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汽车的加速度分析

汽车的加速度分析

汽车的加速度分析
汽车的加速度分析

汽车的加速度分析

————————————————————————————————作者:————————————————————————————————日期:

各种汽车加速度性能的对比研究

——武汉一中,高一(1)班研究性学习物理组

成员:舒旷卢寅玺牛心妍桂靖恒

汤菁荟程果胡峻国顾欣徐鹏飞

一、课题背景

在街道上,我们可以看到:许多车辆在等红灯,可在信号灯变绿后,为什么在同一条线上等待的车,有的首先冲到了前面,而有些车却被落在后面,除了司机精力是否集中外,主要是因为不同的车加速性能有所不同。衡量一辆汽车的好坏标准中,加速性能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更是跑车好坏的最重要因素。如何评价汽车的加速性能,每一位车主、准车主都很关心。实际上,汽车技术性能指标上的加速性能只是一个参考值。很多人都知道力、质量与加速度加速之间的关系,但汽车的加速性能与很多因素有关。汽车性能参数中有许多和性能有关的数据,如功率,扭矩,100km/h加速时间等等。

可是加速度是如何计算出来的呢?这不禁使我产生疑惑。

二、课题目的

了解影响汽车加速性能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在得到相关知识的同时,能够开发我们的创新思维,提高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三、课题研究方法

1.查找资料:上网查找,翻阅书报,收集资料。

2.实地调查:对行人、司机的采访。

3.总结整理:整理资料,分析内容。

四、课题研究过程

(一)资料收集

据网上资料,影响加速度性能的因素有如下几个:

1、汽车的重量

2、发动机的扭矩

3、发动机的转速

4、空气阻力与地面的摩擦力等阻力

①.扭矩

扭矩是使物体发生转

动的力。发动机的扭矩就是

指发动机从曲轴端输出的

力矩。在功率固定的条件下

它与发动机转速成反比关

系,转速越快扭矩越小,反之越大,它反映了汽车在一定范围内的负载能力。启动时或在山区行驶时,扭矩越高汽车运行的反应便越好。以同类型发动机轿车做比较,扭矩输出愈大承载量愈大,加速性能愈好,爬坡力愈强,换挡次数愈少,对汽车的磨损也会相对减少。尤其在轿车零速启动时,更显示出扭矩高者提升速度快的优越性。

在活塞发动机中,活塞做往复运动,曲轴做旋转运动,他们之间由连

杆相连。在做工冲程我们可以发现,其实可以把连杆和曲轴的连接轴中心到曲轴旋转中心的距离看做是力臂,气缸做工向下运动就是力,力经过连杆施加到曲轴上,驱动曲轴旋转,也就成了我们所说的扭矩。 ②.功率

功率是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功率越大转速越高,汽车的最高速度也越高,常用最大功率来描述汽车的动力性能。最大功率一般用公制马力(PS)或千瓦(kW )来表示,1P S等于0.735kW 。

③.功率密度

即比功率(比功率是衡量汽车动力性能的一个综合指标,具体是指汽车发动机最大功率与汽车总质量比)。

(二)相关数据

3.410.9

2.8 2.5

5.4

246

81012Lamborghini Gallardo

BMW R 1200

RT

Benze S 500L

0-100km/h加速时间表

时间

车型 车重 发动机 排变速箱 最大车

量速Lambor

ghini Gallardo 13

80k

5.2L 中置V10自

然吸气发动机

功率419kW8000r/mi

n

扭矩540Nm6500r/min

5.

2L

6档自

325km

/h

Smart

fortwo 77

0k

g1L 后置L4涡轮增压

发动机

功率62kW 5250r

/min

扭矩120Nm 20

00-4750r/min

1.0

L

5档半自

155k

m/h

BMWR 1200 RT 229

kg

1.2L 水平对置双缸发

动机

功率80.3kW 7500

r/min

扭矩 115.26Nm 60

00r/min

1.2

L

6速螺旋

齿轮

250k

m/h

Buggett

i Veyro n188

8k

g

8.0T 中置W16 4涡轮

增压发动机

功率736kW 600

0r/min

8L 7档双

离合

430km

/h

对比发现,直接影响汽车加速性能的有汽车质量,发动机排量、布局、型式(决定功率和扭矩),变速箱的档位(决定齿比的疏密,影响输出功率)。

扭矩 1250Nm

2200—5500r/min

Benze S 500 L

2199kg

5.5L 前置V8自然吸气发动机

功率 285kW 6000r/min

扭矩 530N m 2800—4800r/min

5.

5L

7档手自一体

250km/h(电子限速)

(三)结果分析

①.发动机的扭矩是随着转速的变化而变化的。所以,汽车的最大扭矩往往与转速同时标记,例如甲车最大扭矩150牛顿米(4000转/分)、乙车最大扭矩150牛顿米(4500转/分),同样是150牛顿米的最大扭矩,两车在发动机转速相同的情况下,加速性能将有所区别。研究数据

可知,一般发动机最大扭矩输出对应一个区间,区间越大,随着加速转速上升,最大扭矩保持输出的时间更长,因而百公里加速数据更优秀。而F1赛车使用的均是1.8T涡轮增压发动机,除工艺精细外结构与普通家用轿车无异,但F1赛车之所以更迅猛的原因,是因为其最大18000 r/min的最高转速,有了更大的宽扭平台,自然F1可以在大直道中加速到323km/h的极速。

②.最大扭矩指标对应的是发动机的转速而不是汽车的速度。发动机输出的动力要通过传动系统减速增扭,然后作用于驱动轮,才会产生汽车加速所需要的力。不同车型的传动系统不同,因此在发动机最大扭距相同的情况下,加速特性也不一定相同。多家汽车公司如BENZE、BMW开发的8速自动变速箱,通过更密的齿比来实现动力的精巧输送,确保发动机始终保持在最佳转速工作,实现充沛动力与保护发动机寿命的双赢。又如VW开发的6速7速DSG双离合变速箱,其拥有两套相同的齿轮,(可以理解为12或14档,但其中有七个档位重复)当第一套齿轮输出动力时,第二套齿轮在行车电脑的控制下处于待命状态,换挡的实质是两套齿轮系统的互相切换,这样有了更短的换挡时间,保证动力的连续顺滑输出。

③.汽车中还有许多其他的因素会影响汽车加速性能,如夏天开启空调制冷系统后,车辆会牺牲一部分的功率去驱动空调压缩机,在爬坡或超车过程中,会明显的有汽车力不从心的感觉,而现代的B级车以上中

会有许多电子设备,部分也会影响加速性能。目前,还有通过在驱动轴上并联电机的混合动力车型,由电机在最初即能输出95%以上的功率,汽车在加速阶段通过电机发动机同时工作,会有更迅猛的加速表现。

