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科教协同建设基础医学研究生大类平台课程群》教学-浙江大学医学院

《科教协同建设基础医学研究生大类平台课程群》教学-浙江大学医学院

《科教协同建设基础医学研究生大类平台课程群》教学-浙江大学医学院
《科教协同建设基础医学研究生大类平台课程群》教学-浙江大学医学院

《科教协同建设基础医学研究生大类平台课程群》

教学成果总结报告

浙江大学医学院医学生物学教学研究中心2017年9月

研究生教学与科学研究的高度融合互动是浙江大学建设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创新人才培养的新定位。作为研究生培养体制重要特征的课程建设与课堂教学是实践科教协同、立德树人理念的关键环节。基础医学是现代医学发展的基石,已成为当前生物医学领域发展最迅猛的前沿学科;然而基础医学的研究生教学长期滞后,教学形式与内容均难以满足创新人才培养的需求。

2012年浙江大学基础医学系依托国家试点学院综合体制改革以及中外合作办学为契机,以培养适应当前医学科技全球化趋势、满足国家健康领域战略需求的复合型创新人才为核心,积极践行科教协同、立德树人理念,开展研究生教学改革。早于2011年年底基础医学系组建多学科交叉的生物医学项目组,2014年发展成为跨课程组的医学生物学教学研究中心,依托机制创新,进一步明确“知识技能并重,视野人文兼顾”的课程教改思路,开展基础医学研究生大类平台课程的建设。首先学院层面积极参与研究生课程教改论证与总体设计,布局“2+1/5+X”研究生平台课程群框架(2门核心通识课+5选1专业基础课+若干门开放课程);教研中心发挥学科交叉优势,承担并重点新建2门核心通识课:医学微观基础为共性理论特征的《分子细胞生物学》和以研究生科研训练与职业发展为共性技能特征的《生物医学研究技能》课程、持续改建其他4门关联的平

台课程群(《分子生物学》、《分子医学》、《高级细胞生物学研讨》和《发育生物学》。

基础医学研究生大类平台课程群建设经过4年来持续教改和不断完善,目前已建立一批具有较高质量呈现科教融合特征的教学新模式;例如启发式建构教学、研究生素质技能训练的情景式教学、模块与个性结合的反转课堂教学方法等,研究生教学质量获得明显提升。值得一提的是,在科教协同促进课堂教学过程中,走上讲堂的科研一线教授和研究生导师践行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科教协同加速研究生素质提升。教研中心的鲁林荣、柯越海、王迪、程洪强等教师所属分子细胞生物学团队(鲁林荣团队)获得2012年浙江大学第一批“五好”导学团队,2013年成立医学院第一个研究生-导师联合党支部,加强立德树育人工作;2014年医学生物学教学研究中心/生物医学教改项目组获得医学院优秀基层教学组织;2014年柯越海、鲁林荣教授分获浙江大学优质教学一等奖、二等奖;此外还有多个教研项目成为省或学校教改课题。2013年伊始,教研中心主要教授参与中外合作教学,一些教学改革经验与成果获得外方认可,在浙江大学国际校区爱丁堡学院的教学组织过程中进一步完善和推广。主要解决教学问题包括:(1)实施研究生的医学微观基础平台课程群总体布局,优化教学师资与资源,改变课程建设滞后,内容重复,课程群缺乏衔接的问题;(2)科研反哺教学,促进科教协同,显著提升教学质量,提高研究生积极性,实施多项课程教改方案,填鸭式、被动式和应付式的学习状态获得改观;(3)科学点亮课堂,秉承立德树人,科研一线教师上讲台,上好课,青年教师积极教学蔚然成风,教学与科研失衡得到遏制,教书育人风气显著提升。

具体教改措施及研究生课堂教学方案总结如下:

(1)依托教研中心组织协调,发挥多学科交叉优势,课程群协同建设

当前医学创新理论和技术不断涌现,以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免疫学和分子病理为主干学科的医学微观基础学科群大融合大交叉的发展态势日臻明显。研究生基础医学前沿课程教学涉及的学科边际日趋模糊,客观上导致研究生课程设置重复,教学内容重叠,而原有课程组学科过细,优质师资与教学资源分布不均衡,关联课程教学缺乏层次与深度,逻辑混乱。面对这些教学问题,2011年前后浙江大学基础医学院召集病理学、分子生物学、免疫学、细胞生物学等学科部分教授组建了生物医学整合课程项目组,开展大类平台课程群的前期调研。2012年项目组率先成立浙江大学医学院首个基层教学组织——医学生物学教学研究中心,来自病理学系柯越海、胡虎、程洪强,免疫学系的鲁林荣、汪洌、王迪,公共卫生学院的许正平,生化学科的周以侹教授共同参与基础医学“2+1/5+X”医学微观基础的课程群建设。平台课程“2+1/5+X”是指2门核心通识课(《医学分子细胞生物学》、《生物医学研究技能》),5选1专业基础课以及若干门开放课程。2012年起教研中心开设以医学微观基础为共性理论特征的《医学分子细胞生物学》;2014年新增以科研训练与职业发展为共性技能特征的《生物医学研究技能》课程。大类平台课程由跨学科的教研中心承担教学,改变既有学科的固化教学内容,同时跨专业的平台课程均有海归青年教授担任主讲,及时将当前医学前沿领域融入课堂教学,重点传授交叉学科和边缘学科的创新突破,弥补固化学科的局限。教研中心目前承担的5门研究生课程和3门本科课程均列为医学院核心课程建设或教改项目,这些课程在师资培训、教学研究、教材教案与试题库建设方面实现了协调与统一,强化各课程的教学体系模块化与逻辑性衔接。课程群

协同建设的优势逐步体现,教学质量显著提升。

(2)开展教学研究,科教协同发展,精心实施研究生课堂教学新模式

研究生是未来医学创新科技的实践者与开拓者,科教协同发展进一步明确了研究生课堂教学必须坚持医学创新理论与提升职业技能训练并重,国际化视野与人文素质教育兼顾。在“2+1/5+X”框架内,2012年以来教研中心针对不同大类平台课程教学特征,建立一套较完整具有研究生特色的课堂教学新方法,其中成效显著并已推广的主要包括:

①医学微观基础平台课的启发式建构教学

浙江大学医学院研究生教育背景差异较大,掌握的基础理论知识参差不齐。一些关键知识点重细节轻整体,碎片化严重,难以形成完整知识体系,缺乏能解决实际科研问题的思维训练。2012年开始,教研中心在开设大类平台课程《分子细胞生物学》,尝试科教协同,引进并实施启发式建构教学模式。通过调研最新版《Molecular Biology of Cell》,将其核心内容“细胞间通讯”及“分子调控网络”形成共性理论,整合到医学微观基础课程群的教学体系,组成全链式教学(“DNA-RNA-蛋白质、转运、胞外微环境-受体-信号网络及-细胞命运选择”),实现“科研”与“教学”体系融合。这种建构式教学有助于帮助研究生将各学科碎片化的知识进行拼接,促使形成的完整的科研思维体系。启发式建构教学不拘泥于细节及知识点的灌输,更多的是引导学生课后自学,根据自己既有知识进行填充式的自我导向阅读。课堂教学重点传授是学术理解关键知识点的逻辑性和必然性,改变以往简单灌输及知识点过细的弊端,用动态、比较思维教学(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取代传统静态、描述性教学方法(是什么?不是什么?)。该

