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6年粤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2016年粤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2016年粤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2016年粤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打开科学之门

教学目标:

知识性目标:

①列举周围常见的植物的名称,并能对常见植物进行简单分类。

②养成爱护花草树木的习惯。

③能指认植物的六大器官,知道各种器官的作用。

④观察哺乳动物实物和标本,观看多媒体软件,指认一些主要器官。

能力目标:认识常见动物的几种类型。如昆虫、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

情感目标:通过教师的介绍和引导,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态度,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和学科认同感。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认植物的六大器官,知道各种器官的作用。

教学难点:认识常见动物的几种类型。

教学方法:分析归纳法、对比法。

教学准备:图片:木叶虫、花螳螂(若虫)、竹节虫、枯叶螳螂。

视频:动物的伪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导入:出示图片:四位主题人物乘坐着宇宙飞船,在浩瀚的宇宙中飞行,探索着宇宙的奥秘……

提问:图片中你看到什么?想到什么?

介绍:四位与我们一起学习的主题人物。精灵可爱的小贝贝、喜欢做实验的彬彬、勤思考的妍妍、活泼好动的波波、最爱问“为什么”的琪琪。

讲述:从现在开始,主题人物将与同学们一起打开科学之门,去探索、去感受这神奇美妙的自然王国:去发现、去研究这奥妙无穷的科学世界!

目的:通过教师的介绍和引导,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和学科认同感。

二、图中藏着什么?

导入:出示课本“动物的伪装”图片

第1幅——木叶虫第2幅——花螳螂(若虫)

第3幅——竹节虫第4幅——枯叶螳螂

提问:这四幅图片中藏着四种昆虫,你能把它们找出来吗?

讲述:自然界有这种隐藏本领的动物很多,我们一起跟着科学家的摄像机,看看动物伪装的本领。

视频:动物的伪装。

目的:通过从背景中寻找动物的活动,使学生感受自然界的奇妙无穷和多姿多彩。

三、这是什么?

导入:出示石英砂粒表面图像图片。

提问:猜一猜这是什么?

活动:拿一颗实物砂粒让学生观察、比较,说实物与图片有什么不同。

欣赏图片:显微镜下的世界

目的:让学生了解观察是科学研究的一种基本方法,但是在科学研究中,光凭感觉器官观察到的内容是有限的,常常需要借助一些科学仪器和设备来延伸观察的尺度和范围。

四、“白雾”从哪里来?

导入:出示冰棍。

提问:仔细观察冰棍周围,你有什么发现?

观察:仔细观察冰棍周围的“白雾”,你认为这些“白雾”是从哪里来?

讨论:学生边观察边讨论“白雾”是从哪里来。

“白雾”从哪里来?

“白雾”从哪里来?是以学生们经常能够见得到的冰棍周围的白雾现象作为问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做出猜测。从而引出要想知道自己猜测是否正确,可以用科学实验的方法来验证的结论。

交流:学生汇报观察结果。

质疑:你有什么方法能证明你的猜想?

交流:学生汇报方法,教师对问题进行分析,一起确定解决的方案。

活动:学生进行验证实验。

归纳:你的猜想正确吗?讲讲你的理由。

目的:想知道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可以用科学实验的方法来验证。

五、纸锅也能烧水吗?

交流:学生汇报观察结果。

质疑:你有什么方法能证明你的猜想?

交流:学生汇报方法,教师对问题进行分析,一起确定解决的方案。

活动:学生进行验证实验。

归纳:你的猜想正确吗?讲讲你的理由。

目的:想知道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可以用科学实验的方法来验证。

六、你会提问题吗?

讲述:科学家都是一些爱思考、爱提问的人,伟大的科学家往往从疑问开始,探索科学的海洋里有无穷无尽的知识与奥秘。

任务:你对自然现象或科学现象有什么疑问,请你把它写下来。我们将通过以后科学课的学习,逐步找到答案。

目的:对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能力的一个小测验。知道科学就是发现问题,提出疑问,问问“为什么”,研究问题,回答疑问,探究“为什么”。

教学反思:

第一单元身边的动物

第一课常见的小动物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了解动物给人们生活带来的重要作用。过程与方法:

1.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探讨动物作为人类朋友的作用。

2.利用信息技术手段等多种方法,创设问题情境,师生共同探讨动物与人的

亲密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喜欢和动物交朋友。

2.培养保护动物的意识。

3.学会与动物和谐相处,懂得爱护动物。

教学重、难点:喜欢和动物交朋友;能够善待动物,知道戏虐动物的行为是错误的,知道要保护珍稀动物。

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自主探究法、观察法、讨论法等。

课前准备:

结合教材内容,让学生收集一些小动物的图片、故事、谜语及和小动物的合影等资料。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游戏区:谁是猜谜小能手?

师:同学们,你家里都养了哪些小动物?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身边的小动物。

(板书课题:身边的小动物)

师:听说咱们班的同学都是猜谜语高手,我们现在就进行猜谜语比赛,好不好?请看大屏幕。

(1)身披花棉袄,唱歌呱呱叫,田里捉害虫,丰收立功劳。

(2)小小诸葛亮,独坐中军帐,摆下八卦阵,专捉飞来将。

(3)胡子不多两边翘,开口总说妙妙妙,黑夜巡逻眼似灯,日里白天睡大觉。

(4)一肚子没学问,开口闭口知道,瞧瞧这小家伙,真是十分骄傲。(二)交流区:说一说你喜欢哪种小动物,为什么?

师:同学们真聪明,现在老师想带你们到动物王国去瞧一瞧,看看那里还有哪些可爱的小动物。(播放课件—动物王国欢迎您)

师:你喜欢哪种小动物?能说说理由吗?

老师也喜欢小动物。(板书:喜欢动物)公鸡

1.不过我想先考一考大家,“头戴大红帽,身披五彩衣,好像小闹钟,清

早催人起。”请大家猜一猜,老师喜欢的是什么?(老师学“公鸡”叫)同学们可真聪明!知道老师为什么喜欢公鸡吗?那是因为公鸡是一种每天坚持早起的动物,它是人们的好帮手。老师喜欢它还有一个主要的原因:牛有一种坚持到底的精神。

2.老师让你们收集自己喜欢的动物的资料,现在让我们来汇报一下好吗?(做头饰的戴上头饰,画图的、办手抄报的、拍照片的展示交流)

3.学生把自己带来的小动物头饰、图片、照片、手抄报等资料展示给身边同学,互相欣赏。

(三)汇报交流。

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喜欢各种动物的原因,相机说说书本中狗、猫、蝴蝶、蝉对人们的贡献。

(四)探究区:认识身边的小动物。

狗、猫、蝴蝶、蝉对人们的贡大非常,其实我们身边还有很多对人类有贡献的动物还有很多呢?请同学们打开书看一看。

1.蜜蜂能采集花粉酿蜜。

2.七星瓢虫是著名的害虫天敌。

3.蜻蜓能吃蚊子及其他有害的昆虫。

4.螳螂是植物害虫的重要天敌。

5.燕子以蚊、蝇等昆虫为主食。

(五)拓展区:小小动物本领大。

师:这些动物朋友不仅很可爱,而且还可以给人们提供很多帮助。小朋友们知道吗?你们先和小伙伴讨论一下吧。

生:小组讨论。

学生介绍:

生 1:我知道青蛙是农民伯伯的好帮手,他可以捉害虫。

生 2:我喜欢马,因为它可以为人们驮东西。

生3:我还知道鸽子可以送信,啄木鸟是树木的医生。

生4:我喜欢小狗,他可以陪我玩,还可以保护我们家……

相机学习书本上的动物。

一只啄木鸟一天可以吃虫1900只左右。

一只猫头鹰一个夏天可以捕到1000只左右的老鼠。

燕鸥喜欢吃蝗虫、草地螟等害虫。

以动物粪便为食物的屎壳郎。

一只青蛙一天能吃掉80只左右的害虫。

一只蟾蜍一年能吃11000只左右的害虫。

(六)爱护小动物。

师:老师这还有几组图片,让我们来看一看他们怎样与动物亲密接触的。

播放课件:人类和动物亲密接触的精彩画面。

刚才我仔细观察了一下,发现大家看图片时特别开心,看到别人和动物那么亲密无间地在一起,你们羡慕吗?你们也想跟动物在一起吗?老师现在就满足你们的愿望。今天,我还请到一位动物小客人。它是谁呢?请大家把眼睛闭上,我数到三大家睁大眼睛瞧瞧它是谁!

老师把事先准备好的小动物——“小白兔”都放在讲台上,请愿意的同学上台摸一摸,喂小动物吃食,真切地感受小动物的可爱。

(1)嗨,大家好!我是小兔,多么可爱的小兔啊!同学们快说一说你想怎样和它交朋友?

(2)师:我们和小动物交朋友的时候,我们还要注意哪些行为?

师:同学们你们能说一说自己和动物交往的经历吗?你们又是怎样对待动物的呢?先在小组里说一说!

(3)小组讨论。

(4)汇报交流。

师:我们要爱护动物,保护动物,善待生命。小动物们才愿意和我们成为永远的好朋友。

(七)诵读拍手歌“我和动物交朋友”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的收获可真多!既表达了对动物的喜爱之情,还懂得了如何爱护动物。最后让我们和小兔一起诵读《爱护动物拍手歌》结束今天的课好吗?

