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脱硫废水零排放一体化处理工艺

脱硫废水零排放一体化处理工艺

脱硫废水零排放一体化处理工艺
脱硫废水零排放一体化处理工艺

燃煤电厂脱硫废水处理技术方案设计

脱硫废水处理工艺设计初步构思 1脱硫废水的主要来源 煤粉在锅炉燃烧后会产生烟气,烟气经电除尘器设备除尘后进入引风机再引出到脱硫系统,经增压风机、吸收塔、除雾器后,洁净的烟气通过烟囱排入大气。 在吸收塔中,随着吸收剂吸收二氧化硫过程的不断进行,吸收剂有效成分不断被消耗从而生成的亚硫酸钙经强制氧化生成石膏,在吸收剂洗涤烟气时,烟气中的氯化物也会逐渐溶解到吸收液中从而产生氯离子的富集。氯离子浓度的增高会带来两个不利的影响:一是降低了吸收液的pH值,以致引起脱硫率的下降和CaSO4结垢倾向的增大;此外,氯离子浓度过高会降低副产品(石膏)的品质,从而降低产出石膏的价值。当吸收塔浆液质量浓度达到700g/L,吸收剂基本完全反应,脱硫能力相当弱,吸收塔浆液中氯离子的质量浓度达到最大允许质量浓度(20mg/L)左右,这就要将吸收塔浆液抽出送至石膏脱水车间使用真空皮带脱水机脱水。脱硫系统排放的废水,处理的清洗系统排出的废水、水力旋流器的溢流水和皮带过滤机的滤液都是废水产生的来源。 2 脱硫废水水质的基本特点 脱硫废水的成分及浓度对处理系统的运行管理有很大影响,是影响处理设备的选择、腐蚀等的关键性因素。脱硫废水一般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水质呈弱酸性:国外 pH 值变化围为 5.0~6.5,国一般为 4.0~6.0。酸性的脱硫废水对系统管道、构筑物及相关动力设备有很强的腐蚀性。 (2)悬浮物含量高,其质量浓度可达数万mg/L,而且大部分的颗粒物黏性低。(3)COD、氟化物、重金属超标,其中包括第 1 类污染物,如 As、 Hg、Pb 等。(4)脱硫废水的一般温度在45度左右。 (5)脱硫废水生化需氧量(BOD5)低。

火力发电厂脱硫废水“零排放”处理技术

火力发电厂脱硫废水“零排放”处理技术 随着中国水环保政策趋于严控,火力发电厂脱硫废水“零排放”理念不断升温。脱硫废水是火电厂最难处理的末端废水,单一技术路线的废水处理方案往往难以兼顾目标与成本。本文分析了各种深度处理方法以及具体的应用环境,提出针对不同成分的废水需要有不同的应对处理措施,对于推动脱硫废水处理工作,实现脱硫废水零排放具有重要意义。 一、脱硫废水来源采用湿法脱硫工艺的燃煤电厂在运行中,需要维持脱硫装置(FGD)当中浆液循环系统的平衡度,避免离子等可能对脱硫系统和设备带来的不利影响,同时排放系统中的废水,保持脱硫系统水平衡。从来源上看,脱硫废水主要从石膏旋流器或废水旋流器的溢流处产生。经研究发现,在脱硫废水中,有相当比例的重金属以及各种无机盐等,如果这些含有高浓度盐分的废水不经过有效处理就直接排放到大自然环境中,会严重影响生态健康,也不利于地下水资源的保护。二、脱硫废水进行零排放处理的必要性目前,燃煤电厂烟气脱硫装置应用最广泛的是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工艺。为保证脱硫系统的安全运行和保证石膏品质而排放的脱硫废水,其中含有大量的杂质,如悬浮物、无机盐离子、重金属离子等,很多物质为国家环保标准中要求严格控制的第一类污染物,需要进行净化处理才能排放水体。国内多数燃煤电厂净化脱硫废水采用的常规处理工艺即“三联箱”技术,采用物理化学方法,通过中和、沉降、絮凝和澄清等过程对脱硫废水进行处理,通常使用的药剂包括氢氧化钙/氢氧化钠、有机硫、铁盐、助凝剂、盐酸等。该工艺能够去除脱硫废水中对环境危害较大的重金属等有害物质和悬浮物,但不能去除氯离子,处理出水为高含盐废水,具有强腐蚀性,无法回收利用。排入自然水系后还会影响环境,潜在环境风险高。随着国家对环境污染的治理日益提速,对废水的排放要求也越来越严格。燃煤电厂在资源约束与排放限制方面的压力陡然上升,脱硫废水排放已经是燃煤电厂面临的严重的环保问题。传统的脱硫废水处理工艺达到的水质排放标准越来越不符合当下国家越来越严格的环保发展形势,电力企业实现脱硫废水零排放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减排和近零排放成为必然趋势。三、脱硫废水的产生及其水质特点脱硫废水主要来自石膏旋流器或废水旋流器的溢流,是维持脱硫装置浆液循环系统物质平衡,控制石灰石浆液中可溶部分(即Cl-)含量、保证石膏质量的必要工艺环节。废水中所含物质繁杂,大体分为氯化物、氟化物、亚硫酸盐、硫酸盐、硫化物、悬浮物以及重金属离子(如Hg2+,Pb2+、Cr2+等)、氨氮等。脱硫废水具有污染物成份复杂、波动范围大等特点。pH值较低,呈酸性,水中悬浮物含量高、盐含量高、存在重金属超标的可能,氯根含量很高,腐蚀性很强,是电厂中最难处置的废水。四、脱硫废水深度处理方法1.废水浓缩处理技术目前,国内的脱硫废水浓缩处理主要采用膜浓缩、热法浓缩和烟气浓缩技术路线。(1)膜浓缩技术目前,膜浓缩技术广泛应用于脱硫废水的深度处理和浓缩研究,以减少废水处理系统中蒸发结晶的污水处理量,使得电厂零排放技术更经济可行。(1.1)反渗透(RO)技术。在外界高压力作用下,利用反渗透膜的选择透过性,水溶液中水由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移动,使得溶液中的溶质与水得到分离。(1.2)电渗析技术。利用离子交换膜的选择透过性,溶液中的带电阴、阳离子在直流电场作用下定向迁移,实现对废水的浓缩和分离。Cui等利用电渗析法去除脱硫废水中的氯离子,结果表明,在最佳条件下,当氯离子质量浓度为19.2g/L时,氯离子的去除率为83.3%,得到副产品Cl2、H2和Ca(OH)2,处理成本0.15$/kg。(2)热法浓缩技术热法浓缩技术包括多效蒸发(MED)和机械蒸汽再压缩(MVR)等。(2.1)多效蒸发(MED)技术。将蒸汽的热能进行循环并多次重复利用,以减少热能消耗,降低成本。加热后的盐水在多个串联的蒸发器中蒸发,利用前效蒸发产生的二次蒸汽,作为后效蒸发器的热源,后效中水的沸点温度和压力比前效低,效与效之间的热能再生利用可以重复多次。(2.2)机械蒸汽再压缩(MVR)技术。将蒸发器蒸发产生的原本需要冷却水冷凝的二次蒸汽,经压缩机压缩后,提高压力和饱和温度,增加热焓,再送入蒸发器作为热源,替代新鲜蒸汽循环利用,二次蒸汽的潜热得以充分利用,同时还省去了二次蒸汽冷却水

