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三章 写作载体与受体

第三章 写作载体与受体

第三章 写作载体与受体
第三章 写作载体与受体

第三章写作载体与写作受体

课时安排:汉语言18学时,新闻10学时教学课型:理论课

题目:写作载体与写作受体

教学目的要求:

1、掌握写作载体、写作受体、材料、素材、题材、资料、

主题、标题、结构的含义。

2、掌握结构的形式、结构的基本单位。

3、熟悉材料的选择与使用。

4、熟悉主题的提炼与要求。

5、熟悉结构的组合方式。

6、熟悉写作受体的素质。

7、了解材料的作用、主题的特点、结构的要求。

8、了解语言的功能、素养、特点、要求、

写作受体的特点。

3、掌握记叙散文中写景散文的写作技法。

教学方式、手段:讲授

教学媒介:多媒体

教学内容:

第一节写作载体的内质

写作载体——怎么写——文章 /写作成品

载体,科学技术上指某些能传递能量或运载其他物质的物质。

写作载体,指写作主体对写作客体认识和反映的物质形式。

写作载体的构成:内容要素——内质——材料与主题

形式要素——外形——结构与语言

一、材料

(一)材料及其相关概念

1、材料——各类文体

就是写作主体为着某一写作目的,从生活中搜集、摄取,以及写入文章中的一系列事实现象或理论依据,诸如人物、事件、情理、景物、数据、例证、名言等。

2、素材——文学创作和文艺评论

指写作主体通过各种途径搜集到的那些未经整理、加工的原始材料。它一般是凌乱的、不完整的。

3、题材——文学创作和文艺评论

指经过写作主体的集中、提炼、加工、改制并写入作品中,用来表现主题

的材料。

素材与题材的区别:

素材:零星的、分散的、平常的

题材:集中的、连贯的、典型的

4、资料——论文

多指撰写学术论文、实验报告和其他科技文章(如文摘、年鉴、便鉴、综述、评述等)时用来参考和引用的各种书面材料。

资料包括:

原始资料:档案、原始文献、会议记录、统计报表、调查笔记、文物图片

整理加工的资料:摘要、目录、索引、分类剪报、资料笔记、读书卡片(二)材料的作用

1、材料与主体认识:材料是形成正确认识的前提

2、材料与主题:材料是形成主题的基础和表现主题的支柱

材料是第一性的,主题是第二性的。

材料是形成主题的基础,主题是从材料中分析、提炼和概括出来的;主题一旦形成、确定后,就作为文章的中心,支配材料的选择、使用和安排,主题依靠材料来支持,材料则为表现主题服务。

3、材料与文章形式:材料是构成文章形式的主要成分

①材料是安排结构的依据

②材料是选定表达方式的依据

(三)材料的采集

1、含义:通过各种途径搜集、占有材料。古人把它称为“储材。”

2、作用:不仅是整个材料工作的基础,也是全部写作活动的起点。

3、要求——多

茅盾《有意为之——谈如何搜集题材》:“采集之时,贪多务得,要跟奸商一般,只消闻得何处有门路,有货,便千方百计钻挖,弄到手方肯死心,不管是什么东西,只要是可称为‘货’的,便囤积,不厌其多。”

韩愈《进学解》:“贪多务得,细大不捐”,“俱收并蓄,待用无遗。”

古人:“竭泽而渔”

秦牧三个仓库:直接材料——生活中

间接材料——书籍和资料中

人民语言——日常搜集

(四)材料的鉴别

1、含义:就是比较材料的优劣,分析材料的性质,辨识材料的真伪,掂量材料的轻重,估价材料的意义等。就是解决对材料的认识问题。

2、要求——精

就是根据写作目的和要求以及不同文体的需要对所采集到的感性材料进行精心的鉴别,这样,有可能分清材料的特征、类别、真伪、主次,认清它的

表象与实质,实现由感性到理性的深化。

(五)材料的选择

1、含义:指对经过鉴别的材料进行取舍。

2、选择与鉴别的区别

鉴别:作者对材料的认识;创造条件;打下基础

选择:作者对材料的取舍;立意之后进行

3、要求——严

茅盾《有意为之——谈如何搜集题材》:“选用的时候,可就要象关卡的税吏似的百般挑剔了:整整一卡车的‘货’,全要翻过身来,硬的要敲一敲,软的要扪一把,薄而成片的,还要对着阳光照了又照,——一句话,用尽心力,总想找个把柄,便扣下来,不让过卡。”

采集:奸商贪多务得不厌其多海量大方多

选择:税吏百般挑剔不让过卡斗量小器严

4、原则

①围绕主题选择材料

主要目的:用最恰当的材料把主题表现得更为充分、突出、深刻,使材料更好地为主题服务。

A、重视材料的主题含量;

B、尊重人物自身性格发展的逻辑,按照人物性格的内在规律选取人物的语言、行动,合理地组织情节;

C、尊重生活自身形态的丰富性、多样性;

②选择典型材料

典型材料,那些能够深刻反映事物本质特征,具有广泛代表性和巨大说服力的事实现象或理论依据。它是具体的、个别的,富有鲜明独特的个性,同时,又最能体现同一类事物的本质特征和普遍意义。它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

具体性与普遍性的统一。

③选择新颖、生动的材料

“新”有以下几种情况:

指新发现、新产生的,别人尚未写过的材料;

指有新的认识和感受的材料;

作者写出事物的新发展;

④选择真实、准确的材料

真实:A、实有其事——符合客观事物的原貌或实际情况

B、反映客观事物的一定本质——从本质上反映生活的真实面貌

准确:确凿无疑,可靠无误。

A、记人——姓氏、籍贯、面目特征、脾气禀性、音容笑貌

B、叙事——时间、地点、人物、情节、原因、结果

C、引文——作者、篇名、内容、标点、出处

一般文章——生活的真实;

文学创作——艺术的真实;

(六)材料的使用

1、含义:对选定的材料进行梳理、组织和运用,将其合理地安排在文章之中。

2、作用:是材料工作的最后一个环节

3、要求——活

A、材料的顺序要贴切

B、材料的详略要得当:表现主题的需要

文体因素的影响

顾及读者的情况

C、材料与观点相统一

二、主题

(一)主题及其相关概念

1、主题,作者在反映生活现象、发表主张或说明事物时,通过文章的全部材料和表现形式所表达的核心思想与主要意向。

意——思想内容

全文大意——各段落大意的总括

中心意思

旨——要旨、主旨、中心意义

主脑——中心思想、主干情节

“主题”一词源于德国,最初是一个音乐的术语,指乐曲中最具“特征”,并处于“优越”地位的“主旋律”。它表现为一个完整的“音乐思想”,是乐曲的“核心”。后来这个术语广泛用于文学创作,日本把这个概念译为“主题”。

文学作品——主题思想(主题)

记叙文——中心思想

议论文——中心论点(基本论点)

说明文——中心意思

公文——主旨

2、课题——科学论文和说明文

文章写作中研究或讨论的主要问题或急待解决的重大事项。

主题:研究得出的结果

课题:主题产生的基础

同一课题,由于作者研究的角度和方法不同,可以提取出不同的主题。

3、论题:议论文中的论证对象,有时也指作者要论证的基本观点。

主题:主观性

论题:客观性

论题一般不包含论点,而论点却体现一定的论题。

4、标题

含义:也叫题目,是文章的名称。它是一篇文章的旗帜、眼睛。是一篇文章的有机组成部分。

白居易说《诗经》是“首句标其目。”

作用:①引导读者理解文章内容,探索文章主题

②画龙点睛,给读者鲜明的印象

类型:①直接揭示、表述主题

②暗示隐喻主题

③引导读者对主题进行深思

④不涉及主题,指出内容、范围、性质或表达方式,体裁、

线索或暗示主题的基调

形式:①大标题——主标题、正题、母题

揭示主题,点明内容,暗示体裁

②副标题——子题、辅题

补充正题不足,指出内容范围,补充交代事实,说明主题来源

③小标题——分题、插题纲与目的关系

要求:①醒目

②简洁

③贴切

④独创

(二)主题的特征

1、客观性

2、主观性

3、时代性

4、多样性

(三)主题的作用

1、主题是文章的灵魂——人身作比喻

主题是文章的精髓,体现了文章的思想力量、社会效果,决定着文章质量的高低与价值的大小。

2、主题是文章的统帅——用兵作比喻

①决定材料的取舍

②支配文章的谋篇布局

③制约文章表达方式的运用

④影响文章的谴辞造句

(四)主题的形成

1、长期积累,逐步形成

2、偶尔触动,突然获得

①偶然的产生靠平时积累

②作者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与才能

③在构思时认真思考,在“临文之顷”也要积极发挥,即兴开掘

3、短期采集,随时产生

(五)主题的提炼

1、原则

①从生活出发,立足全部材料

②反映客观事物的某种本质

③考虑作者主观条件

熟悉、了解写作对象,掌握大量的材料以及相关知识;

要有真实的感受和创作热情;

