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干化学法测定血氨的临床意义

干化学法测定血氨的临床意义

干化学法测定血氨的临床意义
干化学法测定血氨的临床意义

干化学法测定血氨的临床意义

人体内血氨含量极微,体内氨是蛋白质代谢过程中通过氨基酸脱氨基形成,大部分在肝脏内通过鸟氨酸循环合成尿素。血液中氨的来源主要为肠道中细菌分解尿素和由氨基酸脱氨所生成。此外,组织细胞中有多种脱氨酶,能使蛋白质、核苷酸脱氨而生成氨。在正常情况下,氨的主要去路是在肝脏通过鸟氨酸循环合成尿素。此外,脑和肾脏等器官的氨与谷氨酸作用生成谷氨酰胺后被运输到肝脏,在肝脏转变成尿素或其它含氮化合物后由肾脏排出体外,或形成铵盐随尿排出。是蛋白最终代谢产物。

一、血氨特性

氨对人体有毒,能影响神经细胞的新陈代谢。对人体的中枢神经有潜在的毒副作用,血氨的来源增加和去路减少,都会引起血氨增高。血氨测定对肝性脑病,肝硬化末期肝昏迷,肝衰竭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对急性/亚急性肝坏死和雷氏综合症[1]。高血氨症在饮食蛋白过多摄入时也有发现。

二、影响血氨的因素

1、吸烟者是血氨假阳性增高的主要原因,采血前一天午夜后禁止吸烟,严重者采血前应淋浴。

2、实验室周围环境,空气是氨标本污染的主要原因必须通过化学处理。

3、血氨测定应用血浆[2],不能血清做标本。血液在凝固过程中会产生氨,抗凝剂可用非铵盐的肝素,EDTA和草酸盐三(Li,K,Na)、不能用肝素胺,氟化物。

4、采集标本后15分钟内测定,滞留15分钟就可引起血氨增高,最多30min内检测完成。显著溶血不能用来测定。

5、如超出测定系统线性范围,可用去氨水稀释血浆后重新测定。

三、标本采集

血氨测定的准确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标本的留取收。

1、应用加抗凝剂的密封负压管采集。防止环境中的氨污染标本

2、低温离心5min,取血浆迅速测定,30min内检测完成。

3、如不能立即测定,2~4℃可保留2h,-20℃可稳定24h。

4、红细胞氨浓度是血浆的2.8倍,故标本应禁止溶血,溶血可使红细胞内的氨进入血浆。红细胞和血小板中的γ-谷氨酰基转移酶(γ-GT)、谷丙转氨酶(ALT),可引起血氨的浓度的自然增加,在0、20、37℃时,氨平均增加的比率分别是3.9±0.23、5.2±0.23、

25.2±0.59umol/L/h,在肝病时γ-GT和的ALT活性比正常人的增加很多,γ-GT是血氨测定引起标本氨浓度增加的一个主要因素。为了降低血标本在放置中氨的增加,测定出标本中真实的氨含量,可在血标本中加入γ-GT抑制剂,如6-二氨基-5氧-L-己氨酸(6-diazo-5-oxo-L-norleucin)或硼砂加丝氨酸等。

四、血氨的测定方法

1、原理:血氨测定干片(比色法)方法通过生化系统上使用血氨测定干片和血氨与脑脊液蛋白复合物校准品来完成。血氨测定干片为途覆在聚酯基材上的多层分析成分。将一滴患者样本滴在干片上,并通过扩散层均匀地分布到下面的试剂层。水和非蛋白组分扩通过,散到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检测的临床意义1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检测的临床意义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是人体内含硫氨基酸的一个重要的代谢中间产物,可能是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疾病发病的一个独立危险因子。Hcy水平升高被认为是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独立的渐进性致病因素,血浆中同型半胱氨酸含量与遗传因素、营养因素、雌激素水平、年龄因素等有关, 同型半胱氨酸又称为高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Hcy的正常参考值随测定方法和种族人群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一般正常空腹血浆总Hcy水平为5~15μmol/L。研究表明:Hcy每升高5umol/L脑卒中风险升高59%,缺血性心脏病风险升高32%;Hcy每降低5umol/L脑卒中风险降低24%,缺血性心脏病风险降低16%.Hcy水平与心血管事件风险呈正相关。引起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升高的主要原因有遗传和环境营养两种因素: 遗传因素主要是一种命名为N5甲基四氢叶酸转甲基酶及胱硫醚-β-合成酶的基因发生突变,引起酶的活性降低,从而导致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现在已经证明N5甲基四氢叶酸转甲基酶的缺陷,在体内叶酸缺乏的情况下,可以引起同型半胱氨酸浓度的明显升高。由遗传缺陷引起的胱硫醚-β-

合成酶的活性降低,可导致血浆中同型半胱氨酸的浓度超过正常值的十倍左右。 环境营养因素指代谢辅助因子如叶酸、维生素B6、B12缺乏,这些因子在同型半胱氨酸代谢反应中为必需因子,均可导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发生。中国人的饮食习惯吃煮熟的食物(叶酸主要存在于蔬菜、肉类、动物肝脏等),食物在煮熟的过程中90%以上的叶酸被破坏,导致中国人普遍的叶酸缺乏,许多研究已经证实冠心病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升高以及血清叶酸、维生素B6、B12水平下降. 为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我们建议40岁以上人群都应该定期检测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含量。对于高Hcy人群还要注意一定的饮食结构。

