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黄金工业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内容与深度原则规定

黄金工业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内容与深度原则规定

黄金工业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内容与深度原则规定
黄金工业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内容与深度原则规定

中国黄金集团公司

黄金工业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内容与深度原则规定

(试行)

目录

编制说明 (1)

总则 (2)

第一章总论 (5)

1.1 项目概况 (5)

1.2 编定依据和原则 (5)

1.3 建设条件 (5)

1.4 项目设计范围及项目界区外配套工程 (6)

1.5 建设规模及产品方案 (6)

1.6 主要设计方案 (6)

1.7 环保、节能、安全卫生、水土保持及消防 (8)

1.8 项目建设进度安排 (8)

1.9 本设计创新内容 (8)

1.10 投资及经济效果 (8)

1.11 结论及存在问题和建议 (9)

第二章市场预测 (9)

2.1 产品供需预测 (9)

2.2 产品目标市场分析 (9)

2.3 价格预测 (9)

第三章地质资源 (10)

3.1 矿区及矿床地质概况 (10)

3.2 矿床开采技术条件 (10)

3.3 矿石加工技术性能 (11)

3.4 矿床地质勘探工作评述 (11)

3.5 矿产资源/储量 (11)

3.6 基建和生产探矿及取样分析 (11)

3.7 地质资源综合评价 (12)

3.8 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12)

第四章采矿 (12)

4.1 岩石力学研究 (12)

4.2 开采方式 (13)

4.3 开采范围 (13)

4.4 露天开采境界的确定 (13)

4.5 露天开采采剥工作 (14)

4.6 采矿方法 (14)

4.7 矿山工作制度和生产能力 (15)

4.8 开拓、运输系统 (15)

4.9 矿山通风系统 (15)

4.10 矿山防排水系统 (16)

4.11 矿山压风及供水系统 (17)

4.12 充填设施 (17)

4.13 辅助设施 (17)

4.14 井巷工程 (17)

4.15 矿山基建工程量和基建进度计划 (18)

4.16 矿山生产进度计划 (18)

4.17 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18)

4.18 采矿机械 (19)

第五章选矿 (21)

5.1 概述 (21)

5.2 原矿 (21)

5.3 选矿试验 (22)

5.4 设计的工艺流程、指标及主要操作条件 (22)

5.5 生产能力和工作制度 (22)

5.6 主要设备选择 (23)

5.7 厂房布置和设备配置 (23)

5.8 辅助设施 (23)

5.9 本次设计中新工艺、新设备的应用 (23)

5.10 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 (24)

第六章冶炼 (24)

6.1 炼金室 (24)

6.2 黄金冶炼厂 (24)

6.3 制酸 (27)

第七章尾矿设施 (29)

7.1 设计原则和依据 (29)

7.2 尾矿库设计 (29)

7.3 尾矿库排水(洪)设施 (30)

7.4 尾矿输送 (30)

7.5 尾矿排放方式 (31)

7.6 渗水回收 (31)

7.7 回水 (31)

7.8 尾矿库管理 (32)

7.9 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32)

第八章总图及运输 (32)

8.1 区域概况 (32)

8.2 厂址选择 (32)

8.3 总体布置 (33)

8.4 总平面布置 (34)

8.5 排土场及渣场 (34)

8.6 内外部运输 (35)

第九章电力及通信 (36)

9.1 电力 (36)

9.2 通信 (38)

第十章自动化仪表 (38)

10.1 企业自动化设计及自动化仪表的选择原则 (38)

10.2 自动控制的主要内容 (39)

10.3 主要检测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案 (39)

第十一章给排水 (40)

11.1 给水 (40)

11.2 排水 (40)

第十二章采暖、通风及热力 (41)

12.1 采暖 (41)

12.3 热力 (41)

第十三章机、汽、电修及仓库 (42)

13.1 机修 (42)

13.2 汽修 (42)

13.3 储油设施 (42)

13.4 仓库 (43)

第十四章土建工程 (43)

14.1 基本概况 (43)

14.2 建筑结构型式 (44)

14.3 行政生活福利设施 (44)

15.1 设计采用的相关标准 (44)

15.2 建设地区环境现状 (44)

15.3 主要污染源及治理方案 (45)

15.4 建设项目对周围地区的环境影响分析 (45)

15.5 环境管理机构及环保投资 (45)

15.6 环境影响评价结论、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45)

第十六章劳动安全、工业卫生与消防 (45)

16.1 设计采用的相关标准 (45)

16.2 危害因素和危害程度分析 (46)

16.3 安全措施 (46)

16.4 工业卫生 (46)

16.5 安全卫生机构设置及定员 (46)

16.6 安全卫生投资估算 (46)

16.7 消防设施 (46)

第十七章水土保持及复垦 (47)

17.1 编制标准和依据 (47)

17.2 建设项目及周边环境概况 (47)

17.3 生产建设中排放的固体废弃物数量和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及其危害 (47)

17.4 水土保持及复垦方案 (47)

17.5 投资估算及效益分析 (48)

17.6 方案实施的保证措施 (48)

第十八章节能 (48)

18.1 概述 (48)

18.2 它耗指标及分析 (48)

18.3 节能措施 (49)

第十九章资源综合利用 (50)

19.1 地质资源的综合利用 (50)

19.2 有价金属资源的综合回收 (50)

19.3 尾矿资源的综合利用 (50)

19.4 其它资源的综合利用 (50)

第二十章项目实施计划 (50)

20.1 项目范围 (50)

20.2 建设周期及控制性工程 (50)

20.3 工程建设进度安排 (50)

21.1 企业组织 (51)

21.2 劳动定员 (51)

21.3 劳动生产率 (51)

21.4 工资 (52)

21.5 职工培训 (52)

第二十二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53)

22.1 建设投资估算 (53)

22.2 流动资金估算 (59)

22.3 资金筹措 (59)

22.4 项目总投资 (60)

第二十三章成本与费用 (60)

23.1 成本估算 (60)

23.2 成本及费用计算 (60)

23.3 成本分析 (61)

第二十四章财务分析 (61)

24.1 技术经济指标 (61)

24.2 经济评价基础参数及相关说明 (70)

24.3 经济效果分析(损益计算) (70)

24.4 清偿能力分析 (71)

24.5 盈力能力分析 (71)

24.6 风险分析 (71)

24.7 财务评价结论 (72)

第二十五章附表、附件和附图 (73)

25.1 附表 (73)

25.2 附件 (74)

25.3 附图 (74)

编制说明

《黄金工业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原则规定》第一版早在1988年9月由原国家黄金管理局组织编制,已颁布实施十余年,对黄金行业工程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工作起到了较好的规范作用。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工程建设管理体制的转变,国家税收及投资体制的变化,国务院、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国土资源部、环保部、安全生产管理局对矿业开发提出了新的建设理念和强制性条款,在新的发展形势下,国家和行业要求进一步规范资源开发行为与准则。在矿山、冶炼厂的建设中应坚持科学发展观,保证资源开发可持续发展,做到矿产资源的充分利用和综合回收;矿山企业在建设、生产甚至闭矿之后都要对社会承担起相应责任;大力提倡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绿色矿山企业,实现矿山节能、减排、安全、高效、清洁的生产目标。这些都对黄金工业项目可行性研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原有的可行性研究深度规定已不能满足现实期的需求。2008年3月底,根据中国黄金集团公司规划发展部下达的计划,长春黄金设计院开始编制《中国黄金集团公司黄金工业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内容和深度的原则规定》。

根据目前黄金工业项目可行性研究的要求,结合有色金属工业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原则规定,按照黄金工业项目的设计模式,确定章节的设置。

按照黄金工业项目的设计模式,总论中简述主要比选的设计方案及各专业的推荐方案,专业设计方案比选放在专业章中论述,不单设建设方案研究章。

新增《市场预测篇》。根据国家计委办公厅出版的《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的要求编制。

新增《节能篇》。根据国家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节能能耗法》《节约能耗管理暂行条例》的基本原则和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建设部计交能(1997)2542号文《关于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节篇(章)”编制及评估的规定》的要求及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标准中包基字第0248号“有色金属工业节能设计技术规定”。

新增《资源综合利用篇》。根据国家发改委《十一五资源综合利用指导意见》的精神编制。其中“发展目标”为“2010年矿产资源总回收率与伴生矿产综合利用率应达35%和40%,固体废弃物利用率达60%,尾矿利用率达10%,冶炼渣利用率达86%”;“重点领域”为“矿产资源(黑色及有色金属)和三废综合利用(固体废弃物)”。

新增《水土保持及复垦篇》。

单设《环境保护篇》、《劳动安全工业卫生与消防篇。》

参考文献:

[1]. 原国家黄金管理局,黄金企业可行性研究内容和深度的原则规定,1988年9月编制;

[2]. 有色金属工业协会,有色金属工业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原则规定,2001;

[3]. 中国工程咨询协会, 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2002年;

[4]. 国家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安全生产及资源综合利用的相关政策、法规。

总则

1.为加强中国黄金集团公司(以下简称集团公司)黄金矿业建设项目的前期工作,提高投资决策的科学性、有效地规避投资风险,在总结黄金行业项目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参照国内外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经验和惯例,特制定本规定。

黄金矿业项目可行性研究是基本建设前期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基本建设程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任务是根据国家、行业和集团公司发展规划要求,对建设项目的技术、工程和经济等各方面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通过全面分析和多方案比较,从而对建设工程项目是否应该建设以及如何建设做出论证和评价,为投资决策提供依据。

2.本规定适用于集团公司权属企业大型或重点黄金矿山、黄金冶炼厂新建、改建、扩建项目的可行性研究编制工作。中、小型项目以及单项工程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可参照本规定酌情调整。属于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项目或其它特殊的单项工程项目,应按国家有关部门的相关规定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有色金属矿山项目可参照《有色金属工业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原则规定》编制。

