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玉米的需水规律及灌溉

玉米的需水规律及灌溉

玉米的需水规律及灌溉
玉米的需水规律及灌溉

玉米的需水规律及灌溉

摘要玉米是一种高产作物,而且水的生产效率比较高。玉米生长期与气候变化相适应,可以说与雨热同步,有利于玉米作物的生长。正因为如此有些地方往往忽视对玉米的适时适量灌溉,易造成减产,或有的地方盲目浇水造成水量浪费和损失。

关键词玉米;需水规律;灌溉

中图分类号s5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1)48-0067-02

1 玉米需水规律

玉米整个生育期间,植株叶面蒸腾和棵间蒸发所消耗的降水、灌溉水和地下水的总量,称玉米田间耗水量,亦称需水量。玉米一生耗水总量,春玉米为每亩170m~400m ,夏玉米为124m~296m。每生产一个单位的干物质所消耗的水量称为蒸腾系数,一般在

240~368之间,每生产1千克籽粒约耗水600kg。

1.1 玉米需水量的变化

1)不同生育阶段的需水量:苗期需水量较小。套种玉米的苗期一般处在5月下旬至6月中旬,是一年中土壤最为干旱的时期。玉米产量水平不同,苗期需水量不同。玉米苗期需水量和日需水强度随产量的提高而增加,但产量水平较高时,差距缩小。产量为296kg/亩时,需水量为77.2mm,占全生育期需水量的40.5%,日需水量为2.0mm;产量提高到448kg/亩时,需水量增加到88.9mm,

各省玉米田杂草种类

我国各省玉米种植结构及杂草分布情况 截止2008年,中国种植玉米29863.8千公顷,分布在约24个省、市、自治区。其中、、、、、、、、、、、广西为我国主要玉米产区,玉米种植面积约占全国种植面积的82%。主要玉米产区种植情况如图1所示: 图1主要玉米种植区域占全国玉米种植面积的比例 1主要玉米种植省区基本情况 1.1省 省农作物总播种面积为8713.2千公顷,其中玉米种植面积为2 841.10千公顷,占总农作物播种面积的32.61%,其玉米播种总面积占全国玉米种植面积的7.84%。 1.1.1 省种植结构 夏播面积保持80%左右,可灌溉区面积也在80%以上,冀中原夏播玉米区,是发展玉米生产的优势区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灌溉条件较好,占总播种面积的70%;冀东平原和太行丘陵山区夏播区,热量资源相对短缺,约占总面积的10%;春播玉米区,生态、生产类型多样,约占总面积的20%。省约70% 的玉米用于饲料加工和养殖,约29%用于工业加工。 (省玉米生产面临的形势问题与对策研究,文英,农业科学,2009,13(6):113-115)春玉米是冀北地区栽培的主要农作物,播种面积占整个农作物播种面积的50%以上,部分地区甚至达到了80%以上, 20世纪80年代的调查结果表明,玉米田杂草群落主要由马唐、稗草、黎、反枝苋、

牛筋草等杂草组成。在化学除草剂的长期作用下,近年来群落结构发生了很大改变,东北春玉米区鸭跖草、芭英菜、问荆等杂草的危害程度不断上升,逐步演变为田间主要杂草,而华北夏玉米区难除杂草铁苋菜、苘麻在田间的优势度显著提高。 省玉米田杂草有136种(含变种),隶属于34科、97属,其中优势杂草有马唐、反枝苋、稗、马齿苋、藜、狗尾草、铁苋菜、刺儿菜、田旋花等9种,是构成各地区田间杂草群落的优势种。区域性优势杂草10种:牛筋草、鸭跖草、灰绿藜、打碗花、苦荬菜、苣荬菜、芦苇、蒺藜、野稷、碎米莎草。常见杂草有21种,一般杂草有96种。地区主要形成反枝苋十狗尾草+灰绿藜+藜为主的杂草群落,地区为马唐+稗+反枝苋十藜,一地区为马唐+马齿苋+鸭跖草十稗+反枝苋,地区为马唐+牛筋草+铁苋菜+马齿苋。和地区玉米田杂草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多样性及均匀度较其它地区高,而优势度较低。从群落相似性来看,与一地区群落结构最为相似。(省玉米田杂草组成及群落特征,2006.6,植物保护学报,守辉等) 春玉米是冀北地区栽培的主要农作物,播种面积占整个农作物播种面积的50%以上,部分地区甚至达到了80%以上。于2006—200在冀北地区春玉米生产重点县选择有代表性的8个地点、72个地块进行调查,鉴定出春玉米杂草18科、46种。其中主要优势种有马唐、藜、反枝苋、铁苋菜、鸭趾草,次要优势种有狗尾草、鬼针草、小蓟、山苦荬、葎草、稗草、辣子草、猪毛菜、个别地块黄花蒿、苣荬菜、圆叶牵牛、莎草等为害较重。圆叶牵牛较多的地块,宜选择含有烟嘧磺隆的药剂等。 以莎草科杂草和阔叶杂草为主的地块,可用灭草松;鸭趾草、小蓟、黄花蒿、藜等较多的地块,可在配中加入适量的2,4一滴丁酯;圆叶牵牛较多的地块,宜选择含有烟嘧磺隆的药剂等。对于乙草胺+莠去津和异丙草胺+莠去津的配,为提高对藜、鸭趾草等的药效,可适当加入2,4一滴丁酯,但加入量一般每亩不超过有效成分309, (冀北春玉米田主要杂草种类及化学防除技术探讨,明辉,树才. 植物保护科技创新与发展----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 小麦秸秆覆盖对杂草出苗和生长具有抑制作用,若无覆盖并去除麦根,则对马齿苋的萌发和生长更有利,主要原因有以下2个面,1、麦根的去除为杂草生长腾出了生存空间;2、麦根对杂草生长有抑制作用减少。麦根水提物对杂草种子萌发有抑制作用。(麦秸覆盖对杂草萌发及玉米产量的影响,郭宪,农业科学,2007,35(9):2584,2596)

