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当代文学

当代文学

当代文学
当代文学

当代文学

一、填空题

1.1966年2月江青伙同林彪炮制了《林彪同志委托江青同志召开的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纪要》简称纪要。

2.1977年刘心武发表的班主任是新时期文学的开山之作。

3.王蒙的季节系列长篇小说,恋爱的季节、失态的季节、踌躇的季节、狂欢的季节

4.1983年发表的美食家被认为是陆文夫小说创作的一个高峰

5.贾平凹,商州系列小说。《商州初录》

6.1977年,枫叶红了的时候和曙光的问世,标志着话剧创作的再生。

7.高行健的野人被作者称为多声部现代史诗剧,是高行健多声部复调戏剧的试验。

8.巴金《随想录>,价值主要在于作家具有震撼力的批判和自我批判的精神。

9.徐迟发表于1978年第一期人民文学上的《哥德巴赫猜想》是新时期报告文学崛起的标志性作品。

二、名词解释

1.第一次全国文代会:全称为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于1949年7月2号至19号在北平举行。会议由郭沫若提议召开,出席代表824人,解放区周扬、国统区茅盾。这是解放区和国统区文艺队伍大会师的盛会,大会根据毛泽东文艺思想总结了,五四以来文艺工作的成就和经验,确定了以《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为新中国文艺事业的总方针,指出了建国以后文艺必须为人民服务首先为工农兵服务的总方向,提出了社会主义时期文艺的新任务。会议成立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简称文联。标志着中国新文学以此为起点进入了当代文学的阶段。会议中“新的人民的文艺”的理念被明确命名,这就为中国当代文学确定了方向。

2.第四种剧本:第四种剧本的名称来源于黎弘1957年6月11日在南京日报上发表的一篇评论布谷鸟又叫了的文章题目叫做第四种剧本。作者首先批评了当时极为流行的3种公式化概念化描写工农兵的剧本,提倡忠实地描写生活、真正写人的第四种剧本。第四种剧本反对公式化概念化,勇敢地突破当时许多作家不敢也难以逾越的人性人道主义禁区大胆描写语言描写人的道德情操和爱情,深入剖析人的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塑造出真实感人的人物形象。

3.伤痕文学:伤痕文学得名于1978年卢新华在文汇报发表的短篇小说伤痕。伤痕文学是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出现的一种文学现象,反映文革给人们心灵带来创伤的这些小说沉痛地揭露出十年动乱给我们民族带来的灾难,带给人的悲惨遭遇和内心创伤,深刻地提出了一系列与千百万群众命运休戚相关的社会问题,并引导人们去思考悲剧的原因。伤痕文学意义在于对文革的整体否定,但作为刚刚摆脱文革僵死的创作模式的文学先声,伤痕文学也就十分的局限,那就是作品内涵不深,表现技法也比较幼稚。主要代表人物和代表作有张洁从森林里来的孩子,王蒙最宝贵的,宗璞我是谁,韩少功月兰。伤痕文学成为新时期人道主义文学思潮的先导。

4.反思文学:是继“伤痕文学”之后出现的文学现象,因表现出对于社会历史痛定思痛的反思特点而得名。1979年人民文学发表的茹志鹃短篇小说剪辑错了的故事是反思文学的起步性标志。反思文学在创作上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从政治社会层面上还原文革的荒谬本质,反思历史经验教训具有较深邃的历史纵深感和较大的思想容量,主题更为深刻带有更强的理性色彩。但理想主义的理性色彩,使反思文学失去了“伤痕文学”刻骨铭心的忏悔与绝望,在某种程度上回避了揭露文化大革命的灾难性实质。代表作家作品有:王蒙的《布礼》、《蝴蝶》,

方之的《内奸》等。

5.、改革文学:兴起于1981年前后,这类作品从各个侧面真实地反映了中国社会改革的热潮,形象地刻画了各条战线改革者的精神风貌和鲜明个性。改革小说侧重反应新旧体制转换时期的社会矛盾,记录。记录改革的艰难及其导致的“人”的观念,人与人关系包括伦理关系和道德观念的变化,在创作方法上以现实主义为主,注重对人物形象特别是改革者形象的塑造在当时被称为新人形象塑造。蒋子龙1979《乔厂长上任记》开改革文学的先河。柯云路的《三千万》、张洁的《沉重的翅膀》等都是改革文学的重要作品。

6、寻根文学:于1985年前后勃然兴起,是对自新时期以来的文学之美学质地的一次整体性超越,是一次质的飞跃。作家们把思想解剖的笔锋伸入到民族历史的传统文化质地中去,力图开掘本民族的民族文化审美优势,在历史的长河延伸透视本民族的生存状态,是一种更深层次的艺术反思。寻根小说特点,以现代意识观照现实和历史,反思传统文化,重铸民族灵魂,探寻中国文化重建的可能性。作品题材和文化反思对象呈鲜明的地域特点。在表现手法上具有中国传统文学的手法又运用现代派的象征,暗示,抽象的方法,丰富和加深了作品的文化意蕴。韩少功的《爸爸爸》、阿城的《棋王》、王安忆《小鲍庄》等是寻根文学的代表作。

8.归来者诗群:是因这样那样的政治原因从50年代中期起陆续隐失在诗坛,在拨乱反正中得以平反重又提笔归来的诗人创作群体。其名得之于艾青诗集《归来的歌》。共同点是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能自觉的在创作贯穿现实主义精神。代表人物艾青。

9、朦胧诗:首先提出朦胧诗的是章明《令人气闷的朦胧》一篇批评文章。朦胧诗以内在精神世界为主要表现对象,采用整体形象象征、逐步意象感发的艺术策略和方式来隐示情思,从而使诗歌文本处在表现自己和隐藏自己之间,呈现为诗境模糊朦胧、主题多义莫名这样的特征因此成为朦胧诗。“朦胧诗”又称新诗潮诗歌,是80年代新诗潮诗歌运动的产物。朦胧诗顺应了时代潮流改变了以往为群体代言的抒情传统,肯定自我价值,表现出对个性解放的诉求。体现出自我抒情的个性化特点。具有强烈的干预生活的精神,既有社会抒情也有个人抒情,具有宏大叙事的特征。代表人物有食指舒婷顾城梁小斌等。(大题)朦胧诗思想上的特点

白洋淀诗派

7.先锋文学:是中国传统文学与西方现代文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合流撞击的产物。它的创作摆脱了传统小说的写法,或运用意识流结构手法,通过联想进行时间空间对比;或用夸张变形的艺术手法,描写人物精神深处的荒诞性。

先锋小说:是指80年代在西方现代派、后现代派影响下出现的一个文学潮流。马原、莫言、残雪等人的崛起可以当作先锋小说的真正开端。稍晚于他们也被人们看作先锋小说家的有格非、孙甘露、苏童、余华等人。先锋小说在叙事革命、语言实验与生存探索这三个层次上的推进,对以后文学创作的影响大。先锋文学的代表作家及作品主要有马原的《冈底斯的诱惑》、残雪的《山上的小屋》、格非的《迷舟》等。

8.新写实小说:80年代后期开始出现的小说流派。代表作家有刘震云,刘恒池莉、方方等。在创作方法上与写实为主,注重现实生活原生态的还原,强调作品呈现原生状态。在主题上更多表现现实的荒诞丑恶灰暗和无奈。大多采用客观化的叙述态度提倡作家应退出小说零度介入,即有意采用一种缺乏价值判断的冷漠叙述等。代表作刘震云一地鸡毛池莉烦恼人生,方方,风景。

