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北师大版小学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北师大版小学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北师大版小学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北师大版小学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北师大版小学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第一课时 1 主题一、人们在土地上耕耘

引导课:餐桌上的发现

教学目标:

了解食物是人类生存的最基本条件,是维持生命的最基本需要。

帮助学生引发思考,产生了解食物来源的愿望。

教学准备:

了解当地的饮食、菜肴和食物构成及特点。

知道这些食物、蔬菜的来源以及与土地的关系。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活动:

一、导入

谈话:我们每个人天天都要吃饭,吃饭是人类生存的最基本需要之一。从今天开始,我们将要探究我们每天

的饮食是从那里来的,是怎样生产出来的。

二、探究活动

阅读课文2-3页。

同位交流:餐桌上有哪些食物,

汇报回答:餐桌上的食物很丰富,有扁豆、西红柿、土豆、南瓜、菜心、鱼、肉、米饭、苹果等。阅读豆博士的话,得到什么启发,

明确:食物是保护和维持生命的基本需要。食物是每个人正常生活离不开的,是必须满足的需求。小组讨论:思考乐乐和小文的话,讨论:通过事例说明我们每

天的食物是从哪里来的, 交流汇报:例如,大米、面粉等粮食是从土地上种植出来的。白菜等蔬菜也是从土地上种植出来的。鱼类等

水产是从河湖中捕捞的,肉类是通过养殖生产出来的。

三、总结

阅读妞妞的话,使我们知道:人要维持正常的生活,每天都离不开食物,我们所需要的食物都是来自土地、

河湖、海洋,来自养殖。

作业设计:

思考:食物是怎样产生出来的,

板书设计:

餐桌上的发现

食物是保护和维持生命的基本需要。

我们所需要的食物都是来自土地、河湖、海洋,来自养殖。

1

第二课时 2

萝卜的故事

教学目标

1(以萝卜的生长过程为例,体验农、业劳动的过程

2(了解农业的收获与农民收入及生活的关系

3(形成尊重农业劳动、尊重劳动者的情感和态度。

教学活动及过程

1(导人。“同学们回家以后,了解了自己家经常吃的主要食物,有的同学还了解了这些食物的来源。现在请几位同学简单介绍一下”。教师可以将学生的发言简要记录在黑板上,并告诉学生:“上一节课,我们已经了解到,人们要维持正常的

生活,每天都离不开食物,我们所需要的食物大多是在土地上通过劳动获得的。但是,人们是怎样通过农业劳动从土地上取得收获的呢?让我们一起看一看虎子和爷爷是怎样种萝卜的吧。”

2(组织学生阅读有关本课题的七幅图画,通过讨论或谈话的方式知道:

第—幅图画是播种。在烈日下,按照一定的间距,爷爷用镐刨坑,虎子在弯腮把萝卜种子点在坑内,并把坑用土覆盖好。

第二幅图画是间苗。因为播种的时候,每一个穴位里都要撒几粒种子,种子发芽以后,每个穴位里都会长出一撮萝卜苗,但是不能够任其生长,因为那样萝卜就长不大。所以要拔掉幼弱的萝卜苗,只保留—棵最健壮、长得最大的幼苗,这叫做间苗。

第三幅图画是除草。在农作物的生长过程中,杂草也会随着长起来,并且和农作物争夺土壤里的水分和养料,为了保证农作物的生长,尽管天气非常炎热,虎子和爷爷仍然必须在烈日下给萝卜松土和除草。

第四幅图画是给正在生长的萝卜培土。萝卜只有在疏松的土壤里才能够越长越大,因此在萝卜的生长过程中,要给萝卜周围培土。

第五幅图画是灌溉。

第六幅图画是收获。收获的时候是用镐把土刨松,这样把萝卜拔出来的。

第七幅图画是在获得了好收成以后,虎子和爷爷有了收入,精打细算地把收入用于日常生活。

3(阅读课文。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人们从收获中留下自己需要的以后,要把剩余的部分拿到市场上卖掉?”“为什么收获的季节是最开心的季节?”

4(阅读教科书中“虎子家卖萝卜的收入和支出账目”。教师引导学生讨沦: “虎子家为什么要用卖萝卜的钱买这些东西?”

对照虎子家的劳动收入方式,讨论:和自己家的收入方式有什么不同?自己的

父母是怎样通过劳动来维持家庭经济来源的‘1

5(总结。

家庭作业

2

从种植到收获

教学目标:

1( 了解农业生产具有季节性的特点,农业生产的周期长,在农业生产中要遵循“不的规律。

2(了解我们祖先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二十四节气。

3(了解农业生产具有地域性的特点,不同的地区适宜种植农作物有一定的规律,知道“橘生淮南则为橘”的道理。

4(形成尊重农业劳动,为我们祖先认识自然规律的伟大创造而自豪的态度。

5(知道我国地域辽阔,发展农业有着悠久的历史,农产品的品种和数量都十分丰富,从而产生自豪感。

6(知道土地为人类奉献着丰富的食物,保证着人类的生存,从而对生养我们自土地产生由衷的敬意。

教学活动及过程

第一课时(3)

1(导入:“上一节课,我们从虎子讲述的‘萝卜的故事’中了解到,从每年月初种植到5月底收获是萝卜最佳的生产时间,只有这样才能够获得好的收成。这是为什么呢?

2(解决问题讨论。请学生阅读本课题第一段的课文,讨论:光照和温度有什么关系;光照、温度和农作物的生长有什么关系。教师引导学生了解一年中“在自然条件下,只有在一段时间里的光照、温度才适合有关农作物的生长”:还可以请学

生根据自己回家以后对父母和长辈的调查,谈一谈本地区主要农作物从种植到收获的季节和时间,由此得出“什么季节适合种什么农作物,有着一定的自然规律”的结沦。

3、教师讲解。

4、教师小结。

家庭作业

了解一种农作物的来历。

第二课时(4)

1(导人。农作物的种植不仅和季节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且,一个地方并不是什么都能够种植或出产的。比如我们每天吃到的食物,商店里出售的食品、蔬菜、水果,并不都是我们这里生产的,有的是本地出产的,有的是从外地运来的。”

2、全班讨论。阅读教科书第9页的课文,讨论:“你知道哪些农作物生长所要求的土壤、气候是不同的?”通过交流知道,有的农作物喜欢温度高、强光照,像水稻、甘蔗等;有的作物

3

喜欢温暖,像小麦、棉花;有的农作物喜欢沙质土壤,像花生;有的农作物对土壤和气候条件的要求并不高,像玉米等杂粮在很多地方都能够种植。

阅读中国政区图,通过政区图上的图例了解主要农作物在我国的分布。教师引导学生探究:为什么南方几乎不生产小麦?水稻在北方也有,可是为什么要少得多?对于农作物的生长哪些因素是最重要的?

通过探究知道:

(1)小麦——喜欢在温暖、干旱的环境中生长,易结穗。南方太热、潮湿,不适合小麦的生长。温度太高就会疯长枝叶,不容

(2)水稻——和小麦的习性完全不同,喜欢温度高、强光照,喜欢生活在水里,所以南方种植得多。北方虽然也有种植,但必须抓准农时,不然天气转冷,到了霜降,水稻的籽粒还没有成熟,就不会有收成了。

(3)小麦、棉花喜欢温暖和强烈的阳光,我国中部及新疆部分地区具备这样的气候条件,所以有着广泛的种植。

(4)水稻、甘蔗等农作物喜欢温度高、强光照和充足的雨水,所以在我国南方种植得比较多。青稞适应高寒条件,所以只在西藏和青海地区有种植。

(5)水果——对阳光和水的要求都比较高,我国中部和南部的沿海地区以及新疆具备这样的条件,所以这些地方有出产。

(6)玉米等杂粮对土壤和气候条件的要求并不高,因此在很多地方都能够栽种。

3(探究活动。观察教科书第10页图画所出示的小麦、玉米、甘蔗、大豆、苹果、花生等农作物,并讨论:“这些粮食、蔬菜、水果最早是从哪里来的?”通过讨论明确:现在人种植的粮食、蔬菜和水果等农作物,都是人类从野生的植物物种中经过漫长的年代,通过选育、驯化培育出来的。

4(阅读与总结。阅读教科书第10页的课文,引导学生加深对主题的理解。

布置家庭作业。

妞妞的困惑

教学目标

1(了解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农药和化肥所造成的危害。

2(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

教学活动及过程

4

第一课时(5)

1(导入。

2(全班讨论。观察和阅读教科书第11页的图画和课文,教师提问学生:“我们是普通的消费者,面对蔬菜、水果、茶叶等农产品中有残留农药,我们怎么帮助学生通过论知道,要购买有绿色农产品标志的商品,购买有纯大然、无污染、公害标志的农产品。

3(探究讨论。对于豆博士提出的问题,也就是妞妞的另外一个困惑,应该怎办呢,你们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4(教师小结:概括讨论中的要点,布置家庭作业。

