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军事训练伤的讨论

关于军事训练伤的讨论

关于军事训练伤的讨论
关于军事训练伤的讨论

关于军事训练伤的讨论

摘要:军事训练具有极强的针对性,高强度性和危险性,而一些官兵由于防护意识不强,对

训练伤认识不够,容易导致训练伤的发生。我们在进行军事训练时,应该积极预防运动损伤,进行科学锻炼。预防的原则是综合性的,这在军事训练中非常重要。

关键字:军事训练伤;防护意识;训练科学性。

身在军校,军事训练是我们学员义不容辞的必修课。军事训练对于我们来说已经不同于地方大学体育活动的作用和意义。首先它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即我们进行的军事训练活动与我们提高打赢本领所应具备的能力素质相对应,比如短距离冲刺跑对应于应对突发情况所需要的爆发力,长距离负重跑对应于长途奔袭所需要的耐力,仰卧起坐对应于与敌战斗所需要的核心力量等等。其次它具有高强度性,即同一般的体育活动相比它具有更高的要求和强度,需要我们付出更多的努力和汗水。最后它具有危险性,即军事训练可能对受训者自身造成伤害,带来安全上的隐患和威胁。在这里我就想论述一下关于军事训练伤的问题。

一.军事训练伤的概念和分类

军事训练是部队平时的中心任务,在实施训练过程中,一些官兵由于防护意识不强,对军事训练伤认识不够,防护措施不落实,组织训练方法不科学及心理素质欠佳等因素,容易导致训练伤的发生,不仅会影响正常的教学训练,严重的还会导致终身疾患。

军事训练伤主要分为三大类,即软组织损伤,骨损伤和器官损伤。软组织损伤主要包括擦伤、挫伤、脱伤、急性腰扭伤、慢性腰肌劳损、腰椎间盘脱出、腱炎及腱鞘炎、肌筋膜炎、滑膜炎。软组织损伤在我们军校学员中十分常见,而据我所知绝大多数的软组织伤都集中在肩部,腰部和膝盖三个部位。骨损伤主要包括骨折、关节脱位、关节扭伤。骨损伤的发生绝大多数是因为意外受伤,极少是由于受训者先天性的骨质的缺陷。器官损伤主要包括头、胸、腹内脏器以及眼、耳

等的损伤。器官损伤同样多发生于意外事故,同前两种损伤相比,它可能给受训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具有高危险性。

二.军事训练伤的发生和影响因素

(一)训练科目

训练伤的发生与训练的强度、频率、难度都有直接关系,强度、频率、难度越高,训练伤的发生率越高。训练科目太集中及安排不合理超过机体所能承受的最大限度为训练伤的致伤因素。不同的科目发生不同的训练伤,如武装越野跑易致踝关节扭伤和膝盖损伤,格斗训练易致肩关节扭伤和肱骨骨折,双杠倒立的跌伤易产生胸颈部的外伤,长期大量仰卧起坐训练易导致腰肌损伤。

(二)训练环境和训练器材与装备

场地是体能训练中必不可少的设施,训练场地是否符合要求对是否发生训练伤具有很重要的影响。场地过硬、过滑、不整洁等,都会增加下肢承受应力,地面过硬也是造成颈椎损伤最常见原因。场地凹凸不平,有小碎石或杂物,沙坑没掘松或有小石子都易致扭伤或跌倒损伤,而过于柔软的场地虽能减少冲击力,却易致膝踝关节扭伤。

器械的锻炼功能是依据运动解剖学和力学原理设计的,看似简单,其实不然,在没有指导的情况下进行训练,盲目模仿他人练习,易引起损伤。器械维护不良或年久失修,表面粗糙或有裂痕,器械稳固性牢固性不强,放置位置不当都可能造成训练伤。缺乏必要的防护用具,没有足够的保护存在,运动时的服装、鞋袜不符合运动要求等等训练装备方面的问题也可能构成隐患。

(三)训练部位

训练伤发生的部位与主要受训部位相一致。训练伤损伤部位见四肢,尤其好发

军事训练伤与防治措施

军事训练伤与防治措施 【关键词】军事训练伤防治措施 军事训练是部队平时的中心任务,在实施训练过程中,一些官兵由于防护意识不强,防护措施不落实,组织训练方法不科学及心理素质欠佳等因素,容易导致训练伤的发生。为了保障和提高部队的训练效果,分析部队军事训练伤发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提出预防措施,降低训练伤发生率,提高部队战斗力。结合基层连队的训练情况,浅谈常见军事训练伤的发病原因,分析致伤因素及防治措施。 1军事训练伤的发生和影响因素 训练科目:训练伤的发生与训练的强度、频率、难度有直接关系,强度、频率、难度越高,训练伤的发生率越高。训练科目太集中及安排不合理超过机体生理阈值为训练伤的致伤因素。不同的科目发生不同的训练伤:夜行军易致踝关节扭伤,投掷手榴弹训练易致肩关节扭伤和肱骨骨折,双杠倒立的跌伤易产生胸颈部的外伤,倒功训练易致颅脑损伤等。 2 训练环境 2.1 训练场地是否符合要求场地过硬、过滑、不整洁等,都会增加下肢承受应力,地面过硬也是造成颈椎损伤最常见原因。场地凹凸不平,易致扭伤或跌倒损伤,而过于柔软的场地虽能减少冲击力,却易致膝踝关节扭伤。 2.2 训练器材是否完好无损,如单双杠、独木桥等的牢固性与稳定性,受训人员着装、鞋的保护作用是否起效等。 2.3 训练的准备活动是否充分,准备活动可提高肌肉组织的神经兴奋性,加强肌肉韧带的伸展与柔韧性,并促进思维活动,有利于身体处于良好状态,以提高训练成绩并预防训练伤发生。 2.4 心理是否平衡心理因素是训练伤发生的重要因素,心理上的不适应会引发整生理和精神状态的失调,尤其是新兵缺乏训练基础,部分受训人员有畏惧、焦虑的情绪,影响其身心的放松,肌肉韧带关节僵硬,动作不协调,易导致训练伤的发生。 2.5 训练部位训练伤发生的部位与主要受训部位相一致。训练伤损伤部位见四肢,尤其好发于下肢,如急性创伤性损伤与过劳性损伤。Lauder等通过研究发现,对于男性与女性来说,膝盖都是最易受伤的部位,尤以其前交叉韧带为最。训练中,下肢承受的负荷最重,应力长期作用于下肢,增加了下肢受伤机会。 3 军事训练伤的分类

