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网络互连技术知识总结

网络互连技术知识总结

网络互连技术知识总结
网络互连技术知识总结

1.互联网概述

计算机网络就是通信线路和通信设备将分布在不同地点的具有独立功能的多个计算机系统互相连接起来,在网络软件的支持下实现彼此之间的数据通信和资源共享的系统。

OSI七层模型

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简称OSI为开放式互连信息系统提供了一种功能结构的框架。Osi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是一种协议规范,用来规范网络协议的设计与实现。引入osi参考模型的主要作用是为了实现各个厂家网络设备能够互连互通

OSI简介:OSI采用了分层的结构化技术,共分七层,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

它从低到高分别是:

物理层:接受来自数据链路层的帧,将0和1编码成数字信号,以便在网络介质上传输

数据链路层:在网络层实体间提供数据发送和接收的功能和过程;提供数据链路的流控。

网络层:提供逻辑地址和路由选择功能

传输层:提供建立、维护和拆除传送连接的功能;选择网络层提供最合适的服务;在系统之间提供可靠的透明的数据传送,提供端到端的错误恢复和流量控制。

会话层:提供两进程之间建立、维护和结束会话连接的功能;提供交互会话的管理功能,如三种数据流

方向的控制,即一路交互、两路交替和两路同时会话模式。

表示层:代表应用进程协商数据表示;完成数据转换、格式化和文本压缩。

应用层:负责寻找服务器提供的网络资源,并提供流量控制和错误控制功能

核心层:尽可能快速的传输

一般不进行路由选择,访问列表控制,包过滤

接入层:把终端设备接入网络,提供本地服务

分布层:接入层的汇聚点

流量控制

广播、组播域

介质转换

安全

远程接入访问

面向应用的上层

面向端到端的数据流

数据流层作用:

Network:提供逻辑地址,是路由器用来路径确定

Datalink:组合位到字节并把字节组合成帧

分层的优点:

把网络任务分层,并定义标准的层间接口,可使各个独立的协议或者层更简洁便于学习和讨论协议规范的很多细节

层次的标准接口便于工程模块化,使每个产品可以只完成某几层的功能

创建一个更好的互操作环境

便于定位和排除故障

Osi间通信:

同一计算机相邻间通信

发送数据:从高层到底层

接受数据:从底层到高层

封装数据—把每一层的数据放在包头和包尾之间,然后发送给下一层

解封数据—去掉数据的包头和包尾,然后发送给上一层

几个重要的概念:

面向连接的协议-该协议在传输之前需要在两个端点之间建立联系

无连接的协议-该协议在传输之前不需要在两个端点之间建立联系

可靠传输-传输过程具有差错检测和恢复功能

2.局域网交换

数据链路层的功能:

定义:

物理的源和目的地址指明上层所用的协议(服务访问点)

网络拓扑

帧顺序

流量控制

面向连接和非面向连接

(数据链路层分为llc和mac两个子层)

数据链路层的设备及特点:

每个子网有它的冲突域

所有的网段在相同的广播域

数据链路层的设备异同点:

1.交换机和网桥都工作在数据链路层,他们的工作原理相同

2.网桥基于软件进行转发与过滤,速度较慢;交换机是通过专用集成芯片asic进行转

发与过滤得,是基于硬件的,速度较快。交换机也可以叫做基于硬件的网桥。

3.网桥端口较少,交换机端口较多,交换机也叫多端口网桥或多组网桥

交换机的三大功能:

1.地址学习---Mac地址表在初始化的时候为空

---Mac地址表存放在ram中,每300秒清空一次

2.转发/过滤---在地址表中有目标主机mac地址,数据帧不会泛洪而直接转发

3.环路避免

交换机帧的三种转发方式:

直通转发---交换机只检查目的地址

储存转发---收到帧后要做冗余校验在做转发

无碎片转发---只检查帧的前64个字节

3.网络模型

TCP/IP模型与OSI模型的比较:

相同点-两者都是以协议栈的概念为基础

-协议栈中的协议彼此相互独立

-下层对上层提供服务

不同点-OSI是先有模型;TCP/ip是先有协议,后有模型

-OSI适用于各种协议栈;TCP/ip只适用于TCP/ip网络

-层次数量不同

ICMP协议不同报文:

1.目的不可达ICMP报文(目的网络、目的主机、目的协议、目的端口不可达)

2.超时ICMP报文(TTL每经过一次路由器就减1,减到0时,数据包被丢弃。Trace

充分利用了ICMP超时报文)

3.重定向ICMP报文(向源主机通知更好的路由)

4.ICMP回应请求与回应应答

ICMP协议(网间控制报文协议)—traceroute(路由跟踪)命令

作用:在测试网络连通性的同时测试从从源地址到目的地地址的详细路径

地址解析协议(ARP)

作用:通过对方的ip地址来获取对方的mac地址

反向地址解析协议(rarp)

作用:通过自己的mac地址来获取自己的ip地址

4.IP地址管理和子网划分Ip地址介绍—ip地址的作用:

目前应用于网络的主要是ipv4

Ip地址介绍—私有的ip地址:

A类地址中:10.0.0.0到10.255.255.255

B类地址中:172.16.0.0到172.13.255.255

C类地址中:192.168.0.0到192.168.255.255

Ip地址介绍—特殊的ip地址:

1.ip地址17

2.*.*.*:本地回环(loopback)测试地址

2.169.254.*.* miceosoft reserved

3.广播地址:255.255.255.255

4.Ip地址0.0.0.0:代表任何网络

5.节点号全为0:代表某个网段的任何主机地址

6.节点号全为1:代表该网段的所有主机

Ip地址介绍—ip地址分配原则:

网络id中第一个数不能是127

主机id不能全都是二进制1

主机id不能全是二进制0

主机id对于本地网络id来说是唯一

子网划分—子网掩码的分配规律

1.连续的最大值1跟最小值0

2.连续的1确定网络id

3.连续的0确定主机id

4.子网掩码可定制

子网划分—-cidr标记法

也成网络前缀标记法

Ip:10.217.123.7/20

表示:其子网掩码有20个连续的1,用来确定网络id;余下的必须是0,用来确定主机id

子网划分—三种不同的广播地址

1.定向广播

2.本网广播

3.子网广播

子网计算步骤:

子网数=2*子网数

每个子网中合法主机数=2*主机位-2

5.CISCO ISO设备及管理

路由器内部组件:

RAM

ROM

Flash

CPU

NVRAM

Interface

CISCO路由器—启动过程简述:

1.加电自检(post)

2.加载并运行bootstrap代码

3.查找Cisco IOS软件

4.加载Cisco IOS 软件

5.查找配置信息

6.实施配置信息

7.运行

Cisco 路由器—三种常见配置模式:

用户模式:对交换机和路由器的有限操作

特权模式:对交换机和路由器进行详细检测,有配置和调试权利,是进入其他配置模式的前提

全局配置模式:对交换机和路由器的进行配置操作是进入一切子配置模式的前提

6.IP路由原理、概述及静态路由配置

路由的概念:

路由是数据包从源网络经过一系列中间网络被转发到达目的地的网络的过程,主要有路由器完成,路由器有三个主要的功能模块:

路径信息的维护

最佳路径的查找

数据包的转发

为了能够找到路由,路由器必须知道一下内容:

1.目的网络地址

2.路由的来源方向(即到达目的地的方向)

3.可能的路径

4.最好的路径

5.验证和维护路由信息

路由表项:

1.主类网络号

2.路由条目的来源

3.要达到的目的网络

4.子网掩码(目的网络大小)

5.管理距离(可信度)

6.度量值(metric)

7.到达目的地的下一跳路由器

8.路由存在的时间

9.到达目的网络的出口

目的地不在本地—查找路由表:

没有匹配条目的数据包(未知单播包)被丢弃—路由器只转发已知数据包(有匹配路由条目的数据包),未知单播包和广播包都被丢弃,组播包需要特殊配置才被转发

路由的分类:

静态路由—是网络管理工人配置的到达一个目的地的路由

动态路由—是通过路由选举协议动态的学习到的路由,它能够随着拓扑和流量的变化而变化

路由选举协议的概念:

路由协议是用来选择路径并管理路由表的

一旦路径被选择,那么被路由协议将可以被路由

动态路由协议的分类方法:

1.有类(也叫基于类的)路由协议与无类路由协议

2.内部网关路由协议(igp)与外部网关路由协议(EGP)

3.距离矢量路由协议、链路状态路由协议及复合型路由协议

动态路由协议分类—基于类别分类

有类路由协议:有类路由协议在发送路由更新的时候不带子网掩码,在同一网络内,连续的子网掩码是必须的,路由在类的边界进行汇总

无类路由协议:无类路由协议在发送他们的路由更新的时候是带子网掩码的,无类路由协议支持变长子网掩码(vlsm),在一个网络内汇总能够被人工控制。

度量值:

相同可信度下判断路径好坏

Rip:跳数(hop)

Igrp、eigrp:复合度量值

Ospf:代价(cost)

配置静态路由的目的:

配置静态路由可以使信息达到非直连的网段

7.RIP协议

Rip路由信息协议:是一个纯粹的距离矢量路由选择协议。RIP每隔30秒就将自己完整的路由选择表从所有激活的接口上送出

距离矢量路由协议—路由表更新过程

每个路由器的路由表在最初只有与之直连的网络

路由器从自己的邻居发现到目的地最好的路径

动态路由协议的配置:

路由配置—选择路由协议

--指定网络或者接口

路由环路如何能停止:

最大跳计数

水平分割

路由中毒

保持关闭

RIPV1和RIPV2的区别:

RIPv1 RIPv2

距离矢量距离矢量

最大跳计数是15 最大跳计数是15

有类的无类的

基于广播的使用组播224.0.0.9

不支持vlsm 支持vlsm

无认证允许md5认证

不支持连续网络支持不连续网络

8.OSPF单区域

Link-state 路由协议

路由器跟踪一下信息:

它们的邻居

同一区域的所有路由器

到一个目的地的最好路径

OSPF基本术语

链路(link):在OSPF中,链路被定义为一个网络或者是被指定为给定网络的路由器接口。也就是说,在OSPF中,链路与接口的含义是相同的,链路也叫接口。

链路状态(ls:link-state):路由器所连接网络的物理状态,包括是up还是down、带宽、ip及掩码信息。

链路状态通告:是一种OSPF数据包,它包含有可在OSPF路由器间共享的链路状态和路由信息,即它是用来描述OSPF链路状态的数据包。

链路状态更新包:它是用来在OSPF邻居路由器间传递链路状态通告(lsa)的数据包。

邻居:运行有OSPF进程的已建立连接的相邻路由器,并且这两路由器的接口必须在同一个区域,邻居是通过hello数据包来发现的。

Hello数据包:用来发现邻居并建立维护邻接关系的数据报。

邻接:为实现交换路由信息的目的,在选出邻居路由器间建立逻辑连接。

LINK-STATE 数据结构

Neighbor表:列出所有能识别的邻居

Topology表:通常也作为lsdb(链路状态数据库)

Routing表:通常命名为转发数据库(到目的地最好路径列表)

LINK-STATE 数据结构:网络层次

Link-state路由需要的一个层次化的网络结构被OSPF所强化

两个级别的层次化包括下面:

--骨干区域

--非骨干区域

OSPF区域

OSPF区域特征:减少路由表的条目

将拓扑变化的影响限制在一个区域内

Lsa详细泛洪仅限制在本区域

需要层次化的网络设计

LS数据结构:毗邻数据库

1.路由器通过交换hello包来发现邻居

2.路由器检查hello包里的某几个参数或选项宣告邻居建立

3.Poing-to-point wan links(点到点广域网链路):

--两个邻居建立全毗邻关系

https://www.doczj.com/doc/2f1395309.html,n links:

路由器与dr和bdr成为毗邻

与其他路由器(drothers)维持two-way状态

5.路由更新和拓扑信息仅仅在建立了毗邻关系的路由器之间传递

OSPF毗邻

路由器使用hello协议在彼此之间建立逻辑的毗邻关系,一个毗邻关系形成:--交换ls数据库包来同步彼此的ls数据库

--利用这些毗邻关系lsa被可靠地泛洪到整个区域或网络

OSPF计算

通过对链路状态数据库应用dijkstra(人名)的spf算法来发现到目的地的最好路径:--在一个区域里的每个路由器有相同的lsdb

--在区域里的各个路由器有相同的lsdb

--有关连接到特定目的地的具有最低总链路成本的最好路径被计算出来

--最好路由被放进转发数据库里

OSPF路由器ID

OSPF通过OSPF路由器id来识别OSPF路由器

Lsdb用OSPF路由器id来区分一台路由器

缺省的:路由器id是在OSPF进程启动时一个活跃接口上的最高iP地址

任何一个活跃loopback接口的最高ip地址优先于物理接口的ip地址成为路由器id 一个OSPF的router-id命令能作为OSPF路由器指定路由器id

为保证稳定性,loopback或router-id命令是被推荐的方式

Loopback interfaces

如果OSPF进程已启用,要使用router-id命令起作用,必须重启OSPF进程

9.路由器重分发

采用多种路由协议

--临时性的转换

--特定应用的协议

*一种规则不可能适合于所有的应用

--行政边界

*不同组织间的信息交流

--设备不匹配

*不同厂商的设备的互操作性

*主机路由器

再发布路由信息

当一台路由器中不同的路由协议相互重分发后,一种协议会从另一种协议中学习到路由条目

种子度量值

--路由条目的种子度量值是以路由器接口为源点

--路由条目的种子度量值可以用default-metric命令来建立,或者在重分发时指定

--一旦这种值被建立,它也会像其他的路由条目的值一样增加

实施再发布的注意事项:

路由环路

-一次优路径选择

路由信息不一致

收敛时间不一致

配置重分发到RIP中

默认度量值为无穷大

10.生成树及STP

Ciscoavvid模型是一种基于标准的企业级网络体系结构,它可以提供将业户和技术战略整合为一个统一模型的指导方针。

园区网设计—冗余拓扑

冗余链路可以避免单点故障

冗余拓扑问题

多重帧拷贝

Mac数据库不稳定

广播风暴

解决冗余拓扑问题—断开冗余环路

可以通过去掉冗余链路来避免多重帧拷贝.Mac数据库不稳定.广播风暴等问题。

但是当冗余链路被去掉后网络仍存在易发生单点故障的问题

解决冗余拓扑问题—stp

Stp:生成树协议,此协议专用于解决第二层的环路问题,此协议可以再物理上保证冗余链路的情况下在逻辑上阻塞环路

生成树运行原理

Stp执行生成数算法,此算法在网络中找到一个参考点,然后确定到该参考点的冗余路径,这个参考点被称为生成树的根

Stp基本概念—桥id

是生成树为每个交换机分配的唯一标示符,桥id包括优先级(2个字节)和Mac地址(6个字节)组成。

Stp基本概念—stp的开销

开销cost:是以路径中所有的链路的带宽为基础而累加的总路径开销

STP基本概念—桥协议数据单元

桥协议数据单元(bpdu):在一个二层网络中,交换机通过交换数据信息来获取网络中其他交换机的信息,这个信息被称为bpdu。

Bpdu的作用:

1.选举一个根桥(根交换机)

2.检测环路的位置

3.阻塞端口,防止环路

4.通知网络变化

5.控制生成树状态

Bpdu的分类:

配置bpdu:是根桥周期性发给所有端口的,其中包括stp的参数,

Tcn拓扑变化通告:这种bpdu是在拓扑发生变更时产生的

Stp基本概念—桥协议数据单元报文格式

协议ID:该值总为0

消息类型:配置bpdu=0,tcn=80

根ID:根桥的ID

路径开销:到达根桥的stp开销

桥ID:bpdu发送网桥的id

端口IDbpdu发送端口的ID

最大时间

Hello时间

转发延时

STP选举---选举的过程

选举根桥:stp算法中选择出参考交换机

选举根端口:在每一个非根交换机上,面向根,到根的距离最近的一个端口,用于接受根桥发送的bpdu

选举指定端口:在每一个网端上,面向根,并且到根最近的一个端口,用于发送bpdu 的端口

选举阻塞端口:在交换网络上,既不是根端口也不是指定端口

stp选举—选举原则及方法

原则:

1.在一个交换网络只有一个根桥

2.在每个非根交换机上只有一个根端口

3.在每个网段只有一个指定端口

方法:

最低root bdi

到root bridge 最低路径cost

最低发送者bid

最低发送者端口id

Stp端口状态和计时器

计时器用于阻止桥接环路

计时器决定了重新收敛的时间

11.VLAN技术扩展二层网络

VLAN的概念

VLAN虚拟局域网:是一组拥有共同要求且与物理无关的终端设备的逻辑组

VLAN的特点:

没有引入VLAN之前的网络

1.二层连接

2.单个广播域

3.管理不方便

引入VLAN后的网络

1.分割广播域

2.逻辑阻止灵活

3.增强了安全性

4.管理方便

每一个逻辑的VLAN就像一个独立的物理的网桥

VLANs可以跨越多个交换机

干道可以承载多个VLAN信息

干道使用了特别的封装来分别不同的VLAN

VLAN的分类—按成员关系来分

静态VLAN:基于端口的VLAN

动态VLAN:基于MAC地址的VLAN

按地理位置来分

本地VLAN

端到端VLAN

Trunk干道

能够在单条物理链路中承载多个VLAN的流量

作用于两个交换机相连的链路上

12.实施VTP

VTP的概念及作用

Vtp VLAN中继协议,是一个二层的协议,能够在同一vrp域内对VLAN进行管理,从而达到VLAN配置的一致性,vtp通告信息只能在trunk干道上传递。

通过vrp可以减少配置改变时引起的配置不一致问题

VTP的工作模式

服务模式—可以创建、删除、修改VLAN

--可以发送vtp通告

--同步VLAN配置

--保存配置在nvram中

客户端模式—不可以创建、删除、修改VLAN

--可以发送vtp通告

--同步VLAN配置

--不保存配置在nvram中

透明模式—只可以创建、删除、修改VLAN

--可以发送vtp通告

--不能同步VLAN配置

--保存配置在nvram中

Vtp运作

Vtp宣告以组播方式发送

Vtp服务器与客户端同步信息到最新的版本号

Vtp宣告每5分钟发送一次或者触发更新

13实施单臂路由

不同VLAN通信问题

由于VLAN技术划分了广播域,所以不同VLAN之间是不能够通信的不同VLAN间通信解决方案—搭建路由

VLAN间通信需要一个三层模块

--单臂路由

路由器能够给VLAN支持一个中继链路

单臂路由

优点:易于实施适用于很多系统

由路由器提供各VLAN间的通信

缺点:易出现单点失效问题

易出现单链路冗塞

网络拓扑能导致性能问题

14.VLAN间路由

二层交换:

基于硬件的桥接

线速性能

高速处理

低延时

Mac地址

二层交换的问题:

二层交换网络拥有和桥接式网络

路由的优势:

最优路径选择

三层交换:工作在网络层具有路由功能的二层交换机基于硬件的包转发

高性能的包交换

流量审计

三层安全

开展策略

三层交换的构成:

包交换

智能网络服务:对管理,排错和应用的有效性起着关键的作用路由进程:决定路径,负载均衡和汇总,多协议路由

基于流的交换

路由处理器和专用集成芯片(asic)在多层转发引擎内一起工作基于拓扑的交换

使用:转发信息库

邻接表

多层交换机的端口—交换接口

对仅具二层交换机的物理端口

--接入端口仅传送某个VLAN的流量

--中继端口传送多个VLAN的流量

默认情况下,它属于VLAN数据库内所有成员

--用switchport接口配置命令配置交换机端口

交换机的端口—路由接口

路由端口(三层接口):功能就像路由器的端口一样

并不与某个特殊的VLAN相关联

配置一个路由端口:在交换机内启用ip路由

用no switchport 将接口置于三层模式

给该接口配置ip地址及掩码

可以启用ip路由协议

多层交换机—实现VLAN间路由

Svi

将一个VLAN描述成一个接口,在系统内进行路由或桥接

第一次创建时,作为一个VLAN接口用interface VLAN命令来创建支持路由协议和桥接配置

电源:

直流电源和交流电源

以太网通到的作用:

从逻辑上汇聚线路

像一个逻辑接口的工作

交换机的负载均衡

冗余

etherchannel----协议

(完整版)厦大材料科学基础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原子结构和键合 原子中一个电子的空间和能量的描述 (1)主量子数ni:决定原子中电子能量和核间平均距离,即量子壳层,取正整数K、L、M、N、O、P、Q (2)轨道动量量子数li:给出电子在同一量子壳层内所处的能级(电子亚层),与电子运动的角动量有关,s,p,d,f (3)磁量子数mi:给出每个轨道角动量数或轨道数,决定原子轨道或子云在空间的伸展方向 (4)自旋角动量量子数si:表示电子自旋的方向,取值为+1/2 或-1/2 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 (1)能量最低原理:电子总是占据能量最低的壳层,使体系的能量最低。而在同一电子层,电子依次按s,p,d,f的次序排列。 (2)Pauli不相容原理:在一个原子中不可能有运动状态完全一样的两个电子。因此,主量子数为n的壳层,最多容纳2n2电子。 (3)Hund原则:在同一个亚能级中的各个能级中,电子的排布尽可能分占不同的能级,而且自旋方向相同。 原子间的键(见作业) 第二章固体结构 晶体结构的基本特征:原子(或分子、离子)在三维空间呈周期性重复排列。即存在长程有序。性能上两大特点:(1)固定的熔点;(2)各向异性 空间点阵的概念将晶体中原子或原子团抽象为纯几何点(阵点)即可得到一个由无数几何点在三维空间排列成规则的阵列—空间点阵特征:每个阵点在空间分布必须具有完全相同的周围环境 晶胞:代表性的基本单元(最小平行六面体) 选取晶胞的原则: Ⅰ)选取的平行六面体应与宏观晶体具有同样的对称性; Ⅱ)平行六面体内的棱和角相等的数目应最多; Ⅲ)当平行六面体的棱角存在直角时,直角的数目应最多; Ⅳ)在满足上条件,晶胞应具有最小的体积。 晶体结构与空间点阵的区别: 空间点阵是晶体中质点的几何学抽象,用以描述和分析晶体结构的周期性和对称性,由于各点阵的周围环境相同,只有14种。 晶体是指晶体中实际质点(原子、离子和分子)的具体排列情况,它们能组成各种类型的排列,因此,实际存在的晶体结构是无限的。 晶带 所有相交于某一晶向直线或平行于此直线的晶面构成一个“晶带”。此直线称为晶带轴,所有的这些晶面都称为共带面。晶带轴[u v w]与该晶带的晶面(h k l)之间存在以下关系 hu+kv+lw=0 ————晶带定律 凡满足此关系的晶面都属于以[u v w]为晶带轴的晶带

