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如何培养幼儿健康饮食行为习惯

如何培养幼儿健康饮食行为习惯

如何培养幼儿健康饮食行为习惯
如何培养幼儿健康饮食行为习惯

如何培养幼儿健康饮食行为习惯--不再

为孩子吃饱吃好伤脑筋

家长们都很关心孩子的饮食和习惯问题,但现实中幼儿偏食、挑食的现象普遍存在,不少幼儿对成人精心配制的食物兴趣索然,许多教师也因为孩子的吃饭问题感到烦恼。

1 满足幼儿对食物的好奇心

现象:幼儿对于新鲜事物,总是充满好奇,对于新接触的食物,也会经常发问,例如“这个能不能吃?”“这是什么?是蛇(指鳝鱼)吗?”“海虾是鱼吗?”“为什么要吃这个?”

对策:成人应及时满足幼儿对食物的好奇心,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激发幼儿对食物的兴趣。比如,周末可以带孩子逛超市或农贸市场,当孩子小心翼翼地主动用手触摸生鲜食品时,不要因为会弄脏小手而阻止孩子,更不应以鲜活水产来吓唬孩子,而是应抓住机会,引导孩子认识食品,了解其名称、外形及主要营养价值,并将初步认识的食品购买回家烹调食用。

2 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

现象:不同幼儿对于食物的喜好不同,例如有些幼儿不喜欢吃“卡牙齿”、“难嚼”的青菜,有些不喜欢吃有特殊气味的胡萝卜、芹菜,有些不喜欢吃“张牙舞爪”的螃蟹。不同性格的幼儿,饮食习惯也有差异,平时做事磨蹭、注意力

不够集中的幼儿进餐时更容易表现为发呆或说笑,而平时独立性较强的孩子则相对较快、较好地完成进餐。

对策:成人要增加幼儿对天然食物唯美的感官认识,让幼儿有机会充分地欣赏食物固有的美,比如黄瓜的清香爽口、玉米的整齐有序、火龙果的艳丽多姿、西瓜的多样色彩、带鱼的修长鲜美等,以激发幼儿对食物的亲近感,而不是生硬地逼迫孩子进食某些食物。同时,我们可以通过培养幼儿健康的饮食行为来塑造幼儿的良好个性品质,比如,通过进餐中注意桌面清洁、愿意与人分享自己喜欢的食物、愿意尝试自己不熟悉的食物等,以培养幼儿的进餐礼仪和学习适应环境的能力。

3 培养习惯要坚持“行为先”

现象:大多数3-6岁的幼儿能认识到不良饮食行为对身体健康的害处,大中班幼儿对不良饮食行为后果的认识较小班幼儿更加清晰。虽然大多数幼儿知道“挑食”的后果,但“说得到,做不到”的比比皆是。

对策:树立知行并进,“行为先”之饮食观——饮食营养认知与饮食行为并不完全同步,健康饮食行为的培养应尽早开始。虽然随着年龄的增长及知识的拓展,不少幼儿的挑食、偏食现象有所缓解,但不良饮食行为一旦形成则有碍健康饮食行为的确立。为此,幼儿健康饮食行为的培养应先入为主,而不是在幼儿已经形成了不良饮食行为之后再花时间

和气力“走弯路”。

综上所述,幼儿健康饮食行为的培养须尽早开始且家园配合,家长和教师对幼儿饮食行为的要求要保持一致:孩子能够进食固体食物以后,就可以让其在成人的辅助下自己进餐,让孩子从小就知道吃饭是自己的事情,不吃饭会饿肚子,现在不吃饭要等到下一正餐;家长和教师不要因为怕弄脏衣服和桌面而剥夺孩子自己进餐的机会;避免幼儿边玩边吃、边看电视边吃以及成人追着孩子喂食等不良习惯;家长和教师不要以食物作为奖励孩子的手段,否则聪明的孩子会因家庭成员要求的不一致或家园要求的不一致而轻易找到挑食偏食的理由。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策略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策略 皮亚杰也曾说过,儿童是自己的哲学家,教育的第一个条件就是要尊重主体、认识主体、热爱主体。只有充分地尊重幼儿,使其发挥应有的主体性,幼儿才有可能主动、积极、创造性地活动。幼儿园的品德教育应以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为主,注重潜移默化的影响,并贯穿于幼儿生活以及各项活动之中。也就是说,幼儿教师在一日生活中注重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使幼儿的良好行为内化为他们自身内在的素质,在不断地实践和探索中,我们总结出以下几点方法: 一、一日活动都是课程,将生活化、游戏化的因素融入课程中。 课程源于生活、表现生活。《加油干》这个音乐活动来源于幼儿的生活经验,音乐课堂教学生活化即在音乐教学中,启发学生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运用多种充满生活气息的教学手法进行教学,通过师生之间平等互动与交流,把生活经验音乐化,在艺术活动《加油干》中,请幼儿将自己平时劳动中的动作进行创编,融入音乐中,并培养他们热爱劳动的情感。幼儿的年龄特征决定幼儿园的生活游戏与学习是分不开的,他们的大部分生活经验将在幼儿园中获得,而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他们需要通过游戏的方式才能更好地学习与生活,老师在引导幼儿学习的过程中,必须选择与幼儿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通过不断的操作探究、重复和延续来帮助幼儿建立积累经验。我是分割线例如:在游戏“红绿灯中”,通过儿歌“大马路,宽又宽,红灯停,绿灯行”,让幼儿知道一些简单的交通规则,从而培养了幼儿良好的规则意识。通过生活化、游戏化的课程,达到了幼儿在乐中学、学中乐的效果。 二、一日活动中以表扬、鼓励为主,少惩罚。 一位哲学家说:“把最差的学生给我,只要不是弱智,我就能把他变成优等生。”有人问他成功的密诀时,他说:“其实很简单,就是表扬。”每一个孩子都有他自己的闪光点,幼儿渴望教师对自己的行为作出评价,不要看他们小,但他们对教师的评价十分敏感,他们总是喜欢得到肯定的评价,哪怕是一个和蔼可亲的眼神、微笑、轻轻的扶摸、点头、拥抱等等。我们班有个孩子在冬天老是迟到,但有一天他没迟到,在放学前我帮他栓裤子时,我笑着对他说:“宸宸,你今天真棒,没有迟到,以后我们每天都要像今天这样勇敢不怕冷,按时上幼儿园好吗?”结果第二天他没有迟到,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他都能按时来幼儿园,在星期五发小红花时,我还特别表扬了他。一个及时的肯定,能让孩子感受到他成功的快乐。 三、通过比赛让幼儿在竞争中感受成功的喜悦。 记得刚开学时班里的幼儿很多孩子都不会穿衣服,我们就决定举行一次“穿衣服”的比赛,在比赛开始前,我发放了通知,告知家长下个月要进行“穿衣服”的比赛,请家长在家中帮助幼儿进行练习。结果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发现很多孩子进步了,开始自己动手穿衣服了。在正式比赛的时候,我们班的孩子都能都要求将衣服穿整齐,谁都不想落后。通过比赛的形式让幼儿有学穿衣服的积极性,对于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有非常好的作用。 四、一日活动中满足幼儿的合理正当要求。 孩子们有自己的想法,他们会规划自己的时间。在一次吃完午饭后的休息时间,我让孩子们看图书,结果有几个孩子说:“胡老师,如果我们吃饭吃得快一点,你能不能让我们玩会橡皮泥?”看着孩子们渴望的表情,我对他们说:“好吧,条件是你们要比较快地把自己的饭菜吃完,不能剩!”结果那天孩子吃饭的速度都加快了,满足孩子的合理正当要求会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日两日就行的,要靠教师、孩子、家长长期共同的努力,以上是我在实践中多积累的一些经验,相信在不断地实践中,我们会积累更丰富的经验,能寻找出更多、更有效地的方法来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提升孩子责任感的十个方法

