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环境风险评价作业资料

环境风险评价作业资料

环境风险评价作业资料
环境风险评价作业资料

1.根据数据homework,利用SPSS软件,建立因变量y2与自变量x1,x2,x3,

x4和y1之间的回归方程,并对分析结果进行简要解释。

第一种方法:非线性回归.

MODEL PROGRAM a=1 b=1 c=1 d=1 e=1 f=1.

假设方程为y1=a * x1+b / x2+c / x3+d * EXP(e * x4) + f * y2.

15.1 1625356.899 46.410 -1635.623 7434.215 3.404E-005 .617 -3.408

16.0 1625356.899 46.410 -1635.623 7434.215 3.404E-005 .617 -3.408

16.1 1624816.652 46.405 -1637.222 7447.867 7.053E-005 .587 -3.406

17.0 1624816.652 46.405 -1637.222 7447.867 7.053E-005 .587 -3.406

17.1 1624261.316 46.399 -1639.409 7462.802 .000 .556 -3.405

18.0 1624261.316 46.399 -1639.409 7462.802 .000 .556 -3.405

18.1 1623699.872 46.392 -1642.232 7479.130 .000 .526 -3.405

19.0 1623699.872 46.392 -1642.232 7479.130 .000 .526 -3.405

19.1 1623134.972 46.382 -1645.702 7496.886 .001 .496 -3.405

20.0 1623134.972 46.382 -1645.702 7496.886 .001 .496 -3.405

20.1 1622550.759 46.369 -1649.721 7515.777 .001 .468 -3.406

21.0 1622550.759 46.369 -1649.721 7515.777 .001 .468 -3.406

21.1 1622139.282 46.353 -1654.881 7536.360 .003 .438 -3.408

22.0 1622139.282 46.353 -1654.881 7536.360 .003 .438 -3.408

22.1 1621791.385 46.331 -1660.716 7558.445 .005 .408 -3.411

23.0 1621791.385 46.331 -1660.716 7558.445 .005 .408 -3.411

23.1 1621600.421 46.302 -1667.623 7581.481 .010 .377 -3.415

24.0 1621600.421 46.302 -1667.623 7581.481 .010 .377 -3.415

24.1 1620880.768 46.277 -1672.445 7596.565 .018 .362 -3.419

25.0 1620880.768 46.277 -1672.445 7596.565 .018 .362 -3.419 25.1 1621592.630 46.307 -1665.707 7579.807 .007 .393 -3.414

25.2 1620680.776 46.279 -1672.064 7595.012 .017 .369 -3.419

26.0 1620680.776 46.279 -1672.064 7595.012 .017 .369 -3.419 26.1 1620716.083 46.295 -1668.093 7586.179 .012 .381 -3.416

26.2 1620674.432 46.283 -1670.872 7592.749 .016 .372 -3.418

27.0 1620674.432 46.283 -1670.872 7592.749 .016 .372 -3.418

27.1 1620673.576 46.290 -1669.094 7588.711 .014 .377 -3.417

28.0 1620673.576 46.290 -1669.094 7588.711 .014 .377 -3.417

28.1 1620671.724 46.287 -1669.948 7590.771 .015 .375 -3.417

29.0 1620671.724 46.287 -1669.948 7590.771 .015 .375 -3.417 29.1 1620672.149 46.290 -1669.079 7588.757 .014 .377 -3.417

29.2 1620671.412 46.288 -1669.623 7590.027 .014 .376 -3.417

30.0 1620671.412 46.288 -1669.623 7590.027 .014 .376 -3.417 30.1 1620671.517 46.287 -1669.882 7590.634 .015 .375 -3.417 30.2 1620671.409 46.288 -1669.662 7590.120 .015 .376 -3.417 导数是通过数字计算的。

a. 主迭代数在小数左侧显示,次迭代数在小数右侧显示。

b. 由于连续残差平方和之间的相对减少量最多为 SSCON = 1.000E-008,因此在 66 模型评估和 30 导数评估之后,系统停止运行。

ANOVA a

源平方和df 均方

回归55619049.284 6 9269841.547

残差1620671.409 173 9368.043

未更正的总计57239720.693 179

已更正的总计8728643.213 178

因变量: y1

a. R 方 = 1 -(残差平方和)/(已更正的平方和)= .814。

Y1=46.288x1-1669.662/x2+7590.120/x3+0.015e0.376x4-3.417y2;R2=0.814 第二种方法:逐步线性回归

输入/移去的变量a

模型输入的变量移去的变量方法

模型1、2、3、4的容差和VIF值均未超出最大(或最小)限值,这说明各自变量之间并不存在共线性。

因x4的sig值很大,显著性很低,故将这一变量排出,模型4R2值最大,估计误差值最小,故采用模型4。

非标准化方程Y2=71.824x1-2.729y2-0.293x3+2.141x2-259.177

标准化方程y2=0.838x1-0.181y2-1.129x3+0.139x2

线性回归方法R2=0.876

非线性回归方法R2=0.814

故采用线性回归方法

2根据数据homework,利用Amos软件,构建y1,y2与x1,x2,x3,x4之间的路径模型,并对路径模型进行修饰和解释。

答:

修饰前:

评估结果:

修饰后:

结果解释:直接效应:

直接效应:

间接效应:总效应:

模型评估:

由上表可知:GFI>0.9,AGFI>0.9,CFI>0.9,综上,模型解释性好。

3根据目标层A、准则层B和指标层C的判断矩阵,利用Yaahp软件绘制层次结构图,计算并解释该层次分析结果。

备选方案权重

C1 0.2292

结论:

由以上所示各方案的相对重要性大小可知,选择C4是最好的方案,其次是C1和C6,C5第三,其余可选性较差。

4.根据你的专业方向和本课程介绍的数据分析方法,设计一个风险评价案

例,简述研究目的、数据获取与分析方法以及预期结果。

某控制单元水环境COD容量的分配问题

研究目的:假设已给定某控制单元的COD容量,为了使控制单元内的水污染物的排放量不超过水环境容量,需将水环境容量进行一层一层的合理分配,直至各养殖场、行政村、企业等最小单元。