教学方式经几年来在大类平台课程的实践,获得了同学们广泛好评,教学方案获得浙江省2013年高等教育课堂教学改革项目资助,2015年项目结题答辩成果优秀,获验收专家组一致好评,目前该教学法在其他课程教学逐步推广。

②研究生职业素质及技能的情景式教学

职业发展与科研规划是研究生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也是研究生教育显著特征。以往研究生教育重“理论”轻“技能”,往往难以学以致用,学生主动性积极性不足。针对该问题,教研中心依托“2+1/5+X”的教学总体布局,新增平台核心课程《生物医学研究技能》。将研究生科研素质与职业教育列入课堂教学重点环节,同时在教学方法上将以情景式教学全景式植入课程体系,涉及新生入学、师生互动、科研规范、数据规范、文章投稿、学术答辩及职业规划等环节进行重点课堂传授和实践训练,同时主讲教师结合教师自身职业发展等具体案例与学生进行互动研讨,帮助研究生提高职业素质与科研技能,该课程实施2年以来取得了师生广泛好评。

③模块与个性结合的反转课堂教学

反转教学改变传统教学的师生角色,是对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重新编排,提高学生的参与感与主动性,对提高研究生课堂教学效果和启发思维与技能训练都具有很大的帮助。然而医学院研究生来自生物学、医学、药学及公共卫生等不同学科,本科教育背景差异更大,技能训练要求和掌握程度因人而异,如何在大类平台课程因材施教进行差异化教学,同时又能确保整体的教学组织完整性?针对该问题,教研中心通过调研论证,考察了爱丁堡大学和以色列希伯来大学文献讨论课的教学方法,同时借鉴医学本科PBL模式,建立一套适应于研究生平台课程的模块与个性化相结合的反转课堂教学。该方法自2013年开始在研究生《高

级细胞生物学文献讨论》运用,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文献讨论课是反转课堂教学常用方式,然而单纯文献讨论,在研究生课堂讨论往往难以聚焦,参与感与主动性因人而异,我们通过模块化设计,从单纯讨论课拓展到多层次项目设计,包括主题选择、文献调研与选择、文献讨论与专家点评四个环节,层层嵌套,让研究生不仅仅通过文献讨论掌握知识,更主要是通过主动设计与批判教学,培养思辨能力和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形式上,采取集中授课与小班差异化授课相结合,确保教学进度的同时,采取大班与小班化交替教学形式,大班集中授课主要讲解共性理论与技能,同时通过小班(每组10个人)进行反转课堂和批判式讨论,同时根据研究生本科背景不同,进行分组,包括生物组、临床组、公卫组以及全英文组等,每组安排教育背景相近的教师参与小组讨论,实施差异化教学。这种逐步摸索形成的研究生课堂教学形式改变传统授课方式,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3)科研骨干教授担任主讲教师,以科研反哺教学、用科学点亮课堂,呈现科教

协同育人的研究生教育特征

近年来基础医学前沿理论与创新技能发展迅速,研究生课堂教学及时反映的最新进展是提高研究生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针对研究生课堂教学内容陈旧,更新迟缓的教学问题,鼓励近几年引进的海归青年教授、科研一线教师走上讲堂,以科研反哺教学实现课堂教学的科教高质量融合。同时青年教师走上研究生课堂,导学互动,用科学点亮课堂,是践行立德树人的创新型研究生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2012年开始,在学院相关政策引导下,浙江大学基础医学院科研骨干教授积极投身教学,教研中心承担平台课程群建设教授均为近几年海归青年教授,包括

“杰青”鲁林荣教授、“优青”汪洌教授、王迪教授、以及承担973、863以及重点科研项目的许正平、柯越海、周以侹等教授均主动担任研究生平台课程的主讲教师,通过新媒体运用(QQ群、微信群和教学网站)、导师组师生定期学术交流(累计38次)、学院咖啡屋教授面对面、实验室那些事系列研讨等活动,进一步延伸了课堂教学,教室与实验室互动,科研与教学融合。教研中心的教授在这些活动中,秉持立德树人,导学互动、亦师亦友,对研究生科学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很好的激励与引导作用,呈现科教协同,结合育人的研究生教学特征。目前基础医学院海归青年教师积极致力于教书育人蔚然成风,倡导“以科研反哺教学”的科教协同、“用科学点亮课堂”式立德树人,不仅促进了研究生课堂教学水平与质量明显提升,同时促进了研究生生源质量明显提升。研究生为科研主体的科研水平的大幅度提升,2015年基础医学系发表SCI论文均篇影响因子首次突破5.0(累计109篇论文),高水平科研成果逐步彰显,科教融合,互为支撑呈现良好局面。

过4年以来的教学实践,主要教学成果不断完善,呈现一定的推广效果,主要包括机制创新与组织形式、教学方法、研究生人才培养等。跨学科的医学生物学教学研究中心组织和承担主要的教学研究与课堂教改方案,医学生物学教学研究中心是医学院成立的第一个基层教学组织,2014年评为医学院优秀基层教学组织,其组织形式与教学理念在此后成立各基层教学组织由所借鉴。多项教改实践项目获浙江省高校教改项目,目前已有应用于本科教学,启发建构教学、情景教学与反转教学方式等教学方案自2012年开始陆续在浙江大学-爱丁堡大学生物医学3+1课程推广,经过教学实践,获得外方认可,目前已融入浙江大学国际校区的教学。科教协同、立德树人的实践成效获得多方认可,教学团队以及主要成员

