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Bcl-2与细胞凋亡

Bcl-2与细胞凋亡

Bcl-2与细胞凋亡
Bcl-2与细胞凋亡

Bcl-2与细胞凋亡

摘要Bcl-2基因是一原癌基因,能抑制细胞凋亡。但近年研究发现,存在有Bcl-2敏感和不敏感的细胞凋亡现象。Bcl-2抑制细胞调亡的机制目前仍然不清,大多认为与Bcl-2的细胞内抗氧化作用及抑制钙离子的跨膜运动有关。最近,Reed提出Bcl-2具有离子通道蛋白和吸附/锚定蛋白的双重特性,并阐述了Bcl-2抑制细胞凋亡的某些机制。

关键词:Bcl-2;细胞凋亡

自从1972年Kerr提出细胞凋亡(aoptosis)的概念至今,人们对细胞凋亡现象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但是,凋亡的分子和生化机制迄今尚未彻底明了;而已形成的初步认识大多源于对Bcl-2基因家族的研究。已知,调亡进程可分为三个时相:诱导期,效应期和降解期。在诱导期,细胞接受各种信号从而引发各种不同的效应:进入效应期后,经过一些决定细胞命运(存活/死亡)的分子调控点,细胞进入不可逆的程序化死亡,这些调控分子包括一系列原癌基因和抑制癌基因的产生,其中Bcl-2家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降解期则产生可见的凋亡现象[1]。

Bcl-2基因(即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基因)是一种原癌基因,它具有抑制凋亡的作用,并用近年来的一些研究已开始揭示这一作用的机制。目前已经发现的Bcl-2蛋白家族按功能可分为两类,一类是象Bcl-2一样具有抑制凋亡作用,如哺乳动物的Bcl-X1、Bcl-W、Mcl-1、A1、线虫Ced-9、牛痘病毒E1B119kD等,而另一类具有促进凋亡作用,如Bax、Bcl-Xs、Bad、Bak、Bik/k、Bid和Harakiri[2]。

最初在血液淋巴细胞中发现Bcl-2能抑制细胞死亡,随后陆续在其它一些细胞中也发现Bcl-2的这种作用。但近年来研究发现,除些之外尚存在Bcl-2不敏感的凋亡途径。本文拟就凋亡与Bcl-2的关系及其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1 Bcl-2敏感的凋亡途径

Bcl-2可以抑制由多种细胞毒因素所引起的细胞死亡。Bcl-2的过度表达能增强所观察细胞对大多数细胞毒因素的抵抗性。这一发现使人们认识到凋亡的各种信号转导途径有一个共同的通路或交汇点,而该通路或交汇点受Bcl-2调节。实验表明,Bcl-2可增强细胞对大多数DNA损伤因子的抵抗性,抑制大多数化疗药物所引起的靶细胞凋亡,但其本身并不能抑制这些因素对细胞的损伤;同样地,它也不能促进DNA修复。p53蛋白是DNA损伤的一个分子传感器,已证实Bcl-2能抑制p53介导的凋亡,但不能抑制p53向核内转位或者p53介导的生长停滞,可能Bcl-2的作用是在DNA损伤后,阻止激活凋亡机制的信号到达其靶分子;在细胞毒性T细胞中,由颗粒酶B激活Caases家族的一个或多个半胱氨酸蛋白酶所诱导的凋亡不依赖于Bcl-2,颗粒酶B可能仅作用于凋亡路径中Bcl-2调节位点的下游。以上结果表明在凋亡途径中Bcl-2的作用位点在信号分子和效应蛋白酶之间的位置[2]。

Bcl-2抑制细胞凋亡可能与其以下几种作用有关:

1.1 细胞催抗氧化作用[3] 以往研究表明,在去除生长因子所诱发的凋亡中,活性氧损伤(ROS)是促发细胞死亡的主要诱因:Bcl-2的过度表达可减少氧自由基产生和脂质过氧

化物的形成。提示Cai等[4]的实验表明Bcl-2的抗氧化作用是间接的,即可能在于抑制超氧阴离子的产生而不是直接清除活性氧。细胞色素c(cytochrome c, Cyt c)作为呼吸链中重要的电子传递体,它从线粒体内膜上的释放会阻断电子向下游传递体,它从线粒体内膜上的释放会阻断电子向下游的传递,危及呼吸链的功能并导致超氧阴离子的加速产生;而Bcl-2可以抑制Cyt c的释放,从而抑制了超氧阴离子的产生。此外,Bcl-2还可以增加胞内的谷胱甘肽(GSH)等抗氧化剂,升高NAD+/NADH的比值,抑制和凋亡相联系的GSH降低,促进GSH进入核内,从而影响细胞的氧化还原状态。但也有证据表明,在没有自由基的情况下Bcl-2也能抑制凋亡。因此,Bcl-2的性质远非仅仅是一种抗氧化剂。

1.2 抑制钙离子跨膜流动Lam等曾报道钙泵特异性抑制剂Thaigargen(TG)诱导的WEH17.2等细胞的凋亡可被Bcl-2所抑制,其原因是Bcl-2抑制了Ca2+的跨膜流动,提示Bcl-2可通过调节胞内钙离子浓度来调节凋亡。然而Wei等[5]在神经元细胞GT1-7中发现Bcl-2中发现Bcl-2可抑制由TG所诱导的凋亡,但并不能抑制TG诱导的胞内钙离子浓度升高;同时Jason等[6]在中国仓鼠卵巢细胞5AHSmyc中去除细胞内贮存Ca2+后发现过度表达的Bcl-2仍可抑制凋亡,提示Bcl-2对胞内Ca2+浓度的调节作用也只能是其抑制凋亡的机制之一。

1.3 离子通道蛋白和吸附/锚定蛋白最近Reed[7]提出Bcl-2蛋白可能具有双重功能:离子通道蛋白和吸附/锚定蛋白,提出Bcl-2抑制凋亡的部分新机制。

1.3.1 离子通道蛋白体外实验证实,Bcl-2、Bcl-X1和Bax能在线粒体上形成离子通道,提示它们可能参与调节一些与凋亡有关的细胞现象,如线粒体通透性改变(巨孔形成)和线粒体释放凋亡蛋白本科激活因子——Cyt c和凋亡诱导因子(AIF)。过度表达的Bcl-2能抑制线粒体通透性改变,并影响巨孔的形成,从而抑制凋亡。但也有实验发现即使线粒体通透性未改变,Cyt c等凋亡激蛋白也可以释放到胞液中从而诱发细胞凋亡,因此这种观点还有待进一步证实。

在所观察的细胞系及多种情况下,凋亡的发生都伴有Cyt c从线粒体释放,继而伴有Caases 激活,而活化的Caases降解底物后,其蛋白降解产物又引起线粒体通透性改变,并最终导致凋亡发生[8]。Yang等[9]与Kluck等[10]发现Bcl-2可以通过抑制线粒体释放Cyt c来抑制凋亡,继而Roe等[11]和Zhivotovsky等[12]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证明了即使Cyt c已经释放入胞浆,Bcl-2仍能延迟细胞死亡,这是由于Bcl-2抑制了活化的Caases对线粒体释放的上游和下游都有Bcl-2调节凋亡的作用点。