3.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必须具有集团公司审定的项目建议书或依据集团公司授权委托编制。编制单位必须客观、公正科学地进行工作,若有国家规定补充性文件,亦应与可行性研究报告一并存档,以备复查;可行性研究报告中,不应有虚假说明、误导性陈述和重大遗漏,应如实反映研究过程中出现的主要的不同意见;编制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内容要完整,文字要简练,文件要齐全,并应有编制单位行政、技术负责人及项目总设计师签字。同时,编制单位要对报告的质量负责。

4.编制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经集团公司有关部门审查批准后,即为初步设计或基本设计必须遵循的依据,一般应起到如下的作用:

(1)作为工程建设项目核准备案和开展工程设计的参照依据;

(2)作为筹措资金和向银行申请贷款的依据;

(3)作为与建设项目有关的各部门签订协作合同或协议的依据;

(4)作为编制新技术、设备研制计划的依据;

(5)作为补充勘探、补充试验及其它工作的依据;

(6)作为大型、主要设备订货的依据;

(7)作为从国外引进技术、引进设备、与国外厂商谈判和签约的依据。

5.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必须取得必要的有关基础资料;应了解和具有的设计基础资料如下:

(1)对项目建议书或初步(预)可行性研究报告的评审意见;

(2)经过国土资源部门评审备案或经过集团公司评估论证、业主认同的资源地质勘查资料或报告;

(3)建设地区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初步勘查报告或资料;

(4)建设地区的地震、气象资料;

(5)选矿试验报告、冶金试验报告和新技术、新设备的鉴定书;

(6)1:2000厂区地形图、1:5000矿区地形图、1:10000区域位置图;

(7)建设地区环境质量现状及当地环保部门对本项目的要求;

(8)土地管理部门原则同意项目用地及土地价格的意见;

(9)供电、供水、交通等部门同意为本项目供电、供水及解决交通运输问题的协议;

(10)关于资金筹措方面的有关部门协议;

(11)关于主要原料、燃料供应方面的协议;

(12)估算和技术经济分析所必需的基础资料;

(13)对于改扩建工程,原企业提供的有关资料;

(14)业主委托设计单位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的设计委托书或工程咨询(设计)合同。

(15)当业主暂时不能提供全部上述资料时,则应由设计单位与业主一起研究尚缺少的部分应如何解决,以设计联络会会议纪要的方式加以文字说明,并作为本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附件之一。

6.本规定所拟定的内容和深度,是按“可行性研究”的要求而编制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应达到本规定要求的深度。项目的规模、工程内容、标准、工艺流程及产品方案不得任意改变,其投资估算书作为工程造价最高限额。可行性研究所提出投资估算的精确度,与初步设计概算的误差率在正负10%以内。因此,应力求提高投资估算的质量;既要避免漏项少算,又应避免高估多算。涉及上述内容的重大变更,要报请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批单位重新审批后方可实施。当基础资料欠缺,条件不具备、研究报告达不到要求深度时;应视具体情况考虑按“初步可行性研究”进行编制。

7.应委托经国家主管部门审定的具有甲级资质的工程咨询单位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工程咨询单位报送可行性研究报告时,须将本单位《工程咨询资格证书》正本缩印件作为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组成部分一并报送。对无资格证书或超越资格等级的工程咨询单位编制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应不予评估。

参与可行性研究工作的主要人员,应具有一定的工作资历、业务水平和工作经验,同时必须安排足够的现场调研与设计工作周期。凡外部条件困难,生产工艺复杂或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的大型工程项目,应适当增长设计周期;特殊项目应与业主协商确定。

8.本规定的章节划分,只反映可行性研究阶段各专业本身的内容和深度,不作为不同性质建设项目的章、节划分依据,各设计、咨询单位应根据工程项目的不同性质,不同特点和不同要求,作必要的调整和增删。

本规定各章、节的内容,也不作为各设计、咨询单位内部专业分工的依据;编制单位可根据各自的习惯进行专业分工。

9.多个编制单位共同承担项目时,应确定其中一个编制单位为总体编制单位。总体编制单位应负责与有关编制单位共同协商,使各部分工作相互衔接、标准统一、不重复、不漏项,并应对总体方案优化负责。参与编制单位应按总体编制单位的要求,保证质量和进度。

10.根据建设部《工程设计资质标准》(2007年修订本),黄金矿山建设规模划分如下:建设项目计量(算)单位大型中型小型

岩金矿采、选吨原矿/日≥500 500-100 <100

砂金矿采、选采金船斗容(升)≥500<500

砂金矿露天采、选场立方米砂金矿/小时≥320 320-160 <160

11.根据国发〔1996〕36号“国务院批转国家经贸委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开展资源综合利用意见的通知”的要求;凡具备资源综合利用条件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必须具有资源综合利用的内容,否则有关部门不予审批。

12.必须坚决贯彻和积极推行国产化方针,要对项目工艺技术,工程设计和设备制造的国产化进行认真调查研究,确定合理可靠的方案,并努力创造条件予以落实。

13.可行性研究报告必须做多方案比较,特别是对关系到项目建设条件、主要生产工艺、经济效益以及环境影响等重大问题的建设方案要认真进行方案比较和优化,从中选出技术上先进、可靠,经济上合理,建设上可行的方案作为推荐方案,对推荐方案应做详细阐述,作为对比的方案应有简明叙述,这是决策阶段的必要步骤和科学决策的主要依据。

14.黄金作为不同于一般金属,有其货币属性的一面。因此在可行性研究的经济评价中,既要考虑国内外黄金市场的价格因素,又要考虑国家对黄金行业的产业政策;在认真研究企业的经济效益的同时,必须对项目建设的社会效益进行评价。

经济评价工作应按本规定所列各项经济评价指标、计算公式、计算表格及重要参数进行,以提高项目之间的可比性,也可根据实际需要提出补充比较指标或表格。若在具体工作中需改变某些重要参数,应说明其理由。

15.企业“改扩建”及增建新装置,原则上应采用“有无对比法”做经济评价,客观地反映出项目在全厂生产中的作用(如项目实施后企业总体效益、负债、还贷和盈利能力情况的变化等)。

16.可行性研究报告经正式评估上报后,超过两年才实施建设的项目,原则上应重新评估。在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时效期内若发现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基础依据有重大变化时,亦应委托原编制单位及时修改补充或重新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并报原主管单位组织重新评估。

17.在具体工作中,应注意遵循国家现行的有关金融、财务、税务、价格、管理等方面的最新法律、法规和规范。

18.各章表格应按章编流水序号。

第一章总论

1.1 项目概况

1.1.1 项目名称及承办单位

(1)项目名称

(2)承办单位概况:新建项目指筹建单位情况,改、扩建项目指原企业情况,合资项目指合资各方情况;项目由来、股东构成及股权比例。

1.1.2 自然、地理概况

说明建设项目的地理交通位置、隶属关系及区域经济地理概况。

1.1.3 企业现状(改建、扩建项目)

说明企业现状、存在的问题等情况。

1.2 编定依据和原则

1.2.1 编制依据

(1)初步可行性研究或项目建议书及审批文件;

(2)资源/储量报告及国土资源部门出具的备案证明;

(3)选冶试验报告及主管部门批复文件;

(4)股权、矿权出资证明材料以及业主提供的其他相关资料;

(5)项目所在地区环保部门允许本项目在该预选厂址建设的初步意见书;

(6)业主与编制单位签订的工程设计(咨询)合同和委托编制“可研报告”的设计委托书;

(7)有关对外协作条件的意向性协议书等;

(8)调查和收集的设计基础资料。

(9)工业指标批复意见书。

1.2.2 编制原则

(1)上级或委托单位对建设项目的具体要求;

(2)可行性研究工作的基本原则,包括对主要工艺及主要设备的先进性和可靠性的要求,对节能环保的要求,业主对项目分期实施的要求,以及其它必须遵循的原则。

1.2.3 设计采用的主要技术标准

1.3 建设条件

1.3.1 项目开发背景

说明项目背景、经营体制和投资意义。

1.3.2 地质资源条件

简述矿床地质概况、矿区资源储量、设计利用储量等;

1.3.3 其它建设条件

说明电源、水源、汽(气)源、燃料供应状况、交通运输条件;外部协作条件等。

1.4 项目设计范围及项目界区外配套工程

1.4.1 根据设计委托书要求,明确项目工作范围;

1.4.2 界区外配套工程项目的协作和分工;

1.4.3 大型项目应列出主要单项工程;

1.5 建设规模及产品方案

1.5.1 建设规模

根据资源合理开发利用要求和资源可采储量、矿体赋存条件等确定建设规模。

1.5.2产品方案

经过对建设规模及产品方案的论证,提出两个或以上方案进行比较,分别说明各方案的优缺点,提出推荐方案。

1.6 主要设计方案

1.6.1 采矿工艺方案

(1)设计开采范围

(2)开采方案

首先确定采用露天还是坑内开采方式。当不能简单确定矿床开采方式时,应在总论中简述露采与坑采技术经济比较的结果。

(3)采矿方法(采剥工艺及设备)

确定采矿方法。当需要进行方案比较时,应在总论中阐述所选采矿方法及其所占比重;各种采矿方法的主要指标,包括贫化率、损失率、采场(盘区)生产能力等。

露天开采应附境界主要参数、开采境界内矿岩量、金属量表。

(4)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

(5)开拓运输方案:

简述参与比较的方案及比较结论意见。

(6)其它方案

对通风、排水、充填等方案进行简要说明。

通风系统、排水系统和充填系统需要经过方案比较后才能确定推荐方案的,总论中应对其它方案作简要说明,并给出结论意见。

1.6.2 选矿及冶炼工艺方案

(1)选矿工艺方案及产品方案

a.选厂生产规模

b.碎矿工艺流程

c.磨矿工艺流程

d.金回收工艺流程

e.选矿主要设计指标

f.选厂最终产品方案

g.主要工艺设备

(2)冶炼工艺方案

a.简述金提纯工艺流程。

b.最终产品品质。

对于难处理矿石的选冶工艺方案,应单列并重点比较分析论述,经比较确定的选矿工艺及冶炼工艺方案,应在总论中简述参与比较的方案及比较结果。

1.6.3 尾矿设施

(1)尾矿库址的选择。

简述尾矿库址确定及库容。

(2)尾矿坝

简述尾矿坝的形式及修筑、防渗等措施

(3)尾矿排放方式

简述尾矿排放方式——干排或湿排,压力或自流。

1.6.4 总平面布置及总图运输

(1)厂址方案

简述厂址的自然地理条件及厂址确定原则,并在总论中阐述厂址技术方案比较结果。

(2)总体布置

简述企业职能分区的组成。通常情况下黄金矿山主要由采矿工业区、选矿工业区(包括辅助设施)、采场办公室及材料库、尾矿库、炸药库、油库及加油站、水源地、行政生活区、废石场等组成。

(3)总图运输

简述企业内外部运输量及运输方式。

1.6.5 供电及电信

(1)电源状况:简述外部电源及企业用电接口

(2)供电方案

(3)电力负荷

(4)供电系统

简述采矿工业区、选矿工业区、采场办公室及材料库、尾矿库、炸药库、油库及加油站、

水源地、行政生活区等供电情况。

(5)电信

简述企业行政、调度系统及无线电系统的装备情况。

1.6.6 给排水

(1)给水水源

(2)厂区给水系统

简述企业总用水量及厂区生产生活消防给水系统和厂区回水系统的设置。

(3)厂区排水系统

简述企业总排水量及厂区排水系统的设置。

(4)污水处理站

简述厂区生活污水量、生产废水量及处理工艺。

1.6.7 采暖通风及热力

简述热力锅炉的设置、烟气的处理方法及热力管网的铺设方式。

1.6.8 土建

简述厂区建筑面积及主要建筑材料用量,说明建筑、结构设计的形式。

1.7 环保、节能、安全卫生、水土保持及消防

1.7.1 环境影响评价分析

简述矿山废石、尾矿浆、噪声、废气等对环境的影响及处置方案。

1.7.2 节能

分段说明节能降耗措施,简述各类能源年消耗量及单位能耗指标。

1.7.3 劳动安全卫生

简述不同工业分区及生产车间的劳动安全卫生措施。

1.7.4水土保持方案描述

1.7.5 消防设施及描述

1.8 项目建设进度安排

1.9本设计创新内容

1.10 投资及经济效果

1.10.1 投资

(1)总投资及其组成

建筑工程费、设备购置费、安装工程费、工器具费、建设期利息、其他费用

(2)资金筹措

注明流动资金额,其中铺底流动资金额。

1.10.2 经济效果

(1)年均销售收入、年均税金、年均利润;

(2)平均投资利税率;

(3)内部收益率;

(4)借款偿还年限;

(5)投资回收期;

(6)项目净现值;

(7)不确定性分析及化解风险措施。

1.10.3 综合评价

(1)财务评价(2)项目风险分析(3)综合评价结论

1.11 结论及存在问题和建议

1.11.1 对项目建设做出评价

1.11.2 对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说明

1.11.3 对下一步编制设计文件前必须解决的问题加以说明,并提出建议

附表: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第二章市场预测

市场分析是对市场规模、位置、特点、性质以及变化趋势进行的研究。主要内容包括市场现状调查、产品供需预测、产品价格预测、目标市场与市场竞争力分析及市场风险分析。

2.1 产品供需预测

2.1.1 产品供应预测

国内外市场供应现状及预测

2.1.2 产品需求预测

国内外市场需求现状及预测

2.2 产品目标市场分析

(1)目标市场的确定

(2)市场占有份额分析

2.3 价格预测

2.3.1 价格预测内容

(1)黄金产品国内外市场的供需情况、价格水平和变化趋势。

(2)简述相关行业、国家政策、宏观经济调整黄金产品价格的影响。

2.3.2 价格预测方法

价格预测方法为回归法和比价法。

2.3.3 项目产品价格确定

根据近三年走势确定本研究价格。

第三章地质资源

3.1 矿区及矿床地质概况

3.1.1 矿区地质特征

简述矿区所处区域构造位置及区域地质特征、矿区地层、构造、岩浆岩等特征。重点叙述与矿床形成有较大关系的地质特征。

3.1.2 矿床地质特征

简述矿床中地层、构造、岩浆岩、围岩蚀变等地质特征;着重阐明矿床类型、矿体数量、主要矿体规模、形态、走向、延伸、厚度等产状要素以及围岩、夹石类型产状、岩性等条件。

3.1.3 矿石质量

简述矿石矿物及化学成份、结构构造、矿石类型等。

3.2 矿床开采技术条件

3.2.1矿区水文地质

(1)阐明矿床水文地质工作方法、数量、质量;评价其是否与矿床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程度相适应;指出勘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设计工作的影响程度。应进一步完善的工作。

(2)阐明矿床水文地质条件,包括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水质特征、含水层性质和分布等;分析和确定矿床开采过程中水害对开采及周围(水)环境的影响范围和程度;说明水文地质类型。估算开采范围内的大气降水量(露天)和矿坑的涌水量。

(3)提出矿床防治水的主要方案设想:如地表防洪、地表深井疏干、地下疏干、帷幕堵水等。

3.2.2 矿区工程地质

论述矿体(层)围岩的岩性特征、结构类型、风化程度、物理力学性质(RQD值),阐述岩溶、裂隙、断层、破碎带的发育程度、分布规律、顶底板岩石的稳固性(露天边坡稳定性)对矿床开发的影响,说明工程地质类型。

3.2.3 矿区环境地质

阐述矿区及附近地震强度、频度、抗震烈度等参数;矿区地势、植被发育情况;矿区目前存在的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污染的可能性;矿区的放射性;埋藏深度的矿床阐

述;地温情况及热源;矿床开采可能引起的地质灾害及对地质环境的影响,说明环境地质类型。

3.3 矿石加工技术性能

简述矿石选、冶试验及伴生有益组分综合利用等情况。

3.4 矿床地质勘探工作评述

说明矿床勘探类型、勘探手段、勘探网度、勘探工程量;从满足矿山设计和生产的需要出发,评价矿床地质勘探程度并提出补充勘探的具体要求。

大中型和涉外工程尽可能定量分析。

注:如已开采矿山应增加一节(矿山开采现状)其它章节顺延。

3.5 矿产资源/储量

3.5.1 矿床工业指标

简述地质勘察单位所采用的工业指标内容、计算原则、依据和计算结果;简述可行性研究所采用的工业指标内容、计算原则、依据和计算结果;对大中型和涉外项目应尽可能进行多方案比较,特别是露天开采的矿床。

3.5.2矿区地质储量和中(阶)段储量计算

简述计算储量采用的方法,圈定矿床的储量及中(阶)段储量,列出储量汇总表。3.5.3设计利用资源储量

简述设计利用储量原则。当设计计算的矿石储量与地质报告计算的储量相差较多时,应详细分析并说明原因。当设计需对矿体进行多方案圈定和比较时,应列出采用各工业指标所圈定矿体的储量和品位,并进行技术经济比较,提出推荐方案。

对大型和复杂矿体,应采用地质软件进行储量圈定和计算。

列出设计利用资源储量表。

3.5.4 矿床地质储量评价

对资源和伴生组分利用进行评价,一般项目进行定性评价,大型及涉外项目有条件时应进行定量评价;对矿床远景进行定性评价。

3.6 基建和生产探矿及取样分析

3.6.1 基建探矿工程量

根据矿床勘探类型及矿床地质条件提出基建探矿原则及手段,范围、网度,列出工程量及探矿进度。

3.6.2生产探矿工程量

提出生产探矿原则及手段,网度。根据生产进度计划列出工程量。

3.6.3采样和化验分析

a.简述采样要求、采样方法、基建期和生产期采样数量。

b.化验分析。确定化验项目及内容等原则要求,以及基本分析、内检、外检、全分析等数量。

3.7 地质资源综合评价

对地质勘探报告的详实程度和深度进行评价,确定其是否可作为继续勘探、矿山总体规划、建设及直接开采的设计依据。

3.8 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附表:1.中(阶)段储量计算表

2.生产(基建)探矿工程量估算表

3.主要设备仪器、设备表

附图:1.矿区地形地质图

2.矿体纵(横)剖(平)面图

3.矿体纵投影或水平投影图

4.储量计算总平面图(或纵投影图)

第四章采矿

4.1 岩石力学研究

4.1.1 岩体稳定性或可崩性的地质背景

(1)矿区构造体系,断层、破碎带、节理展布情况。

(2)矿区岩石力学性质及其对矿山开采的影响。原岩应力及最大主应力方向

4.1.2 矿岩物理力学性质

简述矿石和围岩的机械强度及体重等参数。

4.1.3 岩体(矿体)初步工程地质分类及开采技术条件

(1)矿区工程地质岩组特征

岩体工程地质岩组的划分。依据岩性组合、岩体结构和岩石坚硬程度进行综合划分;土体则根据其粒度成份、主要工程地质特征进行划分。

(2)岩体结构面特征

简述岩体断裂、节理、夹层情况。

(3)岩石风化带、蚀变特征。

4.1.4 岩石力学监测工作和主要设备、仪表的选择

4.1.5 下阶段岩石力学研究工作

附图:1.矿区地质和工程地质构造图

2.不连续界面统计分析图

4.2 开采方式

4.2.1 开采方式的选择与比较

根据矿床赋存条件和环境条件,确定采用露天或地下开采。当不能用简单方法确定开采方式时,应进行露天与地下开采方式的技术经济比较,并提出推荐方案。对露天转地下的矿山应对地下部分做出规划并纳入可行性研究。

