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推荐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测上学期高二历史同步精品课堂人民必修第三册 含解析

推荐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测上学期高二历史同步精品课堂人民必修第三册 含解析

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单元测试

【满分:100分时间:35分钟】

选择题(每题5分,共60分)

1.“所谓不知《春秋》,不能涉世;不精《老子》《庄子》,不能忘世;不参禅,不能出世。”从中可以看出儒家思想的特点是( )

A.注重以人为本的理念

B.注重研究社会现实

C.注重人与自然的关系

D.重视研究人的前世

【答案】B

【解析】论述儒家思想的著作是《春秋》,题干中信息“不知《春秋》,不能涉世”体现了儒家思想的特点是注重研究社会现实,故选B。

2.孟子发扬孔子开创的儒学,主张涵养“浩然之气”,倡导“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对后世影响极大。孟子这些言论所强调的是( )

A.努力完善个人品德

B.坚持个人独特性格

C.勇于突破礼制束缚

D.敢于反抗专制暴政

【答案】A

【解析】“浩然之气”是指“浩大刚正的精神”,与个人修养有关;“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是指外部因素不能改变个人的意志和情操,还是与个人修养有关;孟子在这里强调的是“个人品德”和“个人修养”的问题,故选A。

3.下面表格为西汉时期董仲舒“天人合一”思想的内容。下列不属于“天人合一”思想的是( )

天人合一思想

形体上人的生理结构与天同类

意识上人的道德情感源自上天

政治上君主权力源自上天赐予

B.“君臣父子夫妇,皆取诸阴阳之道”

C.“天下之昆虫随阳而出入,天下之草木随阳而生落”

D.“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答案】C

【解析】从图表分析,“天人合一”思想讲的是“天”与“人”(或人类社会)的关系;C项说的是“昆虫”、“草木”的生活现象,没有说到“人”,不属于“天人合一”思想,因而C项符合题意;A项与材料中“形体上”一栏对应;B项与“意识上”一栏对应;D项与“政治上”一栏对应。

4.中国古代儒学历经孔子儒学、董仲舒的新儒学和宋明理学三个主要阶段。这三个时期的儒学思想最大的共同特点是( )

A.都被当时统治者所极力尊崇

B.都要求建立有序的社会秩序

C.都宣扬了“君权神授”思想

D.都体现了儒道佛思想的融合

【答案】B

【解析】先秦时孔子的儒学思想并没有得到统治者的认可和尊崇,A项错误;孔子的儒学思想中并没有“君权神授”的内容,C项错误;孔子生活的时代,此时佛教还没有传入中国,更谈不上融合,D项错误。三者却体现了“对于建立有序社会秩序的愿望”,故选B 项。

5.儒家思想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之一,宋朝的程朱理学是新兴的儒学。以下观点中属于程颢、程颐的是( )

A.“为政以德”“节用而爱人”

B.“施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

C.“心即理也”“心外无物”

D.“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

【答案】D

【解析】二程是理学的开创者,确立了理学的最高范畴是“天理”,宣扬“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A、B两项是孔孟儒学的观点,C项是心学的观点,均可排除。

6.下列有关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评述,不恰当的是( )

A.陆王心学与程朱理学有本质区别

B.二者的主要差异在于求“理”的方法不同

C.二者都利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性

D.二者都重气节、品质、责任、使命,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有积极作用

【答案】A

【解析】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虽然在对“理”的认识方面有差别,但二者维护封建统治的本

质是一致的。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都属于唯心主义,前者是客观唯心主义,后者是主观唯心主义。

7.明清时期的思想家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思想观点。下列观点出自王夫之的是( ) A.“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B.“以天下为主,君为客”

C.“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D.“无其器则无其道”“非器则道无所寓”

【答案】D

【解析】A项是李贽的主张;B项是黄宗羲的思想;C项是顾炎武的思想;D项是王夫之有关哲学思想的论述。

8.儒家思想一直处在不断发展中,下列哪项主张具有民主启蒙色彩( )

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B.制天命而用之

C.天人感应,君权神授

D.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答案】D

【解析】本题以儒家思想的发展切入,考查学生分析比较历史问题的能力。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具有民主启蒙色彩”,A项是孟子的主张;B项是荀子的主张;C项是董仲舒的主张,都体现了维护封建统治的思想。D项是黄宗羲的主张,体现了他对君主专制的批判,具有民主启蒙色彩,故D项符合题意。

9.明末清初,出现了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三大进步思想家。他们的思想与传统儒家思想的关系是( )

