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八大基本技巧助你判断古代书画的真伪

八大基本技巧助你判断古代书画的真伪

八大基本技巧助你判断古代书画的真伪
八大基本技巧助你判断古代书画的真伪

八大基本技巧助你判断古代书画的真伪

书画自古就与琴、棋一起被视为中国文人士大夫修身养性所必须掌握的技能,代表了一个人的文化素养。一件上好的书画不仅能给人带来美妙的艺术享受,往往还传递与负载着许多历史与文化信息。

作为中华文化的精华,书画历来倍受国人喜爱与推崇,也有着悠久的收藏传统。历朝历代涌现了无数热衷书画、酷爱书画的收藏大家,不少帝王,诸如唐太宗李世民、宋徽宗赵佶、清高宗乾隆更是不惜重金,广搜博取,宫藏秘笈了大量的名家巨迹。一些民间藏家,如明之项元汴,清之梁清标、安仪周,民国之庞莱臣、张伯驹,当代王已千,均堪称一代收藏大家。

他们收藏的书画珍品琳琅满目,蔚为大观,富可敌国。随着收藏与艺术品市场的方兴未艾,书画再度成为收藏界人士收藏和投资的热点,在艺术品拍卖市场上,作为重要的投瓷品种与门类,书画更是占据了拍卖市场的“半壁江山”。在中国大陆艺术品拍卖业,书画经营的好坏在某种程度上甚至决定着拍卖行总体业绩与兴衰,所以,被视为重中之重。近年,中国大陆书画拍卖成为艺术品市场一大亮点。许多近现代大师的拍品成为买家追逐的对象,一些重量级拍品屡破纪录,连创新高。如吴昌硕《花卉十二屏》(1650万元)、齐白石《山水册八开》(1661万元)、徐悲鸿《九州无事乐耕耘》(1705万元)、傅抱石《毛主席诗意山水册八开》(1980万元)等,陆俨少《杜甫诗意百开册》更以6930万元的刷新了中国书画拍卖纪录。古代书画升温之快,也令人始料未及。元倪瓒《江亭山色图》(1980万元)、明陈洪绶《花鸟册页》(2860万元)、清王鉴《仿古山水册》(1265万元)均突破千万元大关。元鲜于枢《草书石鼓歌》更是达至4620万元!此外,恽寿平《花卉册八开》(693万元)、郑板桥《竹石兰蕙图》(539万元)也拍价不俗,八大山人一件不足0.6平尺的《鱼》竟然拍到了484万元!古代书画市场行情的快速升温引起市场各方的关注,市场升值潜力巨大。

古代书画有所升温,但与近现代书画买家众多,成交踊跃相比尚显得稍有逊色,可以说市场中存在着一定的“厚今薄古”现象。造成此种现明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由于年代久远人们对古代书画的价值、审美与内涵往往缺乏了解与认知;而近现代书画则不存在时代上的隔阂,更容易给人一种亲近感,在审美与欣赏上更容易得到人们的认同。其次,在真伪辨别上,由于人们更容易见到近现代名家的真迹,真伪判断更有把握;而古代书画的庐山真面买家们往往见之极少,知之不多,所以对古代书画敬而远之,这恐怕是重要原因所在。再次,投资古代书画通常需要藏家们具备一定的美术史知识,对书画家有较深的研究,对买家的综合素质要求更高。以上种种,便造成了书画拍卖中古冷今热之现象。

随着市场的日益发展,买家的不断成熟,古代书画所蕴含的价值将被人们逐渐认知,其价值挖掘与发现也将成为必然。渊远流长的中国书画史是一座取之不竭的艺术宝库存,千百年来涌理出许多名彪史册的书画大家。当然,我们并不奢望买到唐宋两朝的书画,元明清三代均不乏开宗立派的巨匠。如元代赵孟頫、倪瓒,明代沈周、文征明、唐寅、董其昌,清之八大山人、石涛、“四王”、“扬州八怪”等可称一代圣手,他们的作品所具有的文化内涵与艺术价值是近现代书画所难以替代的,其中董其昌、八大山人更是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他们的真迹具有巨大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投资古代书画无疑将获得可观的回报。然而,由于我们所处的是一个新兴的市场,无论市场机制,还是市场监管都存在着较大的问题,制假贩假猖獗,混水摸鱼者大有人在,致使赝品伪作充斥市场,古代书画概莫能外。投资古代书画应注意哪些问题,如何避免买假,对投资者显得至为重要,下面就从十个方面简单阐述。知真识伪

一件书画作品的真伪判断,归根到底是对真伪进行比较,寻找二者差异的过程。欲辨伪必先识真,识真是辨伪的前提与基础。由于古代书画的真品名迹大多珍藏于名大博物馆中,到博物馆去目睹它们的庐山真面,恐怕是提高辨伪水平与能力最有效可行的办法。

眼熟能详

现代出版印刷业发达,不少古代书画名家的图录资料十分详尽。很多图录不仅收录了古代书画名家的代表作,甚至连一些珍藏在国外博物馆中的作品也收录进去,对藏家进行研究与了解颇有帮助。因为观看真迹毕竟有限,经常翻阅图录,对每一件作品进行记忆贮存就显得大有必要。

牢记风貌

一个画家的画风就如同一个人的音容相貌一样,所以,熟悉他们的画风与笔墨语言,对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大有裨益,尤其是对元明清三代的书画变迁,流派演变,特别是重点名家做一点研究,对提高辨伪将大有帮助。

知假识伪

欲买真必先识伪,只有了解认清伪作的画貌才能有的放矢,不被其所迷惑。中国书画伪作通常有两种,一为代笔,一为伪作。代笔一般是指书画家由于名气甚大,求者众多,实难应付,一些人便不得已找自己门生或亲友代笔。代笔是另一种形式的伪作,只不过它经过当事人的允许罢了。作伪则较为复杂,水平多粗制滥造,鲜有高超者。而名家的作伪则非同

寻常,大可乱真。最典型的是近代张大千,他既是大画家也是大藏家,手中有不少历代名家珍迹,他伪造的假石涛、假八大山人蒙骗了许多藏家,不少至今还被收藏在国内外各大博物馆中。随着近些年对他研究的加深,一些他仿造的东西被逐步甄别。

小中窥大

书画鉴定是一门综合学问,它既涉及书画本身,还关联方方面面。因为在纸张、印泥、装裱形制、名物制度、衣冠器皿、避讳制度、人际称谓等往往打着深深的时代烙印,从中可以发觉伪作的马脚。如宋徽宗宣和内府装裱的格式及用印规范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对联是晚明以后才出现的装裱样式,书画上款中“社兄”、“词坛”是明末清初特有的称谓,了解这些都有助于我们从侧面把握与判断作品的年代与真伪。

辨款识印

在中国画中明确出现署款可以说历史并不悠久。北宋时画家把名款多藏在画中很不显眼的地方,如石头上或树枝中。署款真正开始大规模地盛行是在元代,我们看赵孟頫的很多绘画就有名款,此时在画上题记与题诗也开始大量出现。题款钤印是书画家在一件作品上留下的重要标记,它是鉴别一件作品真伪的重要依据,所以,款与印也就成为历来造假者煞费苦心刻意仿造的对象。