这里林加林给大家提供10个日常生活中可以用到的方法,保证提高孩子的“责任感指数”。 1.让孩子意识到,我们都需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孩子从需要你的帮忙到学会怎么做。如果你的态度是愉悦包容的,那么孩子会学的更快。比如,当孩子倒牛奶时,你不要担心牛奶会洒或溢出来,比较好的鼓励方式是给予孩子帮助,你可以递给他一块抹布,同时自己也拿着一块抹布随时准备收拾残局,即使你很容易自己搞定这点事,只要你克制住不加评判,孩子才会想帮助清理,并再次尝试做得更好。 所以当我们看到孩子倒牛奶溢出来了,可以说:“没关系,我们来清理一下吧!”当上幼儿园的孩子进门把鞋子甩得东倒西歪时,你可以捡起鞋子递给他,温柔而坚定地说:“我们应该收拾好自己的东西”,要求他重新放好。 教养孩子何其辛苦,你必须不断地变着花样给孩子定规矩,直到孩子长大离家。但是如果你的方式是积极和轻松的,孩子就没那么多防御和抱怨。当孩子不断地听到一些友善的期待:“我们应该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别担心。我来帮你……”将来他会很容易与别人相处,成为受欢迎、有责任感的人。 林加林大豆油,非转基因,物理压榨,寒地黑土,绿色富硒,淘宝店铺同步有售。 2.为孩子创造帮助别人的机会 一般来说,所有的孩子都愿意帮助别人,关键是我们能及时捕捉

到孩子这些行为的闪光点,并给予肯定。哪怕仅仅是老大一整天都友好地对待自己的弟弟,或者孩子最近总是心情愉快地哼着歌。 随着孩子慢慢长大,他的助人行为应该随之增加,不论是在家中还是其他场合。孩子需要养成两种基本的责任:自理和承担对家人的义务。研究表明:与那些只顾自己的孩子相比,经常帮助家人的孩子更可能在家之外的其它场合去帮助别人。 当然,我们不能指望孩子在一夜之间就发展出乐于助人的品格。比较好的方式是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而稳步地提升适龄的责任感。 3.记住,没有孩子天生喜欢做“家务” 提醒自己,不愿意做家务才是孩子内心最真实的想法。如果你想让孩子做点什么家务,别强迫他,先陪着他一起做,直到一起做家务成为你家里的习惯,当然前提是孩子不排斥跟你在一起做这些事。你的目标不是做家务本身,而是培养一个乐于助人和有担当的孩子。 用些巧思让家务变得有趣起来,可以让你少费口舌。要教给孩子一些小窍门,尽可能地给予力所能及的支持和帮助,比如在孩子刚开始尝试一项任务的前30分钟里,你可以坐到孩子身边,看看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当然我们都明白,这样做其实比你自己亲手干困难得多。所以提醒自己,善于发现做家务过程中的乐趣,多和孩子分享完成一件家务的成就感。渐渐地,孩子会自愿去做这些事,孩子越乐在其中,这一天就会越快到来。 4.与其一味向孩子发号施令,不如试着鼓励孩子开动脑筋 孩子一早起来又磨磨蹭蹭,眼瞅着上学要迟到,你会怎么办呢?

怎样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

怎样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 习惯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怎样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幼儿阶段是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时期,一个人如果在幼儿阶段养成的饮食、睡眠、学习、卫生等习惯将会终生受益;反之,如果养成一些坏习惯,以后要改正过来,就很困难。随着独生子女家庭的日益增多,长辈的过分溺爱阻碍着孩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成为我们关注的话题。对此,笔者认为,只有幼儿园、家庭、社会的共同关注,才能培养塑造出新一代的高素质的社会人才。 一、发挥幼儿园教育的作用,树立良好的行为意识 幼儿园教育对于孩子良好习惯的形成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可以讲养成教育融合在孩子的一日生活和游戏中,让孩子在快乐的幼儿园生活中潜移默化。 1、耐心说教,形成意识 孩子由于年龄小的原因,理解能力有限,教师对于孩子的引导教育更要细致,更耐心。如设计系列教学活动“我长大了”,让幼儿知道自己已经长大了,应该为弟弟、妹妹树立榜样,各方面行为都要有所约束。通过欣赏诗《下巴上的洞洞》,让孩子明白做什么事情都要养成良好的习惯。通过类似的形式对孩子讲道理,让孩子在具体情境中受到启发。除此之外,教师的反复提醒与及时教育也很有必要。如:“对人有礼貌”这一概念,孩子对“礼貌”一词不是很理解。教师就告诉孩子见到别人要主动打招呼,否则就是不礼貌;打招呼时要加上适当的称呼,如“爷爷、奶奶……”;早上来幼儿园、下午离开幼儿园要和老师、家长问好再见等等。教师对表现突出的孩子要及时表扬,对表现欠佳的孩子要及时提醒,从而让孩子逐步加深印象,形成意识。教师在讲道理时要注意把握两点:第一,要明确观点,不能含糊其词。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一定要让孩子认识清楚;第二,讲时要具体,耐心解释、说明,让孩子明确理会。 2、反复训练 形成习惯孩子每天在园的时间不少于八个小时,教师要善于将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在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个活动、每一个游戏、每一个环节中一点一滴地