A.是对传统儒家思想的一种彻底否定

B.完全拘泥于传统儒学的藩篱

C.是对传统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

D.从根本上动摇了儒学思想的主导地位

【答案】C

【解析】儒学发展到理学阶段后,儒家的伦理道德为维护专制统治达到了极致,在这种情况下,三大思想家反对君主专制统治,提倡仁政,本身就是对传统儒家思想的批判与继承。10.王守仁说:“你来看花树,它才存在;你不去看,山中的花树就不存在。”王夫之却说:“浙江有座山,我没有去过那山,就说那山不存在吗?”二者观点的本质区别是( )

A.唯心思想与唯物思想的交锋

B.心学与经世致用思想的交锋

C.不同阶级学术思想的交锋

D.以什么样的方式维护统治的交锋

【答案】A

【解析】王守仁的言论体现了“心外无物”的思想是唯心主义;而王夫子的说法反映了事物的客观存在属于唯物主义,故选A。

11.韩非主张君主专制,黄宗羲抨击君主专制。根据他们各自所处的历史环境,二者在当时( )

A.有利于封建统治

B.阻碍历史进步

C.都是片面的思想

D.都是进步的思想

【答案】D

【解析】韩非身处战国时期,主张君主专制,适应了当时历史的发展潮流;黄宗羲生活在明末清初资本主义萌芽时期,反对君主专制,具有进步意义。故选D项。

12.张载曾庄严宣告“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顾炎武在明清易代之际发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呼吁。二者的相同点是( )

A.强调社会责任感

B.提倡知行合一

C.构建新儒学体系

D.重建伦理秩序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张载的思想与顾炎武的思想均强调了社会责任感。B项是王守仁的观点,C、D与材料无关,故选A。

13.阅读下列材料(20分)

材料一……是以赏莫如厚而信,使民利之;罚莫如重而必,使民畏之;法莫如一而固,使民知之。故主施赏不迁,行诛无赦,誉辅其赏,毁随其罚,则贤不肖俱尽其力矣。

——《韩非子》材料二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董仲舒《春秋繁露》材料三凡天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荼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

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请回答:

(1)三位思想家各处于什么时代?指出其时代特点。(8分)

(2)三则材料反映的政治观点有何不同?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8分)

(3)材料一、二和材料三有什么本质上的差别?为什么会有这种差别?(4分)

【解析】解答本题要注意韩非子、董仲舒和黄宗羲生活的不同时代,他们的思想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答案】(1)战国、西汉、明末清初。战国时期是奴隶制度进一步崩溃、封建制度逐步地形成的时期;西汉时期是封建社会初步发展的时期;明清时期是封建制度的衰落时期。(2)韩非子主张法治。他的思想有利于君主专制统治的建立。董仲舒提出大一统思想,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他的思想有利于君主专制统治的巩固。黄宗羲反对君主专制。他的思想对以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产生过一定的影响。

(3)韩非子、董仲舒的思想是为封建君主专制服务的;黄宗羲的思想体现了反封建的民主思想。主要是由于前者处于封建社会的形成和发展时期,后者处于封建社会的衰落时期。14.阅读下列材料(20分)

材料一哲学家们在晚周(注:春秋战国)时期大动乱的形势下,力图提出稳定社会和安抚人心的原则。

——[美]伯恩斯等《世界文明史》材料二其实儒家思想取得胜利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两汉400余年,它渐渐由孔孟时期的原始儒学衍化为掺杂了诸子思想和古代迷信的庞杂思想体系……与其说儒家思想征服了汉代学者,不如讲是汉代学者改造了儒家思想。

——[美]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材料三三大思想家的政治思想在本质上仍是儒家的模式,但是在这一模式内部注入了时代的气息,是传统与时代、先验与经验的结合。

——黄晓军《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的政治思想》请回答:

(1)根据所学知识,晚周时期儒家学者提出了哪些“稳定社会和安抚人心的原则”?(6分)

(2)如何理解“儒家思想取得胜利”?汉代学者是怎样改造儒家思想的?(8分)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三大思想家为儒学注入了怎样的时代信息?分析这些“时代信息”出现的背景。(6分)

【解析】第(1)问,要注意时间限制条件是晚周时期。材料中“稳定社会和安抚人心的原则”是指春秋战国时期儒家的政治主张,结合所学史实可直接归纳。第(2)问,结合西汉时期董仲舒的新儒学回答即可。第(3)问,主要考查明末清初三大著名思想家的思想内容及时

代背景。

【答案】(1)孔子:仁和礼;为政以德。孟子:仁政;民贵君轻。荀子:仁义、王道;君舟民水。

(2)理解:汉武帝“罢黜百家,推崇儒学”,奠定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改造:董仲舒融合阴阳五行家、道家、法家思想改造儒学,提出“大一统”“天人感应”“三纲五常”等思想。

(3)时代信息:抨击君主专制;倡导经世致用;提出工商皆本。背景: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君主专制达到顶峰,政治腐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