AIF作为一种线粒体来源的效应蛋白酶,在分离在胞核中能诱导凋亡,同时还能激发线粒体通透性改变,诱导线粒体释放Cyt c和Caase-9,并在体外切割和激活其底物——半胱氨酸蛋白酶C32。体外研究发现,Bcl-2过度表达可能阻止AIF从分离的线粒体上释放,但它并能影响AIF的产生,同时也不能影响AIF促凋亡的功能[13]。

1.3.2 吸附/锚定蛋白在正常情况下Bcl-2通过其C端疏水残基的伸展而锚定在细胞内膜上,作为吸附/锚定蛋白,可把胞液蛋白固定在膜边,或是引导胞液蛋白与别的膜蛋白相互作用。

Bcl-2可与Bcl-2家族的Bcl-2家族的Bcl-X1、Bcl-Xs、Bax、Bcl-2、Bad和Mc1-1形

成同源的蛋白二聚体,而特定的蛋白二聚体则可作为在细胞死亡信号通路上的分子开关。例如,Bcl-2可与促凋亡Bax形成二聚体,如果Bax相对量高于Bcl-2,则Bax同二聚体的数量增多,从而促进细胞死亡;而如果Bcl-2相对量高于Bax,则促进形成Bcl-2/Bax异二聚体,并使Bcl-2同二聚体的量增多,从而抑制细胞死亡;而促凋亡分子和Bad和Bcl-则竞争结合细胞死亡抑制分子如Bcl-X1或Bcl-2,由此替换了Bax并促进Bax同二聚体形成,诱导凋亡。

另外,Bcl-2还可与Bcl-2家族外的11种蛋白质结合,包括蛋白激酶Raf-1、蛋白磷酸酶Calcineurin、GTP酶、R-Ras和H-Ras、p53-2、朊蛋白Pr-1、Ced-4、BAG-1、Nip-1、Nip-2和Nip-3,并由此实现其抗凋亡作用。

2 Bcl-2不敏感的凋亡途径[14]

Bcl-2抑制凋亡的作用并不是万能的,例如在细胞毒T细胞杀伤作用中,特定的淋巴因子撤离以及某些TNF受体家族介导的凋亡途径中Bcl-2不能抑制凋亡,其原因右能是这些凋亡诱导剂作用于Bcl-2下游或是独立于Bcl-2的其它凋亡路径。最近Scaffidi等[15]发现,Jurkat等细胞(Ⅱ型细胞)中Bcl-2可抑制TNF受体家族中的CD95(Apo-1/Fas)信号通路介导的凋亡,而在SKW6.4等细胞(Ⅰ型细胞)中Bcl-2则不能抑制这种信号通路介导的凋亡。其结果表明,凋亡途径对Bcl-2敏感与否可能与细胞类型有关。进一步研究发现,这种差异取决于线粒体是否参与这种凋亡途径,在Ⅰ型细胞中线粒体则未参与该凋亡途径。因此,Bcl-2可能只抑制依赖于线粒体的凋亡途径。

更进一步研究发现,来源于牛痘病毒的细胞因子应答修饰体A(crmA)是一种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serpin)类分子,能抑制一些Caases的功能。而来源于杆状病毒的P35蛋白也能抑制一些Caases的功能,而且它比CrmA具有更广泛的Caases抑制特性。在组织培养体系中或转基因鼠的T淋巴细胞中CrmA表达能抑制CD95(Fas/Apo-1)和p55TNF 受体Ⅰ诱发的凋亡,但对另一些诸如生长因子撤除,DNA损伤等细胞毒因素引起的凋亡则无能为力,而这些由细胞毒因素引起的凋亡现象则可被Bcl-2及其同系物所抑制,但是Bcl-2又不能抑制由CD95(Fas/Apo-1)和TNF受体介导的凋亡。由细胞毒因素及TNF受体家族介导的凋亡都可有效地被p35所抑制,提示这些通路都依赖于Caases的激活。上述结果表明,在细胞中不同的凋亡激活途径同时存在,其一是需要对CrmA敏感的Caases参与但又不能被Bcl-2所抑制;而另一个则是Bcl-2可抑制的凋亡途径,其中Caases对p35敏感,但对CrmA则不敏感。

3 结语

目前Bcl-2是凋亡分子机制研究的主要靶分子。随着对Bcl-2以及凋亡本身研究的日渐深入,Bcl-2是作用机制和凋亡的分子机制最终被阐明,从而提高对与凋亡有关的疾病的认识和诊治水平。

参考文献

1 Kroemer G, Petit P, Zamzami N, et al. FASEB J, 1995;9:1277-1287

2 Brown R. British Medical Bulletin, 1996;53:466-477

3 Zamzami N, Breer C, Marzo I, et al. Oncogene, 1998;16:2265-2287

4 Cai JY, Jones DP. J Biol Chem, 1998;273:11401-11404

5 Wei HF, Wei WL, Bredesen DE, et al. J Neurochem, 1998;70:2305-2314

6 Reynolds J, Eastman A. J Biol Chem, 1996;271:27739-27743

7 Reed JC. Nature, 1997;387:773-776

8 Cosulich SC, Savory PJ, Clarke PR. Curr Biol, 1999;9:147-150

9 Yang J, Liu XS, Bhalla K. Science, 1997;175:1132-1136

10 Kluck RM, Ella BW, Green DR, et al. Science, 1997;275:1132-11 36

11 Roe T, Olivier R, Momey L, et al. Nature, 1998;391:496-499

12 Zhivotovsky B, Orrenius S, Brustugun OT, et al. Nature, 1998;391:499-450

13 Susin SA, Lorenzo HK, Zamzami N, et al. Nature, 1999;397:441-446

14 Straer A, Huang D, David L, et al. Biochimica Biophysica Acta, 1997;1333:F151-F178

15 Scaffidi C, Fulda S, Srinivasan A. EMBO J, 1998;17:1675-1687

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类基因

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类基因 G0 G1 转变(G0 to G1 transition) 1: mdm4 G1/S 特异转录,有丝分裂细胞周 期(G1/S-specific transcription in mitotic cell cycl e) 1: gfi1 G1/S 转变, 有丝分裂细胞周 期(G1/S transition of mitotic cell cycle) 19: bca t1 ccnd1 ccne1 cdc34 cdc7 cdca5 cdk4 cdkn3 cul1 c ul2 cul3 cul4a cul5 gspt1 lats2 pml ppp6c rcc1 sk p2 G1/S 转变检控 点(G1/S transition checkpoint) 4: dlg1 hus1 nbn p ura G1 期(G1 phase) 2: cdc42 rb1 G1 期, 有丝分裂细胞周 期(G1 phase of mitotic cell cycle) 10: anapc2 cd c23 cdk6 cdkn1c dnaja2 e2f1 map3k11 taf1 taf1l tbr g4