浅谈自然角的管理与幼儿责任感的培养

浅谈自然角的管理与幼儿责任感的培养 《纲要》明确指出:“引导孩子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而幼儿园自然角的创设和利用,能为幼儿提供接触、观察、管理的机会,还能增强幼儿的责任感,提升幼儿对科学探究活动的兴趣和愿望,使幼儿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人。 陈鹤琴先生指出:“幼稚园需布置一个科学环境,尽可能地领导儿童栽培植物,布置园庭从事浇水、除草、收获种子等工作,并饲养动物等。”自然角是幼儿最感兴趣的活动区之一,它不仅能为幼儿提供一个观察自然的环境,而且还能给幼儿提供实践操作的园地,是一个认识自然、探索科学,具有教育价值的一个平台,让幼儿在宽松、和谐的环境氛围中自由地观察、操作、探索,萌发幼儿亲近自然的情感以及学习知识技能,提高幼儿的管理能力及责任意识。 在我们的活动室经常会出现这样的现象:为了应付自然角评比或者各种活动,每个幼儿都带了一种动物或者植物放在自然角,班上的自然角里物品十分丰富,可谓琳琅满目,教师们忙着分类摆放,还设计了各种动植物观察记录表挂在墙面上供幼儿自由拿取记录。可是金鱼、乌龟相继死去,绿豆、花生发芽后因没及时浇水也死了,幼儿并不会正确管理,老师有时忙于组织活动又忘了管理,自然角只是昙花一现。又如在游戏活动中,孩子们涌到了门口的自然角,老师看到孩子准备触摸鱼缸,大声地对孩子说:“用眼睛看,不要用手摸!”“好了,不要看了,回教室玩吧。”“以后没有老师的允许不能来这个地方。”孩子们在老师的“教导”下离开了。为了不影响下面活动的开展、不弄乱自然角,每当有孩子过去看,老师就会上前制止,久而久之,孩子们不敢再去看了,兴趣逐渐被抹煞,自然角渐渐成了被遗忘的角落。 从上述的现象中我们可以看出这里存在的问题:幼儿不知道如何来照顾和管理自然角;教师有忙于各项工作而无暇管理自然角。对于大班的幼儿来说就需要教师和幼儿共同探讨各种动、植物生活习性及生长情况,通过共同讨论,制定一系列的管理方法,从而让幼儿萌发责任感。本文我主要从本班自然角的管理入手,对幼儿责任感培养进行了初步的尝试。 一、大家来布置,激发管理意识。 凡是幼儿自己能做的,就让幼儿自己做,凡是幼儿能自己想的,就让幼儿自己想。鼓励幼儿发现自己的世界并对其进行想象创造。首先我们和幼儿一起来为班级自然角搜集材料,这样能利用搜集的机会让幼儿去了解自然家可以放些什么,其次让每天请两个幼儿向大家介绍自己搜集来的物品,最后是将物品和幼儿一起来探讨放在哪里比较美观并且便于我们来观察和照顾。放手让幼儿自己来参与布置就能激发幼儿的关注,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内容,发挥幼儿主动性,从生活中寻找有趣的变化,让幼儿参与搜集各种资料、标本及废旧材料。当自然角是幼儿自己亲手建立起来的时候,管理意识一下子就被激发起来。

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摘要】:在《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指出:“幼儿园的品德教育应以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为主,注重潜移默化的影响,并贯穿于幼儿生活以及各项活动之中。”良好习惯的培养是一个塑造人的过程,它将影响一个人的一声,也可以让人受益一生。我国著名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可见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幼儿一生有多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行为习惯日常活动正面影响家园合作

目录 一、在活动前提出明确的活动要求 二、以身作则,用行动去潜移默化正面影响幼儿 三、保持教育的一致性 四、在日常活动中反复练习,形成习惯 五、家园配合,促使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是“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要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人一生的学习、生活和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有助于健全人格,提高素质,增强适应社会的能力。 为此,在幼儿园班级管理和教学工作中,应高度重视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结合实际教学实践,我认为对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在活动前提出明确的活动要求 我们经常在和家长的沟通中说宝贝在幼儿园的活动中不遵守规则,习惯不好等等问题。细想下来,我们的活动规则是什么?我们是否有在每一个活动之前告诉幼儿他们应该怎样去参与?哪些行为才是正确的。我班幼儿是8月刚入园的宝贝,来到幼儿园已经有两个多月的时间了,对幼儿园的生活也基本适应。目前存在的问题是幼儿没有规则意识,没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在老师精心设计的活动中,不能按照

老师预想的去参与,不能达到预设的活动目标。在一次和阳阳的谈话后,我开始反思自己否有给到幼儿明确具体的规则,他们是否清楚了他们应该遵守什么样的规则?他们那些表现才是老师眼中好的行为习惯。在玩儿积木的时候阳阳把堆好的积木种种的推到在地板上,所有幼儿、老师都吓了一大跳。在活动结束后,我准备和阳阳有一次深入的谈话,可是在我问的第一个问题就让我意识到我应该去反思我活动的安排设计。我问阳阳为什么要那么大声的把积木宝宝摔在地上?阳阳说:“我想重新做一个房子”,原来在阳阳的意识里想要重新做一个房子,先得把做好房子用推的方式把积木推到在地上的拆开。阳阳的行为是错误的,但是他犯错的背后是我在玩积木之间并没有告诉他要轻轻的取拿积木,不能影响到其他朋友。3-6岁的幼儿由于经验不足,没有能力去考虑自己的行为是否会影响到他人,伤害到自己。所以在每一个活动之前需要老师明确提出活动要求,让幼儿知道自己的那些行为是老师和其他朋友喜欢的,那些行为是会影响到别人,那些行为是会伤害到自己的。 二、以身作则,用行动去潜移默化正面影响幼儿 幼儿有很强的可塑性和模仿能力,他们模仿的最直接的对象是老师,对老师的言行举止,观察最细,感受最强,而且不加选择的模仿老师的言行,对于幼儿,老师的话可以说是“最高指示”,经常可以听到孩子为自己的行为辩解。“老师就是这样做的”这就对老师的言行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我们注意从自身做起,严于律己,凡是要求孩子们做的,自己首先做到,不让孩子做的,自己千万别做,一