脱硫废水处理t设计方案

脱硫废水处理 设 计 方 案 责任公司 2010年12月

目录前言2 1 总论3 2 工程设计依据、原则和范围3 2.1 设计依据3 2.2 设计原则3 2.3 设计范围4 3 工程设计参数4 3.1 设计处理规模4 3.2 进水水质4 3.3 出水水质4 4 工艺流程选择与确定5 4.1工艺分析与确定5 4.2工艺特点5 4.3工艺流程5 4.4工艺流程说明6 4.5沿程水质变化分析表7 5 各处理工艺设计及计算8 5.1各处理单元参数选择及设计计算8 5.2各单元构/建筑物/设备配置15 6 工程投资估算16 6.1工程投资估算16 6.2土建部分投资估算18 6.3设备投资估算20 7运行费用分析21 7.1主要用电设备21 7.2 运行费用分析21 8 人员培训及售后服务20 8.1人员培训20 8.2售后服务21

前言 。 在污水处理站的建设中,我公司愿意真诚参与,贡献我们的技术和力量。

1 总论 脱硫废水的水质特点如下:a脱硫废水呈弱酸性,pH值一般为4~7。b悬浮物含量高,实验证明脱硫废水中的悬浮物主要是石膏颗粒、二氧化硅、以及铁、铝的氢氧化物。c 脱硫废水中的阳离子为钙、镁、铁、铝、重金属离子。d脱硫废水中的阴离子主要有C1-、SO42-、SO32-、等。e化学耗氧量与通常的废水不同。 2 工程设计依据、原则和范围 2.1 设计依据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J50014-2006 ;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J50015-2003; 《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 《辽宁省污水综合排放标准》DB21/1627-2008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废水出水水质的监测与控制符合火力发电厂废水治理设计技术规程》 DL/T5046-2006 《钢制平台扶梯设计规范》DLGJ158-2001 《钢制压力容器》GB150-1998 国内外关于此类废水处理技术资料; 污水处理有关设计和验收规范规程; 国家相关环保政策法规 2.2 设计原则 (1)严格遵守国家有关环保法律法规和技术政策,确保各项出水指标均达到排放水质要求; (2)水处理设备力求简便高效、操作管理方便、占地面积小、造价低廉、运行安全及避免对周围的环境造成污染;

脱硫废水深度处理方法

脱硫废水深度处理方法 1.废水浓缩处理技术 目前,国内的脱硫废水浓缩处理主要采用膜浓缩、热法浓缩和烟气浓缩技术路线。 (1)膜浓缩技术 目前,膜浓缩技术广泛应用于脱硫废水的深度处理和浓缩研究,以减少废水处理系统中蒸发结晶的污水处理量,使得电厂零排放技术更经济可行。 (1.1)反渗透(RO)技术。在外界高压力作用下,利用反渗透膜的选择透过性,水溶液中水由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移动,使得溶液中的溶质与水得到分离。 (1.2)电渗析技术。利用离子交换膜的选择透过性,溶液中的带电阴、阳离子在直流电场作用下定向迁移,实现对废水的浓缩和分离。 Cui等利用电渗析法去除脱硫废水中的氯离子,结果表明,在最佳条件下,当氯离子质量浓度为19.2g/L时,氯离子的去除率为83.3%,得到副产品Cl2、H2和Ca(OH)2,处理成本0.15$/kg。 (2)热法浓缩技术 热法浓缩技术包括多效蒸发(MED)和机械蒸汽再压缩(MVR)等。 (2.1)多效蒸发(MED)技术。将蒸汽的热能进行循环并多次重复利用,以减少热能消耗,降低成本。加热后的盐水在多个串联的蒸发器中蒸发,利用前效蒸发产生的二次蒸汽,作为后效蒸发器的热源,后效中水的沸点温度和压力比前效低,效与效之间的热能再生利用可以重复多次。 (2.2)机械蒸汽再压缩(MVR)技术。将蒸发器蒸发产生的原本需要冷却水冷凝的二次蒸汽,经压缩机压缩后,提高压力和饱和温度,增加热焓,再送入蒸发器作为热源,替代新鲜蒸汽循环利用,二次蒸汽的潜热得以充分利用,同时还省去了二次蒸汽冷却水系统,节约大量冷却水,从而达到节能和降低运行成本的目的。 (3)烟气浓缩技术。利用燃煤电厂除尘器出口低温烟气的余热作为热源,在专门的蒸发器内与(循环)喷淋的废水进行传质传热,使部分纯水蒸发分离,实现末端废水的浓缩减量。 2.废水零排放处理技术 目前,国内的脱硫废水零排放处理主要采用蒸发结晶和烟气蒸发两类技术路线。 (2.1)蒸发结晶技术 蒸发结晶技术是废水零排放处理的常用技术之一。脱硫废水在蒸发器中通过蒸汽进行加热沸腾,废水中的水分逐渐蒸发,水蒸气经冷却重新凝结回收利用。脱硫废水中的溶解性固体被截留在残液中,随着浓缩倍数的提高,最终以晶体形式析出。蒸发结晶技术包括多效蒸发(MED)和机械蒸汽再压缩(MVR)等。蒸发结晶系统主要由预处理、软化、蒸发、结晶、脱水等部分组成。 (2.2)烟道蒸发技术 烟道蒸发技术最先在美国投入使用,其基本应用原理是将一定量的废水以较快的速度喷射到烟道中,在废水被喷射的过程中会产生雾化,之后受到烟道高温的影响,会在较短的时间内被迅速蒸发汽化,各种悬浮颗粒等在被蒸发之后会形成各种小颗粒,最终被带入到除尘器中,从而完成了脱硫废水的处理。 直接烟道喷雾蒸发技术是将脱硫废水通过双流体喷枪进行雾化后喷入除尘器入口烟道,利用烟气余热使之瞬间蒸发。废水蒸发后产生的结晶盐附着在烟气中的粉煤灰上,在除尘系统中被捕获收集,并随灰一起排出。水蒸气随除尘后的烟气进入脱硫塔,在脱硫吸收塔内冷凝成新鲜水循环利用。 华能上都电厂、华电土右电厂采用直接烟道喷雾蒸发技术实现废水零排放。焦作万方电厂、华电扬州电厂采用旁路烟道喷雾蒸发技术实现废水零排放。这种方法在应用中有明显的优点,即设备在实际操作上非常简单,废水处理前后各种费用投入较小,实际占用的场地也有限,废水处理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污染物会直接被除尘器处理掉,不需要对污泥进行再次处理。 通过市场调研,上述脱硫废水浓缩和零排放技术各有优缺点,都有一定的工程实用案例可借鉴,从技术原理分析都是可行的,制约工艺推广的因素主要源自系统的投资成本及生产运行可靠性和运营成本。

