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利用非强制型城市设计引导手法改善城市环境_浅析美_日两国的经验_兼论我国借鉴的可

利用非强制型城市设计引导手法改善城市环境_浅析美_日两国的经验_兼论我国借鉴的可

利用非强制型城市设计引导手法改善城市环境_浅析美_日两国的经验_兼论我国借鉴的可
利用非强制型城市设计引导手法改善城市环境_浅析美_日两国的经验_兼论我国借鉴的可

黄大田

)))浅析美[日两国的经验Y 兼论我国借鉴的可行性

利用非强制型城市设计引导手法改善城市环境

=提要>为弥补限制土地用途、控制容积率等强制型城市设计引导手法的不足,美、日两国先后研究出了广场奖金制度、奖励分区制度等非强制型引导手法,本文通过分析这一系列手法的特点,初步探讨可否借鉴其经验来完善我国现行的城市设计引导手法。

=关键词>非强制型;城市设计;引导;手法

1 强制型城市设计引导手法的特点

及其局限性

我国现行的城市规划及城市建设管理制度对各个开发建设项目在城市设计方面的引导,主要是通过对土地用途(或称用地性质)、容积率、建筑覆盖率、退红线、建筑高度、绿化率等几项基本指标附加要求来落实的,这样一套引导手法其主要特点可以归结为三方面:一是运用范围广。一般都覆盖了整个城市规划区域。二是强制性(根据这方面的特点,本文中将这一套手法统称为强制型引导手法)。即要求的指标数据在一般情况下是不容商榷的,项目的设计必须无条件满足要求。如土地用途规定是商业的一般不能转为居住;容积率、建筑覆盖率不能超标;红线必须退够等等。第三方面的特点则是各项指标往往反映的都是最基本的要求。如容积率、建筑覆盖率、建筑高度等要求的是上限,而绿化率要求的则是下限,这些要求的背后含义可以理解为:如果超越了这些界限,就会对城市环境造成负面影响。这里应该注意的是这些指标只是最基本的要求而并非满足了这些条件就能形成理想的城市环境。这主要是因为在设定指标时需要顾及土地利用的灵活性及其商业开发价值,如果把对每个开发建设项目的要求都提高到要创造理想的城市环境的高度的话,那么很多地块的商业开

发价值就会大打折扣,其结果很可能是没人有兴趣投资开发,从而最终导致城市建设得不到社会各方面的积极参与,也就根本谈不上创造理想的城市环境了。

从城市整体来看,强制型引导手法因其在具体的运用过程当中具有良

好的可操作性,对于从大的层面上规范和控制城市建设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城市环境的质量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然而,不容忽视的是,在现实情况当中,各个开发建设项目的业主甚至建筑师在处理其项目的具体设计与城市环境的关系时,由于仅仅是处于一种单方面受限制的被动地位,往往将最基本的要求在某种程度上当成了追求的目标(如容积率尽可

能接近指标,绿化率只要达标即可等等),而较少主动去考虑如何通过自己的项目来进一步改善城市环境。另外,由于强制型引导手法的引导方式及内容均较为简单划一,对于一个城市当中某些特色(包括自然、历史、文化等方面)鲜明或面临特殊问题的区域或地段,如果仅仅依靠这一套手法,并不足以有的放矢地在城市环境的形成效果上进行详尽而细致的有效引导。在我国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城市面貌日新月异的今天,上述强制型手法的局限性可以说是日益明显。2 非强制型城市设计引导手法

)))美、日两国的经验

同样在整个城市规划区域范围内对土地用途、容积率、建筑覆盖率等进行严格控制的美国和日本,在落实城市设计的过程中,针对强制型引导手法的局限性先后研究出了一系列辅助性手法,这些手法适用范围较窄但针对性强,而且在不同程度上留给业主一定的选择余地,从而相应地调动他们关心城市环境的积极性(本文将这一系列手法统称为非强制型引导手法)。

211 广场奖金(Plaza Bonus)制度与综合设计制度

1961年美国纽约市在对其土地开发分区控制制度(Zoning)的修改条例中,

创立了一项名为/广场奖

金0的新制度。这项制度的具体内容是:对于一定区域范围内的各个土地开发建设项目,如果能在设计上尽量降低建筑覆盖率,并将腾出来的空地设计成可供广大市民自由享用的公共广场,那么就可以对这个项目在容积率方面给予一定的奖励(如每设置一定规模的公共广场,该项目就可以在原有的容积率控制的基础之上另外得到相当于公共广场面积的两倍的可建建筑面积的奖励)

(见图1)。这项制

度主要是针对城市中心高密度区的环境特点来设立的,其目的在于鼓励营造更多的适宜于市民休憩和散步的公共空间,从而改善城市的环境。

与原先的控制制度相比,这项新制度的特点在于其可选性,即这项制度并不是强制的,如果某一开发建设

城市设计

URBAN DE S IGN

项目的业主愿意在其地块内设置公共广场,在满足一定条件的情况下,他就可以申请得到相应的容积率方面的奖励。而如果他不愿意在其地块内设置公共广场的话,那么他只要满足原有的容积率方面的要求即可,完全不受这项新制度的制约。

这一制度的设立,对于市政府及广大市民来说,可以在基本上不增加财政投入的情况下创造出更多的城市公共开敞空间。而对业主而言,则增加了一个进一步挖掘土地开发潜力的机会。在城市的基础设施负荷能够承受的条件下是易于创造出一个双赢的局面来的。正因为如此,新制度设立后至1973年为止的十多年时间里,纽约市内利用这一制度新设置的公共开敞空间累计面积达到了一百一十多万平方英尺(注1),充分证明了这一制度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尤其在街道狭窄而行人众多的下曼哈顿区(L ower M anhattan),这一制度的应用对改善城市环境带来了显著的效果。

1970年,

日本通过对其最基本

的建筑法规/建筑基准法0的修改,设立了与纽约市广场奖金制度类似的/综合设计制度0

(注2)。具体内容

是对在其地块内设置一定规模的/公开空地0(即无条件对一般市民开放的开敞空间)的开发建设项目,各个地方政府可以根据其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条例,在容积率上给予一定的奖励或放宽在建筑高度方面的限制。尽管这一制度并非强制性的,

但至

1986年5月为止,仅大阪和神户两个城市就已经有200多个项目利用这一制度设置了/公开空地0

(注3),

显示了这一制度对在高密度的城市环境中尽可能为市民提供更多的开敞空

间是有相当成效的。图1 纽约市/广场奖金制度0概念示意图212 奖励分区(Incentive Zoning )

制度

奖励分区制度是从广场奖金制度发展而来的。如上文所述,由于广场奖金制度在着意改善城市环境的同时也顾及到了各个地块的业主本身的利益,这一机制的有效性使得美国其他城市也纷纷仿效纽约市引进了广场奖金制度,并不断地加以改善及发展,

利用相同的原理逐步将奖励的对象从公共广场扩展到其他有利于改善城市环境的要素(Amenities)或有利于公众利益的因素(Public Benefit F ea -tur es)。

在美国西雅图市,

1963年开始

引进了分区奖励制度,最初的奖励对象仅限于有助于改善城市步行环境的几项要素如小广场、室内步行街等,之后经过数次修改条例,至1985年已将奖励的对象扩展到28项。这些项目按类型可以归纳为:(1)有助于改善步行环境的要素,如小公园、小广场、加宽的步行道、自动扶梯等;(2)有助于改善土地利用状况的设施,如演艺剧场、电影院、商业购物中心、博物馆等;(3)提供社会服务的设施,如低成本住宅、日间服务设施、保健设施、吸毒者医疗设施等;(4)给城市环境添色的设计特征,如屋顶花园、室内中庭等。针对每个项目,均定有明确的容积率奖励指标及最高奖励极限。奖励的目的并不完全是仅仅着眼于改善个别地块及其周围等局部的城市环境,有些要素更是着眼于其对城市整体环境所产生的效果。显而易见,奖励分区制度已被当作整体城市政策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13 特定区(Special District)制度

特定区制度是针对某些环境、条件较为特殊或因发展历史等原因已形

成较有特色的地区地段而设置的,其特点是所采取的各项措施均具有很强的针对性。这个制度起源于1931年美国南卡罗来纳州的查尔斯顿(Charleston)市。当时为了防止有丰富的传统建筑特色的旧城区因新的开发活动而遭到破坏,查尔斯顿市政府将市中心的22个街区指定为/查尔斯顿有历史特色的旧城区0并对这个特定区内的新建、改建、拆除等所有建筑活动采取了与一般市区不同的审查及许可措施,使其传统的特色得以保存。

特定区制度的应用最广为人知及影响大的例子是纽约市的/特定剧场

区0

(Special T heater District)。在纽约市中心时代广场周围第六大街和第八大街之间汇聚40多个剧场的百老汇,是一个自然形成但特点鲜明的地区,因其对舞台表演艺术的巨大影响而闻名于世。1969年当曼哈顿的办公楼开发热潮威胁到了位于第五大街西侧的这片极富传统特色的地区时,市政府为保护其特色免遭破坏而将这一地区指定为/特定剧场区0。鉴于剧场的拆除或兴建纯属一般的商业行为,如果用强制型手段去干预,既缺乏合理的依据也难以产生理想的效果,市政府针对这一特定区研究出了一项新措施,内容是对区内的办公楼开发项目中,

