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吨位桩基静载荷试验注意事项

大吨位桩基静载荷试验注意事项

大吨位桩基静载荷试验注意事项
大吨位桩基静载荷试验注意事项

浅谈大吨位桩基静载荷试验的注意事项摘要:根据桩基静载荷试验的工作原理,结合大连市东港区某项目大吨位桩基静载荷试验的成功经验实例,对现代高层,超高层建筑物桩基基础静载荷试验进行可行性探讨,并对试验主要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同时提出建议。

关键词:大吨位;桩基检测;单桩竖向静载荷试验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海滨城市的蓬勃发展,高层建筑在海滨城市越来越多,相应的高层建筑物的基础采用桩基础,特别是大吨位的桩基础已经十分普遍。为确保建筑物的安全,必须对成桩质量的可靠性进行评价,而评价成桩质量最普遍,也是最直观的检测手段就是静载试验。一般在工程中将静载试验的极限荷载超过15000kn的称作大吨位静载试验。这种大吨位静载试验的重点和难点在于反力装置的选择、安装、摆放以及桩周土的处理。单桩竖向静载荷试验的反力装置有三种:1、锚桩横梁反力装置。2、压重平台反力装置。3、锚桩压重联合反力装置。由于在海滨地区受地质条件的制约,桩基础一般以端承桩、摩擦端承桩为主。所以在海滨地区,压重平台反力装置为最常用的加载反力装置。

1 大吨位静载荷试验的重点和难点

①地基土承载力

《建筑基桩及复合地基检测技术规程》db21/t1450-2006规定:压重平台支墩施加于地基土上的压应力不宜大于地基土承载力特

征值的1.5倍。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参考地质勘查报告,反算出地

平板载荷试验

平板载荷试验 1.1.1平板载荷试验适用条件 平板载荷试验可分为浅层平板载荷试验、深层平板载荷试验和岩基载荷试验。(1)浅层平板载荷试验适用于浅部地基土承压板下应力主要影响范围内承载力的确定。 这里所说板下应力主要影响范围与承压板直径或宽度有关,一般可认为其影响深度在3m内,且在地下水位上。 (2)深层平板载荷试验适用于深部土层(包括软岩、极软岩)及大直径桩端土层在承压板下应力主要影响范围内承载力的确定。所谓深部一般是指埋深等于或大于3m,且在地下水位以下。 (3)岩基载荷试验适用于不同深度的完整、较完整、较破碎基岩作为天然地基或桩基础持力层时承载力的确定。 1.1.2基本理论 (1)一般地基土承载力设计的取值接近于比例界限。因此浅层平板载荷试验可按刚性平板作用于均质土各向同性半无限弹性介质表面,由弹性理论可得 E—载荷试验的变形模量(无侧限)(kpa); I—刚性承压板形状系数,圆形板取0.785;方形板取0.886; —土的泊松比:碎石土取0.27,砂土取0.30,粉土取0.35,粉质黏土取0.38,黏土取0.42,不排水饱和粘性土取0.50; d—承压板直径或边长(m); p—p—s曲线线性段承压板下单位面积的压力(kpa); s—与p对应的沉降量(mm)。

(2)对于深层平板载荷试验,可按刚性圆形压板作用于均质土各向同性半无限弹性介质内部,由弹性理论可得式 ω—与试验深度和土类有关的系数。 深度载荷试验计算系数ω的取值 1.1.3国内平板载荷试验主要技术标准要点 国内平板载荷试验主要技术标准要点

1.1.4试验仪器设备 (1)承压板 1)承压板状为圆形或方形(圆形板应力条件较方形板简单)。2)承压板应具有足够刚度,底面平整,在长期使用中不变形。3)钢质承压板厚度不小于25mm或采用加肋措施 (2)反力装置 (3)加载与量测设备

复合地基静载荷试验检测报告

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静载荷试验 检测报告 检测内容:单桩静载荷试验 目录 一、前言 (4) 二、项目概况 (4) 三、地质概况 (4) 四、检测依据 (5) 五、现场检测 (5) 六、检测结果 (6) 七、检测结论 (7) 八、附图表 (7)

一、前言 受湖南金沙路桥建设有限公司梧贵高速公路第二施工合同段项目经理部委托,我公司对其在建的梧州至贵港高速公路K76+940~K77+025段的复合地基进行抗压静载荷试验,用来检验复合地基承载力。该工程采用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按合同约定此次共试验了三个试验点,试验采用单桩复合压板试验,承压板尺寸为1.0×1.0m。所试点位由甲方、监理选取,试点编号由甲方提供。外业试验于2010年12月02日至2010年12月20日进行。 二、项目概况 表1

三、地质概况 根据甲方提供的《不良地质地段表》,K76+940~K77+025属水田地段,为冲积灰色淤泥质粘土和褐黄色软塑状饱和粉质粘土,软土平均厚度6.0m,其下为可~硬塑状粉质粘土。 四、检测依据 1、《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02) 2、广西梧州至贵港高速公路有关设计及变更文件。 五、现场检测 1、加载方式 现场试验最大加载量按复合地基承载力标准值的2倍即300kPa进行,分为10级,每级加载量为30kPa,总堆载量360kN。 单桩复合地基静载荷试验承压板1.00m×1.00m,板底铺设50mm中粗砂找平层,试坑底开挖至基底标高,坑底面积为 6.00m×6.00m。采用电动油压千斤顶加载、工字钢搭设堆载平台、沙袋堆积提供反力,最大压重量360kN。 2、荷载及沉降测量 荷载值通过压力传感器测量,试桩沉降则通过承压板四边对称架设的位移传感器,测试仪自动记录测量,所有位移传感器均用磁性表座固定于由脚手架钢管构成的基准梁上,基准梁在独立的基准桩上安装,基准桩中心与承压板中心

