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现代化的哲学和哲学的现代化(改进版)

现代化的哲学和哲学的现代化(改进版)

现代化的哲学和哲学的现代化(改进版)
现代化的哲学和哲学的现代化(改进版)

现代化的哲学和哲学的现代化

庖丁解牛

2015.6.6

内容提要:本文试图从哲学角度概括现代化的内涵,研究现代化的体系,进而探讨哲学的现代化。

关键词:现代化的内涵,现代化的体系,哲学的现代化。

现代化,人们对其见仁见智甚至见勇。正如中国现代化理论专家罗荣渠所说:“现代化内涵包含丰富,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各取所长。”①

笔者试图从哲学角度,概括现代化的内涵及其体系,并以此为指导,进一步探讨哲学的现代化,以便集成“砖”“玉”之和。

一、现代化是一个“集大成”的过程

所谓现代化,是指善于吸取众长之和,以适应现代状况,并顺应未来趋势的过程。

以上为现代化的内涵。下面需要对其中的重要概念加以界定。

1、关于“长”。第一,应该是可以借鉴之长,而非高不可攀之长;第二,应该是经实践证明为长,而非自以为是之长。

2、关于“和”。第一,是体系内(或有关的)多数的、根本性的长之和,而非少数的、非根本性的长之和;第二,是众长之融和,大于众长简单之和,而非众长之杂和,更不是能够内耗之长和。

众长之和是现代化的内涵的根本。没有众长之和,绝不会有现代化。

3、关于“适应”。主要是指比之以前和它处更有利于促进现代状况发展,包括适应现代状况的要求、水平、性质等。只有适应现代化的众长之和才具有现代化的特征。从这个意义上说,不适应现代状况,绝不能称现代化。

4、关于“顺应”。主要是指根据事物发展规律预测并经实践证明与未来趋势根本一致,而非 (也不可能)完全一致。只有顺应未来趋势的众长之和才具有现代化的特征。从这个意义上说,只适应现代状况,但不顺应未来趋势,也不能称之为现代化,可称之为“昙花化”。而仅顺应未来趋势,但不适应现代状况可美其名曰“未来化”。

5、关于“过程”。现代化是一个复杂的、持续的过程,绝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劳永逸。

6、善于吸取众长之和,用中国一句古语概括,就是“集大成”②的过程,即:过去与现代之长我采集;过去与现代之短我抛弃;顺应未来之长我独持。

如此“集大成”的现代化过程,谁人与我匹敌?

二、现代化是一个严整多层的体系

现代化的严整体系,通俗地说,就是心灵,技巧,管理妙,环境好。四位一体,才是严整意义上的现代化。

1、心灵,就是思想现代化。即把思想之众长“集大成”(或日集思广议)。没有“集大成”的思想,绝不会有思想现代化。

思想现代化,是全部现代化的灵魂与核心。没有思想的现代化,是没有灵魂的现代化,不但不是严整的现代化,而且也难以“技巧”,难

以“管理妙”,难以充分利用好环境,进而难以使现代化持久。

2、技巧,就是技术现代化。即把技术之众长“集大成”。没有“集大成”的技术,绝不会有技术现代化。技术现代化是思想和管理现代化的物化,是整个现代化的根本标志,是实现现代化的永恒杠杆。各种集成电路及其载体,是现代化技术的典型代表。

3、管理妙,就是管理现代化。即把管理之众长“集大成”,使物——物之长和谐而不相斥,人——人之长和谐而不相欺,人——物之长和谐而不相抵,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没有“集大成”的管理,绝不会有管理的现代化。

管理现代化的过程,就是思想现代化付诸实践的过程。二者紧密相联:一方面,没有现代化思想指导,不可能有管理现代化;另一方面,现代化的管理产生并检验现代化思想。

4、环境好,主要是指政经现代化。即把政治和经济之众长“集大成”,使得政治公平高效,经济繁荣富强,从而为现代化提供良好的宏观服务和有力的后勤保障。没有“集大成”的政经,就不会有政经现代化。而没有以政经为主的环境现代化,就不能充分实现思想、管理和技术现代化。

