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XX用地边坡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样例200608

XX用地边坡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样例200608

XX用地边坡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样例200608
XX用地边坡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样例200608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甲级证书:

国土资地灾评资字第()号

XXXXXXXXXXX用地边坡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

XXXXXXXXXXX

二○○六年八月

XXXXXXXXXXX用地边坡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

XXXXXXXXXXX

二○○六年八月

目录

前言 (1)

第一节评估任务来源 (1)

第二节评估工作依据 (1)

第三节评估工作主要任务和要求 (3)

第一章评估工作概述 (4)

第一节地理位置及交通 (4)

第二节边坡概况 (4)

第三节以往工作程度 (6)

第四节工作方法及完成工作量 (7)

第五节评估范围及级别的确定 (8)

第二章地质环境条件 (11)

第一节气象水文 (11)

第二节地形地貌 (12)

第三节地层与岩石 (12)

第四节地质构造与区域地壳稳定性 (16)

第五节水文地质条件 (21)

第六节工程地质条件 (23)

第七节人类工程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 (24)

第三章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 (25)

第一节地质灾害类型及特征 (25)

第二节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 (28)

第四章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 (31)

第五章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分区评估及防治措施 (41)

第一节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原则与量化指标的确定 (41)

第二节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分区评估 (42)

第三节XXXXX北侧政府备用地适宜性评估 (44)

第四节防治措施 (45)

结论与建议 (47)

附件:

委托书

照片

附图:

XXXXXXXXXXX用地边坡地质灾害分布和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分区评估图(比例尺1:4000)

地质雷达剖面图

前言

第一节评估任务来源

XXXXX北侧政府备用地位于XXXXX南东麓坡脚地带,原为东湾采石场废弃后的山体缺口,采石场的采掘面延伸长度约960m,最大高度达137m,坡度40~70°,因山体缺口下部平整后作为政府备用地,现正在建设大百汇高科技工业研发基地,山体缺口西南角为东部沿海高速施工隧道口。由于采石场的边坡高陡,坡面上有危石分布,边坡顶部为松散的土层,每年暴雨季节均发生不同程度的崩塌,为保证坡脚建筑工程的安全,以利今后进行政府备用地的开发,开展边坡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势在必行,根据国土资源部《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4]69号)以及《广东省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实施细则》(试行)等文件要求,XXX国土资源和房产管理局决定对XXXXX北侧政府备用地边坡开展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

2006年7月21日,XXX国土资源和房产管理局直属分局委托XXXXXXXXXXX 对XXXXX北侧政府备用地边坡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见委托书)。

第二节评估工作依据

一、法规和政策依据

1、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土资源部建设部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1]35号),2001年5月12日;

2、广东省十届人大常委会《广东省地质环境管理条例》,2003年7月25日;

3、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令394号),2003年11月19日;

4、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4]69号),2004年3月25日;

5、广东省国土资源厅《转发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通知》(粤国土资发[2004]63号),2004年4月16日;

6、广东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印发《广东省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实施细则》(试行)

1

的通知》(粤国土资发[2004]237号),2004年10月10日。

二、评估技术依据

1、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试行)》,20 04年3月25日;

2、广东省国土资源厅《广东省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实施细则》(试行),2004年10月10日;

3、《区域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综合勘察规范(1:50000)》(GB/T14158-93),1993年;

4、《地质灾害勘查指南》—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

5、《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6、《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

7、《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

8、《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1;

9、《综合工程地质图图例及色标》GB12328-90。

三、主要参考的技术资料及依据

1、1982~1985年,广东省地质矿产局提交的1:5万王母圩幅、XXX幅区域地质调查报告及地质图;

2、1982年,广东省地质局水文工程地质一大队完成的1:20万惠阳幅、XXX 幅区域水文地质普查报告;

3、1998年,国家建材局地质工程勘查研究院完成的XXX地下水资源调查与评价报告;

4、1991,地质矿产部《XXX区域稳定性评价》编写组完成的《XXX区域稳定性评价》;

5、1984~1986年,广州地理研究所编制完成的《XXX地貌》;

6、2004年4月,XXXXXXXXXXX完成的《XXXXXX2003年汛期巡查地质灾害隐患点危险性评价报告》;

7、2004年12月,XXX勘察测绘院完成的《XXX东部沿海高速公路莲塘至XXX 段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

8、《关于委托开展XXXXX北侧政府备用地边坡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函》。

第三节评估工作主要任务和要求

根据XXXXX北侧政府备用地边坡及周边地质环境条件和委托书的要求,本次评估工作的主要目的是查明XXXXX北侧政府备用地边坡地质环境条件和地质灾害发育现状,预测其本身可能遭受的地质灾害,并提出防治措施。具体工作任务和要求如下:

1、调查评估区及周边的地质环境条件,对其复杂程度做出评价。

2、通过野外综合地质调查,查明边坡及其影响范围内的现状地质灾害类型、分布范围、规模、稳定状态、危害对象和损失情况,并进行现状评估。

3、根据边坡处的位置、岩土体特征及影响范围内的建筑分布情况等,在现状评估的基础上,对边坡一带可能出现的地质灾害进行危险性预测评估。

4、综合地质环境条件、地质灾害现状和预测评估结果,对评估区地质灾害危险性进行综合评估。

5、针对评估区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和危险程度提出防治措施和建议。

第一章评估工作概述

第一节地理位置及交通

XXXXX北侧政府备用地边坡位于XXX区XXX街道办辖区东部,处于XXXXX 南东麓坡脚一带。边坡中心坐标(XXX坐标系):X=22030、Y=134300。由XXXXX 向北拐即可到达边坡所在地,交通便利(图1-1)。

图1-1 评估区交通位置图

第二节边坡概况

一、边坡及其影响范围内的工程概况

XXXXX北侧政府备用地位于XXXXX南东麓丘陵低地处,为一废弃的采石场遗留的山体缺口。原采石场的采掘面形成高、陡的人工边坡,边坡总长约960m,最大切坡高度137m,最小坡高14m。按边坡分布与备用地的位置关系可分为北侧边坡、南侧边坡、西侧边坡及XXXXX西侧边坡四段:

1、北侧边坡(照片2)

该段边坡东起XXXXX,呈近东西向延伸,长度约260m,边坡由东向西及由南向北逐渐增高,高度14~70m,分为5级削坡,各台阶坡面角40~50°,坡面形态不规则,在标高约28m、35m、45~47m、50~53有4级平台,边坡总体坡角30~40°;坡体由侏罗系凝灰岩组成,坡面上岩石裸露,坡顶地段为强风化凝灰岩及残坡积粉质粘土,坡面未采取支护措施,坡脚为道路及排水沟,距大百汇高科技工业研发基地在宿舍楼约15m。

2、西侧边坡(照片

3、4)

西侧边坡坡脚线延伸长度约300m,坡顶延伸长度约500m,边坡走向呈北北东向,坡面弯曲,形态不规则,坡高65~137m,总体坡度45~60°,局部坡面呈倒坡状;坡体由侏罗系凝灰岩组成,坡面上岩石裸露,边坡顶缘为强风化凝灰岩及残坡积粉质粘土,坡面采用绿化植生盆及植生槽进行种植绿化,由于边坡较陡,坡面植物养护困难,绿化效果不明显,目前该段边坡中段局部在进行治理工程施工;边坡顶部为高陡的自然山坡,坡面植被较茂盛,坡脚北段为大百汇高科技工业研发基地在建工地,建筑物距坡脚约15m,南段为东部沿海高速公路施工临时设施区,坡脚南端为东部沿海高速公路临时施工隧道,同时东部沿海高速公路隧道沿边坡走向从坡体内通过。

3、南侧边坡(照片5)

南侧边坡总体延伸方向156°,坡面略弯曲,坡高55~94m,总体坡角达50~60°,坡面呈上缓下陡状,下部坡度达70~80°,上部坡面坡度约45°,边坡分四级,每级高度15~20m不等。边坡由凝灰岩组成,坡面上岩石裸露,未采取支护措施;边坡上部为自然山坡,长度约90~100m,坡面上植被茂盛,坡体表部主要由强风化岩及残积粉质粘土组成,厚度变化很大,从局部露头可见厚度3~5m不等。坡脚为XXX东部沿海高速公路施工临时设施区。

4、XXXXX西侧边坡(照片6)

