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历史:诗歌小说与戏剧教案岳麓版必修

历史:诗歌小说与戏剧教案岳麓版必修

历史:诗歌小说与戏剧教案岳麓版必修
历史:诗歌小说与戏剧教案岳麓版必修

第四单元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化第17课诗歌、小说与戏剧教案一课标要求:了解19世纪以来文学的主要成就,认识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影响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识记浪漫主义、现实主义文学著名作家及其代表作,探讨荒诞剧的艺术价值;通过分析拜伦、雪莱、巴尔扎克、托尔斯泰著作的特征,理解文学作品与个人经历、时代背景之间的关系;学生能运用历史唯物主义,主动探究19世纪以来世界文学的主要成就,能简单通过名著来解读历史。

2、过程与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让学生通过鉴赏拜伦、雪莱、巴尔扎克和托尔斯泰等人作品去总结作品产生的背景和文学价值。能运用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等基本历史唯物主义方法分析历史现象;能对各种历史资料概括、比较、整理,做到论从历出、史论结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继承优秀的人类文化遗产,为国家、社会和人类作出自己的贡献;通过对名家名著的了解,培养审美情趣、提升艺术品味、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与人生观。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9世纪以来诗歌、小说、戏剧的主要成就及产生的背景和文学价值。

即知道《唐璜》、《人间喜剧》、《战争与和平》、《等待戈多》,认识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影响。难点:从文学艺术作品中透视历史的发展变化。

四、学情分析

高二学生已有一定的历史知识储备,分析、归纳问题能力、对文学艺术作品的鉴赏能力都比较强。因此在教学注意结合有关拜伦、雪莱、巴尔扎克和托尔斯泰等人及其作品的图片和文字材料。

五、教学策略:问题引导法、讨论法、材料分析法。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让学生通过鉴赏拜伦、雪莱、巴尔扎克和托尔斯泰等人作品去总结作品产生的背景和文学价值。

课时:1课时

六、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提问:“19世纪以来,欧洲的政治、经济、文化都经历了哪些翻天覆地地变化?”结合学生回答指出文学艺术作为现实生活地一面镜子,在18世纪后半叶至19世纪欧洲大革命与大变革的时代背景下,也出现了新的艺术形式和新的内容,更生动的反映了19世纪以后的社会变迁。

学习新课:

一.浪漫主义诗歌(18世纪末~19世纪初)(本课基础内容较简单,线索明了,所以介绍相关背景后,内容让学生结合学案阅读教材,在初步熟悉教材的基础上自主学习,落实基础。请学生说说对拜伦和雪莱的及其作品的了解,分析其诗歌风格的异同。15分钟)

(一)、背景:对现实的失望和不满

——欧洲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高潮年代的产物

(1).矛头指向封建贵族,反对资本主义社会中残存的封建因素

(2).揭露了资产阶级本身所造成的种种罪恶现象,对未来寄予理想,力图从自己的想像中寻找解决社会矛盾的途径

(3).是在人们对启蒙运动“理性王国”的失望,对资产阶级革命中的“自由、平等、博爱”口号的幻灭和对资本主义社会秩序不满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

(二)、代表及作品

1、拜伦(英)

(1)、思想倾向:创作了大量具有民主思想和反叛精神的诗篇

1、激烈抨击封建专制与资本主义社会的丑恶现象

2、塑造出一些追求个人幸福、爱情、自由的人物

(2)、代表作:

1、《恰尔德·哈罗尔德游记》、

2、《唐璜》:被誉为“讽刺现代社会积弊”的百科全书

2、雪莱(英)

(1)、思想倾向

1、将人类的未来寄托于普遍的爱

2、诗中充满幻想和憧憬,体现出一种真正的乐观主义精神

(2)、代表作(《西风颂》)体现乐观精神的浪漫杰作(强调典型句子:“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让学生通过二者作品的欣赏、感悟去理解他俩作品的特点及其文学价)

(三)、影响、意义:

(1)、以卓越的诗歌创作和坚决的实际行动,有力地支持了法国大革命后席卷全欧的资产阶级民族民主运动,为欧洲文坛树立了一面光辉的旗帜

(2)、抨击了封建制度的腐朽和资本主义的丑恶(矛头)

(四)、浪漫主义艺术特点:在政治上反对封建专制,属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的一种意识形态(1)、注重描写人物内心情感,构思奇特,情节跌宕

(2)、充满激情与乐观主义精神

升华思考:拜伦和雪莱有什么共同性和不同性?

※相同点

1、经历相似:都出身英国贵族家庭且教育背景良好,都因写作反当局、反宗教的作品为权贵所不容,先后流亡异国;

2、都是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以渴望斗争、面向未来、崇尚自由和解放的精神为思想特征;

3、都积极参加欧洲的民族解放运动,把诗歌的创作和革命实践联系起来

※不同点

拜伦更具有忧郁的气质,作品常流露出忧郁的情绪,表现对罪恶社会的深刻憎恨和坚定反抗及脱离群众的个人英雄主义的孤独和忧郁

雪莱作品热情洋溢地展现了作者对于胜利的信心和对美好未来的憧憬,鲜明表现了作者在革命运动处于低潮时期的光明、乐观的信念。

二.现实主义文学(19世纪中叶—20世纪初)小说(介绍相关背景后,学生结合学案,阅读教材,自主学习、落实基础知识;引导学生阅读小字部分和方框中的内容,让学生深刻领悟到巴尔扎克对资本主义金钱社会的批判,淋漓尽致地展示了金钱是如何成为主宰一切的力量,如何腐蚀人的灵魂、捉弄人的命运,以及人们对金钱的渴求、追逐和争夺。联系现实社会对学生进行正确金钱观的教育,达到教育的升华;讨论分析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特点。15分钟)

(一)、背景:19世纪五六十年代,随着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以批判现实为主要特征的文学思潮席卷全欧,形成欧洲文学史上的又一个高峰

(1).随着资本主义社会工业革命的开展,社会关系日益复杂,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2).资本主义社会本身存在的种种丑恶现象日益暴露

(二)、代表及作品

1、巴尔扎克(法·作家)

(1)、法国社会的“书记员”:

立意用小说进行社会研究,要使他的作品成为一部完整的历史

(2)、代表作:《人间喜剧》

1、由91部小说组成,刻画了2400多个人物形象

2、展示了19世纪前期整个法国的社会生活

3、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金钱的罪恶,被誉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百科全书”。

4、《欧也妮?葛朗台》是其中最出色的小说。以资产阶级的发迹与封建贵族的没落为“中心图画”,充分描绘了围绕这一阶级变动所引发的整个社会生活的变化,淋漓尽致地展示了金钱如何成为主宰一切的力量,如何腐蚀人的灵魂、捉弄人的命运,以及人们对金钱的渴求、追逐和争夺。

2、托尔斯泰(俄·文学家)

(1)、杰出的现实主义文学家:

(2)、代表作:(《战争与和平》)