④符合社会的要求,体现时代精神

时代精神,就是在一定历史时期中,能够推动时代前进,体现时代特征及其发展方向的某种精神。

2、方法

①广中求佳

最佳角度,指准确巧妙而新颖的角度。从这个角度出发,去观察、开掘、表现某个事物,能鲜明地反映出事物的个性特点,充分地揭示事物的本质;能合理地利用材料,有效地表现深层意蕴,有力地体现出材料的价值;能新颖地显示出作者认识事物的独特思路和独到见解。

②活中求深

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深层意蕴

典型材料在意蕴上有多层次引申的可能,作者在提炼主题时要寻找那些最适合自己的精神追求的层次,一旦寻得,就应在这个层次中尽自己的可能生发出最高的精神境界,让作品发挥出最大的思想感情的能量。

不同的写作客体,其写作价值的蕴藏点也不同,提炼主题时其开掘的侧重点有所不同:

写人——思想性格的发掘制高点精神美

记事——思想意义、社会意义的探求闪光点哲理美

描景——情意上开掘契合点

借景抒情

托物言志

论理——矛盾的剖析规律性真理的揭示、规律的发现

抒情——感染上挖掘把抽象的事物寄托在某一具体的物、景之中

③异中求新——立意要新

以“人取我弃,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精神,写出“人人胸中有,而笔下皆无”的文字。

④反复提炼

主题的提炼不是一次完成的,需要作者不断深化认识,进行多次反复;

主题的提炼是人们对客观事物认识过程的反映,而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不能一次完成,要经过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六)主题的表现

1、表现的方法:

①直接表现:“点意法”。在文章的某个部位,用鲜明、简练的语言,直截了当地说出来。

题中见意——标题

开宗明义——首段开门见山

文中点意——中间火候

卒章显志——结尾

综合运用——各个部位、多处出现

②间接表现:“寓意法”。把主题寓于事件、人物、情节、景物以及细节的描述之中,不由作者直接说出,让读者自己去体会,曲折含蓄地暗示给读者。

方法:寓意于人——塑造的人物形象中

寓意于事——事件的叙述中

寓意于景——景物描写中

托物寓意——象征意义的事物——比喻、象征手法

③藏露结合

明·唐志契在论画时说:“善藏者未始不露,善露者未始不藏。”

2、表现的要求

①正确——基本要求

表现的主题反映了自然的本质和规律,反映了生活的本质和主流,符合自然和社会的发展规律。帮助人们正确认识客观世界,引导人们积极向上,对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起到好的作用。

在各类文章中,主题正确表现为不同的含义:

记叙类文章和文学作品——正确的思想、健康的感情或审美的价值

议论文——正确的观点和主张或某种客观的真理

说明文和科技论文——科学的信息和事物的规律

表现的思想与客观实际相符,和人民群众的利益相一致。

②鲜明——倾向性

议论文、说明文——直接揭示,鲜明显豁

记叙文、文学作品——自然流露,明确清晰

有的作品主题比较含蓄,在表达时用的是曲折暗示的方法,因此就出现了主题的“不确定性”,因此对不同文章或作品是不应该简单划一的。

正确→前提→鲜明→深入、提高→正确

③深刻——进一步要求

表现的主题能翻印生活的本质及内部规律,能揭示事物所包含的深刻的思想意义,能“见人所未见,发人所未发,”即“一语道破,入木三分。”

要求作者:

掌握思想的武器,独具慧眼,并对事物观察得精细,能见人之所未见;

善于思考,善于抓住关节点,将问题想深,想透;

④集中——简明和单一

一般说来,一篇文章只能有一个主题。在篇幅容量较大的文章或文学作品中,内容复杂,作者的表达意向也是多层次、多方位的,可以是复合性主题。

多主题现象的原因:

A、作者构思时已经明确;

B、主题的含义超出了作者主观所意识到的范围,在客观上显示出多义性特点;

C、不同读者在思想、文化背景上的差异,在阅读过程中对主题产生多种多样的理解;

要使主题集中和单一,必须:

坚持重点论,反对多中心;

注重逻辑联系和理顺线索;

做到贴紧主题行文,“目标始终如一,方寸一丝不乱。”

第二节写作载体的外形

一、结构

结构既是写作成品内容的重要表现形式,也是写作主体思路在写作成品中的具体体现。

(一)结构的含义

原来是建筑行业上的术语,就是按照设计要求把建筑材料组接起来,构成一定的建筑形式。

借用到写作上来,结构指文章的总体安排。

结构,是文章的组织形式和内部构造。

结构,指文章各部分按一定的组合关系联结而成的序列形式。(教材P50)

①文章的组织形式:组成文章外部面貌的基本要素。如层次、段落、过渡、照应、开头、结尾

②内部构造:文章内在关系的构建方式。

包括两方面:文章各部分的先后顺序

文章各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

谋篇布局

篇章

文章结构的实质是写作主体主观思路与事物客观逻辑性相结合的产物。

先有思路,后有结构;

思路是安排结构的基础,结构是思路的表现形式;

(二)结构的作用

材料——写什么;言之有物;血肉

主题——言之有理;灵魂

结构——怎么写;言之有序;骨骼

动笔之前,凝神苦想;

写作之中,惨淡经营,安排结构,费尽心机,力求找到表达主题的最佳结构形式;

(三)结构的基本形式

1、开头

②含义:指文章的开端(与小说、戏剧情节的开端不是一回事),是作者的立言之始。

②作用

A、对作者来说,有利于表现主题,开拓思路,引发文思。

B、对读者来说,有利于吸引和引导读者阅读

刘勰:“首倡荣华”

突出文章内容的要点或精华;

巧妙适应读者的接受心理、习惯和规律;

③要求

A、接触主题及人物、事件

B、言简意赅,精致凝练如“风头”

C、新颖生动,有吸引力

④方法

A、开门见山

B、曲径通幽

C、平中见奇

D、突兀不凡

2、主体

①含义:指文章的主要部分,即开头与结尾以外的中间部分。

②作用:负载着文章的思想价值及情感内涵。

③要求:充实、丰满。如猪肚

材料丰富

材料典型

3、结尾

①含义:是文章的收笔,是正文的自然延伸和内容的必然结果。

②作用

A、收束全文

B、令人回忆

③要求

A、止于当止,自然收束

B、深沉有力,回味无穷如豹尾

④方法

A、戛然而止,干净利落

B、归结全文,篇末点题

C、委婉含蓄,余味无穷

D、首尾呼应,加深印象

E、峰回路转,豁然开朗

古人认为最好的结构形式:风头、猪肚、豹尾

(四)结构的基本单位

1、层次

①含义:是文章思想内容的表现次序。体现作者思路的阶段性,也体

现作者思路的连续性及安排内容的步骤。又称意义段、逻辑段、结构段或部分。

层次≥≤自然段

②划分原则

记叙文:时间的推移为序

空间的转换

时空的纵横交叉

逻辑顺序

认识过程与感情变化

人物意识流动

议论文:总分式

并列式

递进式

说明文:事物包含的种类

事物包含的特征

事物包含的功能

事物包含的构造

事物包含的先后次序

2、段落

①含义:在内容上相对完整而独立的结构单位,是体现层次的外部形式,也是写作主体在表达思想内容时,由于转折、间歇、强调、过渡等情况所造成的文字上的分隔和停顿。它是构成文章的基本单位。又称自然段。

以段首空两格,换行为其物化标志。

②层次与段落的区别

都反映文章的思路,反映写作主体思维展开的阶段。

层次:着眼于思想内容的划分,反映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内容比较复杂;

段落:侧重于表达的需要,是根据内容的要求,在书面上表现层次的一种主要形式(还可采取小标题、关联词的方式);内容比较单纯;

③作用

A、表现写作主体思维进程中的每一个转折、间歇,清晰地反映文章的层次;

B、有助于写作主体条理清楚地表达内容;

C、促使文章结构在读者视觉上形成更加清晰醒目的印象,让读者在换行的停顿中有思索、回味的余地,便于阅读和理解;

D、某些段落能起到强调重点,加深印象,传达某种思想感情的作用;

④划分原则

A、保持段意的单一性——一个中心意思

B、注意内容的完整性

C、注意长短适度——服从内容表达的需要

考虑读者的阅读

考虑文体特点

D、处理好段与段的内在联系

(五)结构的组合方式

1、纵式结构,按照时间顺序或逻辑顺序安排层次。各层次之间是延续或承接的先后关系。

时间的推移为序

事情发展过程

认识过程与感情变化

事物、事理展开的逻辑顺序

2、横式结构,以空间转换为顺序或事物、事理的不同类别或不同方面来安排层次。各层次之间是依次展开的并列关系。

空间方位的变化

事物性质类别

人物意识流动

3、纵横交叉式组合,在时间的推移中展开事物的不同方面或空间位置的转换,或在横断面上插入纵向的追溯或发展。各层次之间的关系比较复杂。

纵式和横式复杂交叉

时间和空间交叉

(六)安排结构的原则

1、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内在联系和发展规律

2、服从表现主题的需要

3、适应不同体裁的特点

(七)安排结构的要求

1、完整和谐

完整:①文章的组织形式要完整;

②文章所反映的内容要完整;