该段边坡总长约200m,延伸方向呈北东向,坡高23~45m,坡度约45~60°,由道路边坡及采石坡面构成,坡面较凌乱,坡体主要由侏罗系微风化凝灰岩组成,坡面岩石裸露,公路边坡坡脚采用挡墙进行支护,局部采石坡面采用排水,格构护坡及绿化措施,坡脚及东部为开采成3~4个高度3~12m不等的边坡及平台。

由前述可见,受边坡影响的建筑物主要为大百汇高科技工业研发基地西侧及北侧

临坡地段,大百汇高科技工业研发基地为在建工程,其建筑面积8.6万m2,为12层框剪结构房层,总高度63m,工程造价9500万元,属较重要建设项目。西侧边坡体内为东部沿海高整公路隧道,其属重要建设项目,由于其位于边坡后侧,埋藏较深,边坡对其直接影响较小;南侧边坡下部为东部沿海高速公路施工临时设施区,今后将作为开发建设用地,可能建设较重要的工程项目;因此,综合考虑受评估边坡影响的建设项目重要性为重要项目。

二、边坡分布范围

边坡分布范围坐标为(XXX独立坐标):X=21600~22400,Y=134200~134500。

边坡坡下为在建科技园,属工业与民用一般性建筑,坡体内为东部沿海高速公路,属重要建设项目。由于边坡高陡,一旦发生破坏,其后果严重,因此,按《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2002)标准划分,边坡安全等级为一级。

第三节以往工作程度

评估区及周边曾进行区域地质、工程地质和环境地质勘查等工作,主要工作如下:

一、区域地质

1、1962年,广东省地质矿产局761队完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区域地质调查报告》(1:20万,宝安幅);

2、1985年,广东省地质矿产局提交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区域地质调查报告》(1:5万王母圩幅、XXX幅);

3、1991年,地质矿产部《XXX区域稳定性评价》编写组完成了《XXX区域稳定性评价》。

二、水文、工程地质

1、1982年,广东省地质局水文工程地质一大队完成了1:20万惠阳幅、XXX 幅区域水文地质普查报告;

2、1992年,XXX地质局与广东省地矿局水文工程二大队编制了XXX经济特区工程地质图系,并提交说明书;

3、1998年,国家建材局地质工程勘查研究院完成的XXX地下水资源调查与评价报告;

三、其它

1、2004年5月,XXXXXXXXXXX完成了XXX区汛期地质灾害隐患点巡查报告。

2、2004年12月,XXX勘察测绘院完成的《XXX东部沿海高速公路莲塘至XXX 段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

3、2005~2006年度,XXXXXXXXXXX完成了XXX区汛期地质灾害隐患点巡查简报。

4、1984~1986年,广州地理研究所编制完成的《XXX地貌》。

第四节工作方法及完成工作量

一、工作方法

本次评估工作在技术方法、工作程度和工作量投入上,按照广东省国土资源厅文件(粤国土资发[2004]237号)《广东省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实施细则(试行)》开展工作,采用现场综合地质调查,收集资料等综合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按照确定的评估范围展工作。具体工作如下:

1、收集资料

评估工作首先收集了已有的气象水文、区域地貌、区域地质、区域稳定性、区域地震和评估区地形、以往的评估等资料。

2、现场调查

调查区内地质环境条件;调查区内地质灾害的发育程度及危害程度;调查和访问区域开发历史和人类活动对地质环境影响范围及程度;调查及访问区内地质灾害防治与环境保护措施及其效果。

3、物探

在资料分析、现场调查的基础上,安排少量野外物探工作,了解场地岩土体及场构造发育情况。

4、室内综合分析与研究

在研究以往资料、现场调查、物探等资料的基础上,分析论证区内构造和岩土体物理力学特征,对已有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和危害程度进行评估,预测边坡及用边工程可能遭受地质灾害类型、危险性和危害程度。综合分析地质灾害现状评估和预测评估结果,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和分区评价,对地质灾害提出防治措施建议。

二、工作概况

我公司于2006年7月上旬开始准备和搜集资料、现场踏勘及编制评估工作大纲。2006年7月21日接到XXX国土资源和房产管理局直属分局的委托后,于2006年7月21日至26日对评估区进行1:2000野外地质灾害调查,7月25日至27日进行物探工作。2006年7月27日至8月6日进行室内资料整理、图件编制、编写报告。

本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按图1-2的程序开展。

三、完成工作量

评估工作完成的工作量见表1-1。

表1-1 完成工作量统计表

第五节评估范围及级别的确定

一、评估区范围

根据边坡分布范围及特征、地质环境条件和地质灾害种类,评估范围西侧、北侧至山体第一斜坡带,南东侧至评估边坡可能影响范围。具体范围为边坡向西侧、北侧山坡外扩60~600m,向南东侧外扩至XXXXX,评估区面积约575554m2。

二、评估等级

按照《广东省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实施细则》(试行)的要求,评估级别根据评估区内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与项目的重要性来确定评估等级。

1、工程项目重要性

根据前述可知受评估边坡影响的百汇高科技工业研发基地属较重要建设项目,东部沿海高速公路隧道属重要建设项目,南侧边坡下部为东部沿海高速公路施工临时设施区,今后将作为开发建用地,可能建设较重要的工程项目;因此,综合考虑受评估边坡影响的建设项目重要性为重要项目。

2、地质环境复杂程度

评估区地形地貌条件复杂,地层岩石简单,地质构造中等,水文地质条件简单,工程地质条件中等,地震基本烈度Ⅶ度区内,区域地壳基本稳定,人类工程活动较强烈,对地质环境影响程度强烈,评估区地质环境条件复杂。

3、评估等级

根据受边坡影响的工程重要性属重要项目,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确定XXXXX 北侧政府备用地边坡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等级为一级。

图1-2 工作程序框图

第二章地质环境条件

第一节气象水文

一、气象

评估区位于XXX中北部,地处北回归线以南,具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特征,全年气候温和湿暖,夏长冬短,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干、湿分明。

1、气温

年平均气温约22℃,1月平均气温最低(14.9℃),7月平均气温最高(28.6℃)。

2、降雨量

XXX年平均降水量为1966mm,地域分布自东向西减少,东南部年平均雨量达2200mm以上,西北部地区只有约1500mm。雨量年际变化较大,最多的年份有2747mm (2001年),最少的年份只有913mm(1963年)。

全年雨量有85%的出现在4~9月,其中48%分布7~9月(后汛期)。月平均雨量呈单峰型,最多为8月,平均达368mm,最少是1月,只有30mm。

XXX年平均降雨日数为144天,最多的年份184天,最少的年份也有109天。小雨占总降水日数的68%,中雨占16%,大雨占10%,暴雨以上降水日数年平均约9.3天。降水日数与降水量一样,主要集中在汛期,4~9月平均降水日数为97天,以后汛期占51天,第四季度最少,平均只有20天。据水文部门雨量记录,1997年7月19日,三洲田24小时最大雨量达531.7mm,1小时最大雨量为104.9mm。

3、湿度

多年平均蒸发量为1322mm,最小年蒸发量为1107mm,多年平均湿度80%以上。

4、风

XXX属南亚热带季风区,受季风环流的控制,常年主导风向以偏东风为主,即盛行风向为南东东和北北东(频率分别为17%和14%)。

XXX濒临南海,气候明显受海洋影响,台风频繁。台风影响时间为5~12月,以6~10月较多,尤以7~9月为高峰期。1997年、1999年、2000年每年两次台风对XXX造成严重影响,XXX均出现6~9级大风及强降雨过程。

5、气象灾害

XXX的主要气象灾害有台风、暴雨、洪涝、干旱等。

据不完全统计,仅2005年8月20日连续两日的暴雨诱发的各种类型的斜坡类地质灾害多达208处,给XXX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危害,尤其是在4~9月份的强降雨季节,更是斜坡类地质灾害的频发时段。

二、水文

评估区属XXX海湾水系XXX河流域,XXX河是XXX区最大的河流,河流干流延伸长度仅为6.6km,河道分叉级数3级,流域面积21.9km2。切割深度较小,一般深度在20m以内,多呈“V”型谷,少数呈“U”型谷。属山区溪流,受地形地貌及气候影响,具有源短流急、流水暴涨暴落特性。河流呈不规则树枝状较密集分布,河流水源补给属雨源型,径流量受降雨量影响变化大。