家庭作业

了解商店和市场出售的食物、蔬菜、水果中,有没有纯天然、无污染、无公害标志的农产品;问—问爸爸、妈妈是否认识绿色农产品的标志。

主题二在希望的田野上

第一课时(6)

课题1、从传统到现代

教学目标:

1、了解在长期的传统农业生产实践中,人类发明了简单的农具,这些农具是人手的延伸,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体现了人类的智慧。

2、通过体验,感受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形成崇尚劳动、崇尚劳动者的态度。

教学准备:

搜集本地区常用的简单农具的资料,既可以是文字、图片等文本资料,如果有条件,也可以准备一些小农具实物。

教学过程:

1、导入:农作物的生长不仅依靠自然规律,在从种植到收获的过程中,重要的是还要靠人们的辛勤劳动,为此,人类发明了各种各样简单的农具。它们不仅减轻了劳动强度,而且提高了劳动的效率,所以,这些看似简单的农具,其实都凝聚着劳动者的聪明才智。

2、观察活动。探究教科书12页的插图出示的是什么农具,做什么用的,使用这些农具有什么好处,

3、体验与交流:本地区经常使用哪些简单的农具,使用这些农具有什么好处,

4、阅读书第13页的课文和插图,并思考:这四幅图反映了农业生产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生产效率有什么变化,

5、总结:农业生产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衣食之源。人类从双手采摘开始了农业劳动,后来人类学会了种植与收获,从徒手劳动到发明简单的手工农具,从依靠人力、畜力发展到现代农业机械化,无不凝聚着劳动者的智慧,凝聚着劳动者的伟大创造。

5

第二课时(7)

课题2、劳动者的创造

教学目标:

1、知道四川的都江堰和新疆的坎儿井是世界上古老的水利工程,至今还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着巨大的效益,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和智慧的结晶。

2、感受劳动人民的智慧力量,形成崇尚劳动、崇尚劳动者,为我国古代农业文明而自豪的态度。

教学过程:

1、导入。

前面我们学习了劳动者在农业生产中创造了从简单手工工具到现代农业机械的伟大成就。其实劳动者的创造还远不止这些,下面我们去参观瞻仰一下我们祖先的伟大创造吧~

2、阅读讨论。

阅读教科书第14页的课文,讨论:“农业生产中的“靠天吃饭”是什么意思,”

3、探究活动一。

观察和阅读教科书第14页有关四川都江堰的图片和文字资料,探究“都江堰是怎样发挥作用的,”

4、探究活动二。

观察和阅读教科书第15页新疆的坎儿井的图片和文字资料,探究“在新疆干旱少雨地区,为什么要利用坎儿井地下暗渠来运输和使用天山雪水,”

5、教师总结。

教师肯定学生的探究,鼓励他们今后多了解古代劳动人民的发明创造。

课题3、科学技术改变着农业

教学目标:

1、了解科学技术提升和改变了农业生产单纯依赖自然的局面,大大地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益。

2、简单了解我国农产品的进口与出口情况,以及我国与世界的农业交流,增强国际理解。

教学准备:收集有关农业科技的文字资料和图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8)

1、导入。

2、阅读与介绍。欣赏和阅读书中第16页袁隆平院士的照片和文字,并讨论:谁知道袁隆平院士的事迹和他培育出的杂交水稻吗,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教师作适当补充。

进一步讨论:袁隆平院士科学研究的成果增产了那么多粮食,顶得上增加了多少田地、多少劳动呀,这说明了什么,

欣赏并阅读书上玻璃日光室、无土栽培技术的照片及文字,并讨论:在严寒的冬季,你们吃过哪些新鲜可口的夏令蔬菜,你们知道这些蔬菜是在哪里种植出来的,你们知道无土栽培技术吗,以生菜的无土栽培为例,说一说怎样进行无土栽培的生产。

欣赏并阅读书上有关网籍养殖、规模化禽蛋养殖、现代化饲养牲畜的照片及文字,并讨论:你知道这些生产方式吗,说一说这些生产技术有什么好处,对学生可能不十分清楚的这部分内容,可由教师结合书上的图片进行讲解。

延伸性讨论:你还知道哪些现代农业生产方式,

3、总结:是科学技术的发展并应用到农业生产上,财大幅度地提高了农业生产的产量和质

6

量,在现代农业生产中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为我们的生活提供着越来越丰富的优质产品。

第二课时(9)

1、导入:我国的农业不仅为我国,同时也为世界做出了伟大贡献。

2、阅读与讨论:中国的农产品满足了我们本国的需要,为什么还要出口到世界各地,

通过讨论知道,我国既出口农产品,也进口农产品;把我们出产的优质农产品销往需要这些产品的国家和地区,也从国外买进需要的农产品,这就是世界上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交流和贸易往来。

3、小组探究:按照书上第19页的提示,指导学生分小组读图,查找一下我国出口哪些农产品,主要出口到什么国家和地区;我国主要进口什么农产品,是从世界哪些地方进口的。

“你们见过或吃过什么样的进口水果、奶制品、畜产品等农产品,”然后组织学生指图讨论。

4、发表与交流:

(1)各小组进行识图汇报和交流,同时还可以边汇报,这组织学生在世界地图上标注我国出口和进口农产品的情况。

2)学生汇报见过和吃过的进口水果、奶制品、畜产品等。这主要是指市场上经常可以见(

到的进口产品,如:泰国香米、美国柑橘、提子,荷兰奶粉、雀巢咖啡、吉百利巧克力、澳大利亚毛制品等。

5、总结:通过学习,我们了解了伴随着人类悠悠几千年的历史,农业生产一直在不间断地发展着,是劳动者在从事着农业生产,是他们的创造不断地发展着农业,是科学技术大大加快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主题三农业是人类文明的摇篮

第一课时(10)

课题1、农业孕育着文明

教学目标:

1、了解古埃及、古希腊、古代中国的文明起源于农业文明,知道农业文明对人类文明发展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2、了解我国古代农业文明在人类生活中所发展起来的对土地的崇拜、丝绸文化和茶文化。

教学过程:

1、导入。

我们已经知道了,既然人类早期的生活和生产活动是从农业生产开始的,那么世界人类的早期文明当然也是在农业的基础上孕育和发展起来的。

2、阅读与讨论。

欣赏教科书第20页古埃及的历史图画、古希腊的陶器和第21页北京中山公园社稷的照片,并讨论“这些画面告诉我们什么,”

3、全班探究。

7

阅读教科书第20页老师的话、第二段课文和豆博士的话,思考并讨论:“为什么古埃及、古巴比伦和我国古代,都创制了历法,这些历法各有什么特点,”

4、自由讨论。

(1)你知道中国的丝绸和茶叶吗,知道中国的丝绸和茶叶对世界产生的影响吗,

(2)你见过丝绸制作的服装和饰品吗,你知道丝绸是怎样制成的,你还知道哪些关于丝绸的事情,

(3)你的家人有饮茶的习惯吗,你知道有哪些饮茶的习惯和风俗,

教师总结。

第一课时(11)

课题2、寄托着希望的传统文化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农业文明在生活中所发展起来的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节日文化,以及其他少数民族的节日文化。

2、了解由于农业的地域性差异,各地所形成的饮食文化也各有特色。

教学准备:

1、搜集有关本地春节、端午节、中秋节民俗的资料。

2、收集各地饮食文化特色的资料。

教学过程:

、导入:上一节课,我们了解了随着我国农业生产历史悠久的发展,我国的丝绸文化、茶1

文化早已名扬世界。其实我国的农业文明成就还有很多。比如,在农业生产发展的漫长历程中,人们创造出许多习俗、节日,形成了多彩的节日文化。

2、思考并讨论:春节、端午节、中秋节与农业生产的发展有什么关系,

我们这里在春节、端午节、中秋节有什么民俗,你能说出这些民俗的含义吗,在交流的时候,教师要注意按照讨论题的要求把握和点拔,使学生理解本地民俗与农业生产的密切关系。

3、阅读与讨论。欣赏书中22-23页的图片,了解藏历新年及彝族、白族等西南少数民族欢庆火把节的风俗,并讨论:你还知道我国的少数民族有什么节日与农业传统有着密切的关系,

通过讨论知道白族的三月街、维吾尔族和回族的古尔邦节、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苗族的芦笙节等少数民族节日与农业传统有着密切的关系。

阅读和欣赏书中第22-23页的课文和图片,了解“世界上许多国家、许多民族的传统节日都和农业有关”。例如,感恩节有吃火鸡大餐的风俗,感谢大自然的赐予;日本人过年有打年糕的风俗,意在年年高高,庆祝丰收,祈祷丰年。

4、阅读和观察书第24-25页的课文和照片。组织学生讨论:你还知道各地的饮食有什么特点,各地的饮食文化有不同的特色,原因是什么,

知道我国少数民族也有自己的传统美食,像傣家的竹筒饭、蒙古族的手抓肉和涮火锅、新疆的馕和烤羊肉等,并进一步拓展讨论:你还知道有哪些少数民族风味食品,为什么少数民族也会形成各自的美食风格,