数据获取:获取往年养殖业、种植业、生活污染、工业污染等四方面的排污总量,及所占的比例。然后再分别获取养殖业等四个方面各分支来源的排污量。以以往各单位的排污量为依据,同时参考污染物排放量是否可以削减及难易程度,确定各单位排放量所占总的COD容量权重系数。

分析方法:层次分析,使用yaahp软件进行分析。

预期结果:

构建如图所示的层次分析图:

将各单位权重系数乘以待分配的水环境容量,即可得出各单位所分配的污染排放指标。

风险评价方法

1.1 风险评价 1.1.1 风险评价方法 工贸企业宜选择风险矩阵分析法(LS),参见附录C.1、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LEC),参见附录C.2、风险程度分析法(MES),参见附录C.3等方法对风险进行定性、定量评价,根据评价结果按从严从高的原则判定评价级别。 1.1.2 风险评价准则 工贸企业在对风险点和各类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价时,应结合自身可接受风险实际,制定事故(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严重性、频次、风险值的取值标准(参见附录C)和评价级别,进行风险评价。风险判定准则的制定应充分考虑以下要求: ——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 ——设计规范、技术标准; ——本单位的安全管理、技术标准; ——本单位的安全生产方针和目标等; ——相关方的投诉。 1.1.3 风险评价与分级 企业根据确定的评价方法与风险判定准则进行风险评价,判定风险等级。风险等级判定应遵循从严从高的原则,将各评价级别划分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等风险级别,分别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表示,评价出其他级数评价级别的企业在进行风险分级划分时参照以下原则,结合自身可接受风险实际进行划分。 ——E级\5级\蓝色\可接受危险:班组、岗位管控。 ——D级\4级\蓝色\轻度危险:属于低风险,班组、岗位管控。 ——C级\3级\黄色\显着危险:属于一般风险,部室(车间级)、班组、岗位管控,需要控制整改。 ——B级\2级\橙色\高度危险:属于较大风险,公司(厂)级、部室(车间级)、班组、岗位管控,应制定建议改进措施进行控制管理。 ——A级\1级\红色\极其危险:属于重大风险,公司(厂)级、部室(车间级)、班组、岗位管控,应立即整改,视具体情况决定是否停产整改,需要停产整改的,只有当风险降至可接受后,才能开始或继续工作。 1.1.4 确定重大风险 以下情形为重大风险: ——违反法律、法规及国家标准中强制性条款的; ——发生过死亡、重伤、重大财产损失事故,或三次及以上轻伤、一般财产损失事故,且现在发生事故的条件依然存在的; ——涉及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 ——具有中毒、爆炸、火灾等危险的场所,作业人员在10人及以上的; ——经风险评价确定为最高级别风险的。 1.1.5 风险点级别确定 按照风险点中各危险源评价出的最高风险级别作为该风险点的级别。 附录A

八大危险作业风险分析报告

1.动火作业风险分析 序号风险分析安全措施 1 易燃易爆有害物质①将动火设备、管道内的物料清洗、置换,经分析 合格。 ②储罐动火,清除易燃物,罐内盛满清水或惰性气 体保护。 ③设备内通(氮气、水蒸气)保护。 ④塔内动火,将石棉布浸湿,铺在相邻两层塔盘上 进行隔离。 ⑤进入受限空间动火,必须办理《受限空间作业证》 2 火星窜入其它设备 或易燃物侵入动火 设备切断与动火设备相连通的设备管道并加盲板___块隔断,挂牌,并办理《抽堵盲板作业证》。 3 动火点周围有易燃 物①清除动火点周围易燃物,动火附近的下水井、地漏、地沟、电缆沟等清除易燃后予封闭。 ②电缆沟动火,清除沟内易燃气体、液体,必要时将沟两端隔绝。 4 泄漏电流(感应电) 危害电焊回路线应搭接在焊件上,不得与其它设备搭接,禁止穿越下水道(井)。 5 火星飞溅①高处动火办理《高处作业证》,并采取措施, 防止火花飞溅。 ②注意火星飞溅方向,用水冲淋火星落点。 6 气瓶间距不足或放 置不当①氧气瓶、溶解乙炔气瓶间距不小于5m,二者与动火地点之间均不小于10m。 ②气瓶不准在烈日下曝晒,溶解乙炔气瓶禁止卧放。 7 电、气焊工具有缺陷动火作业前,应检查电、气焊工具,保证安全可靠, 不准带病使用。

8 作业过程中,易燃物 外泄动火过程中,遇有跑料、串料和易燃气体,应立即停止动火。 9 通风不良①室内动火,应将门窗打开,周围设备应遮盖,密 封下水漏斗,清除油污,附近不得有用溶剂等易燃 物质的清洗作业。 ②采用局部强制通风; 10 未定时监测①取样与动火间隔不得超过30min,如超过此间隔 或动火作业中断时间超过30min,必须重新取样分 析。 ②采样点应有代表性,特殊动火的分析样品应 保留至动火结束。 ③动火过程中,中断动火时,现场不得留有余火, 重新动火前应认真检查现场条件是否有变化,如有 变化,不得动火。 11 监护不当①监火人应熟悉现场环境和检查确认安全措施落 实到位,具备相关安全知识和应急技能,与岗位保 持联系,随时掌握工况变化,并坚守现场。 ②监火人随时扑灭飞溅的火花,发现异常立即通知 动火人停止作业,联系有关人员采取措施。 12 应急设施不足或措 施不当①动火现场备有灭火工具(如蒸汽管、水管、灭火器、砂子、铁铣等)。 ②固定泡沫灭火系统进行预启动状态。 13 涉及危险作业组合, 未落实相应安全措 施若涉及下釜、高处、抽堵盲板、管道设备检修作业等危险作业时,应同时办理相关作业许可证。 14 施工条件发生重大 变化若施工条件发生重大变化,应重新办理《*级动火作业证》。 2.进入受限空间作业风险分析 序号风险分析安全措施 1 隔绝不可靠①与该设备连接的物料、蒸汽、氮气管线使用 盲板隔断,并办理《抽堵盲板作业证》。