,这是加速度的定义式,m是车④.分析牛顿第二定律F=ma?a=F

m

辆的总质量,所以整车厂商尤其是赛车生产厂家都会进行车辆的减重工作,例如使用较钢更轻的碳纤维车身,拆去无用的电子设备如空调等等(这是参加WTCC,达喀尔拉力赛等才使用的)。有效减小m,加速度就会更大,而汽车业界还有类似的如此描述,就是功率质量比。

⑤.同上理a不只与m有关更与F有关,公式中的力F 是合力,包括路面阻力、风阻……可能还有为增加汽车势能而需要克服的引力。

由于有这么多因素在起作用,那么想要求得汽车的百米加速度只能在理想条件下进行:假设汽车在平直路面上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运动,阻力等于车重的0.1,设汽车的质量为1吨,如果要求在10秒内速度从0加速到100公里/小时,则

由V=at?V

=≈2.778 m/2s,

a

t

有牛顿第二定律得

F?=ma=2778 N

考虑阻力(1000 N)的影响,实际驱动力为

F= F?+f=3778 N

加速路段的长度

S=1

2

2

at=138.9 m

加速全程耗费的功

W=FS= 524764.2 J

功率为

P=W

t

= 52476.4 w

假设汽车发动机的转速一直为4000转/分(实际上不可能),所需的扭矩为

M=

52476.4

40002

60

??π=125.3 N·m

综上,如果假设不变,由上述计算过程可知,所需的扭矩与车重成正比。即车重增加或减少,所需扭距成正比增减。

五、课题研究结论

要提高车辆加速性能,可着力于改善车辆质量,采取轻量化手段;减少车辆的行进阻力,可使用热熔半热熔的轮胎,采取流线型车身,使用空气动力学套件,改变后视镜样式;提高发动机性能,优化进气,提高压缩比,采用燃油直喷技术等等。

六.收获与体会

虽然0-100公里加速越快就越好。但在实际驾驶中,更多的消是在交通繁忙的城区。况且,大脚油门既浪费金钱又加剧了对环境的污

染。所以最高时速只是一个数字、一个参考。在繁忙的城市中,开车时速直接关系到生命安全。现实生活中,汽车毕竟是代步工具,而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而且一味的追求车辆的加速性能也是没有必要的。毕竟提速稍慢一点没什么关系,安全才是最重要的。

汽车的加速度分析

各种汽车加速度性能的对比研究 ——武汉一中,高一(1)班研究性学习物理组 成员:舒旷卢寅玺牛心妍桂靖恒 汤菁荟程果胡峻国顾欣徐鹏飞

一、课题背景 在街道上,我们可以看到:许多车辆在等红灯,可在信号灯变绿后,为什么在同一条线上等待的车,有的首先冲到了前面,而有些车却被落在后面,除了司机精力是否集中外,主要是因为不同的车加速性能有所不同。衡量一辆汽车的好坏标准中,加速性能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更是跑车好坏的最重要因素。如何评价汽车的加速性能,每一位车主、准车主都很关心。实际上,汽车技术性能指标上的加速性能只是一个参考值。很多人都知道力、质量与加速度加速之间的关系,但汽车的加速性能与很多因素有关。汽车性能参数中有许多和性能有关的数据,如功率,扭矩,100km/h加速时间等等。 可是加速度是如何计算出来的呢?这不禁使我产生疑惑。 二、课题目的 了解影响汽车加速性能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在得到相关知识的同时,能够开发我们的创新思维,提高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三、课题研究方法 1.查找资料:上网查找,翻阅书报,收集资料。 2.实地调查:对行人、司机的采访。 3.总结整理:整理资料,分析内容。

四、课题研究过程 (一)资料收集 据网上资料,影响加速度性能的因素有如下几个: 1、汽车的重量 2、发动机的扭矩 3、发动机的转速 4、空气阻力与地面的摩擦力等阻力 ①.扭矩 扭矩是使物体发生转 动的力。发动机的扭矩就是 指发动机从曲轴端输出的 力矩。在功率固定的条件下 它与发动机转速成反比关 系,转速越快扭矩越小,反之越大,它反映了汽车在一定范围内的负载能力。启动时或在山区行驶时,扭矩越高汽车运行的反应便越好。以同类型发动机轿车做比较,扭矩输出愈大承载量愈大,加速性能愈好,爬坡力愈强,换挡次数愈少,对汽车的磨损也会相对减少。尤其在轿车零速启动时,更显示出扭矩高者提升速度快的优越性。 在活塞发动机中,活塞做往复运动,曲轴做旋转运动,他们之间

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练习题

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练习题 1. 某组同学利用如图(1)所示的简易装置,探究了加速度与力和质量的关系。试说明他们的实验方法及实验步骤。 图(1) 图(2) 2.关于由小车实验得出牛顿第二定律F =ma 的下列说法中,符合实际的是( ) A 、同时改变小车的质量M 及受到的拉力F ,得出加速度、力、质量三者间的关系 B 、保持小车的质量不变,只改变小车拉力,就得出加速度、力、质量三者的关系 C 、保持小车的受力不变,只改变小车质量,就得出加速度、力、质量三者间的关系 D 、保持小车质量不变,研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再保持力不变,研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最后得到加速度、力、质量三者间的关系 3.质量为m 的物体放在A 地的水平面上,用竖直向上的力F 拉物体,物体的加速度a 与拉力F 的关系如图线①所示,质量为m ′的另一物体在B 地做类似实验,测得a -F 关系如图线②所示,设两地的重力加速度分别为g 和g ′,则 A.m ′>m ,g ′=g B.m ′<m ,g ′=g C.m ′=m ,g ′>g D.m ′=m ,g ′<g 答案: 1. 在本次探究中其实也可以不测量加速度的具体数值,这是因为我们探究的是加速度与其他量之间的比例关系。因此,测量不同情况下(即不同受力时、不同质量时)物体加速度的比值就可以了。 由于,2 2x a t =,如果测出两个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度运动在相同时间内发生的位移x 1、x 2,位移之比就是加速度之比,即 1122a x a x = 。如果我们能控制物体的运动时间相同,找出相

同时间内的位移,便可用位移代替加速度进行实验。 2. D 3.分析:该题要求学生利用牛顿第二定律培养借助数学图像分析问题的能力。 在A 地,由牛顿第二定律:F-mg=ma 有a= m F -g=m 1F-g 同理:在B 地 a=m ' 1F-g ′ 这是一个a 关于F 的函数 m 1 (或m ' 1)表示斜率,-g(或-g ′)表示截距 由图线可知 m 1<m '1g=g ′故m >m ′,g=g ′选 项B 正确