评估区因城市建设地表改造明显,地表水系不发育,近边坡上、下一带无常年性水流,主要为季节性溪流。

总体而言,评估区气象条件对边坡工程影响大,斜坡类地质灾害的发生与强台风、暴雨有密切关系。

第二节地形地貌

评估区属XXXXX南东麓丘陵低地,原始山丘地形坡度30~50°,山势陡峻。

评估区及周边地势总体西高东低,最高处位于北西侧电视发射塔所在丘顶,海拔标高251.23m,最低处位于XXXXX,海拔标高3.67m,相对高差243.56m。因较频繁的人类工程活动,如人为采石、场地开整、建筑物修建等,对评估边坡及东侧的地形地貌改造强烈。

评估区坡残积层一般厚度不大,自然山体植被茂盛,以灌木和小乔木为主,覆盖率达90%以上。

综上所述,评估区地形地貌条件复杂,地势起伏大。

第三节地层与岩石

一、地层

(一)区域地层

根据区域资料、评估区综合地质调查成果,出露的地层有泥盆系、石炭系、侏罗

系及第四系(图2-1)。

1、泥盆系

双头群在区内仅出露上亚群(D sh2),仅分布于XXX区XXX坳西侧与龙岗区交界处,下部为滨海相粗碎屑岩,灰色、灰白色中~厚层状石英砂岩、石英质砾岩、粗砂岩、粉砂岩等;上部为一套浅海相砂泥质岩夹碳酸盐岩沉积,受动热变质及燕山期侵入体的影响,岩石普遍遭受不同程度的变质作用。厚度>761.6m。

2、石炭系

石炭系在XXX区仅分布于XXX检查站西侧、打鼓岭北侧局部地区,依岩性划分为上、下两段:区域仅出露下段(Cc1),为一套砂泥质岩夹炭质页岩,局部含砾。受XXX断裂带的影响,岩石多已变质为石英岩及片岩,厚度>377.2m。

3、侏罗系

为上侏罗统高基坪群(JKG),出露于XXXXX一带。主要是一套陆相喷发的酸性、中酸性火山岩及火山碎屑岩,厚度大于1900m。XXX区仅出露高基坪群上亚群,根据岩性特点,上亚群划分为上段及下段。上亚群下段(JKG b-1):是一套酸性含角砾、含集块的火山碎屑岩夹流纹岩,局部为英安岩,出露厚度>755m;上亚群上段(JKG b-2):由一套流纹质凝灰熔岩及凝灰岩组成,夹少量流纹斑岩,厚度>670m。

4、第四系

XXX区第四系按成因可划分为河流相、海积层、残坡积层三类。

(1)河流相(Q al)

分布在沙头角镇、XXX河流域、大梅沙等地,具明显的河流二元结构:上部为褐黄、褐灰色粉质粘土,分布不连续;下部为褐黄色含卵石粗砾砂,主要成分为粗砾砂、卵石和粘性土,成分混杂。层厚各处变化较大,分布局限。

(2)海积层(Q m)

分布在沙头角、大小梅沙等沿海一带,主要为浅灰、浅褐黄色中粗砂,成分为石英、长石和少量云母,不含有机质。

(3)残坡积层(Q el+dl)

分布普遍,为褐黄、褐红色砂砾质粉质粘土,系各类基岩风化残积或流水短距离沿斜坡搬运堆积而形成,地表多为植被覆盖。厚度随地形起伏而变化,0.4~21.5m。

(二)评估区地层

根据现场调查及地质雷达探测,评估区出露的地层只有第四系,基岩为侏罗系高基坪群火山岩(图2-1及附图)。

14

图2-1 评估区区域地质构造图

1、侏罗系

为上侏罗统高基坪群上亚群下段(JKG b-1),出露于评估区人工边坡及底部平整地坪处。是一套酸性含角砾、含集块的火山碎屑岩夹流纹岩,局部为英安岩,区域厚度>755m。

2、第四系

评估区第四系按成因可划分为人工填土及残坡积层两类。

(1)残积层(Q el)

分布普遍,为褐黄、褐红色粉质粘土,系高基坪群火山岩风化残积而成。厚度随地形起伏而变化,厚度2.0~7.0m。

(2)人工填土层(Q ml)

分布已建筑及政府备用地范围,有两类填土层:第一类为粉质粘土,夹块石、碎石,土质不均匀;第二类是微风化凝灰岩块石,粒径10~30cm,含量50~80%。厚度1.1~8.5m。由于政府备用地内为原采石场的采掘区,后经平整将表部的填土大多清除,因此,政府备用地内的填土层一般较薄,约为1~2m(见地质雷达剖面图)

二、岩浆岩

区域岩浆岩形成于燕山期,为坪地序列的水流坑单元、屯洋单元(表2-1)。

表2-1 评估区侵入体—单元—序列划分表

1、水流坑单元(J3S)

本单元出露于大梅沙湾两侧向海伸出的基岩海岸山地,包括XXX坳、崎头岭两个侵入体。

XXX坳侵入体主要为细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崎头岭侵入体为花岗闪长岩两侵入体呈不规则状出露于屯洋侵入体的边缘。在地貌上均呈低矮残丘,岩石风化强烈。

2、屯洋侵入体(J3T)

屯洋侵入体呈东西向长条形,其北缘近东西向展布长达十几公里,东部边界北西向延伸,是评估区内分布面积最广的侵入体。

屯洋侵入体以细中粒黑云母花岗岩为主,在上坪水库北侧可见黑云母二长花岗岩

事故风险评估报告

生产安全事故风险评估报告 评估单位:漯河市安泰注册安全工程师事务所有限公司单位负责人: 评估人员: 评估日期:二〇一八年二月 生产安全事故风险评估报告明编制说明

根据《安全生产法》、《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88号)和《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GB/T29639-2013 )等有关规定,公司根据企业生产的实际情况,对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危险因素和事故风险进行分析、评估,通过对危险因素分析和事故风险评估,查找生产过程中潜在的危险、危害因素,分析可能造成生产安全事故的触发条件,为编制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提供技术支持。公司成立了以总经理为组长的生产安全事故风险评估小组,在应急预案编制前,对各类危险因素、生产安全事故的类型、原因、事故易发生的场所、事故发生的征兆进行分析和评估,为编制应急预案采取防范措施和应急救援措施获取详细的第一手资料。 参加事故风险评估人员名单

生产安全事故风险评估报告 1.总则 评估目的 生产安全事故风险评估是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是应用安全系统工程及安全控制论的原理和方法,查找、分析和预测系统存在危险、有害因素及可能导致的事故危险、危害后果和程度,提出合理可行的应急救援对策和措施,保证事故发生时能迅速、有序、有效地开展应急救援工作,控制或消除事故,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环境污染等后果,并在事故后尽快恢复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 编制原则 生产安全事故风险评估报告是对生产经营单位生产过程中危险、危害等风险因素评估过程和结果的总体描述,是提供安全生产管理和风险决策的重要依据。报告的编制应体现科学性、规范性、客观性和真实性的原则。 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国家主席令第13号(2014)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国家主席令第69号(2007)《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国家主席令第6号(2008) 《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国家主席令第4号(2014)《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591号(2011) 《河南省安全生产条例》(2010第32号公告)

地质灾害调查报告(DOC)

地质灾害调查报告 提交单位: 提交时间:2015年12月 目录 0前言 (3)

1基本灾情 (3) 2自然地理与地质环境条件 (3) 2.1自然地理条件 (3) 2.2水文气象条件 (3) 2.3地形地貌 (4) 2.4地层岩性 (4) 2.5地质构造 (5) 2.6工程地质条件 (5) 2.7水文地质条件 (5) 2.8区域地壳稳定性 (6) 3地质灾害类型、特征及成因分析 (6) 3.1灾害规模、特征 (6) 3.2地质灾害成因分析 (6) 4地质灾害现状危害及发展趋势 (8) 5已采取的应急防治措施及防治效果 (8) 5.1已采取的应急防治措施 (8) 5.2防治效果及存在问题 (8) 6今后的防治工作建议 (8) 7应急调查准备和安全问题 (8)