风险评价分级方法

第一章、企业内部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 一、编制依据:中新能化科技有限公司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管理规定 大唐国际阜新煤制天然气有限责任公司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管理规定 二、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原则 企业应建立并实施危害因素的辨识与评价程序,覆盖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等全过程。根据规范标准,由安全监督部门确定危害因素的辨识方法,组织各部门按照规定要求发动全体员工识别危害因素。 1、过去、现在、将来三种时态。 2、正常、异常、紧急三种时态。 三、辨识内容包括 1、工作环境:包括周围环境、工程地质、地形、自然灾害、气象条件、资源交通、抢险救灾支持条件等。 2、平面布局:功能分区(生产、管理、辅助生产、生活区);高温、有害物质、噪声、辐射、易燃、易爆、危险品设施布置;建筑物、构筑物布置;风向、安全距离、卫生防护距离等。 3、运输路线:施工便道、各施工作业区、作业面、作业点的贯通道路以及与外界联系的交通路线等。 4、施工工序:物质特性(毒性、腐蚀性、燃爆性)、温度、压力、速度、作业及控制条件、事故及失控状态。 5、施工机具、设备:高温、低温、腐蚀、高压、振动、关键部位的备用设备、控制、操作、检修和故障、失误时的紧急异常情况;机械设备的运动部件和工件、操作条件、检修作业、误运转和误操作;

电气设备的断电、触电、火灾、爆炸、误运转和误操作,静电、雷电。 6、危险性较大设备和高处作业设备:如提升、起重设备等。 7、特殊装置、设备:锅炉房、危险品库房等。 8、有害作业部位:粉尘、毒物、噪声、振动、辐射、高温、低温等。 9、各种设施:管理设施(指挥机关等)、事故应急抢救设施(医院、卫生所等)、辅助生产、生活设施等。 10、劳动组织生理、心理因素和人机工程学因素等。 四、危害因素分类(二选一) 1. 根据《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代码》(GB/T13861),危害因素要按导致事故和职业危害的直接原因(危害因素)进行分类,共分为六类: ⑴物理性危害因素: a.设备、设施缺陷(强度不够、刚度不够、稳定性差、密封不良、应力集中、外形缺陷、外露运动件、制动器缺陷、设备设施其他缺陷);如:脚手架、支撑架强度、刚度不够、厂内机动车辆制动不良、起吊钢丝绳磨损严重等。 b.防护缺陷(无防护、防护装置和设施缺陷、防护不当、支撑不当、防护距离不够、其他防护缺陷);如:设备电机无防护罩、动火作业安全距离不够等。 c.电危害(带电部位裸露、漏电、雷电、静电、电火花、其他电危害);如:电线接头未包扎、化纤服装在易燃易爆环境中产生静电等。 d.噪声危害(机械性噪声、电磁性噪声、液体动力性噪声、其他噪声);如:手风钻、空压机、气压机、通风机工作时发生噪声等。

环境风险评估报告

《环境风险评估报告》修订稿从P38-40: 6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等级划分 根据《企业环境风险等级评估方法(征求意见稿)》通过定量分析企业生产、使用、存储的化学品与事故环境风险物质临界量的比值(Q),工艺过程与风险控制水平(M)以及环境风险受体(环境保护目标)敏感性(E),按照分级矩阵法将企业环境风险等级划分为重大、较大和一般三级,分别用蓝色、黄色和红色标识。分级程序见图6-1。 图6-1 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等级划分流程示意图 6.1 环境风险物质数量与临界量比值(Q)评估 对照《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和《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指南(试行)》(环办发【2014】34),项目涉及的环境风险物质主要有:氧化镉,硫酸镉,盐酸。根据企业化学品

种类与数量(折纯),与临界量分别进行比对,计算比值(Q ): (1)当企业只涉及一种化学物质时,该事故环境风险物质的数量与其临界量的比值,即为Q 。 (2) 当企业存在多种事故环境风险物质时,则按式(1)计算事故环境风险物质数量与临界量比值(Q ): 1 (22) 11≥+++= n n Q q Q q Q q Q (1) 式中:q 1, q 2, ..., q n ——每种事故环境风险物质的最大储存量或使用量,且数量超过对应临界量的5%,t ; Q 1, Q 2, ..., Q n ——各事故环境风险物质相对应的临界量,t 。 计算得到事故环境风险物质与临界量比值(Q )后,将Q 值划分为3个级别,分别为:(1) 1≤ Q <10;(2) 10≤ Q <100;(3) Q≥100。 本项目Q 值见表6-2 表6-2企业环境风险物质数量与临界值比值 因此,企业环境风险物质数量与临界值比值(Q )为18。 6.2工艺过程与风险控制水平(M )评估 6.2.1评估指标及赋值 评估指标及赋值见表6-3