高中通用技术会考、高考知识点总结与归纳整理(知识主干).资料

通用技术复习资料 第一章走进技术世界 一、技术的价值: 1、技术与人的关系 技术是人类满足自身的需求、愿望,更好的适应大自然,而采取的方法和手段。 (1)人类需要着衣裳遮身避寒——纺织、印染、缝制技术。 (2)人类需要进食补充能量——食品烹饪加工、农作物栽培、家禽饲养技术。 (3)人类需要住所以避风挡雨——建筑技术 (4)人类需要抵御野兽攻击和伤害——武器制造技术。 (5)人类需要出行——车、船制造技术。 (6)人类需要交往、保持联系——邮电通讯技术。 技术的作用: 保护人:提供抵抗不良环境,防止被侵害的手段和工具。 解放人:解放或延长了身体器官,拓展活动了空间,提高了劳动效率,增强了各方面的能力。 发展人:技术促进人的精神和智力的发展,使得人的创新精神和批判能力得以提高,思维方式发生转变,自我价值得以体现。 2、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技术促进社会的发展,丰富社会文化内容,改变社会生活方式,是推动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的主要动力之一。具体为: (1)技术是社会财富积累的一种形式,对社会生产具有直接的经济意义。它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增长,实现了产业结构的升级,并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基础。如福特T型车的生产流水线。 (2)随着技术的发展,劳动力结构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第一第二产业从业者数量减少,第三产业从业者数量大幅度增加。例如:因为农业技术的发展与劳作方式的变革使农业从业人口减少。 (3)技术不仅为生产提供了先进的手段和工具,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而且丰富了人们的社会生活,使人们衣食、住、行、交往、娱乐、教育等方面都发生了改变。 (4)技术进步不仅带动社会生产的发展和社会活动的变化,而且渗透到军事、政治、文化各领域。 3、技术与自然的关系 (1)利用技术,人类可以改造和利用自然。如:填海造田、南水北调、西气东输、都江堰、荷兰的风车。 (2)人类利用技术和改造自然要有合理的尺度,要注意对自然的保护,不能忽视对自然的保护,不能忽视一些技术或产品对环境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 (3)技术的发展给自然环境带来了问题,但也给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可能。 “绿色”技术:主要包括绿色产品的生产技术以及清洁工艺等。 绿色产品:指在生产和生活中,不会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的产品的总称。 二、技术的性质 1、技术的目的性 技术总是从一定的目的出发,针对具体的问题,形成解决方案,从而满足人们的某方面的需求。例如:助听器的发明。人类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技术活动推动了技术的不断发展。 2、技术的创新性 创新是技术发展的核心。技术的发展需要创新。技术创新常常表现为技术革新和技术发明。技术革新一般是在原有技术的基础上的变革和改进,技术发明则是一项新技术的产生。 3、技术的综合性 (1)技术活动往往需要综合运用多种知识。 技术具有跨学科的性质,综合性是技术的内在特性。一般地,每一项技术都需要综合运用多个学科、多方面的知识。 (2)技术与科学的区别与联系 科学是对各种事实和现象进行观察、分类、归纳、演绎、分析、推理、计算和实验,从而发现规律,并予以验证和公式化的知识体系。科学侧重认识自然,力求有所发展,科学是回答“为什么”);科学通过实验验证假设,形成结论。 技术则是人类为了满足自身的需要和愿望对大自然进行的改造。技术侧重改造和利用自然,力求有所发明(技术是解决“怎么办”),科学促进了技术的发展,技术推动了科学的进步。技术通过试验,验证方案的可行性与合理性,并实现优化。

科学知识点归纳

第一单元 1.水滴里的生物有鼓藻、草履虫、水藻、钓钟虫、轮虫等 2.显微镜的结构有:目镜、镜筒、物镜、镜臂、载物台、镜座、通光孔、反光镜等 3.荷兰人列文虎克发现了微生物 4.微生物分布在空气中、水中、泥土里、动植物的体内和体表 5.微生物的种类:细菌、霉、病毒 6.常见的微生物:变形虫、酵母菌、大肠杆菌、病毒、硅藻 7.在适宜的温度下,乳酸菌会使牛奶发酵成酸奶 8.细菌的特点:细菌体积微小,有三种基本形态:杆菌、球菌、螺旋菌 细菌有的自己制造食物,有的从动植物身上吸收养料细菌繁殖速度很快 9.细菌的功与过:①生产腐殖质②生产新的食物③生产药品和生物塑料④有的细菌会致病 10.哪些方法可以减少致病细菌的传播? ①捂住鼻子打喷嚏②用热水冲洗筷子③勤用肥皂洗手 11.馒头在温暖潮湿的条件下容易发霉,在寒冷干燥的条件下不容易发霉 12.防止物品发霉的方法真空包装放干燥剂低温保存太阳暴晒 13.酶的功与过 ①人类利用霉菌制酱、做腐乳以及生产农药、发酵饲料等 ②霉菌也会造成食物和其他物品的变质。有的霉菌还会危害人的健康,引起动植物的病变 ③英国弗莱明发现青霉菌分泌的青霉素能杀死一些细菌。青霉素属于抗生素 14.英国人胡克发现了细胞生物体基本上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生物体的生长发育过程就是细胞的生长发育过程;生物体的衰老、死亡也是由细胞的衰老、死亡造成的。 15.伤口化脓是怎么回事?当人体遇到病菌入侵时,白细胞便会与细菌展开激战。在消灭这些入侵者时,这些细胞也会有很大的伤亡。“脓”就是死亡的白细胞和病菌的尸体。 第二单元 1.我国东汉天文学家张衡认为:浑天如鸡卵,地如卵黄…… 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根据月食景象分析认为:地球是球体或近似球体 2.1519年9月-1522年,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进行了人类的第一次环球航行,证明了——地球是球形的!

网络技术应用复习知识点汇总

网络技术应用复习知识点 一、因特网应用 因特网诞生于 1969 年初,前身是阿帕网,我国的四大骨干网: CERNET、CSTNET、Chinanet、ChinaGBN。 (一)因特网应用技术的基本使用方法: 1、因特网服务的基本类型:远程登录( Telnet )、文件传输(ftp)、信息浏览和检索、电子公告牌系统( BBS )、电子等。 2、因特网服务组织的类型、提供的服务与服务特点: ISP(因特网服务提供商):主要提供因特网的接入服务。 ICP(因特网容提供商):提供因特网信息检索、整理、加工等服务,如新浪、搜狐等。 ASP(因特网应用服务提供商):主要为企、事业单位进行信息化建设及开展电子商务提供各种基于因特网的应用服务。 3、因特网的应用领域:电子商务、远程医疗、远程教育、网上娱乐等。 4、因特网应用的发展趋势: 1 )网格计算:是分布式计算的一种,它利用网络将大型计算机和个人计算机设备集中在一起,使计算能力大幅提升。 2 )虚拟现实技术:伴随多媒体技术发展起来的计算机新技术,它利用三维图形生成技术、多传感交互技术以及高分辨显示技术,生成三维逼真的虚拟环境,供用户研究或训练。它融合了数字图像处理、计算机图形学、多媒体技术、传感器技术等多个信息技术分支。

3 )无线网络应用技术 (二)、搜索引擎的分类、原理及特点

因特网信息检索发展趋势:多媒体信息检索,专业垂直搜索引擎。(三)利用因特网获取信息 1、常见因特网信息交流工具(: 2、因特网交流的优势与局限性 二、网络技术基础 (一)网络的主要功能 1、计算机网络的主要有三大功能:数据通信、资源共享、分布处理。 2、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按照覆盖围分:

材料科学基础知识点总结

金属学与热处理总结 一、金属的晶体结构 重点内容:面心立方、体心立方金属晶体结构的配位数、致密度、原子半径,八面体、四面体间隙个数;晶向指数、晶面指数的标定;柏氏矢量具的特性、晶界具的特性。 基本内容:密排六方金属晶体结构的配位数、致密度、原子半径,密排面上原子的堆垛顺序、晶胞、晶格、金属键的概念。晶体的特征、晶体中的空间点阵。 晶胞:在晶格中选取一个能够完全反映晶格特征的最小的几何单元,用来分析原子排列的规律性,这个最小的几何单元称为晶胞。 金属键:失去外层价电子的正离子与弥漫其间的自由电子的静电作用而结合起来,这种结合方式称为金属键。 位错:晶体中原子的排列在一定范围内发生有规律错动的一种特殊结构组态。 位错的柏氏矢量具有的一些特性: ①用位错的柏氏矢量可以判断位错的类型;②柏氏矢量的守恒性,即柏氏矢量与回路起点及回路途径无关;③位错的柏氏矢量个部分均相同。 刃型位错的柏氏矢量与位错线垂直;螺型平行;混合型呈任意角度。 晶界具有的一些特性: ①晶界的能量较高,具有自发长大和使界面平直化,以减少晶界总面积的趋势;②原子在晶界上的扩散速度高于晶内,熔点较低;③相变时新相优先在晶界出形核;④晶界处易于发生杂质或溶质原子的富集或偏聚;⑤晶界易于腐蚀和氧化;⑥常温下晶界可以阻止位错的运动,提高材料的强度。 二、纯金属的结晶 重点内容:均匀形核时过冷度与临界晶核半径、临界形核功之间的关系;细化晶粒的方法,铸锭三晶区的形成机制。 基本内容:结晶过程、阻力、动力,过冷度、变质处理的概念。铸锭的缺陷;结晶的热力学条件和结构条件,非均匀形核的临界晶核半径、临界形核功。 相起伏:液态金属中,时聚时散,起伏不定,不断变化着的近程规则排列的原子集团。 过冷度:理论结晶温度与实际结晶温度的差称为过冷度。 变质处理:在浇铸前往液态金属中加入形核剂,促使形成大量的非均匀晶核,以细化晶粒的方法。 过冷度与液态金属结晶的关系:液态金属结晶的过程是形核与晶核的长大过程。从热力学的角度上看,

Internet技术知识点总结

Internet技术 1.Internet是世界上最大的网络,实质是网络的网络。 2.互联网是一组全球信息资源的总称。 3.Internet:由路由器及通信线路基于一个共同的通信协议,将不同地区,不同环境的网 络互联成为一个整体,形成一个全球化的虚拟网络,是共享资源的集合。 Internet的主要功能 4.WWW服务 a)(WorldWideWeb)万维网服务 b)网页文件连接的组合 c)超级连接文本:文本,声音,图形,动画,影像组成。 d)HTTP协议:WWW客户机到WWW服务器之间传输用的协议。 e)HTML:超文本标记语言,编写网页的语言。 5.电子邮件服务:利用存储-转发原理,克服时间,地理上的距离,通过计算机终端和通 信网络进行文字、声音、图像等信息的传递 6.数据检索:分类目录和关键字 7.电子公告板(BBS):基于电子邮件的服务 8.远程登录 9.商业应用 ISP 网络服务供应商,是Internet网络用户接入和信息服务的提供者 10.分类 a)为用户提供拨号入网业务的小型ISP(应为IAP)。区域性强,服务能力有限,没有 自己的主干网络和信息源,提供的服务信息有限 b)真正意义上的ISP:全方位服务,有全国或较大区域的联网能力,可提供专线、拨 号上网 11.ISP服务 a)提供专线接入:提供如DDN、X.25、FR、CATV等专线接入 b)提供拨号接入:向用户提供通过公用电话网联机访问Internet的能力,包括UNIX 仿真终端方式和SLIP/PPP连网方式 c)提供电子邮件服务 d)提供信息服务:提供的信息(用户名(账号)、用户口令(密码)、IP地址、域名服 务器(DNS)地址) e)提供联网设备,网络系统集成,软件安装和使用培训服务 12.主页:打开浏览器后第一个出现的页面 13.超文本:含有超链接的文本 14.超链接:通过网址链接到别的网页 15.统一资源定位器(URL,又称为网址) 16.HTML的超链接用URL来定位信息资源所在的位置 17.格式协议://域名或IP地址(:端口号)/路径名/文件名 a)协议:又称信息服务类型,是客户端浏览器访问各种服务器资源的方法 b)端口号:默认端口号可以省略 c)文件名或路径名缺省时,会返回浏览器一个index.html或default.html文件 18.Internet的特点 a)对用户隐藏网间连接的底层节点,用户不必了解硬件连接细节 b)不指定网络互联的拓扑结构

三年级科学知识点总结

2018年12月28日星期五科学每日一背 1.我们的感觉器官有眼睛、耳朵、鼻子、舌头、手,其中眼睛从周围世界中接受的信息最多。 2.观察一个物体,我们可以用眼睛看,用手摸,用耳朵听,用鼻子闻,还可以用尺子来测量。 3.分类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分类时,首先要确定一定的标准,如给文具分类,可以以用途为标准分,也可以以大小为标准分。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就不同。 4.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要精确地知道物体的冷热程度要用温度计,我们常用的温度计是摄氏温度计,它的单位是摄氏度,用oC表示。 5.温度计主要由玻璃管、刻度、玻璃泡三部分组成。 6.一杯热水的温度变化规律是先快后慢。 7.专门测量液体多少的工具叫做量筒。一般用毫升做单位ml表示 8.在观察量筒的刻度时视线要与液面的最低处持平。 9.不倒翁不倒的原因是:上轻下重,底部半球形。 10.我们研究不倒翁的过程在科学上被称为解暗箱,它是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 2018年12月29日星期六科学每日一背 1.通过研究不倒翁我们知道了物体上轻下重是不容易倒。(√) 2.1升等于1000毫升。(√) 3.只有统计图才能反映出热水降温的过程。(×)统计表格也可以反映。 4.温度相同的两杯热水,少的一杯降温一定降的慢。(×)少的降温快。 5.在测量液体的温度时,必须放在液体中一段时间,当液柱静止后才能拿出来读数。(×)不能拿出来读数。 6.不能用体温计测量热水的温度。(√) 7.分类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8.用手可以摸出袋子中的物品,所以说在我们所有的感觉器官中,手从周围的世界中接受的信息最多。(×)正确答案:眼睛 9.观察小动物时,要注意安全,不在有危险的地方活动。( √ ) 10.科学是神秘而不可捉模的。( × )正确说法: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11.我们经常作的观察活动看起来和科学家的研究很相似,但是我们这样的研究和科学探究没有关系。(×)观察是科学研究的一种方法 12.所有动物都是“日出而做,日落而归”的。( × )猫头鹰老鼠都不是 13.不同植物的种子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各不相同。(√)不相同 14.充足气的皮球比没有充足气的皮球抛得高。(√ ) 15.所有的植物都开花。( × .) 不开花的植物有很多 16.小汽车的外型很光滑,是为了减少前进时空气的阻力。(√ ) 2018年12月30日星期日科学每日一背 1.你知道热水的温度是怎样变化的? 答:热水的变化规律是先快后慢的。起初降温很快,而后速度逐渐慢下来,越接近室温,降得越慢,最后降到与室温相同的温度。 2.说明一件你知道的仪器或设备,是延伸了人体的哪个器官,能起到什么作用? 答:听诊器是听觉的延伸,能听到更小的声音,显微镜是视觉的延伸,能观