10、新历史主义小说: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体现新历史主义文学思想的作品。他以解构的方式在历史的废墟上进行历史化的重建,其历史观明显带有后现代意味。新历史主义小说否定历史的客观真实性证明历史的混乱与虚妄;嘲弄历史的所谓本质和规律;认为原生态的历史并不像想象的那样有统一的分期和规律;营造了大量充斥着偶然性,荒谬性和神秘性的文本情节迷宫。受新历史主义的启发小说对主体认识能力的有限性相对性和片面性有清

醒的认识。代表作家和作品有叶兆言夜泊秦淮系列,刘震云《故乡天下黄花》,《温故一九四二》,苏童《1934年的逃亡》。

三、简答题

1.京剧现代戏对传统形式的变革表现在什么方面。

第一,吸收融合话剧的写实观念采用写实布景,从而打破了随意赋形的传统舞美体制。

第二,随着写实布景地采用,使话剧的分场、分幕制得以在戏曲中施行,戏剧情节的集中性得以增强,从而使原来以时空不固定为原则的文学体制发生重大变革。

第三,按照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和当时流行的阶级斗争理论提炼生活与刻画人物,并突出他们各不相同的鲜明个性,使生旦净丑等行当,不得不打破,戏曲脸谱不得不取消这种现代人物的描写方法与写实布景相结合,引起对程式化工作的重新选择或创造,从而使传统的表演体制被彻底突破。

第四,为了更好地表现现代人的感受、情绪和个性,歌剧和交响乐的经验被引进,具有表现力的新唱腔、新版式和人物主题音乐被创造出来,原来“千部一腔”的音乐体制也由此发生重大的变化。

2.先锋小说的特点

先锋小说淡化乃至取消小说在文化和意识形态上的意义传达,让位于话语欲望的尽情释放和叙述技巧的炫目演示。这些小说普遍运用元小说的手法,消弭了传统小说的真实与虚构的界限,颠覆了传统小说的真实观,使小说成为开放的文本,充满不确定性。这些小说放弃了对现实的真实反映,将人物时间空间等因素都加以抽象化。使之成为作者手中随意操纵的符号,以致文本最具有自我指涉的功能。

3.80年代新写实小说的文本特征。

一,粗糙素朴的不明显包含文化蕴涵的生存状态,不含异质性和想象力的生活之流。

二,简明扼要地没有多余描写充分的叙事,纯粹的语言状态与纯粹的生活状态的统一。三,压制到“零度状态”的叙述情感,隐匿、缺席式的叙述。

四,不具有想象化的转变力量,完全淡化价值立场。

五,尤其注重写出那些艰难困苦或无所适从的尴尬生活情境。前者刻画出生活的某种绝对化状态,后者揭示生存的多样性特征以及被客体力量支配的失重生活。

4.马原小说叙述特点

第一,本身的重视体现在它以一种极端的姿态将小说完全视为语言的游戏,切断了通往意义和价值的道路。

第二,马原的小说采用元叙事的手法带来了所谓裸露的叙述。在这种叙述姿态和叙述策略之下小说写作的神秘性被取消虚构性得到强调,传统文学中的真实观被摒弃。

第三马原小说所叙述的故事不追求事件的逻辑联系也没有情感和情绪的联系,而是若干个兀自独立的片断,他们往往被叙述者强行组合在一起。

5.高行健对戏剧的探索

高行健的探索戏剧源于他对另一种戏剧观念的探索,戏剧是一种综合的表演艺术,歌舞哑剧武术面具魔术木偶杂技都可以融于一炉而不只是单纯的说话的艺术这是高行健构建一种戏剧思想的基点。艺术需要不断创新创新的关键在于观念,这是高行健戏剧思想的意义。

他坚持戏剧是综合艺术而不只以长篇大段的对话为主要创作手段。

他坚持戏剧剧场艺术,演员表演才是剧场艺术的生命所在,他提供的路径是从戏剧的源头捡回丢失的戏剧手段。

高行健的戏剧主张和戏剧实验试图在“现代剧场里重新肯定戏剧这门艺术历来具有的戏剧性和剧场性。”

他很看重在戏剧过程中展示差异形成对比。

6、简析巴金《随想录》的思想价值

1.主要在于作家具有震撼力的批判与自我批判的精神对历史与人生做出深刻的检视与理性的反思。

2.巴金根据自己的亲历经验,选择真实而典型的材料从社会思想文化的深层探究文革发生的原因,使随想录反封建主义基本主题十分突出。

3.随想录显示了作者强烈的自审意识和自省精神,这种深刻的自身精神对于刚从文革阴影走出的文坛具有启示意义。

4.找回散文曾失落的真诚品格体现了其艺术的最高境界是真实的思想。

5.对文革的彻底否定并不只停留在暴露伤痕浅层面上,作品的主题有一种思想启蒙的意义。

7.从《红高粱》看莫言小说的特点。P190

四、问答题

1.《活动变人形》为什么标志王蒙创作的真正转变?(大题)

王蒙的长篇小说《活动变人形》描写一个具有现代意识的在旧式家庭中的苦闷、游移和迷惘,向往西方现代文明而不可得,一生挣扎而终无所获的知识分子形象。小说写得精练、生动,对人物的刻画尤为传神。小说的思想内涵丰富,内容和形式达到了较为完美的统一。有评论认为,本书是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心灵历程的缩影,是一部民族自我批判书,是现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变形记。

它不再是表面的苦难,而是深入到人性,深入到人的主体世界。它的手法也让读者大开眼界,更多地集中使用现代派的手法,可以说是现代主义的集大成。随意、冷静,又带有一点残酷,有深度。西方的现代派让你有隔离感,而王蒙的现代派手法运用,毫无隔离感。将西方的现代派手法运用到我国当代小说,在文坛上是个大事,王蒙的运用是个成功的范例。

这是王蒙小说中最让人感到一种疼痛的作品,王蒙的小说一般以智慧和潇洒见长,很少耗费了王蒙自己的血肉,即使那些以自己为模特的小说,王蒙也大都以过来人的通达自嘲了之。自嘲是王蒙的解剖刀,自嘲又同时是王蒙的盔甲。王蒙常常用自嘲来消解好多难以解决的问题,已经成了王蒙式的招牌菜了。但《活动变人形》可称为呕心沥血,这是王蒙第一次以家庭作为背景来写作小说,而且又是与自己的身世相关的背景,这部曾被誉为审父之作的小说其实具有经典作品的多种要素,比如小说中那种东西方文化的冲突和对峙,不仅父辈没有能够解决好,在今天更为明显和突出。《活动变人形》所对应的那种文化困境,在今天有增无减。虽然王蒙有好多优秀的小说,后来的“季节”系列在写作的时间和情感上更为投入,但我个人认为《活动变人形》是其代表作。它的发表,标志着王蒙从“干预生活”经“反思历史”走向了“文化批判”,也标志着作家的审美风格从温馨、深沉转向了冷峻与“嬉笑怒骂”。从创作手法上看,小说的基调是写实,但也穿插了许多“意识流”的片段,显示出作家融多种手法于一体的可贵努力。