桩静载试验讲解

桩基静载试验是一项方法成立,理论上无可争议的桩基检测技术。在确定单桩极限承载力方面,它是目前最为准确、可靠的检验方法,判定某种动载检验方法是否成熟,均以静载试验成果的对比误差大小为依据。因此,每种地基基础设计处理规范都把单桩静载试验列入首要位置。一般情况下,桩基静载试验的成果数据,如单桩承载力、沉降量等均认为是准确、可靠的,这已为无数的工程实例证明。 桩基静载试验-我国静载试验的发展 桩基静载测试技术是随着桩基础在建筑设计中的使用越来越广泛而发展起来的。新中国成立以前,在国内基本上没有桩基静载测试技术的发展,新中国成立以后, 桩基静载测试技术才逐步发展起来,就拿西南边陲省份云南来讲,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就有了在预制桩上进行的静载试验,单因为桩基础的使用量很少,故试验的数量也少。进入到80年代以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基本建设规模的逐年加大,特别是灌注桩在工程上的广泛应用,我国的桩基静载测试技术也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 测试理论的发展 桩基测试技术理论的发展本身促进了桩土荷载传递机理理论的研究,而这一直是国内外岩土工程界研究的热点,在这方面我国的学者也通过试验研究发表了许多自己的理论方法。我国的沈保汉分析了大量的为测试位移和应力数据而埋有实测元件的试桩资料,结果表明: (1)S —炯Q法的极限荷载是桩侧摩阻力得到充分发挥时的荷载,相应于极限荷载时的极限桩顶下沉量Su (即桩土间相对位移量)与桩的类型、桩径和施工方法等有关;对于同一施工类型的桩,一般说来,按摩擦桩、端承摩擦桩和摩擦端承桩的顺序排列,Su依次增大; ⑵ 大直径钻孔桩的Su值比小直径钻孔桩的Su值大; (3)打入式预制桩和钻孔灌注桩的Su也有较大差别 (4)施工工艺和施工质量对钻孔桩的极限荷载Qu和极限桩顶下沉量Su有较大影响。 在桩的破坏模式研究方面,赵明华认为应分为三种模式,即:屈曲破坏、整体剪切破坏、刺入破坏;沈保汉认为应分为四种模式,即:端承摩擦桩的整体剪切破坏、摩擦桩的整体剪切破坏、摩擦端承桩的刺入剪切破坏、端承桩的屈曲破坏。 在依靠桩的下沉量确定桩的极限承载力方面,我国《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J1 89)规定:当Q— s曲线无明显的拐点时,可取桩顶总沉降量为40伽时相应的荷载值为单桩极限承载力;《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 94)规定: 对于缓变型CH s曲线一般可取s = 40?60mm寸应的荷载,对大直径桩可取s = 0.03?0.06D(D为桩端直径,大桩径取低值,小桩径取高值)所对应的荷载值;

复合地基静载荷试验检测报告

××工程复合地基静荷载试验报告编号:07地基(J)02 检 测 报 告 ××检测中心 ×年×月×日

注意事项 1、报告无检测单位“报告专用章”无效; 2、报告无报告编写、报告校对、报告审核人签字无效; 3、报告涂改无效; 4、非经同意,不得部分复制本报告; 5、对本检测报告若有异议,应于收到报告之日起十五日内向检测单位提出,逾期不予受理; 6、对于委托检验,样品代表性由委托单位负责。

建设单位:×××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办公室设计单位:×××设计院 监理单位:×××工程监理公司 施工单位:×××公司 检测单位:××检测中心 项目参与人员: 报告编写: 报告校对: 报告审核:

××工程复合地基静荷载试验检测报告 一、工程概况 ××工程地上2层。地基基础采用深层搅拌桩。桩径为ф700,基础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5。单桩设计承载力为200kN,经深层搅拌处理后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不得小于180KPa,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 我中心于历时3日完成对该工程地基的静载荷试验检测工作,试验点(桩)总数为6个。(具体情况见下表1,平面布置示意图见下图1)。现依据试验原始数据提交本次试验检测报告。 表1 各试验点具体情况一览表 二、检测依据 1、《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 2、《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3、《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94) 4、《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 106-2003) 5、《江西省桩基质量检测管理规定》(试行) 6、《江西省建筑基桩及复合地基检测方法及取样数量》 ---赣力基础【2005】第001号 7 、设计图纸及相关说明文件 三、载荷试验 ㈠、复合地基土载荷试验检测 1、试验设备 试验采用砂袋压重平台反力装置,千斤顶施压,主梁由4根18号工字钢组成,副梁由5根18号工字钢组成。采用1只QYL50型千斤顶加载,承压板顶面沉降变形分别采用对角的2个百分表(精度为0.01mm)测读。加载量由千斤顶上的精密压力表控制(承载板试验装置见图3-1-1)。 图3-1-1 承压板载荷试验装置 2、试验方法 采用分级对试点进行加载。试验标准参照《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进行。 ①加载与卸载分级:分8级进行加载。 ②沉降观测时间:每级加载前后测读一次,以后每隔30min测读一次沉降。当1小时内沉降量小于0.1mm时,施加下一级荷载。 3、终止加载条件 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即可终止加载: ①沉降量急剧增大,土被挤出或承压板周围出现明显的隆起; ②承压板的累计沉降量已大于其宽度或直径的6%; ③当达不到极限荷载,而最大加载压力已大于设计要求压力值的2倍; 4、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确定: ①当压力-沉降曲线上极限荷载能确定,而其值不小于对应比例界限的2倍时,可取比例界限;当其值小于对应比例界限的2倍时,可取极限荷载的一半; ②当压力-沉降曲线是平缓的光滑曲线时,可按相对变形值确定:水泥土搅拌桩