你拍一,我拍一,保护动物有意义。

你拍二,我拍二,屋檐下面有燕儿。

你拍三,我拍三,海豚表演真好看。

你拍四,我拍四,青蛙田间捉虫子。

你拍五,我拍五,蜜蜂采蜜真辛苦。

你拍六,我拍六,天上百鸟唱不休。

你拍七,我拍七,蜻蜓像架小飞机。

你拍八,我拍八,大小动物都有家。

你拍九,我拍九,人和动物是朋友。

你拍十,我拍十,保护动物是大事。

结束语:同学们,大自然里到处都有跳跃的生命,让我们带着热情去行动,珍惜每一个美丽的生命,关爱和善待每个生灵吧!有了我们的行动,我们的地球才会变得多姿多彩,我们的生活才会更加美好!

教学反思:

第二课探究技能:观察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知道人体的观察器官。

过程与方法目标:能运用各种器官进行观察。会描述观察所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到使用工具比感官更有效。

教学重点:知道人体的观察器官。

教学准备:显微镜、放大镜、听诊器、四种茶叶

教学时数: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你对观察有哪些认识和了解?

2.人们一般通过哪些哪些器官认识周围的事物?

3.如果缺少了这些观察器官,会产生怎样的后果?

4.观察一种盛在黑袋子里的水果,说说自己怎样观察它?

5.体会到除眼镜外,手、鼻子在观察中也有作用。

6.做游戏:寻找叫自己名字的人。在不同位臵,不同的人发出不同的声音,

判断是谁?

7.用工具观察事物

8.观察血液标本,说说自己用眼睛看到了什么?

9.用显微镜观察血液标本,记录下自己的观察发现。

10.对比体会工具在观察中的重要作用。

11.用放大镜观察课桌桌上的纹路。

12.用听诊器观察同座的呼吸和心跳。

13.探究运用,观察一束树叶

14.各小组说说自己准备观察哪些部位?

15.重点抓住树叶的颜色、味道、树叶正反面的光滑程度、形状展开观察

16.提供每小组一个放大镜,重点观察树叶的纹路、树枝内外的对比等细微之

处。

17.全班交流汇报。

18.观察四种茶叶

19.老师将给大家提供四种茶叶,结合我们本节课的主题---观察,各小组制定

自己的观察计划

20.交流观察计划,互相补充。

21.点拨:先观察茶叶的颜色、形状、味道、手感、口味特征。在初步观察的

基础上,用开水泡开后,再次观察这几个方面的变化情况。

22.总结观察的方法

布臵作业:观察一粒大米。

第二课时

一、导入话题

生活中食用的大米都一样吗?知道生活中有哪些主要的大米?

平时吃饭的时候,是否留心过米饭的味道、气味、样子,有没有细微的不同?这些不同与米有什么关系?

二、观察大米

提供给学生粳米、糯米、杂交米混合在一起的一小堆米(100粒左右),请学生讨论:面对一小袋米,可以从哪些方面来观察?怎么用工具来观察比较好?在观察中有什么发现,该怎么办?

请学生仔细观察,看看这堆米中有几类大米,把外形特征上相像的归在一起。

三、交流观察、分类的结果,说说分类的根据——各类米的特征。

在认识了各类米的特征的基础上,教师介绍这几种米——粳米、糯米、杂交米,可以请学生说说他们知道的有关杂交稻的知识、说说袁隆平院士。

进一步观察大米:提供一组80左右粒的杂交米或灿米,里面有碎米、带黑点的米或霉米,请学生根据自己的认识,从米的形状或者颜色或者大小等方面给这些米分分类。

交流分类的结果和根据。

四、课外作业

课外通过各种途径查阅有关大米的信息,了解更多大米的知识。

去观察家里吃的大米,看看跟今天观察的哪一种比较象。

参考资料:

弗莱明观察发现青霉素的故事

青霉素是抗菌素的一种,是从青霉菌培养液中提制的药物,

第一种能够治疗人类疾病的抗生素。

青霉素的发现者是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1928年的一天,弗莱明在他的一间简陋的实验室里研究导致人体发热的葡萄球菌。由于盖子没有盖好,他发觉培养细菌用的琼脂上附了一层青霉菌。这是从楼上的一位研究青霉菌的学者的窗口飘落进来的。使弗莱明感到惊讶的是,在青霉菌的近旁,葡萄球菌忽然不见了。这个偶然的发现深深吸引了他,他设法培养这种霉菌进行多次试验,证明青霉素可以在几小时内将葡萄球菌全部杀死。弗莱明据此发明了葡萄球菌的克星—青霉素。

板书设计:

观察

肉眼看耳朵听用工具观察

教学反思:

第三课《观察蚂蚁》教学设计

具体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蚂蚁适应陆地上的生活,分为头、胸、腹三个部分,头上有触角,胸部长3对足。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让学生了解蚂蚁的身体特点。

发现并尝试解决观察蚂蚁过程中碰到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在观察活动中学会与人合作、交流想法。

培养学生关注、亲近小动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发现并尝试解决观察蚂蚁过程中碰到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教学难点:观察蚂蚁方法的探究。

教师准备:放大镜、观察盒、昆虫盒、水、培养皿、瓶盖、小塑料泡沫块、毛笔、糖、白纸、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老师说个谜语,看谁能猜出来。这是一只小动物,身体虽不大,力气却不小,有时搬粮食,有时挖地道,团结又互助,勇敢又勤劳。

生:蚂蚁。(师随着学生的猜测板书蚂蚁)

师:猜对了,你们真优秀。小蚂蚁也很优秀,那么这节课就让我们和小蚂蚁交个朋友吧!请出我们的朋友小蚂蚁,先放在桌边。

二、参与探究、话谈蚂蚁、初步感知

师:你们在哪里看到的这些小蚂蚁呀?

生:在草丛中;在墙角边;在树底下;在花坛边……

师:哦,小蚂蚁活动的范围可真是广泛,可是我也去过你们说的那些地方,我怎么没发现它们呢?你们有什么好方法让我找到它们吗?

生:(如果学生能直接想到并说出用食物来引诱蚂蚁最好,如果不能,教师要进行引导)

老师,你可以在那附近放一小块面包,(糖、饼干、骨头……)过一会就会有蚂蚁爬过来,您就可以把它抓起来了。

师:请注意,我们已经和蚂蚁做朋友了,不能说抓,应该是——

生:请。

师:对了。那么在请这些蚂蚁朋友的过程中,你们有什么发现吗?

生:我发现蚂蚁特别喜欢甜食;蚂蚁喜欢吃香的;蚂蚁总是排着队走;蚂蚁怕水(适宜陆地生活);蚂蚁爬的很快……

(二)创设问题情境,寻找解决办法

师:看来,你们对蚂蚁的了解还真不少,下面请你们为各自的蚂蚁朋友画幅画吧!有个小要求,画的过程当中,不许看桌上的蚂蚁,不许翻书,凭自己的印象画,你觉得它是什么样子就画成什么样子,要画的大一些,可以简单一点,看谁画的最快,然后粘贴到我们的黑板上来。

学生作画,并随时粘贴,一半多的人粘好画以后,老师也粘上一幅。没有画好的,也粘到前面。(为了体现是面向全体。)当画全部贴好以后,这时学生面对形态各异、大大小小的蚂蚁画,可以说幸福的、惊奇的、失落的、后悔的……表情不一,唏嘘不止。

师:看了这么些画,你想说点什么?

生:针对这些画,可以找出自己画的不足,可以指出同学的画有哪些优缺点。主要是找出蚂蚁身体结构的不足之处,比如:足的多少,长的位臵,头上的触角,头胸腹的比例等等。

根据学生汇报的实际情况,教师归纳:看来问题最多的蚂蚁的身体分为几部分;蚂蚁到底有几只脚;是从哪里长出来的?板书:身体脚

师:为什么有的同学画的不对呢?

生:观察的不好。(没有仔细观察。观察的不仔细。)

师:要想画准确,画的好,应该怎么办?

生:仔细观察。

师:好吧!那现在就请同学们细致地观察你们的蚂蚁朋友吧!

师:太小了,乱动,这些问题怎么解决?小组内先讨论一下观察蚂蚁的好方法吧,做好记录,看哪组想的办法好,想的办法多。

学生结组讨论,教师巡视,在了解各组的讨论情况后,指名最多的组进行汇报,其他组进行补充。方法如下:

用放大镜观察;放在透明的小盒子里观察;拍成照片观察;给它喜欢的食物不让它乱爬;放在水盆里的一个小瓶盖上(或者一小块泡沫上);……

师:想了这么多办法,你们觉得哪种方法最好?

生:放在水中的泡沫上,用放大镜。放在透明的盒里用放大镜观察。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一些材料:放大镜等。

(三)再次观察蚂蚁

师:好了,根据你们的需要,请组长来我这里领取材料。

课件出示温馨提示:

①观察内容:蚂蚁的身体分几部分?蚂蚁的脚有多少?长在哪里?……

②爱护小蚂蚁!轻轻的,可以借助毛笔。

③观察时,可以说说观察到了什么;也可以说说原来的画有没有画错的地方,错在哪。

④观察后,每组合作画一只大蚂蚁。

生:观察。(师巡视)

(五)汇报交流,达成共识

1.请每组派一位代表说出你们是运用了哪种观察方法进行了观察,观察过程中有没有遇到问题,是怎么解决的?观察的结果怎么样?

2.对照他们合作画的蚂蚁图片说说小蚂蚁的身体是怎样的?组内同学可以做补充。(培养学生准确的表达能力。)其他组进行评价,形成共识。教师进行板书:触角头胸腹三对足。同时可以简单渗透昆虫类动物身体特征。

3.师:老师在请蚂蚁来到课堂时拍下了一段视频,你们想不想看看?(备课系统中的也可)

4.视频内容:蚂蚁分泌信息素的介绍,蚂蚁传递信息的情形等。师:通过这段视频的介绍,你又有什么新的发现?