汽车的加速度分析

各种汽车加速度性能的对 比研究 ——武汉一中,高一(1)班研究性学习物理组 成员:舒旷卢寅玺牛心妍桂靖恒 汤菁荟程果胡峻国顾欣徐鹏飞 一、课题背景 在街道上,我们可以看到:许多车辆在等红灯,可在信号灯变绿后,为什么在同一条线上等待的车,有的首先冲到了前面,而有些车却被落在后面,除了司机精力是否集中外,主要是因为不同的车加速性能有所不同。衡量一辆汽车的好坏标准中,加速性能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更是跑车好坏的最重要因素。如何评价汽车的加速性能,每一位车主、准车主都很关心。实际上,汽车技术性能指标上的加速性能只是一个参考值。很多人都知道力、质量与加速度加速之间的关系,但汽车的加速性能与很多因素有关。汽车性能参数中有许多和性能有关的数据,如功率,扭矩,100km/h加速时间等等。 可是加速度是如何计算出来的呢这不禁使我产生疑惑。 二、课题目的 了解影响汽车加速性能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在得到相关知识的同时,能够开发我们的创新思维,提高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三、课题研究方法 1.查找资料:上网查找,翻阅书报,收集资料。 2.实地调查:对行人、司机的采访。

3.总结整理:整理资料,分析内容。 四、课题研究过程 (一)资料收集 据网上资料,影响加速度性能的因素有如下几个: 1、汽车的重量 2、发动机的扭矩 3、发动机的转速 4、空气阻力与地面的摩擦力等阻力 ①.扭矩 扭矩是使物体发生转动的力。发动机 的扭矩就是指发动机从曲轴端输出的力 矩。在功率固定的条件下它与发动机转速 成反比关系,转速越快扭矩越小,反之越 大,它反映了汽车在一定范围内的负载能 力。启动时或在山区行驶时,扭矩越高汽车运行的反应便越好。以同类型发动机轿车做比较,扭矩输出愈大承载量愈大,加速性能愈好,爬坡力愈强,换挡次数愈少,对汽车的磨损也会相对减少。尤其在轿车零速启动时,更显示出扭矩高者提升速度快的优越性。 在活塞发动机中,活塞做往复运动,曲轴做旋转运动,他们之间由连杆相连。在做工冲程我们可以发现,其实可以把连杆和曲轴的连接轴中心到曲轴旋转中心的距离看做是力臂,气缸做工向下运动就是力,力经过连杆施加到曲轴上,驱动曲轴 旋转,也就成了我们所说的扭矩。 ②.功率 功率是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功率越大转速越高,汽车的最高速度也

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表、习题)

高一物理【4.2实验: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学习目标】 1.能独立设计探究加速度、质量、力三者关系的探究方案。 2.会测量加速度、力、质量;并能作出表示加速度与力、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的图象;能根据图象写出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式。 3.体会探究过程中所用的科学方法——控制变量法;学习科学家的严谨态度。 【重点难点】 1.体验实验探究过程:明确实验目的、分析实验思路、制定实验方案、得出实验结论. 2.初步认识数据处理时变换坐标轴的技巧. 3.初步了解将“不易测量的物理量转化为可测物理量”的实验方法. 4.会对实验误差作初步分析. 预习案 【知识梳理】 1.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1)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快慢,也就是物体____________的大小,与物体的____________有关,还与物体____________有关. (2)物体的质量一定时,受力越大,其加速度就____________;物体的受力一定时,质量越小,加速度就____________. (3)控制变量法: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定量关系时,应保持物体____________不变,测量物体在____________的加速度,分析加速度与力的关系;探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时,应保持物体__________不变,测量不同质量的物体在____________下的加速度,分析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这种先控制一个参量不变,研究其余参量之间变化关系的方法叫控制变量法。2.制定实验方案时的两个问题 (1)测量物体的加速度可以用刻度尺测量____________,并用秒表测量____________,由公式____________算出.也可以在运动物体上安装一条通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根据____________来测量加速度. (2)在这个实验中也可以不测加速度的具体数值,这是因为我们探究的是____________关系. 3.在本探究实验中,我们猜想物体的加速度与它所受的力成________,与质量成

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之间的关系

《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 1.内容与地位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物理1必修模块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的第二节《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是学习牛顿第二定律的基础,是本章的重点内容,它阐明了物体的加速度跟力和质量间的定量关系,是在实验基础上建立起来的重要规律,在理论与实际问题中都有广泛的运用. 2.教学重点、难点 ①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探究加速度与力和质量的关系的过程 ②教学难点:通过实验数据画出图像,根据图像导出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式 3.教学目标 ①知识目标: 1)经历探究加速度与力和质量的关系的过程,得出加速度与力和质量的关系 ②能力目标 1)培养观察能力、质疑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交流合作能力. 2)了解控制变量法、图像法等科学研究方法的应用. ③情感态度价值观 让学生亲身感受物理的科学探究活动,学习探索物理世界的方法和策略,培养学生的思维。 二、教法和学法设计的中心思想 探究性学习是新一轮课程改革中物理课程标准里提出的重要课程理念,其宗旨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物理教师不但应该接受这一理念,而且必须将这一理念体现到教学行为中去。对学生而言,学习也是一种经历,其中少不了学生自己的亲身体验,老师不能包办代替。物理教学要重视科学探究的过程,要从重视和设计学生体验学习入手,让学生置身于一定的情景,去经历、感受。 探究式教学是美国教育学家布鲁纳在借鉴了杜威的学习程序理论的基础上首先提出的,主要可分为两类:①引导发现式:创设情景——观察探究——推理证明——总结练习;②探究训练式:遇到问题——搜集资料和建立假说——用事实和逻辑论证——形成探究能力。经教学实践,形成以“引导——探究式”为主要框架,比较适合国内的实用教学模式。他是以解决问题为中心,注重学生独立钻研,着眼于思维和创造性的培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仿造科学家探求未知领域知识的途径,通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等去掌握知识,培养创造力和创造精神。 三、教学媒体 小车、细线、钩码、带滑轮的长木板、气垫导轨、气源、两个光电开关和与之配套的数字计时器、滑块、金属片、黄沙、小桶、托盘天平、打点计时器、纸带、坐标纸、刻度尺四、案例设计 (一)复习导入 教师:什么是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物体运动状态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就是指物体速度发生了改变,力是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变化的原因. 教师: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也就是指物体产生了加速度.加速度大,物体运动状态变化快;

《加速度》教材解析

《加速度》教材解析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加速度的意义,能准确区分“速度大”、“速度变化大”、“速度变化得快”三种情况。知道加速度的表达式,并会用加速度表达式解答有关问题。 【过程与方法】 通过利用先前的实验成果,分析得出加速度的定义,并明确加速度和速度的关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分析数据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介绍加速度的定义过程,形成严谨的研究态度,养成科学的研究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加速度概念的建立和加速度公式的理解运用。 【难点】 加速度和速度的关系,利用加速度公式解答有关问题。理解比值定义法。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新课导入