尿常规干化学过筛实验试纸条法具体版

尿液化学检验采用试条法已逐步发展为现在的多联试条,根据现有水平仍然是一种筛选检查,操作应有质控,凡是异常的检出项目均应进行手工的确认试验,以免影响临床诊断和治疗。尿液中各种检测项目的试条反应原理因各厂家的试剂组成、敏感性、判定时间、色泽改变等的不同而略有差异。现将主要的几种检测项目上的反应基本原理和特异性分述如下。 (一)pH值试验 [原理] 用变化范围较大的pH指示剂制成复合pH试纸,如溴麝香草酚蓝及甲基红,pH值指示范围为4.8~8.5。 [特异性] 本试验一般无干扰,但细菌繁殖尿样可影响pH值。 [临床意义] 正常尿液呈酸性,若尿液呈碱性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有能分解尿素的细菌所致的泌尿系统感染存在。 2.代谢性或呼吸性碱中毒;肾小管性酸中毒。 (二)蛋白试验 [原理] 利用指示剂的蛋白误差原理。试条浸有四溴酚蓝或四氯酚四溴磺酞及酸性缓冲液。当蛋白浓度由低至高时,显色由黄绿色经绿变至蓝;蛋白阴性时,试垫呈原有黄色。 [特异性] 试垫只对白蛋白有相应的反应,检出白蛋白150~300mg/L(±),300mg/L(+),1000mg/L(2+),3000mg/L(3+)。对于球蛋白、本周氏蛋白及其他尿蛋白不发生或仅轻度反应,故反应阴性并非一定不含蛋白。 强碱性尿(pH值>9),尿容器有季胺盐、氯已定等污染,操作时试条浸尿时间过长或某种药物治疗时可出现假阳性反应。 [临床意义] 分为功能性、体位性及病理性蛋白尿,后者见于各种肾炎、肾病综合征及高血压发生肾动脉硬化,许多药物可使尿蛋白阳性(如阿司匹林、青霉素、庆大霉素、磺胺类等)。 尿蛋白定量,见尿蛋白质的测定。 (三)葡萄糖试验 [原理] 利用葡萄糖氧化酶及过氧化物酶偶联原理,对葡萄糖有特异性。尿葡萄糖阳性时显色由黄、橘黄至棕色。 [特异性] 检出敏感度为葡萄糖4~7mmol/L。引起假阴性的因素有大量维生素C、高比重碱性尿;引起假阳性的因素有漂白粉、次亚氯酸等强氧化剂。本试条不受乳糖、半乳糖或果糖的影响。 [临床意义] 尿糖阳性分为暂时性和病理性。暂时性见于应激反应;病理性见于糖尿病、肾性糖尿病、继发性高血糖性糖尿病(胰腺疾病、肝脏疾病、甲亢、肥胖症等)。 (四)酮体试验 [原理]

化学发光全套检查项目及临床意义

化学发光全套检查项目及临床意义(附参考数值) IVD第一资讯平台IVD资讯2月13日 整理、来源:体外诊断网 本文整理化学发光临床常见的检测项目、临床意义及参考范围,不足之处敬请指正。 ◆◆一、甲状腺功能◆◆ 1、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ot T3)临床意义: Tot T3是判断甲状腺功能亢进首选指标之一,对甲状腺功能紊乱进行确诊。 增高:Grave 病,大多数是由于甲状腺机能亢进引起(特发性T3型甲亢、新生儿一过性甲亢、亚急性甲状腺炎、TBG、白蛋白增高时、地方性缺碘甲状腺肿、服用外源性T3等)。 降低:原发性甲状腺机能减低(如呆小症、Hashimoto 甲状腺炎、先天性甲状腺形成异常、新生儿甲状腺机能减退症、特发性粘液性水肿等);继

发性甲状腺机能减低(如垂体功能低下、TSH单独缺乏症等);下丘脑功能障碍、重症消耗性疾病;先天性TBG减少症;65岁以上。 参考范围~nmol/L (– ng/mL) 2、总甲状腺素(Tot T4 )临床意义: 增高:甲亢;妊娠、新生儿;服用雌激素和避孕药;高TBG血症;急性肝炎;服用碘时;亚急性甲状腺炎;TSH分泌性肿瘤;甲状腺激素过度使用。 降低:甲减;TSH不应症;甲状腺形成异常;母体抗甲状腺制剂的应用;TBG低下症;某些严重肝病、禁食、高热病、肾病综合症。 参考范围~nmol/L (~ug/dL) 3、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临床意义: 甲亢增高,甲减降低,与病理生理相一致,不受TBG等的影响,故可诊断妊娠性甲亢,并是诊断甲亢的最佳指标。 参考范围~pmol/L (~pg/mL) 4、游离甲状腺素(FRT4)临床意义: 甲亢、T4中毒症、恶性肿瘤等增高,甲减降低,与病理生理相一致,不受TBG等影响,是诊断甲减的最佳指标。 参考范围~pmol/L (~pg/mL) 5、促甲状腺素(超敏)(hTSH)临床意义:

生化全套检查项目及临床意义

生化全套检查项目及临床意义 简介 生化全套检查就是指用生物或化学的方法来对人进行身体检查,生化全套检查容包括:肝功能(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白球比,总胆红素、直接、间接胆红素,转氨酶);血脂(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低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空腹血糖;肾功能(肌酐、尿素氮);尿酸;乳酸脱氢酶;肌酸肌酶等。不同的医院,生化全套检查的项目会有差别,但大致的项目不会相差太大。生化全套检查用途 1、用于常规体检普查 2、疾病的筛查和确证试验 生化全套检查是对身体进行一次全面的检查和对身体情况的一 种了解,有时也可以检查出来潜伏的疾病,如乙肝病毒携带者就需要定期的检查,如肝功能检查,防止病情突然发作,及时进行治疗。 生化全套检查项目 1.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测定 2.血清天门冬氨酰基转移酶测定 3.血清γ--谷氨酰基转移酶测定 4.血清碱性磷酸酶 5.血清白蛋白测定 6.血清白蛋白测定

7.球蛋白 8.A/G 9.血清总胆红素测定 10.血清直接胆红素测定 11.血清间接胆红素测定 12.血清前白蛋白测定 13.ALT/AST 14.血清总胆固醇测定 15.血清甘油三酯测定 16.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测定17.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测定18.血清载脂蛋白A1测定 19.血清载脂蛋白B测定 20.血清载脂蛋白a测定 21.尿素测定 22.肌酐测定 23.尿素测定 24.血清碳酸氢盐测定 25.乳酸脱氢酶测定 26.血清肌酸激酶 27.血清肌酸激酶-MB同功酶活性测定28.血清a羟基丁酸脱氢酶测定

29.钾测定 30.钠测定 31.氯测定 32.钙测定 33.葡萄糖测定 临床意义: 1.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或GPT)测定的临床意义: 升高:常见于急慢性肝炎、药物性肝损害、脂肪肝、肝硬化、心肌梗塞、心肌炎及胆道疾病等。 2.血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或GOT)测定的临床意义: 升高:常见于心肌梗塞发病期、急慢性肝炎、中毒性肝炎、心功能不全、皮肌炎等。 3.血清总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 增高:常见于高度脱水症(如腹泻,呕吐,休克,高热)及多发性骨髓瘤。 降低:常见于恶性肿瘤,重症结核,营养及吸收障碍,肝硬化、肾病综合征,溃疡性结肠炎,烧伤,失血等。 4.血清白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 增高:常见于严重失水导致血浆浓缩,使白蛋白浓度上升。 降低:基本与总蛋白相同,特别是肝脏病,肾脏疾病更为明显。 5.血清碱性磷酸酶(ALP)测定的临床意义:

血氨含量检测试剂盒说明书 可见分光光度法

血氨含量检测试剂盒说明书可见分光光度法 注意:正式测定之前选择2-3个预期差异大的样本做预测定。 货号:BC4380 规格:50T/48S 产品简介: 血氨主要来源是内源性氨和外源性氨。氨在血中保持恒定状态,即血氨的来源和去路保持动态平衡。氨是有毒物质,主要在肝脏行代谢解毒。当肝功能严重损害时,氨不能被解毒。氨在中枢神经系统聚集,从而导致肝性脑病。 本法根据氨的靛酚兰反应原理,通过蛋白沉淀剂将血清(浆)中蛋白沉淀后,利用酚-次氯酸盐直接显色法测定血氨,生成的蓝色靛酚和氨的浓度成正比,在630nm处有特殊吸收峰,据此可由吸光值计算出样品中血氨的含量。 试验中所需的仪器和试剂: 可见分光光度计、台式离心机、水浴锅/恒温培养箱、1mL玻璃比色皿、可调式移液枪、蒸馏水、EP管。产品内容: 提取液一:液体40mL×1瓶,4℃保存; 提取液二:液体40mL×1瓶,4℃保存; 试剂一A液:液体7mL×1瓶,4℃保存; 试剂一B液:液体28mL×1瓶,4℃保存;临用前将A液与B液按照体积比1:4混匀,根据试验所需量现配现用; 试剂二:液体35mL×1瓶,4℃保存; 标准品:液体1mL×1支,100μmol/ml氮标准液。 操作步骤: 一、适用范围 本试剂盒可测各种动物血清(浆)等样本中血氨的含量; 二、测定步骤:

1、分光光度计预热30min以上,调节波长至630nm,蒸馏水调零。 2、标准品的准备:将100μmol/mL的氮标准液用蒸馏水稀释至10、8、6、4、2、1、0.5、0μmol/mL的标 准溶液备用。 3、操作表:(在1.5mL EP管中操作) 试剂名称(μL)空白管测定管标准管 血清(浆)200 标准品稀释液200 蒸馏水200 提取液一500500500 提取液二500500500 充分混匀,3500rpm离心10min,取上清待测 上清液400400400 试剂一400400400 试剂二400400400 充分混匀,37℃水浴20min 取1mL反应液,于1mL玻璃比色皿中测定630nm处吸光值A,分别记为A空白管、A测定管、A标准管。计算ΔA=A测定管-A空白管,ΔA标准=A标准管-A空 白管。 三、血氨含量含量计算 1、标准曲线的绘制: 以各个标准溶液的浓度为x轴,其对应的ΔA标准为y轴,绘制标准曲线,得到标准方程y=kx+b,将ΔA带入方程得到x(μmol/mL) 2、血氨含量的计算: 血氨含量(μmol/mL)=x×V样÷V样=x。 V样:加入的样品体积,0.2mL。 注意事项 1.同一批检测样本需配1-2个空白管。 2.试剂一配置后尽快使用,若发现变色则不能使用。 3.所用器材和取血装置均应无氨;采血后应立即测定,不能立即测定2-8℃可保留2h;样本禁止溶血。

干化学法测定血氨的临床意义

干化学法测定血氨的临床意义 人体内血氨含量极微,体内氨是蛋白质代谢过程中通过氨基酸脱氨基形成,大部分在肝脏内通过鸟氨酸循环合成尿素。血液中氨的来源主要为肠道中细菌分解尿素和由氨基酸脱氨所生成。此外,组织细胞中有多种脱氨酶,能使蛋白质、核苷酸脱氨而生成氨。在正常情况下,氨的主要去路是在肝脏通过鸟氨酸循环合成尿素。此外,脑和肾脏等器官的氨与谷氨酸作用生成谷氨酰胺后被运输到肝脏,在肝脏转变成尿素或其它含氮化合物后由肾脏排出体外,或形成铵盐随尿排出。是蛋白最终代谢产物。 一、血氨特性 氨对人体有毒,能影响神经细胞的新陈代谢。对人体的中枢神经有潜在的毒副作用,血氨的来源增加和去路减少,都会引起血氨增高。血氨测定对肝性脑病,肝硬化末期肝昏迷,肝衰竭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对急性/亚急性肝坏死和雷氏综合症[1]。高血氨症在饮食蛋白过多摄入时也有发现。 二、影响血氨的因素 1、吸烟者是血氨假阳性增高的主要原因,采血前一天午夜后禁止吸烟,严重者采血前应淋浴。 2、实验室周围环境,空气是氨标本污染的主要原因必须通过化学处理。 3、血氨测定应用血浆[2],不能血清做标本。血液在凝固过程中会产生氨,抗凝剂可用非铵盐的肝素,EDTA和草酸盐三(Li,K,Na)、不能用肝素胺,氟化物。 4、采集标本后15分钟内测定,滞留15分钟就可引起血氨增高,最多30min内检测完成。显著溶血不能用来测定。 5、如超出测定系统线性范围,可用去氨水稀释血浆后重新测定。 三、标本采集 血氨测定的准确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标本的留取收。 1、应用加抗凝剂的密封负压管采集。防止环境中的氨污染标本 2、低温离心5min,取血浆迅速测定,30min内检测完成。 3、如不能立即测定,2~4℃可保留2h,-20℃可稳定24h。 4、红细胞氨浓度是血浆的2.8倍,故标本应禁止溶血,溶血可使红细胞内的氨进入血浆。红细胞和血小板中的γ-谷氨酰基转移酶(γ-GT)、谷丙转氨酶(ALT),可引起血氨的浓度的自然增加,在0、20、37℃时,氨平均增加的比率分别是3.9±0.23、5.2±0.23、 25.2±0.59umol/L/h,在肝病时γ-GT和的ALT活性比正常人的增加很多,γ-GT是血氨测定引起标本氨浓度增加的一个主要因素。为了降低血标本在放置中氨的增加,测定出标本中真实的氨含量,可在血标本中加入γ-GT抑制剂,如6-二氨基-5氧-L-己氨酸(6-diazo-5-oxo-L-norleucin)或硼砂加丝氨酸等。 四、血氨的测定方法 1、原理:血氨测定干片(比色法)方法通过生化系统上使用血氨测定干片和血氨与脑脊液蛋白复合物校准品来完成。血氨测定干片为途覆在聚酯基材上的多层分析成分。将一滴患者样本滴在干片上,并通过扩散层均匀地分布到下面的试剂层。水和非蛋白组分扩通过,散到