大危险作业风险分析及控制措施

八大危险作业风险分析及控制措施 动火作业风险分析 序号 1易燃易爆有害物质:①将动火设备、管道内的物料清洗、置换,经分析合格。 ②储罐动火,清除易燃物,罐内盛满清水或惰性气体保护。 ③设备内通(氮气、水蒸气)保护。 ④塔内动火,将石棉布浸湿,铺在相邻两层塔盘上进行隔离。 ⑤进入受限空间动火,必须办理《受限空间作业证》。 2火星窜入其它设备或易燃物侵入动火设备切断与动火设备相连通的设备管道并加盲板___块隔断,挂牌,并办理《抽堵盲板作业证》。 3动火点周围有易燃物①清除动火点周围易燃物,动火附近的下水井、地漏、地沟、电缆沟等清除易燃后予封闭。 ②电缆沟动火,清除沟内易燃气体、液体,必要时将沟两端隔绝。 4泄漏电流(感应电)危害电焊回路线应搭接在焊件上,不得与其它设备搭接,禁止穿越下水道(井)。 5火星飞溅①高处动火办理《高处作业证》,并采取措施,防止火花飞溅。 ②注意火星飞溅方向,用水冲淋火星落点。 6 气瓶间距不足或放置不当①氧气瓶、溶解乙炔气瓶间距不小于5m,二者与动火地点之间均不小于10m。 ②气瓶不准在烈日下曝晒,溶解乙炔气瓶禁止卧放。 7 电、气焊工具有缺陷动火作业前,应检查电、气焊工具,保证安全可靠,不准带病使用。 8 作业过程中,易燃物外泄动火过程中,遇有跑料、串料和易燃气体,应立即停止动火。 9 通风不良①室内动火,应将门窗打开,周围设备应遮盖,密封下水漏斗,清除油污,附近不得有用溶剂等易燃物质的清洗作业。 ②采用局部强制通风; 10 未定时监测①取样与动火间隔不得超过30min,如超过此间隔或动火作业中断时间超过30min,必须重新取样分析。 ②采样点应有代表性,特殊动火的分析样品应保留至动火结束。 ③动火过程中,中断动火时,现场不得留有余火,重新动火前应认真检查现场条件是否有变化,如有变化,不得动火。 11 监护不当①监火人应熟悉现场环境和检查确认安全措施落实到位,具备相关安全知识和应急技能,与岗位保持联系,随时 掌握工况变化,并坚守现场。 ②监火人随时扑灭飞溅的火花,发现异常立即通知动火人停止作业,联系有关人员采取措施。 12 应急设施不足或措施不当①动火现场备有灭火工具(如蒸汽管、水管、灭火器、砂子、铁铣等)。 ②固定泡沫灭火系统进行预启动状态。 13 涉及危险作业组合,未落实相应安全措施若涉及下釜、高处、抽堵盲板、管道设备检修作业等危险作业时,应同时办理相关作业许可证。 14 施工条件发生重大变化若施工条件发生重大变化,应重新办理《二级动火作业证》。 进入受限空间作业风险分析 序号 1 隔绝不可靠①与该设备连接的物料、蒸汽、氮气管线使用盲板隔断,并办理《抽堵盲板作业证》。 ②拆除相关管线。 2 机械伤害办理设备停电手续,切断设备动力电源,挂“禁止合闸”警示牌,专人监护。 3 置换不合格置换完毕后,取样分析至合格。 4 氧气不足设备内氧含量达18~21%。 5 通风不良①打开设备通风孔进行自然通风。 ②采用强制通风。 ③佩戴空气呼吸器或长管面具。 ④采用管道空气送风,通风前必须对管道内介质和风源进行分析确认,严禁通入氧气补氧。 ⑤设备内温度需适宜人员作业。 6 未定时监测①作业前30min内,必须对设备内气体采样分析,合格后方可进入设备。 ②采样点应有代表性。 ③作业中应加强定时监测,情况异常立即停止作业。 7 触电危害①设备内照明电压应小于等于36V,在潮湿容器、狭小容器风作业应小于等于12V。 ②使用超过安全电压的手持电动工具,必须按规定配备漏电保护器。 8 防护措施不当①在有缺氧、有毒环境中,佩戴隔离式防毒面具; ②在易燃易爆环境中,使用防爆型低压灯具及不发生火花的工具,不准穿戴化纤织物; ③在酸碱等腐蚀性环境中,穿戴好防腐蚀护具扒渣服耐酸靴耐酸手套护目镜。 9 通道不畅设备进出口通道,不得有阻碍人员进出的障碍物。 10 监护不当①进入设备前,监护人应会同作业人员检查安全措施,统一联系信号; ②监护人随时与设备内取得联系,不得脱离岗位; ③监护人用安全绳拴住作业人员进行作业。 11 应急设施不足或措施不当①设备外备有空气呼吸器、消防器材和清水等相应的急救用品; ②设备内事故抢救时,救护人员必须做好自身防护方能进入设备内实施抢救。 12 涉及危险作业组合,未落实相应安全措施若涉及动火、高处、抽堵盲板等危险作业时,应同时办理相关作业许可证。 13 施工条件发生重大变化若施工条件发生重大变化,应重新办理《受限空间作业证》。 14 设备内遗留异物设备内作业结束后,认真检查设备内外,不得遗留工具及其它物品。

环境风险评价作业资料

1.根据数据homework,利用SPSS软件,建立因变量y2与自变量x1,x2,x3, x4和y1之间的回归方程,并对分析结果进行简要解释。 第一种方法:非线性回归. MODEL PROGRAM a=1 b=1 c=1 d=1 e=1 f=1. 假设方程为y1=a * x1+b / x2+c / x3+d * EXP(e * x4) + f * y2.

15.1 1625356.899 46.410 -1635.623 7434.215 3.404E-005 .617 -3.408 16.0 1625356.899 46.410 -1635.623 7434.215 3.404E-005 .617 -3.408 16.1 1624816.652 46.405 -1637.222 7447.867 7.053E-005 .587 -3.406 17.0 1624816.652 46.405 -1637.222 7447.867 7.053E-005 .587 -3.406 17.1 1624261.316 46.399 -1639.409 7462.802 .000 .556 -3.405 18.0 1624261.316 46.399 -1639.409 7462.802 .000 .556 -3.405 18.1 1623699.872 46.392 -1642.232 7479.130 .000 .526 -3.405 19.0 1623699.872 46.392 -1642.232 7479.130 .000 .526 -3.405 19.1 1623134.972 46.382 -1645.702 7496.886 .001 .496 -3.405 20.0 1623134.972 46.382 -1645.702 7496.886 .001 .496 -3.405 20.1 1622550.759 46.369 -1649.721 7515.777 .001 .468 -3.406 21.0 1622550.759 46.369 -1649.721 7515.777 .001 .468 -3.406 21.1 1622139.282 46.353 -1654.881 7536.360 .003 .438 -3.408 22.0 1622139.282 46.353 -1654.881 7536.360 .003 .438 -3.408 22.1 1621791.385 46.331 -1660.716 7558.445 .005 .408 -3.411 23.0 1621791.385 46.331 -1660.716 7558.445 .005 .408 -3.411 23.1 1621600.421 46.302 -1667.623 7581.481 .010 .377 -3.415 24.0 1621600.421 46.302 -1667.623 7581.481 .010 .377 -3.415 24.1 1620880.768 46.277 -1672.445 7596.565 .018 .362 -3.419 25.0 1620880.768 46.277 -1672.445 7596.565 .018 .362 -3.419 25.1 1621592.630 46.307 -1665.707 7579.807 .007 .393 -3.414 25.2 1620680.776 46.279 -1672.064 7595.012 .017 .369 -3.419 26.0 1620680.776 46.279 -1672.064 7595.012 .017 .369 -3.419 26.1 1620716.083 46.295 -1668.093 7586.179 .012 .381 -3.416 26.2 1620674.432 46.283 -1670.872 7592.749 .016 .372 -3.418 27.0 1620674.432 46.283 -1670.872 7592.749 .016 .372 -3.418 27.1 1620673.576 46.290 -1669.094 7588.711 .014 .377 -3.417 28.0 1620673.576 46.290 -1669.094 7588.711 .014 .377 -3.417 28.1 1620671.724 46.287 -1669.948 7590.771 .015 .375 -3.417 29.0 1620671.724 46.287 -1669.948 7590.771 .015 .375 -3.417 29.1 1620672.149 46.290 -1669.079 7588.757 .014 .377 -3.417 29.2 1620671.412 46.288 -1669.623 7590.027 .014 .376 -3.417 30.0 1620671.412 46.288 -1669.623 7590.027 .014 .376 -3.417 30.1 1620671.517 46.287 -1669.882 7590.634 .015 .375 -3.417 30.2 1620671.409 46.288 -1669.662 7590.120 .015 .376 -3.417 导数是通过数字计算的。 a. 主迭代数在小数左侧显示,次迭代数在小数右侧显示。 b. 由于连续残差平方和之间的相对减少量最多为 SSCON = 1.000E-008,因此在 66 模型评估和 30 导数评估之后,系统停止运行。