细辨题跋

古代书画由于屡经递藏,其上多有历代藏家与鉴家的题跋与观款。这些题跋不仅对了解作品的收藏历史,判断作品真伪极有帮助,还往往因题跋使作品大为增色,提高其收藏价值与市场价值。正因为藏家对书画的题跋十分看重,造假者便投其所好,在伪造题跋上下功夫做文章。如明代张泰阶便善用此招,他伪造的假画常常都附带各代名家假跋。尤其在当今的艺术品拍卖市场中,伪造名家假跋的古书画赝品更是比比皆是。现今拍场赝品充斥,故藏家们对名家题跋过的东西更加放心,岂不知这恰恰被造假者所利用。当前拍场上常见的假题跋多为张大千、吴湖帆、谢稚柳、徐邦达、杨仁恺、史树青等人,因此遇到这些“名家题跋”时应格外小心,多加审看,否则必中其圈套。

中国古代绘画知识介绍

中国古代绘画知识介绍 1、宋代的郭熙在《林泉高致》中提出:身即山川而取之。 2、北宋黄休复在《益州名画录》中把画分为逸、神、妙、能四格。 3、唐五代北宋的山水画作品有:五代·荆浩《匡庐图》,关仝《关山行旅图》;董源《潇湘图》,巨然《万壑松风图》;北宋·范宽《溪山行旅图》,郭熙《早春图》,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南 宋·马远《寒江独钓》 4、南宋四家:李唐、刘松年、马远(马一角)、夏圭(夏半边)。 5、元代前期的山水画家以赵孟頫和钱选为代表。 6、元四家:黄公望(《富春山居图》),王蒙(《青卞隐居图》),倪瓒(《古木幽篁图》、《渔庄秋霁图》),吴镇(《渔父图》、《秋江 渔隐图》)。 7、从元代绘画始,画上题字作诗,以诗文直接配合画面,是唐 宋和外国绘画都没有的。 8、清初的石涛(1642-1718)与清初四王的因袭保守相对立,有画 论《画语录》传世,主张“搜尽奇峰打草稿”,提出“一画”的理论。其现存作品有《馀杭看山图卷》。 9、中国古代的花鸟画成熟于五代,代表画家是黄筌和徐熙。现 存的黄筌的《写生珍禽图》是个重要的遗迹。徐熙:《玉堂富贵图》。黄家富贵,徐熙野逸。 10、宋徽宗赵佶的《听琴图》、《芙蓉锦鸡图》是北宋院体画的 代表作之一。 11、在院体画之外,宋代以文同、苏轼的墨竹、扬无咎的墨梅以 及郑思肖的兰花为代表的文人画也形成了一定的潮流,“四君子”(梅

兰竹菊)题材逐步流行,至元代文人画大兴,得到了更大的发展。王冕的《墨梅图》是代表作品之一。 12、明初院体画以戴进和吴伟为代表。 13、明四家。以沈周、文征明、唐寅、仇英为代表,又称吴门画派。 14、明清时期最能体现当时花鸟画成就并对中国花鸟画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的有明代画家徐渭(《大写意·墨葡萄》),清代八大山人朱耷(《荷花小鸟》)和石涛(原名朱若极,号石涛,又号苦瓜和尚,有作品《竹菊秀石图》等传世),以及扬州八怪(以郑板桥为代表,作品有《风竹图》)。 15、明清的人物画以陈洪绶、崔子忠为代表。号称南陈北崔。陈洪绶的人物画代表作品有《归去来辞》,版画作品有《九歌图》、《水浒叶子》。 16、明末清初,代表性的画家为董其昌、四王、吴历、恽寿平、四僧。其中,董其昌以王蒙《青卞隐居图》为母题的《青卞图》和自称仿黄公望的《江山秋霁图》是他的传世水墨名作。其巨大影响力还在于他提出了“南宗北宗”的画论。 17、四王:王时敏、王鉴、王原祁、王翬。信奉董其昌的艺术主张,崇拜元四家,注重士气与书卷气。 18、四僧指八大(《花鸟册》、石涛(《爱莲图轴》)、髡残(《松岩楼阁图》)和弘仁(《山水册》),受徐渭影响很大,尚意而有创新。

中国古代绘画鉴赏论文

北宋山水画的辉煌与中国山水画的特点 宋朝前后延续了300多年,其绘画在隋唐五代的基础上继续得到发展。山水画发展到宋代,出现前所未有的兴旺景象,达到了中国古代山水画的顶峰水平。无论从题材内容还是从表现形式和表现方法都更加的多样化,出现了一批有杰出成就的画家,他们以古人为师,以自然为师,以吾心为师,创作了具有丰富审美特色,面貌各异的山水画杰作,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典范,在美术史上树立了一块重要的里程碑。 北宋山水画坛在五代的基础上人才辈出,风格技法多彩纷呈,成就突出,这一时期宫廷美术全盛,画院规模齐备,名家层出不穷,佳作硕果累累。画坛上山水画最为突出,水墨格法空前发展,出现了讲究笔墨韵味的皴、擦、点、染等技法程式,山水画造景重造化、重理性,审美特色由政教、宗教精神逐渐转向人文精神,这一时期美学著述独到、艺术思潮活跃、绘画作品精湛,是中国传统审美文化的发展源头。下面就两幅名画作说明。 《情恋萧寺图》是流传在国外一幅影响较大的传为李成的作品。此图作为高山峻岭,深沟巨壑,前景突兀巨石,以边平缓,一边峭拔,产生一种体积感和重量感。岩石的轮廓线,用笔坚实有力,所组成的表面结构具有质感。中景山涧瀑布飞流直下前景深潭,与远景处一悬瀑形成互相呼应之势。途中造型曲尽变化的“蟹爪树”,树干枝杈笔法稳健有力,树态展枝摇曳,显得生动活泼。亭台楼阁的飞檐很有特色,是李成山水画的特点。纵观全图,笔法娴熟老健,用墨层次分明,浑

厚苍劲。构图呈自然开合状,节奏明快,气势雄逸,使观者犹如身临其境。 《溪山春晓图》作者惠崇 此图画江南平远山水景色。画面前后始终以重山叠岭为背景在这山溪河流中间,岗峦起伏,平渚相牵,其上林木葱郁,花开烂漫,竹林深幽,垂柳依依。画中布局取平远之势,但崇山叠岭,云气蒸腾,亦显境界深幽,而萦绕于山间的河流、湖水与云气融为一片,又使其境空灵渺远。画中笔法温和平淡,近山、林木等勾皴外,山石多以染法,随形变化,浓淡相宜。其敷色简淡,醒目异常,增强了画面春日融融的明丽气氛。在这些平凡的景物里,画家感受到万物复苏的欢欣。苏轼咏惠崇《春江晓景》诗,“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成为脍炙人口的名句。 在欣赏诸多山水画名作时,我们不难发现其中有不少的经典之作都是以寒林、雪景为题材,而这种情景较集中地出现在北宋时期,在其他时期则比较少见。只有北宋时期稳定的文化氛围才能使得一种绘画题材稳定化、持久化。毫无疑问,北宋山水画的艺术水平及成就是中国山水画史上的顶峰。南宋山水的“一角半边”似乎是当时残山剩水的真实写照,作品的完整性无法与之比拟。元代由于汉族文人士大夫没有进入仕途的机会,所以并没有太多展示他们艺术才华的机会,他们的艺术也只是“在野”的。明清时期更是趋向于笔墨技巧自身而渐渐忽略作品的内容与形式,技法和艺术内涵本末倒置是无法使他们的作品达到最高水平的。只有在北宋时期,统治者崇文抑武,使得文化和