大班幼儿责任感的培养

大班幼儿责任感的培养

浅谈幼儿责任感的培养 单位:江阴市澄江镇花园幼儿园姓名:包秋霞职称:小学一级电话:88023390 [内容摘要] 托尔斯泰曾说过:“一个人若是没有热情,他将一事无成,而热情的基点正是责任心。”从幼儿的生活、学习、游戏等活动过程中,他们的种种表现并不令人乐观,自私、破坏、攻击、懒惰的心理状态及行为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这种种不良因素的存在给幼儿责任感的培养带来了一定的阻力,而对幼儿来说责任感的培养是幼儿个性发展的核心,是对学习充满热情的基点,对幼儿的终身学习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幼儿责任感的培养迫在眉睫,如何来培养幼儿的责任感呢?在实践证明中,我觉得可以从幼儿一日活动中渗透责任感意识和责任行为开始,通过家园双方携手共尽,步调一致地进行培养,让责任感意识真正内化为幼儿自觉执行的行为规范。 [关键词] 幼儿、责任感、重要性 著名教育家左淑东曾说起她的学生大都在解放初期作过贡献,尽心尽责地干好自己的一份工作。可是在人生的历程中,却多多少少受到过一些不公平的对待,有的甚至遭受到非人的折磨。可尽管如此,他们尽忠报国的拳拳之心却从未改变过。当问询是什么力量支持他们的革命信仰和爱国之心时,左老毫不迟疑果断地说:“是责任感和使命感。而责任感和使命感的教育,必须从孩提时代开始,只有这样才能将责任、使命深植于孩子的心中,成为他们立业成材的支柱。”看看现在的孩子,他们基本上是独生子女,是家庭中的小太阳。他们拥有比较优越的物质生活条件,却没有同龄玩伴,缺乏和别人分享食物、玩具的愉快体验,缺乏与他人互帮互助的关爱之情,容易滋长不合群、自顾自、独占一切的思想感情,同情心和责任感往往显得比较薄弱。从生活、学习、游戏等活动过程中,幼儿的语言、行为、态度等种种表现并不令人乐观,自私、破坏、攻击、懒惰的心理状态及行为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这种种不良因素的存在给幼儿责任感的培养带来了一定的阻力。而对幼儿来说,责任感的培养是个性发展的核心,对幼儿的终身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不少研究也表明,儿童阶段,尤其是幼儿阶段是责任感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期。因此,孩子责任感的培养,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幼儿成长的过程中必要的一课。那么,如何给幼儿插上强有力的责任感之翅呢?我在自己的教育实践中,总结了一些经验,收到了较好的成效。

如何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

浅议如何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 民勤县幼儿园白淑鹂 养成教育是指在学习、生活、劳动等教育中良好习惯的 形成与定型,从小注重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能更好地为幼儿 全面健康发展打下良好的素质基础。陈鹤琴先生说:“人类的动作十之八九是习惯,而这种习惯又大部分是在幼年养成的”。所以,家长和老师都应该注重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 幼儿期是一个人身心发展最迅速的时期,也是人生智力发展 最快的时期。这一时期,是人生教育的启蒙阶段,也是人生 教育的基础。人的一生中的许多习惯都是从幼儿时期形成 的。 现在有些家长、特别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对自己的孙子 孙女过度宠爱,孩子娇生惯养,以自我为中心,自私无礼, 若不及时、有效地开展养成教育,矫治幼儿的不良习惯,会 给孩子今后的成长带来很多负面影响。那么我们如何有效地 开展养成教育,使养成教育真正落到实处呢?我在实践中有 以下做法: 一、教师要发挥表率作用,树立学习榜样 在孩子的心中,教师的地位是最高的。孩子们听老师的话、喜欢把老师的言行举止作为自己学习的榜样。教师的一 言一行都会对幼儿产生深刻影响。所以,教师要从自身做起,严格要求自己。凡是要求幼儿做到的,我们老师更要先做到、

做好。教导幼儿乐意与人交往,礼貌,大方、对人友好。知 道要做诚实,勇敢、守信的小朋友,有了错误能大胆承认, 遵守幼儿园秩序和班级规则,不打架、不骂人、不争抢玩具,学会谦让。在教室里尽量小声说话,轻轻走路等等。让幼儿 知道好习惯是每个人都需要养成的,也是非常重要的。在集 体生活中,同伴群体也为幼儿提供了相互模仿的对象,影响 幼儿的自我调节和控制能力。所以,我经常在班级中表扬能 按要求做好的幼儿,让其它幼儿模仿学习,发挥同伴间的榜 样作用。幼儿有了学习的榜样,就清楚的知道自己该如何做,马上就会改正。在积极的师幼互动中促进幼儿行为习惯的养 成。 二、利用幼儿的“闪光点”,正面鼓励,帮助改掉不良习惯 人无完人,每个幼儿都有他们值得表扬的地方,有自己 闪光的一面,有些幼儿虽然没有养成良好常规习惯,让人格 外费心,而且还会对其它幼儿产生不好的影响。他们经常是 受批评的对象。但我感到,对这部分幼儿过多地用批评教育 效果并不佳,更好的办法是运用正面鼓励,积极引导,在幼 儿良好行为出现时及时表扬。我们班有个叫李家辉的幼儿, 他很可爱,喜欢做老师的小帮手,可上课特别坐不住,而且 老是把凳子坐翻掉,影响了老师的课堂效果,做操的时候喜 欢插队,喜欢把别的幼儿压在地上,老师经常批评他,可不

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

附件六:国家开放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 ______学前教育______专业毕业设计( 论文) 国家开放大学 毕业论文 题目:浅谈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 姓名: 学号: 专业:学前教育(本) 入学时间: 2015年秋 所在电大:陕西广播电视大学渭南分校 2017年9 月10 日