0前言 1基本灾情 2014年9月2日13时19分,位于长江一级支流青干河支流锣鼓洞河左岸的杉树槽发生重大岩体滑坡。初步估算,滑坡体总面积3万m2,估计总方量约80万m3。滑坡地点位于秭归县沙镇溪镇三星店村2组、3组交界处,距离青干河河口约5.15 km。滑坡导致G348国道约200m损毁中断,大岭电站3栋房屋被掩埋,损毁柑橘园约60亩,损毁镇村公路2条450m,16个村(居委会)133个供电台区全部停止供电,紧急转移撤离沙镇溪初级中学师生、当地村民、电站职工家属共计953人,估算直接经济损失3220万元。 2自然地理与地质环境条件 2.1自然地理条件 秭归县位于湖北省西部,长江西陵峡两岸,三峡工程坝上库首。地理坐标为东经110°18'~111°0',北纬30°38'~31°11'。东与宜昌市夷陵区(原宜昌县)的三斗坪、太平溪、邓村交界,南同长阳土家族自治县的榔坪、贺家坪接壤,西临巴东县的信陵、平阳坝、茶店子,北接兴山县的峡口、高桥。县境东起茅坪新集镇凤凰山(新县城所在地),西止磨坪乡凉风台,南起杨林桥镇向王山,北止水田坝乡懒板凳垭。县境东西最大横距离66.1公里,南北最大纵距离60.6公里。秭归县版图面积2427平方公里。据2010年土地利用更新调查,秭归县国土实际总面积22.74万公顷。本次调查的杉树槽滑坡位于秭归中部的沙镇西镇流锣鼓洞河左岸。 2.2水文气象条件 滑坡区域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湿润、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多年平均气温17~19℃,多年平均降雨量1 493.2 mm.降雨具时段和频度相对集中的特点,雨季多暴雨,一日最大降雨量达358 mm.年降雨量由南向北、从低到

山体滑坡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102省道(211国道)旬阳至小河公路改建工程第三合同段项目部 路基边坡滑坡地质灾害 应急抢险救援预案 文件编号 SRBG-XXLJ-03-2016安 拟制安保科 审核人 批准人 受控状态 发放编号 生效日期 2016年6月25日 路基边坡滑坡地质灾害 应急抢险救援预案

目录 第一章总则 (2) 一、编制依据 (2) 二、编制目的 (3) 第二章适用范围 (3) 第三章应急救援体系 (3) 一、组织体系 (3) 二、运行机制 (5) 三、应急响应 (7) 四、应急部门职责 (7) 第四章应急救援保障措施 (10) 第五章应急结束 (10) 第六章后置处理 (11) 第七章培训 (12) 一、培训 (12) 二、演习 (12) 三、奖惩 (12)

第八章预案管理 (13) 一、审查复审 (13) 二、预案管理 (13) 路基边坡滑坡地质灾害 专项、现场应急预案 为了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避免或尽可能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的要求,结合四川公路桥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旬阳至小河公路XXLJ-03项目部路基边坡滑坡地质灾害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专项预案。 第一章总则 一、编制依据: 《安全生产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安监总应急[2007]88号文件》、《国家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预案规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等法律法规。 二、编制目的: 高效有序地做好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防治工作,避免或最大限度地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 第二章适用范围

安全生产风险评估报告

XX有限公司 安全生产风险评估报告 1 企业基本情况 1.1 企业概况 XX有限公司成立于2013年10月,公司位于XX园区9号,占地面积100亩,于2014年7月开工建设,2015年12月竣工并投入生产,2017年4月通过竣工验收。公司主要从事各类ST钢排钉,直排钉,特种钢钉等系列产品的研发与生产。现已形成1.5万吨/年ST钢排钉,直排钉,特种钢钉的生产能力。 ⑴企业名称:XX有限公司 ⑵法定代表人:XX ⑶生产地址:XX园区9号 ⑷行业类别:机械制造 ⑸组织机构代码:078892619 ⑹企业规模:小型企业 ⑺产品方案:ST钢排钉,直排钉,特种钢钉 ⑻设计能力:1.5万吨/年 ⑼劳动定员:180人 1.2 主要建设内容 项目建设内容为生产车间、办公楼、库房和污水处理站。其中,生产车间包括制钉车间、抛光车间、热处理车间、表面处理车间;库房包括原材料和成品库房。项目建设内容详见表1-1。

表1-1 项目建设内容组成表 1.3 项目周边环境关系 项目位于XX经济开发区中部,建设用地占地约120亩。本项目厂址北侧紧邻XX食品厂,北侧500m处为XX堰水库;西北侧70m处为XX有限公司,西侧一路之隔为原XX有限公司;南侧110m处为原XX发电项目;东侧紧靠山坡高差50m。项目距西北侧园区安置小区约560m;南面1.8km处为XX。项目地理位置图见附图1,项目外环境关系见附图2。

表1-2 项目外环境关系及主要环境保护目标表 1.4 项目总平面布置 厂区整体呈三角形,其中污水处理站位于厂区西北侧,便于与园区污水管网的接入;生产区位于厂区中部,自北向南依次为热处理车间、包装车间、抛光车间、表面处理车间和制钉车间;产品库房和原材料库房位于厂区东侧,紧邻包装车间和制钉车间;办公区位于厂区南侧,靠近园区道路,方便人员出入。厂区分区明确,总图布置见附图3。 1.5 生产基本情况 1.5.1 主要原辅材料及能耗 主要原辅材料消耗情况详见下表1-3所示。

地质灾害评估报告格式

#########工程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 院长:打印 总工程师:打印或签字 审定:签字 审核:签字 项目负责人:签字 技术负责人:签字 报告编写人:签字 山西省勘察设计研究院 提交日期

报告附件 ①评估单位资质 ②评估个人资质 ③报告评审意见 ④评审专家名单 ⑤报告初审意见 ⑥评估大纲 ⑦报告摘要

前言 应写明评估任务由来、评估工作的依据、主要任务和要求。 评估工作的依据包括: 1、国务院第394号令《地质灾害防治条例》 2、山西省人大常委会颁布的《山西省地质灾害防治条例》 3、国办发[2001]35号《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土资源部建设部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意见的通知》 4、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晋政办发[2002]20号文《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国土资源厅建设厅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意见的通知》 5、国土资源部国土资发[2004]69号《关于加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通知》及其附件1《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试行)》 6、山西省国土资源厅晋国土资发[2005]61号文《关于进一步规范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通知》 7、国土资源部第3号令《建设用地审查报批管理办法》 8、国家煤炭工业局煤行管[2000]第81号《建筑物、水体、铁路及主要井巷煤柱留设与压煤开采规程》(2000年5月26日颁发) 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2006年6月5日发布,2006年9月1日实施的《滑坡防治工程勘查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DZ/T0218-2006 10、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2006年6月5日发布,2006年9月1日实施的《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

滑坡地质灾害调查报告

目录 第一章绪言 (1) 第一节任务由来 (1) 第二节地质灾害概况及危害情况 (1) 第三节勘查目的与任务 (1) 第四节勘查工作评述 (2) 第二章勘查区自然条件及地质环境条件 (7) 第一节自然条件 (7) 一、勘查区地理位置与交通及区域经济状况 (7) 二、气象与水文概况 (9) 第二节地质环境条件 (9) 一、地形地貌 (9) 二、地层及岩性 (9) 三、地质构造与地震 (11) 四、水文地质条件概述 (13) 五、不良地质现象 (14) 六、人类工程活动 (14) 第三章滑坡基本特征及类别 (14) 第一节滑坡地形地貌 (14) 第二节滑坡空间形态及其类型与规模 (15) 一、Ⅰ号滑坡上段 (15) 二、Ⅰ号滑坡下段 (16) 三、Ⅱ号滑坡 (17) 第三节滑坡物质组成及结构特征 (17) 一、Ⅰ号滑坡上段 (17) 二、Ⅰ号滑坡下段 (18) 三、Ⅱ号滑坡 (19) 第四节滑坡水文地质 (19) 一、滑坡区含水层的含、富水性及隔水层的性质 (19) 二、地下水补、径、排条件及动态变化特征 (24) 三、地下水与地表水的水化学类型与性质 (26) 第五节滑坡岩土物理力学性质 (26) 一、滑体岩土物理力学性质 (26) 二、滑带土物理力学性质 (27) 三、滑床岩土物理力学性质 (32) 四、滑坡物理力学参数建议值 (32)