荷载静力计算

常用结构计算 荷载结构静力计算 荷载 1.结构上的荷载 结构上的荷载分为下列三类: (1)永久荷载如结构自重、土压力、预应力等。 (2)可变荷载如楼面活荷载、屋面活荷载和积灰荷载、吊车荷载、风荷载、雪活载等。 (3)偶然荷载如爆炸力、撞击力等。 建筑结构设计时,对不同荷载应采用不同的代表值。 对永久荷载应采用标准值作为代表值。 对可变荷载应根据设计要求,采用标准值、组合值、频遇值或准永久值作为代表值。 对偶然荷载应按建筑结构使用的特点确定其代表值。 2.荷载组合 建筑结构设计应根据使用过程中在结构上可能同时出现的荷载,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分别进行荷载(效应)组合,并应取各自的最不利的效应组合进行设计。 对于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应按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或偶然组合进行荷载(效应)组合。 γ0S≤R (2-1) 式中γ0——结构重要性系数; S——荷载效应组合的设计值; R——结构构件抗力的设计值。 对于基本组合,荷载效应组合的设计值S应从下列组合值中取最不利值确定: (1)由可变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 (2-2)

式中γG——永久荷载的分项系数; γQi——第i个可变荷载的分项系数,其中Y Q1为可变荷载Q1的分项系数; S GK——按永久荷载标准值G K计算的荷载效应值; S QiK——按可变荷载标准值Q ik计算的荷载效应值,其中S Q1K为诸可变荷载效应中起控制作用者; ψci——可变荷载Q i的组合值系数; n——参与组合的可变荷载数。 (2)由永久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 (2-3)(3)基本组合的荷载分项系数 1)永久荷载的分项系数 当其效应对结构不利时: 对由可变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应取1.2; 对由永久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应取1.35; 当其效应对结构有利时: 一般情况下应取1.0; 对结构的倾覆、滑移或漂浮验算,应取0.9。 2)可变荷载的分项系数 一般情况下应取1.4; 对标准值大于4kN/m2的工业房屋楼面结构活荷载应取1.3。 对于偶然组合,荷载效应组合的设计值宜按下列规定确定:偶然荷载的代表值不乘分项系数;与偶然荷载同时出现的其他荷载可根据观测资料和工程经验采用适当的代表值。 3.民用建筑楼面均布活荷载标准值及其组合值、频遇值和准永久值系数(见表2-1)民用建筑楼面均布活荷载标准值及其组合值、频遇值和准永久值系数表2-1 项次类别 标准值 (kN/m2) 组合值系数 ψc 频遇值系数 ψf 准永久值系数 ψq 1 (1)住宅、宿舍、旅馆、办公楼、医院 病房、托儿所、幼儿园 0.5 0.4

地基土载荷试验

附录四地基土载荷试验要点 (一)基坑宽度不应小于压板宽度或直径的三倍。应注意保持试验土层的原状结构和天然温度。宜在拟试压表面用不超过20mm厚的粗、中砂层找平。 (二)加荷等级不应少于8级。最大加载量不应少于荷载设计值的两倍。 (三)每级加载后,按间隔10、10、10、15、15min,以后为每隔半小时读一次沉降,当连续两小时内,每小时的沉降量小于0.1mm时,则认为已趋稳定,可加下一级荷载。 (四)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即可终止加载: 1.承压板周围的土明显的侧向挤出; 2.沉降s急骤增大,荷载-沉降(p~s)曲线出现陡降段; 3.在某一荷载下,24h内沉降速率不能达到稳定标准; 4.s/b≥0.06。(b:承压板宽度或直径)满足前三种情况之一时,其对应的前一级荷载定为极限荷载。 (五)承载力基本值的确定: 1.当p~s曲线上有明确的比例界限时,取该比例界限所对应的荷载值; 2.当极限荷载能确定,且该值小于对应比例界限的荷载值的1.5倍时,取荷载极限值的一半; 3.不能按上述二点确定时,如压板面积为0.25~0.50m2,对低压缩性土和砂土,可取s/b=0.01~0.015所对应的荷载值;对中、高压缩性土可取s/b=0.02所对应的荷载值。 (六)同一土层参加统计的试验点不应少于三点,基本值的极差不得超过平均值的30,取此平均值作为地基承载力标准值。 现场载荷试验是在工程现场通过千斤顶逐级对置于地基土上的载荷板施加荷载,观测记录沉降随时间的发展以及稳定时的沉降量S,将上述试验得到的各级荷载与相应的稳定沉降量绘制成P-S曲线,即获得了地基土载荷试验的结果。静载荷试验-----浅层平板载荷试验通过载荷试验或旁压试验所测得地基沉降(或土的变形)与压力之间近似的比例关系,从而利用地基沉降的弹性力学公式来反算土的变形模量以及确定地基承载力的标准。 地基土的浅层平板载荷试验是工程地质勘察工作中一项基本的原位测试。试验前先在现场试坑中竖立载荷架,使施加的荷载通过承压板传到地层中,以便测

桩基静载试验施工方案

目录 一、工程概况 .............................................................................................. 1.1.工程简介......................................................................................... 1.2编制依据......................................................................................... 1.3主要工程项目和数量..................................................................... 二、施工总体安排 ...................................................................................... 2.1试验人员与仪器设备配置 .......................................................... 2.2 施工前期准备工作........................................................................ 三、主要施工方法 ...................................................................................... 3.1施工流程程序................................................................................. 3.2试验操作和过程控制 (3) 3.3试验报告内容及资料整理.......................................................... 3.4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的分析确定............................................. 四、质量保证措施 (4) 五、安全保证措施 ......................................................................................