如果加建剧场则给予

20%的附加容积率奖励。尽管这一措

城市规划

1999年第23卷第6期

CITY PLAN NIN G R EVIEW Vol 123No 16Ju n 11999

黄大田 利用非强制型城市设计引导手法改善城市环境

图2办公楼开发项目On e Astor Plaza及其加建的剧场断面图(资料来源:Jonathan B arnett,Urban Design as Pu b-lic P olicy,Arch itectural Record B ooks,New York,1974)图3业主考虑在中央大车站上加建的55层办公大楼(资料来源: Alexan der G avin,The American City:What Works,Wh at Doesn.t, McG raw-H ill In c1,N ew Y ork,1996,p14071)

施并不是强制性的,但却因其符合市场经济规律,最终促使五个新剧场依附着新的开发活动而诞生(见图2)。之后,为进一步完善相应措施以充分维护好这一地区的特色,除了对新建剧场进行容积率方面的奖励之外,市政府又增设了剧场翻新工程奖励制度,鼓励对现有剧场的保护及维修。这些措施对巩固和加强百老汇地区的传统特色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除了特定剧场区之外,纽约市还先后划定了其他数十个特定区,这些特定区对保护市区内一些范围小但特色鲜明的地段不受新开发的影响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214建筑协定制度

建筑协定是日本建筑基准法中制定出来的一个很有特点的制度(注4),其内容是允许各居住区或商店街内的各个业主等自行协商,在满足一般强制型城市设计引导制度要求的基础上,为使这一地段的居住环境或商业环境能进一步超越一般市区的水准,以签订建筑协定书的形式,对地段内各个地块上的建筑活动进行更为详尽和细致的引导,引导的范围包括建筑物的位置,形态及设计特征,如加大退红线距离以形成较宽的宅前绿化带,屋顶全采用双坡形式并选用质

感色彩相同的瓦,外墙或屋顶限制挂

广告牌等等。

这一制度最大的特点在于开创了

一个渠道给各个业主等主动去关心自

已所在的区域环境,并可以经过互相

协商讨论形成共识,然后依据具体的

法规程序以协定的形式将这个共识转

化成具有约束力的规则,这样这种共

识就能对环境的维护或改善起到实实

在在的作用,而不是象很多情况下业

主们仅仅能以提意见这样一种被动方

式去关心自已周围的城市环境,而这

种关心最终又往往只能以爱莫能助来

结尾。至70年代末建筑协定制度在

住宅区等的应用已经接近了400例

(注5),取得了相当的成效。

215开发权转移(T ransfer of Deve-l

opment Rights)制度

开发权转移制度是作为一种保护

有传统历史意义或已成为城市标志的

旧建筑物的手法而研究出来的,最典

型的应用实例则是美国纽约市的中央

大车站(G rand Central T er minal)。经

设计竞赛选拔方案后建成于1919年

的中央大车站除了因其巧妙地解决行

人、汽车、地铁和火车的流线组织问

题而有名之外,也因其富有古典风格

的建筑形式而成为纽约市的标志。然

而,60年代中期,当纽约市政府将

这个建筑物指定为标志性建筑并要加

以保护时,其业主也正从商业利益出

发,准备利用其地块上未完全利用的

容积率,在中央大车站的上部加建一

座/庞然大物0)))55层的办公楼

(见图3)。如果这一计划得以实现的

话,那么将会对这座标志性建筑带来

很大影响。由于这种业主的商业利益

与城市设计方面的考虑发生矛盾的现

象已非第一次出现(注6),为充分

平衡这两方面的利益冲突并最终有效

地保护城市面貌,纽约市规划委员会

于1968年修改了土地分区管制法规,

在业主对其地块上的标志性建筑进行

良好的保护及维修保养的前提下,不

仅允许他将地块上未能充分利用的容

积率转移到其持有的邻近地块上,甚

至可以将这些开发权转让给其他持有

邻近地块的业主或开发商。这一措施

使业主的商业利益能得到照顾的情况

下,标志性建筑也得到完好的保存,

而市财政方面亦不用为此而增加支

出。1969年中央大车站的业主首次

成功地利用这一制度将75000平方英

尺建筑面积的开发权转让给了持有邻

近地块的开发商并取得了相应的经济

城市设计URBAN DE S IGN

黄大田利用非强制型城市设计引导手法改善城市环境

利益,这一转让最终使中央大车站得以完好地保存下来(注7)。除纽约市外,丹佛市也随后引进了开发权转移制度并通过有效地利用这一制度成功地保护了市内的一批标志性建筑如西方艺术博物馆(M useum of Western Art)、丹佛体育俱乐部(Denver Ath-letic Club)等。

3非强制型城市设计引导手法的特点及可借鉴之处

不可否认,上述的一系列非强制型城市设计引导手法其实与社会制度等有着密切关系,在某种程度上从侧面反映了以美、日两国为典型的西方国家土地私有制的弊端。由于土地已完全成为私有财产的一部分,国家或地方政府并不能够充分有效地规划及引导土地的合理利用,城市建设亦难以全面统筹协调发展。在过分强调保障个人利益的情况下,国家和社会整体的利益往往得不到足够的重视,一些关系到国计民生的计划或项目每每因某个很小的局部所牵扯到的个人利益而难以顺利落实,有限的土地资源无法选择最佳的利用方式。不少非强制型城市设计引导手法(制度)在某种程度上往往是作为这种整体失控情况下的局部补救手段而产生的。另外,个别手法(制度)甚至被利用来达到某种程度上的种族歧视的目的(注8),而另一些手法(制度)也曾因指标设定不当而产生过矫枉过正的效果(注9)。

尽管如此,这一系列的非强制型城市设计引导手法(制度)还是有不少特点值得我们参考和借鉴的。这些特点可以简单归纳如下:

(1)充分利用市场经济规律及其机制来有效地管理土地开发利用和引导城市建设。由于我国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里一直实行计划经济体制,转变到市场经济体制还为时尚短,在管理土地开发利用和引导城市建设的观念和手法方面,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还存留很深,除了指令规定等强制型手法之外还缺乏其他能充分利用市场机制来有效管理和引导的制度,这一方面正是我国今后需要加大力度去探索从而加以完善的领域。

(2)在达到维护或改善城市环境这一目的的前提下,基本上不增加政府财政开支的压力。在一般情况下如

果政府有能力进行大量的财政投入,

计划或项目的实行应该会是较顺利

的。比方说,如果有标志性的建筑物

全部由政府收购下来,并且在每年的

财政开支计划中拨出必要的维修保养

经费,那么其保存应该说是毫无问题

的。然而,现实条件往往是政府难以

从财政计划中拨出足够的开支(这一

点国内国外基本相同)。这样能减轻

政府财政开支压力的手法(制度)则

是对其有效性的最基本的保证。

(3)有利于促进社会各界(尤其

是各个业主或开发商)来主动考虑和

关心城市环境的问题,提高社会整体

的城市设计意识。由于长期以来受封

建意识的影响,圈地建围墙的现象在

我国仍然十分普遍。而另一方面,随

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在土地的商业利

用价值日益受到重视,业主们想方设

法从土地上获取最高的投资回报的现

象十分普遍的同时,土地作为社会共

有的财富这一面却往往得不到应有的

重视。这两方面都使得目前我国从整

体上看在土地利用方面的城市环境意

识还处于较低的水平。而不少非强制

型城市设计引导手法则是通过制度化

的途径来肯定一种观念:关心城市环

境是值得嘉奖的。另外,由于这一系

列手法并非一味强制而是在不同程度

上留有选择的余地,各个业主或开发

商并不是完全被动地受到限制,而且

制度的应用也可能给他们本身带来一

定的利益,这样就创造了一个机会让

他们主动去考虑和关心城市环境的问

题,最终达到提高社会整体的城市设

计意识的目的。

(4)有利于对城市环境进行深

入、细致而又有针对性的引导,创造

内容多样而层次丰富的城市空间。由

于影响城市环境的因素十分复杂,在

同一个城市当中,往往会因自然条

件、历史沿革、文化传统等方面的差

异而形成不少很有独自特征的小区

域,也正是这些局部特征往往会给城

市整体添色不少。如果仅仅依靠较为

简单划一的强制型手法来引导城市环

境的形成,往往会由于针对性不强而

效果不佳,最终无法有效地维护或加

强这些小区域的特色,而非强制型引

导手法如果运用得当则完全可能在这

一方面起到有效的辅助作用。

注释:

1William H1Whyte,City,Doubleday,

New York,1988,p12331

2日本/建筑基准法0第五十九条之二。

3岛田腾次,安田丑作,三轮康一,都

市景观形成手法H7F N总合设计制

度H=N评价K关9k研究)))大阪

市1神户市K*1k适用事例r通8

F,日本都市计画学会编集发行/都

市计画论文集0,No123,19881

4日本/建筑基准法0第四章建筑协定。

5下田瑛二,都市E/j法制H建筑协

定,中央法规出版/明日N都市#20,

198015,p12541

660年代初纽约市另一座有标志性的车

站)))宾夕法尼亚站(Pennsyvania

S tation)在新闻报刊及公众舆论的一

片反对声中,被其业主拆除并以更能

带来商业利益的高层办公楼及体育馆

取而代之。

7Jon Lang,U rban Design:T he Am erican

Experience,Van Nostrand Reihold,

New York,1994,p1851

8纽约市曼哈顿/约克威尔东86街特定

区0(Special Yorkvi lle-East86th

S treet District)的设立在某种程度上

是迫于来自区内中欧移民后裔的压

力,他们不希望看到新开设的百货店

及电影院从邻近区域吸引大量的黑人

进来光顾,从而/破坏0区内的中欧

色彩和风貌(Richard F1Babcock and

Wendy U1Larsen,Speci al District:T he

U ltimate i n Neighborhood Zoning,Lin-

coln Institute of Land Policy,Cam-

bridge,M ass1,1990,pp199-100)。

9如西雅图市的奖励分区制度就曾因提

供过多的奖励,被有些开发商利用来

建造高达容积率28的办公楼,在交

通等方面对城市环境造成相当大的影

响,从而导致市民的强烈不满。1989

年民意测验的结果迫使政府对这些奖

励进行了相当程度的削减。

作者工作单位:深圳大学建筑系

城市规划1999年第23卷第6期

CITY PLAN NIN G R EVIEW Vol123No16Ju n11999

ABS TR AC T S C ity Plan ning R eview V ol.23N o.69ty Jun.1999

O N T H E M E T H O DO L O G I CA L T H IN K ING O F B UI LD ING T H E SC IE NC E O F H UM AN SE T T LE M EN T E NVIR O NM EN T

Y en Zhi

To analyses the purpose and pros pec t of the buil di ng of the human settlement environme nt sci enc e,aiming at s ol vi ng the problems i n prac ti ce in the way of methodology.

K ey W ords:human settlement envi ronment sc ience;me thodol ogy

T H E S T UDY O F E V AL UA T IO N AND O PIM IZ A T IO N FO R H U AMN SE T-TL E ME NTIN T HEME T RO PO L IT AN AR EA S

T AK E S H ANG H AI AS AN EX AM PLE

Ning Yuemin,Zha Zhiqiang

The pape r approache s the concept,i ndices of the human se ttle ment e nviron-me nt,and the n take Shanghai as a c ase to analyse the rel ations hi p between the i mprovement if human se ttle ment environment and the ec onomi c growth.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human se ttl eme nt e nvironment ha s bee n improve d si nce 1990s,but the ec onomic de ve lpment of Shanghai has made a great progress. Lastl y,the pape r approachs the macro principles and micro principles to opt-i mi ze the s ettlement envi ronme nt,and put forward5me asure s to i mprove the human se ttll ement e nvironment of Shanghai.

K ey W or ds:Human se ttle me nt envi ronme nt;evaluation;opi mi zation; Shanghai

UR BA NIZ A T IO N A ND URB AN MO DE RNIZ A T I O N

Ma Wuding

It is the tre nd tha t the rura l socie ty is turni ng towards the urban.Chi na s hould takeon a roa d of urbaniz ati on of Chi ne se c haracteri stic s.the growth of the numbe r of c ities and scal e of popula ti on do not the only pre sentati on of urbaniz a-ti on but to rais e qual ity.The active developme nt of towns dose not mean urban-i zati on or urban moderniz ation.What of more i mportant nowada ys i s to i mprove the qual ity of urban moderni zation construction.

K ey W ords:urbani zation;urban moderni zati on;urba n devel opment

T H E C H ARA CT E RI ST I CS AND T H E DE VE L O PME NT T RE ND O F T H E UR BA NIZ A T IO N I N JI ANG S U PRO VI NC E

Tang M aolin

The targe ts of theurbaniz ation developme nt aregi ve n in this paper through ana-l ys es the state que and prospec t of urbaniz ation i n Jia ngsu provi nce i n the fie lds of i ts relative ma tters advantages di sadvantage.

K ey W ords:urbani zation;characteri stic s

FRO M/S PE AK IN G T RUT H T O PO WE R0T O/CO MM UN IC A T IVE PLA N-NIN G0

Tingwe i Zhang

This pape r i ntroduces the framework of the/c ommunica ti ve pla nni ng theory0 with an ana lysi s of the c hange of planner.s role i n the American soci ety.After a comparis on of profes si onal func ti ons of Ameri can planners and thei r Chinese peers,the author argues a more active functi on for Chinese planne rs i n decis ion maki ng proce ss in urban developme nt i n Chi na

K ey W ords:communi cative pl anning;decis ion maki ng

B RO A DE NNIN G AR EA O F RE G IO N AL AND UR BA N S T UDI ES T H E S PA T IA L CO MPO S I TI O N O F U RB AN SY ST E M

Zhang Jingxiang,Cui Gonghao

Thi s paper sugges ts that the study are a be broa dened from i ndividual to group bas ed on the pra cti cal experi ence a broad and put an idea to have a more compre-he nsi ve and profound study to the spatia l composi ti on of the urban s ystem i n or-de r to perfect our thinking in thi s are a.

K e y Word s:urban sys te m;spatia l compos ition

I MPR O VI NG T H E U RB AN E NV IRO N ME NTBY M E ANS O F NO N-CO M-PUL SO RY DE SI G N G U IDI NG\=AN ANA LY SI S I NT O T H E E XPE RI EN CE F RO M US A AND JAPAN AND CH I NA.S PO S S IB IL IT Y IN T H IS AR EA Huang Datian

To suppl eme nt the ge neral l and re gulati on sys te m,whic h actuall y functions as c onmpuls ory urban desi gn guiding method due to the impos ition of stri ct restric-tions on pl ot ra ti o,the USA and Japan have some non-compulsory gui di ng methods respectivel y.The aim of thi s paper is to analyze the Americ an and J apanes e experience and try to fi nd out whe ther s ome hi nts ca n be extracted therefrom to improve the c urre nt pre dominant urban desi gn guiding s ys te m in our country.

K e y Word s:urban de si gn;non-compuls ory guiding method

N IG H TSC E NE O F CI TY

T H E T H O U G H T I N T H E PRO C E SSO F D EVE L O PM ENT

Ma Jian

Thi s paper disc us ses the s ta te que,probl em a nd the deve lopment trend of the nighe s cenc e from the respect of the matters compose d the ni ght scnce of ci ty, suc h as lands cape quali ty,res tric t condition and planning.

K e y Word s:night s cene;lighti ng

T H E A PPL IC A T I O N O F T H E E C O LO G IC AL M E T H O D IN URB AN PL AN-NI NG

T AK E TH E PL ANN ING O F SC IE NC E C IT Y IN G UAN G Z H O U A S A C AS E Huang Guangyu

This pape r studie s the e colo gic al planning method in the use and prese dure o f urb an planning and try to find the way to comb ine urban planning and ec o-lo gic al planning po ssibly.

K e y Word s:ec ol ogi cal pl anning;ec ologi cal se ns itivity

T h e D iscu ss ion on the E ffect of IT S to U rban T rans port Plan nin g

Huang Zhao yi

On the basi s of l is ti ng ITS.good and bad effe cts on the home urba n transporta-tion sys te m,the paper makes a study on how ITS cha nges urban transportation pla nning(UTP).The articl e doesn.t agree that ITS re sults in the re vol ution of UTP,but methodology,technology and me ans of UTP wil l be a ltered to the different exte nt.Considering conte mporary Chine se urban trans portati on reali ty, a propos al of the Chinese big city transportation pla nning re quires pre ferential de-velopme nt of i ntel ligent transi t on all of ITS.subsystems is given.