2.汪曾祺的受戒

P181

五、诗歌鉴赏

当代文学

名词解释 1三大批判:对电影《武训传》的批判、对俞平伯《红楼梦》研究的批判、对胡风文艺思潮的批判 2双百方针:毛泽东于1956年5月2日在最高国务会议上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其核心是以马克思主义为知道,在人民内部提倡和鼓励各种不同意见的发表和争论,发扬艺术民主与艺术民主,繁荣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 3两结合创作手法:革命的浪漫主义、革命的现实主义 4三突出:“在所有人物中突出正面人物,在正面人物中要突出英雄人物,在英雄人物中要突出主要英雄人物”,所有人物都要从不同角度为主要英雄人物作远、近、正、反的铺垫 5伤痕文学:1978年8月,《文汇报》发表卢新华的短篇小说《伤痕》,“伤痕文学”和“伤痕小说”的得名源于此 6反思文学:茹志鹃1979年发表短篇小说《剪辑错了的故事》,是反思文学起步的标志,“反思文学”在创作上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从政治、社会层面上还原“文革”的荒谬本质,从一般地揭示社会谬误上升到历史经验教训的总结,比之伤痕小说,其目光更为深邃、清醒,主题更为深刻,带有更强的理性色彩,代表作品主要有鲁彦周《天云山传奇》、高晓声《李顺大造屋》、古华《芙蓉镇》 7改革文学:1978年后,作家们纷纷将热情投注于沸腾的现实生活,天津作家蒋子龙率先推出了《乔厂长上任记》开了“改革文学”的先河,改革小说侧重反应的是新旧体制转换时期的社会矛盾,记录了改革的艰难及其导致的伦理关系和道德观念的变化,注重人物形象特别是改革者形象的塑造 8寻根文学:在1985年前后一些作者在杭州开会,其中代表人物有韩少功、阿城、郑义、李杭育、郑万隆等人,倡导寻根文学并形成寻根文学小说流派,他们试图超越政治,深入历史与文化的深处,对中国的民间生存和民族性格进行文学的思考。其特点是,以现代意识关照现实历史,反思传统文化重铸民族灵魂,探寻中国文化重建的可能性,作品题材和文化反思对象是鲜明的地域特点,在表现手段上既有中国传统文学的手法,又运用现代派的象征、暗示、抽象等手法,丰富和加深了作品的文化意蕴,代表作《爸爸爸》《棋王》《小鲍庄》 9先锋小说:所谓先锋精神,意味着以前卫的姿态探索存在的可能性,它以不避极端的态度对文学的共鸣、状态形成强烈的冲击。80年代中期马原、莫言、余华、残雪等人得崛起是先锋小说历史上的大事,可当做先锋小说的真正开端,这一开端在叙事革命语言实验、生存状态三个层面上同时进行,先锋小说是在寻根小说由高潮走向低谷时出现的文学形态受西方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文化思潮而产生的新文学思潮,主要活动期1986—1989 10朦胧诗:70年代末80年代初,出现以北岛、舒婷、顾城为代表的一代在文革中成长的青年为主体的具有探索性的先锋新诗潮,它多强调主体的真实,追求象征性与意像化的表现手法,蕴含着感伤情调和反叛精神 11新写实小说:“新写实”思潮是在小说领域中形成大观的文学创作思潮,它特指方方、池莉、刘震云、刘恒等人的创作,关注人们当下的生存状态、生存本相、生活原状、即生活的本真面貌,用生活的“平常性”、“庸常性”、“平凡性”来呈现生活的原生状态,从而写出当代人的生命存在状态,“新写实”提出了对生活的“零度介入”状态 简答、论述 1《创业史》(柳青)中梁三老汉人物形象分析 梁三老汉是《创业史》塑造得最精彩的中国老一代农民的典型。在旧社会他经历了发家成梦的辛酸史,解放后他凭直觉感激新社会给他带来新的希望,作为背负着几千年私有观念的小生产者,他倾向于个人发家致富,当梁生宝不愿听从他的安排而组织起互助组时,他便自发地反对集体事业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

湖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考试大纲考试科目代码: [ 829 ] 考试科目名称:中国现当代文学史 一、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1)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 150 分,考试时间为 180 分钟。 2)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3)试卷内容结构 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为: 中国现代文学史75 分 中国当代文学史75 分 4)题型结构 名词解释:中国现代文学史 3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15 分 中国当代文学史 3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15 分简答题:中国现代文学史 2 小题,每小题 15 分,共 30 分 中国当代文学史 2 小题,每小题 15 分,共 30 分论述题:中国现代文学史 1 小题,每小题 30 分,共 30 分 中国当代文学史 1 小题,每小题 30 分,共 30 分 二、考试内容与考试要求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

考试目标: 1、全面认识理解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 2、系统掌握中国现当代文学从 20 世纪初到 21 世纪初文学思潮、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等的发展轨迹,各阶段的的名家名作,各重要流派的特点及其代表作品。 考试内容: 中国现代文学部分 一、第一阶段的文学( 1917 ~ 1927 ) (一)五四文学革命的兴起和发展 1.文学革命产生的历史背景和原因。 2.根据胡适、陈独秀、周作人等的主张分析文学革命的基本观点。 3.分析评价五四文学革命的重要贡献。 4.文学研究会、创造社、新月社等重要文学社团成立的时间、主要骨干、创办的主 要刊物、文学主张、性质和意义。 5.周作人的文学批评观与茅盾(沈雁冰)等的文学批评观的异同。 (二)诗体的解放与探索 1.初期白话诗人的主要代表的特征、成就和局限。 2.以胡适、沈尹默、周作人、刘半农、刘大白的创作为例,分析初期白话新诗的得 与失。 3.结合《凤凰涅槃》、《天狗》、《炉中煤》、《地球,我的母亲!》等作品,分 析郭沫若《女神》的思想和艺术。

当代文学考试资料[1]

1,新辞赋体:又称“郭小川体”,是诗坛上一种全新的郭小川自己独创的诗歌体式,吸收了我国古代楚辞和汉赋的长处,将自由体和古典辞赋中的优点熔铸为一体,形成铺陈、排比的长句格式,故也称为“新辞赋体”、“长廊式”或“政论体”。其格局比较严整,章节大致对称,语言自然流畅,音韵铿锵和谐。更好地表达作者激越浩瀚的战斗豪情和情不自禁的议论与深邃的哲理思想。代表作:《青纱帐——甘蔗林》、《乡村大道》、《团泊洼的秋天》 2,反思文学:1979年2月,茹志娟的短篇小说《剪辑错了的故事》的发表,标志着“反思文学”的兴起。“反思文学”是在“伤痕文学”的诱导下诞生出来的一种更深刻,更有历史意蕴的文学,对包括“十年动乱”在内的整个建国以来的社会主义历程进行了全方位的思考,力图揭示出人们心灵伤疤和社会伤痕的病因,接触到“左”倾错误的社会的和思想的根源。由感性展示进入理性归结,促使人们对特定历史时期的生活进行再认识,再评价,总结历史经验,避免悲剧再重演。代表作品有:张贤亮《绿化树》、《灵与肉》、高晓声《李顺大造屋》、谌容《人到中年》、王蒙《蝴蝶》、古华《芙蓉镇》 6 山药蛋派:上个世纪40年代初,山西作家赵树理坚持用大众化、通俗化的手法,写出了一批关注农村农民的优秀作品,这些带着乡土味的创作方法,被文学界称为一种流派——“山药蛋派”,代表作家是赵树理、西戎、马烽等,他们的作品紧跟农村前进的步伐,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和农民的心态变化。以幽默风趣的格调创造各种有思想、生活内蕴和情趣的典型人物,真实地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农村几个历史时期的面貌,热情歌颂了农村的新人新事。代表作品有赵树理的《小二黑结婚》《三里湾》 改革文学:新时期小说创作的第三个浪潮是“改革文学”,“改革文学”的出现,意味着作家们开始收回对历史反思关注的目光,注意力转向了沸腾的现实生活,“改革文学”把理性思考的方向转向了现实生活,从不同的侧面和视角,深入反映了现实改革中的各种斗争与冲突,写了新人,写了变革,写了变革中的新景象和新问题。代表作品有:蒋子龙《乔厂长上任记》,贾平凹《腊月·正月》、