玉米的需水规律及灌溉

玉米的需水规律及灌溉 摘要玉米是一种高产作物,而且水的生产效率比较高。玉米生长期与气候变化相适应,可以说与雨热同步,有利于玉米作物的生长。正因为如此有些地方往往忽视对玉米的适时适量灌溉,易造成减产,或有的地方盲目浇水造成水量浪费和损失。 关键词玉米;需水规律;灌溉 1 玉米需水规律 玉米整个生育期间,植株叶面蒸腾和棵间蒸发所消耗的降水、灌溉水和地下水的总量,称玉米田间耗水量,亦称需水量。玉米一生耗水总量,春玉米为每亩170m~400m ,夏玉米为124m~296m。每生产一个单位的干物质所消耗的水量称为蒸腾系数,一般在240~368之间,每生产1千克籽粒约耗水600kg。 1.1 玉米需水量的变化 1)不同生育阶段的需水量:苗期需水量较小。套种玉米的苗期一般处在5月下旬至6月中旬,是一年中土壤最为干旱的时期。玉米产量水平不同,苗期需水量不同。玉米苗期需水量和日需水强度随产量的提高而增加,但产量水平较高时,差距缩小。产量为296kg/亩时,需水量为77.2mm,占全生育期需水量的40.5%,日需水量为2.0mm;产量提高到448kg/亩时,需水量增加到88.9mm,占全生育期的31.9%,日需水量为2.3mm~2.5mm;产量提高到552kg/亩时,需水量增加到100.8mm,占全生育期的23.7%,日需水量为2.7mm~2.9mm;当产量提高到616kg/亩时,需水量增加到110.6mm,占全生育期的24.4%,日需水量为2.9mm。 穗期是玉米的需水临界期,也是灌溉的关键时期。夏玉米各生育阶段需水量以穗期最多,但不同产量水平地块差别较大,每亩产量由2 296kg提高到616kg 时,需水量由55.5mm增加到165.5mm,苗期低、中、高产田的需水量分别占全生育期的32.2%、36.7%和42.3%。其中,抽雄~抽丝期,尽管历时短暂,需水绝对量小,但日需水强度为一生之最大,低产、中产、高产田的日需水量分别为2.0mm~2.5mm、3.0mm~4.8mm和6.1mm~8.6mm。在三个生育阶段中,需水量是最多的。 玉米开花散粉后,生殖生长旺盛,需水量较多,以后随着植株衰老,需水量逐渐减少。低产、中产、高产田花后的需水量分别占全生育期的27.4%、32.5%~37.4%和33.3%~34.0%,日需水量分别为1.2mm~1.9mm、1.9mm~5.5mm和3.2mm~5.8mm。在三个生育阶段中,需水量亦居中。生产上需注意后期灌溉,防止干旱减产。 2)需水量的日变化:一天内玉米需水量的变化,主要受日照强度、温度高

480克升麦草畏水剂防除玉米田一年生阔叶杂草田间药效试验研究与探讨

480克升麦草畏水剂防除玉米田一年生阔叶杂草田间药效试 验研究与探讨 1 试验目的 目的是明确该药剂防除玉米田杂草的效果、适宜用量及对玉米的安全性,提出田间应用防治技术,为登记提供依据。 2 试验条件 2.1作物和栽培品种的选择 试验作物:玉米;品种:先玉335 2.2试验对象杂草的选择 玉米田一年生阔叶杂草,主要有刺蓼、藜、反枝苋、龙葵、苘麻。 2.3栽培条件 试验地点在双城区农药管理站试验田,试验地土壤类型为碳酸盐黑钙土,土壤肥力中等,有机质含量2.3%,PH值7.0。 3 试验设计和安排 3.1药剂 3.1.1试验药剂 480克/升麦草畏水剂,山东中禾化学有限公司提供。 3.1.2对照药剂

25%辛酰溴苯腈乳油,江苏长青农化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市售。设人工除草和空白对照处理。 3.1.3供试药剂试验设计 3.2小区安排 3.2.1小区面积和重复 小区面积:26m2(4垄×10m×0.65m) 重复次数:四次重复。 3.3施药方法 3.3.1使用方法 本试验施药于玉米苗后4-5叶期,阔叶杂草2-4叶期,按设计用药量采用喷雾法均匀喷洒茎叶处理一次,喷液量为每亩30升,其后玉米正常管理。配药时采用二次稀释法,即先配成母液再进一步稀释。 3.3.2施药器械 施药采用新加坡利农私人有限公司生产的利农HD400 背负式喷雾器械,扇形喷头。 3.3.3施药时间和次数 施药时间是6月6日下午,施药时玉米4-5叶期,阔叶杂草2-6叶期,茎叶均匀喷雾施药一次。 3.3.4使用量 试验药剂480克/升麦草畏水剂有效成份用量190.0克/公顷、235.02克/公顷、280.0克/公顷、470.0克/公顷。对照

小麦的需水规律

一、小麦的需水规律 1、三叶分蘖期:小麦三叶分蘖期水分供应充足可以增加小麦的有 效分蘖数。当土壤湿度从22%增加到27%,小麦的有效分蘖就会从平均的3.7个增加到 7.9个,主穗上的小穗也会从7.1个增加到10.4个。 2、拔节孕穗期:小麦拔节孕穗 期是小麦生长发育最快的时期,需水量较大,但拔节前期水分又不能过多。否则容易引起小麦徒长倒伏。 3、抽穗开花期:小麦抽穗开花期需水量达到生育期的最高峰。当土壤湿度由20%增加到28%时,主穗上的小穗平均由0.6个增加到12.4个;每株粒数重由 44.6增加到63.7;千粒重增加2.5克;增产32.4%。如果小麦此期缺水,将严重的影 响小卖的品质和产量。 4、灌浆乳熟期。小麦灌浆乳熟期是小麦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此期如果小麦缺水,将造成小麦秕粒,从而降低效买的品质和产量。 5.每生产1kg小麦约需水1-1.2kg;播种后到拔节前,耗水量占全生育期耗水量的35%一40%,每亩日耗水量约0.4立方米;拔节到抽穗时期是小麦生长的临界期,缺水会造成减产,在 25—30天时间内耗水量占总耗水量的20%一25%,每亩日耗水量约2.2-3.4立方米;抽穗到发育成熟,日耗水量还要大些,约35—40天,耗水量占总耗水量26% 一 42%,特别是抽穗时期,日耗水量可达4立方米。灌溉用水和土壤情况有关:灌水 量(立方米/亩)=667*(田间最大持水量—灌水前士壤含水量)×土壤容重×计划灌水土层深度,例如,灌前测知土壤含水量为17%,田间最大持水量28%,土壤容重为1.3,计划灌水土层深度为0.6米,则本次灌水量应为57.22立方米。 二、水稻的需水规律 水稻种子发芽的最低温度为10~15℃,最适宜温度为30~35℃一般种子要吸收本身重量的25-50%或以上的水,才开始萌发.水稻40%. 稻田水分状况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据测定,当土壤水分下降到80%以下时,因水分不足阻碍水稻对矿质元素的吸收和运转,使叶绿素含量减少,气孔关闭,妨碍叶片对二氧化碳的吸收,光合作用大大减弱,呼吸作用增强,可见保持土壤充足的水分,有利于水稻正常生理活动,利于分蘖、长穗、开花、结实,获得高产。试验还表明在水稻生育过程中,任何一个生育时期受旱都不利,但—般以返青、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开花与灌浆四个时期受旱对产量影响最大。返青期缺水,秧苗不易成活返青,即使成活对分蘖及以后各生育时期器官建成都有影响。幼穗发育期,叶面积大,光合作用强,代谢作用旺盛,蒸腾量也大,是水稻一生中需水最多的时期,初期受旱抑制枝梗、颖花原基分化,每穗粒数少,中期受旱使内外颖,雌雄蕊发育不良。减数分裂期受旱颖花大量退化,粒数减少,结实率下降。抽穗开花期,水稻对水分的敏感程度仅次于孕穗期,缺水造成“卡脖子旱”,抽穗开花困难,包颈白穗多,结实率不高,严重影响产量。灌浆期受旱,影响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和有机物的形成,运转,从而使千粒重、结实率降低,青米、死米、腹白大的米粒增多,影响产量和品质。水稻虽耐涝力强,短期淹水对产量影响不大,但若长期淹水没顶则会影响生育及产量。生育时期不同对淹水的反应不同。 据试验仍以返青和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及开花、灌浆期对淹水最敏感。据观察,返育期当日平均温度为25~30℃时,淹水3~4天死苗率高达85%,双季稻孕穗期淹水7天,幼穗腐烂完全无收,开花期淹7天,结实率只有5%,乳熟期淹7天,结实率尚有60%,蜡熟期淹7天可收70~80%的产量。深灌会使土壤中氧气减少,泥温昼夜温差减小,稻株基部光照减弱,对根的生长及分蘖发生均不利,且茎秆软弱易倒伏。 2.各生育时期水分蒸腾量的变化。水稻的叶面蒸腾量,随植株叶面积的加大而增多,至孕穗到出穗期达最高峰,以后又下降,但是水稻的蒸腾量既与品种有关,又受气温、湿度、风速、降雨等环境条件及栽培技术的影响。 3.稻田需水量稻田需水量由叶面蒸腾量,窝间蒸发量和稻田渗漏量三者组成,前二者又合称腾发量。 (1)腾发量其中叶面蒸腾量的变化前面已谈过。而窝间蒸发量一般是移栽后最大,随着稻株对稻田覆盖度的增大而减

