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住宅小区有线电视系统课设要点

住宅小区有线电视系统课设要点

住宅小区有线电视系统课设要点
住宅小区有线电视系统课设要点

课程设计任务书

题目住宅小区有线电视系统设计

学院(部) 电子与控制工程学院

专业

班级

学生姓名

学号

6 月16 日至 6 月22 日共 1 周

指导教师(签字) 孔丽

系主任(签字)

目录

一、设计任务书 (1)

二、CATV系统设计方案概述 (3)

三、前端系统设备的选择与设计 (4)

1、前端设备初选 (5)

2、国家标准分配给各系统的指标 (5)

3、电缆性能参数各频道输出电平计算 (5)

4、载噪比估算 (7)

四、光缆传输系统设备选择与设计 (7)

1、设光缆传输系统设备初选 (8)

2、各种设备技术参数与选择依据 (8)

3、光缆传输系统电平计算 (9)

五、用户分配系统的设计 (10)

1、用户分配系统的分配形式 (11)

2、用户分配系统设备初选 (11)

3、用户电平计算 (12)

(1)A小区用户电平计算 (12)

(2)B小区用户电平计算 (13)

六、温度变化对电平的影响 (19)

七、天线的防雷设计 (20)

八、附录 (20)

参考文献 (21)

一、设计任务书

6层3单元、每单元每层3户的住宅楼,外形号楼每层6户的点式高层住宅楼,外形30米×

米,各个楼间距约80米。5,6号楼为18层;7,8

- 1 -

有线电视系统设计方案

第1章有线电视技术方案设计 1.1 技术方案设计原则和标准 1.1.1 设计原则 网络带宽:5~750 MHz。 传输特性:双向传输。 接收质量:有线电视接收质量是有线电视网络建设最为关心的问题,按国家GB-6510标准规定,接收点的信号电平应在57~83dB之间,载噪比大于43 dB,即图像客观评价质量达到国家标准4分以上要求。 稳定性和安全性:这是有线电视网络建设最关心的问题,只有安全稳定运行的网络,才能确保有线电视终端的接收质量,网络的技术先进性是网络高性能的保证和基础,也是未来有线电视网络节目增容的保障,还可有效地减少使用人员和维护人员的麻烦。 通过建成的有线电视网络可传输有线电视台传送的电视节目和调频立体声节目。 1.1.2 有线电视系统设计依据 1)【GB8898】《电网电源供电的家用和类似一般用途的电子及有关设备的安全要求》 2)【GB6510】《30MHz~1GHz声音和电视信号的电缆分配系统》3)【GY106-92】《有线电视广播系统技术规》 4)《民用建筑电缆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 5)【GB6510-86】《声音和电视信号的电缆分配系统》

6)【GB50200】《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 7)【GY/T121】《有线电视系统测量方法》 8)广电部“关于有线电视现阶段网络技术体制的意见” 1.2 有线电视系统的构成 有线电视一般是由天线、前端、干线传输和用户分配网络几个部分构成。 天线系统的主要功能是接收无线电波,并将接收到的高频电视信号馈送给前端系统。天线系统处于整个有线电视系统的最前端,它对最终用户接收到的图像质量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前端设备位于天线和干线传输网络之间,它的主要功能是将来自天线的高频电视信号和电视台自己开办节目的电视信号进行必要的处理,比如滤波、调制、频率转换等,然后对所有这些高频电视信号进行混合并将混合后的信号发送到用户分配网络。 如果把整个有线电视传输系统比作一颗树的话,那么干线网络相当树干,而用户分配网络相当于枝叶茂盛的树枝,而普通用户的电视机相当于一片一片树叶。由此可以看出用户分配网络的主要功能是接收干线上的高频电视信号将将其分配到各个用户。 用户分配网络通常是由延长分配放大器、分支器、分配器、串接单元分支线、分支线、用户线和用户终端盒构成的。 就网络的拓扑结构而言,目前人们对星形拓扑结构、环形拓扑结构和星-树形结构比较感兴趣。所谓星形结构就是将用户分为一个一个小区,每个小区均用光纤直接与网络中心相连。这种方式的优点是