让学生回顾先前做过的利用打点计时器测量速度的实验,然后举例说明达到同一个速度的两个物体花费的时间不同,也就是说,在相同时间内速度变化不同,从而引出,需要另一个物理量来描述速度变化的快慢。 环节二:新课讲授 加速度的定义 类比速度的定义,速度用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也就是说物体在运动相同距离所花费的时间多少或是在相同时间内运动的距离多少。并提出问题,如何类比速度的定义来定义加速度,用以描述速度变化的快慢? 学生根据先前所学的速度的知识以及实验结果,得到初步的结论,能够联想到比值定义法,随后给出明确定义,,单位是米每二次方秒,尤其要重点说明变化量的概念。 例1.一辆小轿车从静止开始加速到30/s的速度,总共花费了20s的时间,求小轿车的加速度的大小。 解答:利用加速度的定义式,分清速度和时间的变化量,带入得。 加速度和速度的关系 先让学生举例说明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速度大”的物体,学生会说运动员、汽车、火车、飞机、子弹等,老师可以举例人造卫星或者地球公转速度;然后再让学生从中挑出“速度变化大”的物体,及时指出学生的错误,强调速度的变化

汽车的加速度分析

汽车的加速度分析

————————————————————————————————作者:————————————————————————————————日期:

各种汽车加速度性能的对比研究 ——武汉一中,高一(1)班研究性学习物理组 成员:舒旷卢寅玺牛心妍桂靖恒 汤菁荟程果胡峻国顾欣徐鹏飞

一、课题背景 在街道上,我们可以看到:许多车辆在等红灯,可在信号灯变绿后,为什么在同一条线上等待的车,有的首先冲到了前面,而有些车却被落在后面,除了司机精力是否集中外,主要是因为不同的车加速性能有所不同。衡量一辆汽车的好坏标准中,加速性能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更是跑车好坏的最重要因素。如何评价汽车的加速性能,每一位车主、准车主都很关心。实际上,汽车技术性能指标上的加速性能只是一个参考值。很多人都知道力、质量与加速度加速之间的关系,但汽车的加速性能与很多因素有关。汽车性能参数中有许多和性能有关的数据,如功率,扭矩,100km/h加速时间等等。 可是加速度是如何计算出来的呢?这不禁使我产生疑惑。 二、课题目的 了解影响汽车加速性能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在得到相关知识的同时,能够开发我们的创新思维,提高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三、课题研究方法 1.查找资料:上网查找,翻阅书报,收集资料。 2.实地调查:对行人、司机的采访。 3.总结整理:整理资料,分析内容。

四、课题研究过程 (一)资料收集 据网上资料,影响加速度性能的因素有如下几个: 1、汽车的重量 2、发动机的扭矩 3、发动机的转速 4、空气阻力与地面的摩擦力等阻力 ①.扭矩 扭矩是使物体发生转 动的力。发动机的扭矩就是 指发动机从曲轴端输出的 力矩。在功率固定的条件下 它与发动机转速成反比关 系,转速越快扭矩越小,反之越大,它反映了汽车在一定范围内的负载能力。启动时或在山区行驶时,扭矩越高汽车运行的反应便越好。以同类型发动机轿车做比较,扭矩输出愈大承载量愈大,加速性能愈好,爬坡力愈强,换挡次数愈少,对汽车的磨损也会相对减少。尤其在轿车零速启动时,更显示出扭矩高者提升速度快的优越性。 在活塞发动机中,活塞做往复运动,曲轴做旋转运动,他们之间由连

汽车驱动力的计算方式

汽车驱动力的计算方式 将扭矩除以车轮半径,也可以从发动机马力与扭力输出曲线图中发现,在每不同转速下都有一个相对的扭矩数值,这些数值要如何转换成实际推动汽车的力量呢?答案很简单,就是除以一个长度,便可获得“力” 的数据。举例说一下,一台1.6升的发动机大约可发挥15.0kg-m的最大 扭力,此时若直接连上185/60R14尺寸的轮胎,半径约为41厘米,则经 车轮所发挥的推进力量为36.6公斤(事实上公斤并不是力量的单位,而 是重量的单位,须乘以重力加速度9.8m/sec2才是力的标准单位“牛 顿”)。 但36公斤的力量怎么能推动一吨多的汽车呢?而且动辄数千转的发动机转速更不可能恰好成为轮胎转速,幸好聪明的人类发明了“齿轮”,利用不同大小的齿轮相连搭配,可以将旋转的速度降低,同时将扭矩放大。 由于齿轮的圆周比就是半径比,因此从小齿轮传递动力至大齿轮时,转动的速度、降低的比率、以及扭矩放大的倍数,都恰好等于两齿轮的齿数比例,这个比例就是所谓的“齿轮比”。 举例说明--以小齿轮带动大齿轮,假设小齿轮的齿数为15齿,大齿轮的齿数为45齿。当小齿轮以3000rpm的转速旋转,而扭矩为20kg-m 时,传递至大齿轮的转速便降低了1/3,变成1000rpm;但是扭矩却放大 了三倍,成为60kg-m。这就是发动机扭矩经过变速箱可降低转速并放大 扭矩的基本原理。 在汽车上,发动机将动力输出至轮胎共经过两次扭矩放大的过程,第一次是由变速箱的档位作用而产生,第二次则取决于最终齿轮比(或称最终传动比,也可称为尾牙)。扭矩的总放大倍率就是变速箱齿比与最终齿轮比的相乘倍数。举例来说,一辆手动档的思域,一档齿轮比为3.250,最终齿轮比为4.058,而引擎的最大扭矩为14.6kgm/5500rpm,于是我们 可以算出第一档的最大扭矩经过放大后为 14.6×3.250×4.058=192.55kgm,比原引擎放大了13倍。此时再除以轮 胎半径约0.41m,即可获得推力约为470公斤。然而上述的数值并不是实际的推力,毕竟机械传输的过程中必定有磨耗损失,因此必须将机械效率的因素考虑在内。 论及机械效率,每经过一个齿轮传输,都会产生一次动力损耗,手动变速箱的机械效率约在95%左右,自动变速箱较惨,约剩88%左右,而传 动轴的万向接头效率约为98%,各位可以自己计算一下就知道实际的推力还剩多少。整体而言,汽车的驱动力可由下列公式计算: 扭矩×变速箱齿比×最终齿轮比×机械效率 驱动力= ———————————————————— 轮胎半径(单位为公尺)