玉米小麦需水量

一、小麦的需水规律 1、三叶分蘖期:小麦三叶分蘖期水分供应充足可以增加小麦的有效分蘖数。当土壤湿度从22%增加到27%,小麦的有效分蘖就会从平均的3.7个增加到7.9个,主穗上的小穗也会从7.1个增加到10.4个。 2、拔节孕穗期:小麦拔节孕穗期是小麦生长发育最快的时期,需水量较大,但拔节前期水分又不能过多。否则容易引起小麦徒长倒伏。 3、抽穗开花期:小麦抽穗开花期需水量达到生育期的最高峰。当土壤湿度由20%增加到28%时,主穗上的小穗平均由0.6个增加到12.4个;每株粒数重由44.6增加到63.7;千粒重增加2.5克;增产32.4%。如果小麦此期缺水,将严重的影响小卖的品质和产量。 4、灌浆乳熟期。小麦灌浆乳熟期是小麦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此期如果小麦缺水,将造成小麦秕粒,从而降低效买的品质和产量。 5.每生产1kg小麦约需水1-1.2kg; 播种后到拔节前,耗水量占全生育期耗水量的35%一40%,每亩日耗水量约0.4立方米;拔节到抽穗时期是小麦生长的临界期,缺水会造成减产,在25—30天时间内耗水量占总耗水量的20%一25%,每亩日耗水量约2.2-3.4立方米; 抽穗到发育成熟,日耗水量还要大些,约35—40天,耗水量占总耗水量26%一42%,特别是抽穗时期,日耗水量可达4立方米。 灌溉用水和土壤情况有关:灌水量(立方米/亩)=667*(田间最大持水量—灌水前士壤含水量)×土壤容重×计划灌水土层深度,例如,灌前测知土壤含水量为17%,田间最大持水量28%,土壤容重为1.3,计划灌水土层深度为0.6米,则本次灌水量应为57.22立方米。 二.水稻的需水规律 水稻种子发芽的最低温度为10~15℃,最适宜温度为30~35℃ 一般种子要吸收本身重量的25-50%或以上的水,才开始萌发.水稻40%. 稻田水分状况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据测定,当土壤水分下降到80%以下时,因水分不足阻碍水稻对矿质元素的吸收和运转,使叶绿素含量减少,气孔关闭,妨碍叶片对二氧化碳的吸收,光合作用大大减弱,呼吸作用增强,可见保持土壤充足的水分,有利于水稻正常生理活动,利于分蘖、长穗、开花、结实,获得高产。试验还表明在水稻生育过程中,任何一个生育时期受旱都不利,但—般以返青、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开花与灌浆四个时期受旱对产量影响最大。 返青期缺水,秧苗不易成活返青,即使成活对分蘖及以后各生育时期器官建成都有影响。幼穗发育期,叶面积大,光合作用强,代谢作用旺盛,蒸腾量也大,是水稻一生中需水最多的时期,初期受旱抑制枝梗、颖花原基分化,每穗粒数少,中期受旱使内外颖,雌雄蕊发育不良。减数分裂期受旱颖花大量退化,粒数减少,结实率下降。 抽穗开花期,水稻对水分的敏感程度仅次于孕穗期,缺水造成“卡脖子旱”,抽穗开花困难,包颈白穗多,结实率不高,严重影响产量。 灌浆期受旱,影响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和有机物的形成,运转,从而使千粒重、结实率降低,青米、死米、腹白大的米粒增多,影响产量和品质。 水稻虽耐涝力强,短期淹水对产量影响不大,但若长期淹水没顶则会影响生育及产量。生育时期不同对淹水的反应不同。据试验仍以返青和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及开花、灌浆期对淹水最敏感。据观察,返育期当日平均温度为25~30℃时,淹水3~4天死苗率高达85%,双季稻孕穗期淹水7天,幼穗腐烂完全无收,开花期淹7天,结实率只有5%,乳熟期淹7天,结实率尚有60%,蜡熟期淹7天可收70~80%的产量。深灌会使土壤中氧气减少,泥温昼夜温差减小,稻株基部光照减弱,对根的生长及分蘖发生均不利,且茎秆软弱易倒伏。 2.各生育时期水分蒸腾量的变化。水稻的叶面蒸腾量,随植株叶面积的加大而增多,至孕穗