我们这里有什么居住和饮食文化特色,在讨论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本地的实际加以把握。

讨论:为什么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人们的居住和饮食是不同的,通过讨论明白道理是由于气候、土壤等地理环境不同,生产出的农产品也就不同,因而形成了不同的饮食习惯,形成了不同的居住和饮食文化特色。

5、教师总结。强调农业文明的特点,节日、饮食、居住等,都与农业生产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

8

活动课学做豆腐

教学目标:

参与制作豆腐的全过程,体验与农业有关的制作,体验劳动的过程,分享通过劳动得到的愉悦。

教学准备:

提前用清水泡发好适量的黄豆,准备好制作豆腐所需要的工具设备。

教学过程:

1、准备。阅读教科书第26页的课文,激发学生参与制作的热情。

2、分工。在开始制作前。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明确的分工,以便使所有学生都能够参与进来,并且使劳动过程井然有序。

制作。制作过程中,教师要加强指导,注意劳动安全。

指导:在“过包”的时候,最好过虑两次。点豆腐的环节,卤水要稀释,点的时候要稍微慢一点。评议。

表扬认真制作的同学。

不断更新的通信家族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学会从身边熟悉的事物人手,比较完整地了解通信技术的变化与发展,体会科技进步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

2、帮助学生认识和了解科学技术的进步在通信领域中所产生的巨大影响,进而到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3、渗透有关通信基本礼貌的教育。

第一课时(6)

教学活动及过程

1(导人。

2、布置任务。

教师向学生明确要求:

(1)所介绍的应当是教科书上呈现的通信技术。

(2)要说明这项技术的具体使用方式及特点,最好能够联系实际进行。

(3)可以采用多种方式介绍,并且将讲解、表演、图片、实物等方式结合起来进行。鼓励小组成员以合作的方式介绍。

3(小组准备。可以按照学生意愿,令所选择的通信工具相同或相近的学生组成一组。教师

9

巡视并且给予帮助,将自己事先准备好的资料提供给学生。

4(教师小结。

第二课时(7)

教学活动及过程

1、导入。

2(讲解活动。按照上次课及课后的准备,每个小组向全班介绍一种通信方式。教师可以在每个小组介绍之后,组织其他学生提问题,与讲解者进一步交流。

3(全班讨论。通过同学们的介绍,我们对通信家族有了许多新的了解,并且认识到随着学技术的进步,通信家族在不断发展变化着,出现了越来越先进、方便、快捷的通信工具。朗读教科书第33页的课文,请学生思考,并且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回答乐乐提出的问题鼓励学生规范自己在类似情况下的行为,减少不文明、不礼貌的言谈举止。

4(教师小结

布置家庭作业。

信的旅行

教学目标

1(了解一封信从寄出到收到的几个主要环节,体会邮政人员在其中付出的辛苦,从而萌发尊重他们及其劳动的情感。

2(学会正确地书写信封,了解关于寄信的一般常识。

3(了解通信中的一些规则,养成自觉遵守通信规则的意识和行为。

教学活动及过程:

1(导人。“教科书第35页通过四幅照片为我们展示了一封信从寄到收的几个主要环节,请同学们仔细看一看,都有哪几个环节?同桌之间可以相互交流一下。”

2(‘“刚才有些同学提到,一封信从寄到收要经过邮局叔叔、阿姨分拣信件这一过程,那能说一说,他们是依据什么对信件进行分拣的呢?”请学生自愿回答,教师将正确的答案写在黑板上。(信封上的邮政编码,可以讨论一下编码规律,本地区的邮政编码等。)“在前,老师走访了邮局的工作人员,听他们讲,由于有些

粗心大意的人忘记写邮政编码,或有些不知道写邮政编码,给他们的分拣工作造成了很大的麻烦。我们在座的一些同学可能也不太楚应该如何书写信封,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信封的书写方法。”

3(教师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几个用过的信封,找几名学生说一说,信是寄到哪里的,邮政编码是什么,收信人是谁,这封信是从哪里寄出的、邮政编码是多少,以丰富学生对书写信的感性认识。请学生默读教科书第34页男老师的一段话,边读边记寄信的要求(要用国家统一规定

10

的标准信封),以及书写信封的格式,并对学生进行提问,教师随手将几个要点记在黑板上。

4(待学生回答完毕后,教师布置学生填写教科书第34页的空白信封,并相互检查自己填写得是否正确。学生填写的收信地址和发信地址既可以是课前了解到的家庭地址或学校地址,也可以是其他地区的地址,教师可依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掌握。

5(请学生将从家长那里了解到的有关在通信中不文明的行为讲给大家听,全班同学针对这些不文明的行为展开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

布置家庭作业。

绿衣使者

教学目标

1(了解邮政工作者的辛勤劳动,养成尊重他们及其劳动的积极情感。

2(了解通信是人们相互之间进行沟通的重要方式之一,是联系人与人之间情感的纽带。

3(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的积极情感

教学活动及过程

1、导人。“上次课,老师请同学们利用周末的时间,到邮局实地观察一下邮政工作者劳动,下面就请同学们把自己的所见所闻介绍给大家,也可以谈一下自己的感受。”学生自愿发言,教师要注意加以引导,以免学生就事论事,发言的内容仅仅局限在对表面现象的描述上。

2、班讨论。请学生欣赏教科书第38页的照片和说明文字。教师提问学

生:“通过观察,同学们对我们这个地区邮递员的工作已经有所了解,但对于其他地方邮递员的工作可能还是比较陌生的,教科书向我们展示了一些地方的邮递员,你们了解他们那里的地理环境吗?他们一般使用的交通工具是什么?除此之外,你们还想了解些什么呢?”在学生进行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适当地参与,如果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出现了意见不一的情况,教师要加以引导,但决不意味着将现成的答案告诉他们。

3、个人制作。“邮递员用辛勤的汗水为千家万户送去了温暖,教科书第39页呈现的三幅照片分别反映了边防战士、老人、莘莘学子在收到盼望多时的来信时的喜悦和激动的心情你们可以想像一下,如果你收到了一封非常想念的亲人或朋友的来信,你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我想,你的亲人和朋友也一定会非常想念你,给他写一封信,向他介绍你的近况,并向他表达你的思念之情。我想,他在读到你寄给他的这封信时,一定会感到很惊喜。”

4、如果有时间,可以请自愿的学生向全班同学读一下信的内容;如果课上时间不够,可以让学生在课后进行交流。教师提示学生,利用上次课学过的知识,正确地填写好信封,贴好邮票,并在放学回家的路上,到邮局把这封信寄出去。

5、家庭作业

搜集反映目前农村道路交通状况的图片或文字资料。

11

路,越走越宽

教学目标:认识和了解我国日新月异的道路建设的发展变化,感受道路建设给人们生活带来的积极影响,进而体会到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教学准备:图片录像网上资料

教学过程:

1、导入。

师:同学们,教科书第40~41页的几幅图画、照片和文字,为我们展示的是各种各样的道路对人们的生活所产生的影响,请同学们看一看,想一想,这些道路你们熟悉吗,和我们所生活地区的道路一样吗,在我们生活的地区,最常见的是哪种道路,在我们的日常中,道路都发生了哪些变化呢,先请学生阅读和欣赏教科书第40~41页的文字和照片。

2、师引导学生理解,正是由于有了道路的建设和发展,才会有教科书中反映的这些变化。

3、利用图片、录像、网上资料等为学生介绍本地区道路的发展变化。突出先后的差别,以及对于本地区生活的影响:生产、商业、文化、旅游等等。

4、全班交流。鼓励学生就本地区道路情况提出问题,相互交流。

5、教师小结。

6、布置家庭作业:(1)向家长介绍本地区道路的发展变化。

(2)任选一种本地的特产或目前本地较为常见的商品,向家长或其他成人了解其在运输过程中都采用何种交通工具,与过去相比,有着怎样的变化。

四通八达的交通

教学目标

1、认识和了解我国道路建设所取得的辉煌成就。

2、通过新旧对比,增进热爱新中国的感情。

3、体验道路与人们生活及经济发展之间的联系。

教学准备:几份全国交通图

教学过程:

1、导入。

师:通过上一课的学习,同学们了解到我们这里道路的发展。今天,我们将在更大范围内认识道路和交通。

请学生朗读第42页的课文。

2、探究活动一。

12

请学生对比教科书第42页和第43页的两幅铁路图,并观察第43页的两幅统计图。

提问:(1)你从中能够发现什么,

(2)与解放前相比,铁路最突出的变化是什么,

(3)正在建设中的铁路有哪几条,从哪里通向哪里,

以1999年为例,利用统计图计算一下与1949年相比,铁路和公路分别增加了多少倍。根据具体情况,适当讨论公路和航线的发展。

3、探究活动二。

师:同学们已经了解到,无论是我们生活的地区,还是整个新中国,道路建设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科书第44页,虎子告诉我们他家乡的萝卜随着道路的发展走向了全国。其实我们这里也有许多产品通过各种道路走了出去。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这些产品是怎样走出去的。