军事训练伤的防护对策

军事训练伤的防护对策 发表时间:2019-11-19T11:23:43.517Z 来源:《健康世界》2019年14期作者:薛晶1 刘丽2 [导读] 上文总结了军事训练的常见诱发因素,同时给出了具体化的防护措施,希望可以为有需要人士提供参考。 1 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六二医院康复疼痛科; 2 陆军78集团军医院手术室摘要:近些年以来,随着国家部队军事训练医学研究的普及与深入,我国部队军事训练伤的预防水平也得到了提升。在军事训练中容易产生伤病问题,这不仅会影响到训练效果,也会对训练进程造成阻碍,此外,更会影响到战斗力的提升,这也是非战斗减员的重要因素。就当前来看,对于伤病因素还有部分人员具有认识不正确的现象,在采取防治措施时也未选择适当的方式,这对于部队训练产生了严 重的影响。为此,本文针对部队军事训练伤的产生因素加以分析,以此来探讨相关的防护对策,控制军事训练伤的产生。关键词:军事训练伤;伤病;因素;防治措施 军事训练伤是军事训练中的多发疾病与常见疾病,位居第一的为创伤,其次为运动性疾病。凡是由于训练所引起的全身或者局部损伤,均为训练伤。现针对部队军事训练伤的产生因素及防护对策进行分析。1军事训练伤产生的原因分析1.1不科学不合理的组织训练运动前所准备活动未落至实处,仅追求表面形式,运动准备不到位便进行高强度的体能训练、训练未能因人施训、局部负担过重、不合理的技术动作,不断重复同一种训练或动作,未及时安排间歇性休息等均会造成损伤问题。与此同时,官兵在反复疲劳刺激下造成肌腱、肌肉以及韧带被过度使用,从而造成损伤与劳损[1]。训练后未进行放松与调整,消除疲劳,机体体能降低的基础上再次训练,如此累积疲劳从而形成机体损伤。除此之外,在训练时未针对受训者的训练水平、部队任务特点等具体因素来设置科学的训练计划,训练计划未形成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如此一来,受训者的训练强度以及训练量均不可控,这对于体能素质较弱的人员是无法承受的,最终造成训练损伤现象。 1.2不完善的防护措施大部分组织人员均欠缺相关的防护常识与意识,在训练前未完善对器材、气候以及场地检查等工作,尤其在训练环境(如风力、环境、温度以及空气污染等)欠缺必要的监测措施。不足的防护措施往往也对训练效果造成影响,同时极易造成训练伤问题的产生。卫勤人员、基层指导员同时还欠缺在训练伤的急救知识以及各常规训练伤的防治知识,致使损伤处理达不到基本的规范度与及时性,严重的还会加重损伤或造成二次损伤[2]。 1.3基础体能薄弱身体素质薄弱同样是造成训练伤的一项主要因素,近些年以来,随着生活节奏与方式的变化,越来越多年轻人身体力量有所下降,在入伍前,新兵的身体素质往往存在差异性,并存在机体力量分布结构比例不合理与机体力量不足的现象[3]。力量结构不合理具体表现为躯干稳定性力量少、小肌肉力量弱、关节力量、稳定性以及柔韧性的缺乏;力量不足表现为下肢力量、腰腹力量有所欠缺,总体力量一般等。 2军事训练伤的防护措施2.1制定科学训练计划,做好顶层设计军事训练计划应依照训练大纲要求与条件来进行,在保障规定军事训练任务完善的基础上把握好下述原则,首先,需要保障训练任务质量的达标性,从最大能力上减少军事训练伤的产生率;其次,综合考虑参训官兵的生理心理承受力与适应力,确保训练计划的合理性与科学性,杜绝安排一切易造成损伤的训练内容。 2.2加强健康教育在训练准备的过程中,需要动员教育,使训练伤知识得到普及。在训练准备期间,通过健康教育使全体成员了解到各类不同的训练项目所产生的损伤问题以及不同训练伤的相关表现与针对性的防治措施,每一位参与训练的成员在健康教育的基础上消除顾虑,并树立训练信心,使自我防护意识提升上来。与此同时,还应加强整体的卫生监督,在展开训练前,卫生人员应提前进入训练场,对训练器材、训练场地进行检查,查看是否有损坏、是否与训练要求相符,对于参加训练的官兵健康状况与体能加以评估,向组训人员提出科学性的建议,传授急救技术,以此来提升受训官兵的互助自救能力[4]。 2.3维持循序渐进的训练计划优良的体能可以减少运动损伤的风险性,这也就是说在产生损伤后还可减少损伤的严重度,这对于二次损伤起到一定的预防作用。体能是军事训练的基本前提,在训练时需要加强躯干稳定性的力量训练,通过避免伤痛的方法来进行,重视小肌群训练,展开关节稳定性练习与平衡训练[5]。其次,在训练时组训人员应针对受训者的具体情况来加以区分,再实施具体化的训练方式,这样才能收到最佳训练效果。值得注意的是需要区别对待病后初愈或新兵训练的受训者,遵循耐力、技巧与运动心理训练规律,灵活组训,这样可以提升受训者的训练积极性,同时还能提升训练质量。训练是长期积累的过程,受训者的身体素质也是在日常不断的训练中养成的,为此,应加强训练,提升综合素养。3结束语 经过相关研究调查可知,军事训练伤是军事训练中的多发疾病与常见疾病,而位居第一的为创伤,其次为运动性疾病。运动性疾病的病因具体包含两类,即运动量过大所致的机体不适应与过度紧张。创伤在军事训练中时常出现且不可避免,但是对于运动性疾病则可以通过相关防治措施来加以预防。应提高官兵对于军事训练中伤病的基本认识,以此来减少军事训练伤的发生率。将伤病的各项防治措施找出来,根据具体的伤病情况来采取有针对性措施,缩短伤员的康复时间,尽可能避免对部队军事训练效果与进程造成的影响。上文总结了军事训练的常见诱发因素,同时给出了具体化的防护措施,希望可以为有需要人士提供参考。参考文献:

军事训练伤病防治

第四讲军事训练伤病防治 一、军事训练伤病简介 (一)军事训练伤的概念 军队 (包括现役和预备役)、武警、民兵及其它接受军事训练的人员因训练导致肌肉骨骼系统的急、慢性损伤,称为军事训练伤。 (二)军事训练伤分类 按损伤部位分:(1)骨与关节损伤。(2)软组织损伤。(3)下腰部损伤:如急性腰扭伤、慢性腰肌劳损、肌筋膜炎、腰椎问盘脱出症等。(4)其它:肌腱炎、腱鞘炎、肌纤维织炎、滑囊及滑膜炎等损伤性炎症。 按损伤病程分:(1)急性损伤:短时间内遭受暴力所致的损伤。(2)慢性损伤:多由急性损伤处理不当转变而来。 按损伤程度分:(1)轻度损伤:有较轻功能障碍,需暂时减少患部活动。(2)中度损伤:有明显功能障碍,需停止患部练习。(3)重度损伤:完全不能参训需住院治疗 (三)军事训练伤发生原因 (1)心理素质因素: 心理问题一直是困扰战士并导致训练伤发生的重要因素,特别是新兵集训期。由于新兵来自祖国的四面八方,生活环境变化大,思乡情绪较重,缺乏训练基础,部分人员容易产生畏惧、紧张、焦虑、厌烦等不良情绪,在训练时精力难于集中,动作僵硬变形,身体协调性和准确性都会降低,导致训练中受伤。 (2) 身体素质和解剖结构因素:身体素质是进行体能训练和军事技术操作的保证。入伍前经常进行体育锻炼的士兵,其训练伤的发生率低,身体耐力相对较强。一些骨关节的结构因素也是造成训练伤的原因,如先天髋过度外旋、足过度旋前等。身高与身体质量的比值越大,损伤的机会越多。一般认为,身材矮小的人易发生训练伤;肥胖也被公认为是训练损伤的危险因素,其显著增加下肢在运动中的负荷,增加损伤机会。此外,吸烟、食物摄入限制都是危险因素。女性肌肉含量比男性少,支持性也小,受伤率高于男性,而且女性内分泌因素也可能影响应力性骨折的发生。 (3) 训练科目的影响:训练伤的发生与训练科目的强度、频率、难度有直接关系,训练科目强度、频率、难度越高,训练伤的发生率越高。训练科目太集中及安排不合理超过机体生理阈值为训练伤的致伤因素。不同的科目发生不同的训练伤:夜行军易致踝关节扭伤,投掷手榴弹训练易致肩关节扭伤和肱骨骨折,双杠倒立的跌伤易产生胸颈部的外伤,倒功训练易致颅脑损伤等。 (4) 训练环境的影响。训练场地是否符合要求? 场地过硬、过滑、不整洁等,都会增加下肢承受应力,地面过硬也是造成颈椎损伤最常见原因。场地凹凸不平,易致扭伤或跌倒损伤,而过于柔软的场地虽能减少冲击力,却易致膝踝关节扭伤。训练器材是否完好无损,如单双杠、独木桥等的牢固性与稳定性,受训人员着装、鞋的保护作用是否起效等。训练的准备活动是否充分,准备活动可提高肌肉组织的神经兴奋性,加强肌肉韧带的伸展与柔韧性,并促进

关于军事训练伤的讨论

关于军事训练伤的讨论 摘要:军事训练具有极强的针对性,高强度性和危险性,而一些官兵由于防护意识不强,对 训练伤认识不够,容易导致训练伤的发生。我们在进行军事训练时,应该积极预防运动损伤,进行科学锻炼。预防的原则是综合性的,这在军事训练中非常重要。 关键字:军事训练伤;防护意识;训练科学性。 身在军校,军事训练是我们学员义不容辞的必修课。军事训练对于我们来说已经不同于地方大学体育活动的作用和意义。首先它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即我们进行的军事训练活动与我们提高打赢本领所应具备的能力素质相对应,比如短距离冲刺跑对应于应对突发情况所需要的爆发力,长距离负重跑对应于长途奔袭所需要的耐力,仰卧起坐对应于与敌战斗所需要的核心力量等等。其次它具有高强度性,即同一般的体育活动相比它具有更高的要求和强度,需要我们付出更多的努力和汗水。最后它具有危险性,即军事训练可能对受训者自身造成伤害,带来安全上的隐患和威胁。在这里我就想论述一下关于军事训练伤的问题。 一.军事训练伤的概念和分类 军事训练是部队平时的中心任务,在实施训练过程中,一些官兵由于防护意识不强,对军事训练伤认识不够,防护措施不落实,组织训练方法不科学及心理素质欠佳等因素,容易导致训练伤的发生,不仅会影响正常的教学训练,严重的还会导致终身疾患。 军事训练伤主要分为三大类,即软组织损伤,骨损伤和器官损伤。软组织损伤主要包括擦伤、挫伤、脱伤、急性腰扭伤、慢性腰肌劳损、腰椎间盘脱出、腱炎及腱鞘炎、肌筋膜炎、滑膜炎。软组织损伤在我们军校学员中十分常见,而据我所知绝大多数的软组织伤都集中在肩部,腰部和膝盖三个部位。骨损伤主要包括骨折、关节脱位、关节扭伤。骨损伤的发生绝大多数是因为意外受伤,极少是由于受训者先天性的骨质的缺陷。器官损伤主要包括头、胸、腹内脏器以及眼、耳

军事训练伤的防治

军事训练伤的防治 军事训练是部队平时的中心任务,在实施训练过程中,一些官兵由于防护意识不强,防护措施不落实,组织训练方法不科学及心理素质欠佳等因素,容易导致训练伤的发生。为了保障和提高部队的训练效果,分析部队军事训练伤发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提出预防措施,降低训练伤发生率,提高部队战斗力。结合基层连队的训练情况,浅谈常见军事训练伤的发病原因,分析致伤因素及防治措施 1军事训练伤的发生和影响因素 训练科目:训练伤的发生与训练的强度、频率、难度有直接关系,强度、频率、难度越高,训练伤的发生率越高。训练科目太集中及安排不合理超过机体生理阈值为训练伤的致伤因素。不同的科目发生不同的训练伤:夜行军易致踝关节扭伤,投掷手榴弹训练易致肩关节扭伤和肱骨骨折,双杠倒立的跌伤易产生胸颈部的外伤,倒功训练易致颅脑损伤等。 2训练环境 2.1训练场地是否符合要求场地过硬、过滑、不整洁等,都会增加下肢承受应力,地面过硬也是造成颈椎损伤最常见原因。场地凹凸不平,易致扭伤或跌倒损伤,而过于柔软的场地虽能减少冲击力,却易致膝踝关节扭伤。 2.2训练器材是否完好无损,如单双杠、独木桥等的牢固性与稳定性,受训人员着装、鞋的保护作用是否起效等。