中国古代绘画

中国古代绘画 中国古代绘画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最早的遗迹可上溯到远古的岩画和新石器时代彩陶上丰富的装饰纹样。到了春秋战国时期运用线造型的方法表现物象的能力已经相当熟练,以线描的绘画技法成为民族传统的绘画风格,随着历史的发展,中国绘画逐步成了完成的体系,文明于世界。 中国古代绘画根据内容大致可以分为人物画、山水画和花鸟画三大类。(分三大类阐述中国古代绘画的成就。) 人物篇 展示《人物龙凤图》,帛画战国 这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的最古老的的画在丝织物上的绘画作品《人物龙凤帛画》。侧身站立的女子双手合掌视乎在祈祝什么,女子形象的上方是一只腾空飞舞的凤鸟,在女子和飞鸟的前画是一只向上升腾的龙,这些描绘说明这些作品的用途和后来在湖南马王堆汉墓发现的帛画一样,表示引导死者的魂魄升入天国。虽然这是一幅勇于丧葬仪式的道具,但作画者在布局、造型、描绘技法等方面都经过一番苦心经营,特别画中的形象都以流畅的勾勒,线条遒劲有力,可以看出我国古代绘画以线条作主要造型手段的绘画传统在战国时代已经形成。 东晋时期被称为才杰、画杰、诗杰的著名画家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可以看到我国魏晋时期的绘画风貌。 《洛神赋图》原系曹操之子、著名文学家曹植所作,以他经过洛水时梦中遇见洛神互相爱恋的故事,寄托他在爱情生活时的痛苦。《洛神赋》文词凄切,是赋文中的杰作。顾恺之依赋作图,以长卷形式描绘曹植赋文中这段浪漫的故事。《洛神赋图》既有装饰画的手法,又有写实梦幻般的意境,画中景色的描绘更是开中国山水画的先河。

唐代的人物画在传统的基础上获得了较大的发展,以恢宏大度的形象,充实明快的线条,辉煌灿烂的色彩,卓越的艺术成就,写下了中国美术史上的辉煌之页。 唐代初期著名画家阎立本所作的《历代帝王图》描绘了两汉甚隋代十三个帝王的肖像,画家通过形象的塑造细致的刻画了每个帝王的相貌、个性和气质。对于开国创业的英明君主,在表现他们的貌宇堂堂——晋武帝司马炎像。而对丧权辱国的昏庸君主,则重在表现他们的萎靡不振——陈后主陈叔宝像。这些帝王肖像还有明显的政治见解。 阎立本传世的最重要作品是《步辇图》,它取材于唐贞观十五年,唐太宗与当时藏族土番王的联姻的文件,文成公主入藏,不仅加强了中原与西藏的联系,密切了汉藏两族的团结,而且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促进了西藏的发展,画面上描绘的是唐太宗接见松赞干布派往长安迎娶文成公主的使者禄东赞的情景。唐太宗乘坐在以人力抬起的步辇上,不仅具有帝王风度,还使人感到亲切真诚,前后左右的宫女有的抬辇、扶辇,有的张伞、持伞、玉质花容、姿态不一。 盛唐时期著名画家周昉的《簪花仕女图》是描绘一群雍容华贵的唐代贵族妇女的工笔重彩人物画,全画大致可分为采花、赏花、闲步、戏犬四个段,简练的线条和明丽的色彩,典雅的风格,塑造的盛唐时期贵族女的典型形象——丰颊体肥,也是研究唐代服饰的重要资料。 唐代著名画家韩干,善画人物,尤精画马,《牧马图》画一马倌骑在白马上,另一黑马随之缓行,不用画任何背景,黑、白二马各部分比例匀称,透视解剖也很准确,用色虽是浅设色,但由于在黑白对比色中加上少量的朱红使人感觉并不单调,马倌的形象威武有力,双眼炯炯有神,显示了高超的写实能力。 《韩熙载夜宴图》是五代著名画家顾闳中唯一的传世作品,也是我国绘画史上不可多得的具有高度现实主义精神的作品,他是画家受南唐李后主之命,亲身观察了韩熙载的家庭生活而画成的,对于此画的产生,传统的说法是画家如实表现了韩熙载为逃避尖锐政治斗争而故意纵情声色,也有人认为是李后主想中庸韩

行测做题技巧之常识判断

中公学员内部专用资料 1版权所有 翻印必究 常识判断是国考行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考查考生应知应会的基本知识以及运用这些知识分析判断的基本能力。强调考生的综合管理基本素质。综合管理基本素质,就是指对政治、经济、法律等综合管理常识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强调这方面的考查,对考生能力提出了一个更高的要求。其出题的内容涉及到政治、经济、法律、历史、文化、地理、环境、自然、科技等领域的知识。做常识判断的题目,平日对知识的积累是最关键的,需要考生在日常生活中对社会百科常识的广泛涉猎,对社会各种现象的留心观察和深刻思考。虽然这个部分考查的内容范围很广,涉及科目众多,但同样也存在一定的解题技巧,有章可循。 本章重点介绍了解答常识判断题的几种重要方法与技巧,旨在树立考生正确的做题态度,并提高速度与准确率。 技巧一:题干分析 题干分析的技巧,主要适用于题干较长或带有词语定义的题目。公务员考试形式严谨,常识判断题干中的文段大都是有用信息,语句本身对答案的提示作用不容忽视。在做题的过程中,部分的常识判断题,考生可以酌情将精力放在分析和斟酌题干上面,然后根据分析,对照选项,快速选择答案。 例1:经济学上所推崇的“橄榄型”收入分配结构,是指低收入和高收入相对较少、中等收入占绝大多数的分配结构。我国正在采取措施,实施“提低、扩中、调高、打非、保困”的方针,使收入分配朝着“橄榄型”方向发展。这主要是为了促进: A .生产的发展 B .效率的提高 C .社会的公平 D .内需的扩大 技巧解说:本题的题干中,先是说明了什么是“橄榄型”收入分配结构,然后说我国正朝着这个方向发展,最后问的是这样做是为了促进什么。对于不知道我们国家的收入分配方针政策的考生,就可以从题干入手,看到题干中提供的定义。定义强调的是中等收入占绝大多数,即这种分配结构的目的,是要保证大部分人都能有中等收入,同时缩小社会低收入和高收入人群的比例,这就是一个“平均”的过程,这样做自然是为了社会的公平。故答案为C 。 技巧二:排除部分 排除的方法是一种适合于每一种题型的解题方法,常识判断也不例外。在解题过程中,考生可根据自己平时所掌握的知识,将最不适合题意的选项排除,选出正确答案。有些题甚至可以直接将其他三项排除,直接选出正确答案。 例2: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已经制造出如醋酸纤维、聚苯乙烯、合成橡胶等自然界原本不存在的化合物,其数量已达数百万种。这一情况说明( )。 A .物质世界是人类创造的? B .人类通过实践将“自在之物”转化为“为我之物” C .物质世界依赖于人类的意识而存在 D .人造物质可以脱离天然物质而存在 技巧解说:依照马克思主义哲学,物质决定意识的唯物观才是科学正确的观点,因此,