第一节滑坡变形宏观分析 (34) 一、Ⅰ号滑坡上段 (34) 二、Ⅰ号滑坡下段和Ⅱ号滑坡 (34) 第二节滑坡稳定性极限平衡法分析 (35) 一、计算的工况条件 (35) 二、计算参数 (35) 三、计算方法及公式的选择 (36) 第三节滑坡稳定性敏感因素分析 (56) 第四节滑坡稳定性综合分析 (57) 第五章滑坡发展变化趋势及危害性预测 (58) 第一节发展变形趋势 (58) 第二节危害性预测 (58) 第六章综合分析与建议 (59) 第一节综合分析 (59) 第二节建议 (59) 一、防治工程设计参数(表17) (59) 二、防治工程措施 (61) 三、下步勘查工作建议 (61) 结语 (62)

地质灾害评估收费标准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收费标准 二〇〇四年十一月

1 使用说明 1.为适应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需要,规范我国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收费行为,维护建设单位和评估单位的合法权益,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收费标准》(以下简称标准)。 2.建设单位和评估单位应遵守国家有关价格法规和本标准的规定,维护正常的价格秩序,接受有关政府部门的监督、管理。 3.本标准仅适应于我国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收费。 4.本标准包括野外地质灾害调查收费标准、勘察工作收费标准、评估报告编制收费标准、报告评审收费标准。 5.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费用=野外地质灾害调查费用+勘察工作费用+评估报告编制费用+报告评审费用。 野外地质灾害调查费用=地质灾害调查收费标准×调整系数。 勘察工作费用按国家计委、建设部编的《工程勘察设计收费标准》(2002年修订本)执行,即:勘察工作费用=实物工作收费基价×实物工作量×调整系数。 评估报告编制费用=评估报告编制收费标准×调整系数。 报告评审费用=报告评审收费标准。 6.本标准以全国平均水平为依据,对不同地区客观因素形成的差价,通过调整系数进行修正。 7.调整系数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将调整系数相乘。

8.凡本标准没有涉及到的收费内容,可按国家计委、建设部编的《工程勘察设计收费标准》(2002年修订本)执行,或由建设单位和评估单位协商确定。

2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收费标准 2.1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分级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分级依据国土资源部文件《国土资源关于加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4〕69号)实行,见下表: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分级表表 2.1-1 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分类表表2.1-2

滑坡地质灾害治理分析

滑坡地质灾害治理分析 发表时间:2019-04-28T15:30:56.157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6期作者:邓戴斌[导读] 摘要:在城市化进程逐步加快的今天,建筑行业的飞速发展使得房屋建筑等项目层出不穷,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自然山体被破坏,乱砍乱伐等现象极为严重,水土流失状况十分的严峻。 云南省地质工程勘察总公司云南昆明 650000摘要:在城市化进程逐步加快的今天,建筑行业的飞速发展使得房屋建筑等项目层出不穷,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自然山体被破坏,乱砍乱伐等现象极为严重,水土流失状况十分的严峻。本文将重点概述滑坡地质灾害治理的相关问题,结合着滑坡地质灾害的影响,阐述应该采取的治理对策。 关键词:滑坡;地质灾害;治理滑坡属于负面影响较大的地质灾害类型,其危害面较广,会对交通、河道等产生影响,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事故,因此国家对其给予了高度的关注【1】。近二十年的时间,国际减灾十年活动空前活跃,取得了较为瞩目的成就,针对于多种地质灾害的治理方案,中国及其他国家仍然推动着各项研究的进一步落实。 1、滑坡产生的原因及负面影响 滑坡通常是在特殊的地形及地质条件下受到了岩土的自重作用,结合着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使得坡体失去了稳定性,沿着内部的软弱面产生了滑动变形的问题。发生滑坡往往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所谓的内因,就是指的地质构造和岩土本身的物理力学性质,破碎断层和节理发育等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属于滑坡发生频率较高的地质构造。滑坡发生的外因就是积水渗水、地下水发生了变化等,这就使得原有地层内应力的平衡构造受到了负面的影响。在山区和丘陵地带,极易产生滑坡这类危害性较大的地质灾害,山区若是修建水库和电站等,需要对山坡大面积的开挖,这种情况便会导致老滑坡复活。 2、滑坡地质灾害的治理原则 2.1 辨明影响因素 想要真正的将滑坡地质灾害加以治理,需要坚持着基本的原则,应该将查清地质条件并分析影响斜坡稳定性的因素视为重要的基础。通过准确的分析斜坡变形破坏地段的工程地质条件,将基础性的工作落实到实处,重点是清楚地认识到主要因素和次要因素的存在,有针对性的选择科学的防治举措【2】。 2.2 探索条件及规律 在对滑坡加以整治前,应该及时的将斜坡变形的具体规律和对应的边界条件等准确的分析,因为考虑到变形破坏的规律存在差异,所以采取的处理对策也有差别,应该严格的依照斜坡变形规律确定科学的方案。需要准确的分析出变形破坏面的具体位置和基本的形状,由此才能确定相应的规模和基本的活动方式,在实际布置防治工序的时候更加合理。 2.3 彰显出针对性 为了让治理效果更加的明显,主张积极的分析出工程项目的重要性,依照重要性确定科学的防治对策。如果斜坡失稳,将会产生极为严重的后果,这属于较大的工程项目,应该注重安全稳定性系数的提升,关注相应的投资比重。若是临时的工程项目,应该确定采用较为简易的防治对策。除了上述提及到的相关问题,在具体落实相关的行动时,还应该准确的判断实地情况,采取最优的治理方案。 3、滑坡地质灾害的治理措施 滑坡地质灾害一旦发生,将会引发无法预料的后果,特别是在地形、地质等条件之下,斜坡部分岩、土受到自重作用的影响,同时在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出现了并不稳定的情况,内部的软弱面会产生极为明显的滑动变形情况。我国是滑坡地质灾害发生较为频繁的国家,现阶段国家对相应的治理情况给予了高度关注。 3.1 及时的将滑坡体清除 针对于坡高低于15米,并且坡面长小于50米的小型土质边坡,应该考虑其并不存在着继续向上和两侧扩展的可能性。因为挖方的工作量有限,在挖除之后能够保证将危害彻底的消除,所以可以考虑运用挖除的方式彻底的根治【3】。 3.2 排水工程的实践 排水工程中涵盖着地表排水和地下排水,因此在整治滑坡问题的时候,往往需要在滑坡体外及时的修建环形截水沟,保证在对其合理利用的时候,及时的将地表水引到天然沟谷中。滑体中需要及时的修建起树枝状的排水系统,这主要是迎合了具体项目的实践要求,在布置阶段的主沟需要和滑坡方向保持着一致。为了避免地表出现渗透的问题,应该及时的将地表填平并且夯实,针对于风化以及存在着裂隙的区域,必须要采取锚喷防护举措或者是灌浆手段,同时也需要格外的重视绿化工作的落实情况,保证土壤能够适当的固定起来。地下排水可以适当的划分出浅层、深层排水以及截水等不同的类型。所谓的浅层排水方案,重点是深度保持在数米和数十米的区域,如果说地下水埋藏的深度达到了15米以上,需要落实经济技术的对比。 3.3 积极的落实支挡工程 3.3.1 抗滑挡土墙 若是中小型的滑坡,应该考虑其本身的下滑力,在其下滑力并不大的情况下,可以适当的设置出挡土墙,然后把基础置于硬层或者是基层土上,挡墙较为常用的形式便是重力式挡土墙,历经了数十年的发展,验证出这种挡土墙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产生开裂和变形的问题,分析主要的原因是其结构受力机制并不科学。为及时的将这种局面加以改善,锚定板挡墙和预应力锚索等新型的挡墙应运而生【4】。很多新型挡墙的出现使得挡土墙的受力机制发生了变化,相关联的造价也得到了有效的降低。对比于重力式的挡墙来说,预应力锚杆能够实现最大化的经济效益。 3.3.2 抗滑桩 这种抗滑桩重点是通过运用桩和周边岩土的共同作用,及时的将滑坡推力加以传递,然后达到了稳定地层的抗滑结构。因为这样的抗滑桩存在着较强的抗滑能力,同时污工量较少、桩位较灵活,所以得到了广泛的关注。现阶段存在着诸多的钢筋混凝土桩和钢管桩,在具体应用的过程中还需要慎重的选择。 3.3.3 锚固法

防洪风险评估报告()

新建银川至西安铁路(陕西段)站前工程 YXZQ-04标(DK77+484.87~DK110+217) 防洪防汛风险评估报告 中铁四局银西铁路陕西段YXZQ-4标段项目经理部 二○一七年四月三日

目录 1编制说明 (1) 3 8.