2.3训练的准备活动是否充分,准备活动可提高肌肉组织的神经兴奋性,加强肌肉韧带的伸展与柔韧性,并促进思维活动,有利于身体处于良好状态,以提高训练成绩并预防训练伤发生。 2.4心理是否平衡心理因素是训练伤发生的重要 因素,心理上的不适应会引发整生理和精神状态的失调,尤其是新兵缺乏训练基础,部分受训人员有畏惧、焦虑的情绪,影响其身心的放松,肌肉韧带关节僵硬,动作不协调,易导致训练伤的发生。 2.5训练部位训练伤发生的部位与主要受训部位 相一致。训练伤损伤部位见四肢,尤其好发于下肢,如急性创伤性损伤与过劳性损伤。Lauder等通过研究发现,对于男性与女性来说,膝盖都是最易受伤的部位,尤以其前交叉韧带为最。训练中,下肢承受的负荷最重,应力长期作用于下肢,增加了下肢受伤机会。 3军事训练伤的分类 军事训练伤是由于军事训练直接导致参训人员组织 器官功能障碍。 3.1软组织损伤主要包括擦伤、挫伤、撕裂撕脱伤、急性腰扭伤、慢性腰肌劳损、腰椎间盘脱出、腱炎及腱鞘炎、肌筋膜炎、滑膜炎。 3.2骨关节损伤主要包括骨折、关节脱位、关节扭伤。 3.3器官损伤主要包括头、胸、腹内脏器以及眼、耳等的损伤。 4军事训练伤的预防措施 预防军事训练伤要从“生理-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角

(完整版)军事训练损伤的防治

军事训练损伤的防治 一、预防军训伤的基本原则 1、把握科学训练的原则 2、提倡循环训练法严 3、格按军事训练大纲进行训练和定期考核 4、强调训练前后的热身和放松 5、保证足够睡眠 6、加强训练场地、设施、器材设备的建设 7、加强军事训练中的自我监督 (一)把握科学训练的原则。各级军训部门在制定具体训练计划时,应征求同级卫生部门的意见,要求军政部门必须了解和掌握训练伤防治知识,这是预防训练上发生的重要保证。 (二)提倡循环训练法 下肢运动 ----上肢运动 ---下肢运动 强度大 ---- 小 ---- 大 室外操课----室内授课 ----室外操课 (三)各项训练前应充分的准备活动 通过比较缓和的体操、慢跑,使关节、肌肉、内脏器官和神经系统的功能更好地活动。 (四)训练结束前进行放松运动 剧烈的运动时肌肉、组织、血管处于高度扩张状态,如果突然停止运动,使血液大量淤积在肌肉组织中,而易发生一过性闹缺血,导致训练晕厥,“重力性休克”。或由于局部肌肉组织内乳酸浓度过高,出现肌肉的顽固性酸痛。原因:长时间剧烈训练训练前准备活动不充分缺钙。为什么不提倡

战士带伤训练,因为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不要认为“轻伤不下火线”“带伤训练就是表现”;为什么不提倡饭后马上训练饭后人体肠胃道为了消化食物,需要大量的血液,以促进其蠕动和吸收食物中的各种营养物质,并进行复杂的代谢活动。这样供给头部和四肢肌肉的血量相应减少。头晕、注意力无法集中、四肢疲乏、精力涣散、动作变形。饭后不要大量的运动、较高难度的训练 (五)训练结束后饮食方面应注意 一.不要大量饮水,不能饮凉水 二.不易马上吃饭和吃冷食 训练后,胃肠的温度还没降至正常,大量饮水,尤其喝凉水,冷饮,就会引起胃肠血管的强烈收缩,导致腹痛,腹胀。少喝一些温水,禁止喝冷水,冷饮排汗多时,应喝些淡盐水。训练时,全身的血液比较集中的供应给运动器官,而腹腔内的器官的血液供应则相对减少,如果训练后急忙喝水,吃东西就会增加消化器官的负担,引起胃肠疾病。运动后,休息半个小时再进餐。 (六)训练结束后洗浴方面应该注意 一是不能马上洗冷水澡或洗头、洗脸,二是不能马上洗热水澡。剧烈运动使血液循环加快,大量产热,若遇凉水,会使毛孔闭塞,同时血管骤然收缩,而使体内余热不能散发,容易发病,如感冒,头痛等。运动停止后,身体由于运动使心率加快,肌肉收缩增加。热的刺激会使皮肤血管扩张,而使重要器官(心、脑)缺血。易发生头晕,眼花,心慌,胸