复合地基载荷试验一般要求

(1)复合地基载荷试验的一般要求 1)一般情况下应加载至复合地基或桩体(竖向增强体)出现破坏或达到终止加载条件,也可按设计要求的最大加载量加载。最大加载量不应小于复合地基或单桩(竖向增强体)承载力设计值的2倍。 2)承压板边缘(或试桩)与基准桩之间的距离,以及承压板(或试桩)与基准桩、压重平台支墩之间的距离均不得小于2m,基准梁应有足够的刚度,基准桩打入地面的深度不应小于1m。 3)加荷装置宜采用压重平台装置,量测仪器应有遮挡设备,严禁日光直射基准梁。每个单体建筑在同一设计参数和施工条件下的测试数量不宜少于3组,并不小于总桩数的0.5%~1%;试验间歇时间不应少于28d;所有荷载传感器和位移传感器、加荷计量装置均应每年送国家法定计量单位进行率定,并出具合格证。 (2)复合地基载荷试验要点。复合地基载荷试验要点如下: 1)本试验要点适用于单桩复合地基载荷试验和多桩复合地基载荷试验。 2)复合地基载荷试验用于测定承压板下应力主要影响范围内复合地基的承载力和变形参数。复合地基载荷试验应采用方形(矩形)或圆形的刚性承压板,其压板面积应按实际桩数所承担的处理面积确定,通常取一根桩或多根桩所承担的处理面积,其计算方法见复合地基参数计算。承压板的中心位置应与一根桩或多根桩所承担的处理面积的中心位置(形心)保持一致,并与荷载作用点重合。当同一工程的面积置换率为多种时,对于重要工程,应分别对几种置换率取有代表性的位置进行检测,对于一般工程可选择面积置换率相对较低,作用荷载相对较大的位置进行测试。 3)承压板底面高程应与基础底面设计高程相同。试验标高处的试坑长度和宽度,应不小于载荷板相应尺寸的3倍。基准梁支点应设在试坑之外。载荷板底面下宜铺设中、粗砂或砂石、碎石垫层,垫层厚度取50~150mm,桩身强度高时宜取大值。承压板安装前后都应保持试验土层的原状结构和天然湿度,应防止试验基

复合地基处理后地基静载荷试验要点

复合地基 处理后地基xx载荷试验要点 本试验要点适用于确定换填垫层、预压地基、压实地基、夯实地基和注浆加固等处理后地基承压板应力主要影响范围内土层的承载力和变形参数。 平板静载荷试验采用的压板面积应按需检验土层的厚度确定,且不应小于1.0㎡,对于夯实地基,不宜小于2.0㎡。 试验基坑宽度不应小于承压板宽度或直径的3倍。应保持试验土层的原状结构和天然湿度。宜在拟试压表面用粗砂或中砂找平,其厚度不超过20㎜。基准梁及加荷平台支点(或锚桩)宜设在试坑以外,且与承压板的近边距不应小于2m。 加荷分级不应小于8级。最大加载量不应小于设计要求的2倍。 每级加载后,按间隔10min、10min、10min、15min、15min,以后每隔0.5h测读一次沉降量,当在连续2h内,每小时的沉降量小于0.1mm时,则认为已趋稳定,可加下一级荷载。 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即可终止加载,当满足前三种情况之一时,其对应的前一级荷载定为极限荷载: 1、压板周围的图明显地侧向挤出; 2、沉降s急骤增大,压力-沉降曲线不能达到稳定标准; 3、在某一级荷载下,24h内沉降速率不能达到稳定标准; 4、承压板的累计沉降量已大于其宽度或直径的6%。 处理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1、压力-沉降曲线上有比例界限时,取该比例界限所对应的荷载值。 2、当极限荷载小于对应比例界限的荷载值的2倍时,取极限荷载值的一半。

3、当不能按上述俩款要求确定时,可取s/b=0.01所对应的荷载,但其值不应大于最大加载量的一半。承压板的宽度或直径大于2m时,按2m计算。 注s为静载荷试验承压板的沉降量;b为承压板宽度。 同一图层参加统计的试验点不应小于3点,各试验实测值的极差不超过其平均值的30%时,取该平均值作为处理地基的承载力特征值。当极差超过平均值的30%时,应分析极差过大的原因,需要时应增加试验数量并结合工程具体情况确定处理后地基的承载力特征值。

桩基静载试验检测方案样本

基桩检测方案 工程名称: 委托单位: 合同编号: 某某有限公司 邮编:215300地址:电话: 二〇一七年三月一日

目录 一、工程概况 二、抽样方式及检测数量 三、基桩检测主要设备 四、静载荷试验原理、方法 五、低应变动力检测原理、方法 六、试桩的桩头处理 七、现场试验用电及道路、 八、试验流程及预估工期 九、质量、安全保证措施 十、注意事项 试验人员项目负责人批准

一、工程概况 1、工程名称: 2、委托单位: 3、工程地点: 4、试验内容:①静载荷试验确定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②低应变动力检测确定桩身结构完整性 5、试验标准:《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14) 6、勘查单位: 7、设计单位: 8、施工单位: 9、监理单位: 10、设计桩型、桩径及桩长: 11、桩身砼强度: 12、极限承载力值: 13、桩总数: 二、抽样方式及检测数量 1、抽样方式:建设单位会同设计、监理、质监部门确定 2、静载抽检桩数及桩号:详见选桩表 3、动测抽检桩数及桩号:详见选桩表 三、基桩检测主要设备 1、试验加载装置:●压重平台反力装置,用砼试块做配重;○压重平台反力装置,用黄砂做配重;○锚 桩反力装置; 2、主要设备

四、静载荷试验原理、方法 1、试验加载方式:采用慢速维持荷载法,即逐级加载,每级荷载达到相对稳定后加下一级荷载,直到试 桩符合终止加载条件,然后分级卸载到零。 2、加载和卸载分级: ①试验用油压千斤顶必须在检定有效期内使用 ②荷载分级:加载至预估极限荷载共分10级,第一级可按2倍分级荷载加载,具体分级如下: 3、慢速维持荷载法沉降观测:每级加载后隔5、10、15min各测读一次试桩沉降量,以后每隔15min测读 一次,累计一小时后,每隔半小时读一次,但沉降速率达到相对稳定标准时,进行下一级加载。 卸载时每级卸载值为加载值的2倍,每卸一级荷载,隔15、15、30min各测读一次回弹量,即可卸下一级荷载。全部卸载后,隔3小时再测读一次。 4、稳定标准:每一小时内的桩顶沉降量不超过0.1mm,并连续出现两次(从分级荷载施加后第30min开 始,按1.5h连续3次每30min的沉降观测值计算)。 5、终止加荷条件:当出现以下情况之一,即可终止加载 ①、某级荷载作用下,桩顶沉降量大于前一级荷载作用下沉降量的5倍。 ②、某级荷载作用下,桩顶沉降量大于前一级荷载作用下沉降量的2倍,且经24h尚未达到相对稳定标 准。 ③、已达到设计要求最大加载量。 ④、当工程桩作锚桩时,锚桩上拔量已达允许值。 ⑤、当荷载~沉降曲线呈缓变型时,可加载至桩顶总沉降量60~80mm;在特殊情况下,可根据具体要求 加载至桩顶累计沉降量超过80mm。 注:当试验过程中出现异常情况时,应停止加载,不可卸载,且应及时通知现场负责人到现场查看,研究后再作处理。