G1 特异转录,有丝分裂细胞周 期(G1-specific transcription in mitotic cell cycle) 1: gfi1b G2/M转变, 有丝分裂细胞周 期(G2/M transition of mitotic cell cycle) 10: ana pc10 anapc4 anapc5 birc5 ccnb1 cdk2 dnm2 khdrbs1 l ats1 tpd52l1 G2/M转变DNA 损伤检控 点(G2/M transition DNA damage check-point) 1: brsk 1 G2 期, 有丝分裂细胞周 期(G2 phase of mitotic cell cycle) 4: cenpf ches 1 gtse1 kpna2 M期(M phase) 2: ilf3 rb1 M期, 有丝分裂细胞周 期(M phase of mitotic cell cycle) 4: cdc25b dlg7 mphosph6 mphosph9 M期特异微管过 程(M phase specific microtubule process) 1: kpna2

细胞生物学实验细胞凋亡观察

实验目的: 1.了解凋亡细胞的形态学特征,加深对于细胞凋亡现象及本质的理解。 2.了解并掌握细胞凋亡检测的方法和基本原理。 实验原理: 细胞凋亡时,出现一系列形态学变化,包括凋亡细胞的染色质浓缩、边缘化,核膜裂解、染色质分割成块状,染色质的DNA出现缺口甚至断裂,出现DNA碎片,并逐渐形成凋亡小体等,经相应的染色后可以在普通光学显微镜和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这些变化。从而把凋亡的细胞和正常的细胞区分开来。

细胞凋亡是指细胞对环境的生理、病理性刺激信号、环境条件的变化或缓和性损伤产生的应答有序变化的死亡过程。细胞凋亡是一个主动过程,涉及一系列基因的激活、表达以及调控等的作用,它并不是病理条件下的自体损伤,而是为更好地适应生存环境的一种死亡过程。 1.细胞凋亡与细胞程序性死亡: 细胞程序性死亡的概念是指一个多细胞生物体中某些细胞的死亡是个体发育中一个预定的,并受到严格程序控制的正常组成部分。例如蝌蚪变成青蛙,其变态过程中尾部的消失伴随大量细胞死亡,高等哺乳类动物指间蹼的消失、颚融合、视网膜发育以及免疫系统的正常发育都必须有细胞死亡的参与。这些形形色色的在机体发育过程中出现的细胞死亡有一个共同特征:即散在的、逐个地从正常组织中死亡和消失,机体没有炎症反应,而且这种死亡对整个机体的发育是有利和必须的。因此认为动物发育过程中存在的细胞程序性死亡是一个发育学概念,而细胞凋亡则是一个形态学的概念,但是一般认为这两个概念可以交互使用,具有同等意义。2.细胞凋亡与坏死的区别: 虽然凋亡与坏死的最终结果极为相似,但它们的过程与表现却有很大差别。坏死是细胞受到强烈理化或生物因素作用引起细胞无序变化的死亡过程。表现为细胞胀大、胞膜破裂、细胞内容物外溢、核变化较慢、DNA降解不充分、有局部严重的炎症反应。坏死是一个被动的过程,其细胞及组织的变化与凋亡有明显的不同。

细胞凋亡实验步骤及注意事 项

细胞凋亡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 一、实验目的 1、掌屋凋亡细胞的形态特征 2、学会用荧光探针对细胞进行双标记来检测正常活细胞、凋亡细胞和坏死细胞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细胞死亡根据其性质、起源及生物学意义区分为凋亡和坏死两种不同类型。凋亡普遍存在于生命界,在生物个体和生存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是细胞在一定生理条件下一系列顺序发生事件的组合,是细胞遵循一定规律自己结束生命的自主控制过程。细胞凋亡具有可鉴别的形态学和生物化学特征。 在形态上可见凋亡细胞与周围细胞脱离接触,细胞变园,细胞膜向内皱缩、胞浆浓缩、内质网扩张、细胞核固缩破裂呈团块状或新月状分布、内质网和细胞膜进一步融合将细胞分成多个完整包裹的凋亡小体,凋亡小体最后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在凋亡过程中细胞内容物并不释放到细胞外,不会影响其它细胞,因而不引起炎症反应。 在生物化学上,多数细胞凋亡的过程中,内源性核酸内切酶活化,活性增加。核DNA随机地在核小体的连接部位被酶切断,降解为180-200bp 或它的整倍数的各种片断。如果对核DNA进行琼脂糖电泳,可显示以180-200bp为基数的DNA ladder(梯状带纹)的特征。 相比之下,坏死是细胞处于剧烈损伤条件下发生的细胞死亡。细胞在坏死早期即丧失质膜完整性,各种细胞器膨胀,进而质膜崩解释放出其中的内容物,引起炎症反应,坏死过程中细胞核DNA虽也降解,但由于存在各种长度不等的DNA片断,不能形成梯状带纹,而呈弥散状。 一些温和的损伤刺激及一些抗肿瘤药物可诱导细胞凋亡,通常这些因素在诱导凋亡的同时,也可产生细胞坏死,这取决于损伤的剧烈程度和细胞本身对刺激的敏感程度。 三尖杉酯碱(HT)是我国自行研制的一种对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性单核白血病等有良好疗效的抗肿瘤药物。研究表明HT在0.02~5μg/ml范围内作用2小时,即可诱导HL-60细胞凋亡,并表现出典型的凋亡特征。本实验用1μg/ml HT在体外诱导培养的HL-60细胞发生凋亡,同时也有少数细胞发生坏死。用Hoechst33342和碘化丙啶(propidium iodide,PI)对细胞进行双重染色,可以区别凋亡、坏死及正常细胞。细胞膜是一选择性的生物膜,一般的生物染料如PI等不能穿过质膜。当细胞坏死时,质膜不完整,PI就进入细胞内部,它可嵌入到DNA或RNA 中,使坏死细胞着色,凋亡细胞和活细胞不着色。而一些活细胞染料由于为亲脂性物质,可跨膜进入活细胞,因而可进行活细胞染色。