当代文学

名词解释: 第一次文代会:(1949年7月,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这次会议标志着中国当代文学的开始。) 1、全称: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 2、总报告:郭沫若《为建设新中国的人民文艺而奋斗》 3、中心议题:文艺队伍的团结与发展广泛的统一战线 4、意义:①实现了解放区和国统区两支队伍的大会师; ②总结了五四以来文艺工作的成绩与经验,确定了新中国文艺事业的总方针——《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③指出新中国成立以后文艺必须为人民服务,首先为工农兵服务的总方向; ④成立了以郭沫若为主席,茅盾、周扬为副主席的全国文艺界的组织——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朦胧诗:是指成长于“文革”时期,备受生活的冷落与嘲弄的青年诗人创作的诗歌。他们多强调主体的真实,追求象征和意象化,蕴含着伤感情调和反叛精神。代表人物:北岛、舒婷、顾城。朦胧诗的特点: 1、在内容上,注重自我表现。 2、在艺术上,追求意象化。 伤痕小说:指的是1977年开始出现的以“文革”时期社会生活为题材的小说,其主旨在于展示极左思潮对同一时期的中国人身心所造成的摧残。这一小说现象因卢新华的短篇小说《伤痕》而命名,刘心武的《班主任》则是这一小说现象的开山之作。伤痕小说开启了现实主义复归的潮流。 反思小说:指的是1979年开始出现的对中国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文革”结束20年间的社会历史进程进行回顾和反省的小说。反思小说是伤痕小说的延续和深化。它不仅展示了极左思潮对中国社会和中国人的巨大危害,而且努力探讨极左思潮得以实行的社会历史根源。如茹志鹃的《剪辑错了的故事》、王蒙的《布礼》、《蝴蝶》、张贤亮的《绿化树》、高晓声的《李顺大造屋》、鲁彦周的《天云山传奇》、张一弓的《犯人李铜钟的故事》和古华的长篇小说《芙蓉镇》、李国文的长篇小说《冬天里的春天》等。 先锋小说:指的是80年代中后期出现的马原、洪峰、格非、余华、苏童等人的作品(271—290页)。如马原的《冈底斯的诱惑》、《虚构》,洪峰的《极地之侧》,格非的《迷舟》、《褐色鸟群》,余华的《现实一种》,苏童的《罂粟之家》等。 先锋小说总体上以形式和叙事技巧为主要目的,致力于颠覆故事、解构意义的游戏,通过叙述和语言的操作彻底地表达带有神秘、悲观和虚无色彩的某种情绪。 “双百方针”: 毛泽东于1956年5月2日在最高国务会议上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1、中国当代文学主要经历了哪些阶段性发展,各阶段分别体现了怎样的历史特征? 1949~1966十七年时期的文学:走进历史尤其是当代社会现实生活,展现中华民族除旧布新的、以工农兵为主题的社会变革风貌,表现社会主义的时代精神。 “文革时期”的文学:政治直接“美学化” 新时期的文学:以现实主义为主潮 九十年代以来的文学:包罗万象 3、中国当代文学的实绩。(简答) 1)题材与体裁的新开拓2)主题与思想的新境界3)人物形象的新典型 4)风格与形式的新发展5)创作队伍的新面貌6)受众广泛的新环境 7)民族文学的新生机8)理论批判的新突破

当代文学-名词解释1

一、名词解释 1.第一次文代会:1949年7月2日,在北京召开了第一次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来自解放区和国统区的文学艺术工作者出席会议。开幕式上,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先后讲话。最后,大会通过了《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章程》,确定了文艺为人民服务并首先是为工农兵服务的总方向,成立了中华全国文艺学术界的联合会,选举郭沫若为主席,茅盾、周扬为副主席,会后又成立了全国文联下属的各个协会,完成了文艺工作者、作家的组织化。这个大会揭开了中国文学艺术发展史新的一页,是中国当代文学历史的伟大开端。 2.1958年“两结合”创作方法:1958年3月,毛泽东提出“两结合”(革命现实主义与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内容应是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对立统一”;第三次文代会认为“两结合”的创作方法应是我国社会主义文学“最好的创作方法”,“不只适用于文艺创作,也适用于文艺批评。” 3.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是文学创作的方法之一,作为苏联文学与苏联文学批评的基本方法,要求艺术家从现实的革命发展中真实地、历史地和具体地去描写现实。同时,艺术描写的真实性和历史具体性必须与用社会主义精神从思想上改造和教育劳动人民的任务结合起来。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保证艺术创作有特殊的可能性去发挥创造的主动性,去选择各式各样的形式、风格和体裁。 4.第二次文代会:1953年9月23日至10月6日,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二次代表大会召开,将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更名为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郭沫若。会议期间,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陈云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会议代表。第二次文代会对建国四年来的文艺工作做出了总结;确立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为未来中国文艺创作和文艺批评的最高准则。 5.百花文学:1956年和1957年上半年,文学思想和创作出现了一些重要的变革。这在当时的"社会主义阵营"中,是带有普遍性的现象。在中国,毛泽东在1956年5月提出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口号,给潜在于各个领域的强大的变革要求以推动和支持。文学界遂出现了突破僵化教条的、类似于当时苏联文学的那种"解冻",在1956年和1957年上半年,各地文学刊物纷纷发表在思想、艺术上得探索性作品,它们或者在题材、主题上有新意,或者提供了新的观点和表达方式。文学界将这些文学作品称之为“百花文学”。王蒙《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宗璞《红豆》、郭小川《一个和八个》、《在桥梁工地上》等 6.《红豆》:《红豆》通过写1949年某教会大学的大学生江玫与齐虹由于生活态度和政治立场的分歧而导致的爱情悲剧。讲述了一个在时代巨变面前的知识分子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的故事,表现了知识分子在人生十字路口进行选择的艰难和选择成功的欢乐。思想和艺术贡献:知识分子的主题;人物塑造没有观念化的痕迹;诗意化的意境和散文化的笔法;倒叙的手法。 7.历史剧:以历史人物或事件为题材的戏剧。不论何种戏剧形式或剧种,都可以运用历史人物和事件来展示情节,创作故事。在历史剧的创作中,有两种不同的倾向:一种强调历史的真实性,要求言必有据,事皆可证,这样就容易妨碍作者的创造性,戏剧效果不强;一种是只取一点历史因由,随意创造,这样又缺乏历史真实感。五六十年代历史剧的创作,涉及话剧、京剧、昆曲等多种戏剧样式。以话剧而言,数量约在20部之间。它们的作者主要是老一代的剧作家,如郭沫若、田汉、曹禺等。这些作家在处理他们所不熟悉的现实生活题材时,往往生硬而捉襟见肘;比较而言,“历史”使他们获得更多的想象空间。

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鉴赏

论鲁迅对文学的影响 寻常的人,都是在歌颂和期盼黎明的曙光驱赶走夜的黑暗,而鲁迅,却在深夜里思索,夜幕让他的思想有了惊人的穿透力。他用自己的心血和生命所创造的不朽的文学作品,是整个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他的思想精神和气节人格,使鲁迅成为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位巨匠,不仅仅是在文学造诣方面,更是在他对革命,对整个中华民族文化与精神的不懈努力和奋进之心,鲁迅是属于整个中华民族的。他在中华民族新文学发展史上的地位和影响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峰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鲁迅先生的第一篇文章《狂人日记》,正是对那个封建专制,人吃人的社会的最强的反抗之音,他以自己的笔写下对那些,亦或明哲保身,委曲求全,亦或扮演吃人角色的人最有力的控诉。而在这样的社会中,只有疯子,才是最不受那些封建礼教束缚的人,因为他的疯,使他摆脱了封建礼教的对心灵的摧残和压迫,也只有疯子才有权利拥有纯净的灵魂,希望这社会都是疯子! 而让人印象最为深刻的一篇文章便是家喻户晓的《阿Q正传》,这篇文章之所以这么家喻户晓,是因为他写出了“一个现代我们国人的灵魂”,即表现国民性的弱点。阿Q性格极其复杂,充满矛盾。他质朴而又愚蠢,受尽剥削欺凌而又不敢正视现实,妄自尊大;对权势者有着本能的不满,而又受到封建传统观念和正统思想的严重影响。但作为他的主要性格特征的是他的“精神胜利法”(通称“阿Q精神”),即在接连不断的失效中随时幻想自己是胜利者,用以自宽自解,自欺欺人。这种精神胜利法使阿Q不能正视自己的悲惨地位并沉溺到更为屈辱的奴隶生活中去。