电厂脱硫废水零排放系统(蒸发结晶工艺)..

电厂脱硫废水零排放系统 技术介绍 北京首航艾启威节能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陈双塔

目录 1前言 (3) 2资源化零排放MED浓缩结晶系统来水水质情况简介 (4) 3零排放MED蒸发结晶系统排出固态物 (5) 4工艺技术 (6) 5关键设备 (6) 6核心技术 (8) 7与传统工艺投资及后期加药费用对比 (8) 8结语 (10) 9类似产品业绩表 (11) 10系统装配图 (14) 11类似产品合同及技术协议复印件 (14)

燃煤发电脱硫废水(蒸发结晶工艺)资源化零排放MED(MVR) 系统介绍 1前言 本期设备适用于脱硫废水“三箱式脱硫废水处理单元”系统处理后的废水的资源化零排放MED浓缩结晶系统。 表1 装置技术参数和经济性比较(20t/h为例) a.吨水运行成本=蒸汽50元/吨*汽耗+电费0.25元/度*电耗(未包括循环冷却水费用) b.由于零排放蒸发结晶系统运行时,无需加药软化,因此每吨废水可节省加药费用9-10 元/(吨废水)。

2资源化零排放MED浓缩结晶系统来水水质情况简介 项目三箱式脱硫废水处理单元”处理后废水水量约20吨/小时,处理后的脱硫废水除含钠离子(Na+)和氯根离子(Cl-)外,还含有大量的钙离子(Ca2+)、镁离子(Mg2+)、硫酸根离子(SO42-)和镁离子(Mg2+)。具体详见表1 表2 进资源化零排放MED浓缩结晶系统的水质表 资源化零排放MED浓缩结晶系统处理后水质情况 通过资源化零排放MED浓缩结晶系统处理后,MED出水经化学水处理系统简单处理后,完全可以满足锅炉正常补水的水质需求。出水水质情况见表2 表3 MED出水水质

脱硫废水处理方法

脱硫废水处理方法 湿式烟气脱硫装置可净化含有众多杂质的烟气,各种金属及非金属污染物在脱硫吸收塔 中发生反应被去除,生成可溶性物质和固体物质,而未充分处理的烟气脱硫废水直接排放会 对环境造成极大威胁。石灰石-石膏湿法烟气脱硫工艺主要处理热力发电厂化石燃料燃烧产生 的S02,山于湿法烟气脱硫工艺优越的性能,其在烟气处理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成为当今世 界燃煤发电厂烟气脱硫的主导工艺。据美国环境署报道,美国已有108座燃煤电厂安装了湿 式烟气脱硫装置,预测到2025年安装湿式烟气脱硫装置的燃煤电厂将占燃煤电厂总数的69%。 石灰石-石膏湿法烟气脱硫废水成分极其复杂,主要为重金属、酸根离子、悬浮物等。口前, 各燃煤电厂的脱硫废水成分存在差异,出现这一现象主要是煤源、烟气脱硫吸收塔塔形、锅 炉补给水水质、添加剂类型、操作条件不同导致的。传统的脱硫废水处理工艺采用中和、反 应、絮凝及沉淀的处理方式,但对脱硫废水中高浓度的硫酸根及氯离子等未达到良好的去除 效果。 近年来脱硫废水排放问题受到全世界的广泛关注,我国2006年颁布的《火电厂石灰石- 石膏湿法脱硫废水水质控制指标》(DL/T 997-2006)中虽未对硫酸根和氯离子等排放标准做 岀要求,但采用传统丄艺处理的脱硫废水已不允许直接排放,所以亟待研究烟气脱硫废水的 处理新工艺。U 前我国脱硫废水的处理工艺主要有常规物理化学沉淀法、化学沉淀-微滤膜法、 多级过滤+反渗透法。山于脱硫废水水质较差,反渗透及预处理工艺费用高,尚未得到推广。 杨培秀等采用零溢流水湿排渣系统处理脱硫废水,但是受到排渣方式的限制。此外,脱硫废 水的各种零排放技术作为有潜力的解决方案被提岀,但鉴于零排放技术的高能源消耗强度和 许多尚未解决的技术问题,不能保证其成功地长期使用。对于其他技术如离子交换和人工湿 地也进行了大量探讨,但成功的前景似乎不大。综上所述,该行业仍然在寻找一个可靠的、 低成本和高性能的烟气脱硫废水处理技术。 2脱硫废水的危害 脱硫废水成分复杂,对设备管道和水体结构都有一定的影响,其危害主要体现在以下方 面: (1) 脱硫废水中的高浓度悬浮物严重影响水的浊度,并且在设备及管道中易产生结垢现象, 影响脱硫装置的运行。 (2) 脱硫废水呈弱酸性,重金属污染物在其中都有较好的溶解性,虽然它们的含量较少, 但直接排放对水生生物具有一定毒害作用,并通过食物链传递到较高营养阶层的生物。 (3) 脱硫废水中氯离子浓度很高,会引起设备及管道的孔腐蚀、缝隙腐蚀、应力腐蚀,当 浓度达到一定程度后会严重影响吸收塔的运行和使用寿命,还会抑制吸收塔内物理和化学反 应过程,影响S02吸收,降低脱硫效率;山于氯离子的存在会抑制吸收剂的溶解,所以脱硫吸 收剂的消耗量随氯化物浓度的增大而增大,同时石膏浆液中剩余的吸收剂增大,使吸收剂的 脱硫效率降低,还会造成后续石膏脱水困难,导致成品石膏中含水量增大,影响石膏品质。 ? ―?沉浸?n *污泥外运