K e y Word s:i ntell igent transportation sys tem;urban transportation pl anning

(Translated by Qin Fengxia)

环境艺术设计毕业设计题目

环境艺术设计毕业设计 题目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2017年动画学院环境艺术设计毕业设计题目 一、题目介绍 现有上海某高档居住区绿地,请为其中的一个组团绿地进行景观规划设计,要求有一定活动空间和绿地环境,具体风格不限。设计区域为图中阴影部分,面积约2000平方米,绿地由居住区内部主干道环绕,周边是18层高层住宅。 二、地形图 三、设计与表现要求: (1)设计要求 充分考虑现状条件,抓住场地特征,正确分析各相关要素。设计方案能合理运用地形、水、植物、园林建筑等景观设计要素,布局合理,交通清晰流畅,构思新颖,能充分反映时代特点,具有独创性、经济性和可行性。注意乔、灌、草的合理配置和植物的季相效果。设计需满足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符合人体工程学和景观设计常规要求。图面表达清晰美观并符合园林制图规范,设计应符合国家现行相关法律法规。 (2)图纸内容 在规定时间内选用提供的AutoCAD、Photoshop、3Dmax或SketchUp,以及Office等计算机应用软件,根据毕业设计指定设计环境,自主命题,完成一套A1(841mm*594mm)图幅园林景观设计方案及排版。内容包括:

①、总平面图一张,根据A1图幅确定恰当比例,能够明确表达软质景观、硬质景观;各功能分区表达清晰,包括构筑物、座椅、植物等的表现。 ②、剖立面图至少1个;标注主要景点。能够表达出场地的竖向变化,丰富景观视觉效果。 ③、整体鸟瞰图1个。 ④、局部效果至少2个。 ⑤、分析图若干,如景观分析图、功能分析图、竖向分析图等;比例自定。 ⑥、地面铺装形式及材料处理方案。 ⑦、对图纸进行整体排版,设计说明 200字左右。 排版形式另见群文件里的排版参考图样,排版应在恰当位置标明上海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动画学院毕业设计字样及相关作者信息。

控规与城市设计的区别

控规与城市设计的区别

【杂谈】控规与城市设计的区别在哪里2011年03月29日18:14:56 ——吐血整理ABBS论坛话题“控规与城市设计的区别在哪里”讨论精华,共提取了42个网友论点。 正文:(小辄儿) 现在国内的控规处在很尴尬的地位:做吧,不实施;不做吧,有关部门又要求必须有这个步骤..... 现在的城市设计是火的发紫,国内出现了百家争鸣,群花齐放的喜人场面.....肉多人更多,这块市场竞争好像有点惨烈。国内现在的城市设计并没有成熟的体系,谁都想把自己的东西作为以后的范本,可是本人觉得城市设计的规范化与“统一”化还是需要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锤炼与实际的验证以后才可能形成稳定的局面。百家争鸣的时间应该是有一个适度长的时间段,这样才能形成真正成熟的良好体系。那么试问:城市设计有可能取代现在在实际实施中并不受重视的控规吗?控规走了这么多年,到底该走向何方?怎么样发展控规才能更有实际意义?而城市设计又该走向何方才能更有生命力?城市设计与控规的最大区别在什么地方呢?对于城市 设计与控规,我们该引发怎样的思考?欢迎大家来讨论。 讨论: 一、城市设计是城市设计;控规是控规。两个范畴。不过,在国内,现在城市设计越来越象控规;控规也越来越象城市设计。没有办法,个搞各的吧。 二、其实这是一个国家现行规划编制体系的问题,关键是控规究竟应当控制什么,我认为应当因地制宜,但是,控规毕竟是控规,和城市设计不一样, 三、控规应当突出其法规性规定性,城市设计应当突出概念,突出创意,但是缺一不可。 四、城市设计应当是控规之后的“设计”阶段,控规是理性的,而城市设计却是感性的。 五、这个规纳比较,有某些道理,但不太准确。(或者说,相当的不准确) 。首先,就中国的情况而言,目前我们的规划法中,并没有城市设计的地位。但是,对於控规,是有说法的。有几个途径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这个问题。 首先,我建立大家有机会去考察一下控规和城市设计在中国的历史起源和发展。其次,再看一看目前我们是怎么作控规的,怎么作城市设计的。理论基础,内容,方法有什么区别。 第三,由於我国目前还没有对城市设计在规划系统中给予明确的地位,所以建议看看国外的情况。 以上提供一个思路。关于城市设计,我知道大家的理解是有差异的。我以前,现在,都认同这样一种观点: 1。城市设计是平行与规划的一个系统。按照JONATHAN 、BARBETTE等人的说法,城市设计是贯彻规划全过程的。不是城市规划过程中德某个阶段。好像如FH 所说,是控规后的设计阶段(请问,这和国内通常所说的修建性详细规划,有什么区别);

城市环境设计的发展趋势

【摘要】《人的城市――安全与舒适的环境设计》一书以安全与舒适为环境设计的基本目标,从多角度、多层次指引新的城市环境设计理念的形成,对城市环境设计产生指导、明确发展方向。本文从作者在书中想要表达的核心内容入手,谈城市环境设计的发展趋势及走向。 【关键词】人的城市;环境设计;发展趋势;指导价值 【作者单位】周渝,四川传媒学院。 《人的城市――安全与舒适的环境设计》由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于2015年出版,该书提出的人与城市完美融合,打造安全、舒适的环境设计理念为我国城市环境设计指明了一个新的发展方向。如何把握书中人与城市的协调发展,并追求城市环境与人生存环境的平衡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一 长期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建设步伐明显加快。高楼林立、现代智能成为城市环境的新标签。在人类的发展史中,人类努力改善自身生存环境的实践工作从未停止。1929年,美国人clerance perry提出了“邻里单位”的城市环境设计概念,并成为当时历史时期构成城市的主要“细胞”[2]。后经过英国、瑞典以及苏联等国家的发展,这一环境设计理念演变为现代城市环境设计理念。在200年时间里,西方国家城市环境设计历经了“都市主义→非都市主义→新都市主义”的发展历程[3]。反观我国的城市环境设计,构成城市环境的基本要素也是由“邻里单位”模式发展而来,完成新中国初期城市环境的组织构成,生存空间舒适性追求也由点缀形式的绿化向大面积的绿化方向发展,形成了观赏性的城市环境。城市环境的设计离不开人对城市空间的全新理解,城市环境设计形式的演变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不同时代人们对城市环境的追求。但对我国大部分城市而言,目前城市建设的步伐相对落后,仅仅满足于公路的拓宽、城市综合体的建设,虽然也为人们出行、生活服务带来便捷,但却始终无法为人们营造一个安全、舒适的生活环境,物质需求与精神需求并未得到全面统一。《人的城市――安全与舒适的环境设计》一书的出版,让我们看到了人与城市完美融合的经典案例,以及打造安全、舒适城市环境的可行性。该书对城市发展空间进行了全新的定义和解读,为我国现阶段城市环境设计提供了极具价值和实践意义的指导。 二 《人的城市――安全与舒适的环境设计》一书解读了城市环境设计的几个特点。 一是复杂性。城市环境设计内涵丰富,涵盖面较广。环境作为人类生存的必要条件,可以被分为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不同区域以及地域文化决定了其不同的特点。如书中对水之城、山之城、平原之城、文化之都、城郭都市、宗教都市等城市结构的阐述。 二是综合性。城市环境设计表现出的复杂性,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其综合性的特点。城市环境设计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人们在长期发展实践中智慧的结晶。它赋予了不同城市风格各异的规划特点。如书中阐述的那样,城市环境设计当中包括观看、感受、巡游与认知,分别从景观、环境感知、移动点控制以及认知出发,将城市环境设计中的综合性因素进行拆解,分析过程更加确切。 三是渐进性。城市环境设计在执行阶段,要求协调各方面的根本利益,解决多种矛盾与相关问题。但从复杂性与综合性的角度来看,城市环境设计的变化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作为城市生活的主体,人是城市环境设计的创造者,从最开始的设计环节到环境建设,每个活动因素的协调程度、密切程度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整体城市环境建设周期。 四是安全性与舒适性。人与城市,强调两者之间的协调发展,共同营造与构建一个安全舒适的环境。《人的城市――安全与舒适的环境设计》书中强调安全二字,是针对生存空间的安全而言。人们日常生活中所提到的安全,无非是预防犯罪与城市灾害。预防犯罪指的是城市环境设计过程中要构建一个易于防范的空间环境,将社区安全作为主要设计目标。可见,