③构成文章整体的各个局部相对齐备;

和谐:文章的各个组成部分要均衡、匀称,各个部分的布局要适中。

2、严谨自然

①理清思路,确定线索

脉络,原来是贯穿人们全身血脉的总称。用在文章的写作上叫脉络。指的是把文章的全部材料贯穿成一个有机整体的思维过程。也称思路。

思路,作者为发展事物的内部纹理而进行叙述、论证过程所留下的思维轨迹。

线索,贯穿文章全部材料,推进内容发展的筋节。“彩线串珍珠”

第一、单线

A、以人物为线索:以人物的视觉作线索,以“我”的身份出现;

以人物活动或人物性格发展作线索;

B、以物为线索——戏剧、叙事或抒情类文章

C、以情感为线索——抒情性较强的作品

D、以中心事件为线索——有完整情节的作品

E、以题眼为线索

第二、复线——双线或多线

第三、交叉线——较长的作品——三条线

第四、放射线——意识流作品

并非所有的文章都有线索。

②理顺逻辑顺序

A、文章的各部分要组合有序;

B、文章的各部分要互相扶持;

③合理运用交待、照应、过渡

交待,上文启下,对后面内容的预先提出或暗示。

作用:让有关情节在下文出现时,有个来龙去脉,不致让读者感到突然。

照应,下文承上,是一种有意的重复或再现。通俗地说,就是前有所呼,后有所应。

交代在前,照应在后;暗示在前,挑明在后;伏笔在前,应笔在后;

作用:A、使文脉贯通,章法灵活而致密;

B、有助于主题突出;

C、使文章某些关键内容得到强化;

D、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或联想与回味;

情况:A、照应标题

B、首尾照应

C、前后照应——远照应(千里伏线,隔年撒种)

近照应(草蛇灰线)

过渡,承上启下的中介,上下文之间的衔接和转换。

作用:在于紧密联结两个转折较大的部分,使层次之间转换清楚自然。

形式:A、关联词语

B、过渡句

C、过渡段

D、空行

情况:A、内容的转换处;

B、内容的开合处;

C、表达方式的变换处;

3、曲折变化

①开合

②虚实

③抑扬

④疏密

⑤断续

⑥张驰

⑦正反

⑧动静

二、语言

(一)语言对写作的意义

1、语言是制作文章的工具

①语言是表情达意的工具

思想的存在、传播、交流→语言←表达思想

思想与语言的关系→内容与形式的关系→贯穿在整个写作过程中

思想→内语言

语言(包括口头语言、书面语言)→外语言

写作过程中,写作主体在构思阶段运用的是内语言,在行文阶段运用的是外语言。

文章的语言就其层次说,是写作主体的内语言向外语言转化的结果。

文章的语言就其平面说,是以口头语言为基础,经过选择、加工而成的书面语言符号系统,组成这个系统的基本要素是字、词、句。

高尔基称语言是文学的“第一要素”

②语言是文章美的条件

2、学好语言是学习写作的基本功

①学习语言,要和训练思维并举

②学习语言,要提高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

主题犹如人的灵魂

材料好比人的血肉

结构就象人的骨骼

语言恰似人体的细胞

(二)语言的表现形式

1、内语言——液体

含义:表现在头脑中的思想、意识。

特点:①跳跃性

②朦胧性

③生动性、开阔性

2、外语言——固体

含义:语言文字,包括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

特点:①顺序性

②明晰性

③间接性 /抽象性

④对应性

3、口头语言,以音义结合的有声语言符号作为媒介,通过说与听之间的联系进行交际和交流。

4、书面语言

含义:以文字符号为媒介,通过解读来接收有关内容。是在口头语言的基础上经过加工而成的视觉语言。

特点:①系统性

②规范性

③严密性

④稳定性

5、清晰语言

含义:指内涵确切、意思明了的语言。

特点:①特指性

②规定性

③鲜明性

6、模糊语言

含义:内涵宽泛,意思含混的语言。

特点:①宽泛性

②不确定性

③隐讳性

7、文学语言

含义:文学作品中用来塑造艺术形象的语言。

特点:①音乐性

②形象性

③情感性

8、非文学语言,与文学语言相对的就是非文学语言,它主要指除文学作品外用在其他体裁中的书面语言。

(三)使用语言的要求

1、准确通顺

要正确无误地、恰如其分地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使语言无错误,合乎语法和逻辑。

①对客观事物有正确的认识

②用词准确

法?福楼拜:“一词说”

中国传统:“一字师”

A、善于辨析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同义词、近义词多,动词活跃:根据内容和对象的特点

词义的轻重

B、注意分辨词语的感情色彩

褒义词与贬义词

C、注意区分词语的语体风格

语体,指语言在不同体裁的文章中所形成的体式特征。

语体分为:口头语体和书面语体,写作主要使用书面语体。

从功能上看,语体分为四种类型:

新闻语体:词语准确鲜明、简洁精练,主要用陈述句

文学语体:常使用词语的变义、喻义、象征义,多用灵活、跳跃的句式

理论语体:词语具有单一性,透彻性,多用陈述句和判断句

应用语体:用词造句符合规范,合乎事实,多用陈述句、判断句

此外,有些词语的使用还要注意场合

③造句符合语法规范,合乎逻辑

A、符合语法规范:

句子成分完整

词语搭配恰当:按照一定语法规范和生活逻辑组合,以符合客观事理和读者欣赏、理解习惯。符合社会的语言习惯。

B、合乎逻辑

C、正确使用关联词语

2、简洁明快

简洁,就是简练、干净,意蕴含蓄。就是用较少的文字表达尽量多的内容。

①精选词语,言简意赅

②删掉浮词,言简意明

③长句化短,简明通顺

④巧用成语,凝练精粹

3、朴实感人

就是用语要朴素自然,通俗易懂。

朴实的语言不仅具有外语言的自然美质,而且具有内语言的真挚内涵。它虽是极普通的字句,却有感人的力量。

“朴字生色”,“平字见奇”

怎样使语言质朴呢?

①避免堆砌辞藻

②避免生造词语

④不免夸大其辞

4、生动有力

生动,指语言新鲜、活泼,富于形象性。

①材料新鲜,见解独到

②掌握丰富词汇

③语言的形象性

A、运用含义具体富有形象感的词语

B、运用绘声绘色的描述性词语

对有生命的或处于运动变化中的对象,进行绘声绘色的描述,使形象更具鲜明性、立体感,更好地展现其内在的生命力。

对人物的语气、声调、感情、神态,绘声绘色的描述。

C、巧妙地活用词语

打破语言常规:名词→动词

形容词→名词

褒义词→贬用

贬义词→褒用

大词→小用

小词→大用

D、恰当地运用各种修辞手法

比喻、拟人、夸张→使所表达的人和事更加鲜明

对仗、排比→增加文章的气势

顶真、拈连、反复→既可增进节奏感,又能使语言丰富多彩

E、多种语言成分的合理运用

成语、谚语、口头语→增强语言的幽默感,使语言表达生动而富有情趣。

群众口语、流行语汇→注意搜集和使用新鲜的词,是文章充满时代气息,也是读者感到生动。

④语言的声音美→音乐美

A、声调和谐

平声(阴平、阳平)为扬,平声字响亮高亢,

仄声(上声、去声)为抑,仄声字低回短促

平生字、仄声字按照一定的规则结合起来→抑扬美

B、韵脚相近

诗歌等韵文里,韵脚的使用,使字音跌宕回环,同声相应→回环美

谚语、格言、警句、唱词,也讲究韵脚的和谐

有时散文也注意压韵,“散韵兼行”,也能产生韵味,但不能强求

C、节奏鲜明

汉语中有:

单音节词:古代较多,现代汉语多为动词,灵活、简练,词性活用

双音节词:数量最大,稳定、明晰、凝重、匀称,表现力强

三音节词:较少,表现出活泼跌宕的美,增强语言的流动性

四音节词:数量众多,包括成语、典故,表现力极强

组词造句时,词语音节匀称→节奏美

⑤语言的句式美

A、整齐句,结构整齐、匀称的句子。→整齐美

常用的有对偶、排比、反复、铺排等修辞手法,形式整齐,声音和谐,

气势贯通,语意顺畅,富有表现力和节奏感。

B、整散结合,长短交错→参差美

散句,句子有长有短,字数有多有少,各式各样的句子交错运用。它结构自由,长短错落不齐,又叫错落句或参差句。

长句,包含词语较多,结构比较复杂的句子。

它的表达效果是:严密周详,精确明晰,委婉细腻,气势畅达,适合表达曲折复杂的内容。

短句,指句中包含的词语较少,结构比较简单的句子。

它的表达效果是:简洁明快、活泼、有力,适合于表达兴奋、紧张、欢乐的情绪。

(四)培养语言素养

1、培养兴趣

2、掌握顾规律

3、从生活中吸收鲜活的语言

4、博览群书,从书本上学习

5、在写作实践中加强训练

第三节写作受体

一、写作受体的含义——为谁写——读者

写作受体,写作成品的接受者,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读者。

二、写作受体的影响

1、读者与写作过程

在写作活动中,写作主体是写作过程的直接参与者

写作受体是写作过程的间接参与者,是“隐形作者”