燃煤电厂脱硫废水零排放技术

燃煤电厂脱硫废水零排放技术 1 脱硫废水零排放技术 1.1 脱硫废水的水质特点 第四阶梯的脱硫废水在烟道内被浓缩,成分复杂,污染物浓度高,具有以下特点。 1) 高含盐:溶解固体含量10000~40000mg/L,以SO42?,F?、Cl?、Mg2+和Ca2+为主; 2) 高浊度:悬浮物含量10000~30000mg/L,以飞灰、石膏晶粒、氟化钙和酸不溶物为主; 3) 高硬度:钙、镁离子浓度高,易结垢; 4) 腐蚀性:氯含量20000mg/L左右,腐蚀性较强; 5) 重金属:包含铅、铬、镉、铜、锌、锰和汞等,污染性强; 6) 不稳定:发电厂负荷波动、季节、煤质对脱硫废水成分影响大。 脱硫废水零排放工艺可以分为预处理单元、浓缩减量单元和固化单元。每个单元都有多种成熟技术可供比选。电厂可根据当地气候条件,经济预算,技术论证选取适合电厂本身的技术路线。 1.2 预处理单元 预处理过程是实现脱硫废水零排放的第一步,用于去除废水中的部分悬浮物及硬度、重金属离子。脱硫废水常规预处理:中和/反应/絮凝三联箱+澄清池。深度预处理:碳酸钠/氢氧化钠澄清池或管式微滤、纳滤、电驱动膜。常规预处理方法操作相对简单,费用低,处理能力有限,预处理出水硬度及重金属离子浓度大,对后续设备运行不利。深度预处理出水水质效果良好,减少后续设备结垢,但是用于去除硬度使用的碳酸钠用量大,费用高,有工艺用价格便宜的硫酸钠代替碳酸钠去除硬度,可以有效降低费用成本。 1.3 浓缩减量单元 浓缩减量单元中的各种水处理技术现已应用广泛,浓缩减量单元工艺的选取要依据固化单元可处理的水量。目前,脱硫废水处理方法主要是膜浓缩工艺。常用的膜浓缩处理方法包括反渗透、正渗透、电渗析和蒸馏法,其中反渗透技术应用最为广泛。 1.3.1 反渗透

脱硫废水零排放技术及投资分析

烟气脱硫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含有重金属,含盐量较高,这类水盐分较高。厂区其他系统无法接纳,排放后对周边环境产生不利影响。根据常规2×350MW超临界燃煤供热发电机组估算,2台机脱硫废水的量约在10t/h左右,但是本工程打算采用循环水排污水作为锅炉补给水系统的补水,来水含盐量进一步浓缩,采用反渗透浓水作为脱硫用水后,脱硫废水排量将会进一步增加(需要脱硫厂家根据煤质、来水水质进行计算),可能会在20t/h~30t/h。 采用预处理软化+纳滤分盐+膜浓缩+蒸发结晶的处理方式处理脱硫废水,达到脱硫废水零排放。其基本方案如下: 一、预处理软化单元 根据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工艺产生的脱硫废水具有高悬浮物、高含盐、易结垢等水质特性,拟采用“两级混凝沉淀”工艺,去除脱硫废水中的悬浮物、重金属、硬度等杂质离子,确保后续膜浓缩单元的连续、稳定运行。

工艺说明: (1)通过两级混凝沉淀,通过投加絮凝剂、有机硫、熟石灰等药剂,去除废水中的悬浮物、重金属、结垢因子等杂质离子,确保进入后续膜浓缩单元水质; (2)两级混凝沉淀产生的无机污泥经离心脱水脱水后,含水率约为80%的污泥外运处置。 二、纳滤分盐 本工程脱硫废水处理系统中硫酸根可通过形成硫酸钙(石膏)回收去除,不需要得到硫酸钠的结晶盐,因此建议采用纳滤法进行分盐。 通过纳滤膜的截留作用,水中的钙镁离子、有机物等基本得到去除,一方面彻底解决了后续RO膜、蒸发器等的污堵,另一方面也大大提高了结晶盐的品质。 纳滤装置进水依次经过纳滤保安过滤器、纳滤高压泵及纳滤装置,并在纳滤进水管分别投加还原剂、碱、阻垢剂等,防止纳

滤膜的结垢和污堵。为提高纳滤膜的回收率,纳滤装置设计为一级三段,每段均设有段间加压泵。纳滤产水进入纳滤水箱,纳滤浓水则回流至调节池再次进行处理。 三、膜浓缩单元 1. 膜浓缩技术选择 为了减少脱硫废水进蒸发结晶单元的水量,节省整套废水处理系统运行成本,可先对脱硫废水进行膜浓缩,浓缩液再进入蒸发结晶单元资源化处理;目前,根据煤化工废水处理行业经验,针对脱硫废水膜浓缩拟采用卷式反渗透(RO)。 2.膜浓缩(RO)单元介绍 膜浓缩单元流程简图如下: 工艺描述: (1)脱硫废水经两级混凝沉淀预处理后,由废水收集调节池均质后,通过水泵提升,进入超滤膜组,去除废水中细小SS 及胶体,使反渗透膜浓缩单元长期、稳定运行,超滤产水进入超滤产水箱,超滤系统利用超滤产水反洗,反洗水回至调节至去除SS后循环处理; (2)超滤产水箱废水通过水泵提升至离子交换树脂单元,通过离子交换树脂单元进一步降低废水中钙、镁离子后,再进入

(完整版)氨法脱硫废水处理工艺流程.(详细方案)

目录 氨法脱硫废水处理工艺流程 (2) 1、废水处理系统 (2) 1.1脱硫废水处理过程 (2) 1.2脱硫废水处理步骤 (2) 2、化学加药及压滤系统 (4) 2.1助凝剂加药系统 (4) 2.2污泥压缩系统 (7) 3、脱硫废水处理系统概述 (8) 3.1脱硫废水处理工艺 (8) 3.2化学加药系统工艺 (11) 4、污泥流程 (14) 5、运行操作及监控 (14) 5.1.1供料准备 (14) 5.1.2仪表及控制器件准备 (15) 5.1.3污泥料位测量 (15) 5.1.4浊度测量 (16) 5.2.运行及监控 (16) 6、维护及保养 (17) 6.1.运行故障及排除 (17) 6.2.机械故障处理 (17)