5.生:我知道了蚂蚁根据信息素找到另外的蚂蚁。信息素能传递信息。信息素能让蚂蚁找到回家的路。蚂蚁的触角能传递信息,它们不是在打架,是在打招呼,在说话。我们要爱护小蚂蚁,不要随便干扰它们。……

6.师:说的真好,我们不要随便干扰它们,那小蚂蚁陪了我们这么长时间,我们也要下课,该怎么做?

7.生:送蚂蚁回家。(把小蚂蚁送回去)

8.师:对,把它送回家。可是,刚才我们说了,不要干扰它们,为了我们的学习,我们已经破坏了它们的信息传递,它们找不到回家的路了,怎么办?

9.生:从哪里找到的,就送回哪里去。

10.师:小蚂蚁回家的时候,会不会有有趣的事情发生呢?我们可以继续观察。课后请同学们拿回自己画的蚂蚁画,画错的地方一定要修改哟,不然小蚂蚁可不高兴了!

(六)宣布下课。(这一环节也是情感教育的升华,使学生生成爱护小动物,真爱生命的意识)

蚂蚁

身体头胸腹

触角足

一对三对

教学反思:

第四课蜗牛和蚯蚓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蚯蚓有其适应环境的身体结构。

2.蚯蚓能对外界的刺激做出相应的反应,如对外力刺激的反应、对水的反应。过程与方法:能用简图画出蚯蚓的形态结构,能用维恩图比较相同和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喜欢蚯蚓这样的小动物,树立认真细致、实事求是地观察态度,做到不打扰、不伤害小动物。

【教学重点】经历对蚯蚓的观察,初步理解动物身体结构的多样性。

【教学难点】对蚯蚓的细致的观察,对蚯蚓身体结构的认识。

【教学准备】每组:几条蚯蚓,一只浅水碟子。

【教学过程】

一、课前布臵学生捉蚯蚓

1.教师提醒学生注意在那里捉到的蜗牛,捉到蜗牛的地方有什么环境上的特点。

2.关注:学生捉蜗牛是否伤害蜗牛和其他动植物。

二、观察蚯蚓的身体

1.组织讨论观察蚯蚓的身体的顺序,讨论纪录的方法。在学生观察过

程中解答学生问题和给与指导。

2.学生观察、记录蚯蚓牛的身体。并在观察过程中提出自己的新的问

题。

3.关注:学生在观察过程中是否注意到肛门、扣、和环带,学生在观

察过程中交流和记录情况。

4.设计意图:认识蚯蚓的身体结构特点。

三、观察蚯蚓的运动和反应。

1.组织学生讨论观察蚯蚓运动的方法和记录的方法。在学生观察过程中

解答学生问题和给与指导。

2.学生观察、记录蚯蚓的运动。并在观察过程中提出自己的新的问题。

3.关注:学生在观察过程中是否用到适度刺激(比如用水刺激)的方法

观察蚯蚓的反应,学生在观察过程中交流和记录情况。

四、比较蚯蚓和蜗牛的相同和不同

1.回顾维恩图的用处。

2.学生把上节课学的蜗牛的特点写在左边圆圈里,把蚯蚓的特点写在

右边的圆圈里,划去各自相同的特点。

3.小结蚯蚓和蜗牛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4.关注:学生比较的信息的多寡。

5.设计意图:初步体会动物具有相同的特点。

五、鼓励学生饲养蚯蚓,以获取更多有关蚯蚓的信息。

教学反思:

第五课蜻蜓与麻雀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认识昆虫和鸟类,归纳某一类动物的共同特征。

2.观察昆虫、鸟类的实物或标本和观看多媒体软件,指认一些主要器官。

能力培养:1.培养观察、记录、归纳、判断的能力。

2.学习比较的方法。

3.学习通过研究代表动物而归纳出该类动物一般特征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乐于与人合作。

2.培养爱护小动物的情操。

3.感受动物世界的多样性。

教学重难点:通过比较观察蜻蜓和麻雀的翅膀和外形的不同,认识昆虫类和鸟类动物。

教学准备

1.教具:鸟类和昆虫类的标本若干,演示课件。

2.学具:蜻蜓和麻雀标本或实物、模型、探究活动记录卡等。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活动一:观察比较蜻蜓和麻雀的翅膀

师:蜻蜓和麻雀都能在天上飞行,知道它们是靠什么飞行的吗?

1.谈话:蜻蜓和麻雀都有翅膀,它们的翅膀一样吗?

2.看来同学们都知道蜻蜓和麻雀的翅膀不一样,(课件:蜻蜓与麻雀的翅膀)

3.现在,老师给每个小组提供蜻蜓和麻雀标本,你们用比较的方法来研究

它们的翅膀有什么不同,也许你们会有新发现哦!

4.学生合作观察探究:观察比较蜻蜓和麻雀的翅膀,边观察边记录。

5.教师巡视辅导,了解学生学习的情况。

6.学生交流观察结果,其他学生补充、质疑,

7.教师对学生的发现进行梳理。

第二课时

活动二:观察蜻蜓和麻雀的外形

1.刚才我们通过观察和比较蜻蜓和麻雀的翅膀,发现它们的翅膀是有很多区别的,除了翅膀外,身体的其他部位是不是也有很大不同呢?请小朋友们继续用比较的方法仔细观察蜻蜓和麻雀,把你们的发现写在观察记录上。

2.(1)引导学生了解观察顺序

(2)学生分小组观察蜻蜓和麻雀的外形

(3)组织学生表达与交流

(4)结合学生汇报情况小结评价

二、拓展应用:寻找蜻蜓和麻雀的伙伴

1.出示燕子或鹰标本,让学生说说它是蜻蜓还是麻雀的伙伴,为什么?

2.玩给蜻蜓和麻雀找朋友游戏(让学生将昆虫和鸟类图片贴在吹塑纸上)

3.展示交流

4.结合分类情况讨论两类动物外形上的共性,认识鸟类和昆虫类。

第三课时

活动三:寻找蜻蜓和麻雀的伙伴

1.游戏:《寻找同类》

2.师:自然界有很多与蜻蜓和麻雀相似的动物(演示课件),请大家仔细观察这些动物的身体特征,找出蜻蜓的同类和麻雀的同类,想一想你们为什么这样分?它们在哪些方面相似呢?

3.学生分组活动(每组提供三块纸板,其中两块各贴上蜻蜓、麻雀图片,各种昆虫和鸟的图片,鸵鸟和蜘蛛图片)

4.交流并归纳昆虫和鸟类两类动物的共同特征

5.师生共同归纳:像蜻蜓那样具有1对触角、2对翅膀、3对足的动物属于昆虫;像麻雀那样身上有羽毛、1对翅膀、1对足的动物属于鸟类。

6.课外拓展延伸:演示课件――蝙蝠,大家知道它是哪一类动物吗?请同学们课后通过“网上学”等方式去寻找答案。

板书设计:蜻 蜓 和 麻 雀

教学反思:

第六课 青蛙与鲫鱼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目标:

1.认识两栖类和鱼类,归纳两栖类和鱼类的共同特征。

2、运用对比的方法,了解鲫鱼与青蛙的区别。

3.观察多媒体软件,指认两栖类、鱼类的主要器官。

能力培养目标;

1.了解观察生物外形的基本方法,培养观察、记录、归纳、判断的能力。

2.学习通过研究代表动物而归纳出该类动物一般特征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爱护小动物的情操。

2.感受动物世界的多样性。

教学重点:认识两栖类和鱼类,归纳两栖类和鱼类的共同特点。

教学难点:学习通过研究代表动物而归纳出该类动物一般特征的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软件。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 引入新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都知道了小蝌蚪四次变态发育最终长成了青蛙,而小鲫鱼在长成大鱼的过程中,只有体重和身长的变化,而没有外形变化。

这节课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观察比较一下青蛙和鲫鱼。看它们有哪些不同,各有什么特征?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6、鲫鱼和青

二、观察比较归纳特征

1.出示课件:鲫鱼和青蛙

问:你们打算怎样观察比较它们呢?

师:正确的方法是:先观察整体的特征,再从头部开始往下观察。

2.小组观察并记录,师巡视参与指导。

我的发现:

3.各小组汇报。师结合汇报情况以课件形式板书。

鲫鱼:纺锤形、有鳞、鳃、鳍

青蛙:皮肤裸露有斑纹、头大、眼鼓、四肢前短后长

4.小结:像青蛙这样既能在水里生活,又能在陆地生活的动物是两栖动物(板书:两栖类);

像鲫鱼这样一生都生活在水中的动物是鱼类(板书:鱼类)。

第二课时

一、两栖类和鱼类各有什么明显的特征呢?小组再次观察做好记录。

二、生汇报。师用课件演示板书。

两栖类:皮肤裸露,个体发育有变态,生活于水中的幼体以鳃呼吸,陆地生活的成体以肺呼吸。

鱼类:终生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辅助平衡与运动。

过渡:了解了两栖类和鱼类的特征后,我们来认识下这些动物:

三、出示课件:图片(带编号及名字)

各小组仔细观察,认真研究一下,它们应该怎样分类。

四、小组汇报分类情况,并说明理由。

五、师小结学生分类情况。

六、总结回顾拓展延伸

1.这节课你学会了哪些知识?