杂草学知识要点

《杂草学》知识概要 绪论 杂草:在人工生境自然繁衍其种族的植物 杂草的三性:适应性(前提和先决条件)、持续性(核心地位)、危害性(必然结果)【考点】杂草的有益性: 1.杂草的生态环境意义:保持水土,光合作用,富集、清除金属离子 2.可利用价值:药用,作物育种材料,食用价值,畜牧业利用价值 3.科学价值:物种起源和进化的好材料,开发新型植物源农药,生理代谢的抑制剂 杂草的危害性: 1.降低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如:毒和毒麦 2.防除成本巨额 3.给人类生产活动带来不便 4.是许多病虫害的中间寄主和宿主 5.改变人文景观,破坏自然保护区原生植被 6.威胁人畜安全 杂草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 Ⅰ.杂草的生物学特性:指植物物种本身的形态、分布、生长繁殖、栖息等方面的特征。强调:人工干扰环境 主要内容:【重点以及考点】 1.杂草形态结构的多样性 ①个体大小的变化②根茎叶形态结构③组织结构 2.杂草生活史的多样性 生活史:物种一生中所经历的生长、发育、繁殖等全部过程。 ①一年生杂草②二年生杂草③多年生杂草(简单和匍匐) 3.杂草营养方式的多样性 ①光合营养②寄生性(全寄生和半寄生) 寄生性杂草:种子发芽后,经历一段时期的生长,必须依赖于寄主的存在和寄主提供足够有效的养分才能完成生活史全过程的杂草。 4.杂草的适应性 ①抗逆性强②可塑性大③生长势强④杂合性⑤拟态性 5.杂草的繁衍滋生的复杂性和强势性 ①惊人的结实性②种子寿命长③种子的成熟度和萌发时期参差不齐【需补充】 ④繁殖方式多样(有性和无性)⑤子实具有广泛传播的附属结构 Ⅱ.杂草个体及种群生态学 杂草生态学:研究杂草与其环境之间的学科【非重点】 种群:生活在同一地点的同种生物的个体 群落:生活在一定自然区域内,相互之间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种生物之和 ⅰ.种子休眠 休眠:有活力的子实及地下营养繁殖器官暂时处于停止萌发或生长状态。(大部分种类的杂草种子和营养器官都具有) 内因:【重点】

我国各省玉米种植结构及杂草分布情况

我国各省玉米种植结构及杂草分布情况 玉米在我国分布很广,但不均衡,主要集中在东北、华北和西南地区,大致形成一个从东北到西南的斜长形玉米栽培带,按区域可分为东北平原春玉米区、华北春夏玉米区、黄淮海夏玉米区、西南山地玉米区、西北灌溉玉米区、南方丘陵玉米区、青藏高原玉米区。 图1 我国玉米种植区域划分 截止2008年,我国种植玉米29863.8千公顷,分布在约24个省、市、自治区。其中黑龙江、吉林、河北、山东、山西、河南、内蒙古、陕西、四川、辽宁、云南、广西为我国主要玉米产区,玉米种植面积约占全国内种植面积的82%。主要玉米产区种植情

况如图2所示: 图2主要玉米种植区域占全国玉米种植面积的比例 1主要玉米种植省区基本情况 1.1 吉林省 一年一熟制,旱地垄作,无霜期短,低温冷害较重,生产季节性强。大部分农田地势平坦,适宜机械作业,吉林省农作物总播种面积为4998.2千公顷,其中玉米种植面积为2922.5千公顷,占总农作物播种面积的58.47%,其玉米播种总面积占全国玉米种植面积的9.79%。 1.1.1 玉米田杂草群落结构 主要杂草28种,单子叶杂草有6种,双子叶杂草22种。以菊科、禾本科杂草种类居多,其中一年生杂草约占60%以上,以禾本科的马唐、稗草、狗尾草等危害严重;多年生杂草约占27%左右,以蒲公英、苣荬菜、大蓟和小蓟等数量多,危害大。越年生杂草不到13%。其中一年生的禾本科杂草马唐,在该地区危害最为严重。(吉林地区旱田杂草种类调查及研究,尚海庆等,作物杂志,2008.2) 1.2 黑龙江

主要种植小麦、大豆、玉米和水稻等,一年一熟制,旱田以垄作为主,无霜期短,冷害较重,生产季节性强。农田地势平坦,人少地多,非常适宜大机械作业。 注:以上数据是根据黑龙江统计年鉴2003-2007的5年数据平均得到的,单位是万亩,个位数后面的小数部分采取了4舍5入。 单位:万亩

果树需水规律与节水灌溉技术等

果树需水规律与节水灌溉技术等 水是果树生长的重要因子,水分过多或不足,都会影响当年的果实产量与品质,甚至还会影响果树的寿命,缩短结果年限。 1果树需水规律 1.1 果树抗旱能力按照抗旱能力和需水量不同,可将果树分为以下2类:①抗旱力强的果树如杏、石榴、枣、无花果、核桃等。②抗旱力中等的果树如苹果、梨等。 1.2果树在各个物候期的水分的要求 通常落叶果树在春季萌芽前。树体需要一定的水分才能发芽。此期若水分不足,常延迟萌芽期或萌芽不整齐,影响新梢生长。花期干旱或水分过多,常引起落花落果,降低坐果率。新梢生长期需水量最多,对缺水反应最敏感,为需水临界期,如果水分供给不足,则削弱生长,甚至早期停止生长。花芽分化期需水相对较少,如果水分过多则削弱分化。此时在北方正要进入雨季,如雨季推迟,则可促使早分化,一般降雨适量时不应灌水。果实发育期也需一定水分,但过多易引起后期落果或造成裂果,还易造成果实病害。秋季干旱,会使果树枝条及根系提早停止生长,影响营养物质的积累和转化,削弱果树越冬能力。冬季缺水常使枝干冻伤。 1.3需水量果树需要水分,但并不是水分越多越好,有时果树适度的缺水还能促进果树根系深扎,抑制果树的枝叶生长,减少剪枝量,并使果树尽早进入花芽分化阶段,使果树早结果,并可提高果品的含糖量及品质等。 2节水灌溉技术 2.1灌水时间果树灌水,应在果树生长未受到缺水影响以前就进行,不要等到果树已从形态上显露出缺水时才进行。如果当果实出现皱缩、叶片发生卷曲等征状时才进行灌溉,则对果树的生长和结果将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 确定果树适宜灌水时间,应主要根据果树在生长期内各个阶段的需水要求及当时的土壤含水量而定。一般应抓好以下4个时期的灌水。①花前水(又称催芽水)。在果树发芽前后到开花前期,若土壤中有充足的水分,可促进新梢的生长,增大叶片面积,为丰产打下基础。因此,在春旱地区,花前灌水能有效促进果树萌芽、开花、新梢叶片生长,以及提高坐果率。一般可在萌芽前后进行灌水,若提前早灌效果则更好。②花后水(又称催梢水)。果树新梢生长和幼果膨大期是果树的需水临界期。此时期果树的生理机能是最旺盛,若土壤水分不足,会致使幼果皱缩和脱落,并影响根的吸收功能,减缓果树生长,明显降低产量。因此,这一时期若遇干旱,应及时进行灌溉。一般可在落花后15天至生理落果前进行灌水。③花芽分化水(又称成花保果水)。就多数落叶果树而言,此时正值果实迅速