6.3.设备维护 (20) 6.4.设备停用 (21) 氨法脱硫废水处理工艺流程 脱硫废水处理包括以下三个分系统:废水处理系统,化学加药系统,污泥处理系统及排污系统。 1、废水处理系统 1.1脱硫废水处理过程 脱硫装置产生的废水经由废水输送泵送至废水处理系统,采用化学加药和接触泥浆连续处理废水,沉淀出来的固形物在澄清浓缩器中分离浓缩,清水排入厂区指定排放点,经澄清/浓缩器浓缩排出的泥浆送至板框压滤机脱水后外运。 1.2脱硫废水处理步骤 1)用氢氧化钙/石灰浆[Ca(OH)2]进行碱化处理,通过设定最优的PH值范围,部分重金属以氢氧化物的形式沉淀出来,并中和废水中的酸性物质。

2)通过加入有机硫,使某些重金属,如镉和汞沉淀出来。 3)通过添加絮凝剂及助凝剂,使固体沉淀物以更易沉降的大粒子絮凝物形式絮凝出来。4)在澄清浓缩器中将固形物从废水中分离。 5)将氢氧化物泥浆输送至压滤机进行脱水。 在沉淀系统中,加入絮凝剂以便使沉淀颗粒长大更易沉降,悬浮物从澄清浓缩器中分离出来后,一部分泥浆通过污泥循环泵返回到中和箱,以利于更好地沉降,另一部分则通过污泥输送泵输送至压滤机进行脱水。处理后的清水送至厂区指定的排放点。 1.3脱硫废水处理流程 处理不合格水质回流至中和箱

脱硫废水零排放处理技术分析★★★

脱硫废水零排放处理技术分析 本文对脱硫废水的来源、特点、常规处理工艺以及零排放处理工艺进行了分析,并对不同脱硫废水零排放的处理工艺的优缺点进行了对比分析,指出各工艺的技术优势和发展前景。 目前,国家对环境保护越来越重视,环保标准也越来越全面,越来越严格。对电力行业烟气污染物排放也有明确规定,其中SO2的排放浓度限值也越来越低。现国内大部分脱硫项目采用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技术,这种技术会产生脱硫废水,传统的脱硫废水处理工艺虽然对废水中的部分污染物有一定的处理能力,但是无法去除废水中的氯离子和盐。随着脱硫废水排放标准越来越严格,脱硫废水零排放已经成为必然发展趋势。 常规脱硫废水处理工艺 1.1脱硫废水来源 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技术原理是石灰石浆液与SO2反应生成石膏实现对SO2的去除。为了达到一定的SO2脱除效率往往需要石灰石浆液在系统中不断循环,增加与SO2的接触时间,而浆液中的水在不断循环过程中会不断富集重金属和氯离子,为了保证脱硫系统的连续稳定运行,必须从系统中排放一部分废水,防止重金属和氯离子的富集。脱硫废水一般来自于脱硫系统的石膏旋流器溢流或真空皮带脱水机的滤布冲洗水和滤液水。 1.2脱硫废水特点 1)成分复杂、水质波动大脱硫废水来水水质与煤质、工艺水水质、氧化空气量、石膏品质等因素有关,这些因素造成了脱硫废水成分复杂,且其中任一方面因素的变化都会导致脱硫废水水质的变化。 2)氯离子含量高、腐蚀性强脱硫系统在运行过程中会不断富集氯离子,脱硫系统运行时一般控制氯离子浓度在15000~20000ppm时排放废水,因此,脱硫废水氯离子含量高,具有很强的腐蚀性,对设备、管道的防腐蚀要求高。 3)硬度大、易结垢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技术造成排放的脱硫废水中的Ca2+、Mg2+及SO42-含量非常高,脱硫废水硬度大、易结垢。

脱硫废水处理方案

废水处理系统方案

1.3装置组成及工艺描述 1.3.1 概述 脱硫装置浆液内的水在不断循环的过程中,会富集重金属元素和Cl-等,一方面加速脱硫设备的腐蚀,另一方面影响石膏的品质,因此,脱硫装置要排放一定量的废水,进入废水处理系统,废水偏弱酸性,含有大量的盐类和重金属离子等。本处理工艺主要针对的物质是重金属离子、酸根、卤族离子和SS。采用中和、络合和絮凝沉淀的化学工艺流程,处理后的水排放至电厂的冲灰水池。污泥脱水系统的污泥运至干灰场贮存。 脱硫废水处理主要由以下子系统组成: 1)4套加药系统 2)1套废水系统 3)1套污泥处理系统 1.3.2加药系统 加药系统主要设备由氢氧化钠、有机硫、混凝剂、助凝剂4套计量箱及其后分设的4组计量泵。 NaOH为30%溶液,不再稀释;由槽车加入到NaOH储罐中。碱计量泵加药流量由设在三联箱内的PH测试仪信号经变频柜柜内逻辑控制,通过变频在线调整NaOH 计量泵的加药流量,稳定废水的中和处理于设定的PH值。 有机硫为商品级15%溶液由人工直接计量加入计量箱,每一立方溶液加药40公斤;它的计量泵加药量由进水管路上的流量计的测试信号经变频柜柜内逻辑控制,通过变频在线调整加药流量,维持优化的络合工艺参数。 混凝剂液体聚合铁为按液水比1:1~2由人工直接计量加入计量箱,并兑水稀释;(若为固体原料,根据30%配药比例直接在计量箱内进行配制,若为聚合铝替代,配制成10%溶液)。 助凝剂-阴离子型聚丙烯酰胺(PAM)则由人工加入其计量箱配制成0.3%溶液,然后由助凝剂计量泵泵入三联箱。助凝剂计量泵的加药量由进水管路上的流量计的测试信号经变频柜柜内逻辑控制,通过变频在线调整加药流量,维持优化的混凝工艺参数。