描写俄国人民反抗侵略的战争场景,赞扬人民的爱国精神和英雄气概

展现了在战争与和平交替的年代中俄国社会广阔的生活画面,深刻揭示了人性的光辉与阴暗面,具有非凡的艺术成就。

(三)、批判现实主义文学艺术特点:直面社会现实,冷静审视并可可观剖析社会积弊,深刻揭露社会中的黑暗和丑恶现象,对现存的社会秩序进行无情的揭露和强烈的批判,热衷于塑造和赞扬英雄人物和正面人物形象,创作形式以小说为主。

(四)、历史地位、意义

(1)、揭露和鞭挞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矛盾与罪恶(矛头)

(2)、反映资产阶级取代没落贵族的历史过程,描绘出极为广阔的资本主义社会复杂丰富的生活图景

(3)、深刻揭露了资产阶级和封建贵族的腐朽和丑恶的本质

(4)、未指出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和必然趋势

——主张用阶级调和方法改良资本主义社会

(五)、思考与探究:浪漫主义和批判现实主义两种文学潮流的异同点:

1、共同点:都对当时的社会进行了无情的鞭挞和批判

——最大的共同之处则是都对当时社会的黑暗、丑恶现象作了无情的鞭挞和批判。

2、浪漫主义文学:注重发掘人类的感情世界,塑造的人物形象鲜明,具有想象力丰富的构思和跌宕起伏的戏剧情节

3、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则力图真实地表现现实生活,典型地再现社会风情,深入剖析和揭示形形色色的社会矛盾

三.现代荒诞派戏剧(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介绍时代背景,学生阅读教材自主学习,教师提问进行反馈,设问1:贝克特因为《等待戈多》荣获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评语:“他那具有新奇形式的小说和戏剧,使现代人从贫困境地中得到振奋”,其中新奇形式指什么?

设问2:什么是荒诞剧?为什么主题为人生无意义的荒诞剧却能“使现代人从贫困境地中得到振奋”?3:作者为什么要采用如此荒诞的表现手法?以此设问,让学生明白荒诞派戏剧出现的背景。10分钟)(一)、背景:20世纪五六十年代,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和多次经济危机之后,资本主义世界正经受着严重的社会精神危机

(二)、成就:法国贝克特的《等待戈多》

1、内容:两幕剧,故事发生在荒野的路旁,两个流浪汉在焦急地等待戈多

——表现出人类在一个荒诞的宇宙中的尴尬处境

(三)艺术特点:

(1)、以荒诞的主题来表现现代资本主义文明中人们的失望、苦闷和迷惘

(2)、描绘了一幅幅令人心碎的人类受难图画,表现西方荒诞的社会现实和精神危机

(3)、反对戏剧传统、摒弃结构、语言、情节上的逻辑性、连贯性;常用象征、暗喻的方法表达主题;用轻松的喜剧形式表达严肃的悲剧主题

2、影响、地位

(1)、世界戏剧史上一座不可忘却的里程碑,使现代人从贫困境地中得到振奋。,

(2)、1969年贝克特因这部剧作而荣获诺贝尔文学奖

课堂小结:

由学生分组讨论,列表归纳完成教材知识结构。

诗歌、小说与戏剧

第17课诗歌、小说与戏剧 【课标要求】了解19世纪以来文学的主要成就,认识其产生时代背景及影响 【学习目标】了解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现代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主要成就及其主要特点;继承优秀的人类文化遗产,为国家、社会作出贡献。 【重难点】重点: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现代主义文学的特点;无产阶级文学成就难点:文学盛行与当时社会历史条件的关系 【知识梳理】 一、浪漫主义文学——18世纪后半叶至19世纪中叶(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 1、背景:经济: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政治:欧洲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浪潮; 人们对启蒙思想家宣传的“理性王国”的失望 时间:18世纪后半叶——19世纪中叶 2、代表:英国浪漫主义诗人 (1)拜伦:①代表作:叙事长诗和 ②特点:具有和精神,抨击 (2)雪莱:①代表作: ②特点:体现一种真正的精神。 (3)德国海涅《》 (4)法国雨果《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 (5)俄国普希金的《叶普盖尼·奥涅金》 3、特点:想象力丰富,注意通过心理描写揭示人物内心情感世界;关注下层劳动群众;采用 夸张、幻想等手法;体现理想主义;情节跌宕起伏。 二、现实主义文学 (一)批判现实主义的文学杰作 1、背景:随着资本主义制度普遍确立,金钱主义至上,资本主义社会日趋尖锐的矛盾 时间:19世纪30年代——20世纪初 2、代表:法国司汤达的、巴尔扎克的 英国狄更斯的《双城记》《大卫·科波菲尔》 俄罗斯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 (1)《人间喜剧》展示了世纪前期整个法国的社会生活,被誉为“” (2)《战争与和平》描写了 3、特点:注重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深入剖析社会生活的本质,揭 露和批判社会的罪恶;塑造正面人物和英雄人物;创作形式以长篇小说为主(二)无产阶级革命现实主义文学 1、代表作—高尔基的《母亲》:被公认为 2、创作背景:19世纪中叶以后,风起云涌。 3、特点:描写工人阶级的生活和斗争,歌颂不胃强暴、坚持斗争的精神。 三、现代主义文学——荒诞派戏剧——20世纪以来,尤其二战以后 1、背景:和等社会危机的冲击。 时间:20世纪20年代以来 2、典型代表流派——荒诞派戏剧: (1)代表作:爱尔兰的 (2)作品地位:

第17课 诗歌、小说与戏剧

第17课诗歌、小说与戏剧 【课程标准】 了解19世纪以来文学的主要成就,认识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影响。 【教学重点】19世纪以来诗歌、小说、戏剧的主要成就及产生的背景和文学价值。【教学难点】什么是荒诞派、怎样理解《等待戈多》的思想内涵。从文学艺术作品中透视历史的发展变化。 【知识梳理】 一、杰出的浪漫主义文学家——拜伦和雪莱(18世纪中叶——19世纪中叶) 1.背景: (1)18世纪后半叶至19世纪中叶的欧洲,是_________的年代。 (2)革命或改革后欧洲各国没有出现学者们所描绘的美好景象,人们普遍感到失望。 2.代表: (1)拜伦 ①地位:英国诗人。 ②作品:《恰尔德·哈罗尔德游记》和《》,其中后者被成为“” 的百科全书。 ③作品特点:具有和反叛精神,揭露和资本主 义丑恶现象,塑造追求的“拜伦式英雄”。(2)雪莱: ①代表性作品:《》 ②作品特点:充满幻想和憧憬,体现真正的精神。 3.特点: ①表现出“文学上的自由主义”,渴望解放,揭露丑恶现实,憧 憬美好未来,体现追求; ②想象力丰富,意通过描写揭示人物内心情感世界。 ③对寄予深切同情,极富感召力。 【特别提示】浪漫主义文学是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深刻地反映了社会历史现实,它揭示了“一定时期的文学艺术是一定时期社会存在的反映”这一原理。 二、批判现实主义的代表(19世纪中叶——20世纪初) 1、背景: (1)随着的普遍确立,,拜金主义泛滥。 (2)资本主义社会矛盾尖锐,促使人们对社会现实进行冷静、深刻的审视和批判。 2