阿尔茨海默病的脑神经元凋亡机制_杨小慧

CHEMISTRY OF LIFE 2007,27(4) miR-289与CaMKⅡ mRNA的CaMKⅡ 3'非编码区的序列碱基配对,抑制了CaMKⅡ mRNA在运输过程中的表达。该抑制作用一直持续到在突触的神经刺激下RISC组分在蛋白酶体作用下降解。miRNA还参与了树突棘发育过程的调控[17]。一个特定的miRNA,miR-134,抑制了Limk1蛋白mRNA的表达;Limk蛋白可调控树突棘的发育,而FMRP的缺失导致树突棘形态异常,两者的关系目前未明。3. 问题与展望 一直以来,X脆性综合征的研究重点是了解FMRP的功能。在不同的发育时期、不同的细胞内位置,FMRP执行的功能是不同的。这主要由于与FMRP结合的蛋白质分子及RNA分子的不同[6,10],其中包括非编码RNA。这些非编码RNA引起了越来越多研究者的重视,可以预计将有更多的与X脆性综合征及FMRP相关的非编码RNA会被发现。非编码RNA与FMRP相互作用机制的问题也有待解决,如RMRP与miRNA之间的关系,是FMRP利用miRNA作为指向靶mRNA的工具,还是FMRP作为RISC的组分参与了miRNA的翻译抑制,抑或二者都有?另有研究表 明,非编码RNA可调控蛋白质功能[2],我们猜想是否存在能调控FMRP的非编码RNA呢?这些问题的解决将加深我们对X脆性综合征发病机制的理解,进而找出基因治疗的方法。 参 考 文 献 [1]O'onnell WT et al. Annu Rev Neurosci,2002,25: 315-38[2]Cao X et al. Annu Rev Neurosci,2006,29: 77-103[3]Handa V et al. Nucleic Acids Res,2003,31(21): 6243-6248[4]Verdel A et al. Science,2004,303(30): 672-676[5]Jin P et al. Nat Cell Biol,2004,6(11): 1048-1053[6]Bagni C et al. Nat Rev Neurosci,2005,6(5): 376-387[7]Zalfa F et al. Cell,2003,112(3): 317-327 [8]Zalfa F et al. J Biol Chem,2005,280(39): 33403-33410[9]Gabus C et al. Nucleic Acids Res,2004,32(8): 2129-2137[10]Zalfa F et al. Curr Opin Neurobiol,2006,16: 265-269[11]Wang H et al. J Neurosci,2002,22: 10232-10241[12]Bartel DP et al. Cell,2004,116(2): 281-297 [13]Caudy AA et al. Genes Dev,2002,16(19): 2491-2496[14]Ishizuka A et al. Genes Dev,2002,16(19): 2497-2508[15]Jin P et al. Nat Neurosci,2004,7(2): 113-117[16]Ashraf SI et al. Cell,2006,124(1): 191-205[17]Schratt GM et al. Nature,2006,439(7074): 283-289 文章编号: 1000-1336(2007)04-0307-03 阿尔茨海默病的脑神经元凋亡机制 杨小慧 戴雪伶 姜招峰1 ( 首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北京 100037;1  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北京 100083 ) 摘要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认知功能障碍、行为异常及日常生活能力下降,主要神经病理改变有神经元变性、丢失引起的脑萎缩,细胞外的老年斑(senile plaque,SP)和细胞内的神经元纤维缠结(neurofibrillarytangle,NFT)。细胞凋亡与AD有密切的关系,β淀粉样蛋白(Aβ)在此过程中可能有重要的作用。近年来的研究还指出,细胞周期的异常可能是AD发生的较早期事件,这种异常的细胞周期也可导致细胞的凋亡,最终引发AD。该文介绍细胞周期异常和Aβ介导的细胞凋亡机制作一综述。 关键词:阿尔茨海默病;细胞周期;细胞凋亡;Aβ;神经元中图分类号:Q51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是一种中老年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病变,有三大病理特征:淀粉样斑块沉积(SP)、神经元纤维缠结(NFT)和神经元大量丢失。本文重点讨论可能引发神经元丢失的机制。神经细胞的凋亡在神经退行性疾病中起着主导性的作用。神经细胞是一种长期存活、不可复原和已停 收稿日期:2007-03-02 北京市教委科技发展重点项目和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KZ200311417015) 作者简介 :杨小慧(1983-),男,硕士生,E-mail:yxh83817@163.com;戴雪伶(1982-),女,硕士生,E-mail:xldai2004@126.com;姜招峰(1956-),男,博士,教授,联系作者,E-mail:zhaofeng@buu.com.cn

细胞周期与细胞凋亡检测试剂盒(PI法)

细胞周期与细胞凋亡检测试剂盒(PI法) 产品简介: Leagene细胞周期与细胞凋亡检测试剂盒(Cell Cycle and Apoptosis Analysis Kit)是一种采用经典的碘化丙啶染色(PI staining)方法进行细胞周期与细胞凋亡分析的检测试剂盒。碘化丙啶(Propidium Iodide, PI)是一种可以嵌合到双链DNA和RNA的碱基对中与直接和的荧光染料,无碱基特异性。碘化丙啶与双链DNA结合后可以产生荧光,并且荧光强度和双链DNA的含量成正比。细胞内的DNA被Propidium Iodide染色后,可以用流式细胞仪对细胞进行DNA含量测定,然后根据DNA含量的分布情况,可以进行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分析。 碘化丙啶染色后,假设G0/G1期细胞的荧光强度为1,那么含有双份基因组DNA的G2/M期细胞的荧光强度的理论值为2,正在进行DNA复制的S期细胞的荧光强度为1-2之间。凋亡细胞由于细胞核发生浓缩以及发生DNA片段化(DNA fragmentation)导致部分基因组DNA片断在染色过程中丢失,因此凋亡细胞碘化丙啶染色后呈现明显的弱染,即荧光强度小于1,在流式检测的荧光图上出现所谓的sub-G1峰,即凋亡细胞峰。 细胞凋亡时,流式细胞检测可呈现亚二倍体核型的特征,根据光散射的特点,PI染色可以区分细胞凋亡和细胞坏死的细胞峰型。细胞凋亡时,出现凋亡细胞皱缩、染色质浓缩、核碎裂,产生凋亡小体,使细胞的前向光散射低于正常。在细胞凋亡的早期,细胞对前向角光散射的能力显著降低,对侧向光散射的能力增加或没有变化。在细胞凋亡的晚期,前向和侧向光散射的信号均降低。细胞坏死时细胞多表现为细胞肿胀,因此前向光散射高于正常,对侧向光散射高于正常。 Leagene Cell Cycle and Apoptosis Analysis Kit经常用于培养的贴壁或悬浮细胞的细胞周期与细胞凋亡检测,亦可用于区分细胞凋亡和细胞坏死。该试剂盒检测细胞含量范围一般为0.1~1×106之间。 主要成分:

细胞凋亡与肿瘤

细胞凋亡与肿瘤 巴桑卓玛 (西藏大学医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 摘 要 细胞凋亡是一种进化保守的细胞死亡形式,不仅在正常的生理状态具有重要作用,而且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近年来研究认为,细胞凋亡异常可能与肿瘤发生有关。凋亡调控基因已被看作是一类新的肿瘤发生相关基因。肿瘤的发生,是由于细胞增殖与细胞凋亡之间的平衡失调的结果,细胞凋亡在肿瘤生长过程中起负调控作用,因此研究抑制多种肿瘤细胞增殖并诱导细胞凋亡而对正常细胞影响不大是肿瘤治疗的新思路。 关键词 细胞凋亡 诱导 治疗 肿瘤 多细胞机体,包括人,均存在着细胞增殖与死亡的平衡,以维持机体的稳态,二者是一个矛盾的两个方面,此矛盾的运动发展推动着机体的生、老、病、死。传统的肿瘤研究者关注的首先是细胞的增殖。肿瘤细胞是永生性细胞,如何抑制肿瘤细胞的无限增殖能力,是他们首先考虑的问题。然而,机体还存在另一普遍现象,即死亡。细胞的死亡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病理性死亡,称为坏死(necrosis)。它是由于局部缺血、高热、理化因素及微生物的侵袭所致的细胞急速死亡。其重要的特点是细胞肿胀、溶解、释放出裂解产物,使周围组织产生炎症反应。另一种是生理性死亡———凋亡(apoptosis)。 1 细胞凋亡与一般的死亡有很大的不同,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形态学特征:细胞凋亡是细胞在生物体发育过程中,在一定诱导条件下接受指令而发生的程序化事件,是导致最终自我消亡的生命活动。发生时首先是染色质的凝集,嗜碱性染色增强,然后细胞核崩解,此时线粒体保持形态正常,最后细胞体积缩小,一部分细胞质和核碎片进入由膜包被的程序死亡小体,它们从细胞表面出芽脱落,并被组织专职巨噬细胞、上皮细胞吞噬。由于细胞内容物不泄漏,因而没有炎症反应。 生化特征:染色质降解,核小体间连接DNA部位被降解,产生寡聚核小体DNA 片段,即180-200bp整数倍的不同长度的DNA片断。 细胞凋亡的化学信号:在细胞程序死亡时出现快速持续的Ca2+浓度上升。如在胞质钙离子载体tributyrin和抗-CD3抗体诱导的胸腺细胞凋亡中就发现有钙离子浓度升高的现象。研究发现Ca2+增加与A TP一起作用于染色质,使原来折叠的很紧的染色质变松散,露出亲水部分,以便脱氧核糖核酸酶(Dnase)水解。Danson (1993)发现Ca2+可以参与Ca-calmokulin dependent phospatase作用,产生凋亡。Wornonicz提出Ca2+可以直接作用于核内转录因子引起凋亡。另外Ca2+还可活化

如何区分凋亡细胞与坏死细胞

细胞凋亡(Apoptosis) 是生物界广泛存在的一种现象,与其它的生命现象一样具有同等重要的生理学或病理学意义。尽管其最终结果也是导致细胞死亡,但其诱导因素、发生机制和过程及意义均明显不同于一般的病理性细胞死亡(即细胞坏死性死亡,简称细胞死亡) 。 细胞凋亡的形态特征与细胞坏死性死亡的形态特征不同。细胞坏死性死亡是被动的病理性死亡,其形态特征首先是膜通透性增加,细胞外型发生不规则变化,内质网扩张,核染色质不规则移位,进而线粒体及核肿张,溶酶体破坏,细胞膜破裂,胞浆外溢,这种死亡过程常常引起炎症反应。细胞凋亡则是在某些因素的诱导下,由细胞内在的有规律的机制引起的,是主动的生理性细胞自杀。其特征是细胞首先变圆,随即与邻近细胞脱离,失去微绒毛,胞浆浓缩,内质网扩张呈泡状并与细胞膜融合,线粒体无明显变化,核染色质浓缩成块并凝聚在核膜周边,胞膜内陷将细胞自行分割为多个有外膜包裹、内涵物不外溢的凋亡小体,后被吞噬细胞或邻周细胞所识别、吞噬。由于细胞凋亡过程不导致溶酶体破坏及胞膜破裂,没有细胞内容物外泄,故不引起炎症反应,在生理条件下,生物体内细胞存活与死亡是由自身发育阶段提供的遗传信息,或由邻近细胞和其微环境提供的信号决定的,其中包括细胞相互接触提供的信号以及周围环境中活性物质、激素等。 这些刺激信号的增加或减少调节着细胞产生和凋亡,维系着机体细胞的有序状态 细胞凋亡的检测细胞凋亡与坏死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细胞凋亡形式,根据死亡细胞在形态学、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上的差别,可以将二者区别开来。细胞凋亡的检测方法有很多,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测定方法。一、细胞凋亡的形态学检测根据凋亡细胞固有的形态特征,人细胞凋亡形态学检测方法。 细胞凋亡( apoptosis)的命名主要是根据某些单个细胞死亡时细胞碎裂如花瓣或树叶散落般的形态学特征。 目前对细胞凋亡的认识不断得到深化,检测凋亡细胞的方法也逐渐增多,但形态改变仍是确定细胞凋亡的最可靠的方法。 光学显微镜观察 凋亡细胞的主要特征为核染色质致密深染,形成致密质块,有时可碎裂。在HE染色的组织切片中细胞积缩小.胞质致密、嗜酸性染色增强,并可形成凋亡小体。在组织中凋亡细胞以分散单个形式存在,凋亡细胞与周围细胞分离,不引起炎症反应。 检测方法:细胞涂片或组织石蜡切片作HE染色或Giemsa染色,在高倍物镜下观察凋亡细胞的形态改变,结合显微镜测量工具可作凋亡计数。 本方法简便易行,但在细胞密集的组织中对于改变不典型的细胞判断较困难,常缺乏较为特征的指标,具有较强的主观性,重复性差。本方法.可用于凋亡现象的初步观察,作为分析指标之一。 视频时差显微技术(video time-lapse microscopy) 本方法用于细胞培养,通过相差显微镜可动态观察细胞凋亡的变化过程,尤其是观察细胞表和外形的变化。凋胞与基质分离,胞体变圆、收缩、出泡,有的细胞拉长,出现钉状突起,持续数小时后细胞膜破裂,细胞溶解,通过连续观察,本方法可检测培养基中凋亡细胞,但不能用于病理组织。 检测方法:收集2x105细胞/ml培养,置于多空培养板,加入凋亡诱导剂,在带有自动摄像装置的相差显微镜下观察凋亡细胞的动态改变,每隔30秒作序列摄影,连续24小时。如同时进行荧光染色,可参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和摄影。