军事训练伤的发生与预防

军事训练伤的发生与预防 发表时间:2018-08-09T11:17:36.787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19期作者:齐伟豪 [导读] 摘要:在军事训练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在这当中训练损伤是最严重的,由此带来的不良影响不仅对受训人员的人身健康、学习进度造成损害,而且处理不及时还可能使人残废甚至死亡。 身份证号码:13018319940109XXXX 摘要:在军事训练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在这当中训练损伤是最严重的,由此带来的不良影响不仅对受训人员的人身健康、学习进度造成损害,而且处理不及时还可能使人残废甚至死亡。同时,对国防教育训练也会造成负面社会影响和学员的心理问题。因此,不论军事训练技术水平如何,只要进行军事训练,就要有合理科学的训练安排和必要的防护,就能避免不必要的损伤。 关键词:军事训练伤;发生;预防 当前全军按照大抓训练的要求,使军事训练水平逐渐提高,对提升学员的身心健康,提高学习成绩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尚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员的身心健康,制约了训练进程。军校新入学学员以青壮年为主体,群体体质相对较好、预防措施易于实施和控制,相关医学干预的依从性好;与普通部队比较,其文化水平较高,培养预期目标高,培养成本大,训练安排紧凑,时间紧任务重,基础体能素质较差,训练伤发病率也高于普通部队。因此加强军事训练伤的发生与预防方面的研究势在必行。 1常见军事训练伤分类及致伤原因 国内《军事训练伤诊断标准及防治原则》将军事训练伤分为软组织损伤、骨关节损伤和器官损伤。军事训练常见训练伤其特点主要为:①多为骨骼肌肉损伤。朱晓俊的调查显示,职业损伤中,肌肉骨骼损伤占45.8%,其中在训练场合肌肉骨骼损伤占81.02%。牛素玲报道,军事训练的损伤以腿部肌肉拉伤最常见(55.7%),其次为踝扭伤(35.2%)、腰肌损伤(34.7%);②受伤方式多以拉伤、扭伤为主。2016-10美国消防协会(NFPA)发布的数据显示,军事训练常见伤是拉伤、扭伤或肌肉疼痛(52.7%),其次是擦伤、切割伤、出血(13.6%)。Vaulerin等的调查研究显示,64%的军事训练伤为扭伤和拉伤。Frost等报道,军事训练中主要的损伤类型是扭伤和拉伤。Hong 等的研究表明,扭伤是最多的受伤类型。Taylor等的研究表明,每年的军事训练伤使财政的负担较重,约占所有因伤支出费用的34%。国内有学者报告,1671例军事训练伤的类别以扭伤、骨折和挫伤为主,且肌肉拉伤、擦伤、关节扭伤和腰肌劳损发生率较高;③受伤部位主要是踝、腰、背及膝关节。Vaulerin等报道,军事训练时最容易受伤的部位是背部,Frost等研究报道最常见的受伤部位是膝关节、背部、肩部和脚踝,焦爱红等报道,膝关节是最容易受伤的部位。Hong等对437名参与军事训练的学员的调查研究表明,约50%的学院有≥3处损伤。国内学者虽陆续对军事训练作出研究,但与其他兵种相比,仍存在不小的差距。 2军事训练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2.1重复研究较多 2.1.1研究对象重复 查阅文献过程中发现,诸多作者分别研究了空军部队、海军部队、武警部队、边防部队以及陆军部分兵种的新兵训练伤预防问题。 2.1.2研究内容重复 多数研究把注意力放在新训,只有少数研究在时间上能贯穿新兵整个第一年的训练。同时,研究者参考和借鉴国际上训练伤发生机制研究的新内容和新动向还不多,思维还较为局限。 2.1.3研究方法重复 研究者普遍采用了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分析新兵训练伤发生现状,基本沿用了确定研究样本、制定筛选标准、统计分析数据、得出结论和提出建议的固定模式。为此,要科学确定研究对象,注重研究新兵训练伤发生的普遍规律,进一步深入挖掘研究内容,多采用实验性研究方法,尽量避免重复研究,探索出更有价值的新兵训练伤预防研究成果。 2.2致伤因素研究不够深入 一方面是重点不明确,众研究者在研究新兵训练伤致伤因素时,罗列的因素既有主观能力不足,又有客观条件制约,既有内部机制问题,又有外部环境影响,虽然各种因素都与训练伤发生有关,但并没有抓住根本性问题。另一方面是分析不透彻,研究者提到的训练的强度和频率、营养状况、骨骼异常等因素易导致训练伤,但在进一步分析时,并没有阐述清楚。比如在分析队列训练强度和长跑距离导致疲劳性骨折时,应充分研究其内在致伤机理,得出不同人群发病的临界训练强度,从而提出有指导性的组训意见供部队学习和参考。 3军事训练上的预防 3.1加强训练管理科学性 科学合理地安排军事训练计划是预防军事训练伤发生的重要环节。军事训练计划的制定必须按照军事训练条例和大纲的要求,合理安排训练科目,不搞急于求成,突击达标,要做到精心策划,严密组织,按照先简后繁,先易后难,先弱后强,先小后大的渐进方式安排进度和强度,避免单一动作过度训练。在完成制定的军事训练任务的前提下,既保证军事训练质量的达标,又要最大限度地降低军事训练伤发生率,做到体力、技巧运动相结合,以尽量避免和减少训练伤。既保护部队官兵的军事训练热情,又考虑了人体心理生理的适应及承受能力,不仅可以有效地克服训练中容易致伤的内外因素,而且能降低训练伤发生率,从而提高训练质量和效果。 3.2做好训练前的心理辅导 学员训练时间内产生训练倦怠和训练伤病显著相关,影响训练效果,增加伤病发生,延长康复时间。开设心理咨询,由各连队指导员负责,各新训班长具体实施,深入一线班排了解情况,重点关注情绪波动大、有可能出现心理问题的学员,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及时进行心理疏导,调整参训人员心理状态,不断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3.3重视卫生监督、控制可改善危险因素 卫生监督可了解当前存在的问题,为设定需改进目标和某种干预措施提供必要的数据,并可作为评价某种干预是否成功的工具。更好地描述和解释所获资料能够更加准确地了解军事训练伤的特点,帮助确定军事训练伤的高危人群,识别军事训练伤危险因素,采用风险管理干预等相关措施控制可改善危险因素,尽量减少训练伤的出现。为预防和减少训练伤的发生,我国部队自1992年建立了疾病监测体系,2013年要求军事训练伤上报汇总,通过该报告了解部队训练伤多发科目、发生特点以及影响因素等情况。卫生监督可预测军事训练伤的发生情况,为制订相关防控措施提供依据。军事医学科学院卫生学环境医学研究所1998年起草的《士兵体能训练卫生规范》强调了三方面内