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和建筑设计的关系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和建筑设计的关系 作者:薛静, 余翔, Xue Jing, Yu Xiang 作者单位:薛静,Xue Jing(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广东,广州,510660), 余翔,Yu Xiang(中国石油工程设计有限公司西南分公司,四川,成都,610017) 刊名: 天然气与石油 英文刊名:NATURAL GAS AND OIL 年,卷(期):2010,28(2) 参考文献(11条) 1.许乙弘Art Deco的源与流 2002 2.张建华建筑设计 2007 3.张兵城市规划实践的分析理论 1998 4.谢文慧;邓卫城市经济学 1999 5.全国城市规划执业制度管理委员会城市规划原理 2006 6.徐建刚城市规划信息技术开发及应用/新世纪中国城乡规划与建筑设计丛书 2002 7.王爱华;夏有才城市规划新视角 2005 8.王祖华;蔡健;徐进高层建筑结构设计 2008 9.同济大学;重庆建筑工程学院城市环境保护 1982 10.许浩城市景观规划设计理论与技法 2005 11.日本建筑学会建筑与城市空间绿化规划 2006 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 1.窦志.赵敏试论城市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关系[期刊论文]-建筑学报2002(10) 2.王民成.WANG Min-cheng浅析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及建筑设计的关系[期刊论文]-山西建筑2009,35(26) 3.高云.金长峰试论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期刊论文]-城市建设2010(9) 4.李冠.朱方位浅谈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关系[期刊论文]-科技信息2009(27) 5.冯丹.王东军浅谈建筑设计与城市设计[期刊论文]-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16) 6.彭碧.向德军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的研究[期刊论文]-大科技·科技天地2010(9) 7.郑伟.王健浅议城市设计在城市规划中的运用[期刊论文]-中华民居2010(11) 8.尹彦凤.李勇城市设计、城市规划一体论[期刊论文]-中国科技博览2010(25) 9.郑倩.Zheng Qian现代城市规划对建筑设计的影响分析[期刊论文]-价值工程2010,29(6) 10.冯志刚浅谈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期刊论文]-科技创新导报2008(8) 引证文献(1条) 1.胡术颖.叶崇福关于建筑设计与城市的综合探讨[期刊论文]-中华民居 2011(6) 本文链接:https://www.doczj.com/doc/2f12215347.html,/Periodical_trqysy201002016.aspx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环境艺术设计毕业论文关键词:环境艺术设计;发展趋势;现代 一、我国现代公共环境艺术设计发展趋势 二、我国当前公共环境艺术设计存在的问题 1.城市环境管理模式不合理,使环境艺术设计产生局限性 城市环境管理对环境艺术设计有着直接的影响。以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城市环境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大家各司其职,例如 市政管理只管理道路交通,环卫部门只对环境场所进行日常维护。 这是一种纵向的管理方式,但就是这种纵向的管理模式的不合理, 使日常管理与公共环境设计之间很难协调统一,这就在很大程度上 造成了公共环境艺术设计的局限性,造成了城市环境设计的水平低,没有系统性。 2.公共环境艺术设计与设计中的自然因素不够协调 3.公共环境艺术设计方法过于单一,没有体现时代性,没有展现地方性风格 我国近几年的时间里,广泛的使用简单化的大草坪设计方法,以及帽子工程等方法,这导致城市公共环境艺术设计,没有现代艺术 的特色,人们频繁的模仿陈旧的设计观念,使城市中的公共环境艺 术设计,没有地方性,不能体现时代感。 4.在公共环境艺术设计的过程中缺乏公众的参与 三、我国公共环境艺术设计问题的对策和相关建议 我国公共环境艺术设计在不断的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设计界对以上所述的各种问题已经开始关注和重视。一些专家学者指出, 进行公共环境艺术设计要对各种有关公共环境的学科进行融合,同

时应该加强建筑设计师与艺术家之间的互动。在此基础上,使公共 环境艺术设计的作品能够达到美化社会环境,净化人们视野的作用。 1.通过各方面协调,充分的引导公众参与到公共环境艺术设计中 2.建立公共环境艺术设计咨询机构 城市艺术设计咨询机构是时代的产物,这是从现代公共环境艺术设计的系统性和整体性方面考虑,以及提高公众居住质量方面考虑 的最终结果,将城市环境艺术的管理与设计进行协调统一,才能够 设计出具有地方特色的公共环境艺术作品,使所设计的作品成为这 个城市的形象和标志,有效的改善公众的生活环境质量。 3.在设计中充分结合高新科学技术 4.重视地方性文化,采取地方特色的文化设计 每个地方的发展历程不同,所拥有的地域特色和文化背景都不同,公共环境艺术设计想要在设计作品中充分的表现出这个地方独有的 地域特色和历史文化,就必须再进行设计前,充分地了解这个地方 的历史,只有做到了这些,才能够在设计的作品中充分的、有效的 融合当地的特色,进一步实现自然、文化与人之间的和谐发展。 四、结论 参考文献 [1]张伟.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4). [2]郑炜,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艺术研究: 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学院学报,2012(3).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对虚拟现实技术的研究越来越深入。目前该项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环境艺术设计中,并取得了意想不到的 效果,与以往的环境艺术设计相比,其最大的特征就是将网络虚拟 技术与现实环境有效结合起来,营造出一种逼真的场景。如何将虚 拟现实技术更好的应用于环境艺术设计中,是所有设计者需要长期 研究的课题。

环境设计专业毕业设计选题

2014 届环境设计专业毕业设计选题李喜群老师: “湘中情”主题休闲茶楼室内设计 主题餐厅设计(梅、兰、竹、菊为主题) “***”别墅室内空间设计 南风苑(A,B,C,D户型)样板房设计 “**”室内设计公司办公室设计 室内空间中的软装设计 运用废旧物为主要材料,设计一个艺术空间,具体项目不限 新农村建设与设计(建筑,室内,景观) 人文科技学院校园一角景观规划与设计 娄底某创意文化街区景观规划设计 某私家别墅庭院设计 娄底某五星级酒店庭院景观设计 娄底街道艺术的再生——现代公共街区设计 湘中某别墅区景观设计 某小区景观设计 李洁老师: 1、娄星广场改造设计(2~3人一组) 2、文化广场改造设计 3、东方豪苑景观设计 4、星海名都屋顶花园景观设计 5、珠山公园规划设计 6、毓师园景观改造设计 7、孙水河公园入口广场景观设计 8、娄底一小南校区景观设计 9、湖南人文科技学院校园景观改造设计 10、娄底市乐平大道道路景观设计 11、娄底市湘中大道道路景观设计 12、娄底市规划局景观设计 13、娄底市审计局景观设计 14、娄底市某居住区景观设计(某小区待定)

梁琼老师: 高娜老师: 1、高校教研室室内设计 2、LOFT风格小型酒吧空间设计 3、主题餐饮空间设计 4、色彩在商业空间中的应用——某品牌服装专卖店设计 5、“以人为本”设计理念在办公空间中的应用 6、设计师之家——别墅设计 7、摄影俱乐部 8、湖湘文化在酒店设计中的应用 9、售楼中心室内设计 10、室内空间住宅设计

严明喜老师: 1、梅山文化展示厅设计(展示、接待、学术交流。22米*18米,层高3米) 2、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图书馆大楼整体形象设计 3、湖南人文科技学院一办公楼(明德楼)整体形象设计 4、湖南人文科技学院五栋教学楼(致远楼)整体形象设计 5、湖南人文科技学院美术系(逸夫楼)整体形象设计 6、某粥铺空间设计(品牌自定,原始结构为后街2个并联的门面,层高5米) 7、湖南人文科技学院毓师园(一办公楼与二办公楼之间地块)景观改造 8、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生宿舍楼整体形象设计 9、“曾国藩酒”旗舰店空间设计(15米*12米,层高3米) 10、售楼部空间设计(50米*60米) 11、红旗轿车4S店设计 12、梅山地区“新农村”建筑样式设计(随着新农村的建设发展,梅山地区农村大量建造新的民居,在已经建好的新民居中,几乎没有任何体现地方特色的元素,而且对原来的传统古民居破坏严重。整理和发展梅山建筑文化,研究和保护现有地域特色的民居建筑,可以指导娄底地区乡镇开展地域民族特色建筑的现代新农村建设,使本地区形成独具文化特色城市形象;总结梅山文化背景下的传统民居中具有代表性的通用装饰元素,为现代新农村民居建设提供统一的装饰样式,以达到对传统民居的传承和保护的作用。) 谭意老师: 1、某一品牌专卖店室内空间展示设计 要求:任选运动、服装、电器、珠宝、化妆品五种类型中某一品牌为主题,根据其品牌及类型特征,对该品牌专卖店的商业空间进行展示设计布局。 2、一主题及特色餐厅设计 要求:建筑面积约200㎡,设计要满足主题及特色餐厅整体布局要求及各功能区基本功能要求,以满足功能需要为原则,流线清晰,分区合理,风格突出,主题色彩鲜明,文化内涵丰富,通过形态,色彩,照明,陈设,景观植物的摆放