①在写作的准备阶段,读者通过群体意识对写作主体进行定向

②在写作的构思、行文阶段,读者通过阅读期待对写作主体进行制约

③在写作的传播阶段,读者通过信息反馈对写作成品进行调整

2、读者与写作成品

首先,通过读者的阅读、思考、吸收,写作成品的社火作用才能发挥出来其次,阅读、欣赏,是能动的接受活动,特别是文艺欣赏,是一种由欣赏对象在读者方面引起的富于感情、联想和想象的艺术再创造活动。

三、写作受体的需求

1、求新

①内容:最新、最奇的内容

②形式:运用新鲜活泼的语言,安排灵活而富于变化的结构,选择多种多样的表达方式,设计一个新巧醒目的标题。

2、求真

①真知灼见:看到作者对问题或事物的正确而通彻的见解,得到思想上的启迪。

②真情实感

③真凭实据

3、求知

4、求美

①美的形象和情感

②写作成品美的形式

小结

第一节写作载体的内质

一、材料

(一)材料及其相关概念

1、材料——各类文体

2、素材——文学创作和文艺评论

3、题材——文学创作和文艺评论

4、资料——论文

(二)材料的作用

1、材料与主体认识:材料是形成正确认识的前提

2、材料与主题:材料是形成主题的基础和表现主题的支柱

3、材料与文章形式:材料是构成文章形式的主要成分(三)材料的采集

1、含义

2、作用

3、要求——多

(四)材料的鉴别

1、含义

2、要求——精

(五)材料的选择

1、含义

2、选择与鉴别的区别

3、要求——严

4、原则

①围绕主题选择材料

②选择典型材料

③选择新颖、生动的材料

④选择真实、准确的材料

(六)材料的使用

1、含义

2、作用

3、要求——活

二、主题

(一)主题及其相关概念

1、主题

2、课题

3、论题

4、标题

(二)主题的特征

1、客观性

2、主观性

3、时代性

4、多样性

(三)主题的作用

1、主题是文章的灵魂

2、主题是文章的统帅

(四)主题的形成

1、长期积累,逐步形成

2、偶尔触动,突然获得

3、短期采集,随时产生

(五)主题的提炼

1、原则

2、方法

①广中求佳

②活中求深

③异中求新——立意要新

④反复提炼

(六)主题的表现

1、表现的方法:

①直接表现

②间接表现

③藏露结合

2、表现的要求

①正确——基本要求

②鲜明——倾向性

③深刻——进一步要求

④集中——简明和单一

第二节写作载体的外形

一、结构

(一)结构的含义

(二)结构的作用

材料——写什么;言之有物;血肉

主题——言之有理;灵魂

结构——怎么写;言之有序;骨骼

(三)结构的基本形式

论文写作WORD论文格式编辑技巧(最全)

目录 一、目录自动生成 (2) (1)格式要求 (2) (2)定义一级标题、二级标题、三级标题 (2) (3)设定正文、各级标题格式 (3) (4)在文中依次设置各级标题 (3) (5)插入目录 (4) (6)目录的改动和更新 (4) (7)在word左侧显示索引目录 (5) 二、参考文献的编号和引用(书签、交叉引用方法) (5) (1)添加参考文献 (5) (2)将每个文献制作成书签 (6) (3)在文中引用参考文献 (6) (4)增加参考文献,自动更新正文中参考文献编号 (6) (5)删减参考文献,自动更新正文中参考文献编号 (6) (6)文中多次引用同一篇参考文献 (6) 三、分隔符的使用 (7) 1、分节符(封面页和正文的页码不连续) (7) (1)显示分隔符 (7) (2)对封面页、摘要目录和正文页进行分节 (8) (3)插入页码 (8) 2、分页符(需要新的一页开始新的一章) (8) 四、插入页码 (9) (1)插入页码 (9) (2)分节修改页码格式 (9) 五、插入图表清单 (10) (1)插入题注——图1.1 (11) (2)插入题注——图2.2 (12) (3)自动生成图表清单 (13) (4)删去多余的空白行 (13)

一、目录自动生成 这个步骤是对论文文章的梳理,主要用到的是word2007的样式区域。 (1)格式要求 毕业论文章节格式要求如下: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 1.1.2 ×××× 1.1.3 ××××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 1.3.2 ××××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 1.5 可能的创新及不足 第二章中国民航业发展及碳排放现状 2.1 ××× 2.2 ××× ……………………………(毕业论文一般最少需要五章,第三章及以下内容此处省略)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学校对于论文题目、正文都有格式要求,具体如下: 一级标题第一章黑体小三号 二级标题 1.1 黑体四号 三级标题 1.1.1 黑体小四号 正文宋体小四号 (2)定义一级标题、二级标题、三级标题 打开word2007,在“开始”找到“样式”区域 “第一章绪论”为一级标题,我们可令标题1为一级标题

浙江师范大学毕业论文写作格式规范

浙江师范大学学位论文格式规范(修订) 学位论文各部分编排格式规范 1.封面:封页上的内容一律打印,确保正确无误,不留空栏;论文题目不宜过长,一般不超过36个汉字(包括副题和标点符号)。封面题目采用小二号黑体。外国语相关专业的学位论文封面题目必须为中外文对照。 2.扉页:采用中英文对照编排。 3.中文摘要和关键词具体排版方式为:论文题目采用三号黑体字,分成1—2行居中打印;论文题目下空1行居中打印“摘要”,为小三号黑体字;“摘要”下空1行打印摘要内容,每段开头空2格。摘要内容后下空1行打印“关键词”。“关键词”为四号黑体字,每一关键词之间用分号分开,最后一个关键词后不打标点符号。摘要内容和关键词为小四号宋体字。 4.英文摘要和关键词:英文摘要的格式编排、字体大小与中文摘要相一致。论文中的英文一律采用“Times New Roman”字体。论文英文题目全部采用大写字母,可分成1-3行居中打印。英文摘要内容每段开头留4个空格。“KEY WORDS(关键词)”后关键词小写,每一关键词之间用分号分开,最后一个关键词后不打标点符号。 5.目录:“目录”两字用三号黑体字居中打印,下空2行为标题及其开始页码。

6.标题序号标号:文科学位论文的章节标题标号采用以 “一、(一)1. (1)”形式编排。 7.正文:采用小四号宋体字。一级标题用三号黑体字居中打印;一级标题下空2行为二级标题,以小三号黑体字左起打印;下空1行为三级标题,以四号黑体字左起打印;四级标题以小四号黑体字打印。换行后空2格打印论文正文。 8.图:图号按章顺序编号,如图2.1为第二章第一图。如果图中含有几个不同部分,应将分图号标注在分图的左上角,并在图题下列出各部分内容。图的编号和图题应置于图下方的居中位置,图题字体采用五号楷体字。引用图应在图题右上角标出文献来源。 9.表格:表格按章顺序编号,如表3.2为第三章第二表。表内必须按规定的符号标注单位。每张表应有表题,置于表的编号之后,表的编号和表题应置于表上方的居中位置,表题字体采用五号楷体字。 10.公式:公式书写应在文中另起一行。公式后应注明序号,该序号按章顺序编排,置于公式所在行的最右侧。 11.参考文献:采用小四号宋体字。“参考文献”采用三号黑体字居中打印。本规定的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根据国家标准GB/T 7714-2005制定。 (1)按论文中参考文献被引用的先后次序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将序号置于方括号内,作为上角标,列在正文的末尾,必须标出文献的起止页码。

基因克隆载体上的各种常用蛋白标签

基因克隆载体上的各种常用蛋白标签 蛋白标签(proteintag)是指利用DNA体外重组技术,与目的蛋白一起融合表达的一种多肽或者蛋白,以便于目的蛋白的表达、检测、示踪和纯化等。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研究人员相继开发出了具有各种不同功能的蛋白标签。目前,这些蛋白标签已在基础研究和商业化产品生产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美国GeneCopoeia(复能基因)为客户提供50多种蛋白标签,可以满足客户的不同需求,包括各种最新型的标签,如:SNAP-Tag?、Halo Tag?、AviTag?、Sumo等;也提供齐全的各种常用标签,如eGFP、His、Flag等等标签。 以下是部分蛋白标签的特性介绍,更加详细的介绍可在查询产品的结果列表里面看到各种推荐的蛋白标签和载体。 TrxHIS His6是指六个组氨酸残基组成的融合标签,可插入在目的蛋白的C末端或N末端。当某一个标签的使用,一是能构成表位利于纯化和检测;二是构成独特的结构特征(结合配体)利于纯化。组氨酸残基侧链与固态的镍有强烈的吸引力,可用于固定化金属螯合层析(IMAC),对重组蛋白进行分离纯化。使用His-tag有下面优点: 标签的量小,只有~0.84KD,而GST和蛋白A分别为~26KD和~30KD,一般不影响目标蛋白的功能; His标签融合蛋白可以在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存在的条件下或变性条件下纯化,前者在纯化疏水性强的蛋白得到应用,后者在纯化包涵体蛋白时特别有用,用高浓度的变性剂溶解后通过金属螯和去除杂蛋白,使复性不受其它蛋白的干扰,或进行金属螯和亲和层析复性; His标签融合蛋白也被用于蛋白质-蛋白质、蛋白质-DNA相互作用研究; His标签免疫原性相对较低,可将纯化的蛋白直接注射动物进行免疫并制备抗体。 可应用于多种表达系统,纯化的条件温和; 可以和其它的亲和标签一起构建双亲和标签。 Flag标签蛋白 Flag标签蛋白为编码8个氨基酸的亲水性多肽(DYKDDDDK),同时载体中构建的Kozak序列使得带有FLAG的融合蛋白在真核表达系统中表达效率更高。FLAG作为标签蛋白,其融合表达目的蛋白后具有以下优点: FLAG作为融合表达标签,其通常不会与目的蛋白相互作用并且通常不会影响目的蛋白的功能、性质,这样就有利用研究人员对融合蛋白进行下游研究。 融合FLAG的目的蛋白,可以直接通过FLAG进行亲和层析,此层析为非变性纯化,可以纯化有活性的融合蛋白,并且纯化效率高。 FLAG作为标签蛋白,其可以被抗FLAG的抗体识别,这样就方便通过Western Blot、ELISA等方法对含有FLAG的融合蛋白进行检测、鉴定。