4.2.2 联合开采方式

论述露天与地下开采的合理界限和相互关系,并应综合论述其必要性,技术上的可行性,开采工艺及采取的措施。

4.3 开采范围

4.3.1 矿区开采范围确定的原则和依据

叙述设计开采范围,当矿区范围较大、比较复杂而采用分期建设时,须论证各期开采范围的确定原则和依据。

4.3.2 矿开采顺序和首采地段确定

论述矿区内各矿体之间或同一矿体不同部位的开采顺序和确定首采地段的原则和依据。

对改扩建企业应说明开采现状、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4.4 露天开采境界的确定

4.4.1 露天境界圈定原则及经济合理剥采比的确定

确定露天境界圈定原则,据此圈定合理的露天境界及合理的采剥比,从而确定露天境界内的矿岩量及金属量

附表:矿岩量和金属量表

4.4.2 采场边坡参数的选定

简述边坡岩体工程地质条件,边坡参数确定的影响因素、方法,确定边坡参数和最终边坡角。

4.4.3 露天境界方案比较,确定推荐的境界方案

大型项目应采用软件进行露天境界圈定,根据约束条件的变化,对不同的境界方案,进

行经济评价,以确定最优境界。

当露天矿需要分期建设或扩帮开采时,应进行方案比较,应论证首采地段的选择、优缺点、过渡措施和经济效益,推荐设计方案。

当采用陡帮开采时时,要论证必要性、效果和具体措施,推荐设计方案。

4.5 露天开采采剥工作

4.5.1 采剥工艺选择

简述确定采剥工艺的主要原则和依据,对可行的采剥工艺技术方案进行对比,提出推荐的采剥工艺技术方案。

4.5.2 采剥设备选择与计算

说明主要设备选择情况,设备型号及数量。存在多种设备方案时,应进行多方案比较。

附表:主要设备表

4.5.3 确定开采贫化损失指标

4.5.4 主要作业材料消耗

附表:主要材料消耗表

4.6 采矿方法

4.6.1 采矿方法选择

对地下开采,根据矿床赋存条件和开采技术条件,选择采矿方法。但一个矿体或矿段同时适用两种以上采矿方法时,应进行方案比较。方案比较内容包括:开采安全性、工艺流程复杂性、采矿劳动生产率、矿石贫化损失率、设备装备水平、主要材料消耗、采切工程量、采矿成本等,推荐最优的采矿方法。

说明推荐的采矿方法的参数,确定各种采矿方法所占出矿比例。

4.6.2 采切系统及采切工程量估算

简述各种采矿方法采切系统、采切巷道的规格和支护方式,估算采切工程量,采切工程设备选择。

4.6.3 回采工艺和设备选型

简述凿岩、爆破、出矿、采场支护和通风等回采工艺过程及参数,选用的主要设备名称、型号、规格和数量。

4.6.4 采矿方法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分别列出选用的各种采矿方法、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按出矿比例加权平均计算全矿采矿方法综合技术经济指标。

4.6.5 回采及采空区处理

采用房式采矿法时,应做矿柱回采设计,达到采矿方法设计的深度。简述采空区处理方

2016版《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

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 2016年11月

前言 本规定依据《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国务院第279号令)和《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 理条例》(国务院第662号令),在《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08年版)基础上修编而成。 本规定与2008年版规定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新增绿色建筑技术应用的内容。 ——新增装配式建筑设计内容。 ——新增建筑设备控制相关规定。 ——新增建筑节能设计要求,包括各相关专业的设计文件和计算书深度要求。 ——新增结构工程超限设计可行性论证报告内容。 ——新增建筑幕墙、基坑支护及建筑智能化专项设计内容。 ——根据建筑工程项目在审批、施工等方面对设计文件深度要求的变化,对原规定中部分条文作了修改,使之更加适用于目前的工程项目设计,尤其是民用建筑工程项目设计。 本规定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批准。 本规定的主编单位为中南建筑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参编单位为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 院有限公司、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建筑东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中国建筑业协会智能建筑分会、中建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本规定主要起草人: 总负责人:李霆 总则、一般要求部分:刘炳清 建筑、总平面部分:翁皓、党春红、李春舫、林莉 结构部分:李霆、徐厚军、郑瑾 建筑电气部分:杜毅威、熊江 给水排水部分:金鹏、涂正纯 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热能动力部分:郑小梅、杨允立、吴光林、马友才 技术经济部分:张变兰、聂钢 建筑幕墙部分:王书华 基坑工程部分:陈义平 建筑智能化部分:耿望阳 装配式建筑部分:叶浩文、樊则森、李文、孙占琦、蒋杰、马涛、王炜、张沂

SD208-87-火力发电厂的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原则和内容深度规定

火力发电厂的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原则 和内容深度规定 SD 208-87 1 总则 1.1 为了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加强火电建设项目环境管理,提高火电厂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质量和实现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规范化,特制订本规定。 1.2 新建、扩建和改建的火电厂,在可行性研究阶段提出环境影响报告书(以下简称报告书),可以填表的应参照本规定,并根据(86)国环字第003号文附件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的规定,填写环境影响报告表(以下简称报告表),报建设项目主管部门预审及省级环保部门或国家环保局审批。 1.3 本规定适用于5万kW及以上的大中型火电厂(供热机组为 2.5万kW及以上),5万kW以下的火电厂一般只填写报告表。 1.4 火电厂的环境影响评价应由持“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证书”的单位承担,报告书应由电力系统持“综合评价证书”的单位编制。 承担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单位必须对评价结论负责。 1.5 环境影响评价应先编制评价大纲,经建设项目主管部门和省或国家环保部门审查同意,再进行环境评价,在评价的基础上编制报告书。 1.6 环境影响评价的依据,是国家和地方规定的环境质量标准及其他有关文件;火电厂排放的污染物必须达到国家或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 1.7 新建工程的报告书(表)应根据项目建议书的规划容量编制。 扩建工程已按规划容量编制了报告书(表),并已经国家或省级环保部门审批,且建设项目的规模、地点无较大改变时,不再编制报告书(表),必要时可进行环境现状调查。 1.8 为确保火电厂“三同时”的实施,评价单位应在报告书中提出防治污染的措施和设施,要有方案比较、工艺流程、工程投资分析,要在经济上合理,技术上可行。 1.9 扩建的火电厂,除按本规定进行工作外,尚应结合老厂统筹规划,对原有污染,在经济合理的条件下同时进行治理。 1.10 火电厂的环保是综合性很强的工作,要对除尘系统、除灰系统、排水系统等的水量、水质平衡作全面规划,提出综合的治理方案,以达到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统一的目的。 2 火电厂的环境影响评价 2.1 评价步骤 2.1.1 确定综合评价单位,并与参加专题评价单位协商; 2.1.2 现场踏勘; 2.1.3 编制评价大纲; 2.1.4 审查评价大纲; 2.1.5 进行评价,编制专题报告; 2.1.6 编制报告书;

初步设计文件深度要求

初步设计阶段图纸要求 一、按照国家规定的初步设计深度要求进行设计制图; (附:《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03年版)初步设计建筑部分) 3.4 建筑 3.4.1 初步设计阶段,建筑专业设计文件应包括设计说明书和设计图纸。 3.4.2 设计说明书 1 设计依据及设计要求 1)摘述设计任务书和其他依据性资料中与建筑本专业有关的主要内容; 2)表述建筑类别和耐火等级,抗震设防烈度,人防等级,防水等级及适用规范和技术标准; 3)简述建筑节能和建筑智能化等要求。 2 设计说明 1)概述建筑物使用功能和工艺要求,建筑层数、层高和总高度,结构选型和对设计方案调整的原因、内容; 2)简述建筑的功能分区,建筑平面布局和建筑组成,以及建筑立面造型、建筑群体与周围环境的关系; 3)简述建筑的交通组织、垂直交通设施(楼梯、电梯、自动扶梯)的布局,以及所采用的电梯、自动扶梯的功能,数量和吨位、速度等参数; 4)综述防火设计中的建筑分类、耐火等级、防火防烟分区的划分、安全疏散,以及无障碍,节能,智能化、人防等设计情况和所采取的特殊技术措施; 5)主要的技术经济指标包括能反映建筑规模的总建筑面积以及诸如住宅的套型和套数、旅馆的房间数和床位数、医院的门诊人次和住院部的病床数、车库的停车位数量等; 3 多子项工程中的简单子项可用建筑项目主要特征表(表3.4.2)作综合说明。 4 对需分期建设的工程,说明分期建设内容和对续建、扩建的设想及相关措施。 5 幕墙工程、特殊屋面工程及其它需要另行委托设计、加工的工程内容的必要说明。 6 需提请审批时解决的问题或确定的事项以及其它需要说明的问题。 7 必要的计算资料的说明简图。 3.4.3 设计图纸 1 平面图 1)标明承重结构的轴线,轴线编号,定位尺寸和总尺寸; 2)绘出主要结构和建筑构配件,如非承重墙、壁柱、门窗(幕墙)、天窗、楼梯、电梯、自动扶梯、中庭(及其上空)、夹层,平台、阳台、雨篷、台阶、坡道、散水明沟等的位置;当围护结构为幕墙时,应标明幕墙与主体结构的定位关系; 表3.4.2 建筑项目主要特征表 项目名称编号建筑类别耐火等级抗震设防烈度人防防护等级主要结构选型建筑层数、总高地上、地下分列建筑基底面积建筑总面积墙体地面楼面层面天窗门窗顶棚内墙面建筑构造及装修外墙面