获得五好导学团队、优质教学成果奖(一等、二等)、优秀教师等荣誉,《中国教育报》、浙江大学求是新闻等均有报道(详见附件)。

附件目录

附件1:《生物医学研究技能》开课新闻报导

附件2:PMCB学术团队被评为“五好”导学团队

附件3:浙江大学校报电子版报导PMCB学术团队

附件4:PMCB学术团队的定期学术活动

附件5:以色列希伯来大学医学院教授组团参与《高级细胞生物学研讨》教学

(2017)浙江大学医学院拟定教授职务任职条件

(2017)浙江大学医学院拟定教授职务任职条件学科:卫生技术类 (该条件适用于主任医、药、护、技师兼评教授) 任职资格应具有博士学位 职务能力要求具有稳定的研究方向,教学、学术业绩较突出,具有成为所在学科带头人的潜力。 教学: (包括基本课程教学任务、教学质量;学生指导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等)1. 担任教学工作,年均授课时数(含大课理论教学、小讲课、教学查房、PBL教学)达30学时以上,教学评价优良。 2. 至少指导一名硕士研究生毕业。 3. 完成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工作一项(2018年始)。 4. 参加教师培训有关项目(2019年始)。 5. 获得校、学院各项教学荣誉的教师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如优质教学奖、青年教师教学竞赛等)。 成果: (包括学术论文质、量的要求;获奖情况;专利及转化要求、著作等)1. 学术论文质、量的要求 发表SCI论文累计IF大于10.0,且其中至少1篇为《医学部Top期刊》论文或至少2篇IF ≥ 3.0(其中1篇为通讯作者发表)。 2. 获奖情况、专利及转化要求 获省部级二等奖及以上奖项(国家一等奖不计排名,国家二等奖排名前7位,省部一等奖排名前5位、省部二等奖排名前3位)或国家发明专利1项(第一发明人);无奖项和专利则增加SCI论文1篇。 3. 著作 优秀学术著作或教材纳入评审的综合考虑。 项目: (主持国家级、省部级和重大横向等项目的类别、数量及经费等)主持国家级项目2项(其中1项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或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 社会服务: (含校内外服务)获得校、学院各项教学荣誉的教师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 担任全国性学术组织的青年委员及以上、核心期刊编委的,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 注一:①教学工作涵盖本科生、研究生、留学生、住院医师。 ②“出国”、“援疆”、“双下沉”等工作期间可不承担教学工作,其余时段应完成的教学时数按 比例缩减。 注二: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工作是指: ①主持校级或院级教学改革项目1项;或作为主要参与者(前2位)获得厅级教学改革项目1项;或作为主要参与者(前3位)获得省部级教学改革项目1项。 ②作为主要完成者(前3位)获得校级教学成果奖1项;或作为主要完成者(前5位)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1项。

大学校园公共空间改造设计方案 ——以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为例

Design 设计, 2018, 3(2), 44-52 Published Online June 2018 in Hans. https://www.doczj.com/doc/2f16491764.html,/journal/design https://https://www.doczj.com/doc/2f16491764.html,/10.12677/design.2018.32008 Reform Design of Public Space in Zijingang Campus, Zhejiang University Yuan Sun1, Fangyuan Chen1, Wenxuan Sun2 1College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e, Zhejiang University, Hangzhou Zhejiang 2The School of Humanities, Zhejiang University, Hangzhou Zhejiang Received: May 28th, 2018; accepted: Jun. 12th, 2018; published: Jun. 19th, 2018 Abstract In the view of the users of Zijingang Campus of Zhejiang University, the authors probe into the problems and shortcomings of the public space with practical experience, observation and prac-tical needs of daily life and learning. Also, with screening the different scales of the reform object, we try to put forward corresponding solutions, in order to bring students better environment of learning and living. In the case of possible circumstances, the transformation scheme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esults should be promoted. Keywords University Campus, Public Space, Reform Design 大学校园公共空间改造设计方案 ——以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为例 孙源1,陈方圆1,孙文瑄2 1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浙江杭州 2浙江大学人文学院,浙江杭州 收稿日期:2018年5月28日;录用日期:2018年6月12日;发布日期:2018年6月19日 摘要 笔者站在浙大紫金港校区使用者的角度,结合日常生活、学习的实际体验、观察和切实需求,探究大学校园中公共空间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且筛选不同尺度的改造对象,尝试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期以带给同学们更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并在有可能的情况下将改造方案与特色成果加以推广。

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交通路线

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交通路线 飞机: 从杭州萧山国际机场到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 可以乘机场大巴到杭州武林门(约1小时,车费25元)。然后打的直接到紫金港校区(约40元),或乘900路公交车(3元),到机动车辆管理所下车,直走至申花路左转,往前直走约15分钟到紫金港校区。 从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到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 乘机场大巴直接到杭州(约3小时,100元)。从上海浦东机场到杭州黄龙体育中心班次如下:10:30, 12:00, 13:30, 15:30, 17:30, 19:30。到达杭州后打的到紫金港校区(约25元)。 从上海虹桥国际机场到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 乘机场大巴直接到杭州(约2小时,85元)。从上海浦东机场到杭州武林门班次如下:10:30, 12:00, 13:30, 15:00, 16:30, 18:00, 19:30。然后打的直接到紫金港校区(约40元),或乘900路公交车(3元),到机动车辆管理所下车,直走至申花路左转,往前直走约15分钟到紫金港校区。 火车: 杭州城站:可以直接打的(约50元)到紫金港校区,也可乘900路公交车(3元),到机动车辆管理所下车,直走至申花路左转,再走大约15分钟,在路的尽头可以看到紫金港校区。杭州南站:乘Q537到城站转车。 火车东站:可以直接打的(约50元)到紫金港校区,也可乘189路公交车(2元),到古荡换乘89路或817公交车(2元)到紫金港校区。 长途汽车: 汽车南站:可以直接打的(约60元)到紫金港校区,也可乘196路公交车(2元),到濮家新村换乘74路公交车(2元)到紫金港校区。 汽车西站:可以直接打的(约20元)到紫金港校区,也可乘310路公交车(2元),到骆家庄换乘89路或74路公交车(2元)到紫金港校区。 汽车北站:可以直接打的(约30元)到紫金港校区,也可乘637路公交车(2元)直达到紫金港校区。 九堡汽车客运中心:可以直接打的(约50元)到紫金港校区,也可乘B支4区间公交车(4元),到宋江村换乘K10公交车(2元)到紫金港校区,或者换乘B2到虾龙圩下车,往南走第一个路口右拐到紫金港校区。 公交车: 10路/K10路;129路;K74路;K89路;K93路;K97路到“浙大紫金港校区站”