八大危险作业风险分析及控制措施范本

八大危险作业风险分析及控制措施 1.动火作业风险分析 序号风险分析安全措施确认人1 易燃易爆有害物质①将动火设备、管道内的物料清洗、置换,经 分析合格。 ②储罐动火,清除易燃物,罐内盛满清水或惰 性气体保护。 ③设备内通(氮气、水蒸气)保护。 ④塔内动火,将石棉布浸湿,铺在相邻两层塔 盘上进行隔离。 ⑤进入受限空间动火,必须办理《受限空间作 业证》 2 火星窜入其它设备 或易燃物侵入动火 设备切断与动火设备相连通的设备管道并加盲板_ __块隔断,挂牌,并办理《抽堵盲板作业证》。 3 动火点周围有易燃 物①清除动火点周围易燃物,动火附近的下水井、地漏、地沟、电缆沟等清除易燃后予封闭。 ②电缆沟动火,清除沟内易燃气体、液体,必 要时将沟两端隔绝。 4 泄漏电流(感应电) 危害电焊回路线应搭接在焊件上,不得与其它设备搭接,禁止穿越下水道(井)。 5 火星飞溅①高处动火办理《高处作业证》,并采取措施, 防止火花飞溅。 ②注意火星飞溅方向,用水冲淋火星落点。 6 气瓶间距不足或放 置不当①氧气瓶、溶解乙炔气瓶间距不小于5m,二者与动火地点之间均不小于10m。 ②气瓶不准在烈日下曝晒,溶解乙炔气瓶禁止 卧放。 7 电、气焊工具有缺陷动火作业前,应检查电、气焊工具,保证安全 可靠,不准带病使用。 8 作业过程中,易燃物 外泄动火过程中,遇有跑料、串料和易燃气体,应立即停止动火。 9 通风不良①室内动火,应将门窗打开,周围设备应遮盖, 密封下水漏斗,清除油污,附近不得有用溶剂 等易燃物质的清洗作业。 ②采用局部强制通风; 10 未定时监测①取样与动火间隔不得超过30min,如超过此 间隔或动火作业中断时间超过30min,必须重 新取样分析。 ②采样点应有代表性,特殊动火的分析样品应 保留至动火结束。 ③动火过程中,中断动火时,现场不得留有余 火,重新动火前应认真检查现场条件是否有变 化,如有变化,不得动火。

风险评价方法

风险评价方法 1、工作危害分析﹙JHA﹚: 危害。可能造成人员伤亡、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的根源或状态。这种“根源或状态”来自作业环境中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有害的作业环境和管理上的缺陷。 从作业活动清单中选定一项作业活动,将作业活动分解为若干个相连的工作步骤,识别每个工作步骤的潜在危害因素,然后通过风险评价,判定凤险等级,制定控制措施。 识别各种步骤潜在危害时,可以按下述问题提示清单提问。 身体某一部位是否可能卡在物体之间? 工具、机器是否存在危害因素? 从业人员是否可能接触有害物质? 从业人员是否可能滑倒、绊倒或坠落? 从业人员是否可能因推、举、拉用力过度而扭伤? 从业人员是否可能暴露亍极热或极冷的环境中? 是否存在过度的噪音或震动? 是否存在物体坠落的危害因素? 空气中是否存在粉尘、烟、雾、蒸汽? 2、 LSR评价法:﹙风险等级评价﹚ LSR评价法:风险是发生特定危害事件的可能性及后果的结合。 L——可能性; S——后果严重性; R——风险度。 风险值R=可能性L ×后果严重性S

不可承受风险的确定 “不可承受的风险”的确定要依据定义,即根据组织的法律义务和其指定的安全方针,确定不可承受的风险就是从评价结果中找出这样一些风险;这些风险的受控将保证组织不违反使用的安全法律的要求和其他安全的要求,并保证组织自己制定的安全方针得到实现。 其确定的方法可采用“三方把关”法。 评价结果把关。风险级别达到三级及三级以上的均为不可承受风险。 事故把关。以前发生过死亡、重伤、职业病、重大财产损失的事故,或轻伤、一般财产损失3次及以上的事故,且现在发生事故的条件依然存在,无论风险级别为几级,一律为不可承受风险。如果曾经发生过某种事故,但条件已发生变化,不会再有此种事故发生,这种情况不必考虑。 法规把关。对于违反国家安全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中强制性规定的,列为不可承受的风险。如果不是强制性规定,则根据可能的事故的后果的严重程度,决定是否列为不可承受风险。 4.注意 在完成危害辨识的基础上开展风险评价工作,在风险评价期间,还应将危害辨识中漏掉的危害补充完整。