总之,现代化是一个严整的体系:思想现代化是其灵魂,管理现代化和技术现代化是其双轮和两翼,而政经现代化则是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同时,由于客观和主观条件的制约,众长之和的集成有高低之分,从而使现代化具有多种层次。一般地说,“集大成”可称之为专业现代化。相应地,“集小成”可称之为基础现代化。而介于二者之间的

“集中成”,可称之为专业基础现代化。

至此,我们可以把“现代化的哲学”概括为:现代化是一个“集大成”的过程,它具体表现为“心灵、技巧、管理妙、环境好”的严整多层的集成过程。

三、哲学的现代化

根据对现代化的哲学概括,我们可以把哲学的现代化理解为:善于吸取哲学众长之和,以适应现代状况,并顺应未来趋势的过程。

在此基础上,我们进一步探讨哲学的现代化体系。

1、哲学思想现代化,就是对古今内外的哲学思想之长“集大成”。就中国而言,将“中哲”、“马哲”、“西哲”等“集大成”,促进天时、地利、人和的一致,完成真、善、美的统一,达到主、客分而和之;掌握既唯物又辩证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分析并应用世界及其自然、社会、思维的普遍规律和重要的特殊规律,实现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集大成”,这是哲学思想现代化的基础。令人欣慰的是,由李岚清副总理亲自倡导的《中国哲学与辩证唯物主义》,可以认为是中国哲学现代化的一种尝试。

2、哲学技术现代化,就是把促进哲学现代化的技术“集大成”。现代化哲学技术包括哲学与其它学科通用技术 (如多媒体电脑系统等)和哲学专用技术。哲学现代化的专用技术包括哲学教学培训、科学研究和实际应用等多方面多层次的集成技术 (软件)。

恩格斯曾经说过:人们的理论思维能力“必须加以发展和锻炼,而为了进行这种锻炼,除学习以往的哲学,直到现在还没有别的手段”③。

恩格斯一百多年前总结出通过学习哲学史锻炼思维能力的方法和手段,这在当时是难能可贵的。直到现代,这种方法手段仍有借鉴意义。但是,随着现代化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其在哲学领域中的广泛而深入地应用,思维能力的锻炼,乃至整个哲学现代水平的普及和提高,已经远远超过恩格斯归结的方法和时代。哲学的现代化愈来愈依赖哲学技术的现代化。不断增强哲学技术现代化的思想观念,努力提高哲学管理现代化的技术含量,是实现哲学技术现代化进而推动哲学现代化的关键。

3、哲学管理现代化,就是集哲学管理众长之大成。它是谐调哲学主体与客体之间及其内部诸要素之间关系,以适应现代状况,顺应未来趋势,产生、检验并实现现代化哲学思想的过程。通过哲学管理现代化,普及并提高哲学应用的现代化水平,使“学好哲学,终生受益”广孚众望,深入人心。一方面使哲学主体 (包括其群体和个体)的行动——管理现代化。另一方面,使哲学客体的哲学价值含量“集大成”。最大限度地提高、发掘哲学客体的哲学价值,这是哲学主体同化哲学客体,进而巩固其主体地位的现代化措施。

4、哲学环境现代化,主要是指把哲学的宏观政治背景和经济状况“集大成”。它是为哲学现代化提供保护和经济保障的良好基础。没有哲学环境的现代化,绝不会有哲学的现代化。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曾试图让他的“哲学王”统治国家,他说:“除非是哲学家们当上了国王,或者是那些现今号称君主的人象真正的哲学家一样研究哲学,集权力和智慧于一身,让现在的那些只搞政治不研究哲学或者只研究哲学不搞政治的庸人统统靠边站,否则国家是永无宁日

的,人类是永无宁日的。……这些话我踌躇很久不敢说出,因为我知道这样说会犯众怒;说只有那样才能使国家和个人幸福,是很难为人理解的。”④

振聋发聩的哲理!在当代,让哲学家去当领导干部毕竟少数人能胜任。但是,领导干部不懂得乃至不掌握现代化哲学思想,绝不会卓有政绩!