玉米田杂草发生规律及化学防除技术

玉米田杂草发生规律及化学防除技术 摘要介绍了玉米田杂草的发生规律,从除草剂选择、除草方式选择、药害预防与补救等方面总结了其化学防除技术,以期为玉米田杂草的防除提供参考。 关键词玉米田杂草;发生规律;化学防除技术 我国是世界上玉米主要生产国,常年种植面积约2 000万hm2。随着畜牧业的大发展及汽车用乙醇汽油的普及,玉米的价格逐步提升,农民种植玉米的面积也在进一步扩大,相应对玉米田除草剂的需求量也在逐年增长。玉米田除草剂的应用呈现从农民不用到大部分使用;从使用苗前除草剂为主,向使用苗前除草剂和苗后除草剂并存;从使用单一型除草剂,向使用复配型除草剂为主的发展趋势。玉米田除草剂以其高效、经济、省时省力、增产显著等特点,为农业生产做出了极大的贡献。但是,由于除草剂是一种有着专业技术的特殊商品,其技术性和区域性较强,在使用方面有着较严格的技术要求,若不按要求使用,极易造成效果不佳或出现药害,不但不能服务于农业生产,还会给粮食生产安全带来极大的隐患。 1 玉米田杂草发生规律 玉米田杂草主要有一年生杂草和多年生杂草。一年生杂草分为禾本科杂草和阔叶杂草。一年生禾本科杂草主要有自生麦苗、马唐、牛筋草、狗尾草、稗草、野高粱等;一年生阔叶杂草主要有反枝苋、藜、苘麻、马齿苋、苍耳、龙葵、野西瓜苗等;多年生杂草主要是香附子、田旋花、刺儿菜等[1]。根据播期不同,玉米田杂草发生有明显的差异。春播玉米播种时气温较低,玉米前期生长缓慢,田间间隙大,极有利于杂草的发生;春玉米田杂草自玉米播种后就开始发生,与玉米同步生长,随着气温上升,杂草发生进入高峰,一般生长期长,出苗不整齐。夏玉米播期一般在6月上中旬,温度较高,玉米与杂草生长较快,在墒情较好时杂草发生集中,一般在播后10 d即达出苗高峰期,15 d出苗杂草可达杂草总数的90%,播后30 d出草97%左右[2]。玉米田杂草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不同栽培管理条件下玉米田杂草的发生种类和数量有所不同,灌水或降水对杂草的出苗有较大的影响,凡浇水后或连续降水量大于10 mm,隔3~5 d田间就可以出现1次杂草出苗小高峰。玉米苗期受杂草的危害最重,中后期的玉米形成高大密闭的群体,杂草的发生与生长受到抑制,对产量的影响不大。因此,玉米田杂草的化学防治主要抓好播后苗前和苗后早期2个关键时期。 2 玉米田除草化学防除技术 2.1 除草剂选择 玉米田除草剂按施药时期不同主要分为苗前封闭除草剂和苗后除草剂。苗前除草剂主要品种有莠去津、绿麦隆、利谷隆和2,4-D等,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通过将莠去津与酰胺类除草剂合理混用并制剂化,才使玉米田化学除草剂在

作物需水量与灌溉制度

作物需水量与灌溉制度 2.1作物需水量 2.1.1农田水分消耗途径 农田水分消耗的途径主要有植株蒸腾、棵间蒸发和深层渗漏。 (一)植株蒸腾 植株蒸腾是指作物根系从土壤中吸入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的气孔扩散到大气中去的现象。试验证明,植株蒸腾要消耗大量水分,作物根系吸入体内的水分有99%以上消耗于蒸腾,只有不足1%的水量留在植物体内,成为植物体的组成部分。 植株蒸腾过程是由液态水变为气态水的过程,在此过程中,需要消耗作物体内的大量热量,从而降低了作物的体温,以免作物在炎热的夏季被太阳光所灼伤。蒸腾作用还可以增强作物根系从土壤中吸取水分和养分的能力,促进作物体内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转。所以,作 物蒸腾是作物的正常活动,这部分水分消耗是必需的和有益的,对作物生长有重要意义。(二)棵间蒸发 棵间蒸发是指植株间土壤或水面的水分蒸发。棵间蒸发和植株蒸腾都受气象因素的影响,但蒸腾因植株的繁茂而增加,棵间蒸发因植株造成的地面覆盖率加大而减小,所以蒸腾与棵间蒸发二者互为消长。一般作物生育初期植株小,地面裸露大,以棵间蒸发为主;随着植株增大,叶面覆盖率增大,植株蒸腾逐渐大于棵间蒸发;到作物生育后期,作物生理活动减弱,蒸腾耗水又逐渐减小,棵间蒸发又相对增加。棵间蒸发虽然能增加近地面的空气湿度,对作物的生长环境产生有利影响,但大部分水分消耗与作物的生长发育没有直接关系。因此, 应采取措施,减少棵间蒸发,如农田覆盖、中耕松土、改进灌水技术等。 (三)深层渗漏 深层渗漏是指旱田中由于降雨量或灌溉水量太多,使土壤水分超过了田间持水率,向根系活动层以下的土层产生渗漏的现象。深层渗漏对旱作物来说是无益的,且会造成水分和养分的流失,合理的灌溉应尽可能地避免深层渗漏。由于水稻田经常保持一定的水层,所以深层渗漏是不可避免的,适当的渗漏,可以促进土壤通气,改善还原条件,消除有毒物质,有利于作物生长。但是渗漏量过大,会造成水量和肥料的流失,与开展节水灌溉有一定矛盾。 在上述几项水量消耗中,植株蒸腾和棵间蒸发合称为腾发,两者消耗的水量合称为腾发量(Evapotranspiration),通常又把腾发量称为作物需水量(Water Requirement of Crops)。腾发量的大小及其变化规律,主要决定于气象条件、作物特性、土壤性质和农业技术措施等。渗漏量的大小主要与土壤性质、水文地质条件等因素有关,它和腾发量的性质完全不同,一般将蒸发蒸腾量与渗漏量分别进行计算。旱作物在正常灌溉情况下,不允许发生深层渗漏,因此,旱作物需水量即为腾发量。对稻田来说适宜的渗漏是有益的,通常把水稻腾发量与稻田渗漏量之和称为水稻的田间耗水量。 就某一地区而言,具体条件下作物获得一定产量时实际所消耗的水量为作物田间耗水量,简称耗水量。所以需水量是一个理论值,又称为潜在蒸散量(或潜在腾发量),而耗水