Autophagic Cell Death and Cancer 细胞凋亡和癌症

Int. J. Mol. Sci.2014, 15, 3145-3153; doi:10.3390/ijms15023145 OPEN ACCES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lecular Sciences ISSN 1422-0067 https://www.doczj.com/doc/2b18439858.html,/journal/ijms Review Autophagic Cell Death and Cancer Shigeomi Shimizu *, Tatsushi Yoshida, Masatsune Tsujioka and Satoko Arakawa Department of Pathological Cell Biology, Medical Research Institute, Tokyo Medical and Dental University, 1-5-45 Yushima, Bunkyo-ku, Tokyo 113-8510, Japan; E-Mails: yoshida.pcb@mri.tmd.ac.jp (T.Y.); tsujioka.pcb@mri.tmd.ac.jp (M.T.); arako.pcb@mri.tmd.ac.jp (S.A.) *Author to whom correspondence should be addressed; E-Mail: shimizu.pcb@mri.tmd.ac.jp; Tel.: +81-3-5803-4692; Fax: +81-3-5803-4821. Received: 6 January 2014; in revised form: 10 February 2014 / Accepted: 13 February 2014 / Published: 21 February 2014 Abstract: Programmed cell death (PCD) is a crucial process required for the normal development and physiology of metazoans. The three major mechanisms that induce PCD are called type I (apoptosis), type II (autophagic cell death), and type III (necrotic cell death). Dysfunctional PCD leads to diseases such as cancer and neurodegeneration. Although apoptosis is the most common form of PCD, recent studies have provided evidence that there are other forms of cell death. One of such cell death is autophagic cell death, which occurs via the activation of autophagy. The present review summarizes recent knowledge about autophagic cell death and discusses the relationship with tumorigenesis. Keywords: programmed cell death; autophagic cell death; Atg5-independent autophagy; Beclin1; tumorigenesis; c-Jun N-terminal kinase (JNK) 1. Introduction Apoptosis is a form of programmed cell death (PCD), and its molecular basis is well understood. However, PCD is mediated by other mechanisms as well. For example, morphological analyses of embryogenesis revealed three types of PCD as follows: apoptosis (type I cell death), autophagic programmed cell death (type II cell death), and necrotic programmed cell death (type III cell death)[1,2]. This review focuses on recent experimental evidence that illuminates the mechanisms of autophagic cell death and its role in tumorigenesis.

肿瘤发生发展与细胞凋亡及前沿(张新胜)

肿瘤发生发展与细胞凋亡及前沿 肿瘤分为良性肿瘤(enign tumor)恶性肿瘤(alignant tumor)都是组织细胞增生的结果,只不过良性肿瘤是有限增生,而恶性肿瘤是无限增生。癌症特指恶性肿瘤,包括实体瘤和非实体瘤,如白血病就是非实体瘤的癌症。 细胞增殖、组织形成和器官发育受到严格的遗传控制,并表现特定的时(间)空(间)局限性。当细胞发生癌变时,细胞的增殖便失去控制,细胞不受限制地分裂。一个癌细胞不断增殖就可以形成癌组织,某个组织产生的癌细胞还能随血流转移到其他组织,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肿瘤转移”现象。 Ⅰ肿瘤的发生发展 肿瘤的产生都是基因表达出了问题。所谓基因表达就是合成出特定的蛋白质,它们又反过来促进细胞的癌变。每个人的基因都是相同的,但基因在不同人体内的表达状况却因人而异,这就是为什么有人患癌症,而有人却不患癌症的缘故。当然,决定是否患癌症的因素还有体内免疫系统识别并清除癌细胞的能力。 因此,肿瘤的发生主要是肿瘤基因受环境因素影响的结果。肿瘤基因表达是“内因”,环境因素诱导是“外因”,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常见的外因有以下几种。首先是病毒转化。已经证实的肿瘤病毒包括:导致鼻咽癌的Epstein-Barr (EB)病毒;导致肝癌的乙型肝炎病毒(HBV)、导致宫颈癌的人乳头瘤病毒(HPV)等。肿瘤病毒致癌的机理是影响基因表达,它们会让某些应该低表达的基因高表达,或者让某些应该高表达的基因低表达。因此,肿瘤发生原因之一是病毒干扰了正常细胞基因表达的结果,通过接种相应的疫苗防止肿瘤病毒感染是抗癌的重要措施之一。其次是基因突变。多年前人们就发现,人体内存在跟病毒癌基因相似的细胞癌基因,后来发现所谓癌基因都是由正常基因突变而成的。引起基因突变的既有物理因素(如辐射),也有化学因素(如毒素)。有人说,居住在穷乡僻壤的农民从未受到城市环境污染的毒害,为什么也会得癌症呢?这要看患者是否吸烟、酗酒,因为吸烟可致肺癌,酗酒可致肝癌,甚至吃了霉变的黄豆(含黄曲霉素)也会得癌症。再次是表观遗传。这是最新研究发现,即基因本身不变但表达模式发生变化,因而纠正了过去认为肿瘤形成必有基因变异的成见,而代之以只要环境因素影响肿瘤基因表达就能致癌的新观点。人体内既有癌基因,又有抑癌基因,研究发现,某些农药可以对癌基因进行去甲基化修饰,使之高表达而形成肿瘤细胞。还有一些化学试剂可以使抑癌基因发生甲基化而失活,导致人体不能正常清除肿瘤细胞而致癌。 目前的医疗水平还不足以专门杀灭肿瘤细胞,常用的放射性治疗(简称放疗)或化学治疗(化疗)都是采取让正常细胞与癌细胞“同归于尽”的策略,只不过癌细胞是少数且因“疯长”更易吸收药物而优先死亡。因此,如果能早期发现肿瘤,治疗效果较好,但一旦进入晚期,瘤发生转移后,治愈的可能性就很小了。 Ⅱ细胞凋亡 胞死亡存在两种不同形式:一种是细胞意外性死亡,称细胞坏死。另一种称细胞凋亡,是指细胞在一定的生理或病理条件下,遵循自身的程序,自己结束其

组织中的细胞周期和凋亡检测方法之一--PI法

组织中的细胞周期和凋亡检测方法之一--PI法 schoman 无论是肿瘤或其它正常新鲜组织均可用PI(碘化丙啶)的方法来检测,这是一种常见而且便宜的方法。主要操作步骤如下: 1、组织块用0.25%胰酶消化30min-1h。 2、200-400目筛网过滤细胞,获得单细胞悬液。 3、75%乙醇(-20度预冷)固定细胞1h。 4、加入PI(终浓度50ug/ml)和无DNA酶污染的RNA酶(终浓度50ug/ml)1ml染色30min-1h。 5、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和凋亡。 注意事项: 1、组织消化后使细胞形成单个细胞悬液是本检测方法的关键。如组织难以消化,可加入适量胶原酶。另外,消化前,用剪刀将组织剪成小块也不要忘了。 2、细胞可尽量的多准备(at least 100 thousand),这样流式检测方便,结果可靠。 3、每次消化的时间等条件应尽量一致,否则使实验结果CV值偏大。 4、细胞用乙醇固定后可以访置48小时(4度保存)后检测,便于无法立即检测的实验者,对实验结果基本没有影响。 其它也有一些检测凋亡的方法,均有商品化试剂盒。在此不赘述。yanzishenyang:我看相关的说明:碘化丙啶(propidium iodide,PI)检测早期死亡细胞膜通透性状态的不同是区分细胞凋亡和坏死的一个重要指标,凋亡细胞在进入最终溶解阶段前,胞膜通透性无明显改变,相对分子质量大的与DNA 结合的荧光染料(如PI)不能时入凋亡细胞内,而相对分子质量小的荧光染料(如Hoechest 3342或33258等)仍能被细胞摄取。应用流式细胞仪或荧光显微镜可区分和坏死细胞,细胞内DNA出现Hoechest 3342标记而不出现PI标记的为凋亡细胞。 偶得细胞是用PI染色的,经过流氏细胞仪检测出现一个亚二倍体峰,是否能和坏死区别?因为偶用的作用细胞的蛋白本身可以造成细胞膜的损伤,所以PI可以进入细胞,这是否意味着我检测的结果无法区分凋亡和坏死? hdhdhd0000:用PI法识别凋亡时,有一种方法叫SUB-G1法,这种方法需要在染PI前加入适量的破膜剂(磷酸盐-枸橼酸盐缓冲盐),我们称之为PC液,它会让晚期凋亡所形成的DNA小碎片部分出膜而使胞内的DNA总含量减少,从而使流式上的DNA直方图的G0/G1峰前出现一个亚二倍体峰,也就是SUB-G1峰(凋亡峰)! 用荧光2的面积做直方图可以清楚的看见凋亡峰,但是要区分APo和Nec需要少量的经验,而在荧光2高度图上,因为是用的是对数,所以可以把凋亡和坏死拉开,凋亡峰在不同的细胞周期特异性细胞凋亡时,都特异性的出现在10的2次方荧光道数处,坏死在10的1次方处,从而可以清楚的分清它们。 核染色剂(核染料) yuanaiyu:用流式细胞仪测脑组织细胞悬液中细胞线粒体的膜电位,需先将细胞与细胞碎片区分开来,现考虑用一种亲细胞核的染料将细胞分选出来,已尝试用过PI,但pI分子量大,过分破坏细胞膜而影响了线粒体膜电位。请问有没有一种小分子的核染料,既能进入细胞核又对对细胞膜的影响很小?何处能买到?