我国当代文学00531答案解析及试题

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试题 课程代码:0053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以“文革”为背景的小说是() A.《陈奂生上城》 B.《鲁鲁》 C.《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D.《哦,香雪》 2.小说《我的第一个上级》的作者所属的流派是() A.山药蛋派 B.现代派 C.新写实派 D.七月派 3.属于王蒙创作的小说是() A.《静静的产院》 B.《长恨歌》 C.《活动变人形》 D.《没有纽扣的红衬衫》 4.最具民族化特色的小说是() A.《红旗谱》B.《透明的红萝卜》 C.《女房东》D.《将军族》 5.《百合花》的故事发生于() A.1942年的中秋B.1946年的中秋 C.1950年的中秋D.1958年的中秋

6.下列作品与“文革”没有相关性的是() A.杨绛的《下放记别》B.绿原的《重读<圣经>》 C.公刘的《哎,大森林》 D.曾卓的《有赠》 7.下列意象没有在诗歌《中国,我的钥匙丢了》中出现的是()A.三叶草B.海浪 C.书橱D.抽屉 8.秦牧的散文《社稷坛抒情》的写作时间是() A.1948年B.1956年 C.1978年D.1985年 9.属于台湾作家写作的散文是() A.《听听那冷雨》 B.《法门寺》 C.《黄鹂—病期琐事》D.《巩乃斯的马》 10.下列散文内容不具有追悼意味的是() A.《记波外翁》B.《怀念萧珊》 C.《太阳下的风景—从文与我》 D.《熊十力二三事》 11.创作于1980年之后的诗歌是() A.穆旦的《冬》B.舒婷的《双桅船》 C.艾青的《慕尼黑》D.海子的《麦地》 12.属于杂文的是() A.邵燕祥的《和尚之喻》 B.贾平凹的《秦腔》

中国当代文学总结

一、名词解释 1、伤痕文学产生于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开山之作为刘心武的《班主任》,因卢新华的短篇小说《伤痕》而得名,主题主要于展示“文革”给人民大众带来的精神与肉体创伤的主要作品有中短篇小说:王亚平《神圣的使命》、丛维熙《大墙下的红玉兰》、宗璞《我是谁》。张贤亮《邢老汉与狗的故事》;长篇小说:莫应丰的《将军吟》、古华的《芙蓉镇》、周克芹《许茂和他的女儿们》等。 2、先锋小说中国文坛80年代中后期出现的,在创作思想和形式技巧上都呈现出强烈的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气息的小说创作流派。主要代表作家有马原、残雪、苏童、格非、余华、叶兆言、洪峰等人。具有两大鲜明特点:(1)话语的叛逆性,即对权威叙事的颠覆与反抗。(2)形式的前卫性,即大胆尝试最新的文体试验。 3、反思文学主要指1979至80年代初出现的对解放后几十年曲折历史和人的现实处境等进行反思的小说。代表性作家作品有高晓声的《李顺大造屋》、张贤亮的《绿化树》、王蒙的《蝴蝶》等;与伤痕小说内容上有交叉,是伤痕小说的深化。但存在偏重于政治反思,文化反思不够等缺陷。 4、朦胧诗崛起于70年代末期、80年代初期,是新时期初期出现的现代诗潮,其名来源于一篇诗评《令人气闷的“朦胧”》,诗歌在主题或内容上有哲理的思考,又追求意象的象征性和意蕴的不确定性,具有浓厚的现代主义色彩。代表诗人有:北岛、顾城、舒婷、杨炼、江河等人。 5、新写实小说指80年代后期开始出现、书写普通人的生存状态或生存本相、在价值取向、叙事风格与审美趣味方面有别于传统现实主义特别是“革命”现实主义小说的写实主义小说。代表作家有池莉、方方、刘恒、刘震云等。 6、寻根文学产生于80年代中期,对民族文化或传统文化与地方文化进行反思、审视与批判的小说,其目的主要在于发掘民族文化传统的活用资源,重铸民魂或民族精神,同时在全球化语境下参预中国文学与世界文学的对话。所谓寻根,就是寻求民族文化之根。代表作家有贾平凹、韩少功、阿城等。其特点是:一是超越政治视角,走向文化视角。二是追寻民族文化之根,参预与世界文学的对话。 7、女性主义小说:指80年代中期以后出现的我国女性作家描写女性独特的社会、情感经历、带有鲜明女性性别特征的小说。对女性的自我认同与男权话语的抗拒是其中心价值取向。代表作家有林白、陈染、张洁等。 8、归来诗人:粉碎“四人帮”以后,一批在新中国诗坛上一度被冤屈而消失了的诗人重返诗坛,唱起了“归来”的歌,他们被称为“归来诗人”,其名得之于艾青诗集《归来的歌》。 9、新生代诗歌80年代中期,一批更年轻的诗人张扬生命意识,崇尚非崇高、非优美的美学原则,强调语言之于诗的根本性地位,追求能够呈现生命与生存的、自然本色的、非意象化的直接性语言。代表诗人有韩东《有关大雁塔》等 10、知青小说指描写知青生活的小说作品。或描写知青生活的苦难,揭露文革非常历史岁月的黑暗,凭吊流逝的青春岁月;或表达“青春无悔”的理想情怀等等。代表作家有梁晓声、韩少功、张承志、史铁生等,代表作品有《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等。 11、新历史小说指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作家以自己的历史观念和话语方式对某些历史事件和历史叙事的重新陈说或再度书写,其目的在于改写、解构被既往话语赋予特定价值和意义的历史叙事。如叶兆言的“夜泊秦淮”系列、莫言的《红高粱》、苏童《1934年的逃亡》等 12、台湾乡土文学 70年代台湾民族意识大觉悟,促使了社会、文化、文学的民族和乡土回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词解释

