椭圆形,米质粘性较大胀性较小。 3.4 籼糯稻谷 籼型糯性稻的果实,糙米一般呈长椭圆形和细长形,米粒呈乳白色,不透明,也有呈半透明状(俗称阴糯),粘性大。 3.5 粳糯稻谷 粳型糯性稻的果实,糙米一般呈椭圆形,米粒呈乳白色,不透明,也有呈半透明状(俗称阴糯),粘性大。 3.6 出糙率 净稻谷脱壳后的糙米(其中不完善粒折半计算)占试样质量的百分率。 3.7 整精米 糙米碾磨成精度为国家标准一等大米时,米粒产生破碎,其中长度仍达到完整精米粒平均长度的五分之四以上(含五分之四)的米粒。 3.8 整精米率 整精米占净稻谷试样质量的百分率。 3.9 不完善粒 包括下列尚有食用价值的颗粒: 3.9.1未熟粒:籽粒未成熟不饱满,米粒外观全部为粉质的颗粒。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