师先向学生介绍几种本地区性农业或工业产品,以及它们都销往哪里。然后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发一份全国交通图。让学生研究,从家乡将这些产品运出去应利用什么交通工具,通过什么路线。

4、小组发表。

北师大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下全册教案

主题一回望20世纪的战争风云 不堪回首的人类灾难 教学目标: 1. 了解战争给人类带来的危害。 2. 知道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史实。 3. 萌发反对战争、尊重生命、爱好和平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了解战争给人类带来的危害,知道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史实。 教学活动及过程: 一、走近历史 1、童年对每个人来说都是终生难忘的记忆。可95年前,绝大多数国家的儿童,他们美丽的童年正被无情的炮火演化为一场场噩梦。(CAI出示战争孤儿图片)照片中的这个孩子为什么这样伤心难过他那撕心裂肺般的哭喊声牵动了世界人民的心,成为战争带给人民灾难的真实写照。 2、在炮火的轰炸和摧残下,人们对这个世界只有恐惧。战争究竟给人类带来什么样的痛苦和灾难呢今天我们就这个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究与思考。(板书课题:不堪回首的人类灾难) 二、历史回眸 1、说到战争,人们总有说不完的话题。同学们知道近百年来世界上发生过哪些重大战争 2、的确,正如同学们所说的,这些都是影响世界历史、给人类带来深重灾难的重大战争。尤其是1914年爆发的第一次世界大战,至今人们还心有余悸。这到底是怎么回事造成了什么样的灾难和影响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2页有关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介绍。 3、也许这些抽象的文字,还不能让我们明白战争对人类的破坏和损失有多大。课前同学们都根据自己小组的分工进行了资料搜集,相信在待会儿的小组汇报交流中,大家可以通过各种丰富的历史材料中对这一次世界大战有更深刻的认识。现在先在小组里交流,待会用你们喜欢的方式进行汇报。 4、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进行点拨 三、牢记历史,向往和平 1、小结:这节课我们从几个不同的角度了解到战争,尤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所引发的巨大灾难,此刻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2、其实,全世界人民也深切体会到了战争风云下的苦难。因此,和平的呼声一浪胜一浪,请看!(CAI播放背景音乐和图片) 3、总结:我们相信,和平不仅是一种渴望,更是一种力量,它将永远铭刻在世界人民的心中!

新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 课时:第 1课时 课题:小数的意义 课型:新授课 教学内容:教材第2-6页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小数。 2、通过实际操作,体会小数与十进分数的关系,理解小数的意义,知道小数部分各数位名称及意义,会正确读写小数。 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活动程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情感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学习小数知识的兴趣。 2、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交流的能力,并形成良好的学 习习惯。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交流法、主动探究法、实验操作法。 教学重点: 通过实际操作,体会小数与十进分数的关系,理解小数的意义,知道小数部分各数位名称及意义。 教学难点: 通过实际操作,体会小数与十进分数的关系,理解小数的意义,知道小数部分各数位名称及意义。 教学准备: 学生、老师准备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生活中的小数 (事先布置学生找一找生活中的小数)让学生说说生活中除了某些商品的价格用

到小数外,还在哪些地方见到过小数。 结合树上的例子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说明在每个情境中消失表示的是什么,由此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小数意义的兴趣。 二、小数的意义 1、自学小数的意义 2、小组交流 3、汇报:出示正方形,把这个正方形平均分为10份取其中1份,用分数表示是 十分之一,用小数表示是0.1;把这个正方形平均分为100份取其中1份,用分数表示是百分之一,用小数表示是0.01。 4、以1米为例结合具体的数量理解小数 把一米长的线段平均分为10份取其中1份,用分数表示是十分之一米,用小数表示是0.1米;把这条线段平均分为100份取其中1份,用分数表示是百分之一米,用小数表示是0.01米。 5、归纳小数的意义 通过学生的讨论归纳出小数的意义。 三、小数部分的数位及读写: 1、小数部分的数位及数位间的进率 先复习整数部分的数位,再介绍小数部分的数位,一位小数是十分之几,小数点右边的第一位是十分位;两位小数是百分之几,小数点右边的第二位是百分位;三位小数是千分之几,小数点右边的第三位是千分位。 在计数器的各位上拨3个珠子,说一说各表示多少,体会数位间的进率。2、小数的读写 让学生试读,注意提醒学生小数部分的读法与整数部分不同。 3、写一写、读一读、说一说。 对照计数器写出小数,并读一读,说出各数位上的数表示什么。让学生先独立完成,再小组交流。 四、数学游戏:通过数和形的对应,加深对各数位间关系的理解。 五、作业: 第6页1-4

北师大版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

北师大版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 复习题 1、与人类文明息息相关的古老河流分别是:(尼罗河)(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印度河)(黄河)和(长江)。这些河流所在的区域就是(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和(中国)这四大文明古国。 2、据考证,至少在(170万)年前,祖国大地上就有了早期人类的足迹。远古先民培植出了(粟)和(稻)。 中华民族共同的祖先是(炎帝)和(黄帝)。先帝就是(神农氏),他教人们制作了耕田农具,并亲自品尝百草,发明药物并教人治病。黄帝就是(轩辕氏),他发明了(舟车)(桑蚕)(历法)(音律)(医药)等。 3、伶伦制定了(五音),还用不同的材料制成了(埙)(笙)(鼓)(管)(弦)(钟)等八种乐器。(仓颉)经过苦心钻研和反复描绘,创造出了(文字)。 4、我所知道古代的神话传说有(精卫填海)(女娲补天)(大禹治水)(后羿射日)(夸父追日),这些故事大多表现了祖先勇敢顽强,不畏艰难,大公无私的精神。 5、(公元纪年)是准确表达历史时间的一种方法,按照公元纪年法,以每10年为一个时间单位,称为一个(年代),以每100年为一个时间单位,称为一个(世纪)。 6、(中国)是风筝的故乡。最早的风筝主要用于(军事活动),迄今有近(2000)多年的历史。 7、中国有享誉世界的四大发明,分别是(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火药)。 8、在纸的发明之前,人们经常用(竹木简)(绸布)(羊皮)书写。纸的发明者是东汉时期的(蔡伦)。 它比xx早(1000)多年。

9、(印刷术)被称为(文明之母),最早的印刷术是(雕板印刷),后来北宋时期的平民(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 10、最早出现的指南工具是(司南),北宋时期出现了(罗盘),那时我国就把指南针应用于(航海)。 之后的(郑和下西洋)(哥伦布发现新大陆)(麦哲伦远航)(达尔文提出进化论),都离不开小小的指南针。11、(火药)是我国古代的炼丹师为了求得长生不老的灵丹妙药时偶然发现的。世界上第一个借助火箭推进和风筝上升的力量飞行的人是我国古代的(万户)。(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飞上太空。(2003年10月15日),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发射成功,成为人类历史上继苏联、美国之后第三个发射载人飞船的国家。我国第一位飞入太空的宇航员是(杨利伟)。 12、孔子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他从事教育活动(40余年),据说有(3000名)弟子,其中有(72)人最为著名,他首创了(私人讲学),他的弟子把他的谈话以及他与弟子间的问答,编成一部名为《论语》的书。这本书成为后人研究孔子思想的重要依据。 13、孔子编定了《春秋》《诗经》《尚书》等书籍。孔子的名言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德不孤,必有邻”,他的教育思想有“因材施教”,“启发式教学”等。 14、孙武是我国春秋时期伟大的(军事家),他所著的(《孙子兵法》)被誉为(世界“第一兵书”)和(“兵书圣典”)。兵书中有“出其不意”,“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等军事思想。 15、(祖冲之)是古代数学家,计算出了(圆周率)。一行是(唐代科学家),编写《大衍历》,测量出了世界上子午线长度。郭守敬是元代的(科学家),他制造了十多种天文仪器,算出一年有365.2425天,并编写了新历法《授时历》。李时珍是明代的(医药学家),历经27年,编写完成了中医药学巨著(《本草纲目》),被后人称为(“东方药物巨典”)。 16、我们祖国的版图像(一只昂首挺胸的雄鸡)。她位于世界的(东方),亚洲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是世界上最大的国家之一。我国

北师大版小学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北师大版小学品德与社会 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Revised by BETTY on December 25,2020