血液标本放置时间对血氨测定结果的影响

血液标本放置时间对血氨测定结果的影响 【摘要】目的了解肝素锂抗凝血浆标本放置时间对血氨测定结果的影响。方法将20份新鲜肝素锂抗凝血浆标本立即离心分离血浆,按即时,05、1、15、2 h 测定血氨,并与及时的测定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标本放置05 h的测定结果与即时测定结果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标本放置1 h以上的测定结果与即时测定结果间存在显著性差异,标本放置时间越长,血氨测定值越高,差异越显著。结论用肝素锂抗凝全血血浆标本,室温放置05 h对血氨测定结果无明显影响,为了保证血氨测定结果的准确性,血氨标本应在抽血后05 h内完成血氨测定。 【关键词】血氨;升高;时间 正常人体内游离血氨(blood ammonia,BA)含量极低(正常值20~60 μmol/L)[1],但氨对人体是有毒性的,尤其是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毒副作用,它能影响神经细胞的新陈代谢。氨中毒的机制目前不十分清楚,其发生是多种因素的结果[2]。国外学者Kanamori等研究了小鼠体内的氨、谷氨酰胺以及谷氨酰胺合成酶与脑病的关系,表明脑病与氨相关[3]。血氨测定是肝性脑病的诊断与治疗的重要指标[4]。红细胞内氨的含量较血浆中高28倍,故溶血标本或者血液标本久置都会使血浆氨的含量急剧增高。因此在血氨测定的过程中,标本的处置是血氨测定准确性的重要前提。本文对20例门诊患者的标本在不同放置时间进行血氧测定。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肝素锂抗凝真空管。20份新鲜肝素锂抗凝全血标本。强生V350全自动干式生化分析仪及配套质控。强生V350血氨干片(批号:03212466)。 12方法采集本院门诊患者肝素锂抗凝全血20份,分别编号,以3000r/min 离心5 min,将原始管去盖,直接在强生V350全自动干式生化分析仪上进行血氨测定,作为即时血氨测定值并计算均值和标准差,然后加盖室温放置,分别在05、1、15、2 h测定4个时段的血氨值并计算均值和标准差,与即时测定的血氨结果进行配对资料t检验。 2结果 21标本放置不同时间血氨结果变化趋势见图1。图1显示,标本放置05 h 血氨测定结果与即时血氨测定结果无明显变化,标本放置05 h后血氨浓度逐渐升高,放置时间越长升高越明显。 3讨论 正常人体内游离血氨含量极低,其主要来源于体内蛋白质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氨基酸,以及经脱氨作用分解而来的内源性氨,正常情况这种氨可形成酞胺及

临床血凝检验项目及临床意义

临床血凝检验项目及临床意义 我院新引进血凝检测系统,用于指导临床医师正确认识疾病和疾病的转归,一目了然的知道病人的血液系统情况,用于以下各种疾病的诊断,作为外科手术、妇产科口腔科拔牙手术的等的必查项目。请各位医师在作出诊断时务必参考!!严防医疗事故!!

可能[2],往往对这部分患者进行实验室检查,包括全血计数、肝功能检查、尿液检查,许多医院还将血凝谱检查作为对妊高征患者的普查项目。虽然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及纤维蛋白原测定,可灵敏地反映凝血功能异常,但价格昂贵,且大部分妊高征患者凝血功能都在正常范围内,普查的意义并不显著。美国研究妊高征的权威机构也不主张把血凝谱作为妊高征的常规检查[2]。因此,必须缩小对妊高征患者的凝血功能检查范围,既不影响对凝血功能障碍的正确判断,又不盲目检查。从本研究的结果来看,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及纤维蛋白原的异常检出率极低,只有0.8%~7.5%。略低于国外报道的1%~12%[1],也说明对妊高征患者普查凝血功能指标临床意义不大。 2.血小板计数和血清乳酸脱氢酶值预测妊高征患者凝血功能的价值:1992年,Leduc等[3]发现患有严重先兆子痫的妊娠妇女,如果其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或纤维蛋白原异常,一定会出现血小板减少。而且只有血小板<100×109/L时,才有必要测定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及纤维蛋白原等凝血功能指标。1997年,Kramer等[4]报道,凝血酶原时间及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异常的先兆子痫患者,均伴有血小板减少和肝功能指标升高。在此基础上,1999年有学者首次分别利用肝功能指标血清乳酸脱氢酶、天冬氨酸转氨

生化全套检查项目及临床意义

生化全套检查项目及临 床意义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生化全套检查项目及临床意义 简介 生化全套检查就是指用生物或化学的方法来对人进行身体检查,生化全套检查内容包括:肝功能(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白球比,总胆红素、直接、间接胆红素,转氨酶);血脂(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低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空腹血糖;肾功能(肌酐、尿素氮);尿酸;乳酸脱氢酶;肌酸肌酶等。不同的医院,生化全套检查的项目会有差别,但大致的项目不会相差太大。 生化全套检查用途 1、用于常规体检普查 2、疾病的筛查和确证试验 生化全套检查是对身体进行一次全面的检查和对身体情况的一种了解,有时也可以检查出来潜伏的疾病,如乙肝病毒携带者就需要定期的检查,如肝功能检查,防止病情突然发作,及时进行治疗。 生化全套检查项目 1.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测定 2.血清天门冬氨酰基转移酶测定 3.血清γ--谷氨酰基转移酶测定 4.血清碱性磷酸酶

5.血清白蛋白测定 6.血清白蛋白测定 7.球蛋白 8.A/G 9.血清总胆红素测定 10.血清直接胆红素测定 11.血清间接胆红素测定 12.血清前白蛋白测定 13.ALT/AST 14.血清总胆固醇测定 15.血清甘油三酯测定 16.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测定17.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测定18.血清载脂蛋白A1测定 19.血清载脂蛋白B测定 20.血清载脂蛋白a测定 21.尿素测定 22.肌酐测定 23.尿素测定 24.血清碳酸氢盐测定 25.乳酸脱氢酶测定 26.血清肌酸激酶

27.血清肌酸激酶-MB同功酶活性测定 28.血清a羟基丁酸脱氢酶测定 29.钾测定 30.钠测定 31.氯测定 32.钙测定 33.葡萄糖测定 临床意义: 1.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或GPT)测定的临床意义: 升高:常见于急慢性肝炎、药物性肝损害、脂肪肝、肝硬化、心肌梗塞、心肌炎及胆道疾病等。 2.血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或GOT)测定的临床意义: 升高:常见于心肌梗塞发病期、急慢性肝炎、中毒性肝炎、心功能不全、皮肌炎等。 3.血清总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 增高:常见于高度脱水症(如腹泻,呕吐,休克,高热)及多发性骨髓瘤。 降低:常见于恶性肿瘤,重症结核,营养及吸收障碍,肝硬化、肾病综合征,溃疡性结肠炎,烧伤,失血等。 4.血清白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临床意义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临床意义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又称高半胱氨酸,homocysteine, Hcy)是蛋氨酸代谢过程中的中间产物。同型半胱氨酸于1932年由DeVgneaud发现,其结构式为 HSCH2(NH2)CO2H。血浆中存在氧化型和还原型HCY 两种形式,氧化型含二硫基,包括同型胱氨酸和胱氨酸;还原型含硫基,包括同型半胱氨酸及半胱氨酸。正常机体存在少量同型半胱氨酸,还原型仅占 2%。 Hcy 在细胞内代谢途径有三条:(1)Hcy在蛋氨酸合成酶(Methioninesynthase,MS)及辅酶维生素B12参与下,与5-甲基四氢叶酸合成蛋氨酸和四氢叶酸,而5-甲基四氢叶酸是在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ethylenetetrahydrofolate reductase , MTHFR)催化下还原而来;(2)Hcy在胱硫醚-β-合成酶(Cystathionineβ–Synthase,CBS)及辅酶维生素B6参与下,与丝氨酸缩合成胱硫醚,胱硫醚进一步断裂成胱氨酸和α-酮丁酸; (3)Hcy 在细胞内形成后排出至血浆参加循环。Hcy合成和代谢途径及其相关的酶系统、叶酸、维生素B12和维生素B6的缺乏、MTHFR、甲硫 氨酸合成酶(MS)、CBS的缺陷都可引起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由于维生素B12是蛋氨酸合成酶的辅酶,叶酸是体内甲基的供体,当两者缺乏时可导致MTHFR及CBS活性的降低,阻碍蛋氨酸的再生成,从而造成了Hcy在体内的蓄积。血清叶酸和维生素B12水