从城市意象看城市形象设计

从城市意象看城市形象设计 2009-11-16 10:34 1、城市形象设计的起源和发展 城市形象设计最早起源于远古城邦的识别,远古城邦名称的出现就是各城邦为了与周围城邦区别开来而进行的早期城市形象设计。但是,那个时期的城市形象设计还是一种无意识的、功能和目的单一的城市形象设计。现代城市形象设计的理性和自觉是工业革命的产物。 归纳起来,城市形象设计经历了两个大的发展阶段:以城市形体空间设计为核心的城市形象设计阶段(城市物质形象)和城市整体形象设计阶段(城市物质形象和文化形象)。每个阶段的城市形象设计都有其自身的时代特点,主要分为两个时代。 (1)、20世纪50年代以前,城市作为聚落空间,其形象设计基本上体现在对城市形体空间的研究和设计上,故这阶段可称为城市形体空间设计为核心的城市形象设计阶段。以霍华德的“田园城市”、西特的“视觉有序”、柯部布西埃的“现代城市”为代表,这一阶段的城市形象设计核心在于人造的形式方面,而不是抽象组织,设计者都注重物质形态,把城市本身看做设计的主体,而城市中的人的需求往往凭知觉想象。 (2)、20世纪50年代以后,随着城市的发展和西方社会逐步想信息化和休闲为特征的后现代社会,人对和平和人性的渴望,成为世界性的人心所向,而工业文明的以城市形体空间设计为核心的城市形象设计的弊端也已暴露无遗:工业文明时代强调单一主体性和普遍性,使得城市与城市之间的传统差别消失,到处都是灰色的水泥森林,城市之间的功能雷同,没有差别、特色与个性。这种城市形象设计显然已经不适应新的需要。虽然芒福德《城市文化》在1938年出版,已经提到城市新的形象设计概念,直到现代城市具备五十年代后才被人接受,标志着城市形象设计进入了第二阶段-城市整体形象设计阶段。这一阶段的设计历年不在是仅仅局限在对外在形象的设计上,更多的是注重人的心理、生理、行为规范方面的需求,追求舒适和有人情味的空间环境,更多关注生活其中的人,注意他的需要,挖掘城市的历史文化。实际上城市形象设计已经演化到城市物质环境和文化环境同时并进,创造美好形象的过程。 我国城市形象设计直到90年代才流行起来,由于研究起步较晚,对城市形象的内涵有不同的理解,就起主要研究内容看,城市形象设计的定义可以归纳为三类。第一类是城市设计师的定义,城市形象重要是通过物质的形式显现,因此城市形象设计就是城市环境设计,通过环境的设计来设计美好的城市形象。第二类是社会研究者的定义,他们认为,城市形象主要反映在它的历史和文化上,城市形象问题实际上是文化问题,城市他们认为城市形象主要通过挖掘城市历史和文化的内涵来赋予城市个性和特色。第三类是区域研究者的定义,他们认为城市形象设计既要涉及到物质环境有要涉及到城市文化和历史的挖掘,所以要在对城市环境改造的同时创造城市的特殊。我倾向于第三种定义。 2.城市形象设计的研究现状 城市形象设计的内容和观点很多,但是代表性的流派有三个:城市设计派、CI设计派和综合派。 2.1 城市设计派---城市设计派强调城市形象的视觉有序和美观,以可识别性作为城市形象的评价标准。他们认为城市形象的构成要达到视觉上的可见,就是必须表现为物质的形式,因此主要从城市物质形态的角度来进行设计,往往通过结构性的要素和标志性的要素来塑造城市的特色。这一学派主要以视觉和美学的角度来设计,但并不反对历史和文化对城市形象的

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关系

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关系 城市规划是对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具体安排和实施管理,属于宏观的,它的研究对象是整个城市和城市所在的区域,建筑设计是微观的,它的研究对象是建筑,城市规划是建筑设计的前提与先导,而建筑设计则是城市规划在空间上的具体落实,研究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的关系对城市可持续发展与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1、建筑设计应服从城市规划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人口的不断增长,因而城市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而城市以空间与环境利用为基础,由建筑、绿化、道路、水系、人文风景等共同组成的服务于人的空间地域系统。人在任何时候都在领会城市,城市提供给人们的各方面感受便是城市空间,我们对城市空间进行分析及设计,使人活动的区域空间和各区域空间之间的关系协调,就是城市规划。而城市规划是动态地解决和协调各类建筑之间的联系、建筑群的整体形象,以生态的、可持续的观点延续城市的历史,展望城市的未来,因此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城市规划对城市的有序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建筑作为城市构成的基础要素之一又必须服从于城市内容,他们之间在空间上是点与面的关系,好的建筑如同凝固的音乐,是城市的灵魂,但建筑也不能脱离城市环境,必须与城市环境相融合,因此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同等重要。 城市规划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建筑的问题,建筑设计服从城市规划设计,美国城市规划师伊?沙里宁曾说:“通常做设计是要把它置于一栋房子中;将一栋房子置于周围的环境中;将周围的环境置于一个城市规划中”。建筑师在设计单体或群体建筑时,必须考虑建筑的大环境和开发地盘红线内的小环境问题。在新的市场环境下,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建筑设计也得到了长足发展。在建筑创作繁荣的同时,也存在着令人担忧的问题,在快速发展中,建筑师在建筑创作时对人文的关注、对环境的关注显然不够。存在着一味追求“新、奇、特”而不考虑建筑物所处的环境问题。如北京的长安街,虽然每栋建筑单体都采用了中国最好的设计院和最优秀的建筑师的作品,而且在建筑造价上也毫不吝啬,就其艺术价值本身而言,仍然是业界人士批判的焦点,究其原因,主要不在于建筑本身造型,而在于对周围环境的忽视,以及强烈的个体表现欲所造成的整体不和谐;再如希腊的爱琴海上有一座叫伊特拉的小岛,每年都吸引大量的游客,尤其是摄影家和画家,被称为“艺术家之岛”,整座岛上布满了十分简单的希腊式的民居,连警察局、医院、饭店都化整为零,成为民居式建筑尺度。几百年来,岛上的居民始终恪守一个规则,就是所有建筑均不超过三层,所有外墙均为白色,这种热爱自然、相互协调的观点,已经形成了一种设计理念。可见,在城市规划设计的指导下,注重周围环境的协调,即使是最简单的建筑设计也能取得好的效果。 2 建筑设计与场地设计应协调 建筑设计不仅仅是对单个建筑物体的设计,还牵涉到场地设计问题。 场地设计是为满足一个建设项目的要求,在基地现状条件和相关的法规、规范基础上,组织场地中各组成要素(建筑、交通系统、室外活动设施、绿化景园设施、工程系统)之间关系的设计活动。其根本目的是通过设计使场地中各要素和谐,其中,建筑物是场地设计中的核心内容,与其它要素能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分析如下: (1)从工作内容上看。场地设计即是整个建筑设计中除建筑物单体的详细设计外所有的设计活动,一般包括建筑物、交通设施、绿化景园设施、场地竖向、工程设施等的总体安排以及交.通设施(道路、广场、停车场等)、绿化景园设施(绿化、景园小品等)、场地竖向与工程设施(工程管线)的详细设计。 (2)从建设流程来看。实际建设流程中,一般首先是业主确定一个建设项目,并取得了相应的用地,然后再委托建筑师来设计,建筑师是在业主所提出的设计任务和基地条件的基础上开始工作的。设计者在进行具体的设计前要做细化和完善设计任务的工作,包括项目的组成内容,并对这些内容的规模、形式等一些有关问题做出较为明确的认定,同时要与业主协商,