中国古代绘画艺术

中国古代绘画艺术 1,中国画的分类: 技法不同:工笔画,写意画 题材不同: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 2,中国古代绘画的艺术特点: 人物画:传神写照 山水画:创造情景交融的意境 花鸟画:借物抒情,托物言志 [知识补充] 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鉴赏(一) 在人类早期活动中,文字还远未形成以前,就已有了绘画的萌芽。大约在距今八千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开始在彩色陶器上画上各种图案花纹,或一些动物的形象。把过去的历史记载和近年来考古发掘中出上的文物对照来看,我国的绘画艺术在战国时期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最突出的例子便是1949年在湖南省长沙市陈家大山楚墓中 出土的一帼晚周帛画。画着一个侧身而立的细腰长裳的女子,合掌敬礼,左上方为乘龙跨凤升天之像。画家运用细劲有力的线条,生动地描绘了仪态端庄的女子,矫健腾飞的龙凤,表现了作者杰出的艺术才能。但汉以前的绘画,笔墨简略,构图还未臻复杂。

秦汉时代,对画工和画家作了不少记述。汉元帝时的 御用画工毛延寿,就是一个很好的肖像画家,把人物的像貌和年龄特质都能画得很逼真。同时汉代石刻如画像石、画像砖等,存世很多,所以汉代又可以石刻艺术为其特征。另外在辽宁的辽阳、营城子,河北望都等地发现许多汉墓壁画,说明汉朝的壁画也开始盛行。从汉墓壁画的表现手法和特点来看,大都以朴实的墨线,勾出形象的轮廓,然后用朱、青、黄等明快的原色加以点染,具有技法古拙而风格鲜明的特点。 东晋时期顾恺之的《文史箴图》,是为西晋诗人张华《女史箴》一文作的几段插图,在我国是最早的卷轴绘画,在中国和世界画史上都有着重要的意义。魏晋南北时期,是中国文化艺术的勃兴期。曹不兴、卫协、顾恺之、陆探微、张僧西等大画家,蔚然并起,他们继承秦汉艺术的传统,并大大发扬创造,后人对他们的评语是:“张得其肉,陆得 其骨,顾得其神。”说明三人各有其独特的绘画风格。顾画中的线条,具有连绵不断、悠缓自然、非常匀和的特点。历代画家称顾的用笔“紧劲连绵”,如“春蚕吐丝”或是“青云浮空,流水行地”。陆是顾的学生,画中的线条有连绵不断之状,而被人称为 “一笔画”。从文献记载获知张僧繇作画时, “笔才一二,像已应焉,”有点像后来的速写法,后来人将此种画法与顾、陆连绵不绝的一笔画加以比较,则

行测考试常识判断解题技巧

行测考试常识判断解题技巧 行测的常识判断解题技巧比较灵活,但首要一点是考生一定要重视平时的知识积累。下面本人为大家带来行测常识判断解题技巧,欢迎大家学习。 行测常识判断解题方法 1.排除法。如果考生细心的话,能够发现排除法似乎适合于每一种题型。因此,常识判断题也不例外。在考生解答客观题时,排除法便是最有效的解题方法之一,并且它也最适合于单项选择题。 2.去同存异法。这种解题技巧适用于考生对题目不能做出准确判断的情况。当考生在阅读完试题题干和所有选项后,如果发现选项中有内容或者特征大致相同的,就可以将其排除掉,并保留那些差别较大的选择项,再将剩余的选项进行比较、判断,最终确定符合题意的答案。这样做的目的是缩小目标,提高答题的准确率。 3.第一印象法。有些试题,考生会有这样的感觉。在读完试题及选项的瞬间,大脑便有这样的一个强烈的信号,此题选某项。虽然这种选法不能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但这样选出的答案往往是正确的。 4.比较法。在解答单项选择题时,考生可以将各个选项同题目要求进行纵向比较,并根据各自同题意要求差异的大小来确定最符合题意要求的答案。 5.大胆猜测法。这种方法一般情况下是不可取的,因为这个靠运气,正确率相当小。 行测考试常识判断练习题 1.很多人认为贵州省的旅游可以归纳为:一栋房子

(遵义),一个瓶子(茅台酒),一棵树字(黄果树)。你认为贵州省这栋房子之所以能过成为旅游景点主要是因为这里( )。 A.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第一枪 B.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C.召开了中国中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 D.宣告两万里长征胜利结束 2.史诗是一种古老的文学样式,在人类历史上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把本国本民族的史诗视作民族的精神和文化象征。我国北方和南方的少数民族有着悠久的史诗演唱传统。下列四部史诗中哪一部不是中国的民族史诗?( ) A.《江格尔》 B.《格萨尔》 C.《创世纪》 D.《摩诃婆罗多》 3. ____是我国第一部长篇历史章回小说。 A.《水浒传》 B.《三国演义》 C.《红楼梦》 D.《三国志》 4.关于宋词,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人比黄花瘦”是女词人李清照的名句 B.“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说的是柳永 C.“樯橹灰飞烟灭”说的是官渡之战 D.辛弃疾是“豪放派”代表词人之一 5.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五岳之一的华山坐落在陕西省境内

中国古代绘画赏析

《中国古代绘画赏析——山水篇》教学设计 中国古代绘画赏析---山水篇 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二十三中学张利梅 学生分析:教学对象为高中一年级学生。一方面,他们对传统文化有一定的了解,特别是通过语文和历史课的学习,积累了一定的古诗词知识和历史知识。这对中国画的欣赏、体悟非常有利。另一方面,他们具备了较强的分析归纳能力。在新课改后,小组协作学习已经成为大家喜爱的学习方式。这为本课的探究式学习提供了必备的基础。 教材分析:这一课内容宽、知识面广,涉及到了高中学生学过的历史知识、语文知识等,知识的综合性不仅学生感兴趣,我也喜欢研究,一节课讲完学生绘画知识了解得有点肤浅,于是我从中国古代绘画分类把本科整理成3节,深入浅出的从多角度给学生展示中国画的魅力。 教学目标:了解代表性作品,探究各种山水画画风格特点,加深对中国传统绘画的了解,增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点:山水作品的时代特色及其风格演变。 教学难点:山水作品时代特色的归纳及其风格演变。 教学策略:采取探究式学习的方法,让大家仔细地、反复地品读作品。通过比较、分析,共同探究不同时代作品的特色,并联系历史、语文知识,来加深对作品的艺术特色理解,引导学生从历史背景转变的角度来发现这些艺术特色的深层原因,使大家获得较为深刻的审美体验,同时,