常见军事训练伤的防治

常见军事训练伤的防治 发表时间:2018-06-07T11:31:55.283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11期作者:邝绪[导读] 摘要:国防是保障国家发展的重中之重,而军人素质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军队的整体水平与实力,那么为了提升官兵的作战能力,军事训练是必不可少的。 身份证号码:41140219950622XXXX 摘要:国防是保障国家发展的重中之重,而军人素质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军队的整体水平与实力,那么为了提升官兵的作战能力,军事训练是必不可少的。军事训练伤指的是在军事训练中发生的骨关节、软组织等部位中产生的慢性或急性损伤,由于军事训练强度大,所以军事训练伤时有发生,这不仅仅会造化曾部分官兵身心受损,严重的更可能造成伤残或减员,由此有关人员与单位应做好相应的防护工 作,降低训练伤发生的机率,为训练效果与作战能力的提升做足准备工作。 关键词:军事训练;防治;原因 1.器械训练受伤 在军事训练之中,器械训练是重要环节,通过器械训练能够提升官兵全方位身体素质,如力量、柔韧度以及身体的协调性等等,但是由于器械训练常常会造成较大的身体负担,所以也是训练伤产生较为集中的部分。 在现阶段的军事训练大纲中将单杠作为器械训练的主要练习工具,而在单杠训练的过程中,要求参与人员有着较好的身体素质,并且要对身体技能以及相应的体育知识有所了解,在进行训练的过程中还应该注重技巧的把控,另外在训练的过程中更应该注重保护与管理工作,做到科学管理,保障训练安全性,做好准备工作的情况下,发生器械训练伤的机率是比较低的。 防治器械训练受伤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首先在训练的过程中应尊重官兵的身体素质,虽然我们为每个官兵制定适合身体素质的训练计划,但是在开展训练的过程中要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由简单的动作、次数向高难度深入,当其能够适应单杠训练之后在开展更深层次的训练;其次由于单杠训练中最为需要的就是官兵的上肢力气,所以针对这种情况为了避免拉伤或大负荷运动,应在平时加强其手臂、二头肌、三头肌以及手腕处的训练,做到循序渐进,最初可从俯卧撑、哑铃等动作做起,逐步提升力量,直至能够支撑身体负荷;最后就是在训练的过程中如果出现肘部肿痛的状况,就应停止训练就诊,因为通常情况下局部肿痛是疲劳性骨折的前兆。 2.匍匐训练伤 匍匐动作在军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现在已将匍匐前进最为步兵战术动作的一门基本训练科目,那么如果在匍匐训练的过程中,没有按照规定动作进行,就会产生一些急性、慢性伤。通常情况下,在该训练项目进行一到两周之后,一些参与人员常常会在自己的肘部关节后长出圆形包块,而这个包块则会导致疼痛,那么随着训练的持续以及时间的推移,包块尺寸也会越来越大,这种现象在民间有着“学生肘”等叫法。 通常情况下,一个正常的人肘后骨突处有滑囊组织,它能够分泌一定数量的滑液,从而起到润滑的作用,但是当该部位受到多次末才或肱三头肌腱过度屈伸活动时,则会产生滑液过多以及滑囊充血的症状,从而形成有(无)痛性及无功能障碍的囊性包块,这种问题的就需要进行及时的处理,发现时间比较早额话,则可以采用抽取的方式抽出多余液体,并注入有关药物,帮助恢复,一般情况下休息一周以内是可以痊愈的,如果发现的比较晚,或者采用以上治疗方式无效的情况下,则可以采取手术切除的方式达到治愈效果。 3.格斗训练伤 格斗训练是军事训练的重要项目之一,其不仅仅能够提升单兵作战能力,更能够培养士兵的应变能力,但是由于格斗训练有着较高的对抗性,训练强度又是比较大的,所以在训练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软组织及关节损伤。 在格斗训练之中,导致身体损伤发生的原因有以下几种:首先就是准备活动不充分,不能完全热身;其次就是场地条件较差,在格斗的过程中由于场地原因造成的身体损伤也是比较严重的;其次就是缺乏相应的应急机制;最后就是在进行训练的过程中,没有按照有关规定穿戴护具,并且不能把控动作要领而造成身体损伤。通过对以上因素的分析,在进行格斗训练的过程中就应该采取有效方式避免身体损伤:首先从官兵自身入手,提升其自我防护意识,在日常多进行柔韧性练习,全面提升身体素质;递次可通过腰功、臂功训练来提升身体相应部位的防御能力与进攻能力,保障身体稳定性的同时,提升灵活性;还可以采用倒功的方式,增强官兵自身的防护能力,在发生情况时能够以最快速度做出反应,保护身体安全,避免摔伤、扭伤等问题的出现;其次在进行格斗训练的过程中,依然要遵守循序渐进的原则,要从单体动作开始,逐步提升动作难度,等训练人员掌握格斗动作要领之后,视情况安排对抗训练,并且在训练之前一定要做好热身运动,舒展筋骨,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最后对抗的过程中应按照有关规定穿戴防具,并起在平整、硬度适中的场地中进行,并且做到一旦发生问题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救治,严格禁止带伤训练,避免伤势加重。 4.跑步膝 这种训练伤是由于身体某处长期处于疲劳状态所导致的膝关节疼痛,其在长距离奔跑中最容易发生,通过有关研究我们不难发现,这种症状的产生与跑步过程中负重量大得多大小以及跑步路程的远近以及速度等有着诸多关联,那么为了避免跑步膝症状的产生就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首先就是要采用科学的方法组织跑步计划,结合士兵身体素质以及训练场地等多种因素进行考虑;其次就是要根据驻地周边的情况采用不同的训练方法,如驻地附近有山则可以爬山为主要方式,如果没有山,则可次啊用越野训练的方式,本身跑步的过程中就是比较枯燥的,所以训练方法不能过于单调,要提升跑步的趣味性;第三还是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从受训部队的实际情况出发,有计划、有方法的逐渐提升训练强度,并且在选择地形的过程中也应做到有简单到困难,跑步速度则应由慢到快,可通过走跑结合的方式提升训练距离,着装方式上要由不负重到轻装再到全装甚至全装的基础上加大负重;最后要做到因人而异,对于队伍中体质较差、关节有旧伤或症状的训练人员,应根据不同情况予以特殊照顾。 5.疲劳骨折 人类的骨头也是有最大承载能力的,如果外部施加的压力过大则会造成变形,而疲劳性骨折是因为超负荷的机能活动在骨骼皮质的重要区域内引起额外的细胞微损伤,这种微损伤逐渐累积,当其超过机体骨修复能力(即骨损伤大于骨修复)时,就会发生骨骼的整体性破裂,这是军事训练中比较常见的一种问题。那么预防疲劳性骨折就应科学的组织训练,在训练前做好准备工作,对于一些训练强度过大的项目不宜过于集中,可在间期增加齐步走、慢跑等项目;再新兵训练的过程中要不断培养他们对于体育运动的热爱,自觉锻炼,提升自身素质,减少疲劳性骨折的发生。

高原常见军事训练伤

高原常见军事训练的防治原则 军事训练是部队平时的中心任务,由于我们部队长期驻在平原,在突然进驻在高原地区,生活、训练等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实施训练过程中,一些官兵由于缺乏对高原地区的认识,防护意识不强,防护措施可能落实不倒位,组织训练方法不科学及心理素质欠佳等因素,容易导致训练伤的发生。为了保障和提高部队的训练效果,有针对性地提出预防措施,降低训练伤发生率,提高部队战斗力。我们医务人员要结合基层连队的训练情况,对常见军事训练伤的发病原因要进行分析,为他们有针对性的指导及提出防治措施。 一.军事训练伤的发生和影响因素 1.训练科目:训练伤的发生与训练的强度、频率、难度有直接关系,强度、频率、难度越高,训练伤的发生率越高。训练科目太集中及安排不合理超过机体生理阈值为训练伤的致伤因素。不同的科目发生不同的训练伤:夜行军易致踝关节扭伤,投掷手榴弹训练易致肩关节扭伤和肱骨骨折,双杠倒立的跌伤易产生胸颈部的外伤,倒功训练易致颅脑损伤等。 2.训练环境训练场地是否符合要求; 场地过硬、过滑、不整洁等,都会增加下肢承受应力,地面过硬也是造成颈椎损伤最常见原因。场地凹凸不平,易致扭伤或跌倒损伤,而过于柔软的场地虽能减少冲击力,却易致膝踝关节扭伤。训练器材是否完好无损,如单双杠、独木桥等的牢固性与稳定性,受训人员着装、鞋的保护作用是否起效等。 3.训练的准备活动是否充分:准备活动可提高肌肉组织的神经兴奋性,加强肌肉韧带的伸展与柔韧性,并促进思维活动,有利于身体处于良好状态,以提高训练成绩并预防训练伤发生。心理是否平衡心理因素是训练伤发生的重要因素,心理上的不适应会引发整生理和精神状态的失调,尤其是新兵缺乏训练基础,部分受训人员有畏惧、焦虑的情绪,影响其身心的放松,肌肉韧带关节僵硬,动作不协调,易导致训练伤的发生。 二.军事训练伤的分类;军事训练伤是由于军事训练直接导致参训人员组织器官功能障碍。 1.软组织损伤; 主要包括擦伤、挫伤、撕裂撕脱伤、急性腰扭伤、慢性腰肌劳损、腰椎间盘脱出、腱炎及腱鞘炎、肌筋膜炎、滑膜炎。 2.骨关节损伤:主要包括骨折、关节脱位、关节扭伤。 3.器官损伤; 主要包括头、胸、腹内脏器以及眼、耳等的损伤。 4.训练部位; 训练伤发生的部位与主要受训部位相一致。训练伤损伤部位见四肢,尤其好发于下肢,如急性创伤性损伤与过劳性损伤。通过研究发现,对于男性与女性来说,膝盖都是最易受伤的部位,尤以其前交叉韧带为最。训练中,下肢承受的负荷最重,应力长期作用于下肢,增加了下肢受伤机会 5.容易发生的训练伤:通过调查发现,过劳性损伤中应力性骨折最常见,次为滑膜炎和跟键炎。急性创伤性损伤中,以关节扭伤最为常见,次为挫伤、急性腰扭伤和擦伤;环境伤则以冻伤和冻疮多见。按单病种发生率前五位依次为:冻伤和冻疮、关节扭伤、软组织擦伤,急性腰扭伤、应力性骨折,以上5种军事伤累计占总伤率的67.75 % 。 三.军事训练伤的预防措施: 预防军事训练伤要从“生理-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角度出发,根据部队官兵的特点和部队训练大纲的要求,因势利导,最大限度地预防训练伤的发生。 1.训练管理加强科学性;科学合理地安排军事训练是预防训练伤发生的重要环节之一。科学制订训练计划和严密组织实施,不仅可以有效地克服训练中容易致伤的内外因素,而且能降低训练伤发生率,从而提高训练质量和效果。 2.加强军事训练安全和防护知识; 认真贯彻军队军事训练健康保护的相关要求和规定,要使全体参训人员充分认识预防训练损伤的重要性,普及训练伤的防护知识,了解器械训练

