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3分钟让你明白中国经济的核心竞争力

3分钟让你明白中国经济的核心竞争力

很多人对国家核心竞争力这个词很感兴趣,因为这个词代表的意义的确非常重要。我们经常会看到别的发达国家的竞争力的相关新闻,比如说到美国大家就会想起电脑操作系统,微软公司,想到苹果地IPHONE或IPAD,苹果公司,这说明美国的核心竞争力就是人才,人家有最前沿的科技,最发达的市场,最前沿的领先金融制度以及制度创新。。。。。。如果说起日本,大家就会想到SONY公司,佳能尼康的数码相机,这说明日本的核心竞争力是人才和技术,德国的宝马奔驰西门子,瑞士的精密数控机械,这些都说明了这些国家具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那就是研发,技术,人才。那么中国现实中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呢?人才,技术,研发我们是无法和这些发达国家去竞争的,我们只有便宜的劳动力可以拿出去较量,有些人要问了,那我们也可以发展技术和研发啊,我们人那么多,研发总能发展起来吧?好,我就中国核心竞争力的现状和发展来详细的说一下

一、 劳动力便宜是30年来中国唯一的核心竞争力

中国改革开放30年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很多经济学家都在探讨中国到底做对了什么让这30年飞速发展?我的结论是30年来的中国只要开放融入世界这个市场,必然因为产业的升级和分工会将机会送到家门口,世界近现代经济发展从英国的工业革命开始到全球市场的形成,促成了基础加工制造业从英国转移到欧洲大陆及美国,然后欧洲大陆美国产业升级,而全球基础加工业转移到日本,然后日本产业升级后全球基础加工业转移到亚洲四小龙,而80年代初当四小龙要产业升级的时候,中国恰好进行了改革开放,因为中国大陆沿海港口的低物流水运成本,全球加工制造业就被大一统地转移到了中国的东部沿海地区。为什么是这样一个转移路线?而不是转移到南美或非洲?这是因为转移的物流成本最低,从世界地图来看这些国家的地理特征,要不就是离先发发达国家距离特别近周边国家被带动富裕,比如欧洲大陆,要不就是海岛港口的地理位置优越的国家,因为水运的低成本能导致各个国家之间的低成本的能提供交易的市场形成,从而分工也就容易在这些地方形成。(水运的交易成本与产业分工形成的关系可参见亚当斯密《国富论》中的具体分析,内中有详细缜密的逻辑关系)。而当年的中国东部沿海离亚洲四小龙不但都是港口对港口,而且地理距离也非常近,另外从四小龙与中国大陆之间的文化和语言来说也是具有巨大优势的,新加坡75%是华人,韩国从历史上一直就是中国的属国,儒家文化某些方面甚至比中国大陆继承的还要正宗。而香港和台

湾更是自不必说。所以,中国适时地被卷入了全球产业升级与产业转移分工的大潮之中,能被卷入这个大潮最核心的要素就是中国有大批廉价的劳动力,中国的劳动力价格优势和数量优势当时是冠绝全世界的,只要中国开放,那么中国沿海就是最好的承接全球加工制造业的地方。

二、 国内市场中企业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是人脉关系

就全球市场而言我们的唯一核心竞争力是廉价的劳动力,而在对外出口贸易为国家创造出发展的本钱之后,城市化,房地产,电力,电信,光电网络的建设,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业的发展其实为国内的企业公司提供了巨大的机会,而且是产业升级高附加值产品研发提供的机会,但我们大家都知道中国的政府与事业单位招标是怎么回事,你有创新的产品不能保证你会赢得订单,而如果你是单位的三产公司或与招标领导关系密切或是招标领导跟你权力寻租了,那么你一定能获得订单,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我本人曾就职过的一家新加坡公司,该公司是IBM小型机的亚太四大集成商之一,公司客户主要是金融,电力,航空等行业客户。公司的黄老板是新加坡航空公司的工程师出身,后来在新加坡及中国创业,在进入中国的第5个年头后,黄老板给中国公司的员工们一番讲话侧面反映了中国的现实状况,他说全公司要转变思想,技术只要马马虎虎过得去就可以,中国公司发展的命脉在人脉关系,所以下令让技术部的大部分人员参与到售前支持,销售不必懂技术内容,只要能搞定客户的关系就可以了,当然,我们销售之后的工作内容完全就变成了贿赂客户,陪客户吃喝玩乐找女人。我知道作为技术工程师出身的黄老板讲出这番话内心一定是经过若干年的痛苦挣扎的,因为我还记得我面试这家公司时,公司的销售总监还跟我说过,公司认为销售并非完全靠关系。我佩服黄老板,因为他成了社会经济规则和秩序的适应者,其实现在能存活下来的中国内地的成功企业要不就是国家行政垄断不允许私人资本参与的国有企业,如中石油,中国电力,中国电信等,要不就是有人脉关系,靠行贿,可以让相关权力拥有者放心进行权力寻租的渠道,一般来说总跟权力拥有者有着这样那样的私人关系。包括最不受权力垄断限制的商业零售公司也因为好的商场物业被权力垄断而不得不采取贿赂商场管理者的办法来获取位置更好的铺面。我们通过权力行政垄断可以做大企业,我们也可以变成这个社会规则的适应者来买断权力而变得成功,但这仅仅是社会局部的成功,它损害的是全社会的竞争力,成就的是一部分人或小范围的成功,