1当代文学:指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至今尚在延续的半个多世纪的文学,属于我国的断代文学史之一。中国当代文学既是中国古代文学和现代文学的发展延续,同时,它又是一个只有起点而没有终点的开放性的体系,是一个在新的时代条件下不断变革发展的全新的文学历程。 2十七年的文学:(1949-1966)实用主义和狂热政治激情的结合,英雄主义情绪高度发扬,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的普遍存在,以及民族主义热情占支配的情绪。 3文革“十年”文学:(1966-1976):万马齐喑,百花凋零。沦为政治斗争工具的主流文学;传递弥足珍贵文学声音的非主流文学(地下文学)。 4新时期文学:(1976- ) 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1977年8月十一大宣布“文革”以粉碎四人帮结束,并把文革之后的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成为“新时期”。文学界虽将文革之后的文学成为“新时期文学”。事实上,直到1978年5月1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发表,才是新时期的真正到来。当代文学中最富有探索性的阶段。“五四”文学精神回归。文学充满了生机勃勃的创新精神,但文学的浮躁也不可忽视。 5复调:巴赫金在分析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时,提出“复调小说”的理论。他认为,陀氏创作的是一种“多声部性”的小说,是“有着众多的各自独立而不融合的声音和意识,由具有充分价值的不同声音组成的真正的复调”。“恰恰是在不同声音、不同意识相互交往的联接点上,思想才得以产生并开始生活”,所以“思想就其本质上来讲是对话的”。 6显性文学:即公开发表,进入了“印刷传媒”,处在流通地位,可以“正当”地、“合法”地拥有读者的作品。 7潜在写作:潜在写作:指17年和文革期间,许多被剥夺了正常写作权利的作家们的创作,包括他们当时不能发表的作品和本无发表预期的日记、书信等。如丰子恺的《缘缘堂续笔》,食指的诗,沈从文的家书等。“潜在写作”的相对概念是公开发表的文学作品,两者一起构成了时代文学的整体。 8反讽:是个中外现代小说中常见的—种叙述方式和美学效果。反讽简单讲就是说反话或反语,目的是造成幽默、讽刺或嘲弄效果。 9元小说:小说家在小说中提示和交代他是怎样在叙事、怎样在虚构,这被称为叙事的自我指涉,有自指性。在此,作者强制将读者带离想象,强制读者意识到叙事的虚构性和想像性。许多现代小说中都有这种叙事的自我指涉,或者也被称为元叙述,如博尔赫斯、卡尔维诺等人的小说。大量存在这种自我指涉的小说,理论家们就称它为元小说,或超小说、自反式小说等等 五六十年代 1第一次文代会: 1949年7月2日至19日,在北京召开了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第一次代表大会,出席代表824人,开幕式上,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先后讲话;最后,大会通过了《宣言》,确定了文艺为人民服务并首先是为工农兵服务的总方向,成立了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选举郭沫若为主席,茅盾、周扬为副主席,会后又成立了全国文联下属的各个协会;这个大会揭开了中国文学艺术发展史新的一页,是中国当代文学的伟大开端。 2、百花文学: 1956年和1957年上半年,文学思想和创作出现了一些重要的变革。这在当时的“社会主义阵营”中,是带有普遍性的现象。在中国,毛泽东在1956年5月提出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口号,给潜在于各个领域的强大的变革要求以推动和支持。 3、纪要:1966年2月,江青得到林彪的支持,并以林彪的名义在上海召开了“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会后形成了由江青、张春桥、陈伯达定稿,并由毛泽东审阅修改的《林彪同志委托江青同志召开的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纪要》。《纪要》共分十条内容,包括文艺黑线专政论、破除对中外古典文学的迷信、文艺上反对外国修正主义并点名批判了一批文艺作品。纪要以中央文件的形式下发全党,给以后的文艺界造成极大的祸害。1979年5月,中共中央批转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关于建议撤销1966年2月部队文艺工作

当代文学史1

名词解释 7. 朦胧诗:作为一个独特的诗学概念,指的是以舒婷、顾城、江河、杨炼等为代表的一批在“文革”中成长起来的青年诗人创作的诗歌。其特征是:以内在精神世界为主要表现对象,采用整体形象象征、逐步意象感发的艺术策略和文法来隐示情思,从而使诗歌文本处在表现自己和隐藏自己之间,呈现为诗境模糊朦胧、主题多义莫明的特征。 特点:一、是对个体生存意义和价值的肯定;二、是面向世界的眼光和胸襟;三、是探索新的艺术表达手法(以象征手法为中心的诗歌艺术——象征、视角变幻、变形、表现感觉及潜意识、通感、虚实结合;跳跃性情绪节奏及多层次空间结构;建筑上自由化的新尝试;韵律、节奏(口语化)、标点的新处理) 代表人物:食指名作《相信未来》、《海洋三部曲》、《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诗集《相信未来》、《食指、黑大春现代抒情诗合集》、《诗探索金库?食指卷》、《食指的诗》、北岛《回答》、顾城《一代人》、舒婷《致橡树》、江河《纪念碑》 朦胧诗引起的论争: 公刘《新的课题——从顾城同志的几首诗谈起》(1979年10月《星星》复刊号) 谢冕《在新的崛起面前》(《光明日报》1980年5月7日) 孙绍振《新的美学原则在崛起》(《诗刊》1983年第3期) 8.第三代诗人不是属于某一个诗群的流派而是指前朦胧诗人之后出现的一大批诗人,又称“新生代”,以1986年10月的“中国现代诗群体大展”为结体标志。这批诗人是在82年以后与朦胧诗人脱离时逐步形成的;他们在方式方法上是受其前朦胧诗人的严重影响而又更多地借鉴了欧美的后现代主义,反英雄反崇高及平民化是创作的主要特征之一 代表诗人:韩东《有关大雁塔》于坚诗集《诗六十首》、《对一只乌鸦的命名》、《于坚的诗》9.伤痕小说:“文革”结束后兴起的一股文学潮流,肇始于刘心武的《班主任》,得名于卢新华的《伤痕》。其内容是揭露“文革”给人民造成的伤害,尤其是给青少年造成的精神内伤;带有感伤的、悲剧性的情感基调。代表作还有张洁的《从森林里来的孩子》、王蒙的《最宝贵的》、王亚平的《神圣的使命》等。 10.反思小说:沿着伤痕小说的批判思路,由近及远、由表及里地追溯极左思潮在文革之前的脉络,探究革命为什么会出现曲折,十年动乱为什么会产生,从政治、经济、文化和人的精神等方面寻找文革历史的答案。它是伤痕文学的自然延伸,也是对历史浩劫的更深层次的思考。如古华的《芙蓉镇》,张贤亮的《灵与肉》,张一弓《犯人李铜钟的故事》。 11.改革文学:70年代末80年代初兴起的一股文学潮流,以《乔厂长上任记》开先河。从总体上看,改革文学侧重反映的是新旧体制转换时期的社会矛盾,记录了改革的艰难及其导致的“人”的观念、人与人关系包括伦理关系和道德观念的变化;在创作方法上以现实主义为主,注重人物形象特别是改革者形象的塑造。 代表作还有蒋子龙的《乔厂长上任记》,张洁《沉重的翅膀》,高晓声的“陈奂生系列”,贾平凹的《鸡窝洼人家》。 12.西方现代派文学的概念:现代派文学是19世纪80年代出现的、20世纪20年代至70年代在欧美繁荣的、遍及全球的众多文学流派的总称。它包括表现主义、意识流小说、荒诞派戏剧、魔幻现实主义等流派。主要作家作品:刘索拉《你别无选择》、徐星《无主题变奏》 13.先锋小说是指吸纳了西方现代主义(包括后现代主义)的观念和技巧,通过新的价值取向与传统伦理道德观念发生决裂,反映中国现代生活中的情感享受、物质追求和底层人们生活的合理性小说。先锋小说更趋向于人本主义的描写,追求人格平等。代表作家作品: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欣赏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欣赏》论文 读《明朝那些事儿》的一些感悟 我是在高三时找到这本书的,当时的历史老师向我们强烈的推荐。说这是当代除了黄仁宇以外写历史方面的一本最通俗易懂的历史书。所以我打开了她,但是从一开头我就被她吸引了。因为她有一个很好的开头。她从一份档案开始的而且是明帝国的开国者朱元璋的档案,以幽默风趣的笔法向我们展现了朱元璋的一份人事档案。同时也让我了解了明代的许多的历史知识,让我对明代有了一个更为全面的看法。这个看法也彻底的改变了我对明代的许多认识。作为一本书,能做到这一点那不用多说这是一本可以流传下去的书,也是一本好书。 当下网上的文学也很多,有写得好的当然也有写得不是很好的,可谓是良莠不齐。在这当中这一本书无疑是其中最让人眼前一亮的作品,当然对于我来说最重要的是她可以让我学到许多的历史知识。这也是她不同于其它的小说,首先她是一本历史书其次她才是一本小说。当然你要说她是一本历史小说这也和她的内容并不矛盾。作者写她的的目的就是为了人们可以把她当成小说