环境风险评价专题

环境风险评价专题 扩建后项目风险源包括一期、二期总的风险源,因此本次风险评一期、二期工程总体工程进行评价,同时分析依托工程现有风险防范措施的有效性。 1.1风险评价目的 环境风险评价的目的是分析和预测建设项目存在的潜在危险、有害因素,建设项目建设和运行期间可能发生的突发性事件或事故(一般不包括人为破坏及自然灾害),引起有毒有害和易燃易爆等物质泄漏,所造成的人身安全与环境影响和损害程度,提出合理可行的防范、应急与减缓措施,以使建设项目事故率、损失和环境影响可控。 1.2风险调查 1、建设项目风险源调查 本项目厂区设2台1750m3LNG子母罐,1个25000m3LNG储罐,设置1座储油间,内设压缩机油、柴油、润滑油。2座四氢噻吩加臭装置。 (1)危险物质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169-2018),计算所涉及的每种危险物质在厂界内的最大存在总量与其在附录B中对应临界量的比值Q。 当只涉及一种危险物质时,计算该物质的总量与其临界量比值即为Q; 当存在多种危险物质时,则按下式计算物质总量与其临界量比值: 式中:q1、q2……q n——每种危险物质的最大存在总量,t; Q1、Q2……Q n——每种危险物质的临界量,t。 当Q<1时,该项目环境风险潜势为I。 当Q≥1时,将Q值划分为:1≤Q<10;10≤Q<100;Q≥100。 由于天然气的主要成分为甲烷,因此在本项目涉及危险物质Q值计算过程中,以甲烷作为天然气临界量计算,具体确定见表1。

根据计算,本项目Q≥100。 (2)生产工艺 分析项目所属行业及生产工艺特点,按照《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169-2018)附录C表C1评估生产工艺情况,具有多套工艺单元的项目,对每套生产工艺分别评分并求和。将M划分为M>20;10

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等级划分方法

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等级划分方法 通过定量分析企业生产、加工、使用、存储的所有环境风险物质数量与其临界量的比值(Q),评估工艺过程与环境风险控制水平(M)以及环境风险受体敏感性(E),按照矩阵法对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以下简称环境风险)等级进行划分。环境风险等级划分为一般环境风险、较大环境风险和重大环境风险三级,分别用蓝色、黄色和红色标识。评估程序见图1。

1 环境风险物质数量与临界量比值(Q) 针对企业的生产原料、燃料、产品、中间产品、副产品、催化剂、辅助生产原料、“三废”污染物等,列表说明下列内容: 物质名称,化学文摘号(CAS号),目前数量和可能存在的最大数量,在正常使用和事故状态下的物理、化学性质、毒理学特性、对人体和环境的急性和慢性危害、伴生/次生物质,以及基本应急处置方法等,对照附录B标明是否为环境风险物质。 计算所涉及的每种环境风险物质在厂界内的最大存在总量(如存在总量呈动态变化,则按公历年度内某一天最大存在总量计算;在不同厂区的同一种物质,按其在厂界内的最大存在总量计算)与其在附录B中对应的临界量的比值Q:(1)当企业只涉及一种环境风险物质时,计算该物质的总数量与其临界量比值,即为Q; (2)当企业存在多种环境风险物质时,则按式(1)计算物质数量与其临界量比值(Q): (1) 式中:q1, q2, ..., qn——每种环境风险物质的最大存在总量,t;

Q1, Q2, ..., Qn——每种环境风险物质的临界量,t。 当Q<1时,企业直接评为一般环境风险等级,以Q表示。 当Q≥1时,将Q值划分为:(1)1≤Q<10;(2)10≤Q<100;(3)Q≥100,分别以Q1、Q2和Q3表示。 2 生产工艺与环境风险控制水平(M) 采用评分法对企业生产工艺、安全生产控制、环境风险防控措施、环评及批复落实情况、废水排放去向等指标进行评估汇总,确定企业生产工艺与环境风险控制水平。评估指标及分值分别见表1与表2。

环境风险评价报告

环境风险评价报告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附件1 环境风险评价报告 根据XXXXXXXXXXXXXXXXXXXXXXX原辅料理化特性和危险分析,以及《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的编制要求,公司的环境风险识别及环境风险评价结果如下。 1 环境风险识别 风险识别范围 风险识别范围包括全厂生产设施风险识别和生产过程所涉及的物质风险识别。 (1)生产设施风险识别范围包括:全厂主要生产装置、储运系统、公用工程系统、工程环保设施及辅助生产设施等; (2)物质风险识别范围包括:全厂主要原材料及辅助材料、燃料、中间产品、最终产品以及生产过程排放的“三废”污染物等。 风险类型 根据有毒有害物质放散原因,分为火灾、爆炸和泄漏三种类型。 该公司生产过程和储存中这三种风险类型均会出现,因此考虑由此造成的污染物事故排放,不考虑自然灾害如地震、洪水、台风等引起的事故风险。 风险识别内容 (1)物质危险性识别 该公司所涉及到的化学品有:液氧、氮气、液氩、甲醇、氢气、盐酸、液碱、石灰粉、煤气。 对照《危险化学品名录》(2012版),该公司涉及到的化学品中属于危险化学品的有液氧、液氩、甲醇、氢气、盐酸、液碱、煤气。其余的化学品未列入《危险化学品名录》,属于一般化学品。该公司涉及的危险化学品见表1-1。

燃烧爆炸危险度H计算公式为: 式中:H—危险度; R—燃烧(爆炸)上限; L—燃烧(爆炸)下限。 危险度H值越大,表示其危险性越大。该公司各物质火灾爆炸危险度如下表所示。 物质危险指数计算公式: 物质危险指数=最大储存量/MAC(工作场所最高容许浓度) 该公司物质危险指数见表1-3。 该公司物质毒性判定见表1-4。