3、特点:注重 描写,通过真实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剖 析社会问题的 。 4、影响:露被金钱扭曲的丑恶灵魂,抨击社会现实,提供了认识 的镜子。 【特别提示】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特点相当明显,它对于社会人生的思考和批 判是冷静而深刻的,但批判之后对于如何改造社会,如何寻找出路的思考又是不 够的。 三、无产阶级革命文学作品——《母亲》 1、背景:19世纪中叶以后,国际 运动风起云涌。 2、作者:俄罗斯作家 。 3、内容:描写 的生活和斗争,刻画工人阶级坚持斗争的大无畏精 神。 4、地位:是 文学的奠基之作。 四、现代荒诞派戏剧----《等待戈多》 1、现实主义文学: (1)背景: 和 等社会危机的冲击,使人们深深陷入怀疑、 迷惘和苦闷之中。 (2)特点:反 ,反 ,强调作家个人 ,手法夸张怪 诞,渲染人的精神创伤。 (3)影响:给文学艺术领域带来冲击和震撼,丰富了创作理念和手段,促进欧 美文艺的多元发展。 2、荒诞派戏剧: (1)、兴起: 20世纪50—60年代的欧美 (2)、特点:以 描绘人类受难图画。 (3)、代表作: 。 ①作者:法国作家 。 ②地位:是开山之作,也是 ,是世界戏剧史上的一座不可忘 却的里程碑。 【合作探究】 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浪汉在等待一位叫“戈多”的神秘人士的情况,至于戈多是谁,为什么等待,剧 情都没有交代,唯一的主题就是等待,但戈多最终也没出现。剧中两个流浪汉是 被社会挤扁了的“非人”,他们卑微、低贱、肮脏;他们迷离恍惚,浑浑噩噩,没 有自我,也没有尊严,只是胆战心惊地向奴隶主乞讨吃剩的骨头;他们糊涂到连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7课《苏联的经济改革》教案

第17课苏联的经济改革 1.整体设计思路、指导思想及依据的说明 在本课整体设计思路上用以美国的《时代》杂志封面对苏联领导人及苏联改革的追踪报道为线索,跟着《时代》的脚步,重新审视苏联的改革历程。 根据《历史新课程标准》,本人主要运用历史建构主义理论,采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本课采取情境创设和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提高学生自主探究和学习的能力,同时通过创设情境增强课堂的趣味性。 2. 学情分析 本课知识线索清晰,便于学生从整体把握苏联的经济改革,但本课内容理论性强,与政治学科中的计划经济、价值规律等知识联系比较密切,高一年学生还无法从学科渗透的角度运动政治中某些知识来认识历史问题,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这方面的学习和认识。 3. 教材分析 (包括对本课教学内容的教学定位分析;教学内容与结构分析;教学重点、难点) 本课是必修(Ⅱ)第三单元最后一课第18课《苏联的经济改革》,与第15课《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首尾呼应,介绍了苏联从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建立到苏联解体所历经的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具体过程为:俄国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后,世界历史进入了探索社会主义的新时期。苏维埃俄国通过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巩固了新生政权。通过实施新经济政策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最终建立起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但它本身的严重缺点和弊端成为后来苏联经济发展的严重障碍,后几经改革,但积重难返,收效不大,苏联模式失败。本课即苏联三个主要领导人的改革: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这三大改革起到了承上的作用。苏联的经济改革也为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中摆脱苏联模式的影响,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因此,这三大改革也起到了启下的作用。 教学重点赫鲁晓夫改革 教学难点认识赫鲁晓夫改革与勃列日涅夫改革的本质特征 4. 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能力: (1)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经济和政治改革的内容、结果和影响。

第17课诗歌小说与戏剧

青州三中高二历史导学案编号:17 教学课题课型主备教师把关教师使用教师使用时间、班级第17课诗歌、小说与戏剧新授李学顺高二历史组高二级部高二级部 学习目标了解19世纪以来文学的主要成就,认识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影响 学习重点19世纪以来诗歌、小说、戏剧的主 要成就及产生的背景和文学价值。学习难点从文学艺术作品中透视历史的发展变化。 教学过程 预习学案 (一)自学指导: 一.浪漫主义诗歌: 1、背景:对现实的失望和不满(★记忆) 18世纪后半叶至19世纪中叶,_________相继成功后的欧洲各国并没有出现启蒙学者所描绘的___、___、___、___的美好景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________的社会现象,使人们普遍感到失望。 2、特点:(1)浪漫主义作家表现出“______________”,他们渴望冲破阻碍____的思想藩篱,在揭露_______的同时,憧憬着____,体现了_____的追寻。 (2)浪漫主义作家想象力丰富,注意通过_____揭示________。 3、代表及作品: (1)拜伦:A、思想倾向:创作了大量具有_______和_______的诗篇 ①、激烈抨击________与_________的丑恶现象 ②、塑造出一些追求_____、______、_____的人物 B、代表作:①《____________》 ②《_____》:被誉为“”的百科全书 (2)雪莱:A、思想倾向:①将人类的未来寄托于 ②、诗中充满,体现出一种真正的 B、代表作(《》)体现乐观精神的浪漫杰作 4、评价:他们的作品对_____寄予深切同情,尽管用_________去改变世界的愿望流于空幻,但却极富_____,给人以巨大的鼓舞。(★记忆) 二、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1、背景:随着___________普遍确立,冷酷无情的______成为衡量一切事物的最高准绳。________日趋尖锐的矛盾,促使人们对社会现实进行冷静、深刻的审视与批判,在文学领域中也兴起了批判现实主义的潮流。(★记忆) 2、代表及作品 (1)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是法国司汤达的《_______》、巴尔扎克的《______》、英国狄更斯的《_______》和俄罗斯托尔斯泰的《_________》。 A、巴尔扎克:代表作:《》 ①展示了前期整个法国的社会生活 ②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金钱的罪恶,被誉为“”。 B、托尔斯泰:代表作:(《》描写俄国人民的战争场景,赞扬人民的爱国精神和英雄气概。 3、特点:注重________,通过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__________,剖析___________。 4、意义:作品揭露_____________格外犀利,抨击___________更具震撼力,提供了____________,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记忆)教学设计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7课《新航路的开辟》教案