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6年版)

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

2016年11月 前言 本规定依据《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国务院第279号令)和《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国务院第662号令),在《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08年版)基础上修编而成。本规定与2008年版规定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新增绿色建筑技术应用的内容。 ——新增装配式建筑设计内容。 ——新增建筑设备控制相关规定。 ——新增建筑节能设计要求,包括各相关专业的设计文件和计算书深度要求。 ——新增结构工程超限设计可行性论证报告内容。 ——新增建筑幕墙、基坑支护及建筑智能化专项设计内容。 ——根据建筑工程项目在审批、施工等方面对设计文件深度要求的变化,对原规定中部分条文作了修改,使之更加适用于目前的工程项目设计,尤其是民用建筑工程项目设计。 本规定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批准。 本规定的主编单位为中南建筑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参编单位为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建筑东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中国建筑业协会智能建筑分会、中建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本规定主要起草人: 总负责人:李霆 总则、一般要求部分:刘炳清 建筑、总平面部分:翁皓、党春红、李春舫、林莉 结构部分:李霆、徐厚军、郑瑾

建筑电气部分:杜毅威、熊江 给水排水部分:金鹏、涂正纯 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热能动力部分:郑小梅、杨允立、吴光林、马友才 技术经济部分:张变兰、聂钢 建筑幕墙部分:王书华 基坑工程部分:陈义平 建筑智能化部分:耿望阳 装配式建筑部分:叶浩文、樊则森、李文、孙占琦、蒋杰、马涛、王炜、张沂 目录 1 总则 (1) 2 方案设计 (2) 2.1 一般要求 (2) 2.2 设计说明书 (2) 2.3 设计图纸 (6) 3 初步设计 (8) 3.1 一般要求 (8) 3.2 设计总说明 (8) 3.3 总平面 (9) 3.4 建筑 (11) 3.5 结构 (14) 3.6 建筑电气 (17) 3.7 给水排水 (20) 3.8 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 (24) 3.9 热能动力 (26) 3.10 概算 (28) 4 施工图设计 (30) 4.1 一般要求 (30) 4.2 总平面 (30) 4.3 建筑 (32) 4.4 结构 (36) 4.5 建筑电气 (43) 4.6 给水排水 (46) 4.7 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 (50)

建筑电气设计深度规定——施工图

建筑电气设计深度规定——施工图 4(5 建筑电气 4. 5(1 在施工图设计阶段,建筑电气专业设计文件应包括图纸目录、施工设计说明、设计图,主要设备表、计算书。 4(5(2 图纸目录。应按图纸序号排列,先列新绘制图纸(后列选用的重复利用用和标准图。 4(5(3 建筑电气设计说明。 1 工程概况。应将经初步(或方案)设计审批定案的主要指标录入; 2 设计依据(内容见第3. 6(2条第1款)、设计范围、设计内容,建筑电气系统的主要指标; 3 各系统的施工要求和注意事项(包括布线、设备安装等); 4 设备主要技术要求(亦可附在相应图纸上); 5 防雷及接地保护等其他系统相关内容(亦可附在相应图纸上); 6 电气节能及环保措施; 7 与相关专业的技术接口要求; 8 对承包商深化设计图纸的审核要求。 4(5(4 图例符号。 4(5(5 电气总平面图(仅有单体设计时,可无此项内容)。 1 标注建筑物、构筑物名称或编号、层数或标高、道路、地形等高线和用户的安装容量。 2 标注变、配电站位置、编号;变压器台数、容量;发电机台数、容量;室外配电箱的编号、型号;室外照明灯具的规格、型号、容量。 3 架空线路应标注:线路规格及走向、回路编号、杆位编号,挡数,挡距、杆高、拉线、重复接地、避雷器等(附标准图集选择表)。 4 电缆线路应标注:线路走向、回路编号、敷设方式、人(手)孔型号、位置。 5 比例、指北针。

6 图中未表达清楚的内容可附图作统一说明。 4(5(6 变、配电站设计图。 1 高、低压配电系统图(一次线路图)。图中应标明母线的型号、规格;变压器、发电机的型号、规格;开关、断路器、互感器、继电器、电工仪表(包括计量仪表)等的型号,规格、整定值。 图下方表格标注:开关柜编号、开关柜型号、回路编号、设备容量、计算电流、导体型号及规格、敷设方法、用户名称、二次原理图方案号(当选用分格式开关柜时,可增加小室高度或模数等相应栏目): 2 平、剖面图。按比例绘制变压器、发电机、开关柜、控制柜、直流及信号柜、补偿柜、支架、地沟、按地装置等平面布置、安装尺寸等,以及变、配电站的典型剖刚。当选用标准图时,应标注标准图编号、页次,进出线回路编号、敷设安装方法。图纸应有比例。 3 继电保护及信号原理图。继电保扩及信号二次原珲方案号,宜选用标准图、通用图。当需要对所选用标准图或通用图进行修改时。只需绘制修改部分并说明修改要求;控制 柜、直流电源及信号柜、操作电源均应选用企业标准产品,图中标示相关产品型号、规格和要求。 4 竖向配电系统图。以建筑物、构筑物为单位,自电源点开始至终端配电箱止,按设备所处相应楼层绘制,应包括变、配电站变压器台数、容量、发电机台数、容量、各处终端配电箱编号,自电源点引出回路编号(与系统图一致)。 5 相应图纸说明。图中表达不清楚的内容(可随图作相应说明。 4(5. 7 配电、照明设计图。 I 配电箱(或控制箱)系统图(应标注配电箱编号、型号,进线同路编号;标注各元器件型号、规格、整定值;配出回路编号、导线型号规格、负荷名称等(对于单相负荷心标明相别);对有控制要求的回路应提供控制原理图或控制要求;对重要负荷供电回路宜标明用户名称。上述配电箱(或控制箱)系统内容在平面图上标注完整的,可不单独出配电箱(或控制箱)系统图。 2 配电平面图应包括建筑门窗、墙体、轴线、主要尺寸、工艺设备编号及容量;布置配电箱、控制箱,并注明编号;绘制线路始、终位置(包括控制线路),标注回路规格、编号、敷设方式;凡需专项设计场所,具配电和控制设计图随专项设计,但配电平面图上应相应标注预留的配电箱,并标注预留容量;图纸应有比例。

初步设计文件内容和深度要求

初步设计文件内容和深度要求 初步设计文件应由有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提供,若为多家设计单位联合设计的,应由总包设计单位负责汇总设计资料。初步设计文件包括说明、资料和图纸等部分。文件须装订成A3文本图册(大图可折成A3规格),并加盖建设方、设计方、报建人、注册建筑师、注册结构工程师图章。设计文件上签字、盖章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建筑师条例实施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结构工程师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 文件应按:透视效果图、设计单位技术负责人、设计人员名单(签名、盖章)、市城市规划管理部门对项目的历次批文复印件、设计总说明、分专业说明、分专业图纸等顺序装订(含设计概算)。各专业图纸须签字齐全。 文件的质量、内容和深度要符合国家和省、市的有关规定和要求。建筑工程除按建设部《关于批准<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的要求>通知》(建设〔1992〕102号)规定外,还应满足以下要求: (一)设计说明部分应包括:总说明及建筑篇、结构篇、给水排水篇、电气篇(强电、弱电)、空调与通风篇、消防篇、人防篇、环境设计与保护篇、劳动安全篇、概算篇等各专业篇章说明。 l、设计总说明应包括:设计依据(各种文件、法规、地理、气候条件)、工程概况、工程设计的范围及规模、设计的特点及指导思想、交通组织及停车、园林绿化布置及指标、消防、环保、劳动保护、职业卫生、人防、建筑设计的原则和标准、室内外装修标准、设备、电气系统标准及用量组成、外部市政条件、节水节电等措施、生产工艺流程及特点、结构选型及特点、抗震设防、存在的问题、总指标(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总概算投资额,水、电、建材消耗量)等。 2、建筑篇说明内容包括:设计依据、工程概况、场地条件及总平面设计、竖向设计、交通环境设计、功能布局、水平及垂直交通设计、单位平面、立面、剖面设计,地下室及屋面防水措施、门窗表、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总用地面积、总建筑面积、地上建筑面积、地下建筑面积、地面建筑基底面积、覆盖率、容积率、绿地率等)。 3、结构篇说明内容包括:设计依据、工程概况、工程地质概况、荷载取值、抗震设防烈度、结构安全等级及抗震等级、材料选用、结构设计(结构选型、基础