安全风险辨识和评价的方法

安全风险辨识和评价的方法 风险辨识和评价的方法很多,各企业应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选择使用。以下是常用的几种方法: 1.工作危害分析法(JHA) 工作危害分析法是一种定性的风险分析辨识方法,它是基于作业活动的一种风险辨识技术,用来进行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不安全因素以及管理缺陷等的有效识别。即先把整个作业活动(任务)划分成多个工作步骤,将作业步骤中的危险源找出来,并判断其在现有安全控制措施条件下可能导致的事故类型及其后果。若现有安全控制措施不能满足安全生产的需要,应制定新的安全控制措施以保证安全生产;危险性仍然较大时,还应将其列为重点对象加强管控,必要时还应制定应急处置措施加以保障,从而将风险降低至可以接受的水平。 2. 安全检查表分析法(SCL) 安全检查表法是一种定性的风险分析辨识方法,它是将一系列项目列出检查表进行分析,以确定系统、场所的状态是否符合安全要求,通过检查发现系统中存在的风险,提出改进措施的一种方法。安全检查表的编制主要是依据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①国家、地方的相关安全法规、规定、规程、规范和标准,行业、企业的规章制度、标准及企业安全生产操作规程。②国内外行业、企业事故统计案例,经验教训。③行业及企业安全生产的经验,特别是本企业安全生产的实践经验,引发事故的各种潜在不安全因素及成功杜绝或减少事故发生的成功经验。④系统安全分析的结果,如采用事故树分析方法找出的不安全因素,或作为防止事故控制点源列入检查表。 3. 风险矩阵分析法(LS) 风险矩阵分析法是一种半定量的风险评价方法,它在进行风险评价时,将风险事件的后果严重程度相对的定性分为若干级,将风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也相对定性分为若干级,然后以严重性为表列,以可能性为表行,制成表,在行列的交点上给出定性的加权指数。所有的加权指数构成一个矩阵,而每一个指数代表了一个风险等级。R=L×S;R:风险程度;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重点考虑事故发生的频次、以及人体暴露在这种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S:发生事故的后果严重性,重点考虑伤害程度、持续时间。 4.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LEC) 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是一种半定量的风险评价方法,它用与系统风险有关的三种因素指标值的乘积来评价操作人员伤亡风险大小。三种因素分别是:L(事故发生的可能性)、E(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和C(一旦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给三种因素的不同等级分别确定不同的分值,再以三个分值的乘积D(危险性)来评价作业条件危险性的大小,即:D=L ×E×C。D值越大,说明该系统危险性大。 5.风险程度分析法(MES) 风险程度分析法是是一种半定量的风险评价方法,它是对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LEC)的改进。风险程度R,R=M×E×S。其中M为控制措施的状态;暴露的频繁程度E增加了职业病发病情况、环境影响状况两项影响因素;事故的可能后果S,包括伤害、职业相关病症、财产损失和环境影响;M、E、S分别制定了其取值标准。

环境风险评价

11环境风险评价 评价原则 11.1.1评价目的 1.结合本工程主要建设内容,分析生产过程中存在的潜在危险及有害因素,判别本项目火灾、爆炸、泄漏等风险的种类、发生原因及几率。 2.根据本项目所采用生产工艺,涉及物料的性质及成份,以及产品特点等因素,识别本项目风险评价重点和主要风险评价因子。 3.计算主要事故污染物排放量,预测环境风险的影响程度和范围。 4.针对本工程总图布置及生产操作情况和周边环境概况,特别是敏感因素分布情况,提出相应可行的风险防范、应急和减缓措施。 11.1.2评价重点 本次风险评价重点关注工程潜在风险事故的出现对厂址周围厂界外环境的影响程度和影响范围,并与正常生产相比,说明环境影响的变化程度,提出可行的防护措施。 风险识别 11.2.1风险识别的范围和类型 本次评价风险识别范围主要从生产设施风险识别和生产过程所涉及的物质风险识别两方面着手。其中生产设施风险识别包括主要生产装置和贮运系统两部分。其中,主要生产装置包括液化天然气的脱碳单元、脱水脱汞单元、液化单元以及冷剂循环系统,以及加气站的LNG潜液泵撬装置、加气机。贮运系统包括原料和产品两方面。物质风险识别着重于原料煤层气、冷剂(乙烯、丙烷、异戊烷)、产品液化天然气(LNG)和重烃。 通过对主要生产装置、生产过程的分析,结合原料、中间产品、最

终产品的物性及特点,本项目常见的风险类型主要包括火灾、爆炸和泄漏三种类型。生产设施物质风险识别的具体分析结果详见表。 11.2.2物质危险性识别 根据风险评价导则,综合考虑本项目涉及物质特性,最终确定本项目环境风险评价因子为LNG和异戊烷。 本项目主要物料的性质与火灾危险性类别见表,主要物料的理化性质、毒性及危害性见表。 表风险识别范围及类型分析表 表主要物料燃烧性质与火灾危险性 表主要物质的物化性质、毒性及危害性

危险作业风险分析及控制措施

危险作业风险分析及控 制措施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危险作业风险分析及控制措施 一、动火作业风险分析 1易燃易爆有害物质: ①将动火设备、管道内的物料清洗、置换,经分析合格。 ②储罐动火,清除易燃物,罐内盛满清水或惰性气体保护。 ③设备内通(氮气、水蒸气)保护。 ④塔内动火,将石棉布浸湿,铺在相邻两层塔盘上进行隔离。 ⑤进入受限空间动火,必须办理《受限空间作业证》。 2 火星窜入其它设备或易燃物侵入动火设备切断与动火设备相连通的设备管道并加盲板可靠隔断,挂牌,并办理《抽堵盲板作业证》。 3 动火点周围有易燃物 ①清除动火点周围易燃物,动火附近的下水井、地漏、地沟、电缆沟等清 除易燃后予封闭。 ②电缆沟动火,清除沟内易燃气体、液体,必要时将沟两端隔绝。 4 泄漏电流(感应电)危害电焊回路线应搭接在焊件上,不得与其它设备搭接,禁止穿越下水道(井)。 5火星飞溅 ①高处动火办理《高处作业证》,并采取措施,防止火花飞溅。