搅拌桩复合地基静荷载试验

××工程复合地基静荷载试验 检 测 报 告 ××检测中心 ×年×月×日

注意事项 1、报告无检测单位“报告专用章”无效; 2、报告无报告编写、报告校对、报告审核人签字无效; 3、报告涂改无效; 4、非经同意,不得部分复制本报告; 5、对本检测报告若有异议,应于收到报告之日起十五日内向检测单位提出,逾期不予受理; 6、对于委托检验,样品代表性由委托单位负责。

建设单位:×××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办公室设计单位:×××设计院 监理单位:×××工程监理公司 施工单位:×××公司 检测单位:××检测中心 报告编写: 报告校对: 报告审核:

××工程复合地基静荷载试验检测报告 一、工程概况 ××工程地上2层。地基基础采用深层搅拌桩。桩径为ф700,基础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5。单桩设计承载力为200kN,经深层搅拌处理后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不得小于180KPa,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 我中心于历时3日完成对该工程地基的静载荷试验检测工作,试验点(桩)总数为6个。(具体情况见下表1,平面布置示意图见下图1)。现依据试验原始数据提交本次试验检测报告。 表1 各试验点具体情况一览表

图1 各试验点平面布置示意图 二、检测依据 1、《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 2、《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3、《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94) 4、《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 106-2003) 5、《江西省桩基质量检测管理规定》(试行) 6、《江西省建筑基桩及复合地基检测方法及取样数量》 ---赣力基础【2005】第001号 7 、设计图纸及相关说明文件 三、载荷试验 ㈠、复合地基土载荷试验检测 1、试验设备 试验采用砂袋压重平台反力装置,千斤顶施压,主梁由4根18号工字钢组成,副梁由5根18号工字钢组成。采用1只QYL50型千斤顶加载,承压板顶面沉降变形分别采用对角的2个百分表(精度为0.01mm)测读。加载量由千斤顶上的精密压力表控制(承载板试验装置见图3-1-1)。 图3-1-1 承压板载荷试验装置

附录H岩基载荷试验要点

附录H 岩基载荷试验要点 第附录H.0.1条本附录适用于确定完整,较完整,较破碎岩基作为天然地基或桩基基础持力层时的承载力。 第附录H.0.2条采用圆形刚性承压板,直径为300mm。当岩石埋藏深度较大时,可采用钢筋混凝土桩,但桩周需采取措施以消除桩身与土之间的摩擦力。 第附录H.0.3条测量系统的初始稳定读数观测:加压前,每隔10min读数一次,连续三次读数不变可开始试验。 第附录H.0.4条加载方式:单循环加载,荷载逐级递增直到破坏,然后分级卸载。 第附录H.0.5条荷载分级:第一级加载值为预估设计荷载的 1/5,以后每级为1/10。 第附录H.0.6条沉降量测读:加载后立即读数,以后每10min 读数一次。 第附录H.0.7条稳定标准:连续三次读数之差均不大于0.01mm。 第附录H.0.8条终止加载条件:当出现下述现象之一时,即可终止加载: 1.沉降量读数不断变化,在24小时内,沉降速率有增大的趋势; 2.压力加不上或勉强加上而不能保持稳定。 注:若限于加载能力,荷载也应增加到不少于设计要求的两倍。 第附录H.0.9条卸载观测,每级卸载为加载时的两倍,如为

奇数,第一级可分为三倍。每级卸载后,隔10min测读一次,测读三次 后可卸下一级荷载。全部卸载后,当测读支半小时回弹量小于0.01mm 时,即认为稳定。 第附录H.0.10条岩石地基承载力的确定 1.对应于p-s曲线上起始直线段的终点为比例界限。符合终止加载 条件的前一级荷载为极限荷载。将极限荷载除以3的安全系数。所得值 与对应于比例界限的荷载相比较,取小值。 2.每个场地载荷试验的数量不应少于3个,取最小值作为岩石地基 承载力特征值。 3.岩石地基承载力不进行深宽修正。 附录J 岩石单轴抗压强度试验要点 第附录J.0.1条试料可用钻孔的岩心或坑,槽探中采取的岩块。 第附录J.0.2条岩样尺寸一般为∮50mm×100mm,数量不应少于六个,进行饱和处理。 第附录J.0.3条在压力机上以每秒500-800kPa的加载速度加载,直到试样破坏为止,记下最大加载,做好试验前后的试样描述。 第附录J.0.4条根据参加统计的一组试样的试验值计算其平均值,标准差,变异系数,取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的标准值为: f rk=ψ.f rm(J.0.4-1) ψ=1-(1.704/√n+4.678/n2)δ(J.0.4-2)

(复合地基静载试验)要点

XXXXXXXXXXXXXXXXXXXXXX工程桩基检验项目(复合地基静载试验) 检测技术方案

XXXXXXXXXXXX检测有限公司 二○一三年八月二十七日 1.工程概况 XXXXXXXXXXXXXXXXX1#、2#、3#、5#、6#、7#、8#、9#号楼工程桩基检 验项目位XXX。该工程基础采用CFG桩,桩径400mm, 混凝土标号为C20。1#、 2#、3#、5#、6#、7#楼桩间距为1450m m×1350mm,8#楼桩间距为1400m m ×1300mm,9#楼桩间距为1500m m×1300mm,呈矩形布桩。桩数及桩参数 见表1。 大唐名村名人居1#、2#、3#、5#、6#、7#、8#、9#号楼工程桩基检验项目参数表1 2.检测依据