2.说说你学了这节课之后的感受或想法。

板书设计:

青蛙与鲫鱼

鲫鱼:纺锤形、有鳞青蛙:皮肤裸露有斑纹、头大、

鳃、鳍眼鼓、四肢前短后长

鱼类:终生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两栖类:皮肤裸露

用鳍辅助平衡与运动个体发育有变态

生活于水中的幼体用鳃呼吸

陆地生活的成体用肺呼吸

教学反思:

第七课壁虎与小猫

一、科学知识目标

1.认识爬行动物和哺乳动物,观察壁虎和小猫的外形。

2.了解壁虎和小猫运动方式的区别。

二、能力培养目标

1.培养观察、记录、归纳、判断的能力。

2.学习通过研究代表动物而归纳出该类动物一般特征的方法。

3.对壁虎和猫的运动器官的区别作出猜想。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乐于与人合作。

2.培养爱护小动物的情操。

3.感受动物世界的多样性。

四、教学重难点:能对壁虎和小猫的各个方面提出自己的感兴趣的问题,并选择适合自己探究的问题,进行探究。

五、教师、学生准备

1.学生课前捉到壁虎,盛放壁虎的容器。

2.供学生实验用的壁虎标本,放大镜、猫的图片。

3.在家带回来的小猫,放在笼子里。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教师出示壁虎标本。问:你知道这是什么动物吗?

2.检查你捉到的壁虎,说说你在哪里捉到的?

3.观察你带回来的小猫,说说是谁养的?

二、观察壁虎和小猫的运动方式

1.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壁虎与小猫的身体有哪些相似的地方?

2.观察自己带来的壁虎和小猫,它们的运动有什么不用?

3.谁来说说通过刚才的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并给大家介绍一下。

4.教师小结(多媒体显示它们的不同运动。)

5.展开猜想:它们的运动器官有什么区别?

6.多媒体提供它们运动器官的资料。

第二课时

一、观察壁虎和小猫的外形

1.请同学们拿出放大镜:你能用它来干什么?(观察壁虎)

2.应该用哪些好的方法去观察?(教师引导学生先观察整体,再从头部开始往下观察。)

3.独立完成这项活动,将观察的结果进行有条理的整理和记录。

4.友情提示:开展交流活动。引导学生对他人的成果作出正确的评价。

5.教师小结。(多媒体显示它的外形及表格。)

二、拓展

今天我们通过对壁虎的观察,进一步了解了它们的运动和外形特点。你还想了解它们的哪些方面?找到和你观察同样问题的伙伴,制定研究计划,进行实验。教学反思:

粤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粤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1、打开科学之门 教学目标: 知识性目标: 列举常见的植物的名称,并简单分类。认植物的六大器官及其作用。 观察哺乳动物实物与标本,指认一些主要器官。 能力目标:认识常见动物的几种类型。如昆虫、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 情感目标:通过教师的介绍与引导,培养学生实事求就是的态度,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与学科认同感。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认植物的六大器官,知道各种器官的作用。 教学难点:认识常见动物的几种类型。 教学方法:分析归纳法、对比法。 教学准备:图片:木叶虫、花螳螂(若虫)、竹节虫、枯叶螳螂。 视频:动物的伪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导入:出示图片:四位主题人物乘坐着宇宙飞船,在浩瀚的宇宙中飞行,探索着宇宙的奥秘…… 提问:图片中您瞧到什么?想到什么? 介绍:四位与我们一起学习的主题人物。精灵可爱的小贝贝、喜欢做实验的彬彬、勤思考的妍妍、活泼好动的波波、最爱问“为什么”的琪琪。 讲述:从现在开始,主题人物将与同学们一起打开科学之门,去探索、去感受这神奇美妙的自然王国:去发现、去研究这奥妙无穷的科学世界! 目的:通过教师的介绍与引导,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与学科认同感。 二、图中藏着什么? 导入:出示课本“动物的伪装”图片 第1幅——木叶虫第2幅——花螳螂(若虫) 第3幅——竹节虫第4幅——枯叶螳螂 提问:这四幅图片中藏着四种昆虫,您能把它们找出来不?

讲述:自然界有这种隐藏本领的动物很多,我们一起跟着科学家的摄像机,瞧瞧动物伪装的本领。 视频:动物的伪装。 目的:通过从背景中寻找动物的活动,使学生感受自然界的奇妙无穷与多姿多彩。 三、这就是什么? 导入:出示石英砂粒表面图像图片。 提问:猜一猜这就是什么? 活动:拿一颗实物砂粒让学生观察、比较,说实物与图片有什么不同。 欣赏图片:显微镜下的世界 目的:让学生了解观察就是科学研究的一种基本方法,但就是在科学研究中,光凭感觉器官观察到的内容就是有限的,常常需要借助一些科学仪器与设备来延伸观察的尺度与范围。 四、“白雾”从哪里来? 导入:出示冰棍。 提问:仔细观察冰棍周围,您有什么发现? 观察:仔细观察冰棍周围的“白雾”,您认为这些“白雾”就是从哪里来? 讨论:学生边观察边讨论“白雾”就是从哪里来。 “白雾”从哪里来? “白雾”从哪里来?就是以学生们经常能够见得到的冰棍周围的白雾现象作为问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做出猜测。从而引出要想知道自己猜测就是否正确,可以用科学实验的方法来验证的结论。 交流:学生汇报观察结果。 质疑:您有什么方法能证明您的猜想? 交流:学生汇报方法,教师对问题进行分析,一起确定解决的方案。 活动:学生进行验证实验。 归纳:您的猜想正确不?讲讲您的理由。 目的:想知道自己的猜想就是否正确,可以用科学实验的方法来验证。 五、纸锅也能烧水不? 交流:学生汇报观察结果。 质疑:您有什么方法能证明您的猜想? 交流:学生汇报方法,教师对问题进行分析,一起确定解决的方案。

粤教粤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全册 知识点

粤教粤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 全册知识点 第一课身边的土壤 1、土壤存在于田野里、马路底下、房子底下、小河边等 地方. 2、土壤是地球上一种重要的资源,陆地表面大部分覆盖着 土壤,土壤土生长着树木、庄稼等各种植物。 3、我们的衣食住行离不开土壤,土壤是我们的生存的基本。 4、不仅植物的生长在土壤中,还有很多的其它生物存在于 土壤中。 5、土壤里有腐烂的树叶、虫子的卵、冬眠的虫子、昆虫的 尸体等. 6、土壤是我们身边的常见的物质。 拓展知识: 1、我们身边普遍存在土壤,人类的日常生活离不开土壤。 2、土壤是地球陆地,上能够生长植物的那部分疏松的表层,是许多动物和植物生活的家。 3、土壤中生活着狐狸、蜘蛛、蜈蚣、野兔、田鼠等动物,也生活着月季、玫瑰、大豆、番茄等植物。

第二课土壤的组成 1、土壤是植物生长的沃土,土壤里有大有小的颗位,把 一些水倒入装有土壤的杯子,可以把大大小小的颗粒 分开。 2、土壤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分别是沙砾、黏土、沙、 空气、水、腐殖质等。(土壤是由土壤颗粒(矿物质〉、 动植物残体(腐殖物)、水、空气等组成〉 3、把小土块放入水中,有气泡冒出,土壤按颗粒大小沉积 下来,越到底下颗粒越粗。说明土壤中有空气、沙砾等。4、在烧杯中加半杯水,放入一些土壤进行观察,然后充分 搅拌,静置一段时间后,发现漂浮在水面上的是植物残体;上面的是黏土层,秘滑、细腻;中间的土壤颗粒小,是沙层;下面的土壤颗粒大,有许多石于沉积,上沙砾层, 越到底下颗粒越粗。 5、另取一个烧杯,放入一些土壤,盖上盖子,将其放在 阳光下晒一晒,发现烧杯盖上有水珠,说明土壤中含有水分。 6、根据大小颗粒含量的不同,可以把土壤分成沙质土, 壤土和黏质土三类。 7、沙粒含量较多的是沙土;沙粒、粉粒、黏粒含量差不 多的是壤土;黏粒含量较多的是黏土。 8、在种花生的地里找到了沙质土;大树底下的地里找到 了黏土;在种玉米的地里找到了壤土。 第三课土壤与植物 1、花生是一种地上开花、地下结果的植物。花落后长出

粤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复习提纲 (改版2019年新粤科版最完整版)