肿瘤细胞凋亡的关系

第10卷 第1期中 华 男 科 学 Vol.10 No.1 2004年1月 National Journal of Andrology Jan.2004 ?论著? survivin 蛋白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 肿瘤细胞凋亡的关系 高吴阳1,胡传义1,易慕华2 (三峡大学仁和医院,1.泌尿外科,2.病理科,湖北宜昌443001) 摘要: 目的:探讨新的凋亡基因survivin 蛋白在前列腺癌(PCa )的表达及其与肿瘤细胞凋亡的关系。 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 法和DNA 原位未端标记T UNE L 法分别测定42例PCa 组织及10正常前列腺(NP )组织中survivin 蛋白的表达和细胞凋亡。 结果:survivin 蛋白在PCa 中的阳性表达为80.59%,与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 <0.05),而NP 中无阳性表达;PCa 组织及NP 组织中细胞凋亡指数(AI )分别为3.03±1.33、1.07±0.77,其差异有显著意义(P <0.05);survivin 蛋白的表达与细胞AI 呈负相关(r =-0.679,P <0.001)。 结论:survivin 蛋白的异常表达而引起的细胞凋亡抑制,在PCa 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的作用;联合检测survivin 蛋白和AI ,有助于对肿瘤细胞的分化程度作出正确评价,以指导临床治疗及估计预后。关键词:survivin 蛋白;凋亡;前列腺癌;免疫组化 中图分类号:Q255;R737.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591(2004)0120012203 Expression of survivin Protein in Prostatic Carcinoma Tissues and Its Correlation with Apoptosis of Cancer Cells G ao Wuyang ,Hu Chuanyi ,Y i Muhua Department o f Urology (Gao WY ,Hu CY ),Department o f Pathology (Yi MH ),Rehe Hospital ,Three Gorges Univer sity ,Yichang ,Hubei 430031,China Correspondence to :Gao Wuyang Abstract : Objective :T o investigate the expression of survivin protein in the tissues of prostatic carcinoma and its correlation with apoptosis of cancer cells. Methods :Expression of survivin protein and apoptosis index (AI )were detected by immunohistochemical and terminal de 2oxynucleotidyl transterase 2mediated dUTP biotin nich end labeling (T UNE L )technique in the tissues of 42cases of prostatic carcinima (PCa )and 10cases of normal prostate (NP ). Results :Survivin prosteins were expressed in 34of the 42(80.59%)cases of PCa.The positive rate of survivin was strongly ass ociated with pathological grades ,clinical stages and lymphmetastasis in PCa (P <0.05).In contrast ,NP did not express survivin.Survivin protein expressioin was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AI in PCa (r =-0.679,P <0.001). Conclusions :Apop 2tosis inhibition by survivin may participate in the onset and progression of PCa ,and the detection of survivin protein and AI in PCa may help to evaluate the degree of cell diferentiation ,decide therapeutic strategies and estimate prognosis. Natl J Androl ,2004,10(1):12214K ey w ords :survivin protein ;apoptosis ;prostatic carcinoma ;immunohistochemistry 前列腺癌(prostatic carcinoma ,PCa )是男性泌尿生殖系肿瘤中最重要的一种,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 ?21?收稿日期:2003207215;修回日期:2003210208 作者简介:高吴阳(19622),男,湖北宜昌市人,副主任医师,本科,从事泌尿男科学专业。通讯作者:高吴阳