《新航路的开辟》教案 名师说课 课程标准分析 本课的课标要求是概述迪亚士、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史实,认识地理大发现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15世纪末开始,西欧国家陆续开辟通往世界各地的新航路,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西欧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同时打破了世界相对隔绝的状态,世界真正开始融合为一个整体。 学情分析 本课内容在初中教材中讲述较详细,学生有一定的学习基础,且本课内容涉及航海家们的探险活动,学生较有兴趣。本课在本单元中的地位相当重要,起着承上届下的过渡衔接作用,必须引导学生学好。 教学方法 1.课前发给学生该课学案,让学生带着问题自主探究教材,做好预习工作,同时课上学习更有针对性,目标更明确。 2.让学生课下自制新航路开辟动态示意图,通过课上演示,使学生更形象直观地感受到新航路开辟过程的艰险,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效果,同时使学生记住新航路开辟的主要航线。 3.教师可通过设问提出问题,学生课堂阅读、讨论、探究;教师再适当补充史料,点拨释疑,归纳升华。课堂小结可采用表格旧类、图示归纳的方式提炼重要知识点,从而形成知识网络,便于学生记忆和理解。 学习方法 1.学生先根据学案预习教材,搜集航海家探险的故事和图片资料等相关资料,以便课上交流。 2.利用学生用多媒体制作的新航路开辟的动态演示图,让学生分组介绍四位航海家航海的历程。 3.利用老师补充的资料,比较郑和下西洋与新航路开辟的异同。 4.通过讨论、辩论的方式,引导学生正确评价新航路开辟的积极与消极影响,培养学生辩证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新航路开辟的原因、过程及影响。 2.掌握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组讨论,师生合作探究,及时发现问题,并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 2.对于新航路开辟的原因,通过谈话法教学,在谈话中使学生能够掌握开辟新航路的目的和条件等知识。 3.对于新航路开辟的过程,要求学生通过读书法,理清新航路开辟的路线以及相关材料,提高学生阅读史料的能力以及获取有效信息并利用有效信息的能力。 4.通过探究、讨论新航路开辟的影响,以及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的概况,学生能够正确评价新航路开辟的积极意义和殖民主义的罪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新航路的开辟将世界连到一起,世界市场初步形成,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 2.通过对新航路开辟的学习,学习西欧航海家们不畏艰难,勇于开拓进取的人文主义精神。 重难点分析 重点 新航路开辟的原因、条件和过程。 难点 地理大发现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社会背景 教师用多媒体显示材料,通过材料让学生分析新航路开辟的原因有哪些。 多媒体课件显示: 材料一(南海中)共有7459座岛……亦有调味香料,种类甚多。例如胡椒.色白如雪,产额甚巨,即在此类岛屿也。由是其中一切富源,或为黄金宝石,或为一切种类香料,多至不可思议。

2017 2018历史岳麓版必修3第17课诗歌小说与戏剧作业1

一、选择题 1.“湖畔派”是出现在18-19 世纪英国的一个诗歌流派,他们的诗作一般远离社会斗争,讴歌宗法式的农村生活或自然风景;常通过缅怀中古时代的“纯朴”来否定丑恶的城市文明。从其创作的内容理解,下列作品和其不属于同一风格的是( ) A .《西风颂》 B .《唐璜》 C.《战争与和平》 D .《巴黎圣母院》 解析:选C。根据所学知识和对“湖畔派”的诗作内容分析,该派别应该属于浪漫主义 文学的流派。A、B、D 都属于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品,只有 C 选项是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的代表作品。 2. 英国诗人雪莱在脍炙人口的诗篇《西风颂》中,豪迈地预言:“西风啊,如果冬天 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恩格斯赞美他是“天才的预言家” 。对这句名言的正确理解是( ) A ?它反映了一种自然现象,冬天来后,春天不久也将到来 B ?与“失败是成功之母”意思相近,在经历失败的冬天后,成功的春天也到来了 C.相信丑恶的现实总会转瞬即逝,真、善、美会永存 D ?在经历了资本主义社会后,社会主义社会一定会到来 解析:选C。作为浪漫主义的代表人物,雪莱设想自己是新世界的传播者、歌颂者、号 召者,他以美丽的语言、丰富的想象描绘了这个新世界的绚丽画面,因此恩格斯称他为“天才的预 言家”。 3. 某作家声称:“我所创造的形象,有许多都是从人类心灵活动,或是它们表现在外 面的行为中吸取来的。”他要使“读者们细致的头脑里,记住一些高尚美丽的理想”。下列作品中,与此艺术风格相一致的是( ) A. 《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B. 《格尔尼卡》 C.《恰尔德哈罗德游记》 D .《老人与海》 解析:选C。本题考查浪漫主义文学。浪漫主义文学不再刻意突出人的理性,而是深入发掘人类的感情世界,与材料中“从人类心灵活动……吸取来的”相对应。浪漫主义文学追求自由平等,弘扬真、善、美,对应材料“记住一些高尚美丽的理想”,故选C;A 是现实主义作品,排除,B、D 是现代主义作品,排除。 4. 雨果在赞扬某位文学家时说:“他的所有作品仅仅形成了一部书,一部有生命的、光亮的、深刻的书,我们在这里看见我们的整个现代文明的走向,……一部既是观察又是想象的书,这里有大量的真实、亲切、家常、琐碎、粗鄙。”这位文学家是( ) A .雪莱 B .海涅 C.贝克特 D .巴尔扎克 解析:选 D 。本题考查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从材料“这里有大量的真实、亲切、家常、琐碎、粗鄙” 可判断该文学流派为批判现实主义,选择D 项。 5.经历急剧的变革后,他们已不再满足于“借历史题材和异国情调来抒发主观情感”,而是希望通过对社会现实生活“真实、客观和准确的描绘来展现自己的社会理想”。这样一种新的文艺思潮登上历史舞台。下列作品体现这一思潮的是( )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7课《诗歌、小说与戏剧》教案