浅谈我国环境艺术设计发展状况

浅谈我国环境艺术设计发展状况 发表时间:2015-01-27T10:03:23.953Z 来源:《防护工程》2014年第11期供稿作者:张三怀 [导读] 在环境艺术中尽量实施简化设计,避免设计的复杂对资源的消耗和占用,增加资源的利用率。张三怀 红谷滩园林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江西南昌 330038 摘要:本文从环境艺术设计的重要性展开论述,简单介绍了其设计的原则,分析了我国环境艺术设计发展的前景,值得学习。 关键词:环境艺术;设计;原则 1、引言 从20 世纪80 年代环境艺术的概念引入,到现在的整个中国轰轰烈烈的大规模城市建设,以及大量的农村居民迁入城市的城市化发展,为环境艺术在我国的发展提供了极好的机遇。然而,人类所面临的各种由过快发展所带来的影响、破坏,甚至灾难又使我们的环境艺术设计面临严峻的考验。快速的经济发展伴随着大量的资源浪费、环境污染,而引发出令人担忧的全球问题,面临资源的枯竭与发展中国家在后工业化时代进一步沦为世界需要的工厂和环境污染之源。为此,国家提出了树立科学发展观和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发展战略。 2、环境艺术设计重要性 在当今我国社会发展的特殊阶段,在人类面临保护自己的生存环境和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重大课题之机,环境艺术设计作为一个改善人类居住环境、提高生活品质的艺术门类,作为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手段,在可持续发展和节约型社会的大背景下,应有更多的思考与举措,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的、人文的环境艺术将成为环境艺术设计和实践的发展方向。通过艺术设计的导向引导社会价值的转变,充分利用和发扬先进文化,促进薪的生态文明与和谐社会。可持续发展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理念与措施环境艺术设计针对当前人类生存环境恶化、可利用资源进一步耗费的问题应形成其设计理念及相应措施。环境艺术设计在于空间功能的艺术协调,并不一定要创造凌驾于环境之上的人工自然物,重要的是其设计元素即满足人们的实际功能需要,又符合人们审美的精神要求,更重视人在环境中的情感调节和控制,使环境真正起到陶冶情操的功能作用。可持续发展观即科学发展观,指“既要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持续发展观在设计中并不是简单的环保材料与传统材料的互换,也不是对自然的简单模仿,它是一种设计思维的转变;是对生存环境的改善和对环境合理利用的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的具体实践。在环境艺术设计中必须考虑生态要求和经济要求之间的平衡,合理地选择材料、结构、工艺,在使用过程中尽可能地降低能耗,不产生环境污染和毒副作用,并易于拆卸回收,也就是少量化、再利用和能源再生的三个原则。 3、环境艺术设计原则 在环境艺术中尽量实施简化设计,避免设计的复杂对资源的消耗和占用,增加资源的利用率。简化设计并不等同于简单设计,不等于放弃艺术审美的追求。因此,简化设计即节约资源,同时又满足审美和使用功能,越来越成为评价环境艺术设计作品的重要标准。在业内,我们应进一步加强新材料的开发与应用,使当前先进的信息、生物、纳米等高科技术服务于环境艺术设计领域。除了对传统材料和技术的环保改造,同时也要加强对空中水资源、太阳能、风能的合理开发利用。在环境艺术设计中,以持续发展观贯穿于设计的全过程,将方案的前期规划、方案确定、施工、建成后的使用甚至停止使用后的回收过程作一整体设计构思。在整个过程的每一环节,我们应把环保节能的观念放在优先的位置,处理好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如日本鹿儿岛建筑会社生态中庭,是一个将生态型建筑理念用于办公楼设计的尝试。无论是在建筑设计里,还是在室内环境空间里,都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运用常规设计的手段,充分利用风、水、阳光、植物等自然元素,通过对外墙、遮阳板、屋顶架空层、绿色中庭等方面进行精心的设计,在营造健康舒适的楼内空间环境的同时,达到最大限度的节能目的。中庭两侧全部采用通道,把办公室与中庭空间有机地结合起来,上部开设了天窗,在中庭顶部安装反射装饰板,充分地使用天然光。中间的绿廊、水景、光廊充分体现人和大自然的最大融合,通过大量具有环保意识的设计,即在空间上体现了民族文化,又最大地利用自然光,降低了大楼的能耗。生态设计观生态化,其内涵是将生态学的原则渗透到人类的全部活动范围中,用人和自然协调发展的观点去思考和认识问题,并根据社会和自然的具体可能性,最优化地处理人和自然的关系。环境艺术设计的生态观要做到无害化、无污染、可循环的设计原则。 4、应用前景 工业文明所带来的人工环境是以对自然环境和资源的损耗为代价的,近几十年来人居环境的恶化、资源匮乏和环境事件的频繁发生不能不引起人们的反思。一种文明如果把掠夺和征服自然视为自己的价值取向,那么环境污染与生态危机的出现就是不可避免的。我们不仅要通过现代科学技术的手段来应对,还要突破技术的局限,把环境保护与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文明放在文明转型和价值重铸的大背景中来加以思考。从世界观和价值观的高度寻找环境保护的新支点。在发展当代中国的艺术设计道路上,我们在不断的探索,几年内走过了别人几个世纪,甚至更长时期的路,从西式古典到西方现代,从国际化思潮到地域性文化,到当今的生态化设计。虽然,很早就有人提出了科学与艺术的结合问题,然而在环境艺术设计领域,我们所能看到的成功地处理好人与生态化设计的范例并不多。 为营造人与环境的和谐相处,很多地方的环境设计开始回归到近自然状态或退耕还林,有的把河两岸的水泥打碎,重新恢复为泥地,甚至把已经拉直了的河流恢复成原来弯弯曲曲的蛇形,使水流回缓,水中的许多生物又重新出现。建立生态化设计观,创建人类社会未来发展的生态文明,是人类不能回避的责任;是人类社会与时俱进的具体体现;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用更少的能源和资源去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实现材料应用的循环,产品产出与回收的循环。使用资源,净化环境,回归自然,才会有人类的灿烂明天。 5、结语 历史文化是前人创造的,文化的生命与延续有赖于今人与后人的继续努力,我们面对不同的生存环境与危机,在不同的历史时代,应有相应的举措,不能创造新的文化将面临发展的危机、民族的衰退。只有结合自身的地域特色、历史传统、现实科技水平及现代社会意识,才能达到创造新的民族文化提升国家科技文化形象的目的,才能解决人类所面对的危机和挑战。

环境艺术设计毕业设计报告

2012届本科毕业设计(设计报告) 存档编号: 艺术学院 毕业设计(设计报告)题目: 在水之尚——水上别墅设计 姓名: XX 专业:艺术设计环艺方向 年级: 2008级 学号: 0811XXXXX 指导教师: XXX 职称:讲师

XXXX学院艺术学院 毕业设计(设计报告)诚信承诺 本人郑重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设计报告),题目《在水之尚——水上别墅设计》,是本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成果。对本设计(设计报告)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注明。除此之外,本设计(设计报告)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的成果。本人完全意识到本承诺的法律结果。 毕业设计(设计报告)作者签名: 日期:年月日

设计报告部分

目录 摘要、关键词 (1) 一、课题简介及其研究现状 (2) 二、课题调研 (4) 三、设计理念 (7) 四、设计定位 (8) 五、设计过程 (8) 六、设计方案与说明 (11) 结束语 (15) 致谢 (16) 参考文献 (17)

摘要:水上别墅,顾名思义是建造在水上面的别墅。它跟传统的建筑相比更加新颖独特,更适合度假和休闲。本设计主要研究新潮、舒适自然、简便型的水上休闲空间,以度假为目的进行水上生活空间的研究和设计。从而实现低成本,高度自然,亲近自然的度假别墅。水上建筑最大的优势节约了昂贵而又有限的陆地资源,科学合理而简便易行的,而且对城市扩展和合理利用资源具有很深的意义。居住在水上带给人们不一样的感受,别致而又新潮。进行水上休闲空间资源的开发,在回归自然化同时高度现代化,节约有限的陆地资源,实现低碳生活,设计中达到最佳声、光、色、形的匹配效果,实现舒适自然地度假空间,创造出满足人们需求的理想空间环境。都市白领的生活繁忙,选择简约风格的室内空间,能去掉那些不应该的繁琐和压迫感,本项目讲究科技与艺术结合,“形式服从功能”,造型简洁明朗,设计科学合理,在有限的空间最大限度的设计出满足人们需求的生活和使用的空间。 关键词:水上别墅休闲简约

城市规划与城市设计原理试题及答案

《城市规划与城市设计原理》课程试题A卷 2005.05 1.汉长安城的位置与隋唐长安城的关系是( )。 A.与隋唐长安城在同一位置 B.在隋唐长安城的东北 C.在隋唐长安城的西北 D.即明代长安城的位置 2.组团绿地的设置,应满足不少于多少的绿地面积在标准的建筑日照阴影范围之外的要求? A.1/2; B.1/3 C.1/4 D.1/5 3.家庭人口结构中的“主干户”是指: A.一对夫妻和其未婚子女所组成的家庭 B.一对夫妻和一对已婚于女所组成的家庭 C.一对夫妻和多对已婚子女所组成的家庭 D.—对夫妻组成的家庭。 4. 下列各项中,哪项内容不是城市设计的原则? A.以人为本,与自然亲和 B.历史延续的原则 C.方便舒适的原则 D.个性表现的原则 5. 霍华德于1898年提出了()的理论。 A.田园城市 B.卫星城镇 C.山水城市 D.邻里单位 6. 居住区干道布置原则,下列何者正确? A.平坦地区,干道可以不作坡度,或其纵坡可小于0.3%; B.干道标高应稍低于附近居住区用地的标高; C.干道标高可稍高于附近居住区用地的标高; D.地形坡度较大时,道路一般可与等高线斜交,必要时也可以与等高线相重垂直布置. 7. 步行商业街的设置,下列是哪条不符合规定? A.改,扩建两边建筑与道路成为步行商业街的红线宽度不宜小于10米; B.新建步行商业街可按街内有无设施和人行流量确定其宽度,并应留出不<5米的宽度供消防车通行; C.步行商业街长度不宜大于800米,并在每间距不大于160米处宜设横穿该街区的消防车道; D.步行商业街的各个出入口附近应设置停车场地. 8. 对外交通设施不包括下列哪一项? A.铁路 B.城市干道 C.水道 D.航空 9. 我国目前估算城市人口发展规模的方法主要有哪些()。Ⅰ。劳动平衡法;Ⅱ。职工带眷系数法;Ⅲ。加权统计法;Ⅳ。综合平衡法。 A.Ⅰ、Ⅱ、Ⅲ B.Ⅰ、Ⅱ、Ⅳ C.Ⅰ、Ⅲ、Ⅳ D.Ⅱ、Ⅲ、Ⅳ 10. 详细规划阶段的竖向规划下列那种方法有误? A.设计等高线法 B.高程箭头法 C.纵横断面法 D.四角标高定位法 11. 广场地面坡度通常采用()。 A.0.1% B. 0.2% C. 0.5% D.0.4% 12. CIAM的准确含义是()。 A.国际建筑师协会 B.国际现代建筑协会 C.国际规划师协会 D.现代建筑师协会 13. 修建性详细规划内容不包含下列哪项?