北师大版小学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四、土地养育着我们 主题一、人们在土地上耕耘 引导课:餐桌上的发现 教学目标: 了解食物是人类生存的最基本条件,是维持生命的最基本需要。 帮助学生引发思考,产生了解食物来源的愿望。 教学准备: 了解当地的饮食、菜肴和食物构成及特点。 知道这些食物、蔬菜的来源以及与土地的关系。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活动: 一、导入 谈话:我们每个人天天都要吃饭,吃饭是人类生存的最基本需要之一。从今天开始,我们将要探究我们每天的饮食是从那里来的,是怎样生产出来的。 二、探究活动 阅读课文2-3页。 同位交流:餐桌上有哪些食物? 汇报回答:餐桌上的食物很丰富,有扁豆、西红柿、土豆、南瓜、菜心、鱼、肉、米饭、苹果等。 阅读豆博士的话,得到什么启发? 明确:食物是保护和维持生命的基本需要。食物是每个人正常生活离不开的,是必须满足的需求。 小组讨论:思考乐乐和小文的话,讨论:通过事例说明我们每天的食物是从哪里来的? 交流汇报:例如,大米、面粉等粮食是从土地上种植出来的。白菜等蔬菜也是从土地上种植出来的。鱼类等水产是从河湖中捕捞的,肉类是通过养殖生产出来的。 三、总结 阅读妞妞的话,使我们知道:人要维持正常的生活,每天都离不开食物,我们所需要的食物都是来自土地、河湖、海洋,来自养殖。 作业设计: 思考:食物是怎样产生出来的? 板书设计: 餐桌上的发现

食物是保护和维持生命的基本需要。 我们所需要的食物都是来自土地、河湖、海洋,来自养殖。 萝卜的故事 教学目标 1.以萝卜的生长过程为例,体验农、业劳动的过程 2.了解农业的收获与农民收入及生活的关系 3.形成尊重农业劳动、尊重劳动者的情感和态度。 教学活动及过程 1.导人。“同学们回家以后,了解了自己家经常吃的主要食物,有的同学还了解了这些食物的来源。现在请几位同学简单介绍一下”。教师可以将学生的发言简要记录在黑板上,并告诉学生:“上一节课,我们已经了解到,人们要维持正常的生活,每天都离不开食物,我们所需要的食物大多是在土地上通过劳动获得的。但是,人们是怎样通过农业劳动从土地上取得收获的呢?让我们一起看一看虎子和爷爷是怎样种萝卜的吧。” 2.组织学生阅读有关本课题的七幅图画,通过讨论或谈话的方式知道: 第—幅图画是播种。在烈日下,按照一定的间距,爷爷用镐刨坑,虎子在弯腮把萝卜种子点在坑内,并把坑用土覆盖好。 第二幅图画是间苗。因为播种的时候,每一个穴位里都要撒几粒种子,种子发芽以后,每个穴位里都会长出一撮萝卜苗,但是不能够任其生长,因为那样萝卜就长不大。所以要拔掉幼弱的萝卜苗,只保留—棵最健壮、长得最大的幼苗,这叫做间苗。 第三幅图画是除草。在农作物的生长过程中,杂草也会随着长起来,并且和农作物争夺土壤里的水分和养料,为了保证农作物的生长,尽管天气非常炎热,虎子和爷爷仍然必须在烈日下给萝卜松土和除草。 第四幅图画是给正在生长的萝卜培土。萝卜只有在疏松的土壤里才能够越长越大,因此在萝卜的生长过程中,要给萝卜周围培土。 第五幅图画是灌溉。 第六幅图画是收获。收获的时候是用镐把土刨松,这样把萝卜拔出来的。 第七幅图画是在获得了好收成以后,虎子和爷爷有了收入,精打细算地把收入用于日常生活。 3.阅读课文。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人们从收获中留下自己需要的以后,要把剩余的部分拿到市场上卖掉?”“为什么收获的季节是最开心的季节?” 4.阅读教科书中“虎子家卖萝卜的收入和支出账目”。教师引导学生讨沦: “虎子家为什么要用卖萝卜的钱买这些东西?” 对照虎子家的劳动收入方式,讨论:和自己家的收入方式有什么不同?自己的 父母是怎样通过劳动来维持家庭经济来源的‘1 5.总结。 家庭作业

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第1课时: [教学内容]数一数(第2-4页) [教学目标] 1、通过数一数的活动,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体验较大数的实际意义。 2、认识十万,百万,千万,亿等较大的计数单位,了解各单位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认识十万,百万,千万,亿等较大的计数单位,了解各单位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学生、老师准备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生活中的大数 创设生活中的银行工作人员数钱的情景,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出示1张100元人民币,让学生说出面值。如果有10张、100张百元人民币是多少元? 银行工作人员数钱时把100张百元人民币扎成一叠,是多少元? 二、认识十万,百万,千万,亿 1、认识十万 一万一万地数,数到9叠人民币是多少元,在数的过程中让学生边数边拨计数器,以增加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 当学生数到9万时,问:再加1万是多少? 让学生独立思考后,再交流,引出十万这个计数单位。

2、认识百万,千万,亿 通过一些数数推理认识百万,千万,亿。 一辆轿车卖10万元,那么2辆、3辆、10辆多少元?同样10个十万是多少?10个百万是多少? 在学生认识亿这个计数单位时,可让学生充分想象。当说到10个千万是多少时,可让学生自己命名新的计数单位,在学生的各种命名中,老师引出亿这个计数单位。 3、认识计数单位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三、巩固与应用 1、练一练第1、2题: 第1题通过拨一拨、说一说的对应活动,巩固学生学习的新的计数单位。 第2题通过在计数器上拨珠认识相邻计数单位间的关系,巩固对大数的认识,进一步理解十进制数的计数方法满十进一的计数原则。 2、练一练第 3、4题: 这两题首先要审题,明白数数的要求;其次学生数到满十进一时,老师可作一些追问,以明确什么时候进位。如果学生有困难,可借助使用计数器试一试。 四、作业: 练一练5、6题。收集5-10个生活中常见的大数。 [板书设计] 生活中的大数 千百十亿千百十万千百十个 亿亿亿万万万计数单位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全册教案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 主题一:爱护集体荣誉 感受集体的温暖 〖教学目标〗 1.懂得只有集体成员互相理解、互相尊重、互相帮助才能建立一个温暖的班集体。 2.养成自主管理、民主参与集体事务的意识。 3.感受集体温暖,进一步增进热爱集体的情感。 〖教学准备〗 1.教师事先搜集、了解所教班级内师生间、生生间互敬、互爱、互助的事例。 2.可以与班主任老师联系,开展尊敬和感谢老师的活动。 〖教学活动及过程〗 1.导入。布置学生阅读和欣赏教科书第2页的插图和文字“真情互助”。教师提问:“张明走到台前给大家鞠躬时,可能想到了什么?”(对全班同学深深的感激,为生活在这样的集体里感到温暖。) 2.全班讨论。教师引导:“你喜欢生活在什么样的班集体里?为了将我们的班集体建设成优秀班集体,大家应该如何去做?”请学生自由发言。 3.讲解与讨论。教师讲解:“班级成员之间互相尊重、友好交流与合作是优秀班集体的重要条件。如果哪个同学有困难,大家都来关心,在这样的班集体里,大家都会感到很温暖。在你生活的班集体里有没有发生过…真情互助?的感人故事?”请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应将重点放在引导学生感悟给予他人帮助的快乐和得到他人帮助的喜悦上,从而使他们体会到自己班集体的可爱之处。 4.阅读与讨论。布置学生阅读教科书第3页小文说的一段话。教师引导:“老师是我们班集体的一员,为了帮助我们健康成长,班主任老师时刻都在关心、爱护着我们。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对待老师,让老师也感受到班集体的温暖呢?教科书上的同学们做了一件事,让我们来看一看。”请学生边读教科书第3~4页的文字边进行讨论,教师可以通过下列问题进行引导:“同学们准备搞些什么样的活动?他们是如何做的?你们对他们的活动计划有什么意见?你们对这样的活动有什么设想和建议?” 5.教师总结,布置家庭作业。 在集体中成长 〖教学目标〗

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已经从中年级迈向高年级,他们的思维已经开始由具体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对周围事物的认识较以前上升了一个层次,已经会用归纳概括的方法认识事物及解决问题,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数学知识,为学好本册教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学生经过三年的学习,已经基本掌握了小学第一学段的学习方法,师生之间也由陌生到熟悉。大部分学生学习常规好,喜欢学习数学,对所学知识掌握较好,并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但是学生的心理特征及思维发展也就不一致,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更要注意因材施教。 二、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认识更大的数、乘法、除法、生活中的负数、线与角、图形的变换、方向与位置统计等教学内容。 1.第一单元“认识更大的数”。本单元是在第一学段学生认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亿以内的数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掌握大数读写的方法,认识近似数及其作用。 2. 第二单元“线与角”。本单元学习的内容主要有:直线、线段、射线的认识,平行线与垂线的认识,平角、周角的认识,以及用量角器量角与画角。 3.第三单元“乘法”。本单元学习的内容主要有:三位数乘两位数,对一些较大的数进行估计,认识计算器以及运用计算器探索一些数学规律。 4. 第四单元“运算律”本单元学习的内容主要有:加法和乘法交换律、加法和乘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 5.第五单元“方向与位置”。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在方格纸上用数对表示某一点的位置、描述简单的路线图。掌握根据方向(任意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提高学生的空间观念,认识周围的环境。 6.第六单元“除法”。本单元的学习是小学阶段整数运算的最后一个章节内容。本单元学习的内容主要有:三位数除以整十数,三位数除以两位数,速度、时间与路程的数量关系。