目录 摘要 (1) 引言 (1) 一、什么是幼儿良好行为惯 (1) 二、幼儿不良行为习惯的具体现 (2) 三、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现状思 (4) 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施 (6) 五、结语 (13) 六、参考文献 (14) 浅谈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

唐颖慧 (国家开放大学开放教育15秋学前教育本·渭南电大分校) 【摘要】:要培养一个人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从小抓起。幼儿正处于人生的初始阶段,可塑性 强,自控能力差,既是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又是沾染不良行为习惯的危险阶段,如果不适时培养良好的习惯,便会错失良机,积习难改,习惯成自然。本文着重分析了幼儿不良的行为习惯的具体表现,并提出了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措施。 [关键词]:幼儿教育;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A BRIEF DISCUSSION ON THE CULTIVATION OF CHILDREN'S GOOD BEHAVIOR HABITS Tang Yinghui The radio and TV university of Shaanxi opens the literature undergraduate course of preschool education branch school of TV university of Weinan [Abstract]To cultivate a good behavior habit,we must start small.Young children are at the initial stage of life,high plasticity,self-control ability is poor,is the critical moment of the good behavior habit,it is infected with bad behavior habits dangerous phase,if not timely to devel op good habits,will miss the good opportunity,the leopard cannot change, the habit is a second nature.This paper analyzes the behavior of childr en's bad behavior,and puts forward some measures to cultivate children's g ood behavior habits. [The keyword]Infant school education,Good behavior,Formative education 习惯究竟是什么?习惯就是习以为常的行为,是一种稳定的自动化的行为,是经过反复练习而养成的语言、行为、思维等生活方式,它是人们头脑中所建立起来的一系列的条件反射。幼儿时期良好品德与行为习惯的教育培养对于人的一生是致关重要的,所以我们应该抓住幼儿的关键期,进行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的教育培养。 一、什么是幼儿良好行为习惯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认为:"人类的动作十分之八九是习惯,而这种习惯又大部分是在幼年养成的,所以在一个人的幼年时代,应当特别注意习惯的养成。但是习惯不是千篇

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措施

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措施 生活自理,简单的说就是自我服务,自己照顾自己,它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生活技能。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形成,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责任感、自信心以及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对幼儿今后的生活也会产生深远的影响。但现在的大部分孩子,依赖性强,生活自理能力差,以至于不能很好地适应新的环境。所以,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至关重要,我们要把这项能力的培养作为教育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有专家指出:幼儿能力与习惯的培养是在学前期。作为幼儿园,我们能否抓住这个关键阶段,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与生活自理现状,有的放矢地对幼儿进行教育,是幼儿生活自理能力高低的关键。 一、增强幼儿的生活自理意识 家长无条件的包办代替,使幼儿形成一种错误认识:自己不愿意干的事情,父母会帮着干(要喝水了,父母会端水来;要起床了,父母会给穿衣服……),我们要通过各种形式,让幼儿知道,自己已经长大了,要不怕苦,不怕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1.对幼儿进行正面教育,增强幼儿的生活自理意识。如通过谈话“我是乖宝宝”、“我长大了”、“我学会了……”等活动,利用提问、讨论、行为练习等形式,让幼儿意识到自己有能力干好一些事情,为自己会干力所能及的事情感到高兴。再如在语言活动(诗歌、故事、看图讲述等)中,帮助幼儿充分理解作品内涵,通过作品中角色的行为,使幼儿受到感染、教育。 2.通过分辨不同行为(能自理的与不能自理的),巩固幼儿的生活自理意识。我们可以为幼儿准备不同行为表现的各种图片、录像带等等,让幼儿在比较中提高对自理行为的认识。 二、教给幼儿生活自理的技巧 要让幼儿做到生活自理,必须让其明确生活自理的方法。幼儿没学会系鞋带的方法,就谈不上系鞋带;幼儿不会洗脸,就谈不上把脸洗干净;幼儿不知把玩具放到哪里,就谈不上把玩具物归原处……也就是说,即使幼儿有了自理意识,如果缺少自理的技巧,就是想做也做不好。所以,我们还要让幼儿学会具体的生活自理方法。 1.寓教于乐,让幼儿识得自理的方法。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们可以把一些生活自理技巧编成儿歌、歌曲以及设计成饶有趣味的情节等,让幼儿在游戏、娱乐中学习本领。如在教幼儿学习如何系鞋带时,我们可以结合歌曲《系鞋带》来进行:两个好朋友,见面握握手,钻进大洞口,用力拉耳朵,变成蝴蝶走。让幼儿在歌曲的愉悦里,轻松自主地学习系鞋带的方法。 2.因材施教,有的放矢,进行个别指导。由于幼儿之间存在个体差异,因此,对于没层次的幼儿来说,要求就有所区别。对于自理能力较强的幼儿,就以较高水平来要求;对于自理能力较差的幼儿,就相对降低要求的标准,不可强求,更不可鄙视,须因材施教。如在指导穿鞋的过程中,小班幼儿中要求在区分左右脚的基础上把鞋穿好;大班幼儿不仅要正确区