基础写作专升本复习资料

《基础写作》专升本考试复习资料 一、题型及分数比例 1、填空题(10分) 2、名词解释(10分) 3、简答题(15分) 4、综合分析题(20分) 5、作文题(45分)文体:议论文 二、考试范围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现代写作的含义与作用 第二节现代写作的特性 第二章写作的主体与客体 第一节写作主体的素质 第二节写作主体的能力 第三节写作客体的构成 第四节写作主客体的关系 第三章写作载体与受体 第一节写作载体的内质 第二节写作载体的外形 第三节写作受体解读的特征 第四节写作受体与写作载体的关系 第四章写作行为过程 第一节写作感知 第二节写作运思 第三节写作行文 第五章写作表达方式与技法 第一节写作表达方式 一、叙述的视角与方法 二、描写的类别与要求 三、抒情的方式与要求 四、议论的要素与方法 五、说明的分类与方法 第二节传统常用写作技法举隅 一、聚焦与立骨 二、悬念与那輾 三、巧合与误会 第三节现代常用写作技法举隅 一、意识流与蒙太奇 二、反讽与黑色幽默

三、象征与变形 第六章新闻文体 第一节消息 一、消息的界说与源流 二、消息的类别与特征 三、消息的写作 第二节通讯 一、通讯的界说与源流 二、通讯的类别与特征 三、通讯的写作 第三节报告文学 一、报告文学的界说与源流 二、报告文学的类别与特征 三、报告文学的写作 第七章文学文体 第一节散文 一、散文的界说与源流 二、散文的审美特征 三、散文的写作 三、复习重点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现代写作的含义与作用 一、现代写作的含义 (一)含义 写作——通过记写活动来制作文字产品的活动过程。 理解: 1、从本质说,写作是一种脑力的、创造性的劳动。具体来说,写作既是个人情 感的宣泄和抒发,也是为交流思想、传播信息进行精神生产的创造性劳动过程。 2、从形式上看,写作是人们运用语言文字记写思维成果的行为活动。写作的表 现形式是进行文字符号的排列、组合与操作,或用笔“记写”,或用电脑等其他工具“制作”以造出“成品”来。即古人所说的“积字成句、积句成段、积段成篇。” 文章——是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认识、情感,具有相对完整的意思和一定篇章结构的书面语言形态。 写作与文章,是内涵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前者指行为活动(或脑力劳动)过程,后者指过程的结果。文章是“成品”,写作是“成品”的制作。因此,写作和文章的关系,从一定角度可以看作是因果关系(但非必然的因果对应关系),前是因,后为果。

论文写作范式(写作模板)

论文写作范式 (论文写作目标:解决具体问题) 一、基本格式 标题。标题表示写作内容。例如:中信建投公司资产管理产品创新研究 大约写五章到六章,其中第一章和最后一章是只有章、节(条)两级标题,其他章有章、节(条)、目(款)三级标题。 第一章绪论 1.1 选题背景:回答为什么选择该内容作为论文题目。 1.2 研究目标:回答选择该题目要达到什么目的。 1.3 文献综述:以往研究同一题目的文献及相关观点。 1.4 论文结构:论文思路及结构设计。 1.5 论文创新观点:研究结论视为创新观点。 第二章到第四章通过例举一个案例表现作者具有解决具体管理问题的能力。 第二章案例内容。例如:中信建投公司资产管理产品创新现状 第三章问题分析。例如:中信建投资产管理产品创新中的问题和原因 第四章对策建议。例如:中信建投资产管理产品创新的对策 第五章结论 5.1 研究结论 先总体对研究结论进行总结,然后提出5个左右的研究结论,每个结论用标题列出,在结论标题后做一段归纳论述。 5.2 研究局限与展望 写两段,一段是从理论和应用两方面谈研究局限,一段从理论和应用两方面谈研究展望。(这部分不用标题) 二、文字要求 1.标题尽量用短句,即使用单句结构标题,不要使用从句或复句结构标题。 2.标题尽量用较少成分、结构简单的句型(不要使用带所有成分的结构句型。句子所有成分包括主、谓、宾、定、补、状) 3.每章三节(条)左右,每节三目(款)左右 4.节与节、目与目的句型结构一致 5.注意关键词或主题词4个,一般为实词,词与词不能有重复,不能与论文标题有关词完全重复。 三、文字数量及结构安排 除绪论和研究结论章之外,各章之间的文字数量基本相同,各节之间的文字数量基本相同。 四、5.1研究结论部分的写法 五、摘要写法 摘要要写成一篇短文,而不是第一章包含什么内容之类的论文介绍写法。 摘要包含5段,总计2000字左右,不得超过。 一段:选题背景相关内容(300字左右); 二段:研究目标相关内容(200-300字左右) 三段:研究内容相关文献的观点(300-400字左右) 四段、五段:论文案例研究内容及研究结论(1000字左右)

论述写作载体与写作受体的关系

论述写作载体与写作受体的关系 摘要:写作受体与写作载体的关系,首先是载体要作为一种特殊的价值存在,也就是它要有阅读价值,你才去读它。当你开始阅读时,就是它的价值实现的过程。写作载体就是包含、运载写作内容的文章形体和传播媒介。说白了,载体就是写作的成品,也就是文章作品。载体载荷着审美信息和实用信息,是内部语言外化为文字符号的结晶。写作受体就是写作成品的接受者。说白了,就是读者。受体是写作成品的接收对象。受体的接收和反馈过程是写作活动的自然延伸。写作受体需要具备一定的文章解读能力,而解读能力是由多种因素构成的。对文章的解读能力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后天实践的结果。因此,写作载体和写作受体是相互选择、相互制约的。 关键词:写作载体写作受体关系 一、写作受体对写作载体的主观选择 没有读者的存在,作品就形同虚设,作者创造作品就毫无意义。作者是为读者而写作的。可以说,受体的解读就是书面交流的最后完成。 读者需要通过解读与人进行沟通,他是作品信息的接受者;但他并不是一个完全被动的接受者,他可以通过主观能动的选择对作者施加影响。在写作受体与写作载体之间,首先存在着一种写作受体对写作载体的主动选择关系,具体表现为: 1、写作受体的解读素质决定他如何选择对作品内容的理解(读者要根据自己的文化素养和生活阅历、根据自己的知识积淀选择对作品内容的理解。) 2、写作受体的解读意识决定着他选择自己喜欢的作品去阅读(读者有不同的阅读嗜好,他们会选择自己喜欢的作品去阅读。 二、写作载体对写作受体的客观制约 读者对文章作品的解读虽然有其主观能动性,但也不是毫无限制,能随心所欲的。他要受文章语言的制约,他要按照作者精心编织的语言形式的指向进行解读。文章作品的语言对读者的解读是有限制的。在整个书面交流过程中,读者、作品和作者三者之间是互为作用、互为因果的。同时,这种交流还呈现出一种多向的、回环往复的特点。作者通过作品把信息传达给读者,这是顺向交流;反过来,读者接受作品信息时所表现出的价值取向与兴趣强弱又会反馈给作者,从而促使作者创造出更好的作品。这叫逆向交流。不论是顺向交流还是逆向交流,都不是单向一次性的活动,而是多向渐进式的。在写作受体对写作载体主观选择的同时,写作载体也对写作受体有一种客观的制约关系。 文章内容的表达,必须借助一定的具体形式,这种形式,就是语言。语言是作者思想的直接体现。从符号应用学的角度来看,文章语言就是作者与读者进行交流与对话的中介,这种中介客观上就是对读者解读的一种制约,因为读者必须通过作者精心编织的语言形式所限定的语言指向去进行解读,正是这个意义上说,读者的接受具有一定的被动性。 文章语言对读者解读的制约,表现在以下三个层面: 1、文章语言的语音语调层。这是文章的最外层结构。特定的语气、语调形成的特定的文气,都是对读者解读的一种先在的制约。 2、文章语言的词句意义建构层。这是文章的次外层结构。作者所有的词语(不论是其本义还是引申与偏转的意义)和句子,都是对读者解读的一种制约。 3、文章语言的意象意境建构层。这是文学语言的特殊形式。文学语言与日常语言的最大区别就是有无意象与意境。文学语言是通过意象来说话的,意象的组合又构成了意境。作者确定的意象与意境,就是对读者解读的一种制约。 以张岱《雪夜游西湖》中“湖中影子,唯见长堤一痕……”为例,其语音语调,其词语建构,其意象建构,无不是对读者解读的一种限制。