防洪风险评估报告 1编制说明 1.1编制依据 ⑴《铁路隧道风险评估与管理暂行规定》(【2007】200号) ⑵《铁路给水排水施工技术规程》(Q∕CR 9221-2015) ⑶本标段项目实际自然条件、施工状况 ⑷本标段项目《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1.2编制范围 银西铁路4标项目的防洪风险评估,包括对安全、工期、环境以及第三方风险进行评估。风险评估与管理必须本着安全第一的原则,环境、质量、投资、工期等都应服从于安全。尤其要重视可能导致突发性、灾害性的洪灾风险事件。 2工程概况及现场施工条件 2.1工程简介 新建银川至西安铁路(陕西段)站前工程施工总价承包YXZQ-4标段起讫里程:DK77+484.87~DK110+217,全长30.64km。施工内容为:桥梁总长4894.8m,占线路总长的16%,其中特大桥3953.06m/4座,大桥941.74m/4座;隧道11019.62m/5座,占线路总长度的36%;路基14727.57m/9段,占线路总长的48%;车站一座,为永寿西站(含站线铺轨、铺岔),永寿西站为新建中间站,车站规模为2台4线,岛式站台,道岔10组;设1座跨线地道(宽10m),设维修车间一处;隧道内和隧道群采用无砟轨道,其余为有砟轨道。 2.2地形地貌

中铁四局银西铁路陕西段YXZQ-4标段项目经理部属黄土梁峁沟壑区:地形起伏较大,呈穹状丘陵或条状岭岗,残塬(梁)间河流沟谷深切,发育泾河及其支流,高程650~1160m。地质情况复杂,生态脆弱,暴雨山洪多发;主要地质灾害类型为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地表裂缝和水土流失,最易发生的是滑坡、崩塌和泥石流 2.3气候特征 中铁四局银西铁路陕西段YXZQ-4标段项目经理部位于陕西境内,属于暖温带亚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冬季寒冷,夏季炎热,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1.8~15℃,雨季主要集中在7~8月,常出现雷暴和冰雹,年平均降水量541.7mm~604mm,年最大降水量945.7mm;年平均风速1.3~1.9m/s。最大瞬时风速26.5mx/s。 2.4水文特征 沿线水文地质条件差别较大,地下水分布及特征较为复杂。地下水主要为第四系松散层孔隙水及基岩裂隙水。第四系松散层孔隙水主要分布于渭河北岸二级阶地及黄土塬区、陕北黄土峁梁区、黄土台塬区、泾河河谷区等。沿线泾河、红涯河地表水具有硫酸盐侵蚀性及氯盐侵蚀性。沿线地下水对圬工具有氯盐侵蚀性、硫酸盐侵蚀性。 3、评估过程和评估办法 本次风险识别主要以专家调查法为主。根据该项目提供的资料、地质报告及水文地质条件,结合施工设计、施工方案、施工方法和施工工艺进行综合类比分析,并对照国家标准部门、西成公司

地质灾害情况调查报告2

六枝特区新兴煤矿 矿区范围地质灾害情况 调查报告 二〇一八年五月

报告会审意见

矿区范围地质灾害情况调查报告 一、矿井概况与矿区范围 1、矿井概况 六枝特区新兴煤矿位于贵州省六枝特区堕却乡及新窑乡境内,行政区划属贵州省六枝特区管辖。矿区距六枝特区县城约10km,煤矿有简易公路与贵(阳)烟(嘴山)公路相接,交通较为方便。 六枝特区新兴煤矿属于整合、扩界、扩能矿井,由原新河煤矿和新发煤矿整合为现在的新兴煤矿。 原新河煤矿建于1994年,2001年10月取得采矿许可证,设计生产规模3万吨/年。 2005年,该矿办理有关延续采矿证的有关手续,煤炭生产许可证核准生产能力为6万吨/年。该矿井开拓方式为平硐开拓,主要开采3、7号煤层,回采工艺方式采用炮采。 原新发煤矿建于1999年,采用斜井开拓方式,2000年投产,设计生产能力为1万吨/年,每年仅产出原煤3-5千吨,2001年11月取得采矿许可证,设计生产规模6万吨/年,几年来虽生产一直未间断,但由于煤层地质条件复杂、瓦斯、顶、底板管理困难等原因,导致产量不高,一直未达到设计生产能力。回采工作面仅布置在3号煤层,回采工艺方式采用炮采。煤矿整合后,进行新系统的布置及开拓,主斜井、副斜井及风井均为斜井,现已形成+1250运输大巷、C3和

C7煤层运输巷及采煤工作面、+1200运输东、西运输大巷,井底车场、永久避灾硐室。 整合后的新兴煤矿,于2014年自行停产至今,目前矿井处于启动阶段,仍处在隐患排查整改治理之中。 2、矿区范围 新兴煤矿为30万t/a生产矿井,本矿井矿区范围由6个拐点坐标圈定,矿区面积为1.3902km2。 表1 六枝特区新兴煤矿矿区拐点坐标 二、气象 本区属山地温暖带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量充沛。矿区地处山区,气候受地形、高程控制,高山与谷地气候差异大,垂直分带明显,六枝气象局1994~2003年气象:年平均气温12.7℃。日最高气温31.9℃(2002年5月1日),最低-12.6℃(99年元月12日)。年平均降水量1148.0毫米,最大1665.3毫米(1969年),最小884.8毫米(1966年)。每年5~9月份为暴雨、大雨季节,降水量约占年降水量的70~75%,其余月份为绵绵细雨。年蒸发量1000~1400毫米。年平均相对湿度82%,年日照时数1090~1500小时,无霜期254天。

地质灾害评估报告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地质灾害评估报告 目录 前言 1 第一章评估工作概述 2 第一节工程概况与征地范围 2 第二节以往工作程度 4 第三节工作方法及完成的工作量 4 第四节评估范围与级别的确定 7 第二章地质环境条件 8 第一节气象、水文 8 第二节地形地貌 10 第三节地层岩性 11 第四节地质构造与区域地壳稳定性 13 第五节工程地质条件 14 第六节水文地质条件 15 第七节人类工程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 16 第三章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 17 第一节地质灾害类型及特征 17 第二节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 20 第四章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 26 第一节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方法及内容 26 第二节工程建设可能引发或加剧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 26 第三节工程建设可能遭受地质灾害危险性的预测 29 第五章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分区评估及防治措施 30 第一节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原则与评估方法 30 第二节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分区评估 31 第三节建设场地适宜性分区评估 31 第四节防治措施 31 结论与建议 33 一、结论 33 二、建议 34 附图: 大夏河阿一山水电站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综合成果图 1:10000 前言 受甘肃林海水利水电投资有限公司委托,甘肃有色工程勘察设计研究院承担了甘肃省夏河县大夏河阿一山水电站工程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