★★氧化镁湿法烟气脱硫废水处理技术

氧化镁湿法烟气脱硫废水处理技术 发布者: azurelau | 发布时间: 2012-12-20 17:10| 查看数: 465| 评论数: 3|帖子模式 1 镁法脱硫技术的发展 氧化镁法在湿法烟气脱硫技术中是仅次于钙法的又一主要脱硫技术。据介绍,氧化镁再生法的脱硫工艺最早由美国开米科公司(Chemico—Basic)在20世纪60年代开发成功,70年代后费城电力公司(PECO)与United&Constructor合作研究氧化镁再生法脱硫工艺,经过几千小时的试运行之后,在三台机组(其中两台分别为150MW和320MW)进行了全规模的FGD系统和两个氧化镁再生系统建设,上述系统于1982年建成并投入运行,1992年以后停运硫酸制造厂,直接将反应产物硫酸镁销售。1980年美国DUCON公司在PHILADELPHA ELECTRIC EDDYSTONE STATION成功建成实施氧化镁湿法脱硫系统,运行至今,效果良好。随后韩国和台湾地区也发展了自己的湿式镁法脱硫技术,目前在台湾95%的电站采用氧化镁法脱硫。 近几年国内的氧化镁湿法脱硫发展较快,2001年,清华大学环境系承担了国家“863”计划中《大中型锅炉镁法脱硫工艺工业化》的课题,对镁法脱硫的工艺参数、吸收塔优化设计和副产品回收利用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在4t/h、12t/h锅炉上进行了中试,在35t/h锅炉上进行了工程应用。目前,大机组镁法烟气脱硫已经有滨州化工集团发电厂、太钢发电厂、华能辛店电厂、中石化仪征化纤热电厂、魏桥铝电发电厂、鞍山北美热电厂、鲁北化工发电厂、台塑关系企业(宁波、昆山、南通)热电厂、五矿营口中板烧结机厂等电厂和烧结机厂在建或投入运行。 湿式镁法脱硫工艺又可分为氧化镁/亚硫酸镁法、氧化镁/硫酸镁抛弃法、氧化镁/硫酸镁回收法等。本文主要介绍应用规模较大、前景广阔的氧化镁/亚硫酸镁工艺中的废水处理工艺。 2 脱硫废水处理技术概况 湿法烟气脱硫工艺中存在废水处理问题,虽然有很多电厂的脱硫系统都配有废水处理系统,但国内目前对脱硫废水的处理工艺研究较少,其中关注最多的是石灰石/石膏法产生的脱硫废水,对于镁法脱硫产生的废水的研究就更少了。镁法脱硫废水处理现在多是引用和借鉴石灰石/石膏法脱硫废水处理经验。为了维持脱硫装置浆液循环系统物质的平衡,防止烟气中可溶物质超过规定值和保证副产物品质,必须从循环系统中排放一定量的废水。因此,没有预处理塔的镁法脱硫和石灰石/石膏法脱硫过程产生的废水均来源于吸收塔的排放水。 3 镁法脱硫废水水量和水质 3.1 脱硫废水水量 脱硫废水的水量与烟气中的HCl和HF、吸收塔内浆液中的Cl-和SO4 2-浓度、脱硫用水的水质等有关。当进入吸收塔内的烟气量一定时,废水排放量由以下条件确定: (1)脱硫废水的水量取决于烟气中的HCl(H F)浓度,而烟气中的HCl(HF)主要来自于机组燃烧的煤。煤中Cl(F)的含量越高,烟气中的HCl(HF)浓度就越高,废水排放量也就越大。 (2)脱硫废水的水量关键取决于吸收塔内Cl-的控制浓度。浆液中的Cl-浓度太高,亚硫酸镁品质下降且脱硫效率降低,对设备的抗腐蚀要求提高;对浆液中的Cl-浓度要求过低,脱硫废水的水量增大,废水处理的成本提高。根据经验,脱硫废水中的Cl-浓度控制在10~20g/L为宜。 (3)脱硫废水的水量还取决于吸收塔内SO4 2-的控制浓度。浆液中SO4 2-浓度太高,会造成浆液粘性增加,影响亚硫酸镁的结晶,脱硫效率降低;浆液中SO4 2-的控制浓度过低,SO3 2-氧化成SO4 2-的正反应加速,亚硫酸镁的产量降低。

脱硫废水处理系统设计

10废水处理系统 10.1工艺流程 10.1.1工艺流程概述 废水旋流站的溢流直接进入废水处理系统的中和、沉降、絮凝三联箱,然后进入澄清器和出水箱,其间的出水梯次布置,形成重力流。澄清器污泥排放量约178m3/d、污泥含水量为90% 。 澄清器污泥大部分排往板框压滤机,压滤机的底部排泥含水率不大于75%,排泥经电动泥斗缓冲装入运泥车。小部分回流污泥送回中和箱,设螺杆泵进行输送。回流污泥是为三联箱的结晶反应提供晶种,回流量人工调节。压滤机排出的滤液及清洗滤布的污水自流至滤液箱,通过泵将该水送至三联箱进行处理。 系统设置生石灰粉仓,生石灰粉通过计量装置进入石灰乳制备箱,再通过螺杆输送泵送入石灰乳计量箱。石灰乳、有机硫、混凝剂、助凝剂、盐酸等5个计量箱后分设5组计量泵,完成向三联箱及出水箱自动在线调节计量加药。计量泵为可调节机械隔膜泵,每组计量泵均为2台,一用一备。 10.1.2废水处理系统工艺流程如下所示: 10.2 控制方式 由废水旋流站送来的废水进入工艺流程始点处,即由设在进水管路上的电磁流量计发送系统开启信号,整个废水处理系统即进入工作状态。各药剂投加泵启动,中和、沉降、絮凝、出水各工艺搅拌器和各加药箱搅拌器启动,设在中和箱和出水箱上的PH监测仪,设在各设备上的液位计和泥位计开始传送信号。当废水停送,进水电磁流量信号降至2m3/h以下,整个废水处理系统进入停机待用状态

设在中和箱中的PH计对中和箱中废水进行酸碱度检测,并向系统DCS发送4—20mA pH 模拟信号,经DCS处理向石灰乳加药泵的变频器发送指令调整加药泵转速,维持中和的设定pH值。 设在澄清器中的污泥浓度计对澄清器中的污泥界面进行检测,并将检测结果向系统DCS 发送4—20mA模拟信号,经DCS处理向板框压滤机发送启动指令,确认板框压滤机已处于备用状态,污泥处理即行开启。 设在出水箱中的PH计对出水箱中水进行酸碱度检测,并将检测结果向系统DCS发送4—20mA模拟信号,当出水PH超过9时,DCS即向盐酸计量泵发出开启指令,中和出水达到符合排放标准。 混凝剂和助凝剂加药系统的加药量采用流量控制,操作方式采用DCS远方操作或就地启停。同时设在出水箱中的污泥浓度计对出水箱中的SS进行在线检测,并将检测结果向DCS发送4—20mA模拟信号,当出水的SS超标时,DCS发出报警信号,提示调整聚合硫酸铁和聚丙烯酰胺的加药量改善絮凝效果。 各搅拌器均由MCC柜内的交流接触器控制启停,控制方式有自动和手动两种控制方式。手动方式既可在MCC柜上设通过启停按钮操作又可在人机界面操作。 废水处理系统中所有信号指标以硬接线方式送至脱硫岛的DCS,并可实现废水处理系统 的自动控制,同时废水处理系统也可就地手动操作。DCS系统不在供方供货范围。 10.3 废水各项指标 本脱硫工程废水处理系统设计能力为19m3/h。 10.3.1处理前的废水指标 10.3.2处理后的废水指标