平与血浆Hcy水平呈负相关关系,叶酸和维生素B12的水平越低,血浆Hcy水平越高。Hcy合成和代谢途径及其相关的酶系统缺陷、营养缺乏(叶酸、维生素B12和维生素B6)都可引起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除营养、遗传因素外,年龄、种族、生活习惯(吸烟、饮酒、咖啡、高蛋氨酸饮食等)、地区、药物(氨甲喋呤、卡马西平、苯妥英钠等)和其他疾病(如慢性肾功能不全)等因素均会影响血浆Hcy的水平。故当前认为在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形成机制中,有两个十分重要的方面: 一是营养因素,即代谢辅助因子维生素B6、维生素B12和(或)叶酸的缺乏; 另一个是遗传因素,如MTHFR、CBS的基因突变使酶活性降低等,均可导致Hcy在体内蓄积。就与脑卒中的关系而言,前一因素在目前可能更为直接、更为重要。血浆Hcy水平随年龄增加而上升,且男性Hcy水平明显高于女性,45岁以上者升高的尤为明显。绝经前女性的Hcy浓度通常比男性低20%,绝经后则升至同龄男性的水平。但也有调查发现,血浆Hcy水平与性别并无明显关系 同型半胱氨酸测定的临床应用 心脑血管疾病 Welch等认为同型半胱氨酸与低密度脂蛋白反应经吞噬细胞吞噬,细胞“破碎”沉积于血管壁,通过一系列反应并有副产物氧化放出,损伤血管壁后,平滑肌细胞分裂修补造成“疤痕”。

电化学发光项目临床意义_20110401

一、甲状腺功能 甲腺原氨酸(T3) T3是甲状腺激素对各种靶器官作用的主要激素。T3(3、5、3’-三碘酪氨酸)主要在甲状腺以外,尤其是在肝脏由T4经酶解脱碘生成。因此,血清T3浓度反映出甲状腺对周边组织的功能甚于反映甲状腺分泌状态。T4转变成T3的减少会导致T3浓度的下降。见于药物的影响,如丙醇、糖皮质类固醇、胺碘酮等以及严重的非甲状腺疾病(NTI),称为“T3低下综合征”。与T4一样,99%以上的T3与运输蛋白质结合,但T3的亲和力要低10倍左右。T3测定可用于T3-甲亢的诊断,早期甲亢的查明和假性甲状腺毒症的诊断。 甲状腺素(T4) T4是甲状腺分泌的主要产物, 也是构成下丘脑-垂体前叶-甲状腺调节系统完整性不可缺少的成份。对合成代谢有影响作用。T4由二分子的二碘酪氨酸(DIT)在甲状腺内偶联生成。T4与甲状腺球蛋白结合贮存在甲状腺滤泡的残腔中,在TSH的调节下分泌释放。血清中99%以上的T4以与其它蛋白质结合的形式存在。由于血清中运输蛋白质的浓度易受外源性和内源性作用的影响,因此,在检测血清T4浓度的过程中需考虑到结合蛋白质的状况。如果忽略这一点,结合蛋白质浓度的变化(如怀孕期、服用雌激素或者患肾病综合征等),会导致反映甲状腺代谢状况检测的错误结果。T4测定可用于甲亢、原发性和继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的诊断以及TSH抑制治疗的监测。 游离T3(free FT3) 三碘甲腺原氨酸(T3)是血清中的甲状腺激素之一,起调节代谢作用。测定该激素的含量对鉴别诊断甲状腺功能是否正常、亢进或低下有重要意义。绝大多数的T3与其转运蛋白质(TBG、前白蛋白、白蛋白)结合,free T3是T3的生理活性形式。Free T3测定的优点是不受其结合蛋白质浓度和结合特性变化的影响。因此不需另加测定结合参数(T-uptake,TBG)。 游离T4(free FT4) 四碘甲腺原氨酸(T4)是甲状腺生理调节系统的一部分。对总代谢有作用,绝大多数的T4与其转运蛋白质(TBG、前白蛋白、白蛋白)结合,free T4是T4的生理活性形式。Free T4测定是临床常规诊断的重要部分。当怀疑甲状腺功能紊乱时,free T4和TSH常常一起测定。Free T4也适合用作甲状腺抑制治疗的监测手段。Free T4测定的优点是不受其结合蛋白质浓度和结合特性变化的影响。因此不需另加测定结合参数(T-uptake,TBG)。 甲状腺素结合力测定(T-Uptake) 甲状腺素(T4)是甲状腺调节系统的组成部分,参于机体的整体代谢活动。测定甲状腺素含量是鉴别甲状腺功能正常与否的重要实验室手段。由于甲状腺素的大部分与其运载蛋白质(TBG,前白蛋白和白蛋白)结合,因此仅在血清甲状腺素结合力正常的情况下,测定总甲状腺素才能提供有价值的信息。血中游离的甲状腺素与结合的甲状腺素处于平衡状态。尽管游离的甲状腺素可能在正常范围,但TBG含量的变化仍可导致总甲状腺素测定值的改变。甲状腺素结合力(亦称甲状腺素吸收量)测定可了解甲状腺素的结合位点数(测定结果称为甲状腺素结合指数,TBI)。总甲状腺素T4和TBI的商得出的游离甲状腺素指数(fT4I),反映了TBG含量以及甲状腺素含量这两种变化因素。 促甲状腺激素(TSH) TSH是一种分子量为30kD的蛋白质,由二种亚单位组成。β亚单位携带TSH特异的免疫学和生物学信息;α亚单位携带种族特异性信息,与LH、FSH和hCG的α链上的某些氨基酸组成的肽段有