论文写作格式模板,,,,,,,,,

论文写作格式模板,,,,,,,,,

导论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问题提出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选题价值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文献综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文章思路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研究方法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六、创新与不足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一章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概述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涵义及特征...................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含义......................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特征......................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理论基础.......................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必要性..................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可行性..................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章我国新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比较分析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我国新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体系的差异错误!未定义 书签。 (一)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体系构成..............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我国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构成..........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我国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与国际财务报告体系的比较和分 析..........................................................................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我国新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项目涵盖范围的比较错误! 未定义书签。 三、我国会计准则体系与国际财务报告体系下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比较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我国新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差异的主要表现错误!未 定义书签。 (一)公允价值的适用范围不同......................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企业合并的范围和会计处理方法有差异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关联方及其交易的披露范围有区别......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资产减值的相关规定不一致..................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政府补助的会计处理有差距..................错误!未定义书签。 (六)资本与资本保全的处理未规定..............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我国新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具体差异错误!未定义 书签。 第三章我国新企业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历程和影响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我国新企业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历程...................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章 写作载体与受体

第三章写作载体与写作受体 课时安排:汉语言18学时,新闻10学时教学课型:理论课 题目:写作载体与写作受体 教学目的要求: 1、掌握写作载体、写作受体、材料、素材、题材、资料、 主题、标题、结构的含义。 2、掌握结构的形式、结构的基本单位。 3、熟悉材料的选择与使用。 4、熟悉主题的提炼与要求。 5、熟悉结构的组合方式。 6、熟悉写作受体的素质。 7、了解材料的作用、主题的特点、结构的要求。 8、了解语言的功能、素养、特点、要求、 写作受体的特点。 3、掌握记叙散文中写景散文的写作技法。 教学方式、手段:讲授 教学媒介:多媒体 教学内容: 第一节写作载体的内质 写作载体——怎么写——文章 /写作成品 载体,科学技术上指某些能传递能量或运载其他物质的物质。 写作载体,指写作主体对写作客体认识和反映的物质形式。 写作载体的构成:内容要素——内质——材料与主题 形式要素——外形——结构与语言 一、材料 (一)材料及其相关概念 1、材料——各类文体 就是写作主体为着某一写作目的,从生活中搜集、摄取,以及写入文章中的一系列事实现象或理论依据,诸如人物、事件、情理、景物、数据、例证、名言等。 2、素材——文学创作和文艺评论 指写作主体通过各种途径搜集到的那些未经整理、加工的原始材料。它一般是凌乱的、不完整的。 3、题材——文学创作和文艺评论 指经过写作主体的集中、提炼、加工、改制并写入作品中,用来表现主题

的材料。 素材与题材的区别: 素材:零星的、分散的、平常的 题材:集中的、连贯的、典型的 4、资料——论文 多指撰写学术论文、实验报告和其他科技文章(如文摘、年鉴、便鉴、综述、评述等)时用来参考和引用的各种书面材料。 资料包括: 原始资料:档案、原始文献、会议记录、统计报表、调查笔记、文物图片 整理加工的资料:摘要、目录、索引、分类剪报、资料笔记、读书卡片(二)材料的作用 1、材料与主体认识:材料是形成正确认识的前提 2、材料与主题:材料是形成主题的基础和表现主题的支柱 材料是第一性的,主题是第二性的。 材料是形成主题的基础,主题是从材料中分析、提炼和概括出来的;主题一旦形成、确定后,就作为文章的中心,支配材料的选择、使用和安排,主题依靠材料来支持,材料则为表现主题服务。 3、材料与文章形式:材料是构成文章形式的主要成分 ①材料是安排结构的依据 ②材料是选定表达方式的依据 (三)材料的采集 1、含义:通过各种途径搜集、占有材料。古人把它称为“储材。” 2、作用:不仅是整个材料工作的基础,也是全部写作活动的起点。 3、要求——多 茅盾《有意为之——谈如何搜集题材》:“采集之时,贪多务得,要跟奸商一般,只消闻得何处有门路,有货,便千方百计钻挖,弄到手方肯死心,不管是什么东西,只要是可称为‘货’的,便囤积,不厌其多。” 韩愈《进学解》:“贪多务得,细大不捐”,“俱收并蓄,待用无遗。” 古人:“竭泽而渔” 秦牧三个仓库:直接材料——生活中 间接材料——书籍和资料中 人民语言——日常搜集 (四)材料的鉴别 1、含义:就是比较材料的优劣,分析材料的性质,辨识材料的真伪,掂量材料的轻重,估价材料的意义等。就是解决对材料的认识问题。 2、要求——精 就是根据写作目的和要求以及不同文体的需要对所采集到的感性材料进行精心的鉴别,这样,有可能分清材料的特征、类别、真伪、主次,认清它的

论文写作要求及模板

石家庄经济学院成人高等教育毕业论文(设计)写作要求 一、写作步骤 1.选题:结合所学专业理论和学科基础知识,深入了解和分析本学科或本专业的理论实务现状和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研究现状,综合运用基础理论、专业知识进行综合分析、研究,确立自己的研究题目。选题应结合毕业实习的具体情况,反映专业的前沿和实际应用的需要,不得选择内容陈旧过时或没有应用价值的问题。题目应具有比较强的概括性,反映文章的核心内容。 2.收集资料:题目选定后,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开展有关调研和查阅有关资料,资料内容要翔实,具有普遍意义和较强的佐证性,收集途径可以通过实习收集所在单位的实际情况(不得直接在论文或设计中应用);也可利用图书、报刊、专业杂志收集与自己主题相关的文章和报导(必须注明刊名、题目、作者、期号、页码);或在网上搜集(但必须注明网名、题目、作者、发表时间),但不得直接下载全部文章。 3.拟定写作提纲和写作进度:根据题目要求和查阅的文献资料,对其进行加工、提炼和整理,列出详细的写作提纲。根据提纲内容和论文的写作时间要求制定出写作进度安排(写作时间表)。 4.完成论文(设计)初稿:按照提纲要求完成论文(设计)初稿。 5.修改初稿:初稿经指导老师审阅并提出修改意见后,按修改意见对初稿进行修改,直至指导老师认为可以定稿为止。 6.定稿。论文定稿后按时提交给指导老师。 二、写作要求与编写格式 (一)论文(设计)写作要求: 1.论文(设计)应做到观点明确、内容充实、论据充分、论证有力、结论(解决方案)正确。整体结构合理,层次分明。不得拼凑文章,更不得抄袭。 2.论文(设计)写作过程中必须及时以各种形式和指导教师沟通,并得到和记录指导意见,并在交阅下一稿时将前稿意见附在前端,一般情况下(论文)设计题目确定并开始写作后,不得变更题目或主要内容。 3.(论文)设计字数要求不少于5000字。 4.有异议问题应按照指导教师意见执行。 (二)论文(设计)格式要求全部统一,内容包括: 1.封面; 2.开题报告、成绩评议表等; 3.中文摘要(含关键词); 4.英文摘要(含关键词);(该部分可选) 5.目录; 6.正文; 7.参考文献; 8.致谢; 9.封底

载体分类文章写作

有塑造形象的是文学作品:四大类 一、记叙文:消息、通讯、特写、人物专访、传记、记人叙事。 二、说明文:说明具体事物或事理,介绍科技知识、地理状况等。 三、议论文:对人或事发表自己的见解、主张、看法或批驳对方观点。有时评、社论、按语、杂文及观后感、读后感等、 四:应用文:固定格式、固定用途、专门对象。 书信、通知、启事、调查报告、借条、申请书等。 文学体裁是指文学作品的具体样式,它是文学形式的因素之一。一切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都要通过这样或那样的体裁来表现,没有体裁的文学作品是不存在的。这犹如人们做衣服,必定要量体裁衣,选择一定的样式。在文学发展的历史上,出现了多种多样的文学体裁,例如神话、史诗、寓言、行情诗、叙事诗、短篇小说、中篇小说、长篇小说、悲剧、喜剧、正剧、抒情散文、杂文、报告文学等等。这些名目繁多的文学体裁的产生和演变,都有一定的社会根据和它本身的发展规律。 写作手法属于艺术表现手法(即:艺术手法和表现手法,也含表达手法(技巧)),常见的有:夸张,对比,比喻,拟人,悬念,照应,联想,想象,抑扬结合、点面结合、动静结合、叙议结合、情景交融、衬托对比、伏笔照应、托物言志、白描细描、铺垫悬念、正面侧面比喻象征、借古讽今、卒章显志、承上启下、开门见山,烘托、渲染、动静相衬、虚实相生,实写与虚写,托物寓意、咏物抒情等。 表达方式就是常见的叙述、描写、抒情、议论和说明。(其实也属于艺术表现手法)。 修辞手法就是常见的比喻、对比、比拟、对偶、借代、夸张、互文、双关、反问、设问、反复、反语、引用等。 中国古典文学体裁分为:诗和文,文又分为韵文和散文。 现代一般分为:诗歌、散文、小说、戏剧,并称为四大文学体裁;中国的抒情诗和散文(称为古文)最早而比较发达。 西方则分为:诗歌与散文两个基本类型。叙事诗和戏剧成熟较早,此外小说比较发达。 答案补充 最常见的写作手法有:夸张、对比、比喻、悬念、照应、联想、想象、抑扬、动静结合、寓景于情、托物言志等。 修辞手法就是修辞格的运用,常见的修辞格有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以上8种为大纲规定必须掌握的修辞格),以及反复、双关、反语、引用、对