《诗歌、小说与戏剧》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识记:浪漫主义、现实主义文学著名作家及代表作。荒诞派戏剧的主要成就。 (2)理解:分析浪漫主义、现实主义文学产生的背景,理解文学作品与社会生活、意识形态与社会存在之间的关系。 (3)运用:探究19世纪以来世界文学主要有哪些成就,并了解它们所产生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去收集、阅读一些文学史的材料,学会对文学作品进行评价,充分发挥自己的见解。掌握个性化学习方法。 (2)充分扩大教学资源,强调从周围生活中取材,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激情,真正做到生活即历史。 (3)了解文学作品的背景和渊源、历史地位和影响,以及这些成就和作品对人类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让学生能以历史眼光去看待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取得的每一点成就。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丰富文学修养,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2)继承优秀的人类文化遗产,为国家、社会与人类做出自己的贡献。以人为本,对学生进行人格、情感教育。 重点与难点 重点 浪漫主义诗歌、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和荒诞派戏剧代表人物、作品及其体现的时代特色。 难点 浪漫主义诗歌、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和荒诞派戏剧兴盛的的背景;《等待戈多》的思想内涵。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西风哟,如果冬天已经来到,春天还会远吗?”这是英国浪漫主义诗人雪莱的佳作《西风颂》诗篇结尾的预言。文学艺术是现买生活的一面镜子,雪莱生活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当时正值资产阶级革命的时代,资产阶级要求个性解放和政治自由,在现实生活中反抗封建专制统治。他用丰富的想象对现实世界进行鞭挞和控诉,热情讴歌了人民争取自由和主的斗争,对未来作了大胆的设想,恩格斯称他为“天才的预家”。 恩格斯为什么高度评价雪莱?这一时期文学上取得了哪成就? 教学过程 新课学习 一、杰出的浪漫主义文学家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本目内容的第一、二自然段,并请同学们分析这两个自然段分别是从哪个方面对浪漫主义文学作的说明。提示:背景及思想倾向。 1.背景及思想倾向 浪漫主义文学的背景简单地说就是,面对启蒙理想的幻灭,文学家们力图从自己的想像中寻找解决社会矛盾的途径,于是,浪漫主义文学思潮产生了。 而教材在阐述浪漫主义的思想倾向时,提到了两个方面:自由主义和个性解放,揭露丑恶现实和憧憬美好未来。 浪漫主义文学表达出对社会现状的强烈不满,其理想诉求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之前的反封建贵族社会的政治思想而来的;与此相应的是对理想世界的积极追求。浪漫主义作家或通过对现实社会的批判,或通过强烈的怀古意识表现对现实社会的强烈不满;强调主观的作用、个人的影响,他们的作品的主题是抒发个人的情感和表达个人的理想,描绘自然景物,抒发作家对大自然的美好感受。浪漫主义作家对现实生活表现出一定的冷漠,但对大自然充满激情,尤其着力描绘自然界中那些不平凡的现象;在表现手法上以尽可能的夸张与强烈的对比为主,追求强烈的艺术效果。它充满着奇特的想像和大胆的夸张,在艺术造和个性表达方面强调自由追求,富有浓郁的抒情性和主:色彩。 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是谁呢?教材中涉及到的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是英国诗人拜伦和雪莱。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点大全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点大全 生产关系(经济体制、国家政策)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一、精耕细作(人们不断更新生产工具、灌溉工具,提高农耕技术和水利技术,使粮食亩产量提高,是中国农业的特点,)(一)农业的起源: 1、原始农业的产生:原始农业是从采集经济向种植经济发展而来的; 2、南稻北粟 3、农业和家畜饲养业的结合: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是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之一。 (二)生产工具、农耕技术、灌溉工具、水利技术的进步: 1、生产工具的进步:原始农业的耕作方式是刀耕火种,主要劳动工具是石斧、骨耜等石器;进入文明时代(商周),主要农业生产工具仍然是耒、耜,但是也出现了青铜农具;春秋战国时期,人们掌握了冶炼铁的技术。 2、农耕技术的发展:春秋后期,牛耕开始出现。唐代曲辕犁。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 3、灌溉工具:翻车和筒车等。 4、水利设施的逐渐完善:春秋战国时期芍陂、都江堰、郑国渠以及西汉的漕渠、白渠等水利工程陆续建成。汉明帝派王景负责治理黄河,西域地区的坎儿井就是其中的代表。 (三)个体小农经济(自耕农经济)的产生: 1、产生:自耕农出现于春秋时期 2、形成原因:根本原因:生产力(铁犁牛耕)的进步。直接原因:私有土地的出现 3、小农经济的特点(评价):①分散性:是一家一户的小生产;②封闭性:相互之间缺少交往和合作,与市场联系少; ③落后性:后期阻碍社会经济发展;④脆弱性:易受天灾、苛政和土地兼并等影响;⑤稳定性:在我国古代长期存在,稳定了社会经济;⑥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4、小农经济(自耕农经济)的地位(影响):封建王朝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二、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一)废井田,开阡陌 1、原始社会:土地属于公所有 2、商周:土地归国家所有,实行井田制。 3、战国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以法律形式确立土地私有制。其有三种形式:君主私有土地、地主私有土地(最主要)和自耕农私有土地。土地私有制存在问题:土地兼并严重影响了国家的赋税收入,引起社会的动荡不安。不能解决土地兼并的根本原因是:土地私有制。 (二)租佃关系(地主与佃农) 过程:由战国,随着私有土地而产生,到明清:普及全国,取代自耕农,成为农村经济的主要形式。 趋势:人身依附关系越来越弱。 影响:由于,农民可以获取一部分粮食,所以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稳定农业生产。 三、区域经济和经济重心(粮食产量高)的南移 (一)四大经济区的形成: 1、经济区域的特点:多样性、不平衡。 2、四大经济区:山东、山西(汉代时的经济中心)、江南、龙门碣石以北。 (二)中原人口的三次南迁:两晋之际、中唐的安史之乱后、两宋之际(靖康之变) (三)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1、原因:①中原人口(最主要)的南迁②南方相对稳定③南方蕴涵巨大经济潜力 2、过程:(1)三国两晋南北朝初步开发 (2)中唐后开始超过北方 (3)南宋成为经济重心,“苏湖熟,天下足” 3、影响:经济重心的南移也带来了文化重心的南移。 四、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1、商周青铜器,春秋时期发明了冶炼生铁和钢的技术汉代开始用煤作燃料,并用于冶铁,北宋普遍流行。南宋末年,开始用焦碳炼铁 2、唐代发明了缂丝技术元代:黄道婆推广先进的棉纺织技术,发明了脚踏三锭纺车明代后期:棉布成为广大人民的主要衣料 3、制陶技术:陶器的发明是新石器时代手工业中最重要的成就。种类有彩陶、黑陶、白陶。 4、制瓷技术 (1)东汉晚期,制瓷技术成熟,烧出了成熟的青瓷。 (2)南北朝时期,成功烧制出白瓷,是制瓷技术上的重大突破; (3)隋唐时期,陶器工艺臻于成熟,瓷窑遍布南北,制瓷业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瓷器成为人们 不可缺少的日常生活用品; (4)宋代,景德镇成为“瓷都”,全国出现了各具特色的地方瓷窑。 (5)元代承前启后,烧成了著名的青花和釉里红,开始进入彩陶生产时期。 (6)明代,创造了斗彩和五彩瓷; (7)清代,在配料的准确、火候的控制等方面要求更为精密,又出现了闻名中外的粉彩和珐琅彩。 影响:至迟从唐朝起,瓷器开始大量出口。瓷器取代丝绸成为中华文明新的象征。