最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 张树安 西华园小学 2010年9月1日

目录 备课分工计划 教学进度计划表 全册教学计划 第一单元教学简析 第1课时第2课时第3课时第4课时第5课时 第二单元教学简析 第1课时第2课时第3课时第4课时第5课时第6课时 第三单元教学简析 第1课时第2课时第3课时第4课时第5课时第6课时第7课时 第四单元教学简析 第1课时第2课时第3课时第4课时第5课时第6课时 第五单元教学简析 第1课时第2课时第3课时第4课时 第六单元教学简析 第1课时第2课时第3课时 第七单元教学简析 第1课时第2课时第3课时 第八单元教学简析 第1课时第2课时第3课时第4课时

目录 教学进度计划表 周次时间教学内容课时 1 9月1-3 认识更大的数 4 2 6-10 认识更大的数 4 3 13-17 线与角 4 4 20-24 线与角 4 5 27-30 乘法 4 6 10月6-8 乘法 4 7 11-15 图形的变换 4 8 18-22 除法 4 9 25-29 除法 4 10 11月1-5 除法 4 11 8-12 方向与位置 4 12 15-19 方向与位置 4 13 22-26 生活中的负数 4 14 29-12月3 统计 4 15 6-10 练习课 4 16 13-17 期末复习 4 17 20-24 期末复习 4 18 27-31 期末复习 4 19 1月3-7 考试 4 目录 全册教学计划 教学目标 1.会笔算一位数除多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会进行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3.初步认识简单的小数(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初步知道小数的含义,会读、写小数,初步认识小数的大小,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4.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北师大版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全册教案

北师大版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全册教案 一走进美丽的家乡 1,站在高高的山岗上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用眼睛观察家乡 教学目标: 1.通过图片等展开对家乡的了解,增进对家乡的情感。 2.学会用流畅的语言简单介绍自己的家乡。 教学活动及过程: 1.看图导入。 同学们请看书本的第2页。你们猜图上的老师带着这群小朋友正在做什么呢 (回答:观察家乡。) 对了,他们正在观察自己的家乡。从今天开始,我们也要像他们一样,学习和了解自己的家乡了。 教师介绍厦门。教师展示有关于厦门的各种图片。并介绍以下内容: 1,厦门的过去和现在的对比。(房子,景色,人们的生活等) 2,厦门的特色食物 3,厦门的名胜古迹 三,大家开口说。 师说:大家现在已经对厦门有一定的了解了,现在,你们也来说说自己的家乡,向同学们介绍一下你的家乡。 学生活动:四个人一个小组,互相说说自己的家乡。(约8分钟)然后,学生发言,向全班同学介绍自己的家乡。 教师小结。布置下节课作画的准备。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用手描绘家乡 教学重点:通过作画(描绘自己的家乡),增强学生对家乡的情感。 教学活动及过程: 复习上一节课的内容。 阅读。请学生阅读教科书8~9页的内容,了解别人是怎样对家乡进行描绘的。 自由作画。学生个人作画,教师巡视并适时给学生提供帮助。同学之间亦可互相讨论作画的内容。 教师把学生的画收上来,表扬作画过程中认真的同学。 布置预习内容。

说说我的画,说说我的家乡 第三课时 教学活动与过程: 导入。 上一节课我们亲手描绘了自己的家乡。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看看同学们的劳动成果。 展示画得比较好的同学的画,并让他们讲讲画这幅画的含义和画这幅画时的心情。教师进行简单的点评。 表扬画得好的同学,对于一些不认真地同学进行不记名的简单批评。 布置下节课的任务。 课后请同学们回家问问家长,你的家乡的地理特点是什么?有什么风俗习惯? 2.从地图上看家乡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用心体会家乡 教学目标: 1.了解自己家乡的地理特征和风俗习惯。 2.家乡的多样性。 3.初步了解家乡是祖国的一部份。 教学活动与过程: 导入。 同学们,我上一节课布置大家回去问问家长自己的家乡在哪里,有些什么样的特色,你们完成了没有 我们现在先进行新课的学习,然后再检查这一项作业。 1、学习四川的内容。 通过图片和书本上的内容来介绍四川(从地形地貌,资源,名胜古迹,风俗等方面介绍),给学生一个介绍自己家乡的模式。 2、认识各种地形地貌。 3、学生说自己的家乡。 4、学生根据老师的介绍方式,学会从不同的角度介绍自己的家乡。教师/进行简单的点评和适当的补充。 四,教师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走进不同的家乡(一) 教学目标: 1.认识地形图,初步了解如何阅读地形图。

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温暖的家 1.我长大了 (一)学生准备 能够反映自己健康成长和家庭幸福生活的照片或事情。 (二)教师准备 1.了解学生对父母的感情,以及父母与家庭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 2.了解学生如何认识在一个温馨的家庭里,父母与孩子之间应具有的关系。 3.课前联系一些学生家长,对他们进行采访,了解他们在承担家庭角色时的内心想法,并在课前用录音机录下一些家长的心里话。 本课题教学目标 1.知道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家庭,感受父母长辈的养育之恩,体会家庭成员间的亲情;学会用恰当的方式表达对父母长辈的感激、尊敬和关心,懂得孝敬长辈;知道家庭成员在日常生活中要互相尊重,每一个人都应该具有家庭责任感,家庭成员之间应该相互沟通,平等相待。 2.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与见解;能够倾听他人的意见,学会与他人交流与合作;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认识、分析事物与现象。 3.知道有关自己成长的事情,体会父母的养育之情;知道在家里应具有哪些文明礼仪,懂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教学结构 (一)课时安排1课时。 (二)教学结构整体设计 1.通过播放父母对孩子说的心里话,营造一种温馨感人的气氛,激发学生内心深处的情感,感受父母的爱意,体会亲情,建立沟通交流的平台。

2.通过对平时生活中的一些温馨美好画面的描述,引导学生对“我们美好的生活是谁带来的”这一问题的思考,进而深切地体会父母长辈的养育之恩;同时对学生进行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 3.在前两个环节的基础上,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我已经长大了,我应该为创设温暖的家做些什么”,思考自己在家庭中所应承担的责任,同时对学生进行清楚表达自己的见解和感受能力的训练,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认识、分析事物和现象。 4.在本节课的结尾,通过“我的心里话”让学生把自己在整节课积聚的情感释放出来,把自己对父母的热爱与感激之情真切地表达出来,将教学活动推向高潮。 实施过程 (一)感受父母的养育之恩,感受亲情 1.教师播放录音。 教师播放事先录制的学生家长平时想对自己的孩子说却又没能说出口的心里话的录音,并在播放的过程中关注学生的表情和反应。 2.教师提问。 让学生说一说听了录音后的感想。可以选择那些听了父母的话热泪盈眶的学生回答,使课堂气氛进一步升温。(教师要尽可能地让更多的学生谈体会,以营造一个相通且相同的心理环境。) 3.教师在肯定学生的回答之后设问。 师:我们这节课的名称是《我长大了》,但是为什么老师却要在课上放录音,又要你们谈感受呢?这和我们的新课有什么关系呢?是不是多此一举呢? (教师仔细听完学生的回答后,给予称赞。) (二)我们美好的生活是谁带来的 1.教师请学生借助投影仪向同学展示一些自家美好生活的照片,大家一起分享美好幸福的回忆。

新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加法结合律》教学设计

《加法结合律》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加法结合律 教学目标: 1.理解和掌握加法结合律,并应用加法结合律使计算简便。 2.培养观察、归纳、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加法结合律。 教学难点:加法结合律的推导。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20+34=()+() 36+()=64+() A +700=( ) +( ) 二、新授 1.出示准备题: 37+26+63、37+(26+63) 59+38+732和59+(38+732) 讨论:比较两式题的异同。刚才的两个例子说明了什么? 2.上述两题符合猜想,可能是偶然。请同学们自己来找一找符合猜想的式题。 (学生自由举例,小组交流结果。汇报结果,找到许多式题符合猜想。 ) 3.能证明猜想正确,还有我们身边的一些生活实例。 请同学们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李叔叔骑车旅行第一天骑了88千米,第二天骑了104千米,第三天骑了96千米,这三天李叔叔一共骑了多少

千米? 三、小组展示 1.学生先汇报 A.口头列式:(88+104)+96 88+(104+96) B.分别说说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C.判断,得数会相同吗?(相同) D.计算结果。得出(88+104)+96=88+(104+96) 2.提问:以上几个加法算式中,每个算式等号的左边和右边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3.用字母表示加法结合律。 (1)谁能用符号(任意选3个符号)表示加法结合律?如:(□+△)+○=□+(△+○) (2)如果用字母a、b、c分别表示3个加数,怎样表示加法的结合律呢? 四、练习 1.下面哪些等式符合加法结合律? a+(20+9)=(a+20)+9 15+(7+b)=(20+2)+b (10+20)+30+40 = 10+(20+30)+40 2.简便计算。 273+352+648 64+36+81+19 3.五(1)班有学生51人,四(1)班有学生47人,四(2)班有学生41人,三个班共有学生多少人?(用两种方法解答) 板书设计:

北师大版小学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北师大版小学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第一课时 1 主题一、人们在土地上耕耘 引导课:餐桌上的发现 教学目标: 了解食物是人类生存的最基本条件,是维持生命的最基本需要。 帮助学生引发思考,产生了解食物来源的愿望。 教学准备: 了解当地的饮食、菜肴和食物构成及特点。 知道这些食物、蔬菜的来源以及与土地的关系。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活动: 一、导入 谈话:我们每个人天天都要吃饭,吃饭是人类生存的最基本需要之一。从今天开始,我们将要探究我们每天 的饮食是从那里来的,是怎样生产出来的。 二、探究活动 阅读课文2-3页。 同位交流:餐桌上有哪些食物, 汇报回答:餐桌上的食物很丰富,有扁豆、西红柿、土豆、南瓜、菜心、鱼、肉、米饭、苹果等。阅读豆博士的话,得到什么启发, 明确:食物是保护和维持生命的基本需要。食物是每个人正常生活离不开的,是必须满足的需求。小组讨论:思考乐乐和小文的话,讨论:通过事例说明我们每

天的食物是从哪里来的, 交流汇报:例如,大米、面粉等粮食是从土地上种植出来的。白菜等蔬菜也是从土地上种植出来的。鱼类等 水产是从河湖中捕捞的,肉类是通过养殖生产出来的。 三、总结 阅读妞妞的话,使我们知道:人要维持正常的生活,每天都离不开食物,我们所需要的食物都是来自土地、 河湖、海洋,来自养殖。 作业设计: 思考:食物是怎样产生出来的, 板书设计: 餐桌上的发现 食物是保护和维持生命的基本需要。 我们所需要的食物都是来自土地、河湖、海洋,来自养殖。 1 第二课时 2 萝卜的故事 教学目标 1(以萝卜的生长过程为例,体验农、业劳动的过程 2(了解农业的收获与农民收入及生活的关系 3(形成尊重农业劳动、尊重劳动者的情感和态度。 教学活动及过程 1(导人。“同学们回家以后,了解了自己家经常吃的主要食物,有的同学还了解了这些食物的来源。现在请几位同学简单介绍一下”。教师可以将学生的发言简要记录在黑板上,并告诉学生:“上一节课,我们已经了解到,人们要维持正常的

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

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 数学教案 四年级上册 ×××小学××× 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认识更大的数、乘法、除法、生活中的负数、线与角、图形的变换、方向与位置统计等教学内容。

1.第一单元“认识更大的数”。本单元是在第一学段学生认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亿以内的数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掌握大数读写的方法,认识近似数及其作用。 2.第二单元“线与角”。本单元学习的内容主要有:直线、线段、射线的认识,平行线与垂线的认识,平角、周角的认识,以及用量角器量角与画角。 3.第三单元“乘法”。本单元学习的内容主要有:三位数乘两位数,对一些较大的数进行估计,认识计算器以及运用计算器探索一些数学规律。 4.第四单元“图形的变换”。在第一学段的学习中,学生初步感受了生活中的平移与旋转的现象,能在方格纸上作简单图形平移后的图形。本单元是在上述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通过具体实例的展示,使学生体会一个简单图形经过旋转、平移,可以设计出一个美丽图案。 5.第五单元“除法”。本单元的学习是小学阶段整数运算的最后一个章节内容。本单元学习的内容主要有:三位数除以整十数,三位数除以两位数,速度、时间与路程的数量关系,探索商的运算规律以及整数四则混合运算。 6.第六单元“方向与位置”。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在方格纸上用数对表示某一点的位置,根据方向(任意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在第一学段中,学生已经认识了8个方向和简单的路线等知识,这些知识的学习为本单元的学习打下了基础。而本单元的学习则又是第一学段学习的发展,它对提高学生的空间观念,认识周围的环境,都有较大的作用。 7.第七单元“生活中的负数”。本单元主要是使学生认识生活中一些常见的负数,对此学生已经积累了比较多的生活经验。 8.第八单元“统计”。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复式条形统计图以及简单的折线统计图。 二、教学目标: 1.学生将经历收集日常生活中常见大数的过程,感受学习更大数的必要性,并能体验大数的实际意义;认识亿以内数的计数单位,了解各单位之间的关系,并会正确读、写;能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掌握万、亿为单位表示大数的方法;认识近似数,能求一个数的近似数,能对大数进行估计。 2.学生将能识别直线、线段与射线,会用字母表示直线、线段与射线;认识平面上的平行线和垂线,能用三角尺画平行线、垂线,知道两点确定一条直

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1、感受集体的温暖 教学目标: 1.懂得只有集体成员互相理解、互相尊重、互相帮助才能建立一个温暖的班集体。 2.养成自主管理、民主参与集体事务的意识。 3.感受集体温暖,进一步增进热爱集体的情感。 教学过程: 1.导入。布置学生阅读和欣赏教科书第2页的插图和文字“真情互助”。教师提问:“张明走到台前给大家鞠躬时,可能想到了什么?”(对全班同学深深的感激,为生活在这样的集体里感到温暖。) 2.全班讨论。教师引导:“你喜欢生活在什么样的班集体里?为了将我们的班集体建设成优秀班集体,大家应该如何去做?”请学生自由发言。 3.讲解与讨论。教师讲解:“班级成员之间互相尊重、友好交流与合作是优秀班集体的重要条件。如果哪个同学有困难,大家都来关心,在这样的班集体里,大家都会感到很温暖。在你生活的班集体里有没有发生过‘真情互助’的感人故事?”请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应将重点放在引导学生感悟给予他人帮助的快乐和得到他人帮助的喜悦上,从而使他们体会到自己班集体的可爱之处。 4.阅读与讨论。布置学生阅读教科书第3页小文说的一段话。教师引导:“老师是我们班集体的一员,为了帮助我们健康成长,班主任老师时刻都在关心、爱护着我们。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对待老师,让老师也感受到班集体的温暖呢?教科书上的同学们做了一件事,让我们来看一看。”请学生边读教科书第3~4页的文字边进行讨论,教师可以通过下列问题进行引导:“同学们准备搞些什么样的活动?他们是如何做的?你们对他们的活动计划有什么意见?你们对这样的活动有什么设想和建

议?” 5.教师总结,布置家庭作业。 2、在集体中成长 教学目标: 1.提升在集体中与人交流、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2.尝试自己处理和解决班级生活中遇到的矛盾。 3.强化自觉遵守班级规则、学校纪律的意识。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导入。教师引导:“作为集体的一员,同学都愿意为集体做好事,但也难免会遇到一些问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试着解决这些问题。” 2.阅读与讨论。教师引导:“今天,我们不仅要解决教科书中‘红领巾信箱’中提到的问题,还要打开我们班的‘心里话’信箱,并在下节课召开‘我的心里话’发布会。让我们先从教科书中乐乐所在班级同学的来信开始吧!” 教师请学生分别朗读教科书第5~6页上同学们的“苦恼”,然后请学生以自由发言的形式表达自己的看法,并联系实际谈谈体会。教师可以适当加以引导,使学生懂得在班集体中,同学间应团结友爱、互相关心、互相理解、互相帮助。 3.小组探究。教师拿出课前搜集到的同学中的“心里话”,以小组为单位,相互交流并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教师也可以让各个小组阅读事先准备好的故事,并做好向全班介绍的准备。教师在巡视学生的讨论时,应特别注意帮助学生思考解决办法的妥当性。 4.教师总结。督促学生利用课下的时间为下次的发布会做好准备。 第二课时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第课时: [教学内容] 小数的意义(第2-5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小数。 2、通过实际操作,体会小数与十进分数的关系,理解小数的意义,知道小数部分各数位名 称及意义,会正确读写小数。 [教学重、难点]通过实际操作,体会小数与十进分数的关系,理解小数的意义,知道小数部分各数位名称及意义。 [教学准备] 学生、老师准备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生活中的小数 (事先布置学生找一找生活中的小数)让学生说说生活中除了某些商品的价格用到小数外,还在哪些地方见到过小数。 结合树上的例子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说明在每个情境中消失表示的是什么,由此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小数意义的兴趣。 二、小数的意义 1、自学小数的意义(看书第3页) 2、小组交流 3、汇报:出示正方形,把这个正方形平均分为10份取其中1份,用分数表示是十分之一,用小数表示是0.1;把这个正方形平均分为100份取其中1份,用分数表示是百分之一,用小数表示是0.01。 4、以1米为例结合具体的数量理解小数 把一米长的线段平均分为10份取其中1份,用分数表示是十分之一米,用小数表示是0.1米;把这条线段平均分为100份取其中1份,用分数表示是百分之一米,用小数表示是0.01米。 5、归纳小数的意义 通过学生的讨论归纳出小数的意义。 一、小数部分的数位及读写: 1、小数部分的数位及数位间的进率 先复习整数部分的数位,再介绍小数部分的数位,一位小数是十分之几,小数点右边的第一位是十分位;两位小数是百分之几,小数点右边的第二位是百分位;三位小数是千分之