还可以欣赏体会诗、画等传统文化贯通交融所形成的中国文化,激发起大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产生民族自豪感。另外,引导大家通过探究,看到文化的变迁与时代背景之间的联系,鼓励大家养成尝试利用自己掌握的各种知识去探索和研究艺术、了解作品,获得较深层次的了解和感悟的学习习惯。 教学准备:师:多媒体古代绘画原大挂图若干宣纸毛笔墨汁盘子笔洗。 生:美术书纸笔 教学过程:导入(周围作品)——两宋作品品鉴对比(学生活动)——诗词与两宋绘画风格之对比(学生活动)——山水画特点——老师示范课堂练习——课堂小结 导入: 师:中国古代绘画的三大画科分别是人物、花鸟和山水。中国山水画的成就超过了其他许多艺术部类,成为世界艺术史上罕见的瑰宝。这些附着中国人敏感心灵和微妙哲学的千古佳沉默不语却光华万丈,荡涤心灵。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领略它们的魅力。 出示课题:中国古典绘画赏析 (通过幻灯片欣赏北宋作品《溪山行旅图》)

国家公务员行测第一部分常识判断技巧

国家公务员考试国考常识判断超省时间的七种解题技巧 公务员考试网更新:2011-11-8 编辑:春上冬下 国考行测的常识判断部分要求考生需在参考用时10分钟做完25道题,也就是说平均24秒要做完1道题,属于非常需要答题速度的一类题型。常识判断的独特特点在于文理综合,既需要简单计算,也需要快速阅读。有些考生可能要问了,常识判断题也有答题技巧么?答案是肯定的。 在题量不变的情况下,出题者主要通过两种方式加大题目的难度。其一是增加题目的文字数量,比如题干的信息量增多、选项叙述加长等等,如2009-7题;其二是增加选项的复杂度,如不同的选项涉及不同的学科知识(2010-116题),选项本身存在排列组合问题(2010-124题),或选项和题干之间存在排列组合(2009-6题、2010-117题)。 那么,下面针对这些题目给大家提供一些方法: 1、关键词法 (2010-117)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主要区域政策经历了不同的阶段:①以经济特区为重心的沿海地区优先发展阶段;②以缩小区域差距为导向的西部大开发阶段;③以浦东开发为龙头的沿江沿边地区重点发展阶段;④以区域协调发展为导向的共同发展阶段。这四个阶段按时间顺序排列应为:( )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②③①④ D.②①③④ 这道题目的突出特点是题干特别长,但其关注的领域是“区域政策”,所以在阅读题干时就顺手划出每条叙述的关键词,由此①“经济特区”、②“西部大开发”、③“浦东”、④“协调、共同发展”是我们找到的关键词,再根据这些关键词进行下一步的做题。本题正确选项为B。 2、共性排除法 观察选项时,如果存在共性或相同排序的选项,则可以忽略或排除。还以2010年117题为例,ABCD四个选项中把④都排在了第4位,所以④的内容其实已经可以忽略了,只需要排前3个叙述即可。再如: (2009-4)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政府制定了“两弹一星”的战略决策,这一战略目标的实现是在( ) A.20世纪50~60年代 B。大跃进时期 C.20世纪60~70年代 D。文革时期 观察四个选项,回忆基本的新中国历史知识,知道B。大跃进时期指的是1958年前后,这个时期恰好被包含于A选项的时间范围内,A和B存在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因此,根据考试经验可以知道A和B都不是正确选项,正确选项为C和D其中的一个。这就是共性排除法。本题正确选项为C。 3、共性留存法 与2所说的共性排除法恰好相反,有时共性是我们留存某些选项的标准,特别是那些具

2021国考行测常识判断知识:中国古代绘画艺术

2021国考行测常识判断知识:中国古代绘画 艺术 2021国家公务员考试备考正在紧张进行,为了帮助大家复习备考,这里教育特整理了2021国家公务员考试备考资料,每天进步一点点,理想终会被实现!希望大家每天都能有所进步哦,加油!来一起学习下吧!下面为大家分享2021国考行测常识判断知识:中国古代绘画艺术 点击获取:[] [] [] [] 公务员考试行测常识判断中,考查内容比较广泛,其中历史艺术类知识是常考的内容,中公教育在本文给大家介绍中国古代绘画艺术。 魏晋时期 魏晋时期:社会的动荡,佛教、道教的传播,引发了人们对儒学的反省。崇尚气节的文人在政治舞台上屡屡碰壁,却不愿随波逐流,逐渐形成了一个以道德情操和理想人格为号召的士人群体。在绘画作品上,凸显个性的人物画开始出现。 顾恺之是中国画的奠基者。首创了铁线描的画法。铁线描是中国古代人物衣服褶纹画法之一,线条外形,状如铁丝,故而得名。顾恺之代表作:《女士箴图》《洛神赋图》。在现存的中国古代绘画中,《洛神赋图》被认为是第一幅改编自文学作品的画作。

知识链接:顾恺之-洛神赋图 全卷分为三个部分,曲折细致而又层次分明地描绘着曹植与洛神真挚纯洁的爱情故事。人物安排疏密得宜,在不同的时空中自然地交替、重叠、交换,而在山川景物描绘上,无不展现一种空间美。 唐朝 唐朝:政治统一和经济繁荣。画家们追求法度,表现雍容华贵的盛唐气象,绘画风格多样,如宗教画、人物画、山水画等。 阎立本(约601年673年),雍州万年(今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人,唐代政治家、画家。代表作品有《步辇图》《历代帝王像》。阎立本擅长工艺,多巧思,工篆隶书,对绘画、建筑都很擅长,兄阎立德亦长书画、工艺及建筑工程。阎毗、阎立德、阎立本父子三人并以工艺、绘画闻名于世。 知识链接 唐贞观十四年(640年)闰十月,松赞干布遣使来长安请婚,迎文成公主入藏。唐太宗命阎立本作传世名画《步辇图》,描绘了吐蕃赞普松赞干布请尚文成公主,使禄东赞来长安觐见太宗的画面。 吴道子画圣 唐代是中国画线条真正获得独立性格的时代,而立于这个笔法高峰之颠,非吴道子莫属。吴道子(680 -759)素有百代画圣之称,并创立了兰叶描的画法。兰叶描的最大特点是压力不均匀,运笔中时提时顿,产生忽粗忽细,形如兰叶的线条。 五代

中国古代美术课程简介

《中国古代美术》课程简介 一、课程号:04122580 二、课程名称:《中国古代美术》(Ancient Arts of China ) 三、周学时:3-0 学分: 预修课程:素描、博物馆学 课程主要内容: 从博物馆学与艺术学的角度,学习中国古代美术品和实用美术品的发生、发展、演变流程。掌握古代美术的重要文献纪载,古代各类美术作品的源起及传承和相关的历史文化背景和历史地位。熟悉古代美术家和工艺美术家及理论。了解宋元以后文人绘画的传播。比较古代美术品和工艺美术品的艺术特点。 六、推荐材料: 《中国美术史》王伯敏主编,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 《中国书画》杨仁恺主编,上海古藉出版社出版 《中国古代美术》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中国古代美术(Ancient Arts of China) 一、课程号:04122580 二、周学时:3-0 学分:3 三、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 1.教学目的:从研究博物馆学与艺术学专业的角度,学习中国古代美术的发生、发展。 2.基本要求: (1)掌握工艺器皿、雕塑、建筑、墓室、石窟等装饰绘画艺术发展演变流程。 (2)掌握有关于美术作品的古代文献记载。 (3)掌握古代各朝代绘画艺术各种画种、画派的源起和传承及其相关的历史文化背景和历史地位。 (4)熟悉中国古代著名美术家以及绘画理论。 (5)了解宋代以后文人绘画的传播。 (6)比较古代美术品与工艺美术品的艺术特点,以便于懂得全面欣赏中国古代艺术作品。 四、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每周3学时,共17周 主要内容: 第一章史前及先秦美术(5学时) 第一节史前美术(3学时) 一、旧石器时期晚期的装饰品 二、石器时期陶文化产生的奥秘 三、从陶塑、陶绘上看新石器时期的雕塑艺术与绘画艺术 四、装饰的形成 第二节先秦美术(2学时) 一、青铜器的造型与纹饰

