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三化学中考专题5溶解度曲线练习及问题详解

初三化学中考专题5溶解度曲线练习及问题详解

初三化学中考专题5溶解度曲线练习及问题详解
初三化学中考专题5溶解度曲线练习及问题详解

实用标准文案

精彩文档专题五溶解度曲线

1.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将t1℃时b的饱和溶液加水可变为不饱和溶液

B.将t2℃时a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溶液质量不变

C.t2℃时,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a>b

D.将t2℃时a、b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t1℃,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2.下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t2℃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B.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C.分别将t3℃时甲、乙、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则所得的三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乙>甲>丙

D.t1℃时,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0%

3.下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将甲、乙、丙三种物质t2℃时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关系正确的是

A.甲>乙>丙

B.甲=乙=丙

C.甲=乙>丙

D.丙>甲=乙

4.(多选)甲、乙两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20g

B.t1℃时,30g甲加入到50g水中最多可得70g溶液

C.t2℃时,乙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变成不饱和溶液

D.t2℃时,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时,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甲<乙

5.(多选)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20℃时,

进行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

实用标准文案

精彩文档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实验过程中,属于不饱和溶液的是A溶液和C溶液

C.实验过程中,只有B溶液和D溶液属于饱和溶液

D.实验过程中,B溶液与E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

6.(多选)甲、乙、丙三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t2℃时将50g甲物质放入50g水中,充分搅拌后得到100g甲溶液

B.t2℃时配制等质量的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甲所需要的水最少

C.分别将t2℃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乙>甲>丙

D.分别将t2℃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甲溶液中析出的晶体最多丙溶液中无晶体析出

7.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据图回答:

(1)50℃时,乙物质的溶解度是 g;

(2)30℃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3)要使接近饱和的丙物质溶液变为饱和,可采取的一种措施是;

(4)当溶液的浓度都用溶质的质量分数(m)表示时,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

实用标准文案

精彩文档是(选填序号)。

A.t1℃时,甲、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两种溶液浓度也相等

B.t2℃时,甲、乙、丙三种溶液的浓度可能相等

C.将t2℃的甲、乙、丙三种饱和溶液的温度为降至t1℃时,甲溶液中析出的晶体最多

D.将t2℃的甲、乙、丙三种饱和溶液的温度分别降至t1℃时,所得溶液浓度的大小顺序为m(乙)>m(甲)=m(丙)

E.将t1℃的甲、乙、丙三种溶液分别升温,其浓度可能都不发生变化

F.将t2℃的甲、乙、丙三种溶液分别降温,其浓度都可能发生变化

8.如图是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把t2℃的甲、乙两物质饱和溶液各100g,分别升至t3℃,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甲

乙(填“>”“<”或“=”)

(2)保持溶液温度不变,要将t2℃时甲物质的不饱和变为饱和溶液,应采取的方法

(至少填两条)

9.图1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根据图1、图2回答:

(1)30℃时,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顺序是

(2)50℃时,40g乙物质最多配制成 g饱和溶液,该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是

。(结果精确到0.1%)

(3)如图2所示,向盛有生石灰的试管中滴加适量的水,试管内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实验时,烧杯中有晶体析出,由此判断该饱和溶液中析出的晶体是(填甲、乙或丙)。

10.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1)图中P点的含义是。

(2)40℃时,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甲乙(填“>”“<”或“=”),20

实用标准文案

精彩文档时,将50g乙物质放入100g水中,升温至40℃,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

(3)20℃时,进行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

①上述实验过程中属于不饱和溶液的是(填序号,下同),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的是

②下列操作能使E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发生改变的是。

a.加入20g甲

b.加入100g水

c.升温至40℃

11.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t1℃时,a、b、c三种物质中,溶解度最大的是。

(2)t1℃时,将30g a物质放入100g水中,充分搅拌,所形成的溶液是溶

液(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是(精确到0.1%)此时若将温度有t1℃升至t2℃,还应再加入a物质 g,才能变成饱和溶液。(3)从a、c的饱和溶液中提取a,应采用的方法是(填“冷却结晶”或“蒸发结晶”)

12.

一定条件下,某物质溶解于水的实验数据如下表,请回答有关问题。

实验序号温度/℃水的质量/g

所加物质质量/g

溶液质量/g

① 20 10 2

12 ② 20 15 2.5 a ③ 20 20 7 26 ④ 30

20

7

27

(1)表中a= 。

(2)20℃时,该物质的溶解度为

(3)下图中,能表示该物质溶解度的曲线是(填字母)

(4)所得溶液一定为饱和溶液的是(填实验序号,下同);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最大的是。

(5)温度不变,将①、②所得溶液混合好,向其中再加入 g该物质,能使溶液恰好达到饱和。

实用标准文案

精彩文档13.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

(1)t2℃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小到大的顺序是。

(2)若将甲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填写字母)