几,小数点右边的第三位是千分位。 在计数器的各位上拨3个珠子,说一说各表示多少,体会数位间的进率。 2、小数的读写 让学生试读,注意提醒学生小数部分的读法与整数部分不同。 3、写一写、读一读、说一说。 对照计数器写出小数,并读一读,说出各数位上的数表示什么。让学生先独立完成,再小组交流。 二、数学游戏:通过数和形的对应,加深对各数位间关系的理解。 三、作业: 第5页1-4 [板书设计] 小数的意义 千百十个十百千 位位位位·分分分数位 位位位 整数部分小数点小数部分 第课时: [教学内容] 测量活动(第6-7页) [教学目标] 1、通过测量活动,进一步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通过探索怎样把几分米或几厘米用“米”作单位来表示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小数的意义。 3、能用小数表示一个物体的长度、质量等。 [教学重、难点]通过实际操作,体会小数与十进分数的关系,理解小数的意义,知道小数部分各数位名称及意义。 [教学准备] 学生、老师准备尺子。 [教学过程] 一、测量活动: 让学生分组测量本班教室内的黑板和桌椅或其它物品的长度,然后讨论这些长度用“米”作单位怎样表示。在讨论把几分米或几厘米写成以米作单位时,可以先写成分母是10或100的分数,再写成小数。当学生知道了6分米=6/10米=0.6米后,可进一步问学生如果门的高度是1米6分米怎样用米为单位表示呢?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全册教案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全册教案北师大版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案 1. 萝卜的故事 课题: 1. 以萝卜的生长过程为例,体验农业劳动的过程. 教学目标: 2. 了解农业的收获与农民收入及生活的关系。 3. 形成尊重农业劳动、尊重劳动者的情感和态度。 了解食物是人类生存的最基本条件,帮助学生思考,产生了解食物来源的愿教学重、难点: 望。 教学准备: 教材展示的是萝卜的种植和收获,但教师应对本地区主要的农作物(或蔬菜) 冲种植到收获的生产过程有比较清楚的了解,对本地区各农是相应的农业劳动有比较清楚地了解,以便使教学与本地区的生产、生活情况相一致。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导入。“同学们回家以后,了解了自己组织学生阅 家经常吃的主要食物,有的同学不了读有关本课题的教材展示的是萝卜 解这些食物的来源。现在请几位同学七幅画书,通过的种植和收获 简单的介绍一下。” 讨论或谈话的方 式知道 教师可以将学生的发言简要活, 每天都离不开食物,我们所需要的食第一幅图画是播 二、观察物大多是在土地上通过劳动获得的。种。组织学生阅读有关 活动。但是,人们是怎样通过农业劳动从土第二幅图画是间本课题的七幅画

地上取得收获的呢,让我们一起看虎苗。书,通过讨论或谈 子和爷爷是怎样中萝卜的吧。” 第三幅图画是除话的方式知道 草。 第四幅图画是给 三、体验正在生长的萝卜 - 1 - 与交流。培土帮助学生引发思 阅读课文. 第五幅图画是灌考,产生了解食物 阅读教科书中溉来源的愿望 第六幅图画是收 四、阅读总结。教师肯定学生的讨论成果,并获. 讨论。概括出农在土地上生产食物是十分辛第七幅图画是获 劳的,农民们通过他们的劳动得到收得了好收成以 成,用于维持他们的生活。后, 五、教师总结。 课后反思 课题: 2.从种植到收获 1. 了解农业生产具有季节性的性点,农业生产的州周期长,在农业生产中要遵遁“不违反时”的规律。 2. 了解我们祖先在长期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二十四节气。教学目标: 3. 了解农业生产具有地或性的特点,不同的地区适宜种植农作物有一定的规律,知道“橘生准南则为橘”的道理。 4. 形成尊重农业劳动,为我们祖先认识自然规律的伟大创造而自豪的态度。

北师大版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学.pdf

北师大版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学计划 一、学生知识能力习惯态度分析: 三年级是小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需要。因本课程的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较强,绝大部分学生乐于这一门课程的学习,能积极与到本课程的课内外的学习活动中去。 二、本册共包含三个单元:说说我们的社区生活、画画我们成长的地方、看看我们周围的商店。 三、教学目的任务: 1、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养成文明礼貌、诚实守信、友爱宽容、公平公正、团结合作、有责任心的品质。 2、指导学生参与社会生活,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能够倾听他人的意见,能够与他人平等地交流和合作。 3、尝试合理地、有创意地探究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习对生活中的道德问题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4、初步了解个人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初步理解个体与群体的互动关系。了解一些社会组织机构和社会规则,初步懂得规则、法律对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 5、知道一些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知道社会生活中不同群体、民族、国家之间和睦相处的重要意义,懂得和平与发展是人类共同的愿望。 四、教材重点难点重点:

“画画我们成长的地方”这一教育主题是本册教材的重难点,本主题以儿童 的成长与他人的关系为教育内容,从自我劳动体验出发,激发对劳动和劳动者 的理解和尊重,最后落实到对公共劳动成果的爱护上。 五、主要措施: 1、充分挖掘具有地方特色的教育资源,使本课程教学走向家庭、社会,真 正走进学生的实际生活,体现该课程的开放性、实践性。2、发挥艺术形式在本课程教学中的效能,创建良好的教学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自主性。 3、精心准备,指导学生开展好课内外教育活动,寓教育于活动之中。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品德与社会》单元要点汇总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第四单元知识点总结 1、土地,为人类奉献着丰富的食物,保证了人类的生存和繁衍。人类对土地怀有深深的敬意,常用“大地母亲”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2、我们每天都离不开食物,食物是人类生存的基本需要之一。维持生命所必需的被称做基本需要。 3、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人们懂得了在自然条件下,只有某一段时间的光照、温度,才适合某些农作物的生长。 4、二十四节气是我们的祖先长期总结天文、气象与农业之间的相互关系而创造出来的,它反映了四季、气温、降雨、物候方面的变化,是了不起的科学发明。人们根据季节的变化确定农时,所以二十四节气也是农业生产的法宝。 5、我国是农业大国,不仅粮食产量多,而且蔬菜产量已占全球总产量的60%,是世界第一蔬菜大国,特别是大棚蔬菜面积已占到世界70%以上。然而大量使用化肥、农药,使土地里的盐碱越来越多,土壤变得越来越硬,影响了农作物的生长,而且农产品中残留的农药对人体也造成了危害。 6、人类从双手采摘开始了农业劳动,又逐渐学会了种植,然后又创造出了各种各样的农具,这些农具成为了人手的延伸。 7、制造和使用工具使人类的进步。 8、几千年来,在农业生产中,人们从使用简单的手工农具,畜力耕作,发展到使用现代农业机械,农业生产方式不断变革,生产效率在不断提高。 9、都江堰位于岷江的中游,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水利工程之一。2000多年前,秦国的李冰父子率众建造了都江堰。都江堰的建立,既有

利于排泄洪水,又有利于灌溉农田,由此形成了富饶的成都平原。都江堰已被联合国确定为世界文化遗产。 10、坎儿井用来保存和运送天山上融化的雪水,供人们使用。 11、杂交水稻之父是袁隆平。科学种田已经成为现代农业的重要特点。 12、中国耕地面积只占世界的(1/9),人口却占到了世界的(1/5)以上。 13、人类的文明就是从农业文明开始的,农业是人类文明的摇篮。伴随着农业文明的发展,水利、天文、历法、数学等科技也逐渐发展起来。 14、雄伟壮观的金字塔是古代埃及文明的象征。 15、我国的农历,是古代劳动者根据地球围绕太阳运动与月球运动的规律编制出来的历法,是一种阴阳历。农历把农业生产的农事活动安排进历法,更有利于农业生产。 16、养蚕在我国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茶文化是中国代表性的传统文化。 17、农耕地区的主要食物是粮食和蔬菜,沿海地区喜欢吃各种水产品,在牧区,饮食以肉和奶为主。 18、北方人爱吃面食,南方人以米饭为主;傣家人的竹筒饭,蒙古人的手扒肉,新疆人爱吃馕和羊肉;丹麦是安徒生的故乡,主要以肉类和奶制品为主,泰国树叶包制的饭团,韩国的石锅拌饭和泡菜。 19、一年有四季,分别是春、夏、秋、冬。有24个节气,我们这里适应种植的农作物有水稻、大豆、花生、柑橘等。 20、对于农作物的生长。最重要的;因素有土壤、阳光、水、肥料。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