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规划方案

浙江大学在四校合并后,学校规模迅速壮大。随着学科建设的完善,师生日益众多,原有校园逐渐显现出校区分散,教学资源不足的弊端。从2000年起,为打破原有校区的格局、促进实质性融合,学校开始着手进行校园布局调整,逐步将老校区进行置换,建设新校区。在各级政府,部委以及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浙江大学在杭州市区西北部征用土地开始建设紫金港新校区。这是浙江大学发展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牌,对于改善办学条件,加快布局调整,促进学科交叉,深化教学改革,拓宽发展空间,提高综合实力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将为学校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新校区的规划建设分东、西两区分期进行。在东区顺利落成之后,浙江大学面临新的发展机遇。 新的浙江大学成立六年来,已拥有除军事学以外的全部11个学科门类,成为我国学科门类最齐全的综合性大学。我校除拥有108个本科专业外,还拥有225个硕士学位学科、138个博士学位学科、30个博士后流动站、24个国家重点学科、1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重点人文社科研究基地、2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3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及300余个各类研究机构。2002年我校全日制在校本科生达26349人、在校研究生达13826人(其中博士生4233人),另有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2548人、留学生1654人。 我校的总体发展目标是充分发挥多学科交叉的优势,到2017年建校120周年时,把浙江大学建设成为我国高素质创造性人才培养、高水平科学研究和知识创新、高科技辐射和高技术产业化、国际文化学术交流的基地和中心之一,以及教育质量和科研水平稳定地居于国内大学前列,具有显著办学特点和世界先进水平的研究型、综合型、创新型的一流大学。这就需要在空间和时间上促进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流和融合。 因此,逐步规划建设紫金港校区西区被提上日程。值得指出的是:东西区规划并不是平行的,并置的,而是浙江大学在新校区建设之中逐渐摸索,渐进的过程。新校区的建设是项系统的复杂工程,东区规划尝试了很多新理念,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赢得良好评价的同时也暴露了一些问题。而西区规划则是站在东区规划成败的肩膀上重新审视新校区的建设,进一步协调,筹划,从中吸取各种经验和教训,以便在今后的校区建设中更深入地将建设理念贯彻下去,将新校区建设得更好。 一、东区规划的探索 1、概况 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东区位于杭州市西湖区塘北地块,距离杭州城市中心-武林广场约9公里,占地总面积3200亩(213.3公顷),规划建筑总面积107万平方米,概算投资30亿人民币。 用地处于杭州市西溪湿地的边缘地带,南临余杭塘河,北靠留祥路,东面和西面分别为规划中的光明路和紫金港路。用地中水面面积接近总用地的五分之一,具有典型的江南水乡环境特征,自然风光十分优美。 紫金港校区东区建设工程于2000年10月被批准立项。同年11月,开始面向国内外进行规划设计方案招标。2001年9月正式开工,12月主体工程全面开工建设。2002年10月一期工程正式启用,全校一、二年级本科生共1.3万人全部入住。整个东区计划容纳学生2.5万名,其中一期工程规划建筑面积59.2万平方米。包括:公共教学实验楼19.2万平方米、外语教学中心4万平方米、软件网络学院2.8万平方米、风雨操场1.1万平方米、学生公寓16

中心基本情况-浙江大学

中心基本情况-浙江大学 紫金港校区教学用车申请表 申请院系 浙江大学医学院 (盖章)2011年8月31日 联系人 韩魏 联系电话用 车 原 因 临床见习 用 车 日 期 9.7(周三)、9.14(周三)、9.21(周三)、9.28(周三)、10.12(周三)、10.19(周三)、10.26(周三)、11.02(周三) 学生所在院系 医学院临床医学 学生人数 57人 出 发 上车时间 中午12:00 上车地点 紫金港食堂车站 下车地点 见附件 返 回 上车时间 见附件 上车地点 见附件 下车地点 紫金港食堂车站 教务处 审核意见 (盖章)年月日 备注

周次 日期 星期 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 出发 返回 上车 下车 上车 下车 秋1 9.7 周三 13:15--16:00 临床见习:眼科 紫金港食堂车站(中午12:00) 邵逸夫医院大门内(门诊大楼前) 16:00,邵逸夫医院大门内(门诊大楼前) 紫金港食堂车站 浙一医院大门内(门诊大楼前) 16:10,浙一医院大门内(门诊大楼前) 马市街3号门口(浙医二院门诊大楼西对面) 16:15,马市街3号门口(浙医二院门诊大楼西对面)秋2 9.14 周三 13:15--16:00 临床见习:传染病学1 浙一医院大门内(门诊大楼前) 16:00,浙一医院大门内(门诊大楼前) 秋3 9.21 周三 13:15--16:00 临床见习:儿科1 附属儿童医院 16:00,附属儿童医院 秋4 9.28 周三 13:15--16:00 临床见习:骨科 邵逸夫医院大门内(门诊大楼前)

16:00,邵逸夫医院大门内(门诊大楼前) 浙一医院大门内(门诊大楼前) 16:10,浙一医院大门内(门诊大楼前) 马市街3号门口(浙医二院门诊大楼西对面) 16:15,马市街3号门口(浙医二院门诊大楼西对面)秋6 10.12 周三 13:15--16:00 临床见习:普外1 邵逸夫医院大门内(门诊大楼前) 16:00,邵逸夫医院大门内(门诊大楼前) 浙一医院大门内(门诊大楼前) 16:10,浙一医院大门内(门诊大楼前) 马市街3号门口(浙医二院门诊大楼西对面) 16:15,马市街3号门口(浙医二院门诊大楼西对面)秋7 10.19 周三 13:15--16:00 临床见习:传染病学2 浙一医院大门内(门诊大楼前 16:00,浙一医院大门内(门诊大楼前 秋8 10.26 周三 13:15--16:00 临床见习:普外2 邵逸夫医院大门内(门诊大楼前) 16:00,邵逸夫医院大门内(门诊大楼前) 浙一医院大门内(门诊大楼前) 16:10,浙一医院大门内(门诊大楼前) 马市街3号门口(浙医二院门诊大楼西对面) 16:15,马市街3号门口(浙医二院门诊大楼西对面)秋9 11.02 周三 13:15--16:00 临床见习:儿科2 附属儿童医院 16:00,附属儿童医院

Prof.,M.D.,Ph.D.浙江大学基础医学院肿瘤研究中心浙江大学

炎症 Inflammation 董辰方 Prof.,M.D.,Ph.D. 浙江大学基础医学院肿瘤研究中心 浙江大学病理学和病理生理学系 Email: chenfangdong@https://www.doczj.com/doc/2f16491764.html, Personal page:https://www.doczj.com/doc/2f16491764.html,/chenfangdong

第一节概述 一.炎症的概念: 1.炎症是指具有血管系统的活体组织对各种损伤因子的刺 激所发生的一种以防御反应为主的基本病理过程。 2.局部病理变化:变质、渗出、增生。 3.伴一系列全身反应。 4.炎症的意义 炎症是最常见的病理过程 炎症是最重要的保护性反应 炎症反应对机体有不同程度的危害

二、炎症的局部表现和全身反应 (一)局部表现 红(血管扩张充血)、肿(液体渗出)、热(血流快、产热)、痛(胀压、炎症介质)、和功能障碍(组织损伤) (二)全身反应 发热(致热原)、外周血白细胞数量增多——炎症性(感染性)疾病的重要临床指征

二. 炎症的原因: 1. 致炎因子:引起组织和细胞损伤,诱发炎症反应的因素。 2.种类: ???? ?物理性因子:高温、低温、放射性物质、紫外线。 化学性因子:强酸、强碱、代谢产物。 机械性因子:切割伤、挤压伤。 生物性因子:细菌、病毒、支原体、真菌、立壳次体、螺旋体、寄生虫。 免疫反应:体内的超敏反应。

三.炎症的基本病变: ?变质(alteration): 炎症局部组织或细胞发生变性和坏死(肝炎、乙脑等)。?渗出(exudation): 炎症灶血管内的液体、纤维素等蛋白和各种炎症细胞成分通过血管壁进入组织间隙、体腔、体表和粘膜表面的过程。(化脓性阑尾炎) ?增生(proliferation): 炎症局部组织内的细胞增生或再生,使实质细胞(上皮细胞)和间质细胞(巨噬细胞、成纤维细胞、淋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数目增多。(结核)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四医院