生化全套检查项目及临床意义

生化全套检查项目及临床意义 临床意义: 1.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或GPT)测定的临床意义: 升高:常见于急慢性肝炎、药物性肝损害、脂肪肝、肝硬化、心肌梗塞、心肌炎及胆道疾病等。 2.血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或GOT)测定的临床意义: 升高:常见于心肌梗塞发病期、急慢性肝炎、中毒性肝炎、心功能不全、皮肌炎等。 3.血清总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 增高:常见于高度脱水症(如腹泻,呕吐,休克,高热)及多发性骨髓瘤。 降低:常见于恶性肿瘤,重症结核,营养及吸收障碍,肝硬化、肾病综合征,溃疡性结肠炎,烧伤,失血等。 4.血清白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 增高:常见于严重失水导致血浆浓缩,使白蛋白浓度上升。 降低:基本与总蛋白相同,特别是肝脏病,肾脏疾病更为明显。 5.血清碱性磷酸酶(ALP)测定的临床意义: 升高:常见于肝癌、肝硬化、阻塞性黄疸、急慢性黄疸型肝炎、骨细胞瘤、骨转移癌、骨折恢复期。另外,少年儿童在生长发育期骨胳系

统活跃,可使ALP增高。 注意:使用不同绶冲液,结果可出现明显差异。 6.血清r-谷氨酰基转移酶(GGT或r-GT)测定的临床意义: 升高:常见于原发性或转移性肝癌、急性肝炎、慢性肝炎活动期肝硬化、急性胰腺炎及心力衰竭等。 7.血清总胆红质测定的临床意义: 增高:肝脏疾病,肝外疾病,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溶血性黄疸急性黄疸性肝炎新生儿黄疸慢性活动期肝炎闭塞性黄疸病毒性肝炎 胆石症阻塞性黄疸胰头癌肝硬化输血错误 8.血清直接胆红素测定临床意义: 增高:常见于阻塞性黄疸,肝癌,胰头癌,胆石症等。 9.血清甘油三酯测定的临床意义: 增高:可以由遗传、饮食因素或继发于某些疾病,如糖尿病、肾病等。TG值2.26mmol/L以上为增多;5.65mmol/L以上为严重高TG血症。 降低:常见于甲亢、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肝实质性病变、原发性B脂蛋白缺乏及吸收不良。 10.血清总胆固醇测定的临床意义: (1)高脂蛋白血症与异常脂蛋白血症的诊断及分类; (2)心、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的判断; (3)CHO增高或过低可以是原发的(包括遗传性),营养因素或继发于某些疾病,如甲状腺病、肾病等。当CHO值在5.17-6.47mmol/L时,为动脉粥样硬化危险边缘;6.47-7.76mmol/L为动脉粥样硬化危险水

19尿 血 红 蛋 白 测 定(干 化 学 法)

尿血红蛋白测定(干化学法) 1.实验原理 血红蛋白中的亚铁血红素与过氧化物酶的结构和功能相似,具有弱过氧化物酶活性,能催化过氧化氢释放新生态氧,氧化色原物而呈蓝色,借以检出微量的血红蛋白。 2.标本采集: 2.1 标本采集前病人准备:以清晨第一次尿为宜,急诊患者可随时留取。 2.2标本种类:新鲜尿液 2.3 标本要求:采集患者尿液标本时,盛尿液的容器必须清洁干燥,要求留取中段尿。 3.标本储存:从排出到检测应在2小时内完成,如不能及时送检或分析,应置4 ℃下 冷藏保存,但冷藏时间最长不得超过6小时。 4.标本运输:室温运输 5.标本拒收标准:细菌,经血,白带,精液,粪便污染的标本不能做测定。 6.试剂 6.1 试剂名称:urit 10A 6.2 试剂厂家桂林优利特医疗电子有限公司 6.3 包装规格:100Test/kit 6.4 试剂盒组成:试纸条:100条 6.5 试剂储存条件及有效期:储存温度为2-30℃条件下,可使用至试剂盒所标示有效期。 7.仪器设备 7.1仪器名称:优利特尿液分析仪 7.2仪器厂家:桂林优利特医疗电子有限公司 7.3仪器型号:uritest—180

7.4仪器校准程序:在使用过程中,一般是两周校准一次,如超过此期限,仪器会提示 “P1ease Ca1ibrate”(请校准)。通过测定内部参比块,环境温度和光学系统的改 变都可被补偿。当条件改变都可被补偿。当条件改变很大时,比如参比块腐蚀或发光二极管的亮度变暗,仪器将打印出一个错误信息;校准条时有稳定特性的灰白色试条,这些校准条只能使用一次。校准前,应先清洁试纸托盘与运输臂。步骤为:在“READY— < START>”显示时,按< Calibrate>键,放上校准条。再按 键,校准条被送入机器内,屏幕显示“Calibrating”(正在校准),约一分钟后,标准结果将被打印出。“Calibrating O. K”,表示校准成功。 8.操作步骤 8.1按键,显示“Prepare Strip”,此时试条筒中拿出试条。 8.2约4秒钟后,显示“ Dip Strip 1”,同时绿灯闪烁,将试条侵入尿样中。 8.3当显示“ Insert Strip 1 ”,把试条放在试条托盘上,此时绿灯亮,若要人工输入颜 色,按键,再按键,选择相近的颜色,最后按键确认,同 样也可人工输入浊度。 8.4约20秒后,显示“Dip Strip 2”,然后重复以上过程。 8.5每一个测量完成后将自动打印出结果。 9.结果判断:浅棕色为(—),浅蓝色为(+)。蓝绿色为(++),蓝色(+++),深蓝色(++++) 10.质量控制:质控尿液的应用:用人工质控尿液进行空内质控,低浓度质控液应为(+),高浓度质控液应为(+++)。 11.参考值范围:阴性 12.临床意义: 12.1 正常人尿液中无游离血红蛋白。当体内大量溶血,尤其时血管内溶血,血液中游离血红蛋白可大量增加,当超过1.0 – 1.35g/L 时,即出现血红蛋白尿。此种情况常见于血型不合输血,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寒冷性血红蛋白尿,急性溶血性疾病等。还可见于各种病毒感染,链球菌败血症,大面积烧伤,体外循环,肾透析,手术后所致的红细胞大量破坏等。 13. 操作性能:快速简便,特异性强,灵敏度高,重复性好。 14.方法局限性

干化学技术与应用-医学检验信息网.