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之所以被人们誉为当代政治巨匠和行政专才,这与其具备哲学大师素质是分不开的,即他掌握并运用“集大成”的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这一现代化哲学思想的精髓,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除哲学现代化与政治现代化的良性互动外,哲学现代化与经济现代化同样良性循环,这是无容置疑的,在此不再赘述。

值得注意的是,在哲学环境的现代化过程中,有些因素是哲学的现代化思想及其管理、技术可以直接影响甚至创造的,这些因素是形成哲学“小环境”现代化的基础。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良化其“大环境”,从而最终“集大成”为整个哲学环境的现代化。

在哲学的现代化过程中,由于客观和主观条件的制约,其现代化的实现程度肯定有高低之分,这就构成了哲学现代化的多层次体系。我们可以把哲学众长之和的“集大成”叫作哲学专业现代化,其“集小成”谓之哲学基础现代化,而介于二者之间的“集中成”则是哲学专业基础现代化。

在哲学现代化严整多层的体系中,哲学思想现代化是哲学现代化体

系的灵魂。哲学思想现代化的程度,不但决定着哲学现代化的程度,而且也决定着人类精神文明乃至整个文明的程度。哲学技术现代化和哲学管理现代化是哲学现代化的双轮和两翼,其中哲学技术现代化是哲学现代化的根本标志。哲学环境现代化是哲学现代化的基础和保障。

综上所述,我们一方面应善于运用“现代化的哲学”理论,指导“哲学的现代化”等,另一方面,还应通过哲学等的现代化过程,不断丰富并完善现代化的内涵和体系。

注:

①罗荣渠《现代化新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第1版,1997年第3次印刷,序言第3页。

②“集大成”《现代汉语词典》解释:集中某类事物的各个方面,达到相当完备的程度。最早源于对古典音乐的“集大成”。

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465页。

④柏拉图:《国家》V。347D-E。转引自《西方哲学原著选读》 (上卷),商务印书馆,1982年,第118页。

说明:

这是笔者十几年前的一篇旧作。拟为“哲学大酒店”收藏。

2015.6.6做了两点修改:

第一,原文的“手巧”改为“技巧”;“技巧”的论证承接原“工具妙”的。

第二,原文的“工具妙”改为“管理妙”;“管理妙”的论证则承接原“手巧”的。

由本文精简的“现代化”词条已经被搜狗、百度、互动等

数家网站的百科词条采用:

现代化是一个“集大成”的过程,它具体表现为“心灵、技巧、管理妙、环境好”的严整多层的集成过程。

一、现代化是一个“集大成”的过程

现代化的核心内涵:善于吸取众长之和,以适应现代状况,并顺应未来趋势的过程。善于吸取众长之和,用中国一句古语概括,就是“集大成”的过程:过去与现代之长我采集;过去与现代之短我抛弃;顺应未来之长我独持。

二、现代化是一个严整多层的体系

1、心灵,就是思想现代化。

2、技巧,就是技术现代化。

3、管理妙,就是管理现代化。即物物之长和而不斥,人人之长和而不欺,人物之长和而不抵。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4、环境好,主要指政经现代化。即政治公平高效,经济繁荣富强,为现代化提供良好的宏观服务和有力的后勤保障。

现代化是一个严整体系:思想现代化是其灵魂,技术和管理现代化是其双轮和两翼,而政经现代化则是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一般地说,众长之和的集成有多种层次:“集大成”为专业现代化;“集小成”为基础现代化;介于二者之间的“集中成”为专业基础现代化。

经过对上次提交并通过的“现代化”词条的认真推敲和反复斟酌,认为原“手巧”应该属于“技巧”。那么,问题就来了:原“手巧”的论述显然属于“管理妙”,而“工具妙”的论述应该属于“技巧”的。于是,“庖丁”就可以如此“解牛”了:第一,原文的“手巧”改为“技巧”;“技巧”的论证承接原“工具妙”的。

第二,原文的“工具妙”改为“管理妙”;“管理妙”的论证则承接原“手巧”的。

各位审编辛苦了,“庖丁”给各位“解牛”去了……

敬请参考作者小论文《现代化的哲学和哲学的现代化》(注册english369,其它网站通常注册为shinexxz369;庖丁解牛369等):

:https://www.doczj.com/doc/2f3448465.html,/post-free-3604612-1.shtml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