招标文件 采购编号:ZSHQ-2015Z17 项目名称: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四医院消防系统维护保养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四医院 二〇一五年十二月

消防系统维护保养公开招标书 根据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四医院消防系统维护保养的要求, 现对我院医疗大楼(包括裙房)、感染楼的消防系统维护保养工程进行公开招标,选定承包人。 1、本项目概况: 1.1项目地点: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四医院(义乌市商城大道N1号); 1.2建筑规模:工程于2014年竣工并投入使用。医疗大楼地下一层,地上十五层(其中裙房地上四层、局部三层、二层),建筑高度60.75米,地上部分建筑面积76065平方米,地下部分建筑面积17546平方米,感染楼为地下一层,地上四层,建筑高度17.8米,建筑面积8416平方米(地下室建筑面积1916平方米)。 1.3招标范围: 医院范围内全部消防系统设施维护保养; 1.4维保内容: A、火灾自动报警及联动控制系统(包括消防广播、消防电话、声光报警、手动 报警按钮、火灾事故照明系统等相关联动控制系统)。 B、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含大空间智能喷水灭火)。 C、消火栓系统(含室外给水系统)。 D、防火分隔(防火卷帘门、挡烟垂壁)。 E、气体灭火系统。 F、厨房灭火系统。 G、防排烟系统。 1.5维保实施方案: (一)JB3208T火灾自动报警联动控制系统 1、每月采用专用检测仪器分批试验探测器、手动报警按钮、声光报警器等的动作显示是否正常。 2、每月对水流指示器、压力开关进行报警功能试验。 3、每月对联动控制设备进行联动试验。

4、每月对备用电源进行一次充放电试验,一次主备电切换试验。 (二)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1、每月检查一次消防系统的水压、水箱水位,确认消防系统的水压、水位是否正常。 2、每月对消防水泵接合器的接口及附件检查,确认所有控制阀门是否处于开启状态。 3、每月对消防水泵接合器的接口及附件检查一次,确认接口是否完好、无渗漏、闷盖齐全。 4、每月对消防水泵作一次启动试运转。 5、每月对湿式报警阀组、控制阀门进行检查,确保正常。运程启停、启泵按钮启停、泵房控制柜启停。 6、每月对泵进行一次启停试验。 7、每月对大空间智能喷水灭火系统的检测。 (三)消防栓系统 1、每季度检查室内消火栓是否漏水,开关是否灵活。 2、每季度对屋面试验栓进行防水试验。 3、每月对泵进行一次启停试验,运程启停、启泵按钮启停、泵房控制柜启停。 (四)防火卷帘系统 1、每季度对防火卷帘门进行一次开启升、停、降试验,检查是否灵活。 2、每季度对卷帘门电机、控制箱进行一次启停试验。 (五)广播系统 1、检查并维护所有喇叭的声音和音质 2、对广播系统及设备的运行情况进行监控,分析运行情况,及时发现并排除故障,如碟机、功放、话筒,检查其工作状态以及发热量等等 (六)防排烟系统 1、每季度检查送风、排烟机房工作环境以及送风机、排烟机、电源控制柜、送风阀、排烟阀等是否处于正常完好状态。 2、每季度手动或自动打开排烟阀、启/停送风机、排烟机查看其性能。

(2017)浙江大学医学院拟定教授职务任职条件

(2017)浙江大学医学院拟定教授职务任职条件 学科:卫生技术类(该条件适用于主任医、药、护、技师兼评教授) 注一:①教学工作涵盖本科生、研究生、留学生、住院医师。 ②“出国”、“援疆”、“双下沉”等工作期间可不承担教学工作,其余时段应完成的教学时数按比 例缩减。 注二: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工作是指: ①主持校级或院级教学改革项目1 项;或作为主要参与者(前2 位)获得厅级教学改革项目1 项;或作为主要参与者(前3 位)获得省部级教学改革项目1 项。 ②作为主要完成者(前3 位)获得校级教学成果奖1项;或作为主要完成者(前5 位)获得省级 教学成果奖1 项。

③在学校人事处核定的期刊或医学教育专业期刊发表教学研究论文 1 篇(通讯作者或第一作者) 注三:教师培训具体条件另行制文。 注四:《医学部Top期刊》中的IF小于3.5的专业Top期刊只适用于该专业教师。注五:国家级项目是指: 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小额资助除外),如为列入重点及以上项目申请书或任务书的项目骨干成员,其本人合同或任务书经费须在50 万元及以上; ②各类国家科技计划项目和课题(包括: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 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 发展计划(863 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科技专项;重大科学研究计划;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等)。如为列入项目申请书或任务书的项目骨干成员,其本人合同或任务 书经费须在50 万元及以上; ③不在上述计划内的国际来源科研项目等特殊情况,将按照个案讨论的方式予以认定。

2017 年)浙江大学医学院拟定副教授职务任职条件学科:卫生技术类(该条件适用于主任医、药、护、技师兼评副教授) 注一:①教学工作涵盖本科生、研究生、留学生、住院医师。 ②“出国”、“援疆”、“双下沉”等工作期间可不承担教学工作,其余时段应完成的教学时数按比 例缩减。 注二: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工作是指: ①主持校级或院级教学改革项目1 项;或作为主要参与者(前2 位)获得厅级教学改革项目1 项;或作为主要参与者(前3 位)获得省部级教学改革项目1 项。 ②作为主要完成者(前3 位)获得校级教学成果奖1项;或作为主要完成者(前5 位)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1 项。 ③在学校人事处核定的期刊或医学教育专业期刊发表教学研究论文 1 篇(通讯作者或第一作者)。

紫金港校区主要文化景点

紫金港校区主要文化景点 竺可桢铜像屹立紫金港 阅读次数:3076 来源:浙大新闻办时间:2007-05-21 22:35:14 5月21日,竺可桢铜像在紫金港校区启真湖畔的学生活动中心楼前落成。浙江大学校长杨卫和绍兴市委书记王永昌、绍兴市副市长郑继伟、竺可桢之子竺

安共同为铜像揭幕。 “竺可桢先生是我国现代科学家、教育家的一面旗帜,气象学界、地理学界的一代宗师,他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杨卫在致辞中高度评价了竺可桢先生的历史功绩,“竺可桢校长一生提倡求是精神,力行求是精神。他在继承学校传统的基础上,大力倡导并亲自实践,发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浙大求是精神,影响了一代代的浙大人”。 杨卫指出,纪念竺可桢校长,就是要弘扬爱国精神,增强服务社会、报效祖国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就是要坚持科学精神,建设优良的校风和学风;就是要把握开放精神,胸怀广阔,视野高远;就是要发扬奋斗精神,开拓创新,刻苦钻研,不负重托,早日把浙江大学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大学。 杨卫向捐赠方绍兴市委、市政府颁发了捐赠证书。王永昌说,竺可桢先生是浙江大学的骄傲,也是绍兴人民的骄傲。能够捐立竺可桢铜像,非常荣幸。 仪式由浙大党委常务副书记陈子辰主持。铜像作者、著名雕塑家潘锡柔和校友、学生代表参加了揭幕仪式。 孔子像在浙大落成 阅读次数:2245 来源:浙大新闻办时间:2007-05-21 17:44:57