本工程评估主体为阿一山水电站引水枢纽、引水隧洞和发电厂房等建设场地,评估的目的和要求是阐明工程建设场区的地质环境条件基本特征;分析论证工程建设区各种地质灾害的危险性,进行现状评估、预测评估和综合评估;提出防治地质灾害的措施建议;对建设场地的适宜性作出评价。具体任务是: 1、研究评估区范围内的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等工程地质、水文地 质条件,分析地质条件与地质灾害的内在联系; 2、查明地质灾害的类型、分布、规模、稳定程度及危害对象、危害程度等,对 各灾种分别进行危险性现状评估; 3、结合工程场地地质条件及工程类型、规模,分析预测水电站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及建成使用后,地质环境与工程之间的相互影响;分析工程建设引发或加剧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及其可能发生地质灾害的地段、灾害的类型及危险性; 4、分析评价工程建设本身可能遭受地质灾害的危险性; 5、对工程建设场地的适宜性作出评价; 6、提出防治地质灾害的措施建议。 评估工作的主要依据有: (1)《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令第394号); (2)《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4〕69号文及其附件《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试行)》); (3)甘肃省国土资源厅《关于转发<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通知>的通知》(甘国土资环发[2004]15号); (4)《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基本要求(实施细则)》(中国地质环境 监测院); (5)甘肃省国土资源厅2003年颁布的《甘肃省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设计技术 要求》; (7)《甘肃省夏河县大夏河阿一山水电站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甘肃省水利 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 (8)《甘肃省夏河县大夏河阿一山水电站初步设计阶段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甘肃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第二分院)。 第一章评估工作概述 第一节工程概况与征地范围 一、工程概况 夏河县位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全县辖3镇、11乡,总人口7.78万,其中藏族占72%;2002年全县国民生产总产值为2.28亿元,农牧民人均收入1450 元,夏河县是国家扶贫开发的重点县。 阿一山水电站位于甘肃夏河县的大夏河干流桑科~土门关的达麦乡段,是大夏河梯级开发的第六座小水电工程,本水电站采用引水式方案开发,枢纽建筑物挡水高度为5.51m,正常蓄水位2778.45m,最大净水头48.7m,最小净水头44.0m,保证出力0.84 MW,电站设计引水流量13.06m3/s,设计保证率为P=85%,多年平均发电量2206万KW﹒h,装机年利用4411h。 本工程初设拟定两个方案,设计采用上坝线方案,即处于达麦乡下游1.37km河段为上坝线方案。工程主要建筑物由引水枢纽、引水隧洞和厂区三部分组成。引水枢纽采用闸坝结合的布置方式,从左至右依次为:左岸溢流坝长10.8m,泄洪冲砂闸长17.2m,右岸泄冲闸上游布置引水建筑物进水口。 引水建筑物主要由进水口、隧洞、调压室、压力管道组成。

安全生产风险评估报告

安全生产风险评估报告 1 企业基本情况 1.1 企业概况 XX有限公司成立于2013年10月,公司位于XX园区9号,占地面积100亩,于2014年7月开工建设,2015年12月竣工并投入生产,2017年4月通过竣工验收。公司主要从事各类ST钢排钉,直排钉,特种钢钉等系列产品的研发与生产。现已形成1.5万吨/年ST钢排钉,直排钉,特种钢钉的生产能力。 ⑴企业名称:XX有限公司 ⑵法定代表人:XX ⑶生产地址:XX园区9号 ⑷行业类别:机械制造 ⑸组织机构代码:078892619 ⑹企业规模:小型企业 ⑺产品方案:ST钢排钉,直排钉,特种钢钉 ⑻设计能力:1.5万吨/年 ⑼劳动定员:180人 1.2 主要建设内容 项目建设内容为生产车间、办公楼、库房和污水处理站。其中,生产车间包括制钉车间、抛光车间、热处理车间、表面处理车间;库房包括原材料和成品库房。项目建设内容详见表1-1。 表1-1 项目建设内容组成表

1.3 项目周边环境关系 项目位于XX经济开发区中部,建设用地占地约120亩。本项目厂址北侧紧邻XX食品厂,北侧500m处为XX堰水库;西北侧70m处为XX有限公司,西侧一路之隔为原XX有限公司;南侧110m处为原XX发电项目;东侧紧靠山坡高差50m。项目距西北侧园区安置小区约560m;南面1.8km处为XX。项目地理位置图见附图1,项目外环境关系见附图2。 表1-2 项目外环境关系及主要环境保护目标表

1.4 项目总平面布置 厂区整体呈三角形,其中污水处理站位于厂区西北侧,便于与园区污水管网的接入;生产区位于厂区中部,自北向南依次为热处理车间、包装车间、抛光车间、表面处理车间和制钉车间;产品库房和原材料库房位于厂区东侧,紧邻包装车间和制钉车间;办公区位于厂区南侧,靠近园区道路,方便人员出入。厂区分区明确,总图布置见附图3。 1.5 生产基本情况 1.5.1 主要原辅材料及能耗 主要原辅材料消耗情况详见下表1-3所示。 辅材料一览表

2013地质灾害排查的情况报告

重庆市XXX国土资源管理分局 关于2013年地质灾害排查情况的汇报 根据《重庆市地质灾害防治管理条例》的要求,结合我们的实际情况,于2013年2月25日至3月14日,进行了为期12天的地质灾害排查。查明全区范围内各地质灾害点的分布、类型、隐患的严重程度及存在的问题,为编制预案、工作计划、领导决策提供依据。现将排查的情况汇报如下。 一、排查人员的组成及方法 (一)排查人员 由XXX国土资源管理分局牵头, 负责地质灾害的分管领导xx 带队,有地质矿产科和地质环境监测站的人员参加,对全区9街3镇的每个地质灾害点进行排查;每到各街、镇后,有分管主任、镇长、科长和工作人员参加;到了每个点上有社区、村、社的相关人员和监测人员参加组成。 (二)排查方法 对全区幅员面积xx平方公里范围内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逐街、逐镇、逐村、逐社、逐点的拉网式排查。重点排查沿江消落带和高边坡危岩崩塌带。如消落带的xx和xx;危岩崩塌带有xx、xx、xx危岩;其次是排查库岸线外的地质灾害隐患点。我们每到一个地质灾害点都与监测人员一道进行详细调查,了解危岩、滑坡的动态变化情况,以及了解监测设施、警示标致的设置和损坏情况。 二、排查的主要任务 (一)查明区域范围内各街、镇、村地质灾害点的情况。如地灾的类型,地灾点的危险、危害程度,受威协的人数和房屋等设施;查明地质灾害点的动态变化,掌握地质灾害点的分布范围。为编制预案、年度计划、搬迁避让、治理、专业监测和群测群防观测提供

依据。 (二)在排查中,将明白卡发到地质灾害监测人手上,并给讲解填报方式;同时给受地质灾害威胁的群众作一些科普知识宣传,当大雨、暴雨来临时,要注意观测屋前屋后的岩土体的变化、构筑物变化、水位、水质的变化等情况,一旦有险情和异常出现,首先人要撤离危险区,确保人员的安全,然后电话逐级报告。 (三)对去年的工作进行一次检查。查实各街、镇对地灾科普知识的宣传是否到了监测人和受灾群众,是否与监测人员建立了联系电话,以及该设置警示牌是否设置了,对没有设置的要求补设;对监测人员和责任人没落实到位的要求一定落实;检查各地质灾害点的监测记录情况,分析各地质灾害点的动态变化规律;建立健全地质灾害的监测网络,要求始终保持网络的畅通。 (四)对各街、镇和社会单位所有新、旧地质灾害点进行是否存在地灾隐患的确认。查明危岩、滑坡、崩塌的特征、范围大小、危险、危害程度等进行划分和确认;对各街、镇及相关工作人员和监测人提出要求,在汛期应加强巡视观测和监测。 (五)给监测人员宣传、讲解地灾知识和监测的方法,以及怎样观查地质灾害发生的前兆现象,对监测人员提出的问题在现场及时解答和解决。 三、排查后对存在的问题和采取的措施 (一)历经12天的排查,对各街、镇的各类地质灾害点进行了逐个调查核实,经确认2013年全区范围内存在不同程度、不同类型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共计68处,比去年排查确认的87处相比减少了19处,其原因:一是移交两江新区7处,二是征地后开发整治、搬迁避让等有12处。 按地质灾害类型划分:滑坡48处,危岩14处,库岸6处。 按地灾危险、危害程度划分:地灾严重的有7处;地灾较严重

地质灾害防治调研报告

地质灾害防治调研报告 一、基本情况 地处盆地西北边缘方向,青藏高原东北边缘,系通往西北省区的北大门过渡地带,地形起伏大,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复杂,新构造运动强烈,区域地质环境脆弱,是全省地质灾害易发区和高发区之一,地质灾害防治形势严峻。目前,截至目前,全县各类地质灾害隐患点共101处,其中威胁到人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共90处,共威胁5424人生命财产安全,潜在威胁财产约2.7846亿元。近年来,县政府高度重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在相关部门的努力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一)管理体系逐步完善。 目前,我局成立了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并配备了工作人员。每年汛前编制修订《地质灾害防御预案》和《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制定《防灾明白》、《避险明白卡》并发放至乡镇、村民手中,让老百姓更加直观地了解如何防灾避灾,构成了一整套比较完善的法规制度;相关部门、各县区、各乡镇(街道)及工作人员都能严格落实地质灾害值班管理、灾情速报、险情巡查、档案管理等日常工作制度。从组织领导、机构设置、人员配备,到规章制度的制定修改、严格落