分析基层部队常见军事训练伤的发生原因及预防措施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2f4609809.html, 分析基层部队常见军事训练伤的发生原因及预防措施 作者:蒙廷廷于加存孙振文 来源:《好日子(下旬)》2018年第11期 【摘要】由于我国部队军事训练的医学研究不断的深入还有普及,我国不对军事训练的伤病防治方面的水平也逐渐的提升。由于训练伤的原因,已经对基层不对的训练进程还有训练的效果造成了很多的不良影响,极大的缩减了部队的战斗力。基于此,文章对于基层部队常见的军事训练伤发生的原因以及相应的预防措施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基层部队常见军事训练伤;原因;预防措施 经过研究发现,基层部队的常见的军事训练伤是多种多样的,其中,创伤的发生频率是最高的,其次是运动性的疾病。其实在训练的过程中发生训练伤是在所难免的,虽然一些创伤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其中大部分的一些运动性疾病是可以避免的。所以,相关的训练人员应该提升自己对于军事训练伤的认识,做到有效的避免,降低军事训练伤的发病率。近年来,我们也针对基层部队的一些常见的基层训练伤发生的原因进行了总结,并且制定了相关的预防措施。 一、基层部队常见军事训练伤的发生原因 (一)对于基层部队官兵的心理教育不到位 心理状态是否稳定也是影响训练伤的一个重要的原因。由于很多的基层部队士兵在刚刚入伍之后,面对之前从来没有面对过的训练强度,一时之间难免会不适应,产生一些畏难的心理,继而引发一系诶厌烦、紧张、焦虑等情绪。从而在训练的过程中不利于身体的放松还有注意力的集中。然后就有可能导致被训练人员自身身体肌肉的僵硬还有关节和韧带的僵硬,身体没有在一个放松的条件下,身体的协调性就会大大的降低,就容易造成关节、韧带等的拉伤、挫伤等。同时对于新兵的心理教育没有得到相应的重视。思想教育工作落实的不到位,没有及时给他们做心理的疏导,从而引发了很多的训练伤。 (二)防护意识差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不管是训练人员还被训练的人员,他们在训练的过程中都不是十分的重视训练过程中的防护工作,很多的基层部队在训练之前都没有做好准备活动,且很多的防护器材也非常的缺乏。 (三)防护指导工作落实的不到位

常见军事训练伤的防护

常见军事训练伤的防护 军事训练伤是指军事训练时直接导致参训人员的组织器官功能障碍或病理改变。按受伤部位不同分为软组织损伤、骨关节损伤和器官损伤三大类。 普及军事训练伤的防护知识,指导大学生科学施训,防止军事训练伤发生,减少训练减员,提高训练质量,对保证训练任务完成具有重要意义。以下重点介绍几种常见军事训练伤的防治。 一、应力性骨折 人体骨骼是坚固的组织,非强大暴力一般不易造成骨折,但反复超负荷的应力、张力、剪力等因素作用或者疲劳、损伤的肌肉反复不协调收缩,可以造成骨骼“疲劳”损伤断裂,医学上称之为应力性骨折或疲劳骨折。 (一)主要表现 应力性骨折一般无明显急性外伤史,早期不易发现。当参训者四肢某部位出现无明显原因的较为固定的疼痛,并在疼痛出现前有一周至数周的强度较大的训练,而且疼痛随强度加大而加重。 (二)防治要点 1.针对长跑、武装越野或背沙袋跑及正步训练等课目,应进行科学计划、合理安排,强调实施“循环训练法”,克服单一动作长时间超负荷重复训练,严格要求熟练掌握动作要领。 2.当有先兆症状出现时,应及时调整训练内容、时间和强度。

3.发生应力性骨折,应予以停止训练,休息7—10天,同时辅以物理治疗,以避免显性、完全性骨折的发生。 二、肩关节前脱位 肩关节属球窝关节,其特点是活动范围大而稳定性差,故较易脱位。在军事训练损伤中以前脱位为最常见。 (一)主要表现 多表现为肩部外伤后出现局部肿胀、疼痛、畸形、活动障碍等症状。 (五)防治要点 1.实施科学训练、规范动作要领。克服恐惧害怕心理、尽量减少动作失误。 2.重视训练前的热身运动。 3.加强肩周肌肉力量及其关节的柔韧性和灵活度训练,将有利于提高肩周关节稳定性和抗损伤能力。 4.一旦确诊,立即由专科医师进行手法复位。复位后关节须停止运动3周,否则易发生习惯性脱位。 三、膝关节损伤 膝关节是人体关节面最大,杠杆作用最强,负重较大的关节,也是容易发生损伤的关节之一,如创伤性滑膜炎、半月板、前后交叉韧带、内外侧副韧带损伤以及关节软骨、骨损伤等,均为军事训练中的常见损伤。 (一)主要表现