看,这与作者的最初目是一至的。 由于小时候受香港的电影的影响,在我心中明代一直是一个比清代还黑暗还软弱的朝代。特别是当时的《新龙门客栈》让我对明代的黑暗有了更为形象的认识。再后来看了李连杰的《东方不败》更进一步加深了我对明代的一些负面的认识。在我心中明代的人从上到下就没有一个正常的或者说正直的人,他们不是贪官就是和那些宦官同流合污的人。所以在我心目中明代的灭亡是罪有应得的,可以这么说在我心中明代的人从皇帝到小吏都是坏得透胆了的人。用一句通俗的话来说就是这一帮人中没有一个的好人。在我心中明代的人民是一直生活在水深火热中,过得比解放前的人还不如。这种思想一直伴随着我进如到了高中,而这一切我们公共的历史书也没有对明代有一个好的看法。因此在我心中明代除了宦官还是宦官。 但是当年明月对我这种看法来了一个彻底的颠覆,他让我重新的认识了明代。同时也让我更加进一步的了解了明代。他让我认识到了这个朝代的伟大也让我认识到了这个朝代的许多的不足。他让我了解了一个比我想像中更为精彩的明代,也让我知道了明代的强大。近三百年的历史也让我了解了作为一个人在历史中是多么的渺小,也是多么的无力。大明这三百年可以说是有血有肉精彩不断,从朱元璋的白手起家到南明朱由榔逃亡缅甸。这当中有开国初期的意气风发,也有日落西山的末路逃亡。许多的人物在这当中成就了历史也成就了他自己,但是这一切都被当作了历

中国当代文学史

◆表示老师说的重点 1、当代文学含义:指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文学 2、中国当代文学的分期:1、十七年文学(1949~1966)当代文学一体化逐步形成 2、文革文学(1966~1976)文学一体化达到顶峰 3、新时期文学(1976~)80年代文学 逐步解体,走向开放90年代文学 4、文学思潮 ◆5、中国当代文学史开端:第一次文代会(1949年7月2日—19日,北平) (1)三个主要报告:A郭沫若《为建设新中国的人民文艺而奋斗》 B周扬关于解放区文艺运动的报告《新的人民的文艺》是把解放区文学当作新中国文学的楷模和雏形来论述的。 C茅盾关于国统区文艺情况的报告《在反动派压迫下斗争和发展的革命文艺》从反面为解放区文学做了铺垫。 (2)会议确定毛泽东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为新中国文艺工作的总方针,毛泽东文艺思想成为纲领性的指导思想。 (3)新体制的组织建设:(1)建立了文联、作协等各种社团(2)创办《文艺报》(全国文联)、《人民文学》(作协) (4)文代会的意义:“当代文学”的起点。 6、建国后三大规模的文艺运动和文艺思想斗争 (一).对电影《武训传》的批判(1950-1951) (二)、对俞平伯《红楼梦》研究的批判运动(1954-1955) (三)、对胡风文艺思想的批判运动与胡风集团冤案(1955年开始) ◆7、文艺界短暂春天:百花文学含义毛泽东在1956年提出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口号。 ◆“干预生活”的作品,(1)加强了对现实政治的“干预性”,王蒙《组织部新来的年青人》、刘宾雁 《在桥梁的工地上》、《本报内部消息》,耿周《爬在旗杆上的人》,李国文《改选》 (2).创作题材突破了不能描写爱情等禁区,宗璞《红豆》、陆文夫《小巷深处》; (3)讽刺和象征的诗歌形式体现了同样的现实战斗精神:流沙河《草木篇》 11、十七年诗歌(主题) 主要特点:(一)颂歌、战歌成为诗歌的主导潮流 (二)诗歌的抒情主人公形象发生了根本性变异 主要诗人:郭小川、贺敬之、闻捷 12、郭小川: (1)主要作品:①政治抒情诗:《向困难进军》、《投入火热的斗争》、《致青年公民》(组诗) ②长篇叙事诗:《将军三部曲》、“爱情三部曲”、《白雪的赞歌》、《深深的山谷》、《严厉的爱》、《一个和八个》(回避战争的直接描写,着力写主人公的心理和内心活动) 13、贺敬之:诗歌《雷锋之歌》、《中国的十月》、《八一之歌》,《回延安》、《放声歌唱》等 18、十七年小说的两大题材(注意作者和作品,会有选择题)

当代文学名词解释

新民歌运动,1958,是本时期出现的较为复杂的文艺现象,这场运动始于群众自发,但后来转化成为有组织、有领导的“全民运动”。实际上配合与反映了当时忽略客观现实规律的“共产风”和“浮夸风”,绝大多数作品粗制滥造,没有艺术感。在民歌运动的同时,理论上开始了长达两年的关于新诗发展道路的讨论,毛泽东提出:“在民歌和古典诗歌的基础上发展新诗”作为前提和结论,提出要“开一代诗风”。 政治抒情诗:提出于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 1、重大的政治命题,强烈的时代精神。要求诗人服膺政治斗争的需要,诗歌的主题通常是普遍的政治主题,诗歌的抒情主人公是阶级、人民的代言人“大我”。贺敬之《骑在时代的马背上放身歌唱》; 2.高昂的格调和战斗的主旋律。重视能直接产生情感效应的节奏和音韵,使作品适合朗读,强调其斗争性和宣传鼓动。严阵《竹矛》、郭沫若《十年颂歌》; 3.热情奔放的语言。(重视情感效应。) 生活抒情诗:20世纪50年代初对当代诗坛产生广泛影响的具有写实主义的诗体。主要追求如何对生活场景与事件的具体描摹上,表现新的生活风貌和诗人的精神境界。他们的抒情诗中增加了“写实”的叙事因素,往往带有单纯的情节。以闻捷、李瑛、李季为代表,如闻捷的《天山牧歌》,反映新疆哈萨克、维吾尔、蒙古民族解放后的新生活面貌的激情赞歌。 长篇叙事诗:20世纪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诗坛从颂歌到战歌的变化使得抒情诗便显得领域日渐狭隘,逐渐形成了一种难以突破的模式。在解放区叙事诗创作成功的一批诗人的“史诗情节”将他们重新带入叙事诗创作。希望告别浮躁,写出内涵深广的诗歌。这些长篇叙事诗大多从不同侧面描绘了中国近半个世纪历史的风云变幻,塑造了不少具有史诗性特征的英雄形象。产生较大影响的有李季《杨高传》,闻捷《复仇的火焰》,郭小川《将军三部曲》 新散曲体:句式多采用轻捷明快的短句,体式上融合民歌和自由体的形式,以参差的长短句配合整齐中寓有变化的韵律,从而节奏明快、音律优美、活泼而和谐的诗体形式。 抒情性散文,也有称艺术性散文、美文。是一种注重抒情、突出作品艺术审美功能,追求诗意的散文。抒情性散文在中国古典文学中有深厚的传统,现代文学也有不少抒情散文大家,杨牧、秦牧、刘白羽三大散文家。 “杨朔模式”,即(见景——入境——抒情——升华——点题),不足在于表现宏大的政治主题,不可避免的被时代所限,而又因为刻意追求“诗意”,显得做作,遮蔽了生活的真实。“开头设悬念,卒章显志”的结构,遭人诟病,有人评价“杨朔模式”为“散文新八股”。 叙事散文是一种侧重于写人记事的散文,同抒情散文相比,1949—1962年的叙事散文创作数量相对较少。吴伯萧《北极星》曹靖华《望断南飞雁》菡子《乡村集》等比较有影响。叙事性散文主要是着重会议革命历史中的人和事。 “三家村”的杂文 60年代初政策调整的时期,邓拓、吴晗、廖沫沙以吴南星的笔名在北京《前线》杂志上开辟了“三家村札记”专栏,合写《三家村札记》,“三家村”因此得名。 作者都是敢于坚持真理、勇于针砭时弊的人,他们取材丰富,主题鲜明,感情炽烈、暴露“大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钱理群 版)现当代文学文学考研笔记-最 全名词解释-作家、代表作品分 析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笔记 第一个十年(1917——1927) 文学革命——文学背景:诗界革命,小说界革命,政治小说风潮,林译小说。 发生标志:1917年1月,胡适在《新青年》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提出八事 须言之有物,不模仿古人 须讲求文法,不作无病之呻吟 务去滥调套语,不用典 不讲对仗,不避俗字俗语 评价:1.是在对中西文学深入研究的基础上的深入认识,对文学发展规律的总结,符合世界文学发展的趋势。2.以形式为重点,强调文学内容与形式的双重改革。 陈独秀发表措辞强烈的《文学革命论》,坚定文学革命的立场。 提出三大主义作为文学革命的征战目标: 曰推到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 曰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 曰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 1922年与学衡派的论辩。 学衡派:1922年9月,南京创刊《学横》。梅光迪,胡先骕,吴宓。文化保守主义者,受保守和清教色彩的新人文主义影响。相信靠伦理道德凝聚中国。宗旨:“昌明国粹,融化新知”。学术文化的进步依赖少数精英分子,反对的社会变革,站到时代主潮的对立面去了。稳健的文化抉择。基本点是否定文化与文化转型的突变形式,否定革命的逻辑的。鲁迅《估学横》,批驳。 文学革命实绩:1。白话文的推广。 2.外国文学思潮的涌入与新文学社团的风气,思想大解放局面。