玉米田杂草综合治理简明技术操作规程

玉米田杂草综合治理简明技术操作规程 一、玉米田杂草种类 (一)禾本科杂草 马唐、牛筋草、狗尾草、稗草、谷莠子等。 (二)阔叶杂草 铁苋菜、反枝苋、凹头苋、皱果苋、马齿苋、苘麻、鳢肠、鸭跖草、饭包草、藜、青葙、跑马秧、小藜、牵牛花、酸模叶蓼、半夏、田旋花、打碗花、苣荬菜、刺儿菜、乌蔹莓等。 (三)莎草科杂草 香附子、黄颖莎草等。 二、玉米田杂草防治措施 以植物检疫为前提,因地制宜地采用生态、农业、化学等措施,可安全、有效地控制杂草发生与危害。 (一)生态措施 采用秸秆覆盖法,即利用作物秸秆,如粉碎的小麦秸杆、碎草、树叶等覆盖,可有效控制杂草的萌发和生长。一般每亩可覆盖粉碎的小麦秸杆等150~200公斤。 (二)农业措施 采用春花生或春棉花等与玉米、小麦二年三作,有利于改变杂草群体,减少伴随性杂草种群,有效减少杂草基数,控制杂草危害;播种前,配合增施肥料,适当深耕30~50厘米;播种采用精选种子、施用腐熟有机肥料,并及时清除田边沟边杂草;中期管理以人工或利用农机具直接清除杂草。 (三)化学措施 根据田间优势杂草,选择在玉米田登记使用的合适除草剂。按说明书中规定的除草剂使用剂量、施药时期等执行。不同年份,除草剂应轮换使用。甜玉米、糯玉米、爆裂玉米及玉米亲本田慎用除草剂或使用前进行试验确定。 车载喷雾机械喷施除草剂兑水量一般为每亩15~30公斤,人工背负式喷雾器喷施除草剂兑水量一般为每亩30~50公斤。 三、玉米不同播种方式化学除草技术 (一)夏直播玉米 1.土壤处理。以禾本科杂草为优势种群的地块,每亩可分别选用:48%甲草胺乳油150~200毫升,或72%异丙草胺乳油100~150毫升,或72%异丙甲草胺乳油100~150毫升,或96%精异丙甲草胺乳

我国各省玉米种植结构及杂草分布情况汇总

赫波赛作物科学有限公司 我国各省玉米种植结构及杂草分布情况 玉米在我国分布很广,但不均衡,主要集中在东北、华北和西南地区,大致形成一个从东北到西南的斜长形玉米栽培带,按区域可分为东北平原春玉米区、华北春夏玉米区、黄淮海夏玉米区、西南山地玉米区、西北灌溉玉米区、南方丘陵玉米区、青藏高原玉米区。 我国玉米种植区域划分图1 个省、市、自治区。其千公顷,分布在约2429863.8截止2008年,我国种植玉米、云南、广西辽宁中黑龙江、吉林、河北、山东、山西、河南、内蒙古、陕西、四川、主要玉米产区种植情。玉米种植面积约占全国内种植面积的为我国主要玉米产区,82% 1 赫波赛作物科学有限公司

主要玉米种植省区基本情况1吉林省1.1 一年一熟制,旱地垄作,无霜期短,低温冷害较重,生产季节性强。大部分农田地其中玉米种植面积千公顷,适宜机械作业,吉林省农作物总播种面积为4998.2势平坦,,其玉米播种总面积占全国玉米种植58.47%2922.5千公顷,占总农作物播种面积的为9.79%面积的。1.1.1 玉米田杂草群落结构种。以菊科、禾本科杂草种类22种,单子叶杂草有286种,双子叶杂草主要杂草%以上,以禾本科的马唐、稗草、狗尾草等危害严重;多60居多,其中一年生杂草约占%左右,以蒲公英、苣荬菜、大蓟和小蓟等数量多,危害大。越年生杂年生杂草约占27(吉林地区旱田%。其中一年生的禾本科杂草马唐,在该地区危害最为严重。13草不到2008.2杂草种类调查及研究,尚海庆等,作物杂志,)黑龙江1.2 2 赫波赛作物科学有限公司 主要种植小麦、大豆、玉米和水稻等,一年一熟制,旱田以垄作为主,无霜期短,冷害较重,生产季节性强。农田地势平坦,人少地多,非常适宜大机械作业。

冬小麦田主要杂草及发生规律

冬小麦田主要杂草及发生规律 从防除的角度,麦田杂草可简单地分为阔叶杂草和禾本科杂草。目前来看,麦田杂草的主要组成仍以阔叶杂草为主,禾本科杂草发生呈上升趋势。 一、阔叶杂草(1)播娘篙(俗称黄花草):叶2~3回羽状深裂。花小,淡黄 色。长角果,种子一行,褐色。(2)荠菜(俗称白花草):茎有分枝。基生叶莲座状,大头羽状分裂,茎生叶狭披针形,抱茎。花小,白色。短角果,倒三角形,种子2行,淡褐色。(3)麦瓶草(俗称米瓦罐、红花草):茎直立,单生或叉状分枝。 基生叶匙形,茎生叶矩圆形或披针形。花瓣5片,粉红色。结果时萼筒基部膨大成瓶状,蒴果,内有种子多数,螺卷状。(4)麦家公。全株被糙伏毛,有分枝。叶两面被短糙伏毛,狭披针形或条状倒披针形。花冠白色。小坚果4个,卵形,淡揭色,有瘤状突起。(5)藜(俗称灰灰菜)。茎粗壮,有棱及条纹,多分枝。叶片近三角形、菱状卵形至披针形,边缘具不整齐锯齿,叶背面被粉粒。花数朵花集成一团伞花簇,多数花簇排成圆锥状花序。胞果,完全包于花被内,或顶端稍露。种子横生,双凸状,黑色具光泽。(6)葎草(俗称拉拉秧)。成株茎枝和叶柄密生倒钩刺。叶片掌状5~7深裂,叶缘具粗锯齿,两面具粗糙毛。雌花排成近圆形的穗状花序,雄花序圆锥状。瘦果,扁球形,黄褐色,表面具4条纵棱。(7)刺儿菜。叶全缘或齿裂,有刺。头状花序单个或数个生于茎端,花冠紫红色。瘦果,椭圆形或长卵形,略扁平;冠毛羽状。多年生草本。(8)打碗花(俗称小旋花、圆葫芦苗)。茎蔓生,缠绕或匍匐。叶互生,基部心形;茎上部的叶三角状戟形,先端钝尖,基部戟形或截形。花单生叶腋,花冠粉白色。蒴果,卵圆形,光滑。种子卵圆形,黑褐色。多年生草本。(9)鸭跖草(兰花菜)。茎基部匍匐分枝,向上斜生。叶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基部有膜质的叶鞘。花瓣3片,蓝色。蒴果。种子暗褐色,具不规则窝孔。 二、禾本科杂草:(1)野燕麦(俗称麦铃铛)。圆锥花序开展,小穗柄弯曲下 垂,小穗轴被毛。芒柱棕色。颖果,被淡棕色柔毛。(2)看麦娘。圆锥花序顶生,狭圆柱形。小穗椭圆形,两侧压扁状。花药橙黄色o (3)日本看麦娘。日本看麦娘与看麦娘不同之处是花序较粗壮,小穗较长,芒较长。花药白色或淡黄色,果实较大。(4)雀麦。圆锥花序展开下垂。颖较宽。颖果,压扁,暗红褐色,顶端圆形有毛茸。(5)节节麦。具顶生圆柱形穗状花序,小穗单生而紧与穗轴节间贴生,穗轴于成熟后逐节折断或整个穗轴自基部脱节。(6)菵草。圆锥花序狭窄,由多数直立,长为1~5厘米的穗状花序稀疏排列而成;小穗压扁,圆形或倒卵圆形,灰绿色,成覆瓦状排列于穗轴的一侧。 除了上述重点描述的杂草之外,不同程度发生的还有扁蓄、问荆、荞麦蔓、苦荞麦、离子草、离蕊芥、小花塘芥、猪殃殃、早熟禾、硬草、苦菜、苣荬菜、酸模叶蓼等。