城市环境的改造——从改造一个垃圾桶开始

城市环境的改造——从改造一个垃圾桶开始 冯敏芝 摘要:城市设计的根本目的在于解决城市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创造出和谐美好的城市环境。而真正要做到提高城市环境质量就得从“小”抓起。本文就城市公共设施规划方面入手,通过实地调研观察和对比外国城市垃圾分类的发展,指出中国城市垃圾分类的改善刻不容缓,发现作为垃圾分类关键一步的垃圾桶的使用不当与设计不足并就此提出改造垃圾桶的创造性建议。 关键词 :城市公共设施城市环境垃圾分类垃圾桶 城市规划的模式一般被认为要从大到小,例如先控规后详规,这样才能有效地改善由 于城市化加速而日渐涌现出各种问题的城市环境。 可是就城市公共环境这方面, 在普罗大众”占据”城市而不是专家政要“占据”的角度来看,真正要做到改善环境,就要从最身边,最公共的设施做起。 1 城市垃圾桶的重要性 1.1 源于垃圾分类欠缺而造成的环境问题 据广州市环卫研究所介绍,目前广州每天产生生活垃圾4 500 t, 每年约产生219万t 垃圾, 并以每年6% 左右的幅度增长,城市垃圾已经成为影响城市建设发展和城市居住环境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广州从1998年开始推行垃圾分类并被列入全国垃圾分类试点城市之一。然而十年后,垃圾分类试点仍处于“初级阶段”,收效甚微,垃圾混运混合处理的现象十分普遍。绝大部分试点的分类垃圾桶形同虚设。虽然政府投入了大量人、财、物力宣传垃圾分类,也搞了各种形式的宣传动员活动,但是市民实际参与率低,一提起垃圾分类,大家都举双手赞成,但是实际操作起来大部分人都嫌麻烦,因而很少甚至根本就没居民参与其中。 1.2 国外垃圾分类的发展

1.2.1日本 日本是世界上实施垃圾分类比较成功的国家之一。日本垃圾的分类规则非常详细和严格, 几乎细致到了极点, 如果你不嫌麻烦甚至可以找到一根针该属于哪一类。初到日本, 你会因为看到排成队的垃圾箱而吃惊。由于要实施垃圾分类, 所以一般情况下, 在放垃圾箱的地方会通常最少都会摆放七八个,而且每个垃圾箱上都清晰明了地印有如下文字或图案。 1.2.2 美国 美国旧金山首位率先规定人们必须把垃圾分类后分别投入不同颜色的垃圾桶中,绿桶垃圾由垃圾公司免费回收并加工成优质的有机肥料销售;蓝桶垃圾分类后送往加工企业循环利用;黑桶垃圾则被送到垃圾场填埋。 回望国外这么多垃圾分类政策实施得如此好的城市,我们自叹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首先要走的第一步是提高民众的垃圾分类、环境保护意识,而这个时候作为城市公共设施的垃圾桶的使用就显得尤为重要。 2 国外垃圾桶的设计 国外有很多垃圾桶的设计,从功能上、人性上来讲都是比较科学的、合理的。如有些垃 圾桶可以从三个角度投入,便于人们使用;分类垃圾箱一般用特定的颜色表示特定的垃圾类别;分类垃圾的图形标识说明通俗易懂、形象;线条简洁,容易清洁;尽可能地多选择用明确且典型的实物图形传递信息;开口一般都足够大,除了部分室外的垃圾桶,基本都没有盖子,可以实现垃圾桶的无障碍投放等等。 3 中国垃圾桶的弊端 就简单地来探讨对广州大学的校园垃圾桶状况吧。外观好看的垃圾桶可是一代又一代的接着换,而且也好像是越换越“先进”,由以前没有分类标志的单个垃圾桶变成了有分类标识字样的双个垃圾桶。像其他是校园或城市的一般垃圾桶一样,分可回收垃圾与不可回收垃圾,这环保做得可真有模有样。可问题是,看看学校的垃圾桶,垃圾真有被分类放吗?“回收”、“不可回收”的标识形同虚设,两个垃圾桶的作用等同于一个,什么垃圾都乱仍一通。有文化有教养的大学生尚且如是,何况是一些社会人士呢?他们会那么有闲情逸致的慢慢给你琢磨后,然后再扔吗?答案当然是:不会。有些人连垃圾都不愿往垃圾桶内扔,何况还要去分类呢?而且就垃圾桶本身,现在国内很多城市还有一些异形垃圾桶,比如青蛙垃圾桶,熊猫垃圾桶什么的,那种开口小,自身又特别容易搞脏的;又或者是垃圾桶的设计过于普通陈旧,引起不了人们使用的兴趣;又或者使用渗沥液收集功能很低的垃圾桶,垃圾桶周围反而成为城市中最为需要清理的地方。所以中国城市的环境质量一直没有一个大的飞跃。在这里,我分析

新形势下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

新形势下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 发表时间:2019-04-16T10:36:25.020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35期作者:陈雷 [导读] 城市规划设计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促进我国人民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手段。探讨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与协调发展战略具有很高的现实价值和现实意义。 浙江东华规划建筑园林设计有限公司浙江省杭州市 310014 摘要:作为人民生产生活的重要载体,设计工作的开展不仅直接影响到人民的生产效率和生活质量,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水平。城市规划设计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促进我国人民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手段。探讨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与协调发展战略具有很高的现实价值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新形势;建筑设计;城市规划 导言:随着近年来我国城市建设的发展,建筑业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因此,城市建设和设计越来越受到重视。至于建筑设计的环节,它不仅会影响城市的外观,而且会对整个城市的发展规划产生巨大的影响。因此,相关建筑企业需要注意两者关系的协调,以便更好地促进中国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的发展。 1 新形势下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要求 在新形势下,无论是建筑设计还是城市规划,我们都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我们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城市建设理念。在实际的城市建设中,我们必须处理各种关系,如人、环境、建筑、经济等。只有实现四者的协调统一,城市规划才能更加合理和科学,才能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生活的需求。除了美观和欣赏价值,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中最重要的是满足人们的功能需求。建筑设计应该符合人们的审美标准,并且能够满足人们生活的各种需求。城市规划也是如此。每个空间的布局应该有明确的功能,明确的优先顺序,并且能够相互联系,以确保城市的协调和统一。 随着我国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它们已经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就要求现代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必须处理好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的前提是保护环境,防止城市建设对环境的污染和生态环境的破坏,实现人、自然和城市的和谐共处。此外,在提出节能减排建议后,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也应作出积极回应。城市规划要节约土地,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合理安排城市生活区、工业区、休闲娱乐区、商业区。满足城市未来的发展需要。建筑设计必须坚持绿色和无公害的理念,虽然目前的建筑设计无法达到绝对无公害,但在设计过程中要避免能源消耗过大,也要节约建筑材料,提高材料利用率,同时,要选择比较少的环境污染材料,才能真正节约能源,减少有害物质排放,为人们创造绿色舒适的城市生活环境。 2 新形势下的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对文物古迹的保护力度不够大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每个城市都有悠久的建筑历史。这些建筑见证了过去的时代和民族文化的积累。它们值得我们每个人维护和保存。然而,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各地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大了城市更新的力度。在一些地方,具有历史和文化价值的旧建筑被拆除仅仅是为了追求经济利益,导致历史文化的丧失和土地开发的混乱。归根结底,这些问题在于政府部门对城市规划缺乏重视,未能提高对历史建筑的保护,以确保城市和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未能建立统一的领导机构,以及未能制定相关的支持系统。 2.2公众参与积极性不高 城市的发展应该由居民决定,他们是城市的真正所有者。然而,在目前的情况下,一方面,政府对居民缺乏有效的组织,另一方面,居民没有强烈的主人翁感,这导致了在城市规划过程中,相关政府部门总是拥有最终决定权,很少有居民参与城市规划。因此,城市建设的话语权集中在少数决策者手中。居民不能对城市建设提出合理的意见,也不能很好地履行监督职能。在某种程度上,这导致了不合理的城市规划。 2.3规划管理实施手段不够合理 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城市规划必须经过批准才能实施。因此,我们通常会发现一些城市的规划和设计与国家政策不一致。在这种情况下,通常需要调整规划,以确保规划符合国家法律法规。未经批准的计划一旦实施,就有可能违反法律法规,通常不会得到政府的批准。然而,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一些房地产开发商利用法律漏洞擅自制定和实施未经批准的计划,导致了严重的问题。 3 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的对策 3.1建筑设计要满足建筑规划的要求 在正常情况下,建筑物的实际功能和需求取决于建筑物的位置选择和布局设计。另一方面,建筑的功能扩展必须由建筑设计师指导,以便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建筑设计和建筑规划之间的互操作性和互动性。作为建筑企业,在建筑设计过程中,需要根据建筑规划优化整个建筑的布局设计。在这个过程中,它还将使用现代设计方法对建筑设计资源进行适当的调整。究其原因,主要是为了实现建筑美感与建筑功能的有效结合。此外,在建筑设计和规划的互动中,建筑的功能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和扩展。结合对现代建筑规划的理解,发现它对环境保护和绿色建筑的方向有明确的要求。因此,要求相关人员根据建筑的具体情况,科学合理地设计建筑设计环节中的各个环节,以促进建筑满足人们对外观和功能的要求。 3.2巩固建筑规划为设计提供参考 在建筑规划过程中,既要考虑现状,也要考虑长远利益。功能布局应该做好规划,并预留一定的设计空间,为以后的建筑设计提供条件。我们应该考虑建筑的功能需求和城市及地区的发展趋势,为建筑设计创造有利条件,提高建筑规划的科学水平,降低设计成本。此外,我们应该提前预防建筑设计中的常见问题,制定科学合理的对策,提高规划质量。 3.3基于城市规划来进行建筑设计 建筑功能与建筑的布局设计和位置选择密切相关,而其功能扩展需要建筑设计的参与和指导。在建筑设计实施中,在考虑建筑规划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