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祝福》(公开课教案)

《祝福》(公开课教案)

《祝福》(公开课教案)
《祝福》(公开课教案)

《祝福》

教学目标:

1、了解鲁迅从《呐喊》到《彷徨》的心路历程,认识其作品“色貌如冰,肝肠似火”的特点。

2、理解文中叙述者“我”的形象,体会第一人称叙述和倒叙的作用。

3、从祥林嫂的人生经历中,认识到封建伦理观对思想的毒害,对女性的禁锢,同时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同情弱者的情怀。

教学重难点:

1、通过研读“我”的心理活动以及与祥林嫂的对话,理解“我”呈现的知识分子形象。

2、重点分析祥林嫂两次到鲁镇的不同经历,以及鲁镇人对祥林嫂的态度变化,体会文中的语言描写、细节描写、肖像描写,探讨把祥林嫂推向死亡深渊的社会因素。

第一课时

一、导入:鲁迅:由《呐喊》而到《彷徨》

①复习:《呐喊》命名的原因以及其中重要的作品

题《呐喊》:弄文罹文网,抗世违世情。积毁可销骨,空留纸上声。

《呐喊》命名的原因:一,为唤醒沉睡的民众而呐喊;二,为革命前驱者呐喊助威。

“有时候仍不免呐喊几声,聊以慰藉那再寂寞里奔驰的猛士,使他不惮于前驱。”

重要作品:《狂人日记》、《阿Q正传》、《故乡》、《孔乙己》、《一件小事》等。

②《彷徨》简介:

初版封面:《彷徨》的封面,陶元庆用橙红色为底色,配以黑色的装饰人物,画着一个正在下山的太阳,不规则形状的太阳带来微微的光亮,但又让人感到些许不安,三个人在比自己的帽子还高的凳子上,似坐又似行。满幅画面被紧张的情绪所包围,将“彷徨”表现得恰到好处,又耐人寻味。

题《彷徨》:寂寞新文苑,平安旧战场。两间余一卒,荷戟独彷徨。

主要作品:《祝福》、、《在酒楼上》、《伤逝》、《离婚》、《示众》、《长明灯》等。

参考资料:公冶《孤独的彷徨者》:“人都有彷徨的时候。孤独无依,进退失据,谓之彷徨。鲁迅曾经是彷徨的,至少在写《彷徨》的时候。写《彷徨》时,他才四十四五岁,还不是大智者。因此他彷徨。那时,他满怀希望,或者说曾经满怀希望,然而这希望,最终是破灭了。他看不到有更好的出路,出路似乎总是在未来,而不是现在。于是,他就彷徨。于是,他就写了关于“彷徨”的小说。与其说是彷徨,不如说是无奈。生的无奈。”

张宗刚在《伟大的灵魂探秘一一解读鲁迅》(《名作欣赏》2001年5期,总第126期)一文中对

《彷徨》的评价是“色貌如冰,肝肠似火”。他还说:“所属望者殷,所挟持者远,这是鲁迅的深刻。??…他(指鲁迅)像一只失群的飞鸿,在浩渺的天空飘飘荡荡,无所归依;孤独寂寞的内心体验,遂外化和升华为一种巨大的创造欲:他用手中的勾魂摄魄之笔,绘出无数旧时代的图景,意态生动,悲壮无匹。其中,对自由的探讨,对人性的扫描,对弱者的关注,对时俗的思考……无不忧愤深广,启人心扉,以其’智慧的痛苦’,达到和进入了史诗的层次,从而冠绝一代,独步千秋。”

二、第一人称叙述的好处:增强文章的真实感,使读者产生亲切感;便于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尽情抒发自己的情感。

问题:为什么要以我为叙述者?

A不以“我”为叙述者行不行?(替代法)

在鲁镇,没有一个人能够真正了解或客观看待祥林嫂;而祥林嫂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命运会这样悲惨。那么,能不能设置一个全知全能的叙述者?如果这样就不会有“我”的故事了,而“我”也是毁灭祥林嫂最后一线希望的关键点,失去了对当时知识分子的反思。鲁迅创作《彷徨》,越到后期创

作,“我”的形象就越多。在叙述角度上有所突破,把“我”和作者剥离开,代替了全知全能的叙述方式。

B “我”是以什么身份出现在小说中的?

“我”是一个文学形象,不能与作者等同;线索人物,以一个远道回乡的、有正义感、有同情心,

但面对社会的黑暗又深感无奈乃至无能为力的知识分子形象。

C以“我”为叙述者妙在何处?

鲁四老爷也是识字的人,为何祥林嫂不问他灵魂的问题?“又是出门人”,鲁镇是一个封建思想根深

蒂固的千年不变的地方,而“我”是见识过新世界的人。“我”不会以鲁镇人的角度看待祥林嫂,因

为我是一个“剩”下的人,较为客观。“我”能够以更高的角度来看待祥林嫂的悲剧。“我”原本与旧世界割裂了,但想不到遇到深层次的问题时,会变得软弱胆怯甚至需要逃避。“我”的心理活动说明是一个敢于自我批评、反思社会的人,是一个“寻路者”的形象,探讨人生的价值和社会的发展

――“文学为人生”。

D在结尾处,“我”的叙述态度较之前是否有了改变?(课后思考)

“无论如何,我明天决计要走了”的原因是什么:

A鲁镇的环境使“我”窒息

B鲁四老爷的面孔令“我”憎恶

C祥林嫂的惨状让“我”不安

(以下逐一分析这三个原因)

三、鲁镇的环境

(1)作者将环境描写置于“祝福”的特定背景下,有什么作用?

明确:揭示祥林嫂悲剧的社会根源,预示祥林嫂悲剧的必然性推动情节发展,增强人物形象的真实性和感染力;首尾呼应,深化主题。

(2)小说为什么以“祝福”为题?

明确:小说起于祝福,终于祝福,中间一再写到祝福,“祝福”是小说的中心事件,情节的发展与祝

福密切相关,作者围绕它叙述祥林嫂生死际遇;作者把祥林嫂的死置于祝福的欢乐气氛中,以乐写哀,用反衬的手法深化小说主题,要读者看到封建礼教是如何将一个人活活吞噬的。

四、鲁四老爷的面孔

(1)书房摆设

(2)三次皱眉

思想僵化,维护帝制,反对社会革新;以读书人自居,道貌岸然,实则虚伪迂腐;封建伦理观在思想上根深蒂固,对死去的祥林嫂也不宽容,足见其冷漠残忍。

五、祥林嫂的惨状

梳理小说情节:结合学生作业“祥林嫂小传”

倒叙的作用:设置悬念,使读者急于追根溯源;写祥林嫂在祝福声中死去,造成了浓重的悲剧氛围,突出了小说主题。

序幕:祝福景象与鲁四老爷结局:祥林嫂寂然死去开端:祥林嫂初到鲁镇

发展:祥林嫂被卖改嫁高潮:祥林嫂再到鲁镇尾声:祝福景象和我的感受

提出本文核心问题一一祥林嫂的“生”与“死”:a祥林嫂是怎样生存的?b祥林嫂是怎样走向死亡的?

第二课时

一、"大家都叫她祥林嫂”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