计算机网络技术考点个人总结

第一章概述 一、普遍传输技术:(1)广播式链接:广播网络(一对所有,机器选择接收)、多播网络(一对多,)(2)点到点链接:单播(点对点,一对一) 越小,地理位臵局部化的网络倾向于使用广播床书模式,而大的网络通常使用点到点的传输模式。 二、网络分类 按覆盖范围分:局域网(LAN)、城域网(MAN)、广域网(WAN) 广域网由通信子网连接起来的,通信线路和路由器(不包含主机)的集合构成了子网。 按传输媒介分:铜线、双绞线、光纤、无线链路 三、协议 概念:通信双方关于如何进行通信的一种约定,规定对等实体之间所交换的消息或者分组的格式和含义。 三要素:(1)语法用来规定信息格式; (2)语义用来说明通信双方应当怎么做; (3)定时关系详细说明事件的先后顺序。 接口:在每一对相邻层之间是接口,接口定义了下层向上层提供哪些原语操作和服务 服务:某一层向它上一层提供一组原语(操作),定义用户执行哪些操作,但不涉及如何实现。 实体:任何可以发送或接收信息的硬件或软件进程。在许多情况下,实体就是一个特定的软件模块。 网络体系结构:层和协议的集合称为网络体系结构。网络体系结构定义计算机设备和其他设备如何连接在一起以形成一个允许用户共享信息和资源的通信系统 四、面向连接与无连接的服务 面向连接的服务:为了使用面向连接的网络服务,用户首先要建立一个连接,然后使用该链接,最后释放连接,传输数据保持原来的顺序。面向连接的服务是基于电话系统模型的。如:文件传输、报文序列和字流节(远程登录)、数字化的语音 面向无连接的服务:每一条报文都携带了完整的目标地址,每条报文都可以被系统独立的路由,首先发送的报文会先到达(不排除延迟)。基于邮政系统模型。如:不可靠的数据报(电子垃圾邮件)、有确认的数据报(挂号信)、请求—应答(数据库查询) 五、参考模型 OSI参考模型:物理层(为数据链路层提供物理连接,以便透明的传送比特流) 数据链路层(传送以帧为单位的数据,采用差错控制与流量控制) 网络层(控制子网运行过程) 传输层(提供可靠端到端的服务,透明的传送报文) 会话层(会话进程之间的通信,管理数据交换) 表示层(所传递信息的语法和语义) 应用层(最高层,包含各种协议) TCP/IP参考模型:主机至网络层(相当于OSI的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 互联网层(相当于OSI的网络层) 传输层(相当于OSI的传输层) 应用层(相当于OSI的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 两模型的比较:OSI的核心:(1)服务;(2)接口;(3)协议 OSI的协议比TCP/IP有更好的隐蔽性,当技术发生变化的时候,OSI协议相对更加容易被替换为新的协议,且OSI更具通用性。协议一定会符合TCP/IP模型,但TCP/IP不适合任何其他的协议栈。OSI模型的网络层同时支持无连接和面向连接的通信,但是传输层上只支持面向连接的通信。TCP/IP的网络层上只有一种模式(即无连接通信),但是在传输层上同时支持两种通信模式。 缺点:

检测技术知识点总结

1、检测技术:完成检测过程所采取的技术措施。 2、检测的含义:对各种参数或物理量进行检查和测量,从而获得必 要的信息。 3、检测技术的作用:①检测技术是产品检验和质量控制的重要手段 ②检测技术在大型设备安全经济运行检测中得到广泛应用③检测技 术和装置是自动化系统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④检测技术的完善和 发展推动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 4、检测系统的组成:①传感器②测量电路③现实记录装置 5、非电学亮点测量的特点:①能够连续、自动对被测量进行测量和 记录②电子装置精度高、频率响应好,不仅能适用与静态测量,选 用适当的传感器和记录装置还可以进行动态测量甚至瞬态测量③电 信号可以远距离传输,便于实现远距离测量和集中控制④电子测量 装置能方便地改变量程,因此测量的范围广⑤可以方便地与计算机 相连,进行数据的自动运算、分析和处理。 6、测量过程包括:比较示差平衡读数 7、测量方法;①按照测量手续可以将测量方法分为直接测量和间接 测量。②按照获得测量值得方式可以分为偏差式测量,零位式测量 和微差式测量,③根据传感器是否与被测对象直接接触,可区分为 接触式测量和非接触式测量 8、模拟仪表分辨率= 最小刻度值风格值的一半数字仪表的分辨率 =最后一位数字为1所代表的值 九、灵敏度是指传感器或检测系统在稳态下输出量变化的输入量变化的 比值 s=dy/dx 整个灵敏度可谓s=s1s2s3。 十、分辨率是指检测仪表能够精确检测出被测量的最小变化的能力 十一、测量误差:在检测过程中,被测对象、检测系统、检测方法和检测人员受到各种变动因素的影响,对被测量的转换,偶尔也会改变被测对象原有的状态,造成了检测结果和被测量的客观值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别,这个差值称为测量误差。 十二、测量误差的主要来源可以概括为工具误差、环境误差、方法误差和人员误差等 十三、误差分类:按照误差的方法可以分为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按照误差出现的规律,可以分系统误差、随机误差和粗大误差;按照被测量与时间的关系,可以分为静态误差和动态误差。 十四、绝对误差;指示值x与被测量的真值x0之间的差值 =x—x0 十五、相对误差;仪表指示值得绝对误差与被测量值x0的比值r=(x-x0/x0)x100%

六年级科学知识点总结

小学六年级科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只要具有放大镜片透明,中间较厚的结构(比如加满水后的烧杯,烧瓶等),就具有同样的(放大)功能. 4,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镜片的直径)没有关系,和(镜片的凸度)有关.放大镜的(凸起程度越大,放大的倍数也越大). 5,使用工具能够观察到许多用(肉眼)观察不到的(细节).如通过(放大镜)能观察到更多关于昆虫的细节:蝇的(复眼);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蝴蝶翅膀上布满的彩色小鳞片是(扁平的细毛). 6,科学研究表明昆虫头上的(触角)就是它们的("鼻子"),能分辨各种气味,比人的鼻子灵敏得多. 7,(一些固体物质)的内部有一定的结构,如果构成这些物质的微粒按一定的空间次序排列,形成了(有规则的几何外形),这就是(晶体),如食盐,白糖等. 8,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 9,(显微镜)的发明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飞跃,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微观世界).显微镜是人类认识(微小世界)的重要观察工具. 10,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制成世界上最早的可放大近300倍的(显微镜),发现了(微生物). 11,洋葱表皮是由(细胞)构成的.(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12,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最早在显微镜下发现了生物的(细胞)结构. 13,生物细胞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生物)的细胞是不同的,生物(不同器官)的细胞也是不同的. 14,(细胞)是生物最基本的(结构单位),也是生物最基本的(功能单位). 15,(细胞学说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16,用(显微镜)能看到肉眼不能看到的(微小生物).