5月21日,作为浙江大学建校110周年庆典的一项重要活动,孔子像落成仪式在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举行。浙大发展委员会主席张浚生,香港孔教学院院长汤恩佳,香港孔教学院名誉院长胡棣周,铜像作者、著名雕塑家曹崇恩和浙大党委副书记王玉芝出席仪式并为孔子铜像揭幕。仪式由浙大副校长来茂德主持。 新落成的孔子铜像由香港孔教学院捐赠,铜像高3.3米,底座高1.8米。王玉芝在讲话中说,在浙江大学矗立孔子像,对于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促进人文社会科学在新世纪的繁荣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我们要继承和发扬孔子中庸和谐的崇高境界,践行教书育人的人文精神,进一步提升校园文化内涵,营造良好的校园人文环境。 香港孔教学院院长汤恩佳说,捐赠孔子像,是希望浙大在进行科学文化知识教育的同时,也能利用传统儒家文化的资源,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的优秀素质与民族精神。 来自各地的校友代表和我校师生代表共100余人参加了仪式。

职务人员主要业绩(任现职以来) - 浙江大学医学院

浙江大学申报卫生技术副高级职务人员主要业绩(任现职以来) 医院:邵逸夫医院科室:麻醉科姓名:罗丰性别:女出生年月:1978.11 兼任党政职务:无最后学历及毕业时间:博士研究生2012.6 继续教育:合格 现任专业技术职务及晋升时间:主治医师2006.9 拟升职务:副主任医师 一、临床工作: 每年完成临床工作52 周,其中普通门诊次,专家门诊次,主持查房次,参加院内外会诊15 次。 二、教学工作: 1、共开设课程门,授课时数共计学时。其中必修课门,必修课开课情况如下: 教学年度课程名称授课对象学生数周学时×周数考核情况 2、承担临床教学指导教师工作情况: 教学年度课程名称授课对象学生数周数考核情况 3、协助指导硕士生名(请列出研究生姓名、专业、年级)。 三、科研项目 1、共参加科研项目 3 项,共计科研经费12 万元,其中本人完成8 万元。 2、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项目: (1)省部级及以上项目项 (2)厅局级项目 1 项 项目名称项目来源项目编号经费总额起止年月(起始时间以批文时间为准)p38MAPK信号省教育厅基金Y201121887 1万2011.07- 2013.10 通路对自发性高 血压大鼠切口痛 的影响 3、作为主参(前3名)人员参与项目: (1)省部级及以上项目 1 项 (2)厅局级项目 1 项 项目名称项目来源项目编号经费总额起止年月(同上) 本人排名/总人数①硬膜外复合丙泊酚省自然科学基金Y2110421 8万2011.01- 2013.12 2/7 全凭静脉麻醉对结 肠癌细胞体外增值 与迁移的影响及其 机制探讨 ②Vigileo连续监测省卫生厅基金2011RCA027 3万2011.06- 2013.12 3/5 在腹腔镜及开腹肝 脏手术中应用及对 术中液体治疗指导 意义的对照研究 四、发表论文: 共发表论文 1 篇,其中作为第一、通讯作者按照下列期刊分类列出: (1)被SCI收录论文共 1 篇

浙江大学医学院学位论文答辩文件

关于印发《浙江大学医学院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与学位申请 有关规定》的通知 各系,各办,各附属医院: 为进一步提高医学院研究生教育质量,适应国家经济发展对医疗卫生人才的需求,深入贯彻学院发展的阶段性规划和目标,根据2014年《浙江大学医学院研究生教育改革方案》要求,并经医药学部学位委员会讨论通过,现将《浙江大学医学院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与学位申请有关规定》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浙江大学医学院 2014年11月18日

浙江大学医学院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与学位申请有关规定 (试行) 为规范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工作,保证学位论文答辩和学位授予的质量,根据《浙江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与学位申请实施办法(浙大发研〔2009〕48号)》和《浙江大学博士硕士学位论文隐名评阅暂行办法(浙大发研〔2014〕104号)》的文件精神,对申请授予学位的医学院在读研究生作以下规定: 一、学位论文答辩资格审核 (一)研究生在申请学位论文答辩前,应按培养计划的要求完成各项学习任务,通过全部培养环节,成绩合格。 (二)研究生在攻读学位期间,应取得显著的研究成果,对各学位类型的具体要求如下: 1. 科学学位博士研究生应达到以下任一条件 (1)以第一作者在列入SCI、SSCI收录的学术期刊上发表(含录用)与学位论文有关的学术论文至少1篇(要求IF≧3.0,或两篇总分≧3.0,或1篇医学院TOP期刊,或1篇JCR Q1区杂志)。 (2)以共同第一作者排序第二在IF≧5.0的学术期刊上发表(含录用)与学位论文有关的学术论文1篇。 (3)以共同第一作者排序第三在IF≧10.0的学术期刊上发表(含录用)与学位论文有关的学术论文1篇。 (4)已获得国家级科研成果奖或获得署名在第1-4位的省部级一等科技成果奖或署名在第1-2位的省部级二等科技成果奖。 2. 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应达到以下任一条件 (1)以第一作者在列入SCI、SSCI收录的学术期刊上发表(含录用)与学位论文有关的学术论文至少1篇(要求IF≧1.0)。 (2)以共同第一作者排序第二在IF≧3.0的学术期刊上发表(含录用)与学位论文有关学术论文1篇。

