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学习高中历史课

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学习高中历史课

新课改背景下如何学习高中历史课

汪世勇(贵州师大附中历史教研组)

摘要:普通高中历史课程学习,学生首先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其次是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才能快乐学习、学有所成。

关键词:高中历史;学习习惯;学习方法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是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阐释人类历史发展进程和规律,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门基础课程。”然而,长期以来,历史,作为一门学科,却始终叫同学们“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而关于历史学习方法,也仅仅简单地停留在机械重复、简单背诵的层面。长此以往,势必会形成一个误区:历史似乎只是与时间、人物、地点、事件、结果、意义、影响、评价等等有关,而从未与兴趣、知识、素养等结成一种缘分!

笔者以为,历史,作为一门学科,更作为一门高考学科,学习现状不应该如此这般,历史的学习,毫无疑问,应该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啊!在此,笔者愿将学习历史的个人经验及心得与大家一同分享。

一、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育是什么,往简单的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中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如此说道。大量的研究表明,作为社会的人,他可以是一个个体,也可以是一个群体,其成功或者失败,主要的原因,不在于这个人的智力水平,而主要取决于这个人是否有着良好的学习习惯。由此看来,作为一名中学生,若要取得我们所期待的成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应是其中的必备条件。

高中,人生一个极其重要的学习阶段。其间,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我认为主要包括课前预习、课上听课、课后复习等基本环节。

1、课前预习,对于一个高中学子,是学习历史的第一环节。

课前预习,其主要的目的是对即将要学习的内容或者知识进行一个系统的、宏观上的掌控。如此一来,到了上课时分,同学们就会做到有目标性地听课,有目的地听教师关于每一个知识点的讲解,集中主要精力攻克新课学习中的重点与难点问题。如此看来,学习新课前务必做好课前的预习工作。那么,如何做好预习呢?

首先,在进行预习时,学生应认真、仔细地阅读新课文中的学习内容,对照关于知识点(或历史的一些术语的解释;或知识点的简介等等)注释,参考课后练习题。如此,可以精准地学习一些知识点。

其次,预习时,可以联系相关历史或者其它文史类知识,了解所要学习的知识的主要内容及重点难点。

再次,笔记,是学习的一个很好的学习习惯。课前的预习,做好笔记,也是完成预习的重要条件。在预习的过程中,我们不妨把那些我们认为的疑难问题,一字不落地用笔写在书上的空白部位或笔记本里,为正式地上课作好充分地准备。

最后,课前预习的过程中,我们如果发现有与新知识相关而又未能牢固掌握的旧知识时,应先回头来重温旧课,并弄懂旧知识。

当然,要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并非一朝一夕的努力就能做到的。作为高中阶段的学生,我们必须知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个道理。因此,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我们的学子,必须坚持每天预习,否则,失败可能就会在你不经意的时候来到你我的身边。

2、上课时认真听讲,是学习历史的重中之重,关键处的关键。

在这个环节,学生在上课之前,必须准备好上课时所需要的课本、笔记本、作业本、工具书及学习用具等等。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做到上课时的认真听讲。否则,课堂上的乱象就会丛生,或借书、或借笔记本、或借笔、或龙门阵四起。如此这般,这课,会有着怎样的效果,我们不得而知。所以,上课的时候,要准备好我们所需要准备的用具。

听课时,我们要专心听老师对于各个知识点的讲解和同学们关于一些问题的发言,要积极思考我们在课堂上遇到的每一个问题,并积极地回答问题和讨论问题。不要羞涩于自己的意见,自己有想法,要敢于发表,做到敢想敢讲。

再有,随堂笔记。在做这一项工作的时候,注重学习要点的记录,务必做到准确性、完整性。更为关键的是,学生应当把课前预习的学习心得与教师对新教材的讲解加以对照比较,强化知识的记忆与理解。若有错误或者不对的地方,需纠正自己之前的认识,不断加强、提高我们的自学能力。如果对学习的一些知识或者难题有疑问,可以及时在课上向老师提出,也可以在课后与老师或者同学们探讨。这样一来,可以解决一些我们个人苦思冥想也想不出来的问题,甚至强化对于知识的理解。

3、课后复习,是检验巩固已学知识的重要方法。

一节课上完后,同学们要进行及时的复习。复习的方法多种多样,不能一概而论。但为了同学们搞好复习,在这里,笔者姑且将复习的种类分为以下三种:一天一复习、阶段性复习和年度总复习。在我看来,复习的阶段不同,其目的与要求也会有所不同。并且,在不一样的阶段,效果也不尽相同。