分子克隆技术第三章

2017/2/21 第三章载体 第一节基因克隆技术概述 一、基因克隆技术 基因克隆技术包括把来自不同生物的基因同有自主复制能力的载体DNA在体外人工连接,构建成新的重组的DNA,然后送入受体生物中去表达,从而产生遗传物质和状态的转移和重新组合。 二、目的基因的取得 1、直接 2、反转录酶 3、化学合成 4、基因文库 5、PCR ?首先利物理方法(如剪切力、超声波等)或酶化学方法(如限制性 内切核酸酶)将生物细胞染色体DNA切割成为基因水平的许多片段,继而将这些片段与适当的载体结合。将重组DNA转入受体菌扩增,获得无性繁殖的基因文库,再结合筛选方法,从众多的转化子菌株中选出含有某一基因的菌株,从中将重组的DNA分离、回收。这种方法也就是应用基因工程技术术分离目的基因,其特点是绕过直接分离基因的难关,在基因组DNA文库中筛选出目的基因。可以说这是利用“溜散弹射击”原理去“命中”某个基因。由于目的基因在整个基因组太小,在像当程度上还得靠“碰运气”,所以人们称这个方法为“鸟 枪法”或“散弹枪”实验法。 三、重组体的构建 1、载体 要把一个有用的基因通过基因工程手段送进生物细胞中,需要运载工具,携带外源基因进入受体细胞的这种工具叫载体(Vector)。 (1)质粒(plasmid) (2)噬菌体λ的衍生物 (3)科斯质粒(cosmid) (4)单链DNA噬菌体 M13(5)病毒?面包酵母吲哚甘油磷酸脱氢酶基因的制取,先 用Eco RI把面包酵母DNA切成许多片段,使这些片段与λ载体连成重组DNA,可把这些重组DNA导入“吲哚甘油磷酸脱氢酶型组氨酸缺陷型”大肠杆菌,在基本培养基中培养。只有引入了该基因的细菌才能生长。进一步分离这种菌株,可以得到目的基因。 2、载体的性质 1)它必须具有能够在某些宿主细胞中独立地自我复制和表达的能力。 2)载体DNA的分子量应该较小。 3)载体上最好应具有两个以上的容易检测的遗传标记(如抗药性基因等),以赋予宿主细胞以不同的表型。 4)载体应该具有多个限制性内切酶的单一切点;载体上的单一酶切位点最好是位于检测表型的遗传标记基因之内,这样目的基因是否已连接载体就可以通过这一表型的改变与否而得知,利于筛选重组体。 3、酶系的选用

克隆载体与表达载体教程文件

克隆载体:大多是高拷贝的载体,一般是原核细菌,将需要克隆的基因与克隆载体的质粒相连接,再导入原核细菌内,质粒会在原核细菌内大量复制,形成大量的基因克隆,被克隆的基因不一定会表达,但一定被大量复制。克隆载体只是为了保存基因片段,这样细胞内不会有很多表达的蛋白质而影响别的工作。 克隆载体(Cloning vector ):携带插入外源片段的质粒或噬菌体,从而产生更多物质或蛋白质产物。(这是为“携带”感兴趣的外源DNA、实现外源DNA的无性繁殖或表达有意义的蛋白质所采用的一些DNA 分子。) 其中,为使插入的外源DNA序列可转录、进而翻译成多肽链而设计的克隆载体又称表达载体。 是否含有表达系统元件,即启动子--核糖体结合位点--克隆位点--转录终止信号,这是用来区别克隆载体和表达载体的标志。 表达载体:有的是高拷贝的,有的是低拷贝的,各有各的用处,是一些用于工程生产的细菌,被导入的目标基因会在此类细菌中得到表达,生产出我们需要的产物,导入的基因是由克隆载体产出的。表达载体具有较高的蛋白质表达效率,一般因为具有强的启动子。 表达载体(Expression vectors)就是在克隆载体基本骨架的基础上增加表达元件(如启动子、RBS、终止子等),是目的基因能够表达的载体。如表达载体pKK223-3是一个具有典型表达结构的大肠杆菌表达载体。其基本骨架为来自pBR322和pUC的质粒复制起点和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在表达元件中,有一个杂合tac强启动子和终止子,在启动子下游有RBS位点(如果利用这个位点,要求与ATG之间间隔5-13bp),其后的多克隆位点可装载要表达的目标基因。 (RBS位点:1974年Shine和Dalgarno首先发现,原核生物,在mRNA上有核糖体的结合位点,它们是起始密码子AUG和一段位于AUG上游3~10 bp处的由3—9bp组成的序列。这段序列富含嘌呤核苷酸,刚好与16S rRNA 3,末端的富含嘧啶的序列互补,是核糖体RNA的识别与结合位点。根据发现者的名字,命名为Shine-Dalgarno序列,简称S-D序列。 由于它正好与30S小亚基中的16s rRNA3’端一部分序列互补,因此S-D序列也叫做核糖体结合序列。 真核生物存在于真核生物mRNA的一段序列,其在翻译的起始中有重要作用。加Kozark sequence(GCCACC), Kozak sequence是用来增强真核基因的翻译效率的。是最优化的ATG环境,避免ribosome出现leaky scan) 克隆载体目的在于复制足够多的目标质粒,所以常带有较强的自我复制元件,如复制起始位点等,往往在菌体内存在多拷贝,所以抽质粒会抽出一大堆。但不具备表达元件。而表达质粒有复杂的构成,为的是控制目标蛋白的表达,如各种启动子(T7),调节子(LacZ)等,而且以pET为代表的表达载体在菌体内都是低拷贝的,防止渗漏表达。 克隆载体只是把你要的基因片段拿到就可以了,不管读码框什么的,但是表达载体是不但要你的目的基因连在上面,而且要表达蛋白,所以就要求你的读码框不能乱了,否则就不能得到你想到的表达产物。 1.载体即要把一个有用的基因(目的基因——研究或应用基因)通过基因工程手段送到生物细胞(受体细胞),需要运载工具(交通工具)携带外源基因进入受体细胞,这种运载工具就叫做载体(vector)。 2. 载体的分类 按功能分成:(1)克隆载体: 都有一个松弛的复制子,能带动外源基因,在宿主细胞中复制扩增。它是用来克隆和扩增DNA片段(基因)的载体。(2)表达载体:具有克隆载体的基本元件(ori,Ampr,Mcs等)还具有转录/翻译所必需的DNA顺序的载体。 按进入受体细胞类型分:(1)原核载体(2)真核载体(3)穿梭载体(sbuttle vector)指在两种宿主生物体内复制的载体分子,因而可以运载目的基因(穿梭往返两种生物之间). 克隆载体顾名思义就是质粒拷贝数比较高,在做上游克隆时比较方便, 其重点在于质粒的复制.