空白校园_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规划设计反思_朱怿

ARCHITECTURAL JOURNAL 建筑学报校园规划 CAMPUS PLANNING 12 空白校园 —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规划设计反思 朱怿 作者单位:浙江工业大学建筑系(杭州,310014) 收稿日期:2010-12-21 摘要/从城市发展和与周边区域融合的角度对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进行了剖析和反思,对如何完善大学校园规划设计提出建议。关键词/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 城市规划 城市设计 场景设计 A B S T R A C T / F r o m a n g l e o f u r b a n development and integration of campus and surroundings, this paper gives analysis and reflection on Zhejiang University Zijingang campus planning. It gives some proposals to better campus planning and design. KEY WORDS/ Zhejiang University Zijingang campus, city planning, urban design, scene design 进入21世纪,中国迈入了一个城市快速发展的历史阶段,高等学校的扩建和新建是城市扩张的重要内容之一。始于2000年的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建设是新校园建设初期发展的重要案例之一,在国内具有广泛影响。其后十年, 新校园建设呈席卷全国之势。这些新校园占地广阔,投资巨大,对未来的区域和城市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在这个大建设的年代,我们有必要对各个层次、各个方面的城市建设内容进行反思,总结经验,从而为未来的发展指明方向。 1 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东区)建设回顾 1998年9月,根据教育部的安排,由浙江大学、杭州大学、浙江医科大学及浙江农业大学合并而成的新浙江大学宣告成立。合并后,学校规模迅速扩大,师生日益增多,原有校园逐渐显现校区分散、教学资源不足的弊端。从2000年起,为了打破原有校区格局,促进实质性融合,浙大开始着手建设新校区。新校区选址于杭州市区西北部,分为东、西两区,其中东区作为首期建设用地,占地面积3200亩(约2.13k m 2),规划建筑总面积130万m 2。工程于2000年11月面向国内外进行规划设计方案招标。在随后的评选中,由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提供的规划设计方案中标。方案所确立的环型道路系统、中央水景轴在实施中得到保留,而东、西分置的教学、住宿区则变成南、北分区,相对分散的运动区被集中于场地的西北部(图1)。目前,紫金港校区东区已基本建成,超过2.5万学生入驻其中。 2 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校园空间体验 对于紫金港校区的规划和建设,在专业内的杂志上常常能看到一些好评;然而从现场体验和众多实际使用者的评述看,却是诟病良多,这些不足可以概括为: 2.1 校区周边缺乏城市感 仅仅10多年前,紫金港校区所在区域还是一片湿地和稻田。今天,当年的郊区已成为人口密集的城市新区,众多高楼拔地而起,学校、住宅区、商场、写字楼坐落其中。然而,在这个闻名全国的校区周围,却体验不出应有的城市感。 所谓“城市感”,可以简单地理解为一种“人气”。有人气的地方充满了各类人群和人的活动。紫金港校区地幅巨大,且为一次性整体出让。规划部门除了在场地边界划出了城市主干路之外,对于场地区域的城市形态、交通组 织、建设规模均没有作出具体要求,也没有考虑以城市支路对地块进行细分。在新校区周边,宽阔的道路、疾速的车流阻断了校园与周边区域的联系,而缺乏城市支路既给校园的出入交通带来不便,也不利于疏解城市交通。城市道路碰到校园边界,大都无法延伸,形成丁字路(图2)。除了地块封闭外,缺乏城市感的另外一个原因是界面缺失。由于土地利用的奢侈化,使得建筑的选址和定位缺乏依据,临路的建筑基本不考虑形成街道界面,而是大幅度后退道路,中间还隔以宽阔的绿化带。城市支路和建筑界面的缺失,使得各类商业和服务业找不到赖以生存的街道界面,导致整个区域呈现出封闭、冷漠的感觉。 校园周边缺乏城市感,是国内众多“大院式”大学所共有的特征。同样具有代表性的还有占地3k m 2的北京大学和4k m 2的清华大学。这些校园内部或繁花似锦,或小桥流水,然而周边城市环境却乏善可陈,常常是交通拥堵,服务不便。这些乱象的一个重要根源,就在于与城市隔阂的、巨大的封闭地块。 根据北京市新的规划,未来一条东西向的道路将穿过清华大学校园。这其实是大学的区域结构阻碍城市发展而被迫做出的调整。据说对于要不要将城市公共交通引入校园,在清华大学内有过激烈的讨论。从城市的层面看,这其实是一个很简单的判断。国外众多的大学都是

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留学生公寓(一期)

杭州国际商贸城单元丰收湖景观工程(江干区范围)项目环 境影响评价报告表简写本 一、建设单位情况 建设单位:杭州(九乔)国际商贸城江干区块建设指挥部办公室 通讯地址:杭海路与艮山西路交叉口牛田社区办公楼5楼 二、环评单位情况 单位名称:浙江大学 单位所在地:杭州市西湖区余杭塘路388号环境与资源学院 三、项目建设情况 项目名称:杭州国际商贸城单元丰收湖景观工程(江干区范围)项目。 项目建设地:江干区九堡国际商贸城区块,胜稼北路以南,杭海路以西,九恒路以北。 行业类别:城镇河道、湖泊整治。 建设规模及内容:用地面积约90000平方米。整治内容包新建湖泊、河道开挖、护岸、照明、截污纳管及河岸绿化等。 四、项目产生的主要环境影响 (一)建设期环境影响 1、底泥臭气影响分析 本项目河道清淤时采用挖泥船清淤方式,清出的河道淤泥堆放于丰收湖南侧远离现状农居处,干化后用作景观绿化区的覆土。项目底泥臭气仅在湖泊底泥疏浚、临时堆放过程中产生,恶臭影响在项目场界可达到《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的二级标准要求。同时建设期结束后,项目恶臭影响也将随之消失。抛弃、转移和扩散,应及时将固废运到指定点(如垃圾填埋场)或作铺路基等处置。 2、噪声影响 本项目施工区域穿越居民集中区域,参与施工的机械除了没有大型打桩机外,几乎包括了其他各种施工作业的机械设备,并且施工阶段一般为露天作业,无隔声消减措施,噪声传播较远,受其影响的范围较大。根据现场踏勘情况来看,

该项目整治河道两岸范围内有三卫村农居,故建设期主要环境敏感点为北岸三卫村农居。根据表7-1各类施工设备在不同距离的噪声衰减情况可知,距声源100m 处设备噪声影响值为56dB,距离声源200m处设备最大噪声影响值50dB。因此,本项目产生的施工噪声对北岸三卫村农居将产生一定的影响,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以减少噪声污染。 3、水环境影响 建设时期的废水排放主要来自于建筑工人的生活污水和泥浆废水。若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将使湖泊水体中COD等污染物负荷,同时水体中的细菌总数、粪大肠菌群也会有所增加、水质下降;因此,施工工地应建造临时厕所,产生的生活污水由环卫部门定期清运,严禁排入附近河道或雨水管网。泥浆废水经简单沉淀处理后排入附近市政雨水管网,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 4、固废影响 ①建筑垃圾 在该项目施工建设过程中,石料、灰渣、建材等的损耗与遗弃以及建筑物的拆迁将产生大量的建筑垃圾,对产生的建筑垃圾如不及时处理不仅有碍观瞻,影响城市景观,而且在遇大风及干燥天气时将产生扬尘。经分析可知,本工程的外运土方及建筑垃圾均为普通固体废物,不含有毒有害成分,应首先考虑用于市政与规划部门制定的建设工程基础填方、洼地填筑或在本工程沿河绿化、进行护岸工程时进行消纳,剩余部分垃圾可进行卫生填埋。弃方处置一般不会产生不利的环境影响,值得注意的是,垃圾的外运车辆应加盖篷布,尽量减少沿路遗洒,避免影响环境。 ②生活垃圾 施工期间,施工人员的日常生活将产生一定量的生活垃圾,如不及时处理,在气温适宜的条件下则会孳生蚊虫、产生恶臭、传播疾病,对周围环境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因此,生活垃圾要定点堆放,严禁混入建筑垃圾当中,并及时运送至环卫部门指定地点进行处理,避免对周围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③清淤污泥和挖方处置 本项目土石方开挖量为2.46万m3,填筑总量2.46万m3,无借方及弃渣,故本项目工程无弃方影响。 根据《杭州国际商贸城单元丰收湖景观工程(江干区范围)水土保持方案