依据标准:《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 106-2003)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12)。3.检测项目及目的 3.1验收性检测阶段 (1)复合地基静载试验 确定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2)单桩静载试验 确定单桩承载力特征值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3)低应变法 检测桩身缺陷及位置,判定桩身完整性类别。 4.检测工作量 4.1验收性检测阶段 (1)复合地基静载试验: 检测数量24根,试验最大加载至极限值。 (2)单桩静载试验 检测数量24根,试验最大加载至极限值。 (3)桩身完整性(低应变法)试验 检测数量30%。 5.现场试验(检测) 5.1复合地基抗压静载试验 5.1.1仪器设备 (1)试验加载装置

反力系统:采用堆载反力装置组成,油压千斤顶加载,具体布置详见下图1。 1台超高压电动油泵站。 (2)荷载与沉降的量测仪表 荷载用液压传感器测定,试桩沉降采用位移传感器测定。使用仪表包括: 1套RS-JYB型静载荷测试分析系统 1只压阻式压力传感器; 4只调频式位移传感器。 该系统控制超高压油泵进行自动加载、自动补载,自动判稳;调频式位移传感器量程0~50mm,以量测桩身在荷载作用下的垂直沉降,沉降量由调频式位移传感器测读并被系统自动记录。 5.1.2复合地基静载试验实施细则

复合地基静载试验规范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附录A 复合地基载荷试验要点 本试验要点适用于单桩复合地基载荷试验和多桩复合地基载荷试验。 复合地基载荷试验用于测定承压板下应力主要影响范围内复合土层的承载力和变形参数。复合地基载荷试验承压板应具有足够刚度。单桩复合地基载荷试验的承压板可用圆形或方形。面积为一根桩承担的处理面积;多桩复合地基载荷试验的承压板可用方形或矩形,其尺寸按实际桩数所承担的处理面积确定。桩的中心(或形心)应与承压板中心保持一致,并与荷载作用点相重合。 承压板底面标高应与桩顶设计标高相适应。承压板底面下宜铺设粗砂或中砂垫层,垫层厚度取50~150MM,桩身强度高时宜取大值。试验标高处的试坑长度和宽度,应不小于承压板尺寸的3倍。基准梁的支点应设在试坑之外。 试验前应采取措施,防止试验场地地基土含水量变化或地基土扰动,以免影响试验结果。 加载等级可分为8~12级。最大加载压力不应小于设计要求压力值的2倍。 每加一级荷载前后均应各读记承压板沉降量一次,以后每半个小时读记一次。当一小时内沉降量小于时,即可加下一级荷载。 当出现下列现象之一时可终止试验: 1 沉降急剧增大,土被挤出或承压板周围出现明显的隆起; 2 承压板的累计沉降量已大于其宽度或直径的6%: 3 当达不到极限荷载,而最大加载压力已大子设计要求压力值的2倍。 卸载级数可为加载级数的一半,等量进行,每卸一级,间隔半小时,读记回弹量,待卸完全部荷载后间隔三小时读记总回弹量。 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确定: 1 当压力一沉降曲线上极限荷载能确定,而其值不小于对应比例界限的2倍时,可取比例界限;当其值小于对应比例界限的2倍时,可取极限荷载的一半; 2 当压力一沉降曲线是平缓的光滑曲线时,可按相对变形值确定: 1)对砂石桩、振冲桩复合地基或强夯置换墩:当以粘性土为主的地基,可取S/B

平板静力荷载试验

静力载荷试验 平板静力载荷试验(英文缩写PLT),简称载荷试验(图1)。它是模拟建筑物基础工作条件的一种测试方法,起源于30年代的苏、美等国。其方法是在保持地基土的天然状态下,在一定面积的承压板上向地基土逐级施加荷载,并观测每级荷载下地基土的变形特性。测试所反映的是承压板以下大约1.5~2倍承压板宽的深度内土层的应力—应变—时间关系的综合性状。 载荷试验的主要优点是对地基土不产生扰动,利用其成果确定的地基承载力最可靠、最有代表性,可直接用于工程设计。其成果用于预估建筑物的沉降量效果也很好。因此,在对大型工程、重要建筑物的地基勘测中,载荷试验一般是不可少的。它是目前世界各国用以确定地基承载力的最主要方法,也是比较其他土的原位试验成果的基础。载荷试验按试验深度分为浅层和深层;按承压板形状有平板与螺旋板(图2)之分;按用途可分为一般载荷试验和桩载荷试验;按载荷性质又可分为静力和动力载荷试验。本节主要讨论浅层平板静力载荷试验。 一、静力载荷试验的仪器设备及试验要点 (一)仪器设备:载荷试验的设备由承压板、加荷装置及沉降观测装置等部件组合而成。目前,组合型式多样,成套的定型设备已应用多年。 1、承压板,有现场砌置和预制两种,一般为预制厚钢板(或硬木板)。对承压板的要求是,要有足够的刚度,在加荷过程中承压板本身的变形要小,而且其中心和边缘不能产生弯曲和翘起;其形状宜为圆形(也有方形者),对密实粘性土和砂土,承压面积一般为1000~5000cm2。对一般土多采用2500~5000cm2。按道理讲,承压板尺寸应与基础相近,但不易做到。 2、加荷装置,加荷装置包括压力源、载荷台架或反力构架。加荷方式可分为两种,即重物加荷和油压千斤顶反力加荷。重物加荷法,即在载荷台上放置重物,如铅块等。由于此法笨重,劳动强度大,加荷不便,目前已很少采用(图4-3)。其优点是荷载稳定,在大型工地常用。