广西公务员考试--常识判断解题技巧

就内容上来说,常识主要侧重对时事和国情社情的考察,这里就不再赘述。在方法上来说,常识判断也有很多命题思路是可以破解的,考生也是可以用技巧答题的! 钥匙一:求同存异法 2011-16.我国民族关系中的三个离不开是指: A。少数民族的发展离不开自身的努力,离不开发达地区的帮助,离不开国家政策的支持。 B。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也离不开汉族,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 C。民族关系的和谐离不开经济发展,离不开民族政策教育,离不开法制建设。 D。各民族的团结离不开共同繁荣,离不开共同发展,离不开共同进步。 B。本题考查政治常识。1990年8月,江泽民同志视察新疆时强调“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这个观点生动地反映了我国各族人民团结发展进步的历史。同时,他又进一步指出:“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是由五十六个民族构成的,在我们祖国的大家庭里,各民族之间的关系是社会主义的新型关系,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从而不仅充分肯定了“两个离不开”思想,而且将其进一步发展完善为“三个离不开”的思想,所以B项正确。 这样看来,这个题考查考生对90年代一项民族政策的把握,所以很多考生都觉得考得太难太过了,这道题的正确率是相对较低的。但是,大家仔细分析一下,这个题是有技巧的,A、C、D三项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在讲发展,只有B项是在讲团结。大家结合一下目前的民族政策、民族关系,首先要强调的必须是团结! 这种解题技巧适用于考生对题目不能直接做出准确判断的情况。当考生在阅读完试题题干和所有选项后,如果发现几个选项表达的意思大致相同或有共同的特征就可以将其排除掉,保留那些差别较大的选择项,再剩余的选项中进行比较、判断,最终确定符合题意的答案。这样做的目的是缩小目标,提高答题的准确率。 钥匙二:两相矛盾选其一。 这也是国考命题者比较喜欢的出题思路。 这类题目会设置迷惑性较强的选项,看上去很难。其实仔细审题后,会发现其中两个选项表达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意见,这样就可以先把其它两项排除掉,在互相矛盾的两个选项中选择一个。 2011—24、下列关于日常生活中的做法,不正确的是: A、为了使用方便和最大限度地利用材料,机器上用的螺母大多是六角形。 B、在加油站不能使用手机,是因为手机在使用时产生的射频火花很容易引起爆炸,发生危险。 C、交通信号灯中红色波被用作停车信号时因为红色波长最长。 D、家中遇煤气泄漏事件应立即使用房间的电话报警。 分析一下,B项在加油站打手机会爆炸,D项煤气泄漏应该打电话,两者情景相似,说法截然不同,相互矛盾。在这个题中,A、C两项就可以直接忽略,不管你知不知道波长最长的是什么,螺母六角形是不是因为最大限度利用材料都不影响你的正确率,答案肯定在B、D之中。 另外,需要提醒广大考生注意的是:一定注意选非的题目,即否定型题干,不正确、不属于、不对、不包括、不可以、非。这在国考里边占的题目越来越多。因为否定型题目不仅可以加大考试难度,更可以减轻出题人负担,所以今年应该也会有很多。 钥匙三:反常识思维。

中国古代美术作品欣赏

中国古代美术作品欣赏 大庆市第五十八中学李金燕 课时:1课时(第十六周) 教学目的: 1。通过欣赏活动,使学生初步了解我国古代绘画、雕塑艺术的高度成就和特点,学生并尝试如何欣赏古代美术作品。 2。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作业要求: 每人根据所学知识,试析一件古代艺术作品(欣赏过的或者从"自学教材"中选择均可)。要求从体裁、内容、表现方法、历史背景以及个人的感受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文字限定500字左右。 课业类别:欣赏课。 教学重点: 1。中国古代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的主要特点; 2。中国古代陶俑、陵墓雕刻、宗教雕塑的主要特点; 教学难点: 古代雕塑欣赏;古代美术作品的历史文化背景及作品的内涵。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检查学生用具准备情况,表扬认真搜集古代美术作品和资料的学生(2分钟) 二、导入新课:可以复习观赏艺术品的主要作用是什么进行导

入,针对不少学生面对一件古代美术作品不知如何欣赏,不知好在哪里的情况入手,激起学生兴趣。(1分钟) 三、讲授新课: (一)扳书课题:中国古代美术作品欣赏。 (二)出示本课学习提要: 1。中国古代绘画分为哪几类?各类画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2。中国古代绘画主要有哪些表现形式? 3。欣赏古代绘画的一般方法。 4。中国古代雕塑包括哪几部分? 5陶俑、陵墓雕刻、宗教雕塑的艺术特点及其作用。 (三)欣赏中国古代绘画作品 1、请学生读第18页第一自然段"中国。。。三大类",让全班同学在"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下波纹线。 2、请学生读课本有关自然段"中国。。。根本要求",让学生在"线条、传神"下画波纹线。 3、依次欣赏二幅人物画 《韩熙载夜图》《历代帝王图》 人物、题材、内容、形象特征、造型。 以传神为塑造形象的基本要求,分析人物动态表情及相关关系。 提炼主题思想。 概括地讲,基顺序为:题材内容--形象分析--造型--提炼主题--

行测秒杀技巧之常识判断

秒杀技巧之常识判断 【摘要】常识判断是国考行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考查考生应知应会的基本知识以及运用这些知识分析判断的基本能力。强调考生的综合管理基本素质。综合管理基本素质,就是指对政治、经济、法律等综合管理常识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常识判断是国考行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考查考生应知应会的基本知识以及运用这些知识分析判断的基本 能力。强调考生的综合管理基本素质。综合管理基本素质,就是指对政治、经济、法律等综合管理常识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强调这方面的考查,对考生能力提出了一个更高的要求。其出题的容涉及到政治、经济、法律、历史、文化、地理、环境、自然、科技等领域的知识。 做常识判断的题目,平日对知识的积累是最关键的,需要考生在日常生活中对社会百科常识的广泛涉猎,对社会各种现象的留心观察和深刻思考。虽然这个部分考查的容围很广,涉及科目众多,但同样也存在一定的解题技巧,有章可循。 技巧一:题干分析 题干分析的技巧,主要适用于题干较长或带有词语定义的题目。公务员考试形式严谨,常识判断题干中的文段大都是有用信息,语句本身对答案的提示作用不容忽视。在做题的过程中,部分的