工艺包设计内容和深度规定

工艺包设计内容和深度规定 1总则 本标准规定了工艺包设计的内容和深度,参加工艺包设计的设计人员必须严格按照本标准规定的内容和深度进行设计,本标准是工艺包设计的重要依据。 对于特殊的工艺装置,本工艺包设计内容和深度不能完全满足要求时,项目经理可作适当调整,但要经有关部室确认,公司总经理批准。 当委托方(用户)另有要求时,可在工艺包设计合同的有关条款中加以说明,项目经理按合同要求作出补充规定,经工艺包设计有关部室确认,公司总经理批准,项目经理才可组织实施。 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可以进行工艺包设计:本公司已经熟练掌握并成为公司技术专有的化工产品;与科研单位、生产单位共同开发的新工艺、新技术、新产品,已具备工艺包设计所需的各项要求;用户专有技术并提供相近规模的工程设计文件或现有运行的生产装置可供设计参考;无专利权或专利有效期已过的成熟工艺技术。 由化工工艺、工艺系统、分析化验、自控、材料(需要时)、安全卫生(需要时)、环保(需要时)等专业共同完成该化工产品的工艺包设计工作。 工艺包设计的设计程序与公司标准规定的各个有关专业在基础设计/初步设计阶段的工作程序 相同。 工艺包的成品应包括说明书、工艺流程图(PFD)、初版管道仪表流程图(P&ID)、建议的设备布置图、工艺设备一览表、工艺设备数据表(附设备简图)、催化剂及化学品汇总表、取样点汇总表、材料手册(需要时)、安全手册(包括职业卫生、安全和环保),操作手册(包 括分析手册)、物性数据手册以及有关的计算书。 工艺包设计的质量控制与公司设计标准规定的各个有关专业在基础设计/初步设计阶段的质量 控制要求相同。 2工艺包设计内容和深度的规定 2.1说明书 工艺包设计说明书是工艺包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包括下列内容: 2.1.1概述 a)生产方法、装置特点 描绘工艺包设计所采用工艺生产方法的先进性、可靠性以及装置特点。 b)产品名称及规模产品名称及规模年操作时间装置运行方式,按五班三运转或四班三运转,或者其他方式运转。 c)装置组成 按工艺过程的先后顺序,列出组成装置各工段的名称。 d)三废排放数量及组成列出产生三废的装置设备名称以及三废名称、数量、组成及排放形式,有关三废综合利用和处理的说明。 2.1.2设计基础 a)原料及催化剂、化学品规格分别列出有关原料、催化剂及化学品的名称及规格。 b)公用工程规格。分别列出水、电、气、汽等公用工程的名称及规格。 2.1.3工艺设计 a)工艺叙述 1)工艺原理 叙述工艺过程原理,列出工艺过程所涉及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包括主、副反应),说明所采用的催化剂。 2)工艺流程叙述 按照工艺过程顺序,分工段及系统(塔系统、反应器系统、压缩机系统)详细叙述工艺流程。 b)正常生产主要操作条件

冶金矿山初步设计内容和深度的原则规定

初步设计内容和深度的原则规定

原则要求 一、初步设计必须遵循国家规定的基本建设程序,并根据批准的设计任务书(或可行性研究报告)所确定的内容和要求进行编制。 二、编制初步设计必须遵循国家和上级机关制定的有关建设方针和技术政策,执行有关规程、规范和标准。 三、编制初步设计,一般应具备下列文件和设计基础资料: 1.批准的设计任务书(或可行性研究报告); 2.批准的矿区地质勘探总结报告(对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矿区),还包括批准的水文地质勘探报告; 3.批准的选矿试验报告; 4.三废处理试验报告; 5.矿区气象、水文、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地震烈度、地形测绘等重要的设计基础资料; 6.水、电、交通运输等基础资料和外部协作条件。 四、初步设计是项目决策后根据设计任务书(或可行性研究报告)要求所作的具体实施方案。在初步设计中,对业经批准的设计任务书(或可行性研究报告)所确定的主要原则方案,如厂址、规模、产品方案、开采方法、主要工艺流程、主要设备选型等,一般不应有较大的变动。当基础资料及情况发生变化,致使原确定的重大工艺方案有较大变动或初步设计概算大于可行性研究投资估算10%以上时,须经原审批设计任务书(或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主管部门的批准。 五、初步设计的内容和深度按国家计委指示“满足项目投资包干、招标承包、材料设备订货、土地征用和施工准备等要求”。 六、初步设计必须按照国家计委要求,注意企业的节能工作。编制的初步设计书,要在总论或有关专业章节阐明设计中采用节约能源的新工艺、新技术以及合理利用能源的有关内容。 七、本《原则规定》各章节的内容,不作为设计文件章节划分的唯一依据。各设计单位可根据项目的不同特点和不同要求,作必要的调整和增删。 八、本《原则规定》各章节的内容不作为各设计单位内部专业分工的依据,各设计单位可根据各自的习惯进行专业分工。

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年版完整版

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 深度规定年版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 2016年11月 前言 本规定依据《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国务院第279号令)和《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国务院第662号令),在《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08年版)基础上修编而成。 本规定与2008年版规定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新增绿色建筑技术应用的内容。 ——新增装配式建筑设计内容。 ——新增建筑设备控制相关规定。 ——新增建筑节能设计要求,包括各相关专业的设计文件和计算书深度要求。 ——新增结构工程超限设计可行性论证报告内容。 ——新增建筑幕墙、基坑支护及建筑智能化专项设计内容。 ——根据建筑工程项目在审批、施工等方面对设计文件深度要求的变化,对原规定中部分条文作了修改,使之更加适用于目前的工程项目设计,尤其是民用建筑工程项目设计。 本规定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批准。 本规定的主编单位为中南建筑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参编单位为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建筑东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中国建筑业协会智能建筑分会、中建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本规定主要起草人: 总负责人:李霆 总则、一般要求部分:刘炳清 建筑、总平面部分:翁皓、党春红、李春舫、林莉 结构部分:李霆、徐厚军、郑瑾 建筑电气部分:杜毅威、熊江 给水排水部分:金鹏、涂正纯 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热能动力部分:郑小梅、杨允立、吴光林、马友才 技术经济部分:张变兰、聂钢 建筑幕墙部分:王书华 基坑工程部分:陈义平 建筑智能化部分:耿望阳 装配式建筑部分:叶浩文、樊则森、李文、孙占琦、蒋杰、马涛、王炜、张沂

建筑初步设计深度标准

建筑初步设计深度标准 建筑初步设计深度标准0 建筑初步设计深度标准研发中心二0 一一年九月建筑初步设计深度标准 1 目录目录 (1) 1. 总则…………………………………………………………………2 2.一般要求………………………………………………………………2 3.设计总说明……………………………………………………………3 4.建筑经济技术指标…………………………………………………5 5.建筑专业… …………………………………………………………6 6.结构专业……………………………………………………………14 7.给水排水专业………………………………………………………16 8.电气专业……………………………………………………………19 9.暖通、空调、燃气设计………………………………………………27 10.天然气专业…………………………………………………………32 11.消防设计……………………………………………………………33 12.环境保护设计………………………………………………………33 建筑初步设计深度标准 2 1. 总则1.1 目的为保证重庆拓新房地产开发(集团)有限公司开发的工程的建筑设计质量和设计深度,根据国家建设部《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的要求,结合集团内部规定的一些深度标准,对建筑扩初设计文件编制深度的规定作如下说明。1.2 范围适用于重庆拓新房地产开发(集团)有限公司开发的工程项目的建筑扩初设计。1.3 职责重庆拓新房地产开发集团研发中心负责协调和控制项目的扩初设计。满足建筑扩初设计的编制深度规定。 2. 一般要求2.1 初步设计文件2.1.1 设计说明书,包括设计总说明、各专业设计说明。2.1.2 有关专业的设计图纸。2.1.3 工程概算书。建筑初步设计深度标准 3 注:初步设计文件应包括主要设备或材料表,主要设备或材料表可附在说明书中,或附在设计图纸中,或单独成册。2.2 初步设计文件的编排顺序 2.2.1 封面:写明项目名称、编制单位、编制年月。2.2.2 扉页:写明编制单位法定代表人、技术总负责人、项目总负责人和各专业负责人的姓名,并经上述人员签署或授权盖章。2.2.3 设计文件目录。2.2.4 设计说明书。2.2.5 设计图纸(可另单独成册)。2.2.6 概算书(可另单独成册)。注:①对于规模较大、设计文件较多的项目,设计说明书和设计图纸可按专业成册;②另外单独成册的设计图纸应有图纸总封面和图纸目录。③各专业负责人的姓名和签署也可在本专业设计说明的首页上标明。 3. 设计总说明3.1 工程设计的主要依据3.1.1 设计中贯彻国家政策、法规。3.1.2 政府有关主管部门批准的批文、可行性研究报告、立项书、方案文件等的文号或名称。 3.1.3 工程所在地区的气象、地理条件、建设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建筑初步设计深度标准 4 3.1.4 公用设施和交通运输条件。3.1.5 规划、用地、环保、卫生、绿化、消防、人防、抗震等要求和依据资料。3.1.6 建设单位提供的有关使用要求或生产工艺等资料。3.2 工程建设的规模和设计范围3.2.1 工程的设计规模及项目组成. 3.2.2 分期建设(应说明近期、远期的工程)的情况。 3.2.3 承担的设计范围与分工。 3.3 设计指导思想和设计特点 3.3.1 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和新结构的情况。3.3.2 环境保护、防火安全、交通组织、用地分配、节能、安保、人防设置以及抗震设防等主要设计原则。 3.3.3 根据使用功能要求,对总体布局和选用标准的综合叙述。 3.4 总指标 3. 4.1 总用地面积、总建筑面积等指标。 3.4.2 其他相关技术经济指标。 3.5 提请在设计审批时需解决或确定的主要问题 3. 5.1 有关城市规划、红线、拆迁和水、电、蒸汽、燃料等能源供应的协作问题。3.5.2 总建筑面积、总概算(投资)存在的问题。建筑初步设计深度标准 5 3.5.3 设计选用标准方面的问题。3.5.4 主要设计基础资料和施工条件落实情况等影响设计进度和设计文件批复时间的因素。 3.6 总说明中已叙述的内容,在各专业说明中可不再重复。 4.建筑经济技术指标4.1 总用地面

互提资深度规定(中大设计)