处理后地基静载荷试验要点

附录A处理后地基静载荷试验要点 A.0.1本试验要点适用于确定换填垫层、预压地基、压实地基、夯实地基和注浆加固等处理后地基承压板应力主要影响范围内土层的承载力和变形参数。 A.0.2平板静载荷试验采用的压板面积应按需检验土层的厚度确定,且不应小于 1.0m2,对夯实地基,不宜小于 2.0m2。 A.0.3试验基坑宽度不应小于承压板宽度或直径的3倍。应保持试验土层的原状结构和天然湿度。宜在拟试压表面用粗砂或中砂层找平,其厚度不宜超过20mm。基准梁及加荷平台支点(或锚桩)宜设在试坑以外,且与承压板边的净距不应小于2m。 A.0.4加载分级不应少于8级。最大加载量不应小于设计要求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2倍。 A.0.5每级加载后,按间隔10min、10min、10min、15min、15min,以后为每隔 0.5h测读一次沉降量,当在连续2h内,每小时的沉降量小于0.1mm时,则认为已趋稳定,可加下一级荷载。 A.0.6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即可终止加载,当满足前三种情况之一时,其对应的前一级荷载定为极限荷载: 1承压板周围的土明显地侧向挤出; 2沉降急骤增大,压力-沉降曲线出现陡降段; 3在某一级荷载下,24h内沉降速率不能达到稳定标准; 4承压板的累计沉降量已大于其宽度或直径的6%。 A.0.7卸载级数可为加载级数的一半,等量进行,每卸一级,间隔0.5h,读记回弹量,待卸完全部荷载后间隔3小时读记总回弹量。 A.0.8处理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1当压力-沉降曲线上有比例界限时,取该比例界限所对应的荷载值; 2当极限荷载小于对应比例界限的荷载值的2倍时,取极限荷载值的一半; 3当不能按上述两款要求确定时,可取s/b=0.01所对应的荷载,但其值不应大于最大加载量的一半。 注:s为静载荷试验承压板的沉降量;b为承压板宽度。 A.0.9同一土层参加统计的试验点不应少于3点,各试验实测值的极差不超过其平均值的30%时,取该平均值作为处理地基的承载力特征值。当极差超过平均

桩基静载荷试验检测报告

合川城区涪江上段防洪护岸工程(赵家渡段)二标段桩基静荷载试验 报告编号:XXXXXXXX 检 测 报 告 XXXXXXX 2014 年7 月1 日

注意事项 1、报告无检测单位“报告专用章”无效; 2、报告无报告编写、报告校对、报告审核人签字无效; 3、报告涂改无效; 4、非经同意,不得部分复制本报告; 5、对本检测报告若有异议,应于收到报告之日起十五日内向检测单位提出,逾期不予受理; 6、对于委托检验,样品代表性由委托单位负责。

建设单位:重庆江城水务有限公司 设计单 位: 重庆市水利电力建筑勘察设计研究院监理单 位: 黄河工程监理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施工单 位: 重庆洪源建筑集团有限公司 检测单 位: XXXXXXX 项目参与人员: 报告编写: 报告校对: 报告审核:

合川城区涪江上段防洪护岸工程(赵家渡段)二标段桩基静荷载试验检测 报告 一、工程概况 XXX程地上2层。地基基础采用深层搅拌桩。桩径为巾700,基础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5单桩设计承载力为200kN,经深层搅拌处理后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不得小于180KPa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 我中心于历时3日完成对该工程地基的静载荷试验检测工作,试验点(桩)总数为6个。(具体情况见下表1,平面布置示意图见下图1)。现依据试验原始数据提交本次试验检测报告。 各试验点具体情况一览表 表 、检测依据 1、《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 2002) 2、《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3、《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 4、《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03) 5、《江西省桩基质量检测管理规定》(试行) 6、《江西省建筑基桩及复合地基检测方法及取样数量》

复合地基承载力试验

复合地基承载力试验 复合地基承载力试验 1复合地基载荷试验用于测定承压板下应力主要影响范围内复合土层的承载力和变形参数。复合地基载荷试验承压板可用圆形和方形。面积为一根桩承担的处理面积,多桩复合地基载荷试验的承压板可用方形或矩形,其尺寸按实际桩数所承担的处理面积确定,桩的中心应与承压板中心保持一致,并与载荷试验点重合。2承压板底面标高应与桩顶设计标高相适应。承压板底面下宜铺设粗砂或中砂垫层,垫层厚度取50-150mm,桩身强度高时宜取大值。试验标高处的试坑长度和宽度,应不小于承压板尺寸的3倍。基准梁的支点应设在坑外。 3试验前应采取措施,防止试验场地地基土的含水量变化或地基土的扰动,以免影响试验结果。 4 加载等级为8-12级。最大加载压力不应小于设计值的2倍。 5 每加一级荷载前后均应各记录承压板沉降量一次,以后每半小时记录一次,当1小时沉降量小于0.1mm时, 即可加下一级荷载。 6当出现下列现象之一时可终止试验: 6.1 沉降急剧增大,土被挤出或承压板周围有明显的隆起; 6.2承压板的累计沉降量已大于其宽度或直径的6%; 6.3当达不到极限荷载,而最大荷载已大于设计要求的2倍。 7卸载级数可为加载级数的一半,等量进行,每卸一级,间隔半小时,读记回弹量,待卸完全部荷载后间隔三小 时读记总回弹量。 8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确定 8.1当压力-沉降曲线上极限荷载能确定,而其值不小于对应比例界限的2倍时,可取比例界限,当其值小于对 应比例界限的2倍时,可取进行荷载的一半; 8.2当压力-沉降曲线是平缓的光滑曲线时,可按相对变形值确定; 8.2.1对砂石桩、振冲桩复合地基或强夯置换墩,当以粘性土为主的地基,可取s/b或s/d等于0.015所对应的压 力;当以粉土或砂土为主的地基,可取s/b或s/d等于0.01所对应的压力。 8.2.2 对土挤密桩、石灰桩或柱锤冲扩桩复合地基,可取s/b或s/d等于0.012所对应的压力;对灰土挤密桩复合 地基,可取s/b或s/d等于0.08所对应的压力; 8.2.3 对水泥粉煤灰碎石桩或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当以卵石、圆砾、密实粗中砂为主的地基,可取s/b或s/d 等于0.08所对应的压力;当以粘性土、粉土为主的地基,可取s/b或s/d等于0.01所对应的压力; 8.2.4 对于水泥土搅拌桩或旋喷桩复合地基,可取s/b或s/d等于0.006所对应的压力; 8.2.5 对有经验的地区,也可按当地经验确定相对变形值。按相对变形值确定的承载力特征值不应大于最大加载 压力的一半。 9试验点的数量不应少于3点,当满足极差不超过平均值的30%时,可取其平均值为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桩基检测试验(静载)方案