一天一复习,其主要目的是巩固上课时所学到的新知识,因此,在这个阶段,我们的学生必须做到及时整理、修改、补充课堂笔记,深化和巩固对新知识的理解、记忆,做到知识不留盲点、不留死角。

阶段性复习的目的主要是使已学到的知识更加的条理化、系统化、模块化。在这一阶段,主要是以周、月、季等为单位,对每一单元、每一章节知识的强化理解,复习时需做到知识类比、归类,把握重点与难点,新学知识和已学知识的联系,做到融会贯通。在阶段性复习时,特别要注意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养成,一方面,强化的已学知识的记忆;另一方面,深化对已学知识的理解。

年度总复习的目的是对一个学年度所学的知识全面进行复习巩固,所以,在进行年度总复习时,我们的学生,需要对照教材的要求,根据已制定的作息时间安排表,安排好复习的时间。并且,要制定好符合实际情况并且可以进行实际操作的复习规划,对已学的知识进行系统梳理,查遗补漏,解决学习中遇到的疑难杂症,以期实现对知识的全面掌握。

二、历史学习,要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

走访调查结果显示,多数同学之所以对学习历史这么学科表示头疼,究其原因,只因为历史学科的学习需要繁琐的记忆与背诵。毋庸置疑,历史学科的学习,确实需要那些繁琐的记忆。不为别的,对于历史学科的学习和研究而言,记忆的东西越多,就越富有创造力。“人如果没有记忆力,就无法联想和发明创造。”这是近代以来法国著名启蒙思想家伏尔泰曾经说过的话。其间,彰显出来的,是记忆的真谛,也充分表明了记忆与背诵的功力在历史这一门学科学习中的重要性。

对于高中历史学习而言,笔者认为,有效的学习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材料学习法。指的是在学习历史学科的过程中,学生应充分应用各种方法,积累大量的历史材料(或图文,或文物等等皆可),并形成一个较为系统的知识体系。在这一学习方法中,搜集、整理、归纳、质疑、比较和识记等是至关重要的环节。如此一来,学生可以更深刻、准确地体验、感知、理解和阐释历史,并培养我们中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热爱历史这么学科。

2、观察学习法。顾名思义,学生运用自己的观察能力从历史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方法。观察能力是人类认识客观事物的基础,也是思维和创造能力发展的基础。其主要内容,是对历史发展过程中先民留下来的实物、历史图画和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处的环境等的观察。高中学生在学习中,可通过观察实物,包括原始性实物、再造性实物,如文物、遗址等,并联系学生以往所学习过的历史知识,以期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洞察力,从而为学生思维力和想象力以及创造力的发展做铺垫。

3、思辨学习法。历史,作为一门学科,其学习的目的,不仅在于让学生掌握必要的知识与具备相应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根据史料,独立思考,释读历史,解读历史,认知历史。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我们的学生能运用思辨学习的方法来提高自己的历史思维能力。其中,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况等形式,有意识的培养自己的形象思维、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从而解读历史、释读历史、认知历史,甚至解读身边所发生的人和事,并形成自己独到的思辨能力、判断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实践学习法。即指让我们的中学生通过社会调查、参观访问、情景模拟和解释现实问题等途径来学习历史的方法。运用这种学习方法的关键是事先要有充分的计划和准备。只有做好充分准备,这种学习方法才会获得理想的效果。在这一环节,调查、访问等等,可以

是学校组织,也可以学生自行安排,总之,达到效果即可。

总而言之,历史学习的方法多种多样,不可同一而论。在学习的过程中,不同的学生,可能会有着不同的学习方法。因为,无论任何一种方法,只有用到了对的人身上,才会有明显的效果。以上论断,仅供参考。同学们只有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历史的法宝,才是好方法。

参考文献:

1.赵秀玲主编,《历史教育学》,山东大学出版社1997年11月。

2.谢长法主编,《中国中学教育史》,山西教育出版社2009年4月。

3.郑流爱著,《平生怀抱在新民——梁启超的历史教育思想与实践》,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年12月。

4.李稚勇,周仕德,陈新民著,《中外历史教育比较研究》,长春出版社2012年1月。

5.王雄著,《中学历史教育心理学》,长春出版社2012年6月。

6.冯新虹著,《历史教育的魅力》,西安出版社2012年6月。

7.孙昂著,《零距离看美国中学教育——从纽约中考到中国学生读美国高中》,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12年7月。

8. 施良方主编,《中国教育学》,福建教育出版社2013年11月。

(作者简介:汪世勇,贵州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中历史教师,中学二级教师职称。)(来源:《中国教育科学》2015年3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