脱硫废水零排放

脱硫废水零排放(ZLD)系统 脱硫废水零排放工艺是针对火电厂脱硫废水特点,通过软化、MVR蒸发、结晶等技术途径,实现高盐度脱硫废水的零排放要求,最终看形成纯净可回用的蒸馏水和结晶盐。该工艺也可实现其他各种高盐度、高硬度、高COD工业废水零排放,具有高效、节能、运行稳定、低成本的特点。 脱硫废水零排放预处理工艺 脱硫废水首先进入预澄清池,进行沉淀澄清,降低原水浊度。沉淀物排放至沉淀浓缩池,上清液进入三联箱反应器。三联箱中加入Ca(OH)2、Na2CO3和絮凝剂,反应沉淀废水中的Mg2+、Ca2+和重金属离子。反应后的脱硫废水自流入澄清池,废水中的絮凝物沉淀到池底,并排放至沉淀浓缩池,上清液流入中间水池,后经多介质过滤后进入清水池,并加酸调节pH值。经沉淀浓缩池进一步浓缩后的污泥浆液,进入污泥脱水机固液分离,脱水后的污泥转运到场外处理,污水经缓冲水池后循环回预澄清池。 脱硫废水零排放深度处理工艺 MVR是“机械式蒸汽再压缩”的英文简称(Mechanical Vapor Recompression)。其基本原理是:对蒸发过程中产生的二次蒸汽通过机械再压缩,二次蒸汽的温度、压力升高,热焓增加,然后进入换热器冷凝,二次蒸汽的潜热得到完全利用。

进液经预热、除气后,进入蒸发系统,由泵送至卧式降膜蒸发器顶部,经液体分布装置,均匀分配到各换热管外,在重力作用下,成均匀膜状自上而下沿管外壁环向流动。流动过程中,被管程加热介质加热汽化,产生的二次蒸汽经离心蒸汽压缩机增压升温后进入降膜蒸发器管程与管外液体冷凝换热。 一定比例的蒸发浓缩液进入结晶系统。结晶系统的料液由泵送至加热器,晶浆在加热器管程升温,但不蒸发。热晶浆进入结晶器后沸腾,使溶液达到过饱和状态,于是部分溶质沉积在悬浮晶粒表面上,使晶体长大。产生的二次蒸汽一部分被蒸汽热泵引射后进入加热器壳程,继续加热管内浓缩液,另一部分通过冷凝器冷凝。 作为产品的晶浆从结晶器底部排出,通过旋液分离器初步分离后,富集晶体的浓浆液进入离心机分离出晶体,浓浆液继续循环回结晶系统。最终,将结晶物干燥、装袋、储存。 技术优势 1) 真正实现高盐度脱硫废水零排放,完全没有污水排放。 2) 节能效果显著,运行成本低,吨水成本25~40元/吨。 3) 采用特色的“MVR蒸发浓缩–TVR结晶工艺”,针对浓缩工艺和结晶工艺不同特点,分别优选最适宜的工艺方案。 4) 蒸发温差3~8℃,蒸发过程温和稳定。 5) MVR蒸发浓缩过程100%利用二次蒸汽潜热,废热蒸汽零排放,不需要冷却水系统,公用工程配套少。 6) 废水进蒸发器前先除气,将进水中的CO2和溶解氧清除掉,减少蒸发器内发生腐蚀、结垢和不凝性气体累计的风险。 7) 配置在线清洗系统,自动化程度高,清洗速度快。

最新电厂脱硫废水处理

脱硫废水中的杂质除了大量的Cl-、Mg2+之外,还包括:氟化物、亚硝酸盐等;重金属离子,如:镉、汞离子等;不可溶的硫酸钙及细尘等。为满足废水排放标准,配备相应的废水处理装置。 1.1 脱硫废水处理系统工艺原理 废水处理的物理化学过程是依据如下基本反应进行的: 1 )采用氢氧化钙/石灰乳[Ca(OH)2]进行碱化处理 加入石灰乳进行碱化处理时,水中的(H+)按如下反应得到中和: H+ + OH- →H2O 超过此值的OH—离子数量决定了基本范围内的废水pH值。 由于各种金属离子以不同的pH值沉淀出来,因此,这一步是各氢氧化物形成的决定步骤。研究表明,对存在于FGD废水中的大多数重金属的沉淀来说,pH值在9.0—9.5之间较合适。二价和三价的重金属离子(Me)通过形成微溶的氢氧化物从废水中沉淀出来,如下所示:

Me2+ + 2OH- →Me (OH)2 Me3+ + 3OH- →Me (OH)3 2) 采用有机硫化物沉淀重金属 并非所有重金属都能以氢氧化物的形式沉淀出来。尤其是镉和汞,通过加入有机硫化物(如TMT15)根据被处理废水量按比例加入,有机硫化物首先与镉和汞形成微溶化合物,以固体形式沉淀出来。 3) 固体沉淀物的絮凝 为了改善所有固体物的沉降能力,向废水中加入絮凝剂(FeClSO4)形成氢氧化物/Fe(OH) 3小粒子絮凝物; 为了使沉淀颗粒长大更易沉降,向废水中加入助凝剂,助凝剂使沉淀物表面张力降低,使其形成易于沉降的大粒子絮凝物。 1.2 脱硫废水处理系统工艺流程 脱硫废水连续排至废水处理装置进行处理。脱硫废水处理系统包括废水处理、加药、污泥处理等3个分系统。现就3个系统分述如下: 3.2.1脱硫废水处理系统:

燃煤电厂脱硫废水零排放研究 黄聿昆

燃煤电厂脱硫废水零排放研究黄聿昆 发表时间:2020-01-16T13:22:52.900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28期作者:黄聿昆 [导读] 摘要:脱硫废水是燃煤电厂末端废水,也是在电厂污水处理中难度最大的一类废水。 江苏京源环保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南通 226000 摘要:脱硫废水是燃煤电厂末端废水,也是在电厂污水处理中难度最大的一类废水。开发高效脱硫废水处理方法成为燃煤电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中之重。文章将深入研究燃煤电厂脱硫废水零排放的技术路线,以供借鉴。 关键词:燃煤电厂;脱硫废水;零排放 1脱硫废水的来源和性质 目前,燃煤发电是我国最主要、最成熟的火力发电方式。实际生产中,为降低环境污染影响,要采取烟气脱硫处理措施。根据脱硫产物状态的不同,可分为湿法、半干法和干法。其中,湿法脱硫技术主要有石灰石石膏法和双碱法等。在湿法脱硫系统中,循环使用吸收剂会导致吸收塔内盐分和悬浮杂质浓度越来越高。为了使吸收塔内吸收剂中杂质浓度不超过要求范围,必须按时排放系统内废水,这部分废水就是脱硫废水。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技术是重要技术之一,该技术适用于我国大部分煤种,脱硫效率超过90%,系统回收率和吸附剂利用率也超过90%,工艺运行稳定,且石灰石廉价易得。这一技术应用中产生脱硫废水,其主要来源于水力旋流器的溢流液、脱水机滤液以及清洗系统的冲洗废水。脱硫废水中污染物的种类和浓度与煤的种类、煤含硫量、灰分含量、石灰石纯度、脱水效果、脱硫工艺工况等多种因素有关。从脱硫废水水质特点及可能产生的影响分析可知,脱硫废水成分较复杂,呈酸性或半中性,总悬浮固体含量相对较高,废水普遍具有高浊度、高含盐量、难生物降解等特点。高浊度脱硫废水容易在脱硫设备和管道中结垢,进而影响脱硫装置的正常运行。脱硫废水中的高浓度氯离子会引起设备及管道腐蚀,也会抑制吸收塔内物理化学反应,进而降低脱硫效率。此外,脱硫废水含有少量重金属,若处理不当,会污染土壤和水环境,并通过食物链富集最终危害动物和人类健康。 2脱硫废水零排放技术分析 2.1蒸发结晶法 蒸发结晶法是利用烟气、蒸汽或热水等热源蒸发废水,蒸发产生的水汽可凝结成水用于冷却塔补水、锅炉补给水等,废水中的溶解盐被蒸发结晶后进行综合利用或处置。工程应用实例表明:以机械蒸汽再压缩蒸发技术(MVR)和多效蒸馏(MED)技术为代表的零排放技术投资和运行成本极高,某电厂处理废水综合费用约为180元/m3(含药耗、能耗、设备折旧、人工费用等),而且存在结晶盐处置的问题。 2.2烟道喷雾蒸发法 烟道喷雾干燥是利用尾部烟气进行脱硫废水零排放处理技术,其原理主要是利用烟气与废水之间进行热交换,分为旁路烟道蒸发和尾部烟道直接喷雾蒸发。尾部烟道直接喷雾蒸发技术根据废水喷射的位置又可分为高温烟道喷雾蒸发和低温烟道喷雾蒸发。低温烟道喷雾蒸发技术从空预器后烟道喷入缺点是系统需在机组较高负荷(空预器出口烟温≥110℃)下投运,当机组负荷低时,系统不能投运。高温烟道直接喷雾蒸发是从空预器前烟道喷入,对机组效率影响较大。2种烟道直喷技术均存在积灰及喷嘴堵塞的风险,且对烟道结构有较高的要求。 尾部烟道直接喷雾蒸发工艺流程为脱硫废水经预处理装置后,充分雾化后进入尾部烟道蒸发,水分被完全蒸发为气态水蒸气,随烟气进入脱硫吸收塔100%冷凝回收,其中污染物盐分随着水分蒸发结晶成固体颗粒,被除尘器捕捉进入干灰,实现废水零排放。烟道直喷技术是利用烟气余热蒸发废水,无液体排放,不会造成二次污染。 旁路烟道蒸发工艺是从锅炉空预器入口烟道引出部分高温烟气进入旁路喷雾蒸发器,经预处理并浓缩后的废水喷入旁路喷雾蒸发装置,废水蒸发形成的水蒸气随烟气进入除尘器,溶解性盐结晶析出,在除尘器中被捕集,水蒸气进入脱硫系统循环利用。旁路烟道系统复杂,影响机组热效率,投资成本较高,其优点是运行调节灵活,负荷适应性强,对机组要求较小。 3技术应用实例 某燃煤电厂应用低温烟气直接浓缩+高温热风旁路干燥的技术路线,系统设计处理能力30t/h(设有两套并行流程,每套2*15t/h),用于处理四台300mw级发电机组脱硫废水。 抽取脱硫塔入口约110℃的部分烟气,烟气进入气-水换热器,通过水介质取出烟气中的热量。热水进入三效闪蒸系统,在真空条件下,热水沸腾蒸发,产生的蒸汽加热脱硫废水。在每效的加热器与分离器组合作用下,使脱硫废水中水分子蒸发、盐离子结晶,废液得以逐级浓缩。蒸发出的水蒸汽冷凝回收利用,第三效最终高浓度浓缩液经真空脱水后进入尾水固化单元。固化单元采用高温烟气旁路干燥技术,将最终浓缩废水分2路,选取2台锅炉实施干燥。每路对应一台锅炉和一台干燥塔,抽取空预器入口约320℃的热烟气,在旁路干燥塔中将约1.5t/h的滤液干燥,实现废水固化,最终固体通过气力输送喷入静电除尘器前,被收集入粉煤灰中。本技术路线在浓缩前也不需要对废水进行预处理。脱硫废水中含有石膏晶体、亚硫酸钙、石灰石颗粒等形状不规则固体微粒,为盐类离子的吸附和结晶提供了条件。 取样脱硫废水蒸发结晶后的产物,分别在显微镜下观察固体的表面特性,并与脱硫废水中的固体表面特性进行比较,得出,蒸发结晶后的固体颗粒粒度明显增大,且表面不规则性增大。蒸发后的产物颗粒粒径在第三效后明显增大,当密度为1150mg/m3时,颗粒的平均粒径约在22μm,当密度达到1370mg/m3时,颗粒的平均粒径约在31μm,为后续固液分离、脱除盐离子提供了条件。 4脱硫废水“零排放”技术发展 脱硫废水“零排放”是跨越多专业的综合性课题,单从一点切入很难全面解决问题,必须沿着脱硫废水“零排放”的工艺路线,由浅入深,由低投入向高投入来尝试寻求最优解。 4.1通过运行调整控制废水量 常规脱硫工艺及系统防腐等级的Cl-质量浓度上限为20000mg/L,而脱硫废水排水的Cl-质量浓度仅为8000~10000mg/L。通过燃料控制、运行调整、加药辅助,提高FGD(烟气脱硫)浆液Cl-质量浓度至上限,可有效降低脱硫废水排放量。 4.2优化加药工艺降低加药成本 三联箱是常规脱硫工艺的标配絮凝沉淀设备,现场应用普遍存在设备腐蚀严重、加药系统自动化程度低、加药配比不合理、加药设备故障率高等现象。通过设备改良,提高防腐等级;加装水质在线监测设备,调整加药配比,实施自动加药系统改造,以实现达标排放。研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