有线电视基础原理知识

有线数字电视基础知识 一、有线电视概述 1、电视信号的传输形式 就电视技术的原理而言,传送活动景像的电视系统,通常由摄像、信号处理、传输、显像等 部分组成。图像信息的顺序传送原理,是电视信号产生的基础。其基本方法是将要传送的图 像分解为许多像素,将各像素的特征,如亮度和颜色按一定的顺序和方法转变为电信号的幅 度和时间序列,依次传送和处理,并附加表示各像素相对位置的特征信号——同步信号,以便于在接收端电—光信息还原时像素的再现定位,这就是电视技术中电视信号的产生原理。 对于这种包含全部图像信息的全电视信号,其传输的基本形式可分为以下三种方式。 (1)基带传输 是通过传输线或其它媒介直接传输基带信号。一般应用在视频设备比较集中的地方。 (2)无线电视传输 即将基带电视信号和伴音信号通过幅度调制的信号变换处理方法,调制在射频载波上,以便由后者通过适当的天线以高频电磁波形式幅射出去。 对于无线传输方式的接收端来说,要通过各种形式和规模的接收天线设施来提高接收信号的 强度和质量,信号还原的水平因人因地而异,不能做到一致的效果和普遍的稳定。 (3)有线电视传输 将一定幅度的全电视信号经射频调制处理后,把具备全部声像信息特征的射频载波信号,通过有形的传输媒介,如同轴电缆、光纤等介质构成的线路网络形式来进行传输处理的方式。 由于无线广播电视因其固有的开路发射特点而带来的种种弊端,如节目源增加要扩展频道的 数量,其结果又受到频率分配的限制。而有线电视可以在前端演播室利用录像机等设备的视 频节目,以及卫星电视信号、微波中继信号等各类基带视听信息加以选择、处理、解调、调 制等,再经电缆分配系统传送给闭路系统网络内所覆盖的广大用户。这种不受频率使用法规 的局限、不受自然环境干扰的电视信号传输形式,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支持其设施发展的基础产业也逐渐形成,推动了用同轴电缆作为传输线路媒体并具有处理多路多功信号特点的电 缆电视系统。随着光纤设备的技术运用,网络的覆盖途径和范围更加扩大,系统的功能和网络管理又列入了自动调节控制技术,智能型计算机技术和各种辅助工程技术,在有线电视系统信息来源的新技术运用方面发展也很快。因此,作为一种信息传输的有效手段,有线电视还在信息社会需求中不断地发展变化。而电视信号的传输形式最终将突破现有各类形式向更 市制阶段发展,以适应未来社会对电视信息的新要求。 2、有线电视系统的组成 目前,我国的有线电视系统一般都是由信号源和机房设备、前端设备、传输网络、分配网络、用户终端五个部分组成的整体系统。 (1)信号源和机房设备。有线电视节目来源包括卫星地面站接收的模拟和数字电视信号, 本地微波站发射的电视信号,本地电视台发射的电视信号,上行电视信号和数据等。为实现信号源的播放,机房内应有卫星接收机、模拟和数字播放机、多功能控制台、摄像机、特技 图文处理设备、编辑设备、视频服务器,用户管理控制设备、数字信号处理设备等。 (2)前端设备。前端设备是接在信号源与干线传输网络之间的设备。它把接收来的电视信 号进行处理后,再把全部电视信号经混合器混合,然后送入干线传输网络,以实现多信号的单路传输。前端设备输出信号频率范围可在5MHz—1GHz之间。前端输出可接电缆干线, 也可接光缆和微波干线。 (3)传输网络。传输网络处于前端设备和用户分配网络之间,其作用是将前端输出的各种

有线电视系统接入方案

CCTV有线电视接入系统 设计方案

目录 一. 设计说明 (3) 二. 网络设计依据和标准: (4) 三. 系统规划 (5) 1、节目源 (5) 2、系统带宽 (5) 3、网络系统 (5) 四. 系统工程设计 (7) 1、系统总体规划 (7) 2、采用技术 (7) 3、系统工程设计 (7) 五. 主要设备器材选择 (9) 1、干线放大器 (9) 2、用户放大器 (9) 3、分支、分配 (10) 六、系统建设指标…………………………………………………………….

一. 设计说明 本系统依据《电缆电视广播系统技术规范》、《民用电视广播系统技术规范》、《30MHZ~1000MHZ声音和电视信号电缆分配系统技术标准》并结合本单位具体情况进行规划设计,主要包括: 设备选材:选择品质优良、功能齐全、实用可靠、价格合理的系统设备,通过对系统及设备进行合理规划、配置,做到物尽其用,充份发挥系统的最佳使用效能。 实用性:本系统规划了足够数量的电视频道以提供选择。电视频道包括多套歌华有线电视节目频道。 先进性:为了满足发展需要,本系统按双向传输方式设计。网络器材采用宽带产品。其中放大器、分支分配器和用户终端采用“双向”产品。 兼容性:本系统可作为独立的服务区使用,系统网络不需作改造,可直接并入有线电视网络。 可靠性:为了保证系统运行可靠,除了系统前端选择优质、可靠的产品设备外,对系统传输网络进行合理的规划十分重要。为了提高系统网络的可靠性,本系统传输系统按分区传送方式,这种方式可有效地避免因温度变化而导致系统带内高低端信号电平出现的不平衡,同时还可避免由于传输网络某部分出现故障而影响系统整体运作的情况。 此外,本系统在整体布局、方便维护和操作等方面均作了综合的考虑。

第七章 有线电视系统设计

第七章有线电视系统设计 7.1有线电视系统概述 任何一个有线电视系统,无论多么复杂,均可认为是由前端、干线传输、用户分配三个部分组成。 前端由信号源设备包括接收天线、天线放大器、自办节目设备、变换器、滤波器、混合器等构成。 传输系统由同轴电缆或光线、线路放大器、均衡器等设备构成。 用户分配网络由传输线路、放大器、分配器、分支器、用户输出端等设备构成。 对于新建有线电视系统双向传输时选用750MHz邻频系统。 7.2有线电视设计原则和一般规定 7.2.1设计原则和要求 ⑴干线部分设计 干线传输部分是把前端接收的电视信号传输给用户分配系统的一系列传输设备。 为了向各地点传输符合要求的信号,传输网络的结构可以是星形、树形或是星-树形,在某些场合也可以采用网形或环形结构。 自前端至各建筑物的传输部分为干线传输部分,干线传输电缆采用SYWV-75-9/12或SYWV-75-9/12同轴电缆。若干线距离较长,为了保证末端信号有足够高的电平,需要加入干线放大器以补偿电缆的衰减。电缆对信号的衰减基本上与信号频率的平方根成正比,故有时需要加入均衡器以补偿干线部分的频谱特性,保证干线末端的各频道信号电平基本相同。 ⑵室外线缆管道设计 管道可采用钢管、混凝土预制管或硬质PVC管,孔径应不小于80mm。钢管壁厚应大于4mm,PVC管壁厚应大于4.5mm,钢管应进行防腐处理,埋深应不小于0.8m (冻土层以下)。由于建筑物可能下沉,进出建筑物的管道应选用钢管。与热力管道交叉的地方,不宜采用硬质PVC管,车行道以外的地方可以使用硬质PVC管。