军事训练伤的防治体会

【摘要】坚持“预防为主”是减少军事训练伤发生的根本方法,本文针对常见军事训练伤的发生原因,提出了“预防教育为主、提高心理素质”,“强化技术规程、规范器材维护”四个方面的具体做法。 【关键词】军事训练训练伤防治 军事训练伤是和平时期部队非战斗减员的主要原因,特别是打赢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的迫切要求,全军军事训练正如火如荼的展开,减少训练伤是各级指战员和医务人员的共同课题。2003年以来,我院、大队在军事训练伤方面变教训为动力,走出了困惑,军事训练伤显著减少,经统计,我院、大队1999~2002年在职干部学员、入伍大学生、士兵和新兵共计8500多人的军事训练中,各种训练伤占总人数的38%,严重训练伤为致亡1人,致残1人,骨折10多人,严重椎间盘突出5例,牵扯了各级抓教学的精力,影响了院校教学,也给当事人造成很大的痛苦,在沉重的教训面前,院党委高度重视,从机关到基层,从领导到士兵,从学员队、分队到门诊部,从2003年初开始,迅速掀起了预防军事训练伤的高潮,各部门各单位就训练伤的预防制定了行之有效的措施,特别是门诊部,除了健康教育、心理辅导外,还进行了训练伤的救治演练,购置了部分医疗设备,训练伤的救治水平不断提高,2003~2006年各种训练伤在训练人员增加的情况下发生率仅为8.5%,除有3人一般骨折外,无其它严重军事训练伤,提高了军事训练的效益,也促进了官兵的健康。我们的体会是军事训练伤的预防不是哪一个部门的工作,而是要领导重视,各部门通力配合,形成齐抓共管,群抓群防的合力。2003年以来的具体做法如下: 1 强化训练伤的预防教育,在广泛性上下功夫 从军事主官到政治主官,从干部到士兵,从教员到学员,从全体训练人员到各级保障人员,一人不漏的参加教育和培训,采取大课教育与分组教育结合的方式,特别是分组教育、讨论和查找隐患,如训练组、保障组,学员组、士兵组等从各自实际出发对预防训练伤发挥了积极作用。从而使官兵熟悉训练伤的发生机制,增强训练时的自主保护意识,从“要我防”变为“我在防”,达到了群抓群防的效果。 2 强化训练规章和操作规程,在科学性上下功夫 根据每年综合演练的地域、气候特点的不同制定不同的训练伤防治预案,我院、大队综合演练中走过高原,翻过天山达板;走过叶鲁番,战风沙,抗高温;走过戈壁荒山,练野外生存。进行了铁路输送,快速机动车输送和直升机迅速输送等。我们平时的一切训练都在为较好的完成综合演练而努力。如果没有科学的组训方法是完成不好综合演练任务的。一是抓住理论学习关。通过学习掌握训练的目的、方法和操作要领,可能发生的训练伤及防护要领。二是抓好训练前的准备关。必须做好训练前的活动准备,如进行器械、障碍等训练前的活动等,特别是新疆冬季时间长,训练前活动显得尤为重要。三是抓住循序渐进由易到难关。在这方面我们是有教训的,为此强调循序渐进、坚持经常的原则,如五公里武装越野,单双杠练习,障碍训练等坚持,由简单到复杂,由个别到综合,由易到难等原则。四是抓准训练中的问题关。在科学训、科学练的基础上也要注重科学的总结,以使类似的问题不再发生。 3 规范场地器材和救护,在保障到位上下功夫 加强对训练器材的维护、保养,对容易发生训练伤的障碍物或器材进行维修、改造或更换

军事训练伤的发生与预防

军事训练伤的发生与预防 摘要:在军事训练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在这当中训练损 伤是最严重的,由此带来的不良影响不仅对受训人员的人身健康、学习进度造成 损害,而且处理不及时还可能使人残废甚至死亡。同时,对国防教育训练也会造 成负面社会影响和学员的心理问题。因此,不论军事训练技术水平如何,只要进 行军事训练,就要有合理科学的训练安排和必要的防护,就能避免不必要的损伤。 关键词:军事训练伤;发生;预防 当前全军按照大抓训练的要求,使军事训练水平逐渐提高,对提升学员的身 心健康,提高学习成绩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尚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在一定程度 上影响了学员的身心健康,制约了训练进程。军校新入学学员以青壮年为主体, 群体体质相对较好、预防措施易于实施和控制,相关医学干预的依从性好;与普 通部队比较,其文化水平较高,培养预期目标高,培养成本大,训练安排紧凑, 时间紧任务重,基础体能素质较差,训练伤发病率也高于普通部队。因此加强军 事训练伤的发生与预防方面的研究势在必行。 1常见军事训练伤分类及致伤原因 国内《军事训练伤诊断标准及防治原则》将军事训练伤分为软组织损伤、骨 关节损伤和器官损伤。军事训练常见训练伤其特点主要为:①多为骨骼肌肉损伤。朱晓俊的调查显示,职业损伤中,肌肉骨骼损伤占45.8%,其中在训练场合肌肉 骨骼损伤占81.02%。牛素玲报道,军事训练的损伤以腿部肌肉拉伤最常见 (55.7%),其次为踝扭伤(35.2%)、腰肌损伤(34.7%);②受伤方式多以拉伤、扭伤为主。2016-10美国消防协会(NFPA)发布的数据显示,军事训练常见 伤是拉伤、扭伤或肌肉疼痛(52.7%),其次是擦伤、切割伤、出血(13.6%)。Vaulerin等的调查研究显示,64%的军事训练伤为扭伤和拉伤。Frost等报道,军 事训练中主要的损伤类型是扭伤和拉伤。Hong等的研究表明,扭伤是最多的受伤类型。Taylor等的研究表明,每年的军事训练伤使财政的负担较重,约占所有因 伤支出费用的34%。国内有学者报告,1671例军事训练伤的类别以扭伤、骨折和 挫伤为主,且肌肉拉伤、擦伤、关节扭伤和腰肌劳损发生率较高;③受伤部位主要是踝、腰、背及膝关节。Vaulerin等报道,军事训练时最容易受伤的部位是背部,Frost等研究报道最常见的受伤部位是膝关节、背部、肩部和脚踝,焦爱红等报道,膝关节是最容易受伤的部位。Hong等对437名参与军事训练的学员的调 查研究表明,约50%的学院有≥3处损伤。国内学者虽陆续对军事训练作出研究, 但与其他兵种相比,仍存在不小的差距。 2军事训练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2.1重复研究较多 2.1.1研究对象重复 查阅文献过程中发现,诸多作者分别研究了空军部队、海军部队、武警部队、边防部队以及陆军部分兵种的新兵训练伤预防问题。 2.1.2研究内容重复 多数研究把注意力放在新训,只有少数研究在时间上能贯穿新兵整个第一年 的训练。同时,研究者参考和借鉴国际上训练伤发生机制研究的新内容和新动向 还不多,思维还较为局限。 2.1.3研究方法重复 研究者普遍采用了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分析新兵训练伤发生现状,基本沿用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