果树需水规律与节水灌溉技术

果树需水规律与节水灌溉技术 水是果树生长的重要因子,水分过多或不足,不仅影响当年的果实产量与品质,也影响来年的果树结果状态,甚至还会影响果树的寿命,缩短结果年限。 一、果树需水规律 按照抗旱能力和需水量不同,可将果树分为以下3类:①抗旱力强的品种,如桃、杏、石榴、枣、无花果、核桃、凤梨。②抗旱力中等的品种,如苹果、梨、柿、樱桃、李、梅、柑橘。③抗旱力弱的品种,如香蕉、枇杷、杨梅。 果树在各个物候期对水分的要求不同,需水量也就不同。通常落叶果树在春季萌芽前,树体需要一定的水分才能发芽,此期若水分不足,常延迟萌芽期或萌芽不整齐,影响新梢生长。花期干旱或水分过多,常引起落花落果,降低坐果率。新梢生长期需水量最多,对缺水反应最敏感,为需水临界期,如果水分供给不足,则削弱生长,甚至早期停止生长。花芽分化期需水相对较少,如果水分过多则削弱分化。此时在北方正要进入雨季,如雨季推迟,则可促使早分化,一般降雨适量时不应灌水。果实发育期也需一定水分,但过多易引起后期落果或造成裂果,还易造成果实病害。秋季干旱,会使果树枝条及根系提早停止生长,影响营养物质的积累和转化,削弱果树越冬能力。冬季缺

水常使枝干冻伤。 果树需要水分,但并不是水分越多越好,有时果树适度的缺水还能促进果树根系深扎,抑制果树的枝叶生长,减少剪枝量,并使果树尽早进入花芽分化阶段,使果树早结果,并可提高果品的含糖量及品质等。 二、节水灌溉技术 1、灌水时间。果树灌水,应在果树生长未受到缺水影响以前就进行,不要等到果树已从形态上显露出缺水时才进行。如果当果实出现皱缩、叶片发生卷曲等时才进行灌溉,则对果树的生长和结果将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 确定果树灌水时间,应主要根据果树在生长期内各个物候期的需水要求及当时的土壤含水量而定。一般应抓好以?厂4个时期的灌水。①花前水。又称催芽水,在果树发芽前后到开花前期,若土壤中有充足的水分,可促进新梢的生长,增大叶片面积,为丰产打下基础。因此,在春旱地区,花前灌水能有效促进果树萌芽、开花、新梢叶片生长,以及提高坐果率。一般可在萌芽前后进行灌水,若提前早灌效果则更好。②花后水。又称催梢水,果树新梢生长和幼果膨大期是果树的需水临界期,此时期果树的生理机能最旺盛。若土壤水分不足,会致使幼果皱缩和脱落,并影响根的吸收功能,减缓果树生长,明显降低产量。因此,这一时期若遇干旱,应及时进行灌溉。一般可在落花后15天至生理落果前进行灌水。③花芽分化水。又称成花保果水。就多数落叶果树而言,此时正值果实迅速膨大期及花芽大量分化期,应

玉米的需水特性与灌水技术

玉米的需水特性与灌水技术 (一)玉米的需水量 需水量也称耗水量,是指玉米在一生中棵间土壤蒸发和植株叶面蒸腾所消耗的水分(包括降水、灌溉水和地下水)总量。玉米是用水比较经济的作物之一。各生育阶段的蒸腾系数在250~500之间。因为玉米植株比较高大,一生制造的干物质比较多,而且生育期多处于高温季节,所以绝对耗水量很大。玉米全生育期需水量受产量水平、品种特性、栽培条件、气候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一般来说,玉米一生的耗水总量,春玉米2 550—6 000 m/hm,夏玉米1860—4440m/hm。 1.产量水平与需水量试验证明,在一定范围内玉米的需水量随着子粒产量水平的提高而逐渐增多。但产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后,耗水量增长的比值逐渐减少。表现为玉米对水分的利用效率随产量的提高而提高,产量越高用水越经济。一般每生产1kg子粒约耗水0.6m。 2.品种与需水量玉米需水量受品种影响。品种不同,其生育期、植株大小、单株生产力、吸肥耗水能力、抗旱性等均有差异,其耗水量也不同。即使在同一产量水平,对水分消耗也不同。生育期长的晚熟品种,一般植株高大、叶数多、叶面积大,因而叶面蒸腾量大、棵间蒸发和叶面蒸腾持续期相对加长,耗水量也较大。反之,生育期短的早熟品种耗水量则较小。此外,抗旱性强的品种,叶片蒸腾速率低于一般品种,消耗的水分也比不耐旱的品种要少。 3.栽培措施与需水量施肥、灌水、密度和田间管理等栽培措施都是影响玉米需水量的因素。在相同生态条件下,增加施肥量可促进植株根、茎、叶等营养器官生长,不仅增强了根系对深层土壤水分的吸收,同时也增加了蒸腾面积和植株蒸腾作用,从而使耗水量增加。 灌水次数越多,每次灌水量越大,玉米实际的耗水量越高。如果灌水方法不科学,更会加大玉米耗水量,降低水分利用效率。在一定范围内,随密度增加会因群体叶面积和蒸腾量的相应增多,使总耗水量有加大的趋势。中耕可以切断土壤毛细管,避免下层土壤水分向空间蒸发。中耕的除草作用亦减少了水