人(手)孔一般在下列情况下设置: ①电缆汇集和分支点处。 ②拐弯和引入建筑物处。 ③引上、引下的地方。 ④管道超过允许长度的地方。 ⑤穿越道路的道路两侧。 室外延长线上的设备必须安装在地面以上或建筑物内,严禁将设备安装在人工手井或地沟内;另一种方法是安装在地上的设备落地箱内,但应考虑其造价、占地及安全等问题。 墙壁电缆、贴墙敷设电缆与有关障碍物交越距离应符合下表的要求: 表7-1墙壁电缆、贴墙敷设电缆与有关障碍物交越距离 ⑶电缆分配网络设计 有线电视前端信号经放大器进入分配网络,前端信号进入一层的分配器,再由分支干线(SYWV-75-7视频线)引至各楼层的分支器,再通过用户线(SYV-75-5视频线)到各个终端的有线电视插座。 ①进线口的设置 多层式住宅楼及板式高层住宅楼,可根据线路设计要求按一处以上进线组织暗管系统。楼外应设手孔,由手孔引至住宅建筑内放大箱的管道,孔径应不小于40mm,数量应不少于2条。 ②电缆分配网络的结构 分配器-分配器分支器-分支器

某小区智能化系统设计-有线电视系统方案

第13章有线电视系统 13.1 系统概述 有线电视作为及时了解时政、经济、新闻及相关内容是最快、最可靠的手段,逐渐成为人们生活娱乐的一部分,有线电视系统在小区信息网络建设中扮演着不可缺少的角色。本次设计的鄞和置业·银河湾小区的有线电视系统,采用网络即采用同轴电缆(含光缆)作为传输媒介将电视信号通过电视分配网络传递给用户。 本次方案设计的有线电视系统采用树型结构。系统接入部分设置在机房,有线电视信号经混合器,再通过放大分配,送至设置在各楼栋的电视分线箱,信号再经过楼栋放大器的放大经分配分支到各楼层各住宅用户智能家居箱,系统分配的原则是每个住宅户一个点,幼儿园预留一分配支路,商铺每户一个点。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在智能家居箱内设置有线电视分配模块,来扩展至实际的终端点,从而满足用户各种需求。 本次系统设计的界面为系统信号送至各智能家居箱,即信号经放大分配到各楼栋各楼层各类用户的智能家居箱,而从家居箱内引出的分支不在本次设计范围内。 13.2 设计依据 《301声音和电视信号的电缆分配系统》6510-86 《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50200-94 《有线电视广播系统技术规范》106-1999 《有线电视系统测量方法》121-1995

《有线电视系统物理发泡聚乙烯绝缘同轴电缆入网技术条件和测量方法》135-1995 13.3 系统设计 设计采用电缆电视系统的优点: ●克服开路发射电视信号中的“弱场强区”和“阴影区”的信号接收。 ●抗干扰能力强。 ●对于抗重影干扰,可以采用高增益,强方向性天线来抑制,也可以采用 各种滤波器将频道外的干扰电波滤除,大大地减小其干扰影响,从而达 到获得较好的收看效果。 ●系统电视信号容量大。 ●目前大中城市内都采用了闭路电视接收系统,将本地区和外省市地区的 电视信号主当地的有线电视台接收后,当采用光纤传输方式,(以减少 线路损耗和抗外界干扰)和邻频传输技术后,在550的电视网中,传输 频道可达59个,这是个人用户所无法达到的。 系统的模式有各种各样,但不论何种系统模式,其组成均包括三部分:前端系统,干线传输系统和分配系统。 13.3.1 系统点位设置 系统终端点位分布表:

有线电视基本行业知识

有线电视基本行业知识 (内部资料) 技术部 2010-10-15

常用单词/缩写中英对照 AC(Alternating Current):交流 ADSL(Asymmetrical Digital Subscriber Line):不对称数字用户线路 Amplifier:放大器 (ⅹ) ATM(A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异步传输模式(协议) Bandwidth:带宽 BB(Basis Band):基带 BER(Bit Error Rate):误码率 B-ISDN(Broadband-Integrated Services Digital Network):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络Bit Stream:比特流(码流) BPS(Bits Per Second):比特/秒,也写作b/s CA(Conditional Access):有条件存取(有条件接收) Cable Router:线缆路由器 CATV(Cable Tele v ision):有线电视 CDMA(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码分多址(ⅹ) Channel:频道 Channel:信道 Coaxial Cable:同轴电缆 Communication:通信 CW(Control Word):控制字 Data:数据 dB(decibel):分贝 DC(Direct Current):直流 Digital:数字的 DSP(Digital Signal Processor):数字信号处理器(ⅹ) DTV(Digital TV):数字电视 DVB(Digital Video Broadcasting):数字视频广播 DVB-C(Digital Video Broadcasting-Cable):用于电缆的数字视频广播 ECM(Entitlement Control Message):授权控制信息 EMM(Entitlement Management Message)授权管理信息 EPG(Electronic Program Guides):电子节目指南 Ethernet:以太(网) Frequency:频率 HDTV(High Definition Television):高清晰度电视 HE(Head End):前端 HFC(Hybrid Fiber-Coaxial):光纤同轴混合有线电视网络 Interference:干扰(ⅹ) Internet:国际互联网 IP(Internet Protocol):网际协议 IPPV(Impulse Pay-Per-View):脉冲式按次付费