工程设计专业互提资料内容规定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工程设计专业互提资料内容和深度的实施原则、办法和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设计院内部在设计中互提设计资料工作。 2 职责 2.1 职责要求:各专业室设计人员具体实施,项目负责人监督、检查。 2.2 专业范围:根据院专业分工情况,进行专业相互提资工作的范围是,工艺设备专业、土建专业、电力专业、计控专业、水道专业、暖通专业、总图运输专业、技术经济专业、概预算专业。 3 提资内容 3.1 工艺专业向有关专业提资要求 3.1.1 向设备专业提资要求 3.1.1.1初步(方案)设计 设计项目中,重要设备的基本设计原始条件,包括: A.工艺所要求的设备本体形状、大小及主要部件的结构尺寸; B.基本设计参数,包括最高工作压力、最高及最低工作温度、工作介质等。 3.1.1.2 施工图设计 设计项目中,除初步(方案)设计所提资料外,还应提供: A.设备简图,应包括工艺所要求的设备本体的主要结构尺寸,接管定位尺寸,安装所需要的条件要求及其它必要的图形工艺要求,结构复杂的零件,应另行绘制图形。例如,受液盘进口堰,溢流管、下料筒,溢流堰等工艺尺寸及要求。简图上难以表示清楚的内容,可用文字进行说明。 B.管口数量、名称(用途)、公称尺寸、公称压力,对外连接的密封面形式,温度、压力、液位等自控检测器接管结构形式尺寸如有特殊要求可另加说明。 C.管路系统对容器有作用力的接管(包括有其他附件的作用力),其作用力的大小与方向应在简图上标明。 D.基本设计参数及要求: a.槽、容器类:最高工作压力(应注明最高工作压力是否小于压力来源处的压力,压力来源处是否设有安全泄放装置和压力表),最高及最低工作温度,工作介质(名称、比重、粘度、浓度、介质特性等),全容积,操作容积(或填充系数),保温材料、厚度及其它要求。 b.换热器类:管程、壳程最高工作压力,出入口工作温度,管程和壳程物料的流量及设计壁温、换热面积(或提供工艺传热计算数据),工作介质(名称、比重、粘度、浓度等特性),保温材料、安装环境及其它要求。 c.搅拌容器类:设备内及夹套内最高工作压力(最高工作压力是否小于压力来源处的压力,压力来源处是否设有安全泄放装置、压力表),最高及最低工作温度,工作介质(名称、比重、粘度、浓度等特性),全容积,操作容积,搅拌要求,运行要求(连续或间歇时间),换热面积(或提供工艺传热计算数据),安全防爆的要求及级别,保温材料及其它要求。 d.安装检修要求:如安装地点在室内或室外;楼面或地面,检修间期等。

规范对初步设计图纸深度要求

拟采用 1、相关批复。成果文件是否符合有关主管部门对本工程批示的规划许可技术条件(用地性质、道路红线、建筑控制线、城市绿线、用地红线、安全间距、容积率、建筑密度、绿化率等),以及对总平面布局、周围环境、空间处理、交通组织、环境保护、文物保护、分期建设等方面的特殊要求; 2、总平面图。设计是否结合地域特点、自然环境、气候、交通以及环境保护等要求因地制宜,远近期统筹兼顾、预留发展用地,充分考虑拟保留的地形、地物合理分区和布置工艺区、建构筑物及场地道路等; 3、竖向设计。(1)竖向设计依据(如城市道路和管道的标高、地形、排水、土方平衡等情况);(2)竖向设计是否合理利用地形,综合考虑功能、安全、景观、排水等要求进行竖向布置;(3)防灾措施是否合理,如针对洪水、滑坡、潮汐及特殊工程地质(湿暗性或膨胀性土)等的技术措施。 4、文通组织。(1)人流和车流的组织、道路、出入口、场地布置等是否合理;(2)道路主要的设计技术条件(路面宽度、路面类型、最大及最小纵坡等)。 5、输送管道 (1)设计输送能力是否合适;管道材质、管径壁厚、设计压力是否合理;路由是否最优,合理减少管道长度; (2)交通条件,是否结合实际情况设置了必要的维检修

(3)大中型河流、公路、铁路的穿跨越位置是否满足当地主管部门和规划部门的要求; (4)大开挖穿越是否有无稳管和水工保护措施; (5)定向钻穿越地层是否适宜,埋深是否符合规范要求;穿越曲线否合理,出入土点是否有合适的施工场地; (6)山体隧道的洞口位置、衬砌型式选择是否合理,地质条件是否适合; (7)管道敷设是否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6、工艺安装 7、建筑结构。(1)建筑物使用功能、功能分区、平面布局等;(2)是否达到规定的设计深度要求;(3)是否符合《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和其他有关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 (4)地基基础和结构设计等是否安全;(5)建筑防火设计;(6)外立面、屋面及内部装修风格。 1、是否符合《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和其他有关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 2、地基基础和结构设计等是否安全。 3、是否符合公众利益。 4、施工图是否达到规定的设计深度要求。 5、是否符合作为设计依据的政府有关部门的批准文件

最新市政道路工程初步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pdf

市政道路工程初步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 1 设计说明书 1.1概述 1.1.1 道路地理位置图 示出道路在地区交通网络中的关系及沿线主要建筑物的概略位置。 1.1.2设计依据 设计委托书、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方案设计)的批复意见、相关评审报告、规划、地形等相关资料。 1.1.3对可行性研究报告(方案设计)批复意见的执行情况。 如技术标准、规模有重大变化,应予以论证并履行报批手续。 1.1.4采用的规范和标准 1.1.5测设经过及设计过程简述 1.1.6需要说明的其它事项 1.2 现状评价及沿线自然地理情况 1.1.1道路现状评价 1.2.2现状交通量及技术评价 交通量、车辆组成、路口交通流量与流向特征及路口、路段饱和度等。 1.2.3沿线基本情况 沿线(控制性)建筑、河流、铁路及地上、地下管线情况。 1.2.4水文地质、气象等自然条件 如河流设计水位、流速、地下水位、气温、降雨、日照、蒸发量、主导风向、风速等。 1.2.5工程场地自然条件 1.3 工程概况 1.2.1工程地点、范围及规模 1.3.2建设期限、分期修建计划 1.3.3规划简况 着重阐述设计道路、立交在规划路网中的性质、功能、位置、走向,相交道 路的性质、功能。 1.3.4远期交通流量流向的分析,设计小时交通量的确定,荷载等级的确定。 1.3.5主要交叉路口渠化处理方式 如选用立交,需阐明其必要性及选型依据。 1.3.6工程修建的意义 对道路路网的影响,缓减干扰提高车速和服务水平的程度。根据以上内容,

阐明工程修建的意义。 1.4 工程设计 1.4.1方案设计思路 1 对规划思路及各项指标进行说明,阐述对规划的理解,分析项目实施的意义。 2 提出主要技术难点与关键技术问题。 3 结合规划提出优化或更改思路,阐述合理性。 1.4.2技术标准与设计技术指标 1 列表说明各方案主要技术指标,包括道路等级、设计年限、设计车速、标 准路幅宽度、最小平曲线半径、最大纵坡、最大坡长、最小坡长、凹曲线凸曲线 半径、停车视距、最小净空、交织段长度、设计荷载、抗震设防标准等。对以上 指标与规范要求进行对比分析。 2 对设计年限、设计荷载、最小净空、抗震等级结合规范进行说明。 3 对因条件限制不满足规范要求的所有非强制性技术指标需特别说明。 1.4.3道路平面设计 1 提出平面布置控制因素,包括用地、道路、管线、轨道、隧道、桥梁、文物、其它构筑物、以及工程费用控制等,分析主要控制因素。 2 阐述各方案平面布置情况,结合以上控制因素进行分析,论证各方案设计合理性。 1.4.4道路纵断面设计 1 提出纵断面布置控制因素,包括坡度、控制标高、坡长、挖填土方、排水、等,分析主要控制因素。 2 阐述各方案纵断面布置情况,结合以上控制因素进行分析,论证各方案设计合理性。 1.4.5方案比选 列表对方案的交通功能、占地、工程费用、景观效果、近远期结合情况、技 术要求、工期、拆迁与施工组织等进行综合分析,提出推荐方案。 1.4.6道路路幅分配 说明道路总宽度以及车行道、人行道、非机动车道、路缘带、中央分隔(绿化)、人行道绿化带宽度分配。结合规划及交通分析论证路幅分配合理性。(结合综合管网布置确定路幅分配) 1.4.7道路路基、路面设计 1 说明道路边坡坡率以及支挡构筑物、桥梁、隧道的确定情况,结合现状地形与地勘分段说明其设计合理性。 2 提出特殊路基处理措施。

营销策划-深度营销的7个深度原则

[营销策划]营销技巧:深度营销的7个深度原则 深度营销模式的本质是谋求基于企业营销价值链系统协同效率之上的竞争优势,强调企业在各区域市场与核心经销商、优秀终端、用户及其他物流、服务等相关者构建营销价值链,企业利用自身的综合能力逐步确立渠道领导权,承担营销链的构建、协调、领导和服务等管理职能。这要求企业一方面必须整合自身内部价值链中研发、生产、营销、服务等各环节资源,实现前、后台协同响应竞争需要的一体化运作,不断巩固和加强主导地位;另一方面要提高渠道综合管理能力,引领渠道各级成员有效地协同运作,在竞争的关键环节获得优势,使合作各方利益加大,获得各成员的认同和拥护。 企业要做好渠道的管理工作,必须在渠道规划、建设、维护和调整等方面强调有效性原则、整体效率最大化原则、增值性原则、分工协同原则、针对性竞争原则和集中开发、滚动发展原则以及动态平衡原则。 第一、有效性原则 一方面,企业在对目标市场进行有效细分的前提下,要进一步对可能的销售渠道的分销效能、服务能力、维护成本和影响力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从而明确各渠道的优势和劣势并合理规划,保证进入的渠道同细分市场的特点相匹配,从结构上保证所构建的营销链的有效性,实现对区域市场的有效覆盖。例如在装饰材料行业中,对商业用户细分市场的覆盖,必须嫁接或进入建材批发渠道及五金店等具有组货配套功能和建筑装饰功能的工程渠道,服务于大批量的工程商用客户;对一般家庭用户,必须利用建材专业市场等以零售为主、批零兼营的分销渠道;而对家庭装饰用户中的高端客户,则越来越多地需要利用综合建材连锁超市等大型零售渠道来为他们提供针对性的服务以获取高利润。可以看出,其中任何一种渠道都不可能有效交叉覆盖另一个细分市场。 另一方面,强调整合各细分渠道中在素质、规模、实力、服务和管理等方面有特长的终端、大批发商和新兴大型零售商等优秀渠道资源,注重渠道质量,使企业的营销链具有强大的分销力,对目标区域市场产生关键性影响,对竞争对手产生冲击力。