A.溶剂的质量一定变小

B.溶质的质量分数可能不变

C.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变大

D.溶液的质量一定变大

E.该饱和溶液还可以溶解其他物质

(3)t2℃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都降温至t1℃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4)若甲物质溶液中混有少量的乙物质,提纯甲物质可采取的方法是。(5)对(4)析出的晶体和剩余溶液描述不正确的是(填写字母)

A.剩余溶液一定是甲饱和溶液

B.剩余溶液一定不含有乙

C.剩余的溶液一定是纯净物

D.析出的晶体中只含有甲

14.右图是硝酸钾溶解度曲线。

(1)硝酸钾溶液中的溶剂是。

(2)从右图溶解度曲线可以得到的信息是。(写一条即可)(3)欲将一瓶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是。(写出一种即可)

(4)室温下,将一瓶硝酸钾溶液敞口放置一段时间,溶质质量分数有10%变成25%,放置前后溶剂的质量比为。

(5)小明在20℃时进行了如下实验,得到相应的溶液①--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④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最大

B.②⑤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C.①③④中没有固体存在

D.②④⑤的溶液为饱和溶液

实用标准文案

精彩文档15.请回忆“溶液”单元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有一杯食盐溶液,实验测得其上部密度为ag/cm3,下部密度为bg/cm3,则a与b的关系式

a b(填“>”“<”或“=”)

(2)将20℃时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通过加热和不断加入硝酸钾晶体,使其在60℃时成为饱和溶液,再将该溶液降温到原温度(20℃)时,此时溶液为(填“饱和”或“不饱和”)

(3)下图为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读图后请回答:

①在℃时,A、B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②现把相同质量的A、B、C饱和溶液从t2℃降至t1℃时析出晶体最多的是,到达t1℃时,A、B、C三种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依次为。

16.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的物质是(填“甲”或“乙”)

(3)可使甲物质从其饱和溶液中析出结晶的方法是蒸发溶剂或。

(4)t1℃时,分别将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甲溶液中溶质质量分

数(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乙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

(5)若分别将甲、乙的饱和溶液各100g从t2℃降温至t1℃,对降温后所得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填序号)

①所含溶剂质量:甲<乙②溶液质量:甲<乙

③溶质质量分数:甲>乙④溶液状态:甲乙都是饱和溶液

17.请根据如图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随温度升高溶解度减小的物质是(填字母)

(2)现有t1℃时A物质的不饱和溶液,我们可以采取

的方法(填一种方

实用标准文案

精彩文档法即可)将其变为饱和溶液;

(3)t2℃时,将等质量的A、B两种物质加水溶解配制称饱和溶液,所得溶液质量的大小关系为:

A B(填“>”“<”或“=”)

(4)当溶液的浓度都用溶质的质量分数(m)表示时,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填序号)

①t1℃时,A、C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两种溶液的浓度也相等

②将t1℃的A、B、C三种溶液分别降温,其浓度都可能发生变化

③将t2℃的A、B、C三种饱和溶液的温度分别降至t1℃时,A溶液中析出的晶体最多

④将t1℃的A、B、C三种溶液分别升温,其浓度都不可能发生变化

18.如下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

(1)右图中,20℃时,甲、乙、丙三种物质中,溶解度最大的是,50℃时,将40g 乙物质放入50g水中,充分搅拌,形成溶液的质量为。

(2)20℃时,进行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

①上述溶液中属于不饱和溶液的是。

②下列操作能使E中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发生改变的是。

a.加入20g乙

b.加入100g水

c.升温至40℃

d.加入150g40℃时乙的饱和溶液,再恢复至20℃

(3)下表是NaCl、KNO3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①若要比较NaCl与KNO3在水中的溶解能力,需要控制的量是水的质量

和。

②若将上表数据在坐标系中绘制成NaCl和KNO3的溶解度曲线,两条曲线的交点对应的温度范围是

(填序号)

A.0℃~20℃

B.20℃~40℃

C.40℃~60℃

D.60℃~80℃

实用标准文案

精彩文档

1.B

2.D

3.C

4.AD

5.BD

6.BC

7.(1)40 (2)乙>丙>甲(3)加丙至不再溶解、恒温蒸发至有晶体析出等

(4)ACDF

8.(1)< (2)恒温蒸发溶剂,加入甲物质

9.(1)乙>甲>丙(2)140 28.6% (3)CaO+H2O=Ca(OH)2丙

10.(1)20摄氏度时,甲、乙溶解度均为30g (2)> 2:5 (3)①AC BE ② c

11.(1)b (2)饱和 16.7% 20 (3)冷却结晶

12.(1)17.5 (2)30g (3)A (4)③④(5)3

13.(1)丙<乙<甲(2)ACD (3)乙>甲>丙(4)冷却饱和溶液(5)BCD 14. (1)水(2)硝酸钾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3)降温,加溶质等

(4)3:1 (5)ABC

15(1)= (2)饱和(3)t2 A (4)BAC

16.(1)t1 (2)乙(3)冷却饱和溶液(4)大于(5)①②③

17.(1)C (2)增加溶质(3)小于(4)①②③④

18.(1)乙 70g (2)①AC ②bc (3)①温度②b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