网络技术知识点总结

计算机三级网络技术备考复习资料 第一章计算机基础 1、计算机的四特点:有信息处理的特性,有广泛适应的特性,有灵活选择的特性。有正确应用的特性。(此条不需要知道) 2、计算机的发展阶段:经历了以下5个阶段(它们是并行关系): 大型机阶段(1946年ENIAC、1958年103、1959年104机)、 小型机阶段、微型机阶段(2005年5月1日联想完成了收购美国IBM公司的全球PC业务)、客户机/服务器阶段(对等网络与非对等网络的概念) 互联网阶段(Arpanet是1969年美国国防部运营,在1983年正式使用TCP/IP协议;在1991年6月我国第一条与国际互联网连接的专线建成,它从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接到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直线加速器中心;在1994年实现4大主干网互连,即全功能连接或正式连接;1993年WWW技术出现,网页浏览开始盛行。 3、计算机应用领域:科学计算(模拟核爆炸、模拟经济运行模型、中长期天气预报)、事务处理(不涉及复杂的数学问题,但数据量大、实时性强)、过程控制(常使用微控制器芯片或者低档微处理芯片)、辅助工程(CAD,CAM,CAE,CAI,CAT)、人工智能、网络应用、多媒体应用。 4、计算机种类: 按照传统的分类方法:分为6大类:大型主机、小型计算机、个人计算机、工作站、巨型计算机、小巨型机。 按照现实的分类方法:分为5大类:服务器、工作站(有大屏幕显示器)、台式机、笔记本、手持设备(PDA等)。 服务器:按应用范围分类:入门、工作组、部门、企业级服务器;按处理器结构分:CISC、RISC、VLIW(即EPIC)服务器; 按机箱结构分:台式、机架式、机柜式、刀片式(支持热插拔,每个刀片是一个主板,可以运行独立操作系统); 工作站:按软硬件平台:基于RISC和UNIX-OS的专业工作站;基于Intel和Windows-OS 的PC工作站。 5、计算机的技术指标: (1)字长:8个二进制位是一个字节。(2)速度:MIPS:单字长定点指令的平均执行速度,M:百万;MFLOPS:单字长浮点指令的平均执行速度。(3)容量:字节Byte用B表示,1TB=1024GB(以210换算)≈103GB≈106MB≈109KB≈1012B。 (4)带宽(数据传输率) :1Gbps(10亿)=103Mbps(百万)=106Kbps(千)=109bps。(5)可靠性:用平均无故障时间MTBF和平均故障修复时间MTTR来表示。(6)版本 6、微处理器简史:Intel8080(8位)→Intel8088(16位)→奔腾(32位)→安腾(64位)EPIC 7、奔腾芯片的技术特点:奔腾32位芯片,主要用于台式机和笔记本,奔腾采用了精简指令RISC技术。 (1)超标量技术:通过内置多条流水线来同时执行多个处理,其实质是用空间换取时间;两条整数指令流水线,一条浮点指令流水线。 (2)超流水线技术:通过细化流水,提高主频,使得机器在一个周期内完成一个甚至多个操作,其实质是用时间换取空间。 奔腾采用每条流水线分为四级流水:指令预取,译码,执行和写回结果。(3)分支预测:分值目标缓存器动态的预测程序分支的转移情况。(4)双cache哈佛结构:指令与数据分开存储。 (5)固化常用指令。(6)增强的64位数据总线:内部总线是32位,与存储器之间的外部总线

材料科学基础要背知识总结

2010级材料科学基础复习参考材料 一、名词解释 第二章 2-1 Crystalline and Non-crystalline 结晶态与非晶态 Crystalline: The state of a solid material characterized by a periodic and repeating three-dimensional array of atoms,ions,or molecules. Non-crystalline:The solid state wherein there is no long-range atomic order.sometimes the terms amorphous,glassy,and vitreous are used synonymously. 2-2 Single crystalline materials and polycrystalline materials 单晶与多晶材料 Single crystalline materials:A crystalline solid for which the periodic and repeated atomic pattern extends throughout its entirety without interruption. polycrystalline materials:Referring to crystalline materials that are composed of more than one crystal or grain. 2-3 Crystal structure, point lattice and unit cell 晶体结构、空间点阵、单位晶胞 Crystal structure:For crystalline materials,the manner in which atoms or ions are arrayed in space.It is defined in terms of the unit cell geometry and the atom positions within the unite cell. point lattice:The regular geometrical arrangement of points in crystal space. unit cell:The basic structural unit of a crystal structure.It is generally defined in terms of atom(or ion) positions within a parallelepiped volume. 2-4点群与空间群 点群:是指宏观晶体中对称要素的集合。它包含了宏观晶体中全部对称要素的总和以及它们相互间的组合关系。 空间群:晶体内部结构中全部对称要素的集合。 2-5 Direction indices and plane indices 晶向指数与晶面指数 晶向指数:晶体点阵在任何方向上分解为相互平行的结点直线组,质点等距离地分布在直线上。位于一条直线上的质点构成一个晶向。用表示,其中u v w是晶向矢量在参考坐标系X Y Z轴上的矢量分量等比例化简而得到。 晶面指数:可将晶体点阵在任何方向上分解为相互平行的结点平面,即晶面,用表示,h l k是晶面在三个坐标轴(晶轴)上截距倒数的互质整数比。 2-6 Coordination number and coordination polyhedron配位数与配位多面体 配位数:一个原子(或离子)周围同种原子(或异号离子)的数目为原子或离子的配位数 配位多面体:由原子(或离子)与其配位原子(或异号离子)组成的多面体结构为配位多面体。

高一通用技术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走进技术世界 一、技术的价值 技术是人类为满足自身的需求和愿望对大自然进行的改造。它具有保护人、解放人和发展人的作用。 1.技术改造自然、利用自然,使自然造福人类。 2.技术对自然产生负影响,应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开发利用自然。 二、技术的性质 技术的目的性;技术的创新性;技术的综合性;技术的两面性;技术的专利性 1.创新是技术发展的核心所在,创新推动技术的发展。 2.技术创新表现为:技术革新、技术发明。 科学是发现规律并对其验证和公式化的知识体系。技术则是为了满足人的需要而对大自然的改造。 侧重:科学发现什么,为什么; 技术回答怎么办; 过程:科学用实验证明理论规律;技术用试验验证可行、合理性联系:科学是技术发展的基础,技术发展促进科学的应用。 知识产权: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 专利权申请:符合新颖性、创造性、实用性的发明技术可以提出申请。 提交申请阶段、受理阶段、初审阶段、发明专利申请公布阶段、

发明专利申请实质审查阶段、授权阶段 第二章技术世界中的设计 一、技术与设计的关系 1.技术的发展离不开设计:设计是基于一定设想的、有目的的规划及创造活动。 (1)设计是推动技术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技术的创新、技术产品的更替、工艺的改进都需要设计。 (2)设计是技术成果转化的桥梁和纽带。(3)设计促进了技术的革新。 2.技术更新对设计产生重要影响 (1)技术是设计的平台,技术的进步直接制约着设计的发展。(2)技术更新为设计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3)技术进步还促进人们设计思维和手段的发展。 3.设计的丰富内涵 技术设计侧重:功能、材料、程序、工艺;艺术设计侧重:色彩、造型、欣赏、审美、感觉 二、设计中的人机关系 人机关系要实现的目标:高效、健康、舒适、安全。 (1)普通人群与特殊人群 (2)静态的人与动态的人:设计的产品不但要符合人体的静态尺寸,也要符合人体的动态尺寸。 (3)人的生理需求与人的心理需求:设计中的人机关系,满足