论文编写格式

论文编写格式

————————————————————————————————作者: ————————————————————————————————日期:

应化和煤化专业 顶岗学生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相关要求顶岗实习同学,于本学期12月26号前把以下材料必须交齐。 具体要求见附件 1.顶岗实习手册、月记; 2.顶岗实习的岗位技术工作报告; 3.实习单位实习考核表(一式两份,必须扣单位红章); 4.毕业论文(12月26日之前必须回校答辩)。 联系教师一览表 指导班级指导教师姓名电话邮箱 应化30901 邸青 应化30902 李永真 应化30903 陈玉红 应化30904 王贵珍 应化30905 孙娜 应化30906黄永茂 煤化30901 胡亚伟 煤化30902邸青

顶岗实习指南 一、实习的目的和意义 顶岗实习是专业学习历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顶岗实习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掌握未来所从事职业应具备的岗位能力,包括专业技能、方法能力和工作态度(职业道德)等。通过顶岗实习,使学生达到从业基本要求,积累工作经验和社会经验,提高就业竞争力。 二、实习纪律和要求 实习学生具有双重身份,既是一名学生,又是实习单位顶岗的一名员工,因此,实习生也应遵守双重身份的纪律。具体要求如下: 1、实习学生应牢记“安全第一”,必须严格遵守企业安全管理规定,遵守交通规则,避免安全事故发生。 2、要严格遵守劳动纪律和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如果在实习期间,由于违反单位的管理规定或因品德表现等原因被实习单位退回学校,则视为实习成绩不合格。 3、认真做好岗位本职工作,培养独立工作能力,刻苦锻炼提高自己的业务技能,在顶岗实习的实践中努力完成专业技能的学习任务。 4、在实习期间,必须强化职业道德意识,爱岗敬业,遵纪守法,做一名诚实守信的实习生和文明礼貌的员工。 5、服从领导,听从分配,不做损人利己、有损企业形象和学院声誉的事情。 6、经常保持与学校的联系,每2周至少要与指导教师联系一次,汇报实习情况;注意校园网及学院教务处网站上公布的与毕业生有关的信息,因联系电话和工作地点发生变动时要及时通知指导教师和家长,并保证提供的联系方式正确有效,如因提供的联系方式出现问题,一切后果自负。 7、学生工作学期顶岗实习期未满,原则上不得擅自离开或调换实习单位,个别学生确因特殊情况,需中途调换实习单位,需征得所在系及原实习单位同意。学生未经许可擅自离开或调换实习单位,实习成绩以零分记。 8、在实习过程中,发生重大问题,学生应向学院和实习单位的指导教师及时报告,指导教师要及时向学院和实习单位双方负责人报告。 三、月记要求: 根据自己具体离校顶岗时间,每月应撰写实习月记。上学期已经交过月记的同学,接上次时间继续写,月记终止时间为5月(包括5月)。 月记内容包括实习岗位介绍、实习心得、掌握技能情况、心得等不少于500

word论文格式范文

word论文格式范文 【篇一:论文写作word论文格式编辑技巧(最全)】目录 一、目录自动生成........................................................................................................ . (2) (1)格式要 求 ....................................................................................................... (2) (2)定义一级标题、二级标题、三级标 题 (2) (3)设定正文、各级标题格 式 (3) (4)在文中依次设置各级标 题 (3) (5)插入目 录 ....................................................................................................... (4) (6)目录的改动和更 新 ....................................................................................................... .. 4 (7)在word左侧显示索引目 录 (5) 二、参考文献的编号和引用(书签、交叉引用方 法) (5) (1)添加参考文 献 ....................................................................................................... . (5) (2)将每个文献制作成书 签 (6) (3)在文中引用参考文 献 (6)

第三章 科技论文写作中的误区

第三章科技论文写作中的误区 1 对误区的理解及误区对写作的影响 科技论文写作中的误区,实质是讨论如何写科技论文,这就是古语所说的“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究竟什么是写作中的误区,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理解,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无论误区大小都直接影响着学术论文的发表,甚至影响到具有国际影响高水平论文的诞生。因此,讨论并清除科技论文写作中的误区是一件很重要、很有意义的事情。为了能引起大家对这个问题的充分重视,或者对科技论文写作的重视,我想从“李约瑟难题”谈起。大家都知道哥德巴赫猜想,就像“歌德巴赫猜想”成为教学的专门概念一样,“李约瑟难题”也已成为科学史的专门概念,而且是世界科学史界讨论和研究的热点领域之一。那么,“李约瑟难题”究竟是什么呢?李约瑟在不同场合、不同论著中对难题有不同的表述,但最全面、最有代表性的表述包括以下六个问题: 问题一:中国科学为什么长期停留在经验社学阶段(原始型或中古型的理论),而没有上升到理论科学阶段? 问题二:中国为什么虽然只有经验科学,却能在科学技术发明的许多重要方面成功地走在古希腊前面,与阿拉伯并驾齐驱,井在3~13世纪远超过西方? 问题三:中国虽然缺乏理论和几何学方法体系,但为什么并没有妨碍各种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的涌现? 问题四:中国虽然在15世纪前的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但欧洲在16世纪以后就诞生了形成近代世界秩序的基本因素之一的近代科学,而中国却为什么没能在亚洲产生如此相似曲近代科学? 问题五:为什么科学在中国早期社会比在希腊或欧洲中古社中更容易得到应用? 问题六:为什么中国在科学理论方面虽然比较落后,但却能产生出有机的自然观? 这六个问题是一个整体,前后逻辑地相连,构成一个问题集。而国内通常理解和表述的李约瑟难题是“为什么近代科学没有在中国产生?”这是世界范围内科学工作者们思考的一个问题,更应是中国科技工作者积极思考的一个问题!遗憾的是在石油界知道这一难题的不多,思考的人更少! 近代科学没有在中国产生这是历史事实,由此人们自然会想到诺贝尔奖的问题。科学是一座神圣的殿堂,诺贝尔奖是殿堂里至高无上的王冠。大家知道,诺贝尔(A.B.Nobel,1833—1896),瑞典化学家、工程师和实业家,是诺贝尔奖创立者。诺贝尔奖作为举世公认的卓越利学成就的象征,自1901年颁布至2000年记录了100年来重大的科研成果,反映了现代利学技术发展的光辉历程。100年间共有478人次,475名科学家获此殊荣,分属于28个国家。下面列出获奖轻多国家及中国属边国家获奖情况: 美国英国德国法国俄罗斯日本印度中国 203 68 65 26 11 7 2 0 中国的周边国家俄罗斯、日本、印度都有诺贝尔奖获得者,中国连提名都不曾有过,这是我国科学界苦苦思考的问题,自然也应是石油科技界思考的问题,尽管诺贝尔奖不包括数学、地球科学和天文学。放眼世界我们看到了差距,看到了使命与责任。就国内来看,中国科学/工程院院士是我国学术界的最高职称,她不但反映了一个人的学术成就和水平,也反映了院士所在单位或地区在该领域的学术水平。石油系统共有38名中科院/工程院士,其中石油地质勘探、开发和工程院士只有13人,除胜利油田的顾心怿、华北物探局的李庆忠和大庆油田的王德民院士外,其余的10人均为北京石油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的。大家都知道俄罗斯的罗马什金油田,该油田的研究院有l3名院士、52个博士导师,相比之下自然就明白学术水平的高低了。 水无常形,兵无常势,后来可以居土。因此,要改写中国只有技术没有理论的历史,要实现诺贝尔望零的突破,要使大庆的中科院/工程院院士成排,在座的青年科研人员必须努力拼博,责无旁贷,要牢记自己的使命与责任。要有“只争朝夕”的紧迫感,而写好科技论文是完成科学万里长征的第一步。 2 撰写科技论文的意义及论文的分类 学术是人类文化的遗传基因,思想是生活的真正珍珠。因此,科技论文的作用在于传承文明,是名符其实的理论积累,同时为进一步开拓创新研究奠定基础,因此改革开放后的中国科学界非常重视学术论文,其地位也越来越高,对此大家都深有体会。职称评定、职务升迁、外企招聘等都要考虑论文的有无与多寡,更

第三章 英语学术论文写作与发表

第三章英语学术论文写作与发表 摘要(Abstract)撰写 一篇论文的摘要是读者的第一个信息来源,是论文能够流通共享的重要因素,它通常被看做是一篇论文最重要的部分之一,拥有独特的功能:1)论文的缩影;2)决定发表机构是否收录;3)促进流通性。论文摘要的内容要包括整篇论文正文的主要内容: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研究发现和研究结论。正因为摘要需要展现文章整体情况这一原因,才把摘要放在完成主体论文后来写。 从语言和信息内容来看,摘要的语言具有高度概括性,信息内容精炼,尽量用最少的语言传达最多的信息,同时有保证语篇结构的连贯性(黄国文,葛达西,张美芳,2011),因此,在格式上,若论文较长,摘要字数须控制在200字左右,最好不要超过500字;若论文较短,50—100字的摘要即可。 有些机构要求论文发表时在摘要后写上论文的关键词(Keywords),通常是名词,名词短语和动名词。 为了更好地理解摘要部分要怎么来写,我们来看看摘自文章“Food insecurity and low income in an English inner city”的摘要(Abstract)部分的句子都有什么含义。 Ex. 3-7 Abstract Background Low incomes may not provide the minimum requirements for healthy living. We evaluated experiences of food insecurity in relation to income in inner London. Methods Subjects attending 10 general medical practices completed a short self-administered questionnaire, including the short form Household Food Security Scale and a short food frequency questionnaire. Results Responses were obtained from 431/495 (87 per cent) subjects. Overall 87 (20 per cent) of subjects were classified as food insecure. Food insecurity was negatively associated with household income (p = 0.004). University-educated subjects (8 per cent) were less often food insecure than all others (26 per cent). Subjects who were food insecure were less likely to report eating fruit daily (food secure 48 per cent, food insecure 33 per cent, p = 0.017) or vegetables or salads daily (food secure 56 per cent, food insecure 34 per cent, p = 0.002). Conclusions Experiences of food insecurity may be common in households with incomes at the level of the UK national minimum wage or lower. Keywords: food security, dietary intakes, income, socio- economic status(Tingay et al., 2003)(178 words)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