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要求规范

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 中华人民国国家标准 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 Technical code for regunation of CATV system GB 50200-94 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国广播电影电视部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国建设部 施行日期:1994年11月1日 关于发布国家标准《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的通知 建标[1994]19 号 根据国家计委计综[1986]450号文和建设部建标[1991]727号文的要求,由广播电影电视部会同有关部门共同制订的《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已经有关部门会审。现批准《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G B 50200-94为强制性国家标准,自1994年11月1日起施行。 本标准由广播电影电视部负责管理,具体解释等工作由市广播电视局负责,出版发行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负责组织。 中华人民国建设部 1994年3月11日 ~A2~1 总则 1.0.1 为使有线电视系统(以下简称系统)的工程设计与施工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确保质量,制定本规。 1.0.2 本规适用于下列信号传输方式的有线电视系统的新建、扩建和改建工程的设计、施工及验收:1.0. 2.1 射频同同轴缆。 1.0.2.2 射频同轴电缆与光缆组合。 1.0.2.3 射频同轴电缆与微波组合。 1.0.3 系统的工程设计应符合当地城镇建设规划和广播电视事业、有线电视网的发展规划的要求。1.0.4 系统的工程设计、施工除应按本规执行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的规定。 ~A3~2 系统的工程设计 ~B1~2.1 一般规定 2.1.1 使用频道的选择和数量应根据电视广播、调频广播、卫星接收微波传输、自办节目等信号源的现状、发展和经济条件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2.1.1.1 宜预留1~2个频道。 2.1.1.2 宜避免各种频率的组合干扰。对无法避免的干扰,应采取变换频道等措施。 2.1.2 传输方式的确定,当传输干线的衰耗(以最高工作频率下的衰耗值为准)小于100dB时,可采用甚高频(VFH)、超高频(UHF)直接传输方式;传输干线的衰耗大于100dB时,应采用甚高频(VHF)传输方式或邻频传输方式。 2.1.3 系统模式应根据信号源质量、环境条件和系统的规模及功能等因素确定,前端宜设置在覆盖区域中心,当接收信号场强小于57dBμV时,可采取增设远地前端等措施。 2.1.4 按系统模式应对前端、干线和分配网络进行主要技术指标的分配和计算。 2.1.5 设备、部件及材料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2.1.5.1 产品性能符合现行国家有关标准的规定,并经国家规定的质检部门测试认定。 2.1.5.2 在同一系统工程中选用的主要部件和材料,其性能、外观应一致。 2.1.5.3 选用的设备和部件的输入、输出标称阻抗、电缆的标称特性阻抗均应为75Ω。

住宅小区有线电视系统设计说明

课程设计任务书 题目住宅小区有线电视系统设计 学院(部) 电子与控制工程学院 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班级 32040902 学生 学号 6 月 11 日至 6 月 1 7 日共 1 周 指导教师(签字) 孔丽 系主任(签字)

目录 一、设计任务书 (1) 二、CATV系统设计方案概述 (2) 三、前端系统设备的选择与设计 (4) 1、前端设备初选 (5) 2、国家标准分配给各系统的指标 (5) 3、电缆性能参数各频道输出电平计算 (5) 4、载噪比估算 (7) 四、光缆传输系统设备选择与设计 (7) 1、设光缆传输系统设备初选 (8) 2、各种设备技术参数与选择依据 (8) 3、光缆传输系统电平计算 (9) 五、用户分配系统的设计 (10) 1、用户分配系统的分配形式 (10) 2、用户分配系统设备初选 (10) 3、用户电平计算 (11) 六、温度变化对电平的影响 (15) 七、天线的防雷设计 (16) 参考文献 (16)

一、设计任务书

二、CATV系统设计方案概述 此CATV系统采用邻频传输方式;系统前端所用器件主要有:电视天线,卫星天线,解调器,调制器,混合器。传输系统主要用电缆进行信号传递。用户分配系统主要用电缆进行分配传输,把信号传递到各家各户,从而实现了设计题目的要求。系统卫星电视节目数量:6套本地电视节目,8套卫星电视信号以及3套自办节目。 整个CATV系统的总体方案如下图所示 图1、CATV系统总体方案 如上图所示,需要接收的开路信号,卫星信号通过天线接收器(卫星信号要通过功分器和卫星电视接收机)经放大后连同自办节目一起经过解调调制送入混合器,经混合器将各频道信号混合为一路输出,此为前端系统。前端输出后,进入干线系统,干线系统由同轴电缆和干线放大器组成,干线系统将信号传输到住宅小区即进入用户分配系统,在用户分配系统中采用分配器将信号分配到各个单元,再经由分支器分配给各个用户。各系统组成如下: 前端信号处理 1)端信号处理:四部分组成:功率分配器,卫星接收机,调制解调器,混合器2)干线部分:采用HFC网络结构,系统干线采用SYWV-75-12,支干线和分配网落采用SYKV-75-9。 3)分配系统的组成:

有线电视知识参考要点及相关答案

有线电视知识参考要点 1.英文缩写(仅供参考) CNR:载噪比CTB:载波复合三次差拍比CSO:载波组合二次差拍比BRAS: BOSS:业务运营支撑系统IPCC:IP呼叫中心 EPG:电子节目指南NGB:下一代广播电视网 SDH:同步数字体系OTN:光传输网 ATM:异步传输模式STB:机顶盒 CATV :有线电视系统OTDR : GPON 千兆能力的无源光网络EPON:基于以太网的无源光网络DCAS:可下载条件接收系统ODN:光配线网 OLT:光线路终端OTT : EMM :授权管理信息EMC: HDTV:高清电视BC:广播信道 IC :交互信道VOD:视频点播 NVOD :准视频点播TS : SNR:信噪比MER:调制误码比 BER:比特误码率EVM :误差矢量幅值 SI:服务信息PSI :节目特定信息 TSoC:时移电视PDK:个人分配密钥公钥 CW :控制字SK : PPV:分次付费收视IPPV :即时付费收视 SDV :交换式视频广播FTTX :光纤到户 EDFA:掺铒光纤放大器PDFA:掺镨氟化物光纤放大器MSTP:基于SDH的多业务传送平台QoS:服务质量 DWDM :密集型波分复用MPLS : P2P:点对点形式拓扑TDM:时分复用 MAC:媒体访问控制DBA :动态宽带分配 LLC:逻辑链路控制子层MPCP:多点控制协议 LLID:逻辑链路标记TDMA:时分多址接入技术 CM:交扰调制比CLT :光线路终端 CNU :同轴网络单元MIMO:多入多出 OFDM:正交频分复用SNMP:简单网络管理协议 SDV:交换式视频广播MHP:多媒体家庭平台 OCAP:开放有线电视应用平台HG 2.《“宽带中国”发展战略》主要内容和颁布时间 2013年8月17日P4 3.广播电视网的传输信道通

有线电视系统设计方案

E E S S T T 重庆某中学 有线电视系统解决方案书 重庆研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2011-11

目录 一、公司简介...............................................................................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设计依据:...........................................................................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系统概述...............................................................................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方案介绍 (6) 1、概述 (6) 2、技术要求 (7) 3、总体方案 (8) 4、系统指标的分配与计算 (8) 五、设备选型 (10) 1、卫星地面站址选择、卫星天线直径与高频头的选型错误!未定义书签。 六、系统的避雷及防护措施 (16) 七、有线电视系统图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八、验收标准,测试内容和指标。 .........................................错误!未定义书签。 九、售后服务...............................................................................错误!未定义书签。 十、人员培训...............................................................................错误!未定义书签。

最新有线数字电视前端基础知识

有线数字电视前端基础知识 数字电视广播(DVB)分为有线数字电视广播(DVB-C)、卫星数字电视广播(DVB-S)和地面数字电视广播(DVB-T),其信源编码都是MPEG-2标准的数据传输流,信道调制分别采用QAM、QPSK和COFDM(或VSB)方式。基于MPEG-2标准的DVB-C以有线电视网作为传输介质,当采用64-QAM正交调幅调制时,一个8MHz 模拟PAL电视频道可供6-8套数字电视节目复用传输。地市级有线数字电视广播系统(以下简称DVB-C系统)主要由DVB前端、宽带传输网络、用户终端DVB接收系统三大部分组成。 1 DVB前端 DVB前端是DVB-C系统的信息交换中心,负责信号的接收、处理和控制,完成信号输入、信号处理、信号输出和条件接收、节目管理、用户管理、系统管理等功能。为提高DVB-C 系统的安全可靠性,DVB前端中重要的设备可采用“用1备1”自动切换的热备份,一般的设备可用“用N 备1”自动切换备份。 1.1 信号源 DVB前端的信号源有:本地播出的模拟和数字电视信号、模拟和数字卫星电视信号、演播室信号、Internet数据流、SDH网络的模拟和数字电视信号等。DVB/MPEG-2数字卫星电视接收机(解码器)负责对DVB-S节目进行QPSK解调,输出标准的数字电视节目传输流(TS)。而TS码流输入器则负责接收、选出上级广电SDH光纤传输网的多节目传输流(MPTS)中相应节目并与其它TS传输流复用成一路MPTS。 1.2 视频服务器 视频服务器负责将接收或采集到的不同信号源、不同格式(文本、数据流、视音频)的信息转换为符合DVB/MPEG-2标准的TS传输流数据,并采用大容量的硬盘阵列,用于存储和传输DVB/MPEG-2 TS传输流数据。视频服务器还负责对本地数字电视节目素材数据库进行有效的管理,并由自动播控系统控制,实现多路节目的自动(或人工手动)播出。 1.3 自动播控系统 自动播控系统负责将本地电视节目上载录入并存储在视频服务器的硬盘阵列中,并编制节目播出列表,在指定的时间按自动播控软件进行定时自动(或人工手动)控制、调用和播出视频服务器硬盘阵列中的数据或节目,自动播控系统主要由上载工作站、播控工作站及其相应控制和管理软件组成。 1.4 DVB/MPEG-2实时编码器 DVB/MPEG-2实时编码器负责对模拟视音频信号源进行数字化采集和MPEG-2压缩编码,输出符合DVB标准的MPEG-2 数字视音频基本流(ES),再进行视频实时数字预处理、时基校正、打包(分组)等处理,打包后的视音频ES 流称为视音频PES流,然后将视音