三年级科学上册复习提纲(改版2019年新粤教版) 第一课鲫鱼与青蛙 1.观察是一种常用的科学技能,是搜集科学事实、了解科学现象的基本途径,是科学探究的基础。 2.观察的基本方法:明确问题、制定计划、实施观察、形成成果。 3.蝌蚪和小鱼的身体呈流线型 ,表面光滑,它们都是靠尾巴在水中游来游去的。蝌蚪的脑袋比小鱼的脑袋大,小鱼的尾巴比蝌蚪的尾巴长。 4.青蛙的身体分为头、躯干、四肢三部分;表面皮肤裸露。幼体生活在水里,用鳃呼吸,长大后生活在陆地或水 里,用肺呼吸,像青蛙这样的动物就称为两栖动物。 5.鲫鱼的身体分为头、躯干、尾三部分;表面覆盖着鳞片,用鳃呼吸,用鳍游泳:终身生活在水里,像鱼这样的动 物称为鱼类。 6.与小鱼的外形相似的动物,有: 鲑鱼鳜鱼金鱼。 7.与青蛙的外形相似的动物,有:蟾蜍蝾螈大鲵。 第二课蜻蜓与麻雀 1.蜻蜓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蜻蜓头部有一对触角,一对复眼、三只单眼、一个口器;胸部有三对足;腹部细长。蜻蜓有两对翅膀,翅膀很薄、光滑、透明、有脉纹、没有骨骼,没有羽毛,像这样的动物就成为昆虫。 2. 麻雀的身体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尾五部分。麻雀有一对足。有一对翅膀,表面覆盖羽毛,内有肌肉和骨骼,像这样的动物就成为鸟类。 3. 与蜻蜓的外形相似的动物有:苍蝇瓢虫蜜蜂蝴蝶蝗虫 4. 与麻雀的外形相似的动物有:翠鸟啄木鸟家鸡太阳鸟戴胜 第三课壁虎与小猫 1. 小猫的运动方式是走、跑、跳、躯干离地。外形特征:身体由头颈、躯干、四肢和尾;体表覆盖细毛,足有肉垫而且具有抓住猎物的利爪;繁殖方式:直接生出小猫会哺育后代,其他:不冬眠。 2. 壁虎的运动方式是爬行、四肢朝外、腹部贴地、匍匐前进。外形特征:身体由头颈、躯干、四肢和尾;体表覆盖鳞片,足上有抓物的利爪和粘附在墙壁的褶皱;繁殖方式:生出卵,不会哺育后代;其他:会冬眠。 3. 有的动物与猫的特征相似,身体表面长毛,能用四肢支撑身体在陆地上行走或奔跑跳跃,这类动物大多属于哺乳动物。 4. 有的动物与壁虎的特征相似,身体表面覆盖鳞或甲,一般有四肢能在地上爬行,这类动物大多属于爬行类。 5. 哺乳动物有:蝙蝠老鼠长颈鹿金丝猴海豚 6. 爬行动物有:乌龟蟒蛇鳄鱼。 第四课草地里的小动物 1. 生活在草丛里的小动物,他们的身体有共同特征,这些小动物大多都有翅膀,他们都会爬,跳或飞,运动快速。如:瓢虫蜘蛛螳螂蝗虫。 2. 阴暗潮湿的土壤里生活着许多小动物。如蜗牛、蚯蚓、鼠妇、马陆等。 3. 这些动物适应土壤生活的特征:①身体颜色接近土壤,有利于隐藏自己 ②蜗牛和蚯蚓身表有粘液、光滑有利于在土壤里运动;③马陆和鼠妇体表有硬壳、光滑,方便在土壤里运动; ④马陆和蚯蚓的身体呈线性,方便在土壤里运动。 第五课海洋里的动物 1. 在浩瀚的海洋里,生活着许多种类的动物,如鱼类:小丑鱼 哺乳类:海豚,爬行类:海龟,软甲类:龙虾,软体动物:砗磲。 2.不同种类的动物在海洋里有不同的运动方式,旗鱼用鳍在水中游动;章鱼可以靠喷水或用碗足移动;海狮游泳和潜水主要依靠较长的前肢后肢与发达的尾部互相配合;海蟹常用前三对不足的指尖在海底缓慢地爬行,第四对步足适于游泳;海星管足末端的吸盘能产生真空以附着地面既能攀附岩礁,又能帮助它捕获猎物;水母运动时利用体内喷水,反射前进;海龟四肢呈船桨的形状前肢主要用来推动海龟向前后肢用来掌握方向;企鹅是典型海鸟。游泳靠的是船桨般的翅膀。 第六课森林里的动物 1. 在茂密的森林里生活着许多动物,例如松鼠猕猴啄木鸟蛇。 2. 在森林的不同区域里生活着一些动物。树冠中有:啄木鸟猫头鹰猴子黄鹂;树洞中有:松鼠熊;地

(新教材)粤教粤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期中测试卷

粤教版《科学》三上期中测试卷 _________ 年_________班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32分) 1.青蛙身体分为()、()、()三部分;表面皮肤();幼体生活在(),长大后生活在()。 2.壁虎与猫都生活在(),都能用()行走。 3.我国是十分重视保护野生动物,通过完善(),()等多项措施对濒临灭绝的动物进行保护。 4.溶解的特点是()、()、()。 5. 把盐水放在太阳底下晒,也可以将()和()分离。 $ 6.海水是重要的自然资源,食盐大多数来自于()。 二、判断(每题2分,共20分) 1.猫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动物,但是壁虎就不常见。() 2.翠鸟身体表面覆盖着羽毛,但是它不属于鸟类。() 3.壁虎的皮肤上有许多小鳞片。() 4.松鼠、猕猴都生活在森林里。() 5.在地球上生活着多种多样的动物,由于各种原因,每年都会有一些动物从地球上消失。() 6.高锰酸钾溶解在水中的颜色是紫色的。() ( 7.如果把冰糖研磨得像白砂糖一样,溶解在水中的速度就慢了。() 8.太阳下暴晒能分离浓盐水中溶解的盐。() 9. 分离沙和盐的方法就是晒。() 10.加热不一定能使溶解的盐分离出来。( ) 三、选择(每题3分,共24分) 1.青蛙生活在()动物。 A.水中和陆地 B.树干 C.树枝 2.老鼠属于()动物。 ^ A.哺乳类 B.爬行类 3.蛇生活在()中。 A.草丛 B.泥土 C.树干 4.海豚是()动物。 A. 爬行 B. 哺乳 C.软甲 5.李辉口渴了要喝糖水,爸爸讲蔗糖放入开水中用筷子搅拌,这样做是()。 A.使开水凉的更快 B.使糖水更甜 C.使蔗糖溶解得更快 6.能溶解在水中的是()。

2017-2018年粤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

2017-2018学年 实验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 实验小学:张海标 一、指导思想: 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和孩子们一起探究,实施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探究性教学,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真正有深度的科学探究性活动。 二、教材分析: 《科学》三年级上册选择的教学内容是以学生“寻访、观察、实验活动”为主线展开的。第一单元是对学生科学意识的培养,启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并在以后各单元中安排了“身边的动物”、“水与溶解”、“土壤”、“天气和我们”等话题内容。 旨在引导学生关注生命,自己去发现自然现象和物质,并对物质现象进行观察,认识物质成分、作用、与我们生活的关系,认识常见的材料,了解简单物质的基本构成,学会简单的科学测量、思维方式。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学生学习了一些浅显的科学知识技能,掌握了最基本的实验操作,观察事物的能力要有较大程度的提高和培养。 三、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和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愿意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3、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4、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5、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证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6、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同时,在教学的过程中渗透着科普宣传知识,让学生知道风和雨的形成原因,以及在18级风力下预防和逃避的措施。宣传防风防雨的科普知识,在生活中学会利用科学解决生活问题。 四、本册教学重点: 1.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和思维方法。 2.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科学探究能力, 3.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五、本册教学难点: 1.本册课本开篇之初,便设计了很多的对比分析、对比实验、对比研究,对于初涉科学的小学生此项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 2.结合小学生的认知能力认知习惯,如何引导学生展开主题研究,进行饶有兴趣的研究,是本学期的又一难点。 六、学生情况分析: 作为三年级的小学生来讲,本册课本是科学课的起始册,学科认识尚没有形成,更无从谈起科学兴趣可科学的思维方式、方法,故此对学生的知识教育应居其次,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科学兴趣的培养和简单实用的科学思维方式的灌输。要培养学生课堂上的科学的思考习惯,逐步养成预见、测量、分析、探究、记录数据等一系列的科学习惯,以及小组探究的活动方式。 七、基本措施: 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 3、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4、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5、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6、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粤教粤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节约水资源

节约水资源 【教学目标】 1.了解地球上淡水资源十分缺乏。知道水资源面临的问题,及水资源问题对大自然和人类的危害。 2.通过观察、思考、讨论交流,能向大家表达自己的发现和感受,学习做净化水的实验。 3.能提高自主保护水资源的意识,体验缺水的后果和节约用水的好处,养成节约用水的良好行为习惯。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节水意识,自主保护水资源。 【教学难点】 学生分析数据,知道淡水资源的匮乏,用水资源面临的问题和减少水污染的方法。 【教学准备】 各种水景图、水污染图、多媒体、动画、视频、实验用的材料 【教学过程】 一、水的利用 同学们,在生活和生产中哪里用到了水? (学生思考回答) 二、观察河水 观察河水和自来水,(用放大镜观察,用烧干观察,用闻气味观察)并将观察结果填写到实验记录表中。 三、淡水匮乏 1.认识淡水资源的匮乏 (1)课件出示“水资源比例图”,看着图里的数据,你想说些什么? 讲述地球上的水大部分是海洋里的咸水,只有极少量的淡水,淡水绝大部分储藏在南极和北极的冰川中,大气中也含有小部分看不见的水蒸气,只有一些河流、湖泊和浅地层地下水可以供人类使用。 (2)播放视频和干旱的图片,深入了解水资源的匮乏。

(3)课件出示课本里把地球上的水当作一杯水的比喻。讲解水与淡水之间的差距。 四、水污染 1.学生观看水污染使鱼、树林死亡的图片,讲述:如果水中溶解了对人体和其他生物有害的物质,水就被污染了。 2.小组讨论:你们听说过或见过哪些关于水污染的现象呢?水污染了会造成怎样的后果? 3.学生汇报。 4.课件播放水污染图片。讲解:水污染大多数是人类自己造成的。有农业污染、工业污染、生活污染等都会对水资源造成污染,严重时将导致动植物死亡,人体中毒得病,后果十分严重。 五、节约用水,保护资源 1.指导学生动手操作:用过滤的方法净化水和咸水变淡水 2.说一说:说说在你的身边有哪些浪费水,污染淡水资源的现象? 3.比一比谁的方法多:我们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做哪些事情来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 4.写一写:把你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做法写下来,并时时刻刻提醒自己要做到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 【作业布置】 请你回家跟家长共同设计两条保护水资源的标语。 同学们,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要从自己的日常行为习惯做起,让我们都行动起来吧!