②注意火星飞溅方向,用水冲淋火星落点。 6气瓶间距不足或放置不当 ①氧气瓶、溶解乙炔气瓶间距不小于5m,二者与动火地点之间均不小于 10m。 ②气瓶不准在烈日下曝晒,溶解乙炔气瓶禁止卧放。 7 电、气焊工具有缺陷动火作业前,应检查电、气焊工具,保证安全可靠,不准带病使用。 8 作业过程中,易燃物外泄,动火过程中遇有跑料、串料和易燃气体,应立即停止动火。 9 通风不良 ①室内动火,应将门窗打开,周围设备应遮盖,密封下水漏斗,清除油 污,附近不得有用溶剂等易燃物质的清洗作业。 ②采用局部强制通风; 10 未定时监测 ①取样与动火间隔不得超过30min,如超过此间隔或动火作业中断时间超 过30min,必须重新取样分析。 ②采样点应有代表性,特殊动火的分析样品应保留至动火结束。 ③动火过程中,中断动火时,现场不得留有余火,重新动火前应认真检查现场条件是否有变化,如有变化,不得动火。

风险评估方法和标准

恒鑫集团风险评估管理规定 一、概述 恒鑫铜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风险评估就是对公司目标实现产生负面影响的因素进行判断的过程。风险评估主要包括风险识别和风险分析两个方面。 二、风险评估的范围 按照公司内控体系阶段性建设计划,公司风险评估现阶段的范围是:公司层面风险和业务层面风险,业务层面风险主要针对关键业务流程的风险进行评估。 三、风险评估的基本程序和方法 公司风险评估主要经过确立风险管理理念和风险接受程度、目标制定、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和风险反应等五个基本程序来进行。 1、确立风险管理理念和风险接受程度 确立公司风险管理理念和风险接受程度是公司进行风险评估的基础。 (1)风险管理理念 公司风险管理理念是公司如何认知整个经营过程(从战略制定和实施到企业日常活动)中的风险为特征的公司共有的信念和态度。公司的风险管理理念反映出公司的价值,影响公司文化和经营风格,也会影响应用公司风险管理要素的方式,包括识别风险的方式、可接受的风险种类以及如何进行风险管理。 公司坚持“诚信、创新、业绩、和谐、安全”的核心经营管理理念,集中体现了公司经营管理决策和行为的价值取向,也反映出了公司实行稳健的风险管理理念。 (2)风险接受程度 风险接受程度是指公司在追求目标实现过程中愿意接受的风险程度。它反映了企业风险管理理念,反过来又影响企业文化和经营风格。在制定企业战略时要对风险接受程度加以考虑,同时,公司的风险接受程度选择也应与制定的公司战略相一致。一般来讲,风险接受程度分为三类:“高”、“中”或“低”。公司从定性角度考虑风险接受程度,整体上讲,公司把风险接受程度确定为“低”类,即公司在经营管理过程中,采取谨慎的风险管理态度,可以接受较低程度的风险发生。 2、目标制定 目标制定是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和风险对策的前提。公司必须首先制定目标,

环境风险评价常用技术方法

环境风险评价常用技术方法 目录 一有毒有害物质在大气中的扩散 (2) 二环境危害计算 (5) 三危险化学品泄漏量计算 (6) 四预先危险性分析 (12) 1.预先危险性分析方法 (12) 2.预先危险性分析步骤 (12) 3.预先危险性分析要点 (13) 五事故树分析方法 (15) 1方法概述 (15) 2事故树分析的基本步骤 (15) 3 事故树定性分析 (16) 六道化学火灾、爆炸危险指数评价方法 (18) 七安全检查表评价方法 (20) 1安全检查表概述 (20) 2安全检查表编制的依据 (20) 4安全检查表的内容 (21)

一 有毒有害物质在大气中的扩散 1.有毒有害物质在大气中的扩散,采用多烟团模式或分段烟 羽模式、重气体扩散模式等计算。按一年气象资料逐时滑移 或按天气取样规范取样,计算各网格点和关心点浓度值,然 后对浓度值由小到大排序,取其累积概率水平为95%的值, 作为各网格点和关心点的浓度代表值进行评价。 2. 多烟团模式 在事故后果评价中采用下列烟团公式: ()()()????????--=222/32exp 22,,x o z y x x x Q o y x C σσσσπ()??????-??? ?????--22222ex p 2ex p z o y o z y y σσ (7.1) 式中: C ()o y x ..--下风向地面()y x ,坐标处的空气中污染物浓度 (mg.m -3 ); o o o z y x ,,--烟团中心坐标; Q--事故期间烟团的排放量; σX 、、σy 、σz ——为X 、Y 、Z 方向的扩散参数(m )。 常取σX =σy 对于瞬时或短时间事故,可采用下述变天条件下多烟 团模式: ()()2223/2222,,,,,,()()2,,,exp()exp 2222i i i e w w w w x ef f x eff y eff x eff y eff z eff H x x y y Q C x y o t σσσπσσσ??' --??=---?????? (7.2) 式中: (),,,i w w C x y o t --第i 个烟团在w t 时刻(即第w 时段)在 点(x,y,0)产生的地面浓度; Q ' --烟团排放量(mg ),Q t Q Q ;?='为释放率(mg.s -1), t ?为时段长度(s ); eff x ,σ、eff y ,σ、eff z ,σ--烟团在w 时段沿x 、y 和z 方向的

苯泄漏环境风险评价

闽南师大学 毕业论文(设计) 苯泄漏大气环境影响预测 Benzene Leakage of atmospheric environmental impact prediction 姓名: 学号: 系别: 专业:环境科学 年级: 指导教师: 2013年 12 月 10 日

以苯泄漏的大气影响为研究对象,模拟一起典型的突发性环境风险事故。依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采用导则推荐的伯努利方程、质量蒸发量公式计算物质泄漏的源强,利用多烟团模式模拟计算其对环境的影响,预测出不同时间不同距离处的影响程度。根据这一预测结果,针对性地提出风险防及应急措施,为环境风险事故的应急处置提供依据。 关键词:苯;泄漏;环境风险评价 Abstract The atmospheric effect of benzene leakage is regarded as the study object,to simulate a typical sudden environmental risk accident。According to“Technical Guidelines for Environmental Risk Assessment on Projects”,using Bernoulli equation and the evaporation expressions in the guidelines to calculate the intensity of substances leakage, the smog mass mode to simulate and calculate its effects on the environment and to forecast its effect degree under different distance and time。Based on the forecast results,risk prevention and emergency measures are put forward correspondingly,which offers references for the emergency treatment of the environmental risk accidents。 Key words: Benzene;Leakage; Environmental risk assessmenl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