小学科学知识点总结

小学科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四周较薄)(凸起)。只要具有放大镜片透明、中间较厚的结构(比如加满水后的烧杯、烧瓶等),就具有同样的(放大)功能。 4、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镜片的直径)没有关系,和(镜片的凸度)有关。放大镜的(凸起程度越大,放大的倍数也越大)。 5、使用工具能够观察到许多用(肉眼)观察不到的(细节)。如通过(放大镜)能观察到更多关于昆虫的细节:蝇的(复眼);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蝴蝶翅膀上布满的彩色小鳞片是(扁平的细毛)。 6、科学研究表明昆虫头上的(触角)就是它们的(“鼻子”),能分辨各种气味,比人的鼻子灵敏得多。 7、(一些固体物质)的内部有一定的结构,如果构成这些物质的微粒按一定的空间次序排列,形成了(有规则的几何外形),这就是(晶体),如食盐、白糖、味精、碱面等。 8、至少两个以上的(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 9、(显微镜)的发明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飞跃,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微观世界)。显微镜是人类认识(微小世界)的重要观察工具。 10、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制成世界上最早的可放大近300倍的(显微镜),发现了(微生物)。 11、洋葱表皮是由(细胞)构成的。(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12、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最早在显微镜下发现了生物的(细胞)结构。 13、生物细胞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生物)的细胞是不同的,生物(不同器官)的细胞也是不同的。 14、(细胞)是生物最基本的(结构单位),也是生物最基本的(功能单位)。 15、(细胞学说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16、用(显微镜)能看到肉眼不能看到的(微小生物)。 17、在水中生活着很多形态各异的(微生物),如草履虫、变形虫等。 18、微生物通常都有特殊的(构造和功能),以适应周围的环境。 19、(微生物)具有(生物)的特征,如:对环境有一定的需求、对外界的刺激有反应、能繁殖等。 20、人类(观察工具)的改进,使人类观察的范围扩大,发现了仅靠肉眼无法发现的自然界的许多秘密:肉眼(能看清昆虫等较小的动物)——放大镜(能看清小于毫米的肉眼看不清的东西)——光学显微镜(能看清细胞和微生物)——电子显微镜(能看到更小的组成物质的原子、分子)。 21、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生活的改善。如:(1)利用显微镜发现细菌、病毒,抵抗制服疾病(2)克隆生物(3)利用微生物酿酒、发面、制作酱油、醋、酸奶等(4)利用微生物处理垃圾和污水。 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 1、世界是(物质)构成的,物质是(变化)的,物质的变化有相同和不同之处。 2、一些物质的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另一些变化(没有产生新的物质)。

计算机三级网络技术知识点总结

2017年9月三级网络技术知识考点 1.弹性分组环(RPR)中每一个节点都执行SRP公平算法,与FDDI一样使用双环结构。传统的FDDI环中,当源结点向目的结点成功发送一个数据帧之后,这个数据帧要由源结点从环中回收,而RPR环限制数据帧只在源结点与目的结点之间的光纤段上传输,当源结点成功发送一个数据帧之后,这个数据帧由目的结点从环中回收。 RPR采用自愈环设计思路,能在50ms时间内,隔离出现故障的结点和光纤段,提供SDH级的快速保护和恢复,同时不需要像SDH那样必须有专用的带宽,因此又进一步提高了环带宽的利用率。 RPR将沿顺时针传输的光纤环叫做外环,将沿逆时针传输的光纤环叫做内环。内环和外环都可以用统计复用的方法传输IP分组。 2.RAID是磁盘阵列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磁盘存储容量但是不能提高容错能力。 3.目前宽带城域网保证服务质量QoS要求的技术主要有: 资源预留(RSVP)、区分服务(DiffServ)和多协议标记交换(MPLS) 4.无源光纤网PON,按照ITU标准可分为两部分: 1、OC-3,155.520 Mbps 的对称业务。 2、上行OC-3,155.520 Mbps,下行OC-12,622.080 Mbps的不对称业务。 5.无线接入技术主要有:WLAN、WiMAX、WiFi、WMAN和Ad hoc等。 6.802.11标准的重点在于解决局域网范围的移动结点通信问题; 802.16标准的重点是解决建筑物之间的数据通信问题; 802.16a增加了非视距和对无线网格网结构的支持,用于固定结点接入。 7.光纤传输信号可通过很长的距离,无需中继。 Cable Modom使计算机发出的数据信号于电缆传输的射频信号实现相互之间的转换,并将信道分为上行信道和下行信道。 ASDL提供的非对称宽带特性,上行速率64 kbps~640 kbps,下行速率500 kbps~ 7 Mbps。 802.11b定义了使用直序扩频技术,传输速率为1 Mbps、2 Mbps、5.5Mbps与11Mbps的无线局域网标准。 将传输速率提高到54 Mbps的是802.11a和802.119。 8.中继器工作在物理层。 9.水平布线子系统电缆长度应该在90米以内,信息插座应在内部做固定线连接。 10.电缆调制解调器(Cable Modem)专门为利用有线电视网进行数据传输而设计。Cable Modem 把用户计算机与有线电视同轴电缆连接起来。 11.服务器总体性能不仅仅取决于CPU数量,而且与CPU主频、系统内存、网络速度等都有关系。 12. 所谓"带内"与"带外"网络管理是以传统的电信网络为基准的利用传统的电信网络进行网络管理称为"带内",利用IP网络及协议进行网络管理的则称为"带外",宽带城域网对汇聚层及其以上设备采取带外管理,对汇聚层以下采用带内管理。

人教版五年级科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 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重量和体积),沉浮状况不改变。 3、物体的沉浮与自身的(重量和体积)都有关。 4、(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如果(重量)相同,(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 5、(潜水艇)应用了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原理)。 6、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 7、钢铁制造的船能够浮在水面上,原因在于它(排开的水量很大)。 8、相同重量的橡皮泥,(浸人水中的体积越大)越容易浮,它的(装载量)也随之增大。 9、(科学)和(技术)紧密相连,它们为人类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10、把小船和泡沫塑料块往水中压,手能感受到水对小船和泡沫塑料块有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我们称它为(水的浮力)。 11、(上浮物体)和(下沉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 12、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物体(浸人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13、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时就(上浮);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时就(下沉);浮在水面的物体,浮力(等于)重力。 14、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构成它们的(材料)和(液体的性质)有关。 15、(液体的性质)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 16、(一定浓度)的液体才能改变物体的沉浮,这样的液体有很多。

17、(不同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作用大小不同。 18、比(同体积)的水(重)的物体,在水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水(轻)的物体,在水中(上浮)。 19、(比同体积的液体重)的物体,在液体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液体轻的物体,在液体中上浮。 第二章 1、加穿衣服会使人体感觉到热,但(并不是衣服)给人体(增加了热量)。 2、水受热以后(体积会增大),而(重量不变)。 4、水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我们把水的(体积)的这种变化叫做(热胀冷缩)。 5、(许多液体)受热以后体积会变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 6、物体由冷变热或由热变冷的过程中会发生(体积)的变化,这可以通过我们的(感官)感觉到或通过(一定的装置和实验)被观察到。 7、(气体)受热以后体积会胀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 8、常见的物体都是由(微粒)组成的,而微粒总在那里不断地(运动)着。物体的(热胀冷缩)和(微粒运动)有关。 9、(许多固体和液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气体)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10、有些固体和液体在一定条件下是(热缩冷胀)的,例如(锑)和(铋)这两种金属就是热缩冷胀的。 11、热是一种(能量)的形式,热能够从物体(温度较高)的一端向(温度较低)的一端传递,从温度高的物体向温度低的物体传递,直到两者温度相同。 12、热传递主要通过(热传导)、(对流)和(热辐射)三种方式来实现。 13、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热方法叫(热传导)。 14、(不同材料)制成的物体,(导热性能)是不一样的。 15、像(金属)这样(导热性能好)的物体称为(热的良导体);而像(塑料、木头)这样(导热性能差)的物体称为(热的不良导体)。 16、(热的不良导体),可以(减慢)物体热量的散失。 17、(空气)是一种(热的不良导体)。 第三章 1、(“时间”)有时是指(某一时刻),有时则表示一个(时间间隔)(即时长)。 2、钟表以(时、分、秒)计量时间,钟面上的(秒针)每转动(一格),表示时间流逝了(1秒钟),秒针转动(一圈)则表示时间流逝了(1分钟)。 3、在不同的情况下,我们对(相同时间)(时长)的主观感受会不一样,但时间是以(不变的速度)在延伸的。 4、借助自然界有规律运动的事物或现象,我们可以(估计时间)。 5、时间可以通过对(太阳运动周期的观察)和(投射形成的影子)来测量,一些(有规律运动的装置)也曾被用来计量时间。 6、在远古时代,人类用天上的(太阳)来计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昼夜交替)自然而然成了人类最早使用的(时间)单位——(天)。 7、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长短)会慢慢地发生变化。(“日晷”)与(“圭表”)是根据(日影长度)制成的(计时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