施工图设计深度规定

施工图设计深度规定 总平面设计 一、在施工图设计中,总平面专业设计,包括图纸目录、设计说明、设计图纸。 二、设计说明 一般工程分别写在有关的图纸上,列出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注明设计依据、尺寸单位、比例、坐标及高程系统。 三、总平面图 1、保留的地形和地物。 2、测量坐标网、坐标值。 3、场地四界测量坐标(或定位尺寸),道路红线和建筑红线或用地红线的位 置。 4、场地四邻原有及规划道路的位置,以及主要建筑物和构筑物的位置、名 称、层数。 5、建筑物、构筑物(人防工程、地下车库、油库、水池等隐蔽工程以虚线 表示)的名称或编号、层数、定位(坐标或相互关系尺寸)。 6、广场、停车场、运动场、道路、无障碍设施、排水沟、挡土墙、护墙的 定位(坐标或相互关系)尺寸。 7、指北针或风玫瑰图。 8.、总平面图应画图例。 四、竖向布置图 1、场地测量坐标网,坐标值。 2、场地四邻的道路、水面、地面的关键性标高。

3、建筑物、构筑物名称,室内外地面设计标高。 4、广场、停车场、运动场地的设计标高。 5、道路、排水沟的起点、变坡点、转折点和终点的设计标高,纵坡度、纵 坡距、关键性坐标,道路表明双面坡或单面坡。 6、挡土墙、护坡或土坎顶部和底部的主要设计标高及护坡坡度。 7、指北针或风玫瑰图。 8、地面坡度用箭头表示。 五、详图:道路横断面、路面结构、挡土墙、护坡、排水沟、广场、运动场地、 停车场等。(以上项目如另外委托作环境设计,本设计可不画。) 六、总图制图规定 1、计量单位: (1)总图中的坐标、标高、距离宜以米为单位,并应至少取至小数点后两位,不足时以“0”补齐,详图宜以毫米为单位。 (2)建筑物、构筑物、道路的方位角,宜注写到“秒”。 (3)道路的纵坡度、场地平整坡度、排水沟底纵坡度宜以百分计,并应取至小数点后一位,不足时以“0”补齐。 2、坐标注法: (1)总图应按上北下南方向绘制,可向左或右偏移,但不宜超过45°,x为南北方向轴向,x的增量在x轴线上; y为东西方向轴向,y的增量在y轴线上; (2)坐标网格应以细实线表示,测量坐标网应画成交叉十字线,坐标代号宜用“x、y”表示; (3)表示建筑物、构筑物位置的坐标,宜注其三个角的坐标,如建筑物、构筑物与坐标轴线平行,可注其对角坐标。 3、标高注法:

建筑初步设计深度要求

建筑初步设计 3.1一般要求 3.1.1初步设计文件: 1设计说明书,包括设计总说明、各专业设计说明, 2有关专业的设计图纸。 3工程概算书。 注:初步设计文件应包括主要设备或材料表,主要设备或材料表可附在说明书中,或附在设计图纸中,或单独成册。 【条文说明】关于初步设计文件是否单列消防、环保等内容的专篇的问题,在修编时进行了专门的研究。为了确保设计文件中各专业内容的完整性,或避免设计文件中有关内容的重复,本规定不要求初步设计文件单列消防、环保等内容的专篇。 3.1.2初步设计文件的编排顺序 1封面:写明项目名称、编制单位、编制年月, 2扉页:写明编制单位法定代表人、技术总负责人、项目总负责人和各专业负责人的姓名,并经上述人员签署或授权盖章。 3设计文件目录。 4设计说明书。 5设计图纸(可另单独成册)。 6概算书(可另单独成册)。 注:1对于规模较大、设计文件较多的项目,设计说明书和设计图纸可按专业成册; 2另外单独成册的设计图纸应有图纸总封面和图纸目录;图纸总封面的要求见4.1.2条。 3各专业负责人的姓名和签署也可在本专业设计说明的首页上标明。 3.2设计总说明 3.2.1工程设计的主要依据 1设计中贯彻国家政策、法规; 2政府有关主管部门批准的批文、可行性研究报告、立项书、方案文件等的文号或名称。 3工程所在地区的气象、地理条件、建设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 4公用设施和交通运输条件。 5规划、用地、环保、卫生、绿化、消防、人防、抗震等要求和依据资料。 6建设单位提供的有关使用要求或生产工艺等资料; 3.2.2工程建设的规模和设计范围 1工程的设计规模及项目组成: 2分期建设(应说明近期、远期的工程)的情况。 3承担的设计范围与分工。 3.2.3设计指导思想和设计特点 1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和新结构的情况。 2环境保护、防火安全、交通组织、用地分配、节能、安保、人防设置以及抗震设防等主要设计原则。 3根据使用功能要求,对总体布局和选用标准的综合叙述。 3.2.4总指标 1总用地面积、总建筑面积等指标。 2其他相关技术经济指标。

初步设计图纸深度要求(修订)样本

中煤国际工程集团重庆设计研究院 民用建筑工程初步设计文件图纸深度规定 ( 修订版) 中煤国际工程集团重庆设计研究院 二○○九年十一月 初步设计图纸深度要求

一总平面 1、区域位置图( 根据需要绘制) 2、总平面图 1) 保留的地形和地物 2) 测量坐标网、坐标值, 场地范围的测量坐标( 或定位尺寸) , 道路红线、建筑红线或用地界线。 3) 场地四邻原有及规划道路的位置( 主要坐标或定位尺寸) 和主要建筑物及构筑物的位置、名称、层数、建筑间距。 4) 建筑物、构筑物的位置( 人防工程、地下车库、油库、贮水池、生化池等隐蔽工程用虚线表示) , 其中主要建筑物、构筑物应标注坐标( 或定位尺寸) 、名称( 或编号) 、层数; 总平面图中应准确表示建筑物外轮廓线。 5) 道路、广场的主要坐标( 或定位尺寸) , 停车场及停车位, 必要时加绘交通流线示意; 6) 绿化、景观及休闲设施的布置示意, 围墙、大门的布置图。 7) 指北针或风玫瑰图。 8)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9) 说明栏内注写: 尺寸单位、比例、地形图的测绘单位、日期、坐标及高程系统名称( 如为场地建筑坐标网时, 应说明其测量坐标网的换算关系) , 补充图例及其它必要的说明等。 3、消防分析图 ( 1) 在已完成的总平面布置图上表示, 主要内容为消防车道的宽度、坡度、转弯半径、尽端车道的回车场( 高层为18m×18m小高层为15m×15m) , 消防扑救场地范围及坡度, 范围: 建筑底边至少有一个长边或周边长度的1/4且不小于一个长边的长度, 场地进深高层围18m, 小高层可15m, 此范围内必须设有直通室外的楼梯或直通楼梯间的出口, 场地坡度不大于5%。

施工图设计深度要求内容

施工图设计深度要求 4.1 一般要求 4.1 1 施工图设计文件。 1 合同要求所涉及的所有专业的设计图纸(含图纸目录、说明和必要的设备、材料表,见第4.2节至第4.8节)以及图纸总封面;对于涉及建筑节能设计的专业,其设 计说明应有建筑节能设计的专项容; 2 合同要求的工程顶算书; 注:对于方案设引后直抵进入施工图田设计的项目,若合同未要求编制工程预算书,施工图设计文件应包括工程概算书(见第3.10节)。 3 各专业计算书。计算书不属于必须交付的设计文什,但应按本规定相关条款的要求编制并归档保存。 4.1.2 总封面标识容。 1 项目名称; 2 设计单位名称; 3 项目的设计编号; 4 设计阶段; 5 编制单位法定代表人、技术总负责人和项目总负责人的及其签字或授权盖章; 6 设计日期(即设计文件交付日期)。 4. 2 总平面 4.2. 1 在施工图设计阶段,总平面专业设计文件应包括图纸目录、设计说明、设计图纸、计算书。 4,2.2 图纸目录。应先列新绘制的图纸,后列选用的标准图和重复利用图。 4.2.3 设计说明。一般工程分别写在有关的图纸上。如重复利用某工程的施工图图纸及其说明时,应详细注明其编制单位、工程名称、设计编号和编制日期;列出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见表3.3.2,该表也可列在总平面图上),说明地形图、初步设计批复文件等设计依据、基础资料: 4.2. 4 总平面图。 1 保留的地形和地物; 2 测量坐标网、坐标值; 3 场地围的测量坐标(或定位尺寸)、道路红线、建筑控制线、用地红线等的位置; 4 场地四邻原有及规划的道路、绿化带等的位置(主要坐标或定位尺寸),以及主要建筑物和构筑物及地下建筑物等的位置、名称、层数; 5 建筑物、构筑物(人防工程、地下车库、油库、贮水池等隐蔽工程以虚线表示)的名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