2017 2018历史岳麓版必修3第四单元第17课诗歌小说与戏剧作业2

第 1 页 [随堂检测] 1.恩格斯指出:“和启蒙学者的华美预言比起来,由理性的胜利建立起来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竟是一幅令人极度失望的讽刺画。”这段话描述的历史情境催生了() A.批判现实主义文学B.浪漫主义文学 C.无产阶级革命文学D.现代主义文学 解析:选B。浪漫主义文学产生的背景是当时人们对理性王国的失望,提取有效信息,故B项正确;现代主义文学是在两次大战和经济危机影响下产生的,故D项错误;无产阶级革命文学产生于无产阶级革命,故C项错误;19世纪中期,西欧资本主义普遍确立,拜金主义盛行,社会矛盾日趋尖锐,文学领域中兴起了批判现实主义,故A项错误。 2.英国作家萧伯纳在剧作《人与超人》中有一句名言:“自由意味着责任,这就是多数人害怕自由的缘故。”这表明他() A.具有现实主义的创作风格 B.认为享受自由是人的天性 C.对现实采取了逃避态度 D.采用了浪漫主义的创作手法 解析:选A。“自由意味着责任,这就是多数人害怕自由的缘故”这句话反映了社会上一些人的想法。要自由就要负起相应的责任,这是一种现实主义的创作风格,故排除C、D两项。B项所述与题目无关,排除。本题选A项。 3.下列文学作品中,按照生活的本来样式精确细腻地描写具体场景的是() ①《西游记》②《红楼梦》 ③《人间喜剧》④《等待戈多》 A.①②B.①③ C.②③D.②④ 解析:选C。“按照生活的本来样式精确细腻地描写具体场景”体现的是现实主义的特点。《西游记》属于浪漫主义小说,故①错误;《红楼梦》属于现实主义小说,故②正确;《人间喜剧》属于现实主义小说,故③正确;《等待戈多》属于现代主义荒诞派戏剧,

故④错误,选择C项符合题意。 4.1957年,著名小说《在路上》在美国出版,作者借书中人物之口发问:“……你的道 路是什么,老兄?——乖孩子的路,疯子的路,五彩的路,浪荡子的路,任何的路。到底 第 2 页在什么地方、给什么人,怎么走呢?”下列作品与《在路上》风格一致的 是() A.《西风颂》B.《等待戈多》 C.《人间喜剧》D.《十日谈》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能力。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从时间和创作风格来看,语言风格悖离传统应该属于现代主义文学荒诞派。所以本题正确选项是B。 5.工业革命不仅极大改变了英国和世界的经济面貌,也对人类社会思想和文化产生了深刻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英国历史学家哈孟德夫妇曾对工业革命作过这样的总结:工业革命带来了物质力量的极大发展,也带来了物质力量相伴随着的无穷机遇。然而这次变革并没有能建立起一个更幸福、更合理、更富有自尊心的社会,相反,工业革命使千百万群众身价倍落,而迅速发展出一种一切都为利润牺牲的城市生活方式。正是这种利弊共存的双重特性,激发着那个时代以及后来的人们不断进行探索反思。 ——李宏图等《工业文明的兴盛——16—19世纪的世界史》 阅读材料,简述哈孟德夫妇对工业革命的评价。结合所学,概括指出19世纪上半期,针对工业革命的“弊”,先进人士在社会政治思想和文学领域有哪些探索? 解析:注意问题中的“弊”、政治思想和文学领域的限定词,本问从政治思想和文学领域两个角度分析人们对工业革命弊端的思考与回应,结合马克思主义和浪漫主义文学史实回答。 答案:评价:工业革命推动了社会经济的极大发展;但未能建立公正、合理的理想社会。探索:社会政治思想——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等人提出了空想社会主义理论;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马克思主义。 文学——拜伦、雪莱等人创作了一批浪漫主义文学作品,抨击当时的社会现实,积极追寻理想世界。 [课时作业] 一、选择题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2课《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教案

《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教案 名师说课 课程标准分析 本课的课标要求是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探讨影响其变化的因素。中国近代社会处于剧变的历史时期,由于外来文化的传入以及崇洋习气的熏染,近代中国人民的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中西合璧,不土不洋也就成为这一时期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突出特征。 学情分析 相对于其他专题来讲,这一专题的内容是学生比较熟悉的。其中的一些变化就发生在我们身边,而对那些过去时间相对较长的事情,我们也大都能通过一些相关的影视作品和其他资料有所了解。因此本专题的学习,易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探究的愿望也相对较强。对于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只要注意引导,层层剖析,比较容易得出结论。 教学方法 1.让学生课前收集有关近代服饰、饮食、住宅及风俗方面的图片及资料,以备课堂互相展示。 2.本课知识点虽然比较多,但脉络清晰,可采用教师讲解和学生阅读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图片与资料,注重创造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引导学生对近代社会生活演变进行分析讨论,提高学生概括、归纳历史知识和辩证思维的能力,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学习方法 1.在课堂上展示课前自己准备的图片资料,并说明展示图片的目的,告诉同学们这是近代社会生活哪一方面的变迁,并分析变迁的原因。在学生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切身感受到东西方文化的激情碰撞与中国近代化的密切关系,认识到工业文明对近现代中国全方位深层次的冲击以及中西价值观的差异,引导同学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充分利用老师展示的多媒体资料和教师设置的问题,结合教材内容进行自主探究与相互讨论,分析近现代人们在衣、食、住、风俗等方面发生变化的原

历史:诗歌小说与戏剧教案岳麓版必修

第四单元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化第17课诗歌、小说与戏剧教案一课标要求:了解19世纪以来文学的主要成就,认识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影响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识记浪漫主义、现实主义文学著名作家及其代表作,探讨荒诞剧的艺术价值;通过分析拜伦、雪莱、巴尔扎克、托尔斯泰著作的特征,理解文学作品与个人经历、时代背景之间的关系;学生能运用历史唯物主义,主动探究19世纪以来世界文学的主要成就,能简单通过名著来解读历史。 2、过程与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让学生通过鉴赏拜伦、雪莱、巴尔扎克和托尔斯泰等人作品去总结作品产生的背景和文学价值。能运用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等基本历史唯物主义方法分析历史现象;能对各种历史资料概括、比较、整理,做到论从历出、史论结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继承优秀的人类文化遗产,为国家、社会和人类作出自己的贡献;通过对名家名著的了解,培养审美情趣、提升艺术品味、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与人生观。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9世纪以来诗歌、小说、戏剧的主要成就及产生的背景和文学价值。 即知道《唐璜》、《人间喜剧》、《战争与和平》、《等待戈多》,认识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影响。难点:从文学艺术作品中透视历史的发展变化。 四、学情分析 高二学生已有一定的历史知识储备,分析、归纳问题能力、对文学艺术作品的鉴赏能力都比较强。因此在教学注意结合有关拜伦、雪莱、巴尔扎克和托尔斯泰等人及其作品的图片和文字材料。 五、教学策略:问题引导法、讨论法、材料分析法。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让学生通过鉴赏拜伦、雪莱、巴尔扎克和托尔斯泰等人作品去总结作品产生的背景和文学价值。 课时:1课时