干化学技术与应用 所谓“干化学”是与传统的“湿化学”(即溶液化学)相对比较而言的。它是以被检测样品中的液体作为反应媒介,待测物直接与固化于载体上的干粉试剂反应的一种方式。它与传统湿化学的最大区别就在于参与化学反应的媒介不同。随着生物化学中酶的分离、提纯、存储等技术的发展,传感器、光度计和电极技术的进步,以及计算机应用的普及,干化学技术在近20年里得到了长足的进步,相对于“湿化学”,“干化学”具有如下优点: 干化学试剂载体的结构干化学试剂载体的结构分为二层结构,三层结构,和多层膜。 最简单的二层结构 用于生化分析的试剂载体最简单的是二层结构,在支持层塑料基片上有一试剂层纤维素片,在纤维素片中预固相了全部试剂。常见的是尿生化分析试剂条: 尿液中的待测成分与预固相在纤维素片上的试剂直接反应,通过反射光度计测定其颜色的改变,从而计算待测成份的浓度。这种机构只能对待测成分进行定性或半定量测定,这样就限制了它在其它须准确定量的标本的应用。 稍加改进的三层结构 在试剂层上加一多孔胶膜过滤层,其作用是将样品中的杂质过滤掉,并起保护试剂层作用。常见的是微量法测定葡萄糖的试剂条。

三层试剂载体的测定光路是通过透明的塑料基片,而不经过最上面的过滤层,这样消除了样品中干扰成分的影响,保证了待测成分测定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比较完善的多层膜 当代临床检验中的干化学法,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多层膜法,即干化学的多层膜试剂载体。它集现代化学、光学、酶工程学、化学计量学和计算机技术于一体。 多层膜分为三种类型:比色/速率法干片、离子法干片和免疫速率法干片 1.1 介绍比色/速率法干片 比色/速率法干片主要用于常规生化项目的测定,干片模式图(图1)显示了一个临床化学比色/速率法干片模式简图。在这个试剂片中,多种反应试剂被固化在一张透明聚酯膜上,上面覆以多孔的扩散层,然后被夹在一个塑料结构中。如图所示,共有4个功能层:扩散层、试剂层、指示剂层和支持层。每个试剂片的层数视所采用的分析方法而定,干片的大小大致与一枚邮票相同,显色剂层呈现的颜色深浅与待测物浓度成正比。 扩散层:扩散层的概念最早是由柯达研究实验室Edwin Przybylowic博士提出的,是由TiO2,BaSO4和醋酸纤维素构成的100-300微米的多空聚合物,聚合物的孔径在1.5-30微米之间。扩散层的孔径和厚度将取决于特定分析的需要。扩散层的中空体积占40%-90%,这种毛细网状结构能使样品溶液快速、均匀地分布到下层。当一滴样品约10微升加在试剂片上后,毛细作用将样品迅速吸入多空扩散层,但样品在一瞬间被下面的凝胶层所排斥,因为凝胶层在接受血清组份之前,必须先生成水合物。 扩散层不仅可阻留细胞,结晶和其他小颗粒,它也可以根据需要让大分子,如蛋白质等滞留。当待检样品通过扩散层后,可以消除溶液中影响检测反应干扰物质。扩散层中的TiO2和 BaSO4.一方面可用来掩盖待检样品中的有色物质,使反射光度计的测定结果不受影响,同时这些反光化合物也给干片底层的显色层提供反射背景。在一些特定试剂片中,扩散层中还含有选择性阻留某种成份或启动某种反应的物质,以提高分析的特异性。 试剂层:在化学试剂层中,根据实际测定的需要,可由数层至数十个功能试剂层组成。反应区的功能是将待测物通过物理、化学或生物酶学等反应转化为可与显色剂结合的化合物。试剂层中按照反应的顺序涂布了不同的化学试剂,使反应按照预先的设定依次进行。针对不同检测项目的个性化设计为化学反应提供了最理想的物理和化学反应环境-这就是为什么干化学技术能够确保更准确的试验结果。尿酸干片是使用清除剂层的一个示例。清除剂层含有抗坏血酸氧化酶,用于将抗坏血酸(维生素 C)(一种内源性干扰物)转化,对试剂层中所发生反应不产生干扰。 指示剂层:反应底物进入指示剂层,在这里发生显色反应。此层包含染料或相似的指示剂,使反应产物到达指示剂层后生成了有色化合物,其颜色变化与分析物浓度成比例,被反射光检测。

血氨检测临床意义

正常人体游离血氨含量极低(血氨正常值20~60μmol/L). 临床意义:血氨值偏高可能影响肝病患者肝昏迷的发生.其根据主要是:①本病发作时患者血氨及脑脊液中氨浓度明显升高;②给某些肝硬变或慢性肝病患者大量高蛋白饮食或含铵药物,可诱发本病;限制蛋白质摄入和采取降血氨治疗后,病情有好转,可使患者从昏迷中清醒.③给动物喂食大剂量铵盐可使门静脉血氨浓度升高,当超过肝脏处理氨的能力时,体循环血氨升高,动物出现神经症状及昏迷. 氨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毒性作用,目前认为主要是造成脑能量代障碍,以及直接干扰神经细胞膜的正常功能而造成.但是氨中毒不是肝性脑病的唯一发病机制.因为部分患者血氨并不增高,另一些血氨增高的肝病患者并不出现肝性脑病,昏迷程度也不与血氨升高呈平行关系,降低血氨措施并不对每个病例都有效 血氨(blood ammonia;plasma ammonia;serum ammonia):体各组织各种氨基酸分解代产生的氨以及由肠管吸收进来的氨进入血液,形成血氨。血氨正常值20~60μmol/L。 、血清:22—45umol/L或40—80ug/dl(酶法)。换算成SI单位因素:0.587.

血氨测定的临床意义 2011-05-25 06:31:46 作者:佚名来源:网络 人体血氨(Plasma ammonia)含量极微,但氨对人体有毒,能影响神经细胞的新代。血氨的来源增加和去路减少,都会引起血氨增高。血氨测定对肝性脑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生化特性 血液中氨的 人体血氨(Plasma ammonia)含量极微,但氨对人体有毒,能影响神经细胞的新代。血氨的来源增加和去路减少,都会引起血氨增高。血氨测定对肝性脑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生化特性 血液中氨的来源主要为肠道中细菌分解尿素和由氨基酸脱氨所生成。此外,组织细胞中有多种脱氨酶,能使蛋白质、核苷酸脱氨而生成氨。在正常情况下,氨的主要去路是在肝脏通过鸟氨酸循环合成尿素。此外,脑和肾脏等器官的氨与谷氨酸作用生成谷氨酰胺后被运输到肝脏,在肝脏转变成尿素或其它含氮化合物后由肾脏排出体外,或形成铵盐随尿排出。 二、标本 血氨测定的准确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标本的留取收集。血氨测定不能用血清做标本。应用抗凝血做标本,抗凝剂可用非铵盐的肝素、EDTA和草酸盐三种。血氨测定时,标本的正确留取和收集方法如下:

测定血氨的必备条件

测定血氨的必备条件 氨是人体蛋白质代谢的终产物,对人体中枢神经系统有潜在的毒性作用。其检查主要用于肝昏迷的检测和对症处理。 目前,很多医院为了避免诸多干扰因素而普遍采取清晨采血。血氨检测的干扰因素主要是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外在因素的干扰,如含氨的抗凝剂、含氨根材质做的试管、分析过程中受到氨的污染等。再就是内在因素的干扰即标本在放置过程中氨的析出,血样离开人体后血浆中谷氨酰氨和多肽易水解释放出氨,而红细胞内氨含量比血浆中氨含量高出约2.8倍,因此标本放置时间越长,其血氨浓度将越高。要克服这两方面的干扰因素后才能保证血氨的正确测定。 要解决外在因素的干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标本的留取和收集。血氨测定不能用血清做标本,应选用抗凝管全血做标本。抗凝剂可选用除氨盐的肝素、EDTA,而抗凝剂的纯度高低对血氨检测结果也有很大影响,高纯度的抗凝剂不会使血氨升高。试管等容器必须是除氨材质的合格容器,否则血氨检测也将会受到干扰。 血氨测定时,标本的正确留取和收集方法如下: 1.用除氨材质的EDTA盐或肝素抗凝管,可采用注射器抽取后立即放入提前准备好的试管内加盖密封,目前各大医院均使用的是合格的除氨真空采血针和真空采血试管采集血样。 2.血液放入试管中后轻轻颠倒混匀5-8次,不可剧烈混匀,以免造成溶血,导致结果偏高。 3.混匀后立即检测,如不能立即测定,必须放置2~4℃冰箱冷藏

可保留2h。 用全血标本离心取血浆检测时标本的正确留取方法如下: 1.用除氨材质的EDTA盐或肝素抗凝剂为添加剂和以除氨处理的PET材质的试管作为容器,使用真空采血系统将血液标本采集好。 2.血标本放入真空采血管中后,将离心速度调至为2000-2500转低温离心5min,取血浆迅速测定,30min内完成检测。 3.如不能立即测定,需将血浆单独取出2~4℃可保留2h,-20℃可稳定24h. 4.红细胞内氨浓度是细胞外的2.8倍,故离心时不可用高转速离心以防止标本溶血。 要想把影响因素减少到最低,使检测值离血氨的真值最近,时间是关键。最好是采集好血样后,立即检测,半个小时内检测完毕。如条件实在有限,全血标本在2~4℃保存,两小时内必须检测完毕。血浆标本应在采血后,立即分离血浆,单独取血浆冷藏保存,二小时内完成检测,方能保证结果的准确性。 目前,我公司根据市场需求研发出肝素分离胶试管,EDTAK2分离胶试管。使用肝素分离胶或EDTAK2分离胶试管离心后无需单独取血浆,因分离胶已将血细胞与血浆完全分离,可原管冷藏,安全,同时也避免了临床检验血氨因时间关系而导致的检测结果不准确等问题。 市场部:夏文静

尿液干化学分析原理及影响因素

尿液干化学分析原理及影响因素 尿液的干化学分析在各级医院甚至诊所的应用已经十分普遍,各品牌的尿分析仪及其配套试纸虽略有差异,项目代码也略有不同,但检测原理基本相同: 一、葡萄糖(GLU) [反应原理]:采用酶法测试,用两种酶,分别是葡萄糖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主要反应过程如下: 现在几乎所有的试纸都是采用酶法,因为酶法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反应时间短等优点。不同型号的试纸所选用的指示剂有所不同。 [临床意义]: 1. 生理性糖尿为一过性糖尿,是暂时性的,排除生理因素后恢复正常。主要有三种:①饮食性糖尿,即在短时间内服用大量糖类,引起血糖浓度过大;②应急性糖尿,在脑外伤、脑血管意外、情绪激动、剧烈运动周期性四肢麻痹等情况下,延脑糖中枢受刺激,使肾上腺激素或胰岛素分泌异常,可出现暂时性的糖尿;③妊娠中后期多可见糖尿。 2. 病理性糖尿也可分为三种:①真性糖尿,既胰岛素的分泌量相对或绝对不足,使血糖浓度超过肾糖阈尿糖检查不仅可以诊断糖尿病,还可以指导临床医生决定胰岛素的用量、判断疗效;②肾性糖尿,即肾小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功能减退,新生儿的近曲小管功能未完善也能出现糖尿;③其他糖尿,如生长激素过多(肢端肥大症)、甲状腺激素过多(甲亢)、肾上腺激素过多(嗜铬细胞瘤)、皮质醇(Cμshing综合症)、胰高血糖素等都可使血糖浓度高过肾糖阈而出现糖尿;另外,肥胖病、高血压也可能出现糖尿。 [注意事项]: 1. 因为尿糖分析试纸的后一步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当尿液中含有比色素还原能力更强的物质时,可使测试结果偏低甚至出现假阴性。如尿液中含有维生素C时就能使测试结果偏低甚至假阴性。 2. 抗生素对班氏法糖定性、糖定量测定结果都有一定的影响,而对干化学法的测试结果无影响。尿液存放时间过长也能使尿糖被细菌分解使浓度下降,但含有抗生素时几乎不下降。 3. 高浓度的酮体尿可引起假阴性;尿液比重增高,可降低试剂带对尿糖的敏感性;服用大量左旋多巴时,该药物的代谢产物会对测试反应产生抑制作用,使测试结果偏低或出现假阴性;尿液被过氧化物或次氯酸盐等强氧化性物质污染的时候能出现假阳性。 4. 试剂带采用的使酶促反应,测定的结果和温度及时间有关,因此应在规定的温度和时间内测定。 二、胆红素(BIL)、尿胆原(URO) [胆红素反应原理]:在酸性条件下,重氮盐作用于胆红素的中央,使其断开并与重氮盐偶合形成2分子的偶氮胆红素,从而产生颜色变化。 [尿胆原反应原理]:尿胆原分析试纸的反应原理一般有两种,一种是尿胆原在酸性条件下与对-二甲氨基苯甲醛发生醛化反应(即尿胆原与醛缩合生成红色的缩醛化合物,既常见的欧氏试剂)。另一种是重氮盐法,即尿胆原在酸性条件下,与重氮盐偶联生成紫红色的偶氮化合物。 [临床意义]: 1. 胆红素的检测对肝胆系统疾病的诊断有重要价值。尿胆原更加灵敏的反映肝功能。 2. 胆红素的检测有助于诊断黄疸。在败血症、蚕豆病、异型输血等情况下使红细胞大量破坏,产生溶血性黄疸,此时虽然胆红素大量增加,但大部分是间接胆红素,因此,尿中的胆红素还是阴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