作物灌溉制度表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作物灌溉制度表 篇一:主要作物节水灌溉制度 (一)冬小麦的节水灌溉制度 冬小麦是跨年度生长的作物,生长过程有两个峰期。与此相应,需水过程也呈双峰型。出苗后,随着群体不断加大,需水强度也明显增加,达到冬前峰期。之后,随着气温不断下降,需水强度也相应降低,并在整个越冬期间维持在较低的水平。来年春天返青后,随着气温不断上升,群体逐渐加大,耗水量也迅速增加,至抽穗后达到最大。这一阶段是穗分化与形成的关键阶段,缺水会严重影响产量。研究资料表明,这一时期的土壤含水量低于70%,即会对作物生长产生 明显的影响。此外,鄂西北地区这一时期降雨少,又经常出现持续大风天气,并且经过返青后一段时期的利用,土壤贮水消耗程度也较重,所以冬小麦田的土壤含水量常常会接近允许的低限值。这一阶段要随时监测土壤含水量,出现严重干旱时应及时进行补充灌溉。抽穗~成熟期是小麦整个生育期中至关重要的时期,籽粒形成及干物质积累都发生在其中,因而这一阶段也是决定产量高低的重要时期。生产中应当尽

可能地使这一阶段土壤水分状况保持在较高的水平。尤其是这一阶段的前期,是冬小麦的需水临界期(水分敏感系数最大的时期),土壤含水量应当不低于田间持水量的70%。这一阶段的后期对水分的要求有所降低,但仍然不应低于60%。这一时段的平均降雨量有明显增加,缺水状况有表1冬小麦节水灌溉制度 应当随时监测,视土壤水分状况变化,及时进行补充灌溉。根据河南引黄人民胜利渠试验站,山西省晋中、晋南灌溉试验站、山东省菏泽地区灌溉试验站的资料,并进行理论分析,得出如下地区的冬小麦节水灌溉制度仅供参考(表1)。(二)玉米的节水灌溉制度 表2是根据灌溉试验资料确定的玉米各生育阶段的水分敏感指数。依照敏感指数从大到小的排序,玉米各生育阶段实施灌溉的优先考虑次序为:抽雄~灌浆,拔节~抽雄。灌浆~成熟,播种~拔节。这一次序中没有包括播前灌溉,但在实际生产中,播前灌溉是经常需要考虑的。播种时良好的土壤水分状况才能保证全苗、壮苗,也是后期作物良好生长的先决条件,因此播前灌溉应予以特别重视。播种时如果墒情较差,要优先动用贮水实施灌溉。播前补灌宜采用穴灌或细流沟灌,灌水量10~15mm即可。 表2玉米各生育阶段的水分敏感指数 表3夏玉米节水灌溉制度

杂草学基础知识

杂草学基础知识 一、杂草的危害 杂草一般指农田中非有意识栽培的植物。 杂草对农作物的危害主要表现在: 与农作物争水、肥、光能等 侵占地上和地下部空间,影响作物光合作用,干扰作物生长 是作物某些病虫害的中间寄主 增加管理用工和生产成本 降低作物的产量和品质:毒麦 影响人畜健康:豚草(花粉过敏)、紫荆泽兰 影响水利设施:水花生、凤眼莲 二、杂草的生物学特点 多实性 繁殖方式多样:种子、根、茎 种子抗逆性:休眠 出苗、成熟期参差不齐 拟态性:狗尾草与谷子,稗草与水稻 杂草竞争力强:光合作用效率、生长速度 多种授粉途径:自花、异花 多种传播方式:冠毛、钩刺、粘液…….. 三、杂草的类型 根据形态学分类: 禾本科杂草(grass weed) 叶片狭长、叶脉平行、无柄。茎圆、节间明显、中空;常有叶舌;阔叶杂草(broad leaf weed) 叶片宽阔,叶脉网状、有柄;茎圆、节不明显、茎实心; 莎草类(sedge weed) 叶片狭长、叶脉平行、无柄、无叶舌。茎三棱、茎实心;

根据生物学特性分类: 一年生杂草:一年中完成从种子萌发到产生种子直至死亡的生活史全过程。如马唐、反枝苋等; 二年生杂草:生活史在跨年度中完成,又称越年生杂草。第一年秋季杂草萌发生长产生莲座叶丛,耐寒能力强,第二年抽茎、开花、结实、死亡,如野燕麦、看麦娘、播娘蒿等。 多年生杂草:可存活两年以上。这类杂草不但能结子传代,而且能通过地下变态器官生存繁衍。如狗牙根、刺儿菜等。 根据生长环境分类: 水生杂草:这一类杂草适应水的环境,具发达通气组织,如稗、眼子菜、萍等湿生杂草:这类杂草喜生长在水分充足的潮湿环境中,如莎草科、毛茛科等的许多杂草; 中生杂草:大多数杂草属于这一类,它们生长在干湿度适中环境; 旱生杂草:干旱的环境下或地势较高之处才能正常生长发育的杂草。 四、各种农田杂草的发生 1.稻田杂草的发生: 稻田常见杂草种类有约100种,其中分布广、危害重的最主要稻田杂草是稗草、鸭舌草、牛毛毡、水莎草、矮慈姑、节节菜、异型莎草、眼子菜、扁秆藨草等;其中牛毛毡、水莎草、异型莎草、扁秆藨草皆为莎草科杂草。 分布较广的常见稻田杂草有萤蔺、千金子、鳢肠、日照飘拂草、水苋菜、田字苹、茨藻、黑藻、陌上菜等。 此外,圆叶节节菜、尖瓣花等在南亚热带和热带稻区危害较重;芦苇、藨草、泽泻、水绵等主要在北方的温带稻区形成危害。 目前直播稻推广面积越来越多,其中杂草千金子的发生已经成为越来越严重的问题。 稻田杂草发生规律:稻田杂草的发生一般是在播、栽、抛后10天(秧田一般5~7天)左右出现第一杂草出苗高峰,此批杂草主要以禾本科的稗草、千金子和莎草科的异型莎草等一年生杂草为主,且发生早、数量大、危害重。 播、栽、抛后20天左右出现第二出草高峰,此批杂草主要是莎草科杂草和阔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