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广东粤教版)

无论是在一望无际的平原上尽情奔跑的大型哺乳动物,还是在郁郁葱葱的森林里寻觅食物的昆虫,都被水、空气和土壤包围着。在广袤无垠的环境中,所有动物都选择一定的区域生活。 生物王国充满着缤纷、神秘的色彩。本单元从具体物种入手,安排了3个课题:《寻找生命》、《红番茄》、《小白兔》。根据从整体到局部,从个别到一般的认知规律,让学生通过观察、分类及比较,初步认识生物,学会观察、比较、分类的科学方法。 本单元从发挥学生主体性角度出发,选择学生熟悉、感兴趣且典型的内容,创设了激发学生探究欲望的问题情境的驱动页,选择和设计了易于学生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本单元以学生非常感兴趣的活动——在草丛里寻找物体开始,通过观察、分类与比较,在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现初步认识生命,了解生命和非生命的区别的目的,并由此了解到植物和动物都属于生物。番茄是六大器官可共存的一种常见植物,因此以番茄为例认识植物,了解植物的形态及器官,并扩展到一般的植物,能激发兴趣,引导学生认识植物的基本特征。小白兔也是学生较熟悉和喜爱的动物,以小白兔为例认识动物,让学生利用各种感官及借助科学仪器进行观察,从整体外形认识兔子身体的各个部分,了解兔子的书活习性,进而扩展到一般的动物,通过“给喜爱的小动物建立小档案”,达到了解更多动物的目的。与此同时,将爱护动植物的情感与体验贯穿于始终。让学生保持对动植物的好奇心,爱护动植物,产生探索自然的欲望。 本单元建议安排8学时:第1课《寻找生命》2学时;第2课《红番茄》3学时:第3课《小白兔》3学时。 在活动的选择上,第l课活动的重点是分类,让学生在分类的活动中学会区分生物与非生物;第2课的活动突出体现比较的方法,让学生在比较的过程中丰富对叶的认识,了解叶的丰富多彩:在花和果实的研究上重在解剖与多角度的观察;第3课的活动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学生自己查找有关的资料,强调学生小组间的合作,如何整合小组内的资源,与大家

粤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粤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粤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打开科学之门 第一时:图中藏着什么? 探访生物王国 .寻找生命 第一时:草地里有什么? 第二时:我知道的生物 2.红番茄 第一时: 活动1:观察番茄 活动2:观察番茄叶 拓展:各种各样的叶子 活动3:研究番茄花 第二时: 活动4:番茄的果实里有什么? 活动:比较番茄和其他的植物 3.小白兔 第一时:

活动1:观察兔子的外形 活动2:认识兔子 第二时:活动3:小白兔爱吃什么? 走进水世界 4.清清的水 第一时: 活动1:哪杯是纯水? 第二时: 活动2:给水变个样 活动3:往水里加点东西 拓展:茶叶会溶解吗? 第三时: 活动4:怎样加快溶解?11 拓展:浊水变清12 第四时:12 活动:欣赏美丽的水体12 .生命之水12 第一时:活动1:我一天喝多少水?11/1013 拓展:动物都需要水吗?13 第二时:活动2:植物也“喝水”?13 网上学:珍惜水资源14 认识空气14

6.看不见的空气14 设计思路1 第一时:活动1:空气在哪里?1 活动2:“捕捉”空气16 第二时:活动3:空气占据空间吗?11/2016 活动4:压缩空气16 7.离不开的空气17 第三时:活动1:人与空气17 活动2:豆芽的生长18 第四时:网上学: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空气环境?18 7.从岩石到土壤19 8.坚硬的岩石20 第一时:活动1:观察石头20 :活动2:给石头分类20 第二时:拓展:岩石里有什么?21 第三时:网上学:岩石展览会22 9。松软的土壤22 第一时:活动1:哪里有土壤23 活动2:观察土壤24 第二时:活动3:研究土壤的组成2 第三时:拓展:砂土、壤土和黏土26 第四时:拓展:从岩石到土壤26

粤教粤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百变的土壤

百变的土壤 教学目标1.能运用自己的感官观察土壤。 2.能够了解土壤的成分。 3.能利用观察、触摸、握团等方法比较沙土与黏土的差异。4.能通过实验比较不同土壤的渗水性。 教学重点 利用观察、触摸、握团等方法比较沙土与黏土的差异 教学难点 利用观察、触摸、握团等方法比较沙土与黏土的差异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教师:同学们让我们来欣赏幅土壤的图片和一段视频,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各地的土壤有什么不同? 2.学生欣赏,汇报 3.教师:如果让你们来分类你打算给土壤怎样分类? 4.讲解:含沙多的土壤叫沙土,含黏土多的土壤叫黏土,含沙和黏土差不多的叫壤土。 二、比较沙土、黏土的渗水性 (1)老师这有一套装置,假如用它来研究沙土、黏土的性质的话,你觉得可以研究出什么性质呢? (2)学生阐述自己的想法,并说出自己的假设和方案。 (3)讨论实验方法,特别是引导学生考虑三个变量的控制:土壤的多少、倒入的水量、倒水的速度要保持不变;不同的条件:二份不同种类的土壤;以及最后怎样获取水量的不同:方法1:倒入量杯;方法2:直接用尺子测量高度。 (4)学生实验:在渗水装置中放入同样多的这两种物质,同时倒入同样多的水,等它们停止渗水时观察它们渗出的水的多少。 (5)交流:它们为什么渗出的水不一样多?谁渗出的水多?谁保留的水多?说明什么问题? 三、学生分组观察,记录观察结果。 四、学生汇报观察结果。 【活动意图:科学教学强调要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

才干。比较沙土、黏土和的渗水性,这是一个对比实验,要注意控制好变量,通过学生谈谈自己的想法和预测、讨论实验方法、进而分组实验、得出结论。通过这一活动让学生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 五、课后拓展指导 我们这里的土壤是什么类型的?有什么特点呢?适合种植哪些植物?引导学生课后进行资料的查阅、请教专家等。 【活动意图:学生掌握了三种类型不同的土壤,学会了辨别土壤种类的基本能力,就可以来调查家乡土壤的种类。这既是学生辨别研究能力的运用,也使学生能够了解家乡的土地资源。让学生从小关心家乡的土地环境,在学生心中埋下一颗种子,一颗为家乡服务的种子。】 作业布置课后进行资料的查阅了解土壤是什么类型 板书设计 百变的土壤 土壤的分类:沙土、壤土、黏土 渗水性好保水性差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20土壤的组成 粤教版

第20课土壤的组成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和不同方法鉴别土壤中的沙、黏土成分的多少。 2.能够独立地探究一堆土壤的成分。 3.能够设计实验,比较出不同土壤的某方面的特性。 4.能够通过多种途径了解家乡的土壤。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沙、黏土和腐殖质是组成土壤的三种主要成分。 2.了解土壤中沙、黏土和腐殖质的多少,影响着土壤的种类。 3.了解不同种类的土壤的透水性和保水能力不一样。 4.了解不同土壤里适合种植不同的农作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意识到自己感观的作用,形成探究意识。 2.具有探究土壤的热情。 3.具有关心家乡土壤的意识。 教学重点: 1.知道沙、黏土和腐殖质是组成土壤的三种主要成分。 2.了解土壤中沙、黏土和腐殖质的多少,影响着土壤的种类。 教学难点: 了解不同种类的土壤的透水性和保水能力不一样。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沙子、黏土和腐殖土若干,一堆新鲜的当地土壤。 学生准备:每两个学生一组,每组学生准备:沙子、黏土、腐殖土、3只塑料汤匙、3张白纸、木棒、研钵一套、报纸、抹布、一小桶水、搅拌棒、纸和盘子。3只塑料杯子、两只放大镜、两根木筷、一只硬纸板盘子、过滤装置一套、表格若干张。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周围的土壤为什么有不同的颜色?它们里面到底有些什么不同?今天我们来研 究这个问题。 (二)自主学习 1. 用沉淀法认识土壤中的三种成分 (1)把土块放入水中,搅拌后静置一段时间,你有什么发现?(2)学生观察、记录。 (3)小组交流、汇报。 (4)小结:把土块放入水中,搅拌后静置一段时间,可以看到水面上飘浮着一些东西,这是土壤中的腐殖质,再细看一下水中的土块,你会发现它在水中明显地分成两层:上面一层颗粒较细,是黏土;下面一层颗粒较粗,是沙。 2. 观察比较沙、黏土、腐殖质的特征 (1)拿出准备的土壤放在桌上仔细观察:

(新教材)粤教粤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期末复习全册知识点小结

粤教版(粤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知识汇总 第一单元观察动物 1. 动物的幼体经过一段时间的生长发育,逐渐长大为成体。有的动物幼体和成体形态变化不大,有的动物形态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2. 蜜蜂、蝴蝶等与蜻蜓一样,具有三对足,一般有两对翅膀,它们都属于昆虫。 3. 啄木鸟、翠鸟等与麻雀一样,身体表面覆盖羽毛,具有一对翅膀等特征,它们都属于鸟类。 4. 在自然界里,有的动物与壁虎的特征相似,身体表面覆盖鳞或甲,一般有四肢,能在地上爬行,这些动物大多属于爬行类。 5. 有的动物与猫的特征相似,身体表面长毛,能用四肢支撑身体在陆地上行走或奔跑、跳跃,这类动物大多属于哺乳类。 6. 海豚生活在海中,和鲸类一样,属于哺乳动物。 7. 草丛里生活着各种各样的小动物,例如瓢虫、蜘蛛、螳螂、蝗虫等。在观察时注意不要随意触碰。 8. 阴暗潮湿的土壤里生活着许多小动物,例如蜗牛、蚯蚓、鼠妇、马陆等。 9. 草丛里蚯蚓的粪便、蜘蛛网、蜗牛壳,这些都是小动物生活的痕迹。 10. 在浩瀚的海洋里生活着许多种类的动物,如鱼类、哺乳类、爬行类动物等。 11. 不同种类的动物在海洋里有不同的运动方式,如旗鱼用鳍在水中游动,章鱼可以靠喷水或用腕足移动。 12. 森林里的植物十分丰富,有低矮的草本植物,有茂密的灌木,还有高大的乔木。这些植物为动物提供了丰富的食物和栖息环境。13. 在地球上生活着多种多样的动物,由于各种原因,每年都会有一些动物从地球上消失。随着人类活动的增加,动物灭绝的速度也加快了。 14. 我国十分重视保护野生动物,通过完善法律法规,建立自然保护区等措施对濒临灭绝的动物进行保护。 15. 观察是一种常用的科学技能,是搜集科学事实、了解科学现象的基本途径,是科学探究的基础。 16. 在制订计划时,要确定观察的目的、对象、方法、手段、步骤,以及使用的工具和记录方式等。