大班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教学文案

大班幼儿行为习惯的 培养

精品文档 大班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经说过,教育就是培养习惯。用教育家的观点说,养成好的习惯, 一辈子都受用不尽,像获得利息一样;要是有了坏习惯,就像一辈子有还不清的债务,总得为它付出代价。幼儿爱模仿,可塑性强,因此幼儿期是养成良好习惯最重要的时期,也是好习惯最容易形成的关键时期。 可是,现在有些家长过于注重培养孩子的知识技能,而忽略了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致使幼儿行为的两面性,即幼儿在幼儿园时行为习惯比较规范,但在家庭中却是相反的行为。更甚者,幼儿的有些良好行为习惯还得不到家庭的支持,文明行为反而引起周围成人的讥笑或制止,使幼儿对园内外不同行为要求感到无所适从。 一、幼儿期良好的行为习惯包括: 1、良好品德习惯:文明礼貌、友爱同伴、友好相处、爱集体、守纪律、爱劳动、诚实勇敢。 2、良好生活习惯:良好的饮食、饮水习惯、睡眠习惯、自我服务、物品管理。 3、良好卫生习惯:洗手、保持五官的清洁、保持身体清洁、保持环境整洁。 4、良好学习习惯:喜欢学习、对学习活动有兴趣、能集中注意力专心地某一项活动;有正确的读、写、坐和握笔的姿势;会按照一定要求去翻阅图书,能爱护图书文具,会整理这些用品。 二、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方法:(我们的做法) 1、认识习惯的重要性。 根据幼儿的思维具有形象性的特点,我们通过讲故事的方式,让幼儿通过故事中的人物特征来认识行为的好坏,了解成人的态度,多以正面的形象来使幼儿明白什么样的行为是好的,什么样的行为是不好的,以及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使他们切身感受到习惯的重要性。 2、与幼儿共同讨论制定行为规范。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是为幼儿更早的一些走向独立。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凡人生所需要的习惯,倾向态度,多半可以在六岁以前培养成功,六岁以前是人格陶冶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培养得好,那么,习惯成了,不易改,倾向定了,不易移,态度绝了,不易变。” 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婴幼儿时期最应该培养的,这是根的教育要把孩子的习惯培养好。现在看起来很费劲,其实还是省力的,将来养成习惯了,确实难改,成为了生命的一部分子。所以抓得越早越好。 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国际二十一世纪教育委员会提出的四学会的基础内容。这四个学会就是学会认知,即获得理解的手段。学会做事,即能够对自己所处的环境产生影响。第三个学会,就是学会共同生活,即与他人一道参加所有的活动,并在这些活动中进行合作。第四个学会就是学会生存,这是我们教育的四大支柱。 我们想,良好的行为习惯如果你没有,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就乘虚而入,良好的行为习惯从大脑发育来讲也从学龄前开始,越小越好,甚至从一出生。这绝不是对孩子的约束。因为我们在搞教育的时候,常常有家长说,我提倡我们的孩子自由发展,社会都开放了,干吗捆着孩子啊?我们绝不是捆着孩子,是让孩子成为主宰自己的强者。只有在有序的情况下生活,才能获得更大的自由和安全感。 就睡眠习惯来说,罗云宏、陆淇云、纪艾可佳的家长向我们诉说,他的孩子睡眠不好,这种睡眠障碍的原因之一,是不良的睡眠习惯。 我们知道一切胜利,一切进步都要靠人的内心力量,换句话说,要想成功,首先要征服自己。比如说周围有任何干扰的话,做任何事情,不可能周围没有干扰,你要成功,必须排除这些干扰,排除这些干扰最重要的是要征服自己。所以,我想,在我们培养孩子来讲,要从小培养,另外,培养这个习惯是内在的。需要把我们外界的要求通过他的内化,变成内在的需要,有一个简单的例子,早晚刷牙,或者有天天洗澡的习惯。如果有偶然一天不洗澡,或者偶然一天不刷牙,你会感觉到别扭,到这种程度就可以了,已经成为内化的东西。孩子小的时候这种内化特别容易。如果我们从小培养孩子,就等于给他们第二条生命。在这一点上讲,越小越好抓,越大越难抓。为什么这么说,有这么几个原因,一个是行为习惯,既是一种高层次的自觉行为,又是一种随处可见的行为。行为习惯不是一般的行为,而是动力定型的习惯。这种行为习惯是道德行为的最高层次。通常人们把道德行为分成三个层次,最低层次就是不自觉,人家得教育,得督促。第二个层次,就是自觉行为。他需要一定的意志努力,靠内部的自我监督,不需要外部监督了。第三个层次就是自动化。到了自动化以后,也不需要监督,也不需要意志努力,而是行为习惯,这是最佳的教育效果。 各种良好的行为习惯会给孩子一种安全感,获得实质性的自由。就从中午的一个觉,就看出了孩子的安全感,相当踏实。当然我们绝对不是为了大人和老师省事。孩子们睡得很安详,很踏实,身体上获得很好的休息,睡醒以后,就有一种精神充沛的力量投入学习和各种活动,就使得他整个的身体是健康的,有节奏

引导幼儿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方法和策略

引导幼儿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方法和策略 【摘要】:在儿童期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幼儿园的主要职责之一,也是家长迫切的要求之一。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凡人生所需的重要习惯性个态度多半可以再六岁以前培养成功。因此要抓住幼儿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期,来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为幼儿的成长提供必备条件,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本文重点从如何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着手,论述培养幼儿行为习惯要遵循的原则和策略。 关键字:幼儿、行为习惯、原则、方法 一、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要遵循的原则 1、严爱结合原则 爱和严相结合,循序渐进地提出相应行为习惯要求。幼儿年龄小,需要成人的关心、帮助,但并非一切由老师包办代替或放任自流,在每一日的活动中,我们都向幼儿提出明确而严格的要求,以期养成良好的习惯。需要指出的是,在提要求的时候,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实际能力等周密考虑,做到要求合理。因为,从幼儿的能力来看,即使履行一些内容极其简单的要求,也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如果教师的要求超出其接受能力,他们就难以做到。而幼儿发觉达不到教师的要求时,往往会对自己能力丧失信心,甚至对教师的话产生怀疑,不信任教师了。因此,我向幼儿提出要求从最简单的生活规则开始,随着幼儿能力的不断发展,再逐步提高,循序渐进。提出的每一个要求都注意做到内容具体、明确,语言通俗、简练,适合幼儿的年龄特征。 2、言行一致原则 言行一致是指教师或家长在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过程中要首先确立准则,准则一旦经过幼儿认可而确定下来,就要严格按照准则要求执行。在幼儿园,准则显得尤为重要。一个班级中有了大家一起制定的准则,幼儿就愿意按照规矩办事,当有人违反准则要求时,教师对其作出的惩罚也会有理有据,这样更容易使幼儿心悦诚服的接受批评。值得注意的是,教师一定要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平等的对待每个幼儿,在准则执行过程中不能掺杂个人因素在里面。在家庭中,言行一致原则表现在家长对幼儿的要求要自己先做到。家长以身作则,与幼儿同进退,幼儿也就自然而然的愿意接受家长的要求。 3、生活教育原则 生活即教育。在一日生活中为幼儿灌输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思想幼儿会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因此在幼儿园一日活动的每个环节中都应该渗透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思想。教师要树立生活即课程的观念,有意识地将一些与幼儿良好行为习惯有关的信息纳入幼儿的感知教育范围。如在午睡完起床时,发现幼儿挑食、偏食,教师要让幼儿知道,不良的饮食习惯会阻碍小朋友身体的健康成长。在午餐起床后,有幼儿做事拖拉磨蹭,可以让幼儿们在讨论中知道做事拖拉磨蹭会影响大家的集体活动时间,多数人为等少部分人要浪费许多时间。如发现有幼儿在绘画时姿势不正确,教师可以给幼儿多看一些图片或图像资料,知道不正确的姿势不利于身体的发展 二、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科学方法和策略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办到的。掌握科学的方法和策略往往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列举四个笔者认为比较有效的方法: 第一,帮助幼儿形成正确的概念。了解什么是良好的行为习惯。刚人园的小班幼儿,年龄小、对于许多行为习惯的正确与否没有准确的概念。对幼儿的不良行为,只靠简单地指责、阻止,只能一时起作用,必须进行正确地讲解、示范,使幼儿形成正确概念,有一个可效仿的榜样,让幼儿在看看做做中主动、自觉地学习,才能逐步形成一系列好的行为习惯。