浙大医学院导师

专业姓名所属院系 专业代码生理学陈学群基础医学系科学博士科学硕士071003生理学李月舟基础医学系科学博士科学硕士071003生理学赖蒽茵基础医学系科学博士科学硕士071003生理学王会平基础医学系科学硕士071003生理学张雄基础医学系 科学硕士071003微生物学(跨)林旭瑷基础医学系科学博士科学硕士071005神经生物学段树民基础医学系科学博士科学硕士071006神经生物学罗建红基础医学系科学博士科学硕士071006神经生物学李晓明基础医学系科学博士科学硕士071006神经生物学高志华基础医学系科学博士科学硕士071006神经生物学王晓东基础医学系科学博士科学硕士071006神经生物学龚薇基础医学系科学博士科学硕士071006神经生物学周煜东基础医学系科学博士科学硕士071006神经生物学沈颖基础医学系科学博士科学硕士071006神经生物学包爱民基础医学系科学博士科学硕士071006神经生物学邱爽基础医学系科学博士科学硕士071006神经生物学孙秉贵基础医学系科学博士科学硕士071006神经生物学许均瑜基础医学系科学博士科学硕士071006神经生物学杨巍基础医学系科学博士科学硕士071006神经生物学 康利军 基础医学系科学博士 科学硕士 071006 2015招生类型 浙江大学医学部2015年研究生导师招生名单 注:(兼)指兼职导师;(跨)指跨学科招生;

神经生物学沈逸基础医学系科学博士科学硕士071006神经生物学龚哲峰基础医学系科学博士科学硕士071006神经生物学汪浩基础医学系科学博士科学硕士071006神经生物学陈伟基础医学系科学博士科学硕士071006神经生物学(跨)陈学群基础医学系科学博士科学硕士071006神经生物学虞燕琴基础医学系科学硕士071006 神经生物学钱大宏转化医学研 究院 科学博士科学硕士071006 神经生物学(跨)Anna Wang Roe王菁 求是高等研 究院 科学博士科学硕士071006 神经生物学(跨)陈晓冬求是高等研 究院 科学博士科学硕士071006 神经生物学(跨)陈岗求是高等研 究院 科学博士科学硕士071006 神经生物学(跨)陈伟转化医学研 究院 科学博士科学硕士071006 神经生物学奚望求是高等研 究院 科学硕士071006 遗传学祁鸣基础医学系科学博士科学硕士071007遗传学张咸宁基础医学系科学博士科学硕士071007遗传学李晨基础医学系科学博士科学硕士071007遗传学李明定浙医一院科学博士科学硕士071007细胞生物学周天华基础医学系科学博士科学硕士071009细胞生物学方马荣基础医学系科学博士科学硕士071009细胞生物学(兼)康毅滨基础医学系科学博士科学硕士071009 细胞生物学贾俊岭生命科学研 究院 科学博士科学硕士071009 细胞生物学王立铭生命科学研 究院 科学博士科学硕士071009 细胞生物学王利生命科学研 究院 科学博士科学硕士071009 细胞生物学冯新华生命科学研 究院 科学博士科学硕士071009 细胞生物学何向伟生命科学研 究院 科学博士科学硕士071009

浙江大学医学院研究生评奖评优实施细则

《浙江大学医学院研究生评奖评优实施细则(试行)》 2013年9月修订 一、医学院研究生评奖评优工作机构 按学院、系(附属医院)、班级设置相应的工作机构。 1、医学院研究生奖学金评审委员会 医学院成立奖学金评审委员会,负责组织和实施医学院研究生评奖评优工作。 主任:医学院常务副院长 副组长:医学院分管研究生工作副书记、副院长 成员:医学院有关职能科室负责人、部分院系(附属医院)分管学生工作副书记或副院长、研究生代表 2、院系(附属医院)研究生奖学金评审委员会 组长:院系(附属医院)分管学生工作党政领导 副组长:附属医院科教科、系办公室负责人 成员:院系(附属医院)职能科室研究生工作老师、研究生导师代表、德育导师代表、兼职辅导员、研究生代表 3、班级评奖评优小组 由各班班长牵头、在研究生导师和相关教师指导下,党支部书记或团支部书记、普通同学代表参加,一般由3-5人组成,具体内容为:接受同学申报,负责本班同学数据核实、附分、班级内公示和班级奖学金、荣誉称号初评等工作。 二、医学院研究生评奖评优的基本原则 1、以有利于研究生全面发展和适应社会要求为目标,着重评价研究生的思想品德、研究能力和创新精神;致力于建立一套研究生评奖评优工作的科学、合理、全面、可操作的评价方案,作为《浙江大学研究生优秀奖学金评定办法》和《浙江大学研究生荣誉称号评定办法》的补充(以下简称实施细则)。 2、全面考察德智体美诸方面的表现。通过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记实与评议相结合的记实量化排定名次,发挥评价过程的甄别、激励和导向功能,评价结果作为研究生评定奖学金和荣誉称号的重要参考依据。 3、评定过程要求公开,评定结果力求公平、公正。 4、评定工作一般每学年进行一次,各类相关材料和证明必须在评定年度内,即从上一学年度暑假结束之日到本学年度暑假结束之日。

2006-2008级浙江大学临床医学专业(七年制)培养方案.

2006-2008级浙江大学临床医学专业(七年制)培养方案 (仅供参考,应以正式印刷版为准;方案在实施时可能会有调整,请在网上关注更新信息)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较大发展潜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高层次医学人才,要求具备较高的人文和科学素养,扎实的医学知识,较强的专业实践技能,正确的职业价值观,以及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 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通过通识、大类、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公共卫生和社会医学等五大类别的课程学习及实践活动,毕业时,学生应在知识、技能和态度等方面达到如下要求: 1、热爱祖国,遵纪守法,身心健康,立志献身于人类健康和医学发展事业; 2、具有较宽广的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和职业态度; 3、掌握扎实的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专业知识; 4、具有较强的临床思维能力和临床技能,能独立处理相关学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 5、具备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完成学位论文并通过论文答辩; 6、通过临床执业医师资格考试; 7、掌握英语,在日常工作中能熟练地应用。 专业核心课程 医学生物化学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医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病理生理学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神经病学精神病学 教学特色课程 全英文教育课程:医学生理学全科医学医学英语 双语教学课程:基础医学整合课程(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医学生理学药理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医学遗传学医学细胞生物学医学免疫学外科学总论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传染病学 原版外文教材课程:基础医学整合课程 研究型课程:生理科学实验 自学型课程:医学综合课程I 医学综合课程Ⅱ医学综合课程III 讨论型课程:人体形态学实验医患沟通学基础高级医患沟通心身医学循证医学计划学制七年 毕业最低学分282(本科255)+4+5.5+2 授予学位医学学士学位、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 课程设置与学分分布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