粤教粤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小小气象员

小小气象员 【教学目标】 1.了解得到天气预报的途径,知道气象符号表示的意义。 2.学会记录天气信息,流利描述天气,能将课本知识拓展到生活当中。 3.知道天气预报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性。 4.体会动手制作的快乐。 【教学重点】 了解获得天气预报的途径,知道天气符号的意思。 【教学难点】 学会坚持做天气记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营造氛围 利用补充故事的方法将任务驱动页的内容通过PPT的方式呈现,创造教学情境,引发学生的思考。 师:同学们,今天的天气好不好,你们喜欢不喜欢这样的天气。 生:喜欢(不喜欢) 师:有的同学说喜欢,有的同学说不喜欢。老师很喜欢这样的天气,这样的天气不冷也不热。可是有人却很奇怪,这么好的天气却带了一件很厚的毛衣过来,这就是屏幕上的妍妍,这是为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看看究竟发生了什么。 (播放幻灯片,老师对图片进行解说。解说词:这天早上,天气很好,琪琪、妍妍和波波高高兴兴来到学校,波波看到妍妍手里提着一件厚厚的毛衣,非常奇怪的问道……,妍妍自豪的说……,听了妍妍的话琪琪感觉很奇怪,说……) 师:是啊,真的很奇怪哦!为什么妍妍就知道下午有冷空气。谁能告诉老师妍妍是怎样知道的。 生:看了天气预报。 师:哦,是啊!看来你们比琪琪聪明多了。是啊,天气预报让我们知道了明天的天气。那现在我们就来看一段天气预报。 (播放没有声音天气预报视频)

生:没有声音。 师:同学们真是细心,的确在这里没有声音,那你能不能给我们的天气预报陪会音,当一回小小气象员。 生:愿意 师:好,就请我们的同学当回小小气象员,向大家播报此时此刻的天气。老师看看哪个同学播报最好。 活动一:请同学播报今天的天气(3—4人) 二、得到天气预报信息的途径 师:刚刚我们几位同学播报的都非常好,说明我们的同学以后都有可能成为气象员。大家愿不愿意成为为大家服务而且又经常出现在电视上的气象播报员。 生:愿意。 师:很好,那气象员可是要从小做起,从小就要开始锻炼的。现在我们就从收集天气预报信息做起。同学们,如果我们要知道明天的天气,要为大家播报明天的天气,我们是不是要先得到天气预报的信息,了解天气。 生:是。 师:很好,那现在就和你的小伙伴商量一下,看看我们可以从哪些地方得到天气预报的信息。把你们商量的结果写在那张记录纸上。我看看哪个组的同学能最想到最多的地方得到天气预报。 小组讨论:得到天气预报的途径。 师:讨论结束。现在有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讨论的结果跟大家汇报汇报? 小组汇报结果(2—3汇报) 师:我们几个小组的同学都分享了自己的成果,的确我们可以从这些方面得到天气预报信息。而且老师抄了其中的三种过来,放在了大屏幕上。其中有报纸也有网络的。现在每个同学可以选择其中一种途径,把这个天气预报的信息记在自己记录纸上。等下老师要请几个小小气象员来播报你记录的天气。 活动二:同学记录天气 汇报成果(1—2个人),发现同学遇到的困难,发现同学同一个天气有不同解释,请这样的同学来汇报,激化矛盾。引起学生的思考。 师:刚刚我们听了两位同学的,都是记录的电脑给出的天气预报信息,可是同一个天气预报却有不同的答案,这是为什么?大家想想问题出在什么地方。 引导学生说出不认识符号。

粤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和孩子们一起探究,实施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探究性教学,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真正有深度的科学探究性活动。 二、教材分析: 《科学》三年级上册是科学教材的起始册,选择的教学内容是以学生“寻访、观察、实验活动”为主线展开的。第一单元是对学生科学意识的培养,启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并在以后各单元中安排了“植物”、“动物”、“空气”、“水” 、“岩石”、“土壤”等话题内容。旨在引导学生关注生命,自己去发现自然现象和物质,并对物质现象进行观察,认识物质成分、作用、与我们生活的关系,认识常见的材料,了解简单物质的基本构成,学会简单的科学测量、思维方式。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学生学习了一些浅显的科学知识技能,掌握了最基本的实验操作,观察事物的能力要有较大程度的提高和培养。 三、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和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愿意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3、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4、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5、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证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6、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同时,在教学的过程中渗透着科普宣传知识,让学生知道地震的形成原因,以及在地震发生时逃避的措施。宣传防震减灾的科普知识,在生活中学会利用科学解决生活问题。

粤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已整理)

粤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已整理) 1、知识性目标:①列举周围常见的植物的名称,并能对常见植物进行简单分类。②养成爱护花草树木的习惯。③能指认植物的六大器官,知道各种器官的作用。④观察哺乳动物实物和标本,观看多媒体软件,指认一些主要器官。 2、能力目标: 认识常见动物的几种类型。如昆虫、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认植物的六大器官,知道各种器官的作用。 2、教学难点:认识常见动物的几种类型。教学准备:图片:木叶虫、花螳螂(若虫)、竹节虫、枯叶螳螂。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导入:出示图片:四位主题人物乘坐着宇宙飞船,在浩瀚的宇宙中飞行,探索着宇宙的奥秘……提问:图片中你看到什么?想到什么?介绍:四位与我们一起学习的主题人物。精灵可爱的小贝贝、喜欢做实验的彬彬、勤思考的妍妍、活泼好动的波波、最爱问“为什么”的琪琪。讲述:从现在开始,主题人物将与同学们一起打开科学之门,去探索、去感受这神奇美妙的自然王国:去发现、去研究这奥妙无穷的科学世界!目的:通过教师的介绍和引导,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和学科认同感。

二、图中藏着什么?导入:出示课本“动物的伪装”图片第1幅木叶虫 第2幅花螳螂(若虫)第3幅竹节虫 第4幅枯叶螳螂提问:这四幅图片中藏着四种昆虫,你能把它们找出来吗?讲述:自然界有这种隐藏本领的动物很多,我们一起跟着科学家的摄像机,看看动物伪装的本领。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知识性目标:①列举周围常见的植物的名称,并能对常见植物进行简单分类。②养成爱护花草树木的习惯。③能指认植物的六大器官,知道各种器官的作用。④观察哺乳动物实物和标本,观看多媒体软件,指认一些主要器官。 三、这是什么?导入:出示石英砂粒表面图像图片。提问:猜一猜这是什么?活动:拿一颗实物砂粒让学生观察、比较,说实物与图片有什么不同。欣赏图片:显微镜下的世界目的:让学生了解观察是科学研究的一种基本方法,但是在科学研究中,光凭感觉器官观察到的内容是有限的,常常需要借助一些科学仪器和设备来延伸观察的尺度和范围。 四、“白雾”从哪里来?导入:出示冰棍。提问:仔细观察冰棍周围,你有什么发现?观察:仔细观察冰棍周围的“白雾”,你认为这些“白雾”是从哪里来?讨论:学生边观察边讨论“白雾”是从哪里来。“白雾”从哪里来?“白雾”从哪里来?是以学生们经常能够见得到的冰棍周围的白雾现象作为问