实,我市地质灾害防治管理体系日益完善,逐步进入了依法防治、科学防治的轨道。 (二)基础调查取得重要进展。 全县13个乡镇和2个牧场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和重要场镇地质灾害调查与风险区划工作全面完成,基本摸清了区域内地质灾害的主要类型、规模和分布情况、形成条件、发育规律,对其稳定性、危险性进行了初步评价,划定了各行政区内地质灾害易发频发地段,提出了防治目标和方案,建立了地质灾害数据库,为防灾减灾规划部署打下了基础。新发育地质灾害隐患点的排查确认工作基本完成,正在整理汇总相关信息,进行数据更新。 (三)监测预警体系初步形成。 已建立县、乡(镇、场)、村(寨)、监测员四级群测群防网络体系。每年编制发布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在重点地质灾害隐患点设立警戒线、安装警示牌,向地质灾害威胁单位、群众发放“两卡一表”。国土、气象、水利三方共建“县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信息平台”共享平台,利用雨量站对降雨进行时时监测,利用手机短信平台及时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信息。推进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示范区建设,雨量监测站24台,裂缝位移计49套等地质灾害专业监测仪器,形成了覆盖全县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的专业监测网络。 (四)治理工程有序推进。

地质灾害报告的写法

地质灾害报告的写法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浅析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的写法 一、概述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是指在对评估区进行地质灾害调查的基础上,分析论证工程建设区和规划区各种地质灾害的危险性,进行现状评估、预测评估和综合评估;提出防治地质灾害措施和建议,并作出建设场地适宜性评价结论。 我国为地质灾害多发、易发地区,每年因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巨大,而其中大多数都是人为引发的地质灾害。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对规范和约束人类工程活动,从源头上控制和减少地质灾害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此《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第21条明确规定: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内进行工程建设应当在可行性研究阶段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并将评估结果作为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组成部分;可行性研究报告未包含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结果的,不得批准其可行性研究报告。 编制地质灾害易发区内的城市总体规划、村庄和集镇规划时,应当对规划区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同时鉴于重大工程项目对地质环境影响较大,极易诱发地质灾害。某些省规定对处于地质灾害非易发区内的重大工程建设项目,也应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地质灾害是指在自然或者人为因素的作用下形成的,对人类生命财产、环境造成破坏和损失的地质作用(现象)。根据2004年国务院颁发的《地质灾害防治条例》规定,常见的地质灾害主要指危害

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六种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地质灾害是由于自然或人为作用,多数情况下是二者共同作用引起的,在地球表层比较强烈地危害人类生命、财产和生存环境的岩土体移动事件。地质灾害在成因上具备自然演化和人为诱发的双重性,它既是自然灾害的组成部分,同时又属于人为灾害的范畴。在某种意义上,地质灾害已经成为制约社会经济发展和人类安居的重要因素,同时又具有自然、社会和资源的三重属性,所以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显得迫切而需要。 二、地质灾害危险评估的基本问题 要写报告,首先要了解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灾种: 主要有六种,即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虽地质灾害可以有几十种,但国土资源部贯彻的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主要包括六大灾种,有的是地质灾害,但不属于国土资源部管辖的职能范畴。比如,地震、水土流失等。 (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主要内容: 1、阐明工程建设区和规划区的地质环境条件基本特征。 2、调查分析工程建设区或规划区各种地质灾害的现状。 3、简要分析评估对象在建设或运营过程中与地质环境相互作用的范围、方式、强度与持续时间。

建设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

建设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编制及资料要求(试行)为规范建设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以下简称评估报告)编制及备案管理工作,保证提交技术资料的完整性和统一性,特制定本要求。 一、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提交 1.评估报告应做到内容完整、真实准确、数据无误、图表清晰、重点突出、结论正确,建议合理、可行。 2.评估报告的编制章节和内容应符合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试行)》和省主管部门指导意见。 3、评估报告格式:正文、表格的幅面采用国际标准A4规格(个别表格也可采用A3规格,但应折叠成A4大小);封面应包括报告名称、建设单位、提交单位和日期(送审稿应在封皮的报告名称下方注明“送审稿”字样);扉页除有封面部分内容外,还需有报告编制单位、项目负责、报告编写人、审核人、总工程师和单位负责人签字栏;目录应包括正文目录、附图目录、附件目录及相应的页码;图件大小依据建设场地的规模而定,比例尺应满足其精度的要求,一律按A4规格折成手风琴式,图面朝里,图签向外;附图册和附表册幅面可为A 4、A3幅面(其格式要求详见本要求附件)。 4.评估报告中的文字、术语、标点、代号、符号、数字、图例、图式、单位等均应符合国家现行相关规范、规程的规定。 5.评估报告中的插图应注明图号、图名、图例、比例尺(图号、图名采用黑体置于图下部);插表应注明表号、表名(表号、表名采用黑

体置于表上部)。 6. 评估报告附图、附件应按顺序排列,附于文字报告后;附图中应有责任栏(右下角)。 7、评估报告内容装订顺序:封面、扉页(责任栏)、单位资质、专家评审意见、评审专家组名单、报告目录、正文、报告附图、报告附件。 8.评估报告最终稿应沿左侧胶装成册。 二、一级评估报告评审 申请评估报告评审时应提交的资料(按下列顺序整理) 1、评估报告评审申请表 2、单位资质证书扫描件 3、评估项目合同书或委托书 4、地方主管部门评估项目备案登记表 5、建设项目立项支持性文件 6、评估报告送审稿1份 三、一级评估报告备案 1、申请评估报告备案时应提交的材料(按下列顺序整理) (1)单位资质证书扫描件 (2)项目合同书或委托书 (3)地方主管部门评估项目备案登记表 (4)项目评审意见书(含专家组名单)、专家个人审查意见、专家现场考察书面意见 (5)评估报告评审情况记录及反馈表

滑坡地质灾害应急调查分析报告

精心整理 第一章绪言 2010年2月,XX 县XX 镇XX 村XX 组下方斜坡地带发生滑坡地质灾害。XX 县人民政府、XX 县国土资源局、XX 县水务局、XX 镇人民政府等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及时组织相关职能部门亲临现场查看,并启动地质灾害应急排查预案,对地质灾害危害区居民发放防灾工作明白卡。 受XX 县国土资源局委托,XX 单位及时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XX 县XX 镇XX 村XX 市国土2.1XX XX 县XX 镇XX 1km 。2.2XX 乡、XX 县县城,北与永德县和勐永镇接壤。 XX 镇国土面积535.08平方公里,其中坝区面积52平方公里,是XX 县第三大坝子。镇内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坝区年平均气温17.2℃,最高气温32.5℃,最低气温2.3℃,年降雨量1700毫米,全年无霜期310—320天,属南亚热带湿润气候。全镇下辖9个村民委员会,92个自然村,140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87万人,占总人口的96%;居住着傣、佤、拉祜、回等14种少数民族,

少数民族人口9936人,占总人口的33.12%。人口自然增长率4.74‰,人口密度56人/平方千米。有耕地面积8.16万亩,其中,水田2.03万亩,旱地6.13万亩,人均耕地2.85亩。2010年,完成农村经济总收入2.49亿元,增长13%;完成农民人均纯收入5008元,增长31%;农民人均有粮292公斤。 XX县XX镇XX村XX组共有村民168户740余人,建筑物以1~2层为主,基础为浅基,墙体采用实心或空心砖砌成,局部为土墙。 3.1 (1 XX 据小时, 蒸发量 据 1600mm,最大日降雨量149mm,出现于1983年8月1日。 (2)水文 滑坡区处于忙枕大河的大沟支流,大沟发源于XX镇镇政府驻地下方,沟谷呈“V”字型,全长14.8km,汇水面积3.91km2,多年平均洪峰流量7L/S,10年一遇的最大洪峰流量为12.1L/S,调查期间流量0.04~0.06L/s(见照片1),向北西方向迳流,于滑坡下方约100m与忙枕大河交汇。沟内中下游侧蚀较强烈,局部已发生小规模的坍塌、垮塌现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