侵害的是全中国现今和未来的竞争力。现在中央政府大喊着产业升级和创新的口号,可为什么喊了多年的创新总是停留在口号阶段呢?问题就出在这里,因为真正搞创新和研发的国内企业对外竞争不过发达国家,对内竞争不过人脉关系,所以搞科研和创新的都消失了,而国企所谓的科研创新更是低效率的浪费纳税人的钱财。总之,现在的中国还不具备创新或知识经济的条件,不是经济积累的条件不够,而是政治,法律的基础没有。贪污腐败,权力寻租的普遍,这种社会现象不改变的话,中国的创新和产业升级梦根本没戏。如今的中国,你有创业热情和技术领先都不吃香,如果你有权力或者有人脉关系你一定吃香!如今的中国随着生产资料和原材料的价格大幅提升(土地,能源,原材料等)必然导致通货膨胀,而通货膨胀必然又导致了工资成本的上升,中国连现在唯一的廉价劳动力的优势也随时会失去。很简单,比如在深圳你挣1500块的月工资,可你一个月吃饭500,租房1000,你当然就不会去干这个工作了。而1500如果是在中西部的县乡一级的企业能挣到的话,你一定会积极应聘的。而中国的中西部大部分地区现在可以说还有劳动力廉价优势,但我不看好,因为中西部地区大部分地方并没有良好的港口和水运地理优势,我的判断是基础加工制造业今后会从中国的沿海转移到东南亚和印度的沿海地区,这个没办法,是因为运输成本决定的。所以说,中国经济发展的唯一优势廉价劳动力的优势即将不复存在,而产业升级与高附加值商品所需要的技术与知识竞争力,在现有的以人脉与贿赂权力为核心竞争力的中国,如果政治与法律环境不变的话是不可能发展起来。

三、创业者与国家核心竞争力

我是一个创业者,说到这里我想起了关于自己的故事。我曾经在上海浦东陆家嘴附近的某商城内有生意,因为我带领各商家与商场方面有过几次成功的合同纠纷维权,所以能力深得其它各商家老板的认同,其中有一个重庆的美女老板跟我说过一句话,说大熊你能力是很强的,但是我觉得你挣不到钱,因为你心太好了。说她以前的老板就是个挣大钱的人,因为不但有能力,心也能狠毒得下来。我当时莫名其妙,完全不理解她的逻辑。后来看到身边太多的违法或背信弃义者都发达了,在这个社会里混的游刃有余,我终于明白了她说的话。我也经常问自己是不是能做一个适应现实环境的创业者,我觉得自己如果想的话能比很多人更加适应,做得更好。可是,我的理想和我与生俱来并深深根植在骨子里的对公平环境的渴望,让我宁愿暂时放弃对财富的追求。而

且我还知道,这样的个人成功就是整个社会和国家的失败,是全体人民的失败!我想我会等到财富转移的社会再次迈向财富创造社会的那一天!人类,只有合作共赢才会有明天!

作为一个执着的创业者,作为一个深爱着自己祖国的公民,我深切地希望有一天我能够靠更有性能质量或功能优势的产品赢得市场,用更低的价格赢得市场,或是用更好的服务来赢得市场。而不是单靠着贿赂或人脉关系去“成功”。只有这样,我的成功才是整个国家的成功!中国的核心竞争力必然从此形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