六、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提问:“19世纪以来,欧洲的政治、经济、文化都经历了哪些翻天覆地地变化?”结合学生回答指出文学艺术作为现实生活地一面镜子,在18世纪后半叶至19世纪欧洲大革命与大变革的时代背景下,也出现了新的艺术形式和新的内容,更生动的反映了19世纪以后的社会变迁。 学习新课: 一.浪漫主义诗歌(18世纪末~19世纪初)(本课基础内容较简单,线索明了,所以介绍相关背景后,内容让学生结合学案阅读教材,在初步熟悉教材的基础上自主学习,落实基础。请学生说说对拜伦和雪莱的及其作品的了解,分析其诗歌风格的异同。15分钟) (一)、背景:对现实的失望和不满 ——欧洲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高潮年代的产物 (1).矛头指向封建贵族,反对资本主义社会中残存的封建因素 (2).揭露了资产阶级本身所造成的种种罪恶现象,对未来寄予理想,力图从自己的想像中寻找解决社会矛盾的途径 (3).是在人们对启蒙运动“理性王国”的失望,对资产阶级革命中的“自由、平等、博爱”口号的幻灭和对资本主义社会秩序不满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 (二)、代表及作品 1、拜伦(英) (1)、思想倾向:创作了大量具有民主思想和反叛精神的诗篇 1、激烈抨击封建专制与资本主义社会的丑恶现象 2、塑造出一些追求个人幸福、爱情、自由的人物 (2)、代表作:

诗歌小说散文戏剧常识

诗歌小说散文戏剧常识 导读:1、诗歌 诗歌,是一切文学作品的开路先锋。是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最凝练、形象地反映生活,富于想象,构思精巧,有一定的节奏、韵律,常根据节奏和音顿分行排列的一种文学体裁。诗歌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体裁,不仅由于它在内容上是用高度精练的语言来抒发丰富的思想感情,而且在于它的表现形式既有别于其他一切文体,同时又随着时代的前进而不断发展、变化:从原始歌谣的不定型,发展到四言、五言、七言诗基本定型,又发展到宋、元的词和曲,以至于今天的新体诗。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这种发展变化是相当大的,是很值得我们注意的。 (1)乐府 乐府原指朝廷所设置的音乐机构。它的任务,一是将文人歌功颂德的诗歌制成曲谱,制作、演奏新的歌舞新的歌舞;二是采集民间歌谣,陪上音乐演唱;三是训练演奏人员和歌手。以供郊祀、饮宴、游观娱乐的需要。后来,把乐府机构所采集、创作的歌辞,统称为“乐府诗”,或简称为“乐府”。这样一来,“乐府”一词就由专业机关而变成诗歌的名称了。最早的乐府诗是配乐歌唱的,后来文人仿照这种体裁创作的乐府诗,不管配不配乐,都一律称之为“乐府”。 (2)歌行 歌行是古体诗的一种。汉魏南北朝乐府诗多用歌、行、曲、引、

叹、吟、怨、弄、操等,其中以用“歌”、“行”为最多,逐渐合称为一种诗体名。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常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等古体,篇幅长短不一。 (3)古体诗 古体诗有两种含义。一指诗体名,也称为古诗、古风。与唐以后兴起的近体诗(格律诗)相对应。其表现形式有三言、四言、五言、六言、七言及杂言多种,且不讲究对仗、平仄等格律,用韵也较为自由且可换韵。在多种体式中,以五言、七言为多。二是对于古体诗歌的泛称。又,南北朝时称汉魏无名氏的诗为古诗。 (4)近体诗 近体诗也称“今体诗”、“律诗”。是唐代以后的.律诗和绝句的通称。近体诗篇有定句,句有定字,讲究平仄,双句压韵,首句可压可不压(五言仄起式首句不用韵)。律诗除首联尾联外,中间两联(颔联、颈联)还要求对仗。“今体诗”一名是唐人为区别以前的诗体而采用的说法,为后人沿用,现代则多称为格律诗。 (5)四言诗 四言诗指全篇每句四字或以四字为主的诗体。四言诗在殷商时代形成,是我国古代诗歌总最早形成的诗体。四言诗(这里主要就《诗经》而言)在我国的诗歌发展史上有其特殊功绩。除了语言的准确精练而外,赋、比、兴的运用,开创了我国诗歌“形象思维”的先河。东汉以后,“文繁而意少”的四言诗逐渐衰微,为民间新兴的杂言、

岳麓版历史必修二第11课教案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Ⅱ经济成长历程 第11课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教学设计 三水中学历史科组何丽珊 一、教学背景: (一)设计理念 突显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在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主探究精神。通过由史及论的思路,使学生养成“论从史出”的历史思维。也注重历史与现实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更注重以历史知识为载体,及时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二)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岳麓版教材第二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中的内容,学习本课实际上是学习工业文明对中国的冲击的重要内容。第一目“中国民族工业的‘黄金时期’”,重点介绍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和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民族工业发展的原因、表现和特点。第二目“日伪政权对沦陷区经济的破坏”,介绍了日伪政权破坏沦陷区经济的政策、措施及其对民族工业发展带来的危害。第三目“三座大山重压下的民族资本”,主要阐述了外国资本和官僚资本对民族工业的侵蚀、排挤和打击。 本课三目内容阐述了民国时期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史实,且从中分析总结出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 本课内容既是前面第10课所学内容的延续,又为后面乃至高中学习做好了铺路搭桥的准备。所以在中国近代史上占重要地位和作用。 (三)学情分析

通过前一课和必修一的学习,学生已经接触过相关知识,所以对本课的背景知识并不陌生。但由于本课内容时间跨度大,涉及历史时期较多,学生掌握起来有点难度。但近年有关民族工业史料增多,较能吸引学生的兴趣,因此通过老师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历史课堂,探求历史知识。效果较佳。 (四)教学目标 课标要求: 1、了解民国时期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主要史实,探讨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 的主要因素。 2、探讨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 的地位和作用。 知识与能力: 1、通过指导学生分析民族工业黄金时期到来的原因、表现和特点;日伪政权对沦陷区经济掠夺的方针、手段及危害;三座大山对民族业的打击;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全面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指导学生概括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几个阶段、发展特征;探讨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订因素,增强学生合作探究能力,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过程与方法: (1)以佛山南海简氏兄弟创办的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在民国时期的发展贯穿全课,真实再现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史料真实,贴近学生生活,调整学生兴趣。 (2)同时通过对史料的分析,培养学生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历史唯物主义思维方式。 (3)设计具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展开互动式讨论,并对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表现及时给予中肯的评价。培养其合作探究能力,加深对历史和现实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认识到我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艰难历程,感受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