培养孩子的责任心

一、为什么要培养孩子的责任心? 常听不少家长抱怨,为什么现在许多孩子都缺乏责任感呢?先来看看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几组镜头。 镜头一:“赶紧上床睡觉,书包我来给你收拾。”母亲对上小学一年级的儿子说。 镜头二:我儿子上小学三年级了,可是在校除了对学习还有点进取心外,对其他事情都是不管不问,连值日扫地也是极不负责,应付了事,总是要其他同学帮他收“尾巴”。 镜头三:“妈,把我明天要穿的衣服给我拿出来,这套衣服赶紧给我洗了,后天上体育课要穿的。”这是已经上六年级的女儿晚上临睡前对母亲所说的。 这些孩子常常让人操心,做事虎头蛇尾的,学习自觉性、耐劳性差,对成绩优劣无所谓,更有甚者,对爸妈态度恶劣,喜怒无常……为什么一部分孩子有这些不尽如人意的表现呢?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自觉性还没有很好形成、自制力比较差、坚持性不够等。然而,只要家长再深究原因就会发现,孩子自身还缺乏一样很重要的东西,那就是责任心。 我想要说责任心是一个人日后能够立足于社会、获得事业成功与家庭幸福的一种至关重要的人格品质,我们在座的家长和老师一定不会反对吧?的确,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不仅要对社会负责,要对家庭负责,还要对自己负责。培根曾说:“责任心是世界上最珍贵的种子,它若早早地播种在孩子的心田里,将会收获一生一世的幸福。”责任感对孩子的成长来说,是一种特殊的营养,能够帮助孩子们长大。然而,我们却经常听到家长老师无奈地感叹:现在的孩子太缺乏责任感了!尤其是独生子女,更是缺乏责任感!他们不仅不会主动帮助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在学习上也表现得被动与厌倦,做事有头没尾。很多家长朋友可能都有这样的体会:孩子上一年级了,全家人都很高兴,认为孩子从此长大了。但哪知他经常从学校打电话回来,一会儿语文书没拿,一会儿数学书忘带,一会儿作业本落在家里了……全家人于是“惶惶不可终日”。 因此,如何培养孩子们的责任心,对很多家庭来说,当务之急,是重中之重。二、为什么孩子没有责任心? 那么为什么孩子会没有责任心呢?我们通过分析现状,发现主要有两大原因:

幼儿文明礼貌行为习惯的培养

幼儿文明礼貌行为习惯的培养 摘要针对现在幼儿大多是独生子女,多数家庭娇生惯养孩子和一些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导致很多幼儿产生了很多不良的文明礼貌行为,根据幼儿可塑性大的生理特点及幼儿良好文 明礼貌行为习惯培养的重要性,幼儿教师要结合自身幼儿教学的实际经验,通过日常教学、 生活、游戏及家园教育来改正其不良文明礼貌行为和培养其良好的文明礼貌习惯,使其健康 成长。 关键词幼教文明礼貌培养 俗话说:“播下行为,收获习惯。播下习惯,收获性格。”这就是说,良好的习惯是可以通过教育来实现的。从儿童生理特点来讲,幼儿时期的可塑性很大,是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抓住幼儿教育这一段关键时期,使孩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孩子一生的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当前,早期教育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但人们对早期教育的理解往往是片面的。有的父母只注重子女智力的早期开发,而忽视其他方面,特别是文明礼貌行为习惯的培养,加上有些幼儿园及幼儿教师对此也不够重视,从而使幼儿文明礼貌行为习惯的培养成了幼儿教育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在幼儿教育中有这么一个公式:早期教育花一公斤的气力=后期教育花一吨的气力。说明了早期教育的重要性。幼儿教师和家长应该根据幼儿自身的特点,积极开展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特别要加强其文明礼貌行为习惯的培养。 如何培养幼儿良好文明礼貌行为习惯要从下面的工作入手: 一、提高幼儿文明礼貌行为习惯培养的认识 文明礼貌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一个人心灵程度的反映,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一种标志,文明礼貌不仅反映了当今社会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心、相互尊重的友好关系,而且也反映了人们自身文化修养水平,而当今的孩子都是家里的独生女,是“小皇帝”、“小公主”,都以自我为中心,好胜心强,文明礼貌在他们身上都很难看到。 在倡导共建和谐社会的今天,文明礼貌教育已成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一环。教育部《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要求,文明礼貌教育应该从娃娃抓起,“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在日常生活中对幼儿从小进行礼貌教育,通过游戏、主题活动等形式培养幼儿良好的文明礼貌习惯。”

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内容及方法

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内容及方法 一、培养幼儿做事有始有终的良好习惯 如果仔细观察,我们不难发现幼儿做事经常是三心二意,虎头蛇尾,比如孩子说要看书,刚拿出来摆在桌上又说要画画,刚把画纸拿出来没画两下,又要去搭积木。如果孩子出现这种现象我们应该如何去引导呢 1.不要随便打断孩子的活动 无论孩子在专心致志的玩看电视还是干其他什么事,大人一定不要随便去打扰。如果你觉得他的活动已经坚持时间较长了,比如看了一小时的电视你觉得应该终止这项活动,最好不要大声命令或强行的关掉电视,可以换一种方式,用温和的口吻说:“宝宝最听话了,会主动关上电视,眼睛看累了该休息休息了。”或给孩子一个缓冲的余地,告诉他再过五分钟就关电视了,让他有个思想准备。如果随便打断,会引起孩子的对立和反感,不利于培养幼儿注意的集中性和坚持性,而这些良好的注意的品质恰恰是日后专心学习的重要条件。 2.不要同时给孩子委派几件事情