常识判断题,考生可以酌情将精力放在分析和斟酌题干上面,然后根据分析,对照选项,快速选择答案。 例1:经济学上所推崇的“橄榄型”收入分配结构,是指低收入和高收入相对较少、中等收入占绝大多数的分配结构。我国正在采取措施,实施“提低、扩中、调高、打非、保困”的方针,使收入分配朝着“橄榄型”方向发展。这主要是为了促进:A.生产的发展 B.效率的提高C.社会的公 平 D.需的扩大 解析:本题的题干中,先是说明了什么是“橄榄型”收入分配结构,然后说我国正朝着这个方向发展,最后问的是这样做是为了促进什么。对于不知道我们国家的收入分配方针政策的考生,就可以从题干入手,看到题干中提供的定义。定义强调的是中等收入占绝大多数,即这种分配结构的目的,是要保证大部分人都能有中等收入,同时缩小社会低收入和高收入人群的比例,这就是一个“平均”的过程,这样做自然是为了社会的公平。故答案为C。 技巧二:排除部分 排除的方法是一种适合于每一种题型的解题方法,常识判断也不例外。在解题过程中,考生可根据自己平时所掌握的知识,将最

行测答题技巧:常识判断题

行测答题技巧:常识判断题 常识判断是国家公务员考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根据国家公务员考试大纲的表述:常识判断主要测查报考者应知应会的基本知识以 及运用这些知识分析判断的基本能力,重点测查对国情社情的了解 程度、综合管理基本素质等,涉及政治、经济、法律、历史、文化、地理、环境、自然、科技等方面。 不同的考生,知识储备和做题能力不同,常识判断的备考方式也因人而异。不过首先要明确的一点是不要裸考。认为,未做准备就 参加考试,在竞争激烈的公务员考试中,除非对自己的能力特别有 信心,否则,后果只能是当陪考。 常识判断给人的印象是知识庞杂,复习起来毫无头绪。下面就和大家谈一下在国家公务员考试的冲刺阶段怎么复习常识判断,帮助 大家备战,夺取高分。 这一阶段,做练习题是重点。公务员备考时间精力有限,做题不要盲目。在做题之前,首先需要考虑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常识判断考试规律 常识判断涉及内容十分广泛,但是也不是什么都考,而是侧重考查和国家大政方针、时政等相关的知识。从2010年-2012年考查的 情况来看,人文、科技和国情社情是考查重点,考生应该对这些知 识重点复习。 二是常识判断部分的薄弱环节 每个人对自己的专业知识都比较熟悉,但对自己专业之外的知识不太了解,建议考生在复习时,一定要查找自己的知识盲区,对于 自己的专业或者感兴趣、平时积累较多的知识,可以少花一点时间 复习,而把时间用在自己不了解的知识上面,这样可以节省时间。 三是如何选择练习题

一般人准备公务员考试的时间和精力不会很多,因此建议考生在冲刺阶段做题要少而精,挑选优质的教辅资料,能保证题目原创性高,答案解析精准全面。 四是快速提升成绩的方法 做题时:一要有准确的定位,做常识判断的练习题同样以思维训练为主,同时紧扣最新的热点趋势。如果你是想尽可能多地掌握所有常识考点,那一定是错误的方向。二要坚持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其他考试的考前训练一样,常识判断的训练要重视做错的题,反复地回顾一下做错的题,思考一下为何做错,某种程度上比花同样时间做新的题目更有用。

常识蒙题16条小技巧

常识蒙题16条小技巧 20天行测83分申论81分(经验) (适合:国家公务员,各省公务员,村官,事业单位,政法干警,警察,军转干,路转税,选调生,党政公选,法检等考 试) ———知识改变命运,励志照亮人生 我是2010年10月15号报的国家公务员考试,报名之后,买了教材开始学习,在一位大学同学的指导下,大约20天时间,行测考了83.2分,申论81分,进入面试,笔试第二,面试第一,总分第二,成功录取。在这里我没有炫耀的意思,因为比我考的分数高的人还很多,远的不说,就我这单位上一起进来的,85分以上的,90分以上的都有。只是给大家一些信心,分享一下我的经验,我只是普通大学毕业,智商和大家都一样,关键是找对方法,事半功倍。 指导我的大学同学是2009年考上的,他的行测、申论、面试都过了80分,学习时间仅用了20多天而已。我也是因为看到他的成功,才决定要考公务员的。“人脉就是实力”,这句话在我这位同学和我身上又一次得到验证,他父亲的一位朋友参加过国家公务员考试命题组,这

位命题组的老师告诉他一些非常重要的建议和详细的指导,在这些建议的指导下,我同学和我仅仅准备了20天左右的时间,行测申论就都达到了80分以上。这些命题组的老师是最了解公务员考试机密的人,只是因为他们的特殊身份,都不方便出来写书或是做培训班。下面我会把这些建议分享给你,希望能够对你有所帮助。 在新员工见面会上,我又认识了23位和我同时考进来的其他职位的同事,他们的行测申论几乎都在80分以上,或是接近80分,我和他们做了详细的考试经验交流,得出了一些通用的备考方案和方法,因为只有通用的方法,才能适合于每一个人。 2010年国考成功录取后,为了进一步完善这套公务员考试方案,我又通过那位命题组的老师联系上了其他的5位参加过命题的老师和4位申论阅卷老师,进一点了解更加详细的出题机密和阅卷规则。因为申论是人工阅卷,这4位申论阅卷老师最了解申论阅卷的打分规则,他们把申论快速提高到75到80分的建议写在纸上,可能也就50页纸而已,但是,他们的建议比任何培训机构和书籍效果都好(我是说申论)。这一点我是深有体会并非常认同的。 最终我根据自己和23位80分以上同事的经验,还有6位命题老师4位申论阅卷老师给出的建议,总结出了这套国考(中央级)省考(省市县乡村级)通用学习方案。 在2011年4月份的省考和2011年11月的国考中,有1200多位考生使用这套方案,其中400多位参加国考的考生中有190多位录取,录取率48%,800多位参加省考的考生中有530多位录取,录