C1052 细胞周期与细胞凋亡检测试剂盒

细胞周期与细胞凋亡检测试剂盒 产品简介: 碧云天生产的细胞周期与细胞凋亡检测试剂盒(Cell Cycle and Apoptosis Analysis Kit)是一种采用经典的碘化丙啶染色(Propidium staining,即PI staining)方法进行细胞周期与细胞凋亡分析的检测试剂盒。 碘化丙啶(Propidium,简称PI)是一种双链DNA的荧光染料。碘化丙啶和双链DNA结合后可以产生荧光,并且荧光强度和双链DNA的含量成正比。细胞内的DNA被碘化丙啶染色后,可以用流式细胞仪对细胞进行DNA含量测定,然后根据DNA含量的分布情况,可以进行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分析。 碘化丙啶染色后,假设G0/G1期细胞的荧光强度为1,那么含有双份基因组DNA的G2/M期细胞的荧光强度的理论值为2,正在进行DNA复制的S期细胞的荧光强度为1-2之间。凋亡细胞由于细胞核发生浓缩以及发生DNA片段化(DNA fragmentation)导致部分基因组DNA片断在染色过程中丢失,因此凋亡细胞碘化丙啶染色后呈现明显的弱染,即荧光强度小于1,在流式检测的荧光图上出现所谓的sub-G1峰,即凋亡细胞峰。 细胞发生凋亡时,由于胞浆和染色质浓缩、核碎裂,产生凋亡小体,使细胞的光散射性质发生变化。在细胞凋亡的早期,细胞对前向角光散射的能力显著降低,对侧向光散射的能力增加或没有变化。在细胞凋亡的晚期,前向和侧向光散射的信号均降低。因此可通过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光散射的变化观察细胞凋亡情况。 本试剂盒通常应用于培养的贴壁或悬浮细胞的细胞周期与细胞凋亡检测。如果用于组织的细胞周期与细胞凋亡检测,则必须把组织消化成单细胞状态,才可以进行检测。 本试剂盒足够检测50个样品,每个样品的细胞数量可以为10-100万。 保存条件: -20oC保存,一年有效。C1052-2碘化丙啶染色液(20X)需避光保存。本试剂盒可4oC保存,一个月内有效。 注意事项: 本试剂盒需使用流式细胞仪进行检测。 需自备PBS和70%乙醇,PBS (C0221A)可以向碧云天订购。 荧光染料均存在淬灭问题,保存和使用过程中请尽量注意避光,以减缓荧光淬灭。 碘化丙啶对人体有刺激性,请注意适当防护。 本产品仅限于专业人员的科学研究用,不得用于临床诊断或治疗,不得用于食品或药品,不得存放于普通住宅内。 为了您的安全和健康,请穿实验服并戴一次性手套操作。 使用说明: 1.细胞样品的准备: a.对于贴壁细胞:小心收集细胞培养液到一离心管内备用。用胰酶消化细胞,至细胞可以被轻轻用移液管或枪头吹打下来 时,加入前面收集的细胞培养液,吹打下所有的贴壁细胞,并轻轻吹散细胞。再次收集到离心管内。1000g左右离心3-5分钟,沉淀细胞。对于特定的细胞,如果细胞沉淀不充分,可以适当延长离心时间或稍稍加大离心力。小心吸除上清,可以残留约50微升左右的培养液,以避免吸走细胞。加入约1毫升冰浴预冷的PBS,重悬细胞,并转移到1.5毫升离心管内。再次离心沉淀细胞,小心吸除上清,可以残留约50微升左右的PBS,以避免吸走细胞。轻轻弹击离心管底以适当分散细胞,避免细胞成团。 b.对于悬浮细胞:1000g左右离心3-5分钟,沉淀细胞。对于特定的细胞,如果细胞沉淀不充分,可以适当延长离心时间或 稍稍加大离心力。小心吸除上清,可以残留约50微升左右的培养液,以避免吸走细胞。加入约1毫升冰浴预冷的PBS,重悬细胞,并转移到1.5毫升离心管内。再次离心沉淀细胞,小心吸除上清,可以残留约50微升左右的PBS,以避免吸走细胞。轻轻弹击离心管底以适当分散细胞,避免细胞成团。

如何区分凋亡细胞与坏死细胞

精品文档与其它的生命现象一样具有同等重要(Apoptosis) 是生物界广泛存在的一种现象,细胞凋亡但其诱导因素、发生机制和过的生理学或病理学意义。尽管其最终结果也是导致细胞死亡, ) 。(程及意义均明显不同于一般的病理性细胞死亡即细胞坏死性死亡,简称细胞死亡细胞坏死性死 亡是被动的病理性死细胞凋亡的形态特征与细胞坏死性死亡的形态特征不同。核染色质不规则,,,其形态特征首先是膜通透性增加,细胞外型发生不规则变化内质网扩张亡过程常常引起炎症,这 种死亡,细胞膜破裂,胞浆外溢移位,进而线粒体及核肿张,溶酶体破坏是主动的生理由细胞内在的 有规律的机制引起的,反应。细胞凋亡则是在某些因素的诱导下,内质网扩胞浆浓缩,随即与邻近细胞脱离,失去微绒毛,性细胞自杀。其特征是细胞首先变圆,胞膜内核染色质浓缩成块并凝聚在核膜周边,张呈泡状并与细胞膜融合,线粒体无明显变化,后被吞噬细胞或邻周细胞陷将细胞自行分割 为多个有外膜包裹、内涵物不外溢的凋亡小体,故不没有细胞内容物外泄,所识别、吞噬。由于细胞凋亡过程不导致溶酶体破坏及胞膜破裂,,生物体内细胞存活与死亡是由自身发育阶段提供的 遗传信息,引起炎症反应,在生理条件下其中包括细胞相互接触提供的信号以及周围环,或由邻近 细胞和其微环境提供的信号决定的境中活性物质、激素等。维系着机体细胞的有序状态这些刺激信号的增加或减少调节着细胞产生和凋亡, 根据死亡细胞在形态学、细胞凋亡与坏死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细胞凋亡形式,细胞凋亡的检测 下面细胞凋亡的检测方法有很多,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上的差别,可以将二者区别开来。人根据凋亡细胞固有的形态特征,细胞凋亡的形态学检测介绍几种常用的测定方法。一、细胞凋亡形态学检测方法。的命名主要是根据某些单个细胞死亡时细胞碎裂如花瓣或树叶散落般 ( apoptosis)细胞凋亡的形态学特征。但形态改变仍是确目前对细胞凋亡的认识不断得到深化, 检测凋亡细胞的方法也逐渐增多,定细胞凋亡的最可靠的方法。光学显微镜观察染色的组织凋亡细胞的主要特征为核染色质致密深染,形成致密质块,有时可碎裂。在HE胞质致密、嗜酸性染色增强,并可形成凋亡小体。在组织中凋亡细胞以.切片中细胞积缩小分散单个形式存在,凋亡细胞与周围细胞分离,不引起炎症反应。染色,在高倍物镜下观察凋亡细Giemsa检测方法:细胞涂片或组织石蜡切片作HE染色或胞的形态改变,结合显微镜测量工具可作凋亡计数。常 缺乏较为特但在细胞密集的组织中对于改变不典型的细胞判断较困难,本方法简便易行,可用于凋亡现象的初步观察,作为分析征的指标,具有较强的主观性,重复性差。本方法. 指标之一。video time-lapse microscopy)视频时差显微技术(尤其是观察细胞表通过相差显微镜可动态观察细胞凋亡的变化过程,本方法用于细胞培养,和外形的变化。凋胞与基质分离,胞体变圆、收缩、出泡,有的细胞拉长,出现钉状突起,持续数小时后细胞膜破裂,细胞溶解,通过连续观察,本方法可检测培养基中凋亡细胞,但不能用于病理组织。培养,置于多空培养板,加入凋亡诱导剂,在带有自动摄像细胞/ml检测方法:收集2x105如同小时。24秒作序列摄影,每隔装置的相差显微镜下观察凋亡细胞的动态改变,30连续时进行荧光染色,可参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和摄影。. 精品文档电子显微镜观察核的碎裂和染色质浓缩成半月板或帽状附于核膜,凋亡细胞的典型形 态改变如胞质的固缩,本方在透射电镜下得到最佳体现。为凋亡细胞判定提供了最可靠的依据。凋亡小体形成等,由于样品法的缺点是样品制作过程较复杂,且仪器、设备的费用昂贵,较难广泛大量开展。范围局限,在凋亡数较少时需进行大量的观察才能观察到典型的凋亡改变。检查方法:透射电镜标本经戊二醛和饿酸双重固定,丙酮脱水,环氧树脂包埋,超薄切片,乙醇逐级透射电镜观察。扫描电镜标本经戊二醛和饿酸双重固定,醋酸枸橼酸电子重染色,临界点干燥,真空喷金,扫描电镜观察。脱水,CO2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