孩子年龄小,不能很好的分配自己的主意,如果安排的事情过多,会让幼儿干这件想那件结果一件事也干不好。有一个孩子的妈妈为了不让孩子来打扰自己,就给孩子安排先看书再折纸,结果孩子把所有的书都翻出来,没看几页又想折纸,就把书全搬到床上,开始折纸,把纸撕得满地都是,妈妈来检查,看见屋里这么乱,生气地说:“你就会把屋里弄得乱糟糟的,不会收拾好一样再拿一样吗”其实这时就不能完全怪孩子了,因为是妈妈的安排有问题。 3.父母适时地做些指导 刚才我们说了不要随时的对幼儿的活动进行干预,干并不等于撒手不管,家长光是提供空间和材料是不够的,还要进行适时地指导。比如给他一些提示、鼓励、检查或者提出新的要求,这样有利于孩子做一件事情的时间会更长一些。 二、培养幼儿文明礼貌的行为 现在都在提倡提高公民的素质,而好的公民素质首先就体现在文明礼貌行为上,所以孩子讲文明懂礼貌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现代社会的要求。从小的方面,我们的孩子能主动和

怎样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

怎样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幼儿阶段是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时期,一个人如果在幼儿阶段养成的饮食、睡眠、学习、卫生等习惯将会终生受益;反之,如果养成一些坏习惯,以后要改正过来,就很困难。随着独生子女家庭的日益增多,长辈的过分溺爱阻碍着孩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成为我们关注的话题。对此,笔者认为,只有幼儿园、家庭、社会的共同关注,才能培养塑造出新一代的高素质的社会人才。 一、发挥幼儿园教育的作用,树立良好的行为意识 幼儿园教育对于孩子良好习惯的形成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可以讲养成教育融合在孩子的一日生活和游戏中,让孩子在快乐的幼儿园生活中潜移默化。 1、耐心说教,形成意识 孩子由于年龄小的原因,理解能力有限,教师对于孩子的引导教育更要细致,更耐心。如设计系列教学活动“我长大了”,让幼儿知道自己已经长大了,应该为弟弟、妹妹树立榜样,各方面行为都要有所约束。通过欣赏诗《下巴上的洞洞》,让孩子明白做什么事情都要养成良好的习惯。通过类似的形式对孩子讲道理,让孩子在具体情境中受到启发。除此之外,教师的反复提醒与及时教育也很有必要。如:“对人有礼貌”这一概念,孩子对“礼貌”一词不是很理解。教师就告诉孩子见到别人要主动打招呼,否则就是不礼貌;打招呼时要加上适当的称呼,如“爷爷、奶奶……”;早上来幼儿园、下午离开幼儿园要和老师、家长问好再见等等。教师对表现突出的孩子要及时表扬,对表现欠佳的孩子要及时提醒,从而让孩子逐步加深印象,形成意识。教师在讲道理时要注意把握两点:第一,要明确观点,不能含糊其词。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一定要让孩子认识清楚;第二,讲时要具体,耐心解释、说明,让孩子明确理会。 2、反复训练 形成习惯孩子每天在园的时间不少于八个小时,教师要善于将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在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个活动、每一个游戏、每一个环节中一点一滴地得以渗透和强化。如:培养孩子做一个能干的人。要求孩子能做到的事情自己做,自

浅谈幼儿责任感的培养

浅谈幼儿责任感的培养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独生子女家庭日益增多。以前,孩子的责任心可在兄弟姐妹之间的活动中得到培养,例如:由哥哥或姐姐带弟弟妹妹,就是一个有关责任心的问题。当弟弟妹妹受到欺负时,作为哥哥姐姐们就会站出来对弟弟妹妹进行保护;弟弟妹妹也有一个服从哥哥姐姐的责任。在兄弟姐妹构成的一个“小社会”中,每个人都担任一种角色,有自己的权利和义务,使孩子们逐渐地建立起一定的责任感。当前,许多家庭对孩子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溺爱,剥夺了孩子的权力和义务,孩子缺乏责任感的问题就显得尤为普遍和突出。在家庭中常有如下问题:孩子乱扔东西,大人来收拾;孩子找不到东西了,大人到处寻找;孩子做事做了一半就扔下了,大人却听之任之。在集体中则表现出:不是我打开的水龙头,我就可以不关;将自己桌下的脏东西踢到别人桌下;玩具玩腻了,就扔在一边不管……久而久之,孩子就养成了无责任感的坏习惯。 责任感是一个人对于自己应负的责任所持的主动和积 极态度而产生的情绪体验,它也是一种较高级、较复杂的社会性情感,它是以一个人对于自己应负的责任所具有的深刻的认识和高度的自觉性与自愿性为前提的。在幼儿期,受年龄特征和心理发展的一般水平所限制,儿童的道德认识表现

出一定的阶段性。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将儿童道德判断分为他律道德阶段和自律道德阶段。因此,对儿童来说,婴儿期只有责任感的萌芽;到了幼儿晚期,责任感已经开始成为激起道德行为的有效动机。培养幼儿的责任感,要从具体的事情入手,经常训练,使他们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加深道德认识,激发道德情感,使道德行为、道德认识、道德情感相互渗透,相互促进,有效地培养幼儿的责任感。 一、在值日活动中培养责任感 当值日生,幼儿兴趣浓、热情高,但往往兴奋一段时间以后工作就会不积极、不认真了。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幼儿缺乏一种稳固的责任感,对应完成的任务、对集体的事情他们还不能做到至始至终如一,认真负责。因此,在值日生工作中应培养幼儿热爱劳动、热爱集体的情感,使他们初步懂得做好值日生工作是每个值日生应尽的责任。首先教师应以良好的态度和情感去影响幼儿,激发幼儿产生愿意为集体做事的动机,促进幼儿责任感的萌发。例如:为了培养幼儿认真负责、做事有序的态度,我常常带领幼儿一起做值日,并不厌其烦地示范正确的劳动方法,有一次,我看到桌上有水彩笔印,就拿起抹布默默地擦试,水彩笔印很深,我花了很多时间,用了很多方法,印痕才开始消褪,孩子们从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