有线电视系统设计方案-

有线电视系统设计方案 一、概述 有线电视起源于共用天线系统MATV(Master Antenna Televison)。随着国民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文化、教育和信息等方面的需求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和增加。曾起过重要作用的共用天线系统已不能适应新的形势,人们不再满足于当地电视台开路播放的电视节目,而是期望实现高质量、多频道、多功能的电视转播,有线电视系统完全能够满足这些要求。有线电视系统CATV(Cable Televison)以有线闭路形式传送电视节目,不仅能高质量地转播当地开路电视节目,还可以自办节目或转发卫星电视节目,并能双向传输和交换信息。 有线电视网具有传输频带宽、信息容量大、播出质量高等特点,一般可分为小型、中型和大型几种。小型网通常采用电缆传输方式,特别适合于综合办公楼、大酒店等用户集中的地区。1985年,我国为适应电视事业的不断发展,吸取了国外有益经验,制定了适合我国电视标准的30MHz~1000MHz全频道邻频传输系统(包括增补频道)。实践证明,750MHz系统可保证大型办公楼电视系统的需要,它具有传输频率低、网络损耗小、技术成熟、性能稳定、系统容量大等优点。但在规划、设计上需考虑技术的进步和今后发展的需要。 二、设计依据: 1.《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200-94 2.《电视接收机确保与电缆分配系统兼容的技术要求》GB12323-90 3.《工业企业共用天线电视设计规范》GBJ120-88 4.《共用天线电视系统天线部分》GB7615-87 5.《30MHz~1000MHz声音和电视信号的电缆分配系统》GB6510-86 6.《30MHz~1GHz声音和电视信号的电缆分配系统设备与部件可行性要求和试验方 法》GB11318.5-89 7.东营鸿港医院弱电系统图纸

小区有线电视配套设施验收规范汇编

1 总则 1.0.1为规范住宅小区有线电视配套设施建设,保证有线电视工程质量和有线电视网络安全可靠运行,切实满足用户需求,制定本 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城镇新建住宅小区有线电 视配套设施建设。改扩建住宅小区及其他民用建筑有线电视配套 设施建设可参照执行。 1.0.3住宅小区有线电视配套设施应与住宅小区主体建筑和其它 配套管线同步规划设计和建设。 1.0.4住宅小区有线电视配套设施建设,除应符合本标准外,还应符合国家现行相关规范和标准的规定。 更多精品文档

2 术语 2.0.1室外交接箱 outdoor cross-connecting box 室外安装有线电视光电转换设备及网络分配设备的箱体。 2.0.2楼栋配线箱 building distributor box 建筑物内安装有线电视有源分配网络设备的箱体,是楼栋有线电视信号的引入点。 2.0.3单元配线箱 unit distributor box 建筑物单元内安装有线电视有源分配网络设备、无源分配网 络器件的箱体, 是单元有线电视信号的接入点。 2.0.4楼层配线箱 floor distributor box 建筑物楼层安装有线电视无源分配网络器件的箱体。 2.0.5室外管道 outdoor pipe 住宅小区室外地下埋设的供有线电视线缆使用的通道,由管 道、手孔等组成。 更多精品文档

3 基本规定 3 一般规定 3.0.1住宅小区有线电视配套设施,应根据住宅小区详细规划,结合小区外部有线电视设施实际情况,与住宅小区的规划、设计、 施工同步实施。 3.0.2新建住宅小区有线电视室外管道应采用暗敷方式。 3.0.3住宅小区室外管道应与城市有线电视主干管道衔接,可与通信、监控等弱电管道共用红线和路由,管孔容量按规划要求和合理 的管群组合类型确定。 3.0.4楼内有线电视管线应采用暗敷方式一次布放到位。 更多精品文档

数字电视基础知识

数字电视基础知识(总3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

数字电视基础知识 1.什么是数字电视? 数字电视(DTV)是数字电视系统的简称,是音频、视频和数据信号从信源编码、信道编码和调制、接收和处理等均采用数字技术的电视系统。 数字电视系统的电视信号从编辑、发送、传输到接收等整个过程,都以数字信号的形式进行处理。只在现行电视广播系统演播室或电视广播系统的某些部分,采用数字处理技术和设备,来改善性能或增加功能,不是真正意义的数字电视系统。目前,除图像和声音信号源、投影器件和显示器件(屏)以及放音装置尚存在模拟工作方式外,数字电视系统的其他部分均已实现数字化。 按照图像质量和图像格式等,数字电视分为标准清晰度电视(SDTV)和高清晰度电视(HDTV)两种级别,因而数字电视不都是高清晰度电视。 按传输数字电视信号的途径和方式等,数字电视主要有卫星数字电视、有线数字电视和地面数字电视三种系统。 按服务方式,数字电视可分为只服务于合法用户的条件接收数字电视和面向一般公众的数字电视广播。 卫星、有线、地面数字电视系统既可提供SDTV级别服务,也可传送HDTV 节目,既可面向一般公众,也可实现条件接收。为便于各类用户选择,利用数字电视系统传送流(TS)传送数字电视信号的能力,往往经同一电视信道,同时传送SDTV节目和HDTV节目,或同时传送面向一般公众的节目和只有付费用户才能收看的加密节目,或不同时段和不同节目内容以SDTV或HDTV级别播送。 另外,利用数字电视广播网,采用数字技术,也可开展传输各种数据信息的数据广播业务。除通过电视宽带网传送数字电视信号外,借助电信网,可构成移动数字电视系统,或通过计算机互联网,开展IP电视(IPTV)业务。 2.数字电视系统包括哪些主要组成部分? 数字电视系统由前端、传输与分配网络以及终端组成。 数字电视前端通常可划分为信源处理、信号处理和传输处理等三大部分,完成电视节目和数据信号采集,模拟电视信号数字化,数字电视信号处理与节目编辑,节目资源与质量管理,节目加扰、授权、认证和版权管理,电视节目存储与播放等功能。 数字电视信号传输与分配网络主要包括卫星、各级光纤/微波网络、有线宽带网、地面发射等,既可单向传输或发射,也可组成双向传输与分配网络。 数字电视终端可采用数字电视接收器(机顶盒)加显示器方式,或数字电视接收一体机(数字电视接收机、数字电视机),也可使用计算机接受卡等,既可只具有收看数字电视节目的功能,也可构成交互式终端。 图1-1是数字电视系统数字音视频信号处理过程示意图。首先,视频和音频模拟电视信号分别经取样、量化和编码,转换成数字电视信号。接着,音视频数字电视信号分别通过编码器压缩数据率,得到各自的基本流(ES),再