中国古代绘画艺术发展史

中国古代绘画艺术发展史 中国古代绘画艺术发展史 本学期我们学习了美术鉴赏课,学习了陶瓷绘画等方面的知识,我自小对绘画就小有兴趣,这门课满足了我对绘画艺术鉴赏方面的需求。下面就来谈谈我国古代绘画艺术发展方面的一些知识,我国的绘画历史悠久,它的发源可以上溯到原始社会的新石器时代,距今至少有七千余年历史。在漫长的艰苦岁月中,我们古代的人民通过辛勤的劳动,在发展生产、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同时,也发展了自己的审美意识和艺术创造才能,从而创造了绘画这一门艺术。 最初的中国绘画,是画在陶器、地面和岩壁上的,渐而发展到画在墙壁、绢和纸上。使用的基本工具是毛笔和墨,以及天然矿物质颜料。在无数知名和不知名的画家不断探索、创新的努力之下,逐渐形成了鲜明的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并有着自己独立的绘画美学体系,中国古代绘画作品存世量之大,也是世界上少有的,是我们民族光辉灿烂的古代文化艺术中的瑰宝,也是世界文化艺术的奇葩。 商、周时期的绘画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绘画应用的范围主要是帛画,壁画、章服以及青铜器、玉器、牙骨雕刻、漆木器等的纹饰。早期基本上是装饰性图案,到西周以后,开始有以表现人物活动为主的纪事性绘画作品,绘画的作者是百工。从风格上看,商代庄严神秘而缛丽,西周趋于典雅,春秋以后绘画内容逐渐更多地反映社会生活,形象活泼生动,技巧上有着巨大的飞跃。 秦汉王朝是中国历史上早期建立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大帝国,国势强盛,疆域广阔,这时期的绘画重视绘画的政治功能和伦理教化作用。具有雄厚博大、昂然向上的总的统一的时代风格,是中国绘画史上的第一个发展高潮。汉代习俗事死如生,以厚葬为德,薄殓为鄙,这就是使得装饰坟墓,为死者表彰功德的绘画活动规模和数量都达到了空前高涨的程度。魏晋南北朝和隋朝是我国绘画发展的重要时期,除了绘画的技术技巧渐趋成熟外,著名的画家成批涌现,开始对绘画整体认识作系统的理论探讨和品评。随着佛教的传播,宗教绘画也乘势兴起,这些都是其发展的标志。这个时代在绘画的创作理论总结、作品的评论上,较之前代再不是只言片语了,而是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有了专门的著述。这是一种开创,石窟寺的开凿,是随着佛教的传入而在中国兴盛起来的。石窟中除了石雕或泥塑造像以外,还有大量的壁画。

河南选调生考试行测技巧常识判断快速解题法

常识判断作为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考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考查考生对国情社情 的了解程度、综合管理基本素质等,出题范围涉及政治、经济、法律、历史、文化、地理、环境、自然、科技等方面。当然这并不是要求考生无所不知、无所不晓,而是考查应知应会的基本知识以及运用这些知识分析判断的基本能力。虽然涉及科目较多,又没有公式和确定 的算法,但确是有解题技巧可循的。下面为大家总结概括了巧拿高分的一些诀窍,提供给广 做常识题目,拥有扎扎实实的知识积累是最关键的,但解题技巧为大家提供了另一 种思维方式,在个别情况下会成为生死攸关的砝码。下面就着重谈一下常识判断的答题技巧,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首尾两端法 有关历史事件排序的选择题通常要求考生判断一连串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此种题型可以采用首尾两端法进行判断(从头或从尾判断),即从这一串事件的头或尾进行分析判断,排除不符合题干要求的选项,无需对各事件的具体时间进行分析,这样可以节省时间,提高效率,甚至能大大提高命中率。 例题: 下列历史事件按时间排序正确的一组是()。 A.司马迁修《史记》T文景之治T王莽篡汉 B.杯酒释兵权T岳飞抗金T王安石变法 C.齐桓公称霸T商鞅变法T秦统一天下 D.玄武门之变T黄巢起义T安史之乱 【解说】本题无需分析各个事件的具体时间,只需掌握大致的时间段即可,可对各 个选项从头或从尾进行判断。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步,对A项从头分析,司马迁修《史记》是在汉武帝时期,晚于文景之治,故排除。 第二步,对B项进行从尾分析,王安石变法发生在北宋,岳飞抗金发生在南宋,故排除。 第三步,对D项进行从尾分析,安史之乱发生在唐玄宗年间,而黄巢起义发生在唐 朝末年,应晚于安史之乱,D项错误。 据此可以得出答案为C。 二、题干分析法 题干分析法,主要适用于题干很长或者带有词语定义的题目。公务员考试是非常严 谨的考试,一般不会有废话,题干长就会提供相对较多的信息,尤其是对于词语定义这样的题目,定义本身可能就是答案,这样在做题的过程中,考生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分析和斟酌题干上

中国古代绘画作品欣赏

韩熙载夜宴图 《韩熙载夜宴图》是中国画史上的名作,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它以连环长卷的方式描摹了南唐巨宦韩熙载家开宴行乐的场景。韩熙载为避免南唐后主李煜的猜疑,以声色为韬晦之所,每每夜宴宏开,与宾客纵情嬉游。此图绘写的就是一次韩府夜宴的全过程。这幅长卷线条准确流畅,工细灵动,充满表现力。设色工丽雅致,且富于层次感,神韵独出。 《韩熙载夜宴图》是五代大画家顾闳中所作,这幅画卷不仅仅是一幅描写私人生活的图画,更重要的是它反映出那个特定时代的风情。由于作者的细微观察,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把韩熙载生活的情景描绘得淋漓尽致,画面里的所有人物的音容笑貌栩栩如生。在这幅巨作中,画有四十多个神态各异的人物,蒙太奇一样地重复出现,各个性格突出,神情描绘自然。《韩熙载夜宴图》从一个生活的侧面,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统治阶级的生活场面。画家用惊人的观察力,和对主人公命运与思想的深刻理解,创作出的这幅精彩作品值得我们永久回味。 泼墨仙人图 梁楷,南宋人,生卒年不详,祖籍山东,南渡后流寓钱塘( 今杭州) 。他喜好饮酒,酒后的行为不拘礼法,人称是“梁风(疯)子”。 《泼墨仙人图》是现存最早的一幅泼墨写意人物画。可以说是梁楷与画院画风决绝后,自辟蹊径,独树一帜,在绘画创作中所创“减笔”画之杰作。画面上的仙人除面目、胸部用细笔勾出神态外,其他部位皆用阔笔横涂竖扫,笔笔酣畅,墨色淋漓,豪放不羁,如入无人之境。 作者在构造人物形象时,有意夸张其头额部分,几乎占去面部的多半,而把五官挤在下部很小的面积上,垂眉细眼,扁鼻撇嘴,既显得醉态可掬,却又诙谐滑稽,令人发笑,以生动的形象表现了作者的思想境界和生命态度,极尽嬉笑怒骂之态。据画史记载:梁楷为人不拘小节,好酒,自得其乐,狂放不羁,且任性高傲,在艺术上有自己的创见,不肯随波逐流,因而有“梁疯子”之称。应该说梁楷所画的不是“仙人”,而是他自己的写照。梁楷在他艺术生涯的前期,曾受画院“格律”的严格训练,人物画继承李公麟之画风,后因作者本人的素质和历史因素,梁楷凭着这股“疯”劲,反对因循守旧,敢于标新立异,敢于创造发展,因而他在中国画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秋江渔隐图 轴,绢本,墨笔,纵:37厘米,横:29厘米 此图画面单纯,一老渔翁怀抱木桨,蜷伏在船头酣睡。小舟停泊在芦苇丛中。这幅作品体现了马远人物画创作的造诣,画处于静态的人物,已达到妙化入境的地步。老渔翁头部处理很见功底,眉、发、胡须的画法用的是传统的线描法,但对脸颊、鼻尖、眉宇、下唇、眼窝的晕染,却富有体积感,这在古代传统绘画里是一个突出而少见的表现手法,即使在马远其它人物画作品里也没这幅画运用得这么成功。另外,他能娴熟地用线条表现物象的质感,如水的轻盈、布衣的皱褶和船板的木质等。几枝将枯未枯的芦苇轻轻摇摆,秋风萧索,细波粼粼,渲染出一片静谧的秋意,画面气氛烘托较为成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