第18课诗、小说与戏剧

第18课诗歌、小说与戏剧 课程标准:了解19世纪以来文学的主要成就,认识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影响。 教学流程: 导课:从学生最熟悉的一句话讲起。 投影:“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问:同学们知道这句话是谁说的吗?当你读到这句话时,你最强烈的感受是什么?特别是当你遇到困难的时候,听到这样一句话,你有什么强烈感受? 学生发表见解。(鼓舞、坚强的信心、对未来充满希望) 从这句话中,你能体会到一种什么精神? 结论:乐观主义精神。 了解雪莱吗? 一、浪漫主义诗人——雪莱和拜伦 1、雪莱:出生富豪贵族家庭,他所进的学校也是专为培养贵族子弟而设的,1810进入牛津大学。雪莱对当时由教会所严格控制的大中学教育深感不满,广泛阅读课程以外的书籍,广泛的阅读对雪莱的思想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使他具有追求真理、进步的思想。在牛津大学不过半年,因为散发自己所写的小册子《无神论的必要》而被学校开除。这激怒了他的父亲,家庭从此和他断绝了关系,只保留对他微薄的金钱接济。从此,雪莱就成了被上层社会排挤出去的流浪儿。 雪莱虽然出身贵族,但就是这样一个出身贵族的年轻人,却一直关注英国社会,同情穷苦人民。他在给朋友的信中写到:“我看到了悲惨的景象。工人们处于饥寒中。我们的士兵被派到诺丁汉去了……若果他们是为了去杀死当地任何一个饥民的话,让上天去诅咒他们吧。”他到了爱尔兰的首府都柏林,他写道:“在这以前,我从没有想到人间的悲惨可以达到如此地步。都柏林的穷人确实是最不幸最悲惨的了。在他们那狭小的街上,仿佛有成千人在一起蜷伏着——简直是一堆活人的垃圾。这种情景多么巨烈地震动了我!” 1815年,在生活等各方面的压力下,雪莱的妻子投河自尽,英国法庭剥夺了雪莱对自己两个孩子教养权,迫于压力,他被迫离开祖国。 问题:生活的磨难、坎坷的经历、社会对雪莱的挤压和迫害,这些并没有使雪莱屈服,没有向旧势力妥协,没有因此颓废,而是拿起笔,用诗表达对社会的不满,表达了对明天的向往。 请同学们看他的代表作——《西风颂》。我请一位同学读一下,在他读的时候,同学们都思考:在首诗中,作者表达了一种什么思想?

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化 第17课 诗歌、小说与戏剧作业 岳麓版必修3

第17课诗歌、小说与戏剧 [随堂检测] 1.恩格斯指出:“和启蒙学者的华美预言比起来,由理性的胜利建立起来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竟是一幅令人极度失望的讽刺画。”这段话描述的历史情境催生了( ) A.批判现实主义文学B.浪漫主义文学 C.无产阶级革命文学D.现代主义文学 解析:选B。浪漫主义文学产生的背景是当时人们对理性王国的失望,提取有效信息,故B项正确;现代主义文学是在两次大战和经济危机影响下产生的,故D项错误;无产阶级革命文学产生于无产阶级革命,故C项错误;19世纪中期,西欧资本主义普遍确立,拜金主义盛行,社会矛盾日趋尖锐,文学领域中兴起了批判现实主义,故A项错误。 2.英国作家萧伯纳在剧作《人与超人》中有一句名言:“自由意味着责任,这就是多数人害怕自由的缘故。”这表明他( ) A.具有现实主义的创作风格 B.认为享受自由是人的天性 C.对现实采取了逃避态度 D.采用了浪漫主义的创作手法 解析:选A。“自由意味着责任,这就是多数人害怕自由的缘故”这句话反映了社会上一些人的想法。要自由就要负起相应的责任,这是一种现实主义的创作风格,故排除C、D 两项。B项所述与题目无关,排除。本题选A项。 3.下列文学作品中,按照生活的本来样式精确细腻地描写具体场景的是( ) ①《西游记》②《红楼梦》 ③《人间喜剧》④《等待戈多》 A.①②B.①③ C.②③D.②④ 解析:选C。“按照生活的本来样式精确细腻地描写具体场景”体现的是现实主义的特点。《西游记》属于浪漫主义小说,故①错误;《红楼梦》属于现实主义小说,故②正确;《人间喜剧》属于现实主义小说,故③正确;《等待戈多》属于现代主义荒诞派戏剧,故④错误,选择C项符合题意。 4.1957年,著名小说《在路上》在美国出版,作者借书中人物之口发问:“……你的道路是什么,老兄?——乖孩子的路,疯子的路,五彩的路,浪荡子的路,任何的路。到底在什么地方、给什么人,怎么走呢?”下列作品与《在路上》风格一致的是( ) A.《西风颂》B.《等待戈多》 C.《人间喜剧》D.《十日谈》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能力。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从时间和创作风格来看,语言风格悖离传统应该属于现代主义文学荒诞派。所以本题正确选项是B。 5.工业革命不仅极大改变了英国和世界的经济面貌,也对人类社会思想和文化产生了深刻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英国历史学家哈孟德夫妇曾对工业革命作过这样的总结:工业革命带来了物质力量的极大发展,也带来了物质力量相伴随着的无穷机遇。然而这次变革并没有能建立起一个更幸福、更合理、更富有自尊心的社会,相反,工业革命使千百万群众身价倍落,而迅速发展出一种一切都为利润牺牲的城市生活方式。正是这种利弊共存的双重特性,激发着那个时代

【公开课教案】必修二:第2课《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教学设计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 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识记井田制的特点及其崩溃,理解土地私有制的逐步确立过程;识记土地私有制的发展和表现,理解土地兼并的趋势及危害;识记租佃关系普遍化的历史过程,理解租佃关系普遍化所带来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通自主学习,适当引导,理清古代土地制度的几种形态。材料分析,合作探究,使学生真正理解井田制瓦解的深刻背景。角色扮演,体会土地兼并所带来的危害。 3、情感态度价值观 过对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决定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根本问题,在此基础上了解中国古代社会人们基本的生活状况,从而深化对中国国情的了解。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几种形态。 春秋战国起土地所有制成为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基本形态,大土地使用者通过多种途径,特别是土地兼并获得土地。

难点:土地兼并与租佃关系的普遍化。 租佃关系是土地兼并的必然结果。租佃关系从秦朝产生后,在各朝代不断得到发展。特别是各朝代后期,随着土地兼并的发展、自耕农大量破产,佃户的队伍不断扩大而迅速发展。在其发展过程中,农民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逐步减弱,有利于农民生产积极性的提高,对促进农业生产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发挥了积极作用。

三、教学过程

导入 设计 一、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展示“井”和“田” 这两个字在甲骨文 中的写法,以此抓 住学生的情绪,打 开学生的思路。 组织学生阅读教 材,思考相关的几 个问题:(1)中国 古代土地制度经历 了怎样的变化? (2)井田制是什 么性质的土地制 度?(3)井田制 后来是如何瓦解 的? 展示井田制图片, 思考回答问 题。 学生分组讨 论。 原始社会实行 土地公有制; 商周时期实行 井田制;春秋 以后,井田制 逐步瓦解,封 建土地私有制 逐步建立起 承上启 下。 学生初步 掌握划分 层次、概 括层意的 阅读方法 和获取信 息的能 力。 多媒体导 入图片。 学生合作 学习与教 师讲解相 结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