住宅小区有线电视系统设计报告

题目住宅小区有线电视系统设计 学院(部) 专业 班级 学生姓名 学号 6 月 13 日至 6 月 19 日共 1 周 指导教师(签字) 系主任(签字)

一、设计内容及要求 1.确定系统模式和网络结构形式。 2.前端系统距离住宅小区约4km,接收6个频道的开路信号,两颗卫星各4路卫星信号和3套自办节目。对前端设备进行选型、电平计算、技术指标计算。 3.传输分配系统设计,干线传输既可用同轴电缆也可用光缆;根据用户规模和分布情况,选择合理的分配网络,计算各点电平值、验算技术指标。 4.CATV系统的防雷设计,主要考虑天线的和主干线的防雷设计。 二、设计原始资料 住宅小区楼群示意图如图所示。 1 2 3 4 5 6 7 8 9 10 1—6号楼是6层3单元、每单元每层2户的住宅楼,外形15米×80米×25米;7—10号楼是12层、每层6户的小高层住宅楼,外形30米×30米×42米,层间间距均为3米,各个楼间距约80米。 开路信号接收4、8、10、19、35、40频道,接收场强分别为75、65、78、86、82、72dB。 技术指标:载噪比C/N44dB;CM≥46 dB 或CTB≥54 dB;用户电平62—72dB。 气温变化量:±30℃;常温20℃。

三、设计完成后提交的文件和图表 1.计算说明书部分 ①CATV系统设计方案概述。 ②前端各个频道电平计算、C/N计算。 ③传输分配系统各主要点的电平计算(只计算系统最低和最高工作频率下的电平值)、用户电平计算(每个楼只计算一组电平)、C/N计算,CM或CTB计算。 ④温度变化对用户电平的影响(只计算最长户外电缆的影响)。 ⑤天线的防雷设计。 2.图纸部分: CATV系统图 四、进程安排 1.参考资料查阅。 2.C ATV系统方案设计。 3.绘制系统图。 4.系统各个部分的设计计算。 五、主要参考资料 1.《有线电视工程设计与新技术应用》科学出版社2006 2.《有线电视工程设计、安装与调试》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

有线电视基础知识

有线电视基础知识 一、常用有线电视器材 1、电缆 型号:常用电缆75-5 75-7 75-9 75-12 发泡:单护发泡、双护发泡. 类型:发泡电缆、耦芯电缆、进口电缆 特点:频率越高,损耗越多。 2、分支分配器 ⑴分支器 分支器通常用于较高电平的馈电干线中,它能以较小的插入损耗从干线取出部分 信号供给住宅楼或用户,有时也可用二分支干线提供信号电平,通过分支器的电视 信号其中一小部分从分支端输出,大部分功率继续沿干线传输。 A:插入损耗:是信号从干线输入端到干线输出端之间的传输损耗,即输入信号电 平(dB)与输出信号电平(dB)之差,用dB表示。 B:分支损耗:是信号从干线输入端到分支输出端之间的损耗,即干线输入端电平(dB) 与分支端输出电平(dB)之差,用dB表示。

C:分支损耗与插入损耗之间的关系是:分支损耗大,则插入损耗小; 分支损耗小,则插入损耗大。 例: 108:3dB 208: 3.5dB 112: 1dB 212: 2dB 120: 0.5dB 220: 1dB D:分支口与插入损耗之间的关系是:分支口越多,插入损耗越大。 我们实际上设计中通常按照2DB来计插入损耗。 ⑵分配器 分配器是用来分配高频信号的部件,它的作用有两个:一是将一种信号功率平均分 配给几路(通常是分为两路、三路、四路、六路);二是可将两路、三路、四路和 六路信号混合起来。 分配损耗:是指分配器输入端的输入电平Ui(dB)与输出电平Uo(dB)之 差。 分支器和分配器的根本区别在于,分配器平均分配功率,而分支器是 从电缆中取出一小部分功率提供给用户,而大部分功率继续向后面传 输。 3、串接分支器(串接单元) 串接分支器是将分支器和用户终端合成为统一体,具有分支器和系统输出口的功能, 所以叫串接分支器,有的又叫串接单元。 4、用户盒 用户终端是CATV分配系统与用户电视机相连的部件。 面板分为单输出孔和双输出孔(TV、FM),在双输出孔电路中要求TV和FM输出间 有一定的隔离度,以防止相互干扰。 为了安全而在两处电缆芯线之间接有高压电容器。 5、放大器(高电平放大器、中电平放大器、低电平放大器) A:高电平放大器用于天线放大器,用户放大器,增益大在40dB 以上,信噪 比较差,输入低60dB。 特点:低输入,高输出 B:中电平放大器用在支干线上,增益在25-30dB,如KA5134,信噪比较好。