3.文学理论建设取得初步的成果。 意义:文学观念:否定传统文学思想,表现人生,倾向于反映人生,时代的积极文学思想。 文学内容:现代民主主义,人道主义思想,觉醒的时代精神。 语言和形式:摈除文言文和传统文学格式,用白话写作,吸收运用外 国多样化的文学样式,表现现代生活,接近人民大众, 世界文学发展的联结,民族特色,崭新的现代文学语言 和文学形式。 新文学社团的建立,标示:新文学运动从少数先驱者破坏旧文学,转为大批 文学生力军建设新文学。 文学研究会:1921年1月,北京。周作人,郑振铎,(矛盾)沈雁冰,王统 照,(叶圣陶)叶绍钧等12人。 会刊:《小说月报》。 文学研究会丛书。 宗旨: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 注重文学的社会功利性,被看做“为人生而艺术”的一派,现实主义的一派。以人生和社会问题为题材,倾向于19世纪俄国和欧洲的现实主 义。 创造社:1921年6月。日本东京。郭沫若,张资平,郁达夫,田汉等。 《创造》《创造周刊》《创造日》《创造月刊》《洪水》 倾向于欧洲启蒙主义和浪漫主义文学思潮。 初期主张:为艺术而艺术,忠实表现作者“内心的要求”,强调创作的“直觉”与“灵感”,文学美感,注重文学表现“时代的革 命”,侧重自我表现,浓重的抒情色彩。 初期创作:郭沫若《女神》,郁达夫小说,田汉戏剧。 以1925年五卅为界 后期:“表同情于无产阶级”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赏析

2 015 /2 016 学年第1 学期 课程名称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 赏析 课程题目《边城》赏析 课程代码32000230 姓名Anjiri Simon 学号1312030193 Nandwa 日期地点三教114 成绩教师徐晓力

摘要:每个国家有都自己的特色。我刚来中国(这美丽土地)的时候我对中国的历史,文化,语言,文学,法学等等非常好奇。我想通过学中文去了解中国。在中国这三年多,我学会了中文,学过中国法学概念,通过电影,电视剧和一些电视节目了解了中国历史和战争时机的故事,跟中国朋友交流过程中了解了中国基本文化,但从来没有接触中国文学。这个学期我终于有了机会选择了这一门课,通过这门课我学会了很多,了解了很多中国作家如沈从文,鲁迅,李白等作家还有他们的精彩作品。我看过鲁迅的狂人日记,阿Q正传,沈从文的边城,蒲钰的脑袋开花这些作品,那么今天想通过这篇作文来简单介绍沈从文的边城里面的故事情节和重要人物形象。 边城 作家介绍 沈从文(1902--1988),是湖南凤凰人,汉族,现代著名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京派小说代表人物,笔名休芸芸、甲辰、上官碧、璇若等。他1927年参加“新月社”,曾任西南联大、北京大学教授。作品着力描绘不受“近代文明”玷污的原始古朴的人性,在古老的生活节奏与情调中塑造一系列不带社会阶级烙印的自然化的人,讴歌一种自在自得的人生。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他的一系列以湘西为背景的小说,短篇小说《丈夫》、《贵生》、《三三》;长篇小说《边城》、《长河》是其中的代表作。 情节 在湘西风光秀丽、人情质朴的边远小城,生活着靠摆渡为生的祖孙二人。外公年逾七十,仍很健壮,孙女翠翠十五岁,情窦初开。他们热情助人,纯朴善良。 两年前在端午节赛龙舟的盛会上,翠翠邂逅当地船总的二少爷傩送,从此种下情苗。傩送的哥哥天保喜欢美丽清纯的翠翠,托人求亲,而地方上的王团总也看上傩送,情愿以碾坊做陪嫁把女儿嫁给傩送。傩送不要,想娶翠翠为妻,宁愿做个摆渡人。于是兄弟俩相约唱歌求婚,让翠翠选择。天保知道翠翠喜欢傩送,为了成全弟弟,外出闯滩,遇意外而死。傩送觉得对哥哥的死有责任,抛下翠翠出走他乡。外公因翠翠的婚事操心担忧,在风雨之夜去世。留下翠翠孤独地守着渡船,痴心等着傩送归来。“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

新当代文学1

中国现当代文学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鲁迅创作的第一篇白话小说是。 2、中国现代文学的开端是以胡适发表《》为标志的。 3、《月牙儿》是的代表作之一。 4、茅盾所开创的新的文学范式被称为。 5、鲁迅在南京求学期间,通过严复翻译的《天演论》初步接触了思想。 6、文学史上一般将1949-1966年的文学称为。 7、1921年,郁达夫与郭沫若、成仿吾、张资平等人在东京发起成立。 8、老舍1932年创作的寓言体文化讽刺小说是《》。 9、“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是茅盾对的小 说《》的评价。 10、《异秉》的作者是。 11、老通宝出自的小说《》。 12、《沉香屑第一炉香》的作者是。 13、曾树生是的小说《》中的人物。 14、白先勇创作的同性恋题材的长篇小说是《》。 15、《写在人生边上》的作者是。 16、福贵出自余华小说《》。 17、王安忆获第五届茅盾文学奖的作品是《》。 二、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将其选出并把它的标号填在括号内。每题2分,共10分) 1.《铸剑》出自鲁迅的小说集 [ ] A.《呐喊》 B.《彷徨》 C.《故事新编》 D.《朝花夕拾》2.沈从文的《八骏图》是一篇 [ ] A.乡土风情小说 B.革命+恋爱小说 C.都市讽刺小说 D.诗化抒情

小说 3. 巴金早年信奉 [ ] A.进化论思想 B. 无政府主义思想 C. 泛神论思想 D. 社会主义思 想 4、曾文清出自曹禺剧作 [ ] A.《雷雨》 B.《日出》 C.《原野》 D.《北京人》 5、汪曾祺的代表作是 [ ] A. 《烟壶》 B.《竹林的故事》 C.《受戒》 D. 《满月儿》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沉沦》的艺术特点。 2、以《家》为例,谈谈巴金早期小说的特点与不足。 3、为什么说张爱玲的《金锁记》是新与旧、古典与现代的结合? 四、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 1、如何认识鲁迅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2、《围城》主题之我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