桩基检测试验(静载)方案 桩基检测 试 验 方 案 桩基检测试验方案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桩基测试内容包括单桩竖向抗压静载测试、单桩竖向抗拔静载测试、低应变动测、高应变动测、声波透射法及桩身桩底位移检测、桩身轴力、桩侧侧摩阻力检测等: 二、检测方案编制说明: 1、检测数量、方法: 《中国2010上海世博会公共活动中心工程》及本工程桩基施工说明、桩位平面图及抗压桩抗拔桩详图。 《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03) 《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DGJ08-11-1999 ) 三、现场要求: (1)一般要求:现场场地平整,道路通畅,便于吊、卡车进出场及起吊设备;提供220V和380V交流电用以照明和设备用电。临时用房一间

(2)试桩期间,试桩静载设备2倍桩长范围内不得有重型机械或将产生振动设备的作业,确保检测数据的正确和检测工作的正常进行。 (3)低应变检测前须将每工程桩全部开挖且将桩顶处理后进行。(4)工程桩高应变检测应将需检测的试桩按本方案的要求进行加固处理。 四、检测时间: 抗压静载检测速度为4天/ 组(包括设备安装及检测); 抗拔检测检测速度为2天 /组(包括设备安装及检测) 低应变动测、高应变动测、成孔检测、声波透射检测待测试条件具备。检测时间由委托单位提前一天通知。一般在一天即可完成现场检测工作。桩身、桩底位移检测及桩身轴力、测摩阻力检测在静载试验进行时同时检测。 五、测试成果及期限 1、静载确定实测单桩竖向抗压(拔)极限承载力。提供单桩竖 向抗压(拔)静载荷试验的Q—s曲线和s—lgt曲线以及成 果汇总表。 2、低应变所测桩桩身完整性曲线和判断及缺陷描述。 3、试成孔检测提供连续12小时的孔径、、孔深、垂直度、及沉 渣厚度的检测数据以判定孔壁稳定性能,评价施工机械和工 艺是否满足灌注桩成桩的质量要求。 4、成孔检测提供孔径、、孔深、垂直度、及沉渣厚度的检测数 据。 5、高应变检测提供抗压桩的实测承载力及桩身完整性。 6、声波透射法检测提供桩身完整性并判定桩身缺陷程度并确 定其位置。 7、沉降杆法可提供在不同荷载作用下桩身各个需检测断面及

一静力载荷试验

静力载荷试验 1. 试验的目的及意义 (1) 确定地基土的临塑荷载,极限荷载,为评定地基土的承载力提供依据; (2) 确定地基土的变形模量; (3) 估算地基土的不排水抗剪强度; (4) 确定地基土基床反力系数; 2. 试验的适用范围 浅层平板载荷试验适用于浅层地基土; 深层平板载荷试验适用于埋深等于或大 3m 和地 下水位以上的地基土; 螺旋板载荷试验适用于深层地基土或地下水位以下的地基土。 载荷试 验可适用于各种地基土, 特适用于各种填土及碎石的土。 本节主要介绍浅层平板静力载荷试 验。 本实验为浅层平板载荷试验。 3. 试验的基本原理 平板载荷试验是在拟建建筑场地上将一定尺 寸和几何形状(方形或圆形)的刚性板,安放在 平板载荷试验所反映的相当于承压板下?倍承压板直径 的强度、变形的综合性状。 浅层平板载荷试验适用浅层天然地基土, 包括各种填土、含碎石的土等。也用于复合地 基承载力评价。 被测的地基持力层上,逐级增加荷载,并测得相 应的稳定沉降,直至达到地基破坏标准,由此可 得到荷载(p )—沉降(S )曲线(即P-S 曲线)。 典型的平板载荷试验 P-S 曲线可以划分为三个阶 段,如右图所示。 通过对P-S 曲线进行计算分析,可以得到地基 土的承载力特征值 f ak 、变形模量 E 。和基床反力 系数k s 。 直 线 变 形 阶 段 剪切变形阶段 破 坏 阶 段 (或宽度)的深度范围内地基土

4. 试验仪器及制样工具 仪器设备:载荷试验的设备由承压板、加荷装置及沉降观测装置等部件组合而成。目 前,组合型式多样,成套的定型设备已应用多年。 (1)承压板,有现场砌置和预制两种,一般为预制厚钢板(或硬木板)。对承压板的要求是,要有足够的刚度,在加荷过程中承压板本身的变形要小,而且其中心和边缘不能产生弯曲和翘起;其形状宜为圆形(也有方形者),对密实粘性土和砂土,承压面积一般为1000 5000cm2。对一般土多采用2500?5000cm2。按道理讲,承压板尺寸应与基础相近,但不易做到。 (2)加荷装置,加荷装置包括压力源、载荷台架或反力构架。加荷方式可分为两种,即重物加荷和油压千斤顶反力加荷。 1)重物加荷法,即在载荷台上放置重物,如铅块等。由于此法笨重,劳动强度大,加 荷不便,目前已很少采用(图4 —3)。其优点是荷载稳定,在大型工地常用。 图3载荷台式加压装置 (a)木质或铁质载荷台;(b )低重心载荷台;1 —载荷台; 2—钢锭;3—混凝土平台;4 —测点;5—承压板 2)油压千斤顶反力加荷法,即用油压千斤顶加荷,用地锚提供反力。由于此法加荷方便,劳动强度相对较小,已被广泛采用,并有定型产品(图4-4)。采用油压千斤 顶加压,必须注意两个问题:①油压千斤顶的行程必须满足地基沉降要求。②下入 土中的地锚反力要大于最大加荷,以避免地锚上拔,试验半途而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