有线数字电视系统设计方案

有线电视系统设计方案 一、方案介绍: 根据贵单位的需要及实际情况,该系统设计思路定位成集中供电型860MHz邻频传输系统,系统的总容量100套(PAL-D)电视信号,入户电平65±3dB,初期系统节目数量定为20套(根据需要可增加其它节目内容)。数字卫星接收机完全符合DVB-S标准,采用意法ST 处理器,具有高灵度信号接收功能;调制器采用内嵌式微机控制电路,图像中频、伴音中频、射频本振均采用PLL锁相。 二、系统设计依据: 本有线电视系统以国家有关标准为依据,参考国内和研究了国内若干个城市有线电视系统的先进技术资料及经验,并结合贵单位的实际情况,设计出符合贵单位特点的有线电视系统。 系统设计的主要技术指标的依据如下: 1、GY/T106-92 《有线电视系统技术规范》 2、GB50200-94 《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3、GB/T50311-2000 《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4、GB6510-86 《30MHz-1GHz声音和电视信号的电缆分配系统》 5、GBJ 《民用建筑电缆电视工程技术规范》 6、GB7401-87 《彩色电视图像质量主观评价方法》 三、本系统功能特点 1)、向用户传输N套(PAL-D)高清晰数字卫星电视模拟信号,也可以在N套节目的

基础上增加自办节目。 2)、网络通过光缆可以实行远距离传输,图像清晰、流畅。 3)、系统容量大,传输节目多。 四、广播电视系统组成及指标分配: 1、系统组成 系统主要由信号源、机房前端、干线传输、分配放大、同轴电缆分配网络组成。 2、指标分配: 五、系统组成框图:

六、主要设备选用 1、华泰750MH邻频调制器或PBI-4000MUV 广播级全频道捷变式邻频调制主机 (入网证书编号:011040100427) (3C证书编号:2003020815000065) 是专业级的全频道870MHz捷变式邻频电视调制器,采用高可靠性残留边带滤波器,中频调制信号处理方式;双重PLL 频率锁定,性能稳定可靠;射频放大采用进口模块组件,非线性失真小,确保高输出电平;其带外寄生输出抑制度大于 60dB(若外加频道滤波器,可大于70dB);微电脑CPU控制,可编程100个频道,两位LED频道显示;有断电记忆功能,具有频率微调功能,最大微调频率范围可达±4MHz,射频输出电平高达115dBμV,有极好的音频及视频线性度;可独立或与视景调制器,PBI-3000MC, 2500MB, 2000MB调制器或其它品牌的调制器组成中大型的CATV系统,尤其可用于CATV系统的扩容和节目的增加。 技术参数: 输出频率:48MHz~870MHz(Ch1~Ch56,Z1~Z43频道连续可调) 图像载频准确度:≤5KHz(VHF);小于等于10KHz(UHF); 射频输出频率微调范围:最大4MHz(0.5MHz步进)

有线电视系统的频率划分和频道配置

3.3 有线电视系统的频率划分和频道配置 3.3.1 有线电视系统的频率划分 早期的有线电视系统通常采用“低分割”方案来确保下行的频率资源得到充分地利用,即5MHz~30MHz为上行业务,30MHz ~48.5 MHz为过渡带,48.5MHz以上全部用于下行传输,频率资源可以得到充分利用。随着有线电视多功能业务的逐步开展,“低分割”方案的上行带宽已经不能满足业务需要。另外,上行信道在频率低端有严重的噪声干扰,也限制了该频段的利用。 1999年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为了适应广播电视发展的需要,重新颁发了《有线电视广播系统技术规范》(GY/T106一1999)。该标准对未来有线电视频率配置作了新的规划,更多地考虑了有线电视未来的发展,特别是对上行信号及数据传输给予了一定的考虑。具体的波段划分见表3-1。 表3-1 有线电视系统的波段划分 《有线电视广播系统技术规范》(GY/T106一1999)中规定,FM段主要用于调频及数字广播,按不小于400kHz的载频间隔配置频率点;而原来标准中的DS-l至DS-5不再作为电视频道使用。数字电视、数据业务根据实际需要,也可在模拟频道内安排。 3.3.2 有线模拟电视系统的频道配置 有线模拟电视所选用的频道配置方案是一种与无线电视广播频率相兼容的配置方案。在无线和有线电视广播中,图像信号采用残留边带调幅的调制方式,而伴音信号采用调频的调制方式,每一路电视节目所占有的频带宽度为8MHz。 早期的有线电视系统采用的频道配置方案完全搬用了开路电视的频率设置,即当时的所谓“全频道系统”。随着有线电视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特别是双向传输技术的应用与普及,全频道系统不能再适应有线电视发展的需要,所以在开路电视的标准频道之外又开发了有线电视独有的可用频道。在开路电视广播的频道配置中,DS-5与DS-6之间除调频广播频段外,还有59MHz的频率间隔;在DS-12与DS-13之间有247MHz的频率间隔;在DS-24与DS-25之间有40MHz的频率间隔。这些频率被分配给邮电、军事等通信部门,开路电视信号不能采用,否则会造成它们之间的相互干扰。有线电视系统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封闭的系统,信号不会泄露,一般不会与其它通信之间造成相互干扰。因此,在有线电视系统中可以采用上述的频率间隔来传输电视信号,以扩展节目套数。这就是有线电视系统中的增补频道。有线模拟电视系统的频道划分见表3-2。 表3-2 有线模拟电视系统的频道划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