粤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复习重点

三年级科学上册复习重点 1.观察是科学研究的一种基本方法,但有时只凭感觉器官的观察是不够的,在科学研究中,常常需要借助一些科学仪器。 2.根据经验作出的判断和产生的想法只是猜想,通过科学实验才能找到正确的答案。 3.很多现象让我们感到不可思议,但有它的科学道理。通过不断的学习,你就能知晓其中的奥秘。 4.科学家都是一些爱思考、爱提问题的人。伟大的科学发现往往从疑问开始。好奇心是科学的起点。 5.如果你爱问“为什么”,你也能像科学家一样会有很多发现。 6 科学就是发现问题,提出疑问,问问“为什么”。 7科学就是研究问题,回答疑问,探究“为什么”。 8.动物、植物都是有生命的,它们都属于生物。 9.植物的形态虽然千差万别,但大部分的植物都像番茄一样,具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等器官。 10.像水那样,可以流动、没有固定形状的物体叫液体。 11.如果一种物质像糖和盐一样,可以均匀地分散在水中,就说它在水中溶解了。 12.生活中有些物质像茶叶一样,既含有可溶解的成分,也含有不可溶解的成分。 13.沉淀和过滤是常用的方法。 14.自来水的水来源于自然界,。我们要珍惜和爱护自然界的水资源。 15.海洋、湖泊、大河、小溪、瀑布、涌泉是自然界几种的水体。 16.水是人体必需的物质。正常情况下,人每天都需要喝水。 17.水的多少可以用毫升表示,可以用量筒、量杯测量。 18.水是生命之源,不但人和动物需要它,植物同样也离不开它。 19.我国是个水资源匮乏的国家,我们要珍惜和爱护水资源。 20.在水里生活的动物,也需要呼吸空气。它们有的呼吸水里溶解的空气,如鱼、珊瑚等;有的每隔一段时间就浮到水面上呼吸空气,如海豚、鲸 21.地质学家按照岩石的生成方式把岩石分成三大类;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 22.岩石是由矿物质组成的。各种不同的矿物组合在一起,就形成了多种多样的岩石。 23.有些矿物质或者色彩鲜艳,受到人们的喜爱,成为名贵的宝石。 24.我国古代,人们是按照土壤的颜色来分类的。现在北京的中山公园内仍保留有五色土坛。25大自然中,有这些土壤;红壤、黑土、黄壤、棕壤、草原土、沼泽土。 26.根据组成土壤物质粗细的比例不同,土壤质地可以分砂土、壤土和黏土三大类。 27土壤是覆盖在地面上的一层疏松物质,里面有孔隙,有水,有空气,也含有丰富的养分,植物的根容易深入生长。因此土壤是根很好的“家”,像树木、花草一类的植物都生长在土壤中。 28.不同的植物适宜在不同的土壤中生长。例如松树、花生喜欢砂质的土壤;小麦、玉米则最适宜在黏质土壤中。 29.从岩石到土壤的过程;坚硬的岩石、风化的岩石、碎裂的砂砾、新形成的土壤。 30.由坚硬的岩石风化演变为松软细碎的土壤,不是短时间内可以完成的,通常都要经历几千或数万年的漫长过程。所以我们一定要珍惜宝贵的土壤资源。

粤教粤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

粤教粤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复习资料 一、填空题 1. 青蛙身体分为(头)、(躯)、(四肢)三部分;表面皮肤(裸露);幼体生活在水里(水里),长大后生活在(陆地上)。 2. 壁虎与猫都生活在(陆地上),都能用(四肢)行走。 3. 草丛里生活着各种各样的(小动物),它们在这里能找到足够的(食物)和可以(躲藏)的地方。 4. 不同种类提的动物在海洋有不同的运动方式,如旗鱼(鳍在水中游动),章鱼可以(靠喷水或者腕足移动)。 5. 森林里的植物十分丰富,有低矮的(草丛植物),有茂密的(灌木),还有高大的(乔木),这些植物为动物提供了丰富的(食物)和(栖息)环境。 6. 我国是十分重视保护野生动物,通过完善(法律法规),(建立自然保护区)等多项措施对濒临灭绝的动物进行保护。 7. 溶解的特点是(均匀)、(分散)、(透明)。 8. (加热)、(搅拌)、(捣碎)等方法可以加快物质在水中的溶解。 9. 白砂糖比食盐溶解的(量大)。 10. 把盐水放在太阳底下晒,也可以将(食盐)和(水)分离。 11. 海水是重要的自然资源,食盐大多数来自于(海水)。 12、液体有确定的( 质量 ),没有确定的(形状)。 13、量筒的刻度以(毫升)为单位。 14、(量筒)和(量杯)是测量液体体积的仪器。 15、气体、液体和固体都有确定的(质量)。 16、空气能够被(压缩),空气有弹性。 17、冰和水蒸气是不同状态的(水)。 18、读量筒刻度时,视线与液体的(凹面)最低处保持水平。 19、空气被压缩的程度越大,产生的弹力就越(大)_。 20、流动的沙子是(液体),静止的沙子是 ( 固 )体。 21、固体有确定的(形状),液体和气体没有。 22、水变成冰,是由液体变成(固)体。 23. 在我们身边,有许多(冷热程度)不同的物体。有时我们可以根据(观察到 的)现象,感知物体的冷热程度。 24. 常用的温度计有(体温计)、(气温计)、(实验用温度计)。 25. 水具有受冷时体积( 缩小 ),受热时体积( 膨胀 )的性质。 26. 气体具有(热胀冷缩)的特点。 27. 因为热胀冷缩的现象,高压电线冬天(紧),夏天(松)。 二、判断 1. 青蛙幼体生活在水中,成体生活在陆地。(√ ) 2. 有些昆虫对人类有害,我们要消灭,有些昆虫对人类有益,我们要保护。(√ ) 3. 壁虎的尾巴是不能在生的。(×) 4. 蜗牛和蚯蚓身表有粘液、光滑有利于在土壤里运动。(√ )

(新教材)粤教粤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1单元测试题

粤教版科学三上第1单元测试题 _________ 年_________班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 青蛙身体分为()、()、()三部分;表面皮肤();幼体生活在水里(),长大后生活在()。 2. 壁虎与猫都生活在(),都能用()行走。 3. 草丛里生活着各种各样的(),它们在这里能找到足够的()和可以()的地方。 4. 不同种类提的动物在海洋有不同的运动方式,如旗鱼(),章鱼可以()。 5. 森林里的植物十分丰富,有低矮的(),有茂密的(),还有高大的(),这些植物为动物提供了丰富的()和()环境。 6. 我国是十分重视保护野生动物,通过完善(),()等多项措施对濒临灭绝的动物进行保护。 二、判断(每题3分,共30分) 1. 青蛙幼体生活在水中,成体生活在陆地。( ) 2. 有些昆虫对人类有害,我们要消灭,有些昆虫对人类有益,我们要保护。( ) 3. 壁虎的尾巴是不能在生的。() 4.蜗牛和蚯蚓身表有粘液、光滑有利于在土壤里运动。( ) 5.水母利用体内喷水反射前进,迅速漂游。() 6. 所有的动物都是生活在森林中。() 7. 我们可以前往图书馆或者登录相关的网站查阅资料,了解动物。( ) 8. 我们根据观察的目的,整理分析观察记录,得出观察结果。() 9. 螃蟹是甲壳类动物。( ) 10.海洋里的动物都是鱼类。() 三、选择(每题3分,共30分) 1.鲫鱼属于() A.鱼类 B.两栖类 C.哺乳类 2.麻雀有()对翅膀。 A. 3 B.2 C.1 3.猫的头部()明显耳廓。 A. 有 B.无

4. 软体动物的是()。 A.砗磲 B.海龟 C. 小丑鱼 5.鼠妇是()翅膀。 A. 没有 B.有 6.青蛙生活在()动物。 A.水中和陆地 B.树干 C.树枝 7.动物灭绝的原因是()。 A.肆意的扑杀 B.人工养殖 C.法律保护 8.鲫鱼的躯干有()个鱼鳍。 A.5 B.6 C.7 4.旗鱼是()动物。 9.鱼类 B.软体C.软体 10. 蜻蜓有()对足。 A. 3 B.2 C.1 四、指出下列符号所代表的名称。(10分) 1: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 1: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 五、连一连(4分)

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广东粤教版)

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广东粤教版) 1、寻找生命类型新授课时二课时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认识生命和非生命。(2)了解生物和非生物的主要特征与区别。(3)学会在周围事物中初步认识生命。能力培养:(1)培养观察、整理、比较、分类的能力。(2)对生命与非生命的分类进行猜测。(3)学习通过研究代表物体而归纳出该类物体一般特征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1)乐于与人合作。(2)培养自主研究情操。(3)感受世界的丰富性重点难点通过“草地里有什么”的活动引入生命与非生命的区别。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类的能力。教学流程提出问题观察、收集交流讨论得出结论分类应用无论是在一望无际的平原上尽情奔跑的大型哺乳动物,还是在郁郁葱葱的森林里寻觅食物的昆虫,都被水、空气和土壤包围着。在广袤无垠的环境中,所有动物都选择一定的区域生活。 生物王国充满着缤纷、神秘的色彩。本单元从具体物种入手,安排了3个课题:《寻找生命》、《红番茄》、《小白兔》。根据从整体到局部,从个别到一般的认知规律,让学生通过观察、分类及比较,初步认识生物,学会观察、比较、分类的科学方法。 本单元从发挥学生主体性角度出发,选择学生熟悉、感兴趣且典型的内容,创设了激发学生探究欲望的问题情境的驱动页,选择和设计了易于学生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本单元以学生非

常感兴趣的活动在草丛里寻找物体开始,通过观察、分类与比较,在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现初步认识生命,了解生命和非生命的区别的目的,并由此了解到植物和动物都属于生物。番茄是六大器官可共存的一种常见植物,因此以番茄为例认识植物,了解植物的形态及器官,并扩展到一般的植物,能激发兴趣,引导学生认识植物的基本特征。小白兔也是学生较熟悉和喜爱的动物,以小白兔为例认识动物,让学生利用各种感官及借助科学仪器进行观察,从整体外形认识兔子身体的各个部分,了解兔子的书活习性,进而扩展到一般的动物,通过“给喜爱的小动物建立小档案”,达到了解更多动物的目的。与此同时,将爱护动植物的情感与体验贯穿于始终。让学生保持对动植物的好奇心,爱护动植物,产生探索自然的欲望。 本单元建议安排8学时:第1课《寻找生命》2学时;第2课《红番茄》3学时:第3课《小白兔》3学时。 在活动的选择上,第l课活动的重点是分类,让学生在分类的活动中学会区分生物与非生物;第2课的活动突出体现比较的方法,让学生在比较的过程中丰富对叶的认识,了解叶的丰富多彩:在花和果实的研究上重在解剖与多角度的观察;第3课的活动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学生自己查找有关的资料,强调学生小组间的合作,如何整合小组内的资源,与大家交流,和大家分享。(第一课时)教学过程活动①------- 草地里有什么任务:找一片草地,在草地上划出一定的范围。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