知识讲解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实验:探究加速度、力、质量之间的关系 【学习目标】 1.掌握在研究三个物理量之间关系时,常用的控制变量法 2.理解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与力有关,也与质量有关 3.通过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和质量的定量关系 4.根据原理去设计实验,处理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5.会分析数据表格,利用图象寻求物理规律 【要点梳理】 要点一、怎样测量(或比较)物体的加速度 1.物体做初速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测量物体加速度最直接的办法就是用刻度尺测量位移并用秒表测量时间,由公式22xat?算出加速度。 2.可以在运动物体上连一条纸带,通过打点计时器打点来测量加速度。 3.也可以不测加速度的具体数值,而测不同情况下(即不同受力时、不同质量时)物体加速度的比值。根据22xat?,测出两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运动在相同时间内发生的位移x1、x2,位移比就是加速度之比,即1122axax?。 要点二、怎样提供和测量物体所受的恒力 在现实中,仅受一个力的情况几乎是不存在的。一个单独的力的作用效果与跟它大小、方向都相同的合力的作用效果是相同的,因此,在实验中我们只要测出物体所受的合力即可。如何为运动的物体提供一个恒定的合力?又如何测出这个合力呢? 可以在绳的一端挂钩码,另一端跨过定滑轮拉物体,使物体做匀加速运动的力就是物体的合力,这个合力等于钩码的重力。通过测量钩码的重力就可测得物体所受的合力。 要点三、平衡摩擦力 依据上面的方案中做匀变速运动的物体,受的合力并不等于钩码的重力。这是由于物体在相对运动,还要受到滑动摩擦力。 如何减小滑动摩擦力,使我们所测得的钩码重力尽可能接近于物体所受的合力? ①使用光滑的木板; ②平衡滑动摩擦力。将木板一端垫高,让物体从木板上匀速滑下,此时物体的重力分力就等于物体所受的摩擦力。 ③平衡摩擦力后,当小车的质量发生改变时,不用再平衡摩擦力。这是由于sincosmgmg????,等式的两边质量可以抵消,即与物体的质量大小没有关系。 要点四、如何处理实验数据 本实验的数据处理可以采用计算法和图象法两种不同的方法: 1.计算法 测得加速度或加速度之比(等于位移之比)后,通过计算看看是否满足 2121FFaa?、1221mmaa? 2.图象法 测得加速度后,用拉力F为横坐标,加速度a为纵坐标,描绘a—F图象,看看图象是

汽车碰撞过程中加速度的试分析

汽车碰撞过程中加速度的试分析 江门市新会区冈州职业技术学校 孙林华 一、碰撞过程中的加速度曲线 汽车正面碰撞过程中,动能转化为变形能,被车身部件所吸收。车身加速度会使车内乘员受到冲击响应,对乘员造成伤害。 实际的加速度曲线是由碰撞过程中的结构变形成产生的,加速度曲线的峰值大小和持续时间是影响乘员伤害的重要因素。峰值越高,冲击越强,碰撞安全性就越差。 车身在碰撞过程中产生的加速度,分为两个主要阶段:在碰撞初期,车身加速度有一个很大的峰值出现;随后车身及吸能部件依次发生压溃变形,进入相对稳定的吸能阶段。加速度的峰值通常高出稳态阶段的2~3倍。 二、碰撞过程中的加速度试计算 碰撞过程:汽车以60公里/小时速度正面碰撞1米后停止。试分析如下: 1、假设汽车碰撞过程是匀减速直线运动, 则有:a v v t v at s t t 2212)0(2)()0(2) (-=+= )(2)0(2)(2t t s v v a -= 其中:秒米小时公里/67.16/60)0(==v 0)(=t v 米1)(=t s 222)(2 ) 0(2)(/9.138/1 267.1602秒米秒米-=?-=-=t t s v v a 2、重力加速度2/8.9秒米=g ,则: 匀减速碰撞过程中 g a 2.14/9.1382 -≈-=秒米 3、汽车在碰撞过程中的加速度在稳态阶段时,按平均加速度来估算,即 g a a 2.14-≈≈稳 碰撞过程中加速度的峰值按稳态阶段的2倍估算,则有: g g a a 302.1422-≈?-==稳峰值 三、结论 1、汽车以60公里/小时速度正面碰撞1米后停止过程中,加速度峰值约为-30g 。 2、车载设备的耐冲击试验中,冲击力可按g a 30=进行测试。

汽车的加速度分析

汽车的加速度分析 各种汽车加速度性能的对比研究 武汉一中,高一(1)班研究性学习物理组 成员:舒旷卢寅玺牛心妍桂靖恒

汤菁荟程果胡峻国顾欣徐鹏飞

、课题背景 在街道上,我们可以看到:许多车辆在等红灯,可在信号灯变绿后,为什么在同一条线上等待的车,有的首先冲到了前面,而有些车却被落在后面,除了司机精力是否集中外,主要是因为不同的车加速性能有所不同。衡量一辆汽车的好坏标准中,加速性能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更是跑车好坏的最重要因素。如何评价汽车的加速性能,每一位车主、准车主都很关心。实际上,汽车技术性能指标上的加速性能只是一个参考值。很多人都知道力、质量与加速度加速之间的关系,但汽车的加速性能与很多因素有关。汽车性能参数中有许多和性能有关的数据,如功率,扭矩,100km/h 加速时间等等。 可是加速度是如何计算出来的呢?这不禁使我产生疑惑。二、课题目的 了解影响汽车加速性能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在得到相关知识的同时,能够开发我们的创新思维,提高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三、课题研究方法 1.查找资料:上网查找,翻阅书报,收集资料。 2.实地调查:对行人、司机的采访。 3.总结整理:整理资料,分析内容。 四、课题研究过程 (一)资料收集 据网上资料,影响加速度性能的因素有如下几个: 1、汽车的重量 2、发动机的扭矩 3、发动机的转速 4、空气阻力与地面的摩擦力等阻力 ①. 扭矩

扭矩是使物体发生转 动的力。发动机的扭矩就 是指发动机从曲轴端输出 的力矩。在功率固定的条 件下它与发动机转速成反 比关系,转速越快扭矩越 小,反之越大,它反映了汽车在一定范围内的负载能力。启动时或在山区行驶时,扭矩越高汽车运行的反应便越好。以同类型发动机轿车做比较,扭矩输出愈大承载量愈大,加速性能愈好,爬坡力愈强,换挡次数愈少,对汽车的磨损也会相对减少。尤其在轿车零速启动时,更显示出扭矩高者提升速度快的优越性。 在活塞发动机中,活塞做往复运动,曲轴做旋转运动,他们之间由连杆相连。在做工冲程我们可以发现,其实可以把连杆和曲轴的连接轴中心到曲轴旋转中心的距离看做是力臂,气缸做工向下运动就是力,力经过连杆施加到曲轴上,驱动曲轴旋转,也就成了我们所说的扭矩。 ②. 功率功率是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功率越大转速越高,汽车的最高速度也越高,常用最大功率来描述汽车的动力性能。最大功率一般用公制马力(PS)或千瓦(kW)来表示,1PS等于0.735kW。

汽车牵引力估算

激情过后的冷静速度与激情5重点车解析 2011年05月29日02:00 来源:汽车之家类型:原创编辑:朱黎 ●道奇Charger 1970年版的道奇Charger依然是多米尼克的座驾,这台标准的肌肉车在之前第一和第四部中都有露面。无疑,力气巨大而肌肉丰富的车才配得上它的体格,操控想都不要想,托雷多的伸手也同样不够敏捷,多么完美的组合。

《速度与激情5》中最后那次规模盛大的世纪大追逐是围绕着两台经过改装的道奇Charger SRT8拖着一个装满钱的金库一路狂飙而展开的。 这里我们来简单估算一下拖动一个十吨重的金库(还没算钱的重量)所需要的牵引力(还没算拖得多快)。假设钢与柏油路面之间的滑动摩擦力系数在0.3左右(遍寻不着钢与柏油路面的准确摩擦力系数,现以钢和各种工业材质中最大的一个摩擦力系数作参考,简单说明一下问题)。如果u=0.3的话,那么要使这10000kg重的物体产生1m/s2的加速度(以这个加速度从静止加速到100km/h需要27.8秒),所需的牵引力是0.3×10000×9.8+(10000+1877×2)1=43154N。我们先不看这两台道奇是否真的能提供那么多牵引力,我们来算需要获得那么多牵引力,这两台道奇究竟需要发出多少扭矩。加速度牵引力29400N+1×10000+车重17640N×2=扭矩×主减速比2.87×一挡齿速比2.19×机械效率估0.9/轮胎半径0.364m,所以扭矩就是43154/2.87/2.19/0.9×0.364=2777N·m(以上主减速比、齿速比、轮胎半径均为

Charger SRT8的实际参数)。也就是说每台车理论上需要1388.5N·m的最大输出扭矩才能拉动金库。这是起步加速阶段。 进入匀速行驶阶段,车辆克服金库与地面摩擦力所需的扭矩就会减少到 29400/2.87/2.19/0.9×0.364=1892N·m,每台车946N·m。 不过现实中道奇Charger SRT8的最大扭矩值为569N·m,所以如果要实现电影场景里的画面,要不是把车的扭矩改大至少两倍,要不是就派四台车来拉,可能物理逻辑上就会更加准确一些。

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_实验报告

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探究物体的加速度与它所受的合力、质量的定量关系 [实验原理] 1、控制变量法: ⑴保持m一定时,改变物体受力F测出加速度a,用图像法研究a与F关系 ⑵保持F一定时,改变物体质量m测出加速度a,用图像法研究a与m关系 2、物理量的测量: (1)小车质量的测量:天平 (2)合外力的测量:小车受四个力,重力、支持力、摩擦力、绳子的拉力。重力和支持力相互抵消,物体的合外力就等于绳子的拉力减去摩擦力。小车所受的合外力不是钩码的重力。为使合外力等于钩码的重力,必须: ①平衡摩擦力:平衡摩擦力时不要挂小桶,应连着纸带且通过打点记时器的限位孔, ..............................将长木板倾斜一定角度,此时物体在斜面上受到的合外力为0。做实验时肯定无法这么准确,我们只要把木板倾斜到物体在斜面上大致能够匀速下滑(可以根据纸带上的点来判断),这就说明此时物体合外力为0,摩擦力被重力的沿斜面向下的分力(下滑力)给抵消了。由于小车的重力G、支持力N、摩擦力f相互抵消,那小车实验中受到的合外力就是绳子的拉力了。点拨:整个实验平衡了摩擦力后,不管以后是改变托盘和砝码的质量,还是改变小车及砝码的质量,都不需要重新平衡摩擦力. ②绳子的拉力不等于沙和小桶的重力:砂和小桶的总质量远小于小车的总质量 .... .......绳子的拉 .................时,可近似认为 /g=(m+ m/)a,F=ma,得F=m m/g/(m+ m/);理论上F= m/g,只有当m/<力等于 ...沙和小桶的重力。 ........推导:实际上m <m时,才能认为绳子的拉力不等于沙和小桶的重力。点拨:平衡摩擦力后, 每次实验必须在满足小车和所加砝码的总质量远大于砝码和托盘的总质量的 条件下进行.只有如此,砝码和托盘的总重力才可视为与小车受到的拉力相等. 在画图像时,随着勾码重量的增加或者小车质量的倒数增加时,实际描绘的 图线与理论图线不重合,会向下弯折。 (3)加速度的测量: ①若v0 = 0 ,由x = v0 t + a t2 /2 得:a = 2 x / t2 , 刻度尺测量x,秒表测量t ②根据纸带上打出的点来测量加速度,由逐差法求加速度。 ③可以只测量加速度的比值a1/a2 = x1/x2 ,探究a1/a2 = F1/F2,a1/a2 = m2/m1. [实验器材] 一端附有滑轮的长木板、小车、细线和小桶、天平、砝码、钩码(或槽码)、打点计时器、学生电源、纸带、刻度尺 [实验步骤] ⑴用天平测出小车和小桶的质量m 和m/把数值记录下来。 ⑵按下图实验装置把实验器材安装好,使长木板有滑轮的一端伸出桌面 ⑶在长木板不带定滑轮的一端下面垫一小木块,通过前后移动,来平衡小车的摩擦力 ⑷把细线系在小车上并跨过定滑轮,此时要调节 ..............。 ...定滑轮的高度使细线与木板平行 ⑸将小车放于靠近打点记时器处,在小桶内放上砝码(5g),接通电源,放开小车得到一打好点的纸带(注

加速度指标分析报告

股票市场的加速度指标 (分析报告) 摘 要:本文将经典物理中物体的物体加速运动规律类比运用到股票市场中,股票市场是一个复杂动力学系统,股票价格的变化势必受到一个随机力的驱动。进而产生一个与随机力有关的加速度,加速度量化后便可以预测股票价格的变化。 关键词:股票加速度;时间序列;预测 一、背景: 对于物理学家理解金融价格波动分布变为一个热门话题,描述变化的价格()t p ,通常介绍对数回归()()()t p t p t s ln ln -+=ττ,如果在不同时间价格变化是相互独立的并且分布相同。表明分布函数对于有着较大时间τ的()t s τ,()s P 集中到正态分布。因此,偏差表明了在不同时间价格变化之间的关系的存在,或者多考虑一点换种说法它可以告诉我们关于股票市场内部动力的信息。不幸的是,很多人满足于价格变化的明显分布而很少探究其潜在机制。当然,股票市场价格变化的问题对于任何以严格计算为第一原则来说太过复杂,所以简化模型是有必要的。 以下我们用一个比较简单的模型进行分析,在经典物理学中,我们知道: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它等于位移和这段位移所用的时间的比值,而加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它等于速度的变化量与时间的比值,即速度的变化率。当然在计

算统计位移、速度、加速度时,同样是以时间序列为研究对象的,以下所讨论的股票市场,将价格比拟为位移,当然还是以时间序列作为研究对象。 类比于物理学中的速度和加速度式,我们可以用来解决股票市场的价格问题,我们定义t 时刻和t t +?时刻的股票价格分别为,t t t p p +?,那么根据速度的定义我们可以得到速度为v=t t t p p s v t t +?-?= =??,加速度为a=t t t v v v t t +?-?=?? 二、时间序列: 1.价格-时间(p-t ) 股票的价格-时间(p-t )图像表示价格运动的股票随时间变化的关系,横坐标表示从计时开始各个时刻,纵坐标表示从计时开始任一时刻股票价格的位置,即从运动开始的这一段时间内,股票价格相对于坐标原点的“价格位移”。图像上任意一点的股票价格速度我们可以用这一点的斜率表示,即t p p t p v t t t ?-=??=?+。 2.速度—时间(v-t )图象 v-t 图像表示股票价格变化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横坐标表示从计时开始各个时刻,纵坐标表示从计时开始任一时刻股票价格变化的速度。图像上任意一点的加速度我们同样也可以用这一点的斜率表示,即t v v t v a t t t ?-=??= ?+。

牛头刨床课程设计5点和12点速度加速度分析

课程设计说明书—牛头刨床 第一章、绪论 1.机构简介 牛头刨床是一种用于平面切削加工的机床。电动机经皮带和齿轮传动,带动曲柄2和固结在其上的凸轮8。刨床工作时,由导杆机构2-3-4-5-6带动刨头6和刨刀7作往复运动。刨头右行时,刨刀进行切削,称工作行程,此时要求速度较低并且均匀,以减少电动机容量和提高切削质量;刨头左行时,刨刀不切削,称空回行程,此时要求速度较高,以提高生产率。为此刨床采用有急回作用的导杆机构。刨刀每次削完一次,利用空回行程的时间,凸轮8通过四杆机构1-9-10-11与棘轮带动螺旋机构,使工作台连同工件作一次进给运动,以便刨刀继续切削。刨头在工作行程中,受到很大的切削阻力,而空回行程中则没有切削阻力。因此刨头在整个运动循环中,受力变化是很大的,这就影响了主轴的匀速运转,故需安装飞轮来减少主轴的速度波动,以提高切削质量和减少电动机容量。 第二章、机构运动分析 1.导杆机构的运动分析 已知曲柄每分钟转数n2,各构件尺寸及重心位置,且刨头导路x-x位于导杆端点B所作圆弧高的平分线上。 要求作机构的运动简图,并作机构两个位置的速度、加速度多边形以及刨头的运动线图。以上内容与后面动态静力分析一起画在1号图纸上。 1.1曲柄位置的确定 曲柄位置图的作法为:取1和8’为工作行程起点和终点所对应的曲柄位置,1’和7’为切削起点和终点所对应的曲柄位置, 方向将曲柄圆作12等其余2、3…12等,是由位置1起,顺ω 2 分的位置。

1.2设计数据 2.机构运动简图 设 计 内 容 导 杆 机 构 的 运 动 分 析 导杆机构的动态静力分析 符号 n 2 L 0204 L 02A L 04B L BC L 04S4 X S6 Y S6 G 4 G 6 P Y P J S4 单位 r/min mm N mm kgm 2 方案 Ⅰ 60 380 110 540 0.25 L 04B 0.5 L 04B 240 50 200 700 7000 80 1.1

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教学设计

本节选自人教版高中物理教材第四章第2节《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牛顿第二定律是动力学的核心规律,是本章重点和中心内容,而探究加速度与力和质量的关系是学习下一节的重要铺垫。教材中实验的基本思路是采用控制变量法。本实验要测量的物理量有质量、加速度和外力。测量质量用天平,需要研究的是怎样测量加速度和外力。 (1)测量加速度的方案:①方法1:小车做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直接测量小车移动的位移x和发生这段位移所用的时间t,a=2x/t2计算出加速度a。 ②方法2:将打点计时器的纸带连在小车上,根据纸带上打出的点来测量加速度。 ③方法3:让两个做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运动时间t相等,那么由 a=2x/t2可知,它们的位移之比就等于加速度之比。 (2)提供并且测量物体所受的外力的方案:由于我们上述测量加速度的方案只能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所以我们必须给物体提供一个恒定的外力,并且要测量这个外力。但测力有一定困难,还需平衡摩擦,教材的参考案例提供的外力比较容易测量。

4.物理量的测量 本实验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有三个:物体的质量m、物体所受的作用力F和物体运动的加速度a。 (1)质量的测量 质量可以用天平测量。为了改变小车的质量,可以在小车中增减砝码的数量。 (2)加速度的测量 ①方法1:小车做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直接测量小车移动的位移x和发生这段位移所用的时间t,a=2x/t2计算出加速度a。 ②方法2:将打点计时器的纸带连在小车上,根据纸带上打出的点来测量加速度。 ③方法3:让两个做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运动时间t相等,那么由a=2x/t2可知,它们的位移之比就等于加速度之比,即: x 1 x 2= a 1 a 2 这样,测量加速度就转换成测量位移了。 (2)力的测量 现实中,仅受一个力作用的物体几乎不存在,所以实验中作用力F的含义是物体所受的合力。 那么,如何测小车所受合外力F合? 我们通过下面具体实验来说明。 二、实验设计 实验设计1:用阻力补偿法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1.实验器材:小车、打点计时器、纸带、一端带滑轮的长木板、细线、砝码、钩码、刻度尺、天平。 2.实验步骤

汽车侧翻分析分析解析

汽车侧翻分析 在汽车行驶中中,侧翻是其中一种最为严重并且威胁成员安全的事故。侧翻可以定义为能够使车辆绕其纵轴旋转90度或更多以至于车身同地面接触的任何一种操纵。侧翻可以由一个或一系列综合因素产生。它可以发生在平直的水平地面上,并且车辆的侧向加速度达到一定的数值,该数值要超过车辆侧面重量转移到车轮上所抵消的加速度值。 通过有坡度的路面(或无路情况)时由于不平路面的冲击,地面松软或其他障碍物会促使侧向压力提高从而使车辆“失足”。 侧翻过程是一个包括作用在车辆上和车辆里的力的相互作用的复杂过程。侧翻受操纵和高速公路的影响。人们已经通过理论分析以及包括一系列复杂设备的模型实验研究侧翻过程。这个过程很容易通过静态基本结构实验来理解(忽略惯性和滚动平面上的加速度),并且促进发展更加复杂的模型。 1、 刚性汽车的准静态侧翻 汽车侧翻的最基本的机械特性可以通过考查转弯过程中稳定车身的受力均衡性来了解。稳定的车辆是指悬架和轮胎的偏置在分 析中被忽略掉。在转弯操纵中,侧向力作用 在地面上来平衡作用在汽车重心上的侧向 加速度,如图9-2所示。侧向力作用在车 辆上的位置的不同产生一个力矩,该力矩使 车辆向如图所示的外侧侧翻. 为了分析转动情况,假定汽车在稳定状 态以使汽车没有滚动加速度,并且使轮胎如 图所示受力(前轮和后轮)。在很多公路环 境中,它也适合考虑横向坡度。如大家所知 的坡度和道路转弯处汽车外侧比内侧高出 的程度。在分析中,将角度表示为”?”,想 左下的坡度表示正角。这个方向的坡度有助 于平衡侧向加速度。斜坡角度通常情况下很 小,而且角度很小时约有()1cos ,sin ==???。以汽 车接地点为中心的力矩关系为: 02=-+-t zi y Mg t F Mh h Ma ? (9-1) 从式(9-1)我们可以得出a y : h t Mg F h t g a zi y -+=?2 (9-2) 在水平路面上(0=?),没有侧向加速度,方程也成立。此时,内侧车轮载重,F zi ,是车总重的一半。另外通过正确选择坡面角度,可以使F zi 保持在具有侧向加速度的汽车重量的一半.,即通过公式:

牵引力计算书

施工工况:开挖直径4.880m;盾构机拖车净空1.64m×2.3m;管片内外径4.6m-4.0m,宽度1.2m。 1、渣车的选择 根据计算出渣量 式中: D-----------------开挖直径4.880m; B-----------------管片宽度为1.2m; μ-----------------松方系数,一般取1.1~1.8,根 据西深圳地质和施工经验,此系数取1.7; 由于施工中会有过推现象,因此建议使用4节11m3渣车。 2、砂浆车的选择 式中: D s-----------------开挖直径4880mm; D0-----------------管片外径4600mm; B-----------------管片宽度为1.2m; a------------------注浆率1.5。(一般取1.2~1.5, 注浆量为理论空隙量的120~150%)

建议配置6方的砂浆车,避免砂浆溢出。 3、管片车的选择 深圳的管片外径4600mm,管片宽度15200mm,因此选择15T的管片车 4、编组重量重载时重量(容重系数按2.0计算) G2=4×(渣车自重+渣土重量)+2×管片车自重+砂浆车自重 =4×24+3×3+6 =118T 5、机车的选择 机车牵引重量、牵引力和坡度等的关系如下所示: G2=[F/(μ1+μ2)]- G1 G1≥G2(μ1+μ2+a/g) /[μ-(μ1+μ2+a/g)] 其中: G1—机车粘重(kg); G2—牵引重量(kg); μ--许用粘着系数(交流机车:取0.2—0.4,取0.26); μ1--坡道阻力系数(x‰=x/1000); μ2 - 列车运行阻力综合系数,包括滚动阻力系数、轴承摩擦阻力系数、同轴车轮直径差引起的滑动摩擦阻力系数、车轮轮缘在直道或

速度加速度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必修1 第一章第3至5节综合测试 一、选择题 3.一质点做直线运动,在t=t0时刻,位移x>0,速度v>0,加速度a>0,此后a逐渐减小至a=0,则它的() A.速度逐渐减小 B.位移始终为正值,速度变为负值 C.速度的变化越来越慢 D.相同时间的位移越来越小 4.如图2所示为甲、乙两质点的v-t图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rray() A.2秒末它们之间的距离一定为6米 B.质点甲向所选定的正方向运动,质点乙与甲的运动方向相反 C.在相同的时间内,质点甲、乙的位移大小相同,方向相反 D.质点甲、乙的速度相同 5.关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方向和正负值问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加速直线运动中,加速度的方向和初速度的方向相同 B.在减速直线运动中,加速度一定为负值 C.在加速直线运动中,加速度也可能为负值 D.只有规定了正方向,讨论加速度的正负才有意义 三、计算题 7.一质点做单向直线运动,其全程的平均速度为v,前一半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v1,试求该质点后一半时间内的平均速度v2。 (B)卷 一、选择题 1.下列各组选项中的物理量都是矢量的选项是() A.速度、加速度、路程 B.速度、位移、加速度 C.位移、加速度、速率 D.瞬时速度、加速度、时间 2.在110m栏的比赛中,刘翔6s末的速度为9.2m/s,13s末到达终点时的速度为10.4m/s,则他在比赛中的平均速度大小为() A.9.8m/s. B.10.4m/s C.9.2m/s D.8.46m/s 3.甲、乙、丙三个物体同时同地出发做直线运动,它们的位移一时间图象如图4所示。在20s内,它们的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的大小关系是( ) A.平均速度大小相等,平均速率v甲>v乙=v丙 图4

电动车辆牵引力浅析

电动车辆牵引力 1. 牵引力分类 2. 电动牵引车牵引力定义 3. 电动牵引车牵引力测量方法 4. 牵引力的影响因素 5. 牵引力与车辆性能的关系 6. 叉车当作牵引车使用时要考虑的问题 7. 车辆自身运动的驱动力

一、牵引力分类 1. 车辆牵引力(驱动轮轮周牵引力) 2. 挂钩牵引力 二、电动牵引车牵引力定义(JB/T 10751-2007蓄电池牵引车) 1.最大挂钩牵引力:牵引车在平坦、干燥和水平混凝土路面上以 牵引栓的固定高度水平牵引负荷车行驶,当牵引电动机达5min 工作制最大允许电流或调速器过流保护、牵引电机堵转、驱动轮滑转时,作用在固定高度挂钩上的水平拉力。 2.额定挂钩牵引力:牵引车在平坦、干燥和水平混凝土路面上以 牵引栓的固定高度水平牵引负荷车行驶,当牵引电动机达1h工作制额定电流时,作用在固定高度挂钩上的水平拉力。 三、电动牵引车牵引力测量方法(JB/T 10751-2007蓄电池牵引车) 1.最大挂钩牵引力测量:在牵引车和负荷车之间安装拉力传感器, 负荷车挂钩中心离地高度与牵引车挂钩中心离地高度一致,牵引车牵引负荷车行驶,当达到最大稳定车速后用负荷车加载,使牵引车车速平稳下降,直至牵引电动机5min工作制最大允许电流或调速器过流保护、牵引电机堵转、驱动轮滑转,采样该时牵引车挂钩牵引力即为最大挂钩牵引力。 2.额定挂钩牵引力测量:在牵引车和负荷车之间安装拉力传感器, 负荷车挂钩中心离地高度与牵引车挂钩中心离地高度一致,牵引车牵引负荷车行驶,当达到最大稳定车速后用负荷车加载,

使牵引车车速平稳下降,直至牵引电动机工作电流稳定到1h额定工作电流时进行采样。在测试采样过程中,车速应稳定20S 或20m(取两者中时间较长者)。该时牵引车挂钩牵引力即为额定挂钩牵引力。 四、牵引力的影响因素 1.电动机输出扭矩转换到驱动轮轮周上的牵引力 F轮=M*i*η/R 式中:M――牵引电机的输出扭矩 <当M为牵引电机的5min扭矩时,得到电动车辆的最大轮周牵引力;当M为牵引电机的60min扭矩时,得到电动车辆的额定轮周牵引力> i――车辆传动系统总传动比 η――传动效率 R――驱动轮静力半径 2.车辆的粘着力 F粘=Ф*F轮 F粘――车辆的粘着力 Ф――粘着系数 F轮――驱动轮负荷 注:车辆的牵引力为上述两个力(车辆的